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精选8篇)
1.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 篇一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4.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第二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答案】 41.(25分)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 42.(12分)略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答案】 45.(15分)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答案】 46.(15分)
(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答案】 47.(15分)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 篇二
一、命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仍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打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作文练习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自1978年以来,高考作文纯粹的“自拟题目作文”还没有实行过。历年的高考作文,从1951年到2007年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46届高考的时代变迁,分省命题由04年的11个、05年的14个、06年的15个到07年的17个省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形式向增强开放性逐渐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使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抄袭,二是文体“四不像”,三是只重“词藻”不重内容。06年的全国高考命题采取取消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面。“材料”更贴近生活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入手,既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启发性,能更有效地调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07高考作文题型则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材料作文兼顾,作文题型也由议论文体为主趋向多种文体兼及。
二、诗意表达,仍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青年人思维敏捷、活泼热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拥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有一定的抒发欲望,最适宜“诗意表达”。如果作文缺乏一定的“诗意”,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疑为一句空话。所以,注重人生体验,特别是情感和社会经历,理应是08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三、讲求理性,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笔
《大纲》“发展等级”中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就是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视思维训练,考察理性思维,培养科学的认识观,是高考作文命题义不容辞的责任”。“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调动“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课标理念在命题者心目中应占有一定位置。高考作文强调命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和立体化。“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有时还不排除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习俗思维的另类视角、境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来。考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有自己思考和感悟,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江苏考题《怀想天空》,本是一个放飞理想、纵情想象、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的极富诗意的作文命题,而某考生则从麦收季节一个农家子弟高考前两天的割麦子题材角度展开描写和记叙,成功塑造了敦厚、朴实、勤劳能干的“爸爸”形象,从而抒发感慨,表情达意。该文开头以“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点题,文末用“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扣题,别具一格、另辟蹊径,显得十分理性,富予创造性,既有效地周延了命题,又成功地抒写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示出一位普通考生的淳朴而不失雅洁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内心精神世界,平和婉约、个性独特,受到阅卷教师的最后青睐。如此“理性”难道不是应该大力提倡和作文命题所看重的么?
四、文化人文,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文化人文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需要,更是以培养人、教育人的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理应当仁不让。对学生的培养如何,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就在于你培养了多少人材,怎样的人材。而作文考查则是人材测试的一个有效尺度。中国古代科举与“举孝廉”和建国初期高考就靠一篇作文一锤定音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语云:文以载道、文以通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在当代,不管是媒体还是网络,人们在呼唤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学校教育不是象牙塔,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文精神提倡已经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了。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等等,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所尤为关心的。在金钱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人文必将成为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五、时代热点,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当然选择
3.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剖析】
2016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写作,审题极为关键:“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乃“比较”二字,即需要三个角度结合来作分析。“课堂有效教学”涉及面较广,要比单一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激趣式教学等更有得聊;“课外大量阅读”,可以写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内容丰富;“社会生活实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还是实践出真知,考生也有话可说。
总的来看,针对任何一点分析都不难;难的是,三个线头要拧到一起,结成一股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大局观。简单地来,选择一个成功的文学家的成长之路,参照他是怎么在三者之间游刃有余的,再结合自己的体会相互串联;复杂地来,三者合一,择优录取,通过三个不同的事例完成自己的作文,三者之间不可孤立,各说各的,会落下乘;冒险地来,可以三条途径选其一或者其二(更推荐其一)重点论述,别的途径作铺垫,主次分明。
4.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 篇四
——河南名师点评2018年新课标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河南省中小学名师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崔矿山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
一、内容上突出世纪宝宝与新时代同成长,与祖国共命运的核心立意。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梳理现实生活,关注热点事件。题目从2000世纪宝宝诞生开始,关注个人成长与国家关系,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材料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以世纪宝宝成长经历为线索,有些事件已经发生,有些是美好愿景即将发生,这些材料集中展现了个人应与新时代同成长,与祖国共命运的核心立意,材料中的中心句非常关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这些事件均与考生紧密相联系,让考生有话可说,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鼓励学生让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主动把个人成长与国家时代发展相联系。这道题目命制得非常好,很有创新意义,让考生针对想说的中心有话可说,又不局限一点,避免了盲目猜题,值得点赞。
建议考生选取三四个时间节点句及相关事件,从正面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增强民族自豪感,要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二、形式上重视情景式任务驱动,突出想象能力,富有新意。
形式上属于情景式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富有新意。“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是驱动要求,文章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突出想象能力考查,作文要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文章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采飞扬、增光添辉,让作文插上翅膀,要出彩要会想象和联想,又要合情合理。
“讲好个人与新时代新中国故事”,题目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梦,中国崛起,个人际遇和机缘、家国使命和个人担当,鼓励学生关心现实国情与未来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三、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也不易,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标题是否有新意,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需要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5.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 篇五
复习考试大纲
总要求
考核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写作等四个方面,主要以测试阅读和写作能力为重点。
温习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要求】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A级
语音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一项基本的语言政策,汉语拼音是“推普”的重要工具,因此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考查是必要的。我国地广人多,使用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书同文,音相异”,因此,语音考核重点是辨识读音正误而不考拼写。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以附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准)。能力要求:A级
汉字汉字书写的考查主要包括:正确把握汉字的构造和形体(重点是形声字),了解字音与字形、字义的关系,纠正错别字,工整书写汉字。除第一卷外,作文评分标准中也单列书写要求,分值为5分。汉字书写温习的重点是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力要求:B级;
词语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经常需要结合上下文加以判定,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加以比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不仅会碰到对不对的题目,还有好不好的题目,这就与修辞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如何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选用词语,这是词语考查的重点。
4.辨识并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分歧逻辑)。能力要求:C级;
短语和句子句子可以由短语构成,两者的结构有很多相似点,这是汉语的特点。了解一些短语结构的知识(偏正、并列、主谓、动宾、动补)和句子成分的知识,重在运用它们把握语意,不必纠缠于名词术语。常见句式包括:主动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以及长句、短句。要求把握一些句法和句式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促进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分歧语言规范的句子就是病句。改病句有多种考查方式,近年来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考查对句子中语病的辨识,一种是考查对句子中语病修改正误的辨析。
5.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要求:C级;
所谓“连贯”,就是连接贯通,即语言表达思维不短路;从近几年的成考试题来看,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排列语句顺序”和“判定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形式出现,这一考查形式,看起来只考“连贯”,实际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全面综合考查。
6.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相比、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能力要求:C级;
修辞要了解常见的8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概念和相互的区别,重在把握8种修辞方法使用的具体要求,要能够根据语境判定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恰当,要能够理解修辞方法所起到的独特的表达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主要的表达方法。能力要求:B级;
4.回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现代文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这种能力的特点是,它要求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从书面读物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重点是:理解语句,把握文意,分析文章,评价、鉴赏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为了帮助大家把握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我们把上述测试重点分别解说。
1、把握一句话的意思阅读的本质是吸收信息,阅读中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任何人写文章,须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阅读能力强的人读文
为了帮助大家把握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我们把上述测试重点分别解说。
1、把握一句话的意思阅读的本质是吸收信息,阅读中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任何人写文章,须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阅读能力强的人读文章却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而是一句一句的读。因此,读懂一句话是读懂整篇文章的基础,是进步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要点有三条:第一,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第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句子的抽象含义;第三,通过联想往阐发句子的言外之意。
2、把握一段话的意思一段话指的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独立意思的一串句子。一串句子之所以能组成一段话,基本的条件是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体现话题的句子是中心句。读懂一段话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正确把握中心句。另外,读懂一段话离不开概括,常用的概括方法有两种:提取要点和抽象说明。
3、把握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只有理清文章思路,才有可能读懂文章。成人高考对文章结构的考查重点有三条:(一)会给文章分段,(二)会回纳概括段意,(三)正确理解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4、把握文章的内容这里所说的“文章的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主要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作品中总是熔铸了作者的感情和评价,也就是说作者在反映和评价社会现实生活时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或褒奖歌颂,或贬斥谴责,总有一个鲜明的态度,这种融化在作品文字中的鲜明态度就构成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属于文章的表达技巧,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
上面我们谈了现代文阅读的4项要求,在阅读测试中它们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作品时,要十分留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是阅读理解的出发点。
三、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回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具体分解如下:
1、了解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区别在“联系”这一方面要留意体会古近词义的细微差别,例如“亲戚”。在“区别”这一方面要留意词义的扩大,如“好”字;词义的缩小,如“嗅”字;词义的转移,如“牺牲”。
2、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实词含义要留意以下几点:
(1)词的多义性,如“发”有射箭(万弩齐发),出发(朝发白帝),征发(发闾左),发作(怀怒未发),发布(遂发命),开放(野芳发而幽香),送(使人发书至赵王),打开(探石发***)等义项。一个词孤立的看是多义的,一旦进进语境则只能表示一个意思。所以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把字典里概括的义项恰当地转化为文中讲得通的具体含义。
(2)词的近义性文言文里也有一些近义词,表示同类概念的细微差别,如表示“看”的意思就有:瞰(前瞰大海),察(察其举止),看(看见廉颇),眺(远眺山下),顾(顾野有麦场),睨(持其璧睨柱),窥(窥镜而自视),盼(下盼诸峰),觇(惊起觇觇),睹(然睹促织)等。对这类词,要抓其特点,结合文意,仔细体会。
(3)词的通假性古文中用了一些通假字,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阅读古文时,如碰到某字用本义或引申义都讲不通,就可考虑是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中的“蚤”通“早”,“莫夜月明”中的“莫”通“暮”。
3、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可以参考全国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26个虚词。不是要求考生往凭空记住哪个虚词有多少种用法,而是要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要联系句法看看这个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前后和它搭配的词来判定其用法。文言虚词的考查经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往和题干中的虚字用法比较异同。
4、了解比较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本来属于某一种词类的实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临时具有另一种词类的语法功能,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考试中常碰到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四种: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直接用做状语,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句式阅读文言文的一部分障碍是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些句式包括:判定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设题考查,一种是结合把握文意考查。
6、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这一项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它是以前面各项要求为条件的。这一项的考查与借助注释阅读、用现代汉语转述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一项的考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挑选一个含有一处或几处关键词语的文句,把对该文句不同的转述互相搭配构成四个选项,要求选出答案;另一种是挑选若干文句,然后按序号编为四组,要求找出能说明某个题目的一组。
四、写作
【要求】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考试中占分多,用时长,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必须重视它。就写作的形式而言,考场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或征文比赛,只要求会写几种实用文。
1.把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通知、申请书、感谢信、求职信、启事)的写作要求和基本表达方式。能力要求:C级;
2.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会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3.联系实际选取独特角度,写出内容新奇、见解深刻、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各种文体要求如下:
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记叙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内容清楚,详略得当。
说明文:说明事物,捉住特点,顺序公道,语言正确。
应用文:根据写作意图明确对象和身份,把握惯用格式,语言重在平实、得体、简洁。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题型结构分析
单项选择题,30分,占总分的20%;其他题型,包括写作、填空和简答题等,120分,占总分80%。
(三)试题难度分析
成人高考高出发点语文,试题难度大致分三个层次:较轻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困难,分别占总分的40%,50%和10%。
(四)考试内容分析
考试内容分四大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出单项选择题,18分;现代文阅读,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7分;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出简答题,25分;写作题,70分。
(五)能力要求分析
考试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级。***着重测试记忆辨识能力,B级着重测试理解分析能力,C级着重测试应用表达、鉴赏评价能力。且高层次要求一般包含低层次要求。
成人高考高出发点语文的考查难度,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应该是不算高的。首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学习到生活都没离开过这种语言,所以语文科目应该是最熟悉的;其次,固然语文测试与平时生活中的语言习惯有一定差异,但也离不开基本的语言规范、语法知识,而这是可以通过突击温习来弥补的;再次,从能力要求中标红的文字(“基本”、“一般”、“浅易”)等可以看出,语文测试实在是一种基础考查。所以,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信心。语文不应该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在已有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辅以系统的辅导及科学的练习,在2010年景考中,取得语文的好成绩,并不是远远的梦。
试卷内容、赋分
语文知识及运用18分
现代文阅读37分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25分
写作70分
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20% 其他题型(含作文)约80% 试题难易比例
较轻易题约4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困难
6.高考作文:全国卷2高考阅读 篇六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正是因为可以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才与其他兽类禽类不同,区别于其他动物,自称高等动物。人生来就是在不断地了解这个世界,思考与这个世界相关的问题,希望终有一天看透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随着不断的我了解与深入,我们渐渐发现,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正如维克多雨果说过:一个独眼人和完全的瞎子比起来,缺点更严重,因为他知道缺什么。故此,我们当努力让自己更加全面。
全面的看待事物会发现不同的美好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终究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事事知晓,但是当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件事物时,就会发现以前被忽视的,无与伦比的美丽。当我们初见一个人时,难免会根据一个人的外貌对一个人进行判断,在自己心中为其勾勒一个形象,往往容貌姣好之人更易获得好感,容貌一般之人可能第一次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许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某些人和他的表象截然不同,本来觉得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结果可能是阴险狡诈的小人,本来是冷漠无情的过客,却发现他才是真正的会付出真心的朋友。苏轼有一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诗中所说,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所以当尽可能全面的接人待物。
全面的看待事物引导我们了解世界的真理。在欧洲中世纪封建教会的黑暗统治下,天文学的发展被宗教神学信奉的“地球中心说”所局限。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对天体观测长达30余年,根据大量天文观测数据论证,得出震惊西方的“日心说”,向西方一千多年来被神学家歪曲的宇宙观念提出挑战,使天文学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引起了整个自然科学的革命。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麻烦和问题,如果一味的钻牛角尖,往往会走进死胡同,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又一无所获,而假如退一步或者换个角度更加全面的思考,顿时便觉得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8全国卷2高考范文二:透过表象看实质
在绝大多数人都决定修复弹痕多的地方,仅有一人坚持修复弹痕少的地方,不是因为这样似乎显得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看见其他人所没有看见的实质的人。但也是因为他看到了实质,并坚持了自我,才真正解决了问题所在。只坚持表象所得,不过自欺欺人,只有看到本质,才可以高效的解决问题。
只坚持表象,是一种自欺欺人。有一种心理叫做“我只看见我想看的”,也就是说,当人们面对一件事或者一个物时,第一反应是关注他自己所关注的,更有甚者,会为自己仅从自己所关注的那一点上得到的结论,刻意忽路其他客观事实。以近日娱乐圈复出的歌手张韶涵为例,当年她因嗓音独特,格外幸运的被选中,出道,当歌手,以一己之力照顾弟弟妹妹,养活父母。就在她大火的时候,她的母亲指责她弃养,并在她生病时拍下她憔悴的样子,造谣称其吸毒,理由只是因为女儿不支持自己。可事实上,张韶涵并没有弃养,曾经母女关系和谐,但母亲借着女儿进入娱乐圈,与男明星传绯闻,在得不到女儿的支持后两人关系恶化,才出现指责,造谣等新闻。在大众没有了解事实的真相时,群众有人支持张母,可当真相暴露在大众视野中时,便无人再支持张母。时至今日,对于张韶涵父母的话,几乎无人相信,只有他们自己还在坚持女儿弃养的论点,自欺欺人的企图像几年前抹黑女儿。
看到实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樊登读书会解读《联盟》一书时,说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前员工?解答是:对待前员工,要尊重其选择,任其离开,如果其表现优秀还可以写介绍信,为其接下来的工作助以一臂之力,而不是扣着员工的工资等,强行留下。因为前员工在其他人眼中,是最了解这个公司的,前员工的一句赞扬很可能抵过百句批评,但与此同时,前员工的一句抱怨,可能抵过千句夸奖,所以让前员工留下不好的印象,是最赔本的决定。在阿里巴巴,京东,新东方等“成功”的企业,还举办的“前员工联盟”,加入的员工大多在职表现优秀,离职后仍可享受员工福利,以“讨好”前员工。正是看到了“前员工”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才建立“前员工联盟”而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只能看到表象,是不愿思考不愿深究;明知实质却只愿相信表象,是自欺欺人。唯有透过表象看见本质,根据本质再解决问题,才能高效的得出解决方法。
2018全国卷2高考范文三: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
我曾经去过一个边远的山村实践,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苦,连温饱都是问题。我们为此给每一户送去了猪苗,希望他们能通过养猪挣些钱,可没过几天,他们就纷纷把猪苗宰了,吃了顿好的。
当时我们对此既惊讶又有些鄙夷,觉得村里的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却断了发财致富的路。只为了解解当下的馋,却忽视了猪苗未来更大的作用。我们觉得,我们决不会像他们那样傻。
可事实上,这样的错误,我们经常犯。
上学的时候,我们为了应对考试背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可却从不曾真正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韵味;我们为了提高成绩而迷信于各种速成班、经验分享会,却又不肯真正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们忙于不断堆积着的琐事,却抽不出时间做一些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我们周旋于一场场应酬,却忘记了和一个人交往最基本的真诚。
我们总是最先看到那些明显的东西:一顿美餐、一次分数,一个弹痕;我们总是最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情:一场考试、一次任务,一个应酬。可却总是忽略掉那些真正重要又并不明显的事,譬如读一本书,譬如学一门乐器,譬如脚踏实地而不投机取巧。
可是,真正能让生命更加绚烂、更有意义的,却恰恰是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当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我会感激每个午后读《儿童文学》的日子,让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字;我会感激我闲时画的画儿,让我至今仍然能有兴之所向。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要紧的事,比如伙伴间闹的别扭,比如老师给予的表扬,它们却早已渐渐被我淡忘了。
当我回忆起我的中学,我会感激一直以来的努力,让我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拥有更强的毅力;我会感激我记过的日记,让我在一次次迷惘中变得坚定,也变得稳重。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紧要的事,比如某次测试的成绩,比如某天繁重的作业,却在今天看来早已无关紧要了。
我想,再过很久以后,当我回忆起我的大学,回忆起我的工作生涯时,我真正感激的,真正令我受益匪浅的,或许也都是在当时看来并没有那么明显,也并没有那么紧急的事。
7.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 篇七
笔者将其与去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作了一下比较 (详见附表) , 得出如下整体感觉:基本稳定, 小有变化;贴近生活, 注重底蕴;强调理性思辨与创新精神。下面, 笔者就今年的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的整体特征作一些分析, 并结合《考纲》相关的能力要求, 为广大高三学生备考2010年的作文提一些应对策略。
一、题型极其稳定, 稍有变化
2009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题型。从题型比例来看, 今年与去年是惊人的一致:话题作文2道,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各8道。这说明, 经过多年的命题探究与经验积累, 高考作文的命制已基本形成一个稳定而科学的格局, 这也符合高考命题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的原则, 使作文教学有规律可循。这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这三种题型都要训练, 不能“偏食”。要熟悉掌握它们的命题形式及相应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式和技巧, 打好“审题”这考场作文第一战。
不可忽视的是,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题数比肩而立, 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相比较而言, 材料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稍大, 因此, 我们更要强化审题意识, 注重审题训练, 力求准确把握题意, 做到行文“切合题意”。对命题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对题目结构分析, 从而确定行文重点, 如写江苏卷“品味时尚”这个动宾结构的作文题, 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写“时尚”, 还必须兼顾“品味”。同时, 对命题作文尤其是对材料立意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辩证思维、全面思维、主流思维。对引语及材料主流思维的把握须抓住材料中心语、关键句。
材料作文更为如此。如针对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 就要抓住“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评说, 行文立意应本着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 尊重规律, 以促进人的真正发展。江西卷, 就得紧扣材料中的“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有人认为……”这一中心语、关键句进行评论。
今年高考题型的变化, 最为明显不过的就是两道半命题作文题的出现 (福建卷、湖北卷) 。这种命题形式, 既保留命题作文固有的限制性, 更放大了命题作文的自由性和人文性。毋庸置疑, 半命题作文的“复出”, 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的必然性, 是对考生自我的进一步尊重, 更便于考生水平发挥与创新行文。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势必引领一种新潮流, 应引起我们作文教与学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
写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既是审题的过程, 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考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文题的哪部分内容, 在理解命题意图的情况下, 从语法的角度确定行文重点, 进而填入符合要求、适合自我、富有特色的最佳字眼。补题时, 要避免我行我素、脱离文题, 更要注意拟题俗套与拟题过大等现象的出现。
二、主流是生活, 文题强化现实感
综观今年各高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甚至直接点击社会热点。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 反映社会“热点”的就多达5道。题目的生活味与往年相比显得尤为浓郁, 特别是高考作文不避社会热点话题的现象, 在去年的基础上得以强化。这既反映了高考作文命题追求“人性”化的大趋势, 也是在进一步强调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充分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鲜明指向。
如全国卷Ⅰ中对动物学游泳的评判, 就是在全国展开中学是否实行文理分科大讨论的形势的直接反映;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拍而不买兽首的行为的看法”, 则是直接点击今年曾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的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争论”事关三鹿奶粉等商品质量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
当然, 更多作文题还是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情操、情感体验的。或直接跟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 或强调关注社会生活的, 如广东卷的“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 四川卷的“熟悉”, 山东卷的“见证”。如此直接而鲜明与生活挂钩、与重大的社会热点挂钩、与学生自我挂钩的命题理念, 几乎涵盖了今年的所有高考作文题的核心。
三、强调情感的真实诚挚
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与情感的真诚流露应是结伴而生、互为因果的。也可以这样说, 正因为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 所以更需要情感的真诚流露。尤其是一些适合写叙述类文体的、比较感性的文题, 如“我与故事” (重庆卷) , 要求考生的文字要倾注自我的真情实感。即便“我说90后” (天津卷) , 虽含有说理的味道, 但它也要求考生首先要认识自我, 阐述富有个性的自我评判。这些是现实味道浓郁的题目所揭示的, 对一些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更应注意这一点, 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文章内容的充实性的同时, 在行文时, 应强化情感及文采意识,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多一点感性, 少一点冷漠。要使叙述饱含脉脉深情, 要使描写闪耀动人的珍珠, 要使议论张扬真善美的激情, 要使抒情高扬人格的魅力。行文可适当穿插歌曲、诗歌、工整句、排比句等抒情性很强的内容, 从方法和技巧上强调情感;运用便于表达情感的一些应用文体, 比如书信体、日记体、分章节等等。总之, 笔头要带情感, 不可干巴用语, 应将文章中的事例情感化、场景审美化、细节唯美化、议论抒情感性化, 使得通篇文章具有体现生活厚重与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四、强调理性思维与思维发散的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绝大多数题目是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 但从总体上来看, 今年高考作文的标题、话题、材料、要求中, 充分体现理性思维的词语很多, 如题目中的“品味”、“说”、“与” (体现关系) 等;在“要求”中出现的体现理性思辨的关键词有“感受”、“感悟”、“见解”、“评论”、“看法”等, 这些词语的出现频率很高, 有的甚至直接要求写“议论文”, 完全考查逻辑思辨能力;在许多题目的导语或材料中, 都出现了不同角度 (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 的观点或提示, 这些无不鲜明彰显哲理思辨的光彩, 都需要考生进行理性的评判及思维的深化。
虽然任何一篇文章都可在“深刻”上下工夫, 都可以“缘事析理, 写得深刻”, 但一些适合写议论文或必须写议论文的作文题, 在对理性思维的深化上, 要求则更高。因此,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 应强化自己的理性思维训练, 学会运用理性辩证思辨, 透析现象, 把握本质, 力求文章的主旨准确深刻。
同时, 这也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典型而常见的文体, 都要去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 不可轻视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思维呈现习惯及行文结构框架。今年高考作文中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也比较多。如“踮起脚尖”、“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都为我们展现广阔的行文空间, 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 多方联系生活, 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从而体现人生百味。发散思维的核心能力是联想能力。这些富有浪漫诗意的比喻性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联想, 联想我们的生活, 回味我们的情感经历等。这种类型的题目, 往往会让人感到很“虚”, 因此, 应学会“面中取点”和“以点带面”的写法, 即在大的题意范围下, 选取其中一个方面, 既而全面反映题意。如此, 就既可以自由选择自身最擅长的写作角度, 又可以体现作文命题的核心用意。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比较开放的、展现空间广的题目, 往往会使我们“过分”自由, 因此也须加强文体写作意识,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克服过分追求形式的弊端, 克服文体“四不像”的毛病。
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 是中学生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反映作文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 是考场作文“观点深刻”、“有创新”等能力的根本保证, 是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得高分的不二法则。因为, 即使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 人人都有话说, 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 必须注意情理的充分渗透。
五、提倡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 养成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命题者希望看到志向远大、坚韧不拔、活泼乐观、知情达理、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形象, 不希望看到犹豫低迷、满脸愁容、心胸狭隘、眼光浅显的考生形象, 这也是历年作文命题的一贯宗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创新意识在今年被进一步的强化。如:安徽卷“关于‘弯道超速’的联想或感悟”要求考生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 正确把握人生关键阶段, 学会超越;江苏卷的“品味时尚”提倡考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学会辩证思维;而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要求考生富有激情理想, 自信乐观, 热爱生活。因此, 我们应该在800字的空间里, 尽量给阅卷老师一个相对完美的中学生形象。
“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内容方面的底线, 也是行文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朝气的根源所在。
总的来说, 几乎每一道高考作文体, 都是全方位考查考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代表了考场作文的命题指向, 不可忽视。因此, 要备战高考作文, 每一位考生都要在“积累”和“运用”上下工夫,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 作文就是简单、空洞的演绎, 是无病呻吟者的粗制滥造, 内容势必是一潭死水, 荡不起半点涟漪。“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8.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之我见 篇八
今年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高考作文试题,由教育部命题三套,各省市自主命题十三套,总计十六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除北京卷为命题作文,其他都是自行命题。综观今年高考作文试题,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从去年的十五个增加到十八个。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扩大使用全国高考统一命题,今年扩大三个省,明年继续扩大七个省,届时将有二十五个省(区、市)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使用全国卷的省(区、市)越多,越能缩小地域性的差别,是推动高考公平的重要一步。
二、今年有多省作文试题显露传统文化的话题,这个变化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因为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国家引导下,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比从前更加突出。如何从传统文化吸取一些东西,来重建个人内心、重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问题。
三、今年作文命题更有弹性,北京卷二选一,而且开放文体限制,让考生有选择的弹性,可以更自由的发挥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技巧。
四、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改革趋势,摆脱过去命题式作文,可以避免套作、抄袭。材料作文,是给材料,由学生自行命题,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更大的思辨、想象的空间。
五、民族英雄、范儿等作文题目,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且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成为人文教育的新气象。语文教育主要是立足于立德树人,将正能量在教育过程中扎实传递。这类作文题目的出现,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在当下价值多元、价值混淆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容易被误导于功利化、庸俗化、娱乐化。
六、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也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特色,如全国新课标一卷“给违规父亲写一封信”,全国新课标二卷“谁最有风采”,重庆卷“男孩请求公交车司机等残疾妈妈”都表现中国自古以来“文章合为时而作”的问询传统。
七、高考作文一直重视辩证思维,今年四川卷“老实与聪明”,福建卷“路”,广东卷“自然的近与远”,都是考验学生思辨的能力。、
八、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今年山东高考作文卷“丝瓜藤与肉豆须”虽然考倒很多住在城市的学生,他们没有机会见到丝瓜藤和肉豆须纠结在一起的样子,但是应该可以意会,可以想象到。如何从日常生活所见的事物,体悟人生的哲理,也很重要。
九、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倾向情境材料作文,材料强调思辨性、哲理性,内容上偏爱谈人生、人文及道德等。从过去重视大我的命题,转向关心自我内心的成长,如湖北卷“喷泉与泉水”。
十、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是今年安徽卷“蝴蝶翅膀的颜色”的特色。新浪网做的相关调查显示,安徽卷连续两年当选“最奇葩作文题目”。
十一、科技的发达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远,广东卷“自然的近与远”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延伸为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
十二、湖南卷“大树想去旅行”,寓意深远,鼓励年轻考生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表达了坚持、自强的正能量。
总之,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稳健之中见出创新,不会太老套,面向很广,有哲理性、教育性、生活性、文化性、科学性,而且材料平实明确,学生不容易跑题,只要平日训练充足,思辨清晰,观察力强,学养丰富,就都可以从很多角度自由发挥,完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充分体现教育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等四个面向的考察,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教育正确导向,突出时代特征,融入社会正能量,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
附录:
全国大纲卷:瓦缸掉落
新课标一卷:写一封信
新课标二卷:谁最有风采
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二选一
天津卷:范儿
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
重庆卷:男孩请求公交车司机等残疾妈妈
广东卷:自然的近与远
湖南卷:大树想去旅行
湖北卷:泉水与喷泉
江苏卷:智慧
福建卷:路
浙江卷:文章和人品
安徽卷:蝴蝶翅膀的颜色
四川卷: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
【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范文10-14
全国二卷高考作文范文08-16
高考全国卷3范文06-28
高考全国2卷范文11-06
高考作文全国高考I卷作文解析11-03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阅读12-16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09-11
高考全国卷作文10-03
2023全国高考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