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2024-07-25

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精选10篇)

1.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一

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范围

1、某地(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2、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3、某地(乡、镇、)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4、某地(城镇、街道、社区)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5、某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6、某地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7、某地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功能,新格局的调查。

8、某工业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所采取的对策情况调查。

9、某社区,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

10、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

11、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12、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调查

13、某乡(村、镇、小区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4、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15、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6、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17、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8、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19、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2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的研究

21、封建迷信在一些地区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22、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策的研究

2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24、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25、各类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6、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7、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28、社会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

29、农村税收改革调研、30、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调查

3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3、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4、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35、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36、社会服务问题研究

37、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38、妇女地位和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39、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40、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状况原因及发展趋势

41、城市和乡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42、农地在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43、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44、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45、关于XXX(乡、镇、村)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与分析

46、关于XXX(乡、镇、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47、关于XXX(乡、镇、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8关于XXX(乡、镇、村)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9、关于XXX(乡、镇、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50、关于XXX(乡、镇、村)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51、关于XXX(乡、镇、村)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52、关于XXX(乡、镇、村)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53、关于XXX(乡、镇、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4、关于XXX(乡、镇、村)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与分析

55、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

56、关于XXX(乡、镇、村)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与研究

57、关于XXX(乡、镇、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8、关于XXX(乡、镇、村)农民医疗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社会调查选题--精选 篇二

1、关于徐州...文明小区建设(管理)情况调查

2、关于徐州...饮用水使用管理情况调查

3、关于徐州...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调查

4、关于徐州...社区管理的调查

5、关于徐州...单位管理人员学历情况调查

6、关于徐州...小区卫生管理(文明建设、医疗服务)情况的调查

7、关于徐州...公司管理人员学历情况调查

8、公关于徐州...司企业改制的调查

9、关于徐州...公司资薪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徐州...单位文化建设管理的调查

11、关于徐州...高速公路恶劣天气应急措施的调查

12、关于徐州...单位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

3.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三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社会调查报告方法、选题及要求指导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和特征

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手段直接获取社会现象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通过对信息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形成对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1、社会调查概念

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它是指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这也是我们主要学习的一种方法。

2、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

(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备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而且必须在复杂的统计分析中,才能得到研究的结论。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

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调查研究的某些重要类型。其中主要有:

(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个时期、某种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它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基本内容,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对城市离退休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等等,就是这种调查的例子。(2)社会问题调查。

即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诊断”。比如青少年犯罪调查、离婚问题调查、吸毒问题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等等,都是常见的社会问题调查。(3)市场调查。

这个可能在你们工作后用的多,特别是做市场工作的。企业为了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目前我国这类调查研究也开始多起来,比如化妆品市场调查、饮料市场调查、服装市场调查、家电市场调查等等。(4)民意调查。

也称为舆论调查,就是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最典型的民意调查是美国的总统选举民意测验。此外,想各种民意测验机构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以及各种大众传播机构对其读者和听众的调查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调查。(5)学术性的调查。

即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调查研究的题材

人类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研究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世间的各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种现象、人们的各种行为,几乎没有哪一方面不被调查研究过。但概括地说,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三大类: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这种资料既包括某些人口统计方面的内容,比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等;也包括人们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比如家庭构成、居住形式、社区特点等等。这些题材客观性很强,在调查研究中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比较容易,较少出现问题。并且,几乎所有的调查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包括这一题材中的内容。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即有关人们“做了什么”以及他们“怎么样做”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每天几点上班、每周看几次电视、在家里谁辅导小孩学习等等。这类题材也是客观的、事实的,它通常构成大部分调查研究的主体内容。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怎么看待离婚现象、人们对住房制度改革有什么意见、人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类题材属于观念性的、主观性的,它是构成各种民意测验、舆论调查、社会心理调查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调查研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重点讲社会调查研究的几个基本方法:

(1)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直接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当场记录某答案并由此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具有如下特点:a访谈双方直接互动;b访谈过程可灵活控制;c访谈结果容易出现偏误。

(2)电话调查法。电话调查法是面对面访谈的延伸,是一种新兴的访谈法。电话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及,登门访谈也越来越困难。电话访谈的特点有:a电话访谈时间短,并省去了路途往返的时间;b电话访谈费用比较低;c电话访谈降低了对被访者潜在的威胁性;d电话访谈可以减少访员,使少数有经验的访员完成访谈任务,提高访谈质量;e电话访谈比当面访谈更能使被访人在敏感性问题与威胁性问题上提供真实答案;f电话访谈难于控制;g电话访谈受电话普及的限制,样本的代表性往往不太充分,因而增加了推论总体时的误差。

(3)问卷法。问卷法是运用统一的有问有答的资料搜集工具向各个被调查人了解情况与意见的一种方法。问卷法也是现代社会高效率地了解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其特点有:a标准化;b匿名性;c间接性。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这是重点,关系到调查研究的成败。问卷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等。

二 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当我们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最后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研究的结果以某种适当的形式传达给他人,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

1、什么是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目的是调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或某一现象,以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解决。社会调查报告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公众关心的社会经济与发展问题,它注重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与数据,注重分析事情产生的背景、成因,意义或危害性,也可适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2、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1)标题:写明调查对象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调查》、《关于重庆市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2)导语:此为社会调查的开头部分,也称前言、导言。此部分需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

(3)主体:这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也称正文。a、情况部分: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b、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c、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d、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体、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

3、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方式

(1)纵式结构: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针对某一件事情,通常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如《某某贩卖毒品的犯罪调查》、《某某公司不正当广告炒作的调查》。

(2)横式结构:根据材料的内容、特点、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针对某类社会现象,通常采用此种结构方式,如《关于中、小学实行强行补课的调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调查》,社会调查报告一般立足于某类社会现象,故这是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

(3)纵横式结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但应确定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另一种为辅。

4、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注意点

(1)认真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典型性。

(2)整理分析调查到手的材料,进行分类、鉴别、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3)确立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4)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隐瞒实情,如实将调查到的情况写出来,注意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5)重点在于客观分析,在掌握的事实基础上分析,透过揭示其本质、规律。(6)讲求实效,贵在及时。

三、本次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要求

(一)本次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要求 1、高职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

2、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3、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状况调查;

4、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5,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6,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

7、大学生交友状况调查。

(二)本次社会调查报告要求 1、2000字左右。

2、内容真实,杜绝抄袭。

3、调查报告写作格式符合要求。

4、打印稿用A4纸;手写稿用16K信纸。5、18周星期四下午2节课后由学委或课代表统一交至Y1-406

(三)也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回顾与思考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主要是写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自己对这门课程认识的变化、学习过程的回顾与总结以及学习后收获、心得、体会、启发或引发的思考等),字数、上交时间同上述社会调查报告要求。(社会调查报告与心得体会任选一篇完成)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附: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样本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例文)大学生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暑期,我系组建了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小组,在人才市场对前往应聘的1000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外企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2)大学生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一、调查分析:五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通过调查的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发现,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①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②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③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④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2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6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调查小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调查小组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调查小组认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3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调查小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调查小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

因此,调查小组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因素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调查小组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调查小组在研究中发现,有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19.5%,而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由此调查小组得出结论: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因素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调查小组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政策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

我国已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等5项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一、鼓励大学毕业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政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五、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以上一些大的方面,就本次调查看到的具体情况,调查小组提出如下具体性的建议: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调查小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28.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8%认为应在三年级,11.6%和10.1%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6.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调查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适应”或“不能适应”。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建议三: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家用人单位的老板公然声称:坚决不用大学刚毕业的人。在他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毛病”太多,几乎不可用,以下是这位老板从应届毕业生身上挑出的主要问题,看法未免偏激,仅供参考:①期望值过高;②心理不稳定;③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④不愿踏实做事高骛远,不切实际。这个事例说明大学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很小比例。大学生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02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一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

建议四: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09-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课笔记

孙由体

严谨 规范 求真 铸魂

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建议五: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今年江苏高校增设的专业中,多数是新面孔。譬如江南大学的动画、信息安全,中国药科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南京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等等,这些专业基本是为应对社会需求而增加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年来持续热门的专业也备受高校青睐,原因是它们的高就业率。据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仍然追逐热门专业,另外,就是专业进一步细化。

高校新增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别跟热门专业“凑热闹”一段时间,南京部分高校相继传出将在今年“砍掉”一些就业不理想专业的消息,这其中包括一些往年招生火爆的专业。大多数的基础学科专业就业率都偏低,但不能说明它们不重要。在对市场信息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到专业设置“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合拍。

高校应该正面面对来自就业和招生的双重压力,因此让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挂钩,将有助于激励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做到围绕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愿意让一小部分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专业影响到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针对市场需要,主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是必然行为。

4.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四

1,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3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的研究

4封建迷信在一些地区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6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7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策的研究

8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9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

10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1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12各类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13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14社会大众食品的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15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16社会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

17农村税收改革调研、18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19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调查

20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1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22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23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24社会服务问题研究

25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26妇女地位和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27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28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状况原因及发展趋势

29城市和乡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5.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五

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一、关注社会,惠农惠民,幸福人民

1.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2.所在城乡社区(文化、治安等)建设调查

3.当地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4.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5.就当地百姓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调查分析

6.某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对当地农民工的工作、生活、住房等状况的调查

8.当地农村家庭网络普及程度调查

9.当地今年自然灾害情况、应对方法

10.当地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的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11.对当地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状况调查

12.对当地居民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

13.某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14.我校各类广告影响力状况的调查

15.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识

16.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7.某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实践能力调查

18.某成功人士的创业生涯调查

19.某高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

20.某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与看法调查

21.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22.某高校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研究

23.大学生专业与工作关系调查

24.某高校大学生对于西部、山区援建工作的意愿调查

25.某高校大学生创业、专业比赛开展情况调查

26.某高校学生对网上创业的看法调查

三、大学生科技、文化宣传服务

27.对当地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状况和保护问题进行采访调查

28.当地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知度调查

29.对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方言等传承个保护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

30.调查当地高校需学生对传统孝道的伦理的认同

31.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32.近年来,当地网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33.当地居民对我国网络宽带速度的意见调查

34.国产手机崛起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力调查

35.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36.网络对当地农民生产影响力的调查

37.计算机科技在当地农务中的影响力调查

38.当地居民对我国网络宽带速度的意见调查

39.计算机网络现存问题与发展状况调查

40.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需求调查

41.手机游戏对当地学生的影响力调查

42.当地居民当前文化娱乐方式调查

四、环保宣传服务

43.就当地生态文明仪式调查

44.环境友好型农业普及程度调查

45.当地群众低碳意识调查

46.当地居民对雾霾治理的看法调查

6.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选题与 篇六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内容选择参考】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状况调研报告

2、大学生就业状况

3、学生党员素质状况

4、贫困大学生的校园生存状况

5、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娱乐、闲暇、消费等)调查

6、浙江省大学生青年创业成功典型调查

7、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

8、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9、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10、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活方式研究

11、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12、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

13、城乡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调研

14、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5、21世纪10年代家乡变化调查

16、能源危机对我国产业调整的影响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广、实施情况)调研

18、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19、绿色消费理念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20、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21、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22、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升学状况调查

23、和谐社区(城市与乡村)建设工作调查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25、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26、社会生活观念的代际变迁考察

27、金融危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调研

28、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29、具有浙江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31、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调查

32、居民“低碳意识”调查

【如何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二、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班级:10财管1班 姓名:某某某 学号:10000000 【内容摘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倡导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 贫困生 消费现状 调查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分院、外语分院、人文分院等不同专业的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热潮,这方面开支虽不算大,但也是造成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逐渐悄然成风。

6.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7.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7.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七

社会实践报告选题参考(2010-2011第二学期)

1、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2、调研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

3、考察当地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包括宗教,迷信活动等,说明坚持辩证唯物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4、××地家族制企业问题调查分析

5、××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6、××地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7、××地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研

8、××村(或乡、镇)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调查与分析

9、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0、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11、某一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12、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1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14、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5、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的调查

16、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调研

17、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18、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调研

19、文明校园建设调研

20、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8.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八

课程实践环节 社会调查报告选题

1、以XX市为例,对当地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

2、以XX社区(村)为例,对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与分析

3、以XX市为例,对假期人才市场与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4、以社区(村)为例,对当地居民的社会诚信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5、以XX村为例,对国家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6、以XX社区(村)为例,对当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调查与分析

7、对以XX市为例,对当地旅游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8、以社区(村)为例,对当地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9、以XX县(乡、村)为例,调查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

10、以XX市为例,调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

11、以XX市(县)为例,调查“家电下乡”如何提振农村消费需求?

12、以XX乡(村)为例,开展农村迷信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

13、对所在村镇农民进城务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4、以XX市为例,开展城市流动商贩与市政管理的问题调查

15、对居住地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6、对居住地合作医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以XX市场为例,对市场内城镇个体户经营情况进行调查

18、以XX企业为例,对该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进行创新调查

19、以XX村为例,对农村土地闲置与流转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9.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表 篇九

1.市民、农民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反响

2.市民、农民对党中央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新举措的评价

3.农村社会保障(医保、养老保险等)的新政策

4.春节市场物价调查

5.春节传统文化和习俗调查

6.春节期间公众文化消费状况调查

7.社会公德见闻

8.社会法治见闻

9.农村城镇化的新发展

10.公众关心社会公平问题调查

11.与拼搏、奋进、创新的人才典型对话

12.走访困难家庭活动纪实

13.农民工返乡回家过年纪实

14.信息科技带给公众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15.寻找创业机会的观察与思考

学生们可结合专业特长、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社科部拟定了寒假社会实践参考题目,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社会实践,同时也鼓励大学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围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勤工助学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10.暑假学生社会实践调查选题 篇十

(参考选题,供参赛同学在选题时参考,也可自主选题。

有些题目较大,可以灵活掌握,选取某个侧面确立课题。)

一、哲学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3、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4、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5、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7、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0、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1、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1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二、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3、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4、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5、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6、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7、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8、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9、地下钱庄问题研究

10、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1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12、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13、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14、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15、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6、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17、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1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19、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20、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调查

21、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

22、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

23、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24、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25.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难

26.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办法

27.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环境恶化问题

28.出口企业面临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限制问题

三、法律类

1、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4、文化法制研究

5、电子商务法研究

6、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7、信息安全法研究

8、知识产权法研究

9、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

10、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11、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12、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13、法律援助的实践

14、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16、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17、“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19、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

20、司法改革研究

21、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

22、律师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23、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5、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6、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7、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8、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9、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0、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1、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2、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13、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14、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1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16、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7、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8、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

19、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20、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

21、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22、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23、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

五、教育类

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5、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6、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

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8、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9、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10、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1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1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13、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14、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16、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17、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18、高校后勤社会化调查分析

19、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

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21、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

2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六、管理类

1、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2、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3、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4、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5、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6、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8、公安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9、城市化进城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

1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12、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13、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七、综合类

1、基层党组织、行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2、“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典型调查。

3、某地(村、乡、县、市)近十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4、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5、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6、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7、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8、私营企业主入党,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9、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0、某地(城镇、街道、社区)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11、某地(县、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12、中西部某地区实施大开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调查。

13、某地(乡、县、市)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14、某市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功能,新格局的调查。

15、某工业企业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所采取的对策情况调查。

16、科教兴乡、兴县、兴市的典型调查。

17、某社区,材、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

18、某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19、某社会精英人生道路的调查。

20、某基层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党的情况调查。

21.农民工在城市受到的就业歧视

22.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八、未分类

1、农村地区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2、农村劳动力迁移情况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农村基层选举情况调查

4、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构成情况调研

5、城乡差别情况调研

6、农村青年创业问题调研

7、农村老年人赡养情况调研

8、农民文化生活情况调研

9、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情况调研

10.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分析—济南市食品安全侵权状况的调查报告

11.**农村用水问题调研

(说明:山西、河北的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都已经捉襟见肘,山东的情况还没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却也值得警惕,就我了解的情况很多生活用水不收费的地方浪费十分严重;从全国来看“谁节水谁吃亏”现象盛行,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12.粮食价格上涨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

1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两难选择--以**地区为例

14.宗教对山东农村地区的影响

15.青岛韩资企业外逃现象分析

16.大学的人文精神

17.时间是如何浪费的-大学生时间规划管理(以济南大学为例)

18.经济学院学生课外读书情况调研

19.济南零售服务业情况调研

20.论纳税意识的重构-结合当前几个重大案例进行分析

上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下一篇:关于感人红色故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