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及授权书(精选6篇)
1.承诺书及授权书 篇一
原厂授权书及售后服务承诺函【模板】
致:
我们XXXXXXXXXXXXXX公司(制造商或者进口机电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商名称)是按 _中国_(国家名称)法律成立的一家公司,主要营业地址设在。兹指派按中国(国家名称)法律成立的、主要营业地址在的公司(投标人名称)作为我方真正的和合法的代理人进行下列有效活动:
1.代表我方办理贵方关于项目(项目编号:)要求采购的由我方制造/或进口的货物的有关事宜,并对我方具有约束力。
2.作为原厂商,我方保证为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售后服务提供_12个月 纯正的、专业化的技术支持且在保修期内所有故障配件免费更换。
3.我方此次向贵方提供的产品名称为:;规格型号:;我方保证:该产品既非试验产品也非积压产品,而是成熟产品,且生产(完工)日期不早于2013 年1月;在可以预见的 360(天)内,我方没有对该型号产品进行停产、淘汰的计划。
4.我方承诺将及时提请贵方关注:相关产品的生产、供货、售后服务以及性能等方面的重大变更:
__
_
5、我方同意按照贵方要求提供与投标有关的一切数据或资料。
原厂商全称(盖章)
日期:2013 年 12 月12日
2.承诺书及授权书 篇二
(一) 实践应用
1. 传统金融机构
目前, 工行、农行、建行、交行、招行、光大和广发等银行均已开通了信用卡“网络办卡”服务。以交行为例, 新客户在线填写较为完整的个人基本信息, 接受信用卡征信授权的电子协议即可完成申请, 老客户只须在线填写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 勾选电子合同即可完成在线副卡的申请, 两者均无须提供纸质申请材料。此外, 招行也推出了闪电贷、招财猫、车贷等线上审批业务, 服务均无须提供纸质资料和书面授权, 即可完成线上授信流程。
2. 互联网金融企业
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银行及P2P网贷, 没有线下实体网点, 授信业务全部通过线上完成。如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的贷款产品“微粒贷”, 利用微信用户绑定的银行卡信息识别客户, 通过用户签约电子合同取得电子授权, 快速审核用户信用信息, 完成线上授信流程。贷款总额度在500元至20万元之间, 单笔最高4万元。
(二) 本质分析
从法律效力和实践应用可以看出, 征信电子授权实质是在一个较为完善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体系框架基础上, 依托互联网平台, 将纸质授权转化为电子形式, 借助电子签名等身份识别技术获取授权, 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其核心是电子签名及其他新型身份识别技术, 应用场景不同, 身份识别技术安全等级也不同。同时, 电子合同、电子签名、时间戳标记等电子授权流程信息都将以电子数据文书的形式保存, 形成完整的电子授+权档案。
二、征信电子授权的法律效力
电子授权实质是一种电子合同, 法律上适用《合同法》《电子签名法》。征信业有《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部委级监管法规以及地方性或部门级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 因此电子授权在征信业的应用应同样受到法律约束。
(一) 合同法
在合同法理论上, 同意即允诺, 允诺即视为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法》规定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可见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同属书面合同。因此, 征信电子授权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适用《合同法》中对电子合同的规定。
(二) 电子签名法
电子合同一般由合同条款和电子签名组成。我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并规定了可靠电子签名所应具备的条件, 指出了可靠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采用可靠电子签名电子授权合同与手写签名或盖章的纸质授权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三) 央行相关法规
一是《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 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二是《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 应制定查询授权、安全管理等内控制度并向人民银行报备。三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征信书面授权的具体要求, 如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指导意见》, 就授权条款必备要素及授权档案资料的保存等进行了详细列示。
三、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规范缺乏标准
业务操作中, 查询主体无论是本人还是授权商业银行, 均须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线下业务须人工核对本人身份的真实性, 线上征信查询业务则完全依赖数字身份识别技术。
目前, 我国征信领域尚未出台线上电子授权安全技术标准, 如征信查询业务中数字身份识别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识别技术所要达到的安全等级标准等。此外, 征信电子授权身份识别规范化也是现行征信监管框架的真空地带, 电子授权查询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二) 授权类型不够明确
目前, 人民银行主要依据征信中心反馈的核查数据对商业银行进行征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 但该数据仅能对查询用户和查询时间进行筛选, 尚无法区分授权形式是否为电子授权, 不利于征信监管的数据统计和核查。假如商业银行将部分违规的纸质授权, 篡改为电子授权方式, 根据目前的监管手段很难区分并取证。此外, 非现场监管更是尚未涉及此项内容。
(三) 制度报备不够完善
根据人民银行征信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须定期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授权书样本、内控制度等。实际操作中, 商业银行一般只报备线下纸质授权文书, 即使有少数商业银行报备了电子授权文书, 但并未包括电子授权的核心技术规范——数字身份识别规范, 即无法确认商业银行采用何种数字身份识别技术及其是否符合征信业务要求等。
(四) 执法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也在大力拓展线上业务。面对日新月异的征信查询业务, 尤其是深度应用新型数字身份识别技术的电子授权业务的核查, 需要具备监测分析海量数据、甄选精准线索的能力以及较为完备的法律知识。作为基层征信监管主体, 人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征信业务人员存在监管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核查手段滞后等问题, 直接影响基层征信监管政策的有效执行。
四、相关建议
(一) 尽快制订征信电子授权身份识别技术规范及细则
由总行组织专家团队, 对现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网银识别、数字证书验证、银行卡验证、私密性问题验证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明确征信电子授权业务适用的数字身份识别技术及执行标准, 进一步明确信息交叉验证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 须规范其识别精准度和范围, 对未达到识别率的, 要附加唇语等其他识别技术进行必要的交叉验证。
(二) 进一步完善后台监测数据核查定位功能
征信中心可在查询功能中增加“授权类型”选项, 分为“纸质授权”和“电子授权” (甚至明细到识别技术种类) , 同时默认“电子授权”。由此, 接入机构查询时须主动选择授权类型, 系统便可在后台保存记录。对于基层监管主体无论是非现场监测还是现场核查, 均可以全面掌握授权类型, 以增加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全方位落实电子授权报备制度
应制定相关制度要求接入机构不仅要报备纸质合同和电子合同等授权合同文书, 还应一并报送符合相关要求的电子签名、身份识别等技术规范及应急预案。此外, 对电子合同文书的要素也应进一步明确, 尤其是信息报送、授权期限等关键信息项应给予重点提示, 或采取强制选择的方式让客户进行充分授权。
(四) 切实提升征信监管执法水平
适当向征信部门输送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 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 进一步增强征信监管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以交流上岗的方式, 选派基层征信业务骨干至接入机构开展短期交流, 通过业务实践切实提高一线人员的征信监管水平, 以快速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业务新模式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陈兵, 邹翔, 周国勇.网络身份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 2011 (3) :5-8.
3.承诺书及授权书 篇三
一、组织结构改进:中小学中层执行力提升的现实保障
1.中小学组织结构面临的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学校急促扩招,整个教育链条“前推后拉”的形势明显促使相对处在中间位置的中小学的外延增大。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不少中小学,相继扩大办学规模,以实现所谓“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解决发展瓶颈”的目的。规模的扩大随即带来组织层级的增加,年级组、备课组等原先尚处在“虚弱”层级的单元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成为中小学内部组织的“实体”(准行政机构),传统的中小学组织机构体系受到冲击和挑战,在夹缝和矛盾的节点上,积极地尝试不断前行。如在年级组与处室的关系中,出现了从属式(年级组接受处室的领导)、平行式(年级组与处室成平行关系)、交叉式(相关副校长兼任年级组主任,处室干部兼任年级组副主任)等主要方式[1]。在业务处室(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与教研组、备课组等的关系中,出现了多重交叉方式。这些方式采用的效度,固然因为受制于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确定性,不可贸然断定其在具体学校中的大小,但有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是可以基本肯定的,即组织层级越多、层级交叉越多、层级关系越模糊,就越影响组织效能的提高,探寻简明高效的方式势在必行。
2.中小学中层机构权责及利益的博弈
从静态的组织结构来看,它形式的背后显然包含着权责乃至利益要件,而一旦组织结构中注入“人”这个动态元素,其间的权责纷争乃至利益索求便会显著增殖。因此,现时中小学组织结构单位及其成员的增加,自然会使内设中层机构陷入权责、利益的有意或无意的博弈。这种博弈,自然也有利于工作和事业的成分,但其负面消耗会远远大于正面效益。如此看来,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尽量化解乃至消弭不应有的博弈,才是提升学校管理内涵及管理绩效的应有选择。但目前我们所见的事实是,某些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随着机构层级的增加,责权利的纷争愈演愈烈,甚至陷入无休止的“明争暗斗”,严重影响了事业进程。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校内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且关系模糊以至混乱,造成处在不同层级尤其是处在中层地位的管理者无意之间的工作“缺位”和“越位”。
(2)校内组织结构更为真实的成分——机构成员整体素质偏低或过于参差不齐,造成“有意”之间的名利之争,浓厚了个人功利氛围。
可见,若要在现实背景下继续提升中层执行力,单靠部分中层管理者自身的努力,尚不足以达成期望的“效值”,必须有组织结构的有效改进。
3.组织结构改进层面的中层执行力提升法式
中小学组织结构改进的目的在于通过形式的变革为内容服务。但学校变革不等于学校改进,学校变革的核心是通过变革组织模式和形态等来改变学校现状,其变革过程具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2]。因此,作为学校组织结构改进层面的组织机构变革也具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这往往导致人们在变革面前的担心、忧虑。但面对窘境,采取“乐观主义准则”[3]是我们应然的选择。寻找适合自身实际的学校组织结构变革法式,图谋中层执行力的提升成为摆在眼前的任务。为此,根据理论导引和现实需要,不妨在此提出组织结构改进层面的中层执行力提升的法式以供商榷:全面统筹,精简层次,明确权责,得力选用(干部)。具体表现为,可以精简校长室(负责决策)成员,保留校长和常务副校长职位(不设其他分管副校长职位);设立学校“大办公室”(相对于原“办公室”而言,负责协调),设置“大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职位(不设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主任、副主任职位),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与协调。学校“大办公室”直接管理年级组,年级组在师生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的过程中直接对“大办公室”负责(负责执行),“大办公室”直接对校长室负责。如此一来,学校组织机构整体看来好像仍由校长室、处室类单元、年级组等构成,但其层级关系、成员职数、权责所属等已有相对的“质”的变化,成员精简和职责明确为其主要特征,校长室处在“上层”,“大办公室”附属于校长室,年级组成为实质意义上的“中层”,实体地位更加突出,这样客观上或能更好地保障学校的运行。但不容回避的是,“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再好的组织架构若缺乏“人”的能动支撑,组织结构变革也只能是“变革”,而不能算得上“改进”。所以,所谓“得力选用”,自然是当指向组织结构中更为真实的成分,即机构成员的选用。
二、校内决策授权:中小学中层执行力提升的有效动力
组织结构形式上的变革即或是实质上的改进,也只能在中小学组织系统层面为中层执行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校内组织运行机制能否适合中层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处在运行机制源头的决策机制是否能为中层施展才智提供支持,才是中层执行力提升的更大动力。因而,配合校内组织结构变革意见,尚需提出校内决策机制建设的法式。汗牛充栋的决策研究典籍,为决策法式的确立提供了宏观依据,若能结合实际,予以灵活运用乃至合理突破,或能带来更好的实效。在上述预设组织机构框架形式下,校内决策授权的整体法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决策主体由校级向中层转变
传统校内决策主体因受社会历史宏观影响和近现代企业管理科层化的束缚,大多是校长为主的校长室一帮人,他们不光在学校发展宏观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还在学校管理中观以至微观方面层层施招,这在有利于学校运行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羁绊了中层的手脚,不利于中层执行力的提升。中层不能直接参与决策,只能被动执行,往往导致执行中出现“打太极拳”现象。他们对决策层可能要求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理解”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最适宜的策略当是开辟途径,让中层对“不理解的到理解后再去执行”[4],或让“这种不理解尽可能地减少,能尽量地达成共识”[4]以后再执行。而“让中层理解”的最适宜方式就是参与决策,如在校级与中层职位都精简的情形下,将原来侧重于决策取向的校长办公会和原侧重于任务安排的行政办公会合并,校级与中层共同参与问题研究与决策,即可从平台建设角度,转变传统的决策主体,增强中层对决策的认同感。
2.决策内容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因为学校工作的周期性、事务的循环性特征,加之“多快好省”的要求,校内决策当然不允许拖泥带水、耗费时日和付出过多的成本。因此,某些事务的决策,尤其是常规事务的决策,仅仅止于校级领导或校长自身成为必然,但并非所有事务的决策权都应由校长“独享”,否则这种“封闭性”即可能有悖于合理化与合法化,对学校愿景的实现哪怕是短期目标的落实造成屏障。如在常规之外,学校常常会伴随形势的变化有新举措、新调整和新规划,相应也就有了新决策。像长期发展规划(办学特色的目标确立、办学个性的形成方向和举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及其他规范性、激励性文件,办学规模的改变(扩大、压缩或新建、改建、重建、重组),财政收支预决算方案,事关办学行为(招生、办班、教育、教学、收费、教材使用)规范的重大行政措施,以学校名义签订的协议,事关全体教职工的重要福利措施的制定等,诸如此类,均应注意自觉打破决策研究的“校长圈”,为中层的参与留下“缺口”,以便使决策结果在增强法理性、效益性、可行性、影响性的基础上,增强学校中坚层面的中层干部的“执行性”。
3.决策程序由独裁向民主转变
有的中小学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民主决策程序:最高的是职代大会;第二层是行政会议,除中层以上干部外,有时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可列席;第三层次是校级领导之间的碰头会[5]。这种决策程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当然也体现了校方将中层(如年级组长等)置于有话语权的地位。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民主不光要有其形式,还必须有切实的内容和务实的作风加以体现。校内决策授权是否有真实的内容和真诚的态度,关系到决策的科学程度和可执行度的大小甚或有无。只有真正把中层摆在决策主体的地位,并真正将应该拿出来的事项亮给中层参与决策研究,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的真切目的,尤其是一些看似无所谓的细节,有时可能就是需要民主参与的真实成分。如在年级组与处室、年级组与教研组和备课组、年级组与党工团组织等关系上,彼此的主辅关系、协作关系究竟如何,就不妨让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各自找到自身的角色位置。再如,在阶段计划的制定上,也不妨打破“计划由上而下”的惯例,先由中层“计划”,再由校级“计划”,这种计划或许更能体现“由中层中来,到中层中去”的科学性,或许更能激发中层落实这种为自身“量体”而作的计划的热情和力度。自然,授权倒不是完全放权,校级领导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应是自身职能所在,也是中层不应跨越的权限。
三、中小学中层执行力提升需要有系统思考
中小学组织结构改进及其决策授权只是提升学校中层执行力的层面之一,它尚不能替代中层“情意”培养的作用,尚不足以高度提升执行力。这也是人们注重中层“情意”研究的重要原因。但仅注重“情意”之“毛”而忽略现实“框架”之“皮”,又缺失了本源要件。另外,即使只是达成组织结构改进及其决策授权的推行,也还必须有系统配套举措,故而须注意以下要点。
1.组织结构改进及其决策授权受制于校长负责制的完善
本世纪以来,校长负责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校长选拔机制、校长聘任制、校长任期制、校长职级制与校长负责制构成了一个制度系统。但校长负责制还没有真正完善。一方面政府还没能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窄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7],管得过多、过死、过细,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束缚了校长办学自主权的手脚。另一方面,主要因为校长选拔机制建设的滞后,致使一些校长自身的任职资格、职业理念、工作技能尚不能满足现代学校管理的需要。校长负责制外部及内部的缺憾,制约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致使扁平化的组织呈现和民主式的决策行进任重道远。因此,正视目前不少地方中小学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弊端,审视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应迫切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江苏睢宁等地推行的中小学校长公选制,在努力保障校长选拔自身质量的同时,还允许校长自行“组阁”,将中层干部的任用权下放给校长,对提升中层执行力当是有益的尝试。但这种改革是区域内校长负责制的深化,离开政府的主导和分权难以企及。
2.中小学中层执行力的提升得力于校长管理学校的德才
校长的涵养、作风、才干直接影响中层的“情意”及潜在与生发的执行力,为此,校长应注意充分发挥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强化对中层队伍的管理,应注意把自己视为管理的“杠杆”,把中层视为管理的“支点”,以“稳准狠”的姿态,撬动学校工作全局。应着力整合好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将事做正确。应加强对中层的工作指导:一要详细介绍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要向中层管理者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要深入基层,帮助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层管理者,拟定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要帮助中层管理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应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力,在努力使他们在执行前理解的同时,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应强化对中层的协调,明确中层的责权利,敢于授权和善于授权,尤其要克服中层的“短板效应”。要建立科学的中层管理机制(制度、督查、评估、奖惩),注意管理细节,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执行力文化[7]。
由此可见,学校中层执行力建设是组织管理层面的系统工程,既离不开组织改进和决策授权,又不能对此完全依赖,但必要的变革和改进以及必要的决策授权,倒是要面对的真切课题。因此,找寻一条特别而非普适、渐变而非突变、有效而非流于形式的途径,是研究学校中层执行力提升问题的现实急需。
参考资料
[1] 黄文健.年级组与各职能处室究竟应是怎样的关系.中小学校长,2008(7).
[2] 楚旋.学校改进基本问题探讨.教育发展研究,2009(37).
[3] 百度百科.乐观主义准则.http://baike.baidu.com/view/1916277.htm.
[4] 王笑梅,芮火才.话说中层执行力.江苏教育·管理版,2009(11).
[5] 华炜.中小学校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教学与管理,2001(7).
[6] 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 黄勇.学校中层执行力提升的策略及途径.教书育人,2009(2).
4.承诺书及授权书 篇四
权及还款承诺书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行:
本人(姓名)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因配偶/父母/子女(姓名)(以下称申请人)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于
年
月 日在你行办理
业务需要,特授权你行自业务申请日开始的本业务存续期间,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本人的信用状况,查询获得的信用报告限用于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用途范围内。
本人已知悉申请人所签署的《中国建设银行白金/钻石信用卡领用协议》之内容,对其条款含义以及相应法律后果已全部通晓并充分理解。本人承诺作为债务人之一对上述业务项下申请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并同意对申请人履行该业务项下的其他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授权及承诺人: 日期:
5.申请低保救助承诺授权书 篇五
本人代表全家郑重承诺:
1、已阅读并理解《低保全面核查认定通告》及申请低保救助相关政策;
2、承诺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如有虚假、隐瞒,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接受有关处理;
3、授权民政部门核查家庭基本信息及家庭成员和赡(抚、扶)养人收入、财产等各项信息,配合核查认定工作,接受给予低保救助相关信息的公示;
4、在接受救助期间,遵守低保救助的各项政策,按时向管理部门如实报告家庭人口、收入及财产状况,履行相关义务;
5、当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超过低保标准时,立即申报办理退保手续;
6、接受群众监督,如违反有关救助政策,按规定接受民政部门的处罚。
承诺授权人(签字):
6.承诺书及授权书 篇六
在2012年1月寒假, 一部卡通片在众多贺岁片中独树一帜, 这就是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该片在全国首日票房就轻松突破2000万, 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喜羊羊与灰太狼3》长期保持的1700万首日票房成绩, 也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的纪录。该部电影首映4日票房累计7500万元, 全国上座率都在60%或以上, 一系列数字都表明其火爆程度。从“喜羊羊”搬上银幕这4年来, 4部电影投资不到1亿元, 却带来了超过6亿元的票房, 这无疑是为国产动漫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国产动漫产业沉寂了十几年之后,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横空出世, 以黑马之势领跑了多年。
同年传出正式消息, 迪士尼与广东原创动力签署了“喜羊羊”衍生产品的全球授权协议。迪士尼消费品部下属所有产品品类均可生产有“喜羊羊”形象的相关产品, 包括玩具和电子消费品、时尚和家居、文具、食品、保健品和美容品、出版物等。面对这样的授权, 业界内外质疑声一片。其中有两种典型的声音, 一种是乐观的, 认为这只“羊”比较幸运, 搭上了迪士尼这样的超级快车;另一种则比较悲观, 认为我们的当红本土动画片被外国“吞掉”了, 觉得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一、反思:喜羊羊原创者为何不自己开发衍生品
中国的动漫产业一直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 中国卡通形象授权市场90%被国外卡通形象占据, 本土市场占有率不足10%。综合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中国的动漫市场还不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市场。“喜羊羊”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 而衍生品开发实则举步维艰。这种困境的产生和原创动力公司自身的不足及国内动漫市场运营环境的缺陷有很大关联。
(一) “喜羊羊”企业在相关衍生品开发上欠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动漫产业的衍生品市场细分包括相关玩具、文具、包装、服装等产品的开发、经营与销售, 以及期刊图书出版、相关音像制品、电子游戏、教育软件的开发与传播等。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 其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会以动画本身为载体, 辐射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就利润而言, 衍生品开发所占份额不可小觑, 动画市场本身约占三分之一的效益, 衍生开发则可能产生三分之二以上。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 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 “喜羊羊”也不能免俗。原创动力把原有的衍生品开发主要放在低端层面上, 对象绝大多数都是低龄儿童, 极少有针对成年人的衍生品。这造成了衍生品市场的狭隘性, 大量成年消费者流失了, 形成了相应市场的空白。
其次, 由于“喜羊羊”动画带有浓郁的本土性, 面对国际文化差异的壁垒, 本土公司短时间内很难去打破, 而针对中国目前的盈利情况, 本土公司又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原创动力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打开国外大门的方式。
长期以来, 原创动力虽然被认为前景广阔, 可其在市场开拓方面一直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 “喜羊羊”的金字招牌便无法从市场上赚得更多的商业回报;反之, 资金的匮乏又限制了内容的创作和提升, 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 国内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运行环境混乱
就国内目前的动漫产业发展状况来说, 除了本土动漫企业自身缺乏开发衍生产品的能力外, 盗版衍生产品的肆虐也使动漫企业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在市面上的“喜羊羊”衍生产品中, 80%为盗版, 而同类动漫商品市场有一半都被大量盗版的“喜羊羊”系列产品占所据, “红太狼”甚至被一些电视台用来做不孕不育广告。我们会感觉“喜羊羊”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这些粗制滥造的商品会给人以低层次的感觉, 也拉低了人们对“喜羊羊”的整体印象, 不少经营者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产品的生产是需要授权的。在我国动漫行业的衍生品市场上, 盗版经营商的利润通常是正版经营商的几倍。其中, 针对广州原创动力的“喜羊羊”而言, 盗版经营商的利润是正版经营者4倍[1]。而与外国成熟的动漫产品, 如米老鼠、机器猫相比, 我们的本土动漫产品还非常稚嫩, 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没有盈利当然无以为继。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和中国盗版市场的猖獗, 摧毁了许多国内本土动漫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二、讨论:喜羊羊授权迪士尼, 是“被吃掉”还是“乘东风”
在国际动漫界, 品牌授权是非常流行的商业经营方式。它的运作原理在于一个强大的动漫品牌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联想和信赖, 也能让消费者对后续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动力。为了利用这种市场效应, 动漫品牌的拥有者将它的名称、标识或者其他关于品牌的特征授权给被授权人, 将其用在产品或服务上。
中国的动漫产业尽管总体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还只是刚刚起步, 有数据显示, 我国仍有85%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即使作为国内动漫产业中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喜羊羊”仍然面临着如何打入国际市场等诸多难题。盈利艰难的“喜羊羊”公司显然会比公众更为冷静地剖析过双方合作的价值, 选择授权给迪士尼, 而迪士尼所具备的优势也使很多原本的困难迎刃而解, 推动了“喜羊羊”公司的发展。
(一) 以迪士尼成熟的衍生品运营体系为模板
作为全球动漫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迪士尼拥有非常成熟的衍生品运营体系。在美国迪斯尼公司日趋完善的操作模式中, 其动画作品授权延伸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包括电影、音像、光盘和网络游戏等在内的全方位节目授权;二是授权商品的生产及专卖;三是在世界各地建立主题公园。迪士尼娱乐帝国不仅拥有米奇、唐纳、自雪公主、狮子王等众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 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形象衍生为电影票房、电视版权、各种授权产品、主题公园和动画频道等一系列相关产业[2]。如果以此为模板加以应用, 将有助于化解“喜羊羊”原有的许多问题。迪士尼高度地重视“喜羊羊”的发展, 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相关事宜, 包括形象设计到周边产品的研发。它一方面规范授权渠道, 来有力地遏制盗版的滋生;另一方面, 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合作的商家也不仅限于儿童产品, 而且还包含凡客诚品、农行信用卡等这些涉及成年人的产品。地域范围及受众的扩大也拓展了“喜羊羊”品牌的影响力。
(二) 提升“喜羊羊”的品牌形象
早期的动画片制作粗糙, 故事简单, 针对此, 迪士尼下了不少功夫, 将“喜羊羊”系列卡通形象重新包装, 使其更加国际化。据媒体报道, 与国人所熟悉的“喜羊羊”系列卡通人物相比, “喜羊羊”最新卡通形象的图片更加“洋气”, 用色更加鲜艳和大胆。成员“美羊羊”旁边还用英文标注了“Tibbie (蒂比) ”的字样, “喜羊羊”的中文名字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Pleasant goat Big big wolf”及“Pleasant goat Big big wo lf bab y”等英文名字, 这也是为“喜羊羊”打入国际市场做铺垫[3]。不仅如此, 授权之后, 现正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传播理念上也融入了更多成熟、现代的成分。迪士尼新鲜元素的融入将明显提升“喜羊羊”的品牌形象, 让观众和消费者看着更加“顺眼”。
(三) 利用迪斯尼现有的传播渠道
迪士尼的传播渠道可谓非常广阔, 包含10座电视台和225家附属台, 广播网覆盖亚、美、欧各个国家。频道也做了细分, 包括沃尔特·迪士尼电视频道、澳大利亚体育电视频道、“A&E”和“生活时代”等10个频道。这些广播电视频道为其从游乐场到各种影片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平台。迪士尼不仅自创了一批儿童频道, 还收购了福克斯儿童频道。总之, 通过整合其覆盖全球的电视广播频道资源和网络资源, 迪士尼的动漫产业具备比其他同类产业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空间。正是利用迪斯尼的宣传优势, 原创动力公司把最新的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年》动画片, 通过迪士尼拥有的播放渠道, 向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亚太区52个国家和地区输出, 播放语言包括英语及多种当地语言, 单是印度便采用3种方言[4]。双方的合作令没有海外市场经验的“喜羊羊”省掉了去其它国家逐个推广及亲自与外国的电视台接洽、谈判的环节和成本。动漫火车已经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创造者——原创动力公司以及迪士尼达成合作播映授权协议, 其中, 迪士尼与原创动力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 2010年末在52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拓宽广播系列渠道[5]。
结合多方面因素, 要理性地来看待这次授权行为。“喜羊羊”可以乘着迪士尼这个“东风”, 充分利用其多品牌的优势发展衍生品, 同时发展海外市场, 突破中国原创动漫的终极壁垒, 继续获得成功。不过“喜羊羊”将来可能有不再是国内本土动漫的一天, 所以我们有危机感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思考:国内本土动漫产业的生存发展之路
我国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之前有虹猫、蓝兔曾经风靡一时, 可它们由于企业自身运营不善及产业环境不健全等原因最终夭折。而2005年诞生的“喜羊羊”历时7年还能广受欢迎, 并且与迪士尼合作, 可以说是非常不易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本土动漫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 抓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动漫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任一个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客户价值是指企业在一既定价格上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能力是指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盈利方式是指企业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6]。这一观点对于动漫企业同样适用, 只不过要具体细分。要使动画片成为商品, 在市场上能有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在创作出成功的动画片的基础上, 拓展良好的市场渠道, 也就是要从整体的布局着眼, 重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1. 永远树立“品牌为本”的观念
“客户价值主张”细分到动漫产品上可以指动漫产品所带来的价值, 而这是动漫产品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味讲究噱头、哗众取宠, 最后只会是昙花一现。只有扎扎实实搞好作品的质量, 避免粗制滥造, 才不会砸了品牌, 而品牌效应所产生的巨大价值不仅在中国, 在全球都是公认的。
2. 明确受众并细分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可以被归为经营模式, 即”资源和生产过程”之中。日本动漫产业中的漫画出版就是细分目标市场很好的例子, 作为动漫产业的模范, 其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 分为幼儿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成人漫画等多个种类, 不仅题材不同, 在构图、阅读甚至获得方式上也各具特色, 实现了市场细分的有效性。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动画是幼稚的, 是给小孩子看的。出于传统的教化目的, 中国的动漫作品长期以来被定义为儿童教育产业成果中的一部分, 其目标受众仅限于国内15岁以下群体。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动画创作者的思维受到了很大局限, 致使动画情节造型幼稚, 画面太过稳定, 缺乏动感和趣味性, 观看年龄群也在不断降低。这不仅使大量的成年观众流失, 造成了动画的低龄化趋势, 还使中国的动画市场越来越小, 发展到最后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大人不看、小孩也不再爱看的局面[7]。这种问题“喜羊羊”也未能避免。
如果动漫企业可以拓展受众群体, 把除儿童外的成年人也划进消费对象中, 那么市场就必然会广阔很多。在已有的儿童消费者中, 还可以再具体细分, 比如迪士尼分别针对女孩子和男孩子推出了“公主系列”及“纳威”、“蜘蛛侠”等个性鲜明的系列。
3. 把握出彩的营销手段
商业运作中的“盈利方式”非常关键, 有一个好的营销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很好的手段是“事件营销”。在2010年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就是魔兽世界团队想出来的点子, 它的成功也使人们对“魔兽世界”的关注度暴增。就“喜羊羊”而言, 它可以和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快餐合作, 趁节假日时机推出主题活动, 或者在大网站上推出“你最喜欢哪只羊”等吸引眼球的活动, 来抓住成年观众的注意力。
4. 抓紧衍生品开发这一环节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在动画的庞大产业链中, 有70%至80%的利润是靠周边产品实现的[8]。衍生品的开发在动漫产业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将形象变成品牌, 才能实现商业价值, 而商业价值最终必须固化在实物产品身上。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例如, 动漫企业主要注重一部作品的质量, 或者市场上衍生品销量不佳, 国内大部分中小型动漫企业的盈利来源是依靠出售动画的播映权和政府补贴, 衍生品开发这一环节对于绝大多数动漫企业而言是弱项。因此, 加大对周边产品开发的重视, 加强周边衍生产品开发、经营能力, 这些才是盈利的关键。
总之, 在完整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 动漫企业应重视建立品牌效应, 充分利用营销模式, 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而不仅仅专注于内容制作本身和影视播映, 这才是国产动漫产业发展应遵循的方向。
(二) 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是动漫企业生长的沃土
中国的动漫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就整个国际形势而言, 它仍然算是刚刚起步, 市场的缺陷严重阻挠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就政府而言, 为动漫企业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运营环境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 规范市场秩序, 打击盗版行为
中国的盗版市场持续猖獗, 许多优秀的国外项目在“强大”的盗版面前选择了止步。早在1982年, 迪士尼就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了《米老鼠和唐老鸭》播出合同, 但后来迫于盗版商品的蔓延, 迪士尼与有关部门交涉未果后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盗版对于国内动漫企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阐述了盗版的危害。动漫企业急切呼吁政府能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 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切实保护, 不让出台的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2. 加大政策扶植, 促生动漫产业集聚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 国家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动漫产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了新的特征, 产业的集群化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9]目前, 我国长沙、杭州、广州等地已出现了多个政府规划扶持的动漫产业基地, 这种产业集聚区以成本低、运作灵活、集聚与辐射力强等优势, 成为动漫产业发展中的亮点。从动漫形象创意到动漫产品制作, 从动漫形象的授权制作到衍生品制作, 产业链环环相扣, 形成生产地域上的集群;动漫电视片的播出到影片的上映及书籍的出版, 也实现了媒介组合的集群化。
综上所述, 国家的重视和扶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中国动漫产业刚刚起步这个大背景下。规范动漫产业市场运营环境, 加大政策鼓励, 才能给本土动漫产业一个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
【承诺书及授权书】推荐阅读:
个人授权与承诺书10-07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10-31
自查报告及整改承诺书07-23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及承诺书06-26
施工现场及施工驻地安全卫生承诺书08-20
不买社保及公积金承诺书09-25
服务承诺及标准07-22
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措施、制度及承诺书07-06
闵家小学防溺水学及家长安全承诺书07-05
幼儿园交通安全告家长书及承诺书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