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2024-08-29

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共19篇)(共19篇)

1.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一

学习形式逻辑的感想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学校安排了形式逻辑课作为必修课。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我总觉得这是一门很神秘很难于理解的课程,觉得它非常抽象,很难学。但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书上的具体例子,让我发现形式逻辑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乏味枯燥,也不是以前认识上那种纯理论的讲义,而是与生活紧密相关,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门课程。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将形式逻辑这门课学好也不是很容易的,它所处理的问题虽是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但它不是直观的,也不是只停留在表象,而是纯粹的抽象,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正确运用所学的规律才能抓住其中纯粹的思想。虽然在学习中我们接触的都是最为熟知的事例,但正因为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悉的东西,所以才使我们学习逻辑学深感吃力,另一方面,由于逻辑学中也存在与我门业已熟悉的思维方式相反的地方,所以又对我们理解、研究逻辑学增加了困难。

在认清了阻碍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困难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去从内心喜欢并接受这门课,理解它所要教授给我们的技能和它对我们以后生活的意义所在。

学习逻辑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正确形式及规律,去进行思维活动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避免逻辑错误,增强逻辑效率,以获得系统的思维教养,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使头脑得到清晰的思路,语言精确,最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知道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使自己变得睿智、理性,具有高度理解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主观感官的直觉做出判断,由于实际情况复杂,我们经常会被表象所蒙蔽,做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在学习了形式逻辑后,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用严禁求精的态度,借助逻辑知识,理性分析,合理判断。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可以把那些深奥、晦涩的术语牢记于心,并适时的去运用。我了解了词项,概念,命题之间的关系,清楚了事实真与逻辑真是有区别的,学会了怎样判断一个推论是否有效,怎样的命题是真、怎样的是假。我也可以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比如通过三段论的方法去判断命题的有效性就更加规范,用假言命题,联言命题来进行推理会更理性、更全面。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下,我们可以避免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在与人交流、沟通中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思想。尤其是在辩论中,在面对一些题目本身概念模糊,利弊兼有的模棱两可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偷换概念,扩大外延,狭窄定义,混淆概念等方法来论述,一步步把辩题引向有利于自己一方,让对方掉进自己的陷阱,而在辩论那种时实性的情况下,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很容易进入圈套,基本上无法发现逻辑错误,从而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举例不当的尴尬境地。然而,经过逻辑训练我们可以在辩论中通过推力分析的方法找出对方的逻辑错误,揭穿对方的诡辩,推翻对方的断言,从而取得辩论的最终胜利。

在课下做逻辑学作业时,我又一次将逻辑规律进行实际运用,用推演的方式使自己的思路清晰,思维严密,尤其是在做出难题时,心中会涌出自豪感,增加了对逻辑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到了逻辑学的魅力以及实用性。当然,在一些题目中我依然存在问题,这也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使自己能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综合的,充分的利用形式逻辑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整个逻辑科学发展的基础——传统形式逻辑,而在现代社会更加不能没有逻辑。凭主观感受产生的判断是盲目的、片面的、缺乏理性依据的。我们时时会用到逻辑判断、逻辑分析、逻辑思考,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逻辑学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学以致用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只有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所以,我认为学习逻辑学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我也会认真学好这门课程。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

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

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

2.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二

一、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学科的作业,要按加强社会认知、提高思想品德和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构建知行统一的作业体系。要注意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整体设计各单元作业相关内容,选择相应的作业形式,注重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

中学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学科的作业,要遵循课程改革理念和新的质量观,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历史学科的作业不仅是为了巩固历史基础知识,而且应成为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科的作业是巩固和拓展地理学习内容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展地理思维、体验地理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的载体,更应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社会学科的作业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包括通过历史、现实与未来等演化发展的比较,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相关分析,对社会普遍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进行探究,从课程“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出发进行设计与实施,使作业能够兼顾知识与技能、书面与实践、个人与合作等诸多方面,体现学科育人功能的核心价值。

二、作业要遵循学生和学科特点,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要精心设计和选用适当的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社会和人文学习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书面习题要少而精,具有现实针对性。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学科,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多设计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的情景习题,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学科,适当淡化题型分类,以材料情境、图像情境、问题情境等引出问题,为学生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提供契机。

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活动作业,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布置实践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形式要力求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专题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对学生实践作业的结果,要通过课堂汇报、黑板报交流、制作专题网页、教室设置专栏等适当的形式组织交流和展示。

要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要鼓励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研究时间,并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可以课件、学习心得、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在班级或学校中进行汇报交流。要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作业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搭建学生作业的支持平台。

三、要重视对作业的分析与辅导

3.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三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

二、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营造学习气氛,激发主体参与的能动性,开发学生逻辑思维

只要能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产生参与的欲望,产生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给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学生则会由于对教师的爱而迁移到对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适当的激励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应想法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运用灵活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产生神奇的力量,因而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会十分专注于学习内容。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比较就是确定所研究的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能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比较与分析、综合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把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性区分出来,才有可能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异同。

比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和法则。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比较。如比较两组物品的个数是同样还是不同样多,哪组多,哪组少。教学计算方法或法则时,通常都要出现不同的算式进行比较。例如,5+1=6,1+5=6;6-1=5,6-5=1;31+15=36,31+50=81等。教学一些概念时,也都要进行比较。如质数和互质数,分数和除法,正比例和反比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有关联的易混的应用题要进行比较。如比较乘、除法应用题,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等。

3、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颈;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2。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必须严格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会学生有条不紊、有根有据地说出思考的过程,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比如教学高年级应用题时,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的解题思路。

求什么——书上找出问题。

要什么——找准两个基本条件,列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缺什么——未知条件。

怎么解——确定解题思路,解题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结论

以上的思维形式、方法可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轻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和教师本身能否经常准确规范地应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应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4.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四

在听了尚老师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之后,让作为涉世未深的大一的我明白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不只是个空洞玄乎的东西,而是确实能深刻影响我们学习生活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尚老师的课程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里素质的培养展开了具体讲解,并且不时的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形象的开展课程,老师课上具体讲到有以下几点:自我情绪的控制、性格的培养、心理健康、大学学习生活以及恋爱观等几方面。

第一、大学生情绪的控制。控制情绪,也就是要做情绪的主人。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与理论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情绪的产生,影响情绪的一些原因。以及如何管理、控制、宣泄。让我们明白情绪其实是大脑与身体的相互协调和推动所产生的现象,它的产生是由情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以及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坚持正确的认知。因为错误的认知是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要学会适应、宣泄、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祈祷积极的推动作用,把情绪对我们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让我们获得一种努力追求目标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二、关于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格是可以塑造与优化的。一个良好的性格是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内向与外向的性格各有千秋,内向性格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自卑的。虽然自己不“高朋满座”但却会左右

逢源,这也是内向性格的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另外,性格和气质以及成才之间是有关系的,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我也需要根据不同性格类型确定塑造目标,而且对待性格上我们还应该取长补短,总之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优势与不足。我们要正确看待就是了!

第三,我们成长起来是有很多困惑的。为什么学习的困惑,人生困惑,人际关系的困惑,爱与性的困惑,心里压力或疾病的困惑,对自己的个性和未来的困惑……因此我们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惑,我应该树立正确的理念,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我们往往进入大学就失去了目标,没有正确的理念,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压力过大就不能承受轻易选择放弃甚至轻生…….老师通过具体实例给我上了一课,让我们更为深刻的了解了做一个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做到积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操,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接纳自我,嫩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做好这七条有助于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四,校园爱情已经十分普遍。赵老师十分详尽的为我们讲诉了象牙塔里面的爱情应该怎么把握。要我们分清友情与爱情,理解明白他们的区别,还有要我们懂得要学会一些拒绝爱的方式和一些小技巧,在大学里面我们会面临很多的这些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得要对这

些有所了解,要知道如何拒绝爱,也要知道如何在被拒绝后进行心理调适,不要由生恨走向歧途,从而给别人也带来伤害。爱情就像沙子,越想抓住越是会失落的快!同时在爱情的世界里的人也要知道如何与爱人相处,让我们明白相爱容易,相处难的道理,还要学会走出爱情的伤痛。告诉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我们的爱情,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爱情有责任感和责任心,既然我们有勇气去爱,就要有勇气去面对,不要把爱情看作一种游戏,摆脱错误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心理辅导尚老师的课幽默风趣会结合很多实例为我们介绍,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理解领悟的更加深刻与清晰。老师就像是一个大孩子一样与我们交流很融洽

以前我们以为没有伤病就是身体健康,没有压力烦恼、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现在我觉得吧,我们以前所谓的健康其实并不健康,心理的健康不是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没有心理疾病,而是要能过变压力和挫折为动力,勇敢追求人生的最高目标。

在上课期间,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没有过迟到早退以及旷课情况,还算是表现良好。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对自己的一些心理上的小疑惑得以解决了,也有助于我们树立自己的正确的心理状态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上课内容都是我们大学生现在所面临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很贴切生活,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大学四年其实就是一个奥运赛场,我们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心理上的健康与强健,让自己成长的更好。

5.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五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能。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从设想、规划到大步实施,再到作为试验区向前迈进,10年间质的飞跃和突破。我们在高兴与欣慰,更在思考,如何优势先行,强势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笔者肤浅地认为,至少有三个关键值得把握。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只有长株潭三市政府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

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

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目前,长株潭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是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长株潭城市群要致力于改造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对重化工业进行传统技术改造和升级。聚集了全省65%的大中型企业的长株潭城市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文化传媒等产业是省内支柱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产业已颇具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合理分工、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九华工业物流园、湘潭高新区,环保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发展上无不高起点

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长株潭城市群要借个机遇,积极谋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才能为全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出样板。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让长株潭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

三市人民甚至全省人民,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正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进,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继续大力支持,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绿目前,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

绿色科技是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治理污染或改善生态的科学技术体系。环境危机具有一定的技术内涵,人类非人道地误用技术或无节制地利用技术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但是不能将环境污染归罪于技术,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依靠科技无法摆脱环境危机。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绿色科技进步会使环境成本降低,应该成为控制与治理污染的主要动力。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绿色科技产业引导资金,重点加大对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源技术等绿色科技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大技术开发,推动建立“产学研”平台,促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强化重大工程。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布局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并积极扩大实施范围,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着眼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以环境成本内部化为原则,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资源环境利益的调整,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例如,生态补偿方面的财政政策、资源税与排污税方面的税收政策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方面的金融政策,以及森林权、排污权交易等产权方面的产业政策。

二、调整财税制度,推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从各地实施情况看,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还有不少难度。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目前情况是,央企和大型国企节能改造的动力比较足、力度比较大,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节能减排专项转移支付,采取科学、规范、透明的方法将资金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调动地方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本次金融危机提供的倒逼机制为契机,继续加大对小造纸、小化工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二是调整完善税制结构。扩大资源税课税范围,增加土地、矿产、大气、水等再生和非再生资源的各个领域的税目,科学制定税额标准,不仅要将资源级差纳入税额中,同时要将资源开采产生的环境成本考虑进去。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

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的部分外部成本内在化,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的积极性。适当调整增值税、所得税和消费税等税种,提高企业购置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等环保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标准。对于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研发投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下,其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超过10%以上的部分,可以适当扩大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同时,课征消费税以限制污染、浪费的生产行为。

三、完善环境立法,强化制度约束

环境立法在建设两型社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顺利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保证。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环境立法现状,并对环境立法中不适合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的方面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建议: 一是提升《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无论从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实践出发,还是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来指导和统领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20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余部环境、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单项立法,唯独缺少一部体现国家环保基本方针政策的环境基本法。因此,建议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提升为基本法,作为环境基本法。侧重于确立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明确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责,确定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等涉及整个环保领域的共性问题。重新修订后《环境保护法》,应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资源并重的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理念;增加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制度,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并使之具体化;通过提高效力位阶以确立其环境基本法的主体地位。

二是修订单行性专门环境立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法方面,实现从“未端控制”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加强环境污染的总体防治,制定并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在自然资源能源保护法方面,体现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增加对资源能源保护、改

善和治理的内容,修改《节约能源法》、《水法》、《森林法》等,加快制定《能源法》、《湿地保护法》等。在生态环境保护法方面,应制定《有毒化学用品管理法》、《荒漠化防治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三是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由于我国人口多、资源储量少,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实行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效率高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可以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建立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制定《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多重利用、持续产出法》、《废弃物限制处理法》等。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试验区建设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进一步提升了长株潭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目前,长株潭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要推进产业转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新型城市化等,任务十分艰巨。长株潭作为国家试验区先行先试,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一是在产业转型方面。建议对于长株潭开展产业布局调整和“两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汰退出给予必要的资金援助,对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尤其是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湖南已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务院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建议国家在今明两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继续予以支持。同时,在长株潭开展环保税试点。

三是在资源节约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两型”技术研发推广给予财政支持。建议国家增加对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两型”产业发展基金。

四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湖南提出以轨道交通为主轴、水运为重点、其他交通形式为补充,构建“3+5”城市群“两型”交通体系。建议请求国家在“3+5”城市城际轨道等项目的立项、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两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全新发展理念的蜕变,是一种科学生产方式的建立,是一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唤醒全民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高度重视“两型”社会建设知识的宣传、教育。考虑在中小学专门增设“两型”知识课堂,在大学增设环境保护、环境研究专业。开设“两型”社会电视频道,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素质。结合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定期开展全民环境保护行动,注重从细节引导公民自觉行动,充分利用一些废弃工厂,建设“两型”博物馆,促进终生学习,实践真实的环境关怀。

国贸1002班

6.关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感想 篇六

对于初中生而言,特别是刚刚经历了长期奋战,昂头苦读的小学阶段的初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至关重要。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自主”“、合作”与“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这是对过去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改进。但是对此专家评论说: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做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完善,同时也要看到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指导。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放任,合作、探究也不能形成万能模式。

下面我来结合我教学中的一则案例说明:

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一题时,我意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兴趣。第一次试验时,我

没有对学生进行任何指导,让学生们自编剧本,再现当年汉武大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于是乎课堂

上就有学生如此表演起来:

学生甲:张卿,此去前途路远且艰,多多保重。

学生乙:陛下请回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微臣这就去了。

学生乙牵引学生丙丁曲折而行,徒遇匈奴拦路以示道路曲折艰难。

表演毕,全班同学轰然大笑。但是我们发现,在表演过程中,对话情节简单,而且并不能体现“张骞出使西域”这个问题的学习重

点,而且也并不能体现学习合作与探究。

由此可见,如若认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放任不管,则大错特错。

在第二次的试验当中,我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在要求学生编剧表演之前,先要思考如下的问题

1、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如何?

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4、表演结束后,可提问一个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

于是乎在课堂表演时,学生的表现大大改善:

学生甲(汉武帝):张卿,此去西域责任重大,望爱卿不负朕之所托。

学生乙(张骞):陛下放心,臣此去必能联合大月氏,以报圣恩。

学生甲(汉武帝):前方路远且艰,张卿多多保重。

学生乙(张骞):陛下请回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微臣这就去了。学生乙牵引学生丙丁手拿各种“礼品”如:丝绸等。,然后曲折而行,徒遇“匈奴”拦路以示道路曲

折艰难,最后终达大月氏,面见国王。

学生乙(张骞):大汉天使张骞见过大月氏王陛下,我大汉国英明圣武皇帝愿与你国共结盟好,斩除

世仇匈奴,不知国王陛下意下如何。

学生A(大月氏王):我等久迁,不欲再生战事,然实欲与天朝上邦往来,张君可否代为转达天听。

学生乙苦劝,学生A只是不肯。

学生乙带葡萄等而回。

表演毕,学生甲提问:通过刚才的表演,大家谁能说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吗?

学生乙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如何,是一帆风顺的吗?你从中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丙提问: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合大月氏的目标,但是我们能说他是失败的吗?

7.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七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增加学生的兴趣

学生要进行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 意识是前提。小学生的本质是爱玩的, 因此大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高,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特色, 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去进行英语学习。在学习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演绎。比如“—How are you?—I’mfine.Thank you.And you?”等日常简单对话的练习, 让给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之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兴趣为学生的外在学习提供了动力, 学生能够一直处于这样的作用之下, 高效的进行学习。不仅如此, 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建。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易的提问,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 既可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使学生建立自信心。”Do you like vegetables?”学生在对这个问句的理解之上进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提高学生的进行英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余为学生布置简单的作业, 使学生的意识不断的得到强化, 逐渐养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 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课堂实践中, 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成绩, 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塑造和解题思路的引导。在课堂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 促进学生周密严谨的逻辑思维形成。比如在学习食物的这一单元部分, 教师可以这样问:“It is delicious?”通常这种情况下, 学生只会回答“yes/No”, 教师就要延伸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形成一种发散思维, 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学生通过对这一回答的补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所学知识, 使学生的脑海中出现较玩这个的知识框架, 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阅读简单的英语读物,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能够清楚的理解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掌握多种思维的方法, 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丰富, 同时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健全。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例如“Don’t be shy/Who want to try?”等一些鼓励式英语, 使学生在鼓励之下能够更加大胆的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回答正确之后, 要适当的进行表扬, 例如“You’re so good/Wonderful”等一下词语来对学生进行肯定, 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之中, 能够对情感进行真切的感悟和感受, 有利于学生感情思维的形成。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 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改变授课方式

在当代, 许多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一本课本, 几根粉笔”的授课模式, 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 在这种情况之下, 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游戏, 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 使学生能够在竞争中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能。例如补充单词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组单词, 每个单词中有一个或者两个字母不写, 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大脑进行充分的运转,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同时还能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在课堂上的应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应用。例如教师在授课之余播放一些关于外国文化的视频, 使学生对外国文化产生充分的认识, 学生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熏陶之下能够更加准确的体会课文中的对话意境, 对学生的思维创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 使学生在课堂之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这种教学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 避免了课堂时间的不必要浪费, 提高了教学效率。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之外,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学习的一大优点是, 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为集体的智力成果提供一份力量同时还能够从小组的储备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另外,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之下, 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扬长避短, 更好的进行学习。此外, 学生还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方式, 促进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

小学作为基础学习的阶段, 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也是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知识奠定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 英语作为国际工作的主要语言, 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得到提高, 同时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塑造, 使学生向着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8.关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数学方法;学习兴趣;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9-01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恰当致使成绩逐渐下降,时间长了便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反应,这样往往也使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即使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努力,但成绩始终没有提高,数学水平和能力也很难达到理想程度。还有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要领,甚至可能茫茫然陷入题海而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

首先是要带领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并且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实例,召开研讨数学学法的班会,让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是指导学生科学掌握的数学学习方法。

将数学学习方法合理地渗透在教学中,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中的因素,适时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其次教师应因材施教地予以点拔,要强化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点拔学习方法。

然后是要能够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培养习惯的同时,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加以总结,使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并找出系统性的规律。

最后注意增加迁移化训练,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理性地反思写法,并进行迁移运用加以巩固,在训练中逐渐掌握学法。

要专门开展数学学法指导的课程。最好将其安排在低年级开设,时间建议定为每周一课时或每两周一课时,在初一一学年适时开展。在课堂中要结合正反实例讲,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讲,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法特点讲,讲解与训练同时进行。

要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差生。

心理学研究指明所谓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带有强烈色彩的个人认知倾向,它是在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在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令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知某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好恶态度。对于学习十分有兴趣的学生,通常会全神贯注地去学习,并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设问引趣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利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来激发兴趣。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阔思路,掌握重点知识,并从中体会知识规律。

2、语言引趣

数学教师在严密逻辑的前提下,结合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趣的语言和事例能引起人的想象和共鸣,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

3、以图引趣

加入图形教学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刺激思维进行积极的活动,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预习知识的习惯。刚上初一的新生一开始并不习惯提前阅读教材,只是在课堂上按教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相应的作业,可对自己阅读的内容总是没有深入地理解,也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不懂例题的解析过程等,一部分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的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还应该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经过动脑思考,读完某一节后,要自己总结提炼出重点内容,并归纳出知识点,可以整理在相应的笔记本上,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的过程。

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严格常规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的作业大部分以模仿为主,进入初中后,则要求学生在逐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并且具有合理严密的书写表述能力。通过严格地对学生进行独立完成作业的训练,再配合一定的作业展评活动,可逐步使学生形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不应轻视这些错误,而应该带领学生要深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形成过程,及时寻找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学习中尽量减少类似的错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严谨学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9.关于对警示教育会议的学习感想 篇九

今天下午,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通知》,我行举行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之警示教育,会议教育中播放的几段视频,让我受益良多,感受到作为一名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该抱着怎样谨慎的心态去工作,以及该如何去增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抗腐防变能力。

给我感触最深的教育片莫过于是《“红包”之祸》,看到谢昌贵、徐跃进等有为人士堕落为犯罪分子,成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罪人,他们的行为可耻,他们的结局可怜,他们的下场可悲。深挖根源主要是:其不注重领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导至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按他们自我的说法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平时很少领悟。

其次就是其权力观念严重错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我的东西,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利令智昏,心存侥幸、贪赃枉法。片子中的这些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东窗事发那一天,此刻后悔也来不及了。铁窗内的痛哭流涕,声声忏悔,说什么都晚了。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正如陈毅写的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

更重要的一条是缺乏监督机制,体制漏洞,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体制上漏洞为犯罪带给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我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

毫无疑问,该片给予我们银行职员很大的感触,我行网点员工都是居于一线工作,代表着我行的整体形象,我行员工对客户的一言一语都颇有分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客户的办理要求,因此,对于这种“红包炸弹”我们更需要远远抛离,决不让“炸弹”近身,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那样,一旦客户出现违规的要求,那么自身就口齿难辩,对该客户一路开“绿灯”,而这却是对自己开着“红灯”。

所以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要以教育片中的人物作为反面教材,认真进行反思,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领悟,在思想高度把握重大原则问题。领悟是人生道路中的必修课,应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状况、新特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潜质,坚决抵制市场经济下各种诱惑,过好金钱关、权利关、人情关、色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就是银行需要认真执行制度规定,自觉加强对员工的运行监督,及早排除问题,排查制度缺失。不让心有不轨的员工有所企图。

10.感想与建议 篇十

感想: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携手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使我收获颇多。

学生会的工作,没有起初想像中的光鲜浪漫。相反,很多都是一些需要默默奉献、需要极大责任心、耐心而又有些枯燥繁琐的工作。而正是这些不浮华的工作让我可以安安静静地思考每项工作的意义与不足。

首先,虽然仅仅一年,但是已经参加了学生会大大小小很多的活动,与新生有关的、与节日有关的、与公益有关的……总体感觉挺锻炼人,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交际圈,处理紧急事务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也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事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的同时体会到了为同学服务的快乐,也品尝到了和大家一起努力后成功的喜悦。学习与工作并存,泪水与汗水共同浇灌出踏实向前的足迹!

建议:

1、很多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体育类就针对体育专长同学组织的活动普通学生都不知道;

2、希望学生会可以监督学校的机构工作;

3、适当组织些学习交流的活动,加强不同年级间的交流;

4、学生会招新面试时应严肃认真,避免官僚主义的形式,亲切对待每一位同学;

5、多做实事,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参加的机会(多组织集体活动),希望在提供信息方面落实到人;

6、多向食院、生院学习,活动不在多,在于精;

7、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公开、透明,联系学生实际,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

8、多组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开展活动多考虑其可行性;

9、宣传海报上附加活动较为具体的内容,提前把活动具体消息通知各部干事,使学生会内部更协调;

10、每学期开学初将本学期所有活动日期预估通知各班,让每人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

11、应开展一些实质性的面向广大学生的活动,而不仅仅限于内部活动;

12、少发传单,可由网上宣传、调查代替;

13、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依赖心理强,工作应具体分配到人;

14、与食堂联系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操作间,与师傅切磋增添菜色,在食堂内组织水果拼盘、凉菜等活动,

15、做好学生权益维护,提高对学生反馈的建议及时解决的能力;

16、帮助更多同学走出网游的危害;

17、多发一些关于校内外新闻收集的报纸、刊物;

以上建议都是经过学习其他学校,或者上网查找得到的,我觉得这些方面我们学生会都还有不足之处,应该多多学习和改正!

文体部:唐美林

11.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学习型党校;建设

一、西安市委党校建设学习型党校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曾提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在党的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一时间,我国关于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具体目标。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兼有党委重要部门与办学实体双重属性,是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因此,建设学习型党校,对学习建设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与引导功能,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学习力、战斗力、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西安市委党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党校组织文化建设活动。在党校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首先离不开组织文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的定位是:对内要形成凝聚力,对外要培养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把这项活动与教职工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亮点,先后围绕“你在为谁工作”、“打造团队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处室文化建设”等活动主题,举办文化论坛、文化讲堂、校园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统一了党校人的组织文化认同,提升了党校人的思想境界。“求是、崇学、创新、和谐”的党校文化精神逐步形成。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学习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思路,根据个人特点,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

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到重庆、上海、贵阳、宁波、武汉等兄弟党校学习培训,选派教研人员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大力提升教职工的业务素质。二是以人才引进为契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先后引进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师资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三是我们还通过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到市级部门和区县基层挂职锻炼,到农村帮扶,使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以党校教学科研为中心,打造高素质名师团队。广泛开展教学改革、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活动,组织理论宣讲团、备课交流会、优质课展评、教师传帮带、“校园读书”等活动,在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同时,打造了一支肯钻研、受欢迎的名师团队,涌现出了西安市劳模、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一批名师名教。同时,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主体班培训水平,拓宽学员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我们增加了外请专家学者授课的比重,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市级领导、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和知名学者来校授课。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校情,制定完善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人才工作要点》、《行政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教职工在职学历教育规定》等文件,在全校形成了崇尚学习、重视学习的浓厚氛围,使每位教职工树立起“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提高教工的素质修养,增强党校凝聚力、创新力的基本途径。

三、建设学习型党校存在的问题

一是急需专业人才储备遇到了问题。由于党校是全额事业单位,缺乏吸引在职优秀人才的资金和硬件条件。近年来,只能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但在党建、科社专业仍缺乏高学历人才,连续3年公开招聘中这2个专业无人问津。

二是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教学专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学员需求。在创新教学方式上不够灵活,教学专题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三是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思想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科研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或批示得还不够多。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的作用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四、对未来可持续开展学习型党校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提升党校的学习型建设水平,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作为党校这样特殊的学校,要始终关注理论武装、核心价值体系和党性锻炼等主题的教学。针对不同班次,突出各自的培训重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在发挥好传统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既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校内教师资源,也要注重加大外请教师的力度,以弥补党校学科不全、教师实践不足两个“短腿”。

(二)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建学习型党校也不例外。由于党建、科社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建议中央党校在党建、科社等特色专业上,为地方党校定向委培博士研究生提供帮助。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造更优厚的福利待遇条件,吸引更多专业对口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我校任教。为党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完善科研经费保障体系,保障党校教学科研投入。统筹规划,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尽力完善体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加大精品力作的奖励力度,引导科研创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切实发挥党校的智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麦倩挚.创建高校学习型党校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作者简介

12.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十二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原因

(一 ) 对学习主体转 变的不适应 。首先高职高专的学生 , 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学科不全面发展, 或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其次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教师为主体, 而高职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面对学习主体的转变及深度、广度都有较大提高的专业学习, 他们在知识、能力及心理上准备不足, 难以适应,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的问题也就随之突现。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迟到、早退及旷课现象从无到有, 由少到多。同时, 上课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 ) 学习目标 不明确。很多学生就读高职 , 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 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 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同时, 他们对社会对其的容纳持怀疑的态度, 这种怀疑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 教学改革 和对学生监 管的力度不 够。一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还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有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有, 但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管, 执行不严格, 尤其是对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处理不严肃, 缺乏升留级的激励机制, 让学生觉得只要不犯大错误就可以顺利毕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学习便没有了动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一 ) 加强德育 , 引导学生明确 学习目的 。针对社会和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偏见, 学校应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 让他们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与不满, 牢固树立就读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成才的新观念, 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 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学生基于何种原因选择了职校, 既然已经进校, 就应该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 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

(二 ) 培养学生的 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有了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就会主动学。在新生入学后, 要给学生进行专业导学教育, 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校期间的基础课是什么、主干课是什么、专业技能课是什么, 毕业之后有可能胜任什么工作岗位。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行角色的转换, 对自己的学习有初步的认识。另外, 通过去公司、工厂参观实习, 请专家或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举办讲座或座谈会, 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并学以致用。

(三 ) 加强就业 教育与指导 。首先 , 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 要适当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让学生一方面看到就业的严峻性, 另一方面看到希望, 变压力为动力, 找准自己的职业通道。其次, 利用求职练习、求职竞赛或组织参观毕业生招聘会的形式, 让他们更早感觉到就业竞争的压力。再次, 请一些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和在校生进行交流, 让他们把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 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 用压力督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 ) 灵活运用教 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很多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 避免千“课”一律, 善于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达到先想学、继而会学的境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 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抓好实验、实训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 完善各项 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应经常交流及总结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合理的做法应规范化和制度化;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还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做到了解学生, 关心和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加快和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时代的需要, 也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水平的保障。面对目前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需要学生的正确心态和配合理解, 还需要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从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两个方面改革课程模式, 改善课外实践活动, 并努力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王军.高职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J].Value Engineering, 2010 (36) .

13.法律逻辑课后感想 篇十三

上周听了夏老师的课,夏老师给我们讲了“定义与概念”。那究竟什么是定义呢?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定义是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确定一个认识对象或事物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认识对象或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的认识行为。”

记得在课堂上夏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是什么。课堂上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也就会有不同的回答,这就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那“人”究竟该如何定义呢,这就取决于你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个问题了。而在我的感性认知上,我认为人就是“有独立思维,有感情的地球上的高级生物”。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所以,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往往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体现。

记得夏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一个广东的学生说服一个外地的学生喝凉茶。在这一个很有趣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思维模式下的表现效果。思维确实是一个令人很难捉摸的事物,因为它是一种无形而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东

14.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想 篇十四

一、什么是备课

通 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 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 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 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 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 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 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 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 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 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 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 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 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 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 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 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 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 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5.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十五

一、数学作业的目的

数学作业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要把握基础教学的要求,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有基础性又有发展性。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要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提供有选择的作业。要重视练习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功效。

二、数学作业的内容

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用好课本中的例题,精选习题;对习题的解答过程和表达,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数学作业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上,同时要重视对探究型、开放型等问题的研究,使基础性的作业与发展性的作业合理搭配、有机整合,建构合理的数学练习系统。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要控制作业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单纯追求解题技巧。

数学作业要加强基础性练习。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会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想象和猜测,都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要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综合性练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应当堂完成。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应按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作业要有一定的格式,书写要端正清楚;要养成学生自我检验和自觉订正的习惯。

三、数学作业的形式

数学作业要注意设计层次化和形式多样化。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体现典型性、示范性和启发性。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尤其要充实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做到基础性练习与发展性练习协调互补。

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应只局限于对习题的演练,还可以安排动手制作、小论文写作、数学阅读、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作业,体现作业在保证基础前提下的多元化。对课内作业的组织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要有梯度和适当的反复,深广度和容量要恰当。

四、数学作业的指导和批改

16.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十六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校本课程对很多教师老说似乎很神秘,其实,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包括主干课程、选修课、活动课都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課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实践型课程(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布线、网页设计与制作)、自愿报名开设的选修课(音乐欣赏、网络营销、社交礼仪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对于目前的中职和高职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是理论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传统的国家统一开发的课程特点:理论性都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

为了方便与教学、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特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思考,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和方向。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组织的,而开发主体是教师。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融入到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4.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如下的思考

专业建设情况及校本课程建设情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一所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目前本人所在的信息工程系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面简单介绍下该专业情况。

该专业从高职教育特点和本专业实际出发,构建和实施“2+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践。具体实施,采用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养方式对应“三平台、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体现是,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学生能力成长特点,以“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线、循序渐进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线”为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应用平台”等三个学习平台,全面实施“三平台、双主线”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应“三平台、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其中,“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公共基本技能,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建筑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信息类基础知识大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保证进入本专业的学生是对专业和未来就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和选择的同时,奠定了提高建筑信息化质量的基础。

“专业技术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采用“理、实一体”、“项目贯穿”的教学方式,开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服务器配置与管理、AutoCAD、建筑制图、建筑业网页设计、楼宇等课程为学生搭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专业平台。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学生能力将显著增强,为学生进入应用技术平台学习奠定基础。

“应用平台”强化训练学生建筑信息化建设实践能力,采用“专门化”的训练方式,利用建筑信息化企业网络集成与维护、建筑企业网站建设、建筑业楼宇综合布线训练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

课程体系设计采用“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线”,重点突出课程与技术同步、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接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实践项目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线”,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虚拟到真实的技能提升路径,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本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2名,校外特聘专家2人。

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年龄40岁以下的7人,研究生学历7人。现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和专兼结构合理,发展态势优良的师资队伍。构建了由实践经验丰富、教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和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行业与产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

专业教学资源情况:

为进一步搞好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升级一个软件综合实验室、改造升级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改造升级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3个校内实训基地,实验设备完好率90%。新建企业网搭建实训室,基本满足目前在校学生的实习的需求。实验室管理有详细的运行记录,实验设备得了精心维护,保障的设备的有效使用。实训课程开出率100%。

此外,分别与中软国际、北京天圣达、向心力技术有限公司、深软科技等多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满足学生的校内校外双轮实习。

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立以来,本专业的专项经费全部投入在课程改革方面、教材建设方面、会议差旅方面,科研资助经费方面都有了较大增长。这保证了本专业在师资、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优势。

5.关于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路

在老师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逐步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具体实施分下面三部:

1)学校给老师提供平台,让老师自己提出设想,去给学生开始校本课程,可以以小范围选修课形式开出。对其中老师反映深刻、学生反映良好的课程进行跟踪,鼓励教师积累素材,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材,边实践,边积累,边完善。

2)对初步形成的教材进行跟踪,形成自己特定的风格。经学校审核,比较完善的教材送印刷。推广致全校范围使用

3)对比较成熟的教材,聘请专家进行审定和论证,专家审定通过的,可推荐出版社正式出版。

6.注意事项

1) 在整体设计上要有思考。

2) 要从课程角度进行梳理,把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都考虑清楚。

17.关于逻辑学习的感想与建议 篇十七

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

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一言以蔽之,逻辑就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事物存在及其本质的纯粹的哲学。

抛开哲学立场不论仅就哲学的形式而言,《小逻辑》在形式上是极其完整的、完美的,在论证的形式上,可以说一个楷模,按照黑格尔本人的话说,他的论证完成了一个圆圈,达到了自圆其说。辩证的过程一环扣一环,步步衔接,滴水不漏。

一、个人对导言部分的解读

因为《小逻辑》是《哲学全书》的第一个部分,所以《小逻辑》前这个导言不仅仅是《小逻辑》的导言,也是《哲学全书》的导言。一共十八节,个人感觉这个导言非常简明又非常重要。黑格尔先把核心问题铺垫一下,使读者理解什么是哲学,以及他如何阐释的哲学。

下面我简要说明一下我对导言的结构、大意的理解与原文的摘抄

§1哲学没有现成的对象与方法,哲学不能满足于熟知,不能满足于假定;相反,哲学应当指出事物的必然性,应当加以证明。这就是所谓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这实际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要求:用概念思维,而不是凭感觉去猜测。

§2-§12从逻辑方面说明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2哲学的方法:纯粹思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3思维一般作为意识的对象,与它的各种表现的特殊性:“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象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可看成思想和概念的譬喻。但一个人具有表象,却未必能理解这些表象对于思维的意义,也未必能深一层理解这些表象所表现的思想和概念。反之,具有思想与概念是一回事,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情绪又是一回事。”

§4哲学的特有知识方式:“对于宗教的对象,对于真理的一般,哲学必须证明从哲学自身出发,即有能力加以认识。”

§5情绪、表象转化为思想:“把意识的真实内容翻译为思想和概念的形式,反而更能保持其真相,甚且反而能更正确地认识”

§6活的哲学或哲学的生命:“应将哲学的内容理解为属于活生生的精神的范围、属于原始创造的和自身产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亦即属于意识所形成的外在和内心的世界。”

§7哲学从开端处即与作为反复思索的“后思”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重新开花时,一开始就不是单纯抽象的思想,如象希腊哲学初起时那样和现实缺乏联系,而是于初起之时,立即转而指向着现象界的无限量的材料方面。”

(“后思”即“反思”。反思和思辨,按我对黑格尔的解释,反思就是主体对外界反应的反应,是对思维的思考。比如我想做笔记,想怎么做成,是正思。思考想做笔记这个想法,那就是反思。如此说来,我也可以进行“反思”,我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认识就是一种对社会这个概念的反思。而“思辨”就是辩证的思维,一种思维的方式,把辩证法运用到思维的过程中,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8—§9经验知识的有限性与两类哲学知识的无限性:

§8关于自由、精神和上帝的知识,包含着无限的内容。

§9与经验的思维不同,思辨的思维也是无限的,包含真正的必然性:“思辨的思维,即真正的哲学思维。这种足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反思,就其为一种反思而言,与上面所讲的那种抽象的反思有共同点,但同时又有区别。这种思辨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

§10对思辨思维的考察,即思辨逻辑:“思辨思维既自诩为足以认识绝对对象(上帝、精神、自由),则对它的这种认识方式的必然性何在,能力如何,必须加以考察和论证。”

§11活的精神的自身运动:正、反、合与回到自身:“更进一步,哲学的要求可以说是这样的: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形式和它的各个对象而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以思维为它的对象。这样,精神在最深的意义下,便可说是回到它的自己本身了。因为思维才是它的原则、它的真纯的自身。但当精神在进行它的思维的本务时,思维自身却纠缠于矛盾中,这就是说,丧失它自身于思想的坚固的“不同一”中,因而不但未能达到它自身的回归与实现,反而老是为它的反面所束缚。这种仅是抽象理智的思维所达到的结果,复引起的超出这种结果的较高要求,即基于思维坚持不放,在这种意识到的丧失了它的独立自在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忠于它自身,力求征服它的对方,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12出发点和方法:以经验为出发点,否定的方法,对康德所谓理性没有“经验”作为对象的超越:“所谓经验是指直接的意识和抽象推理的意识而言。超出经验的要求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超出自感觉材料而推论的意识,而提高到思维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因此首先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这样,在这些现象的普遍本质的理念里,思维才得到自身的满足、这理念(绝对或上帝)多少总是抽象的。反之,经验科学也给思维一种激励,使它克服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这种激励使思维得以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拔出来,进而依靠自身去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说是思维对经验科学的内容及其所提供的诸规定加以吸取,另一方面,使同样内容以原始自由思维的意义,只按事情本身的必然性发展出来。”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的自我超越有两方面的动力,一是上帝等无限对象在否定之否定阶段的牵引,二是经验科学的否定)。

§13也可以从历史方面(哲学史方面)说明哲学的发展:“一提到哲学,许多人便借口说,由于哲学有许多不同的体系,故每一体系只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哲学本身,借以作为轻蔑哲学的根据,依此种说法,就好象樱桃并不是水果似的。有时常有人拿一个以普遍为原则的哲学体系与一个以特殊为原则,甚至与一个根本否认哲学的学说平列起来。他们认为二者只是对于哲学不同的看法。这多少有些象认为光明与黑暗只是两种不同的光一样。”

(光明=哲学,黑暗=对哲学的否定)

§14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全体:“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体的,而且就是理念;并且就思想的全部普遍性而言,它就是理念或绝对。关于理念或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是一个体系,因为真理作为具体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开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联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统一体,换言之,真理就是全体。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只有通过对各环节加以区别和规定才有可能。”

§15黑格尔哲学:一个由许多圆圈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些特殊因素的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之中。”

§16对于“哲学全书”的说明:它的大致面貌——哲学全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

§17哲学的起点或开端的特殊性:“哲学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起点或开端:哲学是由于思维的自由活动,而建立其自身于这样的观点上,即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换句话说,科学的概念,我们据以开始的概念,即因其为这一科学的出发点,所以它包含作为对象的思维与一个(似乎外在的)哲学思考的主体间的分离,必须由科学本身加以把握。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白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

(由于黑格尔把哲学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所以可以用亚里士多德对有机体运动的理论加以说明:哲学的起点或开端颇似一粒种子,以后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它重新生出种子的时候,它便完成了一个“圆圈”)

§18哲学各部门的划分,带有预想的性质:“哲学全书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二、总结

黑格尔在其导言中,集中谈到了哲学的开端问题。按形式逻辑理解,追寻哲学的开端会导致无穷追溯。而黑格尔创造性地把哲学的开端理解为一个辩证的矛盾,不是僵死地理解开端,是把开端视作生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哲学观,尤其是谈到作为思辨科学的哲学本身和经验科学,以及与泛泛使用哲学这个名称的一般理论学说的区别。黑格尔通过导言部分对哲学的设定,使得随后在《小逻辑》正文部分对逻辑范畴的详细阐述和思辨演绎才获得了自身的合法性依据。换句话说,只有在对黑格尔哲学本身有了总体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根本主题、主要内容和范畴规定等基础性问题。所以导言也是我们理解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入口和重要的关节点。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参考文献:

18.关于“四个认同”的学习感想征文 篇十八

“四个认同”于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之后一直受到各个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追捧。“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铭记着肩上所承载的责任。望着空中傲然飘扬的国旗,心中泛涌的是对祖国的认同;细数着国家、人民大大小小的中国梦,心中泛起的是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涟漪;穿梭在北京的胡同、徒步西安的城墙下,眼里心里全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受着现代中国崛起的节奏,我们深深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用心装满国,用手撑起家”„„正如歌里唱得好,祖国不是一个冰冷遥远的盼望,而是我们身处之中的温暖的家。我们心被祖国填满,心为祖国奋斗。因为祖国,因为这个称作“祖国”的家,我们们不再冷漠,不再懒散。当红旗缓缓从旗杆上升起,我们感受到了它在风中飘舞的强劲力度,伟大的祖国——这正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是我们从此不再挥霍青春的理由和动力,从今以后,我们努力奋斗、我们为了祖国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认同祖国,深爱祖国。

偌大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民族,都

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国、一个完美的家。学习、生活在青海这个多民族聚居区,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更是深有感触。洒脱豪爽的藏族男孩,戴着头巾、柔美纯净的回族女生和自由潇洒的土族同门们„„汇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们认同中华民族,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我们的民族凝聚在一起,中华民族才能振兴、昌盛。

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老师循循善诱的给我们讲解对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观,听进了脑子,也听进了心里。

我们开始沉思,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首先便是要打心底里认同其积极、有魅力的部分吧?就拿北京胡同文化来说,它是多么与众不同的文化,它具有多么独特的魅力。它有着洋房建筑所没有的和谐大同,有着花园别墅所没有的别致幽深,更有着久远流传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感。

是的,智慧、勇敢、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我们情不自禁的深切认同。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我们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我们思想的支柱。

最后,年轻的我们脚下踏着的坚实道路,不是任何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是哪条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这勤恳努力的脚印,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我们深深认同这条正确的、前途光明的大道,并不懈的努力着。

是这条路给了我们闪耀的今天,也是这条路给予了我们光辉的未来。

优秀的现代大学生们,青春正强盛得如可可西里的风,风华正茂的我们又怎能不为“四个认同”而动容?

“四个认同”一直在我们身边,它不是遥远而陌生的理念,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息息相关。就让我们时刻铭记,一直从心底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好好用青春诠释它们吧。

是这“四个认同”让我们有了信念,让我们有了理想,让我们有了奋斗的动力。我们不再在大学里空虚迷茫,我们不再在青春里无所事事,我们的生命也从此不会碌碌无为!

19.体育学习互评的操作方法与建议 篇十九

“体育学习评价是以体育学习目标为依据,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其实质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一种达到体育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研究, 必须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实践者理所应当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参与者, 他们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自评和互评最具说服力。

“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是通过同伴之间对教学进展完成情况, 学生表现行为等进行简要、全面、中肯的一种阶段性评价, 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的途径之一, 互评操作方法的探讨对提高互评的可信度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笔者设计了多形式的互评内容和多样化的互评方法, 并通过有效的课堂互评操作实践, 以提出互评的操作方法和建议。

二、互评的要素与架构

笔者认为, 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互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即个体对同伴的评价 (主要评学习小组内的同伴, 也包括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 、个体对小组的评价 (主要评其他学习小组) 、小组对个体的评价 (主要评学习小组内的个体) 、小组对小组的评价等;互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运动技能、专项体能, 以及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 互评的方法有课堂针对以上内容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记录 (成绩记录) 及同伴课堂互评感受记录 (随感记录) ;互评的手段有讨论交流、互评用表记录、谈互评随感、同学与教师的观察等 (见表1) 。

学生课堂互评的操作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互评的组织与引导、互评的指导与促进、互评的操作与调控、互评信息资料分析研究等内容 (见下图) 。互评实践开始之前, 必须确定“同伴”与“学习小组”, 并组织学生选择互评的“同伴”, 明确互评时所在的“学习小组”。本文采用多形态的“同伴”与“学习小组”的组合方式开展互评活动, 即“同伴”可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和由教师规定的两种, 出现的同伴组合可能是“同质的”、“异质的”、“友情的”和“指定的”;而“学习小组”采用班级自然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和指定划分小组等组合形式。对于参与互评的学生来说, 同一教学单元, “同伴”及“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再改变;不同教学单元, “同伴”及“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必须改变一次, 以求得互评实验研究的多重效应。

三、互评的准备与操作

笔者认为, 学生本身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但并不具备自评与互评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如果让学生直接参与体育学习互评不仅有一定难度, 而且是不科学的, 结果也是不可信的。这是因为互评前及互评过程中有较多的准备工作与操作环节, 需要进行心理上的准备、标准上的学习、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操作方法的培训, 需要教师积极地疏导、适当地组织和悉心地指导。

学生参与互评时也可能出现或标准不清、判别不准, 或轻视马虎、敷衍了事, 或不公正、不客观, 或相互抬举、打“人情分”, 相互贬低, 打“压底分”等一些现象和问题。针对以上情况, 在互评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公正、公平地进行互评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开展互评前必须务实做好的工作。

首先, 强调互评的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诱导乃至思想教育, 促使学生达到认真主动、自觉自律、关心同伴、相互尊重的行为效果;其次, 从评价方法教学入手, 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 学会发表个人见解与意见;再次, 形成民主的气氛和畅所欲言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学生的互评行为, 抓住评价弱势学生在互评行为上的闪光点加以放大, 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大胆发表意见、进行独立评判;第四, 预设互评的分组或分层形态, 利用好小组长、小骨干, 密切关注学生互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及时调适评价分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第五, 实验前期主动开展学法诱导, 教师以示范与讲解、多媒体演示、图片资料等的方式, 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技能概念与表象, 同时提供一个参考评价标准, 组织学生就某主题内容进行评价演示, 发放互评记录表,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时机让学生根据标准、针对同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以及技能水平等进行互评预演操作, 记录分值、等级或评语, 与教师的评判相比照。并适时引领学生掌握互评操作、学会记录互评成绩和撰写互评情况记录。

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 要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同时, 注重过程性评价中的态度与行为评价, 以及单元学习的达成度评价。强调互评内容的多元化, 既强调定性评价, 又重视定量评价, 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互评内容一般为运动技能、体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等。运动技能的互评是对被选择作为实验主题内容的技能项目的技能评定, 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技评记录与单元终极时的测评。体能的互评主要是所学运动项目的相关专项运动体能的评价, 指向单元结束时的测评。

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内容, 指向学习过程。而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又可进一步细化, 以提高同伴间及及小组间互评的针对性 (如表2所示) ;同时, 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应提供互评参考标准 (表略) 。每位学生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 将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的互评情况汇总成互评等级, 确定本单元被评对象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的总成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互评的基本操作要求是:第一步是把操作的要求做出来, 能开展对同伴及小组的互评操作;第二步是把已做的事情说出来, 在组内或班内表达自己的评判结果;第三步是把观察的东西记下来, 给同伴打分、记等级或写评语;第四步是把记录的东西写出来, 一是课堂上采用专用表格进行记录, 在下课时整理好成绩记录, 填好同伴课堂学习情况记录。

四、互评的优点与成效

(一) 互评的优点

1.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互评活动, 改变了学生被动受教师评价的局面。他们自己成了体育学习和评价的真正主人, 有利于促进其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评价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互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也有利于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互评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同一班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具有相近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也有相近的学习经历和学历, 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 因而, 他们分析问题的程度、评价问题的尺度基本相同。同时,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角色和地位也相同或相近, 使得他们互评时能相互理解, 从而同伴间或学习小组间的互评结果也容易被接受。

3.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伴间或学习小组间进行互评时, 往往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同伴的看法相比较, 在得知同伴对问题的看法后又会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而发现自己的判断与观点的不足之处,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自身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别能力,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 互评的成效

1.研究认为, 开展同伴间及学习小组间多形态的互评是切实可行的。学生对其同伴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互评是中肯的、可信的, 尤其对组内同伴的互评是比较稳定的。同时, 他们对同伴的运动技能与专项体能有意识互评的结果也是可信的、比较准确的, 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实效性;而对组内同伴运动技能和专项体能的互评是准确的、稳定一致的。

2.互评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沟通。在互评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地向同伴吐露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主动征求和倾听同伴对自己学习方式和完成动作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并能对组内同伴的互评给予积极的回应。通过互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气氛, 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交流情绪有所改善。同时, 各项互评的可信度及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3.互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互评过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或改善效果。而且, 互评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等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可能对低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而对较高年级学生的情意表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效果。

五、互评的缺点与建议

(一) 互评的缺点

1. 互评操作过程往往难以驾驭。笔者发现, 全班范围内进行多种形态的互评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 有的学生对自身作为评价主体和对评价有利于自身发展等认识不足, 认为学习评价是教师的事, 他们在互评时有作“秀”之嫌, 有时流露出不满情绪;也有学生认为, 互评只应该评价那些技能、体能等“通过学习能看出变化”的内容, 对同伴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的评价比较空洞等。因而, 课堂互评的操作过程难以驾驭。

2. 互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课堂观察发现, 不同的执教教师、不同的课堂氛围, 其学生互评的实施和效果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别。在一些班级上组织互评活动推进迟缓, 互评实际效果较差, 个别学生操作马虎了事、互评答非所问。研究也发现, 不同的同伴组合形式其互评的可信度不同, 其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友情同伴组合、异质同伴组合、指定同伴组合、同质同伴组合。这一现象往往会造成同伴间及学习小组间的互评说不到要点、评不出实质, 进而带来互评质量难以保证。

3. 互评有可能带来不健康的同学关系。研究发现, 随着年级的增高、互评时间的增长, 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动机, 或存在功利因素等, 直接影响了“友情”同伴组合形式的互评效果, 会影响学生正确公正地评判与评价。另外, 由于一些学生间存在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 造成互评时对同伴或其他小组的优点肯定不足, 而是喜欢挑同伴或其他小组的毛病和缺点, 使互评异化为相互猜忌和挑错, 甚至引起同伴间、学习小组间相互不服气, 引发争议、指责等课堂不和谐现象, 影响了学生间的情感和课堂气氛。

(二) 开展互评的建议

1.要确定为互评的主要形式。同伴间的互评涉及的参评人较少, 随时可以进行, 容易操作、比较省时, 而且同伴间可进行充分的、深入的交流与评价, 使得互评结果全面而客观, 保证了评价的效果。所以, 笔者建议同伴间的互评可作为互评的主要形式。

2.要将自评与互评配合运用。自评与互评是促进学生应用评价信息来管理自我学习、促进他人进步的有效方法, 同时自评与互评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建议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 并将自评与互评配合运用、方能相得益彰。

3.要明确互评在学习评价中的权重。在体育学习评价中, 互评虽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评价方式, 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更不能把互评作为唯一的形式。建议在开展课堂互评时, 要进一步研究和确定互评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的权重。

4. 要重视互评的方案设计。学生互评的效果与教师的评价设计能力、组织调控能力、评价指导能力等是密切相关的。建议在实施互评前, 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互评的内容与方法与及评价标准, 并特别重视互评的诱导和过程的调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晓赞等编著.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建军编著.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玉芳著.多彩的学生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毛振明等.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上一篇:降本增效合理化建议下一篇:四年级下学期学期阅读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