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时请记得我的笑的散文

2024-08-15

离别时请记得我的笑的散文(共10篇)(共10篇)

1.离别时请记得我的笑的散文 篇一

阴险的笑的词语

怎么分辨出阴险的人呢?看一下他的笑容就知道了。

阴险的笑的词语

空穴来风 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口蜜腹剑 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口是心非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狼猛蜂毒 形容人凶狠毒辣。

狼心狗肺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老奸巨猾 猾:狡诈。指非常阴险狡诈的人。

两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流言飞文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言飞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处:《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流言风语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言混话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流言惑众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驴心狗肺 比喻人心凶狠恶毒。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何故苦苦贪私,思量独吃自疴……不知驴心狗肺怎么生的。”

论黄数黑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面是背非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面谀背毁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面誉背非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面誉背毁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磨牙凿齿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人面狗心 ①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出处:《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人面兽心 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人心丧尽 指不得人心到极点。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出处:《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三长四短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夫之对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出处:《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丧尽天良 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今人既富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

丧天害理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丧心病狂 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出处:《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伤天害理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蛇蝎为心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蛇蝎心肠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神机鬼械 形容计谋阴险狡诈。

嗜杀成性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鼠心狼肺 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出处:清·郑燮《后孤儿行》:“丈丈翁,得钱归,鼠心狼肺,侧目吞肥,千谋万算伏危机。”

数黑论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黑论黄”。

数黑论黄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数黄道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淆乱视听 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出处:《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心狠手毒 犹言心狠手辣。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心狠手辣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心辣手狠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同“心狠手辣”。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可旺今年才二十二岁,但心辣手狠,超过他的义父。”

阳解阴毒 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出处:明·李贽《答来书》:“盖彼皆君子路上人,决无有匿怨友人,阳解阴毒之事。”

一蛇两头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出处: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鹰视虎步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鹰视狼步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营蝇斐锦 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出处:《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鸢肩豺目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后汉书·梁冀传》:“为人鸢肩豺目。”

2.看不到的笑的初中毕业作文 篇二

有一种属于我的笑,它就是看不到的笑.这并不代表我惟一的笑..和大家坐一起玩耍我可以放声的笑;和大家一起游玩,我可以开心的笑;和大家聊天,我可以微微一笑.但有一中种笑,是最令我感到幸福的笑.

16岁的我,喜欢为他付出,很平凡的举动,很无知的想法,希望他开心,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是否是徒劳,我会事事为他,我总觉得他的脑子装的学问太多,会用我的脑子去给他填充,让他不分心.不如,我知道他哪科成绩在知识点方面还欠提高,我会帮他找适合他的题目做,他平时总是爱做难题,所以...这样做只是不想让他浪费太多他休息的时间,因为他是个不太能晚睡觉的孩子.

还记得有一次,晚上他10点睡觉,第二天眼睛都青了,而且他喜欢打球,所以我想尽量给他挤时间,让他放松,我会为他的小事操心,为他的成绩感到欣慰,可是不知道他是否需要.

我对他做的不需要回报,也许那样我会不习惯,虽然这样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它可以让我开心.自从有了他,我开始写日记了,因为他的一句话,也许只是他随口说的,本应该是他做的,可因为麻烦,就变成我的了.但我真的感到开心了.每天一回家,坐在书桌前,回想一下白天的事,然后把它们一一记在日记里,这里面有我的想法,有我的疑惑,最多的是藏在我心中的快乐.我的日记,他有了兴趣,也是我坚持的`动力,虽然有的时候我会不开心,但想想我们的原来,和我心里的想法的惟一寄托者--日记,我就会很开心.他看了我的日记,他成了最了解我心思的人,这是多么快乐.

平时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因为我们的交流,我们又是彼此知心的别人看不到我的笑,因为我的笑藏在我心里.

3.他们的笑散文 篇三

近来无事,翻着黄向阳老师主编的《田野求真》这本集子。不料,书里一段段暖心的话语,一张张朴实而纯真的笑脸,像时光机器一样,勾起了我对常德石门县雁池乡这个地方的记忆。它如同来自南方的一股暖流,让我的心里一下子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那是二零一三年七月一十三日的清晨。素晴,天无云,夏树苍翠,骄阳似火。好似一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日子。我们一行人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备齐行李,从白马湖畔出发,开始了暑期“三下乡”活动。

出湖南文理学院校门,上高速,过大河,绕山川,历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在雁池乡的马路边下了车。一下车,迎面而来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奇异的眼光,而是村民们一张张欢迎的笑脸。一些小孩子在小声地说,“他们又来了啰!”他们对我们的到来并不惊讶。因为黄老师每年都带学生来这里,乡亲们都已经习惯了,所以对我们都很亲切。然,朴实的乡亲们殊不知他们无意间那亲切欢乐的笑容,却给予了我们这群伢最好的欢迎仪式。

乡亲们,伢心头暖着呢!

记得那时我们在黄老师家吃饭,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屁颠屁颠地跑进门,扎着小辫子,圆脸,肉嘟嘟的,眼神里有着一丝奇怪,好像在想,怎么多了这么多哥哥姐姐,他们又来了。见她来了,我们的女同学便来逗她玩,起初她总是不笑,就呆呆地看着我们。不过,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和哥哥姐姐们嬉戏打闹了。小女孩开始笑了。后来,听黄老师说,小女孩叫媛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来一次,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媛媛变得不爱笑,不喜欢说话,甚至有点轻微的自闭现象。黄老师回忆,有一次媛媛在和姐姐们一起玩耍时,玩得很开心,一直在笑,就在这时,她突然深情地对着其中一个女同学喊了声“妈妈”。

当时,女同学不知所措。

这一声“妈妈”,饱含了媛媛对父母亲情的多少渴望。在这样一个小生命身上,对母亲又有着多少想念。或许她的妈妈比女同学年长一些,但是看见这样一群漂亮年轻的姐姐们,她再也忍不住了,她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对妈妈的思念。

有我们陪伴的日子里,媛媛总是笑的。每年黄老师带学生回去的时候,便是媛媛最开心的时候。时隔两年,再忆起那张可爱纯真的脸蛋,我在想,媛媛有没有长高一些了呢?有没有爱笑一些了呢?

在这平凡的小山村里,有着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心灵深处依旧有着那份朴实与善良。在雁池的那些日子,还有一对老夫妻让我终身难忘。

他们叫黄先泽和覃霞波。

第一次见到两位老人是在他们家里,两老依旧住着土屋,近几年政府帮他们在土屋的基础上建了几间砖房。一进门,很凉快,有回老家的感觉。一见到我们,两老像招呼儿孙一样搬凳子给我们坐,脸上始终挂着笑,像过节似的。两老见我们坐下,又立即拿出家里的花生招待我们。老老少少坐在堂屋里,吃着花生,聊着家常,亲密得像一家人。

两老都已年过六旬。年轻时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没能生育。而在那“养儿防老”的年代,这无疑给两老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后来老人又想过领养一个孩子,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如愿。时光无情,岁月不饶人。转眼两老都年过古稀,膝下无个儿女,不由地担忧起自己的养老问题。近几年随着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两老脸上的忧愁渐渐地散去了。当地政府在养老和医疗方面都给老人带来了很多福利。两老心里的担子也算是放下了许多。

我们在两老家里坐了许久,迟迟不舍得离去。老人脸上的笑容从我们进门开始,就没消失过。他们像小孩子一样,争着问我们家住哪,有几个兄弟姐妹,学习怎么样……。他们又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注意身体,在学校吃饱饭。

我觉得,他们的笑,是一种渴望。

无论媛媛也好,黄爷爷覃奶奶也好,他们心里都有着一种渴望,渴望亲情,渴望热闹。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图个热闹,图个欢心。而我们去雁池,陪着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聊聊那些逝去的日子。就这样,挺好。

那是我们要离开雁池乡的前一天晚上。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七日晚,月明星稀,和风煦煦,一轮圆月挂在山头。仿佛空气中都充满着离别的气息。就在快晚上八点的时候,覃奶奶打着手电筒,突然来到黄老师家,手里捧着一大盘土豆,说是给我们尝尝。看着满满的一大盘土豆,上面还冒着热气,我们心里很感动。起初我们都舍不得吃,要覃奶奶拿回去。覃奶奶说:“你们要是不吃,就是瞧不起我这老太婆,那我就得生气了。”听着覃奶奶这么说,我们没办法,一个个都拿着香喷喷的土豆吃着。一下子,覃奶奶脸上就笑开了。说,这是土里的东西,吃了好的。你们明天就要走了,以后得常来,我年年都种!

我记得,那一晚,月亮好像特别亮特别圆。

与雁池乡作别已有两年了,他们那朴实善良的笑容始终印刻在我的心头。前段时间在黄老师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文字,“黄爷爷说,年中盼你们来,盼的是个开心;年底盼孩子们回来,盼的是个团圆。”我想,这是一种单纯的感动,这是一份特别的真情。

4.笑的散文 篇四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都想由自己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这看起来并不是个很难的问题。

有人说,是站立行走。先生说,不对,大猩猩也是可以站立的。

有人说,是懂得用火。先生不悦道,我问的是生理上的区别,并不是进化上的异同。

更有同学答,是劳动创造了人。先生说,你在社会学上也许可以得满分,但请听清我的问题。

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情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丰富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人类的近亲猴子,勉强算作会笑,但只能作出龇牙咧嘴一种状态。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规格的`笑容,比如微笑,比如嘲笑,比如冷笑,比如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误。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航空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我乘坐飞机数十次,每一次都凝神细察,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小姐满面笑容地屹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悬挂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有一位相识许久的女友,原是个敢怒敢恨敢涕泪滂沱敢笑逐颜开的性情中人。几年不见,不知在哪里读了专为淑女规范言行的著作,同我谈话的时候,身子仄仄地欠着,双膝款款地屈着,嘴角勾勒成一个精致的角度。粗一看,你以为她时时在微笑,细一看,你就捉摸不透她的真表情,心里不禁有些毛起来。你若在背后叫她,她是不会立刻回了脸来看你,而是端端地将身体转了过来,从容地瞄着你。说是骤然地回头,会使脖子上的肌肤提前老起来。

她是那样吝啬地使用她的表情,虽然她给你一个温馨的外壳,却没有丝毫的热度溢出来。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起儿时戴的大头娃娃面具。

这样的事,见得太多之后,竟对微笑的本质怀疑起来。

亿万年的进化,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成了一本书。

因为快乐和友情,从猿到人,演变出了美妙动人的微笑,这是人类无与伦比的财富。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们脸上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驯化了,让它们按照微笑的规则排列着,随时以备我们心情的调遣。

记得小时候读过大文豪雨果的《笑面人》。一个苦孩子被施了刑法,脸被固定成狂笑的模样。他痛苦不堪,因为他的任何表情,都只能使脸上狂笑的表情更为惨烈。

无时无刻不在笑―――这是一种刑法。它使“笑”―――这种人类最美丽最优秀的表情,蜕化为一种酷刑。

现代自然是没有这种刑法了。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心愿,只是一味地微笑着,微笑像画皮一样黏附在我们的脸庞上,像破旧的门帘沉重地垂挂着,那岂不是人类进化的大退步!

有一句话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怀疑它的确切。笑和哭都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谁能说黛玉临终时的笑比哭好呢?

5.妃子笑的散文 篇五

八月,已接近荔枝上市的尾声。昨天去水果摊,仍看见新鲜的青皮妃子笑,很是喜欢。妃子笑果肉甜中带酸,虽是荔枝中的上品,却不是很合口味,平常念及其名字,买一些,除了生津止渴,其余的怕全是品尝大唐全盛时期的帝王之爱。

当年的唐明皇为博美人芳心,不惜千里传送荔枝,三千宠爱招摇过市,致使后来的杨玉环背上红颜祸水的罪名,缢死马嵬坡。使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蒙上牺牲在战乱之下的阴影。

杨玉环在史记上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她的羞花之貌让玄宗骄奢淫逸,荒废朝野。安史之乱一起,三军将士便归罪其及其家族媚惑朝政,在“贼本尚在”的呼声中香消玉殒。然玉环虽智算警颖,迎意辄悟,但她从不涉政,安守后宫。所以一些大唐诗人除了盛赞杨玉环的美貌,多是惋惜这段情爱的夭折,倒全无憎恨之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对于这样的美人,这样的结局,诗人又能奈其何?然一些大唐野史上的记载,多是津津乐道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开放的思想成全了李隆基的乱伦之爱,留下千古佳话。

杨玉环从儿媳的身份成功晋身为皇帝的贵妃,年龄差有34岁,典型的老夫少妻。纵使玄宗有几多的爱恋,当时正处于与寿王恩爱的杨玉环只怕也是身不由己。还据说与李瑁已育有小孩,按正常的女性心理揣测,杨玉环要凌驾骨肉分离之上的爱情,有点滑稽。但在当时那样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的爱与不爱被践踏在封建礼制的男尊女卑上,不需要回应,一个高高在上的男权统治者更不需要征得你的同意。野史里描述的那些两情相悦恐多是强颜欢笑,披一层虚美的外纱而已。我常假设,寿王当时如同玄宗同等权势,同等富贵,杨玉环的命运是不是就改写了?那段爱情是不是就湮灭了?历史没有假设,但从我断断续续看的一些唐史和戏剧上,我怀疑这段爱情是否真的如大家所了解的那般恩爱。

玄宗爱杨贵妃,不置可否,他百般娇纵着这个妩媚知性的小爱人。男人之爱,就看他愿意付出多少。而女人之爱,应该看她是否交出了真心。杨贵妃对唐明皇交出了真心吗?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我总认为是一些史诗迷了我们的眼。造成“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假象。杨玉环善歌舞,懂乐理,也会作诗,可除了“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首为舞友张云容写的外,我们很难找到她跟玄宗之间的情趣小诗,甚至宠爱之下流露出的得意忘形也好。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女人在三千佳丽的围攻恐慌下弹精竭虑。试想,一个女人如果真正的坠入了爱河,并以此琴瑟相和的话,这样的才女是怎样也抑制不住情感要流溢出来的。俗语说:情溢于言表。只可惜……

所以之于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感情,我自始至终认为她是在随波逐流,一直是个被动、从众的角色。就如现在流行的那句“你是我的菜”。当时的杨美人确确实实是唐明皇的一道菜,一道香艳爽口的大菜。而杨玉环却自始至终在迎合,在尽量适其口胃,以达到不被其冷落、唾弃的目的。杨玉环除了权势、物质和至高无上的尊贵,她对玄宗本身应该是漠然的。但她又离不开玄宗的宠爱,当需要成了习惯,变成生存下去的支柱。那么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就会被一叶障目,而迷失那份隐藏很深的`纯真的情感。

女人的安全意识很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依靠。当杨玉环找到玄宗这个“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靠山,她身心上都已经心满意足了。玄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奢侈的物质享受满足了一个女人的虚荣,弥盖了诸多本身以外的缺陷。杨玉环委身给了自以为是的爱情。她几次争宠任性被玄宗遣送出宫。有一次剪青丝托宫人捎给玄宗才得以回宫。这个聪慧的女人利用爱情一次次拯救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也不曾想到,绿树浓荫下,却也埋下了无妄之灾的伏笔。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安史之乱,杨玉环首当其冲地成了红颜祸水,众矢之的。女人做了政治与战争的牺牲品。唐玄宗在这场爱情的游戏中最终还是输给了权势。这是必须也是必然的结果,江山与美女孰轻孰重?这不需解答。只可惜杨玉环至死都不会明白:一朝天子怎么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本是男人的战争,却非要指责一个弱女子为“红颜祸水”?

三尺白绫,结束了这段本不公平的爱情。

张爱玲曾说过: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

当我们宏观爱情时,爱情便显得很神圣;而当我们微观爱情时,爱情真的很渺小。

一些野史曾有记载,说唐玄宗与杨玉环曾在某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约许下:生生世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盟誓。今夕也近七夕之夜,倒也生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隔世之感。

6.相视一笑的优美散文 篇六

和琳琅就那么简单地相视一笑,就认定彼此是一生的朋友。

那是一个人山人海的读书会活动现场,多功能的会议厅座无虚席,她坐在第一排的入口处。琳琅在读书活动开始后的五分钟带着孩子轻轻地走进多功能厅,也许是没有多余的座位,也许琳琅是不好意思,去找座位,就靠在她的旁边听起来,她示意琳琅过来坐在她的旁边,琳琅正好也将目光洒向她,就那么相视一笑,没有言语,两人的默契就此达成。

读书会活动结束,琳琅微微点头一笑算是道别,带着孩子离开了现场,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共同之处就是在一个会议厅里都作为听者静静地听着共同的读书交流。

会议厅外,有作家免费签名赠书活动。琳琅为了照顾不安份的孩子不得不走出长长的队伍,她看到后,立即将自己已经到手的新书送给了琳琅,也就那么相视一笑,琳琅没有推辞,只是微笑着说声:“谢谢!”她也就那么一笑:“不谢,我再领去。”没有过多的语言,琳琅忙于照顾孩子,她忙于排队领书,各忙各的事,点头之交却没有隔阂。

缘份有时很浅,浅得明明可以产生许多交集,却总是与之擦肩而过;缘份有时却很深,深到不用语言,就能读懂彼此。她和琳琅算是第二种吧,即便是第一次见面,无需语言,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冬日暖洋洋的下午,她在躺椅上读《红楼梦》,被大观园里的人物弄得云里雾里,怎么也读不下去了,合上书本,走出家门,毫无计划地走进了公园。公园里人不算多,三三两两,打拳的、唱歌的、散步的.、看孩子的,还有踢毽子的。她看看哪个小圈圈她都没有办法融进去,自己不会打拳,不会唱歌,也不会踢毽子,散步的更是不好意思加入了,他们各有各的伴,而她独自一人,本来就被大观园里的人物弄得头都大了,这会儿来公园也没有遇到一个能聊得伴儿,心里不免有点失落。正百无聊赖地走着,突然听到:“唉!唉!唉!”地声音。她寻声望去,突然怔住了,然后迅速地说:“唉,是你呀?”“是是是,是我!”她们像多年的朋友一样,异口同声说:“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你!”

说完,哈哈一笑:“你怎么来这里了?”她问。

她答:“带孩子晒晒太阳。”

接着又问:“你怎么有空来这里了?”

她说:“别提了,最近重新读《红楼梦》,觉得里面的人物关系太复杂了,以前读的时候,自己已把人物理得很清楚了,可是越细读,越觉得人物关系太复杂。”

“哦,是吗?我也特别喜欢红楼,正好一起聊聊。”

她说:“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聊吧?”

她答:“好的,只能在孩子附近的椅子上了,我得看孩子,上次你帮我,我还没有道谢,也没有问怎么称呼你。”

她仍然保持微笑:“上次不是已经谢过了吗?再说哪算得上帮助?”彼此介绍了自己,她记住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琳琅。

琳琅说:“从上次见到你的笑,再也无法忘记你,一直后悔没有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想着如果哪一天再相见该是多好啊?”

她还只是礼貌地笑了笑,以为琳琅是夸大其词,不就是帮她领了一本书吗?举手之劳,况且当时琳琅的孩子那么闹,是谁都会主动帮忙的。琳琅见她依然那么淡淡地笑阒,像说与自己无关的人一样:“让我记住你的就是这张笑脸,淡而真诚,没有任何的雕饰,也没有一点儿做作。”

她咯咯地笑出了声音:“我的笑有如此魔力?不过我对你的印象的确很深,带着这么小的孩子,能全程平和地听完一上午的交流,我这个过来人自愧不如。”

“也许我们是前世知己,今生借凭一个微笑就认出了彼此。”琳琅开玩笑说。

“你相信有前世?”她疑惑地问。

琳琅爽朗地笑了:“这只不过是个说辞,正如《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我只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不当真的。”

她说:“说起《经楼梦》,我真是越看越不明白了,以前读的时候,觉得只要把戴玉和宝玉、宝钗和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理出个头绪就行了,可是最近又重读红楼,觉得宝戴爱情只不过是一条线索而已,真正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该是隐藏在表象后面庞大的真像里。”

这时她们走到公园的长椅上坐了下来,琳琅说:“那说明你以前很年轻,只读故事,而现在成熟了,不再沉缅于故事之中。”

她看着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琳琅,“扑哧”一声笑了出了:“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琳琅一脸的真诚:“真心话。研究红学的人这么多,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读红楼梦之前要了解清朝历史,要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这部巨著展现在眼前的不是曹雪芹的家族兴衰史,而是一部清宫剧。”

“我一直以为宝玉是曹雪芹的代言人,只不过感叹曹雪芹对政治学、历史学、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建筑园林学、经济学、管理学、宗教学、医学、心理学,甚至清宫内外都无所不知,简直就是百事通。令我费解的是在没落的家族曹雪芹怎能博览群书?并且将人物刻画的如此鲜活?”

琳琅说:“对,这都是读红楼必须思考的问题。说明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啊!”

琳琅说:“看电视剧里面乾隆年间纪晓岚重修《四库全书》,你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爱新觉罗的家族里,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多的成员,在被重修的《四库全书》里给抹掉了?”

“是有这样的说法,胤礽太子的立废,历史真像的背后一定藏着惊天秘密,红楼正好是这段历史的补充。”她似乎有些记得。

琳琅说:“很多人怀疑红楼的真正作者就是这个废太子次子弘晳,在位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红楼梦中的奢华不足为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饱读诗书,人情练达,深懂清宫礼法。而曹雪芹只不过是做了原稿的整理删减工作,但是为了最真实的真像,一切都被作者用匠心记成了谜,但是也有很多痕迹可寻。”

她听得瞠目结舌,瞪大眼睛问:“你是不是专门研究红学的?”琳琅笑笑说:“不是,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本关于红楼的书,里面对红楼的人物和原型作了详细地考证,之后我又重读红楼,才觉得有点懂,才读出人物的合理性,这不你正好需要,我就借花献佛了。”

她说:“你告诉我这点太及时了,我回家再重读红楼,我想一定不会像这遍这样茫然了。”

她们俩真得很奇怪,没有过多的客套,也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凭她一个微笑和琳琅平和淡然的表情,就记住了彼此,并且偶遇在公园竟然像老朋友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孩子跑过来叫妈妈,琳琅说:“太阳不是很暖了,我们该回家了。”她站起来,然后蹲下身子,伸出双臂抱抱琳琅的孩子,孩子竟然也不认生,扑进她的怀里,阿姨阿姨地叫着。

然后她抱着孩子,站了起来:“告诉阿姨,下次什么时候来公园玩,我们约一下好不好?”孩子稚嫩的童声说:“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妈妈都会来!”

她腾出右手,伸出小拇指,与孩子拉勾:“下一个阳光暖暖的下午公园见。”孩子认真地做着小拇指拉勾,大拇指对顶的动作,像是完成一项重大决定一样。约定完后放下孩子,琳琅牵着孩子的小手给她一个歉意的微笑后就离开了。

7.记得的散文 篇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台斜射到地板上时,我竟一下子睁开了眼,激动地跑到阳台,看最喜欢的蓝天、白云,习惯了抬头看天空,习惯了就很难改变。

记得读高中时,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每时每刻都在奋力追赶,生怕一走神儿就落在后面。记得当时,实在不想学习时就爱瞎想,想象着自己在操场上奔跑,想象着自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每当这时,就喜欢呆呆地盯着窗外的蓝天,看着飘过的白云,心情便会放松下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养成了看天空的习惯。每次抬头看天空,嘴角就会泛起一丝微笑。有时被问:“天空有什么好看的···”偌大的天空,会容纳心中所有的委屈和无奈;湛蓝的天空,能给你期待的纯净与宽容。所有美好的回忆与期待,都融化在大海般的蓝天里,化作心中的白云,记在心间。

曾经的那片天空也许依旧澄澈,曾经的那条路也许依旧曲折。而在这样一个最美丽的季节,金灿灿的落叶也一定铺满了记得的人行路,掩盖着那些不愿提及的伤痕。再怎样的记得,也只能是记得。如今,走的太远,终于走到了分岔路的路口,各自的眼中,看见了不同的天空;各自的心中,拥有着相反的梦想。有谁会记得,当初仰望的.同一片天空;又有谁会记得,当初曾说的走到最后。或许,本就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分开,会让彼此找到更漂亮的梦。谁也没有办法往回走,只有趁天未黑,心未累,一直往前走。总有一天,都会停下来,让时间公正地评判对与错。

记得有些时光早已被封存在心底,不愿再记起。如今,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本以为心会安静。以前总爱问为什么,什么事都要问的天翻地覆,现在想想,真觉得自己特讨厌,好像真印证了爱较真的评价。有些事情是不需要问那么多为什么的,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问得多了,别人会烦,自己会自讨没趣。但还是禁不住要问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又会在你无法预料之中永远得消失,让你不知所措,再怎么地想知道一丝消息,也只是徒劳。时间长了,会淡忘,会不再去刻意寻找答案,只是在每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寄托祝愿。人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经历得多了也就慢慢接受了生命的残忍。你再怎么得不相信,也无法改变逝去的现实。有些疑问,会在梦里找到答案。昨晚的梦里出现了很多的过往,有的告诉了我原因,有的依旧没有答案。梦里又见到了亲爱的奶奶,每次在梦里,都是奶奶依然在,有时梦醒了,还挣扎着不清楚梦是现实,还是现实是梦。只能望着天空祝愿奶奶在天堂里再也没有病痛和劳累。在以后的生命里,还会遇到很多的分离、逝去,我也许依旧无法从心底接受,但会面对,面对每一次的悲欢离合;记得,记得生命中每一处温暖的相聚。

还有很多需要记得,记得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笔财富,无论欢喜,无论悲伤,都会在某一个时刻感动自己。抬头看天空,依旧会微笑。记得过往,记得微笑。

8.记得还有你自己散文 篇八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很厉害,成绩即使不是最好但也名列前茅,班上很多人其他人治不了,总能轻而易举搞定。失败了,不会伤心,总能笑着面对。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开心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悲伤,我忍着所有痛,告诉所有人,即使没有人支持你,你也要记得相信你自己。

做自己的选择,只要你不后悔,因为你自己在坚信自己,最起码你还相信着你自己,你还为自己的选择努力了,不后悔。当我告诉你们这些的时候,多少人羡慕的看着我,多少人为我鼓掌,多少人赞扬我。我不想知道,但是你们的笑容让我知道,我让你们开心了就好,可是我自己却迷茫了,我其他不会,纸上谈兵却是最厉害,你们认为我懂很多,很厉害,可是你们谁知道‘其实我自己也很迷茫。

但是我不会后悔,因为我还是要用自己最鲜活的一面面对世界,那些悲伤,苦涩的回忆,失败的艰辛,努力的汗水,你们都不需要知道。

但是,我却很害怕一个人,所以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在旁边放一首歌,制造一个宽广的天地,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告诉自己并不孤独。所以当黑夜来临的时候我总是将自己放进回忆里,悄悄的哭泣,悄悄地告诉大家我很幸福。我不会孤单,但却总是苦笑着告诉自己笨。

怜惜别人,却也别忘了怜惜自己,有时候有一点点自私的心,对自己好一点,告诉自己很开心就好了。

9.记得儿时赶年集散文 篇九

外出公干,在一个村庄的路口,恰逢年集。在熙熙攘攘、车来人往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车子总算开了过来。望着身边一个个穿戴整洁,满脸含笑、满载而归的乡亲,我禁不住想起了儿时跟随娘亲赶年集的情景。

在故乡胶东的农村,大多五天一个集。可过了腊八,因为离年关越来越近,乡亲们又称为赶年集。一年的辛苦快要熬到头了,平时省吃俭用的`人们,可在年集里可劲地花钱,像好吃的瓜果糖枣、鸡鱼肉蛋,好穿的新衣新裤新鞋新帽,好玩的纸花鞭炮以及春联门神都要置办齐,赶年集是没有人心疼钱的。

我们村五里开外便是一个集市。记得,我十岁那年年集那天,正赶上一个大雪天,寒风夹杂着雪花,从山凹里呼呼地刮过来,打得人脸火辣辣地疼。这么冷的天赶年集,娘怕我冻坏自然不愿带我。一年到头我好不容易盼来这热闹的时侯,一听说娘不带我,立马嚎啕大哭起来,无奈,娘拗不过我,只好带着我往集市上赶。踏着厚厚的积雪,费了好大劲,娘总算把我带到了集市。

天空中尽管刮着风下着雪,但这丝毫没有打消人们赶集的兴致。集市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那刚刚出锅的胶东“大面鱼”让我忍俊不禁,那花花绿绿的“面饽饽”让我垂涎欲滴。在一排玉米秸围挡起的遮风屏后边,滚开的大铁锅里,正在煮着一只大肥羊,空气飘散着的羊肉的香味和那卖肉的老汉的吆喝声,又让我不忍离去。在一个摊铺前,那玲琅满目小饰品、细花布,可是我的最爱。娘见我喜欢,什么线绒帽、油纸花、橡皮筋,一下子给我买了好几件。

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山坡处卖鞭炮的。什么“钻天猴”、 “二踢脚”、小火鞭,五花八门,一应俱全,这里拥挤着很多男孩子。这边的“小火鞭”刚一阵噼哩啪啦,那边的“钻天猴”又在空中炸响。那些卖鞭炮的商贩,声嘶力竭地吆喝着,都说自己卖得鞭炮最响最贱,馋得那些男孩子,一个劲地挤鼻子抹眼泪缠住家长买。要知道,这鞭炮没有那个男孩子不喜欢,谁买得鞭炮多鞭炮响,那脸上可是光彩得不得了。

中午过后,赶年集的人们渐渐散去,他们一个个手提肩扛,没有人觉得累,一路上欢声笑语。是啊,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虽然人们的日子相当贫穷,但辛苦了一年了,趁着冬季的农闲时节,人们没有理由不好好过个年,没有理由不好好享受一下新年带来的快乐。

10.稻草的笑与慌散文欣赏 篇十

稻草躺在无垠的田野里,看着双手倒背的过路客,又瞧了瞧不知所措的主人,发出了阵阵叹息……

想当年,稻草开始自我安慰起来,那时人们没有好穿,把我当贵宾一样看待,草鞋编蓑衣,垫脚防寒穿衣避雨,我是何等的光荣。

慢慢地我的作用越来越大,养猪养羊养各种家禽的多了,它们成了生财渠道,我更成了大家的所爱,我不知养活了多少牛羊,不知成了多少人家谋生的法宝,曾经有千千万个家庭,为了想多分到一些我,日日夜夜地辛勤劳作,为能多分到些我的边角料---草勒什,不惜争吵抢夺。我在无数个家庭里入梦,有一次,我刚上场不久,就被人用手轻轻梳理,然后把我的.尾巴结好,架在竹竿上晾晒,晚上我再被主人整齐地铺好,成了他们的“席梦思”,每当睡觉时我就能得到赞赏,真暖和真软真香。

曾几何,我也是蚕宝宝的最爱,养蚕的巧妇们,会把我们长个子的拣出,挑最白净最硬朗的一把一把拿好,剪成筷子长短扎成笼,蚕茧密密麻麻绕在我身上,我多么幸福甚至无以言表,为这些,我时常骄傲更是无限荣耀。

我到过山间,人们把我放进地里,成了山芋等农产品的冬日温床夏日肥料。我跨过水面,人们把我搓成粗草绳,成了船只的定身乾坤,做了纤夫的肩臂揽腰。我上过天堂,人们把我放进灶膛,我便化作缕缕炊烟,把每天的饭香带到天上,也把大家的满身污脏洗在圆锅浴缸。

我曾经也是许多家庭富裕的象征,柴堆堆米屯屯,更是少女们追求婚姻的甜蜜畅想。我也曾被商人“玩弄”,浑身泡在水里,然后又快速缠在菜上作重量出售,换来客户的声声埋怨。

如今,如今,我成了累赘,很少有人再关心我,大家已不需要来铺温床,来点灶膛。

我无奈地静落在良田中 央,想着人们该如何派上用场?一把火或许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不需占用你们的很多时光,不会弄脏你们的漂亮衣裳,也不会消耗你们的任何体力能量,不过也无形中披了条污染的罪状!

如果不把我在地头烧光,又有多少人还在考虑我的用场?难道会强制不用液化气的光芒?会挡住房上太阳能的廉价阳光?会抛弃电厂发出的清洁电量?

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确实不想满天的污烟迷失车流前进的方向,更不想破坏人们美好生活的环境质量!

上一篇:增减挂钩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