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共19篇)
1.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初中作文
自然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无法呼吸;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将饥肠辘辘无法生存。
最近我看了一篇科幻小说《喂——出来》,里面讲述了人类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后,人类就肆意将原子能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警察没收的假钞票、犯罪分子的罪证以及城市的废物污水等东西,统统都扔进洞中,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在人类愉快地享受洞带给他们的洁净与美好时,洞忍无可忍,欲将所有人类所给予的连同那句“喂——出来”统统还给人类……
我的家乡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我们这里的一条大河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以前外婆她们去长兴、湖州都从这条河乘船到达,随着交通发展,我们都已经不需要用这样慢吞吞的交通工具了,于是很多河道被填满后开发成工厂,余下的河边建造了很多房屋。非典那年,我们镇上发生了怪事,很多人包括我大姨妈莫名其妙得了伤寒症,久治不愈,防疫站的人对我们的`饮水检测时,惊恐地发现我们河里的水检测出居然含有大便,原因是检测的水段是河边居民密集居住区,这里的房屋下水道直接通向河里,大家都以为流动的河水会将所有脏东西带走,没想到深受其害的竟然是自己!后来这里整治好了家家户户建造了封闭的化粪池,门口安放了固定垃圾箱,可是由于通向大河的源头被填满了建造成很多工厂,这条小河变成一条死河,河水黑乎乎的,长满水草,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我总觉得这河水会散发阵阵臭味可是我还没能证实。
人类破坏大自然,终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短时间里人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久后抱应必然会到来。珍惜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给人类反馈更多更多……
2.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二
湿地因为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是人类和万物生命的水源,是江河湖泊的水库,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因为具有庞大的食物网,养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特别是南来北往的候鸟和濒危野生生物得以栖息和生存。世界上重要的大江大河文明都是靠湿地养育成长,这些湿地提供的水产、水资源和水运能,以及孕育的农牧业构筑了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效益、具有重要保护利用价值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同森林一样,都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更关系到水。没有水,森林就不复存在,江河湖泊就会干涸,人和一切生物就难以生存。水多了,湿地可以蓄洪、调节和涵养水源,以至于控制污染、防止侵蚀、促淤造陆和美化环境。湿地功能和作用是森林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
3.武汉江滩:人与自然和谐的样板 篇三
江滩的建成,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等领导先后视察汉口江滩,给予高度赞扬。水利专家钱正英更是称赞“汉口江滩体现了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
江滩综合整治的成功实施,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意义,它为武汉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开发建设创造了机遇,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政府改变职能,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促使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标志着武汉市开始进入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历史性跨越阶段。
变水患为水利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历来饱受水患之苦,昔日的江滩就是常受水患侵扰、直接影响武汉防汛的一大险滩,而人们整治江滩措施不当更加剧了这种险情。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武汉市江滩被抢占了184万平方米,堆着许多垃圾、瓦砾和违章建筑物,大量建筑物阻水,抬高了长江水位,在1998年那场大洪水中,武汉关水位曾经一度突然升到29米,而汉口丹水池长江干堤出现了严重的管涌,如果不是抢险及时,将严重威胁到武汉市民的安全。
“挤占水的生存空间,水就会将你逼进尴尬的境地。”由于对防汛意识的淡漠与忽视,武汉江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水患起不到防御作用。
近年来,武汉市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从本世纪初开始,武汉市对武汉江滩进行了防洪及环境的综合整治。汉口江滩仅第一期工程就搬迁了58家企事业单位,拆除各类阻水建筑物9.6万平方米,使往日一片芜杂的景象得到了改观,并清除了江滩的垃圾,疏浚了河道,种植了自然生长的植被。一旦遇到洪水,江水可以直接从上面流走,被淹没的植被能够进行再次种植,而不必担心造成财产的损失。
在防洪设施方面,仅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原有的10座闸口,整治后就封闭了5座,其余闸口高程则都由28米左右抬升到了29.2米。另外,还取消了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流的方式直排入江。
在清除阻水建筑物和垃圾、增强防洪设施的同时,又依不同季节的水位,建起了三级亲水平台:一级为20米高程,宽10米;二级为25米高程,宽30米-50米;三级为28.8米高程,宽10米。分别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而建。这样,一方面清除了江滩的违章建筑和阻水物体,使河道畅通、利于防洪;另一方面又使得市民和游客们无论在旱季还是在防汛期,都能因时亲临江滩,享受滨江城市所特有的美景。这被称为武汉防洪建设工程的大手笔。
是“城市名片”,更是“民心工程”
江滩作为长江防洪的前沿阵地,在过去的江滩整治工程中,只注重了防洪作用,而忽略了环境功能,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现在,江滩的防洪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综合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江滩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已成为武汉市最具魅力的新亮点。
今日的武汉江滩宛如靓丽的绿色锦卷铺展在长江两岸,有着金外滩的美名,享誉海内外。武汉江滩仅在开放的第一年,就接待游客1300万人,有数十个国家的外宾游览了江滩,他们无不为江滩的壮观和美丽而惊叹。今日的江滩,已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旅游品牌走向了世界,是游客的必游胜地。
如果说武汉江滩已经成为武汉市最靓丽的“名片”,那么它更是一项公认的“民心工程”,结束了江城人“临江不见滩,有滩不能上”的尴尬,给江城人搭建了一座感受城市变化的平台。
江滩绿色紧依江水,江水孕育着绿色,名木挺立,芳草茵茵,构成了一个独有的生态乐园。滩内栽种银杏、紫薇等100多个品种,近2万余株乔灌木,铺植草坪近20万平方米,既有江南园林,又有欧式园艺、国宾林、友谊林,绿化率达70%。
江滩还建有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游泳池、10000平方米网球场和门球场,170套健身器材,次第罗列,形成千米健身长廊,给市民和游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也为组织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集体游园等不约而同选择在江滩,她已成为武汉最大、最重要的文化体育活动舞台。会议室、商亭、电话、饮水机等公共设施,精心装点,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注重大众性和便民性,提升了江滩综合服务功能。
江滩最著特色的要算各式广场。如8000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广场,水喷设计成“万众一心”的形式,荡人心魄;其他如滨江广场眺望江涛,玻璃广场晶莹碧透,码头文化广场的朴实无华……各具特色、各承秉性,相映成趣。
清晨,这里是喜欢锻炼的人们的好去处,伫立江边,“不尽长江滚滚来”。到了晚上,江滩华灯齐放,两江三岸放异彩,与遥相呼应的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汉江的晴川桥、汉江一桥形成美景,倒映水中恰似水中楼阁,身临其境如入人间仙境,习习的江风,更是让人留连忘返。
从上海迁居武汉的赵先生现住蔡锷路,对比上海、南京、武汉三地江滩,他评价“武汉的江滩是最大气最开阔的。地方大,空间大,武汉的'水文化', 江滩是标志。”
武汉江滩闹中取静、稠中取疏、忙中取闲、游中取乐的设计理念,使江滩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市民的休闲乐园,游人的亲水空间,孩子们的欢乐海洋,人们的疲劳、烦恼、紧张的情绪在这里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消除。这不仅对武汉的城市功能是一个有效的提升,也得到了市民的众口赞扬,还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使武汉市的招商引资更具吸引力。
江滩文化重现浓郁汉韵
凸起的肌肉块、费力的身姿、栩栩如生的表情,几个穿着褴褛的“码头工人”正在以各不相同的姿势搬运货物。
这是汉口江滩的雕塑之一,将老汉口渐去渐远的码头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汉口之所以成为明清四大名镇,是与它的码头贸易分不开的。由于汉口所处的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四面八方的货物都需到汉口来中转,进行贸易,久而久之形成了汉口的繁华和兴盛。这种繁华和兴盛,无不浸润着与水、码头、里巷相关的商业气息与市民品位,一部码头史是武汉文化特色的典型反映和成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长江航运渐渐衰落,繁忙的汉口码头才随之安静下来。如今,这种有深刻历史底蕴的码头文化已成为江滩文化的一部分。
在汉口江滩上,除了“二十世纪初的汉口码头”、“沉积”、“码头情结”、“拉纤”、“扛包”等雕塑,还有更多独具匠心的艺术品为全长达6.65公里的汉口江滩平添了几许独特的韵味。通过长江水生物化石浮雕护坡、艺术护坡、码头文化区、科技长廊、玻璃广场等主题板块来表现长江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运用收获、回家、上网、游江滩、轻舞飞扬、阳光雨露、龟兔赛跑、龟蛇锁长江等20多组雕塑小品,反映出当代内涵丰富的都市生活;江滩上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与市政广场上的大型显示屏相联,实地自动显示江滩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太阳辐射、地区温度等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物、噪声等指标。如此众多的独特设计,把江韵和汉味融为一体,使汉口江滩在开敞大气中充满了内涵,与周边欧式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现代风格的咖啡馆、汉口老城风味相互交融,彼此互补,在流水和碧绿中彰显出魅力。
与充满商业气息的汉口相比,隔江而望的武昌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江滩也显示了这个特点。汉口江滩靓丽、大气,而武昌江滩装饰平实,设施简朴。从新生路到中山路,至大成路,再到紫阳路,4万平方米葱郁的绿带,给江面带来许多生气。“梭子景灯”、“纺车雕塑”、“武昌古城门”等景观,令这个用新型材质铺装而成的休闲游园有了文气。顺江水而下,对岸江滩的张拉膜如白鹤展翅,抽象时尚;世贸佳丽大厦高耸建筑群中;彩虹桥下的南岸嘴,绿树成排,这里诗意盎然,又有一阵浓浓的江韵与汉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一种与汉口江滩不同的文化气息。
今年5月,从晴川阁到鹦鹉湖泵站、按照“文化和生态”主题规划建设的长约1.5公里的汉阳江滩也将盛装亮相。汉阳江滩重点展现“水”文化,刻画大禹文化,重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中景象和意境,突出鹦鹉洲的历史文化底蕴。
4.和谐的自然作文 篇四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几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到耳畔,原来是燕子妈妈出去觅食了。看着燕窝里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们,葵花的脸上小开了花。突然,一只小燕子顽皮地跳到了窝边上,还没等大伙反应过来,它就头朝下冲了下。
此时的小燕子们惊恐万分,不断地用那颤抖的叫声呼唤真它们的同伴,而那只掉落的燕子更是惊慌失措。它那柔顺的羽毛已经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小小的眼睛里撑满了恐惧,弱小的翅膀扑闪了几下。葵花还没来得及接住它,它就已经冲进杂乱的草丛中。
葵花身为少先队员,怎么能不帮助小动物呢?她轻轻地跪在草丛中,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挪动,眼睛仔细地搜寻着每个角落。找到了!不,这只是一团泥巴。找到了!不,这又是一朵小花……葵花焦急地寻找着。忽然,背后传来一阵“沙沙”的响声,葵花随着响声望去,只见那浓密的草丛中隐隐约约透出巧克力那咖啡色的肤色,想起来从刚才就没看见过巧克力,葵花好奇地探过头去,只见巧克力做出一副准备向前扑的动作,喉咙里不时发出轻微的叫声。它的表情令人害怕,乌黑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那小舌头每隔一会儿就贪婪地舔一下嘴唇,好像准备饱餐一顿。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呀,是那只掉下来的小燕子!此时的它,正抬起它俏皮的小脑袋,警惕地向四周张望着。再看看巧克力的架势,分明就是想吃掉小燕子。看到这,葵花连忙抱起小猫咪,轻抚着它那柔软的细毛,嘴里一边发出讨好似的“啧啧”声。果然,巧克力放松了下来,眼睛微闭,任由主人抚摸着。紧接着,葵花又捧起了小燕子,找来绷带包扎好伤口,把小燕子放回了窝里。
一个星期后,葵花带着巧克力再次出来玩耍,这时的天空中好几只小燕子正在快乐地飞翔。燕妈妈带着宝宝们在葵花的头顶盘旋着,似乎在感谢葵花呢!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篇五
今天我们和小苑同学一家一起前往刚开放的塔寺峪景区游玩。一路上,我发现路边的农田里有许多人在种地。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进入塔寺峪大门,我们发现路边的树上结了小果子。绿绿的,像一颗小小的心,“长桃子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妈妈让我们仔细观察树上的叶子,这叶子是卵形的。我们走了几步,又发现了长绿果子的树,再观察,树上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比刚才看到的叶子大。小果子虽然也是心形,但果子表面好像有一层白色的毛毛。原来这才是桃树,刚才看到的是杏树。
我们还看到了路边有许多的蒲公英长得特别大。有一颗蒲公英竟然开了12支花,每根茎上顶着一朵金灿灿的圆形花,像一张小鸡蛋饼。
爬到半山坡时,我们看到路边树桩上裹着塑料膜,上面插着两个树枝,没有发芽。爸爸停下来给我们讲:这是棵嫁接的树。下面碗口粗的树干是砧木,在它上面割开口子,从别的树上剪下来树枝,也剪个相同的切口,插到一起,在外面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紧紧裹住,慢慢地就会长到一起,成为一棵树。走着走着,我们又发现了一棵裹着黑色塑料布的树,上面插着许多枝条,枝条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爸爸说:这就是嫁接成功了的树。真是很神奇!
休息时,爸爸发现有一颗树上长着长长的,像狗尾巴草似的花。爸爸不认识:“这是什么花呢?”“这是核桃花,也叫核桃狗。”妈妈告诉我们。我们清明回老家时好像看见过核桃花。核桃花长长的,像小辫子向下垂着,也像小狗的尾巴。核桃树在村里清明开花,在山里谷雨开花。山里气温低,物候现象比较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这个原因吧。
下山的路上,我们发现了黄金榆长着嫩嫩的榆钱,就撸了一些,回家妈妈做了好吃的榆钱饼。
6.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 篇六
瞧,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人类破坏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而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的例子吗?
但,你思考过吗?为什么人类会去破坏食物链?破坏自己与自然的和谐?为什么人类会如此不顾自然的安危呢?
其一,许多人对食物链的认识不够透彻,不够了解。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食物链!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为了满足金钱的欲望,捕杀大象,残忍的用锯子锯下了象牙去买做工艺品,获取大量的金钱。当然,也有人为了享受,花重金去购买貂皮、豹皮、虎皮大衣。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捕杀贩卖,像那些可爱善良的动物置之于死地。还有人却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去虐待那些娇小玲珑,对人类来说毫无反抗力的小动物。当然,也有人是为了娱乐,为了自己的闲情,而去狩猎。如此多的事例,其实就是人类那无穷无尽的欲望。
但是——人类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因为懒于走路,而发明了电梯、汽车、火车、飞机。有人为了享受发明了按摩椅、空调等等。而促使人类快速进步的战争也同样是源于愿望——落后就要受到那些强大的、充满欲望的国家欺负。于是,不断发展、创造,建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没有欲望便不会进步、发展。
在你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发展的同时,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在破坏的同时,也注意去保护自然,植树造林,放生动物,那么,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同当年大兴安岭的工人所说的“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户数,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也应该保护我们自己的大自然。
大自然如同一个十分严密的方程式,还似一条粗长的铁链。总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方程式的不完整,便会影响解题,导致结果的偏差。铁链一旦生锈,便会断开,也就失去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在关键时刻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我们人类不应该刻意去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在破坏它的同时,我们人类的利益实际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更要去保护大自然,建立一个任意与自然间和谐的关系。
7.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七
一、资源节约型园林
长久以来, 我国的建筑行业资源浪费严重, 而园林的绿化行业也不例外, 在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资源浪费不仅增加了一定的工程资金, 更不利于促进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资源上节约上讲, “节约型园林”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水土节约型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使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讨关注的焦点。
从水资源节约方面, 要重视园林工程的前期建设部分和后期管理养护部分。在计划施工中, 既不能不顾当地已有自然资源执意开挖人工湖, 更不能为了重新栽种新物种而大量破坏生态湖周边已有的绿色植被。并且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要注意对污水的处理, 积极补充日益减少的地下水资源, 使各种水的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绿色植被的选择上以及水体的运输、浇灌环节都要确保水资源的合理消耗[2]。
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 但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仍然不容乐观, 我们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问题。在设计施工阶段首先要注意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 不能为了追求园林绿化的美观性而大肆施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壤中的原有物种, 将表土再次利用, 以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二) 能源节约型
近年来, 能源危机趋于全球化,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人们在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中节约用电, 并且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分析, 使太阳能等诸多自然资源得到积极开发, 减少部分能源消耗。同时园林绿化施工的周围环境也在减少能源消耗的考虑范围内, 设计施工人员要根据园林绿化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 建造一个合适的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小环境。如图1园林绿化太阳能装置图片:
(三) 材料节约型
材料节约这一理念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 在园林的绿化建设中一般指对各种施工材料的科学利用和对各种施工废弃材料的后期收集处理。在园林绿化的各个环节中首先要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或者零污染的施工材料, 并且在施工中尽量运用当地材料进行传统工艺的挖掘工作, 这样不仅能减少一定的运输成本, 还能凸显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其次在园林绿化中或者后期管养环节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例如:碎石块、枯枝落叶以及树皮等。如图2园林工人对枯叶的收集处理:
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环境逐渐遭到恶化,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着巨大威胁。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需要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直接体现了该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 体现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在我国的园林绿化中, 一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园林建设的核心, 和谐又代表着发展、节约, 所以说建设“节约型园林”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重新定义和谐共处的新概念, 保证人类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不会影响环境。
(一) 保持本国景观特色
国外某个园林学者曾经指出, 对其他国家地域文化的盲目模仿是不可取的, 不仅和当地的气候特点风土风情相冲突, 还经常使人产生错觉, 容易陷入视觉与思维的混乱之中。例如:有些国家在园林绿化中会把我国的“小桥流水”引入园林绿化之中, 这会让游览的人们感觉到了中国, 可是那里的小路、天空等其他景致就会提醒人们还在本国的领土上。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原有场地的景观特点, 不可随意改变, 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本地景观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杜绝外来景观入侵的情况发生, 保持本地景观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使园林景观和人文风情和谐统一。
(二)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有着坚顽强的意志力, 亿万年来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更替方式存在着。在“节约型园林”设计建造中, 不能逆自然规律而行, 改变当地的城乡文化景观。而是要科学利用本地的水土、生物等多种自然资, 并且注重自然资源的原有特性[1], 使资源的更替繁殖能力得到保证, 以及园林的建设开发过程不会影响本地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就是最神奇的园林建造师, 园林的景观建造一定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为人类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憩场所, 让人们被自然的魅力所吸引, 让人们走近自然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 加深人们对自然的认知, 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然后逐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宏伟目标。
(三) 改善城市环境体系
城市整体环境的退化会使周围农村的环境遭受影响, 使周遭农村较强的生态平衡能力下降, 更不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 园林的建设不能只把环境改善与城市美观作为目标, 还要对城市当前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建造具有针对性的园林绿化工程, 使园林绿化在减弱城市噪声以及调节局部气候上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为园林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而自然资源的有限以及能源的紧缺是园林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园林行业在节约方面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 但“节约型园林”是园林行业的大势所趋, 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园林和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两个重点目标上不断努力, 力求用最少的能源和资源创造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类却要世代生活在地球上, 因此“节约”这个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园林建设, 可见“节约型园林”的构建是人类长治久安的不变需求。本文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整体环境状况出发, 从三类型叙述了构建资源“节约型园林”的建议, 然后又分三点说明了构建“节约型园林”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和谐发展,园林规划,园林行业
参考文献
[1]崔素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7:272.
8.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八
【关键词】:十七大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毕节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8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内容,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在十七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整体框架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使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是益严峻,全球关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它与可持续发展是什么关系?我们党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呢?
一、生态文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尊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呢?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以有什么关系呢?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和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和谐——失衡——和谐”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和谐更多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上保持和谐的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和不和谐,因为人类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由“利用”变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支配下,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带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是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暧、荒漠化、动植物大量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迅速升温。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并且达成了共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次会议是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和碑,它不仅使可持续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承诺,而且还使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里约精神的鼓舞下,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即: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敕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益突出。我国也相继通过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文件,如《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等。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庄重地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我们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把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的更高要求之一,在我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对我国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区的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二、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
毕节地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纪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9日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试验区建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坚定信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生态建设方面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沟壑纵横的高原山地面积点了93%,是联合国认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来性循环”。试验区建立以来,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建设中,摸索出一套便于操作实施的“五子登科”的综合治理模式。即“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地埂种草配经果林拴带子,山麓坡土种绿肥盖地膜发展种植业铺毯子,山下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使我区使我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从2000年的28.42%增加到2008年的37.68%,每年以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坡改梯,坡土种绿肥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土壤肥力明显增强……
此外、我区由于长期开垦和乱砍滥伐,全区每年水土流失9165.3万吨,石漠化面积981.1万亩,每年有相当于30多万亩耕地的活土层冲到了下游的乌江,赤水河及至长江和珠江流域,为了保护生存,生产环境,减少下游的洪涝灾害,我区在石漠化防治方面根据各县实际,采取多种模式,积极探索石漠化综合防治之路,取得良好效果。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毕节试验区“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民变富了,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当然,我区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
(二)生态保护方面
对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建设进行修复,那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就应该加以保护,试验区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卓有成效。
1、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保护,抓好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还组织开展代号为“飞鹰行动”的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同时,积极推进森林管护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双向目标责任制,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二是推行定人、定责、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方法;三是积极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森林管护新模式。如“分片管理,个体承包管理模式,股份制管护模式等,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毕节地区农村改革)
2、在农业方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的同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3、在工业方面,毕节地区实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产业和龙头企业。并在污染减排工作方面成效明显。毕节地区始终把减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并印发了《毕节地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及政策措施。将污染减排和对干部的奖励结合起来,切实推行污染减排的落实。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实现了双下降。同时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淘汰大小炼铁、铁合金、水泥、电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如2007年,全区共淘汰小炼铁72家,取消土法炼锌炉3479节等)
4、在城镇化建设方面,通过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削减化学元需氧量排放总量,总投资1.6亿元,日处理8万吨的生活污水的毕节市污水处理厂,2006年12月投入试运行并于2007年9月29日通过省、地、市环保“三同时”验收。总投资4500万,月处理450吨生活垃圾的毕节市城市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投入运行。此外,还着力抓好城市绿化工程。毕节环城绿化工程(第一期)作业设计和毕节市环城绿化工程步游道规划一期投入资金1660万元,计划营造景观林7.9公理已基本完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停止人为生态破坏,逐步走向生态良性循环理念的指导下,毕节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处理好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当代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共生共荣。
参考资料
[1] 《党的十七大报告》
[2] 《毕节地区农村改革》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800字 篇九
大自然是无私的,它无偿地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丝毫不求回报;而人类,却把大自然的施舍看得很轻,一副“唯我独宰”的高傲姿态,更有将大自然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企图。部分人类随意滥用、开采矿产资源,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每小时就有三个物种濒临灭绝,每天就有70个物种濒临灭绝,而每年就会有1万多个物种濒临灭绝!这是怎样的速度呢!请问,你们于心何忍呢?当然,大自然是忍不住了,它向人类发起了反击。
夏季,长江流域发生巨大水灾;初,全国20个省发生不同程度降温,造成巨大雪灾;205月12日,一场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惊动了全世界。随后的几年里,SARS、埃博拉、MERS、以及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等疫情接踵而至。这些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无声抗议。或许,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幡然醒悟过来。人终究是不可能战胜自然的。
终于有一天,人类开始了自我救赎。在这场自救过程中,人类渐渐明白了对自然的所作所为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比如在边疆的荒漠上,当志愿者们来到这里时,他们都惊呆了,世上怎么能有如此贫瘠、荒芜的土地?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北方频繁遭受严重的沙尘暴了。不过,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及“蚂蚁森林”等小程序行动计划后,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在这几年慢慢地减少了“光顾”的频次,人类与自然和好如初,继续和谐相处之路。
10.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文 篇十
和谐就是和平,和谐就是友好地相处。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是人与人的和谐;尊老爱幼、乐于奉献,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和谐,处处都能发现和谐。
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首先,自己就要有一颗能够宽容别人的心,学会容忍别人,这样别人也会从你的宽容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学会了宽容别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这样做。虽然自己只出了一分力,却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或许这一分力很小,但也为创建和谐社会做了贡献,而且在生活中,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榜样”。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
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十一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来到库布其沙漠之前,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不破坏自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什么会有这种局限呢?因为“问题”总是与 “破坏”联系在一起,所以新闻媒体,甚至是教科书,也仅仅只会关注由于 “破坏”所带来的问题。然而库布其沙漠之行让我认识到: “改造”,甚至是善意的改造,也会造成问题。
在沙漠中植树,将黄沙变为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是感性的号召,然而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我们应当重新评估在沙漠中植树的合理性。在沙漠中大量植树会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棵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在沙漠中植下一棵树,相当于安下了一台抽水机: 在沙漠中大规模植树往往会减少当地沙土中的水分,甚至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其次,在沙漠中植树的成本太高。树木的叶片有蒸腾作用,大量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被蒸发。沙漠的年降水量通常在200mm以下,而年蒸发量则有可能达到1000mm到2000mm。在湿润地区,地表径流和降水等能够补充蒸发损失,而在沙漠地区,基本无降水供给。根据植树造林定律,在年降水量低于400mm的地方植树造林,需引水浇灌,否则树木就难以存活。因此,很多钱都被花在修建引水灌溉的设施上。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沙漠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形成的。事实上,地球上的大部分沙漠,都是由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岁月雕琢而成。沙漠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另一个原因是:高山上的岩石风化后被风或水流运输携带,那些沙砾在风力减弱或流速减小时沉积下来,形成了沙漠。因此,沙漠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将沙漠变为绿洲,是试图通过认为手段改造大自然的不切实际的设想,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悖。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为改造大自然的例子,他們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最终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些教训都呈现在恩格贝的沙漠科学馆里。
二战后苏联实行了“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为了保证外来树种的成活率,人们大量打深井取水。起初,这个工程的效益明显,但随着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后果逐渐体现:到1960年代末,只剩下2%的防护林幸存,新垦地区有20%的农田沙化,成为沙尘暴的来源。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国从1975年起实施了绿色坝项目: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量种植松树。由于没有弄清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这种用单一外来物种进行的高强度的生态建设反而造成了生态灾难:松树由于缺水和虫害大量死亡,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张。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生态建设,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沙漠中不是不可以植树,但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真正需要植树的地方植树。1991年至1995年,塔里木油田投资7.3亿元,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建成了一条全长552公里的公路,将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分成东西两半,成为带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为了防止这条公路被流沙吞没,人们沿这条路进行防沙治沙建设,在几年的时间里种下了几百万株红柳,梭梭等适合在沙漠生长的树,这条公路周围的绿化带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理念。
虽然不能在沙漠中盲目植树,但我们也不能将广袤的沙漠搁置在一边。中国荒漠地区的全年日照多数都长达3000小时以上,如果开发一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全年所获得的热能就相当于烧掉3823.2万吨标准煤,但这并不是利用沙漠的唯一途径。这次的库布其沙漠之行,我有幸接触到了一种高效的太阳能生物转化器:微藻。微藻是地球上最原始的一种单细胞生命体,结构简单,生命周期短。但这样的一种微小生物,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在0.001秒瞬间捕捉到光子后,它通过暗反应,把水,阳光,二氧化碳加工成各种类别的碳水化合物,而快速繁殖的特点赋予微藻强大的生产力,产生出数量惊人的生物质能。除了能为沙区人民带来新食品和新饲料外,微藻甚至可以用来产油。在上世纪,钱学森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沙产业理论是以太阳能为直接能源,利用技术装置靠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要求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过程组织严密,,生产工序配合紧密,为创建新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我国的田裕钊和刘恕教授一直致力于沙产业理论的实践,他们和一批科学家们一起研发适合微藻生产的装置,我这次来恩格贝,也有幸见到了这种装置。微藻转化,固定太阳能只需要摄取沙漠当地的地下水,不需要进行补水工程,它只是沿着一个明确的方向,把沙漠中的阳光尽可能地固定下来,为人类提供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新能源。因此,在沙漠中利用现代装置养殖微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范例。人们在恩格贝植树,因害设防,使恩格贝免受流沙的侵蚀;曾经的洪水在恩格贝冲出了一条“天赐湖”,为在恩格贝进行微藻养殖提供了水资源,而微藻又成为了养殖家畜的饲料。
通过这次的恩格贝之行,我深切地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要地就是要顺应自然,不蓄意破坏,也不要擅自改造。
12.和谐是自然的呼唤 篇十二
不管在乡下, 还是在城里, 可怜的小树在随风摇晃。穿过一座座城市的河流已经换上了黑色的新装。在河边走着, 只听到一条条鱼儿在呼唤:“还我清澈的河流!”以前, 学校附近的那条河流, 清澈见底, 人人都喜欢在河边玩耍。一阵清风吹过, 看见的是河面出现的涟漪, 闻到的是周围花草树木散发的清香, 让人觉得是那般的心旷神怡。如今, 河边早已变成了垃圾场, 人们在那里到处乱扔垃圾, 破坏植被。在山坡上, 留下的是一个个光秃秃树桩, 只看到小鸟在树桩上哭泣着呼唤:“还我幸福的家!”如今人类什么都不顾, 把树木无情地砍下, 留下的只是那光秃秃的山丘。回想昔日, 到处是充满绿色的生机勃勃的树, 碧绿的草, 蓝蓝的天,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心情舒畅, 是鸟儿嬉戏和安家的好地方。现在的城市, 由于工业的发展, 到处排放废气, 有害气体扩散在空中, 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蓝天, 失去了它本身的颜色;白云, 失去了它美丽的外衣;鸟儿, 在天空中飞翔摸不清方向;晚上, 连星星都躲起来不肯出现。因此, 无边无际的天空在呼唤:“还我可爱的伙伴!”
大自然的呼唤成了一首怨奏曲, 她们能呼唤, 是因为相信人们、相信社会, 想让人们行动起来, 共创美好的家园。地球,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请大家停手吧!她经不住这样的磨难。
当钢筋水泥和森林和谐共处的时候, 当清风明月同时出现的时候, 当鸟语花香重新再现的时候, 难道不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吗?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将会构建出一个安乐天堂。在自然与社会之间, 将会看到的是和谐之美。和谐之声, 就在耳边回响;和谐之韵, 就在梁间回荡;和谐之美, 就在我们身边环绕。请我们人类, 别忽略了和谐之花, 别错过和谐之光。
为了我们的祖国, 为了我们的家园, 快行动起来, 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吧!为了生存, 要筑起一道和谐的墙, 大自然生命的原始与粗犷, 便蕴涵着造化神功的和谐之美。大自然呼唤我们在充满和谐的环境里挥洒激昂, 在洋溢着和谐的天地间舒坦地徜徉!
13.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作文600字 篇十三
大自然是一个人与动植物共同营造的大家庭,任何生活在这里的一员都有生存的权利,即使是一只弱小的蚂蚁也应该受到保护。但是,被誉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打着这样一个虚无的名号,放弃自己的人性,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伤害那些无辜的动物们,使这个大家庭受到了破坏。人类从没有将动物看作生命,难道拥有七情六欲,懂得悲喜离合的才是生命吗?我们常常把保护动物放在嘴边,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要真正行动起来,挽救那些动物们,挽救我们这个大家庭。
有些动物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有帮助,比如说大熊猫——我们的国宝。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国宝——大熊猫》,两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作为贵宾去了德国,它们叫“天天”和“宝宝”。两个可爱的大熊猫用自己出众的表演和憨态可掬的外表,赢得了德国人的喜爱,这不禁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知道伤害它们的严重后果,为何不放下那双沾满鲜血的手,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
14.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作文 篇十四
开路喽!路过树林,穿过田野,我们来到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旁。果然像妈妈说的那样,这里的车来来往往,一辆接着一辆。他们一见到我们和我们的动物朋友就会停下来,让我们先过,不论他们有多忙,有多着急的事,也是这样。他们对我们可真好!
过马路啦!哥哥姐姐对我们说。我们站成一竖排,喊起了口号:“一二一,对齐站,一二一,横竖排……”我和后面的小弟弟的、小妹妹看到车不动了,就好奇的左看看、右瞧瞧,不一会儿就落了队,看看那些停下来的车,我仿佛成了“小领导”,神气十足,想着我便大摇大摆、不慌不忙的走着,一步一步穿过了斑马线,我跟上了哥哥姐姐。呵呵!第一次有过这样的感觉真好!我的脚下踩着硬硬的地,和家里一点也不一样。那车有四个大轮看起来还挺气派。
到喽!到了水塘,我们在里面游着,扑闪着翅膀,闹来闹去,路边的行人竟没有反对!捕鱼喽!抓虾喽!我们玩得真快活!
在玩耍中,我们知道了,刚才那一些人给我们让路的不仅仅是车,还有人。“人和我们动物,刚才的谦让叫做和谐。”妈妈说。
15.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人与和谐,自然发展,重要性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尚不可这样来衡量, 大家可以想象“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形成要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地球从诞生到环境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年限, 是以‘百亿年’来作单位计算的”。部分区域的完善虽说可以对总体发挥一些完善的意义, 不过总的形式仍然很是严峻。所以, 生态的完善是一项非常久的活动, 它的关键发展点是可持续的思想。
1 经济社会要想有序发展就要保证任何自然有机共处
所谓的和谐社会, 不但要确保人和人之间, 人和社会之间的有机共处, 同时还要确保人和生态间的共处。假如人和生态的关系不是很好的话, 此时人和人, 人和社会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够顺畅。没有底线的使用资源, 最后的结局就是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差。其不但无法获取发展的意义, 同时还会使得我们的环境不适合我们自身存在。所以, 要设置人和自然有机共处的模式, 确保人和自然间能够有机的共处, 形成一种优秀的价值思想和思维体系, 坚决的落实可持续的理念, 不但是一项逻辑层次的结论, 同时还是不断分析过去, 再次论证人和自然关联之后开展的理性的判断, 其体现着社会的根本发展方向。
2 积极的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在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人和自然有机共处的根本规定就是重视可持续的以及生态化的进步。积极地开展林业生态创建活动是当前的经济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的前提, 是生态文明的关键依托者, 在人和自然的有机共处之中总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第一, 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 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 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 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 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 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第三, 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 “抵消”和“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 冲破增长极限, 制止生物圈的退化;二是发展仿生学, 通过生物方式重新设计工业系统和材料的性质, 使科技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促进经济的重组, 发展服务和流通经济, 更好地保护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四是向自然资本投资, 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 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发展。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 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 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 即造林固碳。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 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比如, 日本减排指标为6%, 其中3.9%就是通过森林固碳完成的。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的森林碳汇项目已在我国的广西、内蒙等省区实施。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 建设森林生态系统, 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第四, 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 追求无污染, 保持天然特性。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 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同时, 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 生态旅游不断发展, 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 有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 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
3 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 要切实的展示人和自然和谐的规定
作为一项非常关键的公益活动和基础活动, 林业担负着生态创建以及产品供应等等的一些任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过程中, 尤其要全面贯彻和切实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
首先, 不但要提升节约思想, 同时还要提升生态的忧患思想。我们国家的资源天赋不是非常优秀, 总量虽说非常多, 不过人均总数并不多, 而且其布局不合理。体现在林业之中更是如此。我们国家的每人林业的占有总数只是世界均数的五分之一。而人均的蓄积量是世界的八分之一。2005年1月, 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 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 中国位居133位。其是一项非常让我们担忧而且很是尴尬的一个现状。相关的专家告知我们, 目前导致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不能够有序发展的关键要素并非是资源方面的问题, 是环境导致的。假如无法积极的开展生态维护活动的话, 不仅仅无法确保可持续, 同时还会导致非常多的不利现象出现, 更加的不易于开展和谐创建工作。
其次, 不仅仅要关乎林业的经济性特征, 同时还要关注起生态性要素。该行业是聚集了生态以及经济和社会等为一体的综合体, 它的效益很多, 比如维持生态均衡, 阻挡风沙, 改善生态等等的总共八个层次的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其生态意义较之于其直接生产木材等林产品的价值高出6-10倍。如今, 我们国家的物质产品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面对非常短缺的局面。但是生态产品变成了目前最为稀缺的, 最需要积极开发的要素。
第三, 不仅仅要关注植被复原, 同时还要关注体系重建工作的开展。该项建设工作不但涵盖对之前的体系的强化以及完善, 同时还涵盖对人工体系的创建。通过分析我国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林业的具体状态得知, 经由植树或是其他的一些方法设置的生态体系, 是目前林业进步的关键方法和措施。在德国, 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是二战之后出现的。
16.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 篇十六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环境 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追求。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存在于地球上,所依赖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当然就是自然界,与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果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崩溃了,那么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立的。
一、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说“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须臾不能离开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必须依靠自然界而生活,故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其次,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通过积极地认识、改造自然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这就使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对立和矛盾。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样,在社会实践中自然界成为人的认识、改造对象,从而使人与自然界处于对立之中。
人与自然的这种对立统一客观上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合理地改造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果人类过分地榨取自然,必将面临自身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点,思格斯具体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才能使得以健康存在和持续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附的自然环境,不管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水平,也离不开他所处的自然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内在地包含于和谐社会之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自然、人类、人类适宜的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就缺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不能生存和发展。纵观历史,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一些璀璨文明古国的消失的事件屡见不鲜。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进而也深刻地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经济发展必须有资源作保障,生态资源失去平衡,社会发展和资源供应矛盾突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因为缺乏资源支持,而成为无米之炊。
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在:一方面人口在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单纯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已面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破坏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短缺,特别是水、石油资源短缺,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另一集中表现,它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尤为突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可见,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持续的资源保障。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强调对有利于资源、环境的经济活动给予鼓励,反之则予以摒弃。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选择好发展的道路和发展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行为,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突出表现。这种不和谐行为实际上是通过损害他们的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和生存利益来获取少数人的不法利益,这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不会出现在风沙肆掠,污水横流,暴力纷争的世界里,只会诞生于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三、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启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全面性的工程,它需要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教育的公平发展,等等。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保证。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我国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的“非典”以及现在每年发生在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都是明显的例证。生态资源不是无限的,只有可持续地利用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促进人类延续。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并不是大起大落式的不均衡发展,也不是不顾忌生态环境的盲目发展,而应该是在人类自身以及自然环境都可以承受基础上的协调稳定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生产的更少但更好的”原则,主张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提高生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耐用品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价值趋向,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社会主义者强烈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城乡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协调、各种分配机制尚未理顺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并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国家对内对外的全面发展
就国内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立体型的工程,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没有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就丧失了根基。失去了民主政治的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对外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大力构建和谐世界,营造和谐周边。“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多邻国的中国来说,营造和谐周边有利于拓展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也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区域政治和安全环境。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局观念上,需要明确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以遵守、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前提,舍此,人类将从根本上失去家园和生存的空间。如果人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生产,那么无异于自取灭亡。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修复能力是有限度的,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再执迷于对自然的“征服”、“统治”状态,而应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加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这正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人与自然和谐是今天的期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正是从不和谐向和谐转变的具体行动,它必将引导我国林业走上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盛世兴林的大好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吴雪芹,夏晓丽.生态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宁夏党校学报,2007(1).
17.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初中优秀作文 篇十七
那天,太阳异常的炎热,树叶儿被晒得发亮,我们一家人正在去看望外婆的路上。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猪叫,朝着声音的源头望过去,只见一辆卡车里竟装了上百头猪。我的心里有点闷闷的,再看看它们,仍是无忧无虑的样子,不知道很快就再也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它们有的正在睡觉,毫无警惕之心;有的正用鼻子拱着脚下的泥巴玩耍,好不自在;有的正拼命将自己的脸往车箱外面挤,观赏那最后的风景。
到了上海,已经傍晚,我们准备去外面走走。突然路过一家店,只见里面都是猪肉的熟食,比如:脆猪鼻、红烧猪脚、香猪耳朵......看着看着,眼前出现了一个画面:一只猪正被抓着,一把刀正放在它的身上,它哭了,在不停的挣扎,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神的手掌。死后,它身上所有的部位都被变成了一道又一道的美食。回过神来,再看看眼前这些菜,人们享受的美味都是建立在猪的死亡和痛苦之上的,突然觉得我们人类竟是如此残忍。
然而不只有猪,所有的动物我们都不应该肆意杀害。其实人和动物也是一样的,是有感情,有家庭,有母爱,有父爱,有友情的。有时还具备一些人所没有的高尚品质。有人说:“给动物多一点关爱,我们唯一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保护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相信有一天,动物们一定有他们自己的尊严,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任意被人屠杀,人与动物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保护我们美丽的大家园。
(春美姐姐说:有自己的思考,值得赞许。但是,作文的主题需要前后统一,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主旨不一致哦。)
作者: 折桂七8班 张競文
18.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文1500字 篇十八
致我曾经的同居者及家人们:
我是雀儿,在你看到这封信时,大概我已饥寒交迫以致逝世。请不要为我哭泣,因为还有更多的“雀儿”也沦为这般田地。说到饥寒交迫,“饥”,的确,我已经很多日子没有吃到东西了。我住的这块地方,已经很少见到耕地了。更别说那如奢侈品一般的谷粒了。我曾亲眼看到,金灿灿的麦稻被烈火焚烧时的惨状,那噼啪作响的声音——如果你能听到,你会感觉像是求救与挣扎,不幸的是,我只能远离,因为那些焦火根本不在意会不会燎烧我们的羽翼。饱含着同情与饥饿的我和小时的玩伴再回到这里寻找残食时,那一瞬间让我们折服于人类的力量了——许许多多的人类居住的泥造物侵占了整片麦田,有许许多多冰凉灰白的路交错地铺在这片土地上,唉?烧剩下的麦秸没有了吗?这不曾是大片麦田么?妹妹睁大惶恐的双眼问我,我,我……我只听到身后哥哥的哽咽和姐姐悲伤的啼鸣。
我们很久前就寄人篱下了。因为我们出生的那棵老杨树,在我们会飞后就被锯断,人类拿去制造一种叫“纸”的东西了。后来我们在路途中见到的满是这类东西,便不禁回念起儿时巢的温暖,因而望着它们再无力挥动翅膀……我们搬过好几次家,原因都是人类把我们的“家”带走了。他们总会有他们的用处。而且他们大概觉得他们能在我们的巢上制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人类啊,真的是比我们聪明太多太多了,拥有比我们更多的追求与欲望,拥有比我们强出百倍的智力与能力,能创造出我们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也不会明白的“意义”。只是不知道,人类是否觉得幸福?反正,我要食物,我要家人,我要家,这样我才会觉得幸福。只要不是伫立在这冰天寒地之中悲伤地哭泣,我就不会感到寒冷,只要有一棵树也好,让我怀念起故乡,再不想住在人类冷冷的屋檐缝隙中,还要提防他们的“图谋不轨”。好想有个家啊!
前不久,我收到各地兄弟姐妹的书信,这更让我沉不住气了。在南方住着的燕子,在信中写道,不是燕儿不想回去,实在是回去了没有我立羽之地啊!粮食被人吃光了,土地被人占满了,河水干枯,湖泊涸竭,哪里还有我们生存的地方啊!其实说实在的,哪里都一样啊……我流下泪,又想起那些旧事了。打开白鸥的信,竟是黑色的羽毛制成的,好奇地读着内容,我的泪又如泉涌一般。那信上,竟都是逝者葬礼的请柬,密密麻麻、紧紧凑凑的名字让我惊秫,让我陷入巨大的哀痛……书上最后几行写着:我们生于蓝色大海,却死于黑色的大海。人类告诉我们,我们的家是宝贵的,具有无穷的财富,我们看着他们剥夺着家园,像强盗一般搬走了矿石、黑油、数以千计的鱼虾…但我们微薄的斗争不仅没有夺回我们应有的东西,反而失去了生命,染黑了羽翼……
我无法面对我的同胞、我的姊妹,更无法面对做出这些事情的人类。我想,我只能以死明志。但我一只小小的家雀儿的离开,改变不了一切,改变不了人类的作为。但也许,在人类更加肆虐般的侵蚀自然、破坏家园的时候,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胞同类、我的朋友们都会面临“饥寒”与绝望,那时,他们也会踏上同一条路,以此宣言。
19.人与住宅电气的和谐建设 篇十九
一、合理的电气设计是电气安全保护的基础
(一) 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是为了在电气故障时, 能够防止人身遭到电击、电气线路损坏和电气火灾。合理的配电系统能够保证故障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断故障点电源, 避免事故扩大并造成损失。 (1) 短路保护:配电线路应设短路保护, 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连接件产生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 (2) 过载保护:配电线路应设过载保护, 保护电器应在过载电流引起的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和连接件造成损坏前切断负载电流。 (3) 接地故障保护:配电线路应设接地故障保护, 保护电器应在线路故障时, 或危险的接触电压的持续时间内导致人身间接电击伤亡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前, 迅速有效地切断故障回路。建筑物的配电系统是由专业人员根据有关规范设计的, 它是电气安全保护的基础, 因此未经批准不许擅自进行改动。 (4) 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 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 至少应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 如实际需要也可将厨房和淋浴室设为单独回路。此外考虑到家庭办公和信息化的发展, 还应增加一条专用回路。
(二) 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 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1) 导线的选择。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 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 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 (导线截面) 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 导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计算电流较小时 (<10A) , 其导线都应按机械强度选择。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选择导线时应保证其安全电流大于长期最大负载电流,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选择进户线及干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b、单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c、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用于接中性线保护的中性线, 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相线电导的50%, 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因受三次谐波电流的影响, 其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用。
能确保电压质量。对于住宅建筑来说, 电源引入端至负荷末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应大于2.5%, 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 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
(2) 电器设备的选择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情况、使用环境、设备的工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 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 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 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 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 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 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三) 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和配合线路保护, 为故障电流提供通路。住宅的接地系统一般采用TT、TN-C-S和TN-S三种系统。
TT系统各装置有其专用的PE线并与接地极不连通, 故障电压不能互窜, 电气装置正常工作时外露导电部分为地电位, 比较安全。但其接地阻抗较大, 故障电流较小, 常不能用作过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而需装漏电保护器。
TN-S系统内由于PE线和N线分为单独的两根线, PE线平时不通过电流, 只在发生故障时才通过故障电流, 故外露导电部分平时对地不带电压, 比较安全, 但需多用一根导线。
TN-C-S系统为在整个系统内, 仅在前一部分 (通常为电源至电气装置进线总配电箱的一段线路) N线和PE线合为一根线, 此后都分为两根线。在TN系统中由于PE (PEN) 线是相连通的, 故障电压可沿PE (PEN) 线互窜, 因而设总等电位联结十分必要。
接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住宅电气改造时一定要弄清并遵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四) 防雷措施
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 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为了防止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 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 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此外要强调进行等电位联结, 也就是在设计施工中要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用电气的方法连接起来使整座建筑物空间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 这样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内部和附近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 从而避免内部的设备被高电位反击和人被雷击的事故。
(五) 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
绝缘, 是最有效的防触电保护措施, 故绝缘材料要满足使用地点的机械、电气、负载发热及耐压等的要求。电气线路和家用电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绝缘标准及3C认证。如导线出现绝缘层龟裂、导体裸露电气管线、槽板盖、电气设备等损坏时必须即时拆换。
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如导线一般穿管敷设, 直敷时采用护套绝缘线等。采用阻挡物和外护物的保护。如将开关等配电设施装于配电箱内, 需用钥匙或其他工具打开箱门才能接触到裸带电体, 住宅内 (特别是儿童房) 低于1.8m的插座应带安全门等。
二、漏电断路器的应用
漏电断路器主要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 常用于低压电路中作为防止人身触电和防止漏电引发的事故。当人偶然受到电击, 且程度在危及生命之前, 漏电断路器保护能在电路上能及时、准确、有选择地切断电源。实践证明, 当人体接触50Hz的交流电、触电电流在30m A及以下时, 可以承受几分钟的时间。为此, 在移动电器、潮湿场所的电器所在的电源支路设置漏电断路器, 是防止间接接触触电的有效措施。在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中明确“除空调电源插座外, 其他电源插座电路应设漏电保护装置”, 其漏电动作电流30m A, 动作时间0.1s。
1.漏电断路器的类型。常用的漏电断路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类, 而电流型又分为电磁型和电子型两种。电压型漏电断路器用于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电网。其特点是当人身触电时, 零线对地出现一个比较高的电压, 引起继电器动作, 电源开关跳闸。电流型漏电断路器主要用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其特点是当人身触电时, 由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出一个漏电电流, 使继电器动作, 电源开关断开。
2.漏电断路器的安装注意事项。安装前应检查漏电断路器铭牌上的数据与使用要求是否一致。安装时不要太靠近大电流母线和交流接角虫器。漏电断路器动作电流大于巧m A时, 其所保护的设备外壳要可靠接地。应充分考虑供电线路的供电方式、电压以及系统的接地形式。安装具有短路保护的漏电断路器, 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飞弧距离。组合式漏电断路器外部连接的控制回路, 应使用铜导线, 截面积不小于1.5mmzo。安装漏电断路器后, 不能拆除原来低压线路或设备原来的接地保护措施, 同时断路器负载侧中性线, 不得与其他回路公用, 以免误动作。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三极四线式和四极式漏电断路器的中性线应接在断路器中, 经过断路器的中性线不能再作为保护接地线使用, 也不能重复接地或接电气设备外壳。而保护地线不得接人漏电断路器内。漏电断路器的保护范围应为独立回路, 不能与其他回路有电气上的连接。漏电断路器不能并联使用保护同一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结束后, 应操作试验按钮, 检查漏电断路器是否能可靠动作。一般情况下应试验三次以上, 并且都能正常动作才行。
接线时应按照漏电断路器上的电源和负载标志进行接线, 不得将两者接反。保护线不得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当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时, 保护线必须接在漏电断路器进线端的保护干线上, 中途不得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单相照明电路、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以及其他使用工作零线的线路或设备, 零线必须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 一旦装设了漏电断路器, 工作零线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就只能当作工作零线使用, 不能重复接地, 也不能与其他线路的工作零线相连。用电设备只能接在漏电断路器的负荷侧, 不允许一端接在负荷侧, 而另一端接在电源侧。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五线制下单相与三相负荷混用的线路中, 要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
3.漏电断路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但使用漏电断路器要注意: (1) 不能代替系统的接地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2) 正常的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泄漏电流, 漏电断路器整定电流既要小于30m A, 又要躲过正常泄漏电流。 (3) 漏电断路器灵敏度高, 要防止误动, 也要注意拒动, 如空调支路一般不设漏电保护, 只在插座回路设置。 (4) 漏电断路器在安装和接线上还要注意中性线不得重复接地, 保护支路应有各自的专用中性线, 两分支线路的中性线不能连接等。
三、等电位接地
等电位接地是指为达到等电位而实施的导体联结。等电位接地的目的是消除或是减少电位差, 使电位尽可能的达到平衡, 以降低接触电压。等电位接地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故障状态下的接触电, 使之子安全值以下 (安全电压值在正常条件下为50V, 潮湿环境中为25V) , 除此之外, 还可消除电源线路引入建筑物的危险电压, 这也是防雷安全必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等电位接地是低压配电系统防止电气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1.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就是在电源进线总配电箱近旁设一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该端子板的一端与建筑物入口处的地下金属管道和重复接地极相连, 另一端与总水管1煤气管1采暖管1空调管1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及其它可联结的金属件相连, 同时还应引出一根总的保护线与总配电箱内的保护母排相连"再由总配电箱保护母排分别引出PE线至各分户配电盘。在TN和TT系统中, 它在电气安全方面可以起到以下作用:显著降低建筑物内发生接地故障时的接触电压, 消除从建筑物外沿PE或PEN线窜入的危险故障电压 (TN系统) , 减少建筑物雷击的危险, 减少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险。
2.局部等电位联结。在有浴缸, 特别是安装电热水器的卫生间, 宜作局部等电位联结。浴室属潮湿环境, 人体电阻在干燥时达上万欧, 入浴后皮肤电阻只有数百欧姆, 因而沿金属管道传导而来的微小电压也会引起电击致人死命, 因此, 国际电工标准将浴室列为电击危险性大的特殊场所之一, 在浴室为保证人身安全, 要采用很多措施, 如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 电气设备要选防潮型, 插座的安装位置与高度满足安全要求等。除此之外, 还要在浴室做好局部等电位联结。在潮湿状态下, 将浴缸、淋浴、电热水器外壳及可导电的金属管道等与建筑物的总等电位相联结, 可降低故障时的接触电压, 在没有设漏电保护或漏电断路器拒动时, 可保护人体免受电击。在浴室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就是在浴室墙下预埋一个局部等电位连结端子板, 再将浴室内各金属管道和金属部件与之连接起来即可。
综上所述, 住宅电气与人为伴, 应充分考虑电气安全保护系统, 以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最终才能达到人与住宅电气的和谐。
摘要:住宅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质量, 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型建筑。如何正确合理的配置住宅用电, 使得住宅电气化建设能够符合安全、长期、全面为主的发展要求, 电与人共居的住宅电气和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现代住宅的电气安全保护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住宅电气,安全保护,配电线路
参考文献
[1]朱林根.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22.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电位联结安装 (建筑标准图集) [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推荐阅读:
作文:心存和谐,自然和谐06-28
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09-2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演讲09-0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1-26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及我国可持续发展07-26
人与自然共谱和谐之曲08-19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方案09-14
和谐的境界作文07-24
奇妙的和谐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