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2024-07-14

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精选15篇)

1.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一

今年是第33个教师节,也是我的第17个教师节,在这里首先祝各位我们大家教师节快乐!昨天是周五,所以朋友圈里自然被各种教师节的信息所淹没,各级别的庆祝活动、各种表达感恩致谢的心意、各种陶醉欢心的心情,再加上各种鲜花贺卡,满屏的幸福感。当然,最大的希望还是希望这种幸福感可以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而不是仅仅只在教师节这一天的前后 。

我在幼儿体育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经常会收到一些消息和留言,一部分是对于我所谈出的一些观点的碰撞和探讨,也有一部分是问是否能够给些方案。对于前者我通常都会一一认真的反复回复与交流,而对于后者我通常不会直接给一篇方案了事,而是希望老师们能够先独立思考和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然后我们再一起通过探讨进行不断完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深入了解自己眼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让我们设计的活动更加符合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发现模仿一些观摩的教学活动并非像看到的那样得心应手,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了他们对于其中每个细节的独立思考与反复推敲。所以,我们先独立思考设计然后再进行相互的碰撞和探讨,这样的过程是建立在“自我造血”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篇方案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过程中可以通过探讨彼此更好的提高,真正的成长。这样的一份方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方案,而不再是别人的方案。就像我在区学科组每次研讨活动时反复强调的那样:我并不希望每个人的活动组织起来让人一看就认为这是“王彦”的活动,而不是你自己的活动,我们希望的是我们能够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上是基于个人特点的个性化彰显。

最近,在几次的培训和教研场合我也反复强调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输血”式的培训,更需要的是“自我造血”功能的激发。为什么要激发我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原因就在于眼下我们这个群体太缺乏。过多的依靠外部力量的灌输,导致我们容易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主张观点,进而就会变的容易跟风,容易摇摆,容易被安排,容易被批判。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做老师当然也是如此。昨天一位男幼师在后台给我留言,希望能够分享从教的经历。其实处在这个行业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大同小异的,哪里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一不是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反复与重复的小事之中度过,只是这种重复是简单的单线循环还是能够变得越来越厚重,取决于每个人是依靠外部压力还是内在动力。男幼师,我们常说要“一专多能”,可是工作几年下来,很多人发现自己变成越来越“多能”,却越来越搞不清自己的“一专”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了。对于我而言,从专职体育老师到班级老师再到各级管理岗位,幼儿园的很多岗位和事务我都有所经历,但幼儿体育的学习与实践却是十七年未曾改变的唯一一件事情。

我常开玩笑说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种职称、称号、评比表彰弄得做老师跟打游戏一样,不断的要为之努力去打怪升级,一级一级的往上攀登,可当有一天这些都到手了之后,才会真正的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老师,做教育,但往往为时已晚。所以,早一些时间去扪心自问,你的成长到底是依靠外部的压力和给予,还是内部的动力与索取?不断的问自己,终究我们会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的抬头看天,说出一句: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让我们祝福自己吧,但只需微微一笑即可,无需欣喜若狂。做一位内心坚强、自信平和的教育工作者,平淡的看待外部环境所发生的一切,不忘初心吧,因为还有后天、大后天,明年依然……

【本文作者:王彦(微信公众号:幼儿体育)】

2.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二

一.自我发展的愿望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前提

要想教师专业成长就需要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愿望, 否则就是有名师亲自培养也无济于事。

家鸡是由野鸡演变而来的, 但家鸡却飞不起来, 是因为它太满足于人类提供给它的“优越生活”了, 缺乏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的愿望, 所以它的飞行能力没有提高, 而是退化。

根据生物学的理论, “非洲蜂”体形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 在能够飞行的物种中, 它是飞行条件最差的, 根据物理学的理论, 它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是根本不能够起飞的!可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它是飞行的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行距离最长的物种之一。道理很简单, 只有拥有无比的信心和勇气, 一切才有可能。作为教师, 只有拥有自我发展的愿望, 一切才有可能,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自我发展的行动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根本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可见行动才能成其愿望, 才能达到目的。美国著名的“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就是最好的明证。

李维斯 (Levi Strauss) 当年像许多的年轻人一样, 带着梦想前往美国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一日, 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 更多的人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摆渡。迅速地, 他人生获得了第一笔财富。

一段时间后, 摆渡生意清淡。于是他继续前往西部淘金。到了西部, 他发现西部缺水, 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 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接着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 衣服极易磨破, 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是废弃的帐篷, 于是他又有了另一个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 洗干净, 就这样, 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由于牛仔裤耐磨耐穿, 深受矿工们的欢迎。从此, 李维斯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道理很简单, 只要你有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 就有可能抓住机遇。作为教师, 只有践行自我发展的行动, 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反思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保证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 使其首尾相接, 围成一圈,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 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 直至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如果当时有一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 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 事情回到人类自身, 我们其实也经常追随着习惯和传统的认识, 在绕圈子, 就是不曾想走出来, 因为缺少反思。

一位鞋厂老总, 欲提升两位青年员工中的一名为中层骨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一个贫穷的沙漠城市去推销一款新式运动鞋。第一位员工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 就不假思索地给厂里发了一份电报:“毫无希望, 此地无人穿运动鞋!”而第二位员工调查的内容刚刚相反:“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 大有市场!”最后, 老总的目光定格在第二位员工身上。一年之后。那个城市的男女老幼都穿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鞋。自然, 第二位员工成为了中层骨干。

单从电报的内容上看, 两位员工都没有说假话。其间的关键, 是一样的现状, 引发不一样的观念, 进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 只有反思我们才能发现不足, 才能不断的调整心态, 才能继续进步,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3.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三

关键词:专业成长规划;考核评价制度;职业幸福感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校成长的动力。学校在依靠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的同时,还要依靠青年教师“发家”,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常德经开区苏家渡小学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过教师总人数的70%,从整体状况看,这部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较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工作热情较高,个性鲜明,事业心较强,很受学生欢迎,这种优势决定了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但是,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工作态度欠佳,发展目标不明确,教科研能力不太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指导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求?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我指导苏家渡小学申报了《专业成长规划引导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多管齐下,了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要想指导青年教师制订适宜的专业成长规划,必须了解老师的个性特点、工作状态、个人素养、家庭生活和对未来教师职业生涯的设想。为此,学校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开设座谈会,开展业务方面的问题探讨和经验交流,了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同时我们还与青年教师多次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未来打算。为全面了解他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的意向,学校制订了一份调查问卷,在了解老师的专业成长方向的同时,征求他们对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策略和校本培训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教师普遍比较关心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认为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对于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认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联系不是很紧密。本次调查反映出了阻碍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主要问题: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但目前师范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多以相关理论知识和教育法规为主,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知识比重较小,教学实践环节设置较少。而入职后学校的培训制度不健全,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较少,理论方面较多;侧重于转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较多,而班级管理细节和课堂细节研讨的较少,因此,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不是很大。此外,尽管学校为青年教师指定了传帮带的导师,但由于师徒责任还不够明确,学校对于师徒结对的考核评价不是很合理,目前尚未能促进师徒的共同成长。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2.现有的考核评价制度致使青年教师难以崭露头角

学校有些青年教师刚到教学岗位,虽然工作热情较高,但是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教学、管理、学习等多重压力下,往往顾此失彼,很少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绩;有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对于晋级、评优等过于看重,致使在专业学习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不能沉下心来系统地、全面地查漏补缺,从而影响了长远的专业成长。

二、理想教育,点燃青年追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热情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教师”是很多教师在成为教师之前的职业理想,在成为教师之后,有些教师就迷失了方向,虽然在调查问卷中我校几乎全部青年教师都明确表示了将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然而,要使我们的青年教师把教书的“工作”变成“事业”,需要首先帮助他们明确树立成为教师后的新的理想,即专业成长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因此,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只有建立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才能体会到教书生涯是真正有意义的、有生命价值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感。因此,去年“七一”建党节前夕,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场“我的教育理想”演讲赛,选拔了史敏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演讲赛,获得了一等奖;通过这次演讲活动,我校很多青年教师都树立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新的理想。

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推进。例如,如何使专业成长规划更好地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及时有效地对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如何减轻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工作压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热情持续性的保护、青年教师成长进入高原期后的调整研究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以师为本,立足校本研究,构筑发展之路,必将带给学校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4.教师成长随笔 篇四

阅读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和谐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当今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体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即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我认为在诸多的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为重要,是所有对话中的根本,脱离了文本,一切都无从谈起。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呈现在课堂上,又表现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学生时代不可或缺,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又影响深远。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又要做出哪些努力呢?

第一,要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和兴趣。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经常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举办一些读书会、交流会、朗诵会和故事会,利用语言的有趣、幽默、诙谐、凝练、深刻、意境、曲折、丰富,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渐渐爱上读书,老师笔记《徜徉文学殿堂,滋润心灵成长 教师随笔》。

第二,要给学生营造与文本对话的环境和氛围。

中外书籍浩如烟海,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奉献出来,一人拿出一本书,就能让学生读到几十本书,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购书的负担,而且营造了读书的氛围。老师每天课堂上拿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书,给学生读书提供时间保障,创设读书的环境。

第三,要尊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解和体验。

读书归根结底是读书者的事情,是读书者不断思考、理解、感悟、分析和体验的内化过程,只要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强加给学生。学生随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环境的改变,就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常读常新”吧。

5.幼儿教师成长感悟随笔 篇五

幼儿教师成长感悟随笔【1】

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走进XX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在这半年里,我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名学生转变为幼儿教师,我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手忙脚乱,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例如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如何去上好一堂课,如何布置班级主题墙环境,如何制作游戏材料等,因此,我向师傅学习,向同事学习,多看、多听、多记录,慢慢地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现在尝试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我主要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这学期,我一共上了两次公开课:亮相课和过关课。第一次亮相课的时候,是师傅帮助我选的教案,在磨课的时候,第一次试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当时我真的很灰心,是小班年级组的所有老师一起帮助我找出不足之处然后改正,也是师傅也耐心地教导我,“不要灰心,第一年的老师都这样的,没关系,努力就好。”让我重拾了信心,在教研活动讨论的时候,领导同事也给出了意见,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谢师傅的教导和领导同事的帮助,我也深有体会,上好一节课,准备很重要,对教材的熟悉度、物质准备、环境准备等都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当然目标必须了然于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始终铭记:“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工作要细心,对待家长要有诚心。”

首先是孩子,我第一年带班,而且还是小班,小班幼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刚开学的几天,有几个小朋友不停地哭闹,不断地要找妈妈,我当时真的有点头大。幸好在师傅的帮助下以及我也在网上搜集资料,让孩子们慢慢地克服了入园的恐惧。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真的很开心,看着他们每天独自进班级,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早”,我感到很幸福。我也深刻明白,对待孩子一定要有爱心,你只有充分地去爱他们、关心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是工作,由于经验的缺乏,总感觉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师傅也向我提出过很多建议,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论是细致程度,还是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我感觉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缺乏教学经验,其中包括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等,作为新教师,年轻既是我的优势,同时也会成为我的弱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难以取得幼儿家长的认可,毕竟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还透着点学生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真正成熟稳健起来。

最后,是家长工作,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只有社会、家庭、幼儿园紧密结合,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我积极和家长交流,将幼儿在园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利用班级论坛和家访的形式,更好地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及幼儿情况反馈给给家长,实现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以诚心的态度和每位家长交流。

总之,这半年里,学到了很多,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真正出色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成长感悟随笔【2】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已记不清是在家中还是在上班途中,多少次弯腰拾起废旧泡沫、奶瓶、包装盒还有挂历纸,这些材料制作的大树、房子让孩子们在游戏场上流连忘返,再次使我感到耕耘有了收获。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因为他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在教授孩子们书本上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职业,因为每天真和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一起,心情总是愉快的。

幸福的时候,是选择幼教的时候。幼教,似乎有无穷的魅力,她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下面我来谈谈对于这么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应该先调整过来心态,工作毕竟不是享受,尤其是教师,比起其他的职业来说,她的奉献精神要求更多一些,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又离不开学习,必须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兴趣与信心去准备每一天的课程,应该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来,要谦虚谨慎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环,如何备课,我想对于每个老师来说确实都是一大难点。我认为备课不等于是抄写教案,应做到熟悉内容大纲,把握大纲中的思想,要了解孩子们,备课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去设计一堂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孩子们与教师,孩子们与课本,孩子们与孩子们的交流中,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钻研教材的必要性,教材虽然是最基本的材料,但它是固定的东西,要做到对其创造性的处理,把握其精髓,因为老师上课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头脑的孩子们,而不是一堆标准件,教师也不是猎手,无法让孩子们跳入自己预设的“陷阱”,课堂上存在很多的变数,要求教师具备随机应变和灵活机动的能力,我应该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上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孩子们的互动,这一点也是我工作以来特别注重的一点,因为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是先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参与进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授课,孩子们对之不感兴趣,不参与其中,就算老师在上面讲到口干舌燥也是事倍功半的。

想要让孩子们先尊敬你,然后喜欢你,这样自己的课才能教好。正确处理好与孩子们的关系,我认为应以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们,寻找孩子们各自的闪光点,挖掘其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在课余时间对孩子们多关心,多帮助,并辅以更细致,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朋友,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引导孩子们的方向,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获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逐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我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入园第一天的孩子们,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的摸摸孩子们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

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由于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啼哭的原因、情况也尽不相同。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止住幼儿的哭泣。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们,因对环境陌生、不适应集体生活而哭闹的幼儿,哭起来声音往往较小,低声哭泣,教师应多注意在行动上亲近他,给他以安慰、满足他的社会需要,让他熟悉集体成员,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对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的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幼儿。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6.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成长 篇六

从观察的意义来讲,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去理解幼儿为什么会在当下的环境或情境中呈现如此的言行举止,同时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一定不是仅仅止于了解或者理解儿童,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能够依据观察解读的信息给与幼儿适合的支持策略。所以看见看懂是前提,而看懂的基础就是我们除了需要具备观察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储备丰富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进而让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关联。只有建立关联,才能证明我们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让我们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出发去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支持策略。

关于理论储备,我也是在不断的努力积累之中,而且也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而关于方法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所谓的“笨办法”,那就是多看书,多阅读,常想常看常用。这几年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书,当然买书也是有目的的进行,围绕最近关注的焦点或热点去寻找一些专业的书籍,而且同类书籍至少购买两到三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觉得我们不可以仅用唯一的一种理论来支撑我们的实践,而是需要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尝试去阅读理解不同的理论观点,通过比较性的阅读,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的理论之间似乎还会有些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我们不得不让自己来做个思考或判断“你认同谁的观点呢?”当然,我从不用所谓的“对错”来进行评判,而更多的是考虑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有时这些往往会让我觉得读书的乐趣也在于此。

除了多看多想之外,多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记得当年申报课程游戏基地时,一位现场主持的同志说凡事我们需要“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做清楚”。理论学习也是如此,很多理论观点只有在实践中被我们反复的去印证、去尝试,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关于环境,假使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文字记忆的层面,而看不到现实的环境中,幼儿因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切,或者仅仅只是看到行为,却不能够用我们学习记忆的理论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理解,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与现实毫无意义。

昨天晚上,在我的幼儿体育研讨的微信群里,一位同行发了一个的拉票评比的信息,想了一会还是在群里给他回复了一下,原话是这样讲的“这种活动,基本都是打着公益的商业推广或公众号吸粉活动,意义不大。靠这个获取的荣誉也基本没什么含金量。有这个功夫,建议还是多看看书,提高一下自己哈!”也许话讲的有些直白了,但心一定是真诚的。这些年,教育已经被这些喧嚣的声音和形式折腾的够累的了,与其花时间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面,不如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

想到几年前接触的一家企业,名叫德胜,他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的“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成长就是如此,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7.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七

一、从读书开始, 在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还要懂得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但更需要经常读专家作品、经典作品, 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 提高自身修养。一名成功的教师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 笔者会经常抽出时间来看书、读报刊。在看书、读报时, 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 还记得在教学生《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一课时, 教材中安排的只有简单的内容:就是打开“自定义动画”给幻灯片添加一个动画效果, 但并没有做具体说明。实际上在演示文稿给幻灯片添加自定义动画的内容中有四项, 即进入、强调、退出及动作路径。还记得在参加教育技术的国培学习时, 当时曾看到过专家的作品, 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用的就是动作路径。于是, 笔者在课前把专家的作品有选择地重新制作了一下, 上课后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看到后学习兴趣一下就提升上来, 对于新课的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学生对自定义动画学得非常成功。学生的成功也是教师的成功, 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 笔者是想不到把动作路径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在备课的同时, 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学生的水平提高上来。

二、从模仿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 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 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 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 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 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 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 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 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 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 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 然后再转益多师, 水到渠成, 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 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着眼的角度比较小, 也容易学到手, 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 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 但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 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 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 模仿起来难度较大, 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 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 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模仿的难度比较大,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 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 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阶段, 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 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 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每年我们教育局都会组织全天候教师讲一节公开课, 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教师从他们身上吸取精华。每次讲课, 笔者都会认真去听。注意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对学生的辅导, 几年下来, 感觉自己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他们的局部模仿, 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成长很快。比如:让学生自学教材时, 先把教材中需要解决的重难点整理成问题发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学生把问题弄清楚了, 教材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三、从网络开始, 在自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网络可以说是一本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万能机器人。在这里, 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 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 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 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 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还记得刚教信息技术那一年, 教育局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考试。因为, 笔者教信息技术这一学科, 所以, 参加的就是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考试时发现自己有许多东西不会, 比如:进制的转换及一些平时不太常用的软件中的各种功能。考试结束后, 笔者马上开始自学, 在网上搜索进制是怎么回事, 看了两遍大致明白了进制的数字组成及转换方法, 于是开始尝试着做题, 可一道八进制转十进制的题把笔者弄糊涂了。怎么也弄不明白了, 没办法, 只好在信息技术群中问, 许多热心的老师耐心地给笔者讲解, 难题得到了解决。

去年, 参加省电教馆组织的教学设计大赛, 大赛中要求用一种ScienceWord软件, 这种软件笔者根本就没听见过, 想想还是放弃吧。正巧那天群里有人说这个事, 笔者做为一名观众在静静地看着, 看着他们的对话, 笔者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一种类似于Word的软件, 只是它比Word的功能要强大得多, 尤其对于理科教师来说, 在画几何图形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于是笔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明白了下载的方法和如何使用, 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中一试果然不同凡响。网络真是良师益友, 在以后的工作中, 笔者将一如既往地让它帮助我, 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四、从竞赛开始, 在竞赛辅导中获得专业成长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大赛、电脑作品大赛、机器人比赛也给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第一次接到电脑大赛的通知时, 看到参赛的要求, 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 因为从来没有带领学生参加过这类竞赛, 不知从何入手, 于是就反复了解大赛要求, 并询问教研员应该怎么做, 教研员很热情, 他告诉笔者电脑作品不但要基本功好, 更重要的是选题要有意义。在明确了大赛的要求后, 笔者开始把比赛要求告诉给学生, 并让全校学生都参加, 再从中选出几幅好的作品参加比赛。第一年, 因为没有经验, 学生也没认识到参赛的重要性, 结果一无所获。但笔者没有气馁, 反而更加努力, 从自身的竞赛辅导专业水平开始反省, 调整策略,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赛辅导水平和经验, 从初中生开始进行竞赛辅导, 然后在他们中挑选部分苗子, 总算小有收获, 有一名学生的Flash动画获得省级三等奖。今年, 笔者更加地努力, 提高自己的竞赛辅导水平和与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全校中开始竞赛活动, 较第二年有了进步, 有二名学生获奖。

在竞赛辅导中笔者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增强了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学生参赛的项目当然不仅仅是全国中学生电脑作品比赛、创新大赛、机器人等等, 今年还有一个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笔者试着给学生报了名, 看了看参赛的项目, 知道了笔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明年, 笔者将带领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比赛中, 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些, 都给笔者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

五、从课题开始, 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 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 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那么,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 学然后知不足”, 在课题实践中, 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 而不得不广泛阅读书籍, 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 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 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 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 从教学的前、中、后等阶段获得体验, 上升为理性认识, 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 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些方面仍然处于弱势, 重技术轻理论是我们的通病。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在学习专业技术之余, 多掌握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有理论高度可以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机会。

去年, 笔者参加了课题行动研究, 研究《情境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在研究的过程中, 笔者先把课题进行了目标分解, 然后确立了子目标。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边研究一边对学生的个案进行分析, 并进行研究活动记录, 而且还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最终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而且还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中被展示。

总之,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内容相对复杂、时间相当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 并非有哪种技术、哪种方法就可以让人一劳永逸。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 其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并且是不断变化更新、永不停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既可“海纳百川”, 及时吸纳新的教育信息和教改经验, 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 为教育教学工作所用, 也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广泛传播”。这“一吸一吐”之间,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已得到提高。

这几年, 通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笔者深深地领悟到:要想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只能靠自己, 那就是通过专业成长, 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 2008, (9) .

8.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八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一、读书的意义

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如是读书蔚然成风,那么文明和高雅就会相继而至。读书不单是获取信息民、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也就是具有“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度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的境界。

二、教师与读书

(一)、教师读书有助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

现代社会是网络世界,是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结构,要有新的教育学知识,要有新的心理学知识,要有新的社会学知识,还要有新的业务知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是比较广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比较宽的,好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未必掌握;好多学生已经具有的能力,教师未必具有。况且现在的新课程,其学科的交叉性也较大,每一学科横向而言要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人文等知识,纵向而言要涉及到远古时代、近代、现代乃至科学幻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评价者就必须要挤出时间进行读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取更新的知识,才能适应更新的教育。

(二)读书才能跟上课程变化发展

教师读书是为了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读书为教师理解课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有时也有改革的念头,但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

所以说,每一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学校要为教师的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说课评课、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去总结;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点下的案例解读,这也需要通过大量读书并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师读书有助于提高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教师良好修养的表现,教师有了良好的修养,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教师良好的素养表现为遇到困难能够冷静对待,遇到问题能够换位思考,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健康的体魄,对人有非常友善的态度,能够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有满腔的“爱”上,因为教师只有懂得了伟大的“爱”,他才会对教育负责任,对学生负责任,教师才会更具人格魅力。教师的这些良好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要有就会有的,而与教师经常性地读书有者密切的联系,是教师读书与为人的长期积淀。因为读书是和书中的人物神交,和高尚睿智的作者窃窃私语,在这中间有沉思,有唱叹;有细流,有奔腾。教师持之以恒地读书了,读更多的书了,其灵魂会得到一次次洗礼,其人格魅力会不断地提升。

9.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九

给孩子适宜的爱,一直是我们恪守的教育原则。作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我们努力学习和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理念、保教管理、课程建构、教师发展、园所环境等诸方面,为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适宜的爱中自然生长,释放其内在的潜能和力量。

让每个孩子在欣赏中高贵而自信。立足教育起点,将“大家都是好孩子”的理念具体诠释在幼儿活动的各个场所:美食馆一好孩子爱生活、绘本馆一好孩子爱阅读、角色游戏室一好孩子爱交往、美术教室一好孩子爱创造、音乐教室一好孩子爱表现、科学发现室一好孩子爱探索、建构游戏室一好孩子爱建构等,引导全体教职工因材施教,赏识每个孩子,使“好孩子”走人教师心里,激发教师以适宜的爱欣赏每个孩子,让孩子们的精神高贵而自信。

让每个孩子的人格获得理解与尊重。适宜的爱就要相机而教,遇物而诲,让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契机,让每个孩子的人格在细节中获得理解与尊重。五月的一天,园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根被折断的小树苗,就立即召集管理人员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进行讨论: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形成期,喜欢花树、想探索花树、嬉戏玩耍等都可能会成为折断花枝的主要原因,这与成人的故意折损行为有本质的区别。此时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让全园孩子懂得爱护花草树木,从折花事件中受到积极的教育十分重要。于是,中层干部迅速行动,一起商量制作了版面《哭泣的树枝》,并在旁边粘贴上了这根折断的花枝,以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诉说:“我是一只小树枝,我在妈妈的怀抱中展现着婀娜的身姿、灿烂的笑脸,装扮着我们的幼儿园。但是,昨天下午我被一个小朋友折断,丢弃在草地上。你听到我哭泣的声音了吗?我再也不能在春风中摇曳,让小朋友欣赏美丽的花朵了。小朋友们,请你们一定要爱护我的花草朋友们。爸爸妈妈们,您是否也要思考怎样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对孩子适宜的爱呢?”这一话题引起了很多家长、孩子的驻足讨论。一位家长引导孩子说:“小树枝昨天刚被折断,今天就枯萎了,为什么呀?”孩子说:“它没有水分,也没有营养了。”“对,吸收不到根从泥土中输送来的养分,植物就无法生长了。你知道七星桃在幼儿园什么地方种吗?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它的花究竟长什么样。”一群家长和孩子随之而去……很多家长都感慨地说:“咱们幼儿园注重细节的教育价值让我们深受启发。小事不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最重要啊!”幼儿园还组织班级孩子开展了“如何爱护花草树木”的谈话活动,带孩子一起去观察断掉枝条的“树妈妈”,一起做“护花小使者”。在家长学校的讲座中组织家长讨论这一案例,分析“生活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重视家庭中存在的过度保护、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

让每个孩子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注重儿童当下,成就未来人生”,让孩子在适宜的爱中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人,是园本课程实施的目标,也是我园为加强幼儿素质教育而建构课程的理念。为此,我园建构了以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社团课程组成的园本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由主题式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课程、生活课程和户外运动课程构成,确保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特色课程由科学课程、绘本阅读课程构成,其中科学课程包括科技大庙会、科技日活动等,绘本阅读课程包括每日集体阅读、绘本剧表演、亲子绘本制作等,支持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积累有益的科学经验。活动以幼儿兴趣、能力发展、拓展幼儿活动及社会交往空间为目标,注重幼儿的自我选择和自主活动。随课程改革而改变的是区域游戏时各班孩子均分为两组分别在班级区域和功能室活动;每个孩子每周一次自主选择、自己走班参加社团活动;早上幼儿自主入园参加晨操锻炼;小中大各年级错时开展户外活动,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户外运动资源包,让孩子能够依次轮流在九大运动功能区进行体育游戏;孩子自主取餐代替了教师分餐。新课程带来幼儿发展新常态,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在更加广阔空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学习方法。孩子接受不同教师的熏陶,有利于个体经验背景的丰富与拓展。同时,新课程实施更加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释放幼儿个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

让每个孩子在优质教育中健康、快乐、聪颖、自信。给孩子适宜的爱,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确立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超群、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通过建设一个学习场所、实施两项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三大活动(考、评、赛)、四项园本教研(集体备课、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在与课程改革同期互动中,育人育己,发展提升,在教育实践中让我们的教师满载爱的营养.抚育每个孩子健康、快乐、聪颖、自信地成长!

让每个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心灵。环境是孩子的课堂,是一种隐性教育。注重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寓教育于环境之中,也是“给孩子适宜的爱”的重要内容。走进幼儿园琴棋书画文化墙、恐龙浮雕、小动物公园、种植园、交通公园,都吸引着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成长。70余种花草树木散发着自然生态的气息,成为孩子成长的花园、乐园和精神家园,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10.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十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丁寨中小学教师向远康

假如说随堂课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知识、才能的真实写照的话,此次在我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比武课课上,除了能体现这些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检验我们的教师驾驭课堂的多应变能力。

这次“课内比教学”是给教师们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它具有原始性、研究性和鲜明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因此课前准备比常规课要更加充分,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哪样的差错,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处理得恰到好处,则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精彩……

我从教二、三十年,上过很多的公开课,但这样大型的比武课我还是第一次参加。不免会有些紧张。为了准备这节比武课,我课前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板书、教案也是反复修改,唯恐准备不周而足影响教学效果。我执教的是《詹天佑》,因课前强调有全校教师要来听课,要学生积极表现,结果学生们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可就在互动环节中,小小失误出现了。上来表演画詹天佑设计的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的同学,当一当工程师把设计图纸画下来,一个画“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办法,另一个画“中部凿井法”。结果就不一样了,画两端凿井法的同学画的即不是两端凿井法又不是中部凿井法,顿时台下议论纷纷,画中部凿井法的同学一下就画正确了,高兴地回到座位上,我知道画对的同学心里很高心,然而画错的同学心里很难受,没面子无地自容,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我便随机应变地笑着说:“没关系,你是好样的,没有常胜将军嘛。”听了老师的安慰学生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上。我趁热打铁,及时地讲解大家一下子都明白了,课堂上又出现其乐融融的的气氛,可想而知,后来的学习劲头更足了。除此之外,我大胆的点了上课不太听讲的沈同学回答问题,他说‘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上陡坡,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人”字形岂不是一个站着的人。画一个人好不简单。”大家听了又笑了起来,因为他说的是文中的人字形,自己错误地理解成站着的人。不过我很高兴他课堂上还是在听课,要不怎么能说得一知半解呢?

这次公开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兴趣,发言的多了,学生们不再沉默了都想跃跃欲试,展现自我。我想,一定是在那天的课堂上,我表现得比平时更活泼、更亲切、更爱表扬人的缘故了吧。

学生们愿意与我亲近了。我很享受自己在公开课中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巧妙处理,这样大大缩短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这一发现将影响着我以后的教学。

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它不仅比出了随堂课的轻松、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和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更比出了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因此,我觉得不管是比武课还是常规课在教学中,淡化课的“花架子”的成分,力求教给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大概就是“课内比教学”倡导者最终真实的愿望吧。

11.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  专业成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即总结理清前人的经验和理论。第二境写的是勤奋,即深深思考,孜孜以求。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即一朝顿悟,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认为教师的成长也应该经历这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努力做一名阅读学习型教师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严华银老师在《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 ——以“育德”问题的思考为例》讲座中提出关于读书问题的思考,他统计了现在国民阅读情况:他说2013年中国人均阅读4.3本书;网络、快餐、信息等的“阅读”成为主流,中国人现在如果一个小时没有手机,失魂落魄,一天没有手机,魂飞魄散。而教师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他说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就最不读书,称“三本书”老师,即只读教材、教参和教辅的老师。他指出教师需要宽门径阅读,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还需要专题指向性阅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需要思索、批判、质疑、求异性阅读,这与盐城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仁甫在他的《名师的成长之路——三“从”四“一”》中提出的“颠覆性阅读”观点是一致的。“颠覆性阅读”就是一种改变思维方式的阅读,他们认为这样的阅读才可能培养出自由、独立的个性、道德和精神,这样的老师才可能熏陶渐染出富于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学生。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努力做一名勤勉实践型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盐城市名教师、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大丰市实验初中副校长韦存和在他的讲座《草根也有春天》中提出:我们的课堂缺的是把孩子当人去培养的生命意识,是把课程当作课程去教的质量意识,是不断总结提升自己成就学生的反思意识。他觉得课堂应让生命在场,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要与学生一起进步与课堂一起成长,互动共进研究课堂。

课堂还应让规律先行:

1.对话: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产物。那种你问我答的热闹有时固然不可缺少,但是表面的表象的浅表的东西只能是过眼云烟。对话必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们内在知识建构的补充和完善。课堂不能是僵化无趣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兴趣热情的激发、主动探究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归纳。

2.生成:要有教师充分的预设,更呼唤课堂精彩的生成。

3.师生:师生关系不可偏废,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充分保证,但教师的首席作用不可缺失。

4.课堂的简单与留白:周成平说:“简简单单地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手段简易,语言简洁,练习精炼。教师简单的教,学生轻松的学。留白——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多学”。“少教多学”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少教多学”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揭示出教育的核心的问题,即如何解决好“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问题。

5.情趣:高效教学的前提是别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情趣导入,张弛有度,语言风趣,挖掘精彩,减负增趣(尤其作业)。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努力做一名探索研究型教师

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做一名教师不但要认真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钱伟长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如何进行教科研呢?盐城市教育学会秘书长马群仁老师在他的《研修并重,知行统一》讲座中对写文章做研究进行了特别的提醒:

1.写文章做研究一定要查阅文献资料!看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从别人的研究中提炼你要研究的观点。

2.一定要学会积累,持之以恒,方成大器!他主张“研究微课题,解决大问题”;“动笔微记录,积累大经验”;“开展微对话,迸发大火花”;“进行微反思,成就大作为”。课题、记录、对话、反思,都是“微科研”,却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还可以“开发微课程,推动大课改”;“进行微调查,解决大问题”;“举办微沙龙,讨论大主题”;“撰写微论文,积累大素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拾取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从理论素养上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12.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篇十二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幸福人生呢?首先, “人是目的”。这是启蒙思想家康德提出的重要的思想命题。这里的“人”, 是指现实的、具体的个人。今天, 人们说:“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就意味着“人是目的”。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目的是第一位的。它意味着每一个人的自由、解放、发展和幸福本身, 就有着无需证明的价值, 有着自满自足的价值。因为人作为生命的最高贵的存在, 其本身就有着至高无尚的价值。今天,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 这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而“以人为本”最深刻的含义就是“人是目的”。

其次, 是因为倘若一个社会中, 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为安全、更为和谐、更为融洽、更有前途和更有活力。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能感到生活幸福的人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友爱他人和奉献社会;而相反, 一个感受到生活不幸的人, 就可能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严重的还会仇视他人、敌视社会, 成为社会的潜在威胁。教师是任何一个社会中庞大的和有影响力的一个职业群体, 这个群体的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的高低, 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整体幸福。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幸福人生的第三个原因就是, 只有有更多的教师能够感到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并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优质的教育才有可能。我们不难想象, 一个感受到生活不幸的人, 很难去创造一个积极的、温暖的、充满生命情怀的课堂, 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去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往。只有当一个教师能够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内心中蕴积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才可能自发地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才能自然、真诚地带给学生细腻的关怀、用心的呵护和正直、光明的期待。

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因为一个生活的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意味着低焦虑感、低倦怠感、高成就动机和高自尊需要;也意味着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比较接受现实, 悦纳自我, 心存感激和追求卓越, 这样的人既更重视专业成长, 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简单地用“师德”一味地来要求教师要如何有爱心、有耐心地对待学生, 而对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就很有些“道德绑架”“精神施虐”的味道。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警惕和摒弃的。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之所以有助于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 首先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 他就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他就会有着极高的自我效能感, 变得越来越自信;他就更能感受到工作中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胜任愉快。相反, 则会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如履薄冰、进退维谷, 就常常会有那种挫败感、沮丧感、焦虑感和压抑感。

其次是因为, 教师的专业素养会极大地影响教师自尊需要的满足。能够赢得别人的认可、接纳与欣赏, 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一种渴望。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 工作干得出色漂亮, 他就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他在所归属的团队中就能获得比较高的个人声望, 在别人心目中比较有地位, 他就会令人刮目相看、尊敬有加。一个专业素养比较差的教师, 则难以让人产生信任感, 一些素质不高的家长还会特别对其挑剔, 甚至时常在孩子面前败坏其形象, 损毁其威信。

再次是因为,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作为一个人的素养最核心、最重要、最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一部分。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包括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体面和充分的自我表达的能力 (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表达, 也包括穿着打扮、待人接物, 特别是情绪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 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能力等等。一个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人, 也一定善于与生活中其他的人沟通与交流;一个在课堂上善于表达的人也绝不可能在生活中不善言谈、笨嘴笨舌;一个在学生面前善于情绪的自我管理的人, 更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情绪失控, 动不动就发火。一个人在讲台上的表现与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一致的。对一个教师来说, 讲台只是生活舞台的一部分。一个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师也一定有良好的其他的人际关系。当一个教师有比较高的专业素养时, 他也一定享有比较高的生活品质。

因此, 对一个教师来说, 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 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 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 “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 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 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13.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笔 篇十三

国培语文(2)班 朱密林

在一个月紧张而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我积极认真参加了郑州师院安排的在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为期一个月的“影子教师”实习。在“影子教师”实习学习期间,我认真听、看、问、思,同时努力消化吸收前一个月学习的理论,总结自己工作十几年来对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理解、经验,不断澄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竭力在脑海里重新勾画出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轮廓。力争使它们在以前的基础上更趋于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总结,针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制定学习计划,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

一、自己的综合情况。

1、自己的长处。

反思自己的工作经历,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工作了将近20年,我还始终保持着工作的激情,心里还怀揣着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们,喜欢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想,这是我可能继续成长的重要基石。第二,我还算是一个爱学习、爱反思的人。虽然我不是特别勤奋,不够刻苦,但是我能称得上喜欢读书。我对自己还有很高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三,我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将近20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步形成了“幽默、宽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做法。自己的语文课堂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不仅带给知识,还可以带去美好的享受。

二、自己的不足。

两个多月的学习,我更是认清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知识严重不足,对学生、对教育教学没有清晰的、正确的认识。正因为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哲学,就没有全面地掌握教育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犯下了很多错误,走了很多的弯路。第二,自己疏于动笔,不善于有一定深度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用研究的眼光,用研究的视角来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第三,思想懈怠,没有必须学习的紧迫感。自己有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总是满足于自己在一个小范围内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有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倾向。

三、制定的目标

第一,淡泊名利、提高修养,树立理想、注重自身的师德改造。第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和素质,向熟练化、深广化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第三,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我要广泛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我期待在阅读中敏锐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眼光更精准,思考更深入。

四、具体的措施

针对自身的不足,我计划从这几点做起:

1、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的理论知识,完善自己对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认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己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仅仅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还要广泛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因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必须是知识丰富的人。具体来说,我要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学习:看书、上网、听课学习、参加培训(包括报名上网校)、交流。

2、自我加压,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自己要努力克服环境的干扰,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研究教育教学,努力在教学研究上做出点东西。“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如果有太多和工作无关的私心杂念,不能坐下来认真学习,是难以做好一件事的,只能碌碌无为地平凡一生而已!

3、勤于动笔,积极积累,经常反思,不断提高。积累已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失误;积累学习的收获,反思教学的不足。希望自己在动笔中前进,在反思中提升。

14.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篇十四

——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上海培训心得体会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9日——8月17日,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一行71人,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老师、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副院长郭景扬教授、上海市特级校长金卫东老师等16位专家一系列的精彩报告,涉及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学业质量评价、师生心理调适、学校文化、班主任主题教育课等内容。这次培训为期9天,让我收获了很多,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留下了太多的思索!精彩的报告更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之前的教育管理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规划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以下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的教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金卫东校长在报告中讲到:老师的学识、老师的人品、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老师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所以我们教师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对待任何事都要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保持一颗平和心。在教学中更要静下心来做好每一项工作,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其实,现在老师需要有这样一股静气,一股干劲,才能成就自我。金校长在报告中也讲到:作为教师,要自主发展,以自己创新性的劳动创造奋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选对目标,自己去奋斗、体验,按新理念去摸索,做一个学习型的、研究型的、反思型的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学生,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为自己、为学生创造快乐,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引领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自觉学习,把生活中的一切空间都作为学习的课堂。否则就无法面对每天纷纷涌来的信息,无法适应当今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地生活。“教学不是教书,而是引领学生去学,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习惯,这与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四步一体课改模式有许多契合之处。

三、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重要的工作阵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节课下来,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如何,自己怎么教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反思引导学生学习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快乐与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会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个体化的存在,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多一把评价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进取向善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15.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与应对 篇十五

教师的繁重任务一方面源于学校自身的生存与竞争所致, 学校要创建优质学校, 必然有不少常规性和开创性的工作要做, 这些都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才可能完成;另一方面常常由于部分学校管理者不作为, 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了解, 缺乏对教师心理的调适, 缺乏对工作任务的挑选、分解、计划和协调, 只是简单粗暴地布置任务, 这些都造成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 任务繁重。任务重压力大就会带来焦虑,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得不到缓解抚慰和发泄, 人则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便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造成严重的伤害。某网站曾经对新入职的教师做过调查, “我苦”、“我累”、“我很烦”占据了“新教师的心里话”榜单的最前列, 教师工作任务的繁重、教学压力之大, 使得教师群体成为心理疾病困扰的高危人群, 教师心理亚健康人数名列诸多职业榜首位。专家们认为, 教师的亚健康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 必然对教育对象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此回顾和分析许多师生冲突的发生, 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偶然的冲动所致, 在言辞上或者行为上不注意, 结果导致矛盾激化, 引发冲突。可见, 教师的烦躁是师生矛盾的根源之一。一个对教师职业, 对教育对象充满烦躁情绪的人, 又怎能静心育人潜心教书呢?又怎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呢?

教师的繁忙带来情绪的烦躁, 长期的忙碌烦躁又带来思想的麻痹, 消磨了斗志和上进心。于是, 人生如浮萍一般漫无目的地漂流, 从没想过要奔向什么目标, 停泊于前方某处码头, 这样的人生便只是活着, 这样的成长也只是活着, 似乎跟成长无关;于是, 教书几十年是重复了几十年, 活了半辈子竟只记得最初的一两年工作的感受, 这样的人生经历该是何等的平凡庸常, 让人惋叹。回看周围, 有不少教师拥有十几年或几十年教龄, 但在教育教学上却无所建树, 现在过一种寄生的生活, 依靠老资格, 依靠校长的“特别照顾”工作。一个人连自食其力都不能, 需要依附在年轻人身上混生活。但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因为长期的不作为终于导致平庸一辈子, 在这庸常的后半生过着缺少职业尊严乃至人生尊严的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习惯于反思溯源。这些教师不是生来就平庸的, 他的起步跟其他人是差不多的, 因为主观上缺乏积极上进的动力, 客观上遇到一些阻力困难, 然后自己就放弃, 甘于平庸, 随波逐流, 最终导致一步步走入教师群体的最底层, 做一个教书匠, 甚至有时连匠工也算不上, 使得校长不敢不愿甚至不忍心将孩子全部地托付给他去教育, 便只好让他教一些暂时无碍大局的课程或者做事务性工作。

作为学校管理者, 在审视教师群体从繁忙到烦躁到平凡的经历时, 也需要反思, 我们在教师走向平庸的历程上做了些什么,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又该有何作为?

一、减少事务, 留足思考空间

教师的成长需要丰富的实践, 但也需要适当的空闲用来思考和顿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两者不可偏废, 学思结合相辅相成, 才能成长进步。教育教学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需要教师智慧参与, 一名教师要想对教育教学有着较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所作所为进行足够的反思, 反思至深才会有顿悟、有创新。如果一味地将教师埋身于文山会海之中, 一味地驱使着教师做大量重复机械的劳动, 那么, 教师便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 机械地形式地完成各项任务, 而无法顾及教育教学的质量, 到那时, 就不只是开会应付, 档案资料作假, 就是一些涉及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师爱的工作都学会了推诿塞责, 敷衍了事。不是有教师假备课真抄教案书的吗?不是有教师不备课就上课的吗?不是有教师教学“平时放羊, 考试留堂”应付工作的吗?不是有教师表面迎合领导背地里残暴对待学生的吗?诸如其类, 我们常常习惯于责备教师, 批判其品德不高自律不强, 但是, 作为管理者是否有任务过多引导不当的责任呢?有否给教师太多的压力占去了教师太多的时间空间, 使他无法适应而发泄于学生身上, 耽误到教育教学工作呢?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空间, 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来。当教师的脑袋全部充斥着管理者的各项任务指令, 而无法梳理自己的工作, 无法顺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去施教, 他们又怎么可能实现对教育的精深理解, 实现专业的迅速发展呢?

二、调适心态, 励志前行

客观地说, 现在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任务压力加大, 生活其中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负担。教师产生烦躁的心情常常在所难免。心情烦躁了怎么办呢?作为当事人固然自身需要调适, 但作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到教师的情绪变化, 应该及时给以安慰或者帮助, 引导教师从烦闷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这样就能花最小的成本挽回较大的损失, 而不能以为“都是成年人, 学会自我调适就行了”, 或者马虎粗心地认为“过一阵就好了”。事实上, 管理者的宽慰常常能给教师以温暖和关怀, 能让教师雨过天晴、柳暗花明, 特别是有些教师视野不够开阔, 心事郁怀而不得纾解, 管理者的及时疏导能帮助教师重新振作, 投入新的征程。当然, 疏导调适方式有很多, 并不拘于谈心交流, 还有如适当的娱乐活动、发挥同事间的友爱互助, 实现调节, 读书、体育竞赛、适当的旅游活动等都能成为调节教师身心的途径。

此外, 据笔者观察,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 管理者的及时肯定与励志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杭州有一所学校依靠自身力量几十年先后培养出十多位特级教师, 这种现象即便放在全国也都是少有的。事后有专家分析认为, 这所学校有一个良好的传统, 就是赏识管理, 几乎每一任校长均都有爱才惜才之心, 更有推贤荐才之德, 平时友爱待人, 更能在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以鼓励和帮助, 搭建台阶促进教师成长, 因此, 绝大部分教师在这所学校里都发展得很好, 进步很大。管理者心怀敬才爱才之心, 学校便有尊重人才的风气, 教师就有了专业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人生便会变得简单而目标清晰, 这样的心境便是摒弃了浮躁迷茫的心境, 而进入澄明愉悦的境地, 循着清晰的路径前行, 便常有收获的惊喜, 而少有纷繁芜杂的俗事纷扰, 这样的专业成长安能不快呢?

三、搭建平台, 帮助成功

教师流于平庸, 可以归为三种情况:胸无大志甘于平凡;失去时机被动平凡;力所不逮平庸难返。有些教师从工作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普通教师, 因此, 凡事只讲过得去就行, 从不愿意出头冒尖, 因此而始终流于平凡。这样的教师没有远大的志向, 但是, 有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与师德意识。这样的教师不能要求其改变志向, 但可以依循其人生原则, 提出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事实上真正能将本职工作做到位的人恰恰是时下最需要的教师, 惟有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师才铸成了时下中国庞大的教育工程。有些教师如斯霞、霍懋征等, 虽没有著书立说留下很多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 但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数十年如一日,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位, 乃至经她们培养过的学生几十年后都在怀念她们, 追慕先贤, 这就是不平凡。有些教师工作之初有志向, 想在教育岗位干出一些业绩, 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 屡受挫折, 乃至意志消沉, 逐渐沉沦。这样的一个教师群体充斥于广大的教师队伍, 对于这样的教师, 最需要管理者及时的鼓励安慰和帮助。最切实的做法就是搭建新的平台, 提供合适的途径, 让这些教师重新获得成功的体验, 收获到理解、肯定和尊重。例如, 有位校长针对学校中年教师多的现状, 理解他们基本功不如年轻教师, 便为中年教师着想, 专门组织中年教师赛课活动, 让中青年教师分开活动。有的学校针对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调, 教师队伍老的老小的小, 缺乏中流砥柱的骨干教师的情况, 采取青蓝结对工程, 让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一学期进行赛课一次, 让徒弟公开比赛。徒弟在台上比, 师傅在台下比, 这样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盘活了学校人力资源, 巧妙地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现实生活中, 很多教师不是缺少上进心, 而是缺少机会, 缺少坚持。作为学校管理者能看清楚现象背后的玄机, 利用手中的资源, 搭建平台, 让每位教师从中再逢成长新时机, 重拾信心。这样便会唤起他们尘封已久的理想;唤起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人生愿望, 假以时日, 终能有所进步和成长。古人云, “人皆尧舜”, 说的就是人都有上进的一面, 只待时机成熟, 便都能自我成长, 惟有调动人的自我上进, 其人生才会从此摆脱阴霾, 走向积极晴朗的境地。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唤醒和激励人的上进本性。

总之,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实现优质高效的教育的基本保证, 惟有教师的优秀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当铭记, 教师的发展不是依靠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 而是需要学校管理者科学地艺术化地管理、引导和帮助, 那种试图运用繁重的任务催逼教师进步, 一味依靠压担子加压力的管理方法, 就像给学生使用题海战术一样, 不能真正促进人的发展, 只会带来负担、反感和职业倦怠, 结果只能使之流于平凡, 成为一堆平凡而无生气的教书匠。管理者应该像艺术家弹钢琴一样, 有重有轻、有缓有急, 张弛有度, 艺术化地管理,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进步, 最终实现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发展学校。■

上一篇:介绍古诗炼字及示例下一篇:毕业作文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