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杜牧古诗(精选7篇)
1.赠别杜牧古诗 篇一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正因为爱得太深,太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倒像是彼此无情。举樽道别,多想强颜欢笑呵,但内心悲苦,总也笑不成。你看,那默默燃烧的蜡烛,它也有一颗离别的心灵。为咱俩流淌着热辣辣的泪水,直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曾经赢得薄悻名的杜牧,与妓女之间也有过真情实感的投入,此诗写他与一位艺妓 之间的离别场面.诗中没有“悲”“字”愁“字出现,情侣之间多情反而似乎无情,强笑却又”笑不成",诗人用离别前夜的氛围和情侣间的动作生动地传达出相互之间的离愁别苦,蜡烛有心,替人垂泪,人岂无心?人岂无泪?蜡烛之心亦是情侣之心,蜡烛之泪亦是情侣之泪.
2.赠别·其一杜牧原文及解析 篇二
原文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
3.赠别杜牧古诗 篇三
②悁悁:忧伤,优闷。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三》繁体对照
卷341_11贈別元拾捌協律陸首·其叁韓愈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
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
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
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
4.清明古诗杜牧朗诵 篇四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在古诗《清明》在中就有体现。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杜牧的.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5.除夕的诗句古诗杜牧 篇五
除夕的诗句有关古诗杜牧
杜牧没有“除夕”的诗啊,只有“七夕”的诗: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他诗人写“除夕”的诗:
《除夜雪》宋朝诗人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6.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古诗带拼音版 篇六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àn jiāng mǐng dǐng chóu jiā jié , bù yòng dēng lín hèn luò huī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gǔ wǎng jīn lái zhǐ rú cǐ , niú shān hé bì dú zhān yī 。
7.古诗杜牧山行的意思 篇七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赠别杜牧古诗】推荐阅读:
杜牧秋夕古诗07-29
山行杜牧古诗拼音版01-09
杜牧《旅宿》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09-28
东阳赠别,东阳赠别韦庄,东阳赠别的意思,东阳赠别赏析07-16
高适的赠别诗12-02
读杜牧09-04
杜牧《山行》练习02-21
《村行》杜牧唐诗鉴赏06-22
《题木兰庙》杜牧06-30
杜牧的江南散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