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18篇)
1.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篇一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次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你们猜猜,我到底是谁 ?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习惯 ★寄语: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二、做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我们再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卫生习惯:
1.随手扔垃圾。
2.被乱涂乱画的电脑。
3.被整容的桌面---在桌面上刻画,写字等。学习习惯:
1.被逼的奋笔疾书---抄作业。2.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上课睡觉。3.学习“太累”,“活动活动”筋骨---在墙壁上印上自己的脚印。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绿化带中乱踩。行为习惯: 1.践踏草坪。2.攀爬护栏。
3.外出游玩行为。★寄语:
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生的前程,请记住一句话:“习惯影响你一生”
三、谈一谈:自己身上的好习惯
1.从小到大,你有什么“好习惯”曾让你倍受赞赏、取得小胜利或取得一些事情上的成功?给同学们说说,大家来分享、学习一下。
2.思考别人的这些习惯你有吗?
★寄语:
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创造精彩的人生,就要让自己的思考习惯、行动习惯、情绪习惯中属于好的比例与日俱增,坏的比例逐日减少。
四、查一查: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原因
1.不长记性,总是重复在同一个错误里。
2.原谅自己,在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就放弃了,然后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3.意志薄弱,下决心要控制自己,可是总是在最后的关头又坚持不住了。
五、试一试:改掉的方法
1.用写日记来管住自己。
2.交一些能够管住自己的朋友。
3.用写座右铭,挂字画等来提醒约束自己。
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高清视频观看。
七、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校园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静,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为此我们班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友爱同学;珍惜荣誉,不做可耻行为。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争取好成绩。
二、养成主动学习,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考试不作弊。
三、爱护公共财物,不人为破坏桌椅,拒绝“课桌文化”。
四、维护公共利益,不在教室里吃零食。
五、节约用水,用完后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六、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言行得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七、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乱丢废弃物,不损坏校园绿化设施。
八、举止文明,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告别污言秽语。谈吐斯文,礼貌大方,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
九、维护学校良好秩序,不在教室、楼道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
8、班级内好习惯展示
9、结束
2.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篇二
一直以来,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遵循学生身心特点, 坚持知行统一、教管结合的原则, 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推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达成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工作中, 我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通过正面教育、引导、训练, 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素质,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工作中, 我校还尊重并遵循学生品德积淀的客观规律, 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品德素质, 即“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一、工作流程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 养成教育以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
第二, 养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明了道德原则、规范、准则的基本要求, 还要注重道德规范、准则要求的可操作性。
第三, 养成教育注重以活动为载体,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第四, 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凝成合力、共同作用才能有效。
第五, 养成教育要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并辅以必要、有效的奖惩手段。
第六, 养成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递升规律,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小学道德养成教育体系。
二、工作模式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 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而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人的行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渐进的过程, 养成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筛选, 总结出了“内化规范—具体目标—示范行为—强化训练—有效奖惩”这一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 内化规范
所谓内化规范, 就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 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 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 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目的。
我校在对《规范》《守则》的宣传过程中, 依靠学校全体教师及校外力量, 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 形成共同用《规范》严格要求学生的氛围。小学生活泼好动, 模仿性强, 而且求知欲旺盛, 乐于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有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些特点, 我校采取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深入进行《规范》的宣传, 使学校保持一个良好的贯彻《规范》的浓厚气氛。我校运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图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图》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系列录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接受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除此之外, 我校还运用校内的多种途径、方法进行教育,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 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如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宣传板等形式, 老师讲、班干部讲、同学讲等方法。除了各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均采用不同方式贯彻《规范》, 我校还聘请校外辅导员走进校园给学生上品德教育课。总之, 我校既坚持耐心疏导, 又坚持正面灌输,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讲解, 使《规范》的教育达到系列化程度, 不断深化学生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使学生真正懂得实施《规范》的重要性。
(二) 具体目标
我校把《规范》分解成了许多不同层次的要求, 建立了螺旋上升结构的教育目标体系。
高年级——升华迁移
中年级——训练巩固
低年级——认知模仿
每一阶段都由“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模块组成并支撑螺旋结构。而螺旋结构的主线有两条:校内、校外, 二者互相补充, 形成螺旋的完美结构。
比如, 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 等到第二个月, 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 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 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培养, 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习惯要求。鉴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耐心和毅力, 还可以制定周工作目标, 每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训练。如课前准备周主要训练学生课前准备好必备的书、本子、笔、橡皮等用具;队列训练周主要训练学生站队的快、静、齐等。高年级学生则主要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使中低年级养成的习惯更具有自发性, 并在其他方面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 示范行为
学生在明确“为何做”、“如何做”的基础上, 我校设立示范班级、示范学生, 以点带面。读写姿势优秀班、纪律卫生红旗班、行为规范标兵、学校礼仪示范学生、对口班“大姐姐、大哥哥”等都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具体的模仿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 教师应以身示范——要求学生不做的, 教师首先不做, 要求学生不说的, 教师首先不说。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将极大地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家长的示范作用也不能忽视, 好的行为将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 反之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四) 强化训练
训练是指人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 (如建立条件反射) , 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 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就是使其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科学的训练, 在行事时形成稳定的倾向、特征, 达成产生动力定型的目的。
我校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含下列内容:
1. 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培养。
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行为训练, 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同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强化行为的内化。
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 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 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 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
2. 校内的生活习惯培养。
学生在学校里不但自己不能乱扔纸, 还要见到纸捡起来, 这使得学校的操场上总是保持整洁;走廊中, 学生要轻声慢步;上课铃打响, 300多学生“快、静、齐”地站好, 有秩序进教室;学生不将零食、饮料带入校园;不做危险游戏等。
3. 家庭、社会良好习惯培养。
我校老师对学生尊敬父母、遵守公共秩序, 按时完成作业、个人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习惯培养想了很多办法, 经常与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 与家长制定共同的目标, 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 校园环境也是育人的手段, 如校墙上的彩绘、雕塑, 走廊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弟子规》《论语》等, 能时时提醒学生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还有班级文化环境, 班规、星级学生评比等各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之, 学校逐段落实《规范》的要求,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训练, 自我控制, 自我检查, 自我管理。
(五) 有效奖惩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 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学生自发出现的或是在老师、家长要求下出现的好行为只有得到了及时的强化, 才能固定下来成为习惯;而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如果得到了及时的批评、惩罚, 就可以逐渐减少甚至避免再次出现。
我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教师、学生值周制,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 并给予批评、扣分、通报等惩罚方式, 对于好人好事相应的表扬、加分、通报。每个课间每一楼层都有值周教师, 避免了仅用值周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每周一早晨, 学校都对上一周的纪律卫生情况加以总结, 表扬、批评分明, 使每个学生的行为都置身于集体舆论之中, 受集体监督。类似的有效奖惩手段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 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 学生良好习惯也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分步实施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分步实施, 逐步落实。
1. 分步实施养成教育过程的阶段计划。
一是养成教育的宣传动员阶段, 营造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比如, 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 言语文明”、“礼貌待人, 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 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 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社区做个好公民”等警句, 以及激励性语言“见到客人, 你能主动问好。嘿, 你真棒!”“你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 不愧是一名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贴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楼内大厅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以各种形式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从而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感召力。
二是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阶段, 强化行为习惯的自我养成。比如, 强化学生的礼仪规范,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习惯, 塑造小学生健康活泼的良好形象。又比如, 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 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要一个样, 作业布置与不布置要一个样, 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不是通过偶尔的几次活动实现的, 因此, 养成教育是长期实践训练的过程。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有时是专门的, 而大量的是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和各项校内外活动之中以及日常生活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中的, 各个环节都有综合的训练内容。反复训练就是在创设重点文明行为的情境中进行重复训练。通过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养成的动力定型, 使良好的品德得到不断巩固, 成为自身的稳固特征。
三是检查反馈阶段, 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通过学校领导干部的值日、教师和学生值周、设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等措施, 及时检查指导, 及时反馈矫正,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2. 注重养成教育过程的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及家庭状况存在着种种差异, 因而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 因材施教。具体地说, 就是从学生年级段分析低、中、高年级学生较难养成的行为习惯;从家庭教育中分析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在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下, 针对学生行为的好、中、差不同表现, 对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进行行为指导, 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努力。比如, 较难养成的行为习惯, 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上课专心听讲、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的生活习惯, 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突出问题则是知行不一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少数学生因为意志薄弱, 不能战胜一些客观诱因而犯错误。一些孩子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也都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
注重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一是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 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 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这也是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自然教育法”。还有, 针对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 采取“玩”中训练和“演中”训练的方法, 能使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二是对中游学生要激励上进, 发扬优点, 用《纲要》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三是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 要高标准、严要求, 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 磨练道德意志, 落实道德行为。
四、引导实践, 养成习惯
1.发挥教师和家长的导行作用。
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 第一, 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强化学生家长的示范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 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互相支持。第二, 要加强行为实践引导, 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养成教育, 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注重实践做起, 从学会做人做起。道德其实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闪光, 或被泯灭。良好习惯的养成, 就是利用条件耐心指导, 强化训练, 持之以恒的反复实践过程。
2.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验。
要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最佳办法是让学生亲身去感悟和体验。因此,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 把认知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比如, 在学校实行“小干部轮换制”让小学生轮换当班级 (中队) 干部和竞选少先队大队干部, 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着平等起点的积极向上、学习自我管理的机遇, 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态度, 以利于学生平等观念的养成和公民角色的塑造。可见养成教育又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教育。学生的文明习惯, 就是在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行为实践中养成的。
此外, 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要努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为养成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条件。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现今的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中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公办学校实行走读式的学习方法为主,而大部分民办教育则采取寄宿制的管理方法。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如何培养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学校这个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为此,我校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放在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然而,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到的,必须切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关制度、措施,设定系统的、可行的计划来加以实行。为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实践结合理论,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导行动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比如在开学之初,利用军训、入学教育等契机,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入学教育并没有完全针对入学新生,而是面对所有返校的学生,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而有兴趣的联系。所以,一方面,德育工作中的“抓反复,反复抓”正是体现了该工作的持久性和反复性,另一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各班将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取民主或者推荐的方式制定本班的班规,更详细地针对学生在校的吃、住、行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和依据。
二、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工作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在实践中起到育人的效果。很多学校将班会从以前的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转变成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的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应该起到引导和点评的重要作用,“露脸”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对大方向的把握,对主题的引导,对个别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我管理,自助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等学生干部的作用,这样班主任不仅能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还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班会、日记、周记等形式,或者以班会等活动为契机,适度地、有分寸地让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自我的反思中审视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也树立了主动去培养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品质。
三、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师德教育。每周的教师大会,学校领导在会前都有一个对教师师德的教育环节,只有优秀的领航者,才能带领整个船队驶向正确的方向。其次,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师法》等相关内容,教师自身也要有主动学习,自我提高,不断抵制外界诱惑的意识,教学生遵守的规矩,教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必须躬身共做。最后,营造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比如,学校除了在楼道、走廊悬挂的名人警句,显眼地方树立的提示语、宣传语外,要求各班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营造独特的班级文化,每楼层的厕所实行“承包制”,学生负责厕所的美化,很多具有一定水平的漫画、宣传语被选出制作上墙,并对班级、学生进行表彰。学校正是这样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校园文化,让学生在食堂、卫生间、操场乃至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正确的行为引导和准则。这些活动,一来体现了学校对环境育人的重视,二来也反映了学生对文明环境创设的积极响应和迫切需求。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耳濡目染。
4.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四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4、文明礼仪教育、课堂常规教育、路队纪律教育等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习惯养成教育
1、文明礼仪习惯:一声问候:遇见领导、老师、同学及来宾主动问候。两个轻声:楼道,楼梯说话轻声,行走脚步轻声。三处整齐:上学、放学、上操、集合时路队整齐;眼睛保健操、课间操动作整齐;文具桌凳等物品摆放整齐。四项自觉:自觉排队右行;升旗自觉肃立行礼;自觉读书;自觉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2、学习习惯:带着问题学会看;专心致志学会听;创设情境学会想;认真仔细学会做。
七、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二】
一、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班会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三、班会过程:
教师讲话:同学们,我们已经上学很长时间了,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使自己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5.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五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下午以“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也不很多,看法不一定成熟,望各位见谅。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魏书生先生曾说过: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众所周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通过有效途径、适宜方式方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等,所以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学生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方式方法,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一、“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把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细则”、“和谐班级”评比细则等,作为主要抓手,要经常学习;同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细致的班规,并要及时修正;但是我们往往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听不进去,也记不住,甚至很反感。经过反思后我知道了要另辟蹊径,要注重情境教育,即班级中需要表扬的事情、对犯错误的事情都按照细则办事,此时要就事论事,要带大家学习相应的条款,然后在评分上作出奖与惩。
二、开好主题班会,我认为“主题班会”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经过平常的细心观察和同学的反应情况,拟定一个主题班会,以遏制坏苗头,同时要在班级中树立一定的标准,树立榜样。我在班上一直奉行的标准就是“只要你进步,我们就可以谈任何条件”;还有在班上奉行以“优异成绩为美、以勤劳简朴为美、以模范带头遵守纪律为美”;我想这样长期以往,就能引导大多数学生养成向好的方面发展;前段时间,我在班上布置了以“我要做什么样的学生”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以演讲、情景剧、相声、自编歌曲等多种形式表达出他们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然后我也不时时机的对“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做了阐述,树立值得大家学习的标准;同时,会后还布置了以“我心目中的优秀学生是什么样子、我离这个优秀还有多远、如果我不学习,我的未来是什么样”为主题范围的周记;最后收到了较佳的效果。
三、将学习氛围、学习成绩作为主要抓手
如果每个学生都心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很高,都在努力奋斗的话,那么他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顾及其他事情,比如下课打闹、上课开小差等等,这就无形中遏制了坏习惯的养成。之前,我们班有两个男孩坐在一排,非常要好,上课经常在一起鬼鬼祟祟的,成绩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发现这个问题后,我耐心的观察了几天发现,原来其中一位同学上课喜欢睡觉,另外一位同学就专门放哨,由于他们是地下通知,不易发现,持续时间很长;回过头想想,他们成绩下降也在所难免;当把他们进行调位、批评教育后,情况就逐渐好转。
四、善于观察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课堂上、课下抽点时间多细心的观察班上的每个学生,对其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或者学习习惯要加以重视,然后选择合适的地方、时间来加以引导。前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的尾部在扩大,甚至优等生上课也无精打采的,这种情形让我很焦急,然后就紧急让全班学生共同商讨这个问题,最终他们是给我提了40多条的意见。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一问让我明白这个原因来自班主任,是我没有耐心,没有及时的鼓励他们,反而经常打击他们。于是,第二天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一份1000多字的检讨,并保住要及时改正不良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善待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想,这件事件也给学生证明,老师不是没有错误,但是有错误呢敢于放下架子,敢于纠正。
五、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还是比较单纯的,只要我们稍作观察、了解,就很容易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坏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心理作用。我认为多和家长沟通,多观察学生平时的生活细节,多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就能很快解决他们的坏毛病。开学初,我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看学生的信息表,二是坚持每天给2个家长打打电话,试图了解每个学生的家里住址、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等,做完之后我发现班上的很多问题都能顺理成章的解决了。因此,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我们班主任、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六、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以身作则,说起来大家都明白,做起来难。中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世界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教师成为他们心中的“标准”性人物。比如说,我们板书都“龙飞凤舞”,学生的字也好不到哪去;老师经常讲脏话,学生也肯定不文明;家长经常吃喝玩乐,学生也就不会有多大的学习兴趣;
七、注意方式方法
对待不一样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同一个学生又要根据不同的事情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班级中出现了极个别学生早恋现象,对于这种事情就必须要弄清楚整个事情,在判断出学生的特点后,有的放矢的进行疏导。我认为在初一阶段不适合在班级中讲解这样的事,更不能大张旗鼓的讲;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好语言、方式方法,就很容易把不开窍的学生讲开窍,启动了他们这方面的好奇心。
6.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六
2013年11月4日上午,我校召开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会,大会上学校主任赵立胜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教育:
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学习生活的习惯。7.勤俭节约的习惯。8.遵守秩序的习惯。9.讲究卫生的习惯。
7.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篇七
一、理想前途教育
技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对人生没有设计,对未来没有目标,更不要谈什么远大理想。因而他们大多厌倦学习,得过且过,缺少健康向上的人格。对此,学校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信心,坚定理想,通过优秀技术工人的事迹、优秀毕业生的切身体会、社会对技工的需求等等,让他们看到只要努力,勇于付出,认准目标,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一定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文明礼貌教育
进入技校的学生在中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不被重视,成为“多余的人”,被学校被老师忽视,他们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很难养成文明习惯,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将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技校读书期间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通过加强纪律约束、上礼仪礼节课、参加各种有益活动等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从认识向行动转化又从行动向习惯转化,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礼待他人的习惯。
三、尊纪守法教育
由于多数普教有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自律能力强一些,而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由于疏于管理,往往行为习惯不良,自律能力很差,没有纪律观念,也没有法律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情绪易激动,做事不计后果。进入技校就读的大多是这一类学生,对他们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学习《技工学校学生守则》、《学校校规校纪》,通过观看法制教育片、请司法部门的同志到校上法制课,通过参观学习等一些手段,生动鲜明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建立法纪法规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对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热爱劳动教育
这一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不爱劳动,而将来走向社会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们又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甘于付出的意志,所以在校要过好“劳动课”这一关,学校首先要从加强体能锻炼入手,上好体育课,坚持早、间、晚操,搞好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一军事训练,让他们从小事开始,叠被、整理内务、搞个人及室内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懒惰情绪。学校组织他们上好劳动课,一点一滴的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校实习期间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完成好教学实习任务。
五、团队精神教育
现在企业非常重视集体的力量,倡导团队精神。而由于长期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自我意识比技校学生较强,爱表现自己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做事缺少协调配合。对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通过球赛、拔河比赛、越野赛、各种学习竞赛、操行评比等教育他们关心班集体,进而热爱学校,树立愿为集体争光、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六、爱心养成教育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不关心他人,缺少爱心的现象,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开发他们爱的潜能,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从最根本处抓起,在思考和讨论、座谈与演讲中从内心体会父母的付出与艰辛、父母的希望与恩情,建立一颗感恩的心。从爱父母开始,尊师长、爱学校、爱同学、爱学习、爱社会,同时通过帮助贫困学生,做义工,到社会上做好事等等,让爱心扩大、延伸。“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中他们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总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有连续性的工作,人生之路是否成功和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习惯良好,技能高超的现代技术工人,这项工作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
参考文献
[1]浅谈“技校学生管理”西北职教2006,12
[2]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微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6
[3]加强技校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交通职业教育2006/03
[4]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析交通职业教育2006/04
[5]关于技校学生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交通职业教育2006/05
[6]培养技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中国农村教育2006/04
8.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孩子从第一次背上书包进入校园,即是从家庭自由生活向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个大转变,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真正开始。这些孩子就如一张张洁白无瑕纸,由我们挥笔描画,如一棵棵刚刚破土而出的稚嫩幼苗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正确的教育在学生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给他们怎样的营养是我们这些教育者要考虑的。诚然,从拼音识字到阿拉伯数字,从数字计算到各类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一样东西更加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它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长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成长的關键所在。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现今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然是开学后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好教材。每个学期我们面对的虽然是些旧面孔,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自由自在的孩子们恐怕多了些都不该有的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上好第一节班会课,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内容。告诉他们如何在学校生活学习,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告诉他们上课该做什么,下课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告诉他们见到老师见到同学该说什么;告诉他们要怎样做才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好孩子。虽然这些东西说起来没有什么新意,但是真正按照规范的要求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面前的毕竟都是些孩子,教育方式的生动形象,就要提前预设好。同样是行为习惯的学习,我们不妨把它和学生一个个个体结合起来进行教育,那收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自己曾经上过一堂开学第一课,课中就以学生假期作业(读书、旅游、做家务、游戏、作业)为蓝本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谈谈他们做事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同伴一起感受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这样一堂开学第一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一定深刻。他们从课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同学、热爱老师、文明礼貌。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让孩子明白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后天来培养。道德的培养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件小事,我们就能成为一个让大家竖大拇指的人。
二、上好第二课——《美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面前的孩子就是一张雪白的无任何污点的纸,他们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敢于尝试和模仿。因此,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自觉地接受美的东西,排斥丑的东西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抓住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师节我们可以开一次《老师我爱你》的主题班会,给老师献上自己精心完成的一篇好作业、一张好画、一个漂亮的手工、把讲桌擦干净,给老师敬上一个标准的队礼、送上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是美的、好的,是应该必须去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影视作品、儿歌等介绍是怎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事最美、什么样的语言最美、什么样的行为最美。同样,我们要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巧妙地利用教材适时传导“美”,让他们不断的感受“美”,从而自觉地接受“美”,并将落实到行动中去。
再如,班中发生了学生打闹事件。我们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吗?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手段是被动的,出现了矛盾需要我们用艺术化的方法去化解。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美好的一面。一次,学生小东和小明发生了口角进而动起手来。同学们一起上前劝解。这时,我们不能急于批评打架的双方,而是表扬所有参与劝解的孩子,可以就此事开一次班会大力弘扬孩子的做法是对的、是美的。可以给所有参与劝解的学生每人一朵红花。那么,你这时再看看动手的双方一定是红着脸,忙着互相道歉呢。一件小事的处理可以传达出一个美的信息。
三、用赞美去激发孩子们发扬美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闪亮着各自的美。我们作为班主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独到的美,让这些行为又不自觉变成自觉有意义的行为。如,女孩子大多都爱美,但没有多少孩子知道自身美要和环境美结合在一起才是最美的。当发现她们因为怕弄脏自己的衣服而把纸片包装袋扔在地上时,我们除了默默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外,是不是也可以多讲讲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领着学生去看看周围的班级、看看同龄人生活的环境、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同时,可以夸夸她们的衣服的干净漂亮,激发她们的爱美之心,进一步教育,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只有外在的美和内心的美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才可称之是最美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操场上,是在同学间,还是在班队活动中,我们都要细心地观察他们。无论是发现他们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及时解决,特别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我们都不要忘记表扬一下、赞美一下,让他们记住这就是美的行为,是该去做的事。
四、用榜样教育他们去追求美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树立一个榜样就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目标,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我们应该常常在他们中间树立热爱学习的榜样、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榜样、对人有礼貌的榜样、认真值日的榜样、珍惜荣誉的榜样。这样,树立各种各样的榜样,让学生可比可学,同时让榜样更加优秀。如,“文明天使”这一称号的获得者小红,每次见到老师、同学都会问好,大家都很喜欢她。我就利用队会让她和我一起示范给同学们看,她敬礼右手举过头顶很标准,我还礼弯腰45度也很标准。学生在下面学着做,以后的见面中学生的队礼越来越标准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注意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学生在与我们交往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美的感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这一正能量,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燃烧成为熊熊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大火,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用团队精神去巩固美
我们要不断地告诉我们的学生:一个人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大集体、一个大家庭。一个人的美可以影响到一个集体。我们就如一座花园,朵朵花儿都应该鲜艳。学生应该珍惜班集体的荣誉,互相帮助、互相努力,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做好孩子。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温床,学生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训练中,我们应该极大限度地运用学生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如,我在班上开展“做一个用好习惯的学生”的评比活动中,每周一次,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按照年级组规定的“十星”评比标准进行检查,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他所在的小组加3分。全组学生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组所有成员都加5分。评为优秀小组的学生,就成为“优秀之星”,可得到一颗星。通过这样的爱美活动,现在行为文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了。
美丽的东西是最能让学生体现和接受的。只要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种美。他们就会去说“美”的话,做“美”的事。还是引用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就如大海航行中的万吨巨轮,它结实,可靠。驾驶着这样的巨轮前行在人生的成长的海洋中,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风浪,也不畏惧。
9.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篇九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十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等等。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校各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各班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各班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检查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我们每周末都要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三年级学生杨锦堂、四年级柳兆凤、六年级雷芬英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我班杨延东同学,平时顽皮淘气,纪律松懈,和同学常有吵闹现象,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他劳动特别起劲,他把窗台擦得很干净,擦好窗台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杨延东认真做卫生”几个字用红粉笔大大写在黑板上,把他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孩子的脸上的微笑是灿烂的,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开学到现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杨延东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应该说开学以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班班风班貌良好。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还有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10.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篇十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泽家镇九年制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譬如,在诚实守信方面、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甚至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高、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良好习惯的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教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384人,其中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50人。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甘河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德育科研的主要目标:
1.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一些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2.初步探究小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做到
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为教育教学实际和家庭教育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泽家镇九年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注重了“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做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道德面貌,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
五、研究对象
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
七、课题主要研究阶段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验证和推广阶段本课题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组分工
1、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2、进行问卷设计和分析,完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与
分析”子课题,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
3、完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子课题。完成“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家校教育配合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子课题。从家庭教育(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4、论文集编辑、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撰写。
5、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的设计、科研情报搜集。
九、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集。
1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篇十一
摘 要:小学阶段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重任。习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将德育故事进校园、德育故事进班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内容。在学校班级的工作中,将德育故事校本课程作为活动的重点;在班级学生中做好诚实品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诚实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学习做人,学习文化知识等等,因此,小学阶段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任。习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抓住一切时机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班级学生中做好诚实品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诚实的本质内涵,检讨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不诚实的行为和表现。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明白了诚实就是要说实话,不骗人、不造谣、不吹牛。说实话也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表现。一句假话要用一百句假话来弥补。假话被揭穿,说假话的人就会人格扫地,不会再有威望。社会上出现的假冒、伪劣、欺诈行为,虽然可能一时得利,但是最后是要付出代价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要说真话,说实话,办实事,做诚实的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谄媚、不妄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能是非不分,模棱两可;更不能信口开河,无端生事,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为此在班级中要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班级中开展做诚实好少年的活动,每个月都评选一次,在学生中评选十名诚实孩子,并将名字和照片贴在教室的专栏上,给予好孩子以鼓励,给予做得差的孩子以激励。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案例:
在工作中我接触到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非但不听课,反而影响前后左右的同学学习,和这个说一句话,和那个说一句话,搞得“四邻不安”。面对这样的学生,同学比较厌烦,老师也很头疼。但是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虽然一个孩子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对一个家庭而言就是百分之百。哪一个孩子不是承载着父母的期望?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发现他是一个自小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车祸去世,妈妈带着他过日子,可是妈妈又下岗,经济来源没了,孩子的上学费用都很难保证。于是妈妈在别人的介绍下和一个年龄较大的人结婚了。对此事,这个孩子坚决反对,但是没有敞开心扉和妈妈说。他只是在心里默默抵触,同时他还觉得很伤自尊,为此他的学习一落千丈,变得不思进取了。我了解到这些后,经常和这个学生谈心,给他温暖和关爱。这个学生逐渐理解了我的爱和关心,对我敞开了心扉。我顺势对他进行了教育,晓以利害,最终这个孩子得到了改变,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总结出一点经验,那就是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把他们思想深处的想法挖掘出来,然后对症下药,施以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方才可以收到效果。
二、利用德育故事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
我们将德育故事进校园、德育故事进班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内容。在学校少先大队的工作中,将德育故事校本课程作为活动的重点;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中,德育故事也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班风建设中,德育故事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学校建立组织机构,负责德育故事进校园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专人领导和操持此项工作。学校定期举办德育故事会活动,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德育故事会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积淀,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德育内化。开展活动重在激励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对于故事会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鼓励;对在生活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将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综合起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品德水准。
比如我班有一个小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面大城市中务工,一年回来一次或者两次,平时住在托管班,周末他自己则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无人约束中度过,不仅要照顾自己,还经常给爷爷奶奶洗衣服、做饭,他自理能力非常强,因此我把他作为班级的德育典型,在同学中表扬他的良好行为,同学们都因为他的高尚品德而尊敬他,他也因为自己的德行而自豪。班级里的风气正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班级卫生好了,上课秩序好了,学生能够自觉应用道德故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总结和善于摸索,寻找一条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晶莹.中美德育教育探究教学目标达成的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0(04).
12.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篇十二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 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因此, 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 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做人或处世, 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从而主宰人生。 毫不夸张地说,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农村学校里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喜欢乱丢乱扔垃圾、讲脏话、打闹如此种种现象老师会提出来批评教育, 但是一转身, 学生又会照旧。 所以每天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 家庭教育。 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不识字, 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占多数, 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 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 无暇教育孩子。 他们之中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 这些思想使农村家长忽略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 导致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凸显。 其二, 我校教育工作失误。 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但是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 虽然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但是为了在成绩上赶超城区学校, 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 忽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学校教师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 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就没有下足工夫, 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其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 但社会对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 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环境。 小学生年龄小, 明辨是非的能力弱,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好奇心, 不良的社会风气, 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会让他们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 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 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 孩子好奇心盛, 爱模仿, 家长务必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不希望孩子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 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 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 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 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 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 方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其次, 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 尊重他们的意见, 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言传身教。 要蹲着和孩子讲话, 彼此拉近距离, 经常和孩子沟通, 了解其内心世界, 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 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 生计固然重要但及不上孩子重要, 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 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 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他们, 希望家长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受益终生。
2.教师的教育作用
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在一起的, 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 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平时走进学校、教室, 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 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 讲桌也清理干净。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也许忽略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 但是班主任不能。 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从常规抓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 但是学习能力强, 所以要求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3.学校的教育作用
农村学校也许设施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如窗明几净, 教室干净。 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 管理规范, 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 教室物品摆放整齐, 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 使家校形成合力, 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 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 通过家校联系, 这些孩子已慢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 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引导, 需要家长细心教育。 因此, 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 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社会教育作用
(1)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农村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社会很多好奇的行为会进行模仿、练习,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 让学生有自己明确的行为习惯准则, 在生活、 学习中时刻用这些准则约束自己。
(3) 遵守法律法规, 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提高道德意识。
(4)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组织环保行动, 让学生去城镇体验环卫工人的伟大和艰辛, 从小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活动带农村学生去城镇卖报, 让孩子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 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组织小朋友到社区福利院关心孤寡老人, 为老人们打扫卫生, 给老人讲故事, 给老人表扬节目等。 通过这个活动, 培养孩子的爱心, 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话稿 篇十三
同学们好!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现在评价一个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时,往往是从这个学校的多数人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的行为是否文明规范,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可见,文明习惯——特别是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呢?简单的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开学在我们校园中发现的几个不良现象,在学生中发现了不少不文明的行为,九月份是行为习惯加强月,少先大队将重点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杜绝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下面彭老师在这里详细讲一下,作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行为习惯
1.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不说脏话,不说“妈”“贱”等不文明用语。2.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爱护小同学。
3.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做讲公德的人。4.不随地吐痰。
二、校园安全
1.不追逐打闹,不打架斗殴。
2.不爬单双杠、篮球架、乒乓球台、校车、楼梯扶手、楼道护栏等。不玩危险的游戏。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楼梯做到“慢”“轻”“静”,不勾肩搭背,不推、拉、扯,要按要求走自己班该走的楼梯。
4.放学要排好路队,吃饭学生一队,走读学生一队,路队长带好队,不到校门口、食堂路队不能散。路队长等全班学生走后,再将班牌放到门卫处。5.家长接送的跟家长说清楚,不允许家长进学校,到门口接。要自己家长 来接,不跟陌生人走。
6.乘车、住宿同学中午不能出校。
三、上下学安全
1.上下学途中注意安全,过马路看清楚两边,不到街上买东西、不到街上打游戏机。要买东西到学校超市或附近,要就近购买,注意安全。2.放学后先回家,要去玩先告诉家长,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回家。
3.不满12周岁不允许骑自行车上下学,学校附近的也不要骑自行车上学,自行车要摆放整齐。
四、食品安全:
1.不允许到外面买早餐吃,外面早餐不卫生,好多同学吃外面早餐后拉肚子,要求到学校吃早餐。
2.不买垃圾食品吃,辣条,麻辣烫等。3.不到外面吃中晚餐。
五、卫生:
1.清洁区打扫,早中各一次,打扫清洁区要做到“迅速”“干净”。2.每天放学打扫教室卫生,垃圾桶每天多倒几次,抽屉不能有垃圾。3.到校园超市买零食要在校园超市门口吃完,将垃圾丢在垃圾桶才能走,不能边走边吃。
4.不乱丢垃圾,不乱丢纸屑,不将垃圾从窗户外丢出去,不把垃圾丢在花坛、操场上。
5.吃早餐在教室吃,不能将早餐带到操场吃,吃不完的早餐倒在稀饭桶再去洗碗。
请同学们对照一下,是否如此?
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不文明的行为,千万要不得!它乍看是小细节,可当它与个人尊严,与班级荣誉、学校精神、民族素质联系起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耻辱!虽然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很不错,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只是发生在少数同学身上,但俗话说,一颗老鼠屎,打破一锅汤,它破坏了我们学校的文明形象,也折射出这少部分同学缺乏教养,不懂规矩。起码说你是不知道好坏,分不清美丑!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对照我们前面所讲的以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的习惯,争做文明的小学生。
同学们,文明已经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我们不但要大张旗鼓地说,更要踏踏实实地做!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因为,每一个人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都能看出你素质的高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个文明的小学生,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文明校园,浩口小学将会在我们全体师生手中变得更加美好诱人!
14.新学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话 篇十四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新学期、新气象,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以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来,期待着同学们在新学期有新收获、新变化。这种新的变化,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今天,我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好的做法,希望同学们能做好这些方面。
一、礼仪习惯
1.尊重长辈,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讲话态度诚恳;每天早上起床后问一声爸爸妈妈好,上学时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再见”,你的爸爸妈妈会为你开心一天。
2.当长辈物品时你要起立双手接受,并对长辈说声“谢谢”,受到赞扬时也应该说声“谢谢”;在长辈心目中你就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当你外出时要向爸爸妈妈说“再见”,并向爸爸妈妈说明自己的去向;
4.无论在哪里吃饭,我们要先让长辈就座,吃饭时要尽量保持安静,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我们要做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生病了要学会问候,给他们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如果有客人来访时,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要喊“报告”;
9.同学有了困难要主动帮助,和同学说话应该友好和善,同学生病及时告诉老师,并给于及时的帮助;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要学会给他们讲解。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参加集会时,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公交车上要主动给老人让座。
二、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安静地等候老师上课;
3.上课时坐姿端正,书写时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5.每一项作业都要认真去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有些同学一边做,一边玩,作业的质量就会降低;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9.我们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如果你每天都能坚持看课外书,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三、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被褥,做一个勤快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好孩子。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的时候行动快速、利索;做一个做事利索的好孩子。
3.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一个健康的好孩子; 4.遵守学校的规定,按时到校。上学路上注意安全,专心到校,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
5.早晚刷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四、行为习惯方面:
1.早上,中午进校门时,要排好队按顺序进入校园。放学时在教室里站好队,按规定路线迅速、安静地下楼在楼门前集合,这样我们放学的秩序就会又快又好。
2.上下楼的时候,及主要靠右行走,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人上下楼。
3.下课休息时间,在教室里说话声音要轻,关门要轻,走路要轻。
4.爱我们的班级就像爱我们的家一样,摆放桌椅要轻,清洁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摆整齐。
5.每天放学值日生把门窗关好,早上到校后先要开窗通风
6.大课间活动时,用过的体育用品要放回原处,每个同学都这样,我们的体育活动才会更加开心。
15.略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五
一、注重文明礼貌用语教育
由于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份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 他们对礼貌用语知道得很少, 幼儿园就要求幼儿入园后, 各班老师充分利用来园、离园时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随时提醒幼儿也要使用礼貌用语, 并渗透于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 并随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幼儿, 每周用发小红花来进行鼓励。通过一段时间后, 幼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对常规、行为习惯认识不足, 有些幼儿就跟本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 各班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和环境, 使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 创设情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谁有礼貌”、“谁不摘幼儿园的花草”, “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 “谁不涂老师画的画”等, 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风尚。
三、争取家园配合, 形成合力
1、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学校。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从私孰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 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 我的真正的教师, 把性格传给我的, 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幼儿的任何活动都与家长的支持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们把家教工作联系起来,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1) 利用接送时间要求与家长交谈该孩子在园内外的情况。
(2)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选择有关行为习惯的好材料和经验供家长参考, 对幼儿行为习惯要求一定要与幼儿园同步进行。使幼儿在园内养成的好习惯得以巩固, 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 有助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幼儿年龄差异大, 幼儿入园的年龄越来越小, 又来自不同的家庭, 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因此他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有所不同。入托初期, 有的幼儿爱大声喊叫, 有的幼儿爱乱扔纸屑果皮;有的幼儿爱咬人打人;有的幼儿饭前便后不洗手;有的幼儿不讲卫生、不勤洗澡和换衣服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幼儿园要求教师在活动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曾天宇小朋友由于年龄小, 才来时什么都不懂, 整天都在哭, 甚至老师把她抱在怀里她也要大声哭叫。于是我就及时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在家是她妈妈一个人带的, 连她爸爸带她都要哭, 因此比较任性。又如:小阳刚来时发现其自控力较差, 经常咬人、打人, 通过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到她奶奶家以后, 爷爷、奶奶十分溺爱, 想什么样就什么样。又比如:左云龙小朋友她爸爸妈妈是打工的, 又是彝族, 衣服穿得很脏又不洗澡。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 我利用午睡时间给他洗澡, 并把我儿子小时后的衣服拿给他穿, 让他感觉洗澡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是不是很舒服。针对以上情况, 我和班上老师及时与家长商讨教育方法, 要他们坚持接送小孩, 要求他们每周来园与老师交谈, 同时, 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习惯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任性。
(2) 严格法——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 无论怎样哭闹, 决不能迁就, 态度要坚决, 而且要坚持到底。
(3) 民主法——即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 能培养出情绪稳定, 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
(4) 诱导法——调动积极因素,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5) 强化法——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表扬、鼓励, 负强化就是批评和惩罚。
(6) 知识法——传授幼儿易于接受的各种知识, 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
(7) 交谈法——为孩子创造条件, 给他们提供交谈的机会, 使其与同龄人和睦相处。
(8) 示范法——为孩子勤洗澡和勤换衣服, 父母同时也要做到。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 幼儿园各班幼儿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 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变为喜欢上幼儿园了。左云龙小朋友也讲卫生了,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家长们非常高兴, 老师们也感到欣慰, 真是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
16.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从学校毕业到走上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岗位,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那些像一张白纸,好动,好模仿的小学生们,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笔者以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小学生们,还处在性情习惯的生成发展阶段,还有如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正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明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强调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先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却是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望子成龙心,许多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好,几乎很少过问学生的其他问题。这对学生的身心生长很不利。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德育教育却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简单的说教很难取得成效,往往还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在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把空洞的说教口号、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教育。每一次师生间轻声的问好;每一次师生们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下课后把桌椅摆放整齐……这些正规的礼仪动作会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逐渐使学生们由无意识的模仿走向自觉的行为。
二、重视家庭学校配合,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问题必然也投射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到一些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爱说假话骗人等等,多数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却抱有厌学心理,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要与家长充分沟通,和家长达成对教育的共识。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只有学校、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总是会犯错误,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及时和孩子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当时的心理等。为他们指出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他们稍一努力就能达到,自觉并自信地向好的行为靠拢。
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红花”的评比,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每月确立“小队之星”和“示范班”,以点带面。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们应坚持养成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付出创造性劳动,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赵秀梅.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09(12).
[2]李再福. 班主任的“爱”与“严”.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3]张佑武. 实施感恩教育 培育感恩文化.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2).
17.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七
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赵严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教育如何,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定的基础。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成才,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
第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造成人们之间的矛盾。
第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学校、地区、国家文明程序的标志之一,与别人的接触,首先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抓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地区、国家的声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下面谈谈几种方法。
第一、制定详细的宽严适度的规章制度。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制定必要的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自学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纪律制约。要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学生违反了纪律,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处分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制定严格的纪律,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反规定的事。
第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是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是不能靠纯说教形成的,只有反复训练要强调反复和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如我校学生带学生证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情况较好,放松情况就较差。这就说明反复抓,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第三、正负强化,榜样示范,齐抓共管,纵横协调。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应运用“强化法”.强化法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表扬,奖励,肯定等,它能使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巩固。负强化是批评,惩罚,否定等,它能使某种活动减弱,消退。正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负强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大力地及时地表扬遵纪的行为良好的学生。也要及时地批评,处理违纪的不良行为的学生。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如我校每年评选“十佳共青团员”,每学期评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好的榜样。这些好榜样,学校、教师应教育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真正的榜样作用,还有学校的优秀分子学生会干部、团委会干部等都应该在良好的行为习上起榜样作用。俗话说说“正人先正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榜样很重要。对学生提出在良好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就应起示范作用,要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榜样作用。
18.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八
为全面贯彻落实通辽市教育局确定的“素质教育规范化管理年”的总体要求,加强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举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原则和任务
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基础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懂文明,讲礼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心理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树立公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为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必须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成长的规律,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生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目标准,内容实、措施细、效果佳,讲求严谨、及时、适时、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义。
2、养成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生成的过程,即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使学生在长期的引导、强化、矫正中形成外在行为。
3、主体性原则。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感受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效果,体验到矫正不良习惯的益处,从而使良好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展。
4、持久性原则。行为习惯不可能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要长期坚持,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
5、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学生之间基础条件、个性特征、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共性要求和训练的同时,突出个性教育,使不同特征的学生均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初步形成但尚未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道德准则,但许多重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仍需着重养成,特别是初中生更是养成教育的重点。为此,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点是强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养成教育工作: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定时清扫卫生承包责任区和教室。
3、不乱贴、乱写、乱画。
4、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
5、养成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6、宿舍保持清新整洁,床上用品清洁美观、被褥叠放整齐、无异味,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
7、养成积极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1、学校在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学生在周一必须统一穿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小学生要行队礼,中学生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即使不在操场上和队列中也要面向国旗立正,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2、小学生在校园内必须佩带红领巾,中学生要佩戴校徽或胸卡。在校内见到老师或领导,要主动问好或行礼,并请老师先行;迟到进教室或进教师办公室先喊报告请求允许,进入他人家里应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与同学或老师对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对方讲完。
3、保持教室内外和校园环境卫生,在任何地方看见地上纸屑垃圾,应马上拾起丢入垃圾箱,看见没放好的扫帚、拖把和掉在地上的物品应马上放好和拾起;拾到别人丢失钱物及时交公,不错拿别人的东西。
4、在走廊、楼梯、台阶等公共场所要靠右行,正常行走,讲究礼让,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慢步轻声。
5、语言文明:习惯用普通话交谈,并经常使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请问”“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
6、行为文明:习惯点头、微笑、握手;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举止文明,不追逐撵打。
7、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金银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男女生均不得染发或留怪异发型。
8、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健身器械。
9、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礼让低年级同学;男同学主动帮助礼让女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缺点的同学。
10、遵守公共秩序,广播操、升旗及集合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打饭时不插队或故意拥挤。参加集体活动守时肃静,作文明观众,大会发言首先向师长和观众敬礼,发言结束道谢。接受要起立并用双手;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11、不进行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喝酒,不出入营业性网吧。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1、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听从老师安排,不擅自行动。
2、未经老师及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
3、妥善保管好物品,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更不敲诈别的学生、向其他学生索要财物。
4、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不私自调换灯泡,不私装电器,不在宿舍内使用危险电器。
5、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尽量靠路边行走。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6、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
7、不攀教学楼内栏杆、学校校门及围墙。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不私自擦洗门窗。
8、不在零食摊点购买无卫生保障的食品。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真预习的习惯;
3、专心听课的习惯;
4、积极探究的习惯;
5、及时复习的习惯;
6、独立作业的习惯;
7、练后反思的习惯;
8、积极应考的习惯;
9、切磋交流的习惯;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11、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具体实施方案
我校养成教育主要突出以下主题:
1、狠抓“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也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他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3、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实施时要根据细则,分步骤实施,形成规范。
4、落实“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学生要学会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在日常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知道感恩身边的人。
5、强调“卫生”教育: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推荐阅读: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9-24
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总结12-19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10-24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论文11-0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08-12
二年级一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09-15
中学文明行为习惯总结06-21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其自我发展论文08-18
中学养成教育实施计划10-31
小学生文明素养与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计划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