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共12篇)
1.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一
义务饭堂工作总结
为使同学们更了解食堂的工作流程;为加强学生与食堂的沟通交流;也为更好地发挥生活部作为食堂与学生沟通桥梁的作用。我们院自律委员会生活部于12月4日及12月5日分别在万人食堂及附中食堂开展以‘体验食堂,相约你我’为主题的义务饭堂活动。
活动当天,生活部成员带领热情高涨的活动参与者披着晨雾走进饭堂。在食堂经理的安排下,同学们各司其职、打扫卫生、择菜、洗菜、切菜、洗盘子以及亲身体验为其他同学打饭打菜全过程,同学们都忙得不亦乐乎,饭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对他们赞赏有加。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下成绩:
(1)引起学生进一步走进食堂,了解饭堂的欲望。活动过后,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下次有机会还会再参加。
(2)拉近了学生与饭堂的距离,促进学生对饭堂及工作人员的了解,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说:‚食堂的工作比我想象中辛苦多了,叔叔阿姨们都辛苦了!‛另一位同学则说;‚从前我总是抱怨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现在我能理解他们了,我再也不会抱怨了!‛还有的同学则感叹道:‚粒米之餐,来之不易。饭堂工作人员,辛之苦之。‛......(3)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活动中一名女生削土豆时不小心削到自己的手指,在食堂经理拿来创可贴为其简单处理后又投入活动中,她说:‚以前从未削过土豆,这次活动给了我实践的机会,虽然受了点伤,但我却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然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1)活动前准备不充分,宣传时间较短,宣传渠道较少。
(2)活动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因规模小,时间短,名额有限而未能参加。
(3)活动中,生活部委员主动性不够,不能主动及时地协助食堂经理分配工作。
(4)生活部成员与饭堂工作人员及活动参与者沟通不够。
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做到更好;面对不足,我们将努力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做好未来的各项工作。总而言之,我们生活部将继续朝着为学生与饭堂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并向促进学生与饭堂和谐交流、和谐共处的方向努力!
院自律会生活部
2010年12月5日
2.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二
一、加强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是高校后勤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有交易往来就可能产生腐败, 有权力存在就有可能产生寻租空间。高校后勤集团自主经营, 独立核算, 各级管理人员都拥有一定的人、财、物的管理权, 物质采购具有总量大、分散、复杂、可控性差的特点。没有廉政之风, 就没有后勤班子的威信;没有廉政之风, 就没有后勤的凝聚力;没有廉政之风, 就没有内部的和谐氛围;没有廉政之风, 就没有平安后勤、阳光后勤、一流后勤, 高校后勤工作就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是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重要保证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智慧养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将成为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 他们对反腐倡廉的认知程度及他们本身具备的反腐倡廉意识, 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高校后勤肩负着“三服务、两育人”的重要使命,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 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政氛围, 才能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作用, 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是提供优质后勤服务与保障的关键
能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关键。但“没有正气, 何来士气”, 只有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为员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后勤组织才会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后勤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而不是形同虚设, 后勤职工才能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主动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与保障。
二、华中农业大学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做法
1、教育倡廉, 常打廉政“预防针”
后勤集团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 常打廉政“预防针”, 教育后勤干部职工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一是讲座育廉。集团每年举办2期干部培训, 每期都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培训的内容之一。通过培训, 教育干部和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二是谈话促廉。坚持逢会必讲廉政, 逢事必说廉政, 建立经常性的干部谈话制度, 包括任职廉政谈话、沟通激励谈话、帮助提醒谈话、批评诫勉谈话。形成领导提示、干部承诺、共同倡廉的良性互动;三是典型导廉。坚持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 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自觉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一方面, 通过组织观看《第一书记》等勤政廉政专题片, 开展“优秀服务员”、“文明服务窗口”、“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 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 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参观反腐图片展等, 剖析典型案例, 吸取经验教训。
2、机制保廉, 编织廉政“安全网”
为了克服廉政建设“一阵风”和一劳永逸的思想, 集团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编织廉政建设“安全网”。一是成立一个领导机构。集团专门成立了事务公开领导小组、人力资源工作领导小组、服务质量监察工作领导小组、采购与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 做到了重大问题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二是聘请一支监督员队伍。为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集团在抓好内部监督的同时, 不断强化外部监督。后勤集团成立了大宗物资采购与招投标监督小组, 邀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监督员, 全程参与监督集团大宗物资采购与招投标事务;三是完善一套规范化制度。近年来, 集团先后制定完善了《后勤集团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后勤集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有效推进了廉政建设。
3、文化固廉, 增强廉政“免疫力”
多年来, 集团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培植与凝练, 开展廉洁教育, 培植廉洁文化, 使廉洁理念、廉政意识入脑入心, 增强防腐拒变“免疫力”。形成了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为内核的集团文化, 形成以“改革求发展、服务求市场、管理求效益、贡献求支持”的经营理念, 强调“后勤越是改革发展, 越要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提倡“三种作风”即“艰苦奋斗的作风、真抓实干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 践行“三条标准”即“以工作好坏作为评价人的首要标准;以服务好坏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以能否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评价制度、政策是否科学的首要标准”。对集团管理干部提出“五条要求”即“头脑清醒、立场公正、标准客观、原则坚持、方法艺术”。努力打造“五好团队”即“思想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党风廉政好、服务形象好、经营业绩好”。优秀的廉政文化和企业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后勤职工, 风清气正的和谐氛围有力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工作践廉, 构筑廉政“防火墙”
集团始终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防止“空对空”, 在工作中形成坚不可摧的廉政“防火墙”。一是廉洁促管理。集团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要求各单位每年提前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坚持每月财务分析制度, 坚持纪录财务日记, 对成本变化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查明原因;严格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引进ISO9001管理体系和物流管理系统进行过程控制, 促进集团下属各单位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廉洁促稳定。集团坚持对管人、管财、管物等重要岗位、重点部位工作人员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和业务培训, 管理干部坚持做到“四不”, 即不参加客户的宴请, 不接受客户的礼物, 不向下级打招呼, 不直接插手具体的采购、招标事务, 只以管理者、监督者的身份出现;采购人员要落实“四个尊重”, 即尊重顾客、尊重供应商、尊重自己、尊重岗位。面对物资大幅涨价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的现状, 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使集团能够严把物资采购关,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确保食堂饭菜价格不涨, 质量不降, 服务不打折, 切实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
1、领导重视是前提
领导重视廉政建设并自觉践行是做好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十几年来, 华中农业大学历任领导均十分重视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从没有因为私人原因跟后勤集团打过招呼, 要求任何特权和照顾。学校领导一直强调“后勤越是要改革发展, 就越要预防和治理腐败”。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履行“一岗双责”和“谁主管, 谁负责”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 将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情况列为民主生活会和年终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周召开集团办公会, “三重一大”重要事项都由集团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2、顶层设计是基础
方案上做好顶层设计是预防廉政风险的基础。华中农业大学在后勤改革之初, 就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规范管理、良性竞争、优质服务”的思路, 在制度层面理清学校后勤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明确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 建立甲乙双方后勤管理模式;建立财务主管会计学校委派制度;坚持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聘后勤集团领导班子, 并将其纳入学校干部统一竞聘、管理、考核范畴;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集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 努力形成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实践证明, 具有远见的顶层设计是保障后勤集团健康廉洁发展的基础。
3、阳光公开是关键
做好高校后勤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阳光公开是关键。后勤集团以“权力阳光运行、监督全程跟踪、风险动态防控、腐败有效预防”为原则, 通过公开透明“晾晒”权力, 全员、全岗位、全过程排查廉政风险点, 层层分解廉政风险防控责任, 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 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把廉政风险排查与深化事务公开结合起来, 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所涉及的岗位、人员、防范措施进行公示, 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事务公开专题网站、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开设网上投诉专栏等方式, 主动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潘利:加强防腐倡廉, 构建阳光后勤[J].高校后勤参考, 2011 (8) .
[2]罗继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构建廉洁和谐后勤[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
[3]邓海成: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廉洁后勤[J].内江科技, 2011 (11) .
[4]宋江浩:廉政文化建设在高校后勤实体中的护航作用[J].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2007 (34) .
3.饭堂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篇三
采购员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员工饭堂伙食物资的采购工作,要和饭堂负责人经常沟通,及时准确完成饭堂所需物品及食材的采购工作,保障物质供应正常。
二、采购人填写请购单(采购计划)→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经理审批→方可采购。负责饭堂主、副食品、蔬菜、燃料、厨具、用具等物品的计划采购和运输工作,及时采购并负责进到仓库内放好,经保管员验收合格为止。主动与管理员、计划员商量,提供市场信息,增加菜式品种,勤找货源,勤跑、勤问、勤联系,保质保量完成每天采购任务。
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一切收支都要有证有据,不得挪用公款,每天的货物发票经仓库管理员验收后,分类别每天向财务报销一次,并于下月2日前将上月帐目结算清楚,不留尾巴。
四、要做好每日的进、销、存台帐,做好出库汇总表由公司财务核查。根据工作时间情况,可与厨务部协调,对饭堂的大米、食用油、干杂货、调味品按周期统一配送。
五、采购部可根据市场行情,货比三家,跨区域采购,比质量,比规格,比单价,把好三关(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并索取相应有效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备档备查。
六、采购部配送到饭堂的物质、食材,必需有现场厨师长或仓管员的验收记录单并签名返回。采购蔬、叶青菜时,可索取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或自备检测仪自行检测填写检测表备档。
七、对大宗伙食物资实行集中、定点采购。货比三家、严格审核、相对稳定、优胜劣汰。
八、采购一切物品必须经保管员验收方可入库,入库物品的数量、价格要准确,卫生、质量要合乎要求。
九、采购员要严格遵守采购审批手续和财务结算程序,避免经济纠纷或被骗。
十、各种伙食物资按饭堂计划采购,各种设备采购须经饭堂负责人同意方可进行采购。
十一、定期向饭堂公布市场行情,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采购工作情况。
验收员岗位卫生责任制
一、验收食品做好数量、质量、有毒有害食品处理等记录。
二、检验所购食品有无检验合格证明或检验检疫证明。
三、腐败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食品不签收。
四、验收后向保管员或厨房有关人员分门别类交代清楚。
五、验收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
仓管员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饭堂主、副食及各类库存伙食物资的保管工作,并按计划发放。
二、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入库要检斤、验质。出库要检斤,并做好记录。不许随意出库或拿库房物品送人。
三、及时上报各种伙食物资采购计划。
四、库房钥匙由保管员负责,不准任何人代管,特殊情况由主管领导指定他人代管。
五、饭堂库房严禁存放个人物品,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同意。
六、协助会计做好饭堂每月结帐工作,及时清点库存。
七、协助会计做好饭堂阶段伙食费经营报表工作。
厨工岗位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积极、忠于职守、文明服务、服从调动。
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烹饪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搞好团结协作,讲究职业道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工作时间不得擅离岗位,不准干私活,严禁打闹、说笑。
四、对就餐者应主动热情,运用文明服务的规范用语,做好服务工作。
五、不准随便吃饭堂的食物,不准随便领外人到饭堂就餐,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六、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及伙食质量的规定和要求,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七、厨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①在饭堂内严禁吸烟、吃零食,不许随地吐痰。
②厨工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保持衣帽干净整齐。
③厨工在操作前和大小便后必须洗手,工作时不许带戒指等金银手饰,不涂指甲油。
八、按规定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九、严格遵守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及时保养、维护所管机械设备,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他人所管设备。
4.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四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建
工作的指导思想。xx年6月,党中央号召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后勤集团党委按照我校党委的统一要求,分三层对全体人员组织了学习。组织处级干部学习了“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和在西柏坡的讲话,全体处级干部参加了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轮训班,有三名处级干部参加了校‘十五’处级干部读书研讨班;组织了党支部书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通过学习、讨论,集团的干部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讨论中,大家认为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关键是落实在工作中,后勤工作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项工作、每项管理办法的制定,要切实从广大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后勤集团工作的进步
后勤集团党委成立后,十分注重抓好党建工作,努力以党建工作促集团工作的进步。
(一)加强组织建设
xx年5月,后勤集团党委所属的10个党支部均到换届改选时间。经集团党委研究,在职工聘任结束后进行支部的换届改选。5月份,按照党章要求规定,各党支部进行了认真的换届改选,改选后的党支部委员,年龄有所下降,学历有所提高,党支部委员实行了党政交叉任职,党支部注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但能作好基层党建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各单位的行政工作,初步形成了党政相互配合,共同作好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勤党的建设,集团党委制定了《后勤集团党委会议事规则》、《后勤集团党委工作职责》、《后勤集团党委书记、副书记工作职责》、《后勤集团党支部工作职责》、《后勤集团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工作职责》以及与上述职责相对应的一系列的《考核办法》,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后勤集团党建的各项工作,初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坚持会议制度
集团党委注意抓工作计划的落实和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支部书记会,布置、检查和通报后勤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特别是在后勤面临任务重,面对改革的考验,要求各党支部要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和职工努力作好后勤保障工作。
(四)加强党务干部的学习,不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今年5月,各党支部换届改选后,各支委班子的人员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作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集团党委还为每个党支部配备了《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工作手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参考工具书,举办了《暑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在培训班上,集团党委委员李晋平同志作了《新时期如何作好党支部工作》的主体报告,分组讨论、修改比并通过了集团党委制定的一系列的《职责》和《考核办法》,交流了各党支部的工作情况,通过培训,提高了各党支部委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认真作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全年后勤集团发展党员13人,参加党课的入党积极分子17人。集团党委做到了对发展党员的谈话,了解该同志在本职单位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工作情况。针对本人的优缺点,提出努力的方向和需改进的不足。此外还组织了两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50余人参加了党课,党委委员在党课上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鼓励他们在支部的培养教育,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六)、加强党员的教育
今年的4—6月与“非典”的斗争,是对每一个支部和党员的考验,集团党委多次召开支部书记和党员会议,对“防非”做出具体安排,要求党员、干部要经受住“非典”的考验,关键时刻、危险时刻党员要冲在前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参观了学校纪委举办的利用职务犯罪的图片展览,使党员受到了教育。“七一”前,各支部结合优秀党员和先进支部评选活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组织了各种活动,使党员受到了教育。
(七)、加强廉政建设
集团党委注意抓支部和各部处的廉政建设,无论在支部会议还是行政会议上,都讲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支部将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与行政共同商议修改并完善制度,确定并实行人员转岗、与中心签订廉正责任书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廉洁从政的后勤队伍。
(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学校饭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篇五
时间:2012年6月21日
地点:学校饭堂
主持:杨发强
中考快到了,为了能使学校饭堂能为中考期间的师生提供安全的食品和优质的后勤保障,保证中考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饭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饭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严格把好食品的进货关,对进入厨房的食品,必须安全合格,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2、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好学生在中考其间的饮食。
3、严格执行蔬菜浸泡制度。对蔬菜浸泡时间至少半小时以上。
4、严格执行餐用具消毒制度。对分餐间也要定期进行消毒。
5、对食品,要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类、豆类、豆制品等,必须煮熟煮透。
6、上班时间要锁好门,不能让闲杂人员进入厨房,确保安全。
7、提高服务质量,对待学生态度和蔼,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8、按时供应开水,全天供应,确保学生有开水饮。
9、工作人员按时上岗,按时上下班,遵守纪律,听从管理工作人员的安排。
6.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为了慢慢由学校的职能部门整改为企业,一般更名为“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集团的财政独立核算,管理自主独立。依靠高校及周边的社会资源,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服务广大师生、服务集团所有职工的同时服务于社会,达到与社会的利益双赢。
二、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独有的价值观、理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内在的动力,对于增强企业的外在竞争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层非常重视的一个工作重心。新时期,很多产业、企业不断的分解和融合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说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树立、打造自身的企业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见,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在改制之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基础。
三、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企业文化现状
(一)集团发展历程
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是由原总务处、基建处下属各单位、学工(部)处宿舍管理科转制组建,于2001 年1 月正式挂牌成立。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而组建的,以学校后勤保障为纽带、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收费为特征的多个服务中心实体组成的综合性后勤服务机构。
后勤服务集团改制一般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采用财政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模式。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后勤设施和条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重组和改制,不断壮大集团实力;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充分占领学校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市场,扩展服务范围,参与社会竞争,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
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及9 个中心。经营服务范围涉及餐饮、学生公寓管理、物业管理、校园建设、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接待培训、物资采购、加油站及超市等。
(二)企业文化现状
1.取得成果。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利用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及品牌,有效做到了:(1)增强凝聚力,构建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2)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成功实践与验证,让所有员工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3)使集团所有员工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激励员工积极工作。(4)提高企业竞争力。历经十几年的奋斗及努力,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已经适应了企业间的竞争。(5)引导员工敬岗爱业。利用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并培养其高尚情操,使员工产生爱企业、护企业的深厚感情。
2.存在不足。(1)受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难以带领企业跨越式发展。(2)整合及利用社会化资源还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多校区办学,在资源整合及利用上显得疲软。
四、打造企业文化的途径及方法
(一)完善规章制度及软件建设
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生存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
2.工作与决策。推动和制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务必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企业的发展规划,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宣传企业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决策。
3.规范典礼及仪式。企业在铸造品牌的企业文化时各种典礼和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既能推广企业理念、决策,又能有效贯彻各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如企业各类周年庆典、会议、展览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4. 树典型、立模范。谁都希望是最优秀的,都希望被认可和赞扬。通过树典型、立模范能有效落实企业管理理念,给不同层次的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及模范,并且还可以对所有的员工有切实的影响。
5.拓宽传播途径,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拓宽传播企业理念的途径,共享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等。
(二)实施方法
1.严格执行“三会”。“三会”即晨会、夕会和定期总结。每天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前的短暂时间宣传、传播公司的价值理念、发展思路。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度定期召开部门或者全体的例会(总结会),形成制度,创建文化特性。
2.定期阶段性小结。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的管理理念及发展计划对照自己的行为开展工作小结和思想小结,自我评价自身的工作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提出企业的不足及建议。
3.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显示屏、集团网站首页等开展企业文化宣传。
4.表彰典型典范。奖励之下出勇夫。通过褒奖典型典范给员工塑造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5.打造集团品牌服务项目。通过不同的服务领域,以“服务月”、“服务周”等形式定期举办服务师生员工的活动。
6.积极开展培训及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能提高业务能力,外出参观学习能提高员工团结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通过培训、学习还可以交流建设企业文化经验,做到取长补短。
7.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迎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支持产新创业,树立创业典范,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8.丰富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企业运动会、校运会、趣味运动会、集团文艺晚会、歌友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这些活动载体打造企业文化。
9.引进新鲜血液,吸收新思想。新的人才队伍给企业注入新的血液,能有效更新和整合现有的企业文化。
10.开展自评、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知道自身工作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能提高员工作能力。
11.发挥领导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领导应该做到带头示范。
12.创办企业传媒报刊。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向企业内外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三)塑造企业文化独特品牌———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包括文字、颜色和吉祥物,这些都是企业的重要标志,让人从企业集团的标志文字、标准颜色和吉祥物认识企业文化,认识企业品牌,所以,高校后勤集团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形象系统已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途径之一。高校后勤集团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的自身视觉形象是依附于企业理念的,它是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
(四)构建信息化、网络化体系
“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民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各个领域,并且普及、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人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开展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想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同时还需要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闫函,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
[2]李寒平.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5,(Z8).
[3]娄金霞.基于文化再造角度探讨物业管理企业文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5,(27).
[4]尹平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5]陈春红.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6]宋连霞,等.创新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J].中国房地产,2015,(9).
7.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七
2006年后勤集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后勤服务宗旨,坚持高校后勤姓“教”本质,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以模式促质量,以质量稳市场,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创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工作部署,重点把握关健环节,全面搞好后勤保障。2006年,将重点完成如下工作任务:
一、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加强党员的培养和教育,进一步强化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渗透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员工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后勤集团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在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上拟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经营服务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管理规范,反应敏捷,优质高效的经营服务模式。
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经济目标责任制:
(1)对已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或承包经营的各食堂和小吃部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方式,在明确经济目标的同时,完善质量、价格、卫生等指标考核体系,确保学生食堂饭菜质量、价格的稳定,加强对其经营过程的经营风险控制;
(2)对光宝塑钢门窗有限公司、起点超市、可利尔净水厂、招待所、招待餐厅等经济实体,实行以经济目标为主的经营目标管理,落实经济责任,使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的报酬与经营收益直接挂钩,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使经营管理者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3)对服务保障性部门、班组或服务实体,实施成本费用目标控制,节奖超罚;
(4)对部门、班组或经营服务实体承担的非职能性创收性项目,按项目净收益确定集团与部门的分配比例及分配办法,对有功人员实施单项奖励;
(5)对职能部门实施费用总额控制,节奖超罚;
(6)各部门或各实体实施独立核算后,各部门或各实体间相互提供商品或服务,要明确经济责任,一律实施内部结算办法。
无论实施何种形式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均是建立在完善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考核基础之上的。集团要与部门或经营服务实体签订“双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责任书,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3、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劳优酬的基本分配原则,按照资源贡献率和个人贡献大小,合理拉开部门间和员工间的分配差距。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比效益、比贡献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
4、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完善评优评先办法,科学设定评优评先项目和评优评先标准体系,凡能进行量化的评选标准要予以科学量化,使评优评先与部门或员工的日常考核和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充分体现评选结果的先进性、代表性、激励性,减少评选过程中的负面因素;修改、补充和完善日常奖励办法和惩戒措施,树立正气,打击歪风,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关键事件法”,对本内出现安全事故、违反计划生育、或在关键工作环节等出现工作失误给学校或集团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部门及个人,将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5、完善全员聘用合同制及员工竟争上岗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干部及全体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成一年一度的全员聘用及员工竞争上岗工作。
三、为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筹备过程及学校五十年校庆的筹备过程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特别要在教育部专家组评估过程中和学校五十年校庆期间,提供干净、整洁、生机昂然的校园环境及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保障,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五十年校庆增光添彩。
四、巩固后勤集团实质性融合成果,进一步完成两校后勤实体实质性融合第四阶段即“规范提高阶段”的工作,打造公司内涵,树立公司外在形象,弘扬和展示后勤集团的精神风貌,鼓舞工作士气。
1、进行公司文化整合和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积累,实现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结合。培育并形成公司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
(1)物质层面:进行公司形象策划。确立公司的徽标、胸卡及具有统一标识的办公用品、纪念品、各种标识牌、宣传牌、广告牌等;编印后勤集团的形象画册以及光宝公司、可利尔净水厂等经济实体的形象宣传册;加强学生公寓、食堂的硬件文化建设,用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标语口号、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字画以及在学生中征集优秀书画作品等装点餐厅和公寓;
(2)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并形成《河南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汇编》文本;进一步完善部门工作规范和员工岗位工作规范,完善《后勤集团岗位汇编》文本;
(3)精神层面:培养并形成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充满活力、团结和谐、充满正气的公司文化。打造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公司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公司文化的不断提升,提高集团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促进全体员工的亲和力,增强集团不断进步的推动力。
(4)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贯彻公司文化,使公司文化建设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弘扬集团文化,鼓舞员工士气,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树立集团公司的形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页、集团简报、橱窗、板报建设,创立后勤集团报,充分发挥后勤专刊的作用,并通过学校网页、校报等载体宣传后勤工作,加强后勤集团与学校各部门及全校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架起后勤集团和学校沟通的桥梁,互通信息;同时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树立品牌,拓展市场,使河南工业大学后勤集团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2、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引进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1)完善后勤集团ISO质量管理认证的执行体系,提升并持续改进质量标准,确实做到“写所做,做所写,记录所做”,从根本上克服“两张皮”现象;按照新校区新模式的基本要求,严格把握新校区ISO质量管理体系软、硬件执行标准,对嵩山、中原两校区则重点把握质量控制体系即软系统的运行;完成后勤集团及光宝公司一年一度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年审工作。
(2)全面导入6S管理模式,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的要求,全面整理整顿各种工作现场,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各种浪费,确保各项生产安全,提升公司形象。
(3)总结莲花街校区宿教管理经验,总结、探索并完善学生宿舍“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经验和规律,形成规范文本,建立具有河工大特色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促进三校区宿教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堂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改善食堂硬件条件,进一步完善食品采购、验收、储藏、加工、销售、服务等过程的卫生、质量、价格标准体系,并对照标准实施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学生伙委会的有效监督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5)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申办一级幼儿园。
(6)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后勤服务质量信息投诉反馈系统:教务处教学信息平台、后勤处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系统、学生伙委会、学生宿舍管理自律委员会、后勤集团投诉热线和总经理信箱等,及时搜集师生对各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五、产业管理与发展。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后勤集团的健康发展。
1、整合现有产业实体,提高现有产业实体内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完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经营人员主观能动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完善起点连锁超市的进、销、存管理,增加商品品种,加强商品快速周转,提高营业收入;改革光宝塑钢门窗有限公司分配机制和销售机制,扩大销售渠道,增加经营收入;做好可利尔净水厂的注册及面向校外市场销售工作;改善招待所的硬件设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入住率;继续办好招待餐厅及其他商业销售网点。
2、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做好新校区苗圃基地开发,积极承接并保质保量完成新校区园林绿化工程,美化校园环境,在为新校区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取得合理的经营收入。
3、充分利用三校区各种市场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师生需求,在为师生提供优惠便利服务的同时,取得合理的经营收益;找准市场机会,面向社会拓展经营业务,开辟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向社会要效益。
4、在追求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做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事情,不盲目冒进做自身能力和力量达不到的事情,不打无准备之仗,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六、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制定《后勤集团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细化安全工作控制措施,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防微杜渐,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各类生产安全和为学生提供的各类服务产品安全,力争实现零安全事故,实现2007安全年。
七、员工培训。加强不同层次员工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在组织好员工日常政治、业务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拟集中开办如下四个方面的培训班:
1、经理人员计算机培训班。培养和训练经理人员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普及后勤集团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奠定基础;
2、6S管理知识培训班。自上而下逐级对全体员工进行6S管理知识和实施6S管理的观念培训,确保6S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3、第一期班组长培训班——如何当好班组长。重点培养班组长在一线操作层面的组织、管理、指挥、协调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
4、员工规章制度及岗位规范培训班。重点培养员工对公司制度、岗位规范和公司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争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组织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达到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协调统一。
八、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关于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后勤,计划开展如下活动:
(1)进一步完善节水、节电、节煤措施,充分挖掘潜力,明确经济责任,有效调动水、电管理人员积极性,积极开展各种节能活动;
(2)加强物料采供管理,完善物料采供的计划性,取得物资采购的批量效益,完善物料采供办法,建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确保物资采购取得合理的质量、价格,力争实现物资采购成本最小化;
(3)严格控制物资流通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严格控制各类原材料消耗标准,积极倡导修旧利废活动;
(4)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满负荷工作法”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正式员工岗位,压缩临时员工编制,切实做到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开支;
(5)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和市场优势,拓展经营业务,扩大营业收入,弥补资金不足。
总之,2006年,后勤集团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后勤集团领导班子将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校领导指导下,带领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继续发扬敢于拼搏,敢打硬仗,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继续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学校及全校师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8.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八
项 目 总 结
为适应当前全省高校伙食改革新形势的需要,提高炊事队伍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从2007年开始,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决定利用每年暑假期间举办的全省高校食堂厨师、面点师培训考证班。这项由广东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广东省高校食堂烹调师、面点师培训考证班已经成功举办四期。今年是第五期,于8月15日培训结束,现将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期培训从7月15日正式开始,到8月15日正式结束,为期1个月,参加本期培训班学员来自全省24所高校饭堂厨师102人。培训等级从初级、中级、高级及技师4个层次,培训工种为粤菜厨师、中式面点师2个工种,于8月13—15日考证后顺利完成培训任务,考证通过率为100%。
二、主要成绩
1、高度重视,周密策划。为了举办好本期培训班,培训科在5月下旬开始着手策划,在总结前四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培训学院院长亲自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旅游酒店管理系重新调整的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培训教学安排更科学合理。挑选最有教学实力的专业教师担任讲师和班主任,安排装有空调的西餐厅和导游实训室作为理论课课室,安排学校最近的宿舍方便学生。6月2日培训科张全科长与后勤公司冯国华经理专程前往省教育厅后勤产业办就本期培训事宜与主管领导进行了沟通,对本期培训的层次、收费标准、报名程序和报名要求、联系方式等事项进行了协商,也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提交了由我校草拟的《关于举办广东省高校食堂烹调师、面点师培训考证班的通知》报省厅审核发文。这份文件在6月15日前全部下发到了全省高校,比往年早了近10多天,为报名组织赢得了时间。
2、各级领导关心,部门通力合作。本期培训班得到了省教育厅后勤产业办和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伙专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等领导亲自参
加开班典礼并作了培训动员。校董事会对举办本期培训班也做出重要批示,几位校长多次对培训的安排和培训质量进行指导,并与学员们一起打球比赛。学校招办、培训科、生活科、后勤公司等部门积极协调资源,提高学校饭堂质量,为培训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考务中心为了能在学员结业时顺利拿到结业证书,在打印机不能打印的情况下手写结业证书一百多份。
3、培训组织保质保量,培训过程监控到位。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认真组织,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学员每周在校学习6天,在校整整学习一个月。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安排了林洪、李健豪、江镇球等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担任教学任务,加大实操技能的训练。培训科每天对培训班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组织召开了学员代表座谈会,听取学员对培训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系领导和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反馈。发放了《培训效果评价反馈表》100份,从课程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组织、培训效果、建议和意见等方面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体会。
4、培训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确保学员考证的需求,针对考证重点强化,确保较高的过关率;另一方面又根据学员工作需要,根据高校饭堂需求的特殊性,确保学员学习的技能派得上用场,即教学课程设置侧重符合考证要求、注重市场流行菜式、高校食堂实用菜式。
5、教育教学服务有始有终,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为了更好的服务学员,展示了我校管理和服务水平,从开班前期准备到教学过程组织,从师资配备到学生住宿安排,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学校都做了细心安排:报名咨询不厌其烦解答学员的各种问题,举办的开班典礼、结业典礼隆重热烈;学员代表队与学校行政篮球队如火如荼;组织的卡拉OK晚会歌声萦绕;免费观看的电影趣味横生;结业合影靓丽多彩;学员与老师关系融洽,亦师亦友;考证成绩公布后我们通过手机短信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学员,向他们表示祝贺……这是我校近几年来办的最大规模的培训班,也是我们服务做的最到位的一次培训班。
6、培训效果显著。从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这次担任课程教学的师资非常满意,对白云老师的教学水平赞不绝口。近80%的学员愿意明年再来
参加我们的培训。100%的学生对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满意。学生技能鉴定全部通过!本期学员的精神状态表现的很和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气氛友好。我们感觉本期学员是已经举办的这五期培训班中学习最刻苦、纪律性最强、培训效果最好的一期学员。
三、存在问题
1、高校饭堂班学员来自全省各兄弟学校饭堂,自然对学校的饭堂服务比较关注,学生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我校饭堂的服务意见比较突出。对我校饭堂工作提出了好多建议和意见,希望这些意见和建议能促进我校饭堂的服务工作。
2、今年旅游酒店管理系实训场室全面改造升级,实训条件相对较差,施工对培训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四、后续工作及启示
1、根据学员提供的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编写致各学校的一封感谢信,主要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感谢单位对我校举办培训班的支持,希望一如既往能继续送学员来我校接收培训;二是介绍我校现有的培训项目,愿意接收其他培训项目。
2、建立学员通讯录和QQ群,为学员交流建立一个平台,为今后我校培训项目的发布创造渠道。
3、按照项目申报和结算流程,结算相关费用,支付省厅招生宣传费用。
4、收集整理培训项目过程资料,召开项目总结会并经验推广。
5、从学员反馈信息,明年在举办项目时,增加公用营养师方面的培训工种。
广东白云学院
9.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九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视野
《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 而且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做了科学规划, 也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理论、制度开启了新的视野。
1. 高校后勤改革的道路。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创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最早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 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1]在此之后的近8年间, 我国的高校后勤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 主要借鉴了国有企业领域改革的一些经验, 对高校后勤服务领域实行了以经济承包为主的改革模式, 通过引入经济管理手段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 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 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我国的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尤其是社会第三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在国家大的经济环境带动下, 高校后勤服务产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 高校后勤改革逐步进入了一个转体制、转机制的时期。一方面, 一部分高校后勤系统在经济承包的基础上逐步尝试推行模拟企业化管理方式;另一方面, 一部分高校后勤系统开始尝试创办某些新的经济实体或注册成立后勤服务企业, 通过推行模拟企业化运行或企业化运行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 由此产生了“小机关大实体”或“小机关多实体”等后勤改革模式。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推进, 高校后勤的“瓶颈”制约作用逐步显现, 因此从1999年底开始, 以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为标志, 高校后勤改革进入了一个全国性的改革阶段,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步骤和政策措施, 甚至提出了3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上海会议关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后勤系统成建制地与学校行政体系分离, 组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经济实体, 同时强调引进社会力量, 逐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有关部门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推进政策, 促进后勤服务实体健康运行。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又连续3年分别在武汉、西安、北京召开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 对上海会议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做了进一步的推进和落实。遗憾的是, 上海会议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14个年头, 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任务不但没有按时完成, 而且至今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而自2005年以后, 高校后勤改革开始由一个轰轰烈烈的全国性推进的局面逐步转入了一个徘徊不前的局面, 甚至有的高校宣告后勤改革失败, 退回到上海会议之前的状态;社会各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质疑也开始多起来, 高校后勤改革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走, 不仅困惑了高校后勤系统的工作者, 也困惑了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解开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有力依据。《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 这不仅说明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道路从国家层面做出肯定, 而且表明这项改革从此上升到国家制度设计层面, 同时也意味着这项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 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
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是在改革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既是改革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 也是指导改革深入推进的理论基础。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 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后勤改革, 改革的方向、实质、原则、形式、路径及高校后勤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 高校后勤理论界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并且在对这些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过程中总结、提炼出高校后勤的基本理论。
我国的高校后勤事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不仅从一开始就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 而且肩负着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宗旨。高校后勤改革既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反映, 也是高校办学模式转变在后勤领域的具体表现, 更是高校对后勤服务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矛盾相互作用的现实结果。因此, 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质是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 既是高校后勤服务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不是高校不要后勤, 也不是高校不办后勤, 而是要把高校后勤办得更好。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 而不是简单地市场化, 是要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和市场化的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高校后勤服务, 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后勤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多种实现形式, 其中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和高校后勤组织的企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实现形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总量的相对稳定和高校后勤改革的逐步推进, 高校后勤领域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已经由改革前的高校后勤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步转化为优质高校后勤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 高校对后勤服务资源的需求从单纯资源总量的需求转向了资源内在质量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其核心就是要提高后勤服务资源的优质化。
3. 高校后勤改革的制度。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依赖于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后勤改革顶层设计不足的矛盾凸显, 特别是许多深层次的制度壁垒和障碍逐步显现, 事实上这正是导致高校后勤改革从高潮转入低谷的直接原由。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困惑, 教育部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列举了大量事实, 总结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巨大成就, 强调“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同时阐明了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架构, 强调要从顶层制度设计上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将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纳入了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 不仅说明高校后勤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有了结果, 而且表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此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证。据此,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以做出两方面的基本评价:一方面, 社会化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已经被近30年来的改革实践所证明;另一个方面, 社会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由高潮转入低谷恰恰是这项改革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现实表现。可喜的是高校后勤改革不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 而是已经将其纳入了现代大学的制度框架, 高校后勤改革的制度设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也充分说明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契机
《教育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毫无疑问也是指导今后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也为破解目前改革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1.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三章阐述的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其中第四十条的核心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则是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容予以明确的。由此可以看出,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已经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 而且是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无疑这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推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突破传统观念, 《教育规划纲要》并没有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放在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教育规划纲要》的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办学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公办和民办之间的关系。而将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前两者区分开来, 有利于厘清改革的逻辑与思路, 有利于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下建立新型的高校和后勤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的方向不会改变, 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进和扩大社会资源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方向不会改变。
虽然《教育规划纲要》中对如何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展开, 但是不难看到, 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同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然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和后勤之间的关系, 而其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高校后勤是要为高校稳定、高校育人提供优质、高效、坚强的服务保障, 是一个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坚持教育规律的高校后勤。高校后勤在坚持市场化运营过程中, 其固有的公益性不仅不会改变, 而且在未来的改革中会进一步加强。
2.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源于西方, 规范高校及其后勤组织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 只不过在当代中国高校及其后勤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具改革的特征。我们知道, 现代大学制度是保护大学精神得以实现的制度, 是用以规范大学内外关系的规则和运作机制, 显然现代大学制度不是专指某一个国家的大学制度, 它与现代大学一样也是一个总称, 它反映的是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要求[3]。一直以来, 西方现代大学制度除了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和必须的大学立法以外, 还必须确立大学章程、内部制度和包括后勤组织机构在内的组织架构, 确定包括处理学校和后勤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内的人事、财务、采购、服务设施等等各种关系的准则, 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这对我国在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从西方现代大学的章程有及和章程直接相关联的具体细则的内容和结构来看, 包括后勤服务体系管理运行机制在内的大学运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虽然有的具体细则和章程是分立的, 有的两者是一体的, 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明确了学校与后勤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准则。如《斯坦福大学行政管理指南》就是一个涵盖了后勤服务组织和后勤服务管理运营机制在内的章程, 其中第八章“大学服务设施”, 对后勤服务方面的会议政策、会议安排、会议设施、会议住房和其他各方面的服务标准、服务收费、注意事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4]。日本《东京大学宪章》和《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组织规程》也分别就财务管理、教育研究环境、医疗服务体制和其他后勤服务相关的组织及运营做了明确的规定[5]。由此可见, 虽然西方现代大学的后勤服务高度社会化, 但是和大学密切相关的内部后勤服务组织及运营一般也都纳入大学内部制度框架和范围。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可以清晰地看到, 无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还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实质上都是当代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宏观背景下, 集权管理体制向分权管理体制、大学行政化运作向去行政化运作的转型[6]。大学组织的变革是宏观社会变迁的使然, 同时大学组织的变革也推动着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要内容和现代大学制度组成部分的高校后勤改革不仅要从根本上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也要始终适应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也要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下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特点
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来讲,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全面实施, 特别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还意味着高校后勤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1. 系统性。
近些年来高校后勤改革之所以徘徊不前, 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 导致政策不配套, 是一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 以致碰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造成改革忽左忽右, 忽热忽冷, 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影响了改革的进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治理现代大学的系统工程, 不仅为克服先前后勤改革制度设计的缺陷提供了可能, 而且成为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 制定完善的大学章程的过程就是对后勤改革制度设计的过程, 章程所确立的后勤组织关系和运营机制, 实际上就是后勤改革要解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换句话说, 就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高校及其后勤之间的新型关系, 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标志着高校后勤改革将从“单兵突进”方式向“系统协同”方式转变, 和过去后勤改革相比, 系统性无疑将成为今后改革的最大特点。
2. 公益性。
公益性既区别于营利性, 也与福利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尽管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一直强调要坚持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原则, 但事实上由于改革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政府、高校和后勤组织在公益性问题上一直职责不清, 以致在公益性问题上打了折扣, 这也加剧了高校后勤改革的困境。《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再次凸显了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原则, 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公益性原则上的主导作用和高校、后勤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建立起一种长效的联动机制, 确保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公益性是今后高校后勤改革路径的主旋律, 也是区别以往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3. 规范化。
由于系统性不够, 高校后勤改革近年来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 至今没有能够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推进, 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讲, 确立新型的高校与后勤之间的关系条件已经成熟。事实上也只有在微观上规范高校后勤运行的具体细节, 宏观上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才具有真正确立的基础。可见,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的高校后勤服务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也是今后改革的显著特点。
4. 市场化。
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之所以称之为社会化, 一方面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办社会”而言的, 通过社会化的运作方式, 最大限度地引进社会资源为高校服务, 从而实现高校职能的回归;另一方面是相对于高校后勤组织行政化而言的, 通过社会化的运作方式, 促进高校后勤从行政组织向经济组织转变, 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益。社会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 只不过这种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毫无疑问, 《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推进, 不仅有赖于国家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而且取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 同样, 高校后勤改革的实现形式最终也取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 无论是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还是高校后勤组织内部的社会化程度都越来越高, 高度社会化就是市场化, 市场化将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 1985-06-0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3]王洪才, 赵琳琳.现代大学制度:缘起、界定与突破[J].江苏高教, 2012 (03) .
[4]张国有.大学章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国有.关于章程框架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05) .
10.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十
8月30日,后勤服务总公司在名人报告厅召开了天津财经大学秋季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后勤主管校长宁培中、后勤党委书记王海滨、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郑利等领导同志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餐厅食堂管理及服务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本学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的落实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宁培中副校长在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的目的简言之是两点:一是提醒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务必要高度重视,二是提醒大家一定要警钟长鸣。我校的餐饮工作,面对的都是天财的莘莘学子,是一个“良心活”。食品经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保障食品安全不仅是对师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食品卫生问题,归根结底是习惯问题。要把功夫下在平常,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各经营摊位的重视程度,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才能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实现学校与经营部门的“双赢”。
后勤党委书记王海滨指出,高校食品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长抓不懈,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有问题的摊位,果断实行“一票否决”制。
会上,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郑利传达了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市教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1年秋季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最后,他对新学期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要求:餐饮部门要进行全员性的食品安全工作培训;各学生食堂、餐厅一定要坚持“晨检”、“夜检”、“日检”、“周检”;要求各食堂摊位立即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扫除工作;对各食堂、餐厅后厨的所有食品进行全面的检查,过期食品必须及时处理,餐具彻底消毒清洗等。
会前,总公司向饮食服务各部门发放了精心印制的《天津财经大学餐饮从业人员工作手册》。其涵盖了包括《食品卫生法》等国家多部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我校食堂卫生管理规定及细则并特别提出“新学期开学前食堂卫生管理标准”。《手册》使我校的食品安全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新学期总公司将依照《手册》的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检查,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多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旨在为广大天财学子构建一个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
11.饭堂改善方案 篇十一
一、目的:
食用安全、营养价值高 口味合适、性价比高
二、目标:
两个满意度:
早餐、中餐就餐人数比例达到90%(前两个月提升到80%,3个月后达到90%)员工对饭堂满意度提升到80%(前两个月提升到70%,3个月后达到80%)
三、路径:
1、大宗进货渠道的管控
2、用餐品类的管理
3、用餐分量的管理
4、建立伙委会,定期监督
四、方案
1、对米油等大宗物资的管控:目标是使用餐安全,有营养
方法:每月一次定期从蕉岭运送米油等大宗物资,饭堂固定使用,不得使用其他米油
2、用餐品类和分量的管理
早餐的管理:减少碳酸饮料的供应,使用公司指定的米粉类物品(公司补贴每就餐人员一份),饭堂必须提供骨头汤和青菜。其他至少提供4-5中主食早餐(河南馒头、包子油条、酸菜等必备),同时价格不得超过市场价格。
中餐和晚餐的管理:每餐设定6种菜式,青菜2种,荤素搭配2种,荤菜三种,参考价位分别为1元,1.5元,2元,2.5元,3元,4元,每次规定必须选用标准分量的小勺打菜。
3、公示
每周六下午公布下周周一至周六的菜式(人资协助)和价格
4、监督机制
由工会主席主导、人资主管、股东代表1人(轮流)、员工代表5人(轮流)组成7人小组,每周一次伙委会议,对该周饭堂的状况进行监督。
五、费用预算
1、米油按照饭堂目前的标准由公司补贴差价
2、早餐公司补贴员工每人一份米粉,由饭堂提供骨头汤和青菜,其他需要增多品类参照市场价格。
3、对中餐和晚餐不再设限,每餐设定6种菜式,青菜2种,荤素搭配2种,荤菜三种,参考价位分别为1元,1.5元,2元,2.5元,3元,4元,每次规定必须选用标准分量的小勺打菜。所有品类参照餐饮公司价格。
4、管理餐标准不变,实行报餐制,按照在食堂就餐的总人数提供费用给饭堂。饭堂承诺晚餐管理餐必须要单独提供,同时所有普通接待餐不得再计算费用,含在管理餐之内。
以上方案11月份试行1个月,11月30日前由伙委会拟定方案决定是否由目前董先生继续经营或者换供应商。
拟定:
审核:
12.大学后勤饭堂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各地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各种措施
为了改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地有能力的政府及高校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将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1、华东理工大学将传统的勤工助学模式进行升级, 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勤工助学创业实习基地”。
将勤工助学的项目及内容扩增, 包括有图书馆管理、食堂助理、勤工助学超市、学生助理派遣、文印小铺、礼品售卖、衣物捐赠收集售卖、茶道室、桌球室、乒乓房管理等。较大规模的“基地”模式,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让更多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类工作, 不仅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 且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2、西安交通大学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 建立起“学生实践工程坊”。
工程坊开设了具备批量接待能力的机械设计加工平台、电子制作平台、人文实践活动平台等, 并配备工具室及常用材料和器件库。以开放、免费、安全、方便的运作理念面向学生, 为积极思考、重视自我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习平台。
3、有的高校将科研活动和毕业论文环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严格把关毕业论文过程。
使科研、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成为通过实践促进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有力保障。
4、有的高校注重教学和技能实习的比重分配。
削减理论教学, 扩增技能实习课时, 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部分高校通过信息化教育方式, 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 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除了书本外的其他知识, 扩增学生的知识面及思维能力。
二、利用高校后勤资源补充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渠道的思考
从各地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来看, 为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或当地政府均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于财力及人力相对匮乏的地区及高校, 就很难实现投入较大的培养措施。因此, 开发相对投入较小的培养方式颇有意义。高校后勤系统是每所高校的运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如利用好后勤资源, 以补充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渠道, 必将有其积极意义。其优势在于:
1、节约资源, 减少投入。
开发利用学校固有的后勤资源落实学生能力培养, 相对于投入较大的培养措施, 其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资源的模式存在一定优点。
2、高校后勤涉及面广, 包括餐饮、物业管理、商业管理、维修等诸多领域。
既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培训岗位, 且后勤管理知识涉及面广, 具备较强实践性、操作性。
3、高校后勤服务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对于参与实践与管理有一定兴趣, 且直观感受度强。
4、学生参与高校后勤实践管理, 可为校方提供学生方的感受
和体验, 为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改进提供“客户方”的直观反馈。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具体方式
多数高校在勤工组学岗位中均设有后勤服务方面的岗位, 如食堂卫生打扫助理等, 从事的工种一般以体力劳动为主, 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设计和提供更多具备一定思考性、观察性、培养性的后勤实践岗位实为重要。
1、设计和提供更多具备良好培养性的后勤实践方面的勤工助学岗位
目前许多高校涉及后勤的勤工助学岗位存在一定弊端, 即以体力劳动为主, 能力培养性较差, 学生的参与度不广。因此, 必须设计更多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利的勤工助学岗位。以下为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后勤勤工助学岗位设计。
(1) 餐饮服务质量监督员。主要负责后勤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督、调查、反馈等工作, 包括菜品质量、菜色品种、菜价合理度、卫生环境、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学生满意度、改进方向等方面的监督和调研。
(2) 商业服务监督员。负责校内商业设施的监督与反馈工作。包括商品、服务质量、价格管理、满意度测评管理、商业需求反馈等。
(3) 学生公寓安全、卫生协查员。负责学生公寓的寝室卫生检查、寝室及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并做一定书面工作。
(4) 教室、实验室协管员。负责教室的卫生检查、设施设备报修、安全管理等。
在实际操作中, 高校可根据各自后勤的管理特点, 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勤工助学管理岗位。并通过一定宣传, 让更多学生认识到各种岗位的实践性。相信具备实践性且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勤工助学岗位定能获得更多学生的青睐。
2、成立后勤实践学生组织
我们的社会是由不同分工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形成的组织。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毕业后步入社会的就业压力, 因此, 对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相互协作能力尤为重要。因此, 除了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以提升其实践技能之外, 还要注重使这一庞大的学生群体能够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而后勤工作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 所以成立后勤实践学生组织非常必要。
华东理工大学生活联合会就是在后勤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社团成立以来, 给很多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岗位, 社团职能也延伸到食品卫生安全、校园文化建设、绿化节能环保、生活服务等多个管理领域。通过参加社团工作, 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大学生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人格方面等的提高与完善。许多学生表示, 通过实践, 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东西, 眼界开拓了、能力提升了。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受过高等教育, 是掌握国家新知识、新技术的高级人才。而将这些知识与技术迅速应用到实践中去, 光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强大内心力量和心理素质, 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使自己全面发展, 将来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各大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后勤这一庞大而全面的社会性体系,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服从能力、协调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优势, 毕业时有能力、有信心步入社会, 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春梅, 王晶, 宋超英, 张四聪.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科学建设工程坊[J].实验技术及管理, 2009, (12) :4-6.[1]张春梅, 王晶, 宋超英, 张四聪.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科学建设工程坊[J].实验技术及管理, 2009, (12) :4-6.
[2]王新灵, 武雪芬.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 2011, (11) :9-10.[2]王新灵, 武雪芬.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 2011, (11)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