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2024-10-17

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精选10篇)

1.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一

第一讲:第一节

工匠渊源

引入新课:

何为工匠?

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

40分钟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鲁班、蔡伦、李春、黄道婆......这些 著名的工匠,没有炫目的头衔、显赫的家财,但都以杰出的智慧、精

湛的技艺菲方的创造为后世留下了财富。

讲授新课:

中国本来不缺工匠精神,而且是世界工匠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有很多实例,如:木匠鲁班、铸剑大师

欧冶子、干将、莫邪、李春等等数不胜数都是著名的工匠。他们没有 炫目的头衔、显赫的家财,但都以杰出的智慧、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

创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上千年的洗礼,至今仍广为流传,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彰显他们的崇高地位,接受后人的敬仰。这说明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流淌着“工匠精神”。在去年4月30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大国工匠》的八集系列纪录片。我不知有没有学生看过?从那天起我们知道了高凤林、周东红、孟剑锋、顾秋亮等等,他们默默无闻,平凡有如空气,却个个身怀绝技,用心智和双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中国制造”。他们是对“高精尖”领域“国宝级”技工们践行工匠精神的解读。

讲解法

一、工匠渊源

在我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洞穴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距今大约2万年。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陶器,也是制作陶器最早陶工工匠。工匠的出现源自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也留下了以“探索”和“至善至美”为特征的精神财富。

例如:

1,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丝绸长衫距今2200年,其薄如蝉翼,用料2.6平方米,仅重49克。

2,大家都知道在西安有秦朝陶制兵马俑,距今2千多年。有学生去看过,它不但数量惊人,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造型各异有个性,栩栩如生,每个表情姿态各不相同,犹如秦人穿越时空来到现在,其设计和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埃及金字塔 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

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到目前为止,埃及金字塔的设计建造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确凿无疑的是建造这些奇迹的工匠们,将每一块巨石、每一个细节,用虔诚、用专注、用技艺造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4,干将、莫邪宝剑的故事在古城苏州已传说了2500年,苏州古城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首都。相传干将和莫邪善于铸剑,是铸造名匠也是一对夫妻,相传为吴王铸造了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两把宝剑分别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干将和莫邪,据传此剑被藏于虎丘王墓,此传说赞颂了剑工的高超技艺。为了纪念他们,我们苏州有两条马路就以干将和莫邪而命名,一条干将路和一条莫邪路,古今中外的例子举不胜数。

课堂小结:

1.工匠的来源

2.工匠在历史中的故事

教后记:

第二节

工匠价值

复习提问:

1.古代的杰出的工匠有哪些?

40分钟 2.你所知的古代名器有哪些?分别是由哪位工匠铸造的?

引入新课:

古今中外,工匠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辛勤劳动,为 国家、社会和人民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产品;他们钻研技艺、不断革新,有效促进着社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他们创新 价值、积淀文化,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之旅不断前行。

讲授新课: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工匠不但生产出当时社会所需的各种产品,还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甚至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科技变革,将人类的各种奇思妙想转化为造福时代、泽被后世的科技成果。下面我讲一下我的成长经历: 我从我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认真、勤奋、,有责任心,在过程中学会总结,总能有成绩、出成果,会出彩。

可能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道工序、都精雕

提问法

讲解法

细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从浅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于“工匠”,更在于“精神”。同样,精益求精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止于工匠,而当深植于各行各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认为做一名好工匠,需要巨大付出,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说说而已,更需要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出于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从细处着眼,从实处下手,不仅要技术精湛,丰富的经验,还要有做人态度更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要注重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与团队合作、团队共享,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课堂小结:

1.工匠的价值

教后记:

归纳法

第三节

大国工匠

复习提问:

1.工匠的价值体现?

40分钟 引入新课:

2015年,央视《大国工匠》的片首语这样写道:“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

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这既是对片中人物的评价和褒扬,也是对进入新千年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的中国当代工匠 品质所做的一个极为精准的表述。

讲授新课:

首先,大国工匠身处大到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的关键生产岗位,这个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直接关乎产品品质。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中国没有像宁允展这样的工匠,那高铁列车就很难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国际名片。宁允展的岗位,不但关键,更重要的是,宁允展和他精湛的技艺是一个标杆,可以带领整个团队站在精密制造得制高点,解决最高端的工艺难题,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可以说,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人才基石。

其次,大国工匠的自身素质,特别是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事业的忠诚度等精神素质,直接决定着一个品牌的成功打造。

最后,要将“中国制造”打造成高品质的代名词,不但需要一大

提问法

讲解法

批优秀的大国工匠,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工匠队伍,在传承和发扬中,让工匠精神成为民族工业的灵魂。在这一点上,宁允展发扬了父亲铁匠工夫的“真传”,姚智慧则得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真传”,两代人在高铁列车上的共同奋斗,实现了中国高铁作为“国际名片”走向世界的梦想。这样的梦想,随着一代年轻工匠的崛起,将会在各行各业逐步实现。正如央视《大国工匠》中所言:“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得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狗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课堂小结:

1.大国工匠在现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教后记:

第二讲:第一节

锲而不舍

复习提问:

1.大国工匠有哪些?

2.大国工匠你所知的有哪些?他们分别在哪些领域? 40分钟

引入新课:

执着专注是每个优秀工匠的必备品质。执着就是长久地,甚 至用一生来从事自己所认定的事业,无怨无悔,永不言败;专注就是

把精力全部凝聚到自己认定的目标上,一心一意走好自己的路,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工匠对于手艺所能达到的境界都有着锲而不舍的追

求。他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当代工匠,已不再将手艺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视工作为事,视责任为使命,视技艺为财富,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讲授新课:

梅花历尽严寒狂风,冷霜冰雪,始得傲然绽放于万绿皆衰之时;

河蚌忍得沙砾摩擦皮肉的钻心剧痛,数月乃至数年终得宝珠璀璨;通 向成功的秘笈没有捷径,唯有“锲而不舍”四字。

曾经看过一部叫做《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贫穷 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决心成为一个职业证券经纪师。可是这个梦想的实现对于学历只有初中文凭的主人公来说是何其的艰难,但由于他有一项优点让他最终达到了幸福的彼岸,那就是坚持不懈的性格。当时能提供给他的唯一机会只有一份没有报酬的

提问法

讲解法

实习工作,而且最终录取的名额只有一个。在这半年时间里,主人公一边忘我地实习争取唯一的工作岗位,一边还在销售医疗器械以维持生计,这样的生活令他疲惫不堪,而他却始终保持着生活的热情,最终等到了幸福的敲门声,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证券经纪师的目标,并在十年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咨询公司。

在当前讲求速度的网络时代,或许获得一时的成功存在许多捷径,有的时候你只需要靠光鲜的外表就可以创造惊人的“眼球经济”,有的时候你还大可以利用精明的头脑发现全新商机而获取丰厚财富,还有一小部分含着金钥匙的幸运儿天生即可顺利地在已铺好的道路上奔跑。然而,有一种品质,并不显山露水,似乎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它低调而坚韧,却像科幻影片中神秘的X武器。当困难来到时,其他表面优势的作用变得不那么灵验,当暂时的热情退去,生活变得那么的机械乏味,而目标又似有似无,这时能支持你的只有坚持下去。将坚持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将锲而不舍当做座右铭,就如同凤凰的涅槃必经火中九九八十一天的灼烧,越王勾践的成功前所受的三年侮辱,朝着目标努力,永不言弃,那么成就大事不是一个梦想。

课堂小结:

1.大国工匠的锲而不舍

教后记:

归纳法

第二节

专心致志

复习提问:

1.工匠对一个社会的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40分钟

引入新课:

地位仅此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教导 他的弟子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字

面意思是说,尽管下棋是一个小的技艺,但如果不是一心一意,心无 旁骛地去学,就不可能得到它的精髓。今天,我们用来表述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其要义就如晚清著名学者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技艺》 中所言:“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

毕生之材力心思,已制造一物。”泰西的这位工匠,一生只做一件事,不三心二意,不见异思迁。

讲授新课:

工匠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有着专心致志的投入。他们潜心钻研技

艺,对工作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往往能达到忘我的境地。优秀的工 匠甚至“穷毕生之材力心思,以制造一物”,一生只做一件事,不三 心二意,不见异思迁。

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复杂繁重的任务,要想干好完成好,我们就必须坚持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的投入,一丝不苟干工作,就是要增强精准思维,将

提问法

讲解法

其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之中。把形势研究得更透彻,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坚持精心谋划,既讲科学性又讲可行性,既讲重要性又讲操作性,既讲紧迫性又讲规范性。坚持精确制导,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不断推出一批能见实效、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坚持精细执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好角度、尺度、力度和速度,把工作任务量化、把评价标准细化,防止大而化之,绝不乱放“空炮”。

干成一件大事,干好一件实事,无不是由很多个精雕细琢的细节所铸就。在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中,一处貌似可有可无的细节,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往往可以决定工作的进度,甚至决定工作的成败。

专心致志的投入,一丝不苟干工作,就是要摈弃“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做有心人、细心人、耐心人,在每一个细小之处从严把关,去虚、去空、去粗,抓小、抓细、抓到位。

一些人在工作中,之所以劲没少下,效果却不佳,往往就是因为没有用心,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工作缺乏精准的节奏把握和有力的流程控制。

课堂小结:

1.工匠的专心致志

教后记:

归纳法

第三节

淡泊宁静

复习提问:

1.工匠的专心致志体现在哪些方面? 40分钟

引入新课:

工匠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淡泊宁静,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他们往往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快乐,不

受世俗干扰,不为名利所惑,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只专注于 自己的目标。

讲授新课:

宋子深,男,1967年9月生,共产党员,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107厂首席技师。

航天零件在他手下误差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近日,央视一期热播栏目《大国工匠》引起观众普遍关注,在 宝鸡的九院7107厂,也有这么一位大师级能工巧匠,由他制作出的零件误差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大小,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原本的生 产周期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给身边人有别样的震撼。每天忙碌于生产一线,他指导技术、传授绝活、条件保障、解决问题,亲自操刀干急活。安装刀具、调整机床、零件装夹,然后校准位置、启动机器,轻微的火星和细微铁屑四下溅开,几乎听不到一点杂音,他用一

提问法

讲解法

连串娴熟的操作,向大家展示了“车工大师”的风采。

他受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却自得其乐,做人简单朴实,却总能赢得尊重。他就是7107厂宋子深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车工大师——宋子深。

执着:雕琢自磨刀七年开始

1987年,技校毕业不久的宋子深进了7107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初来时,宋子深被安排到工模具车间,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勤学苦练。即使耳朵被轰鸣的砂轮机震得发痛,手上磨出了血泡,鼻孔全是黑色的粉末,苦练车刀刃磨技术。进厂不到一年,宋子深就成了出名的“刀郎”,由他磨制的刀具加工出的零件比普通刀具加工出的精度高出四五倍。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刘利芳对记者说道,1988年在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过程中车间接到了膜片加工任务,设计人员多次更改零件尺寸,仍不能冲制出合格零件。宋子深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他亲自制作、加工、组装模具,最终一次试模成功!全厂沸腾!

钻研:从技术能手到技能人才

在工模具车间一干就是7年,打好了基本功,他开始转攻技术和实践创新。7107厂为国家某重点型号配套的球形零件精度要求0.0005毫米,粗糙度0.04微米,几个回合下来,精度在0.001左右不能提升,这时候,车间领导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宋大师”,之后的半年宋子深和工友们一起“泡”在车间,不分昼夜地做试验。记录数据、测算效果……徒弟余晨由衷佩服地说:“‘大师’搞起研究来完全就是‘拼命三郎’,不吃饭也不睡觉!”经过不懈攻关,宋子深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将该零件达到精度小于0.0002毫米,粗糙度小于0.01微米。这样 的指标,让设计师、工艺师、装配人员都感到不可思议,也让高精度陀螺仪电机的装调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车间主任曹铁铸说起宋大师是满脸的自豪。宋子深先后参与的攻关精密加工课题百余项,全厂上下都知道“有难题找大师”。

奉献,不贪功带出先进团队

2006年,宋子深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2年,宋子深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立了。名气大了,宋子深自然成了“香饽饽”。几年来,多家企业都向宋子深抛出“橄榄枝”,并承诺高薪酬、高职务、高待遇,但宋子深都婉言拒绝了,继 续着他平淡的生活,干着他热爱的工作,“我对7107厂很有感情,航天事业的大平台成就了我,也让我有更多发挥自己技能的空间,每当看到神舟飞船上天,某型号系列火箭发射等,我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感。”宋子深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航天需要工匠,更需要接班人。多年来“宋大师”先后带徒十余人,特别是工作室成立后,组织各类培训、讲座百余次,无私的他将多年揣摩总结的绝技绝活传授给大家,如今的工作室早已春色满园。十余人先后获全国国防科技系统劳模、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模、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航天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而他,宋子深仍脚步匆匆地穿梭在生产现场,神情严峻地忙活着他的任务。课堂小结:

1.工匠的淡泊宁静

教后记:

归纳法

第三节

淡泊宁静

复习提问:

5分钟

1.工匠的专心致志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入新课:

工匠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淡泊宁静,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他们往往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快乐,不

受世俗干扰,不为名利所惑,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只专注于 自己的目标。

讲授新课: 30分钟

宋子深,男,1967年9月生,共产党员,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107厂首席技师。

航天零件在他手下误差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近日,央视一期热播栏目《大国工匠》引起观众普遍关注,在 宝鸡的九院7107厂,也有这么一位大师级能工巧匠,由他制作出的零件误差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大小,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原本的生 产周期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给身边人有别样的震撼。每天忙碌于生产一线,他指导技术、传授绝活、条件保障、解决问题,亲自操刀干急活。安装刀具、调整机床、零件装夹,然后校准位置、启动机器,轻微的火星和细微铁屑四下溅开,几乎听不到一点杂音,他用一

提问法

讲解法

连串娴熟的操作,向大家展示了“车工大师”的风采。

他受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却自得其乐,做人简单朴实,却总能赢得尊重。他就是7107厂宋子深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车工大师——宋子深。

执着:雕琢自磨刀七年开始

1987年,技校毕业不久的宋子深进了7107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初来时,宋子深被安排到工模具车间,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勤学苦练。即使耳朵被轰鸣的砂轮机震得发痛,手上磨出了血泡,鼻孔全是黑色的粉末,苦练车刀刃磨技术。进厂不到一年,宋子深就成了出名的“刀郎”,由他磨制的刀具加工出的零件比普通刀具加工出的精度高出四五倍。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刘利芳对记者说道,1988年在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过程中车间接到了膜片加工任务,设计人员多次更改零件尺寸,仍不能冲制出合格零件。宋子深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他亲自制作、加工、组装模具,最终一次试模成功!全厂沸腾!

钻研:从技术能手到技能人才

在工模具车间一干就是7年,打好了基本功,他开始转攻技术和实践创新。7107厂为国家某重点型号配套的球形零件精度要求0.0005毫米,粗糙度0.04微米,几个回合下来,精度在0.001左右不能提升,这时候,车间领导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宋大师”,之后的半年宋子深和工友们一起“泡”在车间,不分昼夜地做试验。记录数据、测算效果……徒弟余晨由衷佩服地说:“‘大师’搞起研究来完全就是‘拼命三郎’,不吃饭也不睡觉!”经过不懈攻关,宋子深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将该零件达到精度小于0.0002毫米,粗糙度小于0.01微米。这样 的指标,让设计师、工艺师、装配人员都感到不可思议,也让高精度陀螺仪电机的装调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车间主任曹铁铸说起宋大师是满脸的自豪。宋子深先后参与的攻关精密加工课题百余项,全厂上下都知道“有难题找大师”。

奉献,不贪功带出先进团队

2006年,宋子深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2年,宋子深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立了。名气大了,宋子深自然成了“香饽饽”。几年来,多家企业都向宋子深抛出“橄榄枝”,并承诺高薪酬、高职务、高待遇,但宋子深都婉言拒绝了,继 续着他平淡的生活,干着他热爱的工作,“我对7107厂很有感情,航天事业的大平台成就了我,也让我有更多发挥自己技能的空间,每当看到神舟飞船上天,某型号系列火箭发射等,我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感。”宋子深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航天需要工匠,更需要接班人。多年来“宋大师”先后带徒十余人,特别是工作室成立后,组织各类培训、讲座百余次,无私的他将多年揣摩总结的绝技绝活传授给大家,如今的工作室早已春色满园。十余人先后获全国国防科技系统劳模、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模、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航天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而他,宋子深仍脚步匆匆地穿梭在生产现场,神情严峻地忙活着他的任务。

5分钟 课堂小结:

1.工匠的淡泊宁静

教后记:

归纳法

第三讲:第一节

严谨求实

引入新课: 5分钟

精益求精

作为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思是已经把事情做得非常出色了,但还30分钟

要追求更加完美。作为一种精神,精益求精是优秀的工匠们共同具有 的思想特征和从业准则,那就是“要做就要做最好”。他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纯粹的专业眼光严苛地审视自己的工作,酝酿最完整最完 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他们一板一眼、一丝

不苟地做事,杜绝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甚至将“捷径”看做是最大 的“弯路”,把“敷衍”看作是对自己的“犯罪”。

讲授新课:

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几种体现。在这个处于

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然已经越来越少,却不可代替,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挡一面的手工工匠。胡双钱就是一位这样的工匠。

一、严谨求实

严谨是一种严肃认真、细致周全、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求实则是通过客观冷静的观察、思考和探求,悟透事物的内在机理,再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做事原则。可以想见,胡双钱和他的工友们,以及所有参与飞机研发、设计和制造得员工,如果没有这种对自己所在岗位、所做工作意义的深刻理解和细致缜密的规范流程,那升

讲解法

提问法

举例法

空的飞机将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中国上海商用制造公司总装制造中心的现代化厂房里,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那就是钳工班所在的地方。56岁的胡双钱是在这里年龄最大的钳工高级技师,也是这个钳工班的班长。他的工作是对飞机重要的零件进行最后的细微调整:打磨、钻孔、抛光,将精度做到精密机床也无法达到的设计标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是古代人所说的严谨求实。而胡双钱用规范、标注和精确来对待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艺、每一次检测,将“容易”的事当“艰难”的事做,将“细小”的事当“天大”的事做,这是一个当代工匠对严谨求实的哲学实践,在当今世界所有大飞机制造工程中,这是任何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机床都无法取代的。

刘向前的故事和胡双钱几十年无次品的事迹,诠释了一个优秀工匠都“习以为常”的道理:不管你技艺多高超,经验多丰富,面对每一项任务都要“三思而后行”,都要明确你讲做的是怎样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功能,适用怎样的工艺,达到怎样的品质。只有明确了这些目标要求,才能够胸有成竹,才能将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才能杜绝一切可能的失误和差错,也才能最终打造出可以堪称完美的作品。

(刘向前:2016年2月的一天,建设中的山东海阳核电站,在安装价值3.4亿元的蒸汽发生器过程中,起固定作用的螺栓断在了设备里。情急之下,施工方慕名找到了洛阳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请求取出设备里11颗直径44毫米、长120毫米的特大断螺栓,并提出了

苛刻到极致的工艺要求:作业时,任何工具都不允许和螺孔内的螺纹有任何接触,更不允许划伤核电设备的任何零部件。)

5分钟 课堂小结:

1.严谨求实:

教后记:

胡双钱事迹刘向前事迹20

小结法

第二节

一丝不苟

5分钟

复习提问:

1.怎么样去理解一个工匠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30分钟

引入新课:

一丝不苟:

作为成语,一丝不苟的意思是指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 敢马虎。作为通向精益求精的必要路径,一丝不苟主要体现在始终严

格遵守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兢兢业业做事,一板一眼工作,把每个 操作要求和工作步骤都落实到位,不投机取巧,不寻求“捷径”,不

敷衍了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细微之处,确保操作结果符合标准 甚至高于标准,没有瑕疵,不留缺憾。

讲授新课:

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修建一条长5.6公里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条隧道使用33节水泥管在海底一一对接而成。一节沉管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近8万吨,这么重的东西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与另一根对接,误差要以毫米计算,可以说是海底绣

提问法

讲解法

花。海底隧道完全封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对接时只能依靠事先安装好的各种操作设备。

延安管干活的时候,很少戴手套。他说,戴手套隔着一层布,对螺栓的感觉就会差一些,精度就会受影响,而整个海底隧道的对接质量就是靠着这样的精度来保证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丝不苟,但对于一个优秀的工匠来说,一丝不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还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职业操守。这其中有两个要素:一是高超的技术技艺,没有这个要素,无论你如何认真,也不可能将事情做好;二是工艺规程,没有这个要素,认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方向,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钢铁十七局女神探”、中铁十七局集团辅架分公司唯一的女性钢轨探伤工-----关改玉。

关改玉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份“良心”工作,现在技术成熟,往往几百公里的线路没有一个伤损。即使她在探测过程中,少出一点力、少费一道工,工作马虎一点、走点捷径,也不一定会影响工作结果。但关改玉没有这样做,她有着每一个焊接口都可能有伤损的忧虑,她要用自己的一丝不苟来排除这个忧虑,给出一个首先令自己信服的可靠结果,否则她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担心真的会给通车后高速行驶的列车留下致命的隐患。

关改玉的“较真”,给她带来了“钢轨女神探”的美名,在公司里,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有她为钢轨把关,心里踏实。

归纳法 课堂小结:

1.一丝不苟:

关改玉事迹

教后记:

小结法 5分钟

第三节

追求极致

5分钟 复习提问:

1.一丝不苟对工匠精神的意义?

引入新课:

历代杰出的工匠都有“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信念。他们对技艺和 品质有着达到“极致”的严苛要求;他们不以生产合格而以生产精品

为目标,不刻意追求当下而放眼长远;他们不断改进工艺,提高品质 效能,力求能在业内长久地领先同行,造福于世。

讲授新课: 30分钟

1931年,顾文霞出生在刺绣之乡苏州木渎镇。由于父亲早逝。十四岁时顾文霞辍学在家跟母亲学刺绣。1954年,顾文霞考入新成 立的苏州刺绣研究院。1956年,年仅二十五岁的顾文霞脱颖而出,被派到英国表演刺绣,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刺绣艺人第一次出国到西方进行文化交流。从此,顾文霞在苏绣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最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将这门古老的东方技艺推向了又一个历史巅峰。他的作品成为刺绣这个行业的标志之一,苏绣领域的一面旗帜。

欧洲有一句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意思是说古罗马城建筑先进、设计繁复、技术高超、建造精湛,这不是靠简单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经由很多人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够完成。用这句谚语来总结顾文霞一生的职业追求,是恰如其分的。

提问法

讲解法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阅兵式上。惊艳亮相的新一代预警机令人印象深刻,预警机是空中指挥所,被预为整个飞行队伍的神经中枢。而这神经中枢里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全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手工焊接而成。凭着一双巧手,工作二十一年来,潘玉华焊接了很多我国军工、航天领域先进飞机、卫星的零部件。

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也是潘玉华工作的信条,从初入工厂的年轻学徒到手工焊接领域的顶尖高手,二十一年里,潘玉华从未换过工作岗位。

极致是什么?它不是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固定的终点,它是更好的质量、更优的品质、更高的境界、更完美的事物,是人们心中更高的目标、更理想的状态。追求极致的过程是从99%到99.9%再到99.99%的过程,就是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这就是“精益求精”的最高境界。

对于顾文霞而言,追求极致就是如何发展苏绣的制造技艺。把苏绣猫的形象打造的更加出神入化,对于潘玉华而言,追求极致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精密电子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要求。确保产品的焊接质量,对于所有人而言追求极致都是,可以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实践的。只要你不满足现在的状态、现有的成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去行动、去努力、去奋斗,就是走在了追求极致的路上。

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精益求精的不同层次和具体内涵。虽然工匠所处的行业、所在的企业、所作的工件千差万别,但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是一

致的。虽然工匠的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各不相同。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

5分钟 课堂小结:

1.追求极致:

潘玉华事迹

2.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至极三者的关系。

教后记:

小结法

第四讲:第一节

艺无止境

5分钟 复习提问:

1.一丝不苟的寓意?

2.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和追求极致三者的关系?

引入新课:

杰出的工匠永远不会停步不前,他们总是不断的创新进取,创新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物质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对原来的技术和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新的,从而获得比过去更好的技术和事物。可以这样说,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而这种创新的源泉是人类特有的进取之心。

30分钟

讲授新课:

进取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力图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有所作为,进取心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新目标地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杰出的工匠不会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记忆,他们善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她们敢于质疑现状、尝试新知、突破自己。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更大、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不断的为自己设定更高的工作目标,要求自己有更加出色的工作成绩。她们敢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勇于担当,象登山家一样,永远向着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在奋斗的过程中,为自己也为人类社会书写辉煌的篇章。

提问法

讲解法

一、艺无止境

1983年出生的吕义聪,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金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技术质量员,年纪轻轻,就被称为汽车王国的金牌“打工仔”。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工匠们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但在工匠们的心理,生产实践就是最好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时时都在上课,处处皆为课堂,只要留心,手下的工作就是科技前沿的实验课题。手里的产品就是评价学业水平的考试。这里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只要努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位”证书。

5分钟 课堂小结:

1.艺无止境:

吕义聪事迹

教后记:

归纳法

小结法

2.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二

关键词: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职业的敬畏、持之以恒的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具备这种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却不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现状?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我们应该找出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被忽视

(一)职业院校对自身的职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我国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职责,而“工匠精神”就属于职业素养的范畴。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所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忽视了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和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对细节的注重这些“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认为在教学中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就行了,至于技能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学生在入职后,应该由企业负责。这是职业院校认识的偏差。从长远来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该贯穿到企业员工职前和职后全过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培养的工匠精神可以为企业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是全国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整个制造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而且当前很多企业都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企业现有的技术人才首先是数量上不足,他们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与企业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首先是要保证足够的技能人才,还无法顾及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于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只要他们的技能能够基本满足要求,来缓解他们的技能工人缺乏的现状,即使在职业素养上有些不足,甚至缺乏“工匠精神”所必须的专注、坚守、耐心这些优良品质,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学生入职后再对他们进行职后培养。

(三)缺乏职业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水平的评价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这类人才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企业也只能大概地进行一些测试。很多企业特别青睐一些参加过各级竞赛的获奖选手。因为这类选手在参加比赛时,在职业技能方面肯定优于一般学生,但实际上这些选手与国外的选手比较起来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主要还停留在项目任务的完成上,还没有重视作品的精度、品质要求,而职业院校平时的专业教学更是停留在一般性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只满足于“大概”“大约”和“差不多”,与国际接轨的严格的职业标准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显然是矛盾的。而这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职业评价标准。

二、为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发展乏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与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时代最急需的人才。而职业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特质,所以在职业院校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突破现有职业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所以一般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今后从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所以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的情怀,也就是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及各项实训教学中,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该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将工匠的技能、做人的品格和职业精神直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将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二)加强校园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应该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比如,聘请校外专家并在校内对其量身打造成立工作室,通过专家给学生讲座、指导,把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融入校园;另外,在校园经常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创办社团,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场景开展竞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职业情怀,促进他们亲身体会“工匠精神”的真正价值。通过这些校园文化的不断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要依靠职业教育支撑,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 篇三

座谈会上,各系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代表从教学管理、技能传授、德育培养、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师发展、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如何有效践行工匠精神”进行了分享交流。同时,结合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对“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专业敬业”等优秀工匠品质进行了佐证,进而从发展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岳院长充分肯定了师生们的发言,他认为工匠是看得见的,精神是无形的。只有先成为技能精湛、业务熟练的工匠,才能渗透出坚持、坚守、耐心、创业的工匠精神;也只有具备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刘岳院长指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参照的基准,身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优质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率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体力行,通过每一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将工匠精神影响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认真、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追求。培养工匠精神,要注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及执著的坚守,自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

其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创新制作等形式,让乐于和善于专业技能学习并在专业方面有一技优势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榜样和引导作用,带动师资技能不断的提高,促进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事观摩、赛事淬炼,促进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设立培优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才培养,师生砥砺,让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设立兴趣班,尝试让部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更多人;设立学期教学研讨机制,实时、适时、及时根据教学、就业、专业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更多人。

机电工程系教师皇甫志远: “专、精”兼备的一技之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我认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大国工匠,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要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教书育人、传授技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个人行为规范不够严谨,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最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接触新兴事物,不停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就业,不失业”。

机电工程系学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长

我以个人为例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就读,进入了郑州商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最初,由于对学习内容不了解,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实操课上也得过且过,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就可以。以硬线配盘为例,我就想着能把线接上,不乱能通电就好,结果配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而老师配出来的线却都工工整整、横平竖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来,老师就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我,这让我发现自己不够专注、不能坚持,也让我看到老师的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意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将来才能有所建树。虽然我现在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做一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一名光荣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制造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园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生在校时期就注重对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我认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首先,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从业人员刻苦钻研、勤练技能,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各行业营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新风尚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每一个赛场都是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课堂,评委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顶级“匠人”,充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最后,赛前培训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的各项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

园林建筑系老师张庆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训

完美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优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之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教学是根本,改革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让实践教育贯穿中职教学中。

第二,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第三,将工匠精神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饪系主任韩枫: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大国工匠

为培养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认为职业院校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作为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主动性、有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精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做到准确、完美。

其次,培养学生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出学生对职业的兴趣,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基础。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少而精开始,以点带面,以个别专业带动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如选拔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开设技能大师小课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培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树立学生典型,形成学院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饪系老师李梦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题中之意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我认为工匠精神尤其应该传达给即将实习的学生。目前学校分配出去的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实习阶段任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习的第一个月,是辞职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辞职;跟同事闹矛盾,辞职;被经理指责,辞职;上班单位离住宿的地方远,辞职;宿舍住的人太多,辞职;好朋友没有分到一起工作,辞职……”这不仅给实习单位造成困扰,也会影响学校的品牌建设。这就是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现象级表现。

所以,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应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辞职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设一门课程——岗前培训,主要给学生传达工匠精神,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例如学习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社会生存常识;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做好思想准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五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学校的崇高精神;积极乐观的工作精神;谦虚好学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团队精神;承担责任,全力以赴地执著精神。

商业贸易系副主任赵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的务实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务实的精神,从教学管理到具体教学实践,从学院、教师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层面都发挥出这种钻研、务实的精神,协同运作,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从外植入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驱动。对教师而言,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辅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钻研教学、教研创新、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学院应注重营造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把教师的精力收拢到务实教学、静心教研,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深入备课、规范优质教学才能有效地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达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各专业从人才就业需求入手,深度调研企业需求,倒推出技能培养的着力点;梳理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创立特色技工教育,与其他各层次的培训、学历教育区别开来;定位精准,动态调整,与行业更新和发展相适应,教师也在确定的课程体系下,精钻2~3门课程,成为在某专业培养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业社会实践,才能使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接轨,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的劳动者。

商业贸易系教师黄银生:多渠道共促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我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知晓学生学什么。具体来说,要先学做人,再学技能。要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引导他们对职业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要敬畏、对作品要负责,多注重细节与品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当前的主流应用为基础,进行改革,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值15~16岁的年纪,对未来的概念较为模糊,毕业时又将面临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是教师的必备课。要将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连接,研读他们的人次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有效嫁接。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创造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合作、校与校的合作与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学技术、练技术的育人氛围。

商业贸易系学生王朝阳:精益求精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必备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从班主任吉老师身上学来的。入校二年来,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也拍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商院有个神奇牌》《影视男神女神嗨起来》《青春校园》《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劲头越来越足。

通过拍摄作品,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很多专业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对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与认真的态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我们学生来讲,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克服苦难、用心钻研。我清楚地记得,在做《青春校园》这部片子时,剧本不停地改,拍摄不停地做,音乐听了不下千遍,剪辑点对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设备使用不当、学生演员不到位、资金困难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身先士卒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并不断鼓励我们要做得更好。重于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终于做了出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部片子,我收获良多,也成长进步了很多,充分领悟了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起事情要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数控车焊系副主任王志明:执著专注,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术的,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学习才能用好技术。做服务的,要主动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务精细化。对教学而言,每一步骤都要认真筹备、组织和实施;对教师而言,要刻苦钻研、努力创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

二是细心之外还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身为教师要静要稳,必须专注于教学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细琢,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对待一位问题学生或者是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任班主任,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

三是专业和敬业。只有专业才能打造卓越的产品,只有敬业才会让你出类拔萃。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不能仅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而且要时刻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自己,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除了培养其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数控车焊系学生鲁献伟:技能大赛开启“匠心”之门

2015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国家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个过程对我认知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前,我一直犹豫是否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果断报名。每天下课后到车间找老师进行辅导,反复练习,找同学陪着我一起练,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获。那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了解团结互助的关键性,这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用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具。我也发现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种,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

我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想法、有目标追求,有学好一门好手艺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学习来说,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坚持、细心、严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实践。只有这样,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学习。

医药化工系主任王红心:工匠精神之职业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职业的敬畏。敬畏职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职业的一种信念。

首先,教师要对职业敬畏,要保持工作热情,把关爱学生作为主要职责。从情感上打动从制度上约束用行为引导,将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小事、细节做实做好,争取在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认为不做好工作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对工作的敬畏,是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的工匠精神。

其次,学生要对学业敬畏。敬畏身份,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会注意,就会少有上课睡觉、迟到等情况;敬畏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班级内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敬畏同学,尊重同学、互相学习,不会因为贫富、美丑而有差别,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敬畏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信任老师,不能从思想上与老师对立。

医药化工系老师杨海科:教职工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认为,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爱;在掌握技术技能中,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逐步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

一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比如,我们要搜集整理有关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一系列宣传材料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二是在课程中,特别在德育、实操课中应加入工匠精神这方面内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它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建议学校加大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教职工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教学、招生、培训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强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饱含工匠精神的领军队伍。

二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郑州市郊几个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地农民的行列,还有一部分没考上高中,又错过技能教育的人,这部分人急需短期培训、尽快就业,职业院校应给予培养平台和空间。

三是学校应牵头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把民间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有特殊技能,特色才艺的人吸引到学校来,给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与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进而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关和实际问题。

4.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四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的同时,注重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资助课题《“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系统开发》(课题批准号:XJK17BZY031)阶段性成果。

《周礼?考工记》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世谓之工。”从中可以溯源“工匠精神”的内涵:心无旁骛的专注、铁杵成针的琢磨、一丝不苟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处处都有工匠精神,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耳熟能详。比如在青铜、丝绸和瓷器的精美绝伦中,在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大运河的磅礴气势中,无不闪耀着工匠精神之光。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酌油的卖油翁、木匠祖师爷鲁班、纺织高手黄道婆等,也是匠心独运。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一直助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将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培育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1.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作为未来技能型工匠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出发地,职业院校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让尊重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强校之魂

工匠精神培育,关键在文化,而文化是学校的血脉与灵魂。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再造,培养、熏陶一代又一代中国产业工人,从而制造出真正让人心动的产品。这样,职业教育的“灵魂”因工匠精神的注入而强大。工匠精神不仅成为高职教育坐稳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力量之源,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3.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之石

成就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也需要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保障。因此,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对于未来工匠人才培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纵然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想将一名普通学生直接培养成大国工匠是不可能的,但是职业院校可以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一方面,通过不断培植工匠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不断锤炼精湛技艺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二、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1.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校期间,无形之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各种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要在注重传承和发展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注重“硬”文化建设。“硬”文化也就是显性文化,主要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职业院校可以打造学校历史文化、相关行业产业企业文化及工匠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校园器物文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软”文化建设。“软”文化也就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工匠人物讲座和先进事迹宣传、开展职业精神方面的征文或演讲比赛等,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下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文化建设的途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空军装备部,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学院的优势所在。

一是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学院致力于把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航修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浓郁军队和航空特色的文化体系。将“始终不忘航空情怀,始终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的理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致力于培育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四有航院人”。建立功勋战机馆、湖南航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知识园地,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环境熏陶,实现以文育人。

二是融入航空特质文化。飞机的特殊性给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学院要求学生时刻抱着“使命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的态度,不懈锤炼匠志、匠心、匠技,把“零差错,无缺陷”的职业素养注入血液,把“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植入内心,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W全过程。

三是引入军队优秀文化。学院传承发扬军队优良传统,把“姓军为军”“一切为了打赢”“航空报国”“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等理念引入校园,建设士官营区文化,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崇尚荣誉、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校园航空军队文化特色浓郁,像空气一样浸润着学子心田,为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在校园内设置专业巧匠名人雕塑,或者在实训场所绘制工匠劳动壁画、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感受学校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同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2.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部门尤其是职业院校对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传承工匠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匠技”的传承,“匠技”的传承更需要师徒心手相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师带徒”的方式是指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聘请校内外技能大师直接参与技能教学,通过大师和教学名师们以活态传承,留住技艺,口传身授,让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比如聘请技术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有针对性地培育引导教学名师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通过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在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突出发展了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

另一方面是以典型示范传承“匠技”。典型示范是指通过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来带动学生对“匠技”的追求,可以是卓越教师示范、优秀学生引领、杰出校友传播等。需要职业院校重视先进典型培育和传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

李克强总理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昌明.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要全面给力

[N/OL].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

5.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五

(一):工匠精神解读与培育的思考(2017年公需课)》习题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日本国内有多少家超过100年的企业?(C)

A、10000 B、1000 C、21000 D、2000

2、什么是新教伦理的核心部分?(B)

A、责任观 B、天职观 C、义务观 D、实践观

3、“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出自哪里?(A)

A、《礼记•少仪》

B、《左传•文公十八年》 C、《辞海》

D、《孟子•尽心上》

4、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是谁?(D)

A、康德 B、席勒

C、马克斯•韦伯 D、马丁•路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什么理论?(C)

A、实用主义 B、科学理性 C、技术理性 D、功利主义

6、在早期工业化时期,经过长期积累的工匠传统及其技术经验的总结提高,逐渐上升为理论科学,这个过程称为(B)。

A、科学技术化 B、技术科学化 C、技术理性 D、科学理性

7、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教书,而轻育人的倾向,这说明什么的误区?(C)

A、认识上的误区 B、思想上的误区 C、教育上的误区 D、工作上的误区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哪些因素是职业教育的“软技能”?(ABCD)

A、敬业爱岗 B、质量意识 C、实践能力 D、情绪管理

2、技术理性是(ABCD)。

A、一种特殊的实践理性

B、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C、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把握世界的行为准则

D、是技术规则作为一种目的理性的(或工具的和战略的)活动系统

3、技术理性无限扩张后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A、会导致人们将只能把“物质享受”当成体验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 B、技术规则会影响人类价值观,使价值观标准化、同一化 C、人的本性会无法控制技术理性的扩张,使社会走向两极分化 D、会产生普世价值

4、技术问题解决会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D)

A、政治环境 B、个人信仰 C、社会管理

D、人的工作环境

5、理性缺失的工匠会有哪些表现?(BCD)

A、缺乏利益支撑 B、缺乏专业精神 C、缺乏良好职业态度 D、没有人文素养

6、工匠精神培育上的缺失有哪些?(ABC)

A、专业精神培育的缺失

B、良好职业态度培育的缺失 C、人文素养培育的缺失 D、科学精神培育的缺失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就是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张扬必然导致价值理性张扬”。

错误

2、柏拉图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超越于一般的规则应用的能力”。

错误

3、工匠精神的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正确

4、价值理性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

正确

5、没有被赋予了“工具”和“手段”意义的东西也可以称为技术。

错误

6、《考工记》曰“匠,木工也。从巳,从斤。斤,所以作器也。”

正确

7、海德格尔曾认为技术理性的负面效应是人性永远无法克服。

6.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 篇六

2、以下词汇,哪一个是工匠(artisan)一词的拉丁语词源?()(单选题)A.art B.ars C.arm D.artigiano 回答正确

3、中国最早在哪个年代设立了“百工制度”?()(单选题)A.周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回答正确

4、()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最真实的考察。(单选题)A.坚持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B.细节 C.创新 D.规范 回答正确

5、设计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智慧工厂,应以什么为导向?()(单选题)A.卓越 B.人才 C.品质 D.效率 回答错误

6、以下被称为“职业长青的基石”的是()(单选题)A.严谨 B.坚韧 C.专注 D.敬业 回答正确

7、要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营体系,应以什么为导向?()(单选题)A.专注 B.品质 C.极致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D.细节 回答正确

8、英国生物学家格拉德维尔研究总结出“一万小时定律”。该定律体现在工匠精神中,最贴合的一个特质是()A.严谨 B.坚韧 C.专注 D.敬业 回答正确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于哪一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单选题)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回答错误

10、从信仰层面看,工匠精神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单选题)A.自我价值的实现 B.尊重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 回答正确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11、广东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有()。(多选题)A.总量规模大,产业集群效益明显; B.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C.产业结构合理 D.外向度高 回答正确

12、如何培养对工作的热爱?()(多选题)A.主动发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B.立足长远,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

C.视工作为一种荣耀,并在工作中不断收获荣耀 D.尊重自己的选择,无论主动还是被动 回答错误

13、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的措施有()(多选题)A.健全职称体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B.完善评价标准,坚持以德为先 C.创新职称评审机制,实现多元评价 D.加强外语及计算机水平要求 回答错误

14、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美术三杰”的是()(多选题)A.达·芬奇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B.拉斐尔 C.但丁 D.米开朗基罗 回答正确

15、“佛山陶瓷”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特征是()。(多选题)A.精益求精 B.品牌意识 C.不断创新 D.注重细节 回答正确

16、广东制造业在创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题)A.创新人才缺乏 B.关键技术缺乏 C.山寨模仿现象严重 D.产业空心化严重 回答错误

17、个性化生产,是相对于以下哪些生产方式而言的?()(多选题)A.手工业生产 B.柔性化生产 C.大规模生产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D.大规模定制 回答错误

18、《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是(多选题)A.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回答正确

19、以下能代表中国优秀匠人的杰作的是?()(多选题)A.万里长城 B.秦始皇兵马俑 C.敦煌壁画 D.都江堰 回答错误

20、以下属于工匠精神独特的价值取向的是()(多选题)A.追求极致的技术取向 B.寻物求美的审美取向 C.勤学实干的实践取向 D.体知生命的人文取向 回答正确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21、工匠精神需要具有一颗“我行我素”的匠心。()(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2、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智能化。(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3、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4、在创新方面,“守”是坚持,“破”是基础。()(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5、工匠精神体现在国家层面是一种工匠精神国民性格。()(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6、韩国的工匠精神最显著的特色是“德艺兼修”。()(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7、广东的缫丝工业是广大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判断题)对 错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在线测试题

回答正确

28、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国家所表现出的突出精神特质略有不同。()(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29、工匠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判断题)对 回答正确 错

7.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七

据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介绍, 本次比赛是江苏职业技能大赛中规格最高、范围最广、表彰奖励力度最大的赛事活动, 对于加强江苏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此前江苏省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技能状元大赛和四次农机职业技能大赛, 本次比赛首次将农机修理工列为竞赛工种之一, 充分体现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沈建辉表示, 通过此次举办高规格的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将有利于创新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加快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机高技能人才队伍, 为促进江苏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本次比赛副总裁判长王翠章告诉记者, 江苏省农机局早在2011年就承办过全国性的农机职业技能竞赛, 曾在2015年的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具有办赛经验。这届比赛规模之大甚于往届, 主要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在比赛中的作用, 所以本次比赛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理论考试中, 主办方也充分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农机专科院校学生, 在考试中放置较多的跟实践操作相关的题目, 如涉及农机具操作使用说明类的题目占到了近1/3。理论考试占总成绩比例仅为20%, 选手在理论考试中差距不会很悬殊。

据王翠章介绍, 本次比赛还有以下几大亮点:一是在选手选定上, 要求各市参赛队中一线农机手不得少于1人、同一企业员工不得超过1人, 突出本次比赛的参赛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二是这次比赛奖励由江苏省政府统一统筹, 奖励力度很大;三是本届农机修理工竞赛与江苏省状元大赛相结合, 规模较往年更大, 从农机系统的赛事升级为全省关注的焦点;四是利用信息录入选手信息、物理隔离等技术手段, 充分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

本次比赛与往届相比, 除了常规的联合收割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柴油机检查调整等比赛项目, 还增加了拖拉机挂接农具的操作项目。徐金德裁判告诉记者, 本次考试农机具选取是结合江苏本土的实际状况, 选取的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都是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机械, 徐金德说:“往年拖拉机实践题目是开沟, 今年换成了挂接农具, 都是平常在实践操作中基本的操作技能。”

记者了解到, 在实际参赛的选手中, 企业专业维修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在操作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专业维修人员有着较多的维修农机经验, 其专业性更强, 而新型职业农民平时使用农机具多却维修少;企业会在赛前对参赛的维修农机选手做系统性的培训, 而新型职业农民平时缺乏系统的训练。

这次比赛选手普遍反映的难点在于联合收割机的维修, 来自南通市的技术指导说:“联合收割机比赛项目中涉及的点多且复杂, 而且题目设置了很多人为故障, 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是会遇到的, 比如接点处的线在题目设置中会断开, 而实际维修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扬州市参赛的一位农民说:“联合收割机检修对于企业参赛人员都比较困难。喷油泵和喷油器这块平时企业三包服务人员接触会比较多, 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检测仪器。”在联合收割机检修比赛中, 选手首先要将电路、油路故障排除, 启动联合收割机后再检修别的故障。

新型职业农民在比赛中也有他们的相对优势, 一位新型职业农民选手说:“现在政府很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近年来我们参加了好多场比赛, 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 通过比赛补不足, 以比赛带动学习, 加上平时农机校、推广站他们组织的培训, 我们的工作能力会在实际工作中一点点得到提升。”

8.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八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53-02

【作者简介】于海东,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中国第一个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这就需要大量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的支撑。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要从“工匠精神”出发,重新认识教育教学。

一、“工匠精神”本质是一种价值观,是对事业乐在其中的坚守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从而快乐地去坚守这份价值。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师生生命的价值,即拓展他们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在这一提高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寻找乐趣,使得学习成为师生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成为生命的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价值和乐趣的统一,做到让学生乐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重点,挖掘教学内容有乐趣的地方,层层深入,让学生一通百通。教育本身就是一段生命历程,教育本质是生命价值和乐趣的实现。教师要通过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健身教育、环境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深度;通过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宽度;通过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高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和乐趣的统一,要尽力把枯燥的知识、原理等化为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师生一起快乐享受这段美好的生命过程。此外,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2]

二、“工匠精神”追求产品质量和个性的统一

与“工匠精神”的追求一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追求质量和个性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品质的、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对教育的要求也更高,趋向于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用更好的教育去满足人们的需求,追求质量和个性的统一。我们要大胆创新,开拓全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因材施教,切实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注重情境教学、工厂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设计、“工学六融合”等,使得学习成为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要把教育变成绿色的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绿色校园,减少教育的浪费,尽量节约书本、纸张、水电等。在师生中进行绿色教育,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3]

三、“工匠精神”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一)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在中国,工匠的地位和待遇还是比较低的,这些都阻碍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的发展。所以要改革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变考试为考查,通过实践和市场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选拔管理人才,从而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快乐教育转变。

要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国家要通过立法等形式提高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通过各种制度的实质性改变,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培养一批踏实、严谨,自觉自愿追求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让他们有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福利,要有包容技术人员创新失败的制度。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许多企业片面追求产品的价格优势,过分压低产品的工价,导致产品的质量不过硬,技术专利保护不力,仿冒货品泛滥,品牌无法树立。同时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个人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国家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保护社会的创新,保护专利和品牌,让诚信成为一种价值、一种规范,以保护诚信者,惩罚失信者。

(三)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

国家要通过立法等形式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要制定学校民主自治制度,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切实推进教师、学生民主治校。国家要通过具体制度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立德树人、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教育少点考试评比,少点急功近利,少点冰冷教条,多点静心干实事,多点恒心谋长远,多点爱心养灵魂。让师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尊严、快乐,让师生敢说话、敢实践、敢创新,让师生自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中央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郑在柏,程又鹏.江苏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03).

9.工匠精神与职业化(1天) 篇九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单社会建设、经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摇篮”的职业教育也应进行工匠精神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伴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群体需求的激增,人们对于专业教育的需求也越发的增高,中职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截至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经取得相当一部分成就,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匠精神”被教育研究者重新提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中职学生都存在的一定程度缺失“工匠精神”的问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为其未来走向社会、参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了我国中职教育研究者们工作的重心。经过实践探索就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总结归纳了一些有价值的途径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指工匠對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注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将工作做到极致。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二、工匠精神的意义

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从而实现中职学生“人生梦”,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做贡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必将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将是“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1.建立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需要良好的氛围,才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将工匠精神变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行动上来。

2.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未必就能成为一位大国工匠,还需要打磨和锻造。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技能学习,以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职业、对待做事。“世间事,作于细”,工匠的培养往往见效于细节。就维修电工实训而言,要在实训中严格要求,在细节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例如:引导学生把线之间毛刺清理干净,把导线捋直,把螺丝拧紧;引导学生爱惜仪器、元件、工具,绝不轻易擦碰、刮破、丢弃;引导学生取下螺丝后一定要妥善保管、工具使用后一定要归位、实训结束后要按规定整理实训台整理导线等。实操就是实战,要按照工厂的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不得有半点疏漏,也不能让学生有“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的意识。人的很多习惯是在长时间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养成的,技能操作也不例外。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改变他们原有不注重细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成品质,塑造成职业素养。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查方案,注重过程管理,从操作过程、工艺水平、操作习惯、物品工具摆放、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简单的说,就是平时多渗透思想,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注重细节培养,注重成绩的考查。

还要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古时候师傅授徒首先注重“德”培养,习武要讲“武德”,学医要讲“医德”,那么,新型技能型人才也要传承学生“先修身,后学技”的专业文化,准确地阐释“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

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教师严厉呵斥出来的,是靠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出来的。一部公益广告片这样描述:一位母亲给姥姥打洗脚水,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回屋后也给自己的妈妈打了一盆水。这个广告说明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专业课程教学实质上是由诸多的细节构成的。例如一根导线的规范连接、工具仪表的正确使用、安全用电的规范操作等方面都十分讲究程序性、技巧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教师的示范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会在无形中感召学生,触动他们去思考和行动。教师要用言传身教逐步培养起他们良好的习惯。技能课的教学足以让教师展现个人的素养与风采,更足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模拟演练,从而内化成一种个人习惯。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具体到工匠个体,往往具有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具体到产品和服务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上乘等特质。大国工匠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化身,代表着制造强国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高水平。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愿所有中职学校都能带着一颗“工匠”之心,以培养“工匠”为目标,培养优质毕业生,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出力。

一、培育工匠精神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应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与抓手,作为职业教育首要的育人目标。

培育工匠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进程不断加快,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要想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工匠”人才。为此,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培育工匠精神是职教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把历代工匠所具有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对职业的坚守、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高度负责以及注重细节和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作风。给导弹铸造外衣的毛腊生,用39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正是这份“静能生慧”亦能“生乐”的心态,让他少了些浮躁,最终铸就了技术的辉煌。

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劳动者对产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最前沿技术的吸收和新成果的创造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上,将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到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上,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渗透到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上,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

二、把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育人全过程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坚持“双核(技能+素养)相融”的育人理念,着力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中。我校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文明礼仪、6S精益管理品质等数十个模块在内的职业素养训练,搞好车间文化、技能大赛文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精湛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践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关键。近年来,我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全国考录高层次专业教师50人,招录3名国赛金牌选手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引进企业、行业以及高校能工巧匠40余人,聘任兼职专业教师52人,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开设专家讲座等,建设了10个名师工作室,造就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双师支撑、专兼结合、校企互融”的教学团队。

10.推崇工匠精神 培育中国工匠 篇十

摘要: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创新发展也需要秉承工匠精神。中国工匠培育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更好的设计,还需要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和营造平和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制造工匠精神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2-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务,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去年的热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直接关乎中国的品牌塑造,关乎中国的创新创业,关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一、工匠和工匠精神

考察工匠精神首先从理解工匠开始,传统工匠产生于手工业时期,那时也称作匠人,如木匠、铁匠、皮匠等,泛指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劳动者,一般是个体劳动或是规模较小的作坊等。后来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衰落,产品在生产线上规模化生产,传统工匠越来越少,开始淡出人们视野,工匠逐渐演变为熟练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有人认为在工业化今天已经不需要工匠,无须讳言,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意义的工匠,但工业化并不代表工匠群体的消失,产品设计要凝聚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消费升级的今天,私人订制成消费新宠,也需要工匠的独特创造;而且即使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依然有一些机器无法代替的工种。

而今天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传承,在漫长的手工业时期逐渐形成,是对传统工匠所具备精神内核的抽象,表现的是工匠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专注执着的工作态度,心无旁骛的精神境界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手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能和设计满意度要求没有变,甚至有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设计和生产者对职业心存敬畏之心,日复一日,专心致志研究、打磨自己的产品,以苛刻、近似完美主义的要求对待自己产品。正如总理提到的那样,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二、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能工巧匠”、“巧夺天工”,从这些成语中可窥见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西安气势恢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让世人叹服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鲁班、庖丁都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自古以来,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折射出古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职业等级观念和推崇做官的心态,而“工匠”和“商贾”列为“三教九流”的末流,更形象反映出工匠社会地位低下。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职业学校和大学热门专业招生冰火两重天,而公务员更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这也反映工匠尴尬的社会地位。

1.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在全球遍地开花,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初期“三来一补”到后来加入WTO,中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产品以其低廉价格称雄海外,但价廉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缺乏核心竞争力。国人竞相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行为折射出中国制造在设计、质量、产品标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欠缺,而这些制造业短板与工匠精神的欠缺密切相关。

日本是制造强国,强就强在它所秉承的工匠精神。日本有很多中小规模企业,专攻一样产品,长久打磨,用心制作,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把它做到极致。日本的哈德洛克公司,这个只有45人的小公司生产全世界只有他家别无分店的永不松动的螺母。老板若林克?┠昵崾倍月菽覆?生兴趣,和别人组建公司销售自己生产的螺母,打出的广告语是:永不松动的螺母。结果有客户投诉,说螺母松动,合伙人认为这只是一句广告词,不必理会。但他认为产品应该如广告所说,永不松动。他独自离开公司,潜心研究他的螺母,终于研制出永不松动的螺母,他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但因为产品价格较高,开始并不为市场所认可,困难的时候,他必须去兼职才能保持公司的运转。后来日本新干线用了他的螺母,从此,他的产品声名远扬,包括英国、美国等科技发达的国家都要向他订购螺母。他的诚信、敬业、执着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也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目标,必须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当务之急是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2.创新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虽然是制造大??,但许多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总理曾坦陈:一支小小的圆珠笔笔尖珠芯都需要进口。而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分享了全球化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是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分得一杯羹而已。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为未来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一提到创新很容易联想到“创造”新事物,和工匠精神中日复一日的坚守似乎不大契合,但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通过对原有工艺的改良、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改进,使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用户更满意,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所谓“独具匠心”中的“匠心”指的不就是由工匠精神体现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更何况在对产品不断优化过程中,灵感迸发,新产品也可能横空出世。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是现在市场最畅销的手机,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1984年上市销售的,在2006年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苹果手机为何物。当时手机市场三分天下: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而今天,苹果手机独领风骚。曾有人问乔布斯,为什么跟随市场成熟产品走,他回答:”你想赚钱吗?看市场再卖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你能做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吗?如果能做出来,那你一定成功。”而苹果手机的成功是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用了7年时间研发的结果,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三、大力培育中国工匠

1.营造适合工匠成长的制度环境

1.1保护知识产权

很多企业都受过山寨产品的困扰,往往研发的产品还没投入市场,仿制品已铺天盖地,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而企业想要维权,又要面临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倍偿低的难题,在赔偿标的不高时,当事人往往不了了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尊重工匠价值和劳动,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上有突破。一是对被侵权者实施司法救济。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最大限度降低其损失,可使用诉前禁令,即在案件判决前,由司法机关发出指令,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二是适当降低被侵权人的举证难度。对举证确有困难的,应灵活使用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调查取证手段。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加大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同时改变维权案件中“判易执行难”的问题,尽快使判决落到实处。

1.2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目前在就业市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大。政府应引导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中增加一线技术工种的权重,使薪酬能真正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而在德国,既使是初级技师,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也不低。而经过若干年历练和经验积累,再取得相关文凭成为工程师后,工资就相当可观,收入仅次于律师和医生,进入前三甲。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一些工匠典型,引导公众逐步消除职业偏见,引领社会新风尚。

2.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摇篮。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并不高,大都是上高中无望和高考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职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重理?传授,轻实际操作。因为职业教育的短板使我国的技工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关资料表明欧美国家技工组成中,中高级技工占最大比重,而在我国技工组成中,初级技工占最大比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值得借鉴。德国制造业闻名于世,成功的关键要归功于德国特色精致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成绩好的学生不愿上职校不同,在德国,有近80%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很细,而且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一方面接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操练,培育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更有特色是的是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为期三年由师傅口传心授的学徒生涯,才能获得合格的职业培训资格证书进入就业市场。当然德国没有在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设置人为的障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进入大学,可以补习文化课达到要求而进入大学学习,这种教育体系内部的自由切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使学生更公平地分享教育资源。

3.培养平和的社会心态

中国的很多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利润,急于求成,对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缺乏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影响技术工人的心态,使他们缺少钻研技术的动力。这与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

3.1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拥有财富多寡似乎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助长社会浮躁心态的滋生、曼延。诚然合法取得的财富是成功的一种表现,但不应是唯一标准。要推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和价值取向: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守职业操守、尽心尽职,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成功,就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3.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利润不高甚至微薄,而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却利润可观,导致一些企业朝秦暮楚,偏离主业,参与与实业不相关的投资投机行为。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很难集中精力静心打造产品和开展研发活动,员工也无暇钻研技术和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政府应制定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本“避虚就实”,给过热的不理性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使企业和一线技术工人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提振信心。

参考文献

[1]2016、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蔡秀玲,余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6(5)

上一篇: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下一篇:加拿大留学石油工程专业的申请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