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

2024-06-12

文化城(精选12篇)

1.文化城 篇一

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模式

先与后取的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付出某种经营代价来换企业的效益。先与之、后取之是一种成功的经营之道。

日本企业的公益经营就是先与后取的典型经营模式。他们跳出了纯商业思维定式,在公益服务中求得新的生机。公益经营是在提供公众服务过程中扩大企业影响、吸引消费者的,比单纯产品宣传与推销的效果更佳。企业能把服务扩大化,把为公众服务作为己任,从而会带来更加的经营效益。

从投入产出的规律看,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支付、给与是收入、取之的必然代价。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支付与投入、给与和取之有着时间上的距离,更有一定比例的内在联系,一般支付与收入成正比。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先与后取的经营思想。

与之和取之使企业经营的辩证法。有人认为,企业除了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外,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事谋取最大利润。为此,不少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唯利是图,结果效益不佳。而成功的企业采用利益循环的辩证经营模式,有效的指导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从市场大系统看,把消费者、经销商和企业生产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建立起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使企业发展及利益良性循环,不仅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还使企业利益真正最大化。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释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西方个人至上而强调群体意识,强调把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日本的管理类书籍把人事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分类之首,他们从“企业即人”出发,认定“人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项目”。在日本企业管理学家近藤次郎看来,人本管理就是一种依靠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个人正确认识他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同时必须使他们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能力,使在组织中劳动的个人感到满意,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所有人的干劲。人管理人取得成功的状态是引导组织中所有的人都鼓足干劲,这方能说是高明的管理;被管理者不觉得自己是被人管理,每人都向自己的喜爱的方面奋发努力,这时自然能达到集体或组织的目标。

人本管理要把对人的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1、“自我管理”。应重视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自尊心,它可分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作业(工作)的自我管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体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通过读书以学习前人的教诲,或接受信仰(宗教)以改变心境,求得精神的宁静。它要求既把自己作为对象,又把自己当作管理者。

“工作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在企业中推行的“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它系车间的作业集体,为提高作业效率,防止次品和提高质量,自己用特性因果分析图等方法,通过讨论,自己进行改进的运动。这样就超越了组织和职务上的等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行控制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

2、“集体管理”。即以集体为对象的管理。这里强调等级职务和服从,资本主义社会通常是给管理者以高薪,组织中的成员也就为有朝一日成为管理者而刻苦努力,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依靠竞争和上进心来维系这个组织以达到目标。在“集体管理”模式中,采取的方法首先是提高成员的自觉性,其中首先是自我批评。在集体管理中,如果害怕一部分成员管理其他成员的做法会恶化关系,那么,进行自我批评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人本管理相当集体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事实上,这是集体管理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日本的有些企业废除了部、科长制,分成不同的功能集团,作为小组住家推行自我管理,还有因采用了这种模式参与经营活动而实现了劳资关系的协调,取得了成功。这种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急于求成,平时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思想交流,最终实现这种关系。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二)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人本管理,在人力调配最优化、工作效能最优化、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人的积极性激励、参与管理最优化这5个方面贯穿人本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人力调配的最优化。日本的大企业近年来为获得富有新思想、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以便进可“抢人”,退可“留人”,对原来刻板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以职位的平等竞争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利用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拔的创新。日本许多大公司对于内部的职缺,或开拓新事业所需的人才,除照常录用大学生外,开市场是内部公开招考制,层次从中层干部一直到新事业的负责人。

为了防止业务分类过于繁杂、组织机构过于庞大的“大企业病”,许多大企业相继撤出了组织间的壁垒,以使人员流动更为流动,这可使每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工作效能最优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智能科学的运用,为适应人类劳动结构及工作机能的重大变化,企业劳动工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劳动工作管理正向着灵活机动、宽松宜人的管理模式转变。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人的个性机能决定了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果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够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最佳工作效能。因此,许多企业家都着手在企业内部开发部门试行自由时间制和谈性工作时间制。智能型的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上的一部分职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完全自由的安排工作时间,使一部分“宝贵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最佳时间内发挥最佳创造效能和工作效能。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永无止境,高智能的技术人才更是如此。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可分为两种,即主动性发挥和被动性发挥。前者是自觉自愿的,后者是被动的,受外部意志支配驱动的,非自觉的。显然,改革工作制度能使人们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当自己的权益、义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变化、兼顾等途径相联系,并获得理想效果时,这种发挥往往能达到最佳境地和最大限度。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及其人生价值的发现。实现这种改革的管理制度,可给劳动者适当的空间调节,既可使劳动者科学安排劳动时间,提高岗位劳动效率,又可适量增加社会劳动时间,根据需要协调劳动过程,以提高综合劳动效能,也有益于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的保护。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种产业的发展,多方位的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价值是无限量的。人的才能只有在多方位的施展中才能得以释放。而传统的固守一岗一位,老死于一家单位一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只能禁锢人的思维,抑制人的才能。许多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人才便是这种传统工作制度禁锢下的牺牲者。改革工作制度,允许人们兼职服务、交叉任职等,不仅有利于人才发挥多种智能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多方位实现人的价值。

3、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采取满足各种人需求的产品和销售最优化策略,以反映各种人的需求。

4、人的积极性激励。世界许多大企业十分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法人持股大于私人持股是日本股份制企业区别于欧美企业的一大特点。企业的股票在法人手里,就是说,日本大部分股份制企业是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对此,日本采取了限制私人持股率、提高法人持股率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为法人持股的目的不是买卖股票以获利或分享高额的股息和红利,而是为了加强企业间的利益联系。因此,法人股东虽也参与和监督企业决策,但一般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此外,法人持股还能促进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的合作关系。相互持股使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达到松散的联合,既能将企业之间的利益捆在一起,又不至于削弱某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淡化所有权后,企业的命运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企业经营者又通过诸如从职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法,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在员工中宣传“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5、参与管理最优化。人本管理文化模式强调让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全员参加管理,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形成企业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的个性。这种全员参加的管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质量管理小组的选题也是广泛多样的,如效率、安全、质量、设备、节能等。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效。目标规定要十分明确具体,措施也要得力,这样才会有成效。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它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企业界也受到普遍的重视。三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日本的走动式、欧美的和拢式、东南亚的抽屉式是80年代风靡世界的三种管理模式,它们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走动式是指企业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业员工之中,体察民意,了解真情,沟通意见,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佳绩。这种模式在东方文化背景中更显其卓越性。走动式还意味着一种看得见的管理。企业主管经常走动于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是一种现场的管理。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深入员工之中,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听一些好话,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员工们就觉得企业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会兴旺发达。

和拢式是欧美盛行的管理模式。和拢是希腊语的“整体”和“个体”合成的词,用来表示一种新观念,即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它的具体特征是: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的每个员工对企业有使命感,“我就是企业”是和拢管理中一句响亮的口号。这种管理模式孕育了企业员工的自我组织性。企业是由每个人支撑着的,而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让下属作决策,自己管理自己,尽情为企业贡献力量。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识水平各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和拢式发挥个体分散和整体协调相统一的优势。按和拢管理的特点,一个组织中的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性树立整体的形象。和拢管理促使整个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抽屉式管理模式流行于东南亚,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对于他们每个人的职、责、权、利相统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结合。矢志称强——一种风险经营管理的文化模式

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它的思想精髓就是称强和风险经营。这些企业善于将这种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模式,贯彻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风险经营的管理文化模式,使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化风险为战胜困难的具体措施和力量,最终化险为夷。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经营。在风险经营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上。对于一家新风险企业未能达到它指望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一个通常的解释是:在别人出来夺走我们的市场之前,我们干得不错。但这些人开始向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顾客出售产品,突然间,他们便夺走了市场。凡是真正的新东西都能创造出人们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市场。

新的风险企业必须一开始就假定,它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在设计这种产品或服务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市场上找顾客,用于根本没有设想到的地方,并由新风险企业没有想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顾客来购买。

如果新的风险企业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把眼光盯着市场,它就可能为竞争者创造市场。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人必须把时间花在外面,花在是厂长,同顾客和自己的推销人员呆在一起,研究情况和听取意见。新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一些日常条例来不断提醒自己,一种产品和服务要由顾客而不是生产者来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给顾客带来的用途和价值方面,它必须不断的向自己提出挑战。

对新的风险企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自认为自己比顾客更了解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或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去购置和有什么用途。首先,新的风险企业必须愿意把出乎意料的成功看作是机会,而不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冒犯。它必须接受营销术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企业的任务不是去改造顾客,而是使顾客得到满足。

2、金融上的远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是刚创业的新风险企业的通病。这是新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的最严重的病症,即使对那些生存下来的新风险企业来说,这种病症也可能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长期因素。

在新风险企业发展的狭义阶段,最大的威胁则是对金融方面注意不够和缺乏正确的金融政策。这首先是对迅速发展的新风险企业的威胁。新风险企业取得的成功越大,缺乏金融上的远见带来的危险也就越大。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克服起来极为困难,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这种危险显然是可以防止的。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企业家是很不考虑金钱的,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利润上。

3、建立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营业额上不去,盈利、质量或其他任何重要的方面都不起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一两个人管理的规模。它现在需要一个高级管理班子。班子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关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

为了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制度下不同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必要对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和选择。

1、选择企业文化模式的依据。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而企业文化模式则是社会和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会直接、间接的通过企业文化反映出来。在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文化模式的一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国情和企业个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依据。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文化模式各不相同。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了企业文化模式的社会经济性质。

2、现阶段中国企业文化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模式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单一型包括经营目标类、团结创新类、质量技术开发类、市场竞争类、文明服务类。经营目标类就是浓缩了企业的经营宗旨,“概略的反映出企业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经营战略目标。”团结创新类就是凝结了企业团结奋斗等传统价值观和拚搏创新的群体意识。质量技术开发类就是立足于某一优质名牌,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发新技术。市场竞争类就是注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强调拓宽市场销路,争创第一流效益。文明服务类就是优化为顾客、用户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到服务上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更多俄企业采用的是混合的企业文化模式,即把经营宗旨、经营战略、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

有人把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归纳为风险型、竞争型、稳妥型、保护型四种。风险型文化模式所关注的不只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关心企业的未来,他们为未来发展的拚搏精神和投资意识都是不同凡响的。这些企业的领导决策果断,态度坚决。由于风险型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能够减少风险,战胜风险,往往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回报。竞争型文化模式既重视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重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善于通过各种竞争去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效率。稳妥型文化模式较多的看到已经取得的企业业绩,多有戒备的心理和守业的心态,一切求稳渐进。由于他们行动迟缓而往往失去经营的良机。保护型文化模式重视已有的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四种文化模式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去迎接企业未来的竞争和挑战,是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

2.文化城 篇二

坐落在长江之滨的浮桥中学, 是一所有着74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建校之初名为“乃德私塾”, 乃德创始人写下了高亢激昂的校歌, 校歌的最后一句为“乃德崛起, 在吾仔肩”。70多年来,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引脉, 德润校园”的办学理念。下面结合校歌, 谈谈浮桥中学乃德文化建设的三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一、乃德崛起, 在吾仔肩———唤醒文化的自觉

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虽然无处不在, 但见之无形, 身处其中的人们最容易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觉而不察。如何让校园文化从概念走向现实, 首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唤醒校园中每个人的文化自觉。

我校校歌的最后一句话是:“乃德崛起, 复兴中华, 在吾仔肩”, 一种办好学校、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意识跃然纸上。要把口号化为行动, 不仅需要校长有文化自觉, 也需要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割断历史式的从天而降, 空穴来风, 必须与传承携手而行。学校文化传承的有形载体很多, 在唤醒全员校园文化的自觉过程中, 必须要有的放矢, 全面渗透, 重点突破。

我校以校歌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初一新生刚跨入校门, 在入学军训时, 一堂必修课就是学唱校歌;每一位新教师加入我校时, 必须要学会唱校歌;每年的校红五月歌会, 常规节目是各班大合唱校歌;中午学校的校园广播, 每天必放的歌曲是校歌。一听到这熟悉的旋律, 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哼地唱起来。这是一种校园文化自觉的表象, 因为师生, 尤其是学生很难理解校歌的创作背景和真正内涵。对此, 必须要对校歌进行深度解读。我们通过全校教师会、班级主题班会、校园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变着法让师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乃德崛起, 在吾仔肩”的使命与责任。

文化无处不在, 有效载体固然重要, 但唤醒师生文化自觉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巧设计、精安排。为了让师生对校园文化有深入直观的理解, 学校召开各层面的会议, 集思广益, 几经三番, 设计了一个校园文化标志 (LOGO) , 通过图片对校园文化进行浓缩性的解读, 更直观;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评出每月乃德之星;学校展板、画栏等外显宣传资料, 都紧扣校园文化, 学校大墙上张贴“前程万里, 谁著先鞭”八个大字;每月小组合作展板边上横批都是“乃德崛起, 在吾仔肩”等。时时处处都能找寻到校园文化的印迹, 人人皆知, 这是提升校园文化自觉的必备条件。

二、敦品励学, 愈困弥坚———增长文化的自信

宏大的文化口号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校园文化口号只有化作行为, 才具有生命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始终坚持以传承与践行校园文化为主旋律,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 增长师生文化的自信。

我校前辈就以“乃德”为校名, 提出了“敦品励学”的校训, 学校办学坚持德字为先, 立德树人, 几十年来, 一脉相承。学校的德育工作扎扎实实, 从不虚浮。每天清晨值日班级的学生, 提前15分钟到校, 一班6人, 身披红色值日横幅站在校门口, 笑迎每一位师生;护绿队的学生检查卫生;监察队的学生到班内检查是否有抄作业和违规现象;中午值日学生带着纸与笔, 记录各班浪费食物的学生姓名。每天值日学生会把检查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 大家各司其责, 工作有条不紊, 虽然事小, 但几十年坚持如一, 是多么的不容易。风正好扬帆, 良好的自我管理文化有利于铸就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敦品励学的校训, 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浮桥中学教师身上。服饰打扮必须要规范, 不着奇装异服进教室, 不能大声呵斥学生, 同事之间不允许有打骂, 否则会引起公愤, 教学质量相对差一些的教师倍感压力……这些大多不是学校规定的, 而是学校文化传承的惯性使然。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 学校如何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正视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等, 这些都要求浮桥中学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心力, 不断思考进取的发展力, 虽愈困弥坚, 但持续努力。

三、前程万里, 谁著先鞭———走向文化的自强

“前程万里, 谁著先鞭”喊出了浮中人办学的气魄和胆识。办好学校, 要有责任的担当, 要有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每任浮中校长都深知使命, 勇于担当。

校园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面对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渐显现, 学校提出了“拿着别人的地图, 找自己的路”, 量校而行, 量法而行, 量生而行, 智慧型地吸收, 创生性地实践,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以“学习用表”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 深入学习, 勇于实践, 有成功的喜悦, 有失败的苦楚, 有理论与实践偏离的困惑, 有家长的质疑和实践的艰辛矛盾交织的忧虑等。但凡是革新者, 困难从来不是止步的理由, 思考和实践才是最好的武器。团结协作, 勇著先鞭, 是学校文化积淀在每个教师身上的显性产物, 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源动力。

3.文化城 篇三

不管与制衣联系的多么紧密,以动漫服饰为主业的美盛文化都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成制造业,尽管这种创意并非绝对的“原创”意义,但基于文化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这种并不算太高标准的创意当属于被鼓励、被支持的范围。

事实上,原创不足、创意不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动漫产业包括服装产业的通病。作为两者的跨界经营的典型企业,又被冠名为国内迪士尼第一股称号的美盛受到质疑不足为怪。

但是,回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阶段,当原创与创意尚处于虚弱的状态下,一味地拔苗处长并非发展文化产业的本意。我更愿意从文化服务业的角度去理解当下的文化产业,而且从文化衍生品的角度或者文化服务业的角度重新理解现阶段的文化产业,应该更有意义。

关于这一点,其实有更为官方的说法。比如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在讲到“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三个关键内容时就强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把当前阶段的相当一部分文化消费定位成文化服务业要做的事情,理解起来更为顺畅。

回到美盛文化,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动漫服饰制造商之一,专注于动漫衍生品细分产品动漫服饰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迪士尼形象动漫服饰、电影形象动漫服饰、传统节日动漫服饰以及装饰头巾等。

2002年6月,美盛文化创始人赵小强辞掉工作,在浙江一个县城郊租了块地,动手搭起厂房,开始承接一些圣诞礼品业务的零散订单。

当初的美盛是地地道道的制造业,然而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提升,美盛开始进入高档纺织类礼品行业,进而逐步涉足与万圣节、圣诞节和大电影服装相关的生意。

发展到今天,美盛文化在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企业中已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动漫服饰研发设计制造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美盛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制造逐步转型升级的过程,从单纯的制造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这个过程也是过去十年中国众多企业的写照。

服务于节庆文化的迪斯尼动漫服饰本身就是典型的文化服务业。在这里无需特别强调,类似这样的企业的原创与创意,目前这个阶段,先把服务做好,文化服务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脱离这个阶段,单纯去谈原创与创意,绝对是空中楼阁。

所以,从这个角度,美盛为代表的众多动漫衍生品产业都属于应该被鼓励的部分,而且在这些衍生品企业中,不乏靠衍生品赚钱反哺原创动漫的例子。

再举一个CG(计算机图形)产业的例子,这个产业在美国、日本是伴随着电影、动漫的发展而发展的,但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影视动漫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就说中国不需要CG产业。

4.家文化、郊庙文化、江湖文化 篇四

摘要: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板块,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纵观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可将其纳入到家文化、江湖文化或郊庙文化的范畴中。这三者既有为主的又有为辅的,既相悖又相容,既时常冲突又互相渗透,而将三者贯穿起来的正是中国的正统文化——儒家文化,尤其是作为儒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自古以来,统治中国人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以“忠孝仁义”为内核的孔孟之道,而“忠孝仁义”恰恰是文学作品所要反映的思想精髓,它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灵魂。关键词:家、江湖、郊庙、封建礼教、忠孝仁义

正文: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纵观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可将其纳入到家文化、江湖文化或郊庙文化的范畴中。儒家思想是贯穿其中的灵魂,使这三种文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忠孝仁义”作为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恰恰是文学作品所要反映的思想精髓。从家、庙堂到江湖,儒家思想影响之大,可以说是遍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

家文化,以家为中心,而维护一家之正常运行,则依赖的是几千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家”中,讲究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贵贱、长幼各有其礼,要求父父子子。家以男权为中心,女子属于完全的附属地位,家的礼数则大部分由女子完成,女子需要恪守封建礼教,遵守三纲五常,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历代大多数文学作品对女性的描写,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玩赏的心理塑造女性角色,这种传统的封建礼教注定了女子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命运。家文化以孝为核心,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姻则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文学作品,家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可谓是淋漓尽致,严苛的封建礼教造就了剧中大部分人的悲剧命运。贾府王夫人地位尊贵不必说了,迫于封建礼法的贤,只能默默忍受贾政的风流。贾政的妾赵姨娘是她心上一把刀,因她有了儿子贾环,如果宝玉早逝,王夫人后半生将很悲惨。这种现实威胁折磨着她的心理,后来金钏、晴文的死也是源自于她对“狐狸精”“无耻之人”的恨。她自己何尝不是受害者?金钏、晴文更是死得冤。秦可卿死于贾珍的调戏,前面通过贾宝玉眼中描述的可卿卧室,杨贵妃的画像已经暗示“父占子妻”,对于看重名声“要强”的可卿来说这是致命的,何况有瑞珠的无意发现?瑞珠后来触柱而亡也是怕报复。将被非礼、强奸等受害者也视为“淫”是封建思想的恶毒一面。黛玉因和宝玉的人性自然爱恋,被元春等视为“淫”,导致爱情悲剧和死亡。元春也同样被礼法所害,到了“见不得人”的地方。反人性的邪恶思想向来是害人的同时也将受害者变成礼法帮凶。即使强悍能干如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最终被“休”了。她对贾琏可是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法纵容贾琏的淫荡,她运用自己才干与命运的抗争注定是悲剧。尤二姐与贾珍父子乱伦,被凤姐毒计打压,吞金自尽,一尸两命。何尝不是封建礼法思想在她头脑调唆下作的傻事?迎春更不用说了,在父母包办婚姻下,嫁给了不学无术、的中山狼,最终活活抑郁而死。尤三姐的死也是封建礼法制造的舆论压力,侠气的柳湘莲也承受不了“不干净”可能带来的婚后“背后指点,戳脊梁”恶果。巧姐的悲剧也是根源于主家男人掌管家中女子的封建礼法。刑夫人固然贤得讨好地帮着贾赦纳妾,但心理何尝不已扭曲,精力都放在挤兑儿媳妇和敛财身上了。宝衩如此有才有能,正是礼法让其无情,何尝不是伤害?惜春怕沾惹“不好名声”,毅然出家,何尝不是礼法在脑中生根。《红楼梦》中才情女儿,美丽女子“薄命司”的悲剧命运无一不多少受到封建礼法思想的毒害。

我们经常说的江湖有三个意义。第一是大自然中的江湖,指江河湖海;第二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这个江湖偏重其人文意义,是文人士大夫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它摆脱朝廷、远离市井,是历代隐士的栖居之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江湖”指的就是隐士的隐居之所;第三个是游民的江湖,这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含义,首次是在《水浒传》中被提出。这个江湖是个无形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场所,是一大帮江湖人活动的流动的空间,它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新含义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江湖之义,并普遍被后世认可。我们这里所说的江湖文化以第三种为主,是由江湖人所创造的文化。

俗话说,人在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江湖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义”,江湖人则把“义”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江湖的文化也就是“义”的文化。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之私利。儒家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思想。

江湖作为游民的江湖第一次在《水浒传》中被提出,《水浒传》中108个好汉的行为举止则处处彰显“义”的精神。

小说中的鲁智深、宋江、李逵、林冲、花荣等等,无一不是“义”的化身,在我看来,“义”在鲁达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在《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鲁达和史进、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其间,金老之女在他们隔壁哭泣,鲁达不耐烦,却意外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鲁达帮助金老父女脱离了苦难,替他们打抱不平,到肉铺上三拳打死了郑屠户,然后逃之夭夭。鲁达与金老父女素昧平生,但他却为了能让他们摆脱镇关西的纠缠,不惜亡命天涯,足以可见鲁达的义胆忠肝。又如《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千里护林冲”林冲因得罪尉之子被刺配沧州,鲁达担心林冲途中遭遇不测,一路暗中保护,并在林冲危难时及时救他脱险,为的只是兄弟间的“义”字。此外,鲁智深为就史进独身行刺贺太守,都体现了其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气。

108个好汉聚义,齐上梁山泊,与宋王朝展开殊死搏斗,当起义军势如破竹,就差直捣黄龙时,起义军首领心生动摇,他们骨子里的忠君思想并未磨灭,最后宋江和李逵双双赴黄泉,用义成全了他们的忠,而吴用、花荣在宋江坟前自杀,将他们的义延续。

郊庙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以皇权为中心,其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家的“忠”。“忠”主要针对的是君臣关系,经过汉代独尊儒术及其后世对儒学的发展,儒家的忠已有原来的“君仁臣忠”的相对关系转变为“人之异于禽兽,逃于天地之间” 的绝对天理,甚至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郊庙文化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和高官贵族,其整体格调是庄严、优雅、凝重„„

《三国演义》是郊庙文化的典型代表,小说中主人公围绕皇权进行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他们把“忠”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身体力行着“忠”的精神。

刘备是名主,诸葛亮是忠臣,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报答其知遇之恩,倾尽其一生。后刘备征讨东吴,于猇亭之战大败而归,在白帝城托孤。告诉诸葛亮,如果将来自己的儿子刘禅没有能力或者不忠义,可以由诸葛亮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忠于蜀汉政权,以克复中原为己任。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述,“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在那样急迫的环境下,诸葛亮守护刘禅,帮他处理好蜀汉政务,使得蜀国在三国时期有了稳定局面和恢复发展。诸葛亮还六出祁山积极展开统一工作。当然最终因为实力不济失败了。同时诸葛亮注意提拔有用人才,比如费祎,董允,姜维等等,使得在其死后,蜀汉政权又存续了多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虽然诸葛亮心中有数,但他从没有取而代之的私心,一心只为保住刘氏打下的基业。总之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政权的发展稳定贡献了一生。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集中体现了关羽的“忠”。由于关羽通过效忠刘备来效忠汉朝,即他的“忠”主要表现在对刘备的忠诚。而他与刘备又有兄弟关系,所以他的忠义总是分不开的。只是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侧重。而作为臣子最大的忠诚就是文死谏、武死战。在《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和《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两回里关羽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保持大义凛然,怒斥吴国,至死不降的气节是其忠诚的最好表现。此外,张飞、张任、赵云、王累等都是一代忠臣,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精神。

结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的典型代表,孝、忠、义分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板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红楼梦》原著

《水浒传》原著

5.玉林云天文化城导游词 篇五

玉林云天文化城位于广西玉林市区,是一座拾缀凝聚了散落于祖国大地上的文明珠粒的瑰丽单体建筑,它塑造了一个悠远而又崭新的现代文明,塑造出一个成熟而又年轻的锦绣中华的缩影,具有奇、新、雄、秀、美等特点,融文、史、地、艺于一炉,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焕采流辉。云天文化城占地70亩,建筑平面为14万平方米,比著名的西藏布达拉宫(11万平米)还要大,为全国单体建筑之冠,堪称南国江山第一楼。楼的主体21层,总高108米,整体气魄恢宏,巍巍大观,人们在远处的不同角度都可见到它的雄姿。

进门左右矗立一对高大雄伟中华民族图腾立柱——龙表,用整块青斗石雕琢而成,柱身有蟠龙等纹饰,与华表不同的是云板和承露盆上都是龙饰,宽阔的须弥座围栏蹲兽维护。雕塑晶广场有一万多乎米,绿化面积有7000多平米,庭树以桂花为主,花季香气袭人,沁人腑肺。多头苏铁、竹柏、福建茶、木樨兰、银杏等错落其间,别有天地。除草坪之外,全用花岗岩嵌石铺地,中间有半圆形围栏,正中为弧形十三龙堵,细雕形态各异的游龙,在水浪浮云中交错翻腾,相互顾盼,或探身夺珠,或口吐悬河,或奋爪扬髯……一派跃然起舞的刚柔气势。雕工精细,立感特强,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广场共有浮雕云龙108条,可谓龙的故乡,龙的世界,龙的传人,龙的文化。半圆形的古式栏板外环,上方有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的十二生肖青斗石浮雕。下方为水族渚,背面是十二令花神图雕。

6.文化城 篇六

日期:2012年03月16日 来源:《求是》

http://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 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尤其是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要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形象,深 入挖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派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深更广更多的内涵。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造福青海各族人民的内在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青海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要准确把握青海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巩固青海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文化的交融与交流,真正实现各民族、各宗教在文化上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价值取向,夯实青海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文化之基。

增强文化自信,深刻分析建设文化名省的现实依据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坚持与弘扬。长期以来,青海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这成为青海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地理空间看,地 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青海是山之宗、水之源,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脉构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脊柱”,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江河源头。山是骨架,水为血脉。青海的山脉水系呈扇状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散,延伸辐射中华大地,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地理空间。从人类起源看,起源于青海高原的羌人、戎人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先民,在不断发展、迁徙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历史上的炎帝部落既是生活在青海高原古代先民羌人的祖先,又是华夏民族的结合体。从文化起源看,昆仑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祖之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海内外中华儿女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之一。民族文化在青海交汇。自古至今,先后有戎、氐、羌、匈奴、吐蕃等20多个民族在青海生活,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医学等文化艺术交融相汇,形成多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生动局面。宗教文化在青海共生。本土原始宗教苯教、萨满教、道教等与外来的佛教等宗教文化交流碰撞、相互融合 吸收。儒家学说、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扎根青海,和谐并存,共同发展。传统文化在青海延续。自古以来,各种文化在青海争奇斗艳,逐步演绎形成了河湟文化、三江源文化、柴达木文化、吐谷浑文化、格萨尔文化、热贡文化等文化形态,并衍生出“花儿”、“安召”、“轮子秋”、藏族舞蹈、藏族民歌“拉伊”、回族撒拉族宴席曲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众多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青海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现代文化在青海绽放。青海各族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热贡艺术、湟源排灯、土族盘绣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青海贤孝、平弦、藏戏等传统曲艺戏剧,经过现代艺术形式和科学手段的提升改造,重现活力。近现代以来,涌现了王洛宾、昌耀、朱乃正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诞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金瓶似的小山》、《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等诸多富有青海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青海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青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地之一。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各族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不断弘扬和发 展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西路军将士在祁连山区浴血奋战,表现了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青海的金银滩,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儿女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展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青海高原的具体展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文化自强,正确把握建设文化名省的科学方法

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和“两手抓”的方法,着力处理好“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魂”与“体”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 化产品和服务等。“魂”和 “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文化名省建设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正确处理“教”与“乐”的关系。文化既有社会教化、引领风尚的“教”的功能,又有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乐”的作用。要把“教”与“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不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文化建设既有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既包含公益性文化事业,也包含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工作、发展文化事业。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进入文化市场、投资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

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管”,就是要把文化有效管起来,不能放任自流;“放”,就是要让文化迸发活力,不能死气沉沉。“管”和“放”,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单位依法运营管理的文化管理体制;又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 极作用,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实现“管”和“放”的有机统一。

正确处理“多”与“精”的关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在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上下功夫,努力走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之路。

提高文化自觉是建设文化名省的先决条件,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名省的依据所在,实现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青海将以自觉、自信、自强的姿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力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名省。

7.元宝山区平庄汽车文化城设计简介 篇七

项目选址位于平庄镇东北部边缘地带, 紧邻通往赤峰市区及朝阳地区一级干道南侧, 平坦开阔且尚无重大开发, 可塑性强。基地总规划面积14.24公顷, 西侧与建设完成的平庄汽车站相连。

2.设计简介

2.1案例分析与总结

设计之初我们选取京津地区与本项目同等规模的永同昌北京西国贸汽配城、北京草桥汇丰汽配城、北京东郊汽配城、北京四元桥汽配城、天津东环鑫泰汽配城等案例进行分析比 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避免如上述案例中普遍存在的店前停车、场前停车管理不规范;建筑围合空间功能定位不明确, 功能混乱, 滋生恶劣环境;存在业态混杂, 效率低下;商铺闲置, 资源浪费严重;快速简修区规划上缺乏重视, 建筑造型简易不统一, 局面混乱。

汲取已有案例的精华优势, 如采用先进的AUTOMALL式经营理念;拥有综合服务配套服务及公寓、餐饮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的功能配置;实施有效的招商策略;创造怡人的景观环境。

2.2规划定位

汽车城锁定“立足当前, 辐射周边”的发展目标, 引进国内外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国际化, 经营现代化, 管理社会化”。将市场基本定位于:大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一站式汽配交易中心: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直销基地;汽车厂家、维修业的采购平台。

2.3结构布局

项目规划中提炼出一条景观主轴, 两个景观中心节点, 依原有城市主干道、支路及现状规划路形成五大片区。即将汽配城整体结构布局总结为:“一轴、两心、五组团、八片区”。具体如图1所示。

“一轴”:即利用纵贯东西基地的汽配用品交易区、综合服务区围合布置的一条景观主轴。

“两心”: 是指基地西片区中由中心道路两侧汽配用品交易区围合U形空间布景置水形成的中心景观节点, 它也是景观主轴的起点;东片区由汽配用品交易区、综合服务区围合空间组织景观要素形成的中心景观节点, 它还起着景观主轴的高潮收尾作用。两中心被横贯东、西基地的景观主轴相串联, 遥相呼应而又密不可分。

“五组团”:由内环北路、滦河街、衡山路、汽车站规划路等原有道路与拟规划道路划分形成的相对独立明确的五个组团。主要包括北部4S店片区东西两片区、中部综合片区东西两片区, 南部二手车、物流区。其中北部4S店片区涵盖汽车文化广场、汽车影院、汽车主题广场及4S专营店。中部综合片区包括该区北部的汽车美容装饰区、中间围合的汽配用品交易区、南部的快修洗车一条街及东侧的综合服务区。 五个组团之间独立划分, 各组团内部功能又相对规整统一, 地块结构清晰, 功能明确, 组织有序。

“八片区”: 具体包括汽车文化展示广场区、4S专营区、汽车美容装饰区、汽配用品交易区、汽车维修清洗区、综合服务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区。

2.4交通设计

2.4.1交通流线分析

首先, 沿内环北路结合汽车文化广场内部设置一条纵贯基地东西的沿街观景步行道。车行系统方面, 地块北侧沿内环北路共设两个车行出入口, 滦河街上设置南侧主要车行出入口。当然, 沿南北向的衡山路也设置重要的车行出入口。北侧车行出入口主要结合汽车文化广场展开设置, 从基地西侧车行入口处向南行驶可达4S店专营区, 之后沿顺时针方向又可分别经过汽车美容装饰区、汽配用品交易区、综合服务区、二手车交易、仓储物流区、快修洗车一条街、汽配用品交易区最终回到汽车美容装饰区, 整个流线顺畅便捷、一气呵成。

2.4.2静态交通

由于汽车城的特殊需要, 各个功能部分均需要设置停车位, 本规划在根据停车位需求量大小的基础上同时在不破坏主要景观轴线的前提下, 在合适的地点适当布置地面停车和室内停车, 暂不考虑地下停车。最终力求使汽配城各分区达到车位数量配置恰当、使用便捷有序的良好局面。

2.5分期建设

规划项目一旦开发, 就耗资巨大, 因此合理的分期建设是保证项目科学合理、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本项目中, 考虑到业态、成本、预期运营状况等因素, 将项目划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建设即为对西侧地块的开发建设, 包括汽车文化广场、汽车影院、4S店专营区西区、汽车美容装饰区、汽配用品交易区及快修洗车一条街西片区。当然其中涵盖了景观主轴的西侧部分。 一期建设功能齐全, 可初步给消费者一站式服务的体验。一期建设经营、出售的情况将直接作为二期的依据。

二期建设是对东侧基地北部及中间地块的开发项目, 包括汽车主题广场、4S店专营区东区、汽车美容装饰区、汽配用品交易区、综合服务区及快修洗车一条街的东侧片区。商业街至此将形成规模, 繁荣东、西两基地, 景观主轴锻造成形。

三期建设为东侧基地的南端, 包括二手车交易市场区、仓储物流区。三期建设同样要依据一、二期建设的经验, 情况需要的话可对其业态进行适当调整, 以期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3.结语

本案设计中首先研究了项目的选址, 其次通过选取相关实际案例进行比对, 从而形成了本次设计的项目定位与建设目标。希望通过本案的研究, 可以为北方地区汽车综合市场的建设提供一种可行的建设模式。

摘要:文章结合元宝山区平庄汽车文化城的设计, 通过对其设计要素的简要描述, 意在寻求一种适合北方地区机动车综合市场建设的模式。

8.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回忆 篇八

我党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南方局领导下,在桂林开辟了国统区抗日政治文化运动的又一新据点。大批进步作家和文化界人士如郭沫若、茅盾、夏衍、巴金、欧阳予倩、田汉、邵荃麟等,先后云集桂林,使桂林文化、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运动,从而使桂林成了著名的抗战文化城。

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与广西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了一幕假抗日真反蒋的“六一运动”(亦称“两广事变”),并发布宣言要出兵北上抗日。对此,蒋介石声称“两广事变”、“西南异动”,扬言要实施出兵镇压,一方面集结军队实施弹压,另一面又施展“银弹战略”,瓦解粤桂联军。结果,首先是广东陈济棠被打垮,空军全部、陆军一队被蒋收买,继而欲取广西,这时救国会派出杨东莼到南宁,联系李宗仁、白崇禧,支持广西抗日运动;李济深、蔡廷锴等亦先后抵达邕城,准备在南宁成立“抗日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声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敦促各方联合抗战。

在面临军阀混战重演、民族危亡之际的紧急关头,蒋介石被形势所逼,不得不与李宗仁、白崇禧和谈,双方达成妥协,一场虚假性质运动的表演虽未获得成功,但广西抗日的名声大噪,吸引了不少进步的文化人士来到桂林。之后,广西省会由南宁迁至桂林(广西省会原在桂林,辛亥革命以后迁南宁),桂林仍是广西的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桂林成为西南大后方重镇。于是,大量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桂林,利用蒋、桂间矛盾,积极、灵活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尤其值得指出,中共1938年在桂林设立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广泛团结各党派、各方面的进步人士,以多种形式和反动势力作斗争,使桂林的文化救亡运动更加深入,蓬勃发展,因而使桂林文化城闻名于世。

抗战刚开始,在桂林成立了一个“国防艺术社”。当时属第四集团军,李宗仁认为所谓“第四集团军”是北伐后期蒋介石部队的编制番号,桂系与蒋介石有矛盾、李宗仁便取消了“第四集团”番号,将广西部队改为第五路军(当时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随之“国防艺术社”改为“第五路军总政治国防部艺术社”,政治部主任韦永成、程思远先后兼任该社主任,实际主持工作则是李文钊。

“国防艺术社”编制设立总务、戏剧、音乐、美术、电影、宣传等几个部门,总务主任先后由蒋资深、王兰、程延渊担任;戏剧部主任是白克。当时戏剧部是“国防艺术社”的主要力量,演出过很多进步戏剧,影响比较大,有欧阳予倩的《青纱帐里》、夏衍的《一年间》、田汉的《春回大地》、洪深的《飞将军》、曹禺的《雷雨》以及《夜光杯》、《前夜》,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等,激发了人们的斗志,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宣传部主任是熊绍琮(笔名司徒华,后在皖南遭特务杀害);音乐部主任是陆华柏;美术部主任是阳太阳;电影部主任是肖照。

当时“国防艺术社”还办了一个名为《战时艺术》的刊物,这份刊物共出了十几期,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作画、插图的人很多,有茅盾、欧阳予倩、艾青、阳太阳、焦菊隐、陆华柏等人。

此外,还设有个附属机构——《广西摄影通讯社》,由李文钊兼管,陈迩冬也曾负责一段时间,拍摄了许多前方抗战、后方支前的照片,并向国内外报刊和新闻社发稿。

一直到1939年,数年间,桂林还出版了许多进步报纸和杂志。其中以《救亡日报》作用大,影响尤为显著。该报1939年1月在桂林复刊,至1941年2月28日因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国民党称为“新四军事件”)而被迫停刊,办了两年零1个月又18天。这份虽是一张四开小型报纸,但它是一份全国文化艺术力量团结战斗的报纸,也是一份宣传抗日救亡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报纸。主要负责人是夏衍、廖沫沙、林林、高汾、张尔华。

后来,重庆《新华日报》也在桂林设立分社,不仅公开发行报纸,还出售一些重庆的进步书刊。这样一来,对桂林新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桂林各家报纸改变作风,因而出现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变化最大的是《救亡日报》的副刊《文化岗位》(林林主编),在促进思想活跃上起了带头作用。后来,在夏衍的倡议下,还办了小副刊《草地》,之后干脆改成每日的《十字街》日刊,开辟了寓教育于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新道路。首先影响了桂系的《广西日报》,该报在莫乃群的主持和艾青、陈芦荻主编努力下,预约知名人士为副刊撰稿,很受读者欢迎。艾芜也曾主编《桂林晚报》副刊,办得十分活跃。这时从湖南迁来的《力报》、由聂绀弩主编的副刊《新垦地》,大胆泼辣,很有独特风格。总之,大家互相支持、互相竞争,促进了创作繁荣,培养了大批文化青年,有些后来成了知名作家和评论家。

1942年5月中旬,在桂林发生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些文化界进步人士在“嘉陵川菜馆”为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58岁生日祝寿,前来祝贺的有100多人,有何香凝、朱蕴山、陈劭先、欧阳予倩、宋云彬、王文彬、王一凡、田汉、符浩、孟超、傅彬然、尹瘦石等。

柳亚子1941年末寓居于香港,不久香港、九龙遭日寇侵占,他和一些在港文化人辗转流离来到桂林,大家为他祝寿,是文化界一次继续坚持斗争的再集合,也是一次向蒋介石示威的壮举。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柳亚子在香港通电全国,为新四军呼吁,痛斥蒋介石。蒋十分恼火,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以所谓“总裁”身份,没有通过任何手续,竟开除同盟会元老柳亚子的国民党党籍。事后柳亚子得知并风趣地说,倒是我应该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后来,他果真在报上发表“开除蒋介石党籍”的声明。

在中共领导下,西南各省桂、粤、湘、赣、云五省戏剧团队于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剧展,简称“西南剧展”。

1943年冬,国统区的进步戏剧运动正处于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广大戏剧工作者为检查抗战以来戏剧运动的成绩,总结经验、加强团结,迎接新的斗争,希望有一次戏剧界的大集合,于是在中共支持下,由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等人提出举办西南剧展的倡议。1943年11月,成立了由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丁西林等35人组成的大会筹备委员会,欧阳予倩任主任委员。筹委会聘请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大会会长,并以黄的名义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陈诚、蒋经国等国民党上层人物担任大会名誉会长或指导长,从而使大会得以顺利举行。

1944年2月15日,“西南剧展”在广西艺术馆正式开幕。参加戏剧演出的有来自广东、湖南、广西、江西、云南等省的32个艺术团队,近千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上,欧阳予倩报告了大会筹备经过,田汉回顾了抗战以来中国戏剧工作者的战斗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

“西南剧展”主要进行了“演出展览”、“资料展览”、“工作者大会”三项活动。2月16日至5月19日,举行了戏剧演出展览。广西、湖南、江西,广东4省的28个文艺团队参加了演出。除京剧、桂剧、歌剧、民族舞蹈、傀儡戏、杂技、马戏等节目外,有17个话剧团队演出了21个大型话剧。一些戏剧团队还联合公演了一批活报剧和独幕剧。主要剧目有:新中国剧社的《戏剧春秋》、《大雷雨》,剧宣四队的《家》、《蜕变》,剧宣七队的《法西斯细菌》、《军民进行曲》,剧宣九队的《愁城记》、《胜利进行曲》,广西省立艺术馆实验剧团的《旧家》,七战区艺宣大队用粤语演出的《洪宣娇》、《蜕变》,中国艺联剧团用粤语演出的《茶花女》、《水乡吟》,广东艺专用粤语演出的《百胜将军》、《油漆未干》,中大剧团演出的《皮革马林》,中国实验剧社演出的《飞花曲》,复兴剧社演出的《塞上风云》,祁阳被服厂剧教队演出的《两面人》,西大青年剧社演出的《日出》,四战区艺宣大队演出的《鞭》等,反映了中国戏剧工作者在抗战剧运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演出期间,大会还组织了以田汉为首的10人评论团,对会演进行观摩、指导。

3月17日至4月5日,大会举办了为期20天的戏剧运动资料展览。展出内容有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史料、剧作家的原稿、手札和创作资料,各戏剧团体的工作报告、团队史、创作演出情况,外国朋友赠送的戏剧资料等,计有各团队文献375件,统计图表56张,作家原稿、手札等25件,舞台设计图64张,舞台模型62件;京剧及桂剧孤本79件,京剧脸谱163件,剧照、团体照、作家肖像205帧,总数达1029件,展示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给广大戏剧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形象化的戏剧运动革命传统教育。

3月1日至3月17日大会举行了戏剧工作者大会。会议报告分工作、专题、学术三部分。欧阳予倩的《剧运工作之开端》、田汉的《当前的客观形势与戏剧工作者的新任务》、熊佛西的《戏剧大众问题》、张客的《演剧队的作风》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话剧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交流了经验,确定了深入群众、坚持抗战基本方针,给与会者以很大的启发。

“西南剧展”是一次在国统区进行抗日进步剧演活动的大检阅。大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进步的原则,通过三项有意义的活动,展示了西南地区戏剧运动的成果,促进了戏剧界的团结,为迎接抗战胜利作了准备。

紧接“西南剧展”后,1944年6月18日至20日,以田汉为首,在桂林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

当时日寇沿湘桂路大举进犯,衡阳保卫战正在进行。日军从衡阳逼近桂林,形势十分危急,一些达官贵人巨富及懦夫、怯汉,看见前方战事吃紧,纷纷逃亡躲避,有的逃亡到重庆。为支援前方,鼓舞前线抗日战士士气,增强斗志,由李济深、柳亚子和桂林开明绅士龙积之出面,田汉组织并调动剧展人员举行了一次国旗大游行。

游行队伍的前导是一面由16人抬着特制的大国旗,随后一队敞蓬汽车有3位老人坐在上面,用扩音器向群众广播,宣传鼓动,后面是浩荡的步行队伍,人们高举彩旗,高呼口号,号召市民、商店、银行来捐钱,支援前线抗战。游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人从楼上丢钱下来。然而也有一些商店不太乐意捐钱,龙老先生便下车走进店铺,亲自动员说:“我这样大的年纪了,求求你们拿出点良心来,支援前方将士。”龙老先生曾参加“戊戌变法”,为支援前线卖尽自己的田产支援抗战,一时传为美谈。这次大游行,不仅募捐到现金,还有一些贵重物品及手饰。

9.文化城 篇九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关于对外省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的考察和思考

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从外省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着,我们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要树立新的全面发展观;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要选准突破口,坚持体制创新.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坚持产业意识和效益意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文化产业.

作 者:刘亚政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长春,130051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G0 F12关键词: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10.企业文化,文化企业 篇十

文化,一个广泛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而文化的定义又有上百种,包括:社会、历史、人文、传统、生活、艺术等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通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何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日益进步的社会需要跟上时代潮流的新时代文化含义,当然企业也不甘落后,一大批企业文化展露出来。出现了更多新颖的文化形式。企业文化的种类有四大类,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层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个别事例举例:阿里巴巴的“家庭文化”,此企业文化以使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时感受到家庭氛围为目的的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不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注重自由,随性。再有,海尔“品质”文化:由海尔老总亲自创造的企业文化,以产品质量的保证作为稳固的企业文化,曾

一度获得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还有品牌企业文化,如沃尔沃汽车品牌,大多数人一想到沃尔沃就会立马想到其安全可靠的特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大作用。物质文化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表层文化,它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等企业“硬”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取向、行动目标等方面;制度文化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机制与载体;精神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生产经营理念、管理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构成企业的“软文化”。

何为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管理学院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提供相应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够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双学位和双专业。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建设法规、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建筑结构经济学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等。

专业和文化的交融,如何进行?作为浙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我对自己的专业也有所了解,在校的这段学习时间我们的学习重点在建筑工程试图,力学研究以及建筑法规

等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学习,而在大三初期我们的学习重点会从学习方面转向实际实践的方面发展。而我们的毕业生大多以公司项目经理为奋斗目标进行努力,一般实际工作5年左右即有升职机会。个人认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大力发扬“管”和“理”的重大理念,“管”即管制企业内部的工作,员工,文化内涵。而“理”则为理解深层次的企业思想和发展道路。一般以精神文化为主,旨在带动企业的成员共同努力。用价值观引导员工,自觉把实现企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和企业间产生价值观的认同和感情共鸣,使员工行为的自我功效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这可称之为“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更具有持久性、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第二,激发与奖励,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可以调动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来自企业文化提供的精神激励,却是持久的、强大的。

11.文化事业没“文化”? 篇十一

然而,一些电视机构的领导们在追逐这三项硬指标时,往往忽视的恰恰是推动这些业绩成长的动因——人的力量——人被“打了鸡血”、充满激情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源泉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文化,来自团队积极向上氛围的营建。

在这“融合的江湖”,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别成为双方能否融合的关键。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说,他与国内几乎所有一线影视公司都有过接触,最终找到了气质最为契合的湖南卫视。曾与IT公司有深入接触并采访了很多影视机构的笔者,对陈天桥的这句话颇有体会。

虽然这与体制、机制有关,但却非必然关联。

去过长沙几次,湖南广电人自上而下自然流露的“精气神儿”让人印象深刻。我不吝惜把最好的语言送给他们——那种自豪感,那种舍我其谁的张扬,那种谦虚谨慎中的自信,那种乐观进取的氛围——很难不把周围的人感染。当然,除了湖南广电,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西都市频道等电视媒体人的职业精神也都让我心存敬意。

精气神儿,这玩意儿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它能让你的团队所向披靡,让媒体的愿景得以实现。这是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条幅,不是高亢的口号。在一个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下,工作已经不是通向目标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目标。员工可以充满激情地投入,热爱它,相信它值得自己为之奉献,相信自己的人生因其变得更有意义。

媒体——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当是有“文化”的社会公器。其实,作为传媒人,一百多年前民国的前辈们已经为我们作出表率。邵飘萍创办《京报》践行“铁肩担道义”,时至今日仍然代表着记者的最高职业水准。《新京报》之创刊也是想承袭这种精神吧。

不过,我们当下的电视圈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传媒人的锐气在退化,电视人的优越感并未因为E时代的到来而稍减,固步自封仍是他们中一些人的显著特点。尽管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期刊报纸纷纷破产,尽管《纽约时报》已确认在未来几年后停止印刷,但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悲剧似乎仍离中国的传媒太遥远,况且美国的电视业也仍然如日中天。

于是,你抱怨体制、机制没给你创造更多条件;于是,我强调“穷得只剩下钱没有危机感”。你的萎靡似乎有情可原,我的惰性消磨着时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被“鞭打”着上“前线”的也是一脸哀怨。

如此“没文化”,创新的土壤自然贫瘠。

12.文化城 篇十二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我国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 我国党和政府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并且对文化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未来的目标之一。

1 何为文化:直面文化的功能和效果

文化具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日常生活中文化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等一些与人有关系的事物, 并且没种具体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文化来进行表现。而在狭义的概念中, 文化又可以指宗教、艺术、教育以及法律等内容, 这些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进行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等, 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 并且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 文化也是区别于其他个人与国家的唯一标准, 这也说明了文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事物评判标准, 也具有着较强的传播力。同时, 文化与经济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经济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需要有文化来相辅相成。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做基本条件, 并且在国际事物中, 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 优势的文化往往更能够决定一切。

2 文化软实力:正视文化的核心性

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同时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文化的软实力也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可度, 通过文化能够更好的获得别人的支持, 这也是一种文化产生的情感, 我国针对文化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里也经常说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同时, 文化软实力也间接的反应出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和位置, 如果没有文化软实力, 那么我们国家也将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自身的价值也不能够更好的反应出来, 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 最重要体现在有没有话语权, 有没有规则制订权, 有没有一些人人都必须要表态的事情的权威评判权。为什么讲中国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际社会里, 我们已经成了一个数量规模型的巨人了, 但还是文化价值、文化实力的矮子, 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和标准是中国主导的。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 另一条腿则是文化软实力。物质硬实力不行, 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败;而文化软实力不行, 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败。

大家知道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德国人马丁·路德。那会儿他关于国家文化力有这么一段言论: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及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把文化软实力纳入到两个100年的目标。我们要想一想怎么来提高我们个人的、团队的和我们行业的软实力。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项改革”、“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的稳固“根基”的大思路。我们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正式把文化软实力引到了我们的国家战略。

3 文化产业与经济:一个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

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被称为“经济黑马”, 因为它不仅可以赚取利润、创造财富, 还可以起到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作用, 而且低成本、高收益、无污染, 所以被称作为朝阳产业。在2005年底的时候, 专家们在不同场合下不断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作为它的主流骨干支撑的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出现带来一个实质性的东西, 就是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对各种各样的经济 (只要不是基本生活用品的) 起主宰作用。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个痛苦:看起来琳琅满目、非常繁荣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尾随式、跟进式、模仿式的雷同。属于我们自己的, 属于本地方的、有特色的、人见人爱的太少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一个产业链的缺陷, 简单说起来叫做两头弱, 中间大而不强。高端原创研发环节资源汇集度非常低, 下游的营销推广环节很弱, 中间的制作生产环节大而不强。在原创研发环节, 属于我们的品牌的东西真是很稀缺。有人说,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流的设施, 二流的产品, 三流的服务。

4 文化建设:一个自豪而任重道远的时代主题

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我们中国的未来。在十八大报告当中, 在文化部分的标题就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 思想文化层面经历巨大改革, 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一个风向标。

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当年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倒台?说到底其实是由于当时整个苏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丧失, 苏共失去了文化上的领导权, 最终导致了亡党亡国。如果说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道德基础, 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就谈不上任何的凝聚力, 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 我们也是在这个方面做很多的努力。我们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分国家 (天下情怀) 、社会 (君子文化) 、个人 (塑造的是正直品德) 三个层次提出了24个字、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的提法, 当中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新时期, 加强文化建设, 就要凝魂聚气培育核心价值观, 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措并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清醒坚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文化创造、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 要成为国人的伟大责任和永恒担当。

参考文献

[1]贾磊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 2007 (010) .

[2]洪晓楠, 邱金英, 林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J].江海学刊, 2013 (01) .

上一篇:六一节对孩子的成长寄语下一篇:年度物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