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传媒

2024-09-05

校园传媒(精选8篇)

1.校园传媒 篇一

校园传媒与德育研究的论文

一、校园传媒与高校德育的结合

校园传媒作为高校思想宣传阵地和信息交流工具,它包含教育、经济、文化、娱乐、体育等众多内容,满足了大学生学习、娱乐、交往的需要。作为高校德育对象的大学生,他们在与校园传媒接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校园传媒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校园传媒与高校德育的关系,利用校园传媒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校园传媒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既互相结合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其互相结合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能经常接触校园传媒的德育信息

由于校园传媒几乎覆盖了学生所有的信息来源,无论是听广播,看报刊、宣传栏、电视,或者是上网,校园传媒在课余时间成了与大学生相依相随的生活、学习的伴侣,大学生在与校园传媒接触的过程中也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德育信息的影响。这为高校德育信息的选择、定位、宣传,做好高校德育与校园传媒的结合提供了新途径。

2、大学生愿意接受校园传媒这种教育形式

由于高校的报刊、广播、电视和校园网所采取的讨论、深度分析报道、广泛参与等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情感共鸣,所以,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大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育。这为高校改变德育方法,做好德育与校园传媒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3、大学生乐于参与校园传媒的各种活动

由于校园传媒能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实践机会,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大学生既是校园传媒的受众,又是校园传媒的参与者,有的参与了校园广播的编辑、播音和撰稿,有的成为高校校报的作者、新闻记者和通讯员,有的担任了高校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的成了校园网的维护者和管理员,他们在主动参与校园传媒的活动中提高了能力,受到了教育。这为高校拓宽德育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切入点。

4、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校园传媒中能真实地得到反映

由于大学生乐于参与校园传媒的各种活动,他们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体现在所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他们创作的诗歌、散文,喜欢的人物、歌曲、关心的国内外大事,在网上发表的观点、意见,进行的各种交流、讨论,都能流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这为高校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高校德育与校园传媒的结合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校园传媒与高校德育的互相促进

在加强对高校德育与校园传媒互相结合的研究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探讨二者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问题,不断探索借助德育促进校园传媒的和谐发展和利用校园传媒创新高校德育的新路子。

1、校园传媒是消除现代大众传媒负面效应的中坚力量

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大众传媒的多元文化以及良莠不齐的传媒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面对现代校园传媒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单纯地采取“堵”的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校应该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校园传媒这一宣传、教育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针对现代大众传媒中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来袭,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建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深层次的稳定的内涵文明,充实浅层次的脆弱的肤浅文明,充分展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校园传媒的文化含量;同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大众传媒的本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传媒素养,增强他们对现代大众传媒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

2、校园传媒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坚强阵地

校园传媒是高校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有力工具和重要阵地,也是开展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因为,校园传媒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能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的甚至与大学生形影不离,并且传播的信息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等特点,所以它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德育信息随时通过校园网、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自办节目、校报、系报、社团刊物、橱窗、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以及将所开展的相关活动的信息,传递给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3、校园传媒已成为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校园传媒弥补了高校德育课堂教育的不足。高校可利用校园传媒各媒体的优势,促进高校德育的有序开展。校园报刊传媒具有易于收藏保存、随身携带、反复阅读、相互传阅等优势,高校可利用这一优势对大学生关心的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做深度报道,刊登相关的理论文章,使大学生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高校广播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体,有着快速、灵活、生动、覆盖面大等优势,是高校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学校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高校广播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动,配合课堂教育,完成教育任务。校园宣传栏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传递信息、探讨学术的园地,它具有内容替换方便自如、常换常新、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等优点,尤其是大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宣传板面,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更是学校德育潜移默化的催化剂。校园网具有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全时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它真正地实现了把只有老师说教的“单向式”德育改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双向式”“多向式”德育,把以处罚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式”德育改为以引导为主的“引导式”德育,把单调、呆板的“单一式”德育改为生动活泼、声图、音像并茂的“多样式”德育,把靠堵截为主的“封堵式”德育改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德育。

4、校园传媒的丰富与发展有助于高校德育取得实效

校园媒体作为独特的校园舆论宣传工具,一直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它由原来的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单纯传媒,发展到今天拥有校园网、手机等多种传媒;它由原来较单一的校内舆论宣传、文化服务等功能,发展到今天多样的社会化、开放性、人文性、信息化导向性等功能;它由过去大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发展到今天的“主动吸纳式”;它由原来自身设置的单一栏目,发展到今天的合理、多样的栏目;各栏目的内容由过去的呆板单调,发展到今天的图文并茂;由过去单纯的纸质信息发展到今天拥有数字化等多种信息;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它将有着更大、更惊人的发展。从校园传媒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它的丰富与发展有助于受众获得更多的德育信息,有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及时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受到德育的自我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及早了解德育信息;有助于德育工作者采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由此可见,校园传媒的丰富与发展,使高校的德育信息和德育内容更广泛、更快捷也更多样化了,并且为高校德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使高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高校德育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校园传媒的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如果惯用以往的一些德育理论、德育工作方法与途径,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校园传媒作为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高校德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借助于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校园传媒,来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对校园传媒的发展规划做出统一部署和要求:一方面要加大校园传媒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和整合校园传媒资源,为校园传媒的和谐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传媒的的栏目设置和主要任务,用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德育信息,不断去更新校园传媒内容,以自己的特色去应对社会媒体的影响;对校园传媒中出现的不良信息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治。同时要实现校园传媒间的有效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构建校园宣传强势,以达到多个传媒之间相互造势增值、延伸各个传媒功能的目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教育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鄢万春.论高校主流传媒德育潜功能的实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2]戴怡平.现代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挑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3]葛晨光.高校校园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2.校园传媒 篇二

一高校校园传媒的教育功能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 高校校园传媒的价值常常被忽略, 不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的组织者或者受教育的群体对其认识都不够全面。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型人才, 教育者通过特殊的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当前阶段教学的教育目的来看, 主要反映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脑力与体力结合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强调个性张扬, 培养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 还要提高知识技能, 要掌握牢靠的知识, 同时要具备创新实践的能力, 在思想境界与政治觉悟上有较高的领悟。这一教学目标, 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 因此校园传媒可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完成。校园传媒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一) 发挥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知识传授中, 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形成的现代校园传媒, 具备其他教育方式与工具所没有的优势。校园传媒的传递方式比较独特, 在信息传递上具备隐蔽性, 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信息质量,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教学, 校园传媒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 提高教学质量。校园传媒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优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对学生接受知识与信息有所帮助,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拓宽知识覆盖面, 知识传授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二) 改善个人能力水平

培养人才的质量是高校竞争的重要力量, 也是核心力量。在培养优秀人才上高校校园媒体有着重要作用。现代教育不单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教育, 根据人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人与塑造人。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就是尽量减少人的缺陷, 使其全面发展。教育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要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面素质教育。校园传媒在大学校园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论其以何种方式呈现, 都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三) 情感、文化培养中校园传媒的功能

校园传媒与大众传媒的作用相同, 只是针对的受众不同, 学校教育一般由专门的执教人员承担, 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全面的教育, 因此, 对时空都进行了特定的限定。所谓空间的特定化就是指在指定空间内,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形式, 从物质空间来看, 学校空间是由学校、教师、宿舍等有形自然人或者环境构成, 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看, 学校空间是指将教育活动与非教育活动区别开。而时间特定化则是指当前所处时刻对活动影响, 排除其他可能, 这一优势能保证教育工作的开展, 但是同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校园传媒的运用则突破这一限制, 丰富了教学内容,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是现代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要求。高校校园传媒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 高校传媒的运作可控性较高。同时在内容的安排上也以学生生活为主, 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共鸣。另外, 校园传媒还有广泛的覆盖性, 尤其是在大规模、综合性的学校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与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理念相一致, 为培养更多道德高尚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校园传媒教育价值发生的因素

所谓的发生因素就是引发研究对象发生规律性变换, 决定研究对象存在的状态的作用因子与作用环境。简单概括, 发生因素就是校园传媒教育价值的发生动力, 包括教育价值的参与因子、发生环境, 这些成分互相作用, 形成校园传媒的教育价值。

(一) 校园传媒价值发生的内部因子

从调查情况来看, 尽管大多数学生对校园传媒的认知不够, 但是毋庸置疑, 其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校园传媒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满足学生特定的精神需求, 学生也会在生活中借助它满足学习、工作等的需要。不论是填充闲暇时间的工具还是有特定需求的新闻阅读, 都为实现校园教育价值发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所以个体需求是校园传媒价值发生的内因之一。

同时, 个体也可以选择校园传媒, 与大众传播一样, 校园传媒形式多样, 信息丰富, 不分时间、场合地传递给受众, 当然, 不是媒介传递什么, 受众就会全盘接受什么, 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接受, 进而作用于个体, 发挥作用。

(二) 校园传媒价值发生的外在环境

有了内因, 必须要有外在环境才能发生, 学校营造的媒体氛围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校园传媒教育价值发生的整个环节。所谓外在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育人环境, 就是学校, 是由物质文化环境与非物质文化环境构成的, 媒介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 在学生心理形成、行为规范与教育等方面具有调试功能。现在的高校都十分注重自身的环境建设, 形成独具风格的教育环境, 在校园传媒教育价值发生过程中, 教育环境功能不可替代, 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

(三) 影响校园传媒价值发挥的不利因素

校园传媒价值的功能发挥会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引导功能,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传媒中, 对知识的收获程度就会不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

1认知与运用水平有限

很多校园传媒的管理者对其价值与教育意义缺乏深刻的思考, 简单地认为那是课外娱乐的一种, 这是十分狭隘的认知。从调查的数据来看, 很多学生对校园传媒的认识不够, 运用不足。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 是教育的目标群体, 同时, 也是校园传媒价值的体现对象, 但是却发现参与的人很少, 不论是哪一个受众层, 对其认识都不够, 没有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校园传媒, 使其功能无法发挥。

2媒体发展中自身因素的制约

当前, 由于高校领导对校园传媒的认识不够, 直接导致校园传媒的硬件设施不到位, 管理人员不足, 在根本上没有给与重视。目前, 我国多数高校的校园传媒存在着设备简陋, 环境简单, 人员不足的问题, 这都严重限制着校园传媒功能的发挥。同时, 高校各个媒介也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校报存在时效性差, 广播节目不易保存, 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校园电视普及难度高;校园网络信息量大, 但是质量差, 而且各类信息混杂等等。每种媒介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导致校园传媒的发展难度较大。

3互动不够

这是所有校园传媒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与校园媒体的关系明显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生不善于运用校园传媒的功能, 没有目的地选择使校园传媒影响自己的生活。以校园广播为例, 在休憩时, 校园广播会固定播放节目, 普及度高, 受众面广, 但是从某些学生的角度来说, 这不是他们主动要求的, 属于强制, 很多学生对其内容没有意识, 这样, 效果就会降低。

互动不单指媒体间的互动, 还包括人员与媒体的互动, 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等等。长期以来, 很多学生认为对校园传媒是没权利选择的, 也没那个必要。很多学生都认为校园传媒属于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设施, 但是更深刻的认识不足, 在这一基点上, 主动运用意识明显缺乏, 传媒效率自然较差。总之, 大学校园媒介优劣并存, 但是媒介必须要与学生互动, 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不足, 使高校传媒的引导功能得以发挥。

三高校校园传媒教育价值的利用及发展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 高校校园传媒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但是没有被挖掘, 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充分认识其教育价值, 并拓展其作用范围, 使其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媒体本身就利弊并存, 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引导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校园传媒亦如此, 如果运用得当, 则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教育内容。同时, 必须要加强对当前我国校园传媒发展中不利因素的控制, 正视校园传媒的教育功能,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传媒内容, 总之就是减少负面影响, 发挥积极作用。

校园传媒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校园内学生的智力发展, 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量, 同时减少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充分重视校园传媒的作用, 发挥其在人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 校园传媒可以说是学校硬件设施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 但是在其教育价值发挥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 校园传媒的功能日益突显, 不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对校园传媒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要拓展校园传媒的教育价值, 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重要作用,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改善我国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秦国柱.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 2008 (5) .

[2]张勋宗, 肖红.成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 .

[3]林琳.米德的文化传播观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4]李春霞, 彭兆荣.媒介化世界里人类学家与传播学家的际会:文化多样性与媒体人类学[J].思想战线, 2008 (6) .

3.孙绍瑞:校园里的传媒大亨 篇三

然而,孙绍瑞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创立梵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启动资金仅是自己的6000元生活费。短短5年时间,公司媒体资源已经覆盖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20个城市的464所高校,所拥有的高校餐厅墙面、户外道旗、运动场围栏等等各类广告位数量超过了34000块,市场覆盖率也在各大城市中居同类媒体首位,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媒体运营商之一。

校园实践积累资源

“上海,一个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的城市,一个被我认为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机会宝地,我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和渴望,所以从高中开始,我就决心考到上海,成就自己的梦想。”2003年夏天,孙绍瑞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自此便时刻开放自己所有的感官,捕捉随时有可能到来的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校的学长找到了孙绍瑞,希望能一起参与到一个名为“君惠卡”的项目小组。“君惠卡”是一张可以在上海10所重点高校周边或内部600多家店铺使用的通用打折卡。在当时,综合打折消费卡的概念仅仅是刚刚在社会上兴起,说服企业门店加盟“君惠卡”联盟非常困难。小组成员个个头顶烈日,穿着西装,一家一家地联系商户;3个月内辗转了大半个上海,住遍了10个学校的寝室阳台,终于完成了加盟突破300家的优异战绩。

后来孙绍瑞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时描述道:“苦恼和无助曾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田,遭遇过许多冷嘲热讽,但每一次努力,我相信都是对未来的成功做了应有的准备。”

六千元组建的公司

正是有了手里的资源,以及校园活动运作经营,很快李宁运动服饰通过电话找上孙绍瑞,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在上海举办服装设计大赛,目标地点是上海14所大学。电话挂断,他心里蓄积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决定接下这个项目。从策划书的撰写竞标到学校的推进合作再到现场的执行征稿以及最后的评委邀请、总结等环节,孙绍瑞和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客户满意度100%的圆满结果。其后,他又接到了《南方周末》义卖的校园活动,同样非常成功。

在这两次活动中,虽然赚钱不多,但他强烈地感受到了社会文化与大学文化碰撞带来的火花以及两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社会和高校对专业高校传媒公司的需求。

当时孙绍瑞手里所有的资金只有家里提供的6000元大学生活费。他找到一家开价最便宜的委托注册公司,在青浦注册了一家公司。用剩下的钱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租下了一问一室户,聘请了几个兼职的同学。2005年8月,孙绍瑞首次创业的“梵谋”文化传媒正式成立。

分众模式引进校园

尽管此后孙绍瑞和他的团队,凭着团队的闯劲、韧劲、自信和诚恳,拜访了很多知名的客户,并且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成功地为一些知名的电子产品和电子商务公司做过很多大型的活动,收益也较为可观。但是,他很快发现了这种以校园活动为主的商业模式的不足。怎么从一个项目制公司,转向一个拥有资源阵地的公司成了孙绍瑞最常思考的问题。

那一年,正是江南春以楼宇电视开创了一个全新广告传媒后的两年,分众传媒把中国商业楼宇联播网从上海扩展至全国40多座城市。这种模式给了孙绍瑞新的灵感,他要依托校园,建设高校专有媒体。有了这个想法,他便展开了行动,开始将目标瞄准高校餐厅周围空荡荡的墙壁,在这上面做文章。

“户外广告虽然醒目,但是被破坏性很大,而且学生经过一次往往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而餐厅是学生每天要去的场所,停留时间较长,也不容易受到风吹日晒的侵蚀”。找到了方向,孙绍瑞开始和各个学校进行谈判和公关,以“美化校园”这一理由进行说服。加上其上海市青年创业先锋企业和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的名号,很快,他斥资分8期买下了上海22所本科院校近百家高校食堂内部餐厅5年的广告位,并将这些空旷的餐厅的墙面和立柱整改一新,做上了大幅的原创公益广告。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育,正如孙绍瑞预计的一样,食品、饮料、电脑、手机数码、信用卡、服饰等不同行业的各大知名企业纷纷挤进大学校园,以发布广告、组织活动、赞助等各种形式笼络校园市场。广告位渐渐为它们所替换。

做深做透校园市场

孙绍瑞对高校传媒市场的挖掘远不仅仅于此。高校是一个很独特的市场,目标受众有特定的消费习惯和偏好,简单的商业告知不一定能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孙绍瑞认为要想在高校这个独特的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专业的高校传媒机构,就要依托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将传播内容进行包装整合。目前,梵谋传媒在他的带领下,已有文化、体育、音乐方面的三大精品项目:“中国?志”大型校园励志活动、“CBA?梵谋杯”大学生篮球赛、上海校园达人秀活动等。

“中国?志”是“中国?志”大型校园青春励志活动的简称,以“华夏心,中国志”为主题,包括“斗志”、“商志”、“艺志”、“军志”、“心志”五大核心活动内容。其中“中国?志’’系列活动之话剧《谭嗣同》在取得校园巡演成功之后,已经面向社会和市场。而孙绍瑞做“CBA?梵谋杯”大学生篮球赛意图是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的NCAA职赛,届时收益来源将不止广告、赞助,甚至还包括球员交易等等。而刚刚拉开帷幕的首届上海校园达人秀,是一场立足于校园的选秀活动,最终产生上海校园达人10强,有机会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共同参与社会巡演及江浙校园行。

正是凭借这种要将大学市场做深做透的信念,梵谋的媒体资源已经覆盖了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全国21个城市的464所高校,所拥有的高校餐厅墙面、户外道旗、运动场围栏等等各类广告位数量超过了34000块。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共青团中央以及全国各大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为《解放日报》校园户外报栏、《新民晚报大学生版》的广告总代理商,媒体资源还在进一步向校园的报纸、杂志、网站、广播电台等多个领域扩展延伸。

点评:

孙绍瑞和他的梵谋印证了一直被冠以“无资金、无资源、无项目”的三无大学生也可以获得首次创业的成功。关键是,创业并非只凭一腔热血,而是在创业之前,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孙绍瑞可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创业前期已经在通过脚踏实地地实践来实现着“三无”到“三有”的转变。

4.校园传媒 篇四

2009-08-29 10:51:11作者:姬培培来源:越众创业网浏览次数:1630

2008年,动力传媒广告营收额在中国高校类媒体中位列第一,成为高校媒体的最大霸主!相信这一消息让任何一个做校园传媒的创业者听后都会为之一振。三峡大学09届毕业生晏涛就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动力传媒的影响,晏涛毅然辞去了做了三个月的工作,投身到了竞争激烈的校园传媒大军。然而,没有金刚钻绝不揽瓷器活儿,晏涛自有他的“秘密武器”。

越众创业网记者姬培培报道:2008年,动力传媒广告营收额在中国高校类媒体中位列第一,成为高校媒体的最大霸主!相信这一消息让任何一个做校园传媒的创业者听后都会为之一振。三峡大学09届毕业生晏涛就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动力传媒的影响,晏涛毅然辞去了做了三个月的工作,投身到了竞争激烈的校园传媒大军。然而,没有金刚钻绝不揽瓷器活儿,晏涛自有他的“秘密武器”。

苦难埋下创业种子 大学四年锻造成功

几个月前,晏涛在母校所在城市湖北宜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扬帆传媒,虽然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却已经投资了一二十万之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如此大的手笔?这与他之前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晏涛出生在仙桃市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贫困的生活时时危机着他的学业,虽然每学期末他都会捧回来一张奖状,但每每遇到父母吵架,晏涛的心中便充满了担忧。为了自己赚些钱,他平时一有时间他就捡些破烂,夏天到了还常常到河里摸些鱼虾。他笑着说,或者这是他最早的创业吧!

2005年,晏涛终于实现了小时候“长大了有出息”的梦想,如愿接到了三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高兴之余,学费问题成了全家人的难题,他唯一的妹妹甚至都要吵着退学打工供哥哥读书。就在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忽然听说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这才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我学的生物科学专业是我们学校考研率最高的,进校时学长们就告诫我们一定要考研,否则就没什么前途了!但是我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因为有自己的梦想和打算,晏涛从入学那天起就决定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走出校门自主创业。因此,他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又参加了许多社团工作,平时一有空就猫在图书馆看书,身边不了解他的同学常常疑惑,“为什么他整天这么忙,还能这么按时的交作业呢?”

晏涛最早被身边的老师同学知道,还是因为大一时办报纸的经历。那时候晏涛还是一个十足的“文学青年”,出于对文学的爱好,他向身边的朋友提出要办一份纯文学的报纸的想法,想不到得到了大家强烈的支持,可是才满怀热情的准备了一年办了一期,就因为拉不来广告,也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出报纸的经费全由自己出又负担不起。就这样,晏涛只得放弃,因为对他来说,“纯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

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他的士气,而他的名字也因为这段经历被老师同学所熟知。2008年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在各校展开,晏涛在老师的提议下代表系里报名参与了2007年6月份的学院科技创新节,那时他才大二,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感受创业的气息。

“其实,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就叫上经管、市场和财务三个专业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六人团队。分工做市场调查、写计划书。”除此之外,他还在同时兼顾着学习、记者、社团方面的工作,熬夜加班就成了家长便饭。他说:“我是学生物的,但老师让我写稿子,还得让我拍视频,但我对摄影真的不在行,但我只能去学着做,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干什么事要么不干,要么就拼命干好。而这次挑战杯,我更是想和团队拼一回!”

2008年,动力传媒广告营收额在中国高校类媒体中位列第一,成为高校媒体的最大霸主!相信这一消息让任何一个做校园传媒的创业者听后都会为之一振。三峡大学09届毕业生晏涛就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动力传媒的影响,晏涛毅然辞去了做了三个月的工作,投身到了竞争激烈的校园传媒大军。然而,没有金刚钻绝不揽瓷器活儿,晏涛自有他的“秘密武器”。

这次大赛,就是要写一个完全的商业计划,需要像真正创业一样做一份详细的数据调研,并且还要求团队的分工协作,以及领头人的科学管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整整持续了一年,终于到2008年6月份迎来了正式的比赛。

“我们通过了初赛,在复赛中居然被评委淘汰了,当时也是由于我们的失误暴露了我们的缺点,好久没有等到学校的通知,我们团队心都凉了,但我不信,也不甘心,就打电话给老师,几次争取后终于获得了最后一次进入决赛的机会。”

原来,他们的创业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学校一位老师的专利,而评委认为他们在引用专利和投资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以致被评委以创业项目在法律上不成立的说法罚出赛场,直到再一次参赛的时候,晏涛又巧妙避免了这个问题,用创业项目和团队才赢得了再获欣赏的机会。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竟然得到了大赛的一等奖。

现在回忆起那件往事,晏涛感慨道:“从这次大赛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时候不到最后永远不要放弃,只要坚信自己,你总会成功的!”

两次错失创业商机 狠心投资校园传媒

与其他同学不同,晏涛大三时就已经提前完成了毕业论文,大四时便开始着手找工作了,因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晏涛对商家和学生的需求了如指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去创业,他也想出了不少创业方案。

早在大三时,他看到日本一大学学生在学校开了一家免费复印店,即正面免费打印东西,反而印上一些商家的付费广告,这样的成功案例让晏涛怦然心动,想把这种模式引用过来,可是身边朋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这个想法,于是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晏涛在外地看到有做车载广告的,而恰好宜昌市的这块市场还是空白,他有心在这块创出一片天地,却因为初步估算的设资比较大,加上创业信心不足,晏涛又一次放弃了这个项目。

一年后,晏涛渐渐发现了一些事情:第一个免费复印店的项目,在他放弃一年后被浙江一个高校学生做了起来。第二个车载广告的事情也在他放弃不久出现在宜昌的公交车里。在一次跟车载广告老总一起吃饭时,两个人谈起这个事情,晏涛还在感慨那个项目竟然可以做的这样好。“从这两件事情上,我深刻的意识到,有些机会来了就得紧紧抓住,一旦错过了再讲可惜也是无济无事了!”

一个偶然机会,晏涛看到了被称为2008年中国高校类媒体老大的动力传媒的发展历程,深深地被老总郑鑫艰辛的创业故事所感动,这让晏涛看到了校园传媒市场的巨大,也更坚定了自己辞职创业的决心。

那时,他刚上大四,却已被一家港资企业录取,确定了自己做校园传媒的方向后,他便在工作期间调查着高校市场,计划接下来的路。入职四个月后,他毅然辞去了同学羡慕不已的工作,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扬帆传媒。

然而,做校园传媒的竞争力相当大,可能几个在校学生就会组成一个团队办起一份DM杂志或者报纸,商家早已对此失去新鲜感。晏涛刚从校园中走出来,他又将投身校园市场去,到底他有什么不同之处,促使他插队到校园传媒的大军里呢?

跳出传统传媒形式 视频广告异军突起

晏涛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除了一些传统渠道,他想把视频广告引入校园,因为前两次错失

创业机会的教训,晏涛这次更加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尤其对于视频广告的优略性,他更是做了详细的分析。

为了保险,他做了市场访问调查,发现大家对杂志已经不太看好,反而对晏涛所说的视频广告颇感兴趣,认为这种电子设备平台能够更加快捷的传递商家信息,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会让广告效果更加明显,而出于设备投资比较大,他们最关心的便是广告的价格。晏涛说,“现在学校的广告形式比较乱,像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相当影响学校的环境,而我们的视频不仅会以一种比较好的效果以保证商家和学生的利益,还能美化学校的环境。”

出于学生的特点,晏涛的视频广告不会采取单纯放广告的形式,而会将每天的播放内容制成栏目的形式循环播放。除了视频广告,晏涛还把业务覆盖到活动策划、校园演艺经纪服务、DM杂志、学生兼职等类别。

因为本身刚从三峡大学毕业,晏涛自然把母校作为视频广告的第一个应用基地。“我最先找到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后来又跑了许多相关部门,如学工处、团委、发展规划部、宣传部等等,那次我才知道跟机关部门打交道竟是如此不容易!”

在学校的食堂里有液晶电视,但是在那种糟杂的环境下广告的效果并不好,而晏涛的想法则是在学校的广场上建设一个LED大彩屏,以吸引一些适合学生消费的商家投资在学校做广告。刚开始晏涛想在学校的中心广场建两个LED大彩屏,但学校领导说什么都不批准,毕竟在学校里动工做那么大的视频设备,整个宜昌市的高校都没有过的事。但晏涛相信自己的设想,他一遍遍找到学校领导协商,终于达成了口头上的合作。

而当他给校领导送协议时,却忽然在电话里听到领导建议他们“最好不要搞了!”听到这一句话,晏涛顿时急了,当时他已经把设备的定金都付了,万一学校真的不做了,自己得承担多大的损失呀!

晏涛思索着自己对领导说的每一句话,压力重重的他没敢告诉其他成员,颤抖着双手给校领导发了整整5页短信,直到接到领导的电话才知道,原来这件事是因为领导那句话没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导致双方误解,让晏涛着实地虚惊了一场。

几过数十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最后协议,晏涛可在学校的中心广场建一个15平米的大屏幕广告机,设备所有权是扬帆传媒所有,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都归扬帆传媒负责,场地学校提供,可收一定的场地租赁费。

晏涛说,仅仅这个设备就投入了十多万,另外晏涛还针对全市的高校推出了一期DM杂志,现在设备还在安装过程中,虽然晏涛心底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他还很清楚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我最担心的是客户要多久才能认可我们,现在资金慢慢减少了,我只能带领大家吃方便面了!呵呵„„”

后记:创业一定是艰难的,晏涛在错失两次创业机遇后,终于决定了今天这个选择。纵观晏涛的整个经历,他一直都把学生和工作处理的很好,在他看来,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从进入大学那刻起,他就明白自己将来需要的是什么,而且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一种很好的习惯,那就是:自律、自强、自省!(文:越众创业网记者姬培培)联系晏涛:点击进入博客

读了这篇报道,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呢?

1、即使有梦想,也要和现实结合起来,诸如文中办文学报纸一样,它虽然实现了部分人的梦想,却不能让大数人去认可它,并赞助它,这样就无法保证它能够长久的运营下去。

2、做校园传媒,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尝试下如视频、网络这样新的传媒形式,这样才能在传统的杂志、报纸中脱颖而出。

3、在遇到一次创业机遇时,如果确定可以实施的时候,一定不能给自己找理由放弃,否则错过了别人也会把它做起来,而最佳机遇不会等你。

4、视频广告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受众群体的接受特点、安装环境是否安静、资金是否可以供

应的上、发展空间有多大等等。

5.校园传媒 篇五

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及未来发展

王宇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民营电视机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也因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未能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民营电视机构未来将如何发展?本论文采用营销学的SWOT分析法对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并结合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实际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和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民营电视机构SWOT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影视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我国广播影视改革的重要现象之

一。尽管早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堪称我国第一批以拍摄电视剧为主业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但直到1994年11月,京城第一家民间电视机构——嘉实广告

1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张,才标志着中国民间电视制作群体正式走向前台。在2000年北京

国际电视周上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数量竟然比参展电视台还多出2倍,共计317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上千家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新出现的公司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递增。

当前我国内地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种是中央电视台直属和下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等;第二种是各省级广电集团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第三种是非公有制形态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民营电视机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现象,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电视文化产业领域的现实体现,民营电视机构成为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电视机构以非主流的面目出现,只得以作为国有传媒机构的制作和营销补充部分的姿态出现。因此,与国内民营企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各大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式相比,我国民营电视机构整体上则显得起步较晚、速度较缓、规模不大、起点不高。尤其是我国民营电视机构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至今不甚明朗。行业与市场准入原则、限制

2等仍然存在。

本文采用SWOT法对民营电视机构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当前发展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描述,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一、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即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一般用于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1优势

民营电视机构诞生之初便是体制外的产物,他们采用市场化灵活的运行机制,坚持以观众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运作。这些民营电视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节目,运用开放、协同、各电视媒体参与、进行再包装等经营手段并在短时间内扩大和完成随片广告的征集。

与当前存在的另外两种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力量相比,民营公司具有的优势是: ①产品定位明晰。

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民营公司主要将自己的业务定位在娱乐领域。以光线传媒为例,该公司因在中国成功实践传媒与娱乐一体化、传媒与娱乐品牌化的经验,而在传媒与娱乐行业名声显赫。目前光线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工作化生产和经营,并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广告以及增值服务各个环节上都位于行业之首。

②运行机制灵活。

光线传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营流程,从策划、制作、包装到发行、广告销售和增值服务,这些环节都是一环紧扣一环,策划环节的策划人员在开发节目产品时就要明确节目的定位、目标受众和市场,这样在广告环节销售人员才可以制定明确的广告销售策略,通过有目标的收集市场信息、行业信息以及客户信息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销售,这个环节媒介部、3数据部和企划部会协同配合,开展策略性的广告销售工作。

目前,以光线传媒、欢乐传媒、唐龙国际传媒、派格太合环球、东方欢腾为代表的民营节目制作商普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电视节目和品牌资源。如光线传媒现在拥有12档节目,每日制作量达5.5小时,在全国近300家电视台600台次播放,覆盖中国内地全部地区,收视观众达10亿人以上;唐龙国际传媒则主要从国外引进电视节目,目前在国内的600多个电视频道上每天播出6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覆盖青少、娱乐、体育、健康等领域。

2劣势

与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目前民营电视公司仍然缺乏平等的市场地位。他们在与这些国有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平等方式进行交易。

①缺乏节目播出平台。

相对于制作平台的开放,播出平台的瓶颈束缚依然限制了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年初,京、沪两家电视台对贴片广告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北京电视台为例,2002年,30分钟的节目可以拿到2分钟的贴片广告时间,2003年则缩减为45秒(国外1个小时节目一般可以换5-7分钟广告)。而在有些频道,电视台还要求制作公司必须以每月预付款的方

4式包销由电视台获得的剩余广告时间。2004年末,北京电视台进行频道调整,将北京4套

变成电视剧频道,而将所有娱乐节目转到北京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光线传媒的主打节目《娱乐现场》因与北京二另一档电视台自制娱乐资讯节目《每日文化播报》撞车而被撤出北京电视台。

缺乏播出平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民营电视机构很难真正实现盈利。目前,民营电视机构与电视台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以节目换取贴片广告时段,对于以节目制作为专长的民营电视机构而言,要把它们卖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卖出去以后还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虽然节目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就节目播出时段、冠名、贴片等方面签订了详细的合同,可是执行起来电视台违约的情况屡屡发生。客户对播出时段的更换以及由此给收视率带来的影响非常不满,最终造成的是民营电视机构广告款回收的困难。有的电视制作公司手上握有价值数十亿元的广告时段,但很难将其变为真金白银。

②节目同质化严重。

民营电视机构存在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当然,由于政策原因,民营电视机构不能进入新闻节目制作领域,但这并不等于民营电视机构就是娱乐节目播出机构,在娱乐节目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领域,但当前的节目提供商们却大多选择了制作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在这种缺乏原创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少数已经先期进入市场,获得了稳定的受众群体和一定播出机构认可的电视机构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那些实力较弱的媒体则只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越来越弱,最终败下阵来。

这样的状况看起来是小公司的淘汰出局,实际上对民营电视机构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3机会

尽管民营电视公司现阶段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但中国传媒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放松以及传媒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正在给他们的发展提供着新的空间和机会。

①管理政策日益宽松。

2003年8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向海润、北大华亿等8家制作公司颁发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成为第一批获得电视剧制作家中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也从2002年5月开始执行。截至2003年3月,13家北京公司获得《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是民营电视机构身份被认同的标志。相对民营机构来说,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表示,政府“正在不断改善和优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的竞争环境,推动国有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非公有制制作机构共同繁荣发展,允许各类所有制结构(外资机构除外)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行业。”5对待民营影视的态度,政府从不允许到默许,再到现在的准许,电视社会制作机构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制度保障。

2003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要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并且强调要积极推行广播影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

当前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加大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允许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在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控股的前提下,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净资产为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参与付费电视频道业务及市场开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立组建院线、改建新建电影院;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民营资本经批准可参与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的建设投资与业务开发;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动画产业,对于信誉良好、操作规范的民营动画制作机构在相关政策方面享受与国有动画机构的同等待遇6。

②电视节目缺口较大。

中国电视节目的缺口大,重播率高,供需极不平衡。2002年中国电视节目播出量达956万小时,可供播出的节目却只有202万小时。目前国内很多电视频道依靠重播节目来维持正常的运行。在电视台播放的各类电视节目中,80%需要依靠市场提供,非新闻节目所占的份额可能更大。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告公布,我国计划推出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将扩大到80个,并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届时数字电视的节目容量将增加到500套左右7。然而到目前为止,数字电视不但内容少,而且同质化非常严重,满足不了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数字电视内容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巨大的节目缺口,无疑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据权威调查,消费者对数字付费频道内容需求的排序是:影视、新闻、综合娱乐类、体育、少儿、健康类、教育类。这种情况下,民营节目制作商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影、电视剧、娱乐和时尚频道。这些领域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有可能成为将来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威胁

①制度制约。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第16号令,民营电视公司只能制作、经营“电视剧、电视综艺及电视专题节目和动画故事节目”。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民营传媒企业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等均缺乏明确规定,民营传媒企业仍有不确定因素。他们无法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购买方(电视播出单位)以绝对的优势地位凌驾于节目制作商之上,民营电视公司要看电视台的脸色行事,为了生存,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只能咬牙接受这个更加苛刻的规定。在这个混沌时期,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必须支付超额的“制度成本”,跟制度博弈。

人大研究传媒学的喻国明教授曾经指出:“政策层面的不明晰,使得大多数民营传媒公司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加之电视台对渠道的垄断,民营传媒公司处境更加艰难。”8

他认为这种政策层面的限制、扭曲同时也激发了民营公司的市场生存能力,迫使这些民营公司向其他产业转移,寻找新的价值支撑点。

②财务压力。

由于政策和法规对于民间社会性资本进入广播影视行业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该领域的投资风险加大,民营传媒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民营传媒企业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像房地产公司那样得到银行大笔贷款。像欢乐传媒这样的企业,1个多亿的净资产几

9乎都是几个股东靠自己的资金运作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国有传媒和外资来说,仅从资金规

模上看,民营公司就不堪一击。

③外资进入。

2004年11月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第44号令),该规定于11月28日开始实施。随着44号令的实施,外资入股中国内地广电制作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在国内电视节目自身还没有壮大的时候,长驱直入的外资对民营电视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唐龙国际总裁陆兴东认为,国内的节目制作发展,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没有播出权,没有银行、投资机构等评价体系,没有独立的频道运营标准,这是制度的缺陷。在国内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开放市场,可能造成版权节目大量被国外控制,国内资源大量

10外流,最终可能逐步沦为制作基地。

二、民营电视机构的未来发展

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几大要素:一是要有一个事业平台,即频道;二是要有像样的投资;三是投资人素质;四是经营者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对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家的相关管理政策有所松动,但国家对媒体产权的控制并没有也不会放松,以各种方式进入媒体的资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内容与渠道的博弈。民营电视机构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善于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媒体产业链条的有机链接以及非媒体的资产与媒体资产的相互衔接,建立起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惟其如此,民营电视机构的投资才能获得安全的高速增长,进而推动我国传媒业的整体发展。

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政策因素固然是当前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但民营电视机构自身资金、资源、人才的匮乏,更是民营电视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北京嘉实文化广告公司积极重组自己的组织架构;光线传媒积极尝试兼并、重组,朝着自己所宣称的传媒及娱乐集团的方向迈进;欢乐传媒与唐龙国际忙于公司上市和融资计划„„如果所有这些都能顺利完成,则可形成民营电视机构隐忍待发中的亮点。对于民营电视机构来说,人才、资金、技术三位一体,合力打造,是回避泡沫风险的理性抉择,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1节目生产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综观欧美国家电视节目制作业的惯常做法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节目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结合,是提高制作公司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主要做法。所谓多

元化是指节目类型上的多样和丰富,有替代产品和选择性产品(不能只是一个品种),以此来化解或者缓解竞争压力。专业化则是指对于每一个类型的节目生产要形成专门的流水线型式的操作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跨媒体资源整合与跨产业扩张

国外传媒业发展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使影视企业依靠整体实力对单个影视产品进行底线保证,影视产品又可以从单一盈利发展为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推动。因此,进入2003年以来,以唐龙国际传媒、光线传媒、欢乐传媒为代表的民营电视机构纷纷进行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跨产业的操作,以求在经营方面取得突破。以唐龙国际为例,2003年11月,唐龙国际传媒与法国Fashion TV、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以及众多行业协会达成合作。唐龙把国内的“服装秀”带进Fashion TV的播出网络,把中国服装、服饰等品牌介绍到全球,然后唐龙国际传媒通过节目的版权交易实现盈利。除了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外,唐龙国际传媒还向其他产业进军,开始利用传媒资源进军国内玩具市场,他们引进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节目和其中的所有机器人玩具造型,通过自己掌握的节目和广告资源,宣传推广自己的机器人玩具,力图打造一个强势的玩具品牌——酷炫部落。

3探索与电视台的新型合作模式

2003年3月,英扬传播与广东公共频道携手推出一档致力提供广东本地娱乐资讯的栏目《倾城追击》。7月,英扬传播再度与华南三家电视台签下合约,分别在广东卫视、佛山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播出《新鲜时空》、《都市制造》和《华灯初上》三个栏目。英扬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与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一种和体制内资源的新型合作关系,它意义在于实现了盈利模式的突破。“以前我们既要做节目还要拉广告,电视台将经营风险都放在我们身上,当然资金链容易出问题。而此次我们和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

11离。他们提供经费,我们制作节目,前者用收视率作为衡量我们制作的指标。”

4直接进入时段经营谋求发展

在饱受缺乏渠道之苦后,国内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选择借鉴港台经营模式,直接参与经营播出平台,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目前出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买断时段自己经营,另一种则是通过接入广告经营渗透到节目供应。

电视台的平均利润较高,其回报率为500%至600%;而电视剧的利润回报率只维持在40%左右。作为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新力量,润德投资有限公司选择了大范围买断频道时段作为自己破局的利器。2005年,润德斥资亿多元,在两个卫星电视台和21个地方台买下21:20-23:20时段,每天播出两至三集首播的剧集,其中还包括20多分钟的广告时间。此举“将通过稳定的频道和时段,密集性地连续播出电视剧作品,来获得较大范围的规模效应”。为了解决片源问题,该剧场专门聘请了尤小刚、赵宝刚、尹力等知名导演为“润德剧场”拍电视剧,预计年生产量在700部集左右。目前签下的价格最高的剧本是郑万隆编剧的120集的《红楼

12十二钗》,先拍30集,第一部《王熙凤》每集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当然,润德的方式,只适用于那些挟资本而来的民营机构,并非当前大多数民营电视机构所能尝试的方式。

2003年底,欢乐传媒与南京广电集团达成合作:从2004年开始,南京广电集团旗下的文体、生活、信息三个电视频道全面推进制播分离制度,其所有广告时段经营权将全部卖出,欢乐传媒将全面介入南京广电的节目供应与广告经营。无独有偶,2003年底,派格太合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署了“整频道广告经营合作协议”,全面介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包装、推广、经营和节目制作。欢乐传媒和派格太合的举措看起来似乎为民营电视公司的未来寻找到了新的出口。但事实上,去年欢乐传媒在与南京文体频道的合作中亏了200多万,由此产生了撤出来的念头。派格太合则在运作了半年后,面对来自频道层面的出乎意料的阻力,不得不停止了合作,只保留了节目内容提供一项。由此可见,内容和渠道的博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

从散兵游勇发展到集团化作战,中国的民营传媒业在逐步地探索自己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传媒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面对渐渐开放的市场,使出浑身解数、谋取更大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来讲,意味着尽情开发传媒业这块“最后的资金处女地”;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则意味着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政策原因等多方面的制约,民营电视机构在内容和渠道方面的博弈问题依靠民营电视机构自身无法解决,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像其他领域的民营经济那样,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健全法制管理,并在行业规范化管理方面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不但将缕顺民营电视机构与国家电视播出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通过增强节目制播机构合力实现中国电视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注释:

2为行文方便,本文将这些从事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的民营公司统称为民营电视机构 张阿利,《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发展的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

3《民营电视已经从娱乐节目到时尚产业》,中华传媒网,2004-01-05

4赵正 李媛:《盘子过大收入不理想 民营电视机构叫好不叫座》,《中国经营报》2003-12-30

5朱虹《法制建设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1期

6朱虹,《广播影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中国广播影视》2004年9月号

7笪莉萍,《数字电视给民营电视机构喂大餐》,《上海青年报》2003年12月10日

8马莉,《民营传媒节目做得越多风险越大 唐龙欲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12-12 9傅春荣,《民营传媒夹缝求生到何时 “国民联盟”惹人关注》,《中华工商时报》2003-08-22

10《广电总局44号令:吹响外资引进号角》,《世界商业评论》2004-12-06

11金杜,《电视业步入收费时代 民营电视制作商迎来生机》,《南方都市报》2003-7-7

11余姝,《民营电视:敢问路在何方?》,《广州日报》 2005-01-03

6.校园传媒 篇六

2014-04-19 17:20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核心内容

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长率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电视、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2013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走入第一媒体的序列。广告市场重心仍停留在北上广和沿海一线。预计2014年传媒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光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李瑞英)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传媒》杂志社合办的“传媒发展论坛2014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2014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媒转型、融合与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以及传媒学界著名学者、传媒业界有关领导就传媒转型模式和融合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对话,共同探索传媒业的创新之路。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传媒蓝皮书目前已连续出版十年。在过去的十年期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发展现状并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蓝

皮书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伴随传媒发展演变和结构调整,今年的报告进行了重新架构,分为总报告、印刷媒体、广电产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媒生态、海外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等7个部分。在对传媒产业总体以及各细分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对“转型”“移动”、“大数据”、“并购”等热点进行了跟踪,剖析了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与行业变革。

该报告指出:2013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也追平电视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PC互联网的广告、游戏等市场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3年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移动互联网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媒体未来趋向多屏融合;互联网媒体展开移动入口争夺,社交媒体开始开拓新市场。传统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电影票房和植入广告推动电影产业加速前进。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增长率市场衰退加剧,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的模式。

会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主编崔保国教授发布了2013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传统PC互联网的贡献率下降4.7个百分点;而移动互联网相关业态发展迅猛,对传媒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0.3%,较2012年上升12个百分点。随着手机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未来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专家认为,传媒产业未来五年还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初步预计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2017年达到1.6万亿元,文化传媒产业整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GDP占比达到5%。

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连续12年上升势头,延续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奇迹。但前半年的风风火火与后半年的不温不火以及影院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等现象,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可能逐渐稀薄,产业的内涵式发展迫在眉睫。专家分析,2013年国产故事片产量638部,同比减少影片生产量多达107部。全国电影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用7年时间突破百亿元大关,然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200亿元的纪录。票房总收入相当于36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地区的1/3,稳稳领先于不到30亿美元总收入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日本,票房增幅全球最大。2013年全国电影观众6.1亿人次,增幅30%;平均票价37元,略高于前一年36元水平。内地观众总人次在印度、北美市场之后,居全球第三;人均年观影人次0.4;如果限于7亿城镇人口,人均年观影人次不到1,远低于欧美以及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水平,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专家指出,33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份额优势失而复得。2013年院线发行上映电影305部。60部影片票房超亿元,其中,国产片33部(含1部跨年影片)。在217.69亿元的总票房中,国产片收入127.67亿元,同比

增长54.32%,占比58.65%;进口片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国产片夺回之前失守的份额优势。特别是《西游降魔篇》以累计票房12.46亿元的成绩成为全年票房冠军,也成为国产影片历年来总票房第二名,居《泰囧》之后。专家提醒,中国电影观众和电影市场的培育还在进行中,2013年下半年的市场疲软很可能预示着市场一定程度的消费瓶颈,不少人预言的3-5年“超美”的产业目标未必那么容易、那么乐观。中国电影发展如同中国经济一样,即将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蓝皮书认为,2013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走入了第一媒体的序列,全面抢夺了传统互联网的风光,更在使用时间上远远超越了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成为占据人们工作、休息之外闲暇时间的最主要媒介。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用户规模持续攀升,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24.0%上升至2013年的81.0%。2013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为2.47亿,与2012年年底相比增长83.8%,移动视频用户的增长率远高于网络视频。2012年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占全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36.1%,2013年这一比例已经增至57.6%,移动视频正快速缩小与传统网络视频的差距。2013年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出现爆发性增长,游戏行业内用户从电脑端向手机端转换增加,手机网络游戏对于PC端网络游戏的冲击开始显现。中国手机搜索用户数达3.65亿,较2012年年底增长7365万人,增长率为25.3%,远高于整体搜索用户增长速度。2013年,微信的全面普及继续巩固了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与社交功能,移动设备的社交新媒体特征越发明显。微信平台用户强势突破6亿,至2013年年底,其全球月活跃用户达2.7亿,已跻身全球超级移动应用之列。年内,微信公众平台迅猛成长,微信公众账号规模已超过200

万个,信息交互次数高达亿万次,已跃升成为国内移动营销的新阵地,其5.0版本推出后其商业化布局初现,公众平台广告模式创新不断。2013年,移动商务市场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手机网络购物在移动端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1.44亿。从交易规模来看,移动网购当前已列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排名首位,2013年其交易规模已达1676.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5.4%,而同期PC端网购同比增速仅为35.7%。

7.校园传媒 篇七

一、影响校园传媒载体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1. 校园媒体传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偏少

为了有效抵御法治领域中错误观点的影响, 提高舆论引导力,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四部委《关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通知》明确要求, 要认真组织“各大新闻媒体、学术刊物积极刊发、报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成果和生动实践,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占领舆论阵地”。[1]p5校园传媒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阵地, 然而有些大学的校园媒体传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偏少。有些校园报刊和网页, 关于领导参加会议、发表讲话的报道偏多, 其功能定位成反映学校工作的“传声筒”。有些校园媒体仅重视娱乐角色, 校园广播成为“背景音乐”, BBS则成为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校园媒体缺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版块, 缺少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影视题材, 还缺少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典型案例的讨论活动。

2. 校园媒体品质不佳, 传载内容的可接受度不高

校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最终要根据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和结果来评价。[2]p212作为立足于校园、针对大学生的媒体, 对学生应最具吸引力, 但现实中学生的接受度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不高。[3]p25在一些大学里, 校报对学生法治观念影响不大。有的校园广播、电视沦为“鸡肋”, 因质量欠佳, 师生观看节目的兴趣不大。很多学校都建立了“红色网站”, 但内容生硬、形式单一, 点击率不高。校园网上人气最旺的地方当属“BBS”, 其管理者的法学专业知识较少, 无法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校园网络偏重于注重信息技术服务, 内容只要不色情、不反动、不散布非法信息、不危害公共安全就能通关, 在学生法治理念的生成中, 很难起着舆论引导作用。在极具感染力的校外传媒冲击下, 校园传媒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3. 受众在校园媒体传播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不强

参与度是强化校园媒体法治理念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媒体的受众, 主要是在校大学生。“90后”大学生, 成长于激烈的竞争环境, 他们功利性强, 对无法直接、快速受惠的教育内容并不欢迎, 对信息需求的价值取向是实用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1]p53对大学生而言开展法治理念教育, 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 但这种作用无法使学生直接、快速受惠, 因此学生参入教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校园媒体缺少同学生互动, 其教育过程变成单向的信息传递, 难以发挥出教育优势。

4. 校园传媒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评估反馈环节弱化

反馈评估是教育正确决策的基础, 是全面总结教育成败得失的依据, 在法治理念教育中不能割舍。当前高校普遍忽视对校园传媒教育活动的评估, 教育效果如何, 心中有数。[4]p2校园传媒工作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 认为只要把有关的法规、政策和学术理论刊登出来, 把法治素质的视频资料从电视台播放出来, 做一个法治宣传的网站, 就完成了法治理念教育。校园传媒载体, 不同于课堂教学, 其教育的对象是不固定的, 受众只有选择接触传媒后, 教育传受关系才真正建立。如果高校对于校园传媒的法治教育功能不作评估, 不考虑有多少人理解, 引起多少人共鸣, 达到多大的效果, 那么校园传媒法治教育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其实效性就会受到削弱。

二、增强校园传媒载体在法治理念教育中实效性的对策

1. 重视校园媒体的法治理念教育载体功能, 确保承载足量的法治理念教育内容

大众传播具有四种基本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 [5]p154高校不能仅偏重于其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功能, 应重视其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功能。为了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进学生头脑”, 学校应在校园报刊里开设法治理念教育专栏,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基本要求、重要功能及形成发展轨迹作为子栏, 引导学生认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多采用学生学习法治理念体会方面的稿件, 多播放体现“公平正义”、“执法为民”题材的影视, 多开展法治事件、现象的讨论和引导活动。

2. 加大校园媒体的投入力度, 提高校园媒体的品质和可接受性

校园媒体可接受性差,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 设备陈旧、参差不全;工作人员方面, 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技能欠缺。[3]p22-23提高校园媒体的可接受性, 应加强校园媒体自身建设。一是在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全卫视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像编辑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并维持其良好运转。二是加大校园媒体队伍建设投入, 可能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 有必要引进法律素质高、传媒专业技能强的人才, 吸收一部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法律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又熟悉传媒理论、传媒技术, 善解学生的专兼结合的传媒队伍。三是加强媒体形象建设, 打造校园传媒品牌, 提高公信力。四是整合校内媒体, 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统一管理的传媒中心, 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等媒体归置为中心管理, 提高宣传教育的合力。五是注重校外传媒引入, 对大众传媒的内容进行遴选, 将合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优秀节目引入校园媒体。

3. 建立激励机制, 拓展互动方式, 鼓励大学生参入媒体传播活动

传媒和受众在高校多数是授受的纵向关系, 学生多数只是旁观者, 参与的兴趣不高。鼓励大学生参入媒体传播活动, 首先应建立服务性关系, 传播者要树立服务意识, 自觉深入了解受众在法治方面的愿望和需求, 提高受众的参与兴趣。其二应定期举办法治理念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公室、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奖励措施, 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给一定的物质、精神方面奖励和鼓励。其三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使学生领悟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其四拓展学生参与媒体的方式, 如向学生征招法治栏目 (节目) 方案, 向学生收集法治新闻线索、话题, 请学生客串法制节目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 使学生在法治理念传播中不只是旁观者, 更是合作者, 甚至是支配者。

4. 建立有效的校园媒体评估机制, 完善教育活动基本环节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应重视评估意识培育、明确评估主体、确定评估案, 最关键的应做好二个方面事情。一是形成科学的评估目标和指标体系。应当把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 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目标。[6]p26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培养法律思维习惯, 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 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高校法治理念教育的能力目标。[7]p63-64把信息的真实性、指导性、到达率 (报刊发行量、广电视听率、网络点击率等) 、知晓度、理解度、赞同度和追随度等作为传媒效益的主要评估指标。[8]p28-30二是找寻经常性的评估反馈平台。高校应定期举行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开放工作邮箱, 保证校园传媒内部信息流通和反馈的畅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3]陈丽.高校校园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黄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魅力中国, 2011 (2) .

[5]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插学院出版社, 1997.

[6]陈大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4) .

[7]黄文艺.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5) .

8.加强传媒教育 打造传媒强国 篇八

想想也对,目前中国从数量到规模,从人员到资本,早已成为了传媒大国,但要成为世界级的传媒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传媒教育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应该被放在首要位置,传媒教育更应该是世界一流的,并能够支撑传媒强国持续性建设的。

建设传媒强国,人才是关键,这句话让谁听了都觉得未免太过老套,然而道理就是如此。远观欧美诸强,传媒高等教育的确比我们做得好,那些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广播影视、编辑出版等专门人才,进入传媒业后成为传媒精英的大有人在。近观我国,规模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已是超级大国,每年680多万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这其中不乏学习传媒各专业的学子们。但是质量上,偏理论少实践,靠模仿缺创新,讲待遇畏吃苦,是传媒类毕业生的普遍现象。

如何改变现状,让传媒教育有力地支撑起传媒强国建设?笔者有以下的一己之见。

首先,传媒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传媒类高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就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事业心、有一技之长的传媒人才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此,传媒类高校应锐意改革,解决好办学与培养人才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让新一代传媒人接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旗,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绝对主力。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中国新闻传播的人才发源地和翘楚聚集地,让新一代的白岩松、水均益、闾丘露薇们,胸怀理想,身藏绝技,昂首迈进传媒领域。

其次,传媒教育要解决规模与质量的问题。目前国内有63所大学招收“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有19所学校招收“出版与发行专业”专科生,还有47所高校培养出版方向的硕士研究生,8所高校培养博士生。2010年,教育部还批准了14所大学开始招收“出版专业硕士”。不过,这样不大的办学规模已有过剩之虞,毕业生进入正规的报刊社、出版社越来越难。

新闻学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更加令人担忧。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600家高校开设了本科新闻学专业,设置“新闻学院”的高校也有300余家;2010年教育部又批准了48所高校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广告学专业同样存在规模数量发展过快的问题。这导致新闻学、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过剩,找不到对口工作,学非所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传媒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上出现了偏差,需要尽快控制学生数量的增长,将重心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这样才符合传媒强国建设的大方向、大趋势。

第三,传媒教育要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时下我国传媒类高等教育被世人诟病的主要一点就是为教育而教育,为学习而学习。大部分课程仍然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老师以完成课时量为己任,学生则以混学分为目标,至于专业素质、一技之长、创新能力、批判精神等,任由政府部门天天强调,教育研究者不断呼吁,但很少被贯彻执行到传媒教育的具体环节之中。传媒类专业的各领域知识,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教育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在传媒数字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理论与实践,本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却搞不明白高校教师们为什么总把它们割裂开来。大概是这些教师大多受益于“学院派”式的教育,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中缺少了行业实践这一环,再让他们去指导实践也确实勉为其难。如何解决?很简单,先让传媒类的教师们深入传媒一线,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谛后,再回到课堂。相信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传媒专业学生,才可以胜任未来宽范围、多领域、脑体并重的传媒类工作。

一言以蔽之,传媒强国建设离不开传媒教育。实施传媒强国战略,传媒人才必不可少,需要传媒教育的强力支撑。传媒业大发展大繁荣,将为传媒精英们搭建起一个大舞台,关键是传媒教育要能够制造出这些精英来,并能够盘活这个舞台。

上一篇:实习进修人员下一篇:暑假补习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