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精选8篇)
1.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一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回首20世纪,从中外财务管理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展望21世纪,对于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同样离不开对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一、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挑战
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而从微观环境分析,又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方面。而每一方面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挑战。
1、经济全球化浪潮。近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已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或区城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已经成了改变我们生活的关键性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不是信息时代而是金融时代。金融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选择权是有价值的,所以说,金融全球化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从的亚洲金融风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2、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下了明确的定义,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又称为“新经济”,认为美国近十多年的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新经济”,而“新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
[1][2][3][4]
2.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对策,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位
(一) 战略伙伴角色。
时代主题的变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由操作层向战略层转移, 把人力资源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提高组织实施战略的能力来帮助保证经营战略的成功。
(二) 职能专家角色。
管理者在工作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潜在的多元化需求, 用柔性的角色定位代替传统的职责划分来管理人事培训、奖励、晋升以及其他组织内部人员流动的事项。积极鼓励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使员工在企业角色变换中认识自身价值, 发挥其自身的最大潜能来为企业服务。
(三) 员工的支持者角色。
在新型的现代企业中,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人力资源管理由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 权威逐渐被知识所代替。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 强化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成就感。
(四) 变革的推动者角色。
在企业不断变革中, 人力资源管理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尤其当企业导入文化变革时, 透过组织改造、流程改造可以改变员工的行与工作方式, 员工的贡献管理可以去引导员工行为的改变, 教育培训也可以试着改变员工的心态, 具备为未来竞争的观念和行为。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几点对策
(一) 改变观念, 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积极推进人力叛逃管
理及其改革, 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战略决策层的战略伙伴, 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企业能否搞垄断性经营的关键条件。但是企业要具备竞争力和搞垄断性经营在现化经济条件下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实现。而核心技术的创造只能由技术者来完成, 所以技术创新者作为人力资本的首要要素而存在, 而技术的市场化要求需要由职业经理人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再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 而应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 应从传统的辅助性、事务性的战术层面, 提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层面。所以, 企业想提高竞争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 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践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更好地承担起战略经营伙伴的角色, 与各部门一起共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 顺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工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传统的功能使组织已经逐渐失去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如果想打破过去传统的动作模式, 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组织, 必须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工程。而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必然要求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来适应, 这就需求重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那么首先, 要从思想上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及认识其战略价值;其次, 要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从原来以“管人”为核心的机制转化到竞争环境下以“开发和激励人”为核心的机制层面上来;另外, 要对员工进行积极的门路, 灌输新的思想观念及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认识, 提高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创新能力,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 注重能本管理, 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现在,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企业所认识, 其功能的显现和地位的提升也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能本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 并实现组织发燕尾服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培养一支合格的人力淘汰管理队伍, 使他们必须能够同时胜任职能性角色和战略性角色, 即能管理又能协调。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促进人才成长和吸纳人才的开放系统来改善人才环境;通过加大员工资本投入, 开展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员教育培训来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绩效改革的建立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21世纪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一) 管理目标方面的趋势。
随着未来企业组织越来越网络化、扁平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等, 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会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技术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 即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未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本企业、投资者 (股东) 、客户、员工、社区和战略伙伴等。
(二) 管理职能方面的趋势。
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 企业在人员、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缩小规模即裁员的趋势;技术进步要求减少某些部门, 如会计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趋势;公司合并以此获得人才的趋势;管理层次减少的趋势;实行风险付酬的趋势;适应强、变化速度快、重新配置资源的趋势。
(三) 管理技术方面的信息化趋势。
苹果公司是以无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闻名的, 技术进步使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再使用纸张, 公司在培训项目中使用CD-ROM系统并利用它来发送信息。惠普公司也因为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先进技术而著称。公司建立的无纸系统和在世界各地快速传递简历和信息的系统有利管理人员作出重大决策。
3.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三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对环境的各项要素及未来的投入产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战略管理变得愈发的重要。本文将讨论、对比各学派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寻找各学派间的理论差异。
一、“5P”与学习型战略管理理论
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进行定义,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计策、模式、定位和观念。同时,作为学习学派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认为,由于战略的核心是处理未知的未来,它涉及的因素太多因而无法准确预测,只有从明确的较大范围的目标与意图逐步转向具体的战略,才是合理的。因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思想与行动、控制与学习、稳定与改变相结合的艺术性过程。明茨伯格在《战略规划的兴衰》中对传统的战略规划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战略构思和形成过程中计划、计划者和计划的不同作用与角色。他指出,传统的战略规划的错误是认为分析包含综合,因而战略规划就是战略制定,它建立在三个错误的假设上:一是认为预言是可能的;二是照例制定可以脱离其对象;三是战略制定可以公式化。实际上,计划者的作用应包括战略分析、催化剂、构思战略、发现和检查战略;规划工作的任务是整理、细化战略和战略转化;计划本身则起到内外部的沟通和控制、一种模拟等作用。这些看法深化了人们对战略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二、竞争优势观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但随着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的增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以企业恰当定位获得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相反却可能在产业竞争力量突变或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落伍。在这种严重的挑战面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出现了两大新趋势:一是竞争优势理论重点开始转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二是强调战略形成中的学习观,并认为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进而由哈梅尔与普拉哈拉德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它们应成为公司的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的事业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三、 超越竞争理论
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逐渐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得与其它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在此背景下,穆尔以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但又不同于将生物学的原理运用于商业研究的狭隘观念。穆尔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力求“共同进化”。穆尔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超越竞争理論客服了大部分战略管理理论偏重竞争而忽视合作的缺陷,给出了在产业融合环境下企业经营的整体画面与企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以及企业如何在其中发展并取得领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方法,这是企业生态系统合作演化理论的一个贡献。
四、各理论学派的对比
首先,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5P”与学习型战略理论比较关注企业内部即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与分析的过程;竞争优势观与核心竞争力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的外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战略理论,即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也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超越竞争理论则更关注企业的外部,即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
其次,竞争战略理论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理想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企业一旦抢得这一位置,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将是一劳永逸的。与之相对的超越竞争理论则认为,一个公司有一个独特的竞争位置。企业无须为了一个与对手高度重叠的位置而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应该在变化中寻求自身最为适合的环节来构建竞争优势。
再次,学习型观点认为,竞争优势根植于少数几个关键因素和重要资源。与之相对的竞争理论,则认为竞争优势产生于行动体系,而不是各个部分,这一行动体系是为一个特定竞争位置而构建的。后者比前者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因而更加有助于企业优势地位的建立和维持。
最后,从竞争的性质看,“学习学派”源于较弱的竞争性,“竞争学派”则建立在竞争性趋强的基础之上;尽管他们对于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更多地强调对抗性竞争这一点却是相同的;而“超竞争理论”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种理论,主张企业间通过合作建立共生系统以求得共同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已从强调对抗性竞争的“学习型”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逐步发展为主张企业间通过合作建立共生系统以求得共同发展的“超竞争”理论。可以预见,战略理论的发展将从单独的企业个体竞争力研究,转向以企业与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举的研究方向。
4.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将实现新的飞跃,中国居民消费也将有一个新的发展.展望新世纪的居民消费,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趋势:中国城乡居民在本世纪末顺利达到小康水平后,将在新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继续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将克服目前的由结构性过剩和消费观念的落后导致的消费的冷滞对社会再生产的障碍作用,使消费发挥更好更大的对社会再生产运行的促进作用,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消费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和通信手段的改进,人们消费手段和方式也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沟通更为方便快捷,消费需求的满足更趋全面周到;消费高级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完善,人们用于精神享受性和娱乐服务性消费的支出日益增加,消费模式更为健康合理;消费可持续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和努力相一致,人们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绿色生态消费成为时尚,各种不健康消费、不文明消费和畸形消费将趋于萎缩.消费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作 者:巫继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450002 刊 名:河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经济学 居民消费 发展趋势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消费模式 网络经济
5.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五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纪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
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
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四、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五、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
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六、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祸于人
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l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
6.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六
上海市竹园中学图书馆:张颖
一、图书馆管理手段现代化,自动化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速度也很快,而图书馆对其加工数量,传播速度等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信息吞吐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迅速提高其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能力,以便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多年来中小学图书馆都是采用极其原始的手工操作的方式对图书进行采编,分类,这种极其繁琐的手工操作耗去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工作人员无暇专心去做其它业务工作.现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小学图书馆逐步将形成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控制的全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准确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服务.中小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二是对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的要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应达到三个目标:1,利用计算机代替处理全部或大部分繁琐的图书馆手工操作业务,以达到快速,高效和准确.2,由计算机监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采编,编目,存储,流通,检索和管理等运作变化的信息流,提高图书馆的辅助决策和管理水平.3,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二、文献资源数字化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因特网迅速崛起,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载体必然由单一的印刷型向多种文献载体并存的方向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使中小学图书馆创建数字图书馆成为可能.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化系统.其核心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其实质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间,其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而且数字化图书馆存储量大,传播面广,速度快,检索方便,功能独特,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并形成了有序的信息空间.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崭新的事物,它的提出并不是源自于图书馆自身,而是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它的出现
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锲机,是21世纪发展中中小学图书馆的主旋律,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层次的变革,是图书馆自动化,现代化的高级阶段.目前,对于图书馆来讲,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速度成为新的价值标准.如果我们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死抱着传统观念不放,不及早在“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藏书,“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低劣,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也不可能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未来中小学图书馆将以信息知识为单元,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且根据读者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整理,为学校教科研与教学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使学生和教师在馆内,就可以及时获得全球性的情报信息和各种数据库的最新资料.三、图书馆服务形式网络化
数字化图书馆使文献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已成现实,比如因特网的电子邮件,远程登陆等服务都可用来传播信息,其特点是传播高速化,远程化.而且,在网络中所有的图书馆均可实现互连,文献资源共享成为现实.随着学生和教师对知识的需求也越加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满足不了新的知识需求——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需求转移到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将形成新的模式.浦东新区有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连通了因特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所以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环境,有意识的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信息知识能力.使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通过开发网络资源,以弥补自身馆藏的不足,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信息提供能力.四、图书馆教育内容系统化
在数字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要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信息,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检索理论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但目前,中小学的读者对网络信息了解较少,普遍缺乏网络信息的检索技能.尤其是学生们大都没参加过系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培训,因而他们有可能无法独自操作计算机从网络上获得所需信息.所以,在加强理论指导的同时,还更要注重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网络知识讲座,发布网上信息知道报告,随机性网络知识指导)使学生和教师尽快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利用技能,熟练地获取网络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在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网上安全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来自网络系统外部的危害,其中有的是读者不了解网络性能,缺乏网络知识而意外造成的.第二种是故意行为所致.为了防止人为因素对网络存在威胁和网上的不法行为,必须通过用户教育来彻底清除这些不良因素,确保网络安全,正常运行.而且,中小学图书馆在提供网络服务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在图书馆主页或界面上定时插入有关精神文明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五、图书馆工作与服务重心人性化
以计算机技术为技术手段,以网络化为格局的工作体系,是未来中小学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基本趋势.教育的进步有赖于各种信息资源,各个中小学图书馆对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能直接或间接的对教育和科研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大发展的社会,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也将转变其方式,方法.因此,现代化图书馆将摆脱传统的以“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围绕人们的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求以及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图书馆将根据读者的各种需求对藏书体系和服务内容进行不断的调节.比如,在信息收集方面,过去图书馆一味强调资料本身的文物价值,而忽略了这些资料是否适应读者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现在的现代化图书馆则强调“书是为用的”概念,使藏书的结构体系始终根据读者的需求而不断调节和变化.在信息服务方面,过去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服务方式,而很少考虑读者特殊和个别的需求.现在的现代化图书馆在满足读者一般需求的同时,还应设法解答每一位读者的各种问题.在服务方式方面,过去图书馆往往比较强调量的服务,而很少注重质的服务,现在的现代化图书馆不仅要注重量的服务,还更应该将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对读者的各种问题给予很好的解决.所以,各个中小学图书馆应该从学校的本身的发展角度出发,改变不合理的藏书结构体系,对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有足够的认识,让自己的业务活动始终围绕着读者的需求展开,形成适应变化的良性循环的服务体系.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通过信息网络查找最新,最广,最准确的信息,掌握科技动态,创造新知识,推动社会更快的进步.六,图书馆员素质专业化
在21世纪的今天,不少中小学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人员仍是以没有专业知识的老弱病残为主.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不过是管管书,看看阅览室的,很少有人会去向图书馆员寻求帮助,而且即使提出困难,图书馆员也不一定能够帮助解决,从而造成潜在的 “拒借率”.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就要从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做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随着图书馆外呢县资源数字化,服务形式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大量使用各种新技术,而各种新技术需要专业的人来操纵.所以,图书馆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技术,成为能够为读者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知识,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只有具备了精湛的技术,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互补知识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具有观察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新颖度,专深度,准确度及信息量的大小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才能向读者提供最优化的,有针对性的,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变过去的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将一般的管理员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组织者,建设者.不可否认,中小学图书馆由于人员较少,往往许多工作都是集中在1-2个人身上,工作比较辛苦,而且待遇低,不受重视.但是,图书馆员应该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把立足点放到服务上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自己是否称职,不是看自己提供了多少服务,而是看自己解决多少问题,是否做到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得到大家的尊重.在当今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好形式下,中小学图书馆应努力提高为第一线教育服务的能力.如何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离不开各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代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它将为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中的图书馆,在信息经济的发展中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各校领导对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正在加快硬件投入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为振兴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学会编.跨世纪的图书情报之窗.上海:上海市图书馆学会,1997
2.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3.郑巧英,扬宗英.图书馆自动化新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7.21世纪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篇七
一、信息化。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 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 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等。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 没有物流的信息化, 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用于物流领域,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一些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采用。
二、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 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
三、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 核心是机电一体化, 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 效果是省力化。此外, 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 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 自动存取技术等。
四、电子化。
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 即电子商务。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 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将使得跨国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 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五、共享化。
近年来, 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第四方物流4PL、JITII、协同计划、预测和供给CPFR、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RSP以及分销商一体化DI等都能很好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六、协同化。
8.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理论心理学;复兴;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026—02
一、理论心理学复兴的局面
长期以来,心理学内部学派林立、各抒己见,重实证轻理论,学科内部出现恶性分化,使得当代心理学面临分离和破碎的危机。心理学的学科地位由于其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范式而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深刻反思到:心理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正是轻视理论心理学的必然结果。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加强心理学科研究的时代下,随着心理学自身分离破碎的危机和实证主义的动摇,出现了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和理论心理学的复兴。
近代理论心理学兴起的是源于科学哲学家库恩在1959—1963年主持出版的六卷本的理论心理学著作——《心理学:一门科学的研究》。这套丛书从理论探索的高度,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67年,“理论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成立,它标志着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开始恢复它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1975年,美国学者J.罗伊思出版了一本专门讨论理论心理学的专著——《心理学的多元方法论:理论类型、特征与普遍性观点、体系和范式》,此书率先提出理论心理学是由元理论和实体理论构成的命题。库恩和波普在各自的专著中专门分析和讨论了心理学的科学历史发展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理论心理学研究还不够系统,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和研究气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北美、欧洲等地掀起了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热潮。这一时期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研究力量,出版了专门的理论刊物,建立了理论心理学的国际组织。1984年,《心理学年鉴》开始出版,《理论与哲学学历学杂志》、《理论与心理》、《国际人格结构心理学》及《哲学心理学》等理论性杂志相继出版发行。1985年,“理论心理学国际协会”在英国建立,该协会成功地在世界多个国家主办了多次理论心理学国际研讨会,并编辑了一系列的会议论文。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以大量篇幅刊登了谢里夫和威廉姆斯的文章《应该正式承认理论心理学为一门分支学科吗?》,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末以来,理论心理学更是方兴未艾,在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此外,理论心理学还加强了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计算机学科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为其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近年来我国对理论心理学体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理论心理学体系的研究不少。诸如,叶浩生先生的《理论心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作用》、《大力促进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燕国才先生的《关于理论心理学的几个问题》等研究都对理论心理学的体系,即对理论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性质、作用、地位等进行了阐述。他们各自的研究虽有特点,但基本的理念是大同小异的。以下是对理论心理学的大致概括:
理论心理学它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它能从宏观上对对整个心理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并使各分支心理学科在这种宏观理论的指导下获得更为有益的启迪。理论心理学是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假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种理论思维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对心理学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它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理论心理学范围包括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元理论是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高度理论概括,是心理学的实体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心理学的元理论应该包括:(1)心理学的学科问题,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经验教训,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2)方法论,包括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选择方法的依据、理论的评价标准、科学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方法与对象的关系等。(3)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心理现象的分类,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沟通不同分支学科、不同心理现象、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概念框架等。实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些特殊和具体的心理现象或问题。实体理论包括:1)一般理论,例如人工智能理论、心理学的系统论、项目反应理论、决定论和意识论等;2)具体理论,如感知觉理论、学习理论、情绪理论、人格理论、能力理论等。这类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理论思维同实证研究相互结合,理论心理学的对心理科学发展有的极大的作用。理论心理学可以促进心理学的整合和统一范式的建立。理论心理学具有提出假设或做出预测,为实验心理学提供研究课题的功能;理论心理学采用的逻辑分析方法具有判断和鉴别概念、命题、理论真伪的功能;理论心理学具有抽象和综合的功能。
三、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加强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问的融合。理论心理学和实证心理学对峙的局面会趋于缓和,表现出一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融的迹象。历史的经验告诉心理学家们,理论与实证心理学长期的对立与争论并不利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建设。心理学家们似乎逐渐的意识到“没有事实基础的理论是沙堆上的建筑物,而没有理论的事实则是一堆再乱无长的资料,不能用于建设井然有序的科学大厦。”各心理学家已经能够承认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对立与统一、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即理论心理学为实证心理学提供理论指导,实证心理学又为理论心理学后者为前者提供素材。一切实证研究都以一定的理论和假设为基础,同时,理论的建构又必须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离开了实证心理学,理论就成了纯粹的主观臆测,离开了理论心理学,实证心理学就会见木不见林,变成了没有思想的空壳。目前,心理学工作者们倾向于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是加强心理学理论的修养,特别是对心理学元理论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加强心理学科学技术学的严格训练和实证操作的规范化。有了心理学工作者这两方面的训练,就有可能实现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的有效结合。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相当一段时期重实证轻理论的研究导向造成心理学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严重后果,并开始关注理论心理学的建构。心理学家们开始了对心理学分裂局面的反思。诸如库恩认为,现代心理学之所以呈现一种分裂的不统一的局面,就是因为心理学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缺乏支撑这门学科的元理论。想必在今后的心理学研究中,对元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各心理学派共同关注的问题。元理论的研究就是从宏观上对心理学的整体把握,即对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经验教训,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的方法论,心理学的基本框架等问题的研究。
实证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的融合是心理学家的众望所归,也是心理学发展必然和不可阻挡的潮流。
2加强了对实体理论、分支理论的整合研究的趋势。理论心理学的各实体理论或亚理论的趋于整合。实际上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心理学不缺乏理论,而是缺乏心理学理论的整合。从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到近代的人本主义、认知学派,各家都有自己的理论。只是这些理论只局限于自己的框架里,没有形成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整合的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学的整合上叶浩生先生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在各分支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所建立的分支理论进行分析,找到各分支心理学理论之间的共同点,并在次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形成一种能对各分支心理学均起指导作用的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各心理学理论研究出现的汇合和交融,正是心理学分支理论整合趋向的一种表现。各种心理学理论由对立趋于协调、互补。心理学家们不再坚持用独家理论来结实所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事实,而是博采众议,兼容并蓄,相互承认。这样的趋向,当然有助于理论心理学理论的整合和发展。各心理学家可以心平气和的对心理学的一些共同问题,统一范式进行共同探讨。
3采用新的科学的元分析技术和质性研究方法。探求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是理论心理学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将是理论心理学焕发生机的又一途径。现代理论心理学从传统的主观的、思辩的方法寻找更为客观、科学的方法。近年来,元分析技术和质性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理论研究探索的富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元分析技术就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元分析使用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对一些研究或实验进行定量化的总结,并寻找出相同内容的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共同效应。这已成为理论心理学总结和评价研究的有效手段,是研究方法的重要革新。元分析步骤是由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检索、对研究的分类和编码、对研究结果的测定、分析与评价效果四个部分,这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严谨、规范的研究程序。此外,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当前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质性的研究方法不同于旧的以四边推理和经验的常识性描述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而是从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来定义抽象的概念,从中分析出结构性的一般关系,然后再来建构理论。目前,质性研究已经在计算机上设计出了研究程序的软件,建立了效标。这种质性的研究方法使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进入规范和科学化的轨道。对理论心理学研究科学地和行之有效的元分析技术和质性研究方法正在推动正理论心理学迈向新的台阶。
【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推荐阅读:
21世纪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12-10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12-06
新世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10-23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06-30
《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读书笔记08-25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08-17
21世纪的管理模式10-07
新世纪的少年诗歌08-20
党的光辉照耀新世纪10-02
新世纪的新一代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