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2024-11-11

半年技术工作报告(共11篇)

1.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一

科学技术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科技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和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开展各项科技工作,进展良好,成效

初现。

1、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工作。

一是《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已列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从去年以来,根据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意见,我局组织编制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经过多次论证与修改完善,年初已被科技部、财政部列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该方案包括8个科研开发项目,目前,已将大部分子项目分解落实到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具体实施。

二是着手开展2006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了2006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信息发布会,以及2006年江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论证会议,确定了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2006年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到目前止已申报本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5项。还组织8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知识培训。目前止,共组织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个、火炬计划项目3个、星火计划项目2个;组织申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级新产品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申报输变电产业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原创:申报衢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到目前止已省科技厅立项项目7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补助经费112万元。

2、认真抓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

一是对2002-2004年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形成了书面分析材料。列入考评的132个项目,按行业分:工业类55项,农业类48项,社会发展类21项,医药卫生类8项,分别占总数的41.67、36.36、15.91和6.06;按承担主体分:由企业承担的80项,事业单位承担的34项,机关部门承担的13项,其它单位承担的有5项;按项目技术来源分,自主研发的57项,产学研合作开发的25项,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46项,引进成果进行推广应用的4项。132个项目,计划投入研发经费2477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655万元,资金到位率为87.42。其中政府投入财政科技经费302.5万元,主体自筹资金2135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0536万元,利润37725万元,税金10188万元,创汇1037万美元。新增就业人数13182人,培养科技人才数456人,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开发新产品144个,高新技术产品17个。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2项。

二是完成2006省、衢州市级科技进步奖的推荐上报工作(共推荐上报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衢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

三是开展省星火科技示范县项目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目前,已完成验收省级重点星火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7项;完成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1个完成评审验收,2个完成中期检查)。

3、积极组织科技合作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与大院名校的小型对接交流活动。1月9日至12日,组织我市养猪、词料和食用菌加工等有关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总等一行8人,走访了无锡江南大学、上海农科院、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与有关专家教授建立了直接联系,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同时,积极与上海高校联合会联系,商讨联合会18家高校与我市企业合作的有关事项和合作的方式,把我市的技术需求情况和上海18所高校的技术成果,进行了交流。还组织亚东电器和三江互感器两家企业参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知联会”交流对接会议,通过以上活动,有力地增进了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做好衢州科工会参会准备工作。组织落实06衢州科工会江山消防论坛的有关工作,3月19日至23日政协主席陆洪涛一行四人专程到北京走访了中国消防协会,并就江山消防业的发展和06年衢州科工会江山消防论坛的有关安排与消协领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消协秘书长接受了江山消防消防协会的邀请;组织参加2006中国.衢州工业科企合作洽谈会钙产业科技论坛;从中学到了的经验,为组织消防论坛提供了经验,目前有关消防论坛组织落实情况多次修改了实施方案,基本筹备就绪。同时,完成了03-05年科工会签约协议的成效统计,以及05年科工会107签约意向的跟踪服务工作,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企业正式签定合作协议。其中浙江盛汇化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有机鞣制有研究和开发项目成为107个合作意向的第一个正式签约项目。

另外,做好

2.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二

报告执笔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春燕认为,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必然选择。她分析指出, 一方面, 从需求拉动的角度看, 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 产品出口继续下滑, 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 国内需求有所收窄, 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 从成本推动的角度看, 虽然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情况有所缓解, 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商品销售和生产经营的双向压力下, 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和能力下降。由此, 高新技术企业更加关注贴近市场、开发周期短的科研成果, 以此拓展市场, 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彭春燕告诉记者, 此次高新技术企业景气分析研究组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机构建设, 几乎所有被调查企业都设有研发机构。其中, 约有69.2%的企业选择独立组建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开发的技术类型以产业化技术为主, 涉及实验室技术、小试技术等研发前端的比例相对较少, 产业化后期的配套技术的比例较低。“这表明, 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和组织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总体能力和水平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联合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景气分析”研究组完成。

3.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三

一、企业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生产规模的增长

2880家重点企业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为32777.9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0%;实现产品销售利润4126.6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7%。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2880家重点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总额达到974.9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支出科技经费3387.65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700.22万元增长了25.46%,高于产品销售收入16.70%的增长幅度,达到去年全年的59.52%。

2880家重点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达到597.7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60%,比去年同期的452.36亿元增长了32.14%;平均每家企业支出2077.01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93.39万元增长了30.35%。

2880家重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97%,接近3%,比去年同期的2.77%和去年全年的2.50%都有所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2%,比去年全年的1.52%和上半年的1.63%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880家重点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0521.74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2.09%,比去年全年的28.34%提高了接近4个百分点。2880家重点企业获得来自各级政府的科技拨款22.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亿元。政府科技拨款占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比重为2.05%,比去年同期的2.31%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模和投资强度不断增强

2880家重点企业共开展科技活动项目8.47万项,平均每个企业开展29.45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4.98万项,平均每家企业17.30项,比去年同期的28.82项和15.70项有所增加。平均每个科技活动项目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支出的经费分别为115.05 万元和120.07万元,科技活动项目的项均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的项均经费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

2880家重点企业每个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平均使用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12人,而2004年为8.45人,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项均投入人力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随着企业科技投入总量的增长,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也在扩大,反映出企业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正在不断增加。在开发项目总数增长的同时,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并没有下降,而科技开发项目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的项均支出经费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20%。

三、自主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从研究开发经费、研究开发人员、研究开发项目、发明专利申请等角度进行监测,可以看出自主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方面,2880家重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达到61.31%,比去年同期的59.10%提高了2个百分点。R&D经费增速明显高于科技活动经费25%和主营业务收入19%的增速。

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方面,2880家重点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9.49万人,比2004年底的54.15万元增加了5万多人,增长了9.86%,同期职工总数减少了50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达到4.81%,比2004年的4.41%有所提高,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达到48.36%,在2004年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3个百分点。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达到9109人,比2004年底的8249人增加了860人,增长了10.43%。重点企业科技人才增长开始提速。

在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方面,2880家重点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数接近5万项,比去年同期的4.5万项增长了11%,项均经费投入增长了20%。平均每家企业开展的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2项,达到17项。

在发明专利申请方面,2880家重点企业共申请专利18751项,其中发明专利6719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72%和15.36%。累计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15419项,比2004年底的10772项猛增了4647项,增长幅度超过43.14%。

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

在2880家重点企业中,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有331家,仅占2880家重点企业的11.5%,但各种监测数据都表明,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重点企业的平均水平。

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2%,首次超过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82%,均高于重点企业的平均水平和省级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平均水平。331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数仅占重点企业的11.5%,但其支出的科技经费和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超过全部重点企业两项经费总额的54%和55%。

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拥有的科技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数分别达到1526人、834人、280人和13人,明显高于省级中心所在企业的286人、126人、45人和2人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已经具有一定的团队规模和较好的层次结构。

在技术开发活动规模、知识产权产出和拥有方面,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分别达到91项和61项,明显高于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而在知识产权拥有方面,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申请的专利数达到23项、申请的发明专利数达到10项、累计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34项,而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仅为4.38项、1.33项和1.61项。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请的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累计拥有的发明专利以及拥有的国际专利数分别占全部重点企业的40%、49%、73%和92%。

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共计24609项,2880家重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6719项,占全国的27.30%,而331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就申请了3335项,占全国的13.55%。

五、基本特点

(一)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增速

监测数据表明,重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科技活动经费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今年上半年,重点企业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扭转了最近几年一直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的局面,超过主营业务收入6个百分点。以上表明,企业科技投入较高速度增长带来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提升。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增长态势

重点企业R&D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科技活动经费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重点企业科技人才和科技经费等主要资源向研究与试验发展聚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的迅速增加,反映出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自主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比例不断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

各种监测数据都表明,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强于重点企业的平均水平。其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规模和层次结构、申请发明专利数量等都位于重点企业的前列。

(四)企业自主创新面临形势仍不容乐观

4.技术员半年工作总结 篇四

一、上半年的工作

1、规程措施:上半年共编制《-10八层煤柱i外面》《7107工作面》两份作业规程,以及30份安全技术措施,并及时对职工进行了传达学习和考试。+2、安全教育:

①按照采煤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利用星期二、星期五班前、班后会时间对职工进行了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②按照矿安全培训科要求对全区职工进行了“每日一题”学习并积极参加了矿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考试,取得了一次“安全培训红旗单位称号”。

3、区队管理:做为区队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参与区队各项管理,在安全技术方面向区队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并开好了班前、班后会,认真执行了区队各项决议,积极维护区队班子团结。

二、上半年工作中存在问题

1、在规程措施方面:

①存在有规程措施编制不及时,质量不高要求不严现象,曾出现过工作时间以外上矿主要领导家中签规程措施现象,影响了领导休息,耽误了区队生产。

②学习传达规程措施时,对出勤不正常,统一传达规程措施时没上班的个别职工,存在有只是告诉职工这是干什么的措施就让职工签字,不能及时认

真传达规程措施内容的现象出现。

③当工作面现场出现变化时,不能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措施,存在有拖拉、散漫要让上级领导安排、督促编制措施的现象。

2、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

①存在有对个别文化低,领悟力差的职工,不能耐心细致的进行教育培训。

②存在对技术学习管理松,不细不严、造成个别职工有不参加学习或晚来早走的现象出现。对个别班组的班组长碍预情面,不能严格要求其参加技术学习的现象出现。

3、在区队区队管理方面:

一是存在有管理不够细化,有好人主义思想,对现场出现的一般违章行为不能及时制止。

二是对区队的一些薄弱人物不能及时跟踪帮教。

三是存在有当现场条件差,发生变化时,出现牢骚满腹,危难发愁的现象。

三、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针对上半年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决心做到:

一是认真学习技术业务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是努力抓好技术业务知识培训,让每一名职工都能掌握基本技术业务知识。

三是根据工作面现场变化及时编制规程措施,并将措施内容及时传达给每一名职工。

四是抓好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职工正规操作,出现大的安全隐患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对职工讲解违章作业与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害与如何预防和处理。

五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好班前、班后会,从严从细做好工作。

六是严格遵守好矿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好盯值班制度及遵守好劳动纪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煤矿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何西青深知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他始终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首先,每星期二他都按时组织召开技术学习,每次都认真详细地给职工讲解安全重点和难点,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同时耐心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为了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何西青制定了学习激励制度,学习效果好的进行奖励,学习效果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职工积极学习业务理论和操作技术知识,提高了职工的正规操作水平。

其次是何西青经常下井熟悉现常他每次下井都要把安全和生产重点记在本上,现场定出生产措施。在安排工作时,他再把工作生产重点和安全重点详细告诉职工,并定出安全施工措施,指定安全负责人,以保证安全生产。何西青同志安排的工作,基本上杜绝了失误。

该同志敬业爱岗,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现场生产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为陶阳矿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主要工作业绩如下: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编写相应的规程措施并严格现场落实,没发生技术方面的问题,保证了安全施工。仔细认真分析采场,超前预测工作面变化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34003(上)面上下帮煤安全带采及3026、3204工作面条带开采等措施。该同志积极参加并认真研究分析采煤工作面现场情况,超前预测采煤工作面变化及隐患,及时制定最优开采方案。3元月份参与制定了3309(下)复采面开采方案,在顶板无网的条件下开采,通过采取超前控制、重新铺网等措施,实现了安全开采。今年5月份参与制定了34004上面小面开采方案,在矿压大、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增强工作面支护强度,超前控制顶板等措施安全采煤3150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五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技术科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及矿上的各项指标和安全生产为目标,抓住以矿井生产系统建设和首采工作面早日形成为重点,理清生产思路、精心规划,科学指导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在结合我矿井下实际面临的瓦斯大、地质条件复杂和通风系统改造等生产条件和队伍现状,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各项活动,很好的完成了公司和矿上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1、坚持技术例会制度,每月15日召开技术例会,总结这一个月来技术工作,并安排下个月的工作重点。通过技术例会使各职能科室之间,同时和生产单位充分进行沟通,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拿出解决办法,提出防范措施,使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对于我矿地质条件复杂情况,定于每周召开一次地测防治水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地测防治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安排各科室、各单位在地测防治水方面主要工作。

2、严格按照技术管理规定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工作:每月底由技术科下发下月技术工作安排及工作重点。执行一措施一施工,杜绝无措施施工现象。

3、强化地质构造探测及巷道贯通管理工作:对掘进工作面严格超前探测水和构造的安全措施并认真落实,地质钻施工期间技术科安排本科室人

员进行了现场跟班,保证打钻资料的准确性,给地质分析奠定了基础。上半年共5处贯通,每个贯通测量人员都进行了多次复测,保证了准确贯通。

4、加强了防治水超前物探和地质钻探工作,规范了物探和钻探牌板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二)优化布局,合理安排生产接替:在巷道设计和生产上紧紧围绕各生产系统建设,认真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地区。上半年主要是加快中央采区通风系统、运输系统以及首采面生产系统的形成,技术科积极进行谋划,合理安排生产衔接,认真编制月度和生产计划,并在每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计划,确保了生产工作的顺利施工。

(三)不足之处是在对地质钻探分析上还不还不到位,其中主要原因一是施工的地质钻孔数据与实际有偏差,特别是较远钻孔,由于钻杆及岩层硬度影响,实际钻孔施工中出现偏斜;二是对钻孔资料分析中还不全面,上半年出现两次误揭煤事故,由于我矿是高瓦斯突出矿井,煤层间距小,所以做好地质探测和分析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所以在钻孔设计和钻孔资料分析方面还需要加倍努力。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技术科在下半年中,要继续在完成公司和矿上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以安全稳定带动其他工作扎实推进。

下半年技术科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

力,努力向科技要安全,以科技促生产,全面提升矿井科学技术实力。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巷道设计方案,尽可能减少巷道揭煤次数,保证安全施工。

2、继续优化巷道设计及巷道支护,在确保施工安全情况下,减少巷道支护成本。

(二)、狠抓地测防治水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由于我矿地质条件复杂,地测防治水工作任务多、难度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地质防治水工作。在工作中继续搞好水文探查,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提前编制打钻设计,制定打钻措施,保证安全施工,主要有如下任务:

1、加强物探和地质构造探测工作:针对赤峪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从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探测探明,如采取取芯钻、钻孔测斜等措施。

2、加强地质预报工作:针对每月确定的下月进度计划,及时做出与计划相适应的地质预报,并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3、加强地面和井下的测量工作:定期对地面工业广场边坡的变形观测工作;加强井下各主要巷道的变形观测工作;及时对各巷道进行复测,保证巷道方向和标高按设计施工;及时做出各大型贯通设计,保证贯通精度。

4、进一步完善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各种图纸和各种台账的资料整理,保证及时准确。

5、对中央采区和北风井北一采区及工作面进行设计。

存在问题:

地质、采煤方面人员严重不足,赤峪煤矿施工头面多,地质条件复杂,而且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工作面距离越来越远,现有的地质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望领导尽快给予补充地质方面的人员。

技术科

6.公司技术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六

1.完成设计院的交接,收集设计院的所有设计资料并提供给设计院,与设计院正式开展各项工作,将设计工作推向正常流程。

2.建筑按公司要求调整为户型和位置,与设计院确认,提交设计院进入施工图设计,前期基坑开挖图和桩基图调整绘制数次。

3.协助招标小组对建筑测量单位进行招标,完成建筑测量,并将测量报告提供给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绘图。参与建筑支持单位的投标和支持方案的评审。建筑试桩图。

4.与设计院沟通,到现场检查建筑,与设计院专业人员交流设计意见,完成建筑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配电房图纸。

5.组织建筑物桩基施工图的交底和答疑,将答疑结果提供给设计院,并出具正式的答疑总结。做好与部委、部门、部门等部门的密切合作。

6.完成建筑绿化景观设计图纸,并到现场指导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完成小区景观路网规划和小区绿化规划。

7.公寓平面布置图完成后,与设计院确认图纸时间,施工图设计工作步入正轨。总体规划已经重新调整,协调部门继续调整总体规划。

8.认真审核施工图纸,严格从公司角度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尊重各方意见,及时发现问题,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9.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小区鸟瞰图完成,各建筑立面效果图完成。

10.完成总工室的日常工作,收集整理总工室的资料和文件,为部门领导提供各种资料和文件支持。

二、缺点及改进措施

1、沟通能力要加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不熟悉其他专业,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失误。要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通过公司平台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提高主观能动性。

2.专业比较窄。作为甲方的土木工程师,应该是专业的,多才多艺的,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其他专业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技术水平。

3.工作过程中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会造成问题的工作提高自己的预见性,尽量不要造成问题,有条不紊的处理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展望

目前的建筑已经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紧紧围绕公司的总体规划,踏实完成工作,更加努力,不断进步,让工作做得更好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做一名合格的人,争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 公司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总结

★ 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 公司技术工作计划

★ 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 技术公司的口号

★ 公司技术员工辞职报告

★ 技术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 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 个人技术年度工作总结

7.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七

今年以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 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增长14.9%, 5月份增长14.5%, 6月份增长15.2%, 呈现平稳加快态势。从全国情况看, 我省工业增速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 (一季度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 , 但高于东部地区增速1.7个百分点, 分别高出江苏、广东、浙江、上海0.1个、1个、2个和4.4个百分点。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前5个月,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92万亿元、利税4216亿元、利润267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7.7%、28%和29.8%。我省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2.8%和13.9%, 同比分别提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和重点产品运行良好。前5 个月, 电力、医药、化工、建材、烟草5个行业利润同比均增长40%以上, 机械、黄金2个行业利润均增长30%以上。上半年, 重点调度的120种产品中有101种产量同比增长。

(一)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工业结构调整再上新水平。

大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上半年, 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389.9亿元, 同比增长18.3%, 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6.3%。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4.4%,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41.3%, 分别高出工业技改投资增幅6.1个和23个百分点。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311项、增长12.1%, 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5682项、增长17.9%;累计已竣工项目3473项、增长43.3%。突出抓好千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截至6月底, 2010年千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709.8亿元, 占总投资的52.3%, 完工项目565个;筛选确定了2011年千个重点项目并已启动实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5个月, 就营业收入、实现利税两大指标看, 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3.2%和20.4%, 其中软件业分别增长45.2%和27.8%;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32%和34%;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39.3%和45%;新医药产业分别增长32.5%和34.9%;高端装备产业中的航空航天、核电装备均增长1倍以上。上半年, 生产新能源客车723辆、增长220%, 生产低速电动车3.4万辆、增长89%;生产民用船舶146万载重吨、增长22.3%。推动先进产业聚集区建设。新培育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8家, 总数达到64家。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8家, 总数达到20家。新培育高端装备产业基地4家、高端装备产业园区13家。培育首批物联网产业基地5家。强化重点行业管理。努力争取成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严把焦炭、电石、铁合金、多晶硅等产品的准入关口, 组织开展了乳制品、水泥、丝绸、黄金开采、农药、汽车轮胎、铸造用生铁等企业的审核初评工作。

(二) 优化创新平台, 加强产学研联合,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增强。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集中实施了44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培育了10家新材料深加工示范企业。奖励重点领域首台 (套) 技术装备72项。推进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368项, 投入研发资金104亿元, 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84项。通过项目研发, 共申请专利5019个, 其中发明专利1379个、占27.5%;获得专利授权3067个,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0个、占12.1%。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举办第20届产学研展洽会, 达成项目合同协议279项, 成交金额88.3亿元。其中技术开发费15.9亿元、技术转让费12.5亿元, 签约项目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2项。加强工业设计创新。新培育工业设计中心42家, 总数达到61家。

(三) 用好两种资源, 抓好两个市场, 工业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以全面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为总抓手, 推动企业调结构拓市场, 上半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8.7%, 同比提高0.43个百分点。发挥会展辐射带动作用。举办和参与国内外会展活动47个, 现场成交5.32亿元, 合同交易额134.9亿元。家具展、橡胶轮胎展、消费品电子博览会等专业性会展成为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抓好对非洲、东欧的经贸交流, 波兰煤矿并购、尼日利亚汽车组装、利比里亚木材加工及纸浆、纳米比亚盐矿开发等项目取得新进展。抓好以产业援疆为核心的西部市场开拓。组织企业赴新疆参加一系列展会, 开展产业援疆专题调研, 初步编制《山东省援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有序推进向受援四县产业转移。加强港台地区交流合作。先后举办“鲁港先进制造业合作洽谈会”、“鲁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洽谈会”, 均达成一批合作项目。

(四) 加强分类指导, 推动管理创新, 企业发展素质实现新提升。

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上半年, 35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利税1568.8亿元、利润986.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6.2%、24.5%和25.4%。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17个市全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86亿元, 23个全国百强县设立专项资金共计3.43亿元;80个县市区设立“过桥还贷资金”34.3亿元。推广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联保体担保贷款等模式, 推动34家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33亿元。实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壮大工程, 投入4000万元集中支持6个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 大力推广以六西格玛管理为重点的先进管理方法, 全省已有41家企业导入了六西格玛管理。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总结提炼了“十一五”我省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经验模式。

(五) 加快“两化融合”, 提升应用水平, 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呈现新局面。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成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 制定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实施“四个一百”工程, 培育了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92个。编制“两化融合”技术装备目录, 公布了涉及冶金、电力、机械等行业的67项先进实用技术与装备。协调加快“三网融合”。成立“三网融合”产业联盟, 完成广电网络资源整合, 实现省网络电视播控平台与中央总平台的对接。在青岛完成试点小区网络升级改造, 开通试点用户2000多户。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表彰了省市县三级共50个优秀网站。协调推进电子政务外网联网, 加快科技防腐系统建设, 加强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以省委省政府两个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加强电子认证管理和数字证书应用工作的意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制定《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检查规范》地方标准, 加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切实强化无线电管理, 完成150兆赫、400兆赫频率规划修改, 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核准审查, 抓好铁路、航空等专用频率保护, 查处无线电干扰238起, 圆满完成2011年高考等保障任务。

(六) 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激励约束, 节能降耗取得新实效。

一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同比降低1.9%, 高出全国降幅1.35个百分点。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全面开展了“十一五”节能考核, 兑现奖惩措施。分解落实“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省直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推进科技节能。推广节能技术产品, 确认了468种节能节水和环保专用设备。大力实施节能重点项目, 抓好200个重点节能产业化和技改项目建设, 推荐51个节能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9亿元。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支持太阳能集热系统项目352个, 培育节能环保示范企业100家。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对全省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整确认, 组织能效对标活动, 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实施节能预警调控, 逐步建立常态化机制。前5个月, 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4.3%, 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上半年, 建成节能建筑2300万平方米, 太阳能光热建筑850万平方米, 浅层地热能建筑200万平方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省评估工作。抓好“城市矿产”和餐厨废弃物利用, 新培育1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2个国家级餐厨废弃物利用试点城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上半年全省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5%。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截至6月底, 已有88户企业关停落后产能, 完成全年任务的86%;其中55户拆除落后产能设备, 完成全年任务的54%。

(七) 抓好监测分析, 强化要素保障, 经济运行环境得到新改善。

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运行分析监测体系, 加强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直调分析预测, 及时把握反映各种复杂因素对工业运行的影响, 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强化煤电油运保障。抓好电煤储备, 实施电煤储备30天战略, 目前电煤库存持续稳定在950万吨以上。加强电力运行管理和供应保障, 上半年, 全省完成发电量15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接纳外来电量213.2亿千瓦时、增长179.8%;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797.6亿千瓦时、增长11.7%, 其中工业用电增长11.1%。强化成品油管理, 上半年, 销售成品油766.5万吨、增长7.7%, 其中汽油252万吨、柴油514.5万吨。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培育现代物流示范工程57个, 62家物流企业纳入国家税收试点, 上半年, 全省铁路、公路货物发送量分别增长9.5%和8.4%, 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15.8%。搞好信贷资金协调。努力推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会同人民银行及时推荐419户企业, 争取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405亿元。

当前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部分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完成节能目标压力较大等。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抓好下半年工作, 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军民省长要求,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攻坚克难, 锐意进取, 努力实现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更高质量、更好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

(一) 注重存量调整, 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坚持立足现有优势和基础,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 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以服装、造纸、食品、家电、机械、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 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环境保护、安全保障、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 强化措施, 落实政策, 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确保实现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目标。

二是抓好规划实施。开展调整振兴规划“回头看”工作, 研究采取进一步推进措施, 全面完成三年调整振兴目标任务。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 细化年度计划和配套措施, 认真推进落实。

三是加强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2010年千个重点技改项目实施,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早完工、早见效。加快落实2011年千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条件, 组织和指导企业完善项目前期手续, 尽早开工建设。组织编制2012年重点技改项目导向计划, 及时推介发布,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获得补助。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奖励补贴政策, 强化监督检查, 确保年底前拆除102户企业的落后产能主体设备和生产线。实施好关闭小企业计划, 加快促使107家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退出市场。

(二) 注重增量优化, 进一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着眼抢占战略制高点, 以规划为引导, 通过技术突破、示范应用和政策扶持等,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继续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和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信息产业, 力争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0亿元, 其中软件业务收入1200亿元。协助做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促进国产软硬件推广应用。加快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建设, 争取年内提请工信部组织验收并正式授牌。启动建设云平台弹性计算系统、工业软件云平台和155兆国际数字直航网络二期工程, 完成省云计算中心与超算中心的对接。抓好我省收购的奇梦达公司葡萄牙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线的搬迁和试产, 争取达到每周100万颗高端存储器芯片的封测能力。落实三峡集团战略合作协议, 加快建成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二是加强示范应用。实施新信息示范工程, 抓好云计算平台应用试点, 选择30-50家软件企业推广在线开发测试, 选择10-20家中小企业推广云计算信息化应用服务;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 积极培育智能工业、数字农业、智能电网等应用示范工程, 组织召开全省“智慧矿山”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现场推广会。加强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做好国家低速电动车试点准备。编制出台《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 突出发挥首台 (套) 技术装备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市场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培育20家基地和100家示范企业。发挥新材料深加工示范企业作用, 延伸产业链条。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开展海洋生物医药调查研究, 出台海洋药物发展指导意见。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 研究出台铅酸废旧电池回收管理办法, 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资质和产品质量。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11]4号) 的实施意见, 完善激励措施, 明确政策导向, 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联合有关部门出台落实国务院支持物流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推广潍坊、烟台等市多式联运试点, 依托重点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及货运场站等建立多式联运机制。开展物流企业和园区等级认定, 大力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和园区, 突出抓好100户重点综合物流企业、50户重点专业化物流企业。组织好中国现代物流供应链技术与装备博览会, 建立钢铁行业物流供应链联盟。

(三) 注重自主创新, 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 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 推动技术创新切实成为大中小各类企业的自觉行动, 全面提升我省工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

一是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领域的162项关键共性技术,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整合资源, 重点攻关, 年内力争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100项, 完成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0项。

二是打造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以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再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行业技术中心5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再培育工业设计中心30家、工业设计示范基地10家、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00个。

三是培育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自主创新项目, 跟踪落实产学研洽谈会签约项目, 年内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500项, 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四是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以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和项目为载体, 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等政策, 实施“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凝聚工程。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 加强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共建, 再培育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5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155个。

五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标准。大力实施“新特优”引领工程,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加强行业质量管理, 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山东工业水平的自主品牌。推进工业产品标准建设,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年内再制定工业产品标准80项。

(四) 注重市场开拓, 进一步扩大工业品销售。

坚持把搞好市场营销作为保障工业运行的关键措施, 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 引导企业努力扩产促销。

一是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发挥“政府引导、行业牵头、企业唱戏”互动机制作用, 围绕七个方面21项重点, 推动企业利用重点经贸活动“南下”、“北上”、“西进”, 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是实施市场战略推广工程。以市场细分与定位战略、渠道战略、品牌战略为重点, 组织工业品市场战略推广活动, 创新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加大中小企业营销引导, 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技能培训, 推动中小企业围绕技术、品牌、渠道、产业链建设等参与市场整合。

三是抓好重点会展活动。组织举办第九届中国 (滨州) 国际家纺文化节、第五届中国 (青岛) 国际石材工业展览会等重点会展, 扩大经贸交流合作, 带动市场消费。

四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资源、煤焦化、机械制造、太阳能等产业为重点, 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在产业技术交流、境外上市、企业并购等方面的合作。以汽车装配、木浆、造纸、太阳能、矿业开发等产业为重点, 继续推进与非洲、东欧地区的经贸合作。利用喀什地区对中、西亚国家的市场通道, 推动钢铁、建材、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开发新兴市场。

五是扩大援疆援藏产业合作。出台我省《援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引导支持优势产业向受援四县转移。以“中国-亚欧博览会”、“2011新疆国际节能照明灯及电子电工技术展览会”等为重点, 开展产业对接和经贸交流活动, 促进我省企业大力开拓西部市场。

(五) 注重集约发展, 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体系。

坚持科学布局, 强化企业管理, 优化要素配置, 提升企业和行业发展素质。

一是加强企业分类指导。引导大企业做强做大, 认真研究采取促进大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集中力量和资源, 进一步培育扶持大企业, 今年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要继续保持在30%以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融资模式, 开展担保机构创星升级活动, 以银保多元化合作推动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今年担保贷款要占中小企业新增贷款的35%以上;落实中小企业四项计划信贷支持, 推荐重点企业和项目与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争取更大规模贷款和授信;继续发扬金融危机时创造的过桥资金、企业周转金、融资超市等好做法,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着力培育好100家高成长型民营企业、100个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100个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 实施好200个中小企业专项。实施小企业培育计划, 加强对新企业、小微企业的培育、辅导和服务。

二是强化企业管理。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 继续加大推广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法, 组织开展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评选工作, 进一步总结推广一批先进管理方法和典型经验, 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企业成本管理, 努力消化各种增支减利因素。实施一批企业精细化管理项目, 发挥好导向和激励作用, 带动提高全省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7月7日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验交流会, 苗圩部长对下一步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这次会议印发了苗部长讲话,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 连同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国发[2010]27号文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鲁政发[2011]9号) , 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抓紧在节能、环保、安全方面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标准和联盟标准, 利用市场手段, 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 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四是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 重点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6个行业, 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 建设好140个特色产业镇, 力争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进一步提升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争取年内国家级基地达到10家以上。

(六) 注重“两化融合”,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坚持需求主导, 积极推动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切实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带动作用。

一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工业生产经营过程融合、生产要素融合、产业融合三个主攻方向, 深化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加快实施“四个一百”工程, 积极培育第二批167项“两化融合”优选项目。抓好10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评价体系, 深入实施“助企服务行动”, 确保尽快取得建设实效。推动发展电子商务, 出台省加快发展意见, 着力培育10个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系统和100个电子商务重点企业。

二是协调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标准化步伐, 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三网融合”标准化委员会, 以光纤入户、终端设备、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安全等为重点, 启动制定“三网融合”地方性标准。协调推进双向进入, 组织试点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双向进入资质。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启动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控平台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 保障“三网融合”试点安全运行。促进光纤入户,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光纤入户试点, 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应用。

三是加快城乡信息化步伐。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争取建成省级涉农基本信息共享数据库,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起草《集成电路卡管理办法》, 深化城市“一卡通”试点, 推进无线城市试点。

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以实施科技防腐工程为契机, 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争取年内实现17市政府、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省直部门的网络互联。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 着重提升在线办事和与民互动能力。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深化企业、空间地理、人口、宏观经济信息的资源共享。培育一批电子政务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基层电子政务建设。

五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检查, 选取5-10家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测试, 提高全省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加大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快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中心、数据恢复与清除技术中心、数据灾备专业服务中心建设, 培育一批数据安全服务单位。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 优化热点频率规划配置, 认真维护电波秩序, 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 强化专用频率保护、军地配合和国际协调, 启动建设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四期工程, 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

(七) 注重绿色发展, 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

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7月19日主持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 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 强化激励约束,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确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工业的1/4。一季度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7.5%, 低于全国7.7个百分点, 较广东、浙江、上海分别低9.7个、8.9个和20.3个百分点, 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省经信系统要切实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节能降耗、促进转调的重中之重, 立足经信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关键服务环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

二是加强科技节能。编制发布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 加快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步伐。积极推进一批节能示范项目, 争取中央节能资金支持。实施好200个省节能重点项目, 尽快实现节能效益。搭建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平台, 继续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制定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的意见, 引导企业大力淘汰电动机等落后机电设备。落实节能产品惠民政策, 全年推广600万支节能灯, 支持4家电机企业推广240万千瓦高效节能电机。

三是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进一步明确企业节能主体责任, 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能源审计, 挖掘节能潜力。加快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扩大能效水平对标范围, 培育一批能效标杆企业。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构建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节能管理机制。开展能耗限额标准和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检查, 落实惩罚性电价措施。培育节能人才队伍, 完成3000名能源管理师培训任务。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 全年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累计开通200条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

四是完善节能标准规范和评估审查。加强标准规范, 继续制修订一批节能地方标准。组织实施太阳能热水器联盟标准, 推进太阳能企业联合、重组, 提升发展水平。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推广青岛、淄博、潍坊等市经验做法, 把节能评估审查与能耗增量控制、节能预警调控结合起来, 加大能评审查监管力度, 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 抓好电力、化工、煤炭、建材、钢铁、造纸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废旧发动机、硒鼓、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再制造产业, 培育废旧轮胎、纤维、塑料、电池和餐厨废弃物等领域的5个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研究出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废旧轮胎等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组织好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 全年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六是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制定《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配套政策措施, 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审核, 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 全年新增清洁生产审核单位不少于1000家。继续推进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和逐步取消宾馆酒店行业一次性日用品工作。

七是加大预警调控。从现在开始, 各市要借鉴烟台等市的做法, 进一步加大节能预警调控力度。严格执行“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和调控标准, 超前把握, 及时干预, 建立市场化、常态化、科学合理的预警调控长效机制。

(八) 注重监测服务, 进一步组织好工业经济运行。

坚持多措并举, 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 及时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确保完成全年工业增长目标。

一是超前搞好运行监测分析。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体系,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直调分析和预测, 及时掌握投资、消费、出口、物价、信贷等因素对工业运行的影响, 引导各方面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精心组织电煤生产调运。大力实施电煤储备战略, 确保电煤库存保持在安全合理水平。引导煤炭企业积极组织煤炭生产, 确保电煤合同足额均衡兑现。加大电煤调运力度,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海运作用, 保证运输渠道畅通。加强对地调发电企业及企业自备机组电煤储备情况调度, 组织企业增加电煤调入, 满足迎峰度夏和度冬供热需求。

三是保障电力生产供应。强化监测分析, 及时解决电力运行中的问题。认真落实迎峰保电方案和应急预案, 最大限度满足全社会电力需求。加强电网和发电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 严格电网调度和机组运行考核, 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严格落实有序用电方案, 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 切实保障重要用户电力供应。

四是推进重点行业管理。进一步发挥行办协会作用, 抓好产业政策认定、行业准入管理等工作。积极参与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实施,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8.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重点 篇八

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怎样抓,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区别对待,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方针,稳定和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要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

题。

9.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九

2012年上半年技术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在矿党委和矿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科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和实现矿井高产高效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属采矿、地质、测量、通风四个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遵循以技术促生产、以技术保安全的原则,及时为矿井的正常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并对矿井资源的后期开采进行了技术性分析,为2012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1、安全:效果好,无重伤以上人身事故,无二类及以上非伤亡事故,轻伤16起,同比大幅度下降。

2、原煤产量:上半年,我矿计划产煤5.292万吨,实际产煤5.3257万吨,完成计划的100.64%。

3、石掘进尺:石巷进尺计划1360米,实际完成1589.5米,完成计划116.88%。其中,重点工程计划800米,实际完成1002.5米,完成计划125.3%

4、煤质:计划5200大卡,实际5209大卡。

5、吨煤成本:计划 445元/吨,实际401元/吨。

二、主要技术工作

为保证我矿上半年的采掘接替正常,各个采掘队组有序开展工作,生产技术科每月底组织召开矿生产计划会和每周一的下午三点半在矿三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工程研究会议,及时分析我矿当前采掘头面的工程进度并商讨下一周的工作安排,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为我矿的安全生产进言献策,在日常生产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并且,每月由技术矿长组织召开一次技术工作会议,不断提高技术对生产指导的执行力及服务水平。

㈠采矿

上半年,采矿部门共下达开门通知单90余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160余份,作业规程及图纸10份,整理完善了迎检资料和台账4种,培训新工人36人。此外,还组织了竹山塘煤矿“顶板会战”活动和全矿职工贯彻学习了《竹山塘煤矿2012年防灾计划》。采煤方面:受地质因素影响,上半年三个主采队作业工作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针对各个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矿部门编制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

1、采二队5113工作面煤厚1.8-4.0m,平均2.8m,煤层倾角18~25°,平均20°。为节约资源,增大回采率,我科室科长带领采矿技术员跟随生产副矿长前往五亩冲煤矿井下现场学习一次性采全高技术,并多次与五亩冲煤矿采矿技术员联系,咨询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终编制出《竹山塘煤矿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梁开采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不仅增大了资源回收率,更是在我矿首次成功使用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梁一次采全高技术,为我矿以后推广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2、采三队5112工作面受两条断层影响,回采初期一直有十余米矸石,严重影响煤质,为此,采矿部门与地质部门密切联系,深入现场分析,最终决定通过对工作面补充上、下引巷,对工作面中间的矸石进行切割围绕,顺利将资源采出,保证了煤质。

3、我矿-235水平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分布密集,围岩压力大,煤巷维修量大,经过采矿部门研究分析,提出了采用煤巷掘进架棚放垫筒,抬钳放地杠子,并将棚距缩小为550±50mm的方法,有效地延长了煤巷修削周期。

石掘方面:石掘工程的快速开拓是原煤生产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上半年,除了处理日常各个石掘队出现的技术问题(制定了刷帮、砌碹、锚网及石门煤斗掘进等安全技术措施53份),主要为采煤队进军我矿西翼30采区和五亩冲煤矿保安煤柱35采区开采做准备。我矿属于资源枯竭型矿井,东翼-235水平可采储量已经不足3万吨,西翼30采区恢复工程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预计储量2.0万吨。为保证接替正常,加快石巷掘进进度,技术部门积极响应公司快速掘进的号召,率先组织石二队职工进行学习摸索,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上半年石二队总进尺达203.4米。此外,采矿部门还完成了《-230运输大巷掘进作业规程》、《35采区保安煤柱开采设计方案》及相关图纸6份。

㈡ 地质

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工作,上半年,针对我矿井下各个采掘头面遇到的地质变化,地质部门联合采矿部门对出现的不同地质变化进行了技术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采三队5112工作面开采期间,下引巷遇底板水,严重影响煤质,地质部门经过研究,设计了5112工作面潜孔钻探放水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对-235三石门打潜孔钻探煤,探明了五—竹向斜轴部情况,找到向斜轴部以南资源3000T,还对-235西大巷南翼设计了探煤钻孔,探明南翼资源赋存情况,并补充了-235零石门顺利穿煤,为采一队接替工作面的布置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在完成日常生产所需的辅助性地质工作的同时,针对我矿属于资源枯竭型矿井这一现状,应矿领导要求,上半年,地质部门对我矿的总体资源储量做了详细的调查整理,对各生产工作面探煤12次,共计92个探孔,设计探煤探水钻孔30多个,修改更新了东翼-235水平的地质储量图,编制了30采区开采的可行性报告及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了35采区的地质说明书及相关图纸3份,完善健全了防治水方面相关迎检资料及台账6种。

㈢测量

测量工作是煤矿的眼睛,是巷道掘进的引路石,上半年,测量部门以质量标准化为准绳,密切配合服务生产一线,按照工程设计来严格指导现场施工,在完成了煤巷导线测量1500m、岩巷导线测量1000m的基础上,还完成了-235补充流水巷、5112(2)工作面回风巷、5113工作面下引巷、5112工作面补充上、下引巷等十余次贯通测量,完成了-170西一石门下山,-203排水下山的落底测量工作,并将测量所得数据及时整理上图。上半年,测量部门共更新1:500图纸3份,1:2000图纸1份,为采矿部门的技术分析及工程安排提供服务,保证矿井生产的顺利进行。

㈣通风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半年,通风部门编制串联通风措施3份、井下点火安全技术措施23份,更新通风系统图纸一份,并且严格管理局部通风机,杜绝了局部通风机打循环风现象;随着队组作业头面的改变,及时更新完善了我矿安全监控检测系统;建立健全了气体预防性检测、安全监控报表、调风记录、测风报表等等8种台账。还对我矿的通风系统进行整体的检查及局部调整。针对周边小煤窑乱采滥掘导致我矿多处漏风的现象,通风部门组织通修队对-90回风巷、-141回风巷、34运输巷等漏风地点进行抢修,保证了个采掘队组的所需风量,并清理-170西临时泵房至-90西回风巷的回风路线,解决了-170西一石门回风系统。同时,还完成了我矿-170西六石门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包括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18张。

总体来说,2012年上半年我矿技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矿井安全生产及采掘接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采矿部门发现问题反映不及时、技术权威性没有发挥出来、测量部门图纸制作不够精细、地质部门内业工作未及时跟进、通风部门安全监控设备管理不够精细等。在后面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正视不足,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扎实工作,为矿井发展多作贡献。

竹山塘煤矿

2012年下半年技术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矿技术工作重点是东翼-235水平的后期开采及30采区和35采区资源回采的设计,技术工作必须走在其他工作的前面,做到技术先行,为进一步做好矿井生产工作努力。根据我矿实际情况,2012年下半年技术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与安全、机电、考核、政工部门的联系,为矿井2012年下半年的安全生产共同努力。

二、加强培养年轻技术员的业务水平,让年轻技术员尽早进入角色,为我矿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

三、做好2012年下半年工程排队,保证下半年采掘正常接替。

四、完善《35采区保安煤开采的设计方案》及图纸,为我矿明年生产做准备。

五、加强30采区和35采区的地质分析,探明两个接替采区的可采储量,指明我矿生产方向。

六、测量方面主要指导石掘和煤掘工程,完成各采煤队接替工作面的引巷罗盘仪导线测量及30采区各石掘巷道的经纬仪导线测量。

10.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十

采油六大队全年计划泵油46295吨,截止6月28日,实际累计泵油23390.34吨,完成全年计划泵油的50.52 %。其中新井完成3148.19吨,完成全年9545吨的 32.98%;旧井完成20116.74吨,完成全年34300吨的58.65%;二压完成90.74吨,完成全年1372吨的6.61%;停躺井事故恢复井完成34.67吨,完成全年294吨的11.79%; 全年计划投产新井66口,实际完成54口,(包括6月23日投产的刘325井组6口)完成全年的81.82%,二压计划实施53口,实际完成 8 口,完成年计划的 15.09 %。

截止6月底,我队年平均日产油128.52吨;6月份平均日产油143.42吨;剩余平均日产油124.48吨;自然递减率约为 16%。

到采油六大队上班至今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狠抓油井计量工作,夯实生产管理基础。我们严格按照《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扎实开展油井计量工作,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1、强化对油井计量管理的组织领导,先后成立了油井计量领导小组、油井计量、测产督查小组,确保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2、狠抓油井测产,准确掌握油井产能动态,去年至今,我们先后利用6个月的时间分三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测产活动,并推行了“三级负责,三级考核”的管理模式,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人人管的工作格局,全面夯实了工作责任,现已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测产方法,做到了“产能清,产量清,罐存清”。

3、严格督查抓计量,队、区、班组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定方式的工作机制进行交叉检查,在计量督查上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和责任连带制,确保了计量数据的真实可靠。

4、建立了化验室,完善了计量配套设施。及时更换、配齐了油井计量器具,制定了计量器具管理办法,保证了器具的完好率、提高了使用率。

5、强化计量人员培训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按照大队、区队、班组三级培训方式,累计开展技术、计量培训128次,受训人数768人次,采油工受训率达100%。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报表填写,我们还专门制定了《采油工应知应会》、《油井计量实施细则》等的仿宋字贴,让采油工一边练习仿宋体,一边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了采油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

6、注重含水化验,规范报表填写。按照油水井化验的相关制度,对老井每月取样化验两次,注水受益井每月化验4次,新井每天化验1次。同时严密监控油井产液量和含水 变化,严格按标准填写报表,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可靠。

7、拓宽了采油工的职责范围,把油井计量的监督检查,单井产能的核实,作为采油工的重要职责,并把产量定产任务和采油工的工资挂钩,严考核、硬兑现,既保证了单井计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又有效的调动了采油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油井基础数据。制作了油井卡片,全面掌握了开发现状,逐步摸清了油层变化及其物性。

1、制作了采油六大队油水井登记台账,并对年产量、月产量、进行了分析分解。

2、制作了采油六大队裸眼井情况统计表。

3、制作了采油六大队停产油水井情况统计表。

4、制作了六大队油井分类详细数据统计表、并对完钻、完井井深、完井方式、投产日期、主产层位、初周月产、目前产量、含水率及措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分析。

5、完善了油井普查数据。

6、制作了油井卡片。

(三)强化监管提效率。在作业现场管理上,推行“四不准”管理措施,即没有资质证件不准进入现场,没有作业设计不准进入现场,没有安全环保防护措施不准开工作业,作业质量不达标不予签字,实行采油工、大队技术组、作业大队现场组三级联抓,三级认可机制,有效的遏制了不按设计施工和不按要求下入井下材料,确保了材料的质量关。并 对一个月内作业质量不过关,引发油井异常的无偿重修,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生产时率较原来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四)积极创新工作思路。

1、实行了产能分析促进会制度,强化原油生产的动态管理,每月中旬技术组定时召开一次产能分析促进会,分析生产进度,总结超欠产原因,根据产能和实际生产进度调整新井投产和挖潜进度及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当月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全面开展油水井普查,准确掌握油田开发现状,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扎实做好油水井维护工作,尽量做到病躺井维修不过夜,切实提高油井利用率。

3、现正在准备开展“流动标杆班”评比活动。对6个班组的生产任务、油井计量、安全环保、设备保养、现场监督、劳动纪律六个方面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排名第一的班组获得当月“流动标杆班”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经济奖励,(正在申请中),并在月例会上做交流发言,倒数第一的班组做表态发言。使我队的6个班组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形势。

(五)、确保任务完成措施 为保证下月乃至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1、我队将继续加大新井投产力度。

2、抓好旧井管理,切实提高油井利用率。

3、把好二压选井及设计关,全面提高二压产量。

4、加快技改挖潜进度,努力提高技改 挖潜产量。

5、加大注水进度,切实提高注水受益井的产量。

6、加快停躺井、事故井恢复力度,努力提高停躺井、事故井产量。

几点体会

经过一年来对采油队油井计量和技术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和认识到

1、抓好技术工作是原油生产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将技术成果,好的经验辐射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有效的研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强化单井计量工作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强化计量管理,为组织生产、进行动态分析和科学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了准确的依据。3优化工作方法是促进产能建设的有效途径。

4、实行量化考核是确保生产任务的重要推手,将各项任务指标考核到区队、班组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充分激发职工的内在潜能。

总之,我们在油井计量和技术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油井计量和技术管理组现有电脑两台,电脑、车辆相对紧张,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油井计量和技术管理与上级要求及兄弟大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整体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先进大队的成功经验,不断巩固成果,取长补短,全力推进油井计量、技术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南泥湾采油厂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11.半年技术工作报告 篇十一

预计6月份以后,国内原料奶价格下行压力增加,但由于总体物价水平与成本因素的影响,总体将保持高位窄幅波动,终端零售市场继续小幅上升;根据最近恒天然竞拍价格,近期国际市场主要乳品批发价格将小幅下滑,其中,无水乳脂肪和脱脂奶粉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国内奶业市场形势分析

——原奶价格前期上升,后期稳定。据农业部监测,2011年1-6月份,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月平均收购价格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其中1-3月份略有上升,后期保持平稳,期内最高月价格是3月份的3.21元/公斤,最低为1月份的3.18元/公斤。与2010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明显,月价格涨幅普遍在10%以上,其中1月份价格同比涨幅最大,达到了18.36%,之后同比降幅逐月降低。

周价格变动趋势与月度价格相似,3月中旬前,国内主产省份生鲜乳收购价格基本处于上升趋势。1月份第1周价格最低,为3.16元/公斤,此后逐步走高,到3月份第1周与第2周价格达到最高,为3.21元/公斤,之后稍有回落,后期基本保持平稳。

——鲜奶零售价格持续小幅上升。2011年上半年,全国监测城市鲜奶月度零售价格持续小幅上升,每月都有低于1%的环比涨幅。6月份,全国监测城市鲜奶零售价格为3.60元/500克,比1月的3.50元/500克上涨2.86%。与2010年同期相比,月平均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各月同比涨幅都在5.5%以上,其中,6月份同比涨幅最高,达到了7.14%。

后期市场走势分析

——后期原奶价格存在下降压力。第二季度是国内奶牛日单产的年度高峰期,2011年由于乳企整顿大批中小企业退出,企业奶源需求有所下降。3月中旬开始原奶价格开始止涨企稳,4月下旬至5月出现小幅下跌,6月份主产省原奶价格保持稳定。但产奶高峰期与消费淡季的并存,加上部分企业的退出,使三季度原奶价格存在下降压力。随着奶业市场淡季的过去,奶牛存栏增长有限,总体物价及生产成本的增加,第四季度原奶价格将逐步企稳。

——鲜奶零售价格将继续稳定中小幅上升。4月末中国奶业协会联同伊利、蒙牛、光明等35家国内乳企发出“不涨价”倡议,5月初国家发改委又约谈了惠氏、雀巢、美赞臣、雅培、多美滋以及澳优等主要洋奶粉生产企业,了解洋奶粉企业的内部价格构成,要求这些企业遵守中国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同时目前进口奶粉已经大幅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鲜奶零售价格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将保持小幅增长态势。

——国际市场脱脂奶粉价格下滑而全脂奶粉价格将小幅回升。国际市场方面,根据6月15日最近一次的恒天然乳品竞拍情况, 2011年8月份交货的乳品价格下降了1.5%,9-11月份交货的乳品价格下降了3.8%,2011年12月-2012年2月份交货的乳品价格下降了1.9%。其中,无水乳脂肪和脱脂奶粉竞拍价格下跌较为明显,8月份交货的无水乳脂肪价格下降了6.9%,脱脂奶粉价格下降了4.2%。与无水乳脂肪和脱脂奶粉不同,全脂奶粉竞拍价格在3个合同期价格均出现上升,8月份交货价格上升了2.6%。

上一篇:大象的英语初二作文下一篇:食品进口报关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