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4-10-06

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13篇)(共13篇)

1.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一

培养小学生的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研修日志

根据本次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必要性

在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点,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画图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的一点拙见 1.帮助学生不断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画图策略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例如: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图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提到画图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线段图,而且那时的线段图在画法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单位“ 1”要标在图的上面,画图必须准确,要用直尺等,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把画图作为一个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图。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而且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图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能把数量关系最清晰、最直接地显示出来的图形,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学生也正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尊重中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运用更多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3.抓住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4.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策略“显性化”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教学和问题本身的解决,而不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总结和归纳,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显性化”。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具体求解问题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需要运用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使学生注意是否要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并组织交流。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收集使用这些策略的典型实例。总之,教师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重要的目标,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教学。

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渗透上述数学思想方法外,还可以适时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智能,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当然,教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中的画图策略,逐步将策略显性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运用画图的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最终,我想应该向大会结束时徐老师总结的那样:只有学生困惑,产生需求,在探索和启发下,自己体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根本,才达到学习的内化,才是我们教师的成功!

2.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二

一、分批推进,分类指导

由于我区学校数量多,不同学校对校本研修的理解、重视程度以及研修基础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谨慎、稳妥地推进校本研修,我们确立了分批推进的策略。从2007年开始,我区每年以一定的进度来推进校本研修学校的建设,坚持“自愿申报、质量优先、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来推进。

我区学校在被批准为校本研修学校之后,其研修活动、研修成果都可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的范畴,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在未被批准为校本研修学校之前,各校也要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探索校本研修的经验,为加入校本研修学校的行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其研修成果也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的范畴。截至目前,我区共开展了四批校本研修学校的评审工作,并对前三批校本研修学校进行了年检。此外,我区还为校本研修学校搭建了发展阶梯,具体而言,就是已被评为校本研修学校的单位,也同时有资格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申请一定的启动经费的支持,在推进教师发展上也有更大的自主权。总之,分批推进、分类指导保证了各类学校的责、权、利一致,也有利于各校因校制宜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二、以校为本,校际联动

实践证明,校本研修并不限于“本校研修”。与此同时,校本研修更要鼓励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因此,“校际联动”是推进校本研修的重要策略。

我区以校际联动来推进校本研修,委托相关机构或学校,管理薄弱学校、建立城郊办学联合体、城郊结对、城郊教师交流、校际学科教研联合体等建设发展联合体。校际交流不仅是要在教师管理、教学技能方法上相互借鉴或经验共享,而且要给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以外来的新鲜思路、做法给学校在教师发展上的制度惯性带来一点刺激,给学校带来研修文化的更新和发展的动力。例如,金茂小学与其他两个区外学校开展跨区研修,以寻求在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与做法方面的不断创新。

三、技术支持,资源共享

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建设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或实践共同体。以前,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主要还是限于一所学校内部,其研修的资源、成果辐射面都很有限。因此,我区建立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特点是:第一,学习具有高自主、高交互、合作互助等特征;第二,学习资源丰富,各成员可以共建共享学习资源,可以获得直接或非直接的学习经历;第三,成员之间具有民主、平等的关系,成员拥有自尊、归属感和安全感;第四,共同体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能给教师学术、认知、人际、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经常接受专家的智慧启迪、专业指导,持续地与同伴分享经验、相互激励、彼此示范、共同反思,从而获得快速成长。

3.谈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篇三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4.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四

李中才 说全小学

摘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整合教科研和培训资源,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实;推进校本研修应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切勿急躁冒进。同时校本研修更需要专业引领。

关键词:校本研修 校本教研 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教师,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教师只有不停充电,才能不断完善,不能只做一名教书匠,要会“教”更要会“研”,校本教研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学会研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学校为依托实现教研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校校合作或教研片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视校本研修为包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在推进农村中学校本研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重视此项工作,率先垂范,认真组织教师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研修,但仍有一部分学校领导没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过程中专业引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草率地将工作布置,结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校的资料都是一些流于形式的记录,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以及规律的探索,同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以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专家匮乏为借口,对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项活动也开展了,但教师消极应对,只有活动的载体,没有活动的实效。

(二)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

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

1、交流合作的话题少

教学是实践的艺术,班级授课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间的合作。校本教研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上,而我们观察到的教研现状是:在内容上往往是政策、会议纲要式的“传达”,标准的“灌输式”,领导部署和专家指导的声音很多,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大部分学校都认真地执行“人均一台戏”,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解决,导致教研结果一无所获;能教不研,教好份内事,越教越死抠知识;愿教不愿研、越教问题越多,甚至越来越厌教,导致许多学校的老师都上统一模式的公开课,这样只能是机械性的模仿,更别提“同课异构”,会教不会研,视野只有课本、对新教材、新学生越教越不会教,教师只注重自己的发挥,忘却了课堂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是为了配合教师去完成任务。

2、问题解决式的研修少

校本教研必须紧密联系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师的课堂起步,从教学新问题入手,从具体操作策略着眼,从师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出发,尊重教师与学生个性,课堂与教学的真实情境,边教、边研、边修,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使其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比如有时一节公开课能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没有几个人,绝大多数都是集体回答教师的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被动式学习,教师不敢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同时在研讨时大多教师都是敷衍了事,没有主见,没有真正地参与,往往观摩课后既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从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入手去进行研讨,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研的真实写照。

3、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

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不断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师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索和把握,也就是说教师的都是重结果轻过程,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和执行教学目标、教师们都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更不用提把课程目标作为研修的主题了。

(三)校本研修中难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是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的教研活动,浓郁的研究气氛,对广大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教育科研,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一些现象,致使科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难以发挥。

1、重动作,轻内容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级教育主要部门都普遍重视,但是农村中小学很多课题只是为了评优、评先、晋级,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且科研选题“跟从”别人的多,加以创新的少,立足“校本”、“师本”的更少,立项没有从课堂教育矛盾冲突中选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依托,更别提前期的调研了。

2、重成果,轻过程

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但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开展的科研活动,都存在追求形式的多,注重过程的少,主要表现在:①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方案和报告写得详之又详,尽善尽美,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应付检查验收;②重视开题及结题时的“轰动效应”,而无视实施过程的“厚积薄发”,大量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过程中的问题被淡化,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被看成是为了结题的准备活动和材料的收集整理。

3、重展示,轻推广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但是一些学校急于展示,一些好的课题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和推广,便急于结题,并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进行所谓成果公开展示,论文结集出版,导致教师才摸出点头绪,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尝试,却不得不因为不合时宜而中断,将摸索到的一些经验甩到一边,投入到所谓的新的研究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既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没给教师带来有价值的收获,可谓得不偿失。

二、农村中学推进校本研修的应对策略

每一个教育者既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也要面对教育现实,我们正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契合点,几年来的校本研修与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思考。

(一)如何进一步整合教科研和培训资源,真正进行校本研修还需要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目前各县市区教研工作在教研室,校本研修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这种各自为政,导致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甚至相互牵制,很多中小学都无所适从,只能以教研代研修,但通过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几个专题的校本研修,我们相信真正的校本研修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校本研修的推进呼唤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实。教师的发展首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对校本研修制度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因此这就呼吁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必须有效落实,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所有教师要以制度给予约束,鼓励和鞭策广大教师参加校本研修。

(三)推进校本研修应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切忌急躁冒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案必须让教师感到实在、实用,并切实可行,避免热情过后仍走老路。或者轰轰烈烈开始,马马虎虎收场,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职责:校长是第一责任,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策划、督导;教科室负责本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实施,制定研修计划,建立研修指导小组,安排研修活动;学科组、课题组是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基本单位,组内形成具体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研修目标,组内成员共同学习反思,共同备课,互相听课,互相带动,互相支持,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共同研究校本课题,研修指导小组起专业引领的作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2、制定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发挥学校优势资源制定富有本校特色的研修计划及培训方案。

3、建立制度。①建立领导参与研修制度,领导和教师一同参加学习,参与活动,接受考核,利用领导的凝心聚力带动校本研修的健康发展。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并对各组活动情况每学期都要组织评比。③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研究意识。④评估奖惩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参加研修活动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三、校本研修需要专业引领

校本研修是指教育者基于学校教学的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的教学与培训,这种研修活动具有群体互动性,实践反思性和专业引领性的特点。校本研修尽管立足学校,但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正是农村中小学所缺失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携手共同努力,聘请专家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不断补充“源头活水”,校本研修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美] Thomas R.Guskey 著; 张英,等 译.《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02.01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

5.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五

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成员:XX教导主任XXX少队辅导员

职责:

XXX:

XXX:

XXX:

XXX:负责数学学科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培XXX:负责语文学科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培XXX:负责校本研修的物力保障,做好师生教育教学服务工作,XXX:负责学校校本研修相关信息化资料等。XX数学教研组长 XXX语文教研组长 XXX总务后勤管理 XXXX教导干事 总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确定思路,人力、财力保障,校际合作互动等。负责课程教学管理,校本研修组活动内容、时间、人员安排,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培养青年教师,落实课题研究任务等。负责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指导,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引领等。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引领等。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引领等。校本研修资料的装订存档工作等。

振兴聚宝小学

6.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六

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计划

保亭县南茂中心小学

(2013-2014第一学期)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适应新时期新课标教学教研和校本教研的要求,我校结合保亭教育局九大工程的工作,继续加强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的工作。工作计划如:

一、指导思想

根据保亭教育局新修订的《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文件精神,我校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在网络教研中存在多数参训教师被动参与、部分教师对网络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部分学校领导对网络教研和校本研修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必须结合我校教研实际和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推进网络教研等校本研修工作,广泛地开展教学研究,加强研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机制保障

1、以教研组活动的方式集中学习保亭县教育局关于新修订的《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

2、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向教师介绍网络教研的有关内容和实施方法,明确校本网络教研的任务、方法和目标。

3、网络教研技术员对全校教师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让全体教师能熟 1

练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的各方面业务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责职

1、领导小组:

组 长:林秋萍

副组长:谭海珍

成员:丁瑜、吴文丽、杨日邦

网络技术指导:王华强

2、领导小组职责:

①组织老师进一步深入学习《工程一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程实施

方案》和《保亭县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评价量表考核办法》。

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

③定期评比优秀博客、优秀课件、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博文等,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④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3、网络技术指导职责:

①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②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学的技术指导。

③继续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维护及更新,提供网络教育技术支持。

四、校本研修与网络教研的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结合教学实情,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关注问题本身,关注提高

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3、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4、充分发挥网络研修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间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积极开展在线研讨活动,通过网络研讨促进研修,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

5、以博客为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学会分享。

6、通过网络汇集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的视频资料,学会管理和使用网络资源。

五、校本研修与网络教研的要求系统

(一)校本研修的要求:

1.教师个人自主研修

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写2至4篇读书心得和4至6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2.集体备课

各科教研组定期举行,有制度、有主题、有记录,每次活动有核心发言人。一学期至少3次。

3.主题教研

(1)高效课堂教学:有方案,每学期每科组至少开展3次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2)其他活动:教研组开展教研领域的竞赛、讲座等活动,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

4.“师带徒,徒促师”结对方案

(1)高级教师带小

一、小二,高年级教师带低年级教师,特长教师带无特长教师,形成结对子。

(2)徒弟每2周至少听师傅1节课,师傅每4周至少听徒弟1节课,有听课评议。

(3)每学期徒弟至少上2节汇报课,师傅至少上1节公开课。有汇报课、公开课教案及相关材料。

5.小课题研究

“朗读教学改革”课题

(二)网络教研的要求

1、组织管理

(1)、保证学校主页与学科组主页正常链接,学校主页与科任教师博客相链接。(王华强负责)

(2)、学校信息发布和审核平台健全。学校大事、通告信息、文件通知、教研动态、其他材料等上传发布及时。(王华强负责)

(3)、学校定期检查、指导教师对平台的使用管理,有检查指导记录,并把结果网上公布。(领导小组负责)

(4)、学校主页资源丰富且经常更新,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原创资源占50%以上。(王华强负责)

(5)、管理学校主页,并对相对相关评论或提问给予回复,对网页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王华强负责)

2、教学教研资料发布

(1)、科组网页或科任教师博客上要有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试卷、教学反思。

3、在线研讨

积极参加省、县组织的在线研讨,参与发表评论在20次以上。

4、教师参与面及网络活跃

7.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七

关键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校本主题研修 实践活动

一、实施校本主题研修策略的必要性

1.更好地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需要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指明了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能“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用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尽快落实。

2.提高队伍建设实效、规避教师研修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需要

教师研修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以往中职学校教师研修存在着研修内容与教师所教课程内容以及解决教学上存在问题错位的状况,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往往产生“两张皮”的现象;教研组的很多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真正参与度不够、研讨活动走过场、教研效果不理想。“校本主题研修”能通过实现教师的“学、教、研、训”一体化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参与研修的质量和效率。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铺设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快车道的需要

由于校本主题研修是教师针对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带有关键性的实际问题、经过理论学习和教研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后形成研修主题的,不仅能使学校教研组成为教师对话交流、同伴互动、合作进行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而且更能让教师人人参与、并自主发挥在主题研修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而能快捷地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智慧和实践能力,广大教师也会在自己所做的创造性贡献、课堂的成功和研究的成效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二、如何实施校本主题研修策略

1.校本主题研修策略的主要形式及其活动组织

由于“校本主题研修”是以校为本、以解决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关键问题为起点,以学校教研组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因而其主要形式便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显然,教研组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单位,教研组长是具体组织人。教研组长要带领全组教师投入实践活动,包括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理论,共同研讨产生得以解决关键问题、契合中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修主题(组长有对本组校本研修主题的最终确认权);还要组织教师在确定的研修主题下自选课例后所进行的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直至开出全校性公开课等。教研组内每位教师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都有着同一个统一的校本研修主题。以上可见,教师人人参与、着眼课堂(含教学实训场所)、以发现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关键问题为起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迎合学校教学改革的诉求和实现“学、教、研、训”一体化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所在。

2.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程式及其应用实例

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一般按“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程式”开展和进行;该程式依次设有5个阶段,即学习思辨阶段、集体磨课阶段、课堂实践阶段、课后研讨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均各有4个步骤,如图1所示。

笔者所在中职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运用以上程式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例如烹饪专业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感到在教学上先由教师传授知识,再由学生技能训练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当师生都不动手、光凭教师用嘴讲知识时,学生就缺乏学的兴趣和动力,有的甚至不愿听,同时教学内容与职业内容也不易吻合,耦合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大家通过认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文献,一致认为应让学生在由实践情境构成的行动体系中去获取与职业工作任务相关的过程性知识,去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创新)的问题,并从中学会学好技能。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全组教师研讨后确立了“以具体的职业任务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做中学)”的主题名称,并建立了烹饪专业课堂关于此种职业任务型模块教学的一般模式,即“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其中“任务评价”是指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任务完成时所呈现的产品(作品)进行评价。于是,在实践活动期间,组内教师均以与职业岗位一致的任务为模块进行教学。

组内一位教师自选的课例是《中式面点》课的“层酥面团——榨菜鲜肉酥饼”,其具体的职业任务就是制作中式面点——榨菜鲜肉酥饼。经该教师在组内说课后大家合作磨课,然后在上课、听课后大家评课研讨,被评为“最佳课堂”,再经大家提出完善建议后,最终在全校性公开课上展示的该课教学过程如下:先是从让学生吃“任务”引入新课,即“榨菜鲜肉酥饼”;其次教师讲解与屏幕展示相结合,剖析和探讨制作流程;再次是教师示范操作,同时在大屏幕上放大动作细节,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成品的色泽、形态、气味、口感等要求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要对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肯定其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任务提出中的让学生吃“任务”和任务实施中的在大屏幕上放大教师示范操作的动作细节,均对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教研组内大家集思广益、取精用弘,不仅使该课例的教师能把课上得更加出色,更是让包括这位教师在内的组内全体教师在关于教艺教法探讨的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大家受益匪浅。

3.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是主题的确定要尽可能满足三个对接。教研组在研讨确定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必须学习相关文献,除了学习专家的理论著作及论文以外,还要学习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中职课程改革的上级文件或报告等文献;而在确认主题时除了要符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论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教师发挥实质上的主导作用,有师生互动等以外,还要使所选主题既彰显中职教学的特点、又反映中职课改的要求,即要让专业课实现三个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要求与岗位要求对接,而文化课则要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并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8.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八

浚县实验学校 王 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已更为广泛,它是科学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备课和授课方式,更为美术教育带来了一次教学上的革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面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已更为广泛。它是科学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备课和授课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更为美术教育带来了一次教学上的革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面就谈谈我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过程中的体会。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当教师把一张空白画纸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时,一些学生明明有很多想画的内容,可就是无法用画笔用画面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既让人觉得亲切,又让人觉得遥远。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同样面临着种种困惑。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是那样高不可攀呢?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巧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和谐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有着许多不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地方,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美术教学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的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的作用于人。非常好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它的优势无需赘述,每一位身在美术教育第一线教师都有这方面的许多体会与感悟。然而,在参与美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得法也很重要,使用不当反而事倍功半,也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制作的实践中去。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的应用:

1、课前构想: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操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如小学课本的《美丽的鸟儿》、《瓶罐穿花衣》、《船》和《戏曲脸谱》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四、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需要不断完善: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软件的开发,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现在所想到的还有以下一些:

1、教学活动中,怎样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直观教学不要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

9.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九

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等等。但毋庸置疑,美术课堂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使美术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殿堂呢?

一、针对新课程工具材料观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少带、不带工具材料。

问题现象: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去创造作品。美术课上,常会看见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专心画或做的时候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成为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而其原因是没带材料,更有一部分学生长期不带材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解决策略:上述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是思想上不重视,轻视美术课;其二,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其三,材料确实难备。对其三,教师不能怪罪学生,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练习的可操作性,结合实际作适当调整为宜;对其二,既有教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不生动及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因此,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让课堂增添一份“趣味”;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该学生“画不好”或“做不好”,导致对美术学习丧失信心,采取放弃的态度,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难度方面应有梯度,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学生家长配合教育。

2.不用、乱用工具材料。

问题现象:很多美术教材中,学生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又多又杂,其中不乏剪刀、钢丝等尖锐物品,在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手里,成了玩具,甚至成了攻击其他同学的“武器”,所有这些都给美术课增添上了不安全隐患。

解决策略:造成这类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想象力没有得到拓展,实践能力弱,好奇贪玩,寻求他人注意。对不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如名家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对材料启发讨论、教师示范等,努力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对上课拿工具材料当玩具耍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加倍地给予关注及帮助,可以在玩中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对于自控力弱的学生可以为其找合作伙伴,让小伙伴来引导、制约,当然,合作中的乐趣也会吸引这类学生的注意力。

3.不理、胡理剩余材料。

问题现象:下课铃声响,学生匆忙收拾材料离开美术教室,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先把垃圾扔入纸篓,可当人去室空时还是会发现桌上、地上一片狼籍。

解决策略:产生这个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⑴美术教室往往只有一个纸篓,学生簇

拥着去扔垃圾难免会扔到或掉到周围地上。对此情况,可以请学生自带一个塑料袋整理收集用剩材料,再统一放到指定地点。⑵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此,教师可采用榜样法,让这部分同学看看在卫生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从而督促其改过;也可采用抵消奖励法,如摘去其带有奖励性质的标记,像五角星、小红旗等;另外,也可请其课后和老师一起整理整教室,体会不讲卫生给整理教室带来的辛苦。

二、针对新课程教师教法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心不在焉”。

问题现象:有的学生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

解决策略:形成该问题行为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学生的身体情况有关,如睡眠不足,没有休息好,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或许是教学内容太难,教师教法单一,引导不当,使学生失去兴趣、信心。对此,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早睡早起休息好,尤其是夏天中午,要午睡好;另一方面可降低教学期望,改变教法、转换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不务正业”。

问题现象:美术课上常常有学生偷偷地玩玩具,或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

解决策略:学生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故总是偷偷地进行,很怕老师发现,往往心理上顶着压力,就像小偷一般。引起该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⑴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教学上,无法激起其学习的动机。对此,我觉得主要还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教学环节不可沉闷、单调,应让学生多参与,如多设问题,激发学生多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发现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时,可以请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在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将分散的心思集中起来,同时也让他明白老师的用心,从而自觉改过。⑵因其他科目作业多,怕完不成挨老师批评,故在美术课上偷偷写。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的种种弊端,教育学生一心不可二用;再有和其他科目的执教老师相商解决该问题的好办法,形成合力。

三、针对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生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不愿合作。

问题现象:有的学生自己带齐了材料,就不愿意借给其他同学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和他人合作也不积极参与,或是进行无效、低效的合作。

解决策略:产生这个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认真了成绩就好,或是认为合作出来的成绩就不属于自己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可以提升个人的学习效果、学习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要对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指导与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合作。

2.不会合作。

问题现象:这种问题多出现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中有的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则在一边袖手旁观,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

解决策略:该问题行为成因主要是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和优势生有看轻弱势生的心理倾向。对此,在小组刚组成时,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使每个组员明确责任,学习合作技能。在合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有部分学生打“小工”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自耕自由地、一张画面四分天下的现象出现,否则就是无效的合作。

10.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满堂灌变身为满堂哄。

我们看到的互动交流却常常变味:在学生还没有交流意识的时候强迫学生四人一组或两人一组交流;在不适合交流的场合(比如阶梯教室)让学生交流;拿出过深或过浅的不适合交流的问题让学生交流,等等。课堂看上去很热闹,每个人都在发言,都在交流,仔细观察发现如同闹市,有的自说自话,有的言不及义,满堂哄,乱糟糟,互动交流演变成了过家家式的游戏,沦落为烘托气氛的道具。

2、合作探究化为作秀手段。

真正的合作应是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相当、自愿结合、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匡正的双边活动或多边活动;真正的探究应该是体察语言内部的结构,领会文章真正的内涵。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怪异现象:有的老师似乎是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了探究的题目,给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但探究的结果不是学生交流出来的,是在老师的“引诱”(不是诱导)下,一点一滴的“挤”出来的,所有的结论都在往老师“思考过的成果”上靠,所有的过程都是老师主演,合作探究化为作秀手段,讲堂成了作秀的舞台。

3、多媒体使用的动机可疑。

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大容量。文字与图片的投影使得课堂变得直观,影视的播放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背景音乐的渲染使得课堂充满了情感。我们由衷的赞叹:科学是个好东西!但是,多媒体目前已经成为我们用滥了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的滥就在于它的无处不在,用投放替代阅读,替代写作,替代感悟。

我们并不是将现代教学手段拒之门外,而是不要夸大其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

(4)机械训练美名高效率。

语文学科有一种怪现象:课堂艺术与教学成绩不一定成正比。一个老师课讲得好,深受学生欢迎,但考试成绩不一定优异。相反,有的老师不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对着考试设教,拿着练习当教案,考试成绩却很“喜人”。目前,考试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重复繁杂的语知训练上,教学也只好放下身段,同样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林林种种的知识点上,这就使得原本最生动、最提神、最使人激动、最启迪人思维、最激发人幻想与联想、最富有文学性的语文教学越来越乏味。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焦虑、无奈甚至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说,部分优秀的语文老师一直在做着一项“神圣”的工作,那就是,认认真真的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语文之罪,罪不在课本,而罪在考试。没有语文试卷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语文教学就永无出头之日!

二、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分析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备受诟病。尽管我们的“业内人士”自称语文如太极拳,是慢功夫,但这并不能消解人们对语文学科的失望情绪。病灶不止一处。

在他人的资料中求生。

有的语文同行练就一套“乾坤大挪移”功法,照搬别人的教案,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原封不动地放到自己的课堂,他们离开教参就无法上课,课堂上没有自己的东西。

在文本的表层滑行。

有的语文教师只从文本外部,比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手法上面展开,口若悬河,而一旦“进入文本内部的结构,揭示深层的、话语的、艺术的领地,就变得捉襟见肘。”(孙绍振)对文本只作浅层次的理解,无法领会其意蕴和内涵。说白了,就是只能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不知道这样写的妙处何在。

在文本以外遛弯。

教学中不能直指文本内核,揭示文本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在文本以外东拉西扯,消耗时间和精力。

创造性思维无衡量标尺。

有的老师对不好把握的问题采取“躲猫猫”的策略,或不置可否,或顾左右而言他。其实这是一种课堂不作为,学生有了疑惑,得不到指导和满意答案,有了创造性思维没有衡量标尺,学生怎么成长、进步?

曲解教材误导学生思维。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等于学生怎么理解都行、怎么说都行。有些问题确实是怎么理解都行,这种理解有优劣之分而无对错之分。

我们并不反对个性化阅读。但是不能说对文本怎么理解都行。不能曲解教材,不能脱离文本的表述,不能脱离作者的实际而走的太远,变成了“关公战秦琼”式的“戏说”。误读教材就会误导课堂。一个失灵的罗盘会把课堂的航船引向何处,这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活动成空中楼阁。

语文活动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练习题,进入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这还只是一种愿景而非现实。现在的校园早已远离了语文活动实践,没有让人跃跃欲试的读书报告会,没有令人心仪的名著阅读指导,没有激情澎湃的诗词朗诵会,没有魅力四射的演讲比赛,更看不到文学社团靓丽的身影。农村孩子满眼看到的是“只生一个好”,“农民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城市孩子看到的是“用了都说好”,“他好我也好”的广告标牌和广告词。总之,没有语文学习的环境,没有语文活动的空间,语文学习就只有在狭小的蛋壳里做道场。

三、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1、培养语文教师无可取代的业务素质

语文教师有自己广泛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的知识构成首先是“杂”。各种知识都有涉猎,虽然不一定精。尤其涉及到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艺术的、社会学的知识,不能做摇头先生,一问三不知。教师的阅读仅仅限于课本无论如何是教不好书的。有时,要有意识的选读一些书籍文章。比如课本选了梭罗的《神的一滴》,就要透彻地阅读《瓦尔登湖》,阅读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和《太阳升起以后》,等等。由此分析比较,做出自己的理解。

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专长。语文教师有自己深入的研究领域。

2、培养学生自学、质疑、探究能力 自学能力是基础能力。

对传统的预习应该拓宽其外延,丰富其内涵:从预习走向自学,不再是仅仅掌握字词,而应该是对文本的一种整体把握。自学应立足于以下三点:积累新结识的语言,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文本最明显的特色。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时,能做到感读、疑读、悟读、赏读结合。

感读就是把握大意,感受内容,生发灵感,记下联想想象、感悟启发、豁然开朗等等感觉。

疑读就是用怀疑的目光审视文本,划下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别人不一致的看法,对作者情感或态度说长道短,对作品语言评头论足,对作品“鸡蛋里挑骨头”,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

悟读就是带着自己读书中发现的问题、课文编辑设计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的重点问题,去精读、研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这是整个自学的核心环节。目的就是走进作品,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揣摩、领悟,从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读书中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并实现阅读中自身认识上的飞跃,从中有所思考,获得人生启迪。

赏读就是品味欣赏作品的美。对作品精品语言、行文结构、文体风格分别鉴赏,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质疑、探究是高层次要求。就是在阅读中提出新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待、解决旧问题。具体说就是: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进行质疑探究,针对阅读目标和要求,集中解决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探究,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连贯的整体意象;在文章前后“矛盾”处质疑探究,破译弦外之音;在言尽而意未尽处质疑探究,填补“空白”,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从已有定论的反面或侧面质疑探究,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获取独到的见解。

3、让师生共同在语言的世界里畅游

对语文课最真实的期盼就是语文课能成为地地道道的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不是历史课,不是班会。要还语文课本来面目,最常规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品味语言。

4、阅读要与写作结为骨肉之亲

阅读、感知文本有三个层次:一是知道写什么,二是知道怎样写,三是知道这样写好在何处。这恰好与写作不谋而合。一个不算糊涂的作者,都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知道用什么手法写,知道这样写能达到怎样的阅读效应。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天作之合的佳偶,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事实上,写作借鉴于阅读的更多一些:相当部分的资源来源于阅读;思维借鉴与阅读;语言借鉴于阅读。

5、书声琅琅应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11.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一

-------宝林镇

伍小军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革故鼎新,人民群众的利益纠纷日益彰显。信访制度,对于维护群众利益、疏导社会矛盾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密切党政与人民群众联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今信访存在着一些问题,“缠访”、“闹访”等事件频发。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打造通畅的信访通道,我们信访人员需对当前信访出现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对策。

一. 信访的价值与意义

信访制度是群众对公共权力表达申诉的特有的一种制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公共权力、司法权力的有效手段,它作为一种参与政治、争取利益和解决纠纷的制度而存在着,是人民群众进行民愿表达、政治参与和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多年的实践证明,信访制度的实施,在推行民主监督和帮助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民代表大会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基层信访事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访问题涉及广,政府调度有权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涉及信访的问题已经覆盖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很多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有: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占用、社会保障、单位改制、环保以及作风纪律等多个方面,涉及的内容大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处理信访问题时,政府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府权力有限,对大多数群众信访内容只能从中调解。群众方面却认为党委、政府推诿扯皮,致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下降,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处理结果也会产生怀疑。

(二)信访老户调处难,历史遗留难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及些许客观原因,一些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导致群众常年上访、越级上访,成为“上访老户”。比如土地纠纷处理问题,因承包关系不稳定、耕地被占压、土地流转不规范等纠纷,利益双方经常因得不到满意的和解于是上访。在土地纠纷中往往会出现各方利益难于协调、耗时较长的复杂情况。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群众因征地补偿等个人或群体利益问题会多次集体上访,很有可能会出现越级上访的现象,增加了处理的难度。所以,在信访老户的问题上,问题本身涉及多方利益、情况复杂,加之时间跨度较长,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怨怼,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显得格外棘手。

(三)初步实施新《信访条例》,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新《信访条例》的实施,将有效规范上访人员和信访部门双方的行为,而在实际操作中,“六个不得”和“三个不受理”的落实并不顺畅,往往因为信访事宜的复杂性而受到阻碍,从而扰乱了信访秩序,信访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社会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期农村信访事件是影响农村建设和稳定的突出问题,尤其集中表现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方面,危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上访案件呈明显增加态势,而法律法规在法律条文和具体法规落实上仍处滞后状态,这也是造成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四)群众误解信访功能,遇事“信访不信法”。

部分群众对信访工作的职责产生误解,导致产生信访误区。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凭借“法不责众”这个护身符逃避惩罚。有部分群众中一直存在着这样错误的认识:政府权力大,政府可以“管”法院,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对上访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问题,这也导致不少人信“访”不信法。三.基层信访事项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

(一)完善落实信访责任机制,合理解决机构设臵问题。

完善落实信访责任机制,一是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案件、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抓到底;同时,做到“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稳控;二是定期研究信访工作,了解信访问题的具体内容;三是规范信访例会,定时听取信访专项工作汇报;四是建立督办机制,安排专门人员督办,办理结果提交办公会议;五是加大追责力度。将信访工作办理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涉及信访的部门,现有条件下,未能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因人为因素酿成重大信访事件的,严格追责。

(二)抓准问题对症下药,信访通道顺畅无阻。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等非正常上访问题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初访问题解决不彻底。在信访工作中,一些初访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极容易造成对信访部门、甚至是政府部门的信任程度,从而使简单问题升级。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重要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未雨绸缪,从源头做好信访预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有效规避一些能够不上访就解决的问题。二是规范信访的程序和行为。通过宣传政策等方式,加以规范,使信访工作高效规范开展。最终实现对信访人合法、合理的诉求要依据政策及时解决。

(三)信访举报公开办事,民众监督一路畅行。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信访因时间跨度大、解决难度高不能是民众信服,信访信息量增大涉及面宽广导致政府只能从中调节,致使信访群众认为政府部门推诿扯皮,进而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为解决此问题,应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增加工作透明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氛围并接受公开监督,提升信访工作的公信力。

(四)加强法制宣传,树立法制观念。由于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信“访”不信法,为解决此问题,一是继续搞好普法工作。让公民学法、懂法、遵法、守法,遇到问题,发生纠纷,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弱化信访部门的职能,纠正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认识。群众上访总量多年居高不下,与政府及其信访部门的角色定位不准、转换不力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转变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严格执法。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以信访的人多人少定对错,严格以法律为准绳,改变部分人“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

12.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探析及解决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 者:辛永S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刊 名:丹东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NDO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5(1)分类号:B82-053关键词: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道德意识 道德水平

13.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三

【摘 要】小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古筝音乐教学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古筝的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深切地感受和体验到民族音乐的浸染和熏陶,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激发小学生的古筝音乐学习兴趣。为此,要重视对小学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和思考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实现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弘扬和传承。

【关键词】小学;古筝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古筝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可以将古筝教学引入到小学课堂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古筝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小学生感悟古筝音乐的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筝这一民族音乐艺术。

一、古筝民族音乐文化及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技法表现出地域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如:山东琴曲汲取了民间琴书的曲牌唱腔,显示出具有浓郁齐鲁风味的特点,逐渐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演变为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则融合了当地大调曲子和曲剧风格,素有“中州古调”之称;客家筝曲则由汉乐中的清乐衍生而成,仍旧有极其典型的汉乐风韵;潮州筝则具有典型的南方音乐特质,显露出细腻温婉的独特风味;浙江筝曲则以清新秀丽而著称。这些不同流派的古筝民族音乐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珍宝。

古筝音乐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出重要的音乐教育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推广古筝音乐教学,则可以较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使流行艺术与传统民族音乐相融合,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流传和继承,对于培育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创造力有极强的渗透作用和意义。

二、小学古筝教学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的古筝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够稳定的特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各自不同,加之不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而一些小学生对于古筝的学习兴趣不浓,难以掌握古筝的基本手型、指法,对于琴弦或乐曲的旋律也不够熟悉,缺乏扎实的乐理基础和识谱能力,无法跟上集体合奏的进度。

(二)专业学习能力欠缺

在小学古筝学习的过程中,一些乐谱的篇幅较长、乐曲的综合性难度较大、节奏也极其复杂多变,学生缺乏自主的专业学习能力,大多只能局限于对古筝专业曲目的技术层面的理解,而对于古筝乐曲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学习《小苹果》这首改编的流行筝曲为例,学生大多依赖于教师的直接讲解和指导,没有学会如何自主进行学习,对于所示谱例的节奏和指法的学习感觉困惑。

(三)小学古筝教材曲目选择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传统古筝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过程中,衍生出各大古筝民间流派,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化的演奏技法和形式,形成了别具风韵的乐曲风格。然而,与小学生的特点、学情相适宜的小学古筝教材还没有编制完成,这也使小学古筝教学出现零散性、随意性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对古筝知识的系统化讲解,难以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古筝音乐知识框架,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

三、小学古筝教学的解决策略探索

(一)以琴激趣,点燃学生的热情

在小学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小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对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足够的耐心的现象,要全面分析,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

1、古筝技巧与乐曲相整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迫切求成之心,让学生学习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避免在一开始就过多讲解纯技术的练习筝曲,而应当将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的筝曲引入到学生的视野,并适当、巧妙地融入古筝技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奏和表演相整合。小学古筝教学还要将纯粹的演奏练习与表演相结合,使学生在表演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感,获得深厚的古筝学习兴趣,保持持续浓厚的古筝演奏热情,逐渐进入到美妙无比的古筝音乐殿堂之中,提升小学古筝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循序渐进,体验古筝音乐的美妙意境

小学古筝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采用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方法,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如:可以由学习基本手型的指法入手,逐渐转变到左右手演奏;并在练习古筝乐曲的过程中逐渐加大难度,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在培养学生的古筝乐感的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体验古筝音乐的美妙意境,要将重点放在感知音乐语言的方面,体味或欢快、或忧伤的音乐语言,体会古筝音乐作品的乐感和独特的意境。如:在学习《渔舟唱晚》的古筝乐曲时,教师可以采用抒情的手法?M行意境描述,在学生体会到乐曲的优美意境之后,再逐步学习左手颤、滑音的演奏技巧,然后过渡到欢愉的“快板”乐段,最后以含蓄深远的尾声终止,给人以曲终不尽意之感,引领学生逐步体悟古筝音乐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提高对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彩云追月》的古筝乐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沉思的方式,遐想和感受古筝乐曲的纯净、恬淡之美,感慨静谧、美妙、和谐的夜晚;同时,让学生聆听另一首相似的乐曲――《月儿高》,闭目聆听、遐想乐曲中或浩瀚、或婉转、或轻细的意境,感受静谧、优雅、清丽的美好境界,从而使小学生的内心油然升腾起对大自然的向往、爱护和敬畏之心,不自觉地生成对古筝音乐的浓郁兴趣。

(三)体悟古筝音乐的音色和韵律之美

小学古筝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音色教学和韵律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美育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感知美、体会美和欣赏美。

1、音色教学。小学古筝教学要通过亲身示范、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感知不同的音色,体悟和品析古筝乐曲的意境、情感和曲调特点,领略古筝的独特音色之美,培养学生细腻的音色感知能力,用心体悟、巧妙表达。

2、韵律教学。小学古筝教学要注重“韵”,即古筝乐音的“音头”、“音颈”、“音腹”、“音尾”等,能够掌握右手拨弦而发声、左手按抑美化弦音的技巧,并熟练运用“刮”的技巧,较好地装饰和美化乐曲,丰富古筝乐曲的旋律。

3、情感教学。小学古筝教学还要使小学生体悟到乐曲中的情感,欣赏和领略古筝音乐的真谛,如:《临安遗恨》、《满江红》等古筝乐曲,让学生体会岳飞囚于临安、刑场赴死的无奈、悲愤、绝望的心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学习运用颤音处理的技巧和方法,表达古筝乐曲的情感。

(四)因材施教,提升古筝学习效果

在小学古筝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利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理论,开展因材施教的小学古筝教学,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古筝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来说,针对他们认弦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绘画与课堂辨识相整合的策略,让学生对照古筝的弦位排列顺序进行颜色标注,并在另一侧写明古筝各琴弦音高(D大调)在琴面上的具体排列位置,从而帮助小学生加深对古筝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逐步获得提高。而对于古筝音乐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由课堂上的体验模仿进入到参与自主创编的活动中,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古筝音乐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民族古筝器乐氛围,提升小学古筝教学的实效性。

(五)实现小学古筝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古筝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讲解方式,避免单调的指法练习、乐曲讲解、作业布置的单一化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引入“课中课”的创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古筝音乐的感知和体会。

1、课堂导入。可以在音乐课中空留5-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古筝音乐的聆听,还可以播放经典的古筝音乐演出片段让学生欣赏,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曲目,并在发声演唱的环节中尽快熟悉新课的乐曲旋律,实现音乐课与古筝教学的互融和互通。

2、新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在古筝乐曲演奏的同时融入打击小乐器、课堂乐器,如:将古筝与钢琴、竖笛、口风琴等乐器相结合,展开组合演奏的创新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新颖、别致的音乐感受。另外,在古筝学习或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变换体位的方式进行,不一定就只能固定坐着不动或站立在原地弹奏,还可以结合古筝乐曲的风格特点,融入自己对于古筝乐曲的个性化体悟和理解,大胆地尝试创造出与古筝乐曲相契合的体感律动,将自己对于古筝音乐的理解融入到创造性动作或节奏之中,呈现出鲜活、灵动的古筝课堂。例如:在《新疆舞曲》的古筝学习和表演之中,可以根据乐谱的表情术语提示,运用铃鼓进行音乐配奏,并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运用体感律动的方式,欢快活泼地演奏和表现乐曲内容,学习和体会西域音乐的特色魅力和风格,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对生活洋溢的热情,体验载歌载舞的西部生活风俗。

3、拓展课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的方式演奏所学的曲目,并让学生以独奏或齐奏的方式进行表演。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引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古筝乐曲,如:《冰雪奇缘》、《小兔子乖乖》、《虫儿飞》等,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路。

综上所述,古筝音乐教学可以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始于所感、行于音色、韵律,发呼于情,让学生感知古筝音色、韵律和情感,学会运用古筝演奏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并融情于古筝演奏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⒖嘉南祝?

上一篇:鲁迅散文集下一篇:如花的印迹小学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