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2024-10-23

单亲孩子如何教育(精选13篇)

1.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篇一

2.6-9.2 一线访谈

讨论话题

1.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什么?

2.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3.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吗?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座谈会发言稿

主持人:陈党荣老师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亲或母亲去世、也有的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不完整。由于家庭的破裂,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案例中的君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有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帮助她渡过人生的一道坎,保护了她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班主任必修的课题。今天这个座谈会的议题有三个:1.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什么?2.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3.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吗?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高见。

方红霞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导致情绪变化大,心理负担重。案例中的君还要承受父亲带来的精神压力,如果不是及时得到老师真诚的、细致的关爱,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单亲家庭孩子的自闭和失衡,使他们更渴望沐春风、浴春雨,教师对他们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关心,真心实意的关注,一定能唤起心灵的呼应。我觉得多与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用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与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多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真正明白、理解老师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

任元华老师:(导之以行)

我同意方老师的观点,来自老师的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僻冷漠,自抑,我们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组织“手拉手,一帮

一”、“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帮助他们融入健康、积极的氛围中,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开朗他们的性格,消除他们心头的阴影,感受到向上的动力。此外,还可以积极指导班干部开展有积极意义的集体活动,设计合适角色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参与,帮助他们感受友情,在情境中追求有实效的教学效果。

李琼老师:(开展心理咨询)

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质问题,实际上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必须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学校应该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理咨询室”,从疏导学生心理入手,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汤黎老师:(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情感更为复杂,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实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操作:(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包括包括多项指标,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等,这样的记载方便教师采取对应的措施,相应的方法。(2)设立“跟踪调查表”。包括家庭情况分析,个别教育措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详细记载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转变的情况,长期的积累,利于分析总结,找到学生心理转变的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方法。

李艳艳老师:(问题——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刚才听老师们的发言都谈到教师、学校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确实,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爱在纠正单亲家庭子女思想、行为的偏差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家庭毕竟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案例中的君出现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父亲把她当成出气筒、替罪羊,她得不到家的温暖。那么,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该起到什么作用?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做好家校配合,产生教育合力呢?

黄灿老师:(单亲家庭家长心态应该平和)

李老师一下子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该起到什么作用”吧。单亲家庭的孩子,其成长与家庭环境和抚养人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家长整个婚姻破裂的过程,和抚养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认为抚养者心理平衡是带好孩子的首要条件。不抱怨,不仇恨,接受一切,更要建立独立,自信的心态,家长坚强、乐观,向上,孩子就生活在阳光里了。

不过,单亲家庭的家长也不要用补偿心理来对待孩子。对任何孩子都先去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对孩子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

杨翔老师:(多参与社会活动)

黄老师说得对,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孩子,单亲家庭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家庭的不健全总是让孩子们性格上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所以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黄灿老师:(与单亲家长沟通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对,不溺爱、不过度迁就,注意孩子心理健康,培养独立、自尊、自强、自爱、自励的品质,这些都是单亲家长要注意的地方。但在实际情况下,单亲家庭的教育有时比较偏激,与健全的家庭的教育往往有很多差异。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做好家校配合,产生教育合力呢?一是在与单亲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不要以教训的口吻与单亲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家长以尊重。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不是,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教育家长怎么做,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损害了家长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迁怒于孩子,很容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二是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班主任和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该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杨翔老师:(抛出问题——要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呢?)

各位老师都讲得非常中肯,也非常全面。是的,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老师细致的关爱,像案例中老师真诚的关爱确实暂时弥补了君缺失的爱,让成绩不断滑坡的孩子重新走上了正轨。孩子最后选择与妈妈一起生活,避开来自父亲的伤害,并在老师与同学的关怀中暂时获得了平静的心境。然而,老师的关爱也好,母亲的疼爱也罢,孩子与父亲之间的问题仍然存在,亲情的残缺也不可避免对她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想问问大家,要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呢?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

李琼老师:

杨老师的话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两篇文章,也许能让我们有所思考。一个女孩的母亲去世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又结婚了,这位继母非常贤惠,对女孩也很好。但女孩怎么样也无法接受新妈妈,一心想让父亲痛恨继母,于是她自导自演了一个绑架勒索的骗局。真相大白后,自己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另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男孩,亲自陪同他的父母到离婚登记处,请求工作人员让父母离婚。他说父母早就感情不和,但为了他一直维持到今天,他知道父母都很痛苦,希望他们能得到各自的幸福,不要再为了他勉强生活在一起。他还说,父母离婚后,他会轮流到父母各自的地方与他们住一段时间,更愿意他们找到新的伴侣。两个故事中的孩子截然不同的行为告诉我们,应该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为父母着想,学会宽容,学会去

爱。教师在用爱温暖他们心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对事的态度和宽容、豁达的心态。

李艳艳老师:

我曾经问过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希望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希望能与同学平等相处,并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往或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尤其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与之相处,把他们看作是“特殊身份”的普通学生,而非“另类”,给他们以特殊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信任他们,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平等地对待他们,信任他们。

主持人总结: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所以,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工作。在做好家长沟通交流工作的同时,要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老师们,短暂的十多分钟的研讨,我们总结了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面的许多方法,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相信,有心的班主任教师一定能在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摸索出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也希望这次研讨能对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谢谢大家!

2.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篇二

一、社会现状分析

单亲家庭中, 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除了父母, 他们一无所有, 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据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对全校单亲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 学校1400多名学生中, 有400多名留守儿童, 占学校总人数的30%;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130多名, 占10%。这些孩子有的情绪不稳, 心理自卑, 缺乏生活信心和希望;有的情感淡漠, 性格孤僻, 不与人交往;有的性格倔强, 脾气暴躁, 做事易冲动;有的经常有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厌学情绪严重, 学习成绩较差;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可见,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给未来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心理特征分析

(一) 情绪不稳, 心理自卑

家庭的不完整, 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 产生了心理偏差, 自卑心理严重, 缺乏自信心, 甚至有的孩子不务正业, 破罐破摔, 自暴自弃。有调查表明, 单亲家庭孩子上学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打架等现象比正常家庭孩子要高5.9%;在单亲家庭孩子中有44.8%的孩子曾有过离家出走或自杀的念头, 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10.8%[1]。

(二) 情感淡漠, 性格孤僻

由于缺乏家的温暖, 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 谈自己的家。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 排斥周围的人, 没有爱的情感与交流, 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忧郁、冷漠, 不善与他人交往。

(三) 脾气暴躁, 容易冲动

家庭的缺陷使有些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 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受, 进而扩展到对学习和生活不感兴趣, 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 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 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 遇事易冲动, 易出现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行为。

(四) 厌恶学习, 成绩落后

家庭剧变, 使孩子心情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积极性受挫, 甚至厌恶学习, 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统计表明, 经常旷课、迟到的孩子单亲家庭儿童占83.68%, 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单亲家庭儿童占81.79%。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地沉溺于网吧等不健康场所, 打扮时髦, 行为怪异, 不思进取。如不及时引导, 易受引诱, 误入歧途, 甚至犯罪[2]。

三、教育对策分析

心理学家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 往往情绪低沉, 心情浮躁, 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 久而久之, 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 心理变态, 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3]。那么, 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一) 建立档案

从学生入学起, 教师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 并详加记载。教师还应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照顾, 定期与家长联系, 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情况, 与家长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二) 倾注爱心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 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家庭的温暖和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 更需要教师用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 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 感受到父母般的疼爱和温暖。同时, 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孩子谈心, 多和孩子沟通, 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 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三) 调节情绪

家庭的破碎使孩子失去了原本温暖的港湾, 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感到恐惧、悲伤, 甚至会对自己身处如此境地而愤怒不已。因此, 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 解开孩子的思想包袱, 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 走出心理阴影, 即时培养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四) 建立自信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 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 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找到自我, 建立自信, 恰当运用奖惩手段, 多一些肯定, 多一些鼓励, 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 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 进而点燃孩子心灵自信的火焰, 焕发起对未来生活的热情,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融入集体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 让所有的孩子平等相处, 没有歧视, 一起欢笑, 共同成长。

(六) 适当惩戒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 极易导致这些孩子品德行为的偏差, 平时又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督, 然而对是非对错失去了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 很容易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品行。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对他们的品行进行细致观察, 即时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纠正。

综上所述, 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一点温暖和关爱, 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 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作为教师, 我们要选择恰当、科学的教育方法, 正确地加以引导, 投入更多的关心、爱心, 让这些经受过风雨的小草健康茁壮成长!

摘要:近年来, 单亲家庭数量急剧上升, 单亲子女在学校学生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因素影响, 其身心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教师, 我们在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这种教育又该如何进行?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单亲家庭,现状,心理特征,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09 (5) .

[2]傅安球, 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107.

3.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篇三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依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客观实践,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了以下教育尝试。

一、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三、注重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作为班主任,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让他们拥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

四、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所以,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媒体还可以开展一些单亲家庭的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长感受到社会的认同。

总之,单亲家庭的学生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让他们顺利地走向生活的彼岸,成为生活的强者。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学区乐民中心小学)

4.单亲妈妈怎么教育孩子 篇四

平常心http://pchangxin.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这是我的淘宝店铺地址,里

href=“http://pchangxin.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5.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法 篇五

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2%的问题少年来自单亲家庭,数据表明问题少年与单亲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但是,同一份报告显示,50%以上的问题少年出自溺爱家庭。

有很多单亲家长认为孩子是他们的唯一希望,总是担心孩子吃不好、受委屈、出事故、爱生病。于是他们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一切包办,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这些家长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坦诚事实的真相

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离婚和自己不无相干,终日自责不已。家长应该要坦诚告诉孩子离婚的原因。告诉他,爸爸妈妈离婚了,是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相处不太好,不适合。那是大人的事,不是他的原因,让孩子走出自责的困惑。小孩子会把家长感情不好等问题归为自己的原因。离婚了并不代表妈妈不好,或者爸爸不好。

其实和平离异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不存在绝对一方的错误。作为妈妈或者爸爸,任何一方不要在小孩子面前抱怨对方,说对方的不好,这样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很大。他将学会抱怨和指责。

暴力教育已过时

暴力和虐待问题在单亲家庭当中尤为突出。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于22.13%的单亲家庭当中。在我国仍然有些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自己爱打就打,爱骂就骂。有些家长由于独自养活孩子负担过重,加上粗暴霸道的性格,一旦孩子表现不如己意或不服从自己,就对孩子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不管是离异夫妻一方对老人还是对孩子施予的暴力和虐待,以及夫妻之间因离婚而进行的暴力和虐待,对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 。

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自尊自信

6.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篇六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单亲家长们和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唯一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甚至采取各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生怕孩子出问题。这样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独自去体验生活。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就不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简单粗暴不可取

有的单亲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会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孩子因害怕惩罚而逃避家长,不愿意回家,这样很容易被坏人骗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切忌简单粗暴,要学会正确引导。

3、让孩子定期和父亲(母亲)见面


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让孩子和父亲(母亲)见面,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双方的爱。

4、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偏见,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性格。

5、学会倾听


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不管对错,先不要批评他,让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再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感情、就业等问题上,和你不一致很正常,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可以搁置几天再尝试。家长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克服家庭障碍。

6、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后,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离婚了,他也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他感受到即使他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比较有难度。和离异的人合作,你可能很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7、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宠爱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是很危险的,家长切记不要这样做~

END

7.用赏识呵护单亲孩子 篇七

一、单亲家庭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分析

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环境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 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他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 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而离异造成;还有的由于父母某一方喜新厌旧, 或第三者插足造成。在这样的成因下, 我把班中的单亲孩子分为以下几种:双方争抢型、抛家弃儿型、痛失亲人型、老人照管型、和平共处型。

一个家庭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一种向往。家庭的变数使周围的一切今非昔比, 这份无尽的伤痛不是能轻而易举地弥补的, 教育者必须了解这些孩子的特殊环境, 才能因材施教,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及班集体的爱。

2.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分析。

(1) 孤独、冷漠。父母离异, 往往让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特别是在看到同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的时候, 就更容易感到内心的孤独。因而他们不愿与人接触, 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 甚至会感到不满和冷漠。

(2) 自卑、自责。由于家庭的变故, 孩子觉得在他人面前没了信心, 总担心别人聚在一起谈论的一定会是和自己有关的话题, 总怀疑同学们对自己的家庭说三道四。而真正面对时又不敢说、不敢做, 变得畏缩, 害怕别人的眼光, 由此内心不快乐, 心情低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人际交往也会变得越来越糟, 对自己更失望、伤心, 甚而痛苦并讨厌这样懦弱的自己, 愤恨自己周围的一切。

(3) 焦虑、多疑。单亲家庭的孩子, 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 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个性不同于其他同龄人。

(4) 逆反、粗暴。离异单亲家庭中的孩子, 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 然而他们也渴望尊严, 渴望被人欣赏, 于是在言行上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 有时甚至喜欢对着干, 以显示自身的存在。

二、赏识教育呵护单亲家庭孩子

1.赏识教育的意义。

(1) 赏识教育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赏识教育, 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 教师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赏识他, 给他以信心, 这个赏识无论是对他的学习还是他一生的发展, 都至关重要。

(2) 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研究表明,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 但他们最后的成就却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教师要懂得教育, 懂得欣赏, 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 要尊重单亲孩子的个性差异。所以, 教师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 使每一个单亲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发挥多种多样的才能, 挖掘他们的潜能。

(3)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 敢于放手, 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练, 给其勇气、鼓励, 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 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 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 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2.赏识教育对单亲孩子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就精神生命而言, 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能让孩子体验信任、理解和愉悦, 从而让蕴藏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健康成长。赏识能让孩子在得到激励的同时提高自信心, 在快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保持永恒的动力。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1) 赏识单亲家庭孩子的沟通能力。单亲孩子尤其需要赏识, 需要爱, 这份爱可以通过沟通来传递。班里最高个的女孩清, 她的课余生活除了完成该做的作业, 就是抱着一本课外书, 走廊、操场、花园, 宁愿一个人独自溜达, 也不愿与同学游戏逗乐。我了解到她还没呱呱落地, 父亲就甩手离开, 五年级的清从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几年后, 母亲再婚, 为了母亲的幸福, 也为了孩子的幸福, 家里人商量, 让清跟外婆两人居住, 妈妈就像例行公事似的, 每天下班探望一下就走了。当有了小弟弟后, 妈妈再也没有余力奔波于两个家庭之间, 十天、半月、一月, 清才能见上一面妈妈。久而久之, 孤独、寂寞占据了清的内心世界, 她不愿与人交流, 不愿提及家里的任何人。好几次, 我寻找恰当的机会与孩子交流, 让孩子敢于发泄心中的郁闷。课余, 坐到孩子身旁, 动漫、色彩、追星……关于孩子喜好的话题, 听听聊聊, 知道她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 追求什么, 讨厌什么。渐渐地, 我开始走进孩子稚嫩的心田, 悄无声息地探寻到孩子的喜好与烦恼, 倾听她的忧愁, 分享她的快乐, 也了解她对同学、对家庭、对老师的不同看法, 增加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沟通让清被他人理解, 也让清学会理解他人。

(2) 赏识单亲家庭孩子的自我愈疗能力。

(1) 帮孩子提高认知水平:理解父母的决定, 开导孩子走出阴影。告诉孩子:你知道世界上有结婚这种事, 当然也听说过有离婚这种事。不过, 一直以来, 你可能都认为离婚是其他小孩父母的故事。每年, 美国会有约150万的孩子遭遇父母离婚。现在, 也许你已经加入他们的行列了。也许,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感到有些麻木, 然后悲伤、困惑、愤怒和恐惧接踵而来。面对现实吧, 会有很多变化等着你去适应呢。你要住在两个家里, 要用两张不同的时间表, 要记得数学作业落在哪个房子里了……最大的挑战是你的父母会彼此开战。在这场巨大的拔河游戏中, 你恰好位于绳子的中点, 你会感觉自己像要被他们撕裂了一样。可是, 有件事情非常重要, 那就是:你必须记住, 你的父母是和对方分开, 而不是和你分开。

(2) 助孩子增强自信:因势利导抓时机, 迎难而上增自信。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 遇到的困难问题很多, 他们会经受更大、更多的挫折。教师要因势利导, 抓住时机, 教育他们迎难而上, 有自信心战胜自我, 获得成功。

(3) 教孩子学会豁达:合理宣泄, 乐观面对。对于单亲孩子, 相对特殊的家庭模式让他们的心灵更加脆弱, 正如只有一个翅膀的天使, 想飞却飞不高。父母及老师都需要教会孩子适应独立生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责任感, 不固执、不偏激, 不以自我为中心, 能不受家庭的影响积极乐观地生活, 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3) 赏识单亲家庭孩子的自理能力。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并天天坚持, 在缺少父母监管的时候, 孩子更要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离开父母的把关后, 单亲孩子必须学会自己进餐、选衣服、合理安排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 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 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孩子的空间里避免不了会出一些小的差错, 这个时候, 孩子更是努力要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循序渐进, 在时间和耐心的考验下, 孩子经受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的心理渐渐由刚强、自主、独立所替代。

(4) 赏识单亲家庭孩子的耐挫能力。孩子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 单亲家庭孩子时常受挫。他们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庭, 渴望同时得到父爱与母爱, 但他们又担心社会的嘲讽, 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困扰。可用以下方法, 提高单亲孩子的耐挫能力———

(1) 提醒法。父母因为某方面原因解散了家庭或者离开了自己, 一定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孩子可提醒自己, 这只是父母迫不得已而为之, 自己曾是维系他们之间的纽带, 父爱是山, 母爱是海, 这份爱只是距离的问题。

(2) 故事法。寻找萦绕在自己身旁的幸福踪迹, 告诉自己自己不是那个最可怜的孩子。试着读一读其他比自己还要不幸的孩子, 把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权衡痛苦与欢乐, 让自己在故事中感受, 在故事中激励自己, 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3) 辨证法。婚姻生活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相聚相守, 如果孩子能客观地评价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角度, 那么单亲孩子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父母生活在一起成了各自心头的一把枷锁, 那么不如就释放了吧。告诉自己父母的离异会让双方及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欢愉!

(4) 个性法。李子勋说, 教育孩子之难, 难在双亲是否人格完整, 是否乐于宽容和变通。如果带孩子的妈妈是乐观的、独立的, 一方面既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细心的照料, 另一方面又能够划清自己和孩子的边界, 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 就可以大大减少家庭变故对孩子的伤害。

8.浅谈单亲家庭孩子感恩教育 篇八

一、用感恩之心正视不幸,达到心理平衡

让单亲孩子用感恩之心调整思想认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缺损,自己是无法左右的。同时也应让他们知道对于家庭的缺损自己是没有责任的,不应自卑。

要用感恩之心去体会生活,不要认为父母什么也没给自己。至少父亲或母亲给自己一个家,虽是个不完整或者不够温馨的家,但这个家不会让你无家可归,不会让你无法接受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对家庭的重组深表厌恶,让这些孩子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他们尝试接纳重组的家庭,孩子便会开朗许多,生活会多些快乐。

二、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孩子在家常担惊受怕,他们就易产生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在思想道路上走上歧途。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父母或争吵或沉默,或几天不归或大闹通宵,使孩子的心灵背负了沉重的负担。离异后的父母,必须尽早调整各自的心态,应该更有耐心。尤其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一定要善于克制自己,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将消极的情绪暴露出来,决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坏话,不要利用孩子传递敌对的信息。离异后的另一方要定期抽时间陪孩子玩耍或学习,以免造成孩子性格或行为的偏离。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陪伴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

其一,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形成关于家庭环境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要尽量客观地分析利弊并表明对孩子的爱心与关注是一致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孩子会逐步理解父母。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和解决。

其四,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受父母之爱。 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

四、让单亲家庭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回报亲人

在单亲家长忙碌的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时会满腹牢骚,会在单亲家长无法满足过高的物质要求而心生不满;会在单亲家长带有赎罪心理的过分关爱而心生恨意。对情感的无动于衷,对享受爱的理所当然及挑三拣四,对家长的冷漠无情,让人为之心寒。

因此,对单亲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父母的付出,理解家长的不易,让自己能尽快地成熟起来,并用同样的心、同样的爱来关爱他人。

五、让孩子学会感恩朋友,帮助他人

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有许多人的支持。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但不应缺少朋友的关爱。单亲孩子可能由于在心灵上受到过创伤,往往会忽略别人的帮助。对单亲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其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涵的处世哲学,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真情无时不在,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六、学会感恩集体,回报社会

人只有融入集体,人生才会灿烂,单亲孩子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已受到伤害,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孩子,我们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大家”中获得成功。这样单亲孩子会感恩集体,会用同样的爱去爱集体中的每个成员。

总之,单亲家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单亲孩子教育问题有其特殊性,教育他们学会用感恩之心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走过心理的泥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缺损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其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会到“爱”的真谛,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用“感恩”为单亲孩子疗伤,并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引路明灯,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9.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篇九

——谈对个别“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

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 刘宜云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比非单亲家庭的学生,‚问题‛孩子的心理呈现出某种畸形的成熟,常常用固执的、怀疑的、片面的、叛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有的变得封闭自卑,有的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变得玩世不恭,还有的则心灵扭曲。如何克服和消除这些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教育和引导好他们平稳地走过这段人生道路呢?本文结合工作中碰到的案例,认为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环境。作为老师,必须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用爱和理解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单亲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遭受了打击。因此,较一般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呈现出某种畸形的成熟,常常用一种固执的、怀疑的、片面的、叛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有的变得封闭自卑,有的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变得玩世不恭,还有的则心灵扭曲,产生了一系列 ‚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影响。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 世卫组织提出,健康儿童的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完好。

二、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具体如:

1、早熟而敏感。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这种早熟不仅是指孩子的‚早恋‛倾向,更多的是表现在孩子处理问题上的‚有心计‛,以及情感上的‚霸道‛。就如我班上小郑同学,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刚升上二年级不久就离婚了。经过法庭判决,他跟着妈妈,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的心灵已受到了伤害。由于得不到常人的父爱,孩子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叛反心理。聪明的他变得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可怜的他在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变得心事重重的。课间同学们在说笑,他以为是大家在暗地里笑话他。所以,平时活泼可爱的他常变得无理取闹,还蛮不讲理地欺负 2 同学,导致大家都怕他,躲避他,不理他。

2、孤僻而自卑。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觉得最信任、最亲近的父母都‚背叛‛了他,所以导致他不愿相信任何人。而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心情感十分脆弱的时期,需要倾诉却没有对象,又不愿和同学讲自己的秘密,于是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抗争‛,以引起家长或其他亲人的重视。像上面说到的小郑,我发现下课了他还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同学们开心地玩乐,自己却暗暗流泪。看到这情形,我走过去,握着他的小手,问他: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不跟大伙一起玩呢?等了很久他才告诉我,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大家好像都看不起他,不跟他玩,还说他的坏话。经过我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才知道大家其实都怕遭他那双尖锐的小手袭击,所以大伙才躲着他。

3、任性而冲动。自控力差,任性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上课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经常跟同学脸红勃子粗地发火甚至动手动脚。比如小郑,他冲动时喜欢捏同学,把同学当‚玩具‛发泄。找他谈心教育他,虽然他也很懂事地答应改,但到实际又控制不住自己。

三、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犹如往日温暖的、遮风挡雨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稚嫩的孩子会因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在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他们心理的焦虑,因而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让同学觉得难以接近。倘若老师也对其家庭背景不了解,忽视了他们发脾气的真正原因,就会使得他们 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

2、缺乏健全的爱。记得有人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无论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父亲严厉的管教,孩子所得到的爱是健全的。而对于单亲家庭孩子来说,尽管他跟随的一方可能会想方设法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但因为缺少另一方的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这也是这些‚特殊孩子‛心理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正确的认识。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正确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更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其中一方亲人的缺失是他们心头解不开的‚结‛,加之周围的人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家庭进行评价,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互相攻击,孩子可能还要面对新的家庭成员的介入……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也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

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措施

如何克服和消除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教育和引导好他们平稳地走过这段人生道路呢?我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共同营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环境。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用爱和理解尽力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

对于生活在离异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家长 要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学校方面必须着手离异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营造‚爱‛的氛围,老师要用真挚细微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单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的问题不单是物质生活的问题,相当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切实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单亲家庭建起一座绿洲,为单亲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1、做好情感弥补。情感的缺失需要情感来弥补,老师是传播‚爱的使者‛,作为老师不妨当这些‚特殊学生‛‚爱的情感弥补者‛。象小郑这例,我利用课间亲近他,跟他讲:‚孩子,老师知道你也想有朋友,对吗?‛他想了想,点了点头。‚其实大家怕和你玩是有原因的。‛他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大家没有笑话你,更不会看不起你,如果你能控制你爱弄疼人的小手,同学们一定会再跟你好的。现在你先跟老师做好朋友,好吗?‛他听了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不信地问:‚您说的是真的吗?‛我微笑地说:‚是的。你知道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说,以后你遇到什么不开心的尽管跟我讲,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OK?‛他想了想后很开心地答应了。下课后,我和他一起看书、下棋、手拉手散步。自从跟他交朋友后,我发现孩子们投诉他的事件少了,下课后,纵使我没有跟他在一起,孩子们也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了……渐渐地,他对我有了一种亲近感、依赖感,会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谈心聊天。我知道,他开始接纳我这个‚爱的 情感‘弥补者’‛了,我的‚第一步‛走对,已经有成效啦!

2、做好心理疏导。要当好一位称职的老师,应当身兼三重身份:既是师长,又是慈母,更是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对小郑来说,我是介于长辈和朋友间的一个角色,他还是比较信任我的。所以我利用孩子的信任及时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对待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从来不在班里提及他家庭的‚特殊性‛,而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他谈心、聊天,和他亲近。一开始,他也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渐渐地他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观察我。我知道,其实他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当他从心理上接受我之后,我再寻找适当的机会做他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有一天,小郑来找我,让我帮他一个忙,叫妈妈别动不动就打他、骂他。我答应他。他还凑到我的耳朵边跟我说起: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没事做他就会冲着玩具‚发泄无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喜欢捏同学,把同学当‚玩具‛发泄。问我怎么办?我跟他讲,你已经能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好,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这个‚坏习惯‛一定得改掉,如果一时半会改不了,就得学会慢慢改。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先走开,或者是来找我,让我找些事情让你做。

3、做好点拨指导。在情感上迷失方向的孩子需要有人给他指点迷津,而老师是这个角色最好的扮演者:既是孩子可以信赖、亲近的人,又是整个事件的局外者,说理做事公正客观,值得信服。老师的点拨指导,也便于孩子在受到伤害后及时理清头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和小郑谈话时,我常对他说:孩子,爸爸妈妈分开不是你 的错,你不用为此而有什么想法。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见识多了,自然你会懂的。但是现在,你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你周围的人。对于离你和妈妈而去的爸爸,你也不要去恨他,毕竟,你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给予的。所以,你应该心怀感恩,快乐地生活……渐渐地,我发现,他能像以前一样和同学谈论他的爸爸怎样怎样好了。

4、做好‚沟通桥梁‛。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桥梁‛,及时向父母汇报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最近情况,同时也委婉地把父母的苦衷和不易转达给孩子,让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宽容。

如在处理上述案例时,我还跟小郑妈妈进行沟通。当这个年轻的妈妈听到她孩子托我跟她说的请求时,她掉泪了。她说她每一次骂孩子、打孩子之后,都很后悔,只苦于无处发泄。我静静听她说完之后,与她谈起了‚马加爵事件‛。我对她说:‚其实,没有人天生邪恶,只不过是环境造就人罢了。像小郑,一直生活在你们争吵、打架的环境中,你让他怎能有好脾气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大人存在的不足,克服困难,还我们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呀!我还从自己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孩子,你最棒》教育丛书送给她。

我又对小郑说:‚你应该体谅妈妈的苦衷,你觉得妈妈一个人带着你辛苦吗?自己得工作,又得照顾你的生活累吗?如果你爱妈妈的话,就应该学会感恩妈妈、关心妈妈,让她生活得快乐,这样你也会得到快乐……‛他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但从他的沉默中,我感觉到 了他思想上的变化。

聪明的他,经过交流后,开始行动起来了。每天早晨,当经过教室门口,肯定能看到一个正在忙着扫地的小身影。不用说,那就是他。暗地里,我请班干部协助他,与他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前段时间落下的功课。我还针对他的事情,与班上任教的其他科任老师进行交流。自此以后,一发现他有进步,老师们也帮我及时表扬他。渐渐地,他活跃起来了,往日的笑脸慢慢地回到他可爱的脸上。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他的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差生行列跃进到尖子生排行。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何其重要,尤其是对于‚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引导更应该加以重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克服和消除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家长乃至孩子的重视,也希望我的这些观点和做法能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点滴的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2002年8月 颁布。

2、《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肖汉仕著,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林建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卢家楣著,1999版。

5、《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作者:田学岭,2006年第5期。

10.单亲孩子如何教育 篇十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再加上有些孩子要经受父母过早离开人世的打击,学校里单亲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还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沉重的隐患。作为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多去了解他们,去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今年所带的班级,有三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班级工作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及做法。

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脆弱,因为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受到家人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有一定的学习障碍。班上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他小名叫开心,整天笑嘻嘻的,他的快乐感染着老师和同学们。刚开始接班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特别幸福快乐的孩子,但是后来了解到他的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和他爸爸离婚了,他的生活起居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仔细地观察,我发现他很脆弱,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哭鼻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学习成绩不稳定。

作为班主任要更多的帮助鼓励这类孩子。他经常找我告状,说同学们欺负他,我就借机和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问题,让他调整心态,学会宽容忍让。他很聪明也很积极,我就派些工作给他做,比如让他当小组长查背诵,发语文作业等。我经常鼓励他,让他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我再适时地提醒他,勇敢的小男生不哭鼻子,脆弱的人是很难为情的。

我还及时和他的奶奶联系,与家长沟通,建议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学会自立。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及时指正,善意适度地批评,让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再做可怜虫。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加强,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他的性格、情感开始坚强,挫折感就会减弱,学习的毅力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他重新获得自信,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家长和同学、老师,渐渐地脆弱就变成了坚强。

开心现在真的开心了,他和同学们的关系慢慢融洽,哭鼻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他还是主动地帮老师干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很欣慰地看见他脸上灿烂的笑容越来越多,泪水越来越少,我相信他是一个开心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教给他的除了知识,还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班上另外两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像开心那样脆弱,但是他们沉默不语,让我猜不透他们的想法。他们都是父亲离开人世后由母亲抚养,母亲的工作压力很大,境况不是很好,由于失去丈夫,母亲的心态、性格也变得沉默不语,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聊天游戏,但是由于听到或看到一些幸福家庭的趣事,一想到自己不健全的家庭,便会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他们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里的事,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样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的关爱。我带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他很少主动和老师说话,连身体不舒服都是其他同学告诉我,他课上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绩忽高忽低,这和他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沉默不语的单亲家庭孩子,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他们必须找回属于他们的欢乐笑声。因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药方。首先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相依为命的孩子整天日处在苦闷抑郁的心态中,是扼杀他们的生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可以采用留便条,发信息等方式,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欣慰。每个孩子都会有小毛病,对于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单亲家庭的孩子压力过大,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成功感会减少,抑郁又会袭击他们。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

班主任应该像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关切的爱护去引导这样特殊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我就给这样的孩子安排了一些工作,其中一个早自习领读课文,另外一个孩子唱歌很好听,就推选他去校合唱团,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实现他们价值,让他们更自信。对于家庭的变故,我会适时地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给他们讲一些励志的名人事迹,告诉他们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敢面对。我还让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家长,不攀比,不给家里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学会自理,学会做家务,体谅母亲的艰辛。

两个以前过于沉默的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课间偶尔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他们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与同学相处的越来越和睦。

《学记》中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谈心,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作为班主任,需要在师爱中加入一层母亲般地疼爱,给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如果我们班主任能正确引导,他们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地走向生活的彼岸!

11.单亲家庭孩子的学校教育策略 篇十一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两个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单亲家庭孩子,是指由父亲或母亲独自抚养的孩子。当今社会,“残缺型”家庭越来越多。据调查,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在中国,也日益呈现这种倾向。“残缺型”家庭,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那么,学校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呢?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

幸福的家庭、父母完整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比的骄傲。与同龄人相比,单亲家庭孩子是缺乏这种骄傲的。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冲击、社会舆论的压力、情感教育的缺失,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产生很多消极心理:性格内向、压抑自卑、孤僻、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自卑感,容易使人意志消沉,缺乏生活的动力和奋进的力量,严重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培养单亲家庭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极为重要。第一、为单亲家庭孩子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参加一个群体,希望得到别人承认、接纳和尊重,是每一个正常人从小就有的心理需要。学校可以多举行文娱、体育比赛,组织兴趣小组,鼓励单亲家庭孩子积极参加,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坚持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评价考核制度,定期评比“优秀之星”,如“体育之星”、“文娱之星”等。第二、不失时机的赞美和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多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敏锐的觉察到单亲家庭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要在其他学生面前,不失时机的给予单亲家庭孩子赞美和肯定。这种外部强化作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自信心,促使其做得更好。第三、鼓励单亲孩子担任班上的一些职务,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的工作和任务给他们。班级的职务,承载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信任和支持,能够增强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把任务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第四、帮助单亲家庭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方面,沟通和交流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重要纽带。教师应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据新华网报道,吉林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牵手工程”,组织“师生手拉手”活动,确定老师作为特别需要照顾的孩子的“爱心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课余引导、思想包袱全程全保。“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其他孩子主动关爱和帮助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对爱的渴望,能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单亲家庭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家庭变故,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单亲家庭孩子普遍都很脆弱,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自暴自弃。美国史学家卡维特·罗伯特提出:“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因此,引导单亲家庭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单亲家庭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承受挫折的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第一、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引导学生正视挫折。管理学中的“隧道视野效应”,说的是: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家庭变故,就是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隧道”。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正视现实,面对挫折,明确“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在所难免,唯有增强面对挫折时的自我调控和解决能力才是根本”的事实。第二、树立“幸福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幸福、体会幸福、创造幸福,知道生活处处有幸福,不该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那些饱受苦难的人,通过与自己的处境、遭遇对比,形成“我并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不该自暴自弃”的思想认识。第三、榜样教育。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任务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教师应多给孩子们讲先进人物事迹、播放励志片、开展励志讲座、挫折教育主题班会等以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孩子们勇敢面对挫折,从挫折中站起来。开展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引发学生思考:1、张海迪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她是怎么对待的?2、她为什么能克服困难,并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强者,才能成功”的认识。第四、理想激励,培养孩子们的目标意识,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朝着目标奋斗。目标、理想是前进的精神动力,能增强单亲家庭孩子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信心。因此,学校、教师应有意识的经常举办一些“我想成为某某、“我长大了做什么”、“未来的我”等主题的演讲活动、作文比赛等集体活动,使学生明白未来由自己主宰,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针对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2.给单亲孩子一片晴空 篇十二

在方庙村三组徐丹家里, 我们看到低矮的三间房, 徐丹告诉我们, 这就是他们的家, 简陋得可怜。10岁的徐丹, 她的名字告诉大家——妈妈, 你在哪里?留下孤单的我。48岁的爸爸是她唯一的亲人, 孩子的妈妈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没有再回来过, 也因此使得父亲脾气不好, 时常打孩子, 为了生计每日在外打零工, 孩子很苦。她的父亲告诉我们, 孩子可能顶多上完小学就不再上学了。这时, 我们沉默了。我们总是在怨天尤人, 报怨没有好的工作, 薪水太少。想想徐丹, 相比这个小孩, 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充裕啊!他们最大的愿望仅仅是想能够吃饱, 能够继续念书!临走的时候, 我们说让他要注意身体, 照顾好孩子, 让孩子在学校能够安心念书。

我们一行又来到马家洲四组刘丽的家。11岁的刘丽在读五年级, 也是一个单亲孩子, 爸爸很疼爱刘丽, 每次接女儿他总是把衣服给女儿披上, 生怕孩子冻着。我们问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再找个伴, 他苦笑着说:“怕后妈不待见自己的女儿, 女儿会受气。”我们为刘丽有这样的好爸爸而略感安慰。

一个月后, 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 经过上次家访的关爱, 孩子们的脸上有了笑容, 变得更懂事了。我们这次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学习用品。我想, 对于这两个孩子, 我们会坚持帮助他们, 知道他们是否长进。在学校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让他们的笑容多一些, 但愿她俩不再感到孤单,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这次走访, 我感悟到默默地帮助留守和单亲孩子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他们时刻都需要得到关爱, 用爱去温暖他们, 你的心灵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如何了解和关爱这些单亲孩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一”入手, 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架起一座家校连心桥。实地走访, 了解所教孩子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单亲孩子的家长要主动配合, 把孩子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 通过家校联手、沟通和交流, 增加互信, 让孩子知道老师的关心。社会要消除偏见, 多献出点爱心, 让单亲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 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树立一颗自信心。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以一帮一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好功课, 主动与他人交流, 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 做起事来, 不再有所顾虑, 从而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

给他们一个成长的好环境。一般来讲, 单亲孩子不能享受双亲家庭孩子同样多的亲情, 亲情的缺失对他们的打击是无形和无处不在的。因此, 作为教师要主动地接近他们, 做他们的另一个父母。千万要注意不要恶言训斥, 多做个别交流,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在校外活动中, 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校就是家庭, 老师就是父母, 同学就是兄弟。教师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 让单亲孩子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早日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来。正所谓“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变得更美好”。

尊重孩子每一份情感。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独、冷僻、沉默寡言, 心灵隐藏着许多不愿披露的症结, 这时候要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 往往心灵受伤, 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 尊重孩子每一份情感, 让孩子喜欢你, 信任你, 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 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将心比心, 这是得到孩子信任的钥匙。

对待孩子的弱点多一分宽容。单亲孩子往往思想负担都比较重, 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 更怕老师和同学无意识提及的不幸而伤感。我有意识地把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交给他们,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孤独, 也就会更多地采用玩耍、游戏等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 忘记自己的作业。我对他们多交流, 多谈心, 做到常提醒, 多鼓励, 多方面启迪, 对待孩子的弱点多一分宽容, 用自身的爱心, 缝合他们心灵的创伤。在班内形成团结互助、充满友爱的团体环境, 则能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然地融入集体, 体验友谊带来的幸福, 忘记孤单和不愉快。

赏识每一位单亲孩子。每个单亲的孩子都会有自身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 发现单亲孩子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时要充分赏识并及时地给予表扬, 增强其自信心, 使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真正做到健康发展, 最终战胜弱点, 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13.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疏导 篇十三

□记者崇真

□通讯员刘希明

本报青岛4月19日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市民刘女士起早贪黑地工作,没想到女儿不但不“领情”,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至于休学。心理专家分析说,正是由于母亲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孩子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内疚、自责,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

家住市北区的刘女士今年40多岁了,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挣钱养家,几年前,由于感情不和,她和丈夫分居,生活日渐拮据。刘女士是个要强的人,为了不让女儿感到经济上的压力,她自己办了个托管班,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所以难免经常对女儿说一些“都是为了你,不然妈妈不用这么辛苦”之类的话。

几个月前,女儿开始说自己不舒服,不愿上学,每天的精神很差,常常恍恍惚惚的,而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无奈之下,刘女士只好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并求助于心理医生。“在接诊中,孩子总说自己很累。”心理医院专家李玉焕主任告诉记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她发现,女孩累的原因竟源自于自己的母亲。女儿说妈妈每天很辛苦,甚至生病了也没有时间去看,只能硬撑着,很心疼妈妈,而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觉得自己很没用,总让妈妈操心。再加上母亲经常对孩子抱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默,于是产生了心理问题。

李玉焕说,通常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压力,在正常的家庭中,人们的压力可以在另一半身上得到缓冲,而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比如在失去了父亲之后,孩子在不自觉中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来缓解母亲的压力。母亲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也就把痛苦带给了孩子。她建议单亲家庭的家长们要调整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牺牲精神而导致孩子的自责、内疚,甚至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厌学可怎么办?

2011-02-11 22:40:57 燕赵都市网

编辑老师:

我现在带了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厌学,而且是单亲家庭,他的家长要求学习成绩提高。

1.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2.这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想过的很舒服。

杭州徐老师徐老师: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现在社会上结婚离婚都很随意,导致了许多单亲孩子的出现,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是很普遍的。

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有点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我能体会着您的辛劳,在此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定要多跟孩子的家长沟通,让他(她)意识到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您可以给这个学生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我们《家庭百科报》。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培养那些优秀的孩子,更是为了转化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为孩子的家长负责,而是培养他做好人,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所有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就能跟老师亲,也就能听老师的话,辛苦您了,感恩徐老师!

知心老师

[省级论文二等奖]单亲家庭子女厌学缘由及对策

04-19 作者:南京中华职业教育中心 丛爱玲 210012 阅读次数 799 文章摘要:分析班中单亲家庭厌学的三点理由。

一、书区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二、不良的袄于方式造成的厌学、三、离异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厌学。及对策:

一、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给离异家庭学生多点爱和鼓励;

三、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齐抓共管。从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热情的目的。关键字:离异、厌学、缘由、对策

我班有41名学生,离异家庭有九人占百分之十以上,这不是一个典型的班级,且具有一定的普通性。夫妻离婚,不仅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离婚家庭的子女,生活在一种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中,心理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往往在智力、性格、情绪等方面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再加上离异家庭的子女难以与父母进行毫无拘束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情感无所依托后,生活热情减退。郁闷无法宣泄和排解产生叛逆、心理偏执、行为怪异,以至厌学。从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见一班。

一、去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W”看上去是一个直性子的孩子,她一直掩盖着她父母离异的事实。总喜欢在众人面前扮演着无悠无虑的角色。她的父母是在她初中阶段离异的,父母离异前,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上等,学校还是一所名校。应该说考上一所普高不成问题,可在这时,父母离异了。她既爱母亲,又爱父亲。可因父母离异,她只得跟随了母亲。内心对父母有爱又有恨。以前认为只要乖,只要好好学习,父母高兴就不会离婚了。可这个愿望破灭了,她失去了为父母而学的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初三毕业时,成绩只够上职校,用她自己的话说“家都没有了,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孩子最亲近的是他们的父母,对父母之爱的需要是人生中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情感。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关怀下对生活充满希望,仅仅便会因失望而失去追求的目标,丧失进取的动力。孩子还没有形成世界观,为一个远大目标去学习时,为父母的爱、夸赞而学便成了他们的目标和动力。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对一 的伤害有时不仅是情感,而且还是对他们单纯的奋斗目标的摧毁,使他们失望、茫然而无所从。

二、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厌学

家庭是社会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形成离异家庭子女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1. 严厉型

学生“F的父母在她八个月时就离了婚,父亲带着她重新组成了家庭。父亲是个文化人,继母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们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多读书、有出息。父母严厉地管教她,甚至可以说严格地监控她。训斥是家常便饭。她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她用沉默对抗着父母的训斥,用淡漠的眼神扩张着与父母的间距。在家以外寻求情感的发展。开始叫男朋友,在男友那寻找精神安慰,父母极力反对,她用离家出走抗议。无奈的父亲放弃了她,她住进了远离父母的另一所房子。过早地涉足她这个年龄不该踏入的领域——谈朋友,近乎饥渴的情感需求使她沉湎其中无心学习。

一般情况下,严厉型的家庭是、多是严父慈母,当然也有慈父的,孩子会有一个倾诉对象,而离婚重组的家庭,一方严厉,一方冷漠。孩子没有了倾诉对象。势必会造成孩子内心封锁,情绪对抗,既自卑,有偏执、叛逆。但人需要情感的抚慰,尤其是孩子。从家庭以外去寻求情感便成了必然。广交同性,异性朋友,社会上的一些人便趁虚而入,一旦这些孩子沉迷,也就无心顾及学习了。

学生“L”是由母亲监护的孩子。母亲总认为: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已经对不起孩子了,就不能让孩子再吃苦了。所以母亲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穿名牌服装,充足的零用钱。而自己则省吃俭用,以为这样可以弥补单亲给孩子伤害。结果事与愿违,宠坏的孩子自私、任性、暴躁,常与人打架。行为方式幼稚,从不考虑后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只是混日子,上学知识流于形式,是坐在教师的影子。

研究表明,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任性、散漫,行为方式幼稚而不成熟。因为父母为他们考虑得太多,做得也太多。他们已形成了以来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挫折的经理无法使他们成熟与坚强。别人的迁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和暴躁。他们已习惯了“要”而不是“给”,他们养成了我行我素、散漫、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这必然会厌学。

三、父母的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

“C”是一个漂亮而又会说话的女孩/初次交谈就感受到她与年龄不吻合的早熟。她应该说是幸运的,离异的父母都争着要她,争着讨好她,尽管是她母亲得到了监护权,但她的父亲也一直与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父母为了争夺她,都采用了诋毁对方的方式,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坍塌了,她对父母没有了尊敬,但却有了利用。她利用父母讨好她的心理,要钱、请假病假、圆慌,她便常不上学,在女生面前摆阔,利用男女的感情吃白饭,上舞厅,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也就无心学习了。

离异的父母在争夺孩子时,往往采用相互诋毁的方式,毁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尊重与信任。而经济上又必须依赖于父母。便周旋于他们之间,利用情感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对父母的“要努力学习”的要求只当耳边风敷衍。自然把精力用于学习以外,厌学则成为必然。

各种研究表明:离异过程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生活环境改变、经济状况改变。家庭的紧张提高了。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了。不良的教育态度促成了孩子异常性格的形成。也便造成了这样和那样的厌学。例:丧失目标和动力的厌学;行为习惯差的厌学;受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厌学等,但父母离异的学生并不却是厌学,也有乐学的,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从中血球离异家庭学生厌学的对策。

“S”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母亲依旧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父亲依旧与她常常联系。牢固的情感维系使她没有单亲家庭的情感失落,母亲对她寄希望很大,跟她讲的更多的是为前途学的道理。父亲也常鼓励她,这使得她能正视父母离异的现实。树立了一个较为远大、稳定、持久的学习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父母,的原因,我更要努力。否则我依靠谁呢?这是、正是她努力的动力,她积极争取每一次的机会、竞选校学生会干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努力学习了文化知识,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为优的好学生。

离异家庭的学生,要教育他们棉队现实,认识自己面临着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人生稳定而持久的大目标,寻求经济与精神的独立。一旦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逐步产生动力,便自发了学习的热情。

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厌学对策之一。

“W”也是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亲生父母先后再婚,又都有了另外的孩子,疏于管教的他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睡觉、说悄悄话、不叫作业,考试常是多门不及格、联络他的父母常是父母之间踢皮球,推诿责任。这个学生在家不受器重,可老师的小小表扬则常常使他兴奋地好几天。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常找他谈话,给他一些表扬和鼓励,从夸赞他劳动肯干开始,教他上课认真听、再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不旷课了,不迟到了,多数情况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爱与鼓励改变了他的行为习惯。

离异再婚的家庭,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爱也在改变中缺失,失去爱的孩子往往自暴自弃,加之互相推诿的疏于管理,不良的行为方式便慢慢地养成并愈加厉害。厌学、不学便成了必然,对于这种孩子多投入爱,多给予鼓励,让他在爱和鼓励中找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并时常加以督促。不间断地给予建议和提示。帮助他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在别人的肯定与赞许中找到学习乐趣,培养起学习热情。

给离异家庭的学生多点爱和鼓励并常督促是校正他们厌学时对策之二。

“F”的父母离异后依旧同住一个屋檐下,依据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但父母之间的冷战使他找不到家庭的快乐,沉闷的气愤使他不愿归家。她喜欢在外逗留,喜欢交一些异性朋友,喜欢扯谎以便夜不归宿,喜欢以病假为由旷课,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交作业,有时旷课。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教育,然后自即使与她的父母联系,抽烟了,旷课了,作业不交了。它的父母为了孩子缓和了关系。双双及时对她进行教育,使她的谎言被及时识破,必须及时回家,否则父亲便来校接送,必须完成作业。老师在学校重点督促,在学校、家庭及时沟通两方面的严格管理之下,她有走回了正轨,在学习方面又进入了良性循环。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沉闷的家庭氛围中,难以找到快乐,情感容易外移,如不加以及时教育就会厌学,进而流向社会,但离异手的父母多数仍对孩子倾注着爱、寄希望很大。怕孩子有闪失,只是苦于对孩子不了解,常听孩子的一面之辞而忽略孩子的变化。学校老师应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多联系、勤联系,严格管教之下,把学生那些可能导致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就能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架起学校与离异家庭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齐抓共管是校正厌学对策之三。

家庭离异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策也应该还有很多。我的“三因”、“三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我同离异家庭比例之升,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这已成为我们战斗在驾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本文获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思惠,一直酷爱跳舞,却一直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妈妈认为跳舞不是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将来不会有出息。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思惠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渐渐也变得阴暗起来,内心也愈加孤独、孤僻,甚至还有自虐行为。

到了上中专一年级时,思惠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少女”,令思惠的母亲头疼不已。2008年3月,思惠的母亲在无奈的情况下将孩子送进了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

面对这个单亲家庭制造的“问题少女”,如何让她破茧重生成了春雷特训的专家团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半年后,他们做到了,离开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思惠考上了武汉第一师范。

“问题少女”:单亲家庭危机下的蛋

出生于90后的思惠本应该快快乐乐的成长,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刚出生不久,她的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婚姻危机,最终父母离异。父母离异后,思惠一直跟着母亲生活,这种缺乏父爱的生活环境导致了思惠情感上的不稳定,一直闷闷不乐,自控能力比较差。

上中专期间,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同桌同学作弊,思惠被老师冤枉和同学一起作弊,由于受不了被冤枉,思惠的情绪过于激动,当堂顶撞老师,并一气之下离开学校。离开学校后,思惠并没有回家,因为她知道,回家后将可能遭到母亲的一顿痛骂,让母亲伤心。于是,思惠在外流浪了一个多月。

思惠从小酷爱跳舞,但妈妈强烈反对,认为跳舞不是什么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的,将来不会有出息,并一直抵制她去学跳舞,要她好好读书。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也变得阴暗起来。此后,内心更加孤独,并逐渐演变孤僻,且有自虐行为。久而久之,思惠开始厌学、对母亲的感情冷漠、离家出走,而思惠的母亲却束手无策。

破茧之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温情

思惠进入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该校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和教官一起研究了思惠的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转化方案。

专家组一致认为,思惠具备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而其主要症结就在其成长在单亲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下,同时,因为思惠的母亲对孩子学舞蹈的极度不理解和不支持令孩子对生活失去兴趣。

因此,专家组认为,要转化思惠就需要帮助她找到缺少的温暖,增加给她的关爱,培养她的友情。思惠和母亲沟通困难,得不到理解,应加强她与母亲的沟通。培养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其的自控能力。

有了这个思路,在转化思惠的过程中,教官随时把鲁的变化及新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心理专家,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推进问题的解决并处理发生的新情况。同时,心理专家加强了与思惠母亲的沟通,让她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在专家组的协调下,思惠的母亲真诚的向孩子道歉,并表示同意让孩子学习跳舞,孩子也谅解了妈妈,真诚的爱有重新温暖了两颗心,在咨询室里,母女俩相视一笑,拥抱在一起。

思惠在结业自我评价中写道:“时间如行云流水,转眼间要从春雷毕业,经历时间的磨练,在这我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真谛,学会怎样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面对错误如何改正,对于挫折如何去面对,毕业后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等待我的整装出发。”

踏出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校门后不久,思惠顺利考取了武汉第一师范,2009年10月3日,中秋节晚会上,思惠回到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给他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了优美的舞蹈。(袁伟民)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是一所主要专门从事孩子厌学等问题行为的专业机构、近段时间来接到很多来信,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特别爱学习,可上了中学后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倾向。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外部因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

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得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3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减少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干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2、全面评价,让学生在激励进步。

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尺度去评价学生,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学生,要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3、优化过程,提高教育艺术。

教师要构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流和成长的乐趣。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和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也很愉快,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而不是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5、改革考试和评估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研究新的教师评估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要纳入评估体系,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门课加起来不到100分

“数学20分,物理30分,英语40分,三门功课成绩加在一起还不到100分!”说起儿子的成绩,章女士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江苏扬州人,我和他父亲一直在杭州做生意。小涛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小学在扬州读的,等到初中我们就把他接到杭州来读了。”章女士介绍说,儿子初中的成绩还可以,但进入高中后就一落千丈,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今年春节我们回扬州过年,亲戚朋友问起孩子的成绩,我们都不好意思回答。”章女士也反思说,他们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对儿子的照顾不够,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经常会打骂。“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好,我也会经常骂他笨,不知道是不是把他给骂傻了啊?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不读书将来可怎么办才好啊!”章女士有些后悔。

干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

春节里小涛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电脑,被父母责骂后就出去溜达,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去读书学习。“我觉得学习最无聊了,干什么都比看书有意思。”小涛说,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因为中考成绩不好,他进入了一所私立高中就读,班上新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他听起来很吃力,后来索性就不听了。

由于成绩不好,老师也不喜欢小涛。小涛更是破罐子破摔每天和班上的几名差生混在一起。“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可是那个老师讲课非常严肃死板,我一点也不喜欢,内容自然也听不进了。”小涛觉得,只要不让他去读书,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

15岁的小涛今年上高一,国字脸加上一米七的个头看起来就是一个帅小伙,可是寒假里父母看着小涛却总是一脸的愁容。“他不愿意去读书,我们百般劝说,他竟然说打死也不去!”昨天上午,在杭州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小涛的母亲章女士提到儿子就连说头疼,无奈之下,刚过完春节假期,她就带着儿子找到心理咨询工作室寻求帮助。

孩子心理咨询厌学占七成

“这段时间,像小涛这样来咨询厌学问题的,占所有孩子心理问题的70%以上。”若水心理咨询师李开解释,之前,父母带孩子来咨询的以早恋、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孩子经常离家出走等心理问题为主,厌学问题仅占20%—30%左右。“这段时间来咨询厌学问题的上升明显,可能跟放假期间有充裕时间来咨询,以及父母希望孩子在下学期能够学得更好有一定关系。”

针对孩子厌学问题,李开说,症结主要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观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上。以小涛为例,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他缺乏学习的成就感。“首先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其次他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李开说,这也是目前很多厌学孩子存在的问题。

李开为小涛开出了几剂“药方”。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谈话不断地挖掘平时被家长忽视的孩子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肯定,比如以前孩子曾做过的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的未来,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针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李开特别强调,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要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小的成功,比如每次考试哪怕只前进一名,都值得庆贺;父母要不断地对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哪怕父母只看到一点,都要对孩子表达出来,孩子会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父母对厌学孩子的一些教育原则

1、不要将父母过高的期望一直让孩子背着,否则一旦孩子挑不动了,会选择放弃。

2、和孩子说道理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信任关系,这样,孩子才会将父母当朋友,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做决定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上一篇: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活动方案细则下一篇:江畔漫步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