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2024-06-12

课程设置情况汇报(精选12篇)

1.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一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 课程的整体设计  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了。

我们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应当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起步。从第一线起步时,不会在思想认识上或职业技能上产生阻力。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还能迅速脱颖而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潜力。我们的学生要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应当是“高技能人才”,并不满足于仅在第一线充当一个劳动力。

从工作领域看,我们的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

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

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又把高职与中职区别开来。

二、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

才。他们以发现自然规律为己任,要依据自然规律创造新的专业理论和学科体系。这类院校承担着在基础科学领域里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荣任务。这种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社会对这类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但需求数量却是很少的,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他们以某个工程领域的设计工作为己任,要根据现有学科体系和理论系统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工程项目,开发出新的设计规范和模式。这种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在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社会对这类人才要求的数量比较多。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还要求大量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些人主要不是从事科研,也不是从事工程领域设计,而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例如,生产工艺设计、在生产线上从事制造工作,特别是高技能操作、制图,小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产品营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网络运行,、设备维修;经济管理事务的操作、运行(如报关、跟单,、管理、辅助管理(如秘书、翻译,等工作。他们在整个科研、设计、生产链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他们需要做事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需要具备熟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中的高级技能。当前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社会对这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非常大,这类人才就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

可见,三种高校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传统大学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可以开设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然而,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申,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

采用错误教学模式的后果不是理论上的,而主要是实践上的。首先是学生反感。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许多高职学生尚不具备上普通大学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学生就会认为名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酉,讲一些没用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东西。为了得到毕此证书,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生源”的质量太差,许多高职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不买账。这样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比比皆是。

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我们的任务是: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我出学生的长处,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51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 生的自信心。为此必须研究和宣传职业教育(教育,的新观念: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引导教学法、工程思维方式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目前的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受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结果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上手快,上岗竞争时有优势。但是基本功(数学、外语、自学能力,不足,随着形势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学习时,可能落在别人后面。这就叫做”好用、不经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是形势的迫切需要。

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还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寻找恰当的教学目标。上述”培养目标“是院校教学的宏观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和课程具体的微观目标,也是以下重点研究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谈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这是大家公认的课程教学目标,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职业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定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可以细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

掌握单项技能。例如电子专业中的焊接技能、某种仪器的使用技能等。传统的”单项实训“是训练单项技能的常用方式。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申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

掌握综合技能。可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只有在实际岗位上,学生顶岗实习才能训练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技法的仓库“,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总之,我们今天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所以,结合上面讲到的课程评价标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申,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过去上课从来都是按课本讲,顶多对实例、内容有所增删,从来没有“整体设计”过。什么叫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我们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按照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整体不一定好。对于一间课的教学尤其如此:每一堂自身合理的课,整体上未必是最优的。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

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总共六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反映旧的课程教学观念的相反原则是以下这六

项:①以知识系统为导向;②突出知识目标;③课堂活动、问答、习题、巩固知识;④用逻辑惟导来训练思维;⑤以教师为主体;㈥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基本情况汇报

A、构建“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管理体系

(一)、概念阐释

所谓“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管理体系,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评价体系。

它具体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课堂表现、生活养成、特长发展

4(二)、操作流程与方法

1、学业成绩:“周周清”、“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后,均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均分评价学生,对于优秀学习小组公开表彰,颁发奖状。

2、课堂表现:在全校推行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价表》,提出“要什么、评什么;评什么、有什么”的12字诀,搭建一个量化激励的平台,实现“堂堂登记、日日汇总、周周表彰、月月奖励”,要求用广告色画好表格,由小组专人、班级专人负责更换堂堂登记,在正前方黑板左侧,评价内容当堂教师自定,每次奖励在1-5分之间。旨在盘活课堂,促进个性解放,提高效益。

3、生活养成:班级内的一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值日值周、个人卫生、言行举止、生活纪律等均量化小组捆绑式评价,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4、特长发展:为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选择一项特长,根据发展情况与成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为本组成绩。

注:每月汇总,年终大奖,颁发“成功小组”锦旗

B、推行“双线分层导学案”备课模式

(一)、概念阐释

所谓“双线分层导学案”备课模式,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的备课模式。

其中“双线”是指“教师”与“学生”两条线平行备课、“集智”与“个性”两线结合备课。教师备课时,使用“教师平台”与“学生平台”两部分。

“分层”一是指在集智研讨时,根据教师自身素质,确定主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师分层”。二是指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分层”练习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二)、备课流程与方法

1、周一教研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下下周教学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分工执笔主备不同教学内容,下周用一周时间查阅资料、研讨精备。

2、主备流程:体现“以学定教”、“学为主线”.(1)、学生平台:周一教研拟定目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自学导航”习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巩固训练”习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分工拟定分层“反馈测试”。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导•展•练•测”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导航(围绕教材)——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巩固训练(连线中考)———反馈测试(了解学情)

(2)、教师平台:设计导语、创设情境-------设计自学方法、提供学习帮助------设计小组交流方法------设计展示交流方式方法------设计难点重点突破方法、归纳知识点-------设计巩固交流部分师生互动方法------设计反馈测试方式方法

3、周一集智研讨由备课组长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主备导学案进行研讨修订完善。

4、复印分发至各教师,进行个性化修订补充完善,对学生施教。四、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是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一体化的教学,对于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同样适用。

1、一体化教学方式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常见问题:分离的安排。单元教学申,先讲后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最后综合实践。大型实践课中没有知识、理论的配合。这些都是常见的非一体化安排。

2、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特点

·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把课程评价从“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遂师可以不讲或少讲知识,但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统帅的标志。

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3、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特点

·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案例引人,间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通常只有正面实例,而缺乏反面实例。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申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注意,不是先学后用,而是结果是实训课程的效率极低,这是教学管理观念上的重大误区。实 训课,特别是大型实训课(例如毕业设计等)必须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必须有精心的安排,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要实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在大型实训课中,应当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配合。

4、两种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颧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人。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要知道,实验与实训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实验的功能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训是用实际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实验的课程并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课程。

更进一步,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有在任务完成之后,d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

传统的课程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

职业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课程教学要一体化设计。

5、课程整体(宏观)教学设计常见的问题

·课程面向学科体系,教师不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不会进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实际项目、举不出课程案例、找不到实训项目。

·完全受课本内容和顺序的局限,不会补充实例。·单一知识考核,缺乏能力考核,没有全面考核。

·内容/过程非一体化。缺少实践项目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线索;理论与实践分离;缺少单项/综合实训。·课程以老师为主体、缺少互动,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与实训不分,教学活动与实训不分,以为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本习题就是职业教育中的“实训”了。

·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各环节(实训、知识、理论)都有,但不相互支持。·信息量太小、效率太低。教师讲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东西教师不讲。·课程只重视专业内容,缺少自觉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缺少三维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往往只有知识一项。只教书,不育人。

6、教学工作问题与教师思维误区

高职院校中,教师思维中的误区通常表现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现将常见的这类问题罗列如下: ·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不了解市场竞争形势,不习惯严格管理,对教改缺乏动力,对全校的整体发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教师缺乏本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实践、缺乏前沿知识。

·教师不熟悉教材,上课缺乏精品意识。教研室缺乏交流互动,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梯队。

·教师不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学生的缺陷。·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

·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课程的进程缺乏认识论指导。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老师认为学生缺乏专业素养。

·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只训练专业能力,不训练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缺少”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方面。

·教师单凭经验上课,只会按照课本上课。课程缺乏整体(宏观)设计和单元(微观)设计。

·教师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引导。

·教师备课只备理论、知识、课本、专业;不了解学生实际、不备操作、实训、设备、工具、德育、外语。

·教师举不出实例、找不到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教师只教书,不认识学生、不了解学生,不育人。·教学内容单一(知识、概念),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

7、怎么知道你的课程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可以用下列问题,检查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检查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

(1)教改自检问题

课上有没有精彩内容吸引学生? 课上有没有丰富的补充实例? 课上有没有操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 课上有没有提供成败、正反两方面案例和经验? 课上有没有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有没有贯穿的综合项目(案例、实务)和相应实训? 课程有没有单项实训? 课上有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程内容有没有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考试和求职联系? 课程有没有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有没有精讲多练、小步快进? 教师是”力求讲全“、力求”完成进度“,还是”力求引起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动力学全学好“? 课程有没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评价? 课程有没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课上课下有没有用过程控制规范学习进程,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程有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 教师有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 教师有没有全面准备实践教学内容,项目设计、项目实践?还是只有习题解答、公式推导? 教师的实践经验够用吗?是否应安排自己的专业实践(在实训室)、企业实践? 教师对专业和课程的前沿状况了解吗?是否应安排专业进修?(2)职业教育教材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为什么缺少适用教材?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别人(理科、工科高校)不一样,没有人为我们写教材。”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不可能是”全国统一"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必须参与自己课程的教材建设过程。真正适用的教材只能靠自己在教学实践申创造。但眼前没有适用教材怎么上课?只有进行课程设计!适用的职业教育教材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只能先使用现有最好的教材,但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首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对现有教材进行实践内容补充、教法改造。对所有课程进行单元(微观)设计和整体(宏观)设计。

将课程改造成综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自己必须对课程所选的实践项目进行操作,自己积累了实际经验,然后才有资格上讲台。

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并取得经验。

从教案开始,先整理成讲义,再开发新教材。事实证明,在观念没有改变、改革经验没有积累之前,不可能先改教材。教师按照过去的经验,从网上、书上东拼西凑的教材,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完全无济于事。

教师:孙喜玲 2015.6.26 11

2.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二

一、今年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 福建省联社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的工作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加强联社建设,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努力推进各级联社工作, 继续理顺城镇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强化服务功能,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 以集体资产监管为主线, 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促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推动和服务工艺美术发展以及加强联社自身建设等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1-8月份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2.55%;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37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6.33%;累计产销率为99.36%, 比去年同期增加1.06%。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福建省联社今年以来的工作:

(一) 强化服务功能, 做大做强工艺美术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已有工艺品企业近万家, 从业人员20多万人。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定位, 有效行使联社管理职能, 福建省联社重点抓好工艺美术行业管理。4月28日至5月2日省联社与省经贸委、省台办等10个单位共同承办了第六届中国 (莆田) 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本届艺博会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参与性强, 现场签订了98个订货合同, 签约总额5亿元, 实现产品交易额6380万元, 意向合同金额4.3亿元。4月17日至26日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等承办了第三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 4月28日至5月2日的艺博会期间, 福建省联社与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 8月13日-14日, 福建省联社和福州市经委共同主办的“2011年福建工艺美术精品展 (北京) ”在北京国粹苑隆重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川、中国工艺集团董事长周郑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等出席了活动的开幕式。

10月24日-28日福建省联社还将与相关单位合作, 举办首届福建省工艺品雕刻 (寿山石雕) 职业技能竞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西博会) 、中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有影响的大型展会。积极参与做好福州寿山石旅游文化城股份公司组建工作。为更好地打造闽都四大文化名片之一的福州寿山石, 福州市政府牵头组建福州市寿山石旅游文化城股份公司和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过直属单位省工艺美术研究院认购了部分股份, 目前正在积极参与组建工作。可以说, 寿山石文化城的建设是一项文化工作、品牌工程, 建成之后将为福州带来新一个文化主题品牌, 因此我们从项目启动就介入, 做到早定位、早规划。此外, 我们还委托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和相关单位合作初步搭建了“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平台, 把福建省工艺美术交易平台的框架搭建起来, 加强宣传力度, 切实负起交易平台的使命, 逐步扩大影响力, 争取能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一个响亮的交易平台。

(二)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积极开展社务活动。

联社围绕“指导、维护、协调、监督、服务”的基本职能, 积极开展社务活动。加强调查研究, 为政府决策和成员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今年以来省社领导深入各级联社和企业进行调研活动, 重点调研了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状况;城镇集体企业困难职工的社保、医保等政策问题等等。力求把握真实情况, 形成调研报告, 上报福建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至目前为止, 联社系统已核准4566人 (其中属联社系统直接上报的2319人) 无力参保退休人员享受老年生活保障, 还有290人的申报材料正在审核转报中。

(三) 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 积极发展联社直属经济。

各级联社继续按照省政府闽政[2004]9号文件的要求, 发挥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各项职能, 认真履行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职责。探索建立集体资产运营载体,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监管和运营好本级联社的集体资产, 努力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认真做好直属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 进一步明晰产权, 为集体资产运营打下基础, 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有效地保障了联社的合法权益。为了加强对福建省工艺美术总公司的管理, 省社组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对福建省工艺美术总公司进行全面调研, 及时调整了领导班子, 摸清家底, 核实账目,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福建省皮革塑料工业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和自营产品价格一路走低等不利因素, 大力推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 继续扩大经营业务, 增收节支, 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约7500万元, 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省家具工贸集团公司按照“以出口为主、拓展内销与装修业务、尝试发展进口”并举的稳健发展思路, 在出口退税率下降, 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 以及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家居用品加大反倾销力度等贸易技术壁垒的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下, 努力拓展外贸业务, 继续做大内贸业务, 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 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增长。

(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我社机关党建工作以此为契机, 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庆祝建党90周年紧密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是召开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 评选表彰了省社2008-2010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二是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和书画诗歌论文征集活动;三是开展“七一”期间慰问走访党员;四是组织合唱队参加省里举办的“颂歌献给党、激情促跨越”第二届合唱节比赛;五是开展了领导点评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六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组织全社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廉政准则》学习测试;七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机关, 开展四优文明处室评选等活动, 使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我省联社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联社 (含直属协会) 目前建有一个内部局域网络, 拥有商用办公电脑近60台, 服务器3台, 其中一台服务器用于财务管理, 一台用于福建省政务网网站服务器, 一台用于内网信息共享服务器。

我省各级联社领导始终对信息工作十分重视, 由一名联社领导直接分管信息工作。每年都专门召开信息工作会议, 检查布置联社信息工作, 表彰先进信息工作人员。联社目前开办有《福建二轻通讯》和福建省联社网站, 随着工艺美术行业在联社工作的份量加大, 今年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和福建省委外宣办批准, 创办了拥有CN刊号的《海峡工艺美术》杂志。

为规范全省联社系统的信息工作, 福建省联社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施办法》, 该办法规范了信息工作, 以及对基层信息人员的奖惩办法, 激发了基层信息通讯员发稿的积极性。

(一) 《福建二轻通讯》出刊基本情况

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31日, 《福建二轻通讯》共出刊26期, 编辑出版信息通讯政策法规等文章共计590篇。

《福建二轻通讯》及时地报导了总社、省社、各级联社和各行业协会的近期动态, 各级联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和谋划新形势下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与经验, 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惠企政策等, 对帮助企业更好掌握国家方针政策, 全面了解集体经济当前的发展形势, 增进各级联社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福建二轻通讯》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是传播信息。及时反映、传递中央、轻工联合会、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镇集体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性文件、主要工作动态;及时刊登工艺美术行业最新动态;及时报道省社领导和机关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级联社开展活动情况。

二是突出重点。去年玉树地震灾害以及闽西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 二轻工业协会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社党组的部署, 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协会积极向闽西北受灾地区捐款, 同时将全省各地市联社、直属企业、各行业协会、二轻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捐款献爱心情况以及三明、南平地区二轻系统企业受灾、救灾情况收集、汇总, 并及时在2010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上做了详尽报道。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联社系统向玉树地震灾区及闽西北灾区捐款数十万元。在支援灾区、抗灾救灾捐款活动中, 各级联社和集体企业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三是传递政策。转载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联社今后工作思路, 当年我省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刊登省联社陆开锦主任在全省联社主任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选摘《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 为各级联社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四是提供服务。在国家及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出台大量惠企政策方面, 我们及时报导了国务院新政扶持中小企业、福建26条新举措力挺中小企业等法规, 明确当年我省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刊登了《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设区市统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各级基层联社和集体企业用好、用对提供政策服务。

全省联社系统现有信息联络员30多名。多年来, 每一位联络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及时、准确地报送各地联社、城镇集体企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 为丰富《福建二轻通讯》的内容贡献力量。

(二) 联社网站情况

目前联社信息中心负责设计、管理的有两个联社网站, 一个对外公网一个对福建省政务内网。

网站全部由省联社信息中心自己设计开发。到今年9月底为止, 联社网站累计共发布了联社动态、协会动态、行业动态、政策法规、行业论坛、统计信息、联社音画、联社视频等文章和多媒体作品近1000篇, 网站总访问量己达22.3万人次, 另外还兼管福建塑料网、福建室内装饰网、福建眼镜网、福建礼品网, 业务指导福建工艺美术网及福建省家具网的运作。

今年联社网站为配合联社工作重心的要求, 和省工艺美术研究院联合开办了工艺美术之窗, 为增加网站的艺术氛围, 网站增设了联社音画和联社视频栏目。在联社音画栏目中将我国十大传世名画如《富春山居图》等以目前最新的音画形式展示出来, 为联社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普及了有关知识。

(三) 《海峡工艺美术》杂志出刊基本情况

由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管, 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学会主办, 台湾中华艺术协会协办的《海峡工艺美术》杂志于今年4月首发以来, 到现在己发行5期, 该刊的发行对宣传国家工艺美术行业方针政策,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和技艺, 搭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构筑工艺美术精品展示的平台, 推介工艺美术大师, 交流创作设计经验, 开展行业理论研究, 提供行业最新资讯, 极富文化性、艺术性、可读性、收藏性。

(四) 信息工作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福建二轻通讯》、福建联社网站将继续本着“全心全意为行业、为企业服务, 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 维护会员权益, 不断提高我省二轻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 促进行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办刊宗旨, 紧贴行业发展新趋势, 报道行业动态、市场动态、产业政策动态;介绍各行业的成功经验, 展现会员单位的风采;反映行业、企业呼声, 聚集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刊物和网站的互补功能, 即刊物直观易于阅读便于保留, 而网站信息传送快而无容量、版面的限制以及便于查询等特点, 为城镇集体企业和会员单位提供一个便捷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使其成为联系广大城镇集体企业、联系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而呐喊助威。

三、报送总社系统统计情况

总社从2007年开展报送“总社系统联社机构报表”和“总社系统企业报表”以来至今己进行了5年,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总社及各级联社及时掌握联社系统机构状况及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动态、制定相关政策起到了决策参考作用。目前我省联社网站上己建有全省系统内企业的数据库, 便于联社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企业的情况。

总社系统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不象一些报表统计数据的取得可以不接触企业, 而从统计局的渠道得到数据, 它应逐一向企业要求报送统计数据。由于我们联社系统内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 有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 一线统计人员工作难度很大, 再加上一些基层联社领导对这项工作不理解、支持度不够, 造成一些统计人员工作中两头受气, 受了不少的委曲。尽管这样, 我省各级联社大部分统计人员都能克服困难, 按时保质完成上报统计数据, 因此我省的这项工作也多次得到省社领导的肯定。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省联社机构共有76个, 其中事业单位71个、企业单位3个、行政及其它各1个;全省联社编制人数925人, 其中事业单位768人、行政单位59人、企业单位编制98人;全省联社实有人数713人。全省联社全额拨款单位48个, 差额拨款单位11个, 自收自支单位20个。

全省联社系统内企业363家, 其中生产性企业325家, 非生产性企业38家, 合计人数21061人, 其中生产性企业17679人, 非生产性企业3382人。 (这里要说明一下, 这里统计的系统内企业数可能比实有数少, 因为有些停产或半停产企业没法取得数据。)

这几年基层企业己逐渐由手工表向电子表格过渡, 但还有一些企业无法达到用电子表报送, 因此就影响了各级联社数据的汇总。总社从去年开始分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统计, 扩大了统计面, 覆盖了直属经营性的公司研究所等非生产性企业, 这使各级联社领导能更全面了解系统企业情况。

3.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三

关键词:城区;征地拆迁资金;专项调查

一、拆迁资金的基本情况介绍及发现的相关问题

城区政府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较多,除本市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外,还承担了自治区项目部分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因此城区收到大量的征地拆迁资金。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城区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在资金的管理上,做到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财务核算管理水平近两年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调查过程当中,仍然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区拆迁资金记账方式主要是财政代理记账

目前,城区拆迁资金的记账是由财政局来代理记账,征地办和征收办只作为报账形式参与财务活动,而城区财政局财务也未参与征地拆迁工作具体业务及内部管理决策等具体事宜,未能对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也就未能体现会计法规定的 “财务监督”职能。

(二)拆迁公司的选择未实行公开招标,且拆迁公司存在挂靠的现象

根据我市房屋拆迁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依本办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房屋拆迁项目,除房屋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10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余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工作量比较大的项目,可分区招标。”通过查看,有的项目达到文件规定的公开招标标准,但均未公开招标,其结果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走访个别拆迁公司,现场查看其营业执照,了解其资料存档、资金财务管理情况后,发现他们对该本拆迁公司的情况并不了解,后来他们承认只是挂靠拆迁公司的一个临时拆迁组,并不是真正的拆迁公司。

(三)合同的签订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未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取得相关影像资料

通过对部分合同的抽查,发现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签订日期、经办人签名、单位公章等为空白的情况。每一个时期的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合同缺少签订日期,存在补偿标准的争议风险,也不利于在工程结算时对补偿标准政策的选择认定,其他要素不全同样存在法律纠纷的风险。城区与拆迁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对被拆迁房屋和大型设备及货物,乙方必须拍照或录相作为相关依据后方能拆除或搬迁,但我们在走访拆迁公司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找到影像资料。没有影像资料,审核人员无法复核补偿标准是否属实,以后工程结算或决算也无据可查。

(四)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现场认定监督程序不合理、不完善;测绘面积存在不真实情况;法定补偿以外的费用未见执行的具体标准

“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核定表”是补偿认定的重要依据。经查看,在该表签字的人员均为拆迁公司的人员,作为付款方的业主方和征收办没有参与签字认定,并且该程序作为现在认定的重要环节,过后就很难进行复核和监督。

按规定,对于无证房屋及构筑物面积的确定,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公司出具测绘报告。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由项目指挥部自行测绘后交由测绘公司盖章而不是测绘公司亲自测绘而出具的报告。这样不相容的工作职责由一个部门负责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征地补偿经费的支出除了法定补偿金额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是扶持费、奖励费等法定补偿以外的支出,对于金额的认定,未见相关的集体决策或论证程序及标准,仅附申请报告或协议。

(五)资金支付审计跟踪的力量不足

个别项目是市审计局委托城区审计局跟踪审计的项目,资金支付流程中有审计人员的参与,资金支付前须经审计人员审核签字,审计监督在这些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程序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存在未经审计审核支付资金的情况。而对于更多的其他征地捭资金支付流程上,审计部门则未参与监督,使得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六)征地资金通过出纳人员大额使用现金支付,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征地拆迁资金的大部分开支不是直接打到收款人本人的银行账户,而是由征地办的出纳人员作为征地办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通过此方式支出的资金有征地办工作经费,有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资金,单笔金额最高几十万元。如此大金额现金开支,不符合现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且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支付凭证后仅附领款人个人签名,没有其他佐证,支出依据不全。另外,该出纳人員又作为业务的经办人,补偿金额也由他们负责洽谈,又直接负责支付资金,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二、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将具体会计核算职能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征地办,征收办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应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或专职的会计人员,征地办,征收办的单位负责人应对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但代理记账弱化了征地办、征收办的财务管理意识,也导致财务核算与业务跟踪的脱节。建议将具体会计核算工作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使财务人员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参与重大合同审议,重大决策。

(二)完善拆迁公司的选择程序

拆迁公司的选择是拆迁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达到公开招标的应当公开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拆迁公司,以便进一步规范拆迁的管理,降低拆迁的成本。

(三)规范合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对于合同要素不完整的情况,建议进一步规范合同的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对拆迁公司、测绘公司等相关方的监督约束条款。影像资料应为拆迁调查认定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建议完善拆迁档案的管理,特别是影像资料,应作为必备资料。

(四)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地拆迁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立健全具体详细的管理办法,以使得资金使用管理及监督有章可循,各岗位各部门职责明确,完善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征地补偿中法定以外的奖励费扶持费等补偿,建议制订金额论证制度及集体决策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在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的现场复核认定程序上,建议业主方、征收办以及跟踪审计加强对现场的复核认定,定期或不定期对拆迁补偿程序执行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或抽查,加强对拆迁公司的监督。

(五)跟踪审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建议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力度

征地拆迁资金不仅量大,且使用管理方面没有成熟的制度规定可供借鉴,因此加强监督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城区审计局基于市审计局的委托目前个别征收项目跟踪审计,并在监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对于征地补偿资金和其他征收资金未参与审计跟踪。由于征地拆迁资金不属于城区本级财政性资金,且城区审计局人员编制少力量有限,难以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建议由市级的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征地拆迁资金的监督力度,并将跟踪审计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

(六)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4.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篇四

一、课程开设情况

1、依法科学地设置课程,安排课时。

课程设置:我校有学生132人,教学班6个,教师13人。我校坚持按《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的要求开设课程:即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三至六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能严格按照中心校要求开设校本课程、设置劳技课;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电教课。

2、学时安排:我校坚持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标准开足学时。没有增减学时的现象。

3、开发隐形课程

我校将隐形课程的开发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逐步在隐形课程中强化育人环境,如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每学期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读书教育活动、班队活动“六一”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把教室布置及板报等都纳入班主任管理细则中,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美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共处、开拓进取的教育氛围。

4、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早在2011年我校和裴介派出所共同创建了交通安全学校,把交通安全教育列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在中心校马万太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组织学生学习。多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交通安全方面的事故,没有发生刑事案件、火灭事故、游泳安全事故、没有发生食物中毒和其他以外伤亡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5.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五

——书法(写字)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编排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配以书法(写字)课上教师的指导完成,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开发的书法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对于书法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书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课程设置:

我校在一、二年级设置了写字课,在三——六年级设置了书法课。每周一课时,督促书法教师按课程设置、按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严禁被其他学科占用。

二、编排ⅩⅩ小学书法课教案:

由于我校书法校本课程实施刚刚开始,书法教师在教案的书写上存在不足,所以,我校编排了《ⅩⅩ小学书法课教案》。由于《教案》统一设计,势必造成教师、学生的自主性缺失,下一阶段,我校要求各年级按自己的教学进行教案设计。

四、制订明确了开设书法校本课程基本要求 :

1、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热情。

2、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4、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洁”。

五、制订了书法校本课程教学措施

小学书法课,是从如何执笔,如何运笔,以及从最基本的笔画教起,然后临帖。

第一,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注重学生兴趣的开发。让他们了解一下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

第二,让学生明确要想取得写的一手好字。就必须必须练好基本功,从正确的握笔开始。然后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如何运笔等。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示范,不但教学生写简单的笔画,力争能写的一手好字。

六、书法课的成果表现形式:

1、作业、试卷等

要求教师、学生把书法课上训练成果运用到日常的、各科的作业、试卷上。

2、写字竞赛

学校组织硬笔书法比赛。班级内组织,然后学校内组织,最后参加上级的书法比赛。

3、教师存档

教师把书法课上,学生完成的作业(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装订成册。

6.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篇六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是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11月份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到淮安参加“儿童发展评价与阅读”专题研讨会,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县域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园内开展园本培训学习。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指南》、学习“六个支架”和开展“创设班级特色环境”,再结合我园市级课题举行系列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大投入,增设户外游戏项目。

一是改造玩沙地。去年 10月,投入近万元,填运近30吨沙子将原有仅10㎡,扩大至100多㎡。

二是增设了攀爬类大型玩具。投入了1万元,增设一组攀爬长廊、攀爬木制玩具,购买了100多个轮胎等,丰富了孩子的户外游戏设施。

三是增设区域游戏角,自制户外玩具。我们发动家长、教师收集各种乡土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并于10月份开展区域游戏和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墙壁、走廊及闲置活动室,设置了编织坊、盒子王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初步尝试两点一餐幼儿自主服务。

我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就比较少,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在试行“两点一餐自主服务”上就更难了,我们慢慢尝试,让幼儿慢慢学会自主用餐,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

4.试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7.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七

2009年4月10号, 四川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四川省行业协会座谈会。在全省100余个行业协会中, 有包括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在内的20个行业协会应邀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黄小祥副省长、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

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省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了解金融危机对全省重点行业生产与发展的影响, 各行业应对当前危机的新思路、新举措;在灾后重建加快发展上, 各行各业对政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意见与建议;各行业在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工作中, 要求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措施与建议。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是被指定发言的7个行业协会之一, 理事长李开华在汇报发言中, 首先代表行业对省政府领导历来关心和支持四川皮革工业发展表述感谢。并根据会议的要求, 结合行业实际重点汇报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前危机影响, 行业发展处于低谷。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趋扩大, 外贸市场需求放缓, 出口受阻, 内需市场竞争激烈, 使全国皮革行业处于历史发展低谷。四川皮革行业的情况更为特殊, 不但承担着全国皮革行业共同性的巨大压力, 还面临着全国性猪皮供应紧缺造成的猪皮成倍涨价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影响;二是行业自救, 苦练内功。在行业“洗牌”过程中被淘汰的并不一定是小企业, 只有积极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葆有活力。省内皮革行业中在应对当前危机做得好的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应对危机的主要方式有:走出去, 加强调研, 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方案, 扩大内销比例。加强内销渠道建设, 扩大市场销售。引进人才, 加强科研与设计, 开发新产品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多数省内皮革企业找到了化解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抓手”;三是请求省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给以拯救:1.落实2008年已经上报省政府关于帮助皮革优势产业渡过难关的有关政策措施。2.给予“5.12”特大地震灾区的皮革受灾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3.给予全省重点皮革企业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黄小祥副省长在听取完协会的发言后做了重要讲话, 从宏观上概括了全省的经济形势, 同时阐述了协会在国民经济中的性质和地位。他肯定了协会在联接政府与企业, 促进行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要求各行业协会还要在全省各行各业中加强自律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 在促进我省产业发展中更加有所作为。同时表态要把代表们的发言做成专题报给省政府, 给予解决、答复, 并与相关协会及时沟通。

8.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八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48-02

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全国现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对外汉语专业,从培养的一批批对外汉语人才的质量和就业情况来看,现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1]。主要体现在:在现有课程设置中,难以真正做到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汉语类课程和外语类课程的比例不够合理,部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时学分分配不够合理,未能合理制定人才基本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另一方面,就业出现瓶颈,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这极大地遏制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2]。

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0道问题,8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集中在2011年10月至11月,共涉及149位被访者,实际有效问卷149张,主要针对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问题展开。

此次的调查对象是金陵科技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2008、2009、2010、2011级学生。根据现阶段他们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分析如下:

(一)2008级对外汉语学生(2个班级,男生4人,女生39人,合计43人):

金陵科技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缺少实际运用,课程理论性太强(27.9%);英语类课程书面学习过多,口语训练少,口语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4.7%);文化专业课设置不合理不均衡,没有针对性(11.6%)。相应解决的办法同学们的建议有:多用英语与人交流,提高口语课的效率;二外课程开设周期由一个学期增加到2个学期;英语课程的设置没有脱离中国当前教育模式的桎梏进行创新性英语学习,教材脱离现实生活,课程设置相当死板,有些课程注重理论性,忽略了实用性灵活设置专业课课程,所以应该减少理论性课程数量,增加应用类课程数量。

(二)2009级对外汉语学生(1个班级,男生10人,女生35人,合计45人)

金陵科技学院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侧重性不明确,实践性不强,理论过重(15.6%);只重视书面英语练习,口语和听力应用太少,缺少机会(13.3%);不够专业(8.9%);英语类课程的专业技能教授力度不够大,不能真正掌握与运用(6.7%);没有系统安排,只限于基础交流,课程设置知识点零散(4.4%);中文课较多似中文专业,应用型英语课程较少,多为应用型考试(17.8%)。相应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建议可以有:不必要的课可改为英语课,使得安排合理化;加强系统教学,集中安排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多设置可直接教学生实践教学的课程;应设置英语专业类课程,提高设置层次,做好中英文课程的平衡。

(三)2010级对外汉语学生(1个班级,男生2人,女生29人,合计31人)

金陵科技学院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国外文化、文学的教学偏少(12.9%);实际口语应用太少,多为书面形式的笔试、练习(19.4%);目前设置合理,与中文平均(9.7%);英语课所学实用性不强,泛而不精(12.9%);缺少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和相对比的过程,将中英文学习割裂开了(12.9%);没有实践课,实际应用课程设置少(29.0%)。相应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建议可以有:细化英语学习,增加应用类课程;多设中外文化交流课程,创造机会了解外国文化;增加实践课,英语课应向英语专业看齐;没有自己自习、读书、练习的时间,针对市场需要及人才发展方向开设相应课程;英语课程无统一教材,存在学校和地区间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倡议统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四)2011级对外汉语学生(1个班级,男生7人,女生23人,合计30人)

金陵科技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英语课过少,内容不广泛(6.7%);设施不健全,时间安排不合理(6.7%);语言环境先天不足(3.3%);课程分散,形式单一(26.7%);实践课和专业课太少(20%);有11级同学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合理,没什么问题(10%)。相应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建议有:做到课程平衡,做好课程学时平衡,增加实践课时,合理安排课时。

从问卷调查和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金陵科技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是中文类课程与外语类课程的地位及比例轻重问题。调查发现学校在中文类课程和外语类课程的平衡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水平仍停留在大学英语四级。这就说明课程比例的合理对于学习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其次是理论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实践类课程的数量,课程的可操作性弱。调查反映出一个最突出的,也是最能反映同学们心声的问题,即实践少于理论。这里的实践不单单指对外汉语教学的场景模拟,也包含自己对英语或其他外语的锻炼机会。

三、构建科学的本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外汉语专业是本校新开设的本科专业,以下是金陵科技学院近年来对该专业积极探索与创新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首先,中外文课程比例进行调整。根据对金陵科技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调查,该专业由2008级中文课程多于英文课程逐渐转变为2010级、2011级中文课程与英文课程比例相持;英文类课程的设置逐渐从普通大学外语类英语课程向专业英语课程靠近。

第二,增加实践性环节。建构“应用型”教学体系,全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办学定位之一。近年来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国际交流部合作,让本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给北非学生辅导中文。此外,学校举办与专业相关的汉语授课竞技比赛,让学生在涉外企业实习[3]。同时,学校为学生创造去LG实习当对韩汉语教师的机会,给那些来中国工作的韩国商务人士上中文课。诸如此类的实践都积极体现了金陵科技学院对该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实施。

第三,学校重视专业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对外汉语专业在学校属于新兴科目,受到学校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在校教务处、设备处的支持下,我校共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对外汉语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逐年建成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室、对外汉语教学模拟实验室(语音室)、语言教学实验室。现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多的学习科目都可以在这些实验室中完成,极大地突显了学科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该专业课程更加感兴趣。

四、结语

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08—2011级四个年级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指出了该专业最初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汉、英课程比例不尽合理和理论重于实践的主要问题[4]。而针对这两大问题,金陵科技学院将顺应时势,不断改革创新,调整课程比例,创造实践机会,增加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永德.试论新形势下我省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1):70-72.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52.

[3]李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J].世界汉语教学,1993,(3):220.

9.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九

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我校2010年高一招生1548余人,设行政班18个,平均每班85人,这一批学生将是我校第一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领导重视

根据市教委要求,我校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工作领导小组,梁光建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刘华坤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工作指导小组,负责落实高中新课改各学科日常具体工作,研究布置新课程实验工作。我校分管领导还多次学习考察兄弟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并就教师培训等的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课程安排

数学5+1(研究)语文5外语5物理3+1(研究)化学3+1(研究)生物2地理2 计算机1 政治2 历史2 音乐0.5美术0.5 体育2 通用技术(下学期执行)健康教育1课外活动1 班会1 综合实践(由语文.外语教师执行)

三、教师培训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我校所有新学年即将担任高一新课程的老师均参加了培训活动,教务处自始至终参加和组织了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进行动员培训,暑假期间我们还组织了远程培训。培训开始前,我们召开了高中教师及行政人员和参训老师参加的动员大会,校长梁光建在会上强调了这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培训的纪律与 1

要求;全体高一教师也十分重视这次培训,许多教师添置了新电脑以便完成培训。

“将培训送到每位教师手中,让教师得到真正的实惠”我校教师通过学习的平台进行作业提交、主题探究、辅导答疑、学习评价、查看成绩,是这次培训的特色。从通识培训到教材,再到实践演练,整个学习过程使我校老师们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们安排全体高一教师教师参加了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我们要求上岗教师、教研员和专家组成员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理解教材多样化的本质内涵,并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选用和评价教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开阔思路,为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方法。

通过培训,老师们学到了许多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方法策略,这使我们在新课改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很大的帮助。

四、经费筹措及改善办学条件情况

我校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着手准备添置教学设备尤其是适应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所需专用教室、实验室、实验仪器;积极创设课改条件,尤其是学校规划布局和硬件设施,保障新课程顺利推进。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五、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我校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及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我们将着手建立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机制;根据新课程下教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以及担任新课程教学教师的政策激励措施。

五、学校教学工作情况。

按照新课程实验课程方案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学校根据要求和条件开设选修课和技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还将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样、多层次的选修课程,并实行学分管理。每个高中生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选修其他的相关课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将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同学们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升学深造、就业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学分管理

学校根据重庆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制定了适合我校的学分管理办法。

七、存在问题

1、班额过大导致讨论等新教学模式执行难

2、教学硬件设施不达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条件不足

3、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及个性性格干扰严重

4、课时严重不足而课本内容容量大

5、现行高考制度尚不明确,教师深感困惑

6、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改变需一定的时间

安富中学教务处

10.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十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2017年5月

1--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兖州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依据我校工作方案,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10月,我校制定上报了实施方案。

二、2017年,新学期开学以来,多措并举,推进课程建设,强化德育渗透。

1、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等形式开展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爱国教育。

2、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促进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3、本学期组织了两次专项听课和评课活动,推动德育教育融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4、加强了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活动。

5、开展了两次操行评语、课堂用语、作业批语抽查和征集评比活动,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开展多种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升国旗教育;强化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教育。

2、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及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成童礼等有特殊意义的时机,集中开展仪式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2-

3、通过讲座、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4、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按照自主、多样、公益原则,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保证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

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活动中来。

6、认真组织读好书活动,开展唱首好歌、看部好电影、读个好故事、诵条好格言的“四个一”活动。

6、组织艺体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全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和暑期艺体展演、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和审美、爱美的能力。

四、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让《小学生守则(试行)》入脑、入心,人人遵守。

2、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常规教育要求,建立一周一主题的德育序列化方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使学生时时刻刻处在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中。

3、以常规管理为抓手,积极进行学生的纪律教育。

4、精心组织队列展示活动,把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之中。

五、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1、认真落实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语文、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校本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设立校园广播站、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3、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

-3-

系列教育等活动。

4、充分利用文化墙、图书角、宣传栏、广播站、图书室等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六、优化育人环境

1、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学校设立“四德榜”,大力宣传校内外四德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示优秀师生的道德风尚,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崇尚美德、践行美德。

2、认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教代会、少代会、班队会及时召开,师生建议得到及时答复,逐步形成干群、师师、师生、生生相处融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和谐人际关系。

3、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建设优秀家长学校。

4、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学困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机制,按照要求,完善制度措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施特别跟踪教育,切实保护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形成关心、关爱长效机制。

5、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绿色、安全的环境。

七、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

1、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岗双责”、校长负责制等。鼓励引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

2、提高学科教师的德育能力。建立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制度,鼓励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积极参加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积极参加参加培训研修班,认真组织评选“优秀班主任”。

4、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德育制度,落实学习方案,细化考核办法,加大监管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一体化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形成全员、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一体化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2017年5月

11.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十一

答:从20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国家级实验阶段。我省大庆市的萨尔图区和牡丹江市的宁安市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学科分别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苏教版”(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北京师大出版社的“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2002年秋季,省级课改实验区启动实验后,齐齐哈尔市和佳木斯市等地的省级实验区也基本选用了上述语文教材;而鹤岗市南山区、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及牡丹江农管局则选用了语文出版社的“语文版”语文教材。至此,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几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材在我省都有使用。

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实验区使用?

答:《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教材编写核准、教材审查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根据这样的原则,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1年初审通过了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大出版社等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今后,全国还将有更多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进入中小学新课程。

问:今年秋季开始,我省的市(地)级课改实验区将进入实验阶段,它们使用哪种语文教材?

答: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存在“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的特殊情况,因此,我省今年进入课改实验的初中语文学科将分别在“六·三”学制学校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和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在“五·四”学制学校则使用北京师大出版社的六年级教材。

问:为什么四年制初中学校的初一阶段不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

答:我们认为有三个理由:一是从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分析,四年制初一阶段各项认知指标相当于小学六年级阶段,还不适合七年级教材的认知水平;二是从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分析,一年级到九年级是一个整体的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四年制初一阶段使用七年级教材,将会造成基础知识环节的缺失情况,会不利于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四年制初一阶段一旦使用了七年级教材之后,到九年级教材封顶,义务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终结,无论是编写补充教材,抑或全面复习,都会产生原地徘徊的情况,这将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使用六年级课改实验教材,符合我省省情,是十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问: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使用了“北京师大版”语文教材,上升到初二阶段怎么办?

答:形象地说,“课标”就是一个目的地,而教材就是协助我们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都是可以的。所以,初一阶段使用“北京师大版”语文教材,初二阶段既可以仍然使用该版本教材,也可以使用其他版本教材。

问:“北京师大版”教材仅仅是过渡教材吗?

答:我们知道,北京师大出版社为适应课改形势,于2002年组织编写了小学高年级课改实验教材,并于2003年初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这册六年级语文教材既可以在现阶段供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课改实验使用,又可以从2006年开始随着课改实验的推进,供早期进入课改实验的实验区接续使用。所以,从眼前看,它是四年级初一阶段的过渡使用教材;从长远看,它实质是“北京师大版”课改实验教材系统的一部分。

(执笔:孙雷)

12.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药学,课程设置,职业岗位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2]。药学专业为我校2005年开设的新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药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方针,了解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适应状况,加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进行了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三年制药学专业2007级学生(实习结束后返校)共86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71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心的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6份,收回86份;召开座谈会2次,参加座谈30人;个别谈心15人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在校期间课程对实习期间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2 结果

2.1 实习生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

2007级三年制药学专业实习生共86人,实习单位包括:医院药房52人,药厂10人,药检所10人,医药公司4人,社会药房10人。实习岗位包括:在医院药房从事调剂、质检、药学服务等工作的药剂人员;药厂生产车间的工艺员及关键技术岗位操作员、质检部门的药品检验员等;药品检验所的药品质量检验技术人员;医药公司和社会药房的质管员、验收员、营业员、咨询服务人员等。我校药学专业2007级学生实习安排的原则是实习和就业单位选择、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自主联系实习和学校安排三方面结合。从学生实习单位分布来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仍以各级医疗机构的药房为主,其次,学生去药品经营企业实习和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加,这与我校药学专业2008、2009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一致。

2.2 实习生岗位适应情况

在“你认为你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能满足”和“基本能满足”的学生占86%,表明我校2007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这与笔者实习检查期间从实习单位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但仍有1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了解到,有些同学在校期间对就业岗位没有充分认识,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效果不够好,没有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在校时间短,学习的科目多,学习内容“广但不精”,因此到某一岗位后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学生在校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岗位见习和课间实习安排较少,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接触岗位机会不多。调查结果提示,还应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抓好每个环节的落实,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

2.3 对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2.3.1 总体评价

86%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8名同学(14%)指出有一些该开设的课程没有开设(如病理生理学、物理化学、医学心理学),2名同学指出天然药物学和天然药物化学这两门课程没必要开设,2名同学指出药理学和临床疾病概论同时开设,先后顺序不够得当。在“你认为在校期间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是否合理”的调查问卷中,82%的同学回答教学任务安排适中,有5名同学(6%)认为“太紧,负担太重”,但也有3名同学(3%)感觉“太松,无事可做”。约有5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中实验实训教学安排还不够合理,理论课多,实训课少。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教学任务安排适中,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实训课安排仍然较少,反映出学生渴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2.3.2 对各门课程的评价

调研组发放调查问卷,列出2007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所有必修课程,了解学生对各门课程教学时数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实习生对在校期间课程学时安排的评价结果显示:25门必修课程中,评价学时安排合理的学生比例在90%以上的有7门,80%~90%的有6门,70%~79%的有5门,60%~69%的有4门,60%以下的有3门,表明实习生对在校期间某些课程学时安排的合理性方面存在异议。公共基础课程中认为学时安排偏少的学生比例较高的有信息技术、数理统计、体育和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临床疾病概论、解剖生理学概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被认为学时安排偏少的比例较高。

实习生对在校期间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各门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较高,25门必修课程,被认为内容安排合理的学生比例均在86%以上。有10%以上的学生认为临床疾病概论、医学伦理学、生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2.4 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你认为在校期间哪些课程对你现在的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对工作岗位重要的课程排序(按回答学生比例)前6位依次为:(1)药理学(82%);(2)药物分析(44%);(3)药物化学(40%);(4)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39%);(5)药剂学(35%);(6)药事管理与法规(35%)。这6门课程中,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5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均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回答药理学对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的学生比例最高,这与本届实习生工作岗位多数在医院药房有关,说明了药理学课程对药房方向就业学生的重要性。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我校在2007级人才培养计划中第一次列入必修课的一门课程,是针对药学服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而一直被列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天然药物化学,无一人回答其对工作岗位至关重要。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受到质疑,应进一步调查论证。

在“你认为学校应重点加强学生哪些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的调查问卷中,按学生回答比例递减排序,前5位依次为:(1)专业技能(68%);(2)事业心与责任感(63%);(3)职业道德(61%);(4)创新能力(61%);(5)协作精神(55%)。提示学校在重点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5 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2%的学生认为应该针对药学专业的不同职业方向(医院药房、社会药房、药厂)分开培养。关于分开方向培养的时间,认为应该在入学时分开的占21%,入学半年后分开的占21%,入学一年后分开的占36%,入学一年半分开的占14%,实习时分开的占5%。此外在座谈和访谈中学生还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总结如下:(1)进一步加强校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2)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毕业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3)加强综合培训,特别是实习前的岗前综合培训;(4)组织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采取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灵活的实习管理方式。

3 讨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学专业人才已经为社会各医药卫生相关企事业单位所需要,主要岗位包括药学服务、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营销。当前,高职药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已由过去的以医院药学为主转变为以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为主,医院药学工作也由药品的供应向药学服务转变,其中心任务将转变为指导合理用药[4]。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和行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适应的需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5]。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实习工作岗位需要,是检验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实习生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评价意见以及实习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可为我们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从以上对我校2007级药学专业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总体认为多数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安排恰当。但从不同侧面也反映出在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以及某些课程在学时、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将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考虑:(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按不同的职业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在注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2)鉴于目前我校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医院和社会药房,课程设置时考虑增加医学基础课程、临床疾病概要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学时数;(3)通过课外培养强化学生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4)通过课外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专业课程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6)强化实习前综合培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黎八保,张德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科技资讯,2008,(25):176.

[3]刘建超.工学结合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804-806.

[4]梁李广,廖朝东,宁文珍,等.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26-927.

上一篇:教育随笔:有些事,不忍心却不得不做下一篇:我有个这样的老爸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