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2024-07-13

水利人才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一

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2006年12月

2006年,人才中心在部领导的支持和综合事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在部人教司及各有关司局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立足主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05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中心制订了近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人才中心建设成为队伍精干、运转高效、业内一流的行业人才开发和队伍建设支撑体,成为行业人才培训骨干基地、人才服务中心、职业资格考评中心、人才开发研究中心,以及人才开发国际合作窗口的“3131目标”。今年是实施的第一年,常称为开局之年,一年来,班子全体成员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业务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在培训方面,作为人才中心近期的主要业务,在行业内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水利部党校办公室日常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中心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水利部党校恢复办学对中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载体,更是一个发展契机。今年成功召开了第二次校务委员会会议,周英副部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进一步办好党校提出了若干意见。先后举办了第22、23期党校进修班,学员普遍反映良好,在国家机关分校的工作检查中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好评。史主任还代表部党校在国家机关分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党校办的举办,可以说是在克服了时间紧促、经费不足、环境艰苦等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党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显示了人才中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集力。

2、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紧密围绕部党组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主题,以水利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培训领域不断扩大,培训方法不断更新,培训数量创历史最高,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度,人才中心累计完成列入中组部培训计划的地方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干部调训班、防汛指挥长调训班、列入人事部653培训计划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和列入水利部培训计划的司局长任职培训班等各类班次40余个,累计培训人数超过4000人次。在对本年度重点班次的培训效果评估中,满意率达到100%。培训班次和培训人数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合作的司局也在进一步增加。

3、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中心领头羊地位得到确立。在行业全面推行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制度,完成了第二批、第三批定点培训机构的复审工作,取消了部分定点机构资质,同时吸收了部分单位为新的成员单位。目前,全国共有49家定点培训机构取得了相应资质。

4、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即将开通。通过一年的努力,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已进入调式阶段,基本完成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管理平台建设和测试工作,完成平台机构、人员、主页等初始化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开展首期多媒体课件开发工作,编写50多万字的课件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完成6种40课时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作。合作发布200门职业培训课件。编写了《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运行管理框架》,为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今后的运行管理维护提供依据。人才中心作为人教司授权的教育培训网主管部门必将在行业培训领域占据高端优势,进而进一步巩固人才培训骨干基地的地位。

二、在人才服务方面,逐步建设起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人事劳动教育统计工作,今年再次被中组部评为党政人才资源统计的双优报表单位,这是水利部连续6年被中组部表扬。目前全国水利统计表彰初评已经结束,共表彰15家先进集体,人才中心被列其中,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2、人事代理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已分别与中国水科院签定了人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与发展研究中心、国泰新华实业公司、金御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河瑞通公司、新华水电公司、水利投资公司等单位新签了人事代理合同,对其人事档案进行委托管理。同时还受人教司委托对部直属单位干部档案进行归口管理和检查。

3、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相关准备。代部拟定的《关于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已经颁布执行,文件明确了人才中心作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唯一服务单位,这是中心行政职能延伸的又一拓展。目前已经着手招聘考试题库的建设工作,累计采集了274套、17000多道试题信息,并开始编制在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统一考试方案。初步确定首次考试时间为2007年3月。

4、组织举办了水利行业2006年度人才网络招聘会,招聘会由中国水利人才网、中国水利企业网、水利部网站、水信息网提供网络支持,招聘会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吸引了众多水利企事业单位和水利人才参与,在水利行业引起较大反响,中国水利报社、国家教育信息网、中国经济网等100多家媒体发布了招聘会相关报道。目前有5000多招聘岗位、7000求职人员在网上进行了注册。招聘会本身是公益性的,但对中心的宣传和影响却是巨大的。

三、在执业资格评鉴方面,各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1、建成了包括27个工种、76个等级、11万道试题的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水利分库,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纳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在全国推广使用,这是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

2、受人教司委托,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系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这是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工作五年一次的盛会。来自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主管部门及鉴定站的负责同志1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强了沟通、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部署了今后几年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主要任务。

3、代部拟定有关文件。《关于职称评审有关政策问题的解释》、《关于停止水利部自行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及参加社会化考试有关问题的规定的报告》,并开展了关于设立水利经济研究员的有关问题的调研工作,起草了《水利经济研究员评审办法》。

4、开展了水利行业技师、高级技师的评审工作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今年累计评审和鉴定人数超过1万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近9000个。同时,协助组织水利行业第五届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的评选工作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武活动,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

5、协助组织开展水利部2005年度10个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先后核发水利部2005年度职称外语、专业理论、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4000余份,核发职称资格证书700余个。

6、进一步调整了行业技能鉴定站布局。受部委托,先后开展的技能鉴定检查,向劳动部推荐鉴定先进单位,同时新增7家新的鉴定单位。周英副部长专门作出批示,希望切实加强对技能鉴定站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目前全国设有鉴定站的单位增加到了78家。

7、组织开展了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认证培训。成功举办了3期水利行业项目管理师和1期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培训总人数达400余人。认证培训项目的开展,开创了水利行业通用资质培训的先河,正日益得到水利行业的认可。

四、在人事人才研究方面,着力推进人事人才管理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行业学习性组织建设。

1、积极参加水利电子政务平台人事劳动教育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配合人事劳动教育司和水利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七个流域的需求调研工作。

2、受人教司委托,开展了水利部高层次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目前需求分析及软件开发,以及人员培训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以人教司名义发文部署。代部拟定的《水利高层次专家入库评审办法》已通过初步审查。此项工作受到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要求进一步加以完善,并逐步形成水利部咨询专家管理系统。

3、完成了水利人才数据库字典标准讨论稿的编写工作,组织开展了专家中期评审。

4、完成有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由人教司牵头中心具体组织制定的《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及技师、高级技师评审办法》、《水利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办法》等文件均已完成讨论稿的起草工作。

5、承担了《水利系统“十一五”人才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修改和补充完善工作,目前已完成送审稿。《规划》将在全国水利系统人事工作会议上将正式印发。

6、完成了《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实施意见》起草工作(以下简称“《意见》”)的前期研究和文件的起草、修改和完善工作,目前已正式印发。该《意见》是落实《水利系统“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重要配套文件和培养水利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加强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7、承担了小浪底“学习型组织建设”委托课题研究,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调研阶段工作。

五、在人才国际合作方面,中日合作中国水利人才培训项目有序进行。成功召开了中日合作项目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举办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培训管理领域共5期培训班,培训了540人。对2005年度参加培训的300名学员进行了跟踪调查。派出4人赴日本进修。

此外,我们在内部建设、党建工作、对外宣传等方面也都较往年必作了更多的工作。

1、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开展了处级岗位竞争上岗。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制定了中心内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经局党委批准,中心严格按程序要求开展了笔试、面试、演讲、群众评议等工作流程,目前,建议方案以报局党委研究。

2、加强了支部建设。大力开展对党员宣传教育,及时传达贯彻并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党员和职工参观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赴小浪底爱国主义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选派4名同志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新党员一名,按期转正党员一名。本人作为支部书记也参加了综合局举办的书记培训班,学习了不少支部工作理论。

3、加强了对中心全方位的宣传。中心主办的中国水利人才网访问量突破350万。中心在综合局、中国水利等网站编发消息50多条。中心信息员毛德海同志受到综合事业局表扬。

4、开展了100余人才素质测评,开展了公开招考笔试试卷的组卷等工作,承接了综合局以及水科院工作证制作等业务。

2.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二

一、更新教育理念

(一) 提高教学质量, 实行差别教育, 突出专业性教育特色

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只有高质量的办学条件, 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所以, 学校必须始终把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作为无上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 争取办学条件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适应,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良性发展。

另外,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 实行差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 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现象, 所以学校应该实施差异性教学, 因材施教, 用多重标准来评估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才能在人才市场上保持优势和竞争力。

(二) 构建多样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水利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这一专业特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特征, 依据水利专业的特有规律, 创造基础、专业、科研和课外四个层次的实践体系, 并且逐层依次展开, 从全方位来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创造实践性的教学平台, 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创新实践教学。例如南昌工程学院通过构建高水平教学平台, 来实施“2+N+1”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此获得2009年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被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硕果。除此之外, 对于教学的改革, 还应该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程结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 以此来形成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需求, 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同时随着国家水利行业“两个转变”的提出, 在目前情况下, 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这要求水利事业部门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培养高质量的水利人才队伍, 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高校培养水利人才, 主要通过单一的从理论上给予讲解强化, 而撇离实践, 使得实践课时严重不足, 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从而使学生不知学习目的和出路何在, 以及学习如何用于实践, 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至于出现临近毕业有些学生还不知所学专业知识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的严重局面。这使得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目前水利行业的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育人为本, 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达到“知为何学、学为何用”的目的, 最终培养出理论丰富、善于思考、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水利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学校为了适应水利事业发展和“两个转变”的要求, 制定了工学结合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 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工学结合的特色更突出的特点。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 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校内外实践, 都开始逐渐强调学生的适应岗位的能力, 更加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 做中学、学中做, 学和做两者相结合, 形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学习模式, 提高整体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改革措施有以下几点。

1.结合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 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 将一年级新生的整个一年完全花费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上, 对于实践置之不理, 没有设置任何实践环节。而实际上, 这种教学体系安排并不合理, 并没有带来实际效益。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着手进行, 并且专业课老师应该对学生所选专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介绍, 使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面整体、感性的认识和把握, 由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水利水电专业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 这要求专业课老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程, 将课程学习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避免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更好地结合,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调整教师结构。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同时要想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由于近年来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导致对老师需求量的增加, 而由于老师数量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 使得许多教师毕业后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许多教师能力有限, 在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 不能将水利工程的专业精髓传授于学生。这不但对于学生是不公平的, 同时对于社会也是不负责任的。基于此, 水利专业的教师必须经过实际工程工作的培训, 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偏重于理论的教师和偏重于实践的教师相结合, 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由此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高质量的学生。

3.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再深造等方面。目前水利行业的发展, 分工越来越细, 用人单位对水利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专, 所以根据这种情况, 也应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做出适当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样性的专业课程,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方面具有一般水利基础知识, 同时又擅长于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

三、弘扬水利行业精神

(一) 弘扬水利行业精神, 使水利人员热爱水利、奉献水利

在如水利行业等专业性的教育中, 大多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对从业意识的重视性教育, 这使得许多水利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从业前景一片迷茫, 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因此, 我们在对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中, 一定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认识到从事水利行业是一项高尚而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认识到水利行业的发展, 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激发学生从事水利事业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二) 弘扬水利行业精神, 积极培育水利创新文化

同时, 在进行水利行业精神弘扬的过程中, 还应该积极培育水利创新文化, 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 鼓励创新事业, 尊重创新成果。在水利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和凝聚人才, 用创新的水利文化制定政策和机制来激励人才, 从而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 推动创新型水利行业发展。

四、整合人才, 建立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服务性的市场体系对于水利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在此过程中, 应该对水利人才进行全面整合, 在以前的基础上, 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和任用观念, 将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相统筹, 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相统筹, 国内人才和国外人才相统筹, 更大力度发挥市场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水利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进而建立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的有序流动, 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行创新型水利人才的培养, 促进全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当前中国, 正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 坚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整合人才, 建立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培养实用型水利人才, 水利事业的发展才能在党和人民的期望下, 为建设小康社会, 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3.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三

摘要:针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与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开展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将最新的水利改革与发展理念和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到专业综合改革工作中,构建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一体化培养体系;新时期

水利部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注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使人才规模、专业结构逐步与水利发展要求相适应。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就对农业水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已经具有完整的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如何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方位、系统化构建农业水利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需要急迫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也是提升学科内涵、加强专业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内容

针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与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从当前农业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适应现代水利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时期农业水利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分析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从专业结构、人才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法和路径入手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水利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对专业结构的需求:水利院校要以现代农业水利的内涵、特点和人才需求为目标,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水利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实用技能人才队伍。

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重点关注和着力培养的现代农业水利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适应需水管理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学科知识融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现代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现代农业水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加强供需分析研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水利建设管理,强化实践教学训练;瞄准水利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生产建设实际,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明确办学特色优势,突出人才培养重点。

(二)新时期农业水利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

一体化培养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理论方法对现有的专业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体系、校园环境等进行优化匹配,构成包含动力目标子系统、驱动子系统、教学服务支持子系统、绩效评价(反馈)子系统四部分的复合式教学体系。

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系统有序与科学建构有机统一原则、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有机统一原则。

一体化培养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特点:考虑农业水利专业学科特色,在保留教学体系目的性、知识性、稳定性特点的同时,具备开放性、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学科特点和学校优势,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节水农业灌溉,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深化办学理念,明确专业定位,继续加强“面向三北,服务河南”的专业特色。第二,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弹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尽可能地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三,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加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第四,培养目标的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缩短与社会的适应距离。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在课程体系中增设相近或相关专业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调整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强化现有课程实习方案的制定、加大指导和考核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学生校外实习的范围;此外,加大低年级实习的比重并扩展实习内容,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专业价值,锻炼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与水平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与建设,继续优化、完善教学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丰富师资的教学经验,强化团队的教学效果,形成教学与科研结合型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重点抓好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在教材建设中起示范作用;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教学。

加强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实验场)建设,大力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际应用效果:加快农水实验室和实验场的建设,形成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实验设备完好情况,定期维护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实现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鼓励创新性实验优先开展研究,在实验场地的使用以及设备的安排上优先支持。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采取让学生参与研究型的教学实践活动、搞综合实验开发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等积极措施。专门与生产建设单位的相关部门协商,在多地组建了实习基地。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使学生树立放眼世界的胸怀,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企业、工地、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endprint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授上讲台和承担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改革,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建设。要通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和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和同行专家评教制度,改革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制度,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不断发展。

建全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教学管理机构、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二、实施效果

通过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一致赞赏。

(一)教学团队建设: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团队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打造“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引领平台”,提升团队教学能力,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有多位教师参加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通过打造“学科交叉研究与创新引领平台”,增强教师科研水平。自2000年以来,完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及规划设计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80余万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农业节水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0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学术成果斐然。

通过打造“产学研推进与创新引领平台”,强化服务社会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开辟和拓展产学研合作的空间与内容。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一线学习交流,从2012年起,先后有4位青年教师到国家水利建设一线参加科技挂职服务。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课堂教学改革:以复合应用型知识结构培养为目标,推进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创新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理论、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教学内容、课程模块、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农水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生基础知识面,邀请一线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介绍相关行业管理特点及技术发展动态。

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精神,充分调动师生因素,开展包括实务技能型作业设计、能力型过程化考核等内容的“教练型教学”模式探索。

在教材建设和课程群的资源建设上,积极推进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师资资源的一体化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充实了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业、教学录像、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获得河南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中国农业水资源与农村经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获得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和示范课程的立项建设,带动了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三)实践教学改革:坚持“打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推进校企多元双向合作办学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践行“打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推进社会参与办学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打造“校企联合互动平台”,逐步拓展和深化与各实习基地、企业、国外优资教育的合作与交流。2012年,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同建设的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获得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同年,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河南省立项建设,为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把校企合作的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立了“系列专题讲座”的特色课程,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者、一线业务人员到学校讲授某些实务课程章节,或以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不同行业职业特点的认识,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同时开辟各种途径,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或专业调整方案设计,把校外优势资源“引进来”,打造“专家品牌课程”。2014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获得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对培养复合应用型农业水利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反馈机制建设:注重“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调查”和“毕业生跟踪与反馈调查”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搜集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及要求,详细调查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管理等方面的感受及建议,为制定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成果特色

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己具备如下特色:

加强专业教学科研团队申报,几年来成功申报3个国家特色专业及项目,2个省级教学、科研创新专业团队,参与河南省协同创新项目,90%专业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能型教师。

聘请校外高水平科研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实践课,拉近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距离;加强专业外语教学,为学生扩大就业到国外工作创造条件。

专业的实践教学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实践学时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大量学生参与了国家的水利普查、专业教师的生产项目。

鼓励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全部来源于实际生产、科研项目。

(二)创新点

利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硕博农业水利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建设新时期农业水利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新的治水理念和现代农业思想,探讨课程内容的更新;利用先进的组合式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做法。

四、小结

4.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四

近两年来,在总厂和发电处的正确领导下,自己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时事政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在班组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服从工作调配,遵章守纪,认真负责地带头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

制度入手,积极推行班组民主治理,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班组规章制度,治理制度,技术业务培训制度和效益奖金分配考核实施细则等35个。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责任,工作质量,工作业绩,技术业务学习成效等与效益奖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奖惩逗硬。同时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组治理工作,在运行人员相对较少,员工思想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整和人力资源,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使班组各项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严格把好安全关。两年来,积极投身到总厂设备自动化改造工作中,配合设备检修和自动化改造操作数百次,累计10000多项,办理工作票800多份,分析判定设备故障和处理事故不计其数无差错,保证了安全生产,未发生人为责任事故。自己所在班组及本人多次发现设备重大缺陷,均受到总厂的奖励。在去年夏季,7F2#压油泵安全伐频繁动作,自己分析判定为软硬启动回路定值发生漂移所致,建议生产技术部门修改定值被采纳,消除了设备隐患,为龚站长周期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2001年被总厂授予优秀班组长称号。多次被评为总厂先进生产工作者,班组也多次荣获先进集体和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认真学习技术业务和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由于自身带头学习新技术,精通熟悉机电运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15年的值长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分析判定处理事故的能力,并有文字记录,有较高的技术业务水平。为了提高本值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在员工培训工作中,采取多种类型的技术业务讲课,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运行分析,考问讲解和技术比赛等活动,调动了员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培训了一批能胜任本职岗位的员工。在2003本单位举行的技术比武活动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曾经获得过短程赛先进个人称号。

在电力市场运作方面,积极主动的与调度,水情组,铜站保持勤联系,为龚铜两站争取较多的负荷。汛期流量不太大,水质较好时,及时通知水情组关闭溢流门调峰,夜间负荷少时加大溢流,平水期提高上游水位,减少溢流,枯水期充分利用龚铜两站互为调节的功能,夜间低谷和中午停机蓄水,减少平段和低谷电量,增发高峰电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上游水位,调整5—7F机组设定水头,并通知上厂同时调整1—4F机组设定水头,使7台机组增加了出力和发电量。另外,在2002年6月25日和7月15日分别以提高上游水位来满足机组AGC设定参数调节的需要和联系调度修改AGC定值参数,使机组负荷由70MW增加到100MW负荷。当日增加了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总厂的重奖和大渡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兴友同志的非凡贡献奖。2003年被评为总厂和大渡河开发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2004.03.15

5.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五

黄岩区水利局在河海大学组织水利优秀紧缺人才引进招聘工作公告

我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水利局)因工作需要,需引进2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引员条件

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全日制)。

专业要求:农业水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本科均须为农业水利或水工建筑专业)年龄:35周岁以下(1979年4月1日前出生)。

其他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工作待遇: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式编制

二、程序

应聘人员在4月10日前,将应聘意向(名字、学历学号)报至学院指导员处。

本次引进聘用人员不再进行笔试,我局将根据报名情况直接进行面试(时间另行通知),根据面试成绩确定聘用意向,面试成绩(100分制)60分合格,合格分数线以上按排名确定引聘意向。

三、其他

确定聘用意向后,我局将对应聘人员进行考察并安排体检,体检严格按现行《公务员录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用由我局承担。待考察和体检合格后,正式办理录用手续。

聘用意向确定后,不参加我局安排的体检或已确定聘用后,30日内无故不到本单位报到者,我局将报人事部门取消聘用资格。

联系人:蔡 叶

电话:0576-84120715 传真:0576-84120711

台州市黄岩区水利局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电话:0571-86483577

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71054613

官方微信:【zjsydwks】

2014年4月1日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电话:0571-86483577

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6.水利工作计划 篇六

为了确保县水利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必须提前谋划下半年的`普查工作,这样才能细化安排、简化方案、加快工作进度。按照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安排,20xx年下半年的主要是开展普查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工作。

1.具体任务有:

全面开展普查对象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如各相关水利工程的位置、工业滤布坐标、高程、流量、长度、面积、库容。

2.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①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给水利普查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不仅领导要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还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水利普查的意义、支持配合水利普查工作。

②落实工作经费,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由于水利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员素质不同,为充分调动“两员”(水利普查指导员和水利普查员)工作的积极性,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工作人员适当津贴补助标准。滤布明确各自的职责,健全绩效奖惩、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责、权、利”的统一。建议将“两员”的津贴补助与个人的工作质量挂勾。

③有序开展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普查阶段有大量的内、外业工作,必须序开展培训工作,严格按《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数据上报和验收管理办法》、《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的相关要求,开展质量控制,确保工作的质量。大量的外业坐标数据必须靠GPS来测定,流量的复核必须使用测流仪,必须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培训一批能正确使用相关设备的人员,才有可能按时完成数据的测定上报。

7.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七

一、总揽全局,深刻认识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强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央明确指出,要突出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不足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4年初,水利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

基层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直接关系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水利改革发展全局。当前,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水利基层单位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是,当前水利基层人才工作明显滞后,人才瓶颈问题十分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与水利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下水利基层职工队伍中,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还有37% ,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比例高达87% ,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只有46. 2% ; 县( 市) 水利局长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只有37% ,乡镇水利站( 所) 长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只有64% 。一些地方水利部门和单位对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完善,基层职工培训学习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人才开发经费匮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我们必须从水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按照中央关于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明确目标,把握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1. 把握总体要求

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应在总结近年来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水利部党组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实施,以县级及以下水利基层单位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培训为重要手段,以健全和完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根本动力,着力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水利基层实用技术与管理人才规模,改善水利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明确工作重点

推进县级及以下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应把解决基层人才瓶颈问题放在突出首位,着力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学历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一是应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加强县( 市) 水利局长、水利基层站( 所) 长和业务技术骨干培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二是应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改善基层职工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着力提高基层职工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特别是县( 市) 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以及水利基层站( 所) 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三是应通过技能人才开发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水利基层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明显增强。

三、创新载体,着力开创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崭新局面

根据县级以下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需求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围绕重点对象,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水利基层人才开发计划,着力推动水利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

1. 实施县( 市) 水利局长培训计划

以县( 市) 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为对象,以提高水利政策理论水平和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重点工作部署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万名县( 市) 水利局长培训计划。省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县( 市) 水利局长定期调训制度,制定专业培训规划计划,制定培训方案,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开展调训工作,确保完成县( 市) 水利局长全员培训任务。

2. 实施水利基层站( 所) 长培训计划

围绕建立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以水利基层站( 所) 负责人为重点,以提高水利实用技术水平与服务管理能力为目的,以水利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万名水利基层站( 所) 长培训计划。省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培训任务分解制度,切实发挥基层水利部门、水利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在水利基层站( 所) 长培训中的作用,加强示范引导,开展检查评估,确保完成水利基层站( 所) 长的全员培训任务。

3. 实施水利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计划

围绕提高水利基层单位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以基层有培养潜力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水利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计划。各级水利部门要完善政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键岗位人员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作为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培训的重点,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扎实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 实施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提升计划

以水利基层单位中青年职工为重点,以提升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目的,以开展水利专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实施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提升计划。基层水利部门和单位应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水利电大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夜大和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支持基层技术工人参加水利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应严把水利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入口关,保证新进人员具有一定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

5. 实施水利基层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计划

以水利基层特有工种技术工人为重点,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以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评为主要内容,以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为重要手段,实施水利基层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计划,着力培养高级工以上的水利高技能人才。各级水利部门要完善水利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积极推动水利基层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升高级工以上的水利高技能人才规模,调整水利基层技术工人职业资格等级结构,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四、各司其职,形成统筹推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1. 水利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

水利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水利基层人才需求,加强对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制定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计划,组织开展面向基层职工的示范性培训、专题培训、水利专业学历教育和水利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编写水利基层实用技术与管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和培训课件,以及完善水利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配套培训教材和鉴定试题库等。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对口支援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2. 地方水利主管部门

地方水利主管部门应按照中央、地方党委政府和水利部关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部署,围绕推动水利中心工作和落实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把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常态化管理,制定本地区水利基层人才开发、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计划,健全和完善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宣传动员,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监督检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完成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

3. 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

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是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的人才队伍状况,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吸纳高层次和高素质水利专业人才,应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 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基层职工终身学习的制度,引导基层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大基层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为职工创造学习培训条件,充分调动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营造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环境氛围。

4. 水利院校和培训( 鉴定) 机构

水利院校和培训机构是水利基层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围绕水利基层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开展针对水利基层职工的学历学位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水利中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减免涉农中等专业教育学杂费的优惠政策,积极招收水利基层职工参加学习。水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补贴政策,面向基层技术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水利院校、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基层开展的教育培训服务,应千方百计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减轻水利基层单位和职工的经济负担。

五、夯实基础,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健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省级水利部门应结合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积极协调本地区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健全水利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学历文化层次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条件标准: 县级水利部门及所属单位新进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乡镇水利服务机构新进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应积极落实国家“三支一扶”计划,适当降低水利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学历门槛,不断深化水利基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度,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投身水利基层工作。应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水利基层服务机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层职工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基层职工学历文化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与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适当挂钩的机制,引导水利基层职工钻研业务、苦练技能,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2. 加大水利基层人才开发投入力度

要把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需要。省级水利部门要完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分成等经费管理办法,开辟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渠道。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规定全部用于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要积极拓宽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水利部门、单位和职工个人等多元化的基层人才经费投入机制。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基层人才开发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3. 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

当前应紧密围绕水利重点工作,把水利基层职工实用技术和管理培训与水利基层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工人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现场学习考察和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宽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渠道。有条件的地方水利部门和单位要建立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鼓励水利基层职工根据岗位工作需要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不断降低教育培训成本,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4. 强化水利基层人才开发能力建设

地方各级水利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水利基层人才开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利基层人才开发组织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基层人才开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有关水利部门和单位要指导所属的水利高中等院校、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坚持立足水利、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统筹做好基层职工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在条件建设、人员和经费等方面加大对院校、培训机构、鉴定机构的扶持力度。要加强水利基层人才开发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水利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上讲台制度和兼职教师师资库,为实施水利基层人才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文章分析了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明了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文章提出了水利基层人才队伍重点建设任务,论述了水利部门和单位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提出了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8.水利人才工作计划 篇八

【摘 要】本文基于水利学科发展新形势和特点,分析新时期学科发展对水利学科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结合长安大学水利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及培养模式实例,归纳其在水文生态及水安全学科建设方面的具体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创新引智平台 水利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55-02

水利工程学科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支柱性学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重要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同时,由于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水利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水利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水利工程学科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区域性水资源严重短缺。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203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国家。随着区域经济、城镇化深入发展,未来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水资源分布的极其不均衡,造成我国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

(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等导致全球气候变迁,因而降水型态发生变化,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大大增加。河流水文规律发生变异,极端水文事件频发,严重干旱与洪涝在不同区域并存且愈演愈烈。

(三)水质问题亟待解决。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当前,我国约40%的河床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

不过,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当前,大量有关治水用水的新思维、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策略不断涌现,水利工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丰富。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水利工程学科将依托这些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态。同时,水利学科发展的这些动向必然对水利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新形势对水利学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水利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下降。究其原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工程人才培养应随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为了应对水利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期望引进适应学科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实施现代化生产和管理。

(一)作为水利学科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特点,跨学科交叉融合要求水利人才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传统的水利学科要求水利人才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和工程专业基础。新形势下,水利学科将不仅与传统学科密切相关,还将与生态学、信息科学、自动控制、园林景观、“3S”(遥感RS、地理信息GIS及全球定位技术GPS)技术等密切集成与融合。“3S”技术已在水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工程选址、防洪減灾、水土保持等工作中得以应用,并必将进一步集成和融合。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水文生态与水安全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水利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向生态水利和民生水利的转变,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已不能仅从其带来的发电量、蓄水量等经济效益来评价,而更应该从生态、环境、民生等长期效应去全面衡量。因此,从科学发展观和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水文生态与水安全、低影响发展(LID)、注重综合效应的水利及水工学必将是未来热点。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属5个二级方向,即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设置并建设水文生态与水安全等新学科是适应水利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基于对前沿热点及难点问题突破的要求,急需能攻坚克难的科研人才。跨流域水资源、雨洪资源、中水甚至气态水资源利用、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系列变异和不一致性等方面的研究既是水利学科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科领域内急需突破的前沿课题。这些研究理念或方法上的突破将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学科因而必将从理论和技术上得以不断创新。因此,从科研角度,培养一批能攻坚克难的高端研究型人才势在必行。

三、发挥创新引智优势,推进水利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上述形势下,新型水利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学科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近年来,长安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立足我国西北,放眼全球,牢牢把握水利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依托于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力推进水利工程新学科的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11”引智计划又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其目的是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的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作为国家首批“111”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获批,目前已完成了一期的建设并获滚动资助,全面开展第二期基地建设进程。通过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第一期的建设,长安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11年获批。

为了保证新学科建设的前瞻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专业人才,创新引智基地时刻以“研究型、国际化、强实践”和体现“学生主体性”为导向,以“引智交流,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和共同研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建立起水利专业人才“基础─实践─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与德国土宾根大学、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国际上一批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或联合培养机制,引进海外专家23人,其中,国际知名学术大师3人。基于引智特点,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以学科引智为基本手段。组织师生广泛开展与海外知名学者和学术大师的交流座谈,探讨学科领域内的疑难问题,听取答疑,吸取本学科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依托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平台,引进的外籍专家来华工作时间平均223.6天/年,其中学术大师累计工作天数39.6天/年,其他人员累计时间达184天/年。

(二)以派出培养为必要补充。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和学术骨干,派出进修教师、访问学者与留学生,有针对性地向大师跟踪深化学习。依托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近年来,派出赴外交流教师8人,赴外留学学生7人,且派出人员和比例逐年上升。通过进修访学,培养了一批精通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人员。

(三)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相互促进。设立水文生态与水安全相关科研攻关项目,锤炼自身科研队伍。通过与境外专家学者合作,落实合作研究内容9项,通过一期建设,在本专业领域获得了五方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四)注重实践落实,巩固创新引智成果。近五年来,与协作单位合作先后建立“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产学研三结合实习基地”和“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产学研基地”两个“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外籍专家、本校科研教学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通过在“产、学、研”三结合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和联合研究,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研究成果。

在新学科建设之前,长安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相对较弱,与国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也相对较少,相关的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和科技奖励缺乏。在学科引智基地迅速发展的这几年里,实验室建设等各项软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客观上有力地推动并促进了各项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依托于水文生态和水安全新学科建设,创新引智基地成员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逐年攀升,基地建设前期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年均不足3项,近年来已攀升至每年6-7项。人才隊伍、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日新月异,在短短几年建设期内,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吸收博士后工作人员11人,博士10人,硕士24人(其中5人作为联合培养出国深造)。通过“基础─实践─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均上升了一个台阶,每年约有50%以上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共获各类奖项10多人次。上述这些成果表明,通过引智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专业人才的培养向前迈了一大步。

总之,水利学科是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形势下,为了应对日益紧迫的水问题和水危机,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学科,必须培养与时俱进的水利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11[R].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2

[2]李正.“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0)

[3]杨学军.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

[4]李明忠.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5(10)

[5]陈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3(4)

[6]刘镇,周翠英.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

[7]张洪波,钱会,卢玉东.特色人才培养与行业精神培育的角色定位[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B08039);长安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PCC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应用与实践”(1327);长安大学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刘 招(1975— ),男,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9.水利工作计划 篇九

(一)主要目标任务:

1.完成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约6.5亿元。

2.实施农村“饮水净化”示范工程20个。

3.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5座。

4.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个。

5.完成渠道防渗衬砌120公里。

6.新建堤防1.5公里。

7.实施沿江防洪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座。

8.开展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1座。

9.“水利项目验收年活动”计划验收项目158项。

10.招商引资项目1个以上。

(二)主要工作

1.全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

(1)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一是要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项目规划。根据初步规划,分5大类共231项,规划投资共61.6亿元。达到形成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机制。二是积极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贵港市郁江左岸鲤鱼江口防洪闸工程、桂平市城区糖厂至大坑口段河道整治工程、桂平市城区大关码头至三角咀河道整治工程、平南县城区南岸新埠村至下畲段治理工程等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做好其他水利项目储备。

(2)着力抓好年度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八大工程”:一是积极谋划重大水利项目。切实做好我市列入自治区7个重大水利项目推进工作。继续协调做好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着重抓好项目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抓好西江干流重点堤防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贵港、桂平、平南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做好贵港市郁江左岸鲤鱼江口防洪闸工程等4个项目开工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在建的贵港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郁江江南大堤、平南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城区北岸平田湾至印刷厂堤段工程项目。二是推进“饮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着重开展20个“饮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发挥工程效益。三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计划实施甘道、三渌、马皮、官成、东平等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四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计划实施10项。五是加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桂平市、平南县、港南区、港北等4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努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六是实施沿江防洪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实施3座沿江防洪病险水闸加固工程。七是抓好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工程。计划开展1座。八是抓好“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规划。按要求完成“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规划建设任务,发挥工程效益。

(3)抓好水利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继续组织开展“贵港市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年”活动,20xx年的目标任务是验收158项。

(4)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管。加强对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要牢固树立质量首位意识,按照“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开工项目要按要求及时报监,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确保工程顺利验收。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监督机构,落实监督技术人员,增强监督力量,保证政府监督到位。要加大对在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市级监督项目要做到全覆盖多批次监督检测,提高县级监督检测的覆盖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确保资金安全。

2.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切实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继续抓好自治区出台的7个防汛抗旱重要文件的落实和执行,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综合能力建设,完善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等,确保全市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3.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各级“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体系。严格依法实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定额用水、计量用水和水资源费征收等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区域取用水总量、大力保护饮用水水源,继续规范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持续推进关闭贵港市中心城区自备水源工作。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动我市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加强执法巡查。加大打非治违力度,集中开展以河道重点水域、大中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及时将水事违法行为处置于萌芽之中,做到“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科学执法,责任执法”。三是加大水事纠纷调处力度。开展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水事矛盾敏感地区水事活动进行排查。按照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有效有序推进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做到水利纠纷无积案。

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一是完善水利基层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县级抗旱服务队等水利基层服务机构。二是开展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港北区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积极推进五小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如期完成确权划界目标。三是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坚决杜绝人为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xx年招商任务为1个项目以上,完成引资3亿元以上。为完成目标任务,我局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发挥招商工作队作用,落实任务,采取继续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加强宣传推介,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或代表团来贵考察。要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按照“盯住、靠上、抓牢、促成”的要求,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要力争洽谈一个,引进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到位。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畅开展,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储备到位。按照“出手要快、程序不减”的要求,切实加快工作进度,抓紧抓好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审批和招标投标等各环节工作,确保下达计划的项目及早开工,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重点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防洪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大中型病险水闸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筹措和资金监管到位。要加大水利建设资金筹措力度,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除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外,要积极向当地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加大当地财政资金、基建资金的投入,并积极与发改、财政部门配合,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要加强督导,督促项目业主落实自筹资金,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同时,要切实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规范建设资金拨付和使用,严格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截留、滞留、挪用、挤占建设资金。

4.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安全到位。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完善“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5.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一是进一步强化防大汛的意识。全市各级水利部门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吸取金田水库特大洪灾的教训,绝不能麻痹大意,绝不能放松警惕,继续抓好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落实。督促各县市区按照防汛责任制的要求,严防死守,抓好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坚决杜绝安全度汛事故发生。三是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在主汛期前组织一次防汛安全大检查。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开展防汛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定期抽查各级防办、水库防汛安全值守情况,特别是暴雨、台风到来时,更加要随时抽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督导到位,确保有专人值守和汛情畅通。对玩忽职守、擅自离岗的,坚决严肃处理。四是进一步强化防汛值守。强化值班和信息调度,严格实行汛期 24小时值班值守有关规定,做到不离岗、不脱岗,保证信息联络通畅,随时做好防汛指挥调度工作。五是做好抗旱工作。天气变化异常,旱涝急转,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科学调度,发挥水库拦蓄作用,积极发挥工程效益。

10.年度水利工作计划 篇十

一是全力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加快龙窝灌区渠首进水闸的改建、20xx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和饮水扶贫工程、20xx年度中小型水库移民扶助结余资金项目建设等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启动750万元的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剩余资金项目、投资2431万元的苍源河二期治理工程等工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做好预算投资350万的18座病险塘坝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力争明年9月完成总投资3212万元的20xx年现代农业生态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适时启动总投资672万元的临沭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做好20xx年度移民项目的招投标及实施以及20xx年移民项目的申报。

二是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全县洪畅堤固、库河安澜、安全度汛、有效抗旱。

全面强化落实各项度汛抗旱措施,确保全县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镇街水利服务中心的职责作用。

三是做好水政综合执法和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一方面,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涉水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审批,使我县涉水项目逐渐走上正规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规范采砂行为,确保河道采砂有序可控。

四是加强工程管理与创建,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展。

在做好凌山头水库管理所省级验收通过的基础上,20xx年将华山橡胶坝管理所、龙潭水库管理所成功争创为等省规范化单位;同时加强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效益发挥。突出加强对临沭县自来水总公司的监管,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方案,实施管网延伸建设。

五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以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总抓手,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党建带工、青、妇等三建,抓好精神文明单位和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综治等各项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

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水利局做到三个“坚持”,全面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常规水利工作上求突破。在防汛抗旱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工作。突出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确保工程经得起考验,效益最大发挥。

(二)坚持完善制度,在规范水利管理工作上求突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以制度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学习创建,在创新水利服务工作上求突破。以创建学习机关为抓手,以科室专业化为目标,不断强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做到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加强骨干中小型水库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力争开工建设3座中小型水库,继续推进10座(开阳县白安河水库、息烽县枧槽沟水库、息烽县廖九寨水库、清镇市席关水库、花溪区栗木水库、修文县金龙水库、乌当区金家箐水库、开阳县山口河水库、开阳县毛竹林水库、息烽县高洞水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二)完成20xx-20xx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我市20xx年冬―20xx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立足于“早计划、早安排”,及时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市政府审查批复,工程总投资7913万元,计划新建、维修山塘47处,新建改建提灌站84处,总装机2642千瓦,新建水池(窑)1147个,渠道防渗173.1公里,安装供水管道462.23公里,新建维修拦水堰7座,确保20xx年4月底全面建设完成发挥效益。

(三)做好20xx-20xx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工作。贵阳市20xx-20xx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共4个,涉及我市息烽县、修文县、乌当区、花溪区。

(四)继续抓好100个美丽乡村和25个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水利建设工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3929万元。

(六)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定全市“三条红线”考核办法;开展贵阳市中心城区应急供水项目科研及相关工作;完成20xx年度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力争完成全市地下水资源普查工作。

(七)大力开展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

(八)继续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无责任事故发生。

(九)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一是积极申报国家水生态建设试点。二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推进我市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机制改革。四是努力探索水权交易试点。五是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用三年时间完成试点乡镇产权制度改革。六是推进我市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七是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做好植物油储备工作

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要始终常抓不懈,严格落实查仓熏仓制度,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目前,植物油储备正处于代储企业招标筹备阶段,力争年底前完成储备。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粮食市场监管制度

加强粮食流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和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格局,确保正常的粮食市场秩序。

(三)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全方位推动放心粮油工程,进一步深化放心粮油网络,争取新发展“放心粮油店”5家,总数量达到32家,逐步把放心粮油网络辐射到村居社区,把全县粮油供应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仓的发放力度,争取省、市下拨4000个科学储粮仓,让“科学储粮、节损增收”惠及千家万户,本着以产粮区为重点、非产粮区为示范的总体思路,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这项工程,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五)以粮安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地储库改造升级

华侨地方储备库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库房老旧,技术落后,远远达不到当前储粮技术的要求,且库容较小,仅5000吨。为满足当前所需8000吨的储粮规模,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省级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基金,在原库区建设容量3000吨的标准化储粮仓一座,并维修白旄粮所旧仓房20xx吨。

(六)推进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应急保障能力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个人教研计划下一篇:感恩父亲节的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