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2024-08-29

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共12篇)(共12篇)

1.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一

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为政之要,贵在谋事,难在履职,重在执行。执行力不仅是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的体现,更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标尺。

我认为,当前全国党员干部在执行力上存在着四种不良倾向:一是“被动”型执行。即对形势、任务、使命缺乏敏感性,没有前瞻性;缺乏积极性,没有主动性;缺乏时代性,没有规律性。小推小动,不推不动,工作被动。二是“低效”型执行。有的工作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创造性;有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工作拖拉、事倍功半。三是“形式”型执行。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四是“利益”型执行。图名利,重个人,不讲大局,不讲原则,与己有益,你抢我夺,与己无益,你推我闪。我认为在着力提升执行力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原动力,在强化学习中执行。学习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使执行力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执行力要靠学习的“推进器”来不断提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把知识化为实践,在勤学好思中提升执行力。努力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破解难题的方法。努力提升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和坚持公平正义、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增强示范力,在落实责任中执行。责任既是一种职责,又是一种义务;既是一种奉献,又是一种使命。提高执行力,忠诚敬业的责任心是关键,也是衡量工作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首要标准。有责任心,才会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有责任心,才会有激情、有动力,遇到问题才能想尽办法解决;有责任心,才会对工作有要求,有标准,有目标,有落实。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

(三)增强监督力,在督查考核中执行。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激励机制,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定责任人员、定工作标准、定任务要求、定完成时限、定进度计划,使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要完善对工作人员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失职必查、渎职必究,推动工作落实。

(四)增强凝聚力,在锤炼作风中执行。一是要有大局意识。系统学原理告诉我们,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着眼于有机整体。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作风,树立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培养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执行意识。二是要有职业操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牢记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己,不是依法治人。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如果想回避责任,理由有千条万条,但要想干事,敢于求实是第一条,必须珍惜环境,抢抓机遇;珍惜舞台,演绎精彩;珍重责任,勇于担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运用到处理日常工作中去。

(五)增强创新力,在革新方法中执行。船的力量在帆桨,人的力量在创新。我认为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把社保参保人员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才可能不计个人的利益得失,才可能有迎难而上、永不退缩,敢想敢做、敢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从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的能力入手,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在以后的社保工作中,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信仰坚定,执行意识坚决,争当有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的“四有新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二

秘书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 与领导的活动紧密相连。能不能从政治上考虑问题, 善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是检验党委秘书合格不合格的首要标准。

党委秘书要忠诚于党。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忠诚服务”的秘书工作指导思想, 是从“对党忠诚, 对人民忠诚, 对党的事业忠诚, 永做人民公仆,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本色着眼的。党委秘书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秘书人员必须讲政治, 要从政治的高度, 培养战略视野, 保持前瞻性;要善于贯彻上级精神, 有敏锐的直觉, 提升应对突发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从而主动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党委秘书要忠诚于领导。党委秘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党委领导。党委秘书在多位领导者面前, 不论是在思想感情上, 还是在行为活动上, 都不能产生倾斜度, 应一视同仁, 不论哪位领导安排的工作都要做好, 不能有的去做, 有的不去做, 或三心二意地去做。另外, 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当领导之间在某项工作上有意见分歧时, 不能主动地单向地瞎掰扯、乱搅和, 只能双向地弥合、消除矛盾, 时时处处维护领导的威信和形象。

党委秘书要忠诚于事实。坚持实事求是,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摆事实讲道理, 既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秘书勇敢和智慧的表现。党委秘书在工作中, 既要对上对下, 又要对内对外, 接触的范围大, 人员多, 关系复杂。因此, 处理事务时, 要忠诚于事实, 公平、公正地办事, 办文依程序, 办事讲原则, 服务按规定,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不搞厚此薄彼, 不分亲疏远近。

二、养成扎实“聚力”的作风意识

秘书工作是平凡中见真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要把务实的态度和实干的作风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一) 要任劳任怨, 乐于奉献

秘书工作事务杂、头绪多、突击性强, 经常需要无偿加班加点, 而且秘书是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各职能部门、领导与群众、领导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所以, 工作稍有差错, 就会两面费力不讨好, 即使辛辛苦苦做好工作取得了成绩, 也不便到处张扬。因此, 秘书人员要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做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善打硬仗、不事张扬, 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同时, 认识到任何工作都有台前和幕后, 有主角和配角, 不可能人人都担当主角,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 把心思用到工作上, 在工作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 练就过硬本领, 工作周到高效

党委秘书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 至少应把握以下三点:一要打牢文字基本功。写作是秘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拟制公文、起草会议文件、撰写领导讲话稿等, 是基本的日常工作, 可以说写作能力是秘书的一项基本素质, 也是衡量秘书工作的重要标准。因而, 秘书要扎实掌握各类文稿格式、行文要求, 锤炼语言, 提高文字驾驭能力, 发挥以文辅政的职能。二要善于领会和表达领导意图。多观察、多学习、多领会领导思维特色和说话方式, 准确贴切地表达领导意见。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和捕捉领导讲话的闪光点, 进行加工和完善, 让领导的意图得到充分体现。三要学会分析问题。对纷繁复杂的问题, 要“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仔细琢磨, 深入探索,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出工作头绪, 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参谋服务。

(三) 严谨务实, 不怕麻烦

党委秘书的工作既琐碎又简单, 要做到日复一日都万无一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为确保工作不犯低级错误, 就需要秘书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秘书工作无小事, 哪怕再熟悉的工作, 都要把“熟事”当作“生事”来办, 才能不出错、少犯错。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一个老秘书经常安排接待考察任务, 对考察线路也非常熟悉, 一次热情接待某党政代表团现场观摩, 为了展示当地的成就, 安排到好几处参观, 不料车到中途, 一段路被挖了, 车辆只好掉头绕行, 耽误了三十多分钟, 参观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当地陪同领导铁青着脸, 该秘书尴尬不已。这位秘书就是因为对这种参观事务很“熟”, 前几天组织考察还经过此处, 这次也就没有实地察看, 不料在这次活动前一天因市政铺设管道将路挖断。“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警言在秘书工作中尤显重要。

三、提高勤勉“发力”的学习意识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至理名言, 简明而又深刻地讲清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古人亦云,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这就启迪我们,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 更是生存之本。对每个人来说, 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收获。对党委秘书而言,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挂挡提速”, 跟得上领导思维。

(一) 注重理论和技能学习

在学习内容上, 侧重学政策、学理论、学法律、学经济、学相关业务知识, 让有益的知识入脑入心, 拓宽知识面, 在读书学习中培育情趣、提升 (下转第16页) (上接第12页) 境界,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 还要在实践中学习, 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 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办事的技巧精明有道、督办的事项掷地有声、服务的品位明显提升, 实现处事方法与领导思维浑然一体, 工作方式与领导风格“同频共振”。

(二) 躬行实践学真知

实践出真知, 躬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是秘书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也是秘书工作基本功。党委秘书无论在撰写调研材料、挖掘政务信息, 还是协调内部事务, 都要通过多调查, 吃准情况, 及时将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反复筛选、比较和论证, 在综合分析、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形成有价值的供领导参考的参阅材料, 真正做到“雨前送伞”, 参谋在先, 发挥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效能。

(三) 勤学多思善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前提, “思”是深化。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把认真学习与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在认真学习中消化吸收、汲取养分, 在深入思考中悟出道道、明辨是非, 才能获得实际知识, 巩固学习成效, 提升工作水平。

四、树立严明“增力”的纪律意识

严明的纪律可以出战斗力。党委秘书工作在领导身边, 一人一事, 连着大局。如果纪律不严、自律不够, 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 更会影响党委的权威和领导的声誉, 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念紧箍咒, 强化纪律约束, 塑造良好形象。

(一) 遵守规矩, 严守秘密

党委秘书经常参加党委会议, 接触一些秘密文件, 了解一些尚在酝酿中的决策, 没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 不仅可能影响党委决策的制定, 也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 党委秘书在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规矩意识”, 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强化纪律意识, 坚定立场, 做到守口如瓶, 保守秘密。

(二) 严谨谦虚, 严于律己

党委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 熟悉一些事情, 了解一些情况, 绝不能自我炫耀、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要坚持“一日三省吾身”, 时刻反思和审视自身, 办事认真细致、严谨规范, 不追名逐利, 说话办事言之有据、行之有序、动之有规。

(三) 以身作则, 廉洁自律

党委秘书对接待来访的群众和办事的同志, 要热情大方, 能办的马上办, 不故意刁难;不能办的, 掌握方法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待请示领导后给予回话答复。工作中更应经得起考验、抵得住磨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 不存私心杂念、不凭感情用事, 洁身端行, 以好的作风促进工作的高效运转, 全力增强党委秘书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许伟强.提高政工人员自身素质的途径[J].办公室业务, 2012 (5) .

3.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三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应对能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媒体、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在传统媒体之中,报刊、广播、电视为了力求信息的准确、全面和深度,受到刊登或播出媒介的限制,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媒介上进行信息传播,而新媒体通过通信技术点对点或者互联网中的多点运用,对信息的传输非常主动与快捷,这无疑是新媒体最具竞争力的地方。

当前,新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高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加明显和深入。所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介环境的不断丰富,极大地拓展了高校过去的静态的宣传渠道。全国有不少高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对微信的利用也空前高涨,在近两年相继开通官方微信平台,使之成为学校信息传达互动的又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学生喜爱。

高校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第一,所开设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新慢,内容枯燥,形式严肃;第二,高校新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经验不足;第三,管理团队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高校微博团队由宣传部门人员兼任,学生微博团队的管理大多数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使得其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极大的漏洞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如果不加以规范,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势必会产生负面效应。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部门应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1.着力提升善用媒体的能力,结合青年文化需求打造互动平台

新媒体是挑战者,也是合作者。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为高校宣传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红色微博”获得了青年学生的认可。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门本身就应履行网络社区的管理、网络秩序的维护等职责: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信息技术优势,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文化需求,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给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积极引导。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中,无论是栏目的设计还是内容的安排,心中一定要有受众,必须从青年学生的文化需求出发,帮助和引导他们成长。

2.着力提升善管媒体能力,打造学校新闻宣传立体模式

传统媒体具有品牌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广泛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优势,二者各有所长。加强两类媒体的整合,高校要突破技术创新、制度支持等难题,实现立体式采访、专业化编制、多媒体集成、多终端推出,建立健全立体交叉、功能互补的舆论引导网络,形成更大的舆论覆盖面和更强的宣传影响力,使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呈现立体化模式去发展。许昌学院一直在尝试“全媒体”宣传的突破,目前以校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阵地和以网络、网络电视台、LED大彩屏为代表的新兴宣传阵地不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校内各媒体紧紧围绕服务教学评建、培育办学特色中心工作,优化或开创栏目,集中开展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等与教学评建工作相关的宣传报道,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记者。学生记者是校园内最活跃的分子,以这些骨干为依托,各校内媒体均开辟有微博、微信平台,以拓展信息覆盖面。

3.着力提升舆情引导能力,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

高校要及时主动地发布有关学校的权威信息,掌握舆情动态,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在突发事件面前,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处理,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把危害降到最低,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高校宣传人员要及时了解舆情,经常浏览青年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微博、贴吧等。网络上一旦出现迅速传播的与学校有关的信息,学校相关部门应给予持续关注,对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及处理进展,讲明利害,以正视听。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说明与解释,对网络上出现的扭曲真相、造谣和污蔑的虚假信息进行批驳。如果有需要,可以刊发有深度的、全面介绍的、有一定说服力的文章,以诚恳的态度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往往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正面引导和控制舆论。

4.着力提升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及时化“危”为“机”

当前,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维权意识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成为很多管理者“不敢触碰”的烫手山芋,微博变成“危博”,微信变成“危信”。如何化“危”为“机”,成了高校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宣传部门,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危机公关能力,在复杂的事态面前“拨云见日”。第一,归口管理,严把信息关。学校官方微博等平台可以由宣传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如条件允许,要专人负责,做好“把关人”,确保发布内容可信、可靠、真实。第二,加强监测,掌握舆情。一旦发现微博中的危机点,要立即对校内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督促、监督相关部门及早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应急机制。要持续关注传播趋势和舆情走向,启动应急机制,及时与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进行沟通。第四,适时请第三方介入。最好请权威机构、行内具有公信力的学术专家,包括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权威发言,或者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代表性人群的民意测验,对特别受众、焦点人群进行社会测评等,以帮助高校在推出一系列危机处理措施之前据受众反应修正方案。第五,进一步引导舆论。当一个危机事件接近尾声时,相关部门应该将受众的眼球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另外一些话题上去,另外开辟一个新的舆论场,以消除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孟蕊.互联网统计信息[J].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2011,(11).

4.组工调研信息员要提升四种能力 篇四

通常,能够被重要媒体采用的组工调研信息都具备四个特点:报送快、做法新、资料实、角度巧,组工调研信息员便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四种能力,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造势而发,努力在“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挥通讯员、参谋员、宣传员作用。

要提升“见缝插针”的能力。首先,要拥有“千里眼”。细心了解上级组织部门一系列新网站创建和改版的第一手资料,时时浏览光顾,熟知网站定位,并能立足本职,配合上级需要、综合工作开展、结合本地特色,第一时间撰写出“色香味”俱全的经验文章,确保以快取胜。其次,要培养“顺风耳”。留心收集同级组织部门一系列新刊物创立和扩容的第一手讯息,常常阅读捧场,熟晓刊物风格,并能立足专业,深入捕捉亮点,深刻归纳特点,深度报道新点,第一时间写出“形神意”俱佳的创新文章,确保以巧制胜。最后,要练就“飞毛腿”。用心掌握基层组织部门一系列新做法探索和实践的第一手情况,多多沟通交流,熟悉做法进展,并能立足推广,去的快,实地调查;跑的勤,实地观摩;走的全,实地摸底,第一时间形成“人数时”俱详的调研文章,确保以实得胜。

要提升“移花接木”的能力。第一,做好经验移植,将成形思路为我所学。运用好“拿来主义”,于批判中继承,以透视镜观其效,以放大镜找其弊,以显微镜见其利,对比己方践行思路的土壤是否匹配、环境是否适宜、时机是否恰当,取长补短,谨防移植“后遗症”。第二,抓好优势复制,将成熟做法为我所用。巧用好“照搬照抄”,于创新中继承,研学试用,看其对发展有几多推进;深学慎用,看其对工作有几多促进;精学适用,看其对作风有几多改进,扬长避短,切忌水土不服。第三,搞好典型临摹,将成功模式为我所有。使用好“借壳上市”,于突破中继承,把准备工作做足,把现实困难想足,把政策优惠用足,努力延袭其积极的功用,延长其正面的功效,延续其实用的功能,用长弃短,杜绝谋福得祸。

要提升“借梯上楼”的能力。一方面,借学习活动促宣传意识上台阶。要利用学习的平台,培养自己的新闻捕捉能力,培训自己的线索挖掘能力,培育自己的信息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意识敏感、观点敏锐、反应敏捷的宣传“策划师”。另一方面,借实践活动促调研力度上水平。要善用实践舞台,增加对专题调研的关注度,入基层踩点;增进对理论调查的重视度,向领导求教;增强对经验调核的推进度,跟同事取经,使自己成为上路联通、中路沟通、下路畅通的调研“轻骑兵”。最后,借征文活动促报送技巧上档次。要抓住征文

契机,在紧跟主题挖典型上下工夫,在围绕中心找经验上下工夫,在依托活动出思路上下工夫,将最新做法融入到文章中,将最新实践融合到信息中,将最新思考融解到通讯中,使自己成为报上常见稿、网上常闻名、评论常谈及的报送“技巧家”。

5.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担当“火车头”角色的党支部书记,要心中有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心中有民,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心中有责,做发展的开路人;要心中有戒,做班子的带头人。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功能是党支部的“魂”,政治标准是检验一个党支部书记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要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脑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支部实际、群众需求结合起来,落实到支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贯穿于为民服务具体工作,特别要防止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做群众的贴心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支部书记作为“一班之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能用于服务人民。要聚焦党建主责主业,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要注重发挥“头雁”效应,善吃苦、肯吃亏,当好支部各项工作的“排头兵”,走出办公室、亲自上“火线”、亲赴最基层,用群众语言沟通、交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好党员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做发展的开路人。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党支部书记要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急难险重前挺身而出、在矛盾纠纷前迎难而上、在利益荣誉下退避三舍;要在其位,谋其政,坚守服务群众一线,从小事办起,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吃透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决策部署精神,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需要的能力和水平,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站稳群众立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基层千千万,情况各不同,要创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改进、创新、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群众工作主动权。

6.提升教师培训效果的四种对策 篇六

——以无为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为例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范伟业

摘要:无为县针对“十一五”教师远程培训监管不到位、校本研修指导不到位、培训指导方式比较单一和培训管理考核难有作为等4个问题,在“十二五”教师全员培训中采用四种对策:层级管理,整合资源,建立片区管理机制;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组建多元培训团队;基于合作,立足实效,优化网络培训平台;统整方式,形成合力,有效实施全员培训。“3+2”管理架构、“互为人师”培训理念、建立培训师资库分步培养、同课异构集中面授活动、周三网上活动日和“研课标、说教材”校本研修等富有实效。

关键词: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2012年起,安徽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本轮培训采用校本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推进混合学习;每学年72学时中,校本研修不少于24学时、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不超过24学时。如何整合几种培训方式实施混合式培训,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无为县教师培训工作首先面对的问题。

一、“十一五”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开,无为县教师培训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施的教师培训模式。“十一五”期间,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人数多(近万人)、地域广、难以在暑期完成集中培训的难题,无为县采用“校本+远程”培训模式。围绕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和命好题,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通过网络远程培训进行专家视频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无为县的“校本+远程”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肯定。但是,总结“十一五”教师培训实施和管理,不难发现还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

(一)远程培训监管不到位

参训教师的远程学习往往只重视完成规定的在线学习时间和作业,忽视对视频讲座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为了完成任务,出现了一些应付培训的现象,如人机分离、挂网攒时间,青年教师代学代做作业,交流研讨、在线答疑的参与率较低。尽管采用了自动掉线或随机问题应答等监控学习的技术手段,但仍难以监管到位。由于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培训效果,(二)校本研修指导不到位

“校本+远程”培训模式下的校本研修旨在发挥学习共同体优势,改变校本研修局限于本校教师和资源的难题。由于没有建立校本研修指导的长效机制,网上指导难以有效实施。一是仅靠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者、县教研员和少数骨干教师,力量明显不足;二是没有将网上指导作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工作量,并与业务考核挂钩,致使他们缺乏高度的责任感。

(三)培训指导方式比较单一

无论是视频讲座,还是在线答疑,培训者主要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多为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长篇大论,而不是示范、展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教师直观地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在线的校本研修指导方式,因参训教师参与度不高,也基本上是浮在表面,无法针对学科教学现实问题答疑解惑,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技能,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四)培训管理考核难有作为

对参训教师远程学习的管理,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几乎靠自觉性。尽管设置了网络班级管理指导教师,但管理指导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难以实施学习管理。校本研修的管理以学校为单位,依靠的是校长重视和有效制度,而教师进修学校无法监控中小学校的校本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远程培训考核依据网上数据,校本研修考核依赖检查过程资料。

总之,无为县“校本+远程”培训模式的四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完善,做到监管到位、指导到位、方式重实效、考核提实效。

二、“十二五”教师培训采取的主要对策

无为县“十二五”教师培训针对“十一五”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培训团队建设、网络平台优化和培训模式完善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解决上述四个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混合式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层级管理,整合资源,建立片区管理机制

1.构建层级管理架构。成立以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无为县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管理部门设在县教育局职成股。成立以县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的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组,业务管理机构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业务管理组织机构。各中小学校长为本单位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2.整合多方培训资源。在县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组统筹下,整合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机构和优质中小学的师资、场地、设备、设施、图书等资源,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牵头,教研、电教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协作,共建教师培训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教师培训、指导校本研修,切实推进混合式学习,实现研训一体化。

3.建立片区管理机制。将全县24个中心校和18个完职中划成7个片,进行分片管理。每个片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片管理员,负责片内培训的具体事项。每个中心校和完职中、县直学校确定一名学区管理员,负责本学区具体培训工作。学区管理员为本学区的各学校设立一名学校管理员,负责本学校的具体培训工作;为本学区的各网络班级设立一名网络班级管理员,主要负责网上活动的组织、小班化集中面授的考勤及编写班级简报等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了“3+2”管理架构。“3”是指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分片管理员——学区管理员的管理体系。“2”指的是学校管理员和网络班级管理员。

(二)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组建多元培训团队

1.树立“互为人师”培训理念。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教师培训需要突出教师实践性知识,通过专家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凝练为个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个人理论,在与同伴的专业对话和智慧分享中实现专业发展。“互为人师”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专家在进行专业指导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被指导教师的“反哺”;二是教师之间的深度专业对话能够促进彼此的深刻反思和专业性思考。基于这个理念建构的教师培训,“师生”同台,同伴献艺,使参与式培训落在实处。

2.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无为县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分层遴选、分步培养。(1)分层遴选。从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中层层遴选兼职培训者,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职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一起,成为县教师培训师资库成员。这些兼职培训者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准,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强。

(2)分步培养。培训师资库成员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不仅能上好自己的课,而且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一个能上好课的学科教师向一个专业的培训者转变;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介绍给其他老师,从而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对他们需要进行教师培训的专业培养。无为县按以下五步进行训练:第一,召开全体师资库人员会议,明确要求,分配任务。安排一场专家报告,旨在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思想,树立做终身学习型教师的观念。第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利用每年的暑假,组织培训师资库的所有老师赴高校参加为期三天的集中面授,进行年度培训主题的重点培训。第三,联系实际,重在运用。我们要求师资库成员培训回来后,必须将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

中去,大胆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全员培训集中面授做准备。第四,积累案例,制作课件讲稿。教师培训师资队伍的任务是指导培训工作,他们必须要苦研培训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累案例,制作课件讲稿,并规定在年底前全部发到指定邮箱。第五,专家指点,完善课件讲稿。在利用寒假期间,组织专家或学科带头人把收集的课件进行整理,并提出具体意见,反馈给各位师资库教师。

(三)基于合作,立足实效,优化网络培训平台

无为县“十一五”期间的“校本+远程”培训,培训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04年自主开发的培训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远程学习工具日益多样,仅靠进修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很难支撑“云平台”环境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

1.合作建设培训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打造了全新的教师培训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开发思路和具体实现功能,科大讯飞公司负责开发并进行日常维护。因为有强有力的技术后盾,所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可以专门研究如何让网络平台在功能上更进一步贴近具体的培训,如何让远程平台更高效、有序地承担远程培训工作。

2.多功能一体化环境。新的教师培训平台根据“十二五”教师混合式学习、研训一体化要求,以“网络班级”为载体,实现了集网上学习、网上活动、网上评论、网上交流、网上考试和网上考核等全方位多功能一体化,成为全县教师网上学习和活动的家园。

为了有效解决远程培训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新平台采用了类似QQ式的只能在一处登录的方式,支持移动学习,有效保证了同一用户同时多处学习的作弊手段。新平台的学区、学校和网络班级管理员可以生成学习情况的统计报表,根据报表显示的进度,及时帮助和促进学员网上学习。

新平台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网络班级”为载体,各网络班级确定一至二个研修主题,在班级辅导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研修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因为有辅导教师的引领和管理员的组织,目前网上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得相当火热,非常真实。

积极开展网上活动弥补集中指导的不足。本年度的集中培训一般在双休日开展,很多班级参与研讨积极踊跃,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保证所有参训教师员都能提问交流。为了弥补集中研讨时间不足、交互不足,新平台实现了网上实时交流答疑功能,将每周三定为网上活动日,各班级的学员云集班级中,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培训考核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平台实现了计算机考核管理,符合结业条件的计算机自动记入培训学时。

(四)统整方式,形成合力,有效实施全员

“十二五”教师全员培训采用“集中+校本+远程”研训一体化混合培训模式。其中,集中培训要求采用小班教学方法,分校、分学科、分学段进行;校本研修要求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主题性校本研修活动;远程培训要求组建网络班级进行集中答疑和互动交流。无为县在2012-2013年中小学教师“有效学习内容”主题全员培训中,有机整合集中、校本、远程三种方式,做真远程培训、做实集中培训、做细校本培训。该县的做法如下:

1.远程培训。首先通过训前指导,让参训教师知道年度培训主要学什么,如何进行,怎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接着,在网上安排了师德、现代知识观、新课标解读等5个专题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远程学习方法、校本研修内容,更新理念和知识。参训教师必须看完规定的视频课程,并要对视频进行评论和评分,发表规定数目的交流文章,参与网下研讨交流,通过网上考试,参加网上活动才能顺利结业。

2.集中面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分学科、小班化集中面授,主要是进行专题内容(新课标)的指导,并安排学员进行参与式讨论。二是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师,为不同的学生上相同的课,让参加活动的参训教师进行比较,看他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集中面授活动一般安排在周末进行,并将每周三定为网上活动日,开展网上

活动,参加对象就是上周末进行小班集中面授的参训教师。这样,我们就将集中面授和网上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网上活动成了集中研讨的延续,从而有效弥补了集中时间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增加了网上活动的真实性。

3.校本研修。集中面授结束后,开展“研课标、说教材”校本研修活动。主要以校为单位,教师少的学校需联合几个学校开展活动。制定了活动主题、开展流程、评分标准,印发了研训手册。各中心校先组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将参加县级活动评比。通过层层开展活动,巩固了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运用了新课标理念,培养了一批拨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10.[2]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EB/

OL]..[3] 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EB/OL]..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

7.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七

一、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语言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题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字冗长, 题目中所涉及的生活常识多, 专业名词多, 对学生理解题意的制约因素多。造成了很多学生一旦遇到应用题连读题的勇气都没有, 即便读了有时也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 这就给解题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因此, 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基础环节。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应用题中相关的修饰词句以及辅助部分进行必要的删减, 保留题目中的核心要素, 让学生在删繁就简中体悟应用题中的各种关系, 从而促使学生在反复读题中厘清数学关系, 并通过推理找出隐藏的条件, 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工厂有9个车间, 原有产品数量相同, 每天的生成能力也一样。甲、乙两组检测员, 甲组8人用两天检验第一、二车间原有和后来生产总量后, 再去检验第三、四车间的成品, 总共用了3天。这5天中, 乙组中的检测员检测了剩下的5个车间成品。如果在检测速度一样的情况, 假定原有的数量为x件, 每个车间每天生产量为y件, 请使用x、y标示乙组的成品总数, 并解出乙组的人数。

这道题目层次结构复杂难解, 乍一看来无从下手, 需要学生较强的阅读认知能力, 厘清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从而能够通过甲组中前两天的检测个数和后三天的个数相等这一隐蔽条件, 为顺利地解题奠定基础。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归类整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让学生从各种应用题的原型入手, 从而将原本的“惯性思维”引入其中, 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具体而言, 可以做出如下划分:不等式类型、函数型、方程类型、统计型以及几何型, 而当学生遇到相应的应用题时就可以在类比事件中进行联想, 在模型意识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在应用题进行分类之前, 教师应该对学生已经学习的应用题类型进行复习, 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解题的一般性思路、与其他类型相对独特之处。只有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对本类型的应用题形成本质的认知, 也给分类之后学生对各种类型应用题的比较辨析提供了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 更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应用题的作用便在于借助数学课堂学习得来的知识、形成的能力付诸于实践中。因此, 必要的归类能够强化学生的整合能力, 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源头在生活, 数学教学应该努力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既要让学生因为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的渗入提升学习效益, 更要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生活是瞬息万变的, 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不可能拥有绝对统一的公式, 而要应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例如, 购房装修需要480块规格相同的地板砖, 商店中有两种不同的包装, 大的每包40片, 计30元;小的30片, 计20元。在两种包装都不能拆开时, 如何购买最合适?

这是一道典型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数学层面的解答, 而是引导学生以生活的视角感受“最合适”是指什么状态, 从而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于是, 学生从全购买大包、全购买小包以及比例搭配进行混合购买等方式, 得出组合购买更能少花钱。如果没有生活概念的介入, 学生只能纯粹地以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则无法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利用意识, 以及逻辑分析、数据整合、迁移推理能力等, 而这些素养的高度融合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教学契机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培养, 应加强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训练, 数学应用题可以是有关自然科学的 (化学物理现象) , 社会经济层面的 (利息成本等) , 能够优化组合的 (耗材最少等) 。而在材料选择时更要契合事物的内在本质, 从而让学生了解其本质特征。

2004年在近千家饭店中抽取了十家, 对这十家饭店每天一次性筷子的消耗情况统计如下 (单位:盒) :3.7 1.02.2 0.6 1.5 2.1 2.8 3.2 1.1 1.4, 根据这一抽样调查计算此地区一年的消耗数量;一年后再次调查, 这些饭店平均每天使用2.24盒, 则增长多少百分率?

此题的数学解法其实并不难, 但却有着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在减少能源耗材的背景下, 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题, 更能促进学生在提升数学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全面发展。

摘要: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源于生活, 而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践行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 面对应用题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 其缘由是忽视了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提出要强化学生应用题的语言阅读能力、归类整合能力、生活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升应用题的教学效益。

8.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八

摘 要: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应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服务型党支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健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加强就业思想引领和就业政策宣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服务型党支部;途径

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765万,比2015年增加16万,高校毕业生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同时,大学生就业难更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热门话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议题,更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新形势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新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1-4]。目前,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核心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观、择业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拓展,解困助学帮扶,创业就业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学生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站在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第一线,如何构建服务型党支部,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服务,成为当前学生党支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基層党支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现状

传统的学生党支部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员的培养发展管理工作,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优良、充满活力、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是核心要求,以在大学生中发挥的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青年学生们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以党建带团建,推进青年团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完成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目标。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政治理想论学习;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内生活制度;党员发展工作;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内容大多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注重思想引领。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这一功能没有凸显,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基层党组织适应新的形势给自己增加的一项新工作,是基层党组织职能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也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基层党支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这项工作,需要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理念,寻找新方法以及新途径,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把它纳入基层党支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全心全意地将这项工作做好。第二,与教学相结合,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以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创新性的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三,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为保障,将服务就业能力提升这项工作纳入党支部的工作范畴。定期讨论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强教育和引导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帮扶,比如开展求职过程中心理调试等专题学习。

2.加强就业思想引领和就业政策宣传。党支部要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要把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形势的精神作为一个系统,联系高校发展特点、专业特色、形势变化要求,进行体系式学习。基层党支部要及时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和政策宣传。把握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谋生、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将包括西部地区、基层就业、欠发达地区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政策在内的新的就业形势政策向学生普及。

3.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成立应届毕业生的QQ群、微信群等平台,利用新媒体的力量给学生分享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积极搜索招聘信息,更过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结合专业,联系用人单位,定期开展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平台。同时,调动学院教师、党员企业家、知名校友以及往届就业的同学,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利用学院的实践、实习基地,将实习和就业相结合,多渠道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党员同学更是广大学生中的一面旗帜,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工作,必然需要党员学生在全体学生中的思想引领和行为世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支部通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引领,由少数优秀学生进而辐射到广大学生,进而发挥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蒋春兰.高校党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13(04):72-75.

[2]赵芸.困境与突破: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

[3]陈丽.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助力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N].光明日报,2013-10-06(第七版).

[4]梁碧云.高等学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342):130-131.

作者简介:王辰(1987-7-),女,籍贯:黑龙江巴彦,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9.增强“四种能力提高执法水平 篇九

摘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除了在“德”上面下功夫,还要着重在执政水平上不断超越提高,练就科学决策本领,忠诚地为党和人民谋利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关键词:战略思维能力;智库;外脑;科学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主要内容就是“八荣八耻”。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八荣八耻”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战略思维、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实践创新“四种能力”,忠诚地为党和人民谋利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坚持不断学习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善于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超前预测和防范,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不断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变成自觉而不是强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更加突出了科技、智力的重要性,中国能否在这一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的因素取决于新世纪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具备素质之一。我们除了系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所必须关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去学习,理解其本质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领导者、组织指挥者,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需要了解和掌握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方面的知识等,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人人学习用科学技术”的良好氛围,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辨别是非能力,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有了一定定位,但需要把握三个方面情况,那样才能保证战略思维能力的正确性。一是要把握全局,善于从战略高度认识问题。任何一级的领导干部都有担任着独挡一面、独立负责一定范围的工作职责,要有“全局一盘棋”的观念,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服从工作全局,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各项工作大发展。二是把握执政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具备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当前,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又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等优势的巨大压力。国内随着政策的深化,许多体制上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暴露。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思考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必须研究时代面临的各种新课题,注意从战略性的高度找准自己工作的重点,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新形势下出现的“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新的不利因素,会带来一定影响。领导干部只有率先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牢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勤奋工作,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强大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坚持两个深入,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详尽占有材料,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从中得出规律性的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就是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原始资料,分析其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深入实际,就是坚持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我们调查研究,首先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出发。尊重客观实际,到现场、市场中去摸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发现其发展趋势。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在现场、市场运作中不断探索规律和掌握其动向,才能把调查研究工作推向前进。第三,要正确对待过去的经验,及时发现新的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不能凭脑海中的印象,去分析它的变化,要按实际情况发展效果下结论。四是无私无畏,排除干扰去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和浮躁心态,扑下身子,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面对事实摸实情。克服来自权威和上级部门的“定论”,实事求是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还有一个深入,就是深入群众。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重要的因素,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只有把人民群众视为领导干部的“上帝”,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有成效。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要放下官架子,不要让秘书等有关人员代劳,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和谈心交友的方式广泛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将群众零散、不系统的意见、经验等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概括、提炼,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真正形成有较高决策作用的调查研究报告。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小型调查会、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民意测验、专家调查等方法,提高调查的科学价值。

三、坚持发扬民主,增强科学决策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里讲的出主意,就是决策。其实用干部,也有决策的问题。科学决策就是按照决策的理论和健全的科学程序,运用现代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的活动。

纵观我国领导决策的发展,不难看出科学决策也随着变革而不断完善。传统的经验型决策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这种决策是同封闭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它不仅跨越对象类型,而且跨越地域乃至国界。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靠自己的经验来作出满意的决策,既难以实现,又不符合经济高效的原则。现在,一个国家的政府或首脑拥有一套甚至几套顾问班子,已相当普通。这几年,不少地方“首脑机关”建立了以各行各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地方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料,新世纪领导干部拥有几个或一批经济顾问、管理顾问、法律顾问或科学技术顾问,将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从封闭的、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拍板”的思维决策方式,变为建立睿智、形成领导者思维决策及反馈的“外脑”和“耳目”,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效益最大化。

广大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形成“集团军”作战,创造辉煌的业绩。领导是整个决策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中枢神经”,不断发出指令,同时获得反馈信息。专家是决策的“智库”,也是“外脑”,他们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咨询的形式,拓宽决策者的智力,帮助决策者进行各种预测、分析、论证等,提高决策质量。群众是保证方案得到准确、有力执行的“操作者”,他们有无穷的智慧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充分发挥,将创出最佳效益。这样聚成“三位一体”集团军,齐心合力,就会使决策方案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和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要规范决策程序,不能头脑发热盲目“拍板”,减少决策方案的风险系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高明的决策者,首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找准决策核心“定位”。然后集思广益,拟制方案。在拟定方案阶段,领导者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和专家、群众等一起平等地、民主地讨论问题,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广开言路,拟订积极、应变、临时三类方案,比较鉴别,以便选择最优方案。再分析评估,方案优选。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方案“品头论足”,择优筛选,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最后实施方案,反馈调节。坚持慎重初战、务必求胜的原则,加强决策追踪,锐意创新,不断修正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增强实施方案的最佳效果。

四、坚持求真务实,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都是马

克思主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之构成要素。因此,领导干部坚持以求务实精神,崇尚实践,开拓创新,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实践来学习现代知识,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反而会弄巧成拙,一事无成。同样离开了具体的领导工作实践,不仅对领导工作毫无裨益,甚至会空谈误国,没有成就。实践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必须经常用各种方式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求知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领导干部的业绩也是以具体领导工作实践成效之好坏作为检验标准。而为了取得好的绩效,又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进取。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是一场新的革命。这样一场革命是邓小平带领我们党开创的史无前例的新事业,也是国际********运动面临的新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靠什么,最根本的是靠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10.增强四种意识提高三种能力 篇十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喻玉平

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治理国家的使者和代言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对各级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应增强四种意识,提高三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第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只有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

第二,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是人大和人大代表工作的本质要求,人大代表增强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人大代表必须做到真正知法,自觉守法,进而依法行使各种职权。否则,就难以行使其职权,以至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因此,人大代表应当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素质。既要学习《宪法》以及《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法律,掌握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的必备知识。同时,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代表还应不断地学习这些法律法规,以便在监督实施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实施的监督效果,发挥人大代表在依法治国中的应有作用。

第三,要增强责任意识。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政治职务。人大代表负有对国家和对人民负责的双重责任,这是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因此,人大代表应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积极参加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和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

律,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出与自己的代表职务相称的贡献。

第四,要增强群众意识。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因此,人大代表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上来。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参与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人大代表在增强四种意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三种能力,不断提升履职水平。

一是要提高调研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代表要参政、议政,就要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大街小巷,熟悉情况,了解民众,了解社会,从中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系全局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这样才能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

二是要提高表达能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大代表必须具

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代表发言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提出议案、建议要针对问题讲深讲透,既实事求是,又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三是要提高决断能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就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作为人民代表大会主体的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参加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讨论决定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其整体的决断能力直接关系到本级人大的决策水平。因此,人大代表在参与决定重大事项时,既要多渠道地获取各方面信息,全面掌握情况;又要熟悉法律法规,认真综合分析;还要站在大局上,权衡利弊,统筹兼顾,从而提高人大代表的决断能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水平。

11.党支部提升四种能力 篇十一

指令式的领导型态

以管理公司新来的销售业务员为例,一般初学者在各方面都是热情的,渴望学习,却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因为新人对于成为一名成功的销售人员的意愿很强烈,既好奇又期待,既乐观又兴奋,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采取指令式的领导型态。传授给新人详细的销售流程,从打客户电话到与客户签单要手把手地教,怎样打电话给客户,销售工作应该怎样进行,怎样才是成功地完成工作等。然后要为其制定一份发展计划,指导新人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名销售人员。

换句话讲,就是不仅要出题,而且要帮助寻找答案。要对新人进行详尽地指导,时刻关注销售表现,计划并列出实现工作目标的优先任务。传授并展示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是怎样做的——让新人在低风险的销售情境中进行练习——这才是适合于热情初学者的恰当的领导型态。

教练式领导型态

憧憬幻灭的学习者需要教练式领导型态。假设这名新人经过几周的销售培训懂得了基本的销售技巧,但是却发现这份工作比自己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领导者观察到其情绪开始低落,时常唉声叹气。虽然比起先前初学的状态掌握了更多的销售技巧,能力有所上升,但是却变得消极低落,工作意愿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憧憬幻灭的学习者。

对这类员工所需要是教练式的领导型态,高指导和高支持。领导者要继续指导和关注其销售表现,同时跟他进行双向对话,不断对他提出建议,不断听取他的问题和建议。领导还要给他一些表扬和支持,帮助建立起自信心,重拾工作意愿,鼓励他的工作动力。

支持式的领导型态

能干但谨慎的表现者需要支持式的领导型态。假若这名销售人员已经掌握了销售日常工作职责,而且具备了销售技巧。然而,他依旧对能否在缺少领导或其他同事帮助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完成销售任务感到信心不足。虽然他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但是他自己却不肯定。他掌握了销售流程,和客户的合作也令人满意,可是他对于自己独立完成任务依旧犹犹豫豫。他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个阶段,他已经成为能干却谨慎的表现者,销售工作意愿时高时低。

这时需要采用支持式的领导型态。由于这名下属已经了解足够的销售技巧,所以领导者不要对他进行太多的指导,他所需要的是领导的支持,鼓励他,帮他树立足够的信心。现在的领导者应该站在他的背后,倾听他的想法和建议,支持他与客户及其他员工进行交流。领导要多鼓励和多表扬,而要少指导。这种支持式领导型态讲究是双向合作,反馈与沟通很重要。领导应该通过提问,帮他拓宽思路,鼓励他勇敢向前走,帮他实现销售目标。

授权式的领导型态

独立自主的完成者需要授权式的领导型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新人变成了团队中的骨干成员。他不仅掌握了销售技巧,而且也成功挑战了高难度客户。他能预见问题并解决。他在自己的销售领域内因成功而充满信心。他不但自己工作出色,而且能够激励到团队的其他成员。到这个阶段,他已经在销售工作领域成为独立自主的完成者,能够完成销售目标。

当员工处在这个发展阶段时,应该采取授权式的领导型态。领导者应该将日常决策制定及解决问题的职责交给他自己负责,让他自主掌控自己的工作。领导者的职责就是授予他足够的权利,允许并信任他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领导所要做的是认可他的出色表现,当他需要时给予适当资源支持来帮他实现销售目标。在这个阶段上,很重要的一点是激励这名优秀的销售人员,让他继续强化销售能力,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

总之,依据情境进行领导是一种全面且实用的方法。关健点是怎样诊断员工或团队的发展阶段,如何使用恰当的领导型态要适应员工和情境的需要。做到了这些将迅速发展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意愿,提升员工绩效!

12.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 篇十二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 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有院 (系) 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当前,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将文化建设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的意义

(一)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大学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种软实力,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 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学生置身于大学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之中, 接受文化的熏陶, 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 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并成为其追求真、善、美, 促进其全面发展, 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二)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思想引领的需要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改革开放以来, 多元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去影响大学生, 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三)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传承创新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并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是重要的知识库和创新源, 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 对于高校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在更高层次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 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 世纪以来, 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 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 包括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也包括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 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基层党支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积极走出校门, 发挥优势, 彰显特色, 服务社会。不仅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 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告诉社会大众什么是先进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先进文化, 从而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 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设计, 没有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随意性较强, 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待文化建设工作和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日常工作, 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总认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是硬指标, 看得见抓得着, 而文化建设属于意识范畴, 是软任务, 没有具体的指标, 难以进行考核, 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二) 对文化建设认识片面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的事, 尤其是宣传部门的事, 与党支部关系不大”, 造成精力投入不足, 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 重物质文化建设, 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将高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 片面地认为“只要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就行了”, 缺乏对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 文化建设手段单一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报刊橱窗、党课教育等传统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缺乏对信息时代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 学习的形式多, 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形式少;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 缺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文化实践活动, 师生员工参与率不高;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活动还局限于校园, 缺乏融入社会的文化实践活动, 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三种能力”, 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 以提升文化建设认知力为出发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 具有非常庞大、复杂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记载着人类丰富曲折的历史, 承载着文明的丰硕成果, 承载着社会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养分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 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 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要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 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缺乏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精神品质的高校, 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 要重视凝练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 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 以提升文化建设执行力为着力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 加强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

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支部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执行力, 必须提高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上级布置的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 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文化建设, 离不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 离不开所处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对文化建设科学定位, 认清特性, 把握规律, 明确重点, 整体推进。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 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 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

3 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各类人才汇聚密集的地方, 要大力挖掘和培养文化建设人才, 鼓励和扶持师生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 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广泛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以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为关键点, 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对矛盾关系。面对多元文化关系, 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满足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2 精心设计, 强化实践, 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不同的党支部, 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不同, 有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主体和文化历史传统,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 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充分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 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设内容上, 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侧重点各不相同, 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 以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为重点;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 要采用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创意, 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重视文化实践, 鼓励师生参与, 提高师生的参与率, 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走出校门, 深入企业、社区、乡村, 通过广大师生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 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3 加大投入, 创新载体, 打造坚实的文化建设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只有打造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数量充足、满足需求的各类文化建设阵地, 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 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文化建设阵地。要加大投入, 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 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通过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7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04.

上一篇:党员发展对象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