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024-07-22

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精选12篇)

1.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一

中微子束缚效应对致密物质状态的影响

用手征强子模型研究在中微子束缚情况下对致密物质状态及其对前中子星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微子束缚效应提高了致密物质中质子的含量,使致密物质的.状态方程变软,并使前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与半径减小.

作 者:周然 郭华  作者单位:周然(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郭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兰州,730000)

刊 名: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年,卷(期): 28(1) 分类号:O57 关键词:手征强子模型   致密物质状态   前中子星  

2.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二

实践证明, 心理医学与技术医学相辅相成具有同等医疗价值, 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护理人员经过细心观察找到患者思想的敏感点, 打通情感交流的渠道, 向他们灌输蓬勃向上的希望, 坚强的意志, 乐观进取的意识, 以驱除悲观抑郁, 即可达到技术医疗无法实现的目的。护士接触患者最频繁, 工作具体而琐细, 然而对诊断治疗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患者入院后第1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护士都一丝不苟、非常认真, 他们就自然而然感知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就能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医疗数据。重视首因效应应作为一种护理观念也应贯彻于技术护理中。如第1次肌肉注射, 第1次静脉穿刺都能做到既准确又无痛苦, 使患者消除对注射的紧张心理, 缘自首因效应的信任感无疑是医学护理的非常重要的一项。

良好的首因效应, 还能在消除患者疑虑、恐惧、畏怯的心理状态方面起到微妙而神奇的作用。

工作实践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首因效应的神奇胜过千言万语, 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经常有意识的运用良好的首因效应, 避免其不良的副作用, 从而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开辟出一片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3.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三

宿舍群体;宿舍群体效应;学风

【作者简介】张志勇(1979—)男,辽宁义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研究。

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宿舍群体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模仿,在思想上互相认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群体行为,也就是产生了群体效应。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拿到了奖学金,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有挂科,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纪律松散等。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松懈的现象往往是一个宿舍或一个团体的行为。这说明同学之间,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同学之间,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都在互相影响和同化,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本文意在通过调查研究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同宿舍群体的学习情况来分析宿舍群体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等,从而探寻如何通过改进宿舍群体及其成员之间的认识和行为,来形成较好的宿舍群体效应,促进学风建设。

为了更准确的把握学生宿舍群体效应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特拟定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69份,其中30份发给宿舍群体成员没有挂科的(A组),39份发给宿舍群体成员中有2~4人挂科的(B组),回收率为100%。个别访谈的对象是高峰、张楠、潘玉伟等20余名学生,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1.宿舍群体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情况的整理、汇总,调查结果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学习规划和专业了解方面:A组的调查结果是97.67%的同学对专业比较了解,87%的同学对学习有明确的规划;B组的调查结果是43%的同学对专业比较了解,36%的同学有明确的规划。

学习态度方面:A组的同学没有经常旷课、迟到的,有86.67%的同学从不旷课迟到;B组有12.82%的同学经常旷课、迟到,仅有2.56%的同学从不旷课迟到;A组的同学有86.67%的同学经常上自习,B组为51.29%。

课堂状态方面:A组有97%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B组有49%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

业余时间利用在学习方面:A组有30%的同学业余时间用于学习,B组有12.82%的同学业余时间用于学习。

网络利用方面:A组有20%的同学业余时间玩网络游戏,B组有43.59%的同学业余时间玩网络游戏。

宿舍学习风气方面:A组有76.67%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风气较好,B组有38.46%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风气较好。

宿舍成员间互助方面:A组有90%的同学宿舍群体成员间关系好,B组有71.79%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群体成员间关系好;A组有70%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先找自己宿舍群体成员,B组有58.97%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先找自己宿舍群体成员;A组有73.33%的同学所在宿舍成员间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B组有46.15%的同学所在宿舍成员间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

宿舍内部关系方:A组有100%同学认为宿舍群体成员间比较了解,B组有97.43%的同学认为宿舍群体成员间比较了解;A组有86.67%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B组有84.62%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A组100%支持宿舍长工作,B组84.62%支持宿舍长工作。

从以上八个方面数据显示可以得出结论:没有挂科的宿舍无论从学习规划、专业了解、学习态度、课堂状态、业余时间利用、网络利用、学习互助等方面都要比挂科的宿舍好,也就说明宿舍群体学风和宿舍学习状态、氛围有关系。另外,宿舍成员间关系良好,且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说明通过宿舍群体效应来改变宿舍群体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是有基础的、可行的。

2.宿舍群体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导致现在学生宿舍群体学风欠佳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约束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从小到大是在家长、老师的“看管”下成长起来的。进入大学后,很容易产生“松口气”的想法,面对各种“玩欲”的诱惑和大学宽松的管理,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出在生活上的不自立,自我约束能力亟待加强。

学习方法不当:据调查,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非常想认真的学习好大学的知识,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也会安排一些专业介绍,如何学好大学知识等讲座,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但是由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方法须改善,知识结构理解不透,所以对于新生来说,专业介绍、讲座等太抽象,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理解不深,效果欠佳。非专业课程很少用心去学,对专业课的学习也存在“看”、“等”的想法,影响了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宿舍核心人物的导向作用:据调查,在宿舍群体一般来说会出现一个核心人物,核心人物的行为会影响、辐射到宿舍群体的其他成员,核心人物有的是学生干部,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有的不是学生干部,对他们关注的较少,影响了整个宿舍群体成员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宿舍群体的集体学习活动内容匮乏:通过调研,绝大多数的宿舍经常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的卫生,因为宿舍的卫生经常有人检查,卫生不好会受到通报,说明他们是很有宿舍集体荣誉感的。此外,他们也会经常以宿舍为单位参加一些文体方面的竞赛,而在宿舍间开展学习的活动却很少甚至没有,亟待改善。

对宿舍群体效应的认识不够: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通常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班集体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宿舍集体的指导,帮助指导了“问题宿舍”中的个体,忽视了“问题宿舍”群体及群体效应,导致工作不完整,效果不佳。

3.改进宿舍群体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发挥宿舍群体效应,促进学风建设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关心个体,关注群体:现在的大学生有主见、重实际,但在情感上表现为孤独、不自立,他们需要学生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指导,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在学习方面,学好本领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大学的校园里,大多数的学生归属于各种群体之中,不同的群体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些群体之中,宿舍群体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所有群体中非常重要的,把握住宿舍群体对做好学生工作,更好的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激励学生个体和宿舍群体坚持完成目标:激励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人们的行为可能因激励而发生改变。激励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层次一是行为取向,层次二是努力程度,层次三是坚持程度。[2]在充分了解宿舍群体成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设定个体的目标和宿舍群体目标,不断的激励,以期他们坚持完成目标。在完成宿舍群体目标的过程中,宿舍群体成员的团队意识等都将得到提升。

4.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四

借助非参数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北京市20个气象站44年(1961一2004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上,44年来北京市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为跃变点,跃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显著,而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5年滑动平均演变图发现,对气温而言,市区增温趋势明显高于郊区,市区和郊区44年来分别以0.44℃/10a和0.01℃/10a的趋势递增,降水量从总体上来说44年来城、郊差异不大,市区和郊区44年来分别以1.82mm/a和1.49mm/a的趋势递减.②空间上,对年平均气温而言,市区内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中心,且等值线较为密集,海淀站Kendall倾斜度高达0.776℃/10a,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1、4、7、10月在市区均存在一个闭合的暖中心,市区内增温幅度大于郊区;对降水量而言,1、4、7、10月在市区和佛爷顶一带均存在着上升中心,降水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有关.

作 者:张玲 徐宗学 阮本清 ZHANG Ling XU Zong-xue RUAN Ben-qing 作者单位:张玲,徐宗学,ZHANG Ling,XU Zong-xue(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阮本清,RUAN Ben-qi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5.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论文 篇五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好学生是班主任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肩负着教书的责任,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而一个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等,与班主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离不开师生的积极配合。因而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学生管理是基础,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社会科学中反映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的哲学规律。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共生效应”,以“共生效应”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实践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关键词:共生效应;班级管理;启示

一、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中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共生效应”:从1901年至1982年间,英国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先后有25位荣获诺贝尔奖,从而使这里成为各国萃萃学子向往的“圣地”。这种现象令人吃惊,更让人不解: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何以能获此殊荣?卡文迪许实验室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产生了“共生效应” [1]。

《辞海》把“共生效应”的概念界定为是一个群体在各个个体间相互制约、相互给予、相互依存的过程产生一种新功能、新作用、新效果[2]。

根据这一原理,我觉得我们各个班集体也是一个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的团

队。如果我们各个团队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那么我们的未来是很光明的。借鉴到我们班级就是:你安静,我安静;你学习,我学习;你的成绩提高,我的成绩也提高,相信这种结果众望所归[3]。

地球上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单独生存,而共生现象就是推动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4]。而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有老师的脸面,更多的是学生的脸面,所以师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共生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5]。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产生互动[6]。学生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交流意识。供应链中企业的知识结构、企业文华、技术专长、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往往能使其互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共同取得更高的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7]。

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他们既是信息的获得者,又是信息的输出者,他们在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与效果[8]。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其学习习近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合作组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9]。班集体作为一个共生共荣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它所倡导的是,以共存、共享、共赢、共惠、共荣为主要地位的精神追求以及价值趋向,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之间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伙伴关系,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10]。

二、“共生效应”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注上课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

由于学生正处在特别敏感的年龄段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加上可能我的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对我的态度是有点轻佻但不失尊重。刚开始上他们班课时,有几位男同学比较吵闹,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喊课。面对他们,我没有发火没有停止讲课,而是随着他们从课本讲到他们正在说的话题,再兜回课本内容上。整个过程就是微笑、气和。作为他们的新老师,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采取罚骂的方式,学生会对我有一种恨,因此我选择“亲民”路线,把课堂气氛一直保持在平和水平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会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也爱着他们,希望他们也会尊重我体谅我,并且能从我身上学会压住脾气,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骄不馁。这样,课堂气氛一定非常

和谐,促进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质量。

(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管束、制约学生,真正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总结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且每一位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针对于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等。通过这种自我 总结的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中学生的将来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掌握评价学生的方法,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作为一名班主任,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的和谐优秀班集体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从很大程度上说,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极为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师生都“以班为家”,进而师生都齐心协力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让教育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使其能有更大的进步。切不可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来使学困生也有所进步。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善于换位思考,真正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最信任的良师益友。

(三)共生共赢,个体的发展演绎为师生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其最大价值就是提升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和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指引他们发展时,由不是激发出内心的创造性,享受到作为教师来自于教育的一种幸福呢?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其幸福主要在于合作以及共享,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学生,最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话,那么教师的最大价值其

实就是在工作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塑造和滋养、个体小爱和师长博爱的对接。随着“共生圈”的形成,师生对话的展开,师生共同追寻智慧、探索成长意义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四)学习要有好环境

可以小组内约定,也可以小组间竞争,还可以班委倡议,大家发自内心地遵守并且互相督促,坚持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同学关系融洽了,好的班级风气也有了,这不正是“共生效应”的很好体现吗?

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好心情是学习好的保障,对于心态的调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字的理解,宽恕的“恕”字:我们把“恕”字拆开,会得到“如心”两个字,“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比拟别人的心,它的真谛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凡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宽容、更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就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少了些不必要的烦恼,多了些积极上进的自信。

(五)共生共荣,个体汇聚凝结为精神的共生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化解大家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可以让“共生圈”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体验这样的感受,从唤起自主参与意识、形成自主参与意识、促成自主参与学习与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共生效应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建立一种融洽的和谐氛围,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课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上要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除了老师将课外,还需要学生们主动学习。老师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确实有的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理论化,内容多而枯燥,这时老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把课堂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或视频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

(七)运用“共生效应”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

要优化课堂教学,除了要优化教师层面的教学外,还要优化学生层面的学习。事实上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结论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的成才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不仅需要先天性的秉赋,更是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更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奋进。我们需要注意和利用课堂中的这只无形的手---师生共生效应,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生的家园,让每位同学都成长为主动创造积极创新的新新人类。

参考文献:

6.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六

1 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1.1 基于经济结构产生的产业集群形成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它是由一个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 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其中包含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相同。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依赖于具有生机活力的各种所有制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2 基于制度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与经济结构有关, 从制度层面也具有一定的根源性。首先, 文化与历史传统对产业集群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着集群的内容、集群的规模、集群的特点、集群的方式等。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 既有效地防止了各种机会主义行为, 又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和扩散。良好的产业氛围的这种相互信任和满意成为一种最有价值的资源, 对一定地理内的企业空间行为产生约束, 为集群提供了一种黏合剂, 使众多企业黏合在一起, 并根植在当地, 不会轻易离开。

1.3 基于地理区位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 区域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特征, 即在某些地区实现空间集聚和地理集中。因此, 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地理区位条件。一个地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对于发展某些产业可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主要体现为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原料的可得性。其次, 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区域经济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区域内外的联系和交流, 与此同时, 交通条件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及相关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

2 地方发展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建议

2.1 合理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科学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首先, 要明确发展思路。以现有工业化程度为起点,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 以充分就业为己任,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 要正确把握原则。坚持适度工业化的原则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正确处理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长期战略产业规划、布局规划和具体计划, 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2.2 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与技术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应用直接相关, 并具有内在相互关系的创新主体、组织和机构的复合系统。就目前形势而言, 当今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不断引发创新浪潮,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 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迫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蓬勃发展, 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壮大,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学和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相互作用, 不断为技术进步开辟新的方向, 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科技创新、转化和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 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益突出。

2.3 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

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 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判断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 是区域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 即企业在区域内相邻而结网, 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愿望。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条块分割、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缺乏、低信任度、交易成本高以及有关企业产业各类法规的不完善等制度文化缺陷, 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和企业只注重使用内部资源, 只注重提高企业内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而不注重寻求企业外部资源, 从而导致产业集群政策难以制定与实施, 产业集群很难有效发展。因此, 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 重要的是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地方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 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 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2.4 必须加大选资招商力度, 创新工作思路

必须从单纯引进企业、引进项目向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转变。全面寻找对接途径, 力争尽快与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部门开展对接。在选资招商中, 要把目光牢牢锁住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本着“同业集聚、资源共享”的原则, 使集中入住项目向集群化产业转变。

3 结语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大开发所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问题, 其中, 资本投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规模资本投入, 最佳途径就是借资本市场的推动。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 地区差距大, 总体发展水平低, 而且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重任, 也是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其任务相当艰巨。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完成这双重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实现现代化应是一个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 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落后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培养和开发一批质地优良的公司, 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中国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中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发展区域经济, 缩小地区差距, 不仅对于实现现代化, 而且对保持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再树强国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产业集群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产物, 马歇尔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 一些主要依赖工匠技能的特定产业部门在特定产业地区集聚, 他将这种集聚区称为“产业区”。后来, 经济学者们对产业集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以人均GDP指标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也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一方面,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 又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化集群

参考文献

[1]张三喜.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特区经济, 2011 (07) .

[2]王君, 颜谢霞.杭州市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 2011 (10) .

[3]赵婉莹, 卢林.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4]陈晓瑜.产业集聚、扩散趋势分析——基于广东省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

7.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首因效应;高一化学。学习动机。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46-01

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学生

能否“得道成佛,修成正果”,“入门”是个非常关键的阶段。高一化学是继九年级化学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而高一化学所学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甚至将来的化学专业深造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高一新生在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就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力——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三大化学理论知识,再加上他们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快速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而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则极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中,笔者将讨论如何利用首因效应来帮助高一新生学习化学,促使其产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

输入的信息对课题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通俗地来讲就是被大众所熟悉的第一印象效应。利用首因效应最根本的目标是使高一新生明白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同时化学学科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一新生需要教师引导其明白上高中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校园,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只有当其深刻的明白自己上高中是为了什么,对高中生活有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才能认真的对待所学的每一门科目,包括化学。比如我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在教室墙壁贴上这样一句话:“考上一中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对我们来说更意味着挑战!”这就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努力奋斗的氛围,让其对高中产生“原来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上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而要更加努力”的第一印象。

二、教师的一言一行同样会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对学

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师生初次见面,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教态、语言等,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常规教学,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初次感知和常识等等。以课堂上的板书为例,在开学第一堂课上,教师在写板书时需要画一个表格,可以提前给学生做出提示,告诉学生这个表格大概有多大,需要在笔记本上留出多少空,这自然会给学生留下教师对学生细致、体贴这样深刻的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自然会影响到今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高一新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其中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

教师的主要工作和基本任务就是课堂教学,这也是学生获

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师生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首因效应”的形成阶段,课堂上教师是否能够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能被高一新生正确理解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沟通方式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两种:单向沟通时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不能提问,听者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差距大;而双向沟通就是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有提问有反馈,听者的答案接近正确答案。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做到与学生“有效沟通”。通常学生都是喜欢这样的老师:学识能力方面,要有智慧、聪明、知识面广、有好的教学方法;性格方面,要随和、开朗、活泼、幽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品德方面,合格的老师要教书育人,传授做人的道理,能够解决学生成长的困惑。

在学生的第一印象形成阶段,教师一定要表现出自身的专

业素养,这一点必须得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所教授领域的专家,从教师那里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并且,教师还要善于表达和讲解知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说的话具有前瞻性,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比如学生写胶头滴管的“滴”总是会把右半部分写成“商”,这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强调,学生答题过程中如果再犯错,就可以体会到教师的前瞻性,就会在今后的课堂中认真听教师的叮嘱。通过这些,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利于其学习动机的形成。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加引导,多鼓励学生,并且注

重自身修养,就一定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并不是非常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学习化学,才能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 师曙光“第一印象效应”浅析.太原大学学报,2005(9).31-32

[2] 黄少芳 高一化学入门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63-65

[3] 拾景江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煤炭高等教育,1993(1):47-49

[4] 吴春磊,沈娟 浅析“首因效应”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职业,2011(6):187-188

8.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八

摘要: 近断层地震会给桥梁带来严重损害,其方向脉冲及竖向地震动效应日益引起研究者注意。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烈度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全桥模型,计算了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弹塑性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下桥墩进入弹塑性阶段,刚度的改变其自振周期随之改变。相比远断层地震而言,近断层地震以其较大的脉冲周期与进入弹塑性的桥梁相耦合,将加剧桥梁的非线性响应。考察了竖向地震动对桥梁地震性能的影响,通过轴力变化改变影响桥墩滞回性能,增加塑性区变形,但不会导致墩顶横向位移的增加。建议设计时采用近断层地震因子及合适的竖向地震动参数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竖向地震; 速度脉冲; 非线性地震反应; 近断层地震因子

中图分类号:U448.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4523(2016)04070410

DOI:10.16385/j.cnki.issn.10044523.2016.04.018

引言

近断层地震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最近如1979 Imperial Valley (CA) 地震、1994 Northridge (CA) 地震、1995 Kobe (Japan) 地震、1999 ChiChi (Taiwan)地震、以及 1999 Kocaeli (Turkey) 地震,其地震动记录表现出明显的速度脉冲效应以及较大的竖向地震动等近断层效应。研究表明:当断层的破裂前锋朝着地震观测台站方向传播,会导致地震能量的释放并形成单向或者双向速度脉冲。

关于近断层地震的方向速度脉冲效应,Benioff,Kasahara,Haskell以及BenMenahem等首先在地震记录观测中认识方向脉冲效应。1971年San Fernando 地震、1994年 Northridge地震及1995年 Kobe地震后,近断层方向脉冲地震对结构的巨大破坏作用日渐引起研究者关注。MacRae等[1]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研究了近断层地震对于单自由度体系的影响。Baker & Cornell[2]论证了采用强度指标进行结构脉冲型近断层地震性能分析的可行性。Zhou & Anil[3]采用经验模态分离(EMD)方法分离并抽取速度脉冲并进行非线性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脉冲记录吻合良好。McCallen等[4]研究了低频长周期进场地震作用下OaklandSan Francisco 海湾大桥的动力响应。

近断层地震对结构影响较大的另一个特征是其较大的竖向地震分量,即有较大竖向地震动与横向地震动比值PGA(PGA=PGAV/PGAH),这已在最近的近断层震害中所证实[5]。Kunnath等[6]以加州典型桥梁Camino Del Norte 桥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Sees平台计算了近断层水平和竖向地震组合作用下桥梁地震响应。研究表明:竖向地震的对梁跨中及桥墩的弯矩及桥墩剪力影响较大。针对现有桥梁设计规范包括AASHTO没有精确考虑竖向地震动的情况,Legeron & Sheikh[7]给出一种适于短周期桥梁计算的简便反应谱方法。Sung等[8]以曾经经历过Northridge地震的Santa Monica桥及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通用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ZeusNL程序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重点研究了竖向地震动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Gulerce等[9]基于水平及竖向地震下的不同截面及跨度公路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工程需求参数及地震动强度指标及竖向地震动的影响,为桥梁概率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Saiidi等[10]通过桥墩及两跨整桥大比例模型振动台实验,研究了竖向地震动对桥梁损伤类型及桥墩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与公路桥梁相比,高速铁路桥梁墩柱有很大不同,墩柱厚重,纵横向高度比较大,纵筋率普遍较低,一般低于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等规范规定竖向地震取为横向的65%。事实上,许多近断层地震的竖向地震分量都远大于横向地震的65%,比如Northridge地震的Rinaadi波及NewhallFire Staion波的分别是横向分量的102.0%及92.9%。因此若采用横向的65%作为竖向地震动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分析,会导致计算结果的较大偏差。同时,当前的抗震设计实践是基于反应谱理论的,即便采用设计分组考虑设计近震及远震,但无法考虑到方向性脉冲响应及较大的竖向地震的影响。对于低配筋大轴力的铁路桥梁,速度脉冲效应及竖向地震动的影响仍然不甚明了,基于设计角度有必要对此问题探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和欧亚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境内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快速组网的高铁桥梁邻近断层或跨越断层将不可避免。基于防震减灾角度,研究近断层地震效应对高铁桥梁结构影响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高速铁路大量使用的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速度脉冲及竖向地震效应地震动记录,建立非线性高速铁路桥梁分析模型,考虑了轨道不平顺的影响,计算了横向(FN)及竖向(V)地震作用下桥梁的非线性地震响应。通过与远断层地震的比较研究,定量地分析了近断层地震效应的影响。未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将会公布,本文为其必要性及高铁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提供依据。

Abstract: Longperiod pulse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in near fault earthquakes have been known to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bridge structures, which have increasingly been the topics of lots of researchers recently. The nonlinear global model of the multispan simply supported bridge in a high seismic region is set up, the elasticplastic seismic responses of bridge subjec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arthquakes a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period of the bridge will increase with the stiffness of bridge decreasing when the bridge pier step into the nonlinear state under the near fault earthquakes. As compared to far field earthquakes, the near fault earthquakes with the longer pulse period will interaction with the elasticplastic bridge, which will in general cause more damaged seismic response. Additionally,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vertical earthquakes on the seismic assessment of the bridge. The greater vertical earthquake will influence the hysteric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piers by the axial force fluctuations, Extend plastic hinge formations; While it cannot correspondingly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s. The near fault earthquake factor and the proper vertical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can be proposed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near fault earthquakes.

9.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九

关键词:羊群效应,基金绩效,行为金融学

一、文献综述

1. 羊群效应的衡量及检验的文献回顾

姜新和黄静(2005)在“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修正了的LSV模型,对中国证券投资金市场的数据,得出:从2000年年报到2004年中报,HM平均值为0.25089,说明中国投资基金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从买入羊群(BHM)和卖出羊群(SHM)来看,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0.12424和0.12665,卖出股票时羊群行为要稍强于买入股票时羊群行为,但差异并不明显。但差异并不明显。

2.基金绩效与羊群效应相关分析

姜新和黄静(2005)根据绩效评估指标的大小,将基金分成数量相同的三组,分别计算每组的HM、BHM、SHM值,再将各区间所属于该类别基金的HM、BHM、SHM取算术平均值,则得到该类别基金羊群效应指标数据。得出结论:最优组的基金其整体羊群效应(HM值)较其他组的羊群效应显著。

二、变量的选取及实证检验建模思路

1. 羊群效应的衡量的变量选取

由于我们的研究不涉及买方及卖方的划分,故本文采取了未修正的的LSV模型计算公式(公式(1))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进行衡量,这样更便于、简化了我们对基金羊群效应H值与基金绩效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对于在考察期内投资基金在某种股票的投资上是否有羊群效应,可以用下列指标H衡量,H计算公式如下(LSV,1992):

p代表增加所考察股票的持仓的投资基金占买卖该股票投资基金总数的比例的期望值。即:

AF:是一个调整因子,计算公式为:

2. 基金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虽然传统的基金绩效评价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但是其数据获取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反映基金的绩效,加之本次研究的侧重点并非对基金绩效的评价,而是基金羊群效应的度量、H值对基金绩效是否存在影响。因而,本次研究从数据获得的简便性及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选取了各支基金(共50支选定基金)的“季度净现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各支基金绩效的指标。

3. 羊群效应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的回归

为了考察羊群效应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基于以上所有文献综述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拓展与完善,我们进行如下回归分析:

Y (基金绩效)=aX 1 (羊群效应)+bX2 (市场指数)+cX3 (基金规模)+dX4(基金费用率)+e+ε

Y (基金绩效)用基金净现值增长率指标进行衡量。

X1 (羊群效应)用未修正的LSV模型计算得出H值。

X2 (市场指数)用上证指数对大盘走势进行衡量。

X3(基金规模)用基金总市值指标进行衡量。

X4 (基金费用率)用基金总费用均值进行表示。

最后一项ε为随机误差项,代表了基金运营中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我们的研究与模型中,新加入和考虑了基金费用率、宏观经济走势、基金规模这两个因素和变量,从而使模型更加完整。宏观经济走势,基金规模和基金费用率的引入是为了在回归中排除非羊群效用因素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收集了我国金融市场上有代表性五十个基金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2年的按季度计算的数据,计算了这些基金对于基金重仓股“贵州茅台”(600519)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使用建模思路中提到的值衡量。然后再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本文计算的H值可以看出,我国基金市场上存在较显著的羊群效应。尤其2008年和2011年尤为显著。

2.对结果的分析

首先,根据计算的H值可以看出,H值绝对值的均值为0.1584671,我国的基金市场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

由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金绩效和羊群效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二者之间的协方差0.3462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比较强的。而由上面的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出,基金绩效和大盘走势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其协方差达到了0.6234;但与基金总市值均值、基金总费用均值的相关性就很小。这些数据说明基金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比较大,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

综合上面的结果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金市场上有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且羊群效应和基金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Christie W C,Hnang R D.Following the Pied Piper:Do Individual Returns Herd around the Market?[J].Rnallcial Analysts Journal,1995;51(4)

10.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十

关键词:篮球比赛,主场效应,球员表现,影响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性项目, 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心智等方面都要求较高。环境、观众、裁判、气候等因素, 加上运动员自身训练水平、调控能力, 都会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产生影响。所谓主场效应, 是指在本地自己熟悉的比赛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赛, 显而易见, 主场比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尤其是地利、人和两个条件。主客场赛制运动竞赛中, 主场获胜的概率超过了一半, 这种现象已受到注意, 因此提出了主场效应的概念。本文拟就美国职业篮球联赛2010—2011赛季常规赛数据及洛杉矶湖人队近五年主客场战绩数据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主场效应对于篮球比赛的影响。

笔者细致观看美国职业篮球联赛2010-2011赛季的相关比赛录像, 对相关过程进行统计和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一1对比分析, 明显表现出各支球队主场战绩比客场战太绩阳队要好, 这23说/1明8主场效17应/2在4主客场0赛.5制6比赛当中0.4是1存在的。爵根士据队分析201201/—202011赛季18常/23规赛西部0各.51球队情况表0.4现4为三方面勇:士 (1队) 强队主26/客15场战绩都10较/3高1如马刺0主.6客3场胜率都0.2保4持在60%快以船上队, 但明显23主/18场要比客9/场32高。 (2) 弱0.5队6主客场战0.2绩2都很差, 像森林狼等球队都低于50%, 但主场要比客场稍好点。 (3) 处于中间档次的实力相当的球队主场战绩一般都高于50%, 而森客林场狼战队绩则低12于/2590%, 如:火5/3箭6队等。0.290.12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湖人队近五年主客场胜率, 主场胜利场次比客场要多, 主场胜率明显高于客场, 种种数据表明主场效应是存在的。能否利用好主场效应对一个球队的战绩有着一定的影响。

影响比赛结果的主客场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观众因素和裁判因素等。

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天时、地利”。客观环境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 从而造成主客场比赛结果的差异。在篮球比赛中, 场地的大小、颜色、背景、灯光等条件都会对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发挥构成影响。另外, 许多比赛场地南北跨度大, 比赛时间在冬春季节, 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 温差大, 这些气候条件的反差对人的心理、生理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运动员必须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具有很强的生理适应能力, 否则很难适应主客场赛制对身心提出的高要求。

观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和”。社会支持在主场效应中的作用, 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很多运动心理学家进行研究认为, 当球队得到更多热情观众的支持时, 他们表现得更好, 赢得更多的比赛。主场作战, 观众大多是支持主队的球迷, 他们营造出一种有利于主队发挥技、战术水平的气氛, 而这种气氛往往给对方运动员造成思想压力或干扰, 影响客队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正常发挥。这里不仅仅指到场的球迷人数, 还有球迷就座后的相对密度。比如A球场可容纳200人, 临场球迷100人;B球场可容纳人数100人, 上座球迷也是100人, 同样都是100人在观看比赛, 对场上球员的影响却是截然相反的。如果球队的主场在A场, 观众密度较低, 会给人以球迷对这场比赛并不十分关注的错觉, 从而对球员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主场在球迷密度较高的B场, 则会让球员感觉备受关注, 从而产生主场优势。但是观众人数过多也可能会使球员产生紧张心理, 影响发挥。因此适宜的观众人数及合理的相对密度是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的保障。球迷是主场优势中不可替代的一个因素, 同样, 球迷的表现也会带来负面的效应。球迷给予运动员的消极评价可能会使运动员的操作成绩下降, 从而产生主场负效应。比如当场上球员出现失误时, 球迷负面的评价可能会给球员带来负面的影响, 从而影响球员在后边比赛中的发挥;球迷喧闹声过大也会影响球员在场上的表现。球迷的喧闹会使客队球员心理压力增大, 也会给主队的球员增加压力。因为在支持运动员的观众的喧闹震撼声中, 运动员体内的唤醒水平和焦虑程度被提高到导致表现失常和低劣的水平, 以及在给以巨大社会支持的观众面前, 运动员自我表现的愿望加强, 这种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 使他们将过多的注意集中在自我表现或印象管理上, 不利于操作表现。

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裁判员执法的熟练程度、比赛中合理的移动与选位、裁判员的篮球理论水平、裁判员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等都属于裁判员的业务能力范畴。熟悉裁判法, 在比赛中合理的移动与选位是比赛流畅、合理判罚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规则的精神和意图, 清楚规则鼓励什么, 制约什么, 临场执裁就能把握比赛重点。根据比赛的不同水平, 运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 合理把握临场执裁的规则尺度, 这是裁判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瓶颈。篮球运动是同场竞技项目, 身体接触与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情况规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要靠裁判员对篮球比赛的理解来处理, 因此, 裁判员的篮球运动常识就非常必要。而且在现代篮球比赛中, 10名队员快速移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 队员越来越高大, 争夺越来越激烈, 而身体对抗越来越强, 而在这些接触中哪些是允许的, 哪些是要判罚的, 就是衡量一个高水平裁判员的重要标志。

为验证裁判员对篮球联赛主场优势的影响, 笔者提出以下假设:若裁判员受噪音因素的影响, 裁判员的判罚行为将因噪音因素而做出或多或少的响应;若观察多场比赛, 裁判员的判罚应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 若每一个裁判员对噪音因素压力的应激响应是不同的, 则从整体上裁判员的判罚应表现出差异性。因此, 若裁判员因素对因变量表现是不显著或不重要的, 则裁判员对此因变量的行为将是一致的、无偏袒的若裁判员因素对因变量显示显著性的影响, 那么裁判员对此因变量的行为将是系统的、不同的、有偏差的。

关于裁判员的作用, 令人感兴趣的是裁判员的主观裁定, 裁判所制造的主观裁定, 更不利于客队或偏向主队。裁判员由于自身水平、主场压力及比赛场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往往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 出现错判、漏判。

综上所述, 主场比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尤其是地利和人和两个条件。这二者因素都会对比赛的双方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主队来讲,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是主场比赛, 即在家门口比赛, 有亲朋好友和球迷观战, 一定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光,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 就会有想赢怕输的心态, 过分考虑胜与负, 其结果往往导致心理上的过分焦虑和过度紧张。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支配下, 其比赛往往会发挥不好。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比赛场地的适应及和观众心理上的相通相融, 观众的呐喊助威都会成为主队的精神激励因素。加之省去旅途的劳顿, 以逸待劳, 生活环境适应, 主队队员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之中, 这就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甚至超水平发挥。这是主队主场比赛的利与弊两个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主场比赛的运动队并不一定能占到这个“利”。关键在于队员的心理素质, 对于心理素质好的主队队员, 他们能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变观众的压力为动力, 充分利用优势, 发挥自己的水平, 而心理素质差的主队队员则不能摆脱主场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引起运动员的动作失常, 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卫民, 柳建庆.体育比赛中主场优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3) .

[2]程培鹏.篮球比赛主场气氛的营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

[3]经飞跃, 杨海晨.试解NBA与CBA主场文化异同[J].中国市场, 2007 (4) .

[4]张海军, 郭小涛, 龚卫军.体育运动主场优势的理解及概念确定[J].贵州体育科技, 2005 (1) .

[5]谢红光.对我国甲A职业足球联赛主场优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8, 18 (1) ;89-94.

[6]刘俊凯, 李志刚, 王相飞.CBA主客场赛制的主场效应[J].体育学刊, 2002, 9 (2) 117-119.

[7]黄刚强, 李彩平, 俞培果, 邹笠占.裁判员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主场优势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报, 2010, 29 (5) .

[8]刘国富, 胡森林, 李晓燕.对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主场优势现象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 26.

[9]符李阳.篮球主客场对运动员心理影响之探析[J].体育科学2010, 101.

[10]韦伟.浅谈篮球比赛的主场效应[J].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学术研究, 2010.

11.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十一

色觉的产生过程基本为:光线通过角膜、瞳孔、水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并在视网膜转换成特殊的信号,经由视神经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色觉。人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色彩主要得力于眼球中心,因为眼球中心拥有能够感色的圆锥细胞。而眼球的外围部位因缺少圆锥细胞,不能有效地辨别颜色。

色觉的产生与光有关。日光等白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波长各异、可分别产生不同色觉的彩色光谱构成。按理说,被白光照射的物体应全呈现白色。然而,人们眼前的世界永远是五光十色的。因为各种物质对光线有不同的吸收与反射。如呈蓝色的物体主要是反射蓝色光波,吸收其他光波的缘故。与此相同,呈白色的物体是因该物体对白光近乎全反射。对光线全部吸收的物体则呈黑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物体对色光全吸收或全反射。颜料等物质本身并不发光,它们之所以显露某种色调是因借助了外来光线。

日常生活经验中,区分深夜枝头的乌鸦、雪原奔跑的白兔很难,但区分黑板上的白色粉笔字却很容易。由此可见,色彩是否醒目与其本身的颜色几乎没有关系,与它的配色有关。黑、黄两种颜色的搭配,一般被认为最醒目。然而,若周围都是相同的配色,就未必醒目。

在众多颜色中,红、黄、蓝、绿四色为“心理原色”,它们独立于任何色彩,不受光线强弱的影响。对于大面积物体的目视,还要考虑被视物体的亮度较其背景的明暗程度。通过实验证明,黑背景前,黄色与黄橙色更为突出;紫、蓝紫、蓝、蓝绿等颜色较为暗淡。但在白背景前,紫、蓝紫、蓝、蓝绿等颜色容易被人们所注意;黄色与黄橙色则没有那么明显。如上所述,黄背景下,黑色物体就会显得比较刺眼,即使远隔相当的距离也能一目了然。三位日本学者分别将背景色和标识物颜色作了对比,结果均显示:当背景色为黄色、标识物颜色为黑色时,辨识效果最明显;当背景色为白色时,标识物颜色分别为绿、红、蓝时,辨识效果程度依次减弱。令人费解的是,三位学者的实验均证明背景色为黑色,标识物为白色时的效果相较上述其他情况,辨识效果是最不明显的。这也就解释了大多数地区教室中所放置的黑板并不是纯黑,而是偏绿的原因。

当两种色彩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会失去原色调,变为黑色、白色或灰色,具有这种关系的两色称“补色”。色环上,以圆心为对称点的两相对者为补色。每种色彩都有相应的补色,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等。具有补色关系的两色,色调截然相反,亮度差大,异常醒目。

相似色调的配色,给人以温和、亲近的感觉,具有融和性。色调差明显的色彩,配色鲜艳醒目、刺激性强。另外,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同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与其他色彩并置又给人另一种印象。例如:绿色草丛中盛开的红色花朵比手中的单枝红花看起来更鲜艳。

除此之外,色彩还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的感觉,并在某些情况下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绿、蓝等颜色让人联想到柳树、小草,联想到春天。黑色和深蓝色,让我们想到了黑夜,有种寒冷的感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7岁的儿童主要是靠直觉而非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故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而要求低年級学生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同时,达到这样的思维活动水平,也离不开直接的和感性的经验,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始终都需要具体形象思维,只不过是各阶段所占比重不同。在利用课件作为辅助工具教学的课堂上,直观是在形象化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这种认知活动,主体对信号的表层意义进行加工,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与联系,对阅读内容产生一种具体的、感性的认识。直观是各种学习中所必需的。为了领会某些概念或法则,学生必须触摸一些实物,观察一些图像、图表,或进行一些实验。这些直观活动都是经过学习者对直观材料进行感受及登录、分析与综合、类化与整合而实现的。

陈立等人曾对儿童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对颜色爱好的判断比较一致,大学生的差异比较大。美国科学家F·培廉发现,受乳期的婴儿喜爱饱和度高的明亮色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偏爱的色彩由暖色变为冷色。一般情况下,人对冷色系的颜色是按照蓝色、绿色、淡紫色的顺序逐渐改变喜好的,而对于暖色系则是按照红色、橙色、黄色的顺序改变。且有研究表明,颜色辨认与儿童的注意集中有关。吴凤岗研究儿童绘画时,发现他们最先画生动活泼的事物或事物中具体而生动活泼的因素。王唯通过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发现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观察时间较短,三、五年级有所改善;一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凌乱,看到哪里就哪里,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顺序有进一步发展。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把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发展阶段的限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其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便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音乐动画外,字体颜色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需要音乐和动画,但是几乎每一个课件都会有字。从这方面来说,设置字体颜色比其他方式更简洁、实用。根据研究成果,儿童对颜色爱好有很大一致性,均以暖色、艳色(如红、黄、橙)为最喜爱的颜色,故教师可以参考它来确定课件中字体的颜色,字体的背景颜色可参照色环进行搭配。

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等能力的发展,注意力较低年级学生更易集中,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喜爱的颜色逐渐向冷色调过渡,这时教师课件中字体颜色就可以以蓝、绿等为主,与暖色调,如红、黄等颜色交替使用,但切忌过于花哨。

除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字体颜色进行设置外,还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功用来设置字体颜色。目前,小学语文课文是文选型,不同文章具有不同的内容。例如讲到春天的树木,教师可以将字体设为绿色,或根据每种颜色给人的不同感觉来进行背景与字体的色彩搭配,让同学们在毫不费力地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通过颜色想象春暖花开的情境。另外,教师在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时,往往会将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用特殊字体颜色标注,以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色相中的“补色”。通常,颜色中的补色对比是最为明显的,教师可以根据背景颜色来选择字体颜色,以达到突出重难点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滝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学[M].成同社,译.区和坚,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王甦,林仲贤,荆其诚.中国心理科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十二

本文采用多重重要抽样(MIS)方法,对采用开关键控(OOK)和差分相移键控(DPSK)调制格式的10 Gbit/s光传输系统在PMD和PDL联合作用下的功率代价和失效概率进行数值仿真和对比,研究初始啁啾和占空比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仿真原理

研究PMD和PDL对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时,通常基于波片级联模型,如图1所示。为了准确模拟光纤中的PMD和PDL,光纤链路可视作由N段线性双折射光纤级联而成,相邻段间的耦合是随机的;每段双折射光纤中的两偏振模式之间引入一个损耗系数差[5]。

光纤对传输信号的作用可用琼斯矩阵来描述: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ω为相对光载波的频差;JnL为第n段的PDL效应对应的琼斯矩阵;undefinedn为第n段的PDL矢量;undefined为泡利矩阵矢量;Pn(ω)为第n段的PMD效应对应的琼斯矩阵;undefinedn为PDM矢量;Sn描述相邻段间的随机模式耦合[6]。经光纤链路传输后的出射信号光可表示为

undefined

式中,Ein(ω)为时域初始入射光场Ein(t)的傅里叶变换;|p〉表征初始入射光的偏振态。

为了仿真偏振效应和初始啁啾对DPSK和OOK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选用占空比分别为33%、50%的余弦光脉冲,即

式中,Eb表示每比特的光能量;Tb是位周期;In代表传输的符号序列。对于OOK调制,In =1或0;对于DPSK调制,In=ejϕn,且Φn-Φn-1=π、0分别对应比特1、0。p(t)代表初始脉冲,C为啁啾因子。经光滤波器后的光电场在频域的等效基带表示为

undefined

式中,Ho为光滤波器(设选用4阶高斯型)的传输函数;f为频率;Bo为3 dB带宽。在接收机端,分别采用图1所示的两种不同结构的接收机对光信号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的电信号经电低通滤波器后进行抽样判决,设选用5阶Bessel型滤波器,其传输函数为

undefined

式中,F=2.43f/Be;Be为3 dB截止带宽。

由于链路中的前置光放大器通常工作在高增益状态,因此系统的噪声将主要来自放大自发辐射(ASE)噪声,而热噪声和散粒噪声可被忽略。因此,系统的BER可表示为[7]

式中,、σj1k是数据模式j1k的抽样平均值和标准差;、σj0k是数据模式j0k的抽样平均值和标准差;pj1k和pj0k是对应数据模式的相对出现概率;ID为判决电平阈值;erfc为余误差函数。

2 仿真结果与讨论

为量化初始啁啾、脉冲占空比对存在PMD和PDL联合效应的10 Gbit/s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准确模拟光链路中PMD和PDL是关键,本文采用多重重要抽样法对稀有的系统失效事件进行高效捕获[6]。设整个光链路由N=20段双折射光纤随机级联而成,每段的PMD矢量undefinedn和PDL矢量undefinedn沿x的正方向,且有undefined,其中〈τ〉和〈η〉分别代表整个链路的PMD和PDL的平均值[8,9]。分别选用偏置参数组(α,β)为(1,0)、(1,π/3)、(1,π/2)、(1,π)、(2,0)、(2,π/3)、(2,π/2)、(2,π)、(3,0)、(3,π/3)、(3,π/2)和(3,π),在每组偏置下进行105次抽样。首先,采用了字长为210-1的随机位序列注入系统,并设定初始BER为10-12,在无PMD和PDL存在的情况下,对Eb和ASE噪声等参量进行初始化,并得到优化的光滤波器和低通电滤波器的带宽,其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参数也同样用于PMD和PDL存在时的误码率分析,因为器件参数是基本固定的。

考虑到实际光通信系统呈现的PMD和PDL取值范围,在大量仿真的基础上,给出了在不同PMD、PDL、脉冲啁啾和占空比情况下,OOK和DPSK调制的10 Gbit/s光通信系统功率代价分布和失效概率,如图2所示。图2(a)和(b)表明:联合偏振效应造成过大或过小的功率代价事件发生概率都较低,中等功率代价事件是占主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联合偏振效应的分布规律(麦克斯韦分布)一致。图2(c)~(f)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占空比为33%时,OOK系统的性能要好于DPSK;相反,占空比为50%时,DPSK的性能要好于OOK。这说明占空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其原因在于,OOK比DPSK对PMD造成的脉冲展宽更为敏感,小的占空比将有利于增强OOK对PMD效应的容许度。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其他条件怎么变化,当啁啾因子C=0.5时,两种调制格式都表现出最好的性能;随着啁啾因子的进一步增大,系统性能将迅速劣化。这说明,在设计光通信系统时,引入适当的初始啁啾是有利的。比较图2(c)~(d)和(e)~(f)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DL的增加会明显增大系统的功率代价和失效概率。事实上,大量的仿真表明:当PDL>2 dB时,系统的失效概率太高,以致无法工作。

3 结 论

本文采用MIS方法,模拟了受PMD和PDL联合效应影响的10 Gbit/s系统的功率代价随初始啁啾、占空比以及调制格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PSK调制的系统性能并不一定优于OOK调制。同时也发现,采用较低占空比脉冲并不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性能。OOK在低占空比下性能更好,而DPSK在较高占空比下性能更好。这是因为OOK调制的性能主要取决于PMD造成的脉冲展宽;而DPSK调制的性能取决于初始啁啾和高阶PMD中的频率色散分量导致的复杂相位变化。另外,系统性能随啁啾因子增长呈现先增强、后劣化的特点,因而适当的脉冲预啁啾对提高系统性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Wang Hongxiang,Ji Yuefeng.The limitation of initialchirp and higher-order PMD to 40 Gbit/s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A].10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Communications and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Multi-Dimensional Mobile Communications[C].Bei-jing,China:IEEE,2004.396-399.

[2] Gisin N, Wegmuller M, Bessa dos Santos A, et al. Measurements of enhanced BER fluctuations due to combined PMD and PDL effects in optical systems [A]. SOFM 2000 [C].Boulder, Colorado, USA: NIST, 2000. 105-108.

[3]Bessa dos Santos A,von der Weid J P.BER fluctua-tions due to combined PMD,PDL and frequency chirpin optical transmissions[J].IEE Proc Optoelectron,2006,153(5):240-243.

[4]Khosravani R,Willner A E.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errestrial systems with high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and the effect of chirping[J].IEEEPhoton Technol Lett,2001,13(4):296-298.

[5] Huttner B, Geiser C, Gisin N. Polarization-induced distortions in optical fiber networks with polarization-mode disopersion and 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es [J]. IEEE J Sel Top Quantum Electronics, 2000, 6(2):317-329.

[6] Biondini G, Kath W L, Menyuk C R. Importance sampling for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J]. J Lightwave Technol, 2004, 22(4):1 201-1 215.

[7]Liu H K,Zhang X M,Chen K S.Comparison of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tolerances in Polarization-Multiplex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modulation for-mats[J].Optics Communications,2006,259:640-644.

[8] Lima I T, Lima A O, Biondini G,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le-section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s [J]. J Lightwave Technol, 2004, 12(4):1 023-1 032.

上一篇:俄语翻译教程下一篇:安徽省级示范高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