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2024-10-17

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16篇)

1.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一

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它能让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将化学分层全面关注的量化管理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此,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究》课题,并付诸于教学实际中,在这几个月的研究与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完成了很多实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组进行指导教学,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发现原来不爱上化学课的学生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了。实验动手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以下是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分层实验,机会均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优等生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效果,导致中等生难以参与,学困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分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定哪些实验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操作,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中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我首先让学困生上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装药品于试管中,塞上塞子。接着中等生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最后,由优等生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将导管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使优等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充分拓展。

2.动态分层,增强信心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即学生学习的基础,发展可能性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通常我们以A、B、C来命名:A类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成绩稳定;B类学生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也较好,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C类学生基础薄弱,非智力因素也较差,基础不扎实,成绩不太好。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上进心,以上的分层不在班级公布,只跟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样的分层是动态,可以进行调整。分层完毕,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做好学习记录,并及时调整学生层次,以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3.目标分层,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和发展,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分层提问,把握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不同问题要有难易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激励。

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在学生通过实验制取氧气结束后,可提问学困生:氧气有颜色、有气味吗?向中等生提问: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在1L水中仅能溶解30mL的氧气,从而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再让优等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作出总结归纳,即氧气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且不易溶于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提示,让提问到的每位学生都能作答。

5.作业分层,各有所获 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每次布置时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强化。

总之,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和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第一,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候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导致操作起来很陌生,延误时间,好几次上课都是匆匆结束。今后,在这方面多加改进,多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第二,有些学生自觉性还不是很高,小组合作时有些学生在那嬉戏打闹,不好好做实验,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今后,多给学生做一些思想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第三,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重视实验操作步骤,自由散漫,想怎么组装就怎么组装,导致组装的实验装置七扭八歪,气密性也不好,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学生的动作。

2.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二

一、合理分层,动态调整

每位学生在学习方式、接受知识能力的方面是不同的,承认差异,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等因素将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一般可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合理的分层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助于全体学生各自素质的提高。

二、目标分层,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认可和发展,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分层实验,机会均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优等生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实验效果,导致中等生难得参与,学困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分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定哪些实验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操作,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

例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中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我首先让学困生上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装药品于试管中,塞上塞子。接着中等生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最后,由优等生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将导管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使优等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充分拓展。

四、分层提问,把握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不同问题要有难易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激励。

例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在学生通过实验制取氧气结束后,可提问学困生:氧气有颜色,有气味吗?向中等生提问: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在1L水中仅能溶解30m L的氧气,从而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再让优等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作出总结归纳,即氧气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且不易溶于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提示,让提问到的每位学生都能作答。

五、作业分层,各有所获

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每次布置时,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层次的题目进行练习,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强化。

六、分层评价,用爱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实施分层评价,让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态,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找出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尤其是学困生,只要他们在原有的起点上有一点点的进步,哪怕是进步1分或者是2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3.浅谈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52-02

“分层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性进行的区别教学,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求知的满足;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适合其自身的最优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选择权利,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分层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主要从学生、教学目标、课堂施教、课后作业、评价及调整六方面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学生分层,分层不分班,上下层间可浮动调整。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有利于各层次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升入初三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分组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助于全体学生各自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1)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3)C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发展,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C层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加强对基本原理的记忆与理解;对B层学生要求其理解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知识的外延和内涵。

3.施教分层。课堂施教过程的分层通常包括4个方面:课前复习回顾内容分层、课中问题教学分层、课中组织小组讨论分层和课末自检练习分层。

(1)课前复习回顾分层。课前知识点的复习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与总结,同时对本节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面向B层学生,兼顾C层学生,系统地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例:《溶解度》部分的“溶解度曲线”学习的课前复习回顾的问题设置:C层: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是什么?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相互转化?③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有哪些因素?④回忆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是什么?⑤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什么?⑥20℃时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能形成溶液多少克?B层:①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②20℃时,食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③该温度下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2)课中问题教学分层。《学记》中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以说解。”所以,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不同问题要有难易的梯度。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例:《溶解度》部分的“溶解度曲线”学习C层:①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如:在溶解度曲线上查出7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9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如: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什么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在什么温度下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在什么温度下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B层: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确定可溶性混合物分离采用的方法。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如何提纯氯化钠?A层:①讨论溶解度曲线上、下的点不同意义以及交点、坐标轴等的意义?②判断A、B两点对应的溶液是否饱和?

(3)课中组织小组讨论分层。在授课过程中,课中组织讨论环节。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各层学生进行适合自身层面的讨论活动,让上层带中层,中层带下层,一层带一层,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有效地启发各层学生思维,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例:《溶解度》部分的“溶解度曲线”部分,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要实现如下六种情况的转化,分别要采取什么措施点的移动。采取措N点→P点P点→N点P点→Q点Q点→P点N点→M点M点→N点这个知识点是溶解度曲线相关题的难点,C层的学生对于各点的意义能较好地说出来,但是一旦讲点的移动穿插在里面,C层的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时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让C层讲出基本的各点意义,B层说出各移动点之间的区别,A层学生再带领整个小组分析出答案,这样解决了第一个点的移动之后,就可以逐层下放,A层指导B层,B层指导C层,从而层层消化,达到共同理解。

(4)课末自检练习分层。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学困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4.课后作业分层。课后作业也要分层设计,分别要求。对初中学生,每次布置作业,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相同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的题型;对基础知识的贯通运用的题型;技巧和创新性的题型。

5.评价分层。科学的教学评价将给教学以正确的方向。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有准备地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更恰当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可促使自己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应找出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并在课上及时给予表扬,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6.调节、变动、分层提高,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不能达到本层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课内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鼓励一部分顺利达标的学生以后按高一层次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实行层间流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也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程艳红,朱儒葵.“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6).

4.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四

本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7,8,9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学初,本组安排了本期的工作重点,继续坚持以“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为主要工作,教者按照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了教学计划及奋斗目标。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时期。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现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化学教学适应新时期的化学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自己再次学习《课标》,明确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明确,目的明确。并重点放在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本组教师搜集分层教学的论文进行学习和讨论,并针对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提出好的建议。

2、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各种教课参考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知识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准备了各种有趣的实验,为教学做好服务。

3、课中备课。灵活安排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收获新知识,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来巩固所学新知,教学效果良好。

4、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写出教学后记,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章的不足之处,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没有掌握,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

5.分层教学浅议(网友来稿) 篇五

贵州都匀市墨冲中学樊建华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话说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差异更是明显。由于先天因素尤其是后天所处的区位、家庭、学校、老师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方法、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差异。为了照顾这些差异,许多中学都把学生按不同层次编班教学。从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的角度看,我认为分层次编班教学是可行的。但是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下面谈几点看法。

要对这个模式有正确的认识。我认为,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教师能集中精力对某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改变平均分班时一个班里学生层次悬殊很大,教师难于兼顾,不便于备课和教学的状况。让学习欲望强、主动性强、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先富起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让大多数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一点得一点,学得更踏实,并不断进步,同时也可以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对于少数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困难较大、学习效果目前不理想的学生,则不作学习指标的硬性要求,而着重培养他们对待学习、生活、社会的正确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去学习,去发展。如果对他们很高的期望值,采用加压方式,硬要求各层次都要达到一个什么统一标准,什么总目标。就只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因赶不上趟而厌学、辍学的现象,“普九”任务就很难完成。

学校要把握尺度,合理分层。层次不能分得过多,层次过多加大了教导处、教研组工作的负担,由于层次多,各层次班级少,同层次任课教师不多,不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组织集体研讨与交流。我认为像一个八个班的年级,分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可分高层次班一个,学习特困班一个,其余为中等班。这样做既照顾了大多数,又稳住了两头,也符合面向全体的方针。另外,层次过多还会使低层次班级的学生感到差距太大而失去信心,有的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此彻底放弃,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既加大了管理难度,也体现不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家长也因子女学习困难太大而放弃对子女的管教与督促,有的拒绝与学校配合,有的甚至不让孩子入学,于是又产生新的辍学,重新进入恶性循环。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要组织教师根据各年级不同层次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高层次班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教学的.内容,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未知领域,注重培养他们的置疑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普通层次班级,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可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例如艺术、体育、农科、花卉、机修、种植、养殖等,培养他们的劳动素质,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毕业后能适应家乡建设的基本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也符合江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对于低层次班级,则要降低文化课的要求,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科学进行管理和教学。一是各层次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聘用、管理、考核、评价、待遇、奖惩等就要根据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低层次班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他们在学生管理上付出的时间、精力远比高层次班的老师多得多,班级的纪律、学习、活动各方面效果很明显不如高层次班,他们做的往往是费了力不讨好的事情。在考核奖惩等问题上就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单以学生考试分数论成败,而要注重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艰辛,才能体现出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和肯定,增强他们努力工作的信心。如果“叫上低班我得上,考试分低我挨惩,评优升职我无缘,末位淘汰我得认。”那就简直不敢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用人模式了。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全面评价学生的管理体系,要在真正意义上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几个高分低能的迂腐书生。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但在班上是体育、文艺及其他活动的积极分子、主心骨,素质往往比考分高的学生强,有的组织班级活动很有想象力,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助手,有“副班主任”的地位。如果仅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就体现不出对他们的肯定和关怀,扼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既不符合分层教学的初衷,更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方向。另外,教师要关心低层次班学生的发展,不能对他们作学习指标的硬性要求。更不能歧视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及时鼓励他们去发展。要知道,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有快有慢。现在学习效果不明显,不等于明天就不行。只要他们对待学习、生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尽力去学习和锻炼,还是有他的可塑性。读书时“不行”后来成大事的人还不在少数,所谓“大器晚成”就是这个理。

最后说一句,分层教学历来有争论,说好有之,说歹有之。我认为,分,就分个科学合理,使师生心情舒畅,优劣得所;不分,则注重科学管理,让校园气氛融洽,花朵芬芳!

6.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六

发布时间:2013/6/19 浏览人数:0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就高中化学而言,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相比初中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些变化很难一下子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摸底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因材施教。上层学生基本功扎实,对化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强;中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但基础略欠扎实;下层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习上确有障碍,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懒于动手动笔。平时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完一个章节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事先研究好的同步练习题,习题依其难易分为A、B、C三个档次,分别适合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基础上,依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弹性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广度的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A、B、C三个层次。上课时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知识依其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

再次,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7.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篇七

一、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主体, 重个体差异, 这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尝试分层教学涉及学习目标分层、学习任务分层、学习评价分层和课外辅导分层, 根据学生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力倾向的具体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升学习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1. 全面了解学生是正确划分层次的基础

在备课中, 我注重备学生, 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承认个体差异, 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表现的非智力因素, 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有信心、兴趣浓, 遇到困难有毅力克服。B层:基础不够扎实, 接受能力较强, 学习有一定信心、兴趣不够浓, 遇到困难有退避的心理。C层:基础差, 接受能力较差, 学习信心不足、提不起学习兴趣, 遇到困难就躲避。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 每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情况是流动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程度相机调整。

2. 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 拟定分层学习目标

苏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习任务引导和互动学习过程灵活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气息浓厚, 与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相吻合。但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与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效果出现差异。所以, 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 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 拟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施目标。对A层学生, 要求要适当提高, 在完全掌握章节内容的前提下, 要把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对B层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掌握章节内容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 做到准确、全面理解;对于C层次的学生, 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是对他们的起码要求, 在此基础上, 要不断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努力向B层靠近。

3. 坚定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摒弃陈旧模式

(1) 拟设不同的学习目标。对所学章节知识要做到熟练运用, 触类旁通, 独立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是对A层次学生的目标设计;对B层次学生, 则要求其掌握所学章节知识,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 我只要求他们掌握所学章节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常见问题。不同目标的制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种“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 享受成功学习的乐趣。

(2) 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1) 阶梯式设置学习问题:以教材中的基础题、简单题型来提问能力较差的C层次的学生;而对A、B层次的学生则要逐步提高难度, 拓展学习深度。 (2) 课堂练习套餐式:设计不同套餐式的练习题,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实践中, 套餐习题的层次性要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一致, 套餐习题的难度要与不同学习目标的要求一致。

(3) 个别化辅导是转化低层次学生的关键。因为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学生学习落后, 但不等于他们永远学不好, 得不到提高。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偏心”, 对他们多些关注。科学的课外辅导和作业是教学的丰富补充,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以助其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成效和反思

(1) 在初中化学中应用教学层次化,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功能。

(2) 分层教学极大地鼓励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精神, 推动同学间互助互帮, 共同发展。

(3) 分层教学进一步促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内容的多层次化, 教育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缩短了师生距离, 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8.浅议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的不合理现象。

分层教学便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特点,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应该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

1.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副科”

据笔者了解到有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长期被“主科”挤占,几乎很少上。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能开齐开足,那么学生的能力差异可想而知了。

2.学习条件各不相同

部分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如,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习惯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如果教师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

三、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1,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相反的,接触电脑机会少的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从上面两个特点,我将学生分为三层次,A组:基础好、进步快;自信心强:B组:基础一般,自主性较低。C组:基础比较差,进步慢,自卑感强。

根据前面的三层标准,每个学期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到三个组别中,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机房不同的位置,以便于进行分类指导。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五节《设计封面》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组:掌握图片的插入。B组: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C组: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叠放次序”调整等。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得都相当不错,课堂效果很好。

3.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稍微做些必要的提示,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讨论。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博客开通方式,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手把手地辅导学生。

4.课堂练习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堂练习必须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基础和创造性相结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完《网页制作》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提供一个预先制作好的网页,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本。(2)提供大量素材,再提供样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样本,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一份介绍自己家乡的网站,教师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完成作品。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灵活恰当地使用分层教学能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4版.中国教育报,2002(09):20.

[2]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1(01):6.

[3]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2004(08).

9.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目前,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值得提倡。因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从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非常顺利的;相反的,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从上面两个特点,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

以前面的三层标准,每个学期前,我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对学生说明这主要目的是针对各个同学情况和老师教学设计而安排位置的,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各层的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中第8课设计封面,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了解封面的基本组成和布局,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三、教学效果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谈论;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等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四、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

1、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张的内容。

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在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

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分栏、插图、艺术字等等,并让学生任务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杂志。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教学论文

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

实施分层教学

10.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十

一、何为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测验的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实验对象

高一年级六个班(每班60人),前三个班实行分层教学,后三个班作为对比班。

2.实验时间

本实验在两年内完成,每一学期为一个阶段,共分四个阶段。

3.分层方法

根据高一招生考试中的化学成绩,将前三个班的学生(共180人)分为A、B、C三类,A类为三个班中的前60名;B类为61~120名;C类为121~180名,分别组成A、B、C三个班。

4.分层上课

将前三个班的化学课排在同一时间,分别由三位教师上课,每次化学课学生都按A、B、C三类组班上课。A班学生基础扎实,在教学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以培养学生的能力;B班主要学习课本知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班基础较差,可先复习初中的化学知识,然后再学习高中内容,以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

5.分层作业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可布置不同的作业。A班学生的作业量可适当增加,难度可适当增加,可做一些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B班学生作业应适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微增加难度;C班学生的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

6.分层测验

每章学习结束后,要针对学生的基础选择不同的题目组成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A班试题难度较大;B班试题难度适中;C班试题较简单。

7.评价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每学期要参加全市组织的期末或期终考试,根据考试成绩与后三个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总结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分层教学积累经验。

8.班级重组

每学期全市期末或期终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重组的原则是:A班中的后十名进入B班;B班中的前十名进入A班;B班中的后十名进入C班;C班中的前十名进入B班。

三、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及效果

每次考试后将学生化学成绩分为A、B、C、D、E五类,对比如下表:

通过上表中A、B、C、D、E五类学生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实行分层教学的三个班级中A类学生人数明显增加,D、E类学生明显减少。与未实行分层教学的班级相比,分层教学在培养“尖子生”和推进“后进生”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不仅在提高学生的单科成绩上有重要作用,还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品质上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听懂学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同一类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分层学科的成绩相差都不大,使学生不会感到与别的同学差距大,追赶不上,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赶上并超过其他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3.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优胜劣汰”,适应以后的社会竞争

竞争是残酷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竞争的良好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在每学期考试后都要重新组班,成绩好的学生升入A班或B班,成绩差的降入B班或C班,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为以后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如何使分层上课更快速、高效

分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尖子班”和“非尖子班”,是根据单科成绩进行分层,不能固定班级。上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秩序很难控制,需要很长时间学生才能安静下来。如何使分层教学更快速、高效,还需要继续实践。

2.重新组班时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每一学期考试结束后,都要对A、B、C三个班进行重组,A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B班,B班中的后十名要进入C班,如何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将是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3.如何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

实行分层教学,每一位教师要独立负责自己这一类学生的教学工作,要备课、批改作业、出试卷、分析学情等,使原本几位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变成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师的工作更实效,还要不断实践。

4.多个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时,如何更有效地组织上课

当多个学科同时进行分层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单科基础不相同,所以同一位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所处的班级也不相同,如何使不同学科的分层教学互不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

11.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十一

【摘要】 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

【关键词】 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信心;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是克服两极分化的良方,分层教学是落实“培优扶差”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它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保证各层学生都能有进步。分层教学更能着眼于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转变学生学习知识取向,真正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分层教学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平台,学生在获得成功时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其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进入了一个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一、学生分层

每年新接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第一个工作就是给学生分组,分组不仅要看学生的地理成绩,还要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性格等特点,分成基础层、提高层、优秀层。在实施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实事求是,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由地理课代表个别通知,分层后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变化,不盲目定死,实施动态分层,对有变化提高的学生,马上调到高一级的层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对其他同学有促进作用。分层分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动力和希望。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在备课时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基础层、提高层、优秀层组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总的来说,对基础层能掌握地理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识图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提高层能够较好掌握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层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举一反三,发展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每堂课对三组学生的目标细化、具体化;特别对基础层、提高层组的学生的目标,要分解成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就象楼梯一样,是小梯度、小坡度,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他们对完成教学目标有信心,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面对一座大山,高不可攀,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

三、分层授课

全班排位时,把同层次的要相对集中,在同层次中按4人一小组,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学习小组,同层的学习小组的能力要相差不大,这样有利于竞争的公平性,要对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指导和培养,使他有责任感,并有能力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自学、讨论、自查、互批等一些课堂上的常规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组分别给学生一些讨论题和训练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疑问,老师通过小组长要及时的收集、整理。对于基础层、提高层组的学生出现的疑难处,要进行详细的辅导和讲解;对于优秀层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则要进行点拨和学法引导,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在分层授课中,要对优秀层进行独立学习和专题研讨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提问要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准备提问不同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特别对基础层、提高层组的学生留出的时间要充分一些,对于一些难度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老师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课堂总结要面向全班同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课堂训练题的设置,也要有层次性,一般应当用“分层设题”和“一题分层”等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单项到综合,有感性到理性加以展开,力争让每层次的学生都小步前进,螺旋式上升。

四、作业分层和分层课外指导

作业不论课堂还是课外,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有差别的布置,对一些基础题优秀层的学生可以不做,对他们要设计一些要求较高、难道较大的题目;一些基础题如对基础层的学生有困难,可以把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由浅人深的化解,切忌用一些难、怪题让他们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外指导对基础层、提高层组的学生,主要的是培养其地理观察、理解、表达、识图和画图的能力;而优秀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其思维、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分层检测和评价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基础层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和“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即要指出其不足,又要指出努力方向,通过评价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优秀层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昂的学习斗志。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要进行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帮助分析原因,这样可以使整个班级保持对地理学习进取的热情。地理分层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幅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利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

总之,分层阶梯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在初中地理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2.初中化学教学浅议 篇十二

一、更新理念, 明确学习目标, 推动学习的发展

理念必须更新, 这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当个人的学习融入组织学习中, 才能达到更新理念的目的。个人的理念更新是局部的, 只有全体成员的理念更新, 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通过机制激励信息交流达到理念更新, 也推动了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充分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作用, 教师个体都可获得单独学习得不到的东西, 学校整体也有了共同的意义。

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环境优良、学习组织多样、学习机制健全时, 学习内容就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不同的组织中,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学习内容, 并将实施, 这是学习研究与行动的紧密相结合, 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过程, 才能体现学习的实效。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每个教师个体分担不同的具体任务, 学习相关的内容, 并将信息、资源、知识、思想进行共享, 形成共识, 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与问题, 这是学习的目标, 也是学习内容的选择, 更是组织的要求。有实效性的学习型组织才能使学习得以推进和深入。

三、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虽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很多教学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考试压力的存在, 仍然有不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往往更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 只是在实验操作考时才临时强化训练, 疏忽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 甚至有的实验课只是纸上谈兵, 就是进了实验室也是对学生管头管脚, 严加约束, 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这也是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

四、多赞美学生

化学用语数量多, 枯燥乏味, 成了教学难点, 所以尊重和赞美学生就成为了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因为尊重、赞美是人的本质需要, 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鼓励, 渴望得到表扬。准确的、适时的、恰当的夸奖赞美将使学生受到鼓舞, 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奋发努力的上进心。

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 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心理, 激活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具有保护和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 这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在化学实验中, 因材施教, 拓宽实验思路, 使试验更具趣味性、探索性来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 支持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在做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时, 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1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篇十三

朱杰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麾村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标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健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一、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提出 1、社会因素

我校地处农村,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导致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要求进步的学生多,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争取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此现状让我进行了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

2、学生情况

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的三个目标,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我校学生大半来自本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和把握程度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分层,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二(3)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

3、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二、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与中考方向接轨

面对新的中考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学方法,B层次采用“重方法,多激励”的教学方法,C层次采用“重基础,拉着走”的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为现行中考,为各级各类高级中学培养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

2、课堂教学和作业设置分层

平行班实施课堂教学分层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英语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例如:牛津英语8B Unit1 Reading部分,教师要求A层次的学生回答有关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隐含意义等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求B层次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如事情的前因后果,Eg:Why Sunshine Town has changed a lot?How do people feel now?这类问题着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求C层次的学生就文章细节,信息等回答那些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如:What is the dialogue about?What happened to Sunshine Town these years?等等。

3、教学评价分层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是同样的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成果与反思成果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教学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分层教学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如:A层次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大阅读量,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C层次学生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由于起点低,注重基础,并及时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使他们上课有所得,并及时消化吸收。

3、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进一步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并及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

4、我所任教的初二(3)班采用分层教学后,大大提高了AB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以前的临界生进步很大,这个班扬州市期末统测中AB层的学生占60%,均分108.6分,在学校四个班排第一,超出了区、市平均水平。由于分层教学的针对性,所以通过分层教学后,许多后进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自信心也开始树立起来,对英语学习的爱好也加强了。

5、分层教学的执行必须要整体考虑,系统计划,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而且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树立合作即减负的理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与交流,作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和教学数据库,为分层教学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林汝昌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4.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刍议 篇十四

摘 要:以往在物理教学中注重把全体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在同一种教材下采用统一的要求,同一种方法来授课,这样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分层教学这种方式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分层教学,值得每一个物理教师在实践中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分享

所谓分层探究,即在探究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个别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使各类学生在探究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物理教学分层教学的基本类型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探究的前提,怎样对学生分层呢?由于对事物的探究,需要基础知识作保障,也要依赖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发挥。首先要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A(学习优等生),B(一般学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搭配、组间平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一A、二B、一C),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整个分层过程是隐性的,这有利于消除“标签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这样的分层方法,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使他们相互借鉴、相互激励、互助合作以达到最后的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2.教学目标分层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导向作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一般要求,是基本目标。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要制定出分层要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分层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定位作用,能够保护好各层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B层目标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可以确定为基本层目标。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节,B层目标:知道比热的概念,能计算有关比热的问题,能利用比热解释相关现象。C层目标低于基本层,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在《比热容》中C层目标:能复述它的概念,知道它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A层目标高于基本层,相应提高教学难度,重点落脚到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是以上节为例:学生能灵活利用比热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如何在热天为顶楼降温,如何鉴别不同物质等这一类问题,能计算比热与其它知识相综合的题目。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事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堂课重点训练的探究环节,这是全班学生必须都完成的探究任务,再确定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应完成的探究环节。一般而言,C层次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能尝试着应用一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尝试着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复述结论。B层次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能够利用常规方法顺利的进行科学探究,能够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能够倾听反馈意见,能够利用结论解释简单现象。A层次学生应能提出较为专业的物理问题,能够利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能够较为科学的总结结论,能够对他人的探究作出客观的评价,能够创造性的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探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实施的环节。在分层探究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集中导学、分组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有效控制“分”与“合”的时机和节奏。“合”时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作适当的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分层布置各探究环节的探究任务,评价各小组的探究活动。

二、物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分类建组

分类建组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各自知道自己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按层次教学,也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中,共同奋发进取。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A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B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C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讲“压强”一课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灵活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C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理解压强的意义,会运用压强公式,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习题。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这样做,不仅能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基础差的C层学生,要求其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B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最优秀的A层学生,在课标上进行拓展深化。如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C组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B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A组学生能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发现新问题。

15.浅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十五

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 即: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

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民主的宽松愉悦的环境里, 学生才能打开思维的广阔空间, 敢于想象,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积极的心态大胆探索和自主创新[2].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才能独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后进生,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给予人人创新的机会, 形成浓厚的探究氛围.

三、探究内容要难易适中

作为启蒙阶段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 确定探究活动的水平层次. 所选取的探究内容要难易适中,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若所选课题太难, 不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无法完成, 会挫伤其探究积极性.

四、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的

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在探究实验中, 他们很可能会一味追求实验中的有趣现象, 以“玩”的心理做实验, 甚至将各种化学试剂随意相互混合, 寻求“好玩”, 学生只注意表面现象, 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 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目的性教育, 在探究活动前, 要明确目标,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和观察, 实验后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 通过实验获得了哪些知识, 解决那些问题, 避免部分学生“玩实验”和在旁边“看热闹”.

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探究价值的课题

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实验, 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探究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课题.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贯穿始终, 对于有污染、操作难度大等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 教师可以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 对于验证原理、规律的演示实验,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 改用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假设→科学结论→解释与应用的模式, 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探究实验.

对于学生实验, 大多数课本上已经设计好了方案, 由教师提供实验试剂与仪器,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最后填写实验报告.这种程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将一部分验证性的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将步骤3改为探究性实验: 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在此探究过程中, 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案: ( 1) 将铜分别放在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 2)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 3) 将铁、铜分别放在稀盐酸溶液中, 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察现象. 学生思维活跃, 各抒己见. 此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使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认识更全面, 记忆更深刻, 理解更透彻, 知识探索与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设计创新实验,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实验,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 例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但该实验装置存在污染严重、所需时间较长、操作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不利于学生分组探究. 为此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分析, 寻找对策, 最终我们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 准备三只试管, 第一支试管盛放红磷 ( 试管口处系上气球) , 第二只试管盛放白磷 ( 试管口处系上气球) , 第三只试管中的白磷放在燃烧匙中 ( 试管中预先放少量水, 使之能够完全浸没燃烧匙中的白磷. 另外燃烧匙插入橡皮塞塞紧试管后能上下移动, 且底部有孔, 提起后, 白磷上附着的水会沿着小孔流下来) .

2. 把三只试管同时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第一支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第二只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第三只试管中白磷没有燃烧 ( 因为被水浸没, 与空气隔绝) .

实验结论: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可燃物与空气 ( 或氧气) 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该探究实验中,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并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共同完成探究实验. 通过这样的创新实验, 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学生的自主、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深花, 闫立泽.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学, 2003 (10) .

16.浅议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组探究;分层认知;共同进步

高中阶段许多数学知识不但抽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死答案,需要讨论研究。借此,笔者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开展实际分组探究和分层认识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分组探究活动

分组探究的问题通常是针对比较抽象的、开放的问题或者是基础的、细节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统筹搭配到一个学习小组,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如,笔者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为了防止枯燥厌学的情绪,就设置了分组探究的方式来让大家相互指导、自主认知。操作中,先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善于动手的同学画坐标系及一次函数y=3x与y=3x+2的图象,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讨论这两个函数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大家通过观察、讨论与探索,完善认知,迁移知识生成能力。

二、分层认知活动

分层认知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要照顾班级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进行活动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层次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做,不让学困生感到“跟不上”,也不让学优生觉得“吃不饱”。比如,教学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三个层次的题目。基础目标:(x+y)(x-y),(x+2y)(x-2y);能力目标:(2x-7y)(2x+7y),(4b+3a)(3a-4b);拔高:(m-2n)(-m-2n),(-a+b)(-b-a)。

需要注意的是,分层认知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用适当的语言来引导,鼓励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完成基礎目标,然后再开拓进取,稳步前进。

上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分组探究和分层认知来引导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心得与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陈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2(04).

上一篇: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下一篇:地产开发的步骤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