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14篇)
1.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一
高二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要求
课题:选修1-1第二章 第一节 椭圆的定义及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王艳坤
思想方法:运用类比方法研究椭圆图形和方程,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椭圆的性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课前及课堂上复习圆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的类比研究过程,使学生探索、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求法.2.能够完成由实验到数学的抽象过程,复习和巩固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3.能够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理解椭圆轨迹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析能力.教学重点:
1.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2.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理解解析法,椭圆曲线和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1.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椭圆标准方程.教学关键:创设直观情境,运用好类比思想以及数学结合思想.教学方式:体验式探索.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演示.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基础很弱.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实验:把一个小重物系在绳子的一端,然后握住绳子的另一端,把重物旋转起来,观察重物运行到轨迹.学生完成: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平面内,动点所形成到轨迹是一个圆.在空间内,动点所形成的轨迹是一个球.2.复习数学思想
圆是平面几何图形,在欧式几何中已有系统的研究,人们在已知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条件下,研究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由此得到了圆周率,还有面积、体积和其它的许多性质。想一想,在圆的轨迹形成的过程中,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形成圆?
学生回答: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复习总结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老师在黑板上按照条件做出圆的轨迹来,接下来,让同学把刚才的实验转移到练习本上,在练习本地画出由条件“到定点的距离等与定长的点”限制下的图形——圆,让学生慢慢地体会概念的由来,对概念有更深刻印象.怎样更加精确研究这个动点呢?因为需要精确的原因,就需要数据的支持,怎么样用数来表示图形呢?这个转化可是数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学结合思想.在直角坐标系下,把动点P引入二元数x,y来限定表述P(x,y),显然我们可以用x,y二元数来分析这个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这样我们就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后,任意的动点P就有了坐标(x,y),动点不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用点的坐标表示出来.从上面一系列的分析来看,在直角坐标系下,图形要经过点的坐标转化变成用两个变数x,y表示的式子(即方程);反过来方程的数量关系,完全可以反映图形的一切性质上,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又称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圆的定义满足的几何条件OP=r转换成代数方程,得x2y2r,化简得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x2+y2= r2。
数转化OP=r代数转化圆心在原点的圆形x2+y2= r2
数形转化代数转化圆心在原点的圆OP=rx2+y2= r2
x2y2r代数转化
代数转化x2y2r
当把圆图形不变圆心平移至C(a,b)时,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求圆的方程,一种是:把几何条件PC=r直译成代数方程(xa)2(yb)2r,化简方程得(x-a)2+(y-b)2= r2;另一种方法是:由方程x2+y2= r2按向量(a,b)进行平移,同样可以得到圆的方程(x-a)2+(y-b)2= r2.(一题多解是转化的载体)
数形转化(x-a)2+(y-b)2= r2 x2+y2= r2平移转化(x-a)2+(y-b)2= r2 x2+y2= r2下面我们要就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其它曲线的性质,这一节课我们类比圆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椭圆的方程和性质.(数学思想的教学,由实验抽象出数学形式,定性研究)
3.新课类比学习椭圆定义
在学习圆锥曲线的时候,我们首先学习的是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那么我们类比圆的定义和性质来研究,首先来做一个实验.实验过程由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活动:在上面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放思想,大胆把条件进行变换,如果把一个定点分离成两个定点,会变成怎样一种情形?问题就变成“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也动手来做一做实验,找一找动点的位置,说一说动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经过探索这个点运动的轨迹,得到初步的印象,有了一定的实验结果,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梳理不同的实验结果下的结论,然后老师再把实验转移到黑板上,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对动点轨迹的探寻。根据条件由两个定点和定长的线段共同限制下画出椭圆的图形,再由这些实验带来的信息,共同协商确定椭圆的定义.板演画图过程:首先出示一条确定长度的短绳,充分展示是短绳的长度是确定的,也称之为定长.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注意到定点的取法有三种,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绳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二种情况,绳长等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三种情况,绳长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一种情况,两个定点的距离小于绳子的长度,把绳的两个端点分别放在两个定点上,拉直在绳子改变形状,绳子的长度不会该变,使点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不变,下面我们在黑板所在的平面内找动点的位置以及运动形成的轨迹.哪个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愿意帮助老师找到满足条件的点呢?好!让学生们进行探讨,然后请愿意表现的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找出这些动点,用这些动点连接成一条曲线,观察这个图形,我们创造的这个图形为椭圆.接下来第二种情况,再取绳长等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这样的动点,使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绳长,经过试验、寻点、思考后学生认为这些动点构成了一条以两个定点为端点的一条线段,即动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线段端点的一条线段.第三种情况,绳长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时,找不到满足条件的点,画不出图形.在这三种情形中,有两种情形动点的轨迹是图形,其中一个是椭圆,另一个是线段,第三种情况不表示任何图形.在这些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给出椭圆的严密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做椭圆。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接下来我们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把定长变大或变小,再由同学亲自动手画一些其他的椭圆,以加深对椭圆的感性认识。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热情很高,气氛非常好,听讲时,精力非常集中,紧紧盯着黑板,这说明教学效果很好.有了画图形的实际操作经验,再让学生认真回味刚才画图的过程,从感性上体会椭圆、从理性上领悟椭圆的定义以及定长的变化对图形形状的影响,学生会从我们实验的条件变更当中得出新结论,总结出:当定点距离不变时,定长越长时,图形越接近于圆形,椭圆越鼓;定长越短时,图形越接近于一条直线,椭圆越扁平。条件再度变更:在定长不变,改变两个焦点的位置的情况下再来画一组椭圆,体会条件变化对图形的影响.黑板上这样一个几何图形,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椭圆,在我们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当我们拿手电筒去照射垂直于光线的一个平面的时候,我们发现光斑所形成的是一个圆,当我们把平面变动或者是把手电筒移动使光线与平面呈一定角度时,所形成到光斑就是一个椭圆;在自然界一些天体的运行轨迹也是椭圆。由此可见,对椭圆的研究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4.运用数形结合求椭圆的方程
接下来我们要精确地研究椭圆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来思考怎样来研究这样一个新的图形的性质:我们如果要精确地得到它的各种性质,当然是离不开数的精确描述.联想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再联想到科学家的对天体研究以及轨道预测和精确定位,这些都离不开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这就是对“数”的计算,而我们得到的椭圆图形,图形和数是否有联系呢?当然有,类比圆的研究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数与形结合思想的最好范例——解析法来研究几何图形,也就是把动点用数来表示,满足的几何条件转化为方程表示.好,这样我们就把数和形又一次地联系起来.通过上面到方法我们知道,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我们按照使数据尽量小,使方程尽量简单的原则,把两个坐标轴分别建立在椭圆到对称轴上.设两个焦点之间距离是2c,定长为2a,然后,设椭圆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x,y),把P(x,y)到两个定点F1(-c,0),F2(c,0)的距离和等于定长2a的几何条件转化成代数方程,使图形与方程之间建立联系,我们就可以从方程的形式上,来研究得到椭圆的一些相应的性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推导方程:(以下方程推导过程由学生完成)
①建系:以F1和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 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设点: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设F1F2=2c,则F1(-c,0),F2(c,0);
③列式:由PF1+PF2=2a得
2xc2y2xc2y222a;
④化简:移项平方后得xcy2xcy24a24a整理得,a2cxaxc2y2,xc2y2,两边平方后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由椭圆的定义知,2a>2c,即a>c,∴a2>c2令a2c2b2,其中b>0,代入上式,得b2x2a2y2a2b2,x2y2两边同时除以ab,得:221(a>b>0).ab22x2y2从上述推导过程可知,这个椭圆是所有以方程221(a>b>0)的解
ab为坐标的点组成的.这就是说,如果M(x0,y0)是椭圆上的点,那么(x0,x2y2y0)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221(a>b
ab>0)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这个椭圆上,这样,我们就说方程x2y21(a>b>0)是这个椭圆的方程.a2b2这个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的坐标轴为对称轴,它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其中b2= a2-c2.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5.练习: 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 即|PA|2,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PB|解:∵PA(x3)2y2,|PB|(x3)2y2,(x3)2y2|PA|2(x3)2y24(x3)24y2,代入2 得|PB|(x3)2y2化简得(x-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6.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结合,研究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主要学习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3)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7.作业:
(1)P42,练习A第1,2,3,4题.(2)预习第二节椭圆标准方程
8.反思预期效果(目标能否实现,提问、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预期效果等)
利用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结合,研究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同时也有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教学预期效果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愿意到前面参加演示活动,也自己动手动脑想了一些画图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在思考怎样画图时也对原理进行了探究,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2.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二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 由知识来源于实际, 树立转化的思想, 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1) 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 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流程】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活动2启发探究获得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活动3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巩固训练, 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
活动4归纳小结拓展提高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 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5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分层次布置作业,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1]
问题: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 许多大学生都希望为奥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组委会决定对高校奥运志愿者进行分批培训, 由已合格人员培训第一轮人员, 再由前面所有合格人员培训第二轮人员, 以此类推来完成此次培训任务。
某高校学生李红已受训合格, 成为一名志愿者, 并由她负责培训本校志愿者。若每轮培训中每个志愿者平均培训x人。
(1) 已知经过第一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1人合格, 请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
(2) 若两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21人合格, 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 引入情境, 提出问题。在第 (1) 问中,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列出方程, 解决问题。
在第 (2) 问中, 遵循刚才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学生思考, 列出方程。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2]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 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 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
[活动3]
例1:天津四中为树立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 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 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依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 赛程计划安排7天, 每天安排4场比赛, 请问全校有多少个队参赛? (列方程并整理成一般形式)
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
(1) 由一个学生列出方程, 并解释解题方法, 教师进行引导, 点评, 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 认同。
(2) 教师在归纳点评过程中, 应注意把两队只打一场比赛解释清楚, 以便学生理解题意。
(3) 整理一般形式后, 教师应强调整理过程中应用到的等式变形方法, 如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去分母等。
(4) 让学生指出各项系数时, 教师强调系数须带符合。
此题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通过此题让学生理解比赛赛制安排原则。
例2:当m取何值时, 方程: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此题是字母系数问题, 由学生思考解题过程, 让学生讲解此题,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大屏幕显示解题过程。
[活动4]
(1) 问题: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总结活动中的经验。
小结时, 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是否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
(2) 学生是否掌握一些基本方法。
小结反思中,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2) 思维拓展。
若方程x2m+n+xm-n+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求m, n的值。
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讨论, 让学生进行讲解, 教师作适当归纳, 可留疑, 让学生课下思考。
[活动5]
课后作业:
(1) 教科书第98页习题17.1第1、2、5、6、7题。
(2) 请根据所给方程:
联系实际, 编写一道应用题: (要求题目完整, 题意清楚, 不要求解方程) 。
(1) 组题目为巩固型作业, 即必做题。
(2) 组题目为思维拓展型作业, 即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
分层次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 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中难点的体现。
在本节课的活动1中,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 从而顺利过渡到后面的问题。活动2中让学生观察活动1中得到的3个方程, 并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从而获得本课的新知识。活动3意在强化学生所学知识, 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过程中, 应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 及时进行反馈, 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摘要:本文以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进行了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如下: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 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中难点的体现。
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可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这样的教学效果,带来的最大表现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普遍消沉。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听不听课无所谓,有无作业无所谓。而一些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成长为“啃老本族”,平时将语文打入了“冷宫”,到考试才“临阵磨枪”。
第二种表现是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威力”,对语文课的态度要比冷漠型积极些,但却是停留在应付阶段。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第三种是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型。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第四是投机取巧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充分了解语文课的重要性,但是却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常常期待“神明降临”,等待“考场超常发挥”。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设计
(一)以情入境,诗意无限。初中每一篇语文课,都是作者潜心创作,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情入境,联通无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也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教材不像影视文学作品,无论作者笔下如何缤纷多彩,感情如何丰富多姿,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字符的整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充分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二)交流探讨,联通无限。但凡所有教学,能让学生动起来,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这也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在学习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精彩无限。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语文人文教育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担负此重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际。
4.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四
1.设计简述: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并以交际法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语言规则并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的过程,任何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真实自然的社会语言情景。不仅要借助手式、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直观情景,而且要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描述创设言语情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点。在教授有关疾病的单词时,我就借助绷带,通过绷带绑的不同位置来解决单词。某些绷带无法表示的疾病如cough, cold等就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其次,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为了训练目标语言,我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操练目标语言,并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看病的过程,让学生在交际的同时,体验生活。通过这个活动,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使课堂变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际过程。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2.教材分析:(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4)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本课是一堂口语课,学习对象为八年级生。根据《课程标准》的四级目标,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如能和他人结对活动询问身体情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如能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医疗用具,根据教师的亲身示范,以及课件上所展示的目标语言四人小组扮演医生和病人。本课的话题选自八年级(上)Unit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在学习了身体各部分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状况,了解基本的医学常识,懂得常见病的基本处理方式,并能针对健康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利于提高青少年了解常见的基本卫生知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本课的核心语言项目是“Ask and answer about health”。学会用“What’s the matter?”
来询问他人身体状况。通过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绷带的使用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疾病的表达方式,从视觉上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结对练习,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任务的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语言材料:I have a „ You should/shouldn’t„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口语课,我们
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删除了材料中的听力部分,只保留了2a里面关于疾病的和针对相关疾病给出建议的单词。为了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和语言的真实性,我们还对教材做了一定的补充如:增加了两个关于疾病的单词:cold 和cough。对3a的对话做了少许修改及扩充,从原材料的提一个建议修改为提多个建议,并视学生自己水平进行适当扩充,使其更贴近实际,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创造口语练习的条件。
亮点与反思:我从学生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任务,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完成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的任务。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流活动中来,引起他们的注重力和学习爱好,因此学生交流参与会比较积极和成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学生知识的实际需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将学生的体验有机地融入课堂中,并不断生成创造和加以运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生成新知识,新经验,在体验中感悟语言。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对教材内容做了相应的整合和补充。
3.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依据(2)确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解决困难的思路和策略。
八年级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比如像本课所涉及的有关健康的话题是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因此,他们渴望用英语来表达。另外,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在学习英语的能力上,他们模仿和记忆的能力特别强。学生的发音器官很灵敏,耳朵辨音的能力强,口舌也能灵活准确地模仿各种发音。八年级学生的记忆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并习惯于机械性记忆初中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在知识积累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对语言学习的热情也逐步增加。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课通过表述身体的各种不适和谈论个人健康问题,使学生学会关心自身及他人身体健康并且能提出一些建议,同时让学生了解“a healthy lifestyle”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谈论如何给合适的建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肢体语言,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并灵活运用绷带和白大褂等教具,创设真实的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要给学生适时而恰当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都要尽力加以表扬,鼓励,多运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如“Believe yourself!”,“Good”, “Well done!”等。对于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必有错就纠,有错必纠,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享受成功的喜悦。
亮点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尊重尤其重要。教师要把每个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亲历亲为,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性、创造的尊重。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时时用积极的语言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正是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的有效体现。
4、教学目标设计: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session, most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acquir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This will be achieved by:1.Knowledge Objectives:1)Be able to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meaning and spelling of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2)Be able to learn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3)Be abl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 You shouldn’t„”2.Ability Objectives:1)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fluently;2)Be able to role play doctor and patient;3.Moral Objectives:1)Improve the cooperative spirit through pair work and role playing2)Care more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health.5.重点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由于本节课的话题是谈论健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需掌握有关疾病的单词,并能针对疾病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设置如下:The teaching Focus1.Master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2.Master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this medicine;3.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You should„ You shouldn’t„”本节课的内容是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他们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在45分钟内掌握较多单词的发音及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八年级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谈论如何给合适的建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如下: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1.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e target new words in the class;2.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give appropriate advice to the certain diseas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life experience.6.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创设和优化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语言,在体验中生成知识,使语言学习转变成一种创造和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因此本课遵循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输入和学生输出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此外本课还结合了情景教学模式。即通过灵活运用绷带、听诊器、白大褂等用具营造出医院的真实情景,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以及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中积极主动运用语言。另外本课还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还注重发觉学生的童趣童真,讲究教学任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男女生PK、结对活动、猜测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合作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本节课中,我们还利用了有关疾病的丰富的图片,帮助巩固复习新单词,并以此引入另一话题-提供建议。另外,在配对游戏环节中,我们还需准备两个袋子,分别装有各种疾病和建议的纸条,以供男女比赛使用。7.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师生交互活动。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Step1 Warming up Greet Ss by asking them: How are you today? Then I will tell Ss that 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and guide Ss to read it.)and get Ss to guess the reason freely.If Ss can’t get the answer, I’ll tell them that I didn’t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So I have a headache.(I say this by doing a gesture)设计说明:通过师生间的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要求学生猜测老师身体不适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并为之后的知识输入做好铺垫。Step2: Presentation of words about diseases 1.Show Ss a bandage and tell them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in the place where the bandage lies.Then get Ss to guess the health problems.When I do an action, ask Ss: “What’s the matter?”(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For example, when I put the bandage on the stomach, ask Ss: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Help Ss say: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stomachache.” Then teach the other target word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in the following way: Put the bandage on the other part of body and get students to ask: What’s the matter? Then get other Ss to guess the problem.2.Use body language to guide Ss to guess another two names of diseases: cold, cough.3.Show Ss pictures of diseases half hidden, and get Ss to guess the names of diseases: fever, sore throat, toothache, sore back, cold, cough.设计说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医疗用具-绷带,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绷带所绑的不同位置和肢体语言,自然地引出有关疾病的单词。这种教学单词的方式简单而且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八年级学生喜欢猜测的活动,所以,运用半遮图片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Step3: Pair work Put the bandage on the part of a student’s body and ask: “What’s matter?” and guide him to use the pattern: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Then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by using the bandage given and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s the matter?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设计说明:八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强,所以,在结对活动中,为每一小组提供绷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扩大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开口说英语。Step4 Presentation of expressions of giving advice1.Tell Ss that I have a cold/cough, ask them: What should I do? Ss may give different answers, collect their answers and help them to use: You should/ shouldn’t do„ Then show some pictures of other diseases mentioned before and ask them to give advice to each problem by using target language: You should/ shouldn’t do„ During this activity, some phrases will be learned: lie down and rest,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drink lots of water, take some medicine.2.Show Ss two bags.In one bag,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problems while in the other one, there are pieces of paper with advice.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Take turns to get paper.For example, one boy gets one paper with problem, and one girl get one paper with advice.The girl should s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The boy sh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he got by saying: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If the girl got the right advice, she should answer it according to her paper: You should„ If it is not, she should say: You shouldn’t, then give the right advice.The one who makes right sentence can get one point.设计说明:向学生展现有关疾病的图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新知,而且还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的话题— 针对疾病给建议。然后,通过在男女间开展说疾病给建议的配对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巩固句型。同时,使学生增长相关常识,加强健康意识。Step5 Making a conversation Show Ss the picture in Section A 3a,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uppose they are the doctor, what they will ask the patient.Collect Ss’ answers and lead in the sentence: When did it start? Show the sample dialogue and ask Ss to complete i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rally.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_______.A: When did it start? B: About______ ago.A: Oh, that’s too bad./ I’m sorry to hear that.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 and you should/shouldn’t ________...B: Yes, I think so.A: _________________.B: Thank you, doctor.设计说明: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复习目标语言。另外,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扩充医生与病人的对话,这样使英语对话更加完整,更加贴近实际,也为下一步骤的角色扮演活动降低了难点,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Step6 Role playing Ask Ss to make a four-people group, one of them is a doctor, the other three are patients.Ask the Ss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above.Then ask several groups to perform before the class by using some tools: bandage, a uniform, a stethoscope.Ask other Ss to select the best doctor and the best patient.设计说明:这一活动是对目标语言的进一步运用。通过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营造出真实的情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另外,这也是老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
亮点与反思: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以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熟悉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英语不仅要用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英语情境,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英语的语音,听对方讲的话,用自己的嘴去说英语,以姿势助说话,用英语跟别人交流,用英语做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英语,感悟文化,培养语感,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们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指导,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8.板书设计
Unit2 What’s the matter? problem What’s the matter? I’m not feeling well.I have a „: fever, sore throat, sore back;stomachache, headache, toothache, cold, cough advice: You should/shouldn’t do „: lie down and rest;drink hot tea with honey, see a dentist, take some medicine 亮点与反思:该板书较完整地体现了本节课所要呈现的新知,包括表示疾病和建议的重点句型以及词汇,条理清晰。9.作业设计
5.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
初二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本课在教材中有开篇点题的作用,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三、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学习认识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是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认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始终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了解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确定《南京条约》为重点,其理由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使中国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的难点则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怎样理解中国中国开始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课以讨论分析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1、给学生展示有关鸦片的图片(罂粟花的图片、鸦片的制作过程、鸦片名称的由来、鸦片的用途,清朝人吸食鸦片的情形以及出示本课标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3、学生预习课本1、2页及自由阅读卡回答下面问题
⑴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⑵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⑶面对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4、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5、思考讨论:⑴通过展示历史史料,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⑵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⑶小讨论;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6、教学巩固 补充练习:处理练习,布置作业
6.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上课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二次根式的概念:像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和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都叫做二次根式。
2、大家抢答
填空
教师提示:参照教材右边的图(启发诱导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二、探索新知:
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1、教师板书
性质一:
2、学生合作学习,完成课本P6填空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和有何关系?当a≥0时,=和a﹤0,=
通过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二
教师板书
4、学生练习(利用性质二进行运算):
梳理知识使条理清楚,及时练习巩固
5、例1 计算
(1)(2)
教师强调:规范书写,知道运算程序、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二次根式运算顺序
6、学生完成:课本P7课内练习第2题(领悟方法,学会迁移)
7、例2计算:
要求比较先算括号里与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的优劣;强调先判断中a的符号
三、引申与提高
例3 化简:
(1)(2)(3)(a<0,b>0)
(4)(a>1)
做一做:
你能把一张三边长分别为的三角形纸片放入4×4方格内,使它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吗?
学生动手,教师引导。
(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使之呼应,让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板书设计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性质一性质二
例1例2例3
学生版演
教学反思
备课中常常是把教材备得很到位,把流程写得很清楚,很多时候,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不过是合作者,引导者,很多问题都自己包办了,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体验,难以在头脑中合成自身的信息,导致有问题一而再的发生。
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从学生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对比才有进步,并且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枯燥,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主动上去版演,可以更直接的发现学生的不足,也可以更直观的体现他的好方法,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次上课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操作空间,比以前有所改善。
7.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七
一、明确一个方向
《基本要求》明确把“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作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 它强调打好语言基础,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这就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基本要求》的“交际范围表”和“语言技能表”明确规定学生初步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样的表述可以理解为“应用为主, 交流为上”。
尽管《基本要求》和《要求》的目标要求层次不一样, 但是方向都是明确的, 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文化交往能力。
二、立足两个基本点
1. 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
《基本要求》和《要求》都明确表示, 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在确保各项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 特别要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字里行间出现的“特别”、“尤其”、“充分考虑”、“更要”等修饰语充分反映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语言习得角度看, 二语习得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促使语言机制能够正常运转, 同时, 习得还得借助大脑同外界输入相互作用。可见语言的学习既是个人语言规则内化的过程, 同时还是同他人交际互动的过程。两方面缺一不可。然而, 目前大学外语教学, 在“听”、“读”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s) 培养向“说”、“写”产出性技能 (productive skills) 培养转变方面, 明显不够。
笔者认为, 广大教师应当按照《基本要求》和《要求》所提出的教学原则, 立足“交际语言教学法”、以激活学习者的“交际需要” (communicative needs) 和“内在动机” (integrated motivation) 为出发点, 完善“项目驱动、任务先导”的实施过程, 就一定能“听说优先”促进各项技能全面协调发展。
2.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1) 从对待个体差异角度来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不齐, 学生基础不一, 个体差异较大, 《基本要求》和《要求》为此分别采取了“分类指导”或“分层教学”的措施。《基本要求》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分为A、B两级。A级为基本要求, 生源较好的学校要在较短时间内力争达到A级规定的教学目标。B级为过渡级, 目前生源较差的学校可先参照B级执行。《要求》主张按照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 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等措施。这些规定体现“因材施教”和“尊重个体差异”原则, 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从语言测试手段来看
《基本要求》的语言测试相应的分为A、B级测试, 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规定各校可以根据《要求》中三个层次的要求实行单独命题, 以地区或校际联考, 也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 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尤其是实用型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 《要求》在重视终结性考核的同时, 还十分注意形成性评估。《要求》对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分别附上“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的定性指标, 供形成性评估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 从教学模式改革角度来看
《基本要求》建议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求》提出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数比例。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可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 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 随时记录、检测学习情况, 及时得到老师的辅导, 促使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教育观、学生的行为观和管理体制有个彻底的转变。
(1) 转变教师教育观
《基本要求》规定必需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方向。《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 即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并以高等教育人才的素质为最终目标。培养目标奠定了教师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新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组织者、从课堂主讲者转变为课程主持者、从单纯语言教师转变为语言文化专家。教师要从学习者的教育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行为、效果评估和开展教科研活动。只要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那么大学外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轻文化、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交际、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 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由此引发的课程设置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测试评估标准与方法等改革, 就一定会有成效。
(2) 转变学生行为观
每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语言课堂上要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言交际氛围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形式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通过策略训练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做中学”的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 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 (problems solving) 的能力。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切实改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观, 促使真正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发生。
(3) 管理体制转变
要贯彻好《基本要求》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制应有全新的变革。小到考勤登记、成绩记分比例、学分计法、课程模块科学设定, 大到课外语言学习社团管理、校外服务课程的安排和加强形成性考核手段和方法, 都应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认真加以研究。如果这些方面没有相应合理的变革措施, 将直接阻碍或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效。
四、做好四个反思
(1) 反思考核方式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 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基本要求》和《要求》反复强调的。但是实际考核试卷里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题型、口语和听力考试实施起来的难度和标准等等, 都削弱语言能力考核的引领作用。《基本要求》规定检测分A、B两级 (含笔试和口试) 。实际操作中, 还没有把口语列入考核的目标。这与平时教学中忽略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得体性不无关系, 与缺乏有效的口语考试组织系统有关。现在一些院校采用的数字化口语考试机考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听力口语测试的绩效, 由此看出, 网络化学科平台和数字化考核系统是完善“听说技能”评价机制的有效途径。
(2) 反思课程模式
过去是一套教材或一本教材圈定一门课程。现在随着网络交互教学模式的建构和人机对话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 教师导学, 交互式自主学习, 将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这必将引发教育观和学习观的变革, 为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3) 反思教学反馈
《基本要求》和《要求》都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还有必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提出英语课程的相应目标和要求, 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评价。
(4) 反思教师角色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外语教育理论。所以, 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 而且是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开展“教学行为科研” (action research) , 评估自己的教学绩效, 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要关注外语教研领域的发展趋势, 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不断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八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距离城区不远的农村中学,一些好的生源流入城区中学,加上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因此生源质量较差。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再加上初中所学知识比小学要深、难,每一堂课的容量比小学大,许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造成听讲很吃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从听不全,到听不懂,然后变成不想听。
开学初我们作了一些小调查。
①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好吗?A.好B.较好C.一般D.不好,结果有5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不好”;②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结果只有40%的学生选择了“喜欢”;③你觉得数学课的内容是否枯燥?A.枯燥B.比较枯燥C.一般D.不枯燥,结果只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不枯燥”。
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或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存在着畏难心理,遇到一点挫折,立刻想到的是自己数学学得不好,不愿意动脑筋,反映在课堂上,简单的题目大家争着回答,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许多同学就不愿去动手、动脑,都指望别的同学或由老师来解答。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知道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发展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迫在眉睫。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的做法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教学。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学习刻苦、成绩优异。B类:对数学有兴趣,有学习能力,但缺乏刻苦精神、成绩不稳定。C类:智力因素不佳或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三类学生,备课组成员集体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将教学内容以“台阶”式地呈现,便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上课积极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上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对“每一个”;体现在练习和作业上,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主要面向A类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B类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可适当选择一些选做题练习,重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信,知识欠缺多,对他们的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起点低,坡度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个体情况,由教师在必做题里指定练习,让他们完成,其余必做题由他们视自己的情况完成。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为实现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各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解题要求,都给以肯定和表扬。
3.引入积分卡评价制度
具体做法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给学生打“★”。一个学生一天可以获得多个“★”,由学习小组(每班5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成员轮流统计,签名确认,然后交给老师。1个“★”1分,根据学生得到“★”的个数统计出一周的累计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评出班级每周数学学习之星,张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一学期结束,由教师统计,评出班级学期数学学习之星,颁发奖状和小奖品。“★”的获得是根据表现,A、B、C三类学生只要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都有同等机会获得“★”。获得“★”时,周统计时,学期统计时,学生们都很期待,也很兴奋。一个小小的“★”,给了学生三次激励的机会。
三、对学生分层要求的几点反思
1.分类要进行动态调整,教师要适当干预。
刚开始分类时,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根据学生以前的数学成绩和实际表现,作一些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对B类和C类学生中进步明显的,鼓励他们按照A类或B类的标准要求自己。有一些学生在分类时,故意把自己的标准压低,教师要找其谈话,适时干预,力求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调控好自身情绪,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对几类学生要一视同仁,他们只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不能因为他们数学成绩的好或差,在有意或无意中流露出不一样的感情。对B类和C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打出“★”。
3.利用积分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还需要不断完善。
在教学中,有时“★”打得随意,引起学生争论。另外,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如何合理打“★”,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完善。
小班化教学加快了师生信息的传输,增大了生生交流合作的时空,教师对小班中的每一个人的關注机会更多,更容易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在小班化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承认差异,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理念,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9.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九
上传: 曾军萍
更新时间:2012-5-18 8:46:10
教学内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曾与自然和谐相处
2、明确人类通过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3、认识到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们已出现生态危机 教学重点: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材料:教材024页的材料 想一想:
赵名鸣的担心是多余的吗?你能说说如果照如此下去小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在现实生活中,小镇所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一、讲授新课
【师】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人是始终受大自然哺育的。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生】(细读教材25页“荷马名言”)
【师】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生】(小声读教材25页小体字)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事例?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默读教材26页小体字)
【师】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吗? 【生】(相互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师】(根据以下材料进行补充)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
(九)海洋污染 —赤潮出现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师】生态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呢? 【生】(看书后进行回答)
【师】读《撒哈拉的变迁》,看看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书后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
四、巩固练习
1、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__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认真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反思我们对待__________的态度。
2、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_____________的关系。3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已丧 C、人类不热爱大自然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板书设计:
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1、如何关注人类的命运?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3、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4、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5、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根据课上的知识和身边的现象了解到我们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但行动上却很难保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指挥自己的行动,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
10.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与反思 篇十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教学设计反思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结合教学设计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么多的反思内容中,教学设计的反思对“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具有最具体、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作用。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反思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最着力考虑的就是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会有一堂好的课,但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一定不会有一堂好课。而反思教学其实就是教师跟自己、跟同事、跟经验、跟教学理论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碰撞”,提高自己的过程。但教学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笔记本上,否则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切实的、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可以真正将反思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反思教学的作用。
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
1、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全面、透彻的理解和熟悉教材既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可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即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计划性和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计划性自不必多说,所谓生成性,是指学生在进行计划学习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进行的活动,也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在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更应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以保护学生难得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说教材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唯一的,一句话,在对教材和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时,要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1)摩擦起电案例:出现了两根橡胶棒相互吸引的情况。你是要教学生们什么?如果只是教教材、教给他们课本知识,很好。但换一个角度看却可以借机加深学生对正电荷、负电荷两个概念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为后面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打好基础。经此一事,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让某个小组的同学故意进行这样的实验,制造疑惑,探究原因,合理安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镜成像案例:准备两根相同德蜡烛还是准备四根蜡烛?以前多数是准备两根。我们的反思是:你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如果仅仅是教材中物像等大?那么够了。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那么就不能预设答案:就给了两根相同的蜡烛,那不是在探究之前就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了吗?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准备四根蜡烛:一根长的,一根短的,两根相同的,让学生任选。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反思。
11.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发展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授课,课后的辅导以及反思。初中数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难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精心备课和做好课堂设计的同时,及时的进行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总结优点,继续发扬,发现缺点,及时修正,这样才能让数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助推器。
一、转变教学思维,反思教学模式和策略
初中数学由于学科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练习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老师仍然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这些目标都导致教师过度的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就定格为讲—练—评的循环,其实又回到了题海战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知识目标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面对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往那些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把学生的工作也做了,对于一些知识来说,完全是可以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可以掌握和推导出来的,但是教师往往都会直接演示给学生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些教学思维。 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刀切,对学生不能做到分层,这是非常不好的。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学情,做到分层教学。例如在讲授《代数式》的时候,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能掌握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那么在设计的时候,突出他们对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的掌握,:像6.5m,n-2,s,,abc,2ab+2ac+2bc等式子都是代数式;而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则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比如能说出下列多项式中各项的系数和各多项式的次数:x-y, -a2b3 + 2a2b;能写出一个次数为3项数为2的多项式等。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正确的理解代数式的意义,能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
二、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的组合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小学阶段根本都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生对数学课会感觉到较大难度。当然从现有的学科设置来看,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强度上,初中数学学科都明显高于其它的学科,一时间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适应,搞不好会摧毁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有的就忽略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可能不太了解小学教材,导致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这里的衔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存在,忽视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相关性。面对初中学生遇到的学习困境,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小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做好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过渡,不仅仅需要从知识上给与关注,也需要从学生的心理上给予剖析,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提升学生的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反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解题思维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在采取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了,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破解之术,做到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好笔记,及时反馈;做好反思,不懂就问;搞好预习,多加练习;拓展视野,涉猎课外习题;善于总结,巧用规律等。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定理、公理、公式等,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个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知识点,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记,此时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另外,要努力学习,解答中做到细心细致。建立纠错本,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例如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明明到邮局买0.8元与2元的邮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钱,问:明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枚?”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既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总之,在分析多种解法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各种解题方法,做一题得数题,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加强了解题能力的训练。
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反思的过程就是优化课堂设计的再造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反思中,需要反思的內容也较多,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情、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时间上应该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无论反思什么都要紧紧围绕着教学活动,对于反思的成果要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十二
一、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Pre-reading.
授课教师与学生展开自由对话, 引入主题。
教学反思:在导入环节, 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 并借助多媒体,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了生词的含义, 如building, country...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生词学习更加的立体化、色彩化, 使他们能更好地记忆单词。
另外, 导入的设计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程序上的很好的铺垫, 即I am a guide first, then you will be a guide.教师的授课思路清晰、流畅。
对策:就阅读教学而言, 教学策略 (teaching strategy) 的选择首先应该基于文章的结构。通过上述的描述可以发现,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 首先介绍的是Sunshine Town的地理位置, 接下来才是阳光镇的住房、购物、饮食和文化娱乐。为什么, 作者不先写购物或者饮食或者其他呢?原因就在于, 从地理位置→住房→购物→饮食→文化娱乐的写作布局, 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 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逐渐掌握的阅读技能, 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 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江苏徐州●宋影
规则和技巧的教学活动, 同时也注重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体现等目标的达成度、思维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度等。
笔者认为, 在while-reading阶段, 对于本篇文章而言, 并不适用超级链接式的文本阅读, 因为这打乱了作者的篇章布局, 扰乱了学生的思维逻辑, 无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从听课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既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之一, 也是其学习英语的手段之一。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对本节公开课的分析, 得到如下的启示:
1. 阅读背景的激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背景, 每一位作者通过文字符号所要表达的都超过了文字本身的含义。所以要正确地理解一篇文章, 读前的背景激活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背景激活方式有读前的头脑风暴、快速问答、游戏法、播放歌曲等。
2. 阅读策略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 英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不是适用于别人的就一定适用于我, 适用于第一单元的就一定适用于第二单元。常见的阅读策略培养活动有生词处理、文本阅读、信息分析、结构分析等。
本节课中, 授课教师所使用的用链接法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 不适用于《Sunshine Town》一文, 却可以很好地运用于9A Unit 2 colours一单元的reading学习。教师可以用超级链接的方式处理文中的calm colours, warm colours, energetic colours, strong colours.因为这四种颜色在文中是处于一种并列的结构, 不同于7B Unit 2《Sunshine Town》的五个小标题。
3. 阅读情感的渗透
情感体验作为一节课的点缀仅仅停留在教师的预设中是不够的, 它应该渗透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回顾本节课, 教师在读后环节中较好地渗透了情感教学目标, 而在读前、读中环节, 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偏少。
4. 理解层面的升华与灵活的运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在于每个环节是否完整, 而在于是否按照语言学习规律, 在每一个环节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确保学生在每个环节有所进步。在本节课中, 授课教师能从文本的结构层入手, 并有效地进入作者的写作意图层。如在本节课的最后, 让学生学做导游, 介绍Sunshine Town, 进而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 通过教师的通过稳扎稳打, 切实地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 阅读课没有固定的模式, 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有效地思考, 把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摘要: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很多的阅读课, 教师的教学依然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如何真正地使用好课本材料, 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是一个值得研究与实践的主题。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反思,对策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3.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十三
教学设计:
课题: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金刚》片段,让学生熟悉课题,营造气氛。
What kind of movie is it?
二.教学任务
(一)复习各电影种类单词
Comedy; action movie; thriller; documentary; Beijing Opera
(二)教授各描述性形容词
I like comedies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funny.
So we can say comedies are funny.
Action movies are exciting.
Thrillers are scary.
Documentaries are boring.
Beijing Opera is interesting.
展示个的电影类型图片,引导学生对个电影进行评价,描述,熟悉个形容词。
(三)完成书本练习1a
将电影种类和相应形容词匹配。
(四)操练句型
I like …/ I don’t like…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
评价:评出领先小组,表扬所有积极发表观点的学生。让学生学会用I think 抒发个人观点,表达对电影的喜好并陈述理由。
(五)游戏
内容:设计六个按钮,分别用超链接代表各电影类型。
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Why?
请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对此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其选择一按钮,若该生选择的按钮所代表的电影类型与其喜好相同,则奖励其一根棒棒糖。
评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操练各单词,句型,既活跃了气氛又可进行操练。
(六)听力
让学生找出Edward和Jane对电影的喜恶及各自理由。
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后,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跟读。给学生再一次操练的机会。
(七)Group work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组内调查,对各自喜好及原因进行问答。最后请各组汇报员进行汇报,用句型:
He/She likes… He/She doesn’t like…
Because he/she thinks they are…
该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反思:
1.这节课思路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即让学生掌握exciting, interesting, scary, boring,funny等形容词对电影喜恶抒发自己的观点。
2.在操练过程中,教师侧重于I like…句型,而忽略了I don’t like… 对此有所忽略。
3.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没有注意情感升华,一味灌输自己的观点:I don’t like documentaries. Because I think they are boring. 其实很多记录片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应该让学生注重培养关心时事,关心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由于本课时设计的环节较多,时间比较紧。在让学生做完听力练习后,没有让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错失了一个对第三人称进行操练的机会。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今天给初一上课,学习的主要话题是关于用英语问候他人。教学内容大多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主。以前教授时我针对课文内容作如下的安排:
1、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2、听音,识图。3、听音,重复课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完课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我交待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多学一些礼貌用语。我们要开展评比“礼貌星”的活动。看谁能获胜。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当我组织学生参加“找朋友并问候你的朋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拍着手,兴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语问候朋友。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了在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的突出我们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
上面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家是否看明白了呢
14.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 师:
1、盛放在敞口容器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温度越高减少越快,这是为什么?
2、湿衣服经太阳晒为什么会变干?
3、糖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些现象的解释离不开微观粒子,这些微观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实验】(3——2)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观察繁盛的现象。【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师: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 生:组成品红的微粒向水中运动。【投影】图3-6和3-7
说明苯分子和硅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师:分子我们能用肉眼看见吗? 生:不能,要用隧道扫描显微镜。师:它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分子的性质。
师: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生:由预习可知: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 ㎏,一滴水中约有1.67×10 个水分子,这说明分子不仅质量小而且体积小。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板书】
1、分子质量小,体积小。【活动与探究】(用投影仪将探究内容和步骤投出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生1:水中滴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生2:酚酞中滴入浓氨水,变红,说明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生3:烧杯A中的酚酞变红,而烧杯B中酚酞不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烧杯C运动到烧杯A中,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这说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通过品红的扩散、氨分子的扩散说明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板书】
2、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
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师: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分别取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观察溶液的体积是否等于200ml?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讨论】
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200ml?这又是为什么?
生: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的间隙,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师:回答得很准确,分子间不仅有间隔,而且分子间隔还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物质才有热胀冷缩现象。
【板书】
3、分子间有间隔。【布置作业】习题3 【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课是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重点强调学生的学,组织学生大胆尝试,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的紧密联系,展开想象力,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及反思11-07
英语的教学反思初中07-07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反思10-25
初中英语课课后反思10-06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10-01
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10-13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设计07-09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反思09-2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600词汇08-14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