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2024-06-19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共15篇)(共15篇)

1.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一

构建高效课堂“三段式”课堂模式个人研修总结 史家寨镇初级中学

岳云香 开展校本研修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基础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差异很大。诸多因素和以往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就给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自我县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以来,我校有幸被列为试点之一。时常得到各级领导及专家的莅临指导和示范课的交流活动。因而构建“高效课堂”是我校教改实验的热点和重点,更是我校提升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展示迁移—-整理测评三个阶段)的实施,对我们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及课堂驾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认真编写导学案,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在初学高效课堂时学校就在编写导学案方面做了专题培训。首先我们认识到了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编写好了导学案,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自学,重难点才能更明确的把握,学习方法才能具体,所以我们对导学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让导学案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全程学习。首先,我们抓住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先由主备人提出草案,然后同学科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在主备人初稿的基础上集体商定,包括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自学指导、展示迁移的学生活动、整理测评的形式及试题都要进行精心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我们的“三段式”的导学案的模式。

第二、要落实好学生的预习自学,这是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有了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好学生的自学。因为只有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预习好了,将能够自学会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都学会了,才能在展示中有内容可展示,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

首先,自学要有要有规定的时间和明确的任务。自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本节课的单词、句型、语法现象等。此时,教师要说明需要记忆的词汇,达到会读、会写的要求,单词较多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根据学习目标中教师所列出的句型,学生通过查资料,教师分别指导等方法,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把所出现的语法现象整理在笔记本上,对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标出来,在互动环节中解决。并且自学后一定要展示,这样他自学会更认真,比如朗读、翻译和回答简单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要展示的。

其次,指导学生对学、群学,解决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比如在单词课文的读音方面,课文意思的理解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如果自己觉得有问题,可以向他人请教,本组的、外组的、全班范围都可以进行询问请教。在讨论问题时,大家集思广益,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有争议时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将小组结果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向全班同学展示。

再次,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监督指导检查作用。督促本组成员落实好预习、完成导学案、对疑难问题进行记录、并对重难点进行适当练习。学习时尤其注意个别同学缺乏群体意识与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让学习好的同学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并不出现将小组内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之后互相埋怨等情况。因此,培训小组长采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互相帮助。

第三、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展示,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证。学生在通过结合导学案自学后,在课堂中,按照备课时设计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和在课堂上倾听他人的学习结果,对所学知识更加完善。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作为一名“听众”,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需要时只做适当的点拨,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并指导学生如何去更好的展示,这样才能让自学的成果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让知识学会,掌握的牢固,真正达到高效。

第四、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实现英语课堂高效的动力。一般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兴趣会比较高,也比较积极。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词汇量的变大,语法知识的深入,很多学生觉得很难,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也有的在学,也是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如果想要英语课堂学习高效,就必须有并完善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师自身对学生的热情上,从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上,从量化机制评价上,都形成对学生积极的引导。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在以下几点进行:导学案完成的评价、预习作业完成的评价、课堂展示的评价、倾听他人并积极质疑的评价、纠正错误的评价、完成作业的评价等。所与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自觉预习、积极展示、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做到了这些,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在教学中变“学会”为“会学”,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2.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二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即“高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一,备学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 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二,备教材。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考动态、教科书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第三,备教法、备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备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学生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读懂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同时,再补充一些相关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大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积累。游戏课也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也可经常运用。

三、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条件

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三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资源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生都认为地理很难学,有人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部分同学甚至觉得比物理还要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 转变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还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由素质向创新型教育转型阶段,而一些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一些学校目标管理上,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把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名次前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部分学校里,教学设备简陋,地理教具不齐全,老师在上课时往往画饼充饥,缺乏先进有效的教学设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改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2.当前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

在当前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地理学科情况,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激情,目标不明确,不珍惜时间也不会有效支配时间。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前不重视预习,很少有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课后没有足够的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放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其传统性教学观念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體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

1.灵活的选择教学方式

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充分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建立一个创新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材的活用,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围绕地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教材整合,实现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2.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当今教师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新课改要求教与学的方式要加以改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与课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情境是生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方法。情境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性、情感性、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共鸣,例如: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讲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的人口流动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情境:①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亲邻中在农闲时有人员外出吗;②他们多到什么地方;③他们外出的目的是什么?④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职业;⑤促使他们在空间上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涉及的都是在我们学生身边,生活中发生的。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气候”有关内容的时候,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②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③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从淄博→太原→哈尔滨→苏杭地区→桂林→海南旅游,进一步深化,提问:①如果二月末你顺着这条路线旅游,你的着装应有什么变化?②如果以上六地进行房屋设计招标,你能帮助设计吗?为什么?③沿这一条线路旅游,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④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⑤沿这条旅游路线人们的吃、穿、住、行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地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就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资源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利用地理课件本身具有的特点,模拟显示地理景观,有效地解决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现象。同时能够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把知识融于新颖别致的形式中,通过传递大量优质新异的刺激,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例如:在讲自然带这一节课时,讲授新课前先放一段景观录像——非洲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和亚欧大陆上的温带草原景观。非洲草原上点缀着散生的乔木,时有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出没于草原中;而亚欧大陆的草原景观呈现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视听教学改变和增加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信号,依托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特征产生一种探求和向往的激情。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景观不同,同是草原而为什么又呈现各异的景观呢?使调动情趣和引发思维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再如:在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时,以用Flash制作的《沁园春·雪》和《村居》给同学们展示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哪个地区的壮丽画面?而下面这首诗中所呈现的又是哪个地区的迷人春色?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大家都能立即判断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北方和南方地区。本节课让我带领同学们去神游祖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仔细研究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艳;韩雨薇,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2(1).

[2]高家宁.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4.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四

我市地理“三五X”教学策略,为我们搞好地理教学从理念上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给教师留下了充分自主的空间,这就为“高效课堂”的个性化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三维目标把握不准或落实不到位,“五个贯彻始终”落实不充分或顾此失彼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机制难以形成,高效目标难以达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对教材“有数”

1、对地理课本“有数”。吃透地理教材,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础。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注重的是通过各种地理图表、资料传达地理信息,隐含的地理信息多了,文字描述性的内容明显减少了,这就容易导致知识点之间衔接生涩,难以形成知识网络,这给教与学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要去反复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潜在价值,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抽出教材的“筋骨”。只有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游刃有余。另外,课本内容掌握熟练了,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敬其师则信其道。

2、对课标“有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是达成高效地理课堂的关键。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它上面不仅有对地理课本有关知识点的达成目标要求,更有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要求,比如对区域地理的教学,课标就要求“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所以,把握准了地理课标,就是弄清了授之以“鱼”

和授之以“渔”的问题,就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死盯着那一个个知识点而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

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不管是哪一节课、哪个地区或国家,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当然,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考虑;范围既包括该地区的临海和邻国,也包括该地区由哪几部分组成,还包括该地区大致所跨的经纬度;地形包括该地区有哪些大的地形区,还包括该地的地势特点;气候包括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及其各自的特点;经济包括该地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及交通运输、旅游资源等;人口包括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等;地域文化主要指富有地方特色的衣食住行。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论教材是以怎样的顺序编写的,尽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几方面自主学习探究。

3、对教辅材料“有数”。这里所说的教辅材料,既包括老师独有的教参、教案,也包括师生共有的《同步学习与探究》、《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各种习题甚至是相关参考答案。教辅材料不可忽视,毕竟它们都是有关专家精心编写的,别人的经验一定要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种教辅材料,才能清楚的了解哪些知识点是易考点、出题的角度是什么?在上课过程中予以穿插解决。这样,学生在做各种习题时,就不至于感到陌生,“这个(类)题老师讲过”的话在学生中说的越多,他们就越信任你这个老师,信其师必乐其道。

4、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数”。也就是整合课程资源的问题。我曾经教过初中政治、化学、生物、地理等不同学科,也曾听过含盖了六到九年级的所有课程,特别是听过多节六年级的《科学》。通过 2

对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了解,我发现,许多学科中的许多知识是相通的: 六年级《科学》中就有许多初中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煤的形成等;七年级《生物》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都跟地理有关。只有了解了中小学知识体系,你才能更加清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上课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旁征博引”,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这样一来,地理课堂就会更高效;而且还会给学生留下“这个老师了解这么多学科的知识,真厉害!”的印象,学生将会更加佩服你,甚至会崇拜你。试想一下,学生对某个老师达到崇拜的程度了,他所教的学科将会有怎样的效果?!

二、对学生“有数”

1、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数”。一方面,通过对中小学知识体系的了解,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备课中确定哪些知识点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精讲、那些该略讲,以便在上课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这叫“看菜吃饭”。另一方面,无论是教的方法,还是学的方法都很重要,方法运用合理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以便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适宜的学习方法,这叫“量体裁衣”。

2、对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有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在上课过程中,多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注重地理知识的运用,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对考试检测“有数”

我们认为,日常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反馈教学,以利于查漏补缺,3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此,一定要做好考试分析。一方面是分析学生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效果,以便对以后的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使之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分析试卷,特别是对我市历年中考试卷的分析,以弄清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便于今后的教学更有目的性。

四、对自己“有数”

1、对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有数”。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统一体,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占用多了,留给学生的自然就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保障、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也就谈不上“五个贯彻始终”。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一定要适度、适当,在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和引领要恰当其时、准确简洁。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充分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下足功夫,拿捏好分寸。

2、对自己的教学个性特长“有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特长,把自己擅长的一招一式发挥到极致,课堂就会呈现精彩,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当前,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层出不穷,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我们必须学会将其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可一味照搬模仿,否则很可能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为此,教师应当多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注意灵活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5.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五

在初学高效课堂时学校就在编写导学案方面做了专题培训。首先我们认识到了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编写好了导学案,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自学,重难点才能更明确的把握,学习方法才能具体,所以我们对导学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让导学案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全程学习。首先,我们抓住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先由主备人提出草案,然后同学科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在主备人初稿的基础上集体商定,包括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自学指导、展示迁移的学生活动、整理测评的形式及试题都要进行精心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我们的“三段式”的导学案的模式。

第二、要落实好学生的预习自学,这是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了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好学生的自学。因为只有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预习好了,将能够自学会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都学会了,才能在展示中有内容可展示,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

首先,自学要有要有规定的时间和明确的任务。

自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本节课的单词、句型、语法现象等。此时,教师要说明需要记忆的词汇,达到会读、会写的要求,单词较多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根据学习目标中教师所列出的句型,学生通过查资料,教师分别指导等方法,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把所出现的语法现象整理在笔记本上,对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标出来,在互动环节中解决。并且自学后一定要展示,这样他自学会更认真,比如朗读、翻译和回答简单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要展示的。

其次,指导学生对学、群学,解决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比如在单词课文的读音方面,课文意思的理解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如果自己觉得有问题,可以向他人请教,本组的、外组的、全班范围都可以进行询问请教。在讨论问题时,大家集思广益,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有争议时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将小组结果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向全班同学展示。

再次,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监督指导检查作用。

督促本组成员落实好预习、完成导学案、对疑难问题进行记录、并对重难点进行适当练习。学习时尤其注意个别同学缺乏群体意识与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让学习好的同学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并不出现将小组内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之后互相埋怨等情况。因此,培训小组长采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互相帮助。

第三、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展示,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证。

学生在通过结合导学案自学后,在课堂中,按照备课时设计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和在课堂上倾听他人的学习结果,对所学知识更加完善。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作为一名“听众”,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需要时只做适当的点拨,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并指导学生如何去更好的展示,这样才能让自学的成果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让知识学会,掌握的牢固,真正达到高效。

第四、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实现英语课堂高效的动力。

一般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兴趣会比较高,也比较积极。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词汇量的变大,语法知识的深入,很多学生觉得很难,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也有的.在学,也是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如果想要英语课堂学习高效,就必须有并完善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师自身对学生的热情上,从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上,从量化机制评价上,都形成对学生积极的引导。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在以下几点进行:导学案完成的评价、预习作业完成的评价、课堂展示的评价、倾听他人并积极质疑的评价、纠正错误的评价、完成作业的评价等。所与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自觉预习、积极展示、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做到了这些,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6.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论文 篇六

摘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培养其学习地理能力, 逐渐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 探讨了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地理兴趣; 地理能力;

高效课堂的创设,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其运用于其他方面, 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综合型人才,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以良好的感情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为教师, 应摆脱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 主动放下教师身份, 在努力消弭与学生之间隔阂的基础上, 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下, 学生便会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沉浸于学习知识中去。在地理教师这个朋友的指导下,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 学生既能感受到地里学科的独特魅力, 也逐渐锻炼了自身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另外,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高中阶段, 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非常沉重, 若是任由学生如此发展, 会逐渐消磨掉他们的意志与斗志。而教师这个所谓的“过来人”则能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建议。因此, 这个阶段, 教师与学生之间适时建立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 促使学生敞开心扉, 吐露心声。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里变化并了解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并为他们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 就能够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地理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下, 各学科教师纷纷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以确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强的认知能力。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新观念地不断涌现, 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对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在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变化,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1. 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式多样的特点广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如讲到“等高线”“等深线”“气压带的分布”等知识时, 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这些地理事物, 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 而不是通过想象力去学习这些知识。

学习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其与地图结合起来, 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识图、读图, 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2. 采用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展开新课之前, 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如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内容时, 笔者便根据学习目标给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 即通过学习, 了解“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等知识。如此, 学生就能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且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与锻炼。如此,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对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也极有帮助。

3.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能够通过问题的带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改进过去的单一教学策略, 丰富教学手段, 为提升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让问题贯穿课堂始终, 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 这对他们高度掌握知识极有帮助。

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内容时, 笔者首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你们所处环境处在哪个气压带吗?”等到学生回答完该问题之后, 笔者又问他们, “你们这种该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是什么?这种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始探讨知识;之后, 笔者又问学生, “你们知道气压带与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笔者留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 “大气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此, 整节课学生都在回答问题中度过,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变得更加深刻。如此, 便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 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优秀人格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 我们要重视自己在学生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 使他们在该阶段能够愉快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娟.彰显新课程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 , (02) .

7.地理高效课堂构建例谈 篇七

大道至简。的确,非常高深 的道理,它的呈现 往往都是最朴素最简明的。在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总结和验证着这一点。一个老师,一个令学生喜爱的老师,除了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厚的学科文化知识底蕴外,还必须拥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让学生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懂得 深刻、记得牢靠!

熟悉高中地理教材的老师和同学都有一个共同 的印象,那就是必修Ⅰ的自然地理特别难学。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就被 这部分教 材搞懵了,特别是一 些女同学,由于空间想象 和思维能 力有限,对“地球的 运动”、“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很是头痛,考试成绩不 太理想,甚至到选 科分科的 时候,谈“地理”色变。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必须拓展延伸

各学科的教材资源都具有生成性 的特点。新课 程积极倡导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变“厚”。要想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讲得浅显易懂,教师就要认真钻研,剖析和挖掘文本。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 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在课下自我加压,静下心去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方能让课堂教学内容丰满而不干瘪,贯通而不孤立。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作为教,作为教者就应该切实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简明扼要地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弄清原理。

笔者在讲述“冷锋与天气”时,将冷锋的定义拓展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抬升”,在这里,着重强调 的是两个 关键词———“主动”和“抬 升”,并结合《冷锋天气图》进行讲解:

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以图中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即代表了冷锋前进的方向,也决定了图中的风向和雨点的飘向。也因此,暖气团在锋前,冷气团在锋后,当然,降水出现在锋后冷气团一侧。

在一次测试中,恰好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2010年12月,新疆等北方省区普降暴雪,有些地区积雪近2米。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图3中的:

答案:B

在讲评试卷时,我特意请学生来讲解他们自己对本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由“普降暴雪”很容易地分析得出是受冷锋影响而产 生。随之,在判断冷 锋天气图 的过程中,精彩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学生竟然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由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雨点飘向和锋面倾角均可将冷锋和暖锋天气图准确地区分出来!

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变

高效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讲”。不少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强调还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既然讲,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讲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明明白白、详略 得当、举例恰当。绝不能蜻蜓点水、似是而非,让学生听 得一头雾水;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或者平铺 直叙、拖泥带水;更不可颠 三倒四、语无 伦次。知识 的讲解要“透”、“简”、“准”、“实”。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必须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 讲什么、讲多 少、何时讲和 怎么讲。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 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多变地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笔者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采用了比 较法,将《冷锋图》、《冷锋 天气图》和《冷锋示意图》分别和《暖锋图》、《暖锋天气图》和《暖锋示意图》进行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冷锋天气”和“暖锋天气”是 十分重要 但又非常 难懂的知识。如前所述,在这里,笔者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抓住基本概念不放,并适当进行拓展,即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 移动,迫使暖气 团抬升”,而暖锋则 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迫使冷气团后退”,结合黑板板图和多媒体课件中动态的气团移动状况,使学生对冷暖锋的形成原因有深入的了解,再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强化巩固,比较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让学生烂熟于心,记得牢靠。

三、唤醒激情,探究活动必须巧妙设计

现在还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却毫无目的。一味地追求讨论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不该合作 的也合作,不该讨论 的也讨论,带给学生的是 惰性!独立思考 的好习惯 被完全抛弃,这样的学生还有主见吗?还有创新的意识吗?

高效课堂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需要有同伴的帮助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教者应当精心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讨论,从合作学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必过分追求花样花式的翻新,而应看重 实效。过分追 求形式上 的新意,不利于培养学 生独立思 考、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 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去伪存真,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8.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课堂    地理教学    建议

地理是中学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为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区别。而且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学好初中地理是摆在初中新生面前的问题。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形式活泼、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图文并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初中地理不参与中考,长期以来,在考试分数重于一切的影响下,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后时间对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更是痴心妄想,所以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是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多联系学生每天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气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学习中国地区差异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甚至可以拓展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方面,如“南方米食,北方面食”、“东北地区人大多会滑冰、滑雪,南方沿海的人们更善于游泳”等,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再到全球性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气候变暖、战争冲突等,这些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留下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课堂效果会更好。

二、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程教材的改编,内容更简练,地图和图片更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突出强调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地图、活动等,也可以补充教学内容,适当拓宽学生视野。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中介绍温度带和人们生活联系时,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从学生爱吃的水果入手,列举菠萝、橘子、苹果等一系列不同温度带水果,让学生区分,从而既学习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结合讲述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和景观图去理解。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方法

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些不好,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首先,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很多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提前预习可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可在新课介绍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配以预习提纲效果更好。

其次,重视地图阅读。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绝大部分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形象、清晰的地图。

再次,作业尽量在课堂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地理学习,课后作业是不现实的,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学生课堂作业态度和质量对课堂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四、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常常是老师上课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学生则昏昏欲睡,如坠五里雾中,课堂效果可见一斑。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绝不能动摇,动摇了就失去了“学校”的意义,学生不能“无师自通”。在师生互动交流之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更有利于交流,课堂氛围更融洽,课堂效果更好。

五、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入、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打破“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介绍“南水北调”时,用重着色突出“南水北调”的起点长江流域和终点缺水的西北和华北地区,用颜色闪烁显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同时强调东线方案的优势,复习巩固京杭运河,了解沿途经过的省级单位: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概念。

9.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高效课堂 篇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篇一

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教学中多数的课堂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但学生参与的时间、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以自己的讲叙,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结果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甚至练习时间都很少,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以及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能力培养不够,或者不够准确。

3、教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问题实行包办代替

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遇到问题总想包办代替。如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去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二、改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2、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

3、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 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 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课后问题的答案全部呈现给学生。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篇二

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多样的地域文化》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地形和河流时,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诗词和歌曲相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篇三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更使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两次讲授《地理》第四册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中国的铁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地理学习。

本学期伊始,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原先我在讲第二节《中国的铁路》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将全国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成几大组,然后我指着彩色投影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回头看看,总觉得这本是一节极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这其中还有太多的遗憾。为次,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又上了一次,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变为四个研究性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

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第一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第二组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有关铁路系统时间和车次的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及火车,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并区别铁路干线。第四组的导游员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我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

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等。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

在这次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我则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这两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10.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 篇十

塘沽十一中 刘赫静

内容提要: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各位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关心最为注重的问题。在教学当中,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点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知识和讲授对象的实际情况,随时注重学法和教法的改变,所谓“学而有法,学无定法”,同样“教而有法,教也无定法”。并且要注重当堂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适当的评价,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肯定。这样的一节课,才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阶段,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因为之前虽然在小学阶段通过社会和科学接触了一点地理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知识系统,所以,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是从零开始的。这对于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来说,正是一个良好开始的契机。特别是初一的地理教师,从第一节地理课堂上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一种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即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首先得益于地理教师的高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激活地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无疑是体现素质教育宗旨,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才的关键性举措。一.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的探索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贵在探索好的学习方法。现在,在所有学科教学当中,都在探索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又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的路子,所以,大力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风靡各个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就是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在课堂外。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法,而注重学生的学法,无疑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是教师当前极力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

1.学而有法,学无定法

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我讲、你听”,很多刚上初一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者不能很好的完成,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一面。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心理。并且,在初中阶段,我不建议一些地理教师经常给学生们留预习内容或者是作业。正像上文所说,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不是要学生的课外时间,不是让学生把课内的东西拿到课堂外去完成,然后形成课堂教学效果很好的假象,这是变相在给学生增加负担,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我们初中地理教师都明白,即便是我们给学生留了预习作业,学生也未必有时间去完成。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地位,不是我们地理教师改变得了的。因此,与其这样,不如在45分钟的课堂上多下功夫。

“先学后讲”,是我在新授课的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方法。为了充实教材的内容,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好“学案”。可以说,学案的内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并且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学习学学案的过程有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步:教师利用学案对自学内容、自学目标做出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必须记住什么,并要求把不能学会(理解)的问题记出来,这些问题应与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较高的吻合度,这体现了教师学案编写的水平。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对要求通过自学应该记住的、掌握的进行检查。检查形式多样,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小组自查。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教,教师点拨,对本节重点、难点进行突破。本环节利用学案的第二部分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第三步:查漏补缺。即查知识的缺漏,也查学生的缺漏。对于学生没有考虑或者忽视的知识进行补充;对于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从小组入手,在学生互教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讲解,做到对知识和学困生,没有任何遗漏。

学习方法和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有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制作学案的任务教给学生来做,这个需要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求也要高一些,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到中国的铁路线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在保证主要的铁路干线和其位置画出的前提下自行设计“自造”简略地图或者示意图,由于是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制作,研究地图也就变得生动而体验深刻。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教法要因“班级、学生情况、知识”而异。

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一种异我的客体对象,当作一种知识的万能“容器”,满堂灌,生怕学生学不好,学不全。这样,教师角色倒置,必然造成学生学得苦,学得很累,学得被动而效率却不见高,老师也教得苦,教的精疲力竭也不见有大的起色。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初中地理教师,一般所教班级都在四个班级以上,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尽相同,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等。所以,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细致备课,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在今年五月份参加会考的八年级中,有这样一个班:整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水平、还是班级纪律情况,都在年级的八个班级当中,处于最差的水平。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想要完成正常的教学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在授课中,我就尽量的减少在其他班级授课的一些需要学生配合的环节,而是每次上课的时候,把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直接融入到知识当中,让他们在短暂的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把有用的知识掌握。而在需要学生动手的时候,尽量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中国政区”的时候,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准备好进行小组竞赛和班级竞赛,选出班级的前三名参加全年组的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基本上都对比赛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在班级竞赛的时候,虽然纪律不如其他班级的好,但是学生们拼图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前三名评选出之后,全班的同学不由自主地都为他们鼓掌,学习氛围也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个班有个学生,是全校著名的“问题学生”,所有的科目都不喜欢学,每节课上都会故意捣乱。在这节课上,我发现他没有准备好拼图,如果不给他安排任务,他肯定要捣乱了。我就利用他“较真”的特点,安排他为大家“公正执法”:给各个小组计时。一节课下来,我表扬了他。下课之后,他主动找到我说:希望下节课能在班里也进行拼图,希望我能给他计时。从这以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个学生只爱学习地理了。并且在今年的会考当中,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所在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不合格。合格率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正确的学法和教法,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而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和课堂评价机制,则可以更好的巩固学习成果。二.注重针对性的练习和评价

练,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通过面对具体多变的实际问题情景,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及感知,在运用过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学会了可,哪些还没有学会,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以便及时真正弄明白自己的一知半解和疑点。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老师特别要研究一下学生所做题目本身的练习价值和意义。应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完成作业所应达到的标准时间、本教学内容所应达成的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练习结果等重要因素,要确保练习有突破、练习出成效。就学生学习水平来考虑,既要考虑能适应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在基本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虑学习水平较优学生能通过练习得到实际性的认识提高。就完成时间来说,要使他们既能愉快接受完成,又要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确实首先不在形式上加重负担,像地理这门学科,一些纯属巩固性的,基础性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当堂处理的应让他们有时间在课堂上处理。课外要占用的时间的,除非是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如社会调查,如野外观测等等。就教学内容放方面的考虑,首先要保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保底要求,这是基本标准,是每一位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达到的最低限度。例如对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人人必须达到的,至于成因分析与认识,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知道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达标了。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特点,精心为他们选择或制作些拓展度较高的问题,让他们是既达到双基标准,又开发了潜能。

在课堂练习中,老师应在课前先进行归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掌握知识不熟,通过读课本可以找到答案的不用学生讨论;二是题目有一定难度,通过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三是题目难度较大,通过讨论也很难得到解答的题目,不用学生讨论,老师直接进行讲解。当堂变式训练,巩固落实。根据错题 设计变式训练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学生互相批阅,并让学生说出批阅情况,针对某些 错误比较集中的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讲解,特别是让出现错误的同学说一说错了的原因。

就评价方面看,是既要重视外在表现的评价,如学习态度是否主动积极,是否肯思考问题,是否踊跃与学生交流等,也看内在改变,如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否有了正确的态度。显然要知道改变学生的片面感性认识的结果,只有在学习之后来进行及时评价才很清楚及时的知道,并针对所得结果信息做出种种及时反馈,才算是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11.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高效课堂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始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教育工作不会停滞,永远存在发展的意义。如今,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在初中学习的课程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要使地理课程保持更加有效的教学意义,就要不断探讨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总结新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在整个初中学科教学中,地理学科在平时的课时安排、成绩考核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新课程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其主要是为了总结以往教学工作的经验,结合教师和学生特点,培养具有时代性的人才。那么理所应当,初中地理教学也应该紧跟新课程的步伐,构建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要素

1.学校师生要有紧跟新课程发展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说,地理高效课堂是为了促进教师积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从中锻炼多种能力,整个构思的有效施行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并且认真实践。必要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理解新课程存在的意义,使师生在思想上重视高效课堂的发展。

2.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保证师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兴趣,将不能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甚至对所学课程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后期学习的进行。传统的地理教学都是课本知识的识记,都是以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相当于直接将课本知识宣读给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感到枯燥无味。

3.经常总结经验,积极改进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地理教学,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地理教学除了像前文提到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也始终沿用一般的教学形式,没有什么明显的改进,这些就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不断思考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措施

1.师生进行良好的课前准备

对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的高效性需求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师生双方都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具体来说,教师要兼顾整个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可行性,对于单调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例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问答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概念问题,则可以借助一定的模型工具。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对基本知识要点形成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2.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堂环节

如果整个课堂教学的环节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课堂秩序就有可能遭到破坏,给学生一种凌乱无序的感觉,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合理规范的课堂环节能使知识的学习更具层次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先提炼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再进行细致的知识讲解,其中穿插讨论、模型讲解等环节,最后问答总结。

3.重视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作业的趣味性

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竞答,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标准。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问答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大型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日常作业的布置可以采用表格、多项配对等形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定的学习模型。比如,鼓励学生自己画一些简易地图,对地图进行涂色标识,区别行政区、国家界限等。

课程革新仍然在不断发展之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发展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仍然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无论如何,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要始终紧跟新课程的发展需求,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思考先进的课堂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2.

[2]宋玉海,丁玉柱.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

[3]韦文娟.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12.紧抓教学常规,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篇十二

目前, 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初中地理这门学科, 而教师又面临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现实。面对这一现状, 地理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采取的最佳方法。在课堂上,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

一重基础, 抓落实

1. 注重新授课的复习提问

我把提问这一环节分为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 课前提问, 这个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 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地理小组。每组4~5人, 设一名小组长, 上课前由小组长提问本组成员, 然后把反馈结果交给老师。统计类型包括:掌握熟练的、一般的、不会的, 共三种。

第二, 课堂提问, 上课后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教师很难做到每节课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 而分地理小组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 设地理小组, 选组长,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并且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复习, 以便应对小组长和老师的检查。

2. 学生记忆

课堂上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记忆知识。因为课余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有限, 有时候老师要求了学生也不执行, 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在新授课上, 我讲完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便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记忆, 然后同桌互查, 老师抽查, 做到当堂掌握, 不留“夹生饭”。

3. 检测反馈

第一, 即时落实。如果本节课内容难度大, 较抽象, 就讲一个知识点, 落实一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 本人借鉴了兄弟学校的做法, 直接利用“同步学习”综合题的空白图, 让学生把相关知识直接标注在图上, 一幅图让学生填注两次。

第二, 集中练习。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 如“世界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等, 讲授完新课后,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同步学习”, 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在题目评价阶段, 分三步来处理这些习题: (1) 先统计出做错的题目和人数。做法:出错的同学, 找成绩较好的同学问出他出错的题目和原因。 (2) 小组内相互纠错, 小组解决不了的, 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3) 对于争议较大的, 老师讲解。一般来说, 经历了前两个环节后, 教师大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二图文结合, 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

一般来说, 地理课上,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它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 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我通常是这样使用地图的:

1. 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 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看懂图, 如在讲授“中国地形地势特征”这一课时,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分析来加深对课本中文字的理解。

2. 要求学生学会填图

填图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在课前让学生把这节课需要的一些简图先画在黑板上, 讲授结束后, 让学生趁热打铁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注在黑板上的图形的相应位置。如我在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时, 在梳理完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愿到黑板前去填图, 填完后, 邻近的两个人相互纠错。这样涉及面广, 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 效果非常好。

3. 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让学生学会画简图, 并且把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文字信息标注在图形上,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的地形图等。

三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 歌诀记忆法

歌诀的特点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如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学生对这样的歌诀都很感兴趣,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

2.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可以更容易了解知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 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 又能了解知识各自的特性,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如讲俄罗斯时, 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它和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异同点?

总之,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根据学情, 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 这往往也是一节课的教学难点, 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抓好小组长的培养, 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 大胆让学生自学, 引导他们自学。如此, 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采取重基础, 抓落实;图文结合, 重视课本中地图的使用;多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等手段,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重基础,地图运用,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芬.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建构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 (上) , 2011 (9)

13.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十三

摘要:本文在阐述生态课堂内涵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以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态课堂内涵界定

美国教育学家威拉德?沃勒最早从生态视角研究课堂教育,并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在教育界产生了非凡影响[1]。我国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起步较晚,1975年,台湾学者方炳林在其著作《生态环境与教育》中,阐述了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认为生态课堂应以生态环境这一因素为主体[2]。1990年,中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分析了教育,但鲜见关于生态课堂概念的科学界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著可以看出,生态课堂应具有开放性、和谐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3];秉承整体关联、自然和谐、动态平衡的原则,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生态学、教育学等理论对教育的各种现象、成因进行研究,在交流合作中传授、学习和探讨知识。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生态课堂内涵的理解是: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每一位学生意识、需要和发展,兼顾学生个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师生双方教与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二、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掌握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现状特征,以日照市某中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本次调查。首先,对初一年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其次,与6位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生态课堂的内涵,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素养四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其中,学生问卷共12个问题,教师访谈共8个问题。对调查结果按选项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从教学方法相关问题(问卷第1~3题和访谈第1、2题)来看,多数地理教师课堂上会选用多媒体教学,较少利用地理辅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讲授时间过长,组织探究活动较少的现象;从教学环境相关问题(问卷第4~6题和访谈第3、4题)来看,学生地理学习热情一般,多数学生认为挂图、地球仪、地理模型等地理直观教具应用较少,到地理标本室或野外进行地理实践学习的机会更少,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从师生关系相关问题(问卷第7~9题和访谈第5、6题)来看,地理课堂教师都会关注学生感受和言行,对待学生和善,且多数学生也喜欢与地理教师课上互动,认为教师能比较公平地对待学生,但也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与地理教师沟通交流。从教学素养相关问题(问卷第10~12题和访谈第7、8题)来看,地理教师能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反思,多数地理教师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科研状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教师经常拓展课外资源,比较满意教师的教学态度,但有近一半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

3.初中地理生态课堂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表现在辅助地理教具(地球仪、挂图、模型等)较少、教学仪器欠缺,传统授课方式依然占很大比例,合作探究教学更显得负担累累等方面;在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将课本简单搬上屏幕、读屏幕内容等现象屡见不鲜,忽略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展示、动画模拟等优势,使本应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课堂环境有待完善。在多次地理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室内地图、地理手抄报等地理课堂文化较少,并且学生座位普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虽易于教师教授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探究交流、小组讨论。地理教师也表示,学生学习氛围一般,没有动力,说明课堂环境还要提高和完善。

人际关系不太和谐。虽然多数地理教师表示能友善对待学生,但多次地理课堂观察发现,当学生出现上课迟到、打盹、小动作等问题时,教师常用罚站、抄书、打扫卫生等方式处罚学生,而不是通过沟通谈话的方式化解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种强制约束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师难以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使教学反馈得不到保证,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师生矛盾。

教师素养亟待提升。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学生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满意,但还有近一半学生认为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说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课堂讲授或节奏太快、或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访谈了解到初中地理教师普遍都有专业提升的愿望,但因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事务繁琐,几乎没有精力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而直接阻碍了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脚步。

三、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生态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地理教师要灵活多样地创造情境和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可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举一反三等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在合理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教具时,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态的课堂环境

从硬环境来看,除必备设施外,还应使地理教室环境个性化,如墙壁挂学生的地理绘画作品、教室摆放学生发明创造的地理教具模型;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地理课堂需要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座位可以从传统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小组型”等排列方式,并定期调整座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从软环境来看,应积极营造趣味性、参与性的地理课堂,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让教师愉悦教授、学生欣然学习,使师生双方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3.生态的人际氛围

教师应具有“伯乐”眼光,善于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阶段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画图、拼图等地理课堂活动,有条件时也可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更便于教师了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有趣的活动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理解和尊重的需求比较强烈,教师应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避免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4.生态的专业素养

首先,地理教师应从生态课堂内涵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其次,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地理案例和活动进行精选、补充,并做出必要修正,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体现教育生态智慧。最后,地理教师还应具备改良知识框架、添补养料的专业能力和拓宽教学视野、建立远大蓝图的目光,不断吸取有益能量充实自己,既做到术业有专攻、又能对其它领域涉猎了解,使教师焕发职业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使地理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4.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十四

2017年5月,学校研究课题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我和我的学科组同事, 按照学校课题组的统一要求, 开 展子课题“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题研究工作, 取得了成效。现将在 这一年的时间里, 我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做如下的总结, 以便以后更好地开展课 题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努力改进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初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提高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我个人在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提升我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3)让我的学生在我的学科课堂上想学习学科,会学习学科,激发学生内在对学科课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学科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4)减轻学生在学习学科过程中的学习负担,降低我们学科教师的工作强度,使学科课堂 教学得到良性发展,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研究, 用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特点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 和有效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要求和《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基于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和近年来实施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经验, 我和我的学科组成员统一采取的是 “学 案导学,五步三查”模式的研究方法,以达成“以学定教” ,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促进 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及成功的经验 1.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本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课前学 生合作自主预习, 教师批阅学生预习案。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我思考, 分组讨论, 积极竞争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与答疑。及时总结、反思。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练习及合作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 5个步骤 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步,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编写导学案, 明确提出课前预习的目标(任 务)、预习的内容(根据目标驱动,对于有些难以自主学习的内容或实验部分,则制作相应 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预习达成检测题、预习中存在的困惑, 由学科组审核后在下节 上课的前一天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 度、效果。(课前完成)。第二步,学生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提交相应的学习问题单(课前完成)。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 “展示”学习成果,初步解决组内部分同学在课前 预习中的困惑问题,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课中完成)。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先由学生将学习中 存在的困惑说出来, 由班级学生进行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考题进行精读解读, 或进行个 性化的指导或进行实验探究、总结, 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内化, 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课中完成)。

第五步,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当堂检测进行“三查” 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集体或个别辅导与讲解(课中完成)。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或拓展性问题(课后完成)。

2.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验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 我体会到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 对所学习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科学思想的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因此, 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 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前师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方法上的经验, 确定导学案【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料(课本或其他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学习达标检测(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和有挑战性的方面)】。其次,教师指导学 生在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预习案内容, 学生小组可通过表格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探究问题。最后, 教师要做好收集信息, 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困惑在学生之间互学的初 步解决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或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课堂师生的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立足师生有效平等对话, 积极创设和谐氛围,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高效调动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包括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和学习过程体验,促进知识和方 法生成,通过点拨、反问、追问适时拓展形成思想和能力,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 标。其中, 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第三, 适度的当堂检测 学生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对学科学科的学习自信心的养成和激发学生对初中学科的学习兴趣, 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最后,课堂注重课标三维提炼和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通过教学, 体现个人、小组内或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设过程;体现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特点,注重新课程课堂语言锤炼,体现对学生积极性评价和充满人文情怀。

(3)课后的师生巩固: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给学生布置适量的、用于强学科生对学习的 课后巩固练习, 以及进行周测试题循环评估反馈,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拓展延伸。同时, 教师 每节课后,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促进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 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理性成果

通过在“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的实践过程中,我的欣喜地看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学科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了。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 和学习的特点自己主动构建所学习的学科知识的单元体系, 敢于问一些有挑战性的学科实际 问题。如九(3)班的陈月同学和、九(4)班的都英伟同学;还有些学生还能够积 极预习后面的内容,反映了对学科学科学习与探究的强烈欲望,正是通过课题的研究, 使我认识到师生关系比往届更融洽了, 这归功于我在教学中要摆正教 师的角色位置, 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服务者。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讨论、探究, 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科问题,提高学 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四、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觉得还 不够成熟。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中对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材料没有。通过学习一些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的 教学经验介绍来看, 3~5分钟的视频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 认识、理解是有帮助的, 但这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和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帮助学生, 使课 前自主预习的效率打了折扣。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对“学案导学”落实不够,预习真实效果较差,也直接导致这 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上不够高效。因此, 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根据导学案进行很 高效的自主预习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出办法予以解决。

15.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篇十五

地理教师应该实施趣味化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教师采用了游戏教学法:首先,准备一个大的世界地图的拼图,并将各个大洲和大洋“分解”开来,带领学生逐个认识单个拼图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然后,带领学生按照各个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共同组装拼图,将单一的知识系统化;最后,将拼好的拼图再次打乱,让学生自己动手拼装,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地理知识,也激发了其对于地球、对于世界、对于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教师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针对人口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也要求学生了解人口的增减和迁移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二胎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生活视角审视地理问题,这样在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施自主化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实施自主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当地地理和人文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应该如何解决?如果让你给我们所在的城市拟定一份旅游发展计划书,你会如何完成?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交流、促进学生沟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实施情感化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标一方面肯定了情感态度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就需要教师实施情感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在情感教育中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实现情感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时候,教师结合之前讲过的“长江”、“黄河”两部分教学内容,在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生成、利用、开发与转化等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揭示目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并尽自己所能解决或避免这一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观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情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五、实施现代化教学

地理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音频、视频、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反映台湾风土人情的纪录片片段,将“宝岛台湾”四个字由抽象的名词变成鲜活的影像,增加学生对于台湾省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台湾省的热爱,培养学生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领土尊严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知识讲解和情感教育的效率。

六、实施综合化教学

上一篇:看张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开学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