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2024-10-17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精选17篇)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一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一: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我制作了课件让同学们观察:少数民族风情,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也很突出。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有些罗嗦。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渡语言、激励语言、提问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有所得!

篇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篇三: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几年来我一直教低年级,形成了一些习惯,或许不太适合中年级的学生。慢慢摸索着来——

三年级,识字和写字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低年级不一样,三年级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因为识字量越来越大,老师不可能在课上逐个讲解,如低年级一般。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而且学生刚开学,精神还没有集中,上起课来,学习的兴趣不浓,有个别学生,拼音没能过关。

识字方面,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先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先全部读准确读流利才在词语中学习生字。

在指导书写方面,也不可能一个个的让学生去模仿,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

当然,改变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逐步地完成。

2.《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二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较之汉族学生, 民族中学的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 语文的“尴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表现为不少学生对这一门课缺乏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原因有三方面:

(一) 看重“实用”的风气使语文变得无足轻重

在一种重实用的普遍风气中, 语文这门以“无用之用”为特征之一的课程被认为是不重要的。中学迄今为止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 长期以来, 人们形成了重“实用”的风气, 即重理轻文,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普通中学, 同样也存在于民族中学。民族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相对落后和偏远的地区, 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许多学生希望学理科, 将来掌握一门技术去为相对落后的家乡做贡献, 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二) 长期的应试压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文学即人学”“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回声”, 每一篇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 都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 但是在长期的应试压力下, 许多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已经成了肢解:情节、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作品成了一堆抽象干瘪的符号, 欣赏作品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多于新鲜和感动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 学生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结导致了恶性循环

中学语文的教学重在训练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 这四个方面紧密相关。民族地区通用的是民族语言, 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较少甚至完全不接触汉语, 缺少学习汉语的环境, 且民族文字多为表音文字, 而汉字是表意文字, 这些学生到初中和高中时再学习汉语, 其难度可想而知。据有的行家测估, 就同龄的汉族儿童与民族儿童学汉语来比较, 就算二者在字形上负担差不多, 在掌握字音、字义上后者比前者一般要后延三至五年, 识字难过关, 阅读写作关更难过。语文这门最重要的基础课没学好, 其他学科势必更难学好, 最终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难学—学不好—不想学, 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造成民族中学语文教学尴尬现状的原因, 老师要对症下药, 晓之以理, 陈其利害, 从现实及发展等方面加以教育。当然, 最重要的, 是在应试的现实条件下将语文课变得灵动多姿, 展示汉文化的魅力, 以吸引学生, 使之爱上语文。

二、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无论多么丰富的教学内容、多么精心的课堂设计, 都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得以传授和体现, 因此提高教学的技巧是每一个老师永远的必修课。

(一) 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不能流于平淡, 节奏要有变化, 这有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文的字词难记, 可以开展小竞赛;试卷讲解很单调, 可以让学生讲;文言文很枯燥, 可以让学生演情景剧……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 如启发式、研讨式和情景式等, 以新课改为标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二) 第二课堂要丰富多彩

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具体、更感性, 所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力, 进而对语文教学进行很好的辅助。如讲到诗歌时, 可以举行诗歌朗诵赛, 在学习朗诵的过程中, 既可以学习普通话, 还可以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力;讲到科普文, 可以举行为家乡某景点写简短解说词比赛, 在写作和讲解过程中, 既掌握了解说词的写作概念, 又增加了宣传家乡的自豪感;讲到戏剧时, 可以组织戏剧表演, 在学习表演过程中, 既可以熟悉文本, 克服单靠讲解难以逾越的作品本身悠远的时代感, 又掌握了戏剧文学的基本要素……此外, 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和文学常识比赛等等。总之, 要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语文有可能也有必要为学生开启一扇可以眺望广阔风景的窗户, 让他有可能在眺望和沉思中倾听来自自我心灵深处的低语或者来自遥远星空的呼唤, 也让他有可能在惊喜于窗外风景之广阔多彩的同时产生出进一步寻幽探胜的热情。

三、贯穿人文素质培养意识

中学语文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常规的句法、章法知识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但是, 我们并不能因此忽略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人文素质培养任务。这一任务非人为强加, 而是这一学科与生俱来的特性。

(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准确评判能力

民族学生因为较少囿于中华传统文化, 所以其独立思考及评判能力反而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中学阶段有可能做出较独立的评判, 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走向成人世界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能力, 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选择发展方向的需要。所以,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各抒己见应取得一定的地位。在平时的发言中, 有一己之见且能持论有据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 即使他可能比那些只知背现成答案的学生显得偏颇或不成熟。

(二)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与博大的人文情怀

有人说, 语文, “语”即语言、语法, “文”指人文精神, 二者是“语”和“文”是表与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个“语”字点出了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层面, 即实用性。“文”字点出了语文教学的第二个层面, 即人文精神的挖掘。汉语, 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只有站在“人”的高度上进行学语文教育, 挖掘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语言文字才有生命, 一篇篇作品才会流光溢彩, 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文学语言的魅力, 融入作品的艺术氛围, 进而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 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教育不是万能的, 却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功能, 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语文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审美的方式进行感染和熏陶, 并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一起相互补充, 共同作用, 从而收到育人的效果。

摘要:民族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 尽管当前民族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但问题仍然不少, 文章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贯穿人文素质培养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探讨了如何提高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

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三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课,写了小学的环境风貌和学生的活动,再现了美丽校园的场景,是一篇难得的写景和记叙相互融合的文章。需要我们反复的朗读和体会,学习优美句子的写作,对于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文意,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2)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进行特点分析。(3)学会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分析,进行有效的仿写。

2、能力目标。(1)在阅读课文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进行情感抒发。(2)对于我们学校景物的描绘能力,对于环境衬托的描写,反映安静的句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热爱,通过语句进行表达。(2)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人的情感。(3)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是个什么样的景色,我们怎么样去描绘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点名起来说和分析)学生积极发言,说自己学校的环境,花草、树木、教师。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请大家自由朗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周围景物,自然导入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意,自己解决不认识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其中的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1)教师进行字音的纠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跟读,纠正读音。(2)小组合作讨论识字方法。将课文后的要求会读和会认的字,进行小组合作的讨论,找出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猜字谜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说一句话识字”等,通过字体结构的分析进行分析,要求同学们说出两种以上的识字方法,不准重复。(3)多媒体出示课件,展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组内合作读生字,其次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点名读,随时纠正和点读。(4)带拼音朗读,每个学生进行朗读和纠正;(5)去掉拼音朗读,进行点名朗读,教师随意点取一个字,要求学生朗读和分析。(设计意图:多种手段识字,提升学校效率,识字作为教学重点)。

2、二读课文,熟悉文意,分析课文段落。(1)教师或者学生领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和感悟,每个学生可以勾画2-3句,然后自己进行点评,在班里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发表意见的方式,去交流对于句子的理解。(2)展示描写环境的优美句子,教师进行领读。仿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根据以上段落的特点,进行仿写,“从——从——从——,有——有——有——”,将关键词融入文章当中进行仿写。每个学生选择一种景物进行仿写,描绘出优美的景色,放在一起比较和交流,通过比较和交流进行段落的选择。“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出具句子,通过周围景物的衬托,来描绘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师可以出题,让同学们学着描绘一下周围环境热闹的句子,通过周围事物来衬托环境的热闹。(3)重点领读课文朗读的句子,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教师让学生倾听和诉说,我们自己周围举行活动的句子,平常在课外活动中和体育课中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写作,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下课了,大家在——在——在——”,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这个句子可以用于校园活动的写作当中去,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分析,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设计意图:学会对于景物的描写方式,对于文章进行渲染,学会衬托的写法)。

3、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1)三读课文,品味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段在段落中能够起到渲染色彩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全文进行升华,教师要求学生和写作中进行有效的鉴赏和分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去,给自己的文章渲染色彩。(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排比句分析句子特点,进行点评和仿写“鸟儿不叫了,树枝不摇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以上两句通过三种修辞的运用,提升句子的情感和感染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三种修辞的手法运用,通过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作文里有效展示,提升我们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升我们对于句子的理解。(3)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文章的情感,领会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谈谈自己对于学校的爱(自由讨论,由学校拓展开去,联系到家庭和周围的景物,都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分析),写出自己的内心,进行有效的表达。(4)教师进行情感升华的提升,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浅谈其中的感悟,让他们自己分析每个句子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写作水平)。

4、综合性学习的拓展。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生活,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来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拓展。

5、作业的相互展示和交流。课外拓展的作业相互交流,就是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有效的展示出来,通过组内评比和班内的评比,有效提升自己的作业水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的比较,来反复提升自己的水平。每个同学去给对方找一个优点,将这个优点用于自己的文章当中去,然后将自己的优点教给别人,让别人也进行有效的运用。(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空间,进行思维发散)。

6、板书设计的关键词。风景仿写的段落1“从——从——从——”。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2“窗外十分安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句子列出“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列举和仿写学生的课外活动“跳舞、做游戏、摔跤”。

四、教学反思

4.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四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十分重视培养的一种本事,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本事,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所以,培养学生经过朗读构成必须的语感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资料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学校的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资料有差距,所以对课文所写资料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立刻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此刻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立刻提议:“你能用此刻的心境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之后,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能够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

章的意境外,还能够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

5.《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五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为孩子们创设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入情体悟)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反思】

如果只一味地指导学生用高兴、自豪的语气去读这两段,学生肯定体会不到,而且没有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得会更加深刻。事实证明,确实效果非常好。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评】

6.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次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便被那色彩绚丽而又朴素自然的文字深深吸引。读着读着,一会儿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多彩的画,一会儿又像是听着一曲动听的歌。课文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许多感动。真是一篇值得学生用心品读的好课文!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原作中为“民族小学”,选进教科书时编者加上了“我们”,这样深化了课题的内涵,还巧妙地把读者和文本联系起来,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可以指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也可以包括欢唱的小鸟、山林里的动物朋友和大青树、凤尾竹,往大了说,还包括所有读者,甚至可以指全国人民。让学生细细地读一读课题,定能拉近和文本的距离,更好地进入文本。此外,“民族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亲切,可以此为线,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朗读课文时找到文中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词句。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句话的画面感都非常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第一句,将状语“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前置,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手法的运用,都使得所描绘的景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四句话角度不同,但连起来却形成了一组近乎完美的景象。开满各色野花的小路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对小鸟的关爱、对教师的敬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处处都体现着美,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正如第一自然段后泡泡框里的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此时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朗读,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这句话为第二自然段,作用主要有三:一是用声音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下文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二是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一个表现;三是再次体现了和谐之美。的确,在课文勾勒的意境里,这样的钟声比任何现代化的铃声都更加自然、悦耳。

第三自然段前五句描写孩子们上课学习的情景,第六句描写下课游戏的场面,写上课情景的语句都紧紧围绕着“那声音真好听!”。民族小学的孩子读课文也许不够标准、有感情,但想到这是一群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语言不同,习惯不同;这是在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一个有些落后的云南小山村,谁都会认为这声音是最好听的。课文用众多笔墨写窗外安静的场面和动物们听课的情景无疑也说明了这一点。作者吴然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不论是谁,在那样偏远的、靠近国境线的小学里,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唱歌一样的读书声,你不能不感动,那是多么好听的声音啊!”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不可思议的语句展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的美,而这美的背后是作者对民族小学浓浓的爱。理解到这里,可以让学生在用好听的声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默读全文,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段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以两句诗意的语言展现出来。和第一自然段相似,这两句话也勾勒出一个现场感很强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和自豪感,体会到这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学生背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或许他们会因为脑海里记住了这个意象而产生更多对云南的向往,又或许他们有一天真的见到了这样一所民族小学,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些语句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 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7.《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七

一日上午, 物理组内举行公开课, 课题是《平抛运动》习题课, 由组内一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看得出这堂课老师作了充分准备,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设计, 例题的选取, 还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 老师都下了功夫。课堂上老师不紧不慢, 节奏掌握得很好, 问题问得到位, 学生积极讨论, 老师善于点拔, 课堂气氛很热烈, 教学效果好。评课时组内老师都肯定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特别是对其中一道例题的选取及问题的设计十分赞赏。这道例题是这样的:有一位猎人外出打猎, 看到一棵树上有一只小松鼠, 猎人水平瞄准, 问小松鼠在下列哪种情形中会被打中?第一, 小松鼠作自由落体运动;第二, 小松鼠向前跳跃;第三, 小松鼠向后跳跃;第四, 小松鼠向上跳跃。课堂上学生异常热烈地争论在四种情形中哪一种小松鼠被打中, 哪一种会逃离?就这几个物理问题的设计来看, 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 老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小松鼠是鲜活的生命。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曾经发生的“刘海洋事件”, 想到了现实中很多漠视生命, 残害生命的事来, 作为教育者, 作为教师, 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啊!在教学过程中别忘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啊!我们万万不能疏忽了最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会影响学生将来甚至一辈子。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热爱生命。让学生有颗善良的心。但愿小松鼠别再被打中, 更不要看到三次“惨死”在猎人的枪下。

有一次, 我外出听观摩课, 听了一堂物理课。老师演示实验非常成功, 实验数据非常理想, 学生回答没有不正确的,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老师最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了, 学生回答没有了, 老师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时铃声就响了。

我总觉得这堂课不真实, 因为实验太成功了, 学生回答太正确了, 时间又太恰到好处了。但愿这位老师没有弄虚作假。

其实, 现在的一些课如评优课、课堂实录评比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现象。这些课让学生反复演练, 学生什么时候回答, 什么时候做什么, 由谁回答, 谁来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实验数据不理想, 老师不惜凑数掺假, 最后给听课者上出一堂完美的课。

我在想, 这种现象不能让其继续下去, 因为它危害不小。老师作假, 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潜渐移默化, 时间长了, 试想, 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来?这些学生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来, 作起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后果就大了。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会学生几个物理原理, 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 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如何尊重科学和规律, 那么,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才是有用之才, 栋梁之才!

一天, 科研部主任安排我去听一堂督导课 (学校的课堂督导是不打招呼的) , 被督导听课的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和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一起踏进了教室的门。

青年教师有些紧张, 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 请同学们把《电磁感应》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 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 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 最后讲到计算题, 按照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 哪题学生错得多, 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 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 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 甚至还出现两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了, 脸红了一节课, 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 我就在办公室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我问:“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我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 课怎么能上下去, 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 我不知道你们要来督导, 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我说:“课不是上给学校领导看的, 而是给学生上课, 不管是否有人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 要对学生负责, 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 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 对得起学生, 对得起事业,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 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我们要做一名好老师, 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最后, 我告诉他如何上好讲评课, 如何进行师生的互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一定要好好上课, 上好每节课。

我在想,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 肯定会误人子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 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 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8.《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 反思性教学 ; 教学质量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95-01

一、反思及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性教学,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1]。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不仅是回顾以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艺术型的教师的过程。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一)反思物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对物理学的终身钻研精神,并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来实现人生理想,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偏离了这个目标,还要反思教学方式中新理念的运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而不只是教师的教。因此,必须反思教学中是否有旧瓶装新酒的情况,是否有冠以新课改之名,行旧教学之实的现象。

(二)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學过程、作业设计、教学技能等内容。因此反思教学设计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为提高这些能力而服务,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高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等。例如:教学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也是知识,合理科学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由浅入深,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的知识等。

(三)反思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有两类,一是近期效果,表现为学生的成绩,一是远期效果,表现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学的热爱、对物理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必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对远期效果的重视[2]。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互相兼顾,尤其要重视远期效果,因为近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反思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从前的师道尊严型的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中的首席。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传统的沿续,还是真正转变了角色,改变了师生关系。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俯下身子对学生,而是把学生还原为成长中的人的角色,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转变,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验民主意识。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反思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表现都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观察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手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眼神等。

(二)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包括课内交流和课后交流,当然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交流才会有实效,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向教师说实话,教师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课内的教学互动,课后的师生交往,这些都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渠道。

(三)作业反馈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巩固和检测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作业中,教师在批阅作业时都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记录作业问题,及时总结,由作业引起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的中各种错误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表现,只要认真总结记录,就能发现学生学习中规律性的东西。

(四)案例分析

学生学习的个案,许多具有代表性,包括某一学习环节的案例,也包括具体学生的案例,分析学习案例,既可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警示[3]。例如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个别学生特别喜欢物理或不喜欢物理课等。

(五)试卷分析

学生的检测试卷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渠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养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会在试卷中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阅卷中要及时记录试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六)实验表现分析

学生的物理实验是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平常的习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在学生实验中表现出来,例如: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动手,大胆参与,是否对实验要领掌握得准确,是否有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对实验中各种现象如何分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反馈内容。

(七)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更直接全面的反思措施,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调查题目,为反思教师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总之,“反思被看作是取得特定实践成就的工具,是一种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一种工具。”它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它能使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是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艺术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叶永红.“反思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7(06):89-91

[2]陈备战.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05):73-74

9.《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九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渗透环保教育)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二、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板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课前能寻找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在课堂上交流,兴趣浓厚。

2 学生能自己找词语搭配,好句等。

10.《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一 篇十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

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一自然段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配乐朗读这一段。

.第二、三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11.党的民族政策为我们创造美好未来 篇十一

在“十一五”期间, 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近年来, 国家为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第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二是“富民行动”。这一行动是执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举措。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支出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特色经济初步形成。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农畜产品和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同时, 民族地区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努力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旅游业已成为不少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 民族地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89亿元, 比2002年增长了1.8倍。投资规模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9.8%上升到12.6%。国家在民族地区安排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 修建了一批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完工, 使民族地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与国内国际联系更加便捷, 为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增强了后劲。

二、充分实行民族自治, 农牧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各少数民族城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乌鲁木齐市在录用公务员和公开招聘领导干部工作中, 坚持做到少数民族干部的录用和招聘比例不低于25%, 考试采用维、汉两种语言文字分开出题, 分别制定录取分数线。在军队转业人员安置工作中, 也优先做好少数民族军转干部的安置。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解放前, 爷爷给农奴主放过牛, 解放后, 翻身成了草原的主人;父亲在党的培养教育下, 上了大学, 进了城, 成了国家的公务员;我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 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顺利地考上大学。我认为:没有党的民族政策, 就没有我的今天。

三、民族地区的教育得到位常足发展

第一, 政策的倾斜。比如说现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5年、2006年以后就开始在全国实行。这项政策的改革是一个重大改革, 首先是在西部地区实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经费分担机制上, 对西部地区, 中央财政给予了较大的扶持, 这就体现了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扶持的力度。另外, 实施的各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政策, 重点是保证民族地区贫困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有这样几条:1.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首先在民族地区开始实行。2.对特别困难的一些地区, 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第二, 资金的投入。我们这几年, 特别是近几年, 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项目, 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支持, 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这些重大工程当中, 都是向民族地区倾斜。比如,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项目当中, 都把民族地区作为重点给予扶持。这些工程的实施, 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

四、民族地区的文化、宗教得到了很好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 我国从十一方面着力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 保障民族地区基层文化设施有效运转。国家实施各项重大文化工程时, 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加大对民族类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扶持民族类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对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少数民族文字重大出版项目, 给予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公益性文化事业, 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纳入公益性出版单位的少数民族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力度, 逐步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成果, 扩大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面, 对设施维护进行适当补助, 确保长期通、安全通。提高民族地区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自办率, 改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农牧区电影放映条件, 增加播放内容和时间。

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建设, 积极鼓励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发展。扶持民族自治地方重点民族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民族博物馆。

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工作, 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大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力度, 加快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性动态保护。加强保护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

1、以历史文化渊源为根基, 研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积极、深刻地关注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 在了解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独特优势的基础上, 自觉发掘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努力加以表达。

2、拓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播空间, 开辟以网上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突出民族文化在传播中的分量。

各种传媒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遗存、生活方式存留、精神观念存留与民族文化建设的传播, 对原生建筑、地方戏、剪纸、年俗、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要有系统、持之以恒地介绍;各种大众传媒共同传播民族文化时, 讲求相互之间的配合。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整理、保护、建设与发展。

3、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使其拥有现代形式。

文化的传播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推介;使传统文化有一个现代的形式, 成为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剧本, 在保留原创精神之上进行创新, 民族文化具有十足的民族魅力和生机活力。

4、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保护民族文化。

鼓励企业为民族文化保护事业捐款、投资, 积极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对口头艺术形式当作文化中的珍稀物种来对待, 将其列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加以保护。

不敬青稞酒呵, 不打酥油茶, 也不献哈褡。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 献给我敬爱的党、我的祖国———伟大的母亲!

12.小学《我们的生命》教学反思 篇十二

导入环节以“吃喜面,大家是怎样为新生儿的诞生庆祝的。”这一以孩子们生活为基础的话题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出生那一天,自己的家人是怎样度过的?心情如何?随着学生争相回答,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孩子们情绪高涨之时,我提出:“你是怎样出生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我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观看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想一想,妈妈在怀你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还未来到世上,家人已经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而且还寄予了很多期望,从而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在进行成长过程这一活动前,我布置学生课前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忆:你几个月长出了第一颗牙齿?几个月会坐?几个月会爬?几个月会走?几个月会说话?几岁可以自己吃饭?几岁上幼儿园?几岁上一年级?还有你成长中各个阶段发生的有趣的事。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纷纷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在孩子们的欢笑中及时引导,要感谢父母为我们记录这些美好的瞬间。通过交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我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脚印,都给予了父母、家人的爱。

在学生由衷的发出内心感慨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只是属于我们自己吗?通过孩子们的交流汇报他们体会到从初生时的嗷嗷啼哭,到张开小嘴牙牙学语,从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到成为一名小学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关爱与付出。他们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和期望,懂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提炼本节课的知识点,我让学生记好学习笔记,并给学生时间记住学习笔记中的内容,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检测时采用“背一背”的形式,开展小组竞赛,给背下来的小组同学加分。学生很喜欢这种比赛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整节课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人人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探寻自己的生命和成长历程。而且在课中观看有关课件时,学生也能做到主动观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学生始终在积极地参与着,活动着,感动着。

1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十三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讲解:*** 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但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成绩与问题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对于成绩,必须给予肯定,同样,对于问题,也必须给予正视。

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如下: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新课堂与旧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是一些课堂虽有温度,却没有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热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

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走进了新课程,成为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对象。这是新课程十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些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这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强调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停靠点。

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必须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

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然而,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防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第四,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对这个过程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数学课上,有十几种解题方法;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应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主观性偏差。

第五,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应该说,相对于传统教育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过于批评、严厉,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实践上也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大夸其口:“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探究,这便是误区。

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教学教育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

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作结。“有一个放羊娃,人们问他为什么放羊,他回答:赚钱。人们问他赚钱干什么,他回答:要媳妇生孩子。人们又问他:孩子长大干什么,他回答:放羊。”多么朴实,但又多么悲哀!

14.《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十四

调研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如能理解并运用情境教学;师生之间有了一些互动,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做简要回答;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性,等等。但总体而言,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针对性和民族适应性。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结果来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在边疆民族地区,中老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要部分,他们长期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往往就是教材中的内容,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满堂灌”现象比较突出,课堂中偶尔有的师生互动,往往也只是“师问生答”的简单互动,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回答问题不主动积极,常常一问三不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

2.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合理。

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不重视,又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描述主体有错误,教学目标的指向主体应该是学生,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但是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的主语为教师,所描述的结果都是对教师自己的要求,显然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集中在教师自己的活动,而不是学生的学习预期结果上;二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来自于教师用书或其他资料上,而非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三是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不够完整,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往往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死板,情感态度在学习中没有得到体验。

3.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与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渗透。

静态的数学思想往往以概念、公式、法则和数量关系等存在,过程的数学思想则存在于概念的抽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而作为思维品质的数学思想则能帮助学生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方式认识世界。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较少考虑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提炼过程。课后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如教师JPa M1在教学“0—5的认识”时,重点讲授了数的写法和读法,而忽视集合思想和对应思想的渗透;又如教师YYa F1在教学“循环小数”时,重点讲授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而忽视了极限思想的渗透等。从课堂小结中可以看出,教师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很少挖掘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4.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较陈旧,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足,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教学手段单一,大多采用“粉笔+黑板”的讲授式教学,长此以往,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缺少现代教学媒体,抽象的数学符号没有办法通过直观演示进行理解。挖掘和利用当地教学生活资源不够,学生不能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仅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降低了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认同感。

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造成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问题归因分析。

1. 学生因素。

与城区学生相比,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具有如下特点,这些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会是造成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是由于多数学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数学基础很差。如教师MZb F说:“城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分在80、90分都算正常,但我们的学生每次考试的平均分大概在40分左右,大多数学生都考不及格,和城区学生相差特别大,学生的数学基础特别差。”其次是学生不喜欢、不重视数学学习,如教师JPc M说:“现在的小学生最怕的科目就是数学,感觉数学课堂就是讲与练,内容比较枯燥又不好理解,所有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就忽视了数学学习。”最后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比较差,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不做作业和抄作业的现象。

2. 教师因素。

从教师角度看,形成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很多中老教师的第一学历为中专或高中以下,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取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未必是数学专业的),但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与城区教师存在明显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与当前教师的素养要求有一定距离。三是教师对民族地区文化中的数学元素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

三、提高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结合上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生“双主体”的双边活动,通过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性人格,使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课改的需要和要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注重以下三点:一是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意识,不包办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和热爱每个学生,和蔼、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2.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及理性精神方面得到发展。在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预期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富有“弹性区间”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又要关注过程与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考虑民族数学或数学文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和数学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教师应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具体地说,课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背后,分散于各个章节内容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并将它纳入到相应教学目标中,课中要把握渗透的时机,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渗透数学数学。课后要善于归纳总结,逐步和反复地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毕竟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4. 深入挖掘当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地缘的关系,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教师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当地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教具、学具,也可以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服饰、民俗建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例如,民房具有“三角形”结构可以用在“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再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少数民族服饰上有不同形状的有规律的图案。

5. 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从对数学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到:新课改开展这么多年,教师们也参与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但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新课改理念的理解都不够到位,教师队伍的数学专业素养偏低。由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通过课例研究挖掘民族地区的数学文化元素,使教师具有利于当地数学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借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开展的良好时机,根据当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培训主题和送教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易进.因地制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以云南景洪和腾冲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5,(4).

15.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认读、带读等形式,识记“坝、傣、昌、昂、跤”五个生字字形,读准字音。

2.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3.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国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重点词句,领悟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的情感,培养与少数民族的和睦共处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认读、带读等形式,识记“坝、傣、昌、昂、跤”五个生字字形,读准字音。

2.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带读等形式,识记“坝、傣、昌、昂、跤”五个生字字形,读准字音。

2、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国情。教学过程

一、看画导入

1、出示图片: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瞧,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德昂族的。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收集的民族?

2、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认读生字:领读、指名读

师:你们图文结合着,自己又认识了词语,了不起。

二、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1、过渡: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

2、引入: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3、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4、配乐范读课文: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5、提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读完课文,将你划出的词语读一读。

6、读读认认: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

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日积月累:鲜艳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

老师领读、自由朗读、齐读

8、分段朗读,检查正音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如果我是一只(),我会()。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

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

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指导朗读

二、总结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出示: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第二句把一句话的意思分成两部分来说,强调了“边疆”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时候要重读。)

3、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思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思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4、让我们把最后一段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课后练习

1、课后练习一:课文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听一听。看谁最快背出来。

2、课后练习二:背诵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抄写在采蜜本上。

3、安排课余生活,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在学校里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请大家交流一下。

(2)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写清楚哪天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收获;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分“时间”、“活动内容”、“收获和感受”等栏目,逐项记录;

可以用图画的形式,就像记图画日记,一旁写上时间,再加上几句当时的感受。

16.《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十六

⒈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⒋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⒈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⒉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⒈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②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⒉揭示课题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范读课文。

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⑵学生试读。

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⒊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⑴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⑵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⒋理清层次

⑴默读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⑵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第一段(1)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段(2、3)写课上和课下的情景;

第三段(4)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新词,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铜铃 粗壮

⒉指导书写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竖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⒈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洁白、摇晃、凤尾竹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⒈第一自然段

⑴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等等)

⑶大家一边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⒉第二、三自然段

⑴“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⑶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三是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⑷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⒊第四自然段

⑴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⑵思考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索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⑶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⑷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全文总结

⒈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⑴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⑵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⒉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⒊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中心: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附:资料袋

⒈词语

坪坝―平坦的场地。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凤尾竹―竹的一种,秆丛生,枝细而柔软,叶子密生,披针形。可供观赏。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古老―经历了久远年代的.。

粗壮―①(人体)粗实而健壮。②(物体)粗大而结实。③(声音)大而有力。

⒉参考资料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文字。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文字。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信小乘教。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擅长种茶。多信小乘教。

17.《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篇十七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年龄增长的需要,很多健康教育专家都提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再结合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来说,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这一方面的教育都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有家长认为教学生认识男孩女孩的性别不同,完全是多此一举。但在日常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度并不高,男孩子认为当女孩子好,因为家长、教师对女生会比较宽容;女孩子认为当男孩子好,因为男孩子好像比她们更为自由等。学生们如果不能明确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增强性别认同感,欣赏对方,那么必将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因此,在水平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性别教育、性别保护。身体认知教育对于成长中的男孩女孩来说不但重要,更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男孩、女孩的不同,认同、喜欢自己的性别,学会尊重异性同学。

2.了解男孩、女孩特有器官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保护隐私部位的安全与卫生。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看待男女孩的不同。2.初步学会保护隐私部位的安全与卫生。

(三)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卡纸,课件,卡通男孩、女孩图片,身体自画像小纸条。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看图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有趣的图片,想看吗?(灯片出示一组自然界中不同性别动、植物对比的图片)(见图1-1)

2 . 同学们,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都有性别之分。

4.同学们,看看教室里,你又有什么发现?(我们也有性别之分)引出课题《男孩女孩》(见图1-2)。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谈谈男孩、女孩这个话题。

第二步,教学活动,游戏渗透。

1.认识男孩、女孩的不同

(1)同学们,刚刚你们一眼就区分出了动物、植物们的性别不同,你能一眼区分男女生的不同吗?(抓住男女孩外貌、穿着打扮上的不同进行区分。)

(2)除了用眼睛看见的不同,请用小耳朵,你听见什么不同了吗?(抓住男女生声音粗细、高低不同)

(3)那你知道,男女孩除了这些能看见的,能听见的不同,在各自的兴趣爱好上,性格上还有什么不同吗?课前在班级里做了一组这方面的小调查,将调查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内容收集起来,看一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见图2-1)(课件依次出示关于男女生在颜色、玩具、运动、游戏上的各自喜好,最后出示了在男孩女孩心目中的对异性的性格评价。提示:学生可以用掌声表示对调查结果的认可。)

(4)掌声多热烈啊!看来大部分孩子都认可这个调查。那你发现男孩和女孩喜欢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5)学生反馈,教师进行小结:男孩更喜欢激烈的运动,刺激的游戏,更富有冒险精神,女孩更喜欢漂亮的东西,喜欢轻巧一点的运动,更富有浪漫情怀。

2.认同自己的性别,并欣赏对方

(1)同学们,你们认为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呢?(学生反馈:有认为男孩好的,有认为女孩好的,也有认为都不错的。教师不做评价。)

(2)让我们带着一双会欣赏的眼睛走进校园中去看一看吧!

男生篇:

(1)校园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播放男孩在球场上的照片)

(2)男孩们,有喜欢踢球的吗?谁愿意上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球技?(请一两位男生上场表演颠球、带球。)

(3)采访一个女生,看完男生展示后有什么感受。(觉得他们踢得怎么样?你喜欢踢足球吗?)

(4)男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踢球呢?

(5)教师小结:其实男孩们,你们擅长踢足球还因为你们具备天生的优势,男生肌纤维较粗,肌肉总量也比女生多,弹跳,身高,爆发力,跑动都比女生强,所以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并且男生的这一优势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突出!长大后,保家卫国的重任可要交给你们来承担了!有勇气吗?再请男孩子告诉女孩子,以后教室里的搬桌椅、提水的重活交给谁来做?——男孩,你们真棒!(见图2-2)。

女生篇:

(1)让我们走进女生天地,欣赏图片(女孩跳舞、体操、剪纸、刺绣等图片),你发现女孩子有什么优势了吗?

(2)我们现场感受一下,老师播放音乐,女生展示舞蹈。请一个男生来尝试学习一下。

(3)你发现女孩子有什么优势了吗?

(4)教师小结:女孩子跳舞跳得好,她们的舞姿更柔美,是因为女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天生就好!并且女孩子也更为心灵手巧,穿针引线、收拾屋子那可难不住她们,那以后班级里的细致活,像剪贴装饰画、整理书柜交给谁来做呢?—女孩子,你们真行!(见图2-3)。

(5)同学们,那你们现在觉得是当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呢?(此时学生能认识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优势)

教师小结:是啊!男生女生因为不同的性别特征各有各的强项和弱项,这是很正常的。就像大自然中的雄狮擅长打斗、保卫领土,而雌狮擅长捕猎、照顾幼狮一样,只要我们男孩女孩学会欣赏异性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不管做什么都会做得很棒!

3.了解男女生隐私处,学会保护自己

(1)刚才谈了这么多男女孩的不同,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天生就不一样。孩子们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2)了解男孩女孩的隐私部位。咱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身体红绿灯”。(出示男孩女孩挂图,分别在男女孩的脸、胸部、隐私部位、手、腿这5个部位做好标记)(见图3-1)

图上的5个部位,你认为哪些部位是别人(包括亲人)不能随意触碰的?亮上红灯,哪些部位家人或朋友可以触碰的?亮上绿灯(见图3-2)。

学生通过举牌分别对这5个部位能否触碰表达意见。(多数学生能判断出隐私部位不能让人触碰,少数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时,请他说明理由,再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正 确引导。)

教师为亮红灯的部位穿上小背心和裤衩(见图3-3、3-4、3-5)。

强化 :穿小背心和小裤衩的地方是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的,这样的地方是属于我们身体的秘密,也叫做隐私部位。

(3)学会保护隐私部位的安全与卫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隐私部位的重要性吗?好,那我们如何保护它的安全与卫生呢?)

4.自我防范

(1)打开桌上身体的自画像,认真看一看吧(见图4-1)!

(2)同学们,你现在知道隐私部位的重要性了吗?(学生反馈:这是我们长大以后要做爸爸(妈妈)的器官,它和我们的眼睛、心脏一样重要。)

(3)你知道哪些保护它的方法呢?(反馈:男女生都要注意自己特有器官的卫生。)

(4)男生应特别注意避免运动伤害,因为男孩子特别喜欢激烈的运动。怎样能避免运动中的伤害呢?(请看球员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的。出示课件,当有球员近距离发球时,他们就会采用这样的姿势:一手护住心脏,一手护住自己的生殖器官,避免被高速运行的球所伤害)

第三步,总结

1.同学们,说说看,你上了今天的课,有了哪些新收获?(学生自主表达)

2.教师小结:男孩、女孩,都是生命世界里最美丽的风景!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能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在这广阔的蓝天下,共同奏响精彩的生命旋律!(见图5-1)

三、教学回顾

本堂课就是围绕着男孩女孩,从“明确性别、区分性别、认可性别、保护身体”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性别的特征,以男女性别为出发点,走向既欣赏自己,又欣赏他人,既知其身体的重要性,又明白保护身体的安全和卫生的方法为归属点,同时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图片资源、趣味游戏、主题活动、去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新闻发布会小学作文下一篇:档案管理员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