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2024-08-12

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共10篇)

1.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篇一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抗战老兵常规资助项目

机构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机构简介:

关爱抗战老兵基金是由长期以志愿者形式救助在世贫困抗战老军人的“关爱抗战老兵网”与倾力关注中国抗战历史、资助抗战老兵的企业--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会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下设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公共动本基金,具有公开募资资格。

本公益基金的宗旨为“关爱抗战老兵,支持祖国抗战历史研究”。本基金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1.寻找散居民间的在世抗战老兵;

2.关爱抗战老兵的精神生活,改善老兵的生活及医疗条件; 3.发掘与收集散落在海外的抗战军人遗骸,使忠魂归国、忠魂有寄; 4.修复阵亡抗战军人陵墓,让抗战卫国英雄精神流传后世; 5.资助抗战史档案资料收集,资助抗战史学者研究; 6.其他与关爱抗战老兵相关的活动及工作。

项目名称: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抗战老兵常规资助项目 项目领域:关爱抗战老兵、支持中国抗战历史研究 实施地点:全国 项目创新性亮点:

1越做越小。别的公益项目都是越做越大,但抗战老兵常规资助项目却是越做越小。抗战老兵是一个人数不会增长的群体,且目前找到的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高达92岁,几乎每周都会传来老兵去世的消息。因此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2从纯草根转型到专业基金--组织形式新颖。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转型前为关爱抗战老兵网,是一个纯草根公益团队,后因规模越来越大、募集金额越来越多,努力升级为公益基金。现在虽成为有半官方背景的公益基金,但依然保持草根的活力。这样的组织形式在国内都是罕见的。

需求分析:

这几年,通过各地志愿者走访,我们已经寻找到3500多名抗战老兵并为他们建立档案,其中有1500位左右生活贫困,需要资助。

今年6月,民政部公布“优抚抗战老兵”的回复之后,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支持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抗战老兵数额不断增加,贫困抗战老兵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他们一部分没有儿女、没有老伴,独自居住;一大部分散落在各地农村,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其他收入,仅靠极其低微的农村低保度日;还有一部分虽生活在城市,收入越远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之下。他们是抗战老兵,是曾经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善待他们,让他们安好地度过余生,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善待我们的国家。

项目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对所有符合贫困标准并提出了申请的在档抗战老兵进行全覆盖资助。随着老兵的不断发现,我们预计将要资助3000名健在老兵。

项目内容:

实现项目目标,大致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寻找抗战老兵

我们将与政府、统战部门进行合作,联合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浪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起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

2募捐

募捐到足够的善款是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的部分。

1)义卖。之前我们举办杨延康“生命终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系列照片义卖活动,为100位抗战老兵筹集一年的生活费。之后我们会继续做与抗战及抗战老兵相关的各种义卖活动进行募捐;

2)展览。已经在深圳、重庆、腾冲、台北四地成功举办的《国家记忆》影像展,目前上海展、北京展、杭州展都在洽谈中,通过这些当年抗战时期的中国军人的影像唤起大众记忆,实现宣传抗战文化、关爱抗战老兵的目的。此外,我们会联合国内拍摄抗战老兵的著名摄影师如黑明,在全国巡回举办抗战老兵肖像展,为抗战老兵常规资助募资。

3)公益活动。我们将组织寻找“十八拐”(美国照相兵拍摄的一张照片,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地方在云南,其实在贵州)、丈量史迪威公路;重返松山等户外活动,积极推动慈善晚宴、慈善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4)其他活动

我们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抗战老兵安度余生而努力。项目受益群体:

1931年-1945年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贫困在世老兵。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的项目实施大致流程为:抗战老兵本人、家属或责任志愿者向基金提出申请--基金救援部审核材料(根据材料情况提出补充等要求)--基金专家组审核签字--提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审核--审核通过--公布审核通过名单--第三方监督机构直接拨付资助金到抗战老兵本人账户--志愿者走访时了解情况并公示回执。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管委会对本项目实施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并在各阶段进行客观评估。项目执行人就志愿者对贫困老兵的认定予以指引。项目执行人保持数据库的更新并提供客观数据。

对于在实施过程中过世的老兵,通过和责任志愿者保持联络以及时从资助数据库中减除。

自三月份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签订合同,4月份成立专项办公室,5月份论证项目,6月份推出项目,7月份开始发放第一批资助款,8月份第二批,连同9月份即将实施资助的名单,共有510名抗战老兵获得资助,其中7人已离世,离世老兵获公益基金一次性2000元殡葬补贴。短短三个月,公益基金已经拨出超过50万元的资助款。

——来自凤凰网“发现新公益”(简介:为帮助草根NGO成长、使公益梦想化为现实,凤凰卫视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手打造“发现新公益”,旨在发现公益事业中新的管理模式、资源整合渠道,开拓新的公益领域)

2.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篇二

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战斗中屡次负伤,双耳失聪,并多次从鬼门关死里逃生„„

他与白求恩大夫并肩工作并建立起深厚友谊,白求恩去世后,他每年都去墓前祭祀。离休后,他离岗不休息,四处奔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他就是年已97岁的抗日老战士庞xx。

煤窑里走出小八路

一位老人,一个不老的战士。年已97岁的庞xx如今步履蹒跚,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但他还能哼唱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还乐于在家人的帮助下举起右手行军礼。

1919年3月,庞xx出生在xx省xx市xx县的一个农家。那是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房子是石头砌的,路是石头铺的,出门满眼都是石头。山上不长庄稼,但有不少小煤窑,庞xx的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煤窑干活。庞xx在村里读了3年私塾后,也到煤窑里干活,那年他12岁。

煤窑里的生产条件极差,挖出的煤要装在藤篓里,用根绳子系在肩上爬着往外拉。庞xx年纪小,加上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中常挨打,手还被砸伤,至今左手的一根手指仍伸不直。

煤矿是革命火种较早传播的地方,庞xx在我党举办的夜校里接受了革命思想。1937年10月,18岁的庞xx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带着本村和别的村子共计40多个年轻人,奔赴山西五台山投奔八路军。庞xx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特务营炮兵连,并在3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副指导员。

出生入死打日寇

“我父亲命大,虽然参加过很多战斗,经历了许多险情,但都从鬼门关逃了出来。”庞继承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经历的几次战斗。

庞xx入伍不久就参加了党城战役。日军一支2000多人的部队企图通过党城进攻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庞xx所在的炮兵连在党城配合步兵进行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庞xx所在的炮兵阵地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就在庞xx全神贯注操作炮火射击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距庞xx一两米的地方。眼看着炮弹哧哧冒着烟雾,庞xx来不及躲闪,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可过了一会儿,四周没有动静,原来落在脚下的炮弹是一颗哑弹,庞xx死里逃生。

还有一次,庞xx所在部队向日军的一个炮楼发起进攻。碉堡上的火力非常猛,几名前去放置炸药的战士都牺牲了。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庞xx火上心头,他不顾众人阻拦,抓起一捆手榴弹就冲了上去。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挪到碉堡跟前,拉开引线,使尽全身力气将手榴弹仍进抢眼里。只听“轰”的一声,碉堡滚出浓烟,庞xx自己也被炸晕了过去。他的通讯员及时冲了上去把他背回来,他又捡回了一条命。

与白求恩并肩战斗

由于有一些文化,庞xx进步很快,1938年10月,他被派往晋察冀军区训练队学习,3个月后调任晋察冀三分区后方医院二所担任指导员。

那是庞xx一生都引以为豪的一段经历,因为他和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并肩战斗,并建立了深厚友谊。那位际主义战士就是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虽然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但他来到中国后依然每月按时交党费。庞xx是党支部书记,白求恩的党费就由他来收。“我父亲常常说起跟白求恩一起工作的事情。他说白求恩在每月发津贴的当天,就把党费交给我父亲,当时是两个铜板。”庞继承向记者讲起他父亲与白求恩并肩战斗的经历。

那时条件很艰苦,可白求恩一点儿都不搞特殊化,聂荣臻司令员交代庞xx给白求恩开小灶,可白求恩每次都要先去看看战士吃什么,如果是战士没有吃上的饭菜,他自己坚决不吃。一次,聂荣臻把100块大洋交给庞xx,让他转交给白求恩,可白求恩把这些钱全部交到了伙房。

白求恩所在医院的附近村庄,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有唇腭裂。孩子的母亲遇到白求恩时说,担心孩子将来娶不到媳妇。白求恩笑着对这位母亲说,孩子一定会娶上媳妇的。不久,白求恩给孩子做了唇腭裂矫治手术。孩子母亲给白求恩送来一篮子鸡蛋作为答谢,白求恩把鸡蛋也都全部送到了伙房。

“白求恩非常喜欢我父亲,他管我父亲叫‘young leader(年轻的领导)’,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父亲商量,甚至做手术都让我父亲站在一旁。在黄土岭战斗中,前线送来大批伤员。有一位战士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白求恩说自己是o型血,让护士抽他的血。我父亲说自己也是o型血,伸出胳膊要求献血。白求恩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说:‘好,庞书记年轻,这一次就抽他的吧。’”庞继承说,“父亲每次讲起他替白求恩献血的事情都十分骄傲。同时,他对白求恩也非常敬佩。”

“白求恩常常不顾聂荣臻等首长的劝阻,把医疗队开到最前线。他说离战场越近,就能为抢救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摩天岭战役、凤凰山战役、黄土岭战役,没有一次白求恩不是身处前线的。有时候,炮弹就落在离手术帐篷不远的地方。”庞继承说,“白求恩手被划伤的那一次手术,我父亲就在他身边。父亲说白求恩那一次没有戴手套,是为了更灵敏地触摸到嵌在伤员身体深部的弹片。”庞继承说,“听我父亲讲,白求恩的手受伤后,仍坚持给伤员们做手术。白求恩病重的日子,我父亲一直陪在他身边。父亲多次说,白求恩是累倒的。”

白发犹唱抗战歌

抗日战争年代,庞xx兄弟3人都参加到抗日队伍中,他家里的3位亲人惨遭日寇屠杀,他从村里带出入伍的13名青年都光荣牺牲。

当庞xx在前线和鬼子拼杀的时候,村里出了汉奸,庞xx的母亲、嫂子、弟媳与村里的几十口人被鬼子押到了村里的空地上。庞xx母亲的头被割了下来,挂在村口的大槐树上示众。庞xx刚刚结婚3天的嫂子,被丧心病狂的鬼子投到火里活活烧死。

日寇投降后,庞xx所在部队转战辽沈战场。在部队路过家乡时,庞xx才听到家人遇害的噩耗。他请了一天假回家去为亲人上坟,可没想到部队当晚就奔赴前线。找不到队伍的庞xx无奈地回家等待部队消息,这一等就是半年。1946年,庞xx重新加入解放军第66军,再次投身到解放战争中。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在太原战役的攻城战中,敌人城墙坚厚,火力凶猛,我军久攻不下。为减少伤亡,庞xx带人把地道挖到城下,埋下近2吨的炸药。爆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敌人的城墙被炸出一个大口子,但庞xx的耳膜也被震坏了。从此,庞xx就进入了无声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位于天津的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官,后随该校迁至洛阳。1957年,庞xx转业。1958年,庞xx调任焦作市耐火材料厂任副厂长,直至1979年离休。

“日寇侵略带来的家仇国恨,在父亲身上都转化为热爱祖国、建设国家、开展传统教育的巨大力量。即使离休后,他也一直闲不下来,总是想方设法去做事情,东奔西走讲革命传统。”庞继承说。

庞xx从厂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既不享受相关待遇,也不愿过安逸生活。他说自己不能白拿国家的钱,于是就到厂职工澡堂看澡堂。厂领导劝他回去后,他又去开水房烧锅炉、在厂里打扫卫生。工友们夺下了他手里的劳动工具,他就去选料车间干活。有一天,他在搬运大块材料时腰部扭伤,这才离开了工厂。

腰部扭伤住院治疗期间,他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向医护人员和病友们讲革命传统。白求恩的故事,是他最多的话题。“其实,他不只在嘴上讲,这么多年来,每逢清明节他都要回到xx省唐县大山里,去给白求恩大夫上坟,跪在墓前和白求恩说话。白求恩生前喜欢吃红枣小米稀饭和烙饼,说这比牛奶面包有营养,所以父亲每次去祭祀时都要带上这些食物。”庞继承说,“去年清明节我还开车专门带他去了一趟。”

出院后,庞xx开始到各个单位讲革命传统。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焦作一中、武汉军区医学院等多所部队院校和营房,都留下了他宣讲革命传统的足迹。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3.对抗战老兵的采访 篇三

来源:华西都市报

马定新演示刺刀训练科目。

建川博物馆展出的侵华日军罪证。

画家古月的油画作品《铁血长城——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残忍、高效、现代化,中国军队到底面对着怎样的敌人?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摄影杨涛2015年8月14日,四川广汉的一处农家中,99岁的马定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抗战剧,叹了口气说:“抗战哪有这么容易,几个人就轻易干掉鬼子的一个联队?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艰难地抗战8年吗?”

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有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上演。但一些抗日剧中的主人公被披上神化的外衣,一出手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掉飞行的飞机,甚至一个人单挑日军一个联队„„

抗战真的这么容易吗?相关数据统计,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结束,中国的抗日历史长达14年,付出3000多万军民的生命,才换来70年前的胜利。

成都健在的抗战老兵,回忆与日军的对战都是心酸的:与鬼子对战,一旦有丝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寻访抗战亲历者以及抗战史研究者,真实还原当年中国军人到底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抗战到底是怎样的一段艰辛历史。

战术篇

侦察气球升空 炮弹像长了眼睛

2015年4月,上海大场,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看不出有过丝毫的战争痕迹。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日寻访,昔日川军血战过的顿悟寺、王爷庙等建筑,早已没了踪影。当地居民也大都不清楚,在这里曾发生过大场保卫战。尽管如此,不难看出,这里是一片江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四周地势十分开阔,无险可守。

淞沪会战唯一健在的川军老兵、96岁的张文治回忆说,1937年10月13日,杨森率领川军20军防守上海桥亭宅、顿悟寺、蕰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和近卫师团。

“那时的大场是芦苇荡连着棉花地,根本没有什么掩护。此前退下的友军部队,修筑的工事也十分简陋。”张文治说,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日军战术级作战使用的“侦察气球”,“鬼子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进我们阵地。不少士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炸死了。”

后来,张文治才知道,让川军吃大亏的奇怪气球,是日军放飞的侦察气球。通过热气球,带动吊篮里的观察兵升空,可以俯瞰整个川军的阵地部署,并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告知炮兵攻击位置。

资料记载,二战期间,这种军用气球分为预警侦察气球、宣传气球、防空气球和轰炸气球。《申报》曾报道,南京、石家庄等战役时,日军利用侦察气球先观察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再进行攻击。

张文治说,抗战初期,这种赤裸裸探知情报的方式,往往让中国军队失去先机,“尤其是在空旷地带,所有的埋伏,都被鬼子识破,我们只能被动还击。”

闪电战迂回战 中国军队吃大亏

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大都擅长闪电战,凭借飞机、坦克,以机动性极高的作战部队,发动迅速而猛烈的袭击,摧毁对方的防御力量。

“日军不仅使用闪电战,更擅长使用迂回战。”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抗战时期,日军一般都会先以飞机、坦克、重炮对中国军队进行攻击,企图快速吞并。一旦出现僵持情况,日军立刻会使用迂回战,“类似于声东击西,猛烈攻击中国守军一侧,再派一支部队迂回绕后,攻击防守薄弱地方,打开突破口。”

这种“升级版”的闪电战,一度让中国军队损失重大。何允中说,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猛烈的火力攻击上海北面,试图快速吞并上海,快速灭亡中国。但令日军没料到的是,中国军队死守上海,喋血疆场,抵挡住了日军的疯狂攻击。

僵持两月后,日军偷偷调集一支舰队,迂回绕道上海南面。乘中国守军支援北面战场时,看准时机,在杭州湾迅速登陆,对上海进行夹击。此后,上海沦陷,日本宣布死伤4万多人,而中国军队则伤亡了近30万人。

“不只是淞沪会战,山西东阳关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日军变着花样使用闪电战、迂回战,各种战术紧密配合,攻击中国军队。”何允中感叹,抗战初期,缺乏战斗经验的川军,面对的是一支能快速进行战术转换、训练有素的日军。可想而知,这需要付出多大牺牲才能阻挡鬼子的铁蹄。

补给篇

物资空前匮乏 几个月没米面吃

2014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永丰路附近,采访了9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文辉。张文辉说,他14岁那年,日军占领山西长治,他被迫离开家乡,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战。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多个战役。但他提得最多的是,八路军在敌后打游击的艰苦。

“部队在太岳山化整为零打游击,分散在沁水县、阳城县、长子县等一带山区,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常和扫荡的日伪军战斗。”张文辉说,物资补给空前匮乏,困难时期,有时好几个月吃不上米面,尽吃高粱、黑豆,干粮是糠窝窝的炒面。“连这些粗粮,都要靠武装掩护,到四五十公里以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背回来。”

张文辉说,有一段时间,鞋袜供应成了问题,干部就号召大家打草鞋,赤脚走路。也是在那时,张文辉学会了打草鞋的手艺。

川军装备奇差 劫阎锡山军火库

1937年9月,邓锡侯率领川军22集团军自筹路费,奔赴前线抗战。粗布衣服、斗笠草鞋,外加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就是他们的“标配”装备。此外,每个师也只有数门迫击炮,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步枪也是打两下就哑火的清朝“古董”。

邓锡侯曾告诉部下,他们是抗日队伍,领饷的事就暂时别提。部队刚到山西,邓锡侯就接到上峰指示,奔赴娘子关阻击日军,但对日军的兵力等情况,丝毫不知。

出川打国仗的川军,第一次遭遇飞机、坦克、重炮的疯狂打击,连日军人影还没见到,就已损失惨重。

打了几仗后,邓锡侯一部粮草告急,只能吃喂马的胡豆。他拿着蒋介石的手令,找过中央军蒋鼎文,想领装备、换棉衣,但蒋鼎文不认。后来,又去找阎锡山,阎锡山只给了一点破旧装备打发他们。

没得装备、粮草补给,还要随时准备与日军对战。迫不得已,邓锡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手下人劫了阎锡山的军火库。阎锡山怒火中烧,立即将这支川军部队赶走。

战斗力篇

日军单兵厉害 协同作战能力强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孔诚说,那次战役,他们集中数倍于日军的兵力,攻打车桥据点的同时,伏击日军的援军。

“当时我们占据了地理优势,日军根本不会想到我们会有这么多人等他们过来。”孔诚说,这场战斗注定是瓮中捉鳖,战斗一打响,附近驻守的日军,果然驰援车桥。等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新四军立即炮火覆盖,当即打死打伤大量日军。

重兵埋伏,又打的是后勤部队,战斗理应迅速结束。然而,令孔诚等新四军战士没想到的是,这几百人的日军,在遭到猛烈袭击后,很快寻找隐蔽点,形成交叉火力掩护进行反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随后,新四军战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原本很快就能结束的战斗,竟从上午一直打到当晚10点,付出大量战士的生命,才将这股部队吃下。一名日军军官,身负重伤仍狂呼乱叫,经被俘日军辨认,此人是指挥官山泽大佐。

战役结束,经统计,共击毙日军400多人,俘获24人。对于日军的快速反应,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孔诚至今印象深刻,这是很多中国军人在战争初期所不具备的。

日军枪法精准 冲锋起来不怕死

大多数健在的抗战老兵,对日军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点:日军不怕死,枪炮奇准。

参加过山西中条山战役的老兵郑维邦,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时任排长的郑维邦,奉命率部参加中条山战役中的夏县文德村战役,遭遇鬼子扫荡,距离鬼子200米远时,他指挥士兵埋伏起来,下令“等鬼子挨近了再打”。

然而,一位年轻士兵由于紧张,误放了一枪。枪一响,躲在墙后的郑维邦等人,立即遭到日军炮火攻击。郑维邦赶紧叫战友趴下,几名士兵想反击,刚一露头,就被子弹打中要害。郑维邦流着泪把伤者转移,他把帽子固定在石头上,吸引鬼子火力,“帽子刚一挂上去,几下就被打飞了,可想而知,他们打得有多准。”

“鬼子就像不怕死一样,疯狂冲锋,我用马克沁重机枪不知道打死了多少。”担任过重机枪手的马定新说,重机枪的狂扫,就是鬼子的噩梦。正因如此,机枪手也成了狙击手以及炮兵的重点清除目标,“我能活下来也是幸运,我们连队的重机枪手不知道被打死、炸死了多少。”

令马定新震惊的还有,日军自杀式的冲锋,“一旦下了冲锋令,鬼子就像不要命了,一直往前冲。”

“日军的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何允中说,日军很小时就在军事训练,而且崇尚武士道精神,“能对自己狠,对对手就更狠。”

训练篇

花枪刺法没用 学日军刺刀技术

看到抗战神剧里,中国军人拿着刀,耍起功夫华丽地砍杀鬼子,曾在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厮杀的马定新,摇头叹息:“都是乱编的,要是遇到小鬼子,这样的刀法不知道会死多少次!”

“川军花枪刺法,装装样子还行,但根本不实用。”马定新说,他的部队有一个秘密,“其他部队的情况我不晓得,但我们部队的刺刀技术,都是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他们的刺刀技术最为直接、实在。”

经过多次白刃战,牺牲不少川军兄弟后,马定新所在部队发现鬼子的刺刀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一旦能俘虏到日本人,他们就会进行收编,让日本人做教官,教授日军刺法。

“除了刺刀方式,我们还学习他们的《步兵操典》,进行训练。”马定新提到的《步兵操典》,正是“国民”政府根据日军操典进行编撰的。

70多年后,马定新仍然清楚记得当年的刺刀战。他端起木棍作枪,演示起来:一手握住“前护木”,一手托住“枪托”,稍稍下垂到支撑腿的一侧,并使“刀尖”略与眉平,随着“杀”的一声出口,“刺刀”刺向前方。

日军军事素质 远胜于中国士兵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会战指挥官李宗仁曾回忆说,日军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军事素质的优秀,源于日军优良的兵源与严苛的训练。

资料显示,1907年,日本小学就学率已达97.83%。1940年,日军颁布《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训练包括单兵教练、中队教练和大队教练。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为1800发(由于日军实际资源紧缺,子弹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

但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日军士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重炮等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中国士兵。

正视历史差距才是尊重老英雄

从去年开始,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近百位健在的抗战老兵。面对这些抗战亲历者,无论是当年的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军官,回忆起8年的战火硝烟,他们都会为抗战胜利而高兴,也在谈到战争惨烈时出现沉默。

老兵喜欢讲抗战史,无论被人问起多少遍,他们都会一遍遍耐心地讲。“对于老兵来说,只要有人愿意听他们讲抗战故事,记录他们经历过的历史,老兵都是兴奋的。”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但当前的抗战神剧,以及不合逻辑的小说,都在试图通过神化当年的中国军队,讥讽、贬低日军军事素质和实际作战能力,以博得一些青年的娱乐心理,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

对此,何允中说,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随意丑化抗战历史,传播错误历史的行为,都是对全民族抗战的不尊重。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只有正视历史,正视差距,才是对老英雄们最大的尊重。

4.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篇四

9月3日,将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0多年前,无数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雄凯歌,谱写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70年过去了,目前健在的抗战老兵数量已相当有限,据相关统计已不足万人,同时每一天,几乎有10名左右抗战老兵离我们而去。然而,经历战争的磨难而幸存下来的勇士们,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生活贫困、病痛缠身,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和精神的慰藉。要寻找、帮助他们,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意,让老兵们感受到的浓浓的亲情和社会的温暖,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2015级“洪德”爱心团将发起“老兵·你好”公益慈善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带给他们关爱与帮助。同时希望通过我们线上爱心平台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关爱我们身边这些最可爱的——老兵。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无惧死亡,只害怕孤独和被遗忘。他们不求回报,只盼望本应有的认同与尊重。伸出您的手,请尽早与我们同行,老兵正翘首以盼地等着您。

我们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抗战老兵的爱心人士向老兵捐献慰问金或爱心物品。只要您捐出一份爱心,就有一位抗战老兵受益,将给老人带来一份难以忘怀的回忆,他们历尽沧桑的心灵更需要关怀。我们也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同行,为老兵送去一份祝福。

5.暑假抗战老兵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探访抗战老兵暑期实践贵州小分队是一支踏实肯干,不辞艰辛的队伍。团队成员9人,其中既有来自贵州的本地向导,又有来自草原的异乡儿女,既有刚毅果决的北方男儿,又有细腻温婉的岭南女子。这样的团队,既能最快领会贵州人的思维,又能用马背上的豪迈诠释战士铁血,既有勇毅,支持团队跋山涉水,又有温情,拂去老兵辛酸苦泪。团队会铭记着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求历史真相之是,创人不敢想之新。点兵已毕,只待出征,下个金秋,黔地的战斗故事将由我们重现,沙场图景一卷,还请君看。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寇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齐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这首鼓舞人心的《西征歌》,把我们带回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抗战期间,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他们集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抛头颅,洒热血,卫国杀敌,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让我们的后代“记国耻,唤国魂,珍国格,奋国威”,我们的民族才会振兴,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有福祉。作为来自浙江大学的“关爱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湖南小分队,我们分工明确:财会、摄影师、联络员、医疗员、宣传员等一应俱全,各司其职;我们效率颇高,多次会议都能直奔主题,全员迅速讨论解决;我们很“接地气”,十一人的团队中就有四位湖南本地人,探访路上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青年人独有的朝气与热血,对抗战老兵们怀着浓烈的尊敬与爱戴,愿意沉下心来倾听与感悟每一位老兵的抗战往事。英雄在风中,我们在路上。

看这片天空蔚蓝如洗,八十年前,还染着铺天盖地杀戮的血,你见这片土地高楼林立,八十年前,还裂着满目疮痍抢掠的伤,你爱这国家繁荣昌盛,八十年前,还浸着落后挨打受辱的痛,你为这巍巍如山的民族自豪,那是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抗战军人们用生命传承的不屈精神结晶。八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遗忘,但是岁月的洪流磨钝了这痛楚,我们没有轻视,但是被一些失真的宣传迷了眼。竺可桢学院抗战老兵探访暑假实践队,爱护历史,尊重历史,希望通过这次暑假实践活动探访那一群民族尊严的捍卫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认清自我,正视自我。也向老兵们致以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带去我们的关心与慰问,帮助他们向社会倾吐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直面历史的伤痛,减轻现下的生活负担,度过一个平和安稳,少留遗憾的晚年。

得知服务队的到来,87岁的李英坤奶奶早早地在桥头等候着,李奶奶由于前段时间受伤,现在行动还需要拄着双拐,她不顾雨后湿滑的路面坚持引领着队伍来到家中。李奶奶向我们讲述了她作为卫生兵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战争的残酷让她面对了很多战友的伤亡,也倍感现在生活的幸福,如今虽然年岁已高,她依然不愿给政府和社会增添麻烦。她还寄语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爱岗敬业,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7岁的`豆东跃爷爷从9岁开始担任儿童团团长,16岁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侦察员深入到日本兵中,获取情报,特别是通过药水将情报记录在手纸上然后利用化学制剂显示出来,在唐县他打过多次漂亮的伏击战,在北京作为地下党完成特殊任务,历经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的事迹(化名张俊臣)被登载入《在北京地下工作的日子里》一书中,他还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84岁的史洪顺爷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年少时因为聂荣臻元帅曾在他家中居住,对他幼小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9岁起就参加了儿童团,由于语言能力较强,所以一直负责敌后宣传工作,演唱革命歌曲,表演抗日节目,随后又担任了当地小学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宣传革命思想。解放后他一直扎根基层,在县财政局和国税局工作,直至退休。晚年史洪顺爷爷查出直肠癌,他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术后已经健康生活了20多年。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史洪顺爷爷还凭借自己的回忆撰写了《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抗战情缘》、《“印度白求恩”柯棣华和他的中国夫人》两份回忆录,真实的记录了那一段段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

在唐县光荣院,服务队走进五位行动不便的抗战老兵宿舍,为他们进行了一对一中医诊疗服务,向他们表达了广大师生们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祝愿,随后服务队来到光荣院多功能厅,为抗战老兵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合唱《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不时勾起对那个年代的回忆,许多抗战老兵听后激动不已、热泪盈眶,随着节奏一起唱,会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时,服务队还为老兵们送上了耐心细致的健康义诊,除了心电图、测血压等检查外,专家们把脉开方、针灸推拿、生活指导,让老兵们感受当代中医青年的关怀和温暖。

在顺平县民政局的帮助下,服务队还来到了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慰问住在这里的抗战老兵。有两位老兵分别介绍了当年他们的抗战经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两位老兵记忆犹新,仿佛一切都在昨天,每到动情时,老兵们的声音都有些哽咽,广大师生看着老兵们胸前闪亮的一枚枚军功章,触摸着一本本有些发黄的荣誉证书,听着一段段感人的抗战故事,内心深受触动,同学们纷纷走到老兵身边,认真记录下每一段历史瞬间,还分别用手机、相机与老兵们合影留念。随后服务队为各位老兵进行了专业的中医诊疗。

此次活动中,石家庄户外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全程参与,他们携带了专业的影印设备,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为广大抗战老兵现场拍摄照片,当场打印制作,为他们送上贴心的节日祝福,老兵们拿着还有些发热的照片,十分高兴,笑容满面,连声称赞。学校团委还利用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听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与老兵合一张影,为老兵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篇与老兵在一起的感想,广大同学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时发布活动情况,向大学生们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6.作文精选: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篇六

大约在六十五年前,在一个宁静的村子里,居住着和睦的一家人。一天中午,他们十五岁的孩子正在和他的父母吃饭。突然, 一队官兵闯了进来,一把抓住那个十五岁的孩子,就把他给抓走了。于是,刚才还笑声不断的屋子里,只留下了那对既绝望又可怜的夫妇的痛苦声。

在六十五年后战争也结束了,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已成了白发鬓鬓的老人。于是他连夜赶回他的故乡,但是他已经走了有足足六十五年了。他又老了,他的故乡也变了,他小时候的伙伴也死得差不多了。他害怕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于是他盼望着能遇到一个认识的人,但是他等了好久也不见一个人影。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面前晃过,他急忙把那个人叫住,他看了又看,那个人也对他瞧了又瞧。终于,那个老兵认出来那个人,那个人正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于是,他急忙问那个人:“我的家里还有那些人?”“看,你的家人在那儿!”那个老人指着松树下的坟墓说。老兵只好伤心的回了“家”。

回到家,他看见他家院子里有很多野兔,那些野兔看见有生人来了,于是赶紧从狗洞中跑了出去,他再向屋顶看去,一只只野鸡在他家那光秃秃的房梁上飞来飞去。再看院子里长满了野草,井边也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到了中午,他看见别人都在做饭了,于是他也做饭了,他做好了饭,想,谁和我一起吃饭呢?我又该叫谁来和我一起吃饭呢?吃完了饭,他走出家门,向四周望了望。不知什么时候,他的眼泪已经打湿了他的衣服。

7.致抗战老兵一封信800字以上 篇七

你们好!

今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问抗日老兵爷爷奶奶一声安康!

70多年前,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家的独立、百姓的安宁,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战场.你们与先烈们一道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战旗上留下了你们_的风采,用你们的悲壮换取了今天国家的强盛与辉煌!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感谢你们!

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地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礼有了寄托!当年,几百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的戎衣带血,死地夺路回生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和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遭遇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与清贫,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你们会发现在晚年的岁月里,新一代的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

敬爱的幸存下来老兵们,你们各自回到地方,回到农村,在不同的岗位上劳作着,虽然身体状况不如当年,力不从心;虽然你们的生活很困难,但你们从不向党和政府伸手,任劳任怨,继续贡献着你们有生的力量.

你们无私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敬佩.我们坚信,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坚信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敬爱的抗日老兵们,当你离开生长的地方梦中回望,可曾梦见河边那棵亭亭的白杨,每一棵寸草都忘不了你而日夜守望,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

当你握别温暖的手泪落几行,可曾感到背影凝聚着滚烫的目光,每一颗赤诚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每一个热切的希望都充满你的力量.

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战士的刚强,勇士的肩头担负着多少人心头的崇仰,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你默默无闻的足迹写下不朽 篇章!你是国魂军魂,你是中华铁骨脊梁!

敬礼!抗日老兵!

敬礼!民族英雄!

梅州市关爱抗战

8.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篇八

首次推出《中小学生守则之歌》

8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其中“养成阅读习惯”、“主动分担家务”、“不比吃喝穿戴”、“会自护懂求救”等新增内容被指“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牢记守则内容,教育部邀请了著名作曲家李昭彰对守《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谱曲,并为歌曲制作了卡通宣传片。

9.我与一位抗战老兵的对话小学作文 篇九

10月6日星期二,我与一位抗战老兵进行了谈话。他叫韦广九,1944年参军。曾今是八路军野战医院医生。探访时在117医院高干病房住院治疗。

我(了解了韦爷爷的基本情况以后,开始提问):请问,韦爷爷,抗日战争时期,你们的医院设在哪儿?

韦广九:我们的医院在大别山区,病房就设在山上的.窑洞里。来一批新的伤员,就把他们安排进窑洞里,在洞里一字排开,集中救治。但是这些都只是临时的。日本鬼子来扫荡的时候,伤员就得转移。来不及转移的,就近安排到老乡的家里。最糟糕的时候,伤员还 没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就被鬼子杀掉了。鬼子扫荡只要看见中国人,二话不说就杀掉。

我: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太可恨了!

韦广九(眼睛湿润了):是的,有多少同志和乡亲们就这样牺牲了!

我:那么,爷爷,那时候条件如此艰苦,你们是如何治疗伤员的?

韦广九(微笑地陷入回忆中):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尤其是缺医少药,怎么办呢?就拿伤口消毒和绷带来说吧。先说消毒,那个时候我们先去买一些食盐,把它溶解在水里,把杂质过滤掉,熬制成精盐,再把精盐按比例溶解在烧开后放凉的水里,直接用这个自制的生理盐水给伤员冲洗伤口,做为最简单的消毒。再说绷带,我们先把衣服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把它放进蒸笼里(蒸馒头的蒸笼)蒸半个小时,晒干后就做为绷带使用,而且这些绷带还 要反复使用,无论绷带上什么样的脏东西,血迹或者脓液都是我们自己洗干净后再次消毒使用。你瞧,用的都是土办法,仍然救了不少人啊!

我:爷爷,你们真厉害!但是,你有参加过战斗吗?

韦广九(自豪地):当然有!有一次,我跟随部队去攻打鬼子占领的一个小城。那个城外围有一圈土城墙,我们在城墙下架起梯子,有些人刚爬上去才露头,就被迎面而来的子弹射中;有些人才爬了一半,就被敌人连人带梯子给推了下去。最后没办法,连我们这些非战斗兵种都上了战场。小鬼子仗着自己有碉堡,机槍和大炮,牺牲了我们多少八路军战士!可是,我们还 是凭着一股子不怕流血牺牲,誓要把小鬼子赶出家园的劲儿,硬是攻下这座城。现在说来,还 是辛酸!

10.探望抗战老兵心得体会[定稿] 篇十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xx村。90岁的抗战老兵黄忠新就住在楠市中学对面。见我们到来,黄老很高兴,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葡萄放在桌上。黄老眼不花,耳不聋,看上去很健康。我们跟他合影后,黄老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入伍到跟日军作战的情况:

1944年2月,黄老当兵时,他在xx县县立(一中)中学读初中。那时,他家有两兄弟,当时的政策是二丁抽一,他是哥哥,他只能是弃学从军。

上一篇:word文档使用总结下一篇:竞聘演讲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