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一棵树日记

2024-06-18

心是一棵树日记(7篇)

1.心是一棵树日记 篇一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颗会开花的树,但会让心花开的人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有一次,一个青年不小心撞倒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的腿都破了,孩子的母亲并没有责怪那个年轻人,反过来安慰心有余悸的年轻人说:“没事,不要担心,以后要小心点,别撞到了别人,也伤了自己”。那位画妈妈的心开着这种花叫“宽容”。

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对夫妇把一幅名贵的交给保姆保管,交待她要保管好,无论谁都不能给。保姆家境很不好,吃的口粮已经余剩无几。这幅名贵的画卖的钱可以足够这保姆吃一辈子了。但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完好无损地把画交给了远行会来的夫妇。那位保姆心里开的花叫“责任与诚实”。

有一个小女孩不幸得了绝症,死之前对妈妈说,要把自己的眼角膜献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失明者,希望那些人能看到光明,美丽的世界。那位小女孩的心开着这种花叫“善良的爱”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棵会开花的树,只有精心培养好这棵树,这树上才能开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其实,浇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总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来。

2.心是一壶茶 篇二

茶蘊灵性

许多名茶都产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秉自然之清灵。名山寺院出名茶,苏州碧螺春原名“水月荼”,产于洞庭水月院;虎丘产上等贡茶。色白如月边云,因名“白云茶”。连著名的紫砂陶壶也创制于明代宜兴金沙寺老僧之手。因此,茶了无尘俗气,纯洁淡泊。试想,喝了蕴含天地精华之茶,不也能让我们世俗的心中增添几分超然的灵气吗?

茶需慢品

有位静参道士,曾把茶的品等分为香、清、甘、活四种。“香而不清,尤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日甘,香而不分。则苦著也。再等而上之,则日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

茶本身有品,饮之更需要品。在茶香袅袅之时,细酌慢品,深思遐想,飘逸雅致的韵味便会给人带来澄静平淡的心情,散化心中的郁闷。手握精制茶杯,有如玉石般温润。轻抿一口,醇和馥郁,直透脏腑,顿感神清气爽,闲逸舒适。大概我们都会脱口诵出苏轼的句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中有品位

古时每当士人相聚,迎宾待客,必然烹茶,举行茶宴、茶会、茶集,品茗清谈。吟诗联句,茶诗、茶词、茶画,佳作迭出。文征明有《惠山茶会图》,画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浪漫。郑板桥曾描述饮茶会友之乐:“坐小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卢仝《七碗茶歌》诗中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善饮茶者往往是上层人士和释徒道家之类,文化教养较高,世事阅历较丰富,联想比一般人活跃。当一杯名茶在手之后,神思飞扬,如泉而涌,至理妙道、奇情异想留注于笔端,于是一首首茶诗、一篇篇美文便创作出来,这就产生了茶的文学。

茶中有闲韵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杯清茶,一本闲书……那是怎样的闲适和令人羡慕的逸致呢!这可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静、雅、淡之品茗环境,诗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茶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唐代崔道融有诗云:“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心中抛去俗念来品茶。方可达到“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境界。

茶中有禅意

品尝生活滋味,哪能一味浅尝辄止?是“牛饮”,还是一“醉”方休,君自可选择。细致与豪放,各有各的风范。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的化不开来……茶中有禅意,意就在于那种天地大道般高远而空灵的境界。茶的升降浮沉,恰如世事;茶的由浓而淡,恰似人情;茶的滋味各异,犹如旅程。茶需静品,禅需静心,生活就得平心静气,用感觉沏茶,用静心悟禅,用淡泊名利之心来面对生活。不也就悟得了几许禅机吗?

3.二年级日记1-假如我是一棵松树 篇三

星期二

假如我是一棵松树,我会长得又高又粗,让松鼠在我的树干上打洞做一个舒适的家,每天都能让松鼠吃上可口的松果。

假如我是一颗杏树,我会长得又壮又茂盛,秋天时让人们吃上又大又可口的杏子;等我年老枯萎了,我的树干可以让人们做纸,做家具。

假如我是一棵柳树,我会长满绿叶,形成一个绿色的凉棚,让人们坐在凉爽的树阴底下乘凉,还可以让人们用柳条编出各式各样的用品,让孩子们在树下玩耍。

4.感恩的心是师德 篇四

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老师,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感触。相信每一名教师都是在很多人的帮助和艰辛付出下成长起来的。虽然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不久,但是每每闲下来的时候我都是会想,是什么坚定了当老师的选择。我想:大概是一种感恩的心。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镇中学教师,小的时候一直对教师很有好感,感觉教师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无论走到哪都有人热情的打招呼并尊称一声:老师!看到爸爸受人尊敬的样子,我很是羡慕。有一次我问爸爸:您为什么要当老师,就是为了受人尊敬吗?爸爸说你知道为什么学校的院墙上要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吗!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去世得早是村里的父老乡亲帮助父亲考上了师范。爸爸上的师范学校墙上也写着:知识改变命运。所以父亲毕业后怀着一颗感恩又回到了我们镇上教书,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来帮助这里更多的人改变命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当老师是父亲给我的最大启发。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何尝不需要学会感恩,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呢!教师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在疲惫之时振奋,在浮躁之时沉稳;才不会埋怨自己的待遇低,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每次读到“知恩图报”类的故事都会心头一热,受益匪浅,思想认识、思想感情再次得到升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思想,“人间自有真情在,报恩精神胜万金”,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感恩是人生境界的体现,正是这种“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教育、激励、感化着人们。·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情操,把感恩当作一种人生态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萦绕心间的情感,是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生在世,所受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育之恩、组织培养之恩,夫妻相伴之恩、同事帮助之恩,…….难以忘怀。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感恩父母哺育我长大,感恩父母给我的关怀,感恩父母培养我成长;感恩是孝敬的基础,孝敬是感恩的深入。

感恩老师,感恩老师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感恩老师帮我们把握人生的航向,感恩老师用清贫诠释人生,感恩老师激励我们成长,感恩老师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感恩学生,感恩学生的感动和理解,感恩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关心,感恩家长们的逆耳之言。

感恩同事,感恩同事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帮助、配合,感恩同事给了我自信,激发了我无穷的工作热情和灵感;感恩同事给了我责任感,让我学会用宽厚的心包容所有的人和事;感恩同事给了我更深重的使命感,让我不知疲倦的点正义之火照旅程,让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起点。

感恩生命,感恩生命中给了我们火红的活力和鲜亮的青春,使我们可以无所畏惧,那怕是孤身一人,也敢翻越丛山峻岭,走遍海角天涯;感恩生命中给了我们桃红色的感情,可以与相爱的人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仰看蓝天白云,静听如歌的山风;感恩生命使我们拥有灰淡色的理性思辨能力、苍白色的无奈与深黑色的悲

凉的感觉。

感恩失败,感恩失败象一个熔炉,它把我们身上的杂质都熔化掉,使我们成为一块纯净的好钢;感恩失败让我们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成功积蓄力量,孕育希望的种子;感恩失败让我们身上的污点清一点点的消失,成为一块晶莹剔透的无暇之璧。

感恩组织,感恩组织的教育、培养,感恩组织提供实现梦想、展示才华的舞台。

感恩祖国,感恩祖国让我们摆脱了屈辱,感恩祖国让我们摆脱了贫穷,感恩祖国让我们享有安宁生活,感恩祖国让我们拥有了尊严。

感恩社会,感谢社会如此安定美好,感谢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感谢社会为我们提供茁壮成长的锻炼机会。

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恩我们经历的平凡与不平凡,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的起点,感恩爱情带来的幸福与苦痛,感恩人生之路带来的一切艰辛与坎坷,感恩朋友间的平淡与真诚,感恩陌生人礼貌与谦让,感恩同事间为真理而争吵,……。感恩,让我们学会感恩所有所有吧!

在这里,要对那些曾经无私帮助过我的人们,真诚的道一声感谢,感谢社会、感谢组织、感谢大家、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5.心是桃花源 篇五

我们出去旅行,到陌生的地方去,也是寻着诗词歌赋里的情感足迹,去体验其中的奥妙。这种旅行过程中的心理追求和我们观看话剧、电影等等之类的文艺作品,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我们看到一部好的电影,会想到亲自去到胶片里的那个地方那个世界去体验电影主角的人生,《刘三姐》成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勇敢的心》令千万影迷迷恋于苏格兰清新秀丽的山水风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和那些穿着红色格子裙的苏格兰男人们……今天,我们看到这部风靡的《暗恋桃花源》,如此美妙而奇特的场景与构思,会唤起你对桃花源的憧憬吗?唤起在您心底的那份埋藏已久的“暗恋”情愫吗?我们怀揣着田园梦,来到这片精神家园。

寻访桃花源

踏着前人的脚步,怀揣着莺莺燕燕的古诗词歌赋,携带着无限的憧憬,去寻找那片似云雾一般的梦境。湘江畔边,凤凰城下,多少足迹踏遍这青山绿水的美,桃花源与他们相伴,共享风花雪月下的盎然。

“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使这里的位置一如千年前那样重要,不仅是地理位置,它同时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并且千年来不曾黯淡和消逝,而是在我们脆弱的时候,寻找到坚强的力量。

桃花源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确乎一副仙境模样。这里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胜似仙境的自然风光和灵秀隽美的风格气质,成为文人墨客屡屡拜访的圣地,古代先贤多有来此地洗涤心灵,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佳作名句,如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每一位墨客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每一个人眼中的桃花源和心中的家园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风景。李白意气风发、激情四溢,王维抱琴倚松、悠策藜杖,孟浩然悠然自得、酌酒扶桑……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片仙境,良田、美池、桑竹,每一个景色都美的那么令人沉醉。在这里,寄托着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美好情趣;在这里,草长莺飞,嘤嘤燕语。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来到这里,来到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满是花香蝶飞的桃花源,如身在梦境。这样仿佛超脱万丈红尘之外的绝妙体验,引得一派文人骚客来这里抒情感怀,也就不足为奇了。

进入幽静的桃花源区,心中升起一片歌舞升平,踏上石阶,沿着曲径,穿过亭台碑坊,任山川胜状与诗情画意尽情流淌在天地间,看满眼粉桃花瓣,风中轻舞,飘然落地,铺成一地锦绣。

桃仙岭上灿烂的红桃,映衬着桃花源牌楼,彰显着屹立千年来的古韵风情,宽绰的跨度、秀美的雕饰和雄浑的气势,成为桃花源里极具风格的体现。传说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毗邻之处,是烟火人间与梦幻仙境都钟爱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暂别人间,踏入梦境,享受神仙之爱。

清丽悠然

仙境中,曲径通幽,阡陌纵横,沿路郁郁葱葱,红桃绿柳垂檐。渊明园、刘禹锡草堂,在这里依青山、傍碧水,诗人在这里找到了梦中的田园和永远宁静自得的精神归宿。湖水,是凝翠溢彩;池畔,是一岗松杉。浴仙池与桃花湖相映相伴,陪伴着诗人,也无怨的承载着无数人的田园梦。这里,可浴可赏,清波留香,云敛霞收,将悠然景象藏纳于一池。这时的游人,杳如黄鹤,深深吸一口气,便胜似人间无数。

仙人前行,寻古探幽,沿着池畔来到武陵渔郎问津之处。想那渔郎有如此福气进入这桃源仙境,毫不自知,在这“问津亭”下才意识到“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奇妙。亭内石碑树立,书法道劲,亭携江枕流,据有山水之胜。站在亭下,对望同在黄闻山麓的水府阁,也同样隐逸于山水之中,悬崖如削,壁立千仞,高踞黄闻山顶,宝顶耀金,琉璃呈丹。登临远望,看到渔村夕照,木排飘摇,大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风姿绰约。

不仅是仙境,还是圣地,黄闻山下,桃川万寿宫彰显出道教圣地的威严与庄重。宋明两代,这里香火旺盛,香客不断,一时独步天下,“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引得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现在的桃川宫依然古木垂荫,望之蔚然深秀,依然是道教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圣地。道教自来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幻化成仙。隐逸在这仙境中的桃川宫,练就了几多仙人几多潇洒呢?好奇的你,不如来到这里,亲自沾染一些道家的弥漫云雾和苦味丹药,说不定能够参透得道成仙的奥妙。

从桃川宫的成仙美梦中苏醒,“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就来到了武陵渔郎沿溪而上最终偶遇桃花林的那条桃花流水溪。桃花溪两岸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纷然的桃花林,每当桃花盛开的时节,红云漂浮,赤霞飞腾,与沿溪的松涛、竹风相映照,瑰丽多姿。沿溪而上,桃花山东西两面的山涧逐渐汇合,穷林桥犹抱琵琶般的出现了。穷林桥因“欲穷其林”而得名,桥头衬以彩绘山水,有着精美的雕镂。桥下流水潺潺,桥周桃花灼灼,置身其间,悠然生出清雅之气,自然之间,荡涤心灵。

古意野趣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争艳,方竹依旧,几度风雨和春秋。走到桃花溪水的尽头,就来到了真正的世外桃源——秦人古村。这里还保持着古、土、野、奇的原始风貌,一如千年前送走渔郎时般模样。这里幽处武陵深腹,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晨钟暮鼓的一声声回响,倾诉着久远的历史和岁月的苍凉。沿着蜿蜒千米的秦人古道前行,两边牌坊古土,秦舍古朴,山洞古幽,与世隔绝之感弥漫四周。古道的尽头是平坦空旷的“豁然台”,走上台去,仰望高阁傩坛,俯视美池良田,顿然有豁然心胸之感。这空旷的平台上一座擂茶馆,茶楼里热闹无比,茶香四溢。细细品茶之后,拾级而下,山下长长的竹廊蜿蜒,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廊亭相闻,古意野趣,淋漓尽致。穿行于竹廊间,循武陵渔郎踪迹,游览人间仙境。春风拂面,花瓣飞扬,青山绿水,古寨野趣,在这里,走进我们心里的桃花源,寻找那传说中无法忘记的甜。

这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自由;黄发垂髻,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颠的鸡鸣,那戏台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秦剑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树,谷风幽泉。

秦人村的几处秦居,能够为你舒缓疲惫。这里的秦居都保留着秦代的建筑式样,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古朴,简单,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一行竟越近千年的沧桑。

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桃花源里,桃花仙子袅袅娜娜,种桃树,摘桃花,引得秦人自得,游人如织。有壮丽如豪杰,“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卧”,在这人间仙境中半醉半醒,看花开花落。又有隽秀如女子,轻绕方竹,徘徊仙桥,在清澈的桃花溪水边,笑语轻言,看溪水凝如琼脂,泻如玉液,温婉的在花枝间穿行。秦人洞外,万亩良田。田边浅池,秀水盈盈。正是“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凝眸于远方天间的浮云,聆听桃花流水潺潺的水声,红尘俱在千里之外。

红尘又怎可能被拒于千里之外7这只是我们的希望罢了。“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问,这样的疑,这样的“冷眼向洋看世界”,这样的“浪下三吴起白烟”,在主席看来,桃花源是乌托邦,是不可实现的理想主义,是阴柔秀美的代表,是不奔放、不阳刚、缺乏气势的。是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超越历史的理想社会,是难以到达的梦幻之地。我们今天看来,桃花源就像是我们内心无法到达的角落,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会在自己的心中勾画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里虽然不是仙境,但至少让我们能够怀旧,能够像孩子一样天真的做梦,能够回归到最最朴实的状态。桃花源,就像那春日里粉红柔白的漫山桃花,盛放在细雨微风的深处。

回首望去,牌楼两侧那幅行楷朱联依然炯目:“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虽然梦幻,但是足以让我们随着这些文字飞扬,开放,把自己挥发到那影影绰绰的仙境中,兀自地美丽与绽放。绽放过后,还要前行,还要勇敢,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在属于自己的仙境中,做自己的王子与公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在这里,神话和历史留下丰富的足迹,自然与生活贮满醉人的芬芳。这里一片田园,几泓碧水,十里古道,万树红桃,诉说着一个个美妙的传说。

6.心是一块敲门砖 篇六

女孩名叫张子颖,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很有绘画天赋。父母为了培养她,从小学开始就带她四处拜师学画。可是高考时,因为父亲下岗,懂事的张子颖主动放弃了学费昂贵的美术院校,而选择了一所普通大学,但画画一直是她心中的梦。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本市的公务员,可没过几个月就辞职了,她觉得只有在画画中,她才能找到快乐和自己的价值所在。

辞职前的一次杭州旅游,张子颖偶然看到了奇异的水幕电影,既然电影能在水幕上放,她也能改变画的载体,她想到了在树叶上作画。可是,什么样的树叶适合作画呢?又怎样使画在上面的画既美观又能够长期保存呢?想的简单,可实际做起来,却让张子颖吃尽了苦头。她每天奔走在山林野外,采摘各类树叶,带回家处理后一一尝试,一次次地失败。有的树叶一煮就烂,有的却百煮不烂;有的终于可达到薄如蝉翼的状态,但画上去没有多久就烂了;有的一落笔就断,还有的什么都好,却不容易着色。那段时间,张子颖的房间就像一片沼泽,到处都是树叶,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异味。

张子颖没有气馁,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的叶子,她在自己摸索的同时,也走訪了沈阳农业大学、沈阳植物园的许多专家。有一次,她听说沈阳农业大学的刘教授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兴奋不已,可当她马不停蹄地赶到刘教授那里,却遭到了冷遇。虽然有些尴尬,可她并没有打算放弃。

一个星期后,张子颖再次敲开了刘教授家的门。刘教授见又是她,一脸的不悦。他老伴倒很客气,倒了一杯水给她。张子颖没有说话,而是用手语回了个“谢谢”。这一下让刘教授很是惊异,奇怪地问她:“你怎么会手语?”张子颖笑了一下,机智地回答道:“如果不学几天手语,怎么能跟主人家打招呼呢!其实我也是刚刚学的。”原来,第一次登门的时候,细心的张子颖发现刘教授的老伴有些不对劲,只是冲她微笑,直直地看着她,不说一句话。从刘教授家里出来,她一了解才知道,刘教授的老伴早年因病失聪。儿女都在国外发展,家里只有老两口。

这让张子颖有了新的想法,她径直去了书店,买了一本手语书,在家里一番苦练之后,她才去二次求教。刘教授一下子明白了眼前这个姑娘的良苦用心,破例和她谈了很久。他很欣赏张子颖的执着,于是拿出了早年所做的研究笔记,告诉张子颖,虽然他当年没有成功,但这些笔记还是可以帮助她少走弯路。

有了刘教授的研究笔记做指导,张子颖很快就找到了适合作叶画的野生剑麻叶,再用他传授的特殊抽湿技术进行抽湿,最后得到了一张薄如蝉翼的树叶脉络。在这片剑麻叶上,她画出了自己第一幅作品,颜料渗入树叶的程度恰到好处,树叶经过处理干燥后,也没有出现破裂的情况,相反呈现出一定的韧性。张子颖非常兴奋,她终于找到了事业发展的“金钥匙”。

破解了材质的难题,张子颖开始了她的叶画创作,画人物,画山水,画鸟兽。三个月后,张子颖为叶画成功申请了专利。随后,她在沈阳市的商业步行街上租了一个小门面,开始大量制作叶画,并在报纸电视上做了宣传。慕名而来的人一走进她的叶画店,就立即被吸引了:巴掌大的一片树叶上,能画出那么栩栩如生、充满灵性的画,的确让人既感到新奇又美不胜收。

在开店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子颖获纯利达十几万元。后来,她的叶画又走出国门,在韩国和日本招来很多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的青睐。随着叶画销量的大增,张子颖意识到自己一个人能力的不足,于是她投资开办了一所教授叶画的学校,在将叶画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画源。有了人才,有了画源,平均每个月都能给她带来上万元的利润。现在,张子颖已经从当初一名普通的小公务员,成了成功女性。

跨越创业的门槛,总少不了借助别人的肩膀,而让人肯于伸出援手,有时并不需要多少金钱的酬劳。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这个世界上,一颗柔软而真诚的心,足以敲开所有紧闭的门。

7.心是身体的低洼地带(散文) 篇七

然而,一把乱蓬蓬的野花,就让死气沉沉的两者骤然恢复了生机,俨然一副春光烂漫的模样。

或许是摘来的野花容易枯萎吧,妹妹开始自己种花。在村人眼里,种花是不务正业的勾当,无异于种杂草。所以,妹妹总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最后,在屋檐下面一个逼仄的角落里,撒下了花的种子。之所以如此选择,无非是屋檐下很少种庄稼,稍微安全一点,而且一开窗就可以欣赏到花开的胜景。也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比如有时候为了多栽一蔸南瓜,使秋天多一份收成,父亲手中的锄头一挥,妹妹养花的愿望转眼之间便成了泡影。

妹妹种的花品种单一,除了美人蕉、牵牛花,便是“急爆子”了。“急爆子”是一种性格刚烈的花,在夏天倾泻的阳光下面,倘若轻轻触动,那些敛着花瓣的花朵就像受了莫大侮辱似的,纷纷炸裂开来。每次从屋檐下经过,我总是小心翼翼,却还是免不了触动它们。当时真不能理解这些花朵的举止———为什么非要用这种自我戕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呢?而妹妹性格温柔,逆来顺受,与“急爆子”迥异,于是,我对“物以类聚”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

那时,我和妹妹的爱好截然不同,我的兴趣全在捕鸟上面。如果是冬天,我就模仿书本上描述的捕鸟方法———将地上厚厚的积雪扫开一块,撒上金黄的秕谷,支起一面竹筛,然后躲在一个不远的角落里,等待着倒霉的鸟儿自己送上门来。不知什么原因,这种捕鸟的方法屡不奏效。麻雀们即使饥肠辘辘,也不看地上的秕谷一眼,它们情愿浪费时间,在苦枥树上觅食。料峭寒风中,麻雀细仃仃的脚爪冻得瑟瑟发抖,鲜红的颜色似乎更深了。残留下来的苦枥树的果实包裹着一层晶莹且坚实的冰雪,麻雀就一下一下地啄着,那种觅食着实辛苦。

夏天似乎才是捕鸟的最佳季节。忙着哺儿育女的麻雀飞了一整天,已经筋疲力尽,月上梢头的时候,就沉入梦乡了。天太热,睡不着的几个人无聊地凑在一起,几乎用不着商议,就动手捕起鸟来,成功的概率差不多是百分之百。当手探进屋檐下的鸟巢再出来时,一只甚至两只麻雀就会挣扎着出现在大家惊喜的眼前。大梦初醒的麻雀尖叫着,那惶恐的声音,仿佛月光下破碎的玻璃在闪光。我常常对麻雀顿生恻隐之心,又重把它们放回温暖的梦中。

据说鸟类中,性子最急的是张飞鸟,这种鸟在湘北一带似乎没有,至少我是没有见过。麻雀的性格其实也十分刚烈,一只捕来的麻雀在笼子里用不了三两天时间,其鲜活的生命就在挣扎中如干瘪的树叶一样凋零。“急爆子”和麻雀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它们的生存哲学里,可以肯定,不会有“好死不如赖活”这一条。在它们身上,也可以清晰地看见很多人和事的影子。而世间许多的事与物,如果赋予哲学的意义,就会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让人感慨。

夏天的骤雨毫无疑问也是一个性格刚烈者。它说来就来了,同样说走就走了。下雨的时候,因为什么事也做不了,我常常伫立在屋檐下看雨———看它们如何从厚重的云缝中迫不及待地挤落下来,砸在柔软的树梢和坚硬的屋脊上;又如何从树叶上滴落,或者,顺着如同斜坡的屋脊滚落……在不同事物的身上稍事停留之后,这些从天而降的雨又殊途同归地相聚在一起,然后一刻不停地,以溪流的形式朝远方奔流而去。

云开雾散,雨过天晴。一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雨,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改变。刚才洗濯得干干净净的树叶,转眼又蒙上了厚厚的尘垢;刚才湿漉漉的原野,在太阳的炙晒下,很快又坚硬起来。

然而,一片偌大的原野总有一些低洼的地方吧。所以,一场看似什么也没有留下的雨,还是留下了一些东西———在低洼的地方,形成一个波光粼粼的小小的湖泊。当整个原野都干枯了,或许,这座鲜为人知的湖泊依然还在,在它的滋润下,一些绿色的叶片舒展着,成为原野上令人颤栗的鲜活的颜色。

一个人的身体就如同一片原野,心所在的位置,应该就是最低洼的地带。我想,我之所以还能记得那些花,那些鸟,以及那些相似的人与事,原因就是它们在匆忙消逝中无意留下了这样一个湖泊的缘故。因此我相信,有朝一日当自己日渐干枯的时候,心最终都会是湿润的,始终保持着颤栗的绿色———那种生气勃勃的希望的颜色。

编辑/赵菱

上一篇:2024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研修班工作计划下一篇:教你自己动手制作绿色版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