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2024-06-22

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共14篇)

1.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一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

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因此有的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端正思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四、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

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主题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一年级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幼儿园不能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人为规定识字的数量。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儿歌、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备齐语言、科学(计算)、社会(常识)三科详案及其它学科的简案。严格控制课堂书写量,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班)如要开设规定科目以外的课程,必须报请当地教育局批准。

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备课、上课、游戏、教研、家长工作等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包括晨检、早操、上课、休息、眼保健操、游戏、饮食、睡眠等)。幼儿园、学前班每日授课不得超过3课时。学前班要制定课程表,每课时为30--35分钟;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环境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分区活动的场所。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幼儿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公约、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学前班领导职责等等,并张贴上墙,及时详细填写规定表册并存档。以上是我从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如何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等三个方面就当前落实灵武市教体局、自治区教育厅、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谈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二

一、问题提出

笔者通过对C县农村8所幼儿园的走访发现,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尤为严重。笔者就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方面作简要说明。教育内容方面, 基本以汉字、拼音、算数为主。中、大班, 幼儿每天要求写汉字4页, 算数虽然没有规定, 但是通过翻看幼儿算数作业本不难发现数量不少。幼儿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只有课间休息及下午40分钟的户外活动。部分幼儿园甚至从小班就开始就锻炼幼儿写字、算数, 大部分幼儿根本不会写字, 教师只好把汉字写在本子上让幼儿描或者教师握着幼儿的手写。教育形式方面, 班级化组织教学。部分农村幼儿园的组织形式, 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翻版, 汉字、数学、拼音、音乐, 课表一应俱全, 老师讲授, 学生听课, 满堂灌或者单向式输入教学。教育环境方面, 部分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基本和小学一样, 活动室内只有桌椅板凳根本没有可供幼儿使用的玩具、图书等, 户外活动场地只有简单的几个活动器械。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教基二[2011]8号) , 通知指出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应该做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 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社会宣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因此要想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我们应首先找出其原因。

二、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动因———教育功利化

(一) 幼儿家长教育功利化。

家长教育功利化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督促幼儿学习是考虑到将来孩子能在社会立足, 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是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指导孩子学, 而不是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教。其实孩子只是家长期望的执行者, 当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幼儿身上的时候, 可以说幼儿教育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农村幼儿园自身硬件设施差, 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这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是一味地教孩子写字、做算术题。他们也会寻求农村可以利用的大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适时教育, 如摘野花、看蚂蚁搬家等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不会在幼儿的本子上留下任何家长可以看到的成果, 但是幼儿真正的发展恰恰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实现的。可是家长不能够理解, 他们在接孩子回家后如果发现今天孩子的本子上没有写字、做算数题就认为幼儿园教师根本没有教给孩子任何知识, 第二天到幼儿园后家长就会向园长提意见。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幼儿园非常普遍。同时, 家长在迫切希望教师能教给孩子更多知识之余, 通过访谈了解到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是非常高的, 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得分在全班前5名。

(二) 早教机构 (1) 功利化。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各种早期教育投资上, 家长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因此早教机构随着社会的需求迅速发展起来。而早教机构的性质还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早教机构为了吸引家长, 以特长班名义行小学教学内容之实。许多的早教机构靠近城区、条件较好且收费较低, 但是有的开出特长班、补习班, 如珠心算班、作文写话班、快速识字班, 另外收费。有个快速识字班号称“入园三年, 教你的孩子能识3000字, 基本完成小学教育的全部识字量”。有个识字班的孩子们表演识字才能, 拿着一大摞卡片, 抢读快答, 十分火热, 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兴趣。另外还有某些早教机构号称早教教材全部从美国引进, 可以让幼儿从小接受双语教育, 但是幼儿教师全部是本地人。有的农村幼儿园整个园的组织形式, 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翻版, 语文、数学、写字、画画, 课表一应俱全, 以纸质课本为导向而不是以生活化的保育组织形式为导向, 老师讲授, 学生听课, 采取满堂灌或单向式输入的教学方式。还有的教学内容深入到小学一年级的中段, 比如孩子的作业本上, 就有复韵母的拼读、拼写, 上面是写拼音的四线三格, 底下田字格里写汉字, 有的汉字笔画已经有10画以上。对于应该开的活动课基本不开, 或者不知道怎么开。

(三) 幼儿教师教育功利化。

幼儿教师承担着我国幼儿教育目的实施的任务, 而功利化致使幼儿教师片面地追逐教育的功利价值, 教师对于幼儿的投入和付出首先考虑的是能带来什么样的回报, 而不是它们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语言、情感等方面全面发展, 但是实际上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由于游戏成效的不明显性及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语言、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不可衡量性, 所以大部分幼儿教师为了追求教育价值大部分以量的方式评价幼儿习得知识的多少, 如一天写多少页字, 一天做多少数学题。

三、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化解策略

(一)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解决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重中之重。幼儿家长、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虽然是小学教育的前一阶段, 但是不能作为小学教育的延伸, 更不能简单地作为小学教育的补充或者打基础, 它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主张的教育阶段。它的作用主要是生活入门教育, 包括生活、语言、计数、方位、时令、颜色、天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不是机械的识字和数学。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幼儿园教育越独立, 孩子个性发展越突出, 就越能使这个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适应新的教育, 保持对新知识的新鲜感、吸收力。转变家长、教师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 形成县、乡镇园长教师培训网。更新园长观念, 传授新的治园方法, 加强园长之间的交流。

(二) 加强幼儿教育资源建设。

首先设施设备有限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设施设备不齐全要完成幼儿各项活动的教育任务, 教师势必下一番工夫, 并且开展活动时教师会更费神, 但是教孩子们识字、算数, 自然要比开展活动容易得多。尤其是班额比较大的班级, 老师更愿意在教室里教孩子写字、算数。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农村幼儿园设施设备。一方面, 可以利用幼儿家长, 每周让孩子和家长利用废旧物品或自然材料制作一件玩具, 让幼儿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 让大家选出最受欢迎的玩具。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农村可以利用的自然材料丰富多彩, 这是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所在。并不是所有的成品玩具都可以促进幼儿发展, 相反利用废旧材料或自然材料的半成品玩具对幼儿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 师资条件、师资水平有限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大多数为民办幼儿园, 师资来源比较复杂, 门槛较低, 流动性较大,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中专、大专学历。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和耐心都比较欠缺, 并且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应为早教工作者提供职后培训的机会, 使他们与其他阶段的教师一样享有同等的培训待遇, 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早教教师的专业素质, 才能使这一行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从而提高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 对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 政府应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为其提供政策保障, 确保早教机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 规范早期教育机构。

教育部为防止幼儿园“小学化”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不得传授小学阶段知识, 不得举办各类兴趣班。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政策出台之后, 早教机构说他们的春天来了。公办幼儿园确实是接到文件不让“小学化”, 但是民办园及相关的早教机构没人规定不可以;公办幼儿园不让办兴趣班, 办兴趣班正好是早教机构最感兴趣的。早教机构以前还为生源发愁, 但是现在, 生源形势却一派大好。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不得不反思。一方面, 政府应加强规范, 必须严格审批早教机构的开办资格, 对现有的早教机构进行梳理, 不达标的撤销或合并。另一方面, 早教机构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早教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课程开发中, 杜绝虚假宣传, 不要因单纯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四) 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早期教育还没有被教育部门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 各种早教机构由于缺乏政府监管, 尚处于无序自发的状态。有关部门必须出台解决方案, 促进早教市场健康发展。可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对治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责任重大, 应成立以县、乡镇为一体, 各尽其能, 各负其责, 加强对早教机构办学的监管和指导, 建立早教机构办学的监管评价机制。把好办园关和教师入园关, 对已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却没有经过幼儿教育专门训练的教师列入系统培训计划, 使他们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同时, 治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涉及面广、任务很重。但是为了达到幼儿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 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等要求, 我们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从政策、机制、师资、家庭等方面加强保障, 才能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霖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2 (10) .

[2]周永明.政府公共管理理念下的幼儿教育体制创新[J].上海教育研究, 2007 (01) .

3.如何看待中性化焦虑 篇三

在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当中,传统社会大多对男女两性的气质做出严格区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分别被概括为独立性对依赖性;主动性对被动性;控制性对服从性;主体性对客体性;掠夺性对被掠夺性;逻辑性对非逻辑性;生产性对生殖性;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性对情感;阳刚对阴柔;精神对肉体;文化对自然等等。如果一一列举,这个单子还可以无限延伸。

在全球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上述男女两性气质的划分出现了模糊化趋势,这一模糊化或说中性化趋势随着男权制愈演愈烈。女人进入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领域,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划分显得越来越进退失据。男女着装的演变就是这个变迁大潮的一个小小注脚:在欧洲中世纪,如果一个女人不穿裙子而穿长裤,那就是一个十分越轨的行为,而现在再看世界各地的女装,长裤已成女人的常见装束。这是典型的中性化现象,大家为什么对此并无焦虑呢?是不是也应当像对李宇春们的胜出一样产生中性化焦虑呢?

在性别气质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否定把两性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做法,即反对将女性特征绝对地归纳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性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性个体和每个女性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这种观点反对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主张彻底把这个两分结构推翻,建造一个两性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色的色谱体系。

关于两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即使男女两性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区分是维持传统性别秩序的工具。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后果是:使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就是某种样子的;限制独立自由的选择;要求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对男性化感到恐惧,富于攻击性的、有抱负的、高智商甚至留短发打扮中性的女性被视为不够“女性”的女人;男性对女性化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娘娘腔”。 女性刻意把自己的男性气质掩盖起来;男性也努力把自己的女性气质掩盖起来。在对性别刻板印象的遵从的过程中,性别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不容“越轨”,它最终建立起一种性别的秩序,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在当今世界,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显得越来越过时,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大量涌现,其中就包括李宇春们的胜出。我们应当克服传统的中性化焦虑,为社会性别气质规范的多元化感到欢欣鼓舞,因为一个在男女性别气质上的多元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新时代,每一个人实现真正自我的自由度将越来越高,传统的性别秩序将被彻底超越,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四

【内容提要】“小学化倾向”是目前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普片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那么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呢?我将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纲要》中也指出:幼儿教育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并愈演愈烈。以下我就简单谈一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小学化倾向”主要原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很多家长把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会背诵多少唐诗,会计算多少算术题作为孩子聪明的表现,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所以当家长把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能力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我园是一所市级一类幼儿园,我们就亲身经

历过:大班二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的事情。

2、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为了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拼音、汉字、珠心算等。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也会互相比较谁家幼儿园教的汉字多,孩子会的数学多。更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在招生通知上明确写出教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

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的幼儿教师不具备专业教师资格,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例如: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顺从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启发引导,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小学化教学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的幼儿长时间地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书写计算,会造成身体机能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动作协调能力差、反应慢、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只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2、使幼儿过早丧失了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扰乱了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另外,在幼儿园接受过“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三、如何克服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首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要大力宣传小学化教育的弊

端,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多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家长有了科学的育儿观念,功利心态就会慢慢淡化。从近几年我们公办幼儿园招生情况来看,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渐转变,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公办优质幼儿园,因为我们是不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的。

其次,规范办园理念、端正办学思想。幼儿教育就要以幼儿为中心,贯彻“幼儿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要。作为幼儿园举办者或园长要规范办园理念,端正办学思想,以《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为准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要通过在职培训、园本培训、外出取经、专家讲座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最后,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对幼儿园进行审查,出台一些关于去小学化的具体措施,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一日作息和班级管理等按照《纲要》的标准

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旦发现仍有小学化的表现要给予惩罚,多多开展互评工作,对于没有小学化的幼儿园要给予表扬。另外,一些小学对幼升小的孩子进行选拔式面试也应该严令制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执行。

总之,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与监督,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相信幼儿一定能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府幼儿园

5.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篇五

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谈到了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问题。教育部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利于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2年11月秦皇岛市教育局也发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通知内容第一条就是深刻认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性,要求幼儿园不得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片面的追求拼音等内容的教学。

2013年10月31日由山海关区教育局教研中心组织小学幼儿园召开会议,要求幼儿园取消拼音教学,要求小学拼音教学零起点。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占兰博士发表名为:“小学化”给幼儿带来永久伤害的文章进行了阐述:

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的“小学化”,对幼儿的伤害都是多方面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之中,易受伤害。如果幼儿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容易疲劳,甚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坐的时间过长或坐姿不正确都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的心理成熟水平较低,还不具备小学生那样系统学习的能力。超越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无视幼儿阶段学习的综合性和游戏性,人为割裂幼儿的学习内容或采取强化训练的不适当方式,有损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易使幼儿缺失最重要的早期经验。研究表明,三四岁是幼儿发展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年龄,要多给幼儿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更需要伙伴,逐渐积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四五岁是幼儿发展友谊和伙伴关系的关键年龄。此时,父母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和活动,有没有好朋友。被同伴接纳,能够结交到要好的朋友,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美国一项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证实,儿童早期积累的社会性经验更具有长效性,早期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后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相关经验表明,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进入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会让一些孩子感觉到:小学的学习没有挑战性,不用特别用心。这种认识和“经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当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时,这部分孩子会出现畏难和厌烦情绪,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亟需纠正 篇六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目前,在我县乃至周边县市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是极为有害的一种倾向。本文愿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幼儿园的责任,有家长的责任,有社会的责任,有教育部门的责任,还有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一)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并不懂得素质教育,并不懂得全面发展,并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并不懂得教育规律。殊不知,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三)幼儿园教材脱离幼儿实际。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总指挥”。

(四)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推波助澜。

(五)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间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间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津津乐道,其喜洋洋。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差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一)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二)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教育部门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师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网络文献:

佚名.德育论文: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因人施教[EB/OL],http:///42559.html 佚名.科学引导,让玩具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EB/OL],http:///17548.html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特此声明。

作者签名:叶丽萍

7.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七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比较隐蔽, 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 但从教育规律来看, 这种危害是潜在或隐性的。

(一) 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发育期, 全身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 骨骼还比较稚嫩。过早小学化, 容易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让幼儿书写生字, 幼儿手臂肌肉群还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久而久之, 幼儿长期低头书写造成视力下降, 身体颈椎变形, 为幼儿今后发展埋下祸根。

(二) 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

幼儿有自身的一套教育规律和措施, 过早介入小学的教学内容, 幼儿面对有难度的问题不能解决。而且教师还不厌其烦去教, 去强迫记忆, 会使幼儿不喜欢课堂, 就会讨厌课程, 进而产生厌恶上学的情绪。这种负面影响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即便幼儿有一些收获, 但从今后的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三) 让幼儿产生不良的心理

学前教育小学化, 让幼儿过早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 影响极坏,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 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 此时的幼儿是用“动”来感知和接触这个社会的, 让他们在玩中学, 乐中学, 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知识, 但这些知识不是小学数学或者语文知识, 应该是纲要中规定的那些知识, 比如行为习惯, 身体协调能力、感知系统的培养等等。研究表明, 幼儿过早进行学前教育, 扼杀了幼儿玩的天性, 极易导致心理发展畸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一)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来备受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在当下教育体制与考试模式的影响下, 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延伸到幼儿园, 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抛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 蛊惑一些家长纷纷就范, 而且逐渐形成市场, 成为时尚。究其原因, 还是考试制度中以分数论英雄、定成败的价值观影响, 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二) 家长的教育观的影响

在社会考试制度下, 一考定终身依然决定着幼儿的命运, 谁也不敢含糊和懈怠。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 尤其是学前教育。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风气越来越重。于是, 家长不惜血本, 给孩子买一些小学学习的教辅材料进行辅导, 更有甚者, 有的家长利用周六或周日让自己的孩子上辅导班, 美其名曰是对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实这些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从长远看, 弊大于利。

(三) 学校教育观被裹挟, 不能自我把持

学前教育中, 应以游戏化的形式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来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受当下不良教育思潮的影响也在慢慢实施小学教育, 让学前教育小学化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现实。究其原因还是受家长的影响, 好多家长纷纷要求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 如果不开设, 大有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转园的举动。无论教师如何解释, 家长就是不听, 甚至拿出一些其他地方的例子做说明, 这些例子中多为被媒体吹捧的较好的幼儿园, 而且当做先进典型在推广。幼儿园和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被家长不良教育观裹挟后不得已做法, 也是违背了教育规律, 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让教师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判断, 让教师失去教育的权利与自由。

三、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明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成因, 我们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以便尽快解决, 还幼儿正常的教育。

(一) 社会要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严重倾向, 社会要集合力量进行宣传报道, 让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明确幼儿办学意义和宗旨。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评估考核、督导等各种形式规范办园行为, 纠正当前不良现象。鉴于当前私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势严峻, 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规范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让这些所谓优质园的办学得到进一步规范, 让全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形成“学前教育小学化”人人喊批的局面, 让其无藏身之处。

(二) 转变家长学前教育的观念, 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

要解决小学化倾向, 家长这一关非常重要。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用人单位考核标准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下,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需求, 都想让孩子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样就无形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社会监督下, 办园单位也要利用家园互动的形式, 对国家幼儿教育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 真正认识幼儿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要摆事实, 把一些学前教育小学化失败的例子通过讲座或看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和讲解, 真正从思想认识到位, 这样才能彻底清除家长的认识误区,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 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应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 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8.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探究 篇八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G617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虽然多次遭到多方诟病,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幼儿园教育着重体现“保教”并重,教育基本以游戏为中心,处处体现出一种“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而小学教育则以“教学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培养。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符合教育规律,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摧残了孩子的天性,也阻碍了孩子对未知世界主动探索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进行探讨。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康的不利影响

1.1.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若过渡的重视知识教育,会导致幼儿大脑疲劳及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还会对幼儿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如果过渡、过早的进行“小学化”教育,还可能会造成幼儿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的产生。

1.2.对幼儿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过渡注重幼儿的智能和技能,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导致孩子发展的片面性,同时由于小学教育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嬉戏中的主动性、探索能力、说话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和现象能力等。

1.3.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年龄较小,若在幼儿阶段就要求其写字、算数等,同时如果写不好,教师和家长可能就会对其进行批评,甚至打骂,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自然没有感受到上学的乐趣,严重的还可能产生逆反情绪和心理,自己也会觉得越来越失败,对幼儿的自信心造成一定打击。

1.4.扼杀孩子们的实力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学习不好并非是由于其掌握的知识不够,还是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如果采用过激的学习内容和强行的学习方法逼迫孩子去学习,就可能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导致孩子厌恶学习。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2.1.家长的错误需求

很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在幼儿放学后,关心的只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多少汉字、数字,背了几首诗;而对于幼儿在幼儿园是否会和小朋友和睦相处,是否过得快乐漠不关心。家长的这些错误需求结果必然带来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2.2.部分幼儿园目的不端,决心搞小学化

幼儿园本来应该属于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然而部分幼儿园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味的迎合家长,只要家长认可小学化教学模式,能交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幼儿园就会采取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模式,以便能夠博得家长的满意。

2.3.部分教师素质不高

部分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师资很不稳定,通常都很多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理论基础不雄厚,实践经验更是欠缺,同时受到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直接采取小学化的形式和内容,这样就很容易获得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

2.4.相关部门的监管、培训不够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如果能对幼儿园的办园许可、师资选用、过程管理等方面不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随访性督导更是随时进行,对于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随时取缔,就能够有效抑制“小学化”教育倾向。同时若相关教育部门能够及时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3.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措施

3.1.转变家长观念

要积极对家长进行宣传,要让其充分认识到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弊端和对幼儿造成的危害,及时关注家长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幼儿园的教育,防止家长又给幼儿园形成一定的压力,从根本上做到家园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健康进行。

3.2.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教育,必须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教师选用、资格认定、课程设置等多种因素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科学合理的机制和制度是避免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措施。

3.3.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再教育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持续对幼儿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教学能力。具体来说,要帮助幼儿教师建立下述几方面理念和行为:第一,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技能;第二,幼儿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幼儿进行亲身的体验和经历,而不应该是教育出来的;第三,课程设置要注重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学机制上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4.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为了尽量避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幼儿教育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不定期的对幼儿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4.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幼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根治它。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才能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10-11.

9.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九

自 查 报 告

XX小学严格按照《XX县2018年幼儿园“小学”专项治理方案》的文件要求,立即对“小学化”现象进行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准备

1、在开学前的教师大会上,学校一致要求全体教师绝不准以任何形式考察年满6.5周岁适龄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幼儿园学习所获取的相应知识。

2、一年级所有的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课程进行开齐开足课程,没有加课或减课的现象。要求一年级的班主任在报名注册时,凡是年龄达到入一年级的年龄就完全可以报名注册,在注册过程中杜绝以小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测试。

二、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1、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支部书记)、XXX(副校长)

成 员:XXX(教务主任)、XXX(总务主任)、XXX(政教主任)、XXX(工会主席)

2、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的宣传、指导、督查工作。

副组长及成员主要加强工作力度的执行,确保工作有序渐进并取得实效。

三、自查工作汇报

1、通过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全年级的检查,各年级不存在任 何违规违纪现象。

2、一年级规定按照国家课标实施教学;一年级报名注册时没 有以注册过程中杜绝以小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测试,择优招录一年级。

3、一至六年级开齐开足国家课标的课程,没有压缩课时、超

前超标教学现象、我校没有开办实验班、加强班的现象。

四、整改措施

1、加强课标的宣传与解读,促进我校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本校学生在知识、能力上获得更进一步发展。

2、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专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执教理念。教师要多样化开展教学,丰富小学生知识面,让他们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3、转变家长观念,家校密切一致。我校认为要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小学化”的危害。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工作比较难开展,我校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说明“小学化”教育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脑力发育的危害。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让他们明白学生在校健康成长的意义。

10.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十

洪泉乡中心小学 何香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又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倾向有明显的抬头和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前教育专家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非常明显,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不容忽视,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社会的影响等多种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克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我乡幼儿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学校中心园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我乡幼儿园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11.刍议农村中心园小学化倾向的转变 篇十一

一、树立正确的育儿思想观念,摒弃小学化倾向陋习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没有好的办园思想作为指导,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进行指引,要想达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谈何容易。所以,有了既定的办园理念,相关的政策制度,首先调动教师参与小学化倾向转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进行园内外的广泛宣传,利用板报、深入农户、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对幼儿家长、社会宣传《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科学的育儿方法”等政策和教育内容,营造一种良好的育儿氛围,帮助家长转变育儿思想观念。

二、开展针对性活动,纠正小学化倾向

众所周知,小学化弊端不仅摧残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正在错过幼儿教育的黄金成长时机,必须要进行正本清源!因为幼儿教育过程中要经历重要的关键时期。小鸡在10~16小时认母,即便是随鸡蛋孵出的小鸭也会陪伴鸡妈妈左右,而儿童的口语发展关键期是在2~3岁,在此期间幼儿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听故事、看书等有强烈的欲望和兴趣;3~5岁的儿童是艺术培养的重要时期;而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是在3~8岁,包括幼儿独立吃饭、穿衣等动手操作,包括游戏规则、行为习惯养成等。印度狼孩从小与狼为伍,七岁回到父母身边时不会说话,就是错过了语言发展时期。如果我们错失了这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良机,将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所以,我园在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利用农村特色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五大活动区的功能作用。同时开展家园合作活动,进行了“六一”儿童节、家长开放日、亲子教育、宣传月活动等丰富精彩的节目表演,经过中心园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宣传,家长亲眼看到孩子的变化,听到科学育儿知识的道理,慢慢地就会认识和体会到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2013年我园幼儿在区级艺术作品竞赛中多人荣获个人三等奖;在市级珠心算竞赛中连续多年荣获学前组一等奖。通过幼儿园对防止小学化倾向的宣传教育和幼儿不断发展并取得的成绩,使家长更看重了幼儿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性,在理解办园思想的同时也给予了幼儿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杜绝小学化倾向发生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小衔接的知识讲座,让家长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明白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和一些平时忽视幼小衔接、把责任推给老师的家长进行沟通,把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告知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家里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和指导。比如说,孩子的事情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自己做,因为到了小学,他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要独自去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要用正确的语言和心态去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和那些过度看重幼小衔接的家长联系,首先让他们明白幼小衔接不用操之过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那些小学的课程尽量不要拿到现在去教授给孩子,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还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水平,如果一味的强加给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反而不利。同时我们还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幼小衔接书籍,帮助他们正确地辅导孩子。此外,我们在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和我们做及时的沟通,通过这些,我们来共同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激发他们的上学欲望,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和小学联系,带领孩子去实地参观小学,通过到各个教室参观、观看一些活动、小学老师的介绍、幼儿到教室上体验课等从思想和情感上帮助幼儿消除恐慌,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最后,我们得出幼儿园老师并不是要教多少拼音或是让幼儿学会多少计算题,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幼儿进行入学前良好的心理疏导和习惯的培养上。小学老师定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示范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多一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分工好各自的主要职责后,幼儿园、小学有机渗透结合,帮助幼儿在获取新的知识时,增强当一名小学生的荣誉感。

12.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 篇十二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

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 主要培养幼师和幼教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 但是这两种人才逐渐趋于饱和, 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我国幼儿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2.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启蒙阶段, 这一阶段是塑造身心的关键时刻, 而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 这一阶段的幼儿性格开朗活泼, 喜欢唱歌、舞蹈、绘画、游戏等, 因此, 应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 这是支持他们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手段。

3.

现在社会对幼师的认识不仅仅是照顾幼儿的起居、对幼儿起到基础的保护作用, 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与幼儿平时的接触, 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 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热爱, 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力, 使幼儿全面发展, 在此, 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4. 幼儿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这时的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迅速地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可以通过艺术审美的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激发和唤起, 是保证幼儿日后性格、人格及能力发展的基础。例如, 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使幼儿保持良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美术活动可以挖掘幼儿的潜能, 给他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还能提升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艺术教育能力, 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 培养功儿的艺术特长。当然, 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 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出单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比较单纯的课程内容, 给幼儿提供专项的艺术教育, 很多幼儿艺术教育都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 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中进行构思, 把幼儿引入游戏的环境中, 通过不断引导, 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性因素,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艺术教育, 是未来幼儿园工作必需的艺术要求, 能够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的提升, 使幼儿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挖掘自身的潜能, 促进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虽然现在的某些高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出现“技能化”发展的倾向, 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传授, 但忽视对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方面的教育, 导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艺术的导向作用。“技能化”教育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 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加一些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所以, “技能化”的艺术教育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并且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力,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1. 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 忽视艺术情感体验。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进行的, 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 除有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的学科划分之外, 还对每个学科再次进行划分, 从而割裂艺术本身需要呈现的整体性,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传授而忽视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审美观点的发挥。虽然有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了三年, 在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有着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不能透彻地分析出幼儿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就不能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而目前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2. 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 忽视幼儿教育实践。

目前, 大家对于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 总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认识和艺术技能的强化训练, 没有对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艺术作品上, 例如练习钢琴曲目、钻研舞蹈动作、进行绘画等, 一味的艺术模仿却缺少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的认知。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 不仅仅要看其掌握多少艺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看其在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训练, 使学生机械地掌握艺术技能, 那么只是表面的艺术行为, 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修养, 也不能形成丰富的艺术能力, 引导幼儿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使幼儿具有更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只看到幼儿所完成的艺术作品本身, 忽视对幼儿的感知和体验方面的培养, 也就难以对幼儿进行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使艺术教育蜕变为艺术训练, 没办法让幼儿全面提升。

3. 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 忽视学前专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加专业、合格的幼儿园一线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学习素养, 通过对幼儿艺术实质的了解, 掌握幼儿兴趣的特点。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游戏来让幼儿感受美、认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 使幼儿对美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想象, 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培养更全面的素质和人格特点。在艺术教育中的“技能化”倾向, 让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的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却忽视对幼儿艺术特点和学习的认知, 这样的“技能化”倾向的目标需要对艺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一定的掌握,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重对幼儿智慧的启发, 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技能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自身的专业方向性, 只是为了学习技能而忽视学前教育专业与艺术专业之间的区别, 就会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变得模糊不清, 也会制约学生以后在专业领域上的发展。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 重视艺术教育课程, 加大改革力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幼儿的教育进行重新划分, 把艺术教育成为单独的领域对幼师进行培养, 这样可以赋予幼儿园艺术教育以新的理念, 同时对幼儿教师艺术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 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 把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优化艺术教育过程, 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 使幼儿园艺术教育更全面、综合, 这是加大艺术教育技能训练力度的有效方式, 使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

2.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教学内容, 也是教学手段的表现之一。所以, 要关注艺术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发展, 让幼师具备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 保证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在此过程中, 主要开展的艺术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的演奏、舞蹈和声乐的基础知识、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 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技能, 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成为专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这是幼儿教育事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现代型、创新型的高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3. 整合艺术类课程, 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例如, 音乐课程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 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加强音乐学科课程的综合性, 既避免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 还防止知识体系的分割, 使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 使专业课程中加入一些关于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迁移,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对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不仅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让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还能成为幼儿教师, 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因此,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之上培养专业技能, 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适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 2013 (8) .

[2]杨红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职业, 2013 (7) .

[3]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 2009 (5) .

13.幼儿教育隐性小学化倾向分析论文 篇十三

一、隐性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产生的危害

1.教师没有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思想

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园以及研究者所公认的,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纲要之中,也对于幼儿园的基本行为以及活动进行说明,其表示根本内容就是游戏内容。所以说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方都在不停地进行幼儿游戏以及各方面的实验,并将这些作为解决小学化的根本方法。而不同的研究员也在尝试进行各种游戏的设计,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推广。而这个时候,结果就是,一些幼儿园教师与小孩子做游戏的时候,所进行的游戏是一些高素质以及高水平的人所设计产生的。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因为学历方面的问题,这些游戏往往都具有一些小学教学游戏的重要特点,可以说这些游戏的流程,与高结构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仍旧是一个小学化非常严重的游戏活动。

2.导致幼儿失去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原本是以探索、感受以及经历为主要内容,但是如今却被一些隐性小学化的教学活动完全摧毁,甚至幼儿教育之中的真正意义也被束缚,变成了一种不可取的想法。它在各种活动工具上附加了幼儿的价值,但是并没有注意,幼儿的发展是需要和谐的、需要全面的。另外,电子化教学的全面开展,也并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以及自由的状况。很多人可能只是对于高科技以及先进性进行追求,却没有想到让幼儿教育利用幼儿来对于世界的本质进行了解。如今的教育可以说是硬塞知识的过程。幼儿教育也变了质,孩子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可以说与显性小学化没有什么区别。

二、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人们的观点是,过于崇尚书本知识,盲目遵循老师以及家长的指令,是小学化的基本问题所在。而对于一些隐性的小学化问题,通常来说都是没有正确的理解现代幼儿教育的内容。而虞永平教授则一针见血的表示,隐性小学化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念。

1.形式化的游戏以及操作形式

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其本质内容就是儿童探索以及发现外界的过程,用自身去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或者奥秘,并进一步引发自身对于外界的探讨以及认识。可以说,整体上是一种对于社会以及自然进行感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并没有真正得到实际的知识,比方说儿童并不能在这种行为之中知道某个字是怎么写的,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适合的游戏却能够让他们了解世界的规律,相对于游戏之中生硬的知识来说,儿童的这种理解可以说是更加深刻的。游戏并不应当是一种教育的工具,这样的话就没有了原本的乐趣以及意义,幼儿也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游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这些游戏如果说具有太多的设计感的话,就失去了儿童探知以及发展的方式,而只是一种得到知识的方式,可以说意义方面大大降低。

2.边缘化的环境

14.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措施 篇十四

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应在分析其表现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

一、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教育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有很多班级间接或者变相使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教学内容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并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幼儿园虽然使用了幼儿园用书,但并不注重以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还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其中,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背诵、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教育教学形式“小学化”。目前,农村幼儿园幼儿室内活动时间与小学上课时间同步,有的幼儿园每天上4—6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在园坐得多,活动少;教师要求幼儿一切行动要听老师的话,不许顶嘴与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搞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等等。这些要求明显是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中来,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玩少动。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育方法“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育方法上的主要表

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二、纠正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强化管理,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与管理

日前,省教育厅已经出台《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方面的文件,建立监督机制,严格检查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情况,从教育教学、幼儿作息时间、班额等几个方面对幼儿园的办学和管理提出要求,并具体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十不准”,为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齐下,内外兼治,切实有效地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与管理。

2、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首先,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明确办园宗旨,端正办园指导思想。幼儿园园长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并依据其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次,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第三,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写字、拼音、珠心算等内容,把国家或省编统一教材和园本课程相结合,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科学制订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保证幼儿每天运动达到一小时,游戏时间达到一个半小时。第四,提升办园水平。美化幼儿园、完善内部设施也是加强内涵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园条件。例如定期粉刷园舍,绿化美化环境。购置各种橱窗设施、电教设备、玩具和活动材料等,提高办园条件。

3、联通家园联系渠道,实行家园共育

家园联系是促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责任引领家长了解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比如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利用该手册将教学内容、方式、教师态度、幼儿园发展等内容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还可在幼儿园开辟家园联系专栏,教师将教育心得、活动安排、幼教知识等展示在联系专栏上,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家长也可以将想法、意见、需要反馈在专栏上,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幼儿园通过专家讲座、活动开放日、培训家长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发展方案、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及日常教学活动中来,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更新育儿理念,为克服小学化倾向提供保障。

4、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上一篇:深圳光明七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文综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