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怎样被“和谐”的:中国老谋深算(共1篇)
1.奥巴马怎样被“和谐”的:中国老谋深算 篇一
a:铺垫
a1:本文和现实有关
一般而言,现实就是人们不喜欢的那部分,不得不的那部分,然而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或与自身相连的环境的一部分。这个词常和“艺术”、“理想”、“精神世界”、“享乐主义”相对照。说一个人不关心现实,可能是指他,或者她,从不乘坐公共汽车,也不知道白菜多少钱一斤。但是,说一个人关心现实,并不等于说他了解白菜,而是说他,或者她,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比自己更穷的人。然而,如果稍微改变一下表达方式,说这个人太现实了,那就说明他,或者她,和白菜的关系过于密切,以至于缺乏人情味,缺乏想象力,也许也缺乏维生素。这种人容易焦虑、内分泌失调、操劳过度,并且遭人腹诽。人们喜欢旅游,这是摆脱现实的一种尝试。微博和微信:精选的现实--主
要包括灾难、美食和宠物照片。他人的灾难,包括他人的愚蠢和道德败坏,有助于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出去。食物的照片:一种力所能及的审美,体现出人们对即将成为自身一部分的物质的不理解。宠物,主要是猫,看起来饱含人性,似乎是在证明,我们已经无法从对同类的注视中,体验到这种东西……人们对这些话题发表见解,并不是为了强化自身的存在,而是相反,让某些能量释放出去。也许是让自己释放出去。一种最低限度的解放。哲学家愿意说,即使现实,也包括物质的现实,和精神(意识)的现实。但多数人无法体验到这种清晰的分裂。人们对物质的看法,恰恰和哲学家相反。人们消费,买汽车,买洗衣粉,哲学家认为他们买的不是物质,而是符号。也就是说,符号的现实,已经阻挡了物质的现实,人们已经被广告和公众意见所塑造,很难再和物质发生直接的联系。人们所说的“物质主义”、“拜物”,恰恰是对符号价值的迷恋,而哲学家所说的“唯物的声音”,则反而强调感知、对声音本体的触摸。佛教徒会说,根本不存在物质的现实,这是幻相。心理学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现实,由知识和经验建构,连自我也是后天生成的。语言学家和相关学派的心理学家进一步说: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说话、命名、沟通,就一点一点发明了世界,同时也发明了自身。不曾被语言涉及到的,就是尚未存在的,现实之外的。出租车司机认为,以上都是扯淡。现实就是大多数人关心的东西:生存、钱和健康,也许还有自由。现实在堵车的时候发作,使你搓火,认命。大多数人,在进入“大多数人”状态时,就像车流一样自动生成现实。
a2:本文和中国、声音、实践有关
首先,本文是散文,而不是论文。是文学,不是科学。其次,所谓的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模糊的基于共同经验的说法,例如:“大中华地区”,不如说是作者个人经验的投射。有时候,它包括香港和澳门,有时候还包括台湾,有时候则不。原则上作者希望不,因为去这些地方旅行,手续复杂,灰色,需要耗费技术和想象力:这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因此在谈到以上三地时,更多的是作为参照。
所谓的声音,主要指人为的,出于审美,或被公认为审美的目的,以声音为主要材料的创作。其中包括以等价符号(也就是音符)为基础的创作,但不占主要地位。用行话说就是:田野录音、声音装置、声音诗、噪音,也包括电子原音、电脑音乐、地下音乐、自由即兴、概念音樂。所谓的实践,并不和“理论”相对,而是为了避免使用“声音艺术”这个有争议的概念。确切地说,是为了让这个概念更加有争议。
b:田野录音的现实
很多人把field recording 译作“实地录音”。作者用“田野录音”,是参考“田野调查”的译法。“田野”听起来像一些书呆子,喝了太多的咖啡和矿泉水,风尘仆仆,去乡下掠夺。“实地”似乎好一点,有种在场的感觉,也符合朴素的共产主义语言传统。但这件事的开始,要先于这两个词。
按照姚大钧的说法,中国声音艺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发生在田野录音上。他于1999年发起了“中国声音小组”,分支遍及北京、哈尔滨、上海、台北等地。一些年轻人,用廉价的设备录音,通过网络交流。有趣之处在于,这些录音,通常富有人文性、幽默感、在场感,可以从中读出社会脉络,也直接进入私人生活。而西方主流的田野录音,则以剔除人的因素为第一要义,强调大自然(例如1970年代以来的声音生态学录音),强调设备和品质(来自高保真发烧音响/唱片工业标准的现代主义传统),强调物质性(本体论的遗传),有一种古典音乐的消毒水味。姚大钧本人的几件作品可为佳例,比如监听私人电话的录音《北京声音小组档案XX1》,像一组短剧,还有在什刹海的录音《银锭桥声音事件》,像局部的《清明上河图》。这些年轻人中的一个,哈尔滨的张立明(Hitlike),一开始是用磁带随身听录音,品质粗糙,毫无戏剧性,他的聆听更接近一种德勒兹式的哲学实践。他说:“不能用一种稳固的、攫取根源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聆听,而应勇于寻找联结,应流动扩张,应持续,不应在单一的方向,不应制造仅仅一种风格,不应相信自己站在了坚实的地面上。”(《爚耳谭》)广州的钟敏杰和林志英,不但进行田野录音,也用此素材进行现场表演。其表演强调声音细节,难以辨认音源,大音量,是典型的90年代欧洲笔记本具象音乐/声音艺术路线。他们也强调声音的物质性,拒绝“有代表性的城市声音”之类说法。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声音一旦脱离原有脉络,就形成新的现实,而不再是原有现实的再现。其代表作《悬浮景观》即是一例:互相剪辑对方的街头录音,弱化其背景、关联,使之碎片化、物质化,声音“悬浮”在现实的半空中。这些年轻人的共同点在于:受姚大钧及其“前卫音乐电台”影响;依赖网络而不是“现实空间”;开始用电脑创作音乐,此前不从事音乐或艺术创作,此后也保持低调。这群人中还有王长存(哈尔滨-上海-杭州)、徐程(上海)、张君刚(K1973,哈尔滨)……他们也都从事摄影(另一种田野录音);宅;或具备传统文人气质,或近似于业余“玩家”,精通而不谋利;既不谈论艺术,也从不谈论政治。
【奥巴马怎样被“和谐”的:中国老谋深算】推荐阅读:
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关键09-26
奥巴马就职时演讲的励志名言08-28
奥巴马总统在开学日的讲话10-09
奥巴马英文演讲08-08
奥巴马演讲词11-10
奥巴马元旦贺词12-15
奥巴马就职演讲中01-04
米歇尔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演讲11-24
奥巴马上海演讲稿07-23
奥巴马竞选演讲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