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17篇)
1.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一
教育局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及自治区教育厅卫生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市深入持久开展学校艾滋病预防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各中学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学校日常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学校艾滋病教育工作。二、工作目标。
全市所有中学X%以上的学生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三、工作内容。
X.开展科普讲座。各中学在每年X月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将艾滋病预防知识专题教育纳入其中。接受艾滋病知识入学专题教育对象为各中学每年初一和高一新生,每学段不少于X课时。X.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X至X年期间,在各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五个一”活动,即:一本宣传册、一堂健教课、一期宣传板报、一场主题班会、一次知识竞赛。
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应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或借阅;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定期更新内容;校园网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通过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普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
每年X月X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可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上述各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均计入专题教育课时,以确保落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的初中X课时、高中X课时(高一X课时、高二X课时)的要求。
四、保障措施。
X.组织领导。成立市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普教科,负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日常性管理工作。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普教科组织领导,各中学一名主管副校长负责,行政办负责具体实施,校医进行相关资料的台账建立和保管。
X.师资保障。每年X月,各中学组织艾滋病预防知识专题讲座,师资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安排,各中学不承担授课费。
X.师资培训。根据教育部门的需求和安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组织开展针对教育系统的艾滋病专题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对象为各中学校医。
X.效果评价。每场讲座结束后,各中学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完成学生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效果评价工作。
X.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将预防艾滋病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教育、卫生督导评估及有关专项工作检查内容,定期对各学校该项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或专题讲座、开展师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提高学校师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工作进行检查与督促。对督导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工作开展不力、政策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X.日常教育。各中学指定X名兼职教师(如校医)负责所在学校艾滋病日常性宣传教育工作,日常性宣传教育活动所需的科普资料由各区级疾控中心按新生人数X%发放。
2.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抽取河南省某农村乡镇的8所小学362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其中教育组学生210名,等待教育组学生152名。删除漏答题数大于等于10%的问卷,最后合格问卷为291份,合格率为80.7%。其中教育组学生176名,占60.3%;等待教育组学生115名,占39.7%。教育组学生年龄为(9.50±0.74)岁,等待教育组学生年龄为(9.50±0.70)岁,两组学生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P=0.478)。
1.2 方法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6个课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知识(21题)、态度(3题)和相关行为(3题)。将预防艾滋病知识题赋分,答对1题计1分,答错、不知道或不回答计0分;将预防艾滋病态度题赋值,每题赋值范围1~5分,分数越高,表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越不歧视。以班级为单位,问卷当场发放,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探讨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
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有20个知识题目的知晓率提高了20%~70%。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知晓率较教育后1周有所下降,但大部分知识题目的知晓率仍显著高于自身基线水平。见表1。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教育前,两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得分均高于等待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学生知识得分减去教育前得分,计算得分增长值。结果显示,教育组学生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艾滋病知识得分增长值(分别为11.00和6.87)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分别为1.00和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教育组学生同意“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参加学校课程学习”观点和愿意与HIV感染者在同一教室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4%,15.3%分别提高到教育后1周的53.1%,61.0%,教育后5个月的48.0%,42.9%。等待教育组学生持有这2种态度的比例教育前(11.3%,7.8%)、教育后1周(13.9%,10.4%)及教育后5个月(8.7%,6.1%)没有明显的变化。
教育前,教育组学生愿意继续与HIV感染者做朋友的比例(39.5%)明显低于等待教育组学生(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持有此态度的比例(42.9%,49.7%)与等待教育组学生(48.7%,53.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教育前,两组学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态度得分均高于等待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态度得分增长值(均为2)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预防艾滋病行为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10.9%分别上升到27.1%,18.1%。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的比例继续上升,分别为38.6%和32.0%,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等待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交流的比例分别为7.1%,8.1%;23.0%,22.1%;17.7%,13.3%。
教育前、教育后1周、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玩废弃注射器的比例(70.3%,65.7%,61.8%)与等待教育组(72.1%,69.9%,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课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教育组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育后5个月与教育后1周比较虽然知识知晓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自身基线水平,且与教育前相比,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表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这与廖巍等[5]对海南乡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和陈晶琦等[6]对辽宁某城市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也与李金奎[7]在大学生和张越新[8]在中学生中的研究结果相似。
教育后学生不歧视HIV感染者态度的比例明显增加。王信[9]对职业技校学生的研究也表明,健康教育增大了学生对HIV感染者的宽容度和接受程度,教育前同意“HIV感染者不需调离工作岗位”和“HIV感染者不应退学回家”2种观点的比例分别为35.97%,61.22%,教育后分别升高至74.22%,92.19%。林毅等[10]对中学生的研究也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使学生同情、帮助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比例由教育前的74.8%上升到教育后的91.0%,进一步证实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促使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态度的形成。
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交流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也有利于通过学生向周围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Gallant等[11]对11篇以非洲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项目的文献分析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家长、同伴、其他社区成员及男朋友/女朋友)交流HIV/AIDS知识。本研究也显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促进学生与家长、同学/朋友之间交流预防HIV/AIDS知识。这与陈晶琦等[12]对北京、沈阳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与家长及朋友谈论HIV/AIDS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31.1%和39.6%上升到44.2%和59.2%。
教育后5个月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教育后1周相比有所下降。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需要适当的复习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志谢
感谢所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同学和对本研究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老师!
摘要: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农村人口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从数字看全球艾滋病现状,全球感染者3320万[EB/OL].[2008-08-06].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06/content 8998322.htm.
[2]刘胜新.性虐待:儿童获得性二期梅毒:附1例报告[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4):176.
[3]李德茹,周玲,蒲萍,等.5例受性虐待儿童感染性病分析[J].重庆医学,2000,29(1):51-52.
[4]周园,曾春娥,黄水群,等.儿童STI/STDs感染途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7,16(1):16-18,21.
[5]廖巍,杨斌,曾欣,等.海南省基层地区小学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1-2023,2033.
[6]陈晶琦,叶广俊.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3(2):67,77.
[7]李金奎,刘建波,彭金玲,等.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39-842.
[8]张越新,褚文文,张晓霞.对初中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2):1184-1185,1189.
[9]王信.2006年郯城县2所职业技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8):693-694.
[10]林毅,赵发存,马言超.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4):68-69.
[11]GALLANT M,MATICKA-TYNDALE E.School-based HIV preven-tion programmes for African youth[J].Soc Sci Med,2004,58(7):1337-1351.
3.包头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报告 篇三
制定完善防治规划和工作方案:依据全国和全区艾滋病防控规划,我市先后制定了《包头市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计划》、《包头市艾滋病性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包头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包头市既往有偿供血(浆)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方案》等。明确了艾滋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工作指标和主要策略、措施。
落实工作经费,组建专业队伍:市政府1999~2006年拨付包括艾滋病在内的重点传染病专项防治经费累计264万元,各旗县区也不同程度地投入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基本满足了防治工作的需要。指定市傳染病院为市本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各旗县区也指定辖区一所综合医院为本级定点治疗医院。我市还组建了106人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
强化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严格管理血源,保障供血安全:对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各环节的严格监督检查,对所有临床用血均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市卫生防疫站定期对血站血液进行抽样检测,已累计抽检血样3842份,未检出乙肝、丙肝、抗-HIV、梅毒等阳性血。
加强消毒管理,控制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全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单位严格执行诊疗等各环节的消毒程序,消毒监测覆盖率每年均保持95%以上。至今我市尚未发生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和其他医源性感染事件。
积极开展特殊人群、高危人群和无关联人群监测: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协作,定期对戒毒所、收容教养所、劳教所、看守所查治吸毒、卖淫嫖娼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至今共监测吸毒人员6238名,检出抗-HIV阳性者24例。监测性罪错者233名,宾馆、歌舞厅等人员6989名,暗娼638名,未检出抗-HIV阳性。自愿检测57人,检出抗-HIV阳性1例。2005年1~6月份,监测劳教所羁押人员953份,检出抗-HIV阳性1例;土右旗监狱劳改人员1330份,检出抗-HIV阳性1例;既往献血员529人,未检出抗-HIV阳性,完成HIV采样任务。监测性病病人401例,检出抗-HIV阳性者1例;监测手术病人、孕产妇,受血者、各种腔镜检查者等共1万余人,检出HIV阳性1例。
工作设想
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②加强防治机构和防治队伍建设。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造成艾滋病流行蔓延的,坚决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4.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四
(2015年版)》发布
6月16日,卫计委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通知内容如下......卫计委要求各地要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方案》指出,至2020年底,要实现以下六大目标:
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提高孕早期检测比例。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0%以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0%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0%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0%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5%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孕期艾滋病检测及服务流程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孕产妇乙肝检测及服务流程
《关于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的解读
一、为什么我国要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对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2001年启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10年起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干预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我国艾滋病、梅毒疫情严峻,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育龄妇女感染者比例和人数不断上升,预防母婴传播工作面临挑战。同时,由于工作覆盖面有限、孕产妇检测确诊时间晚、干预措施不规范、服务能力薄弱和流动人口管理滞后等问题,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缓慢、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通过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对所有妊娠妇女孕期尽早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综合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先天梅毒发病率、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力争于2020年实现儿童“零艾滋”目标、消除儿童新发感染。
具体目标包括,2015年底前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至2020年底,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5%以下(即儿童“零艾滋”目标),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三、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需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保障与监管,确保中央财政经费及时落实到位,加大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完善服务网络,加强相关检测、干预服务能力建设,稳定专业队伍,提高专业人员服务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关注流动人口和青少年群体,提高育龄夫妇主动利用服务的意识,减少歧视。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连续、系统、综合、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四、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儿童新发感染?
5.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为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使广大师生能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按照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认真领悟关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全体师生“防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带头把“防艾”宣传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全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艾”宣传工作。
二、重视宣传,形式多样
1、做好舆论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学生远离艾滋病的传播渠道,珍艾生命,着眼未来。抓住“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时机,集中时间开展艾滋病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张贴禁毒图片、手抄报、标语口号,刊登、发布禁毒知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在“12.1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结合我校实际,举行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观看“直击艾滋”专题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艾滋病宣传栏图片展示等内容丰富,提高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觉抵御艾滋病各种传播渠道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组织师生观看各类艾滋病宣传片,更多的了解到艾滋病宣传活动情况,从中吸取经验与知识,用科学知识教育广大同学。让学生充实思想,完善自我,与文明修身活动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活动,净化同学的心灵。
2、我校22个教学班,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由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完成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的部分。除此之外,我校还印发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材料”,共300多份,做到人手一份,同时让学生把材料带回家,让每个家长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输给每一个学生及家长。
3、我校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讲座、黑板报、宣传挂图等渠道和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
6.预防艾滋病活动方案 篇六
1.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发挥学生能动性,出版预防艾滋病及禁毒知识专栏宣传板报。
3.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各班级召开专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4.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艾宣传资料,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宣传防艾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9月,按年级为层,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南民族大学学生1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进入数据分析的少数民族学生为619名,其中男生294名,女生325名;年龄为16~2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针对该校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际,自行设计知识问卷和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民族、性别、生源地、院系;(2)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相关知识;(3)性观念;(4)生殖健康卫生行为和习惯及性行为习惯等。
1.2.2 干预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针对目标人群以下列形式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健康教育。首先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为期1个月的校园大众媒体集中宣传艾滋病防治和生殖保健的相关知识,以扩大基础知识的普及面。在8个月的干预期内,每月聘请1位相关资深专家,以系列讲座的形式,结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观念,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的教育。
每2个月开展1次生活技能培训。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以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的目的。
1.2.3 数据收集方法
在系列讲座及生活技能培训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艾滋病KAP不记名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1.2.4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请多位相关专家鉴定后,对拟定调查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显示量表信度较好。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 剔除不合格问卷。所有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作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表1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以及预防知识都了解比较清楚,平均知晓率为93.45%。但教育前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世界艾滋病日的知晓率不高,仅为51.21%,教育后均有显著提高(P值均<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改变情况
表2显示,少数名族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达92.32%。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问题上,教育前、后有明显差异,愿意接受艾滋病患者服务的比例由61.87%上升至88.05%(P<0.01)。关于主动的健康监护,教育后学生的主动性由教育前的72.86%提高到教育后的95.48%(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干预前后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比较
表3说明,在艾滋病基础知识方面,少数民族男生对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但教育前不赞同婚前性行为的女生比例为96.92%,高于男生的88.10%;受教育后女生不赞同的比例仍高于男生。在主动健康监护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女生的积极性仍高于男生。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5,**P<0.01。
3 讨论
少数民族有许多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关于两性关系的传统意识,特别是在民间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关两性问题意识,这些意识很容易被民族学生接受和认可,并形成固定思维。但这些在特定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性文化中有文明成果和落后成分[8,9,10,11]。在干预过程中,要以尊重民族习惯为前提, 结合健康知识,正面引导学生明确哪些传统可以继承,哪些应该抛弃,继而引导学生摒弃习惯意识和风俗中的消极落后的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健康性行为习惯。在民族大学,结合少数民族习惯,运用校园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生活技能培训等活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3.1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影响
在研究活动中,通过校园媒体宣传和专家讲座的活动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在生活技能培训中,让学生根据其现有的基本常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或行为进行感染艾滋病危险程度的判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参与,进一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这与以前的报道[12,13]相符。
3.2 对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影响
随着艾滋病流行程度的提高[14],在大力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教育人们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成为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但在态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校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要把消除歧视作为工作重点。
3.3 对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的影响
艾滋病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15],因此,不发生性行为可以100%地避免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13]。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性接触。在生活技能培训活动中,通过设计生活中可能会导致婚前性行为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建立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3.4 对生殖健康监护的影响
生殖系统出现问题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本次研究活动中,通过专家讲座,学生在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时,更倾向于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干预后,愿意主动了解生殖健康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2.86%上升到92.48%(P<0.01)。提示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监护。
据本项目活动调查,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希望能回原籍贯地工作,如藏族学生毕业后依照民族习俗一定会回藏民的聚居地。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能够把自己掌握的艾滋病防治及生殖健康知识,特别是健康性行为的观念带回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对各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这个群体开展的健康教育,将会带动整个民族的健康特别是性健康状况的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要纽带,少数民族高校应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并确保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其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已的作用,将给整个社会预防艾滋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8.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八
鉴于哨点监测、专题调查、自愿咨询检测等途径收集的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结果差异很大,各专题调查的方法、指标也不统一,很难对MSM人群疫情做出准确判断。为了掌握全国MSM人群艾滋病疫情,探索落实该人群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统一的方案开展较为系统的MSM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简称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
1.了解全国主要城市MSM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率。
2.加强MSM人群检测结果告知、预防干预、感染者随访管理和治疗等措施的落实,探索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
(二)目标
防治试点工作结束时应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1.为艾滋病筛查结果阳性者提供咨询的比率达到95%。
2.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达到95%。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率达到70%。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率不低于70%。
5.过去12个月中接受艾滋病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率达到90%以上。
6.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率达到70%以上。
7.性病患者成功转介接受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的比率达到70%以上。
8.预防措施覆盖比率达到70%以上。
9.最近一次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达到70%以上。
10.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组织管理
试点工作在卫计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性艾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性艾中心成立试点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秘书组和数据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组织实施国家级督导。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省级疾控部门负责所辖试点城市的督导和技术指导,各试点城市要在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局的领导下,成立专人负责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成员应包括MSM民间组织骨干人员。实施小组负责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各项调查与防治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国家工作组联系解决。
三、试点准备工作
(一)宣传教育与动员
在全面实施综合防治工作前,必须要充分做好MSM人群的社会动员。社会动员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如通过和当地MSM人群民间组织协作,由他们在MSM人群中宣传,或到MSM人群聚集的场所进行宣传,或通过MSM人群网站以及其他公众媒体进行宣传。若该城市没有MSM人群小组,可考虑利用周边城市已有的MSM人群小组协助开展当地的MSM人群动员工作。
(二)培训
在试点工作启动前,需对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方案内容与实施、疫情调查方法与程序、资料管理与分析、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等。
四、实施
试点工作主要包括MSM人群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两部分,疫情调查共进行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个月。综合防治试点包括检测前后咨询、检测结果告知、疫情管理、行为干预、感染者随访以及抗病毒治疗等综合防治工作。以下是试点工作框架示意图。
(一)疫情调查
1.抽样方法
第一次调查采用同伴推动抽样(简称RDS)或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附录)。第二、三次调查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但应尽量招募前次调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者。
2.样本量
根据当地MSM人群规模和疫情调查的需要,直辖市每市调查600人,省会城市每市调查200~450人,其他城市每市调查200~300人。全国共调查约2.2万人(详见附录)。
3.调查对象
在调查之前一年内与男性发生过口交或肛交性行为的男性,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检测者。
4.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为匿名,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性行为、吸毒行为等。为便于提供检测后咨询和随访等相关后续服务,还将记录调查对象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5.实验室检测
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5毫升,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筛查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艾滋病确证试验阳性者,将进行病毒核酸亚型分析及新感染酶联检测 (BED-EIA)。梅毒筛查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甲苯胺红检测方法(RPR/TRUST),确认采用梅毒血球凝集试验(TPPA)。丙型肝炎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认采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
6.数据管理、分析和报告
性艾中心采用EpiData 3.10软件统一编制数据录入文件,并下发各省、市调查点。各调查点疾控部门在现场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完成数据录入,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分析报告,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部门汇报。并将数据库传送至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试点工作数据组,以汇总和分析全国数据,及时向卫计委和有关方面汇报。
(二)综合防治
1.疫情报告
对艾滋病病毒确证试验为阳性者,当地疾控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5]56号)的要求,在收到确证试验阳性报告后24小时之内,根据检测前咨询和调查问卷中收集的有关信息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完成网络直报。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
对在疫情调查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管理。
对疫情调查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中抗病毒治疗条件,要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3.性病诊疗服务
(1)确定性病诊疗定点医院
在调查城市中,每个城市确定一个性病诊疗机构作为试点城市的性病诊疗服务点,为疫情调查和其他途径发现的梅毒现患者提供优质性病诊疗服务。
(2)性病诊疗定点医院的服务内容
①承担疫情调查中检测出的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②对有需求的调查对象提供其他性病的检测与治疗。③提供性病艾滋病相关的咨询和行为干预服务。
4.预防干预
在MSM人群中开展以核心同伴宣传员预防干预为主的行为干预活动,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提高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技能。核心同伴宣传员师资培训由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与MSM民间组织共同组织实施,MSM民间组织负责招募师资和选拔核心人物,疾控部门负责督导和评估。首先进行同伴宣传员师资培训,其后即可在疾控部门的支持下,在当地MSM人群中开展核心同伴宣传员的选拔和培训,并鼓励经过培训的核心同伴宣传员在各自的活动网络中开展干预活动。在开展同伴宣传员干预的同时,还要开展热线咨询、网络宣传、安全套推广及外展等预防干预活动。
五、督导与评估
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的督导与评估,纳入国家整体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评估体系,按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和《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实施。性艾中心和各试点省份疾控中心要定期组织试点工作专项督导和评估,检查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各级疾控部门要及时汇总和分析疫情调查等相关数据,对防治试点工作的实施和效果等进行评估。
9.预防艾滋病宣传周活动方案 篇九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履行参与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职责,增强大众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大众人群健康水平,依法维护大众人群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法权益。其内容是:
一、活动宗旨: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二、主办单位:大队部、三、活动时间:12月1日——12月7日
四、活动内容:
1、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大型签名活动:
12月1日(周一)上午8:00在操场举行,开幕式、佩带宣传标志(红丝带)、现场签名。要求悬挂横幅,打出学校旗帜,布置宣传板报;
2、主题系列讲座之一:
12月1日下午4:30在大会议室,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
3、艾滋病基本知识橱窗宣传:
展出时间:12月1日——12月7日
4、大型图片及板报宣传展:
图片展:12月1—5日,在学校操场举行主题图片展览;
5、横幅宣传:
第一条: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第二条:平等、关艾,让生命充满阳光
6、宣传资料:
发放健康处方、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折页,发放登载“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专访”内容的报纸,制作并发放标志物;
7、录像宣传:
12月3日放映《警惕艾滋病》、《远离毒品》宣传片。
8、同伴教育:
10.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包括设计思想、思路和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
以县级有关部门为中心,充分发挥共青团及学生会的作用,在县、校级领导的安排下做好配合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以预防为主,全面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校园的安宁,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结合各种教育,渗透防治艾滋病教育。使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又要重点加强思想道德行为偏常学生的教育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好预防教育工作。此外我校还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多管齐下,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防治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包括本课教学活动在专题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等):
教学活动目标:
描述本活动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如纸张、图画材料、卡片等):
教学活动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教学小结(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和活动意义的提升):
对其他使用该活动老师的建议(如是否考虑班级学生数量、男女比例等问题):
2: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建议
以下是关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的参考主题,一个主题最多只能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围绕其中一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实施。1.初中教育主题及知识点 主题1 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3.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主题4 识别危险行为
1.日常生活不会传播艾滋病 2.哪些行为安全,哪些行为危险
3.如何判断生活中是否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主题2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2.艾滋病的症状
3.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主题5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避免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犯 3.远离毒品,从拒绝吸烟开始
主题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传播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主题6 反对歧视 1.什么是歧视
2.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2.高中教育主题及知识点
主题1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1.艾滋病基本知识
2.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3.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 4.艾滋病病毒检测
主题3 反对歧视、提倡关爱 1.反对歧视
2.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3.相关政策与法规 4.青少年的责任
主题2 认识高危行为 1.哪些行为是危险的 2.吸毒与艾滋病 3.无偿献血与输血 4.如何帮助流血的人
主题4 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决定 1.从容自信,适度异性交往
2.学会拒绝是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 3.合理使用网络,拒绝网恋
附件3: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报送表 序号
单位
作者
题目
报送单位(盖章)年月日 附件4: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专家评审意见表 所属地区
省市县(市、区)学校
教学活动题目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行政职务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办公电话
职称
教龄
研究专长
手机
通讯地址
邮编
专家点评意见: 专家签字:
11.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十一
1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10月, 随机抽取白城市两所高校5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确定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预防知识和传播途径等。
1.3 统计方法
将收集得到的数据计算相对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问卷发放共550份, 收回512份, 问卷回收率93.09%。收回问卷的大学生中, 男232人, 女280人;年龄在21~25岁之间, 平均年龄22.5岁, 见表1。
2.2 艾滋病预防知识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知晓率的比较
经调查, 男生知晓率为84.48%;女生为92.14%。可以说, 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但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 对相关知识仍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 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所以, 目前我市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2.3 对待HIV/AIDS态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由表2看出,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并同情和关怀HIV/AIDS;同时, 有部分学生歧视和回避HIV/AIDS, 存在恐慌心理, 不愿意与之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2.4 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的调查结果
有近85%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了避免和预防艾滋病用安全套, 有6.64%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 但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特别低, 此群体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3 讨论
以上分析表明, 必须加大高校学生AIDS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减少和避免大学生感染HIV的可能, 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
3.1 法律、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
自中国内地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例以来, 政府高度重视, 制订和出台了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如《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款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为高校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 》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 要求各高校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必须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并落实教学课时, 要求高等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要求高校必须利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机会, 动员有关部门广泛参与,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 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3.2 高校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3.2.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各高校要成立校领导挂帅、学校和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在内的“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本地区AIDS的流行的长期趋势和本校实际情况, 制订“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有人力、物力和一定的经费保障, 依靠社会各界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相应配套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鼓励和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形成长效机制。
3.2.2 培养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要将所有的任课教师成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一员。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将正确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观念和性道德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同时, 要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AIDS防治前瞻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培养专门的健康教育教师, 使之胜任教学任务, 防治艾滋病, 提高大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
3.2.3 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提高防病水平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AIDS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危害;疾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如何对待HIV/AIDS;国家相关防治艾滋病策略和措施。学校相关部门如团委、学生会等, 要将该项工作与青春期性教育相结合, 积极开展性知识、性态度、性道德教育, 开展男性责任感、女性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等活动, 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通过专题班会、专题板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防病意识和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4 学生自我实践教育
学生自我实践教育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更进一步思索的最佳方式。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级强行开展活动, 更进一步实践和宣传所了解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以达到大学生关爱艾滋病预防事业的真正目的。以北京各大高校开展活动的经验可以大体把这些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骨干培训、校园活动和网络建设。
要系统规划、培养骨干, 将骨干培训纳入常规教育。这一点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参与式教育以及同学间的同伴教育实现。
有了骨干培训的支持, 校园活动会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借助于板报、条幅、橱窗、校报、广播、信息网络等校园媒介可以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图片展, 大型签名、电影教育片展播、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健康文化艺术节, 走访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等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多方联络, 精心策划, 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期间要注意营造氛围,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注重实效, 抓住热点, 吸引听;点面结合, 突出重点, 探索有效途径;做好网络建设, 首先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 把握这样一个关系网。
3.2.5 对AIDS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12.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十二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人群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这些病造城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至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2、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检测率逐年升高。
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
5、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
6、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龄,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龄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8、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9、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90%以上。
10、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11、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丁龙镇 副组长:陈向东马东
成员:于爱萍
张学良
宋建芳
王有
韩英英
侯
林
李树平
陈彦芬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马东(兼)
职责与分工
1、领导组负责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定期对各科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产科、预防保健科要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产科日常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和技术服务。
3、产科负责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等服务和干预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4、药剂科要严格规范相关药品、试剂,特别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
5、相关部门要参与并接受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
三、技术保障
为全面、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各项干预措施的规范落实,医院要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加强普遍性防护,减少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一)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产科及实验室建设,规范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技术与实验室检测。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都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二)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检测服务。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相关检测服务;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测工作,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三)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进行暴露情况的报告和登记,及时采集暴露案例的信息,进行暴露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及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四、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
(一)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
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质量控制。
在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及时对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逐级审核与汇总,确保数据信息管理、利用与分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资金和物资管理
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资金和物资的管理。经费支持的试剂、药品、设备等相关物资,应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严格管理。各项补助经费的发放要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检查,并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资金检查。
13.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总结 篇十三
我小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按区教育局和区艾滋病防控中心会议精神,将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方案当中,对我校预防艾滋病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把预防艾滋病与禁毒教育、健康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制定了工作方案,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防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情况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把艾滋病防治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的内容,结合艾滋病宣传日和禁毒日,通过主题班队会、学生手抄报、读书活动、知识问卷、板报、录像片、宣传图片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1.中心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召开了全镇防艾工作会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
2.重视村校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把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训方案。各校每学期开展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1次以上。
3.把艾滋病防治教育纳入健康课的内容,各班每年上一节预防艾滋病知识课,开展防艾滋病主题班会1次。
4.制作了宣传板报36版、标语18条,全面向广阔师生及群众宣传
预防艾滋病及远离毒品教育。
5.在18所校园内张贴预防艾滋病宣传画。
6.利用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发放传单3600多份.7.有校园播送的学校利用校园播送、多媒体等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
8.利用图书室里的预防艾滋病科普读物向学生进行宣传。
9.各班举行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防艾知识。
10.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学生中的知晓率,全镇小学进行防艾滋病问卷测试3500多份。三年级以上学生防治艾滋病知识了解率达95%以上。
11.中心校定期组织人员到各个村校催促指导及检查防艾工作的落实情况。
三、存在的缺乏
我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防治艾滋病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艾滋病防治实际需求相比,无论在广度、深度和持久性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师生在思想认识缺乏,对防治艾滋病持无所谓态度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认为“艾滋病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并不可怕〞,另一些人则存有恐惧心理。
2.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配备的相关资料略显缺乏。
4.缺乏宣传工具,宣传形式有待多样化。
14.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十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以潍坊市不同专业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层整群随机抽取960名学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参考关于国内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艾滋病知识来源、对艾滋病的认知、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及相关的生活技能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发放问卷,由学生独立、匿名填写答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960份,收回有效答卷949份,其中男生361人,女生588人。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和χ2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对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31个相关问题进行赋值,每正确回答1题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共31分。
由表1可知,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得分要高于非医学类学生。因此,以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专业、年级、民族和家庭情况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学生所学专业、家庭情况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从电视中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人数为最多(65.75%),其次为宣传小册子(47.52%)、报纸(47.21%)、广播(32.03%)和朋友(22.87%),以从医生处获得为最少(19.60%)。
2.3 对艾滋病患者、艾滋病预防的相关态度
对涉及到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8个题目、相关艾滋病预防态度的11个题目进行赋值,表示积极态度的得1分,共计8分和11分。分析数据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的态度方面存在差异,而不同的专业、民族和家庭情况则没有区别;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的态度只与家庭情况有关,而与性别、专业和年级等因素无关,具体见表3。
*临床、预防和其他医学专业属于医学类专业,与非医学类比较,P<0.05。
3 讨论
总体来说,在校医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较高,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并愿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2],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少等。
调查结果显示,在防治知识方面,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学生的预防知识水平要高,这可能与城市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渠道较广有关,这直接决定了在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上,来自城市的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医学专业学生明显要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这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较少有关。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加强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知识补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扩展其医学知识面。从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看,学生从医生方面获得的艾滋病知识为最少,提示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适当增加关于艾滋病知识的专家讲座。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知识来源渠道[3],还可以使学生对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播有更系统、更专业的认知,对艾滋病的治疗进展有更全面、更新的认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本研究资料表明,男生与女生在对待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态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女生较男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有关。调查还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更关心和同情艾滋病患者。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能真正从内心接受艾滋病患者,关爱和帮助他们,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不同性别和年级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存在差异,P<0.01;**不同家庭情况对艾滋病预防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唐卫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3.
[2]郑婷婷,刘洪庆,胡军,等.2007年潍坊某医学院部分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072-1074.
1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篇十五
2011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切实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保障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有力实施,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级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全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广泛宣传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
2147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7958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服务,尚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组织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50余人次。
五、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上报数据不及时。
2、部分单位设备有限,不能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率。
二是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16.中心学校预防艾滋病活动方案 篇十六
艾滋病是一种重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实践证明,开展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学生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把艾滋病防治知识教给他们,不但能够提高大中学生防范的意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影响家庭及社会,营造倡导正确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的良好氛围。根据颍州区2014年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目标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建立起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降低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学校系统、规范、制度化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
2、配备专(兼)职任课教师,提高艾滋病、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讲能力,建立起稳定的师资队伍。
3、实现计划、大纲、课时、师资四落实,开课率达到100%。
4、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养成自觉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和习惯,抵御艾滋病侵袭能力明显提高。
5、通过中学生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向家庭和社会延伸、扩展,扩大教育覆盖面。
二、活动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三、领导小组: 组 长: 高原
副组长: 范茂林 亓东 成 员: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项目及内容
1、中心学校召开艾滋病防治形势报告会,宣讲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法律和防治知识。
2、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确保教学课程和内容的落实。
3、在学校开展中学生同伴教育活动,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4、组织全校预防艾滋病讲座,利用学校校园网、校报、墙报、板报、广播等校内资源,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参观图片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
活动对象:中心学校全体在校师生
六、具体安排: 1、12月1日9:00。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主会场在学校运动场,仪式上领导发表讲话,向群众散发宣传材料。学校利用广播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2、12月2日下午全校统一设立咨询点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采取分散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确定宣传口号,统一横幅,宣传日在街头咨询、宣传,发放宣传品。
3、办公室负责并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
4、校工会负责在全体教职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5、政教处负责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
6、校团支部张贴宣传画,出一期宣传栏。
7、从12月1——7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8、12月1――7日,各班以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内容出一期黑板报,并在醒目位置刊登艾滋病防治宣传口号。
9、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画、宣传册等相关材料由校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提供。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根据艾滋病属行为传播性疾病、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的流行特征,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强化干预措施,提高抵御疾病侵袭能力,是艾滋病防治重要措施之一,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
三十里铺中心学校
17.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篇十七
1 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与分析方法
1.1 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拟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献分析法,从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体系[2];然后课题组骨干成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初步确定三级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第一轮专家咨询。采用Delphi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询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3]。咨询的对象来自省内4个艾滋病高发县的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共10名,其主要目的是对课题组拟订的3级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并了解各指标的可行性。
第三步:第二轮专家咨询。从河南省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专家库中筛选16名专家进行咨询。该轮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对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和灵敏性进行定量的评价,从而为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提供依据。
(1)专家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其大小说明专家对该项目的关心程度。
(2)专家权威程度:Cr=(Ca+Cs)/2(Cr表示指标的权威程度,Ca为指标的判断系数,Cs代表熟悉程度系数)。
(3)专家协调系数:即Kendall和谐系数,用W表示,用来检验专家对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一致,是咨询结果可信度的指标。W值介于0-1之间,W值愈大,表示一致性愈高。和谐系数的假设检验若P<0.05,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可取;反之,则结果不可取。
第四步:评价指标的筛选。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别计算重要性、可行性和灵敏性评分的算术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其中算术均数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算术均数越大,说明对应的指标的重要性越高,可行性越好。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对某个指标的协调程度,说明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相对灵敏性、相对可行性的波动程度[4]。变异系数越小,专家对该指标的协调程度高。进一步计算重要性、可行性和灵敏性的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低于6.5分的指标直接删除;综合评分大于6.5分,但重要性、可操作性或者灵敏性有一项平均分低于6.5分,则需要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决定是否删除。
1.2 指标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5],其基本步骤参照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6]:(1)建立判断矩阵:依据各位专家对每一个指标评价的综合得分分别建立判断矩阵。(2)计算各层因素的权重系数(W):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Wmax,Wmax中的各分量即各指标的权重。求权重的公式:。(3)一致性检验:用一致性指标CI检验该项目的相对优先顺序有无逻辑混乱,如果可认为无逻辑混乱,即通过计算得到的各项权重可以接受。(4)将各层权重相乘,得到各项具体指标的组合权重。
1.3 统计分析软件
将专家咨询结果用Epi Data软件双录入,利用SPSS13.0分析各指标的算术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Delphi法结果
2.1.1专家基本情况
在第二轮咨询的16名专家中,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55岁,平均年龄41岁;男性占68.8%,女性占31.3%;高级职称占25.0%,副高级职称占31.3%,中级职称占37.5%,公务员占6.3%;文化程度方面,硕士以上占56.3%,本科占37.5%,大专占6.3%;有56.3%的专家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37.6%的人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研工作,6.3%的人从事卫生管理工作;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占33.3%,5-10年的占66.7%。
2.1.2 专家的积极系数
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100%。
2.1.3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19。
2.1.4 专家的协调系数
见表1。
2.2 指标体系筛选结果
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的结果,确定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有(见表2)。
2.3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层次分析法显示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7、0.32和0.31,λmax=3.01,CI=0.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7]。建立一个有效、可靠、实用及敏感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该研究采用文献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确立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Delphi法是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专业各种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确立的方法[8]。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评分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且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专家咨询结果是否符合逻辑性,从而使得该研究得到的指标评价体系更加可信。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均较高,且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专家咨询的结果可取。该研究所咨询的专家中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5年及以上者占63.6%,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50.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90.6%,反应了咨询的对象均为艾滋病领域中的权威专家。
该研究从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和灵敏性3个角度对拟定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重要性反应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该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代表性;可行性反应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获取该指标的难易程度和可信程度;灵敏性反应了在实际评价中,该指标的区分能力,这样避免了单一角度评价的弊端。该研究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即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7、0.32和0.31,一致性判断结也说明无逻辑混乱,即通过计算得到的各项权重可以接受。层次分析法能够把定性的资料定量化,且能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结果,对指标进行全面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这样比单纯凭经验所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专家咨询法更为科学,是指标体系确立指标权重较好的方法之一[9]。
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该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构建了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涵盖了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指标三个方面,使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该指标体系存在不足和局限性: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在指标筛选中该领域的专家在认识上由于角度不同而存在局限性,因此造成了指标体系在内容上虽然比较全面,但是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总之,建立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评价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的测量工具。作者将应用该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各地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从而在实践上进一步验证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权重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绍奎.艾滋病综合防治绩效评价中需求评价与组织保障评价指标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8.
[2]Rivara FP,Johansen JM,Thompson DC.Research on injury preven-tion:topics for systematic review[J].Inj Prev,2002,8(2):161-164.
[3]钟生艳,魏巍,甘华平,等.四川省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379.
[4]Phelan MJ.Boardman HF.Millson DS.Higher medical trainingpharmaceutical medicine:Delphi exercise on clinical pharmacologyand medicines regulation advanced modules[J].Int J PharmMed,2005,13(6):341.
[5]方鹏骞,李翠.层次分析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389-392.
[6]孙振球,王乐三.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7]陆春,杨永利,施学忠.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卫生经济学评价[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4):649-651.
[8]Lopopolo RB,Schafer DS,Nosse LJ.Leadership,administration,management,and professionalism(LAMP)in physical therapy:aDelphi study[J].Physical Therapy,2004,84(2):137.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11-14
河口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12-05
新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案01-09
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方案07-12
小学“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工作总结12-15
小学毒品预防工作机制10-09
小学学校预防近视工作计划09-14
小学疾病预防工作计划20109-20
天宝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简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