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

2024-12-03

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精选9篇)

1.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 篇一

实验中学安全防范工作汇报材料

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情况,现汇报如下:

一、“三防”建设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2055人,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保安5人,保安器械有钢叉5个,防割手套5副,头盔5个,橡胶警棍5根,辣椒水5瓶,保安服装5套。防入侵报警装置一套放在门卫,监控微机室,图书室,伙管室和会计室。学校共装有74个摄像头,全部覆盖教室及校园内各个角落。

二、校园封闭管理情况:

我们学校的大门只在学生上放学时间段打开,其余时间封闭。对于上班期间外来人员我们严格登记手续,找老师的电话联系在门卫会客,找学生的由保安人员带领到办公室,再有老师协助找到学生。外来车辆原则是不允许进入校内,停车在校外后再办事。学生有事外出,必须持有班主任老师的请假条,交门卫后,学生在门卫等候家长来接。学生上放学时,学校的保安及安保处的老师,部分学校领导5、6人在校门口疏导车辆,护送学生。

三、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学校由总务处和安保处每月一次检查校舍,消防设备和学校周边各种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按时上报市局安全办。

四、师生矛盾解决情况:

我校在职教师近180人,学生2000多人,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不可避免。对于老师之间的矛盾,我校由工会参与解决,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多关心老师的生活,体谅老师的苦衷,一直解决的很好;学生之间的矛盾,我们多通过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解决,也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五、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及食堂情况:

我们在开学初就与学生家长签订关于交通的安全责任状,落实学生到校的方式,建立台帐,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及家长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具体行动上,我们在学生上放学时,安排保安,学校老师在校门口疏导交通,护送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多年来我校一直没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我校没有校车。

学校食堂由学校统一管理,不对外承包。米面油由政府放心粮店供应,肉类由东市场孙兆斌肉点供应,禽类由金莱食品厂供应,从业人员11人,全部持有健康证,餐具每天消毒,方才每天在专门的留样柜中留样48小时,由专人管理。

六、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情况

我校周边多是学生之家和商铺,靠近村庄,周边环境很好。学校组织安保处的老师每月对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做好记录。没有因为周边环境发生安全问题。

我校在安全和周边综合治理方面,学校领导一直很重视,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多年来没有发生什么安全问题。

2014-10-14

2.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 篇二

1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 与一般工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所具有的指向性、针对性和一致性有很大的区别。化学实验室经常要接触各种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及有毒物质, 部分实验要在高压、高温、辐射、强磁等特殊环境下进行, 有的要用H2、C2H2、O2等易燃易爆的高压气体, 因而工作中稍有疏漏, 就有发生伤害事故和仪器设备损坏事故的可能, 严重的会引起爆炸、火灾、中毒、触电、污染等安全事故, 甚至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以某高校为例: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将未反应完全的钠屑进行处理, 直接导入下水道中从而引发了大火和爆炸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 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熟知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 对所做实验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和安全隐患要有充分的认识, 正确引导学生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1]。

2 实验室药品管理办法

化学实验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化学危险药品安全管理问题, 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只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完善储存危险药品的条件, 科学合理地保管和取用药品, 才会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

2.1 明确化学危险药品的分类

(1) 易燃易爆品

CS2、汽油、CH3CHO、C2H5OC2H5、CH3COCH3、CH3COOC2H5、C6H6、C6H5CH3、二甲苯、四氢呋喃、CH3CH2OH、P (红) 、S粉、Mg条、Al粉、P (白) 、K、Na、Ca C2、Ti Cl3等。

(2) 氧化剂

(1) 无机氧化剂:KCl O3、KNO3、KMn O4、NH4NO3、NH4Cl O3、K2Cr2O7、Na NO3、Ca O2、Ag NO3、H2O2、Cu (NO3) 2、Hg (NO3) 2;

(2) 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苯乙酸等。

(3) 毒害品

Ba Cl2、Ba (OH) 2、CCl4、CHCl3、Hg、As2O3、Na CN、KCN、Cu CN、Pb (Ac) 2等。

(4) 腐蚀品

(1) 酸性腐蚀品:H2SO4、HNO3、HCl O4、HCl、H3PO4、HCOOH、Cl2、C6H5OH、Br2等;

(2) 碱性腐蚀品:Na OH、KOH、Ca (OH) 2、Ca O、NH3水等;

(3) 其他腐蚀品:氨基锂、丁基锂、钠氢、醇钠、叔丁醇钾、硼氢化钾、硼氢化钠等。

(5) 其他

碳酰氯 (光气) 、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重氮甲烷、磷化氢、砷化氢、原甲酸三甲酯等。

2.2 完善危险药品的存放条件

(1) 危险药品库的条件要求

危险药品库通常应设计在半地下或地下, 并分隔成多个独立的互不流通的小空间, 每个小空间都应安装排风扇定期排风。危险药品库必须放置不同种类用途的灭火器: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等;危险药品库还应有坚固的防盗措施, 有防爆灯、温度计、湿度计和窗帘。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危险药品较多, 对其危险等级较高的应遵循双人双锁专人管理、双人领取使用、双人监督的原则。

(2) 危险药品柜的设计要求

危险药品柜可以用铁皮柜或在墙角垒至少4层单砖组成, 层与层之间用阻燃的铁板或水泥板隔开且互不流通, 每层都要有排气管道通向室外, 采用铁皮门, 实行双人双锁专人管理, 其中对不燃不爆但强腐蚀的药品应采用防火、防酸碱腐蚀的材料制作药品柜。

2.3 科学合理存放危险药品

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应实行分类存放原则, 药品库房要定期排风, 药品橱有排气管道通向室外。药品库房和实验室内均应设置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CO2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等, 实验教师等应熟练使用。

(1) 危险药品库存放顺序通常依次为:易燃品、碱性腐蚀品、毒害品、酸性腐蚀品、氧化剂、易爆品以及其他特殊试剂。危险药品柜存放顺序从上至下依次为易燃品、易爆品、碱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氧化剂以及其他特殊试剂、易燃品放在最上层, 防止起火蔓延到其他层造成危害。

(2) 试剂和盛装容器都要有标签, 无标签药品不能擅自乱扔、乱倒;过期失效药品不能使用的, 必须经专业人员化学处理后方可处置;

(3) 注意特殊试剂的存放。如金属钠、钾应浸泡在无水煤油里, 黄磷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且用水液封, 二硫化碳需用水液封;对H2O2、Br2、HNO3、Ag NO3、C6H5CHO、C6H5NH2等见光易变质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里, 于阴凉处保存;钠氢、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等应放在保干器中;丁基锂等用冰袋保存, 然后放入冰箱中进行保存。

2.4 加强危化品的日常管理

(1) 危化品应严格领取使用登记制度, 实行专人领用、专人管理。管理员要建全账册, 及时验收、记账, 及时入库保存, 使用后及时清帐, 药品消耗和库存数量应随时可查。

(2) 严格管理火源。危化品库房 (柜) 周围及内部严禁火源, 严禁明火和开放式加热电炉的使用。实验室需要使用火源时, 一定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并且必须有人监控。

(3) 所有试剂和盛装容器必须要有标签。字迹不清楚的标签要及时更换, 为防止标签脱落通常可用宽透明胶带覆盖标签或在标签上涂蜡。

(4) 注意定期检查化学药品存放情况。主要检查有无混放药品, 包装有无破损, 试剂有无变质, 封口是否严密, 标签有无脱落。检查药品库房的通风效果、温度、湿度、遮光效果、灭火设备是否正常。一般夏季、冬季每月检查1至2次, 春秋季节每月检查1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对库房所存药品进行盘库, 及时查看每种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2.5 规范危化品的使用

在实验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酸碱有腐蚀性, 使用时注意不要洒在皮肤或衣物上。浓H2SO4稀释时, 应将其缓慢倾入水中, 以免溅出伤人。使用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时, 必须要在冰浴中进行混合, 切记直接混合而使硝酸受热分解等。

(2) 强氧化剂与某些药品混合时易发生爆炸。保存和使用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3) 白磷剧毒, 切勿接触人体。它能自燃, 故应在水中保存。使用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用镊子取用。

(4) 易燃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乙酸乙酯、甲苯等, 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 用后盖好瓶塞, 保存在阴凉的地方。有机溶剂着火时, 千万不能用水扑救, 只能用沙土或灭火毯扑灭, 火情严重时, 使用灭火器扑灭。

(5) 钠、钾不能暴露在空气中或与水接触, 应保存在无水煤油里, 并只能在煤油里切割, 用镊子取用。

(6) 制取有毒、具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溴、二氧化硫等) 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加热盐酸、硝酸和硫酸时[3], 进行能产生氟化氢 (HF) 的反应 (氢氟酸对玻璃腐蚀较为严重) 时, 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 加强实验室进出人员的管理教育

3.1 实验员的管理

要科学的管理好化学实验室, 首先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实验人员队伍。因为实验人员除了完成教学的准备任务, 做好每堂实验课的课前预试外, 还要协助主讲教师上好实验课。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在职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实验室管理需求。因此,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和实验室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搞好实验室的关键。

3.2 实验教师的管理

实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和学生实验的组织工作。实验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仪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提前调试实验仪器, 做好预备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时, 要做好组织和管理, 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对实验中的异常情况注意观察, 进行记录, 分析原因,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另外, 进入实验室的所有教师都应熟悉所使用仪器的操作要求以及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能, 要熟知实验室各种应急处理方法, 以便在发生应急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实验室所配灭火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3 实验学生的管理教育

实验室服务的主体是实验学生, 也是实验室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实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开始时的一次性教育, 而应贯穿在所有实验过程之中, 这个工作主要由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负责进行。另外, 还应采用强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我们在工作中分三步来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效率:第一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 通过每人发放一册《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以及随后进行半天专门的安全教育, 使新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步在第二学期进行, 通过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 强化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和各种应急处理方法的记忆和掌握;第三步在第三学期进行, 通过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和灭火器使用演练,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安全应急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通过这样的强化教育和平时的严格要求, 能有效地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建立经常性清洁卫生制度

干净、整洁的实验环境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每次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卫生扫除,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废气、废渣、废液) 物质要合理处置。另外, 实验室要定期 (每两周一次) 进行清洁和安全大检查, 规范仪器药品摆放,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5 建立MSDS和EHS的管理体系

高校化学实验室普遍存在师生密度大, 使用面积狭小, 精密贵重设备较多, 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一旦遇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人身和国有资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加强实验室实验员和实验教师对MSDS[4]管理体系的认识、普及和推广, 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化学品安全事故, 提高使用化学品安全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EHS[5]管理体系, 建立预防原则、综合方法, 对化学实验方法进行绿色改进, 对新引进的实验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 化学实验室各种应急处理方法

4.1 必备的急救药品

化学实验室内应配急救箱, 放置下列药剂和用品。

(1) 消毒剂:碘伏、医用H2O2、75%的医用酒精、卫生棉球等。

(2) 外伤药:龙胆紫药水、云南白药粉和止血粉。

(3) 烫伤药:烫伤膏、凡士林、甘油等。

(4) 化学灼伤药:5%Na HCO3溶液、2%HAc、1%H3BO3、5%Cu SO4溶液、医用H2O2、1%Ag NO3溶液、5%Ag2SO4溶液、羊脂膏等。

(5) 治疗用品:药棉、创可贴、纱布、绷带、胶带、镊子、小剪刀等。

4.2 各种常用应急救护方法

实验员和实验教师应熟悉、掌握以下各种事故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 碎玻璃引起的创伤。首先用消过毒的镊子清理伤口里的碎玻璃, 再进行消毒和止血, 外敷云南白药, 然后纱布包扎。流血较多时, 先用纱布压住伤口止血, 并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包扎治疗。

(2) 烫伤或灼伤。切忌用水冲洗, 通常在伤口处擦烫伤膏;被磷灼伤, 可用5%的Ag2SO4溶液或1%Ag NO3溶液洗涤伤处, 然后包扎, 切忌用水冲洗。

(3) 受 (强) 碱腐蚀。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再用饱和H3BO3溶液或2%HAc溶液清洗, 然后再用大量自来水冲洗。若碱液溅入眼内, 应立即用饱和H3BO3溶液冲洗, 严重者必须马上送医院治疗。

(4) 受 (强) 酸腐蚀。先拿干毛巾擦拭伤处, 再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然后用饱和Na HCO3溶液 (或肥皂水、稀氨水 (NH3·H2O) ) 冲洗, 再用大量自来水清洗干净, 最后在伤处涂上甘油。若酸液溅入眼中, 应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冲洗, 然后用饱和Na HCO3溶液冲洗, 严重者必须马上送医院治疗。

(5) 液溴腐蚀, 必须马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然后再用酒精或甘油洗涤受伤处;HF腐蚀, 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再以饱和Na HCO3溶液冲洗, 然后用甘油Mg O涂在纱布包扎;苯酚腐蚀, 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再用1∶4体积Fe Cl3与10%的酒精混合液冲洗。

(6) 误吞毒物。通常的解毒方法是:给中毒者服牛奶、食物油和鸡蛋白等以缓和刺激, 然后用手指压迫喉部引起呕吐, 或者让中毒者服用催吐剂 (如肥皂水) , 随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注意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 可用5~10 m L 1%Cu SO4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内服, 引起呕吐, 然后送医院治疗。

(7) 吸入毒气。中毒轻时, 把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解开衣服, 让他安静休息, 有条件的应给中毒者吸入氧气, 但切忌随便使用人工呼吸。若吸入Cl2、Br2、HCl气体时, 可吸入少量乙醚和酒精的混合蒸气进行解毒。吸入Br2蒸气的也可用嗅氨水的方法减缓症状。吸入少量H2S的, 可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中毒较重的, 必须马上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8) 触电。应马上切断电源, 或立即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在没切断电源前, 千万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 也不能用潮湿的东西或金属物体去挑电线。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时, 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5 结语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安全无小事, 责任重于泰山是所有人的共识, 但实际做起来, 还要靠全体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要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设立岗位责任制, 从思想上去除麻痹思想, 提高安全意识。 (2) 严格规范操作规程, 把安全操作和安全使用制度化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3) 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 安全管理到位, 才能创造安全、洁净的实验工作环境, 顺利培养创新人才, 研制出更多科技成果, 提高高校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6]。

参考文献

[1]张世铭, 刘淑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J].实验室科学, 2006 (5) :102-103.

[2]李越敏, 张志恒, 郝晓颖.化学危险药品管理与实验室安全措施[J].化学教育, 2007 (4) :57-58.

[3]张硕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安全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0 (4) :76-78.

[4]何蕾, 叶欣欣, 李羽让, 等.MSDS对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意义及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3) :181-185.

[5]王蓓, 刘永红, 张宜欣, 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 :175-176.

3.小学科学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篇三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教材;科学素养

在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完成素质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一、抓好课堂常规,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作为基础,顺利的开展实验教学也是异想天开。我们历来重视学生课堂常规的建设,所以基础较好。但是科学学科又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二、抓好小组建设,促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我在开学初就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男女生按比例搭配,由学生自由组合。我是绝对不会强制分组的,然后,让小组成员以自荐、推荐、选举的方式进行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各方面锻炼。建立小组只是开始,建设小组才是关键,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任务,还应有相应的“考核”,比如学生的表现会被组长记录下来,累计到一定程度面临“下岗”,甚至是“离组”。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于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三、把握教材主要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我在讲《倾听声音》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梯度:小组研究,层次分明;学生研究,步步深入。这样的设计达到了书本实验设计没有达到的高度,是“上上策”。而我在执教的时候,动了点脑筋,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从鼓乐队借来了鼓、钹,找来了黄豆等实验材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指定学生动手操作,其他组员观察现象并共同填写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列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

四、精心选材,让“好课”不断上演

一套好的材料,可以成就一节好课。这话精辟得很,相信科学教师都有相似的体会,当材料准备不好甚至无准备的情况下,上科学课是很煎熬人的事情,这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而当我们准备的材料恰到好处的时候,课堂如行云流水,学生如沐春风,我们心里美得无法形容。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大师们学习,精心选材,让“好课”不断上演。

参考文献: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创建实验小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秉承传统谱新曲,继往开来创辉煌

昆山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系昆山师范附属小学,1962年被昆山县文教局命名为昆山县实验小学。1981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95所实验小学之一。学校现有1710名在籍学生,设32个教学班,拥有99名教职员工。学校现在占地

面积13639平方米,生均8平方米,建筑面积7348平方米,生均5.2平方米。

在40年的办学过程中,昆山市实验小学在“注重队伍建设,强化科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校的科学教育、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小男篮体育传统项目逐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是昆山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是昆山市、苏州市的文明单位。学校还被评为苏州市双拥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少年军校被评为江苏省少年军校先进集体。

现在,我们实小人正以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

(一)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实验小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更面临着许多极好的发展机遇。未来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挑战召唤着教育的现代化,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使教育的社会作用更加凸现,市民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社会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更加关心。我们紧紧抓住昆山经济的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等机遇,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1996年以来,学校在硬环境的建设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比较彻底地改变了落后面貌。

1.力改善办学条件

(1)加快校园建设。这几年,我们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努力加快学校发展。学校原来的占地面积小,校舍条件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整体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很不相称。我们抓住大力调整中小学校布局的机遇,在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于1996年搬迁市聋哑学校,解决了我校占地面积不足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又投入15万元,建成了一个田径运动场和一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解决了学校运动场地紧缺问题。

随后,我们又抓住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以及迎接省教委对实小验收的机遇,积极争取政府的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95年,学校建成了师生食堂;1996年,建成了田径运动场;1997年,完成了对学校大门的改扩建;1998年,新建了建筑面积2964平方米的教学综合大楼。自1993年至今,学校已先后投入建设资金达7248万元,使我校的硬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摆脱了落后的面貌。

(2)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在努力改建校舍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积极完善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设置了多功能大教室、电脑室、创作室、音乐室、舞蹈房、乐器室、语音室、美术室、书法室、自然实验室、自然仪器室、阅览室、图书藏书室等17间专用教室;另外还设有少先队队室、少先队鼓号室、卫生室等。学校按省颁标准配置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和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所有教室通电视、通广播,各个教室配齐了“三机一幕”(投影仪、彩电、录音机、投影屏幕)。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满足课堂教学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学校开辟了多媒体课件创作室,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多次现代化技术的培训,添置了多台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扫描仪、动画捕捉卡等创作系统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在过去每年不断添置图书的基础上,1998年,结合图书室的搬迁,投入14万元添置图书及设备,使学校的图书达到35200册,生均超过20册。

(3)优化校园环境。在加快学校建设的同时,我们注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后建成了一条长25米的不锈钢宣传画廊、不锈钢宣传标语牌,在教室外的墙面上,贴上了大幅地图和科学家、伟人和名人瓷砖画等。教学大楼的醒目地方,布置了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以及“三风”建设的口号。校园内铺设了2700多平方米的草坪,摆上了鲜花,使整个校园呈现出浓郁的育人氛围。2.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素质的教育。为培植优化教师群体,我们十分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五

威海市实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56个教学班,4016名学生,218名教职工。自起,为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教育的需要,在市、区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中学每年向社会招收4个实验班,每届共计200名学生,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校自94年建校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委新的课程方案,调整办学思路,把“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的总体目标。把“强化思想品德修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作为育人目标。以学科课程、活动课为主渠道,以电化教学为最佳切入点,以实验教学为重要载体,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的各项实验设施均已达到实验教学的评估标准,现将“普实”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业务校长、教务处主任亲自挂帅的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 教研组长 实验员的网络体系。在校长的领导下,落实上级实验教学的有关指示,由实验领导小组督导落实,学期末进行总结,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每月针对实验教学情况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前段实验教学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商讨,提出解决的措施,同时提出下阶段实验教学的要求。领导的重视,为“普实”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验教学的软硬环境。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克服困难,挤出资金,按标准对实验教学的各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和完善。学校先后建起了物理实验室两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两个(每室的面积是88平方米),仪器室三个(每室的面积是88平方米),各室面积基本符合标准。音乐器材室(超过17平方米)、音乐教室(超过78平方米)、美术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符合标准。科技实验室三个(共计90平方米),卫生室两个(32平方米)以及图书室(面积72平方米)。教师阅览室(面积72平方米),均符合要求。学生阅览室(72平方米,差48平方米)实验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充足,理科演示仪器,理科学生分组实验仪器达到一类标准。8种器材的总种类、总件数以及报刊、音乐器材、美术器材基本符合要求。

为了保障“普实”工作的开展,我校先后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立了校园百灵电视台、卫星电视接收中心、音像制作中心、电视演播厅、语音室,为56个教学班、训练室、会议室安装闭路电视网,装备了固定的电视机、投影仪、VCD。建有8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微机室等。——又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在全国最先进的校园教学网络。校园网的构建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具有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

为了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先后又投入重金建成了天文观测活动中心,航模活动中心,并上足设施设备,去年9月份,我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又拿出9万元购买了30架模型飞机,组成我市第一支航空模型队。

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精神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对体育器材要求的标准,及时配齐所需体育器材,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整学校现有的学生活动场地,为使体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我校还购置了一整套体育教学、训练录相带、光盘和投影片,自我校建校以来,有帐可查在体育器材方面的投资已达到60万元。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美丽漂亮的塑胶操场。

为我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窗口,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实验教师都十分重视,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管理及实验教学方面均加大了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

配备专门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专业实验人员,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齐率均达到100%,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齐全,仪器分类存放均能符合要求。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做到十防,同时加强督导工作。对实验室及各个活动室,领导小组成员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范围涉及到帐物相符、记录填写、仪器、器材摆放、卫生、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等方面。这样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但极大增强了实验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而且使我校实验教学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坚决使实验教学达到课前有通知、有准备,课后有记录、有检查。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学校每年都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实验技能规范操作等,并进行定期考核,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学习、服务质量,学校每学年均要进行一次民意测验,并将检查、测验结果列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中。通过培训考核,使实验教师能熟练使用本学科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教学。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能够做到操作规范、科学、熟练。

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我校还经常举办实验课经验交流,刘昌卿、郭杰章、王丽辉、王兹敏、王晓云、苏丽、夏熠等老师均举办过实验公开课,并获得了极好的反响,使我校实验教学氛围越来浓厚。

(三)规范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科学化。

为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各科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总结出了许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除教师在实验课上能够做到有启发性的讲授、点拨外,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课外实验与开放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如:生物学科学生在采集昆虫标本中时,同学们誉为“捕虫大王“的车红亮同学,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大显身手。在制作昆虫标本时,梁成琳同学的耐心细致不亚于女同学,他制作的昆虫标本栩栩如生,从中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生物协会会员于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制出的生态球,使鱼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长期生存;生物学会《多种藻类的采集》一文在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实践活动”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今年,我校的环保学会在全国环保活动比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另外,化学、电子、物理协会的会员都能独立完成100多种实验。自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物理学科:有10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化学学科:有11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有22人获得省级一等奖;生物学科:9人获国家级一等奖,29人获国家级二等奖,7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为以后的学习和深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四、狠抓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科技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科技的兴趣,我校结合自身情况,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上而下形成了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全校师生都参与的完整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

去年9月份,我校按照上级要求,把科普协会分为航模、天文、发明家、摄影等11 个分会,每班成立了11个科技活动小组。

队员们在航模辅导员宋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活动课、双休日和节假日,学习自己动手完成模型的组装工作。从一块木板、一个螺丝到整个飞机的成型;从飞机的最初启动到自如安全的降落;从特技动作的练习到航空飞行的成功,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智。经过艰苦有效的训练演习,我市第一支遥感机动航模队伍奇迹般的出现了!令人高兴的是:暑假期间(7、25——7、30)我校在参加“山东省航空航天锦标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房宇巍同学取得了第二名,姜大海同学取得第四名(取前六名),卢国成同学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摄影协会会员罗明同学的作品多次在《威海日报》、《威海晚报》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威海市新闻摄影协会得知此情况后,欣然决定在我校设立第一个摄影分会,使同学们备受鼓舞。

在我们的努力下,小发明、小创造的热潮在全校同学中广泛掀起。仅一年的时间,同学们就撰写了200余篇科幻小说,其中60余篇优秀作品在学校网页上进行了展示;制作了百余件电脑网页,其中有8件作品被选送到市级参赛;绘制了60多幅想象丰富、奇特、艺术性强的科幻画。小发明家协会的成果更是令人惊喜:在学生上交的千余件作品中,有200余件是精品。其中“拖布拧干器”、“快乐尿不湿”、“衣式书包”和“冷暖裤”等发明受到了市专利局领导和专家的肯定,有9件作品已申报国家专利。这一切标志着我校的科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深知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自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决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探索,我们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坚定不移地抓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6.巴镇实验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汇报 篇六

一年来,我校按照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计划要求,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教研工作方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全体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教师队伍建设

●工作及成效

一、确立“名师”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培养是学校工作重点,我校结合实际确立了各级培养对象(共有28人被定位省市区级培养对象),形成梯队,并对每位骨干培养对象建立了个人培养档案,采用集中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校级培训,要求培养对象每月需撰写2-3篇教学心得,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着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不同等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第四届市区级教学能手评选中,我校鹿爱莲、甄兴平2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另有7人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

学校明确要求骨干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结对帮扶一名青年教师;在本校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为了使骨干教师都能完成上述“五个一”任务,学校积极总结交流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指导骨干教师培训及青年教师学习和实践,展示教师科研成果,为骨干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一是在结对帮扶工作中,采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骨干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再上汇报课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得到了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三是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通过实施专家引领导航,学术研讨促动,外派研读进修,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有利地推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首先我们通过培训解决教学反思写什么?怎样写?让老师们会写。然后着重抓了写的实效,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批判。要求教师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然后,成立问题功关小组。每两周做一次教学反思,然后,汇集成册,在校内交流学习。同时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比赛活动。教学反思作为教案检查、教师业务考评的重点内容。

2.以教研组为依托,建立教师集体合作教研制度,让教师们共同成长。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教研组,为此,我们着重抓了教研组这一层面的教研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教师间的随机自由交换信息与探讨;集体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集体备课;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帮助、指导等。

3.建立课例制度。开设的课例体现以下层次:一是观摩课:提供学习的范例;二是展示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把教学基本功训练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三是研究课:围绕一、二个主体提供研究的例子。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导处每月组织教学研讨活动1次,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题来源于教学中的疑点或困惑,并形成教学反思。

5.坚持科研带动。首先,坚持科研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了使科研更好服务并促进课程改革,我们提出必须要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转变”,找准新的定位。“三个坚持”即:坚持教育科研从实际出发,从教师成长和课

改迫切需要出发,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创设群众性科研氛围。坚持以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实际效益衡量教科研成果的根本标准,真正发挥教研科研的先导作用和理论支持作用。三个转变即:重心下移,教研人员要深入课改一线,和教师打成一片,充分吸取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中心转移,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改实验和教师培训上来,和实验教师一起共同探究新课程的实施策略;目标要前移,教科研要瞄准改革最前沿和最新发展动向,传播最新的理论成果,具有适当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找准新定位就是要把研究的立足点放在教师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上;生长点放在广大教师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其次,创新研究,重在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绝不能躲在书斋之中玄思妙想,而应该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带着问题,和教师共同探究解决方案,并通过教育实践解决疑难。具体做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集体攻关。其次,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认真撰写论文,精心设计教案,亲手制作课件。在活动中磨练、发展、提高,使之逐步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突出问题

一、由于近年来学生数量的急剧扩张,师资严重不足,我校至今一直聘请多名代课教师。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中坚力量已形成断层,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境地。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已真正成为阻碍我校小学部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主要学科任课教师在市区层面上缺少学科带头人。

●整改措施

一、积极游说,力争政策上的扶持,更多地分配或调入青年教师。

二、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按照“构建平台,打造骨干”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对有潜质,有前途的青年教师进行扶持,重点培养。建立健全“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青年教师业务档案,以便进行跟踪指导,为其拓展发展空间,为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部分 课程实施

● 工作及成效

一、更新课程理念,为确保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学校制定了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在整体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坚持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以课改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

二、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地方课程:一年级开设古诗文背诵,二、四年级开设国学启蒙,三年级开设探索活动,五年级开设家政和探索大自然,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和探索活动,都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学校传统和师资优势,积极编印诵读经典,开设了书法校本课程,虽然在师资上,还不能够配备专职教师,但实实在在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三、教研中心制定了课程实施规定及管理办法,定时与不定时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对不按课程表上课及私自调课行为教研中心将及时通报,并在个人量化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数。教师有事请假,必须到教研中心履行请假调课手续,由教研中心开具调课单再安排其他教师进行代课。

●突出问题

一、对于考查学科,特别是地方及校本课程缺少更加完备的评估机制。

二、考查学科,特别是我校的书法校本课程,至今不能够配备专职任课教师。

●整改措施

一、逐步建立健全考查学科较完备的评估机制。

二、力争新学年配备书法校本课程专职教师。

第三部分 教学教研工作

●工作及成效

一、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打造本色课堂

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所淘汰。

1.督学习。要求教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每学年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0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个学期都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外出学习活动,走出校门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结合实际认真撰写学习体会,上汇报课或举行汇报会,及时向其他教师汇报学习情况,达到资源共享。

2.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专业引领,由业务教干担任主讲,举办课堂教学专题理论讲座,及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改信息传递给大家,实现专业引领。

3.开展以学课标、研教材、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4.把课堂作为学习的阵地,把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作为学习的环节,在教学指导中不断钻研,努力探索,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各个教研组要积极组织开展 “听—说—评课—反思”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加“反思”始终是学习的核心,它不仅指导这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和创新,而且使广大的教师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专业成长。

5.以“活动月”高效课堂研究为载体,每周一个主题,大力开展五种课型打磨活动,并将活动贯穿整个学期。

(1)研究课:要求施教者,首先确定“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组织教学、听课、评课,评课时主要依据“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目标和教者的教学特点,确定其达成度及可改进点,突出“研”也要突出“究”,教者与评者不仅要在课前、课中研“课型”和“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课中、课后究“解决的问题”的落实。

(2)常态课:常态课堂主要以随堂课的形式进行,学校成立常态课指导小组,定期,随机选择班级和教师进行听课,根据”一三五”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作出评价,指出教师的教学优势,提出改进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其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特点。

(3)反思课:教研组确定对象,定期进行反思性备课、上课,侧重教师的自主反思,定时督查并收集材料,提出改进意见。

(4)汇报课或展示课:展示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由骨干教师执教,让教师们参与听、评课活动,使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使课堂教学不断得到更新和加强。

(5)“学习”辅导课:在活动课中引入学习心理辅导和互动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各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辅导的内容、主题和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敢于交流、想交流的心理和认真倾听、恰当表达的能力和习惯。以上五种课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应着力探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及自我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交流策略和促进互相影响的措施,并形成案例、论文等形式的成果,提出课堂的教学策略,补充或修正前一阶段所提炼的课堂教学思路。

二、强化学习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改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并使其受益终身。为此,我们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具体做法是:

1.循序渐进,分类制定目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学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不同的要求,制定了《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小学生学习习惯目标要求》,如低年级侧重于基本的读、写、听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侧重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使用学习工具等学习习惯,高年级侧重于自主探究、学习反思、灵活运用、熟读精思。这样各学段均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深化。实施时,各班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近阶段的总体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若干细目,逐条落实,要求讲究实效,不走过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制定了《学习习惯实施细则》及《学生学习习惯抽查机制》,切实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合作,善于交流”、“端正的读、写姿势”、“良好的读书习惯”等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厌其烦地提醒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根据学校《目标要求》中的内容,分项逐条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学习常规,并让学生以歌谣、快板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3.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以道德体验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抓手,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在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开展了合唱比赛、配乐朗诵、课间舞大赛等全员参与性的活动。在母亲节期间开展了“感恩母亲”主题班会及征文活动。我们组织活动的指导思想不是为了仅仅提高优秀学生的素质,而是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注重检评,完善激励。我们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检评,并把其作为教师量化积分中的一部分,每学期,教研中心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养成教育进行检评、反馈,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小型的适度的竞赛活动,诸如“一周无错题”,“谁的作业最认真”,“谁的作业最及时”,“谁的发言最积极”,“谁进步得最快”等活动,并在班级内开设异彩纷呈的“收获台”,比比谁收获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多。这些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突出问题

一、如何切实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完善各项教育教学评估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效课堂改革缺少亮点,缺少领军人物。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滞后于教育的快速发展。

●整改措施

一、逐步完善各项教学教研评估机制,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改进教学教研工作方法,全面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对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查、分析、控制,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支高效课堂改革攻坚团队,打造本

色课堂,力争两年时间打造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改团队。

第四部分 办学特色

●工作及成效

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每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个性得以完善,技能得到形成,特长获得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⒈举办了“相约春天,与红色经典同行”读书节暨 “历下区第五届中小学读书节启动仪式”,4月20日,临沂市教育科研中心领导、历下区人大、宣传部、教体局领导和全区28所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学骨干200余人以及我校全体师生200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届读书节启动仪式。

读书节期间,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主题性活动,包括阅读、经典诵读等。二是常规性活动,包括“每日一诗”、阅读欣赏课、红色经典(美文)晨诵等。三是特色性活动,包括校园文学社活动、团队活动等。四是专题性活动,包括红色经典读书征文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五是引领性活动,包括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等活动。通过这“五项活动”,进而完善校园文化体系、阅读途径体系、阅读书目体系、引领阅读体系、阅读评价体系“五个体系”,高效推进读书活动深入开展。

⒉各学科以自身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语文学科的现场作文大赛,数学学科的口算比赛,英语学科的系列手抄报比赛等等,并坚持每个学期组织此类活动。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了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积极配合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启动活动,我校迅速制订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方案。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教导处制定了当天无体育课班级的课外活动训练计划,具体有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联合进行训练,并由专人进行检查通报,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着快乐,收

获着健康。

⒋定期召开家长会。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使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让家长了解、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平时,各年级根据需要召开家长会,学校统一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听校长的讲座,观看学校一学期来的部分教育教学工作的录像资料,与任课教师交流、探讨等,使家长们对学校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使家长更加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 突出问题

系列活动缺少更加完备、科学的评价办法。

● 整改措施

系列活动的开展在系列化,经常化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办法,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总之,我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已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有了新的突破,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这些都为今后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相信,有区教体局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在全体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力争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7.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 篇七

纵观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就硬件措施而言, 主要有校园内各项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 包括教学设施和学生课外活动设施, 当然还有遍布校园内部的摄像监控系统、门卫保安系统;而就软件而言, 主要以学校进行的各项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形式呈现, 包括面向家长和面向学生两个层面的活动, 互相补充, 力求从学生及家长的意识上强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获得安全教育效果。

除了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着手安全教育工作,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着眼于心理的安全教育活动得到重视与提倡。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一点同样反映了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的小学学习时期, 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在小学低年级, 他们具有明显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而高年级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当然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时期, 心理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具体表现为过度焦虑、孤独感倾向较重、厌学、自卑感、依赖性强且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等方面。

在如此敏感而特殊的心理过渡期,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多种威胁, 究其原因不外乎家庭和学校教育在某些环节上的缺失。一方面, 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一些家长的溺爱和过分保护让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独立性越来越差, 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低, 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顺便不知如何应对。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和分数, 而很少关注孩子本身的成长, 对他们的兴趣、能力、爱好等缺少关注。或者, 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某些问题时, 家长不是耐 心开导, 而是粗暴对待, 这些不可避免地使小学生产生自卑、紧张、焦虑的情绪, 害怕失败, 厌恶学习, 甚至厌弃生命。

另一方面, 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看心理安全教育的缺失, 主要表现为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多年, 但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势头并未减弱。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挂钩, 教师只能加大对学生成绩、升学率的关注, 增加作业量、补课、霸占副科等, 这些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另外, 学校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加重了部分学生厌学、焦虑的心理负担。高强度的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在小学也不罕见。教师、家长、学校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 而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情况较少关心, 这些都让现在的小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孤独、感到压迫、感到无助。

鉴于以上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方面的缺失与需求, 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 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 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在学校正常的安全教育体系中加入“心理安全”这一环, 他们认识到学校背负的责任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校园内避免学生生理受到伤害,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为必要。一些小学开始建立起体系相对健全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组织, 不断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小学的普及度和专业性。另外在教师培训中, 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或者引进心理教师, 同时鼓励普通教师多接触心理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能够防患于未然。心理安全教育的推进应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 相互协调, 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但是结合现实情况, 学校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心理组织机构还有一定的难度, 从机构的设立, 到人员的配备, 再到日常运作, 不断与学校本身教学管理相适应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这些都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而学校在完成这一工作的时候不免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端。因此, 在笔者看来, 心理安全教育与其依赖组织建设, 还不如着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心理安全教育应更多地与师德挂钩, 师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细腻地关注到班上学生的言行举止, 进而洞悉其情感动态, 把握其心理状况, 一旦学生出现某些端倪, 教师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归正。另一方面, 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会在课业上给学生过多压力, 富有人性关怀的教育有助于孕育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这一点毋庸置疑。

总之, 小学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不应丢了“心理安全”这一环, 认识并重视它, 真正获得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效果, 需要更多教育人士的努力与投入。

摘要: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日常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学校关于这一工作主要局限于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两个方面, 而对于学生心理安全关注不到位, 这对学校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心理安全,硬件措施,软件措施

参考文献

[1]魏颖.我国心理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研究, 2009 (06) .

[2]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 2013 (05) .

8.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安全管理 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98-02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而且也是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前提。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一名管理者和每一名任课教师都应该思考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既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安全意识教育,又深入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它不仅涉及到学校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名任课教师,而且也涉及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长。因此,下边结合自己参与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说明。

一、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生命教育又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无论是其教育的对象,还是参与实施教育行为的主体,都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而言,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是以学校为主,但参与安全教育实践的主体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首先,学生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每一个从事安全教育的管理者都知道一个这样的事实,即学校的安全管理仅是其接受全部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任何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必须参与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其次,社会力量的参与。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教育,而安全教育实施却非局限于特定的校园之内。特别是在微媒体时代,社会力量的参与更能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再次,小学生安全管理的主体——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安全管理的主体。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应该渗透安全管理的必要知识。因此,从安全管理的主体层面分析,小学的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其次,从小学生安全管理的内容层面讲,小学生的安全管理也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例如,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针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涉及到安全意识及其相关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等实践层面的管理。因此说,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二、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

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理论研究,又是一项具体的实践。特别是对于理论研究而言,它更能推动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随着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任何一个学校的管理者都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安全管理理念。但是,这样的安全理念更新却还显滞后性。因为,这样的安全意识更新会永远落后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研究中,还要有预见性。即安全管理者凭借自己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成功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安全管理模式的借鉴。虽然说,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都能够防范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与此同时,每一个学校的安全防范体系也一定存在这样的或那样的不足。因此,在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每一个学校都应该借鉴其它学校的管理模式。并且,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再次,安全管理途径的拓展。正如上边分析的那样,由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由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与复杂化的教育环境相适应,因此,每一个学校的安全管理都要与时俱进般地拓展传统的管理途径。无论是学校内部的师生共管,还是学校外部的家长参与,都应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表现。学校安全管理途径的拓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纵向的时间层面上,所谓的拓展是本校安全管理工作在历时层面上的一种变化;从横向的校际分析,所谓的拓展表现为各学校之间的一种相互借鉴。

三、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根据我校锦州市洛阳小学安全管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以下两个实施安全管理的核心措施:

首先,常规安全管理工作。所谓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指针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的管理工作。安全事故无小事,而在其的日常生活里又往往容易忽视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教室内走廊里的打闹,对于操场上的相互追逐、嬉戏等,都要有专人的提醒与管理。尤其是五五候课制的实施,更是有效地遏制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其次,案例讲解。案例教学法是学科教学实践中最具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把其引入到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在师生的相互讨论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实现案例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本校的安全案例,还是其它学校的安全案例,都可以在提升师生安全意识的同时,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

再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制度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针对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实际,不仅制定了政教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而且还结合学科教学的实践,制定了班主任教师和科任老师各自的管理制度。

四、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警演练

小学生不仅缺乏安全意识,而且也缺乏安全常识。因此,学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排了预警演练的环节。每一个学期都针对性地组织防范性演练。例如,针对地震灾害而进行了疏散演练;针对火灾而进行了自救演练。这样的预警演练,既可以使小学生意识到这些灾害的危害性,又可以通过演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救方法。

五、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馈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对效果的评估就必不可少。通过相关的评估,结合具体的反馈结果,管理者不仅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使之更适合于本校所面对的安全形势。

首先,安全评估管理工作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在安全管理评估中,评估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它既要反馈出本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状态,又要切实地考察出本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其次,评估主体的确定。学校安全教育的每一个主体都应该对其所分管的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无论是小学生的家长,还是小学生的每一个班主任,就连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科任教师都应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只有如此的安全评估,才能准确地把客观的结果反馈给学校的管理者。虽然说,家长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与社会其它力量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不可能对其进行管理。但是针对他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却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进而减少安全隐患。

再次,评估反馈的科学分析。有了科学的评估标准,确定了相关的评估主体,一般就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了。但是,要想使这些客观、公正的结果反作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学校的安全管理者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总之,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名参与小学管理工作的人,都应该思考一个这样的现实问题:即,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有,袁其飞.我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

[2]高铁黎.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

9.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汇报 篇九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实施五年了。五年来,湖北省、襄樊市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领导时时关注我校的新课改动向,经常来我校进行调研。宜城市教体局的领导和教研室领导、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备课组,深入课堂与我校领导和教师一起研究新课标,共同听课、评课,为我校课改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在这里向那些关心、指导、帮助过我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教科研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悉心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课改成果。下面就把我校进行新课改实验的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进行汇报,以促进我校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学校实施,关键看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为了使我校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接受新课程、了解新课标,尽快转变观念。课改初,校长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等书籍,领导班子带头树立了新课改观念,在校内构筑了新课程改革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构筑,是学校课改的第一要素,体现在“五高”上。一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高起点,与“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国家教育方针高度一致,与新课程改革体系高度合拍;二是管理的高层次,营造一个人文化的管理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课改氛围;三是课改经费的高投入。我们在课改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现在的投入资金比过去翻番还拐弯;四是软硬件环境的高品位,为了配合课改工作专辟了课改橱窗,创办了校刊——《课改之窗》,学校的育人环境有了彻底的改观;五是教师的高素质,校本研训的力度加大、研训的方式丰富多彩,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得以大幅度提高。使大家明确了课改的目的、意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质量观,提高了新课改的积极性、自觉性,为进入新课程实施做好了思想理念上的准备。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指导的开展好,我校特别组建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实验指导小组组长由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指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备课组长担任。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承担着研究新教材,帮助实验教师理解新课标,积极解决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

加强师资培训,使教者首先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我校116名任课教师在课改启动前全部参加了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首先接触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了新课标。回到学校以后,我校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新课标的强化理解。重点是(1)明确所教学科的具体目标,深化课程功能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的价值取向;(2)要弄清所教学科的内容、框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3)注意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对学生要有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教师上课前的学习、培训为实施课改实验做好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为了让领导和教师更直接、更具体的感受课改,我校先后派多名领导与教师去安徽、武汉、成都、上海等地学习课改经验,把外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好经验带给教师,把最直接的感受带给实验教师。使领导和老师打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头脑,转变了观念,为我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课改实验方案,明确课改目标

校长王祖涛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究课改实验方案,明确课改实验的理念、目标和原则。对课改实验的内容和进行的阶段做了详细的安排,对课改实验的保障措施做了细致的研究。课改实验方案出台以后,与实验指导小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共同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得到一致认可后,各学科组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了学科组课改实施方案。课改方案使我校的科研目标、教育目标更加明确,使课改实验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课改中具有哪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怎么把握?怎么课改?课改将把我们带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实验之初,我们对这些问题也是茫然的,但我们学校从校长到教师抱着一个信念,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坚持课改。学习中,走出去接受培养,请进专家名师到学校办讲座,还请出校内先学一步,理念领先的教师“现身说法”;研究中,把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中的个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加深理解,提高教师的把握课改理念的能力。如: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时,过去是怎么做的——教师为中心,现在要怎么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研究会上,各人讲出过去和现在的教育教学案例。如此细化案例研究,在教师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具有时代性的先进课改理念;课改中,我校形成了“五新”的课改局面。即:把握新理念,深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构建新关系,走进新课堂。当前的教师都能围绕“五新”做比较系统的阐述,并在课改实践中有所体现。

三、校本研训随课改而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改实验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个主阵地开展研究。

(一)重视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分学科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学期初制计划,把教材内容划分为几块,每块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执笔人),在教学本内容之前,同学科几位实验教师在一起共同探讨教法学法,达成共识后由中心发言人执笔写出教学预案。然后再发给每位教师,教师再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修改,最后进入课堂。除了这种集中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的实验教师还不拘形式地自发地开展了一些研讨活动。如同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总是及时向并列班的教师通报,共同研讨,寻找对策,并在实践中去验证。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新课程实验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抓好“三同课”活动

有对比才知有差距,有对比才会产生动力。课改实验以来,我们开展了同年级、同学科、同内容的“三同课竞赛活动”。一种形式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各学科备课组长牵头确定课题内容,每人自行备一节课,在本班进行讲授,其他教师随班听课,每位教师讲完后再在一起交流探讨,汲取精华,查找不足,这样的活动我们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3—5次。另一种形式是由教导处牵头,组织部分年轻教师、实验教师开展这项活动。首先播放一节名师的录像课,或让校内走在课改前列的骨干教师讲一节示范课,然后要求青年教师再讲同一节课,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借鉴交流、切磋教技。

(三)组织“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

我们把每年的4月和10月定为“课堂教学开放月”。在课堂教学开放月里,我们开展以下两个活动。一是在有经验的教师、骨干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讲课的教师在教学展示月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随时接纳其他教师进班观摩、学习,不得拒绝。同时要求年轻教师在当月听课不得少于15节,听完每一节课后,必须向讲课教师说看法、谈感受,听课笔记上必须要有讲课教师的签名。二是在年轻教师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求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在这个月里扎扎实实备好课、上好课、随时接纳其他教师进班听课,不得拒讲。同时,要求每个讲课教师在当月邀请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进班指导10—15节课,做好交流记录。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把上好课的要求化为了教师的自觉行动。

(四)开展评课活动

新型课堂教学怎样实施,三维目标怎样落实,不少教师感到茫然;听完一节课改实验课,也不知如何评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评课活动。一是组织教师自评,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实验初,我们就邀请宜城市各学科教研员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进行辅导讲座,并把“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教师逐条进行了学习讨论。接着利用课改达标课竞赛活动的时机,将50多名教师的课逐节录制下来,播放给本人看,要求教师自己对照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并与评委评估情况进行对照,查找不足,提高认识。二是开展评课竞赛活动。学校分学科组织教师集体观摩两节课改实验优质课录像,当场限时撰写评课稿。比赛结束后,再播放授课教师说课和专家评课部分,让教师进行自我对比,查找差距。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评课水平,授课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课题研究与新课改共同发展

(一)课题研究解决了课改中的一些重要的“瓶颈”问题。

课题研究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结合课改实践,从揭露弊端开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迅猛发展,过去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工作现在变得日新月异,我们平时甚至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从对某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它的症结所在,然后考虑究竟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措施和策略,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每位教师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当你取得一定业绩和成果以后,要想再向前走往往会有“欲进不能”的感觉,这也就是一种“高原现象”。怎么办?有效的措施是边反思,边学习(所谓“充电”),边实践。在课改工作实践中遇到困惑,联系个人实际反复思考: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该从何处入手,采取什么策略加以突破?为了寻找理论支撑,组织学习理论报刊和书籍,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然后你再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商量,做一个专题研究。我校如此立项的有14个课题,还有校级课题、个人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组都联系着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每位成员都会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随时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下各种数据、个案及一切有价值的素材,这期间有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这正好是课题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契机。在个人刻苦钻研(带着问题到理论著作和相关课题中找答案)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专题研讨和“科研沙龙”进行集体攻关。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解决了一个个矛盾,课题研究上了一个台阶。教学活动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效率自然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学习——实践——总结——提升”的反复循环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境界就获得一步步的发展和升华。许多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课题研究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所以,我们在新课改中牢牢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主要由教师操作,但最终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如《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这就必须涉及到师生间的彼此互动,事实上许多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学生的参与,很多时候是师生互动,共同开发。例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或者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都少不了学生的直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打成一片,很自然地将学生引进课题,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某些环节的任务,师生一起成长。教师有了发展,学生有了发展,学校和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由此,学校跻身为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

五、构建课改背景下的新型课堂。

为了使新教法、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发挥其杠杆的作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诊课。评课时,把教学过程中的“四生”即“生本、生成、生活、生动”作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看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看教师是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教师是否摆脱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积极的实践,主动的探索。看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发现”产生新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重视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构建起课改背景下的和谐的新型的课堂。

1、以生为本、注重发展。

要正确全面实施新课标,转变教师角色是保证。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这样极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比较、归纳,获取新的规律,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验创新,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处理教材时,我们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如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能量”,从而产生“我会学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在备教材时,结合学生实际,备课的过程中不仅钻研教材,更注重“备人”。了解教学对象,明确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经验,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来检验自己教学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能不断的冲破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师一厢情愿的精心设计,学生却启而不发、毫无反应的现象。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贴近了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得心应手地驾驭好每一堂课,全方位的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再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知识,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用割补法推导公式的基本思路,接着提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呢?学生利用上述方法,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锐角三角形,有的拼成钝角三角形等等,最后同学们自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了对整个知识的构建。

2、精心“预设”,即时“生成”。

新课程改革激活了课堂教学的春风,呼唤生成的课堂。而所谓“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它是新旧知识之间融合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看,它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浓缩地经历当初人们探究这些知识的历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们互相砥砺和启迪、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形成一个动态生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摈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明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如:我校教师徐金荣对《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一种为生成的预设:

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估计学生的问题有:(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2)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3)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4)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释疑。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读书并寻求答案,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1)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2)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3)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点拨,集中到对课文的感悟上去:从向地球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正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生成的契机,冷静地分析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因此,教师要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精心预设”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据此调节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

3、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若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得到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把钥匙。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起的。

许多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或用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或一个小小的试验、或一个精巧的小故事……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声、色、光、形”互动的氛围里,产生了新奇的心理体验,有惊奇、有疑问,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学生去学习新知、探求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采取动画的形式开头,让学生跟着动画角色走进学习: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决定休息一下,孙悟空、猪八戒各自去找食物。猪八戒走着走着摔了一跤,找到了两个大西瓜。这可难住了猪八戒,他想:两个西瓜4个人怎么分,不如先吃掉一个。于是,他偷偷吃了一个,但是还不过瘾。又想:这个西瓜分4份,我先把自己的那一份吃掉吧!于是,他把西瓜不平均地分成了4份,吃了最大的那份,然后才捧着剩下的西瓜往回走。提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怎样做?“一半”用数字怎样表示?从而引出“分数”这一课题。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顿时而生。这,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意向基础。同时,多媒体也就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之中。

再如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最怕写作文,因为他们总感到无话可说。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能为学生创造一些口头表达,肢体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才能表演的机会,那么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还为学生提供极其可贵的,最直接的生活体验。有了体验学生就有了作文的素材,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彼此的表演中受到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事物,对生活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写不细致,也就写不出真情实感。因此我常常采取表演,再现生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时自己亲自表演。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过程老师或者同学的一举手一投足和丰富的表情变化,体会内心情感。然后让学生口头表达,再动笔去写。学生在这种训练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让课堂更“生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有人把课堂描述为: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着许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一句话,课堂成为了当今师生向往的舞台,这就彻底的改变了过去那种仅把课堂看作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学的场所,把课堂教学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走到今天的课改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乏味的状况,使课堂成为了学生向往的课堂。针对当代学生好表现,敢演讲的心理特征,学科之间相互兼容,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进行了改变。如理科学科也安排一定的时间,结合本课的内容,开设学生“讲故事”栏目。开始时,老师布置学生预习,准备故事材料,学生整理材料进行讲述。而后,变成了学生预习后,大家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中心,分工合作准备故事材料进行故事讲述。通过“讲故事”时间,大家一起讨论得失,整堂课学生表现的很激动,每双眼睛都那么明亮,充满期待和兴奋。“讲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处理信息,得到自己观点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经过大家的交流,学生逐步认识到了遇事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即使是一些乏味的课也逐渐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再如语文学科中,许多作作品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表演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更直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在教学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表演人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等。并且让学生评价他们表演的是否理想,还要说明理由,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表演者表演的越来越形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刻,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记忆更加深刻。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语文教材中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实施情境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小说、童话、寓言、戏剧、诗歌、散文等很多作品都为我们塑造可以触摸人物灵魂地形象。或是再现情境的表演,或是想象补充性的表演,一旦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整个课堂就会更加亮堂起来。

六、秉持校本特色,办好《课改之窗》

课改之初,我校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惑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怎么改?改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前面讲到的课改中的“五新”,梳理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创办了校刊——《课改之窗》,现已出了40多期。

我们的《课改之窗》明确一个宗旨: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校课改的深入发展。

突出五个特点:

1、紧随课改的步伐。在课改的通识性培训阶段,我们引导教师把握课改理念,在课改实施过程,适时地指导教师把握教育教学中的环节变革,校刊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2、注重案例研究。刊登了教师大量的课改感受,既有操作过程,又有反思后的醒悟。

3、每期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全校教师围绕该期的主题谈论,如怎样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用评价激励学生等等。

4、紧密地结合校情。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如:课改中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专门编排在14——16期中,进行着重探讨,收效甚好。

5、整体互动,广泛参与。除规定每名教师在一学年中必须有一篇文章刊载于《课改之窗》之外,我们还充分地抓住机遇,广泛地利用了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家长、学生参与课改研究活动的机会。先后有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襄樊市教研室副主任肖兴汉、宜城市教研室副主任罗运生、闵祖成及教研员骆崇泉、马仁森、朱万清等及一部分家长、学生都参与了办刊。

五年来,《课改之窗》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良师益友,是老师们学习新课程的园地,是教师总结交流实施新课程经验的平台,体验成功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发展。2003年3月,襄樊市课改会上交流了我们的部分校刊,受到襄樊市教育局及兄弟教育局领导、教师的高度赞誉。

七、开发校本课程 彰显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校紧紧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发了校本课资源。学校在上学期和本学期为全体任课教师编印了《开发校本课程教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师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广泛地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五年来我们共搜集校本课程教案2500余篇,目前我们还组织人力精选、修改,按《指南》分类编印,供以后参考作进一步的完善。

书画苑里花常开:

我们把艺教课程中的《书画》校本课程设置为书法与美术:

1、书法。书法分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

2、美术。美术分为儿童画、素描、色彩、中国画、手工等几项。

广泛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已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订阅三种杂志与报刊:《少儿书画》、《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二是省编义务教材《美术》1~12册与《中小学生字帖》;三是从书店购买的或学校图书馆借用各类书画指导书籍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抓好组织过程。

1、对于初学书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书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少儿书画》杂志和写字用具,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书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和学校校刊《课改之窗》上发表,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A、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B、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C、结合重大节日,至少每年将举办一次学校书画大型的竞赛,从中发现与选拔人才。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康乐杯学生书画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各级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一年一届的“康乐杯”书画赛开展得有声有色;书画培训抓得有滋有味。美育的苤芽在这里萌发,审美的情趣在这里培育。

美术室、书法室、艺术欣赏室、作品琳朗满目,师生的优秀作品获奖成果,名人名作,透露着师生的情趣品味。

一次次的电化展示,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艺术素养在这里得到启蒙。

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块墙面,为师生提供展示心智的舞台。俏立于枝头的花鸟,雄浑秀丽的山水,端庄潇脱的书法,优美而流畅的体艺线条,无一处不在蕴孕百年南小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走出去,请进来。在精彩的艺术世界中认识艺术,在名师的指点中提高艺术,在参观展览中理解艺术的灿烂,明确人生需要怎样的艺术文化。

从发表作品参与竞赛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每学期向各级报刊推荐学生作品,在本校书画比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书画大赛。师生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举办的“我与电视”、“小星星杯”东方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第一届手拉手“珠穆朗玛杯”少儿书画大赛、“小画家杯”——走进长江三峡中外学生美术作品比赛……获奖师生达1200多人次。有8名师生被吸收为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有47名学生被吸收为宜城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学校被评为“宜城市快乐校园工程示范学校”、“襄樊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这些成果不仅是南小的财富,更是南小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

文艺舞台放异彩:

我校“五百队”独领风骚。学校成立百人的电子琴队、百人鼓号队、百人民乐队、百人舞蹈队、百人合唱队,拉开了艺术教育的序幕。星移斗转,年复一年,“五百队”代代相传,永葆青春,而今是独领风骚,名闻遐迩。仅2000年到2005年,“五百队”在市级重大庆典、会演活动中演出60场次,学校鼓号队在襄樊市第一届鼓号队礼仪展演中一举夺得桂冠。数以万计的观众领略了南小少年儿童的风采。他们为鼓号队整齐华一的表演鼓掌,为民乐队和谐、美妙的演奏而陶醉,为舞蹈队、合唱队精湛的演技而喝彩!

我校教师连续8年参加教育系统文艺调演获团体第一名。市团委妇联举办的卡拉OK小歌手大赛中,我校赵婷宇同学获第一名,广播电视局、文化馆举办的电子琴大赛中,我校3名同学获一等奖,团委、妇联举办的歌咏比赛中,我校合唱队几次获得第一名,市委宣传部每次举办的晚会上几乎都有我校的节目。

收获不仅需要播种,更重要的是辛勤的耕耘和培育。在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扬了红烛精神。他们一心扑在教学上,指导排练的文艺节目屡获大奖,《汉江雏鹰》、《妞妞看戏》、《楚都娃》、《青娃与顽童》、《春风杨柳》等先后在第四、五、六届“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获奖,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先后获一、二、三等奖。并被邀请赴韩国演出。有3名小演员被评为优秀演员。在宜城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更是大显身手,现已连夺八年桂冠。其它在市级以上获一等奖的节目达20余个,获奖学生不胜枚举,仅在省级以上获奖的学生就达100余人次,舞蹈演员于安琪、王春阳、李瑞同学在她们精心培育下,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风采展示大赛”中荣获舞蹈专业组金奖。今年我校在宜城市艺术节上荣获第一名的舞蹈节目《托起盲童心中的太阳》再一次参加了湖北省艺术节演出,并荣获一等奖。

八、沐五年课改春风雨露,尽显百年南小课改风采

五年来,南街小学乘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五年间,学校在中央教科所、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申报立项了14个研究课题,填补了百年南小无国家、省研究课题的空白,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已圆满结题;省级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获省教研室颁发的“优秀课题研究”奖;《非智力因素对儿童学习与品格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获襄樊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五年间,两次接受省教研室组织的课改调研,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的高度评价;2003年为襄樊市教育局召开的课改工作会议提供交流材料五份,两名教师为大会作课,其中校长陈圣友的《围绕课改抓教研,抓好教研促课改》先后被《襄樊教育》、《走进实验区》刊载;五年间,学校先后摘取了“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襄樊市示范学校”、“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襄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奖牌;五年间,有一名教师获中央教科所颁发的“课改先进个人”奖,2名教师获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奖,二十多人次获襄樊市、宜城市教改、教研奖;有226人次的课改论文、案例、教案在国家省、市级发表、交流或获奖;五年间,学生有20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上一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最新单位工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