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精选10篇)
1.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词。
2、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一段和第五段。
一、掌声引入,揭示板书课题。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请大家伸出左手,再伸出你们的右手,把你们的左右手相互击碰,让它们交汇出美妙的声音,好吗?刚才左右手交汇出来的那美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你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掌声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给她掌声?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掌声
掌,上下结构,从上至下依次是小字头、秃宝盖、口和鼓掌要用到的手;声是个熟字,提醒大家注意,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上横长下横短。
齐读课题。像刚才同学们的掌声一样,热情一些、热烈一些。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过渡:就是这热烈的掌声,它改变了一个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掌声。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课文里的词语都会读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默默落下了残疾投向调来了解慢吞吞眼圈儿一摇一晃镇定讲述情况经久不息犹豫注视持久轮流愿意骤然情绪忧郁鞠了一躬舞蹈房交谈困境珍惜
(1)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问问同学。
(2)指名读,正音,全班跟读。
(3)把词语放进课文的句子中读,并试着理解。
(4)还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5)提示多音字:落、调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读了课文,我想请一个同学来回答:谁送给谁掌声?为什么要送给小英掌声?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了解小英的情况。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里知道的?(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不开心是一次两次吗,从哪里你知道她一直都不开心?
板书:忧郁
她为什么总是这样子呢?
她为自己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为她自己走路难看的样子感到自卑。(板书:自卑)
(3)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
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愿意做她的知心朋友,把她的苦衷通过你有感情的朗读告诉给刚调来的,对小英还不了解的老师吗?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强调总是默默地一角读得轻一点。
过渡: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们希望她永远是这个样子吗?正入大家所希望的一样,小英变了,你们想知道她变得怎样了吗,请读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她不再忧郁(yù),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小黑板)现在你看到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她不再忧郁,变得开朗自信了。读到这儿,我们的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什么让小英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自信、开朗)这个问题就留做大家课后的朗读思考题,下节的语文课我们来检查,看谁最会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生字描红,抄写。
2、熟读课文,找出小英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两次掌声的描写,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了解小英前后性格的特点。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可是老师有点紧张,害怕自己讲得不好,请给老师一点支持和鼓励,好吗?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后来她变得怎样了呢?(指名说)
(板书:忧郁自卑开朗自信)
由忧郁自卑到开朗自信,那是多么大的变化呀。是什么让小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有一封小英的来信,请同学们读读这封来信,说说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指名说。你能读好这封信吗?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二、探究变化的原因
(一)交流讨论第一次掌声。
过渡:就是这掌声,使得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多么神奇的掌声啊!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先自己完成,然后再与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实物投影描写掌声的句子。
2、读读描写掌声的句子,思考:课文共写了几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同学们鼓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3、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英是那么紧张、害怕,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2、3自然段吗?(指名读)
过渡:此时,小英是多么紧张、害怕呀!我们来看看,紧张害怕的小英最终怎么做了呢?
5、出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看到小英走上讲台,你想对她说什么?(鼓励、安慰)
总结:是啊,此时,小英最需要的就是同学们的鼓励和安慰。就在此时,掌声出现了,多么及时的掌声啊!听到这么热烈、持久的掌声,如果你就是小英,你会想什么?(相机板书:鼓励)
(二)交流讨论第二次掌声。
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之下,小英的演讲怎样呢?
1、引读: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过渡:有了同学们的鼓励和安慰,小英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当她结束演讲,同学们又怎么做呢?(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
2、同学们为什么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小英呢?(指名说)(动人普通话好)同学们的掌声就是(赞美)的掌声啊!(板书:赞美)面对同学们赞美的掌声,小英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3、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句话,用三角符号点出红体字,老师有点不明白:小英为什么深深地鞠了一躬?为什么又微笑着走下讲台?
总结:如果说,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勇气和力量的话,这一次掌声,又给小英带来了什么?(信心希望)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害怕犹豫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在小英出色完成演讲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信心与希望。可见,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啊。(根据板书提示来总结)请大家自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读读,想想曾经给过你掌声的人和你给过掌声的人。(指名读,再齐读)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哪些人是身处困境的人?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四、总结。
送给别人掌声其实就是奉献了自己的爱心,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爱,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别人给我们爱时,我们要懂得珍惜,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掌声就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饱含深情的语气,再读一次作者的这番感言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后拓展: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是什么时候得到的?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为什么给他掌声?
2.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过程与理解:
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突破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废”:声母是f,不是h;“录”:读“lù”,与“nù”区分;“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你还能给“了”组几个词吗?了解了断了结了得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1.认识17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以学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
学
善思办法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请同学们读《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古诗》两文章,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互帮互学。
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结合课文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说一说两课文的主要内容个是什么?
(2)学生汇报组内学习情况。
(3)学生汇报字词。
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屡中敌舰抢射慷慨激扬
爆炸致远捐躯挣脱热忱逃命顽强视线
(4)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5)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
(6)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组字谜和儿歌的形式来识记字型。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4.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篇四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型
练习
主备
徐金
教材、学情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践练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分学习9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教学目标
1.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诵读并熟记关于秋天的成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练习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
搜集四季的成语。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有哪些精彩内容等待我们呢?
二、交流平台
1.出示题目要求
2.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呢?
3.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4.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评议
(1)查字典。有时字典上会出现几种解释,这时就要再结合前后文来分析哪一种解释最准确。
(2)向他人请教,如果别人也不能解释得很清楚,可以一起查阅资料。
(3)组合理解。先看看词语中都有哪些字,分开解释,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理解。
(4)换同义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词语替换的方入理解。
(5)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
5.教师小结:原来,除了查字典、词典,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我们要善思善问,多观察多阅读,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和积累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1.积累形容四季的词语
(1)出示题目要求。
(2)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3)小组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全班评议整合。
(5)巩固熟记。
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夏:炎热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烈日当空······
秋:凉爽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冬:寒冷
滴水成冰
地冻天寒
冰天雪地······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题目要求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①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②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3)自由读句子。
(4)指名读,评价。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理解了哪个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同桌交流
小结:①查字典、词典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憧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无法安定,心神不宁。
②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A.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懂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是“憧憬”的具体内容。那么“憧憬”就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
B.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
责备他。
想一想:小明打碎花瓶后,心里会不会害怕?他会想些什么?那么
“忐忑不安”就是因为某件事引起的心神不宁,无法安定
③推测与组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观察“忐忑”二字的字形特点,推测“忐忑”就是指心里七上。“不安”就是心里不安定。“忐忑不安”即心里七上八下,无法安定。
(8)
巩固运用练习
第二课时
一、书写提示
1.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1)课件出示钢笔执笔姿势图,观察思考:与铅笔的执笔姿势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用钢笔写字,执笔姿势与写铅笔字时基本相同,但要注意笔尖的方向。
(4)四人小组练习执笔方法。
2.练习写好八个汉字
(1)出示八个汉字。
(2)观察这几个字的笔画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3)这几个汉字的横画和竖画比较多,要想写好这几个字、首先把横画和竖画写好。
(4)写好横画和竖画的关键在于: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5)除了做到横平竖直,还要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评。书写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规范、端正、整洁,字的大小要适中。
3.使用和爱护钢笔
(1)刚买的钢笔要洗一洗,用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写起来不流畅,也应洗一洗,洗完后要挤掉笔管里的水。
(2)吸墨水时,要将笔尖淹没在墨水里,左手扶住墨水瓶,右手轻轻地捏几下笔管,将笔管里的气挤出去,把墨水吸进来。
(3)吸完墨水后,应用布将钢笔擦干净。
(4)吸完墨水后要套上笔套。
(5)最后要拧紧瓶盖,将墨水瓶放到安全的地方,防止碰倒。
二、日积月累
1.回忆上节课积累的关于四季的词语,找出其中的成语再读一读。
2.出示课本上的成语。
3.自由读,想想这些成语都是关于什么季节的?
4.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出每行三个成语之间的联系。
5.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6.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7.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9.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与四季有关的词语
5.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五
海滨小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年夏天去广东游玩,被一座城市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大家想不想看看啊(出示图片)这座城市紧邻大海,海边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小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板书课题:19海滨小城)
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靠近湖的是什么?靠近河的呢?。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浪花朵朵送来了本课的词语,指名读词。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 沙滩,机帆船,海鸥,云朵)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 棕 银白 白 灰 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 船队)
体会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体会贝壳的多和美),加上感叹词,读出贝壳的美。(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6.海滩上也并不是一直这么安静的,什么时候变得喧闹起来呢?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看图片,想象一下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体会公园的美。指导朗读: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6.体会街道的美。干净,整洁
7.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6.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六
(共1题;
共16分)1.(16分)直接写得数。
120÷3= 480÷80= 700÷25= 630÷70= 4800÷800= 450÷30= 720÷30= 1000÷50= 1000÷125= 723÷90≈ 540÷58≈ 160÷43≈ 二、用竖式计算。(12分)(共1题;
共12分)2.(12分)笔算。(1)364÷7(2)625×4(3)660÷6 三、认真思考,对号入座。(28分)(共12题;
共28分)3.(5分)请你走进超市,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2)4.(6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80×4 _______800 980 _______140×7 12×6 _______16×2 25×4 _______ 24×5 5.(2分)计算。
(1)350×8=_______(2)158×7=_______ 6.(1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一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_______厘米。
7.(2分)25×8=_______,当因数8扩大10倍,积是_______;
当因数25和8同时扩大10倍,积是_______. 8.(3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3×5_______3×15 250÷5_______280÷4 300÷6_______70×5 24×4_______42×2 9.(1分)小明家有两扇窗户关得不太严,每到刮风的时候,总往屋子里吹尘土.爸爸要用密缝胶条把窗户封严. _______ 10.(1分)看图回答 _______元 11.(1分)一块长方形木板,它的周长是38厘米,长12.6厘米.这块木板的宽是_______厘米? 12.(1分)一个边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如果从四角剪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_ 厘米. 13.(4分)2.04千克=_______克 3小时15分=_______小时 9080平方米=_______公顷 320立方厘米=_______立方分米 14.(1分)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周长=_______ 四、仔细推敲,正确判断。(5分)(共5题;
共5分)15.(1分)判断对错. 0+1+2+3+4+5<0×1×2×3×4×5 16.(1分)三角形不可能比梯形大 17.(1分)判断对错. 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18.(1分)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周长是20厘米。
19.(1分)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另一根围成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五、反复比较,择优录取。(5分)(共5题;
共5分)20.(1分)2400÷8=()A.30 B.300 C.3 D.3000 21.(1分)选一选。
(1)400千克和4吨比较()。
A.400千克重 B.4吨重 C.同样重(2)一个篮球重()克。
A.80 B.800 C.8000(3)8吨的棉花和8000千克的铁比较()。
A.棉花重 B.棉花轻 C.同样重(4)2千克苹果和60克苹果加在一起的重量是()。
A.80克 B.260克 C.2060克 22.(1分)下列估计正确的是()A.一枚一角硬币重1千克 B.一个鸡蛋重100克 C.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D.8千克和800克香蕉同样重 23.(1分)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A.两位数 B.三位数 C.两位数或三位数 24.(1分)236×8的积的最高位是()A.百位 B.万位 C.千位 六、动手动脑,画图操作。(6分)(共1题;
共6分)25.(6分)画一画(1)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先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2)再画一个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共6题;
共28分)26.(4分)李叔叔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每箱装8个。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用估算解决)27.(4分)一本《名人成长故事》有240页,张华用了6天看完,李娟用了5天看完。平均每天谁看得少?少多少页? 28.(4分)水果店买回苹果150千克,买回梨123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4倍,水果店买回桔子多少千克? 29.(4分)一个长方形周长是66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0.(4分)把一个6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宽12cm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31.(8分)先量出下面各图的边长,再算出它们的周长.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出结果。
(共1题;
共16分)1-1、二、用竖式计算。(12分)(共1题;
共12分)2-1、2-2、2-3、三、认真思考,对号入座。(28分)(共12题;
共28分)3-1、3-2、3-3、4-1、5-1、5-2、6-1、7-1、8-1、9-1、10-1、11-1、12-1、13-1、14-1、四、仔细推敲,正确判断。(5分)(共5题;
共5分)15-1、16-1、17-1、18-1、19-1、五、反复比较,择优录取。(5分)(共5题;
共5分)20-1、21-1、21-2、21-3、21-4、22-1、23-1、24-1、六、动手动脑,画图操作。(6分)(共1题;
共6分)25-1、25-2、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共6题;
7.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这广袤的华夏土地上,无数的山川湖海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开始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
(二)学习生字
学诗之前,我们先来读本节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课件出示)
其中“抹、磨”二字为多音字。(课件出示)“抹”字在“抹粉”中读mǒ,在“抹布”中读mā。“磨”字在“磨刀”中读mó,在“磨盘”中读mò。
我们再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课件出示)
这13个生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
左右结构的字有“断、孤、帆、饮、初、镜、银”,其中“孤、帆、饮、镜、银”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断”字左宽右窄;“初”字左边是“衣补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上下结构的字中“楚、至、盘”要写得紧凑。
独体字“未”的两横,要写得上短下长。
半包围结构的字中,“磨”字中“广”的一撇要拉长,包住里面的部分,不要把字写成上下结构。
重点讲解两个难写字的写法。
“断”字在书写的时候,左边的部分先写“米”,“米”的捺变为点,再写竖折。右边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课件出示)
“遥”字是半包围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先内后外。里面的部件要写紧凑,外面的捺要写舒展,托住右上部分。
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课下工工整整地书写这13个生字,写之前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占格,做到心中有数再书写。
(三)学习《望天门山》
1.写作背景
李白在年轻时,仗剑离乡,辞亲远游,行船途中经过天门山,望见天门山壮美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望天门山》。(课件出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诗中有几处重点词语,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与字典来理解。(课件出示)
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②中断:指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③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④回:回旋,回转。
老师来讲讲诗的大意: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4.体会情感
题目《望天门山》,通过一个“望”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观赏天门山是远远地看。正如第一句所描绘的雄壮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本是两座山的合称,但通过诗句,我们仿佛又可以产生更为奇特的想象:天门山是一座山,但由于楚江的冲击,劈开了这座“天门”。“中断”一词,多么有力量,远远望去,这两岸的青山就像被生生地劈开一样,那么高耸陡峭。虽是写山,却让我们感受到楚江的汹涌。一个“断”字显示了山的高耸险峻,一个“开”字,又把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课件出示)
既然楚江的冲击如此猛烈,都能够将天门山劈开,那又为何在此地“碧水东流至此回”呢?楚江在流经天门山以前,江面十分开阔,而天门山两侧险峻的高山使河道变窄,仿佛将江水锁住一般。因此,奔腾的江水在天门山无法顺畅地流过,从而形成回漩之势,使这片水域更加汹涌激荡。(课件出示)
前两句中,诗人借写山表现水的汹涌,借写水衬托山的奇险。
我们继续跟随诗人,欣赏天门山的美景。“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本就矗立在那里,一个“出”字,为静止不动的青山增添了动态美。青山为何而动呢?“孤帆一片日边来”,原来,诗人在这顺流而下的小舟中啊!这一艘小舟随着激荡的江水不断前行,天门二山扑进眼帘,身姿愈发清晰。(课件出示)从诗人的角度看,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这是多么新鲜又令人喜悦的景色呀。
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巴蜀老家,外出游历。带着激情与活力,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通过《望天门山》,我们有幸跟随诗人李白一睹天门山雄伟奇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能将这首诗背诵并积累下来。
(四)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游览西湖吧!《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担任杭州地方官时创作的诗篇。这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在西湖游玩,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便将这一难得的经历用诗歌记录了下来。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课件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走进这首诗,先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再想一想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正。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④亦:也。
⑤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这首诗的大意是: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是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都具有迷人的神韵。
4.体会情感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正是西湖“初晴后雨”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题目中的“晴”时之景(课件出示)。在阳光的照射下,西湖之水波光闪动,光彩熠熠,是不是很好看呢?
“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是题目中的“雨”时之景(课件出示)。在细雨蒙蒙之中,群山若有若无,恍若仙境,也是非常奇妙的景色呀!
这两句中,诗人既描绘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也描绘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可见,在苏轼眼中,西湖的景色无论是山还是水,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而后两句中,诗人没有紧接着前两句去描绘西湖的景色,而是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比喻表达出西湖的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人西施的传说距离苏轼所在的宋代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西施的美丽只存在于后人的想象之中。也正是如此,这西湖之美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西施,无论淡妆或是浓抹;对于西湖,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这些都无法改变她的美丽,也都是在增添她的美丽。
这首诗并不是写西湖的一时之景、一处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课件出示)既有湖光,又有山色,既有晴日之景,又有雨天之韵。但西湖究竟美在哪里呢?恐怕没人能够说清楚。诗人以绝色美人比喻西湖,将生命赋予了西湖。人人都知道西湖美,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正因如此,这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直到今天还浮现在每一位西湖游客的心头。让我们边读边品味西湖之美吧!(课件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学习《望洞庭》
1.写作背景
明月当空的夜晚,刘禹锡途经洞庭湖,将最美好的湖光山色付诸笔下。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洞庭山水吧!(课件出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了解这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词大意。诗中有几个重点词语,我们要知道含义。(课件出示)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②和: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③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诗的大意是: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4.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绘的是洞庭湖秋夜的美景。(课件出示)
第一句写“湖光”与“秋月”,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澄澈空明,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课件出示)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生动的比喻补全了首句的意境。因为“潭面无风”,所以湖光和秋月得以协调。若狂风怒号,湖水激荡,这湖光和秋月又怎能争相辉映,互相衬托呢?而“镜未磨”的比喻,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湖面水平如镜,在这秋夜中,借着月光的清辉,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课件出示)
第三、四句中,诗人将视野拓宽,以独特的想象力,表现洞庭湖山水之美。
远远望去,皓月银辉,君山愈加青翠,湖水更为清澈。在诗人笔下,洞庭山水仿佛变成了一件艺术品,“白银盘”和“青螺”,色调淡雅,互相映衬。这奇特的比喻,为洞庭山水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三首诗歌,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和秀美。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古诗积累下来,细细品读,慢慢品味。有机会的话,也希望你能够走出家门,到诗中所描绘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切身体会诗人笔下的风光美景。
(七)作业布置
1.抄写《古诗三首》一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
3.预习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8.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八
1.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2.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明确同义词表达的侧重点。
3.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4.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重点
1.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难点
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长期观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赏读具体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将文章写得准确;不仅要细致地观察,还要长期地观察,最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2.词句段运用
词语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类是同义词。在“词句段运用”中,通过“连一连”的方式,找到同义词,并明确这些意思相同的词语在用法上的细微区别。如“鸟巢”属于书面语,而“鸟窝”则多用于口语。辨析这些区别,对我们认识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在句子中,一些词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词语的重要性,从而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日积月累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楚列出的每一则谚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当堂记忆、积累。课下让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查找书籍等方式搜集更多有关气候的谚语,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1.预习提纲
(1)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进行描写。
(2)通过查字典,解决在学习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中的生字问题。
(3)运用互联网等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课件出示: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学生认真读片段,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个片段:从“钳子、较大的土块、强有力的后足、两排锯、倾斜地铺开”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得多么准确。只有观察细致了,描写起来才会更准确。
第二个片段:从“要是、萎了、痕迹也没有了、逐渐变成灰色”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第三个片段:“仔细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短语表明作者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可见要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最好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
认真阅读三个片段,从重点词语中感受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表达的准确以及观察的多方面、多角度。教会学生观察,对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1)认真观察上下两行字,大家发现这两行字有什么特点?
(2)上面的字和下面的字连起来,组成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3)上面同一个字可以连下面两个字,各组成的词语在意思上、用法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完成练习,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的字都是动物名称,和第二行相应的字连起来,可以组成词语,这些词语表示这种动物的“家”。同时,第一行的字与第二行可连的两个字分别组成词语,这两个词语是同义词,一个常用于口语,一个常用于书面语。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组词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遣词造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词语在句子中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它们,句子表达的意思会更加准确。
直接表明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开门见山,非常简洁,同时引发学生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四、深入探讨
1.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4.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1)读一读,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思考,句子加上了加点词语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读句子,讨论,并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灰色的。这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最多”一词表明隧道最深有九寸。这个词起到了限制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的这句话,思考:哪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课件出示:
这座桥长约12米,宽约8米。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句子。并选出代表发言。
预设:“约”点明了桥的大概长度、宽度,因为测量是有误差的。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
设计意图:
理解加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严谨地表达。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谚语。
课件出示:
1.立了秋,把扇丢。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谚语。
(1)大声朗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并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指名出示在预习中搜集到的谚语的意思,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谚语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在弄懂谚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同时展示收集到的谚语,加深印象,扩大知识积累。
一、举一反三。
在“词句段运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弄懂书中呈现的几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外,我还列举了别的例子,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理解表程度或表限定的词语在增强句子表达准确性上的作用。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重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始终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词句段运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同义词的用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读中积累谚语知识。
9.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九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去年的树》中信守诺言的小鸟;《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二、单元教学要点及教学建议:
1.去年的树;本课描写了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情,重点是感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懂得信守诺言的道理。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
2.那一定会很好:本课作者记叙了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变化过程,重点是感受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带给大家的无私品格。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大树的情怀。通过比较阅读,感受童话中表现的主题不同。3.在牛肚子里旅行:本课作者记叙了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变化过程,重点是感受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带给大家的无私品格。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语气。
4.一块奶酪:本课介绍了一群蚂蚁搬运一块奶酪的故事,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和蚁群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默读课文,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5.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我来编童话》,引导学生根据例词写童话,重点是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总结童话的特点,提出习作要求,再练习写一写。
10.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 篇十
一、量词积累。
三、课文我精通。 4.《曹冲称象》 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一头大象、一棵大树 一杆大秤、一堵墙
一根柱子、一艘船 一条线、一幅画
一只狗、一封信 一支圆珠笔、一沓纸 一束鲜花、一个故事
二、积累:“地”“的”。得意地 端详 伤心地 哭了起来 仔细地 看了看 满意地 笑了 高兴地 说 紧紧地 闭着 微微地 笑着 弯弯的 眉毛 红润的 脸 明亮的 眼睛 沙沙的 响声 乌黑的 头发
曹冲是一位聪明、爱思考和爱观察的好孩子。
5.《玲玲的画》 玲玲:弄脏 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6.《一封信》 露西
一共是二封信 第一封信是自己写的,不开心,信的内容让爸爸感到担心。第二封信是和妈妈一起写的,开心,不让爸爸担心。 7.《妈妈睡了》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
妈妈非常辛苦。
四、句子我精通。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字体现了曹冲的年纪很小,说明了曹冲虽然年纪小,但是非常聪明,爱思考。
五、仿写我在行。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又高又大 又大又圆 又长又细 又白又胖 又香又甜 懒洋洋 喜洋洋 笑眯眯 气冲冲 白茫茫 绿油油 黑乎乎 胖乎乎 亮晶晶 亮闪闪
【三年级部编版上册掌声】推荐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近义词08-13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9-0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06-19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总结06-19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07-23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08-1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0-25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歌12-0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01-2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9课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