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2024-08-02

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精选10篇)

1.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一

近日,县长张xx主持召开县政府第18届3次常务会暨精准扶贫专题研究调度会议,副县长皮仄郑、杨永刚、肖承椿、廖肇洲、汤荣福、钟晓斌、谭晓芳参加,县领导潘清生应邀出席。

会议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相关政策规定。会议还专题研究了推进乡镇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扶贫资金拨付、20xx年退出的11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油茶开发、果业开发以及整村推进、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等精准扶贫工作事项。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澄迈县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澄迈县“十三五”扶贫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使帮扶对子结有所用、扶贫工作落到实处,4月11日下午,澄迈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部署结对扶贫工作,所有承担帮扶责任的院庭领导参会。

会议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打好扶贫攻坚战。积极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扶贫攻坚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践行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切忌喊口号,作风漂浮,切实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二要明确任务,把握节点,切实推进扶贫工作。要明确扶贫谁、谁去扶、怎么扶的问题,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结对贫困户的扶贫要求和家庭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选准发展项目,建立一帮扶人一表制,定期汇报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使扶贫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实现从输血性扶贫向造血性扶贫转变,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使贫困户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强大自我,甩掉贫困帽子。三要加强领导,强化督导,确保扶贫工作见实效。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要求各帮扶责任人要明确自己身上的重任,提高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带着真情去扶贫,把每一个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戚、朋友,心中时刻惦记扶贫对象,千方百计为他们鼓实劲、谋出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汇报各自的帮扶进度,查找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半年进行一次帮扶效果评估,对办事拖沓、帮扶不力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2.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 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在贫困人口中, 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 或是家庭因学致贫, 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 关键在于发展教育。

1.1 增强贫困人口教育积极性

以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稳定增收最终实现脱贫为目标, 转变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提高贫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接受教育增强脱贫能力, 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心愿望, 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他们对以教育提高素质或掌握技能, 从而增强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 并拥有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扶持资助政策, 使教育精准扶贫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 提升教育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支持多种形式的精准教育扶贫。全力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 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及其他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小学、初中寄宿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补助等特殊补助政策;强化大学本科、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扶贫培训补助措施, 做到应补尽补;加大“雨露计划”扶持力度。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 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短期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对残疾、智力落后贫困人口的特殊教育, 改善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条件, 提高接受贫困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加强精准扶贫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吸引教师到贫困地区从教。为贫困地区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贫困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 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组织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学校服务。

三是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设施。精准扶贫不仅要重“量”, 同时也要兼顾“质”, 可在马山、上林、隆安县的较为集中连片的贫困乡镇实施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改善计划, 不断提高贫困生教育条件保障水平。

2 配强队伍, 发挥能人扶贫作用

“能人”是有一定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致富带头人。充分调动能人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 发挥能人引导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 集体奔小康之路, 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措施之一。

2.1 引进帮扶队伍

一是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 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安排处级及处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 牵头负责班子最弱、扶贫任务最重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建立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科技特派员应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配备1~2名科技特派员,

三是引进人才支持。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 从有关部门、金融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引进, 采取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 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鼓励和支持思想好、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

2.2 发挥本地能人作用

本地能人包括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农业技术骨干、农村致富骨干等, 这些人大多政治素质较高、市场经济意识较强, 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将能人带动战略引入到精准扶贫攻坚行动中来, 各乡镇要激活能人要素, 挖掘能人潜力, 放大能人效应, 找准能人优势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 瞄准能人与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利益焊接点, 发挥能人的致富示范作用及脱贫帮扶作用。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 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能人帮扶,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将能人大户、合作社与贫困户“捆绑”, 让贫困农户共享能人大户的“资源”, 共同致富。同时, 还应了解能人诉求, 为能人创造有利条件, 解决能人在带动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 给予必要的政策、物质及资金支持, 组织能人参与相关培训, 提升能人素质, 更好地发挥能人的帮扶作用。

3 整合力量, 建立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精准攻坚的时期, 最大限度地挖掘好、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打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 是我们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需要创新思路和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构建政府+社会+群众, 专项+行业+市场的大扶贫格局。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开展“十三五”市领导挂点联系贫困村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的方案和协调工作, 坚持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一挂两包”制度,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市直机关单位、区直驻邕单位、驻邕部队、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 市属院校、中学校、医院、医疗机构、新闻单位、国企的扶贫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帮扶制度, 提升帮扶效果, 为帮扶群众多出点子、多出办法、多出措施。继续开展市内发达城区对口帮扶贫困县区活动。

3.2 政府+社会+群众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政府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精准扶贫, 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有效扶持, 把政府、社会、群众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仁人志士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村企共建, 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增收产业, 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千家民营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活动开展, 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突出群众主体, 激发内在动力, 精准扶贫过程中, 充分走群众路线,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发动群众建言献策, 出点子、想办法、谋思路, 集中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智慧, 让爱心人士自觉地助困解难并逐步有组织地把资金投入到扶贫事业和项目上来, 让更多人享受到扶贫的成果。

3.3 专项+行业+市场

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市场扶贫有机结合, 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 专项扶贫需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项目;行业扶贫需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市场扶贫, 即发挥市场作用, 引导资源、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 从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支持专项扶贫及行业扶贫, 例如, 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易地扶贫安置区等工作可借助招商引资来开展, 为此需加强项目招商引资的包装、推介工作, 加强项目合作洽谈, 招实商、招好商;制定专项扶持政策, 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产业扶贫需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或种植园区, 农户向企业或者合作社转入土地, 从而引导和带动其他农户加入, 发展规模经营, 促进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 通过市场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扶贫领域, 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4 优化方案, 推进扶贫政策落地

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采取超常措施, 拿出过硬办法, 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扶贫开发的总体谋划、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 尽快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组合拳, 逐一细化对接, 并编制精准扶贫专项规划, 确保收到实效。

4.1 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组合方案

吸收贵州、甘肃等地的成功经验, 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 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通过措施组合, 全面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以“2+10+N”方案为例, 其中“2”是指两个总方案, 就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市精准扶贫实施总体方案及考核方案;“10”是指10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 由交通、财政、发改、扶贫、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水利、农委、林园等部门按照脱贫目标的要求, 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生态移民、精准帮扶等内容, 出台相应具体实施方案。“N”是指每个贫困村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整体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出的方案要有针对性, 要便于操作, 坚持可操作、利执行、易检查、能落地, 使方案的目标、内容、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4.2 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各地必须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 “十三五”扶贫规划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规划需在充分总结“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新挑战、新任务, 结合各地实际对“十三五”时期南宁扶贫开发工作路径及机制进行研究, 提出具有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在规划编制中, 要密切关注当前的扶贫开发形势, 把握发展的环境、基础、动力等各方面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使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各方智慧的过程, 从而制定出高质量的规划。

5 强化考核, 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明确责任担当, 全面落实责任, 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通过“硬”指标, 形成“硬”约束, 确保扶贫开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5.1 健全考核机制

制订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在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上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 全力推动扶贫攻坚任务落实。重点考核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承担精准扶贫重点任务的市直部门和双联单位的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驻村帮扶工作队。此外, 有扶贫任务的各市还应把市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列入机关考核内容。要科学设置精准扶贫实绩考核指标和权重, 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在坚持对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情况等主要目标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 针对县乡村三级承担的不同任务, 各有侧重地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要素, 并按工作任务大小、难易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分值。要坚持平时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相结合, 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 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和民意调查等措施, 全面了解精准扶贫任务完成情况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情况。要坚持把精准扶贫成效作为县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把扶贫攻坚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落实党委、政府责任制, 强化督导考核。把当地财政扶贫投入情况、贫困人口收入增长水平、脱贫任务完成情况、引导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情况等, 列入重要考核指标, 把扶贫成效作为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责任。

5.2 健全正向激励及惩罚约束机制

一是启动扶贫激励和问责机制, 促进扶贫开发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 突出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在班子和干部评价中的作用。对定点扶贫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直接挂钩, 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评选出定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帮扶干部, 给予表彰奖励, 并纳入帮扶单位年度评优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工作不主动、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单位与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对领导班子进行问责。推进干部“逢提必下”制度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对在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工作一年以上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教支医干部, 在提拔使用时可视为有基层工作经历。

二是启动扶贫绩效为导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实行奖优罚劣。改变了过去“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分配模式,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与减贫成效、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结果挂钩, 对按时完成扶贫任务的县区, 由市委、市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 用于精准扶贫后续工作, 增强扶贫资金正向激励作用;对未能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扶贫任务的, 须从本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上交市财政, 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鼓励区县开展竞争性分配资金试点, 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 把资金分配与扶贫目标任务结合起来, 让有能力把钱花好的地方得到更多支持。

6 保障精准, 确保精准扶贫出成效

精准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 真正让贫困户走上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 需要围绕扶贫开发任务, 从领导、组织、人才、作风等方面入手, 建立加快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 促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6.1 领导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 把精准扶贫攻坚示范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确保建设工作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建议有扶贫任务的各市成立精准扶贫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成员包括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各县区要实行县 (区) 长负责制, 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 在精准扶贫攻坚示范村建设一线设立建设指挥部, 落实至少一名副处领导常驻指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协调、周密部署,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推动建设工作高效完成。

6.2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保障,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高效联动机制, 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建议市里成立扶贫信息中心, 一方面负责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分布、贫困状况及收入变化、脱贫进展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另一方面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执行情况、扶贫开发资金发放、使用效益和社会各界帮扶贫困地区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议各贫困乡镇单独设置扶贫工作站, 扶贫工作站要明确至少2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他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要明确1名扶贫攻坚工作人员, 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在乡镇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各乡镇主要领导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挂钩联系1个重点帮扶村, 各乡镇需指定专职副书记和1名副乡镇长具体抓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县、乡、村均需配备专职扶贫干事。

6.3 人才保障

进一步抓好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建设。首先,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队伍薄弱的状况, 尽快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阶段, 可以聘用的方式增加扶贫工作人员, 同时适当解决人员编制匮乏的问题。其次, 注重锻炼和培养年轻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对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抓好扶贫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再次, 引进兼具管理、技术、法律、金融等多种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着力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4 作风保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确定”的要求, 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扎实推进反腐败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党的纪律建设, 强化执纪监督, 坚持不懈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坚持“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原则,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 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摘要:自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 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 出台重点攻坚工作方案, 创新扶贫方式, 丰富扶贫内容, 把准扶贫关键点, 扶贫工作进展显著, 但也存在不同程度扶贫对象失真、扶贫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扶贫参与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落地需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多层面全方位推进, 以完善的机制体制为依托, 构建扶贫治理体系促进精准扶贫常态化。

3.推进精准扶贫 实现富裕文明 篇三

当天,陈开枝一行首先召开座谈会,听取该县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及相关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推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深入到该县云髻山古镇、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的故居和马头镇大陂、秀田等老区镇、村,与项目负责人、镇村干部、驻村干部等人员仔细交谈,实地察看老区建设发展情况,指导老区村扶贫攻坚工作。同时,协调和指导相关部门单位积极统筹资金,及时拯救和修缮红色故居,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开枝充分肯定了新丰前两轮扶贫工作成效,对该县在加快推进老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意见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应,指出扶贫工作的动态特性,要使一户一村实现脱贫,也要使全县实现脱贫。他要求该县结合实际,用好扶贫政策,抓精扶准,扶出效果、特色,大力完善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着力改变老区村面貌,使老区人民早日实现“从贫困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的精准脱贫目标。同时,要求该县充分发挥生态、交通等优势,全面做好发展规划,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4.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篇四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5.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五

今年下半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开了3次,每次都是高规格高效率,每次围绕一个主题,采取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的办法,让大家学思践悟,循序渐进。第一次现场会于8月21日在XX召开,主要是解决产业扶贫问题,推广XX33111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经验。第二次现场会于10月22日在XX召开,主要是进一步明确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重点工作、推进模式和工作要求,对之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会议还推广了XX县探索实施医疗救助的作法。今天的会议,既是精准扶贫第三次现场推进会,也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会,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传达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对标;二是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研究部署具体工作措施;三是针对前期工作特别是暗访发现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整体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上午,大家参观了XX县3个村的易地搬迁扶贫现场。刚才,XX县、XX县XX镇交流了经验;XX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主题讲话,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请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叫做“重要的事情讲三遍”。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大讲特讲反复讲。下面,就扎实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我用三个词,每个词都讲三遍。

一、重视、重视、再重视

从前期省、市明察暗访情况看,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起步早、行动快,成绩应予肯定,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也比较普遍,很多工作没有落地、还不到位。昨天,我在XX县3个乡镇进行暗访,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三个一”载体填的一些表,展示板上的一些内容,有的是闭门造车,应付检查,突击搞出来的。我查看了一个农户的档案盒,里面的“家庭人均收入”栏,填了三个不同的数字。个别扶贫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对该村贫困户情况还不了解,没有做到“脚印农家”,谈何因户因人施策?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问题,是重视不够,表现为三个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识不到位。我们虽然搞了这么多活动,传达学习和报告会讲了很多,但是一些同志还以为扶贫开发搞了这么多年,好像有认识、有经验,也有把握,思想认识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前不久,报纸上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有的同志可能只是读读而已,对其中的深层意思还理解不透。《决定》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后面又作了深入阐述,如第三段开头,“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第四段开头,“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一连讲了“四个事关”。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当做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强调“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用词、这些表述都是前所未有的,讲到了极致,充分说明精准扶贫是最重要的工作。最近,省委书记XX两次深入XX、XX的贫困村贫困户夜访暗访,亲自检查督促精准扶贫措施到户到人情况。如果我们还不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能体会到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决心和良苦用心,还把精准扶贫当成一般性的工作,那就是太糊涂、太不成熟。

二是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认识不到位。“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句话大家都会说,但“不落一人”是个什么目标?从数学上讲,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就XX而言,就是XX万贫困人口,不能落下一个人,这个概率是多少?百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绝对是小概率。一百万人里面一个人都不能错,一个都不能少,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从现实上讲,精准扶贫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位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昨天,我暗访见到一个工作队队长,他说过去计划生育是天下最难的事情,现在精准扶贫工作比计划生育难多了。所以,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唾手可得的,不下硬功夫、不下苦功夫、不脱掉一层皮,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是对精准扶贫的方法措施认识不到位。我们前期部署了很多工作,包括在XX会议上讲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三个一”载体、产业扶贫“五位一体”、“四个一批”分类推进等等,讲的都是干货,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的同志没有听进去,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工作推进就慢下来了,甚至搞偏、搞变了。这是对精准扶贫的方法路径认识不到位。所以说,前一段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三个不到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决定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思想和认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二、落实、落实、再落实

刚才,我讲了明察暗访的情况、通报的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落实。粗枝大叶、应付检查、大而化之、差不多、大概齐,如此等等,反映了工作作风飘浮,落实不到位。怎样抓落实?当前关键是要把“扶谁、谁扶、咋扶”这三个问题想清楚、讲明白、做到位。

首先,扶谁。就是扶的对象在哪里?这是各地前期做的工作。精准识别已经进行了两轮,两轮之后还组织了“回头看”,是不是完全准确了?不一定,不敢打包票。就说刚才提到的那个表,是我昨天随便选的一张表,人均纯收入三个数字,而且这三个数字高出贫困线。精准识别不到位,那么扶谁就没有搞清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说“四个一批”加起来,正好等于贫困人口总数。后来讲清楚了,它不等于总数,是倍数,比如165%、170%。现在又加了一个“一批”,那么它还要多一点,可能是180%或190%。首先我们要把这个基本的数量逻辑关系搞清楚。然后,要认真搞好“回头看”,查漏补缺,纠偏纠错。接下来,要按照省里的安排,对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调整。这件事情,各地要抓紧落实好。

其二,谁扶。就是由谁来扶?各级都立下了脱贫军令状。怎样检验军令状入心入脑?我通过昨天的暗访,总结为“四个一清二楚”。就是,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对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盘子要一清二楚;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本地“五个一批”工程实施情况要一清二楚;村支部第一书记、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对本村贫困户情况要一清二楚;包保干部对帮扶对象情况要一清二楚。为什么要分四个层级提要求?因为各自任务不一样,重点不一样,功能职责也不一样。县级层面,着重是解决政策、资金问题。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县是实施主体,必须准确领会上级政策,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政策不清,必然导致方向不明,工作就要打乱仗。还有,钱从哪里来?要靠县级层面来落实。因为,整合涉农资金的平台在县一级,扶贫资金的筹集也在县一级。资金不落实,扶贫措施就会落空。所以,县级要着重解决政策和资金盘子的问题。如果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对这两个问题说不清楚,就是没有尽到责任。乡镇层面,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胸有成竹。“五个一批”工程是具体措施,如产业扶贫本镇有多少人?有哪几个产业?有多少市场主体?搬迁扶贫要搬多少户?搬到哪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如果说不清楚,那就是失职。村级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村支部第一书记、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天天与贫困户打交道,如果对本村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措施都搞不清楚,那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昨天,我在XX县XX镇XX村暗访时,拿着村里贫困户名册随机点了两三个人的名字,村书记XX对答如流,对这几户家里几口人、贫困程度、靠什么脱贫、什么时候脱贫一清二楚。这就是合格的村书记。村支部第一书记、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如果连本村贫困户的家里都没去过,堂屋都没踏进过,那还帮扶什么啊?所以,村干部、驻村干部对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数家珍,否则,就是失职。第四个层面,包保干部对包保对象要一清二楚。在XX县xx村,我看到贫困户田孟黄的包保干部是XX县地税局干部xx,就按照档案上填写的手机号码打了过去,电话一接通,问题一提出,他立马就把xx家里什么情况、去了几次、下一步怎么帮扶,都说清楚了。这就是包保责任落实了,到位了。在前一阶段“三个一”载体的基础上,今天推出这“四个一清二楚”,就是解决“谁扶”的问题。

第三,咋扶。总的思路是“五个一批”。关于产业扶贫,XX会议、XX会议上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的办法、路径是“五位一体”,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航母战斗群”。但是,从检查情况看,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还没有认识到为什么要“五位一体”。抽查贫困户的档案盒有的是简简单单的签一个协议书,有的甲方签了,乙方没签;有的乙方签了,甲方没签;还有是代签的。产业扶贫一定要“五位一体”,捆绑在一起,联接在一起。靠什么去联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一张协议上五方共同签字,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公司、贫困户,各方的权责利一纸约定、一单到位。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一对一,政府跟企业,企业跟银行、企业跟农户、农户或企业与银行、保险,分别签订协议。这个方面,要大力推广XX“33111”的典型模式。希望各地按照“五位一体”的模式,大胆探索落实产业扶贫工作。

关于搬迁扶贫问题,昨天晚上,我和XX、XX、XX等同志开会研究到十点钟。开完会后,我还躺在床上“放电影”,慢慢理,反复琢磨,终于理出了头绪。我觉得,易地扶贫搬迁要抓七个“子”,走好“七部曲”。为了便于记忆,大家可以联想到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曹植的七步诗。

第一步,精准识别摸底子。就是把易地搬迁扶贫情况搞清楚。首先要把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搞清楚。哪些贫困户可以实行易地搬迁?条件有三个:一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二是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个人有意愿,不能强迫。符合这三个条件,才能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其二,要把搬迁的规模、底数搞清楚。目前,我市经省认定的搬迁扶贫对象为x户、x人。现在,大家对这个数字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少数搬迁对象不符合三条标准,还要精准识别;有的认为XX搬迁对象少于全省总数10%的比例小了,应该达到13-14%;还有的不想报那么多,要减。怎么办?规模是一定的,省认定的建档立卡数就是底数,再加、再减都不可能。那么,不该进的进了、该进的没进来怎么处理?要通过精准识别,利用这次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开放时间窗口,把政策外的赶紧剔出来,把该纳入的赶紧调进去,保持总规模不变。

第二步,规划设计定盘子。首先,要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目前,XX县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次,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修建性规划。总体规划是战略性、长期性的,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依据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包括建筑、道路、绿地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等。做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个技术活,由规划设计部门完成。其三,在以上两个规划基础上,还要进行建筑设计。我们今天看到xx村的搬迁房子做得那么漂亮,那都是经过设计了的。对此,我在现场讲了几点,一是要管用、要经济,不能贪大求洋;二是要注意色调,希望新建的房子都是白墙黛瓦,不要搞成大红大绿、乱七八糟的颜色。白墙黛瓦的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美的东西之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非常协调、非常美,加任何颜色都是破坏。

第三步,建立平台搭架子。这个很重要。省里把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平台设在xx投资公司,由它来承接贷款,负责落实。xx投专门成立一个子公司,叫扶贫开发公司,专门运作扶贫搬迁,要求各县市相应组建一个平台公司,来对接省的平台。组建平台公司,有两种方法:一是新成立一个扶贫公司,专门做搬迁扶贫这件事;二是在县市城投公司之下再成立一个子公司,并且子公司与母公司“物理隔离”、封闭运行。这也是省里的刚性规定。目前多数县市的平台公司还没有落实。每户的xx万资金,靠谁去贷款?就靠这个平台。如果平台公司还没有成立起来,搬迁扶贫就不可能开头。所以要建立平台搭架子,这是必须的。

第四步,承接贷款借票子。县市搬迁扶贫平台公司成立后,要赶紧与xx投对接,按照省认定的易地搬迁规模,及时承接专项贷款,落实搬迁资金。

第五步,试点先行探路子。搬迁扶贫这件事情非常复杂,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需要试点先行。就像XX县,通过办大屋村这个试点,就知道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怎么做,房子怎么设计,资金怎么运作,建完了怎么管理。点上有了经验,再在面上推广,就少走弯路。所以每个县(市、区)要先搞一个试点。这个试点不一定要很大,20户、30户、100户都可以,把搬迁扶贫套路理顺了以后,再在面上铺开。

第六步,分步实施搬房子。试点完了以后,有了经验,然后分步实施;分步实施建完了,贫困户搬进去,分步实施搬房子。

第七步,多方筹钱还款子。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是要还的。每户x万元里面,大概有x万多元是中央补助和农户自筹,其余xx万元是平台公司贷款。这笔贷款的还款来源有哪些?大致分析有:一是涉农资金整合一点;二是县级财政预算一点;三是平台公司经营收入补助一点;四是农户自筹一点。同时,对搬迁贫困户要实行差异化的补助政策。比如五保户、低保户,可能一分都不收,由国家帮助建起来,贫困户拎包入住。对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贫困户,将按一定比例补助。这需要各个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具体政策措施。

三、拧紧、拧紧、再拧紧

6.卫计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湖南省xx镇卫计办深入贯省、市、县各级扶贫指示和要求,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积极探索扶贫攻坚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创新扶贫模式,多举措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医疗脱贫新机制。该镇卫计办按照县卫计局关于健康扶贫的指示,每个计生人员负责1-2个村的计生贫困户,按照扶贫办反馈的国办贫困人口数据,积极录入相关人员名单,发放健康医疗扶贫本,同时做好走访工作,对医疗贫困人口开展帮扶措施,帮助贫困人员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是持续开展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为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xx镇卫计办火力全开,深入落实利益导向相关制度,持续开展奖助特扶、节育奖励、新农合缴费补贴、计生医疗扶助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大病医疗救助、贫困母亲、人口基金、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关爱等活动。

三是协调各部门实施多方面扶持。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基金助学、金秋助学等爱心助学活动,在贫困户子女申请办理诚信贷款方面给予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就学扶持;协调农机站人员帮助贫困户接受“阳光工程”“甘露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对住房困难的困难人员更是帮助申请危房改造、贴息贷款、扶贫搬迁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计划生育扶贫对象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7.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七

一、传达贯彻,雷厉风行

一是传达快。全省会议结束后, 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立即将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13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扶贫和移民办将会议资料摘要成文,下发到全市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求全市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切实领会会议及《决定》精神。 二是形式活。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先后召开了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和全体干部会,系统学习了省委强卫书记、 鹿心社省长的讲话以及省委、省政府 《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文件精神。 三是效果好。九江市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立足实际,在广泛开展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起草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二、安排部署,立竿见影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坚持早动员、 早部署、早深入,在第一时间九江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6月30日,九江市委、市政府在修水县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会上明确提出“一个率先、三个明显” 的工作目标。二是突出一个新字。为确保《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接地气、可操作、有创新,结合九江实际,九江市创造性的提出了“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三是突出一个实字。在落实全省会议,特别是省委、 省政府《决定》精神中,九江市始终坚持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在起草《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先后改稿30余次,文件先后3次征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县(市、区)意见建议, 收集意见40余条。

三、攻坚克难,只争朝夕

8.以“光伏贷”推进精准扶贫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光伏贷;精准扶贫;农行九江分行

一、修水县基本情况

江西省修水县位于赣西北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与九岭山脉之间,人口86万,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有3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至2015年末,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17亿元,同比增长10.7%,财政总收入23.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修水县外出务工人员约20万人,辖内矿业、林业资源丰富,工业相对落后,目前全县人口城镇化率为44%,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修水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省定特困片区,是目前九江市唯一一个贫困开发县。截至2015年底,修水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799人,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968万元,贫困发生率为17.84%,有154个行政村被列为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

二、推进光伏扶贫的现实意义

1.较为适宜的天然环境。修水县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无霜区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季节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达1200个小时,不少年份高于摄氏35度的高温日长达20多天,随着温室效应,暖冬现象明显。修水非常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布局,可布局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2.当地政府的迫切需求。修水县政府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实施”的思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以2015年底的10.5万贫困人口为基数,以3年(2016-2018)全面脱贫退出贫困系列为总目标,分年度完成退出任务,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至2018年底实现国家贫困县“摘帽”。

3.当地良好的信用环境。农行修水县支行农户贷款余额2.28亿元,6000余户,不良额92万元,不良率仅为0.43%,农村生产经营贷款不良、关注均为零,有较好的信用环境,可以“光伏贷”信贷产品主动介入,支持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4.有效解决还款来源问题。国家对光伏发电项目实行补贴政策,对建成投产并通过验收的光伏发电项目按发电量每度电给予0.2元补贴,补贴期20年,安装成本大为降低。光伏安装系前期一次性投入,后续持续收益的扶贫方式。据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目前的技术,安装5.5千瓦的光伏设备,年发电量可达到 7000-8000度,按1.02元/度(含上网电价0.4元/度、国家补贴0.42元/度加省政府补贴0.2元/度)全部并网销售,年可获销售收入7140-8160元。如贷款3万元,按收入的80%归还贷款,每年归还5700元,6-7年可还清贷款。

三、对策与建议

金融扶贫过程中,当地党政部门主导推进是关键。要借势政府主导作用,凝聚财政、扶贫等各方合力,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与渗透,让责任更到位、政策更实在、措施更给力。

1.引入政府增信机制。根据光伏分布式发电站建设特点,采取“政府+银行+企业+农户、政府+银行+农户、政府+企业+银行”等模式,采取“财政风险补偿金+贷款对象+收益还贷”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建立光伏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政府通过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统一组织建设,光伏发电设备所需资金投入由政府统筹一部分,不足部分由银行贷款帮扶。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在银行开立基金账户,农行按担保比例发放贷款。

2.明确“政银企”合作关系。一是签订“政银企”三方合作协议。政府确定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牵头部门,对光伏发电扶贫进行统一规划,分配计划,落实风险补偿机制,与银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各县相关部门具体实施。二是推荐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农户名单。由扶贫部门进行宣传,本着自愿原则,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安排贫困人员进行报名,经过审核和公示后,确定需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人员名单,再由政府推荐给银行,给予一定贷款支持。三是对光伏企业进行招标准入。政府组织专家组深入调查,以技术成本、公司规模、资金实力等为要素,制定光伏发电企业统一准入标准,进行公开招标,在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允许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光伏开发,并对后续维护保养等做出规定。

9.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九

打赢扶贫攻坚大决战的动员令和宣言书

——欧阳坚解读《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

6月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日前,省委副书记、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应邀对《意见》作了解读。

记者: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欧阳坚:扶贫工作是当前我省压倒一切的最大任务。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意见》,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这是贯彻中央精神和部署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2013年初,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指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和鼓舞。今年以来,总书记先后到云南、陕西等地视察调研扶贫工作,并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汪洋副总理、杜青林副主席也先后到我省调研精准扶贫工作。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是我们研究出台这些文件的重要遵循和政策依据。

这是我省扶贫探索和实践的必然结果。近两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总书记要“扶到点上、根上”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比如,我们通过双联行动,不仅把干部等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且引入了外省力量参与甘肃扶贫开发;通过“1236”扶贫攻坚行动,形成了全省上下大抓扶贫的强大合力;通过市场的办法,撬动了大量金融资本参与扶贫开发,仅2012年至2014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就得到了上千亿元的金融支持;通过整合资金,放大了财政投入的效应,今年省级层面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达389亿元。这些探索,都可以说是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拿出了“过硬的办法”,都是围绕提高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做文章。我们的这些探索,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前不久到我省督查的国务院工作组也认为“可复制、可推广”。

概括起来讲,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央的要求,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已经认准的一项工作、一个方向。为此,我们在系统调研总结、集中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意见》和一揽子《实施方案》,并召开大会进行了部署。从这一段时间各方面的反映看,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部署,不仅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拥护,也引起了中央相关方面和媒体的关注。

记者: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意见》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欧阳坚:怎样研究提出一个管用、有效的文件,是近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放在心上的一项主要工作。《意见》的出台,是各方面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也是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改革创新的结果。

一是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结合各自分工,深入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王三运书记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到省扶贫办和交通、水利等部门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强调要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谋划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3月底以来,王三运书记再次深入到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进行专题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解剖麻雀,提出了要重点破解的18个问题和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节点要求。这些要求具体明确,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抓住了重点,明确了方向。省长刘伟平多次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深入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提出要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精准施策、定点消除。在两位主要领导的带动示范下,其他领导同志也结合各自分工,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二是精心研究、搭建框架。在吃透中央精神、总结实践经验、借鉴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实化细化“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取向和改革方向,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经过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多次讨论审议,最终形成了“1+17”的文件框架。

三是征求意见、凝聚共识。在起草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多次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等方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初稿形成后,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和我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党外人士,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和县区负责同志,我省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精准扶贫的意见。6月5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在起草过程中,王三运书记多次亲自修改文件,对框架结构、内容措施等都亲自指导把关。《意见》先后作了近30次较大修改,充分吸收了各个方面的真知灼见,确保所提出的措施办法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意见》的主要内容。

欧阳坚:总体上看,《意见》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意见》共7个部分,22条。

在对象精准方面,主要提出了要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摸准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因村因户施策、明确脱贫措施,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扶贫工作精准到村、到户。

在目标精准方面,明确了2017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强调要科学确定脱贫时序,并与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相衔接,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

在内容精准方面,从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富民产业和发展社会事业3个方面,对路水房电、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对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18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方式精准方面,强调要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理念、市场的办法推进精准扶贫,从改革扶贫机制、融合双联行动、创新投入方式、统筹社会帮扶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在考评精准方面,强调要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提出健全精准评估、正向激励、惩戒约束三项机制,对干得好的和干得不好的,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奖励和惩处措施。

在保障精准方面,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保障、转变工作作风5个方面,特别是提出了强化县级主体责任,省市县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省级领导包抓县扶贫工作等措施。

总体上看,《意见》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大决战开出了“良方”,配好了“良药”,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由全面开花向“定点消除”的重大转变。

记者:《意见》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欧阳坚:《意见》坚持把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瞄准了最贫困的地区和最困难的群众,突出了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扶贫难题,抓住了我省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意见》的创新和亮点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体现了系统性。《意见》和17个配套方案紧密结合当前我省贫困地区实际,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的有关要求,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具体任务相衔接,是一个统筹考虑、相互联系的架构,体现了“纲”和“目”的有机统一,对“六个精准”所涉及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体现了针对性。《意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针对瞄准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瓶颈短板制约严重、富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从现阶段必须解决、能够解决和需要假以时日持续用力才能解决的工作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的实施办法,确保让老百姓有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体现了操作性。在制定文件时,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提出了可操作、利执行、易检查、能落地的要求,坚持不现实的目标不说,不切实的任务不讲,不务实的办法不提,对拿出的每一项具体措施,从项目怎么安排、钱从哪里来、谁来组织、谁来实施、什么时候完成、怎样检查验收等,都一一明确,确保不虚不空,真正做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四是体现了突破性。在财政投入、学前教育、医疗卫生、电商扶贫、金融支撑、扶贫手段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比如,在财政投入上,提出各级财政要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拓宽了持续加大扶贫财政资金投入的渠道。在学前教育上,提出2017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在医疗卫生上,提出对每个村新建卫生室补助10万元,到2017年前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等措施,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的看病负担。在电商扶贫上,提出到2017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70%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在金融支撑上,提出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在扶贫手段上,提出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这些创新性的措施办法,都会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是体现了激励性。《意见》把贫困人口减少、群众收入增加、基础条件改善等扶贫开发的成效作为考核贫困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和扶贫成效显著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领导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有效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

10.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篇十

助力县域脱贫攻坚

——在全县精准扶贫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县教育局

按照全县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安排,就如何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与大家作一个探讨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一)背景——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

1.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2012年12月29日,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2015年9月9日,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中再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中央的决策部署。2015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正式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到“五个一批”,由此吹响了教育精准扶贫的号角。

3.教育部门的部署安排。2015年10月17日,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世界第二十三个消除贫困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项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期

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部门将坚决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思想,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5年12月21日,省教育厅出台了《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明确实施“五个精准”(精准改造、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就业、精准培训),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

(二)政策——教育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1.国家政策

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1)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2)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3)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4)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

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6)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7)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8)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9)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2.湖北省政策

(1)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并建立资助标准调整机制。(2)落实贫困户子女免费高中教育政策。(3)建立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4)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将贫困县所有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优先安排项目。(5)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6)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安居工程,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片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三)意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1.国际社会的经验总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

2.拔掉穷根的根本出路

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刘雪荣书记在解读《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时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黄冈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强力推进。”

陈安丽市长在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黄冈战区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在五个方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强化扶贫对象管理工作,构建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实施贫困生资助工程,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好学;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提升工程,确保贫困村所有学生都有好老师教;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3.补齐教育短板的关键工程

教育扶贫既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也是源自英山教育自

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全县扶贫和教育两家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具体对象包括贫困家庭学龄人口10933人,其中:幼儿园1023人,小学4248人,初中1847人,高中1428人,中职509人,大学生1878人;包括贫困村所在地学校47所(含附设幼儿园)教师 460人。贫困地区的孩子普遍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贫困村所在地的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学科结构失衡,有的甚至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我们就是要借教育精准扶贫的东风,迅速补齐上述短板,让广大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长远性作用。

二、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

(一)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目标是“四个确保”:即到2017年底,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部落实,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全面完成,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确保贫困农户“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部覆盖。

(二)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五大行动”:即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薄弱学校改造行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乡村教师提升行动、家庭“明白人”培养行动,切实为我县人民群众同步奔小康作出贡献。

(三)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举措 1.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

(1)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就学,构建政府、社会、教育多方参与的资助体系,形成精准扶贫合力。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期间,优先享受以下政策:

学前教育阶段:特困家庭幼儿可以享受学前资助,资助标准为1000元/生•年

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营养餐补助,补助标准为400元/生•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高中阶段: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国家助学金倾斜政策,资助标准为2500元/生•年。各高中学校每学期公用经费中计提不少于4%用于资助农村困难学生。如国家实行新的高中资助政策,则按新的资助政策执行。

中职学校:实行全部免除学费,就读中职的一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享受2000元/生•年的国家中职助学金,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大学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含高职高专)入学落实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每人每年可申贷1000—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可申贷1000—12000元,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财政贴息。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大学新生优先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项目》资助金,资助标准为省内高校500元/生,省外高校1000元/生。学生在校期间优先推荐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优录政策。县一中每年拿出一定招生计划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推荐建档立卡优秀学生参加省部属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落实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收

中职毕业生计划。

(3)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特困家庭子女实施“一对一”帮扶。对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儿童、随迁子女就学与生活予以关爱,重点扶持乡镇学校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落实思源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免费乘车上学。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通过“免补助贷”等形式每年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000多万元,实现学生“有学上”的目标。

2.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行动

(1)优先改善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逐步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近三年,主要实施了农村初中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食堂改造工程、薄弱高中改造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全面改薄”项目及设备购臵项目等计290个,累计投入资金15650万元。十三五期间,我们主要实施“薄改”工程、信息化建设、教师周转房、县职教中心建设、城北第二幼儿园、城西小学、长四小学迁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项目建设,每年投入1亿元。今年,将对33个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投入 2036万元,进行改造升级。

(2)扩大贫困村所在地学前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二期学前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资金,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在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现有小学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附属幼儿园,到2017年基本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3.实施乡村教师提升行动

(1)培训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实现贫困村所在地教师培训全覆盖。

(2)加大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力度。开展名师定期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补充机制,将特岗计划和山区人才计划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

(3)提高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待遇。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职称评审重点倾斜。在落实乡镇镇区学校、农村完小、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提高300—500元。建立乡村教师奖扶制度,对在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且任教达20年以上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实施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落实乡村教师周转房优先制度。

4.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建立贫困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

升办学质量。到2017年,全县贫困村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5.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行动

充分发挥“治穷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教育功能作用,实现教育扶智脱贫。

(1)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优先推荐就业。

(2)加强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整合全县各类培训资源,以县理工中专为主阵地,对贫困家庭劳力力开展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机构要加强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培训包”和“培训菜单”,提高培训质量和吸引力,助推精准扶贫。

三、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打算

(一)工作进展

——召开了一次现场推进会。3月29日,县教育局以孔坊乡中心小学为主会场,召开了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下发了多项工作方案和计划,与学校和乡镇签订了责任状,现场发放学生资助资金,组织县直学校送教下乡等活动。

——接受了省市两次检查。4月10日、4月26日,分别接受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两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检查。同时,县教育局就推进落实“三进”、实施“包保”等重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进行三轮督查和明查暗访,并下发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实行问题销号制度。目前,学生资助信息进档案盒、进村公示栏、进贫困户家庭等“三进”工作完成率达100%。

——落实了三项精准资助。2016年,已落实学前教育资助300人次,义务教育5221人次,高中学校1827人次,共计79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10多次,其中4月23日和5月9日,县教育局联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分别到贫困村所在地两所薄弱学校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点对点捐赠,捐赠金额共计35万元。

——推进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启动25所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逐校实地制订建设方案,即将进入施工程序。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送教。4月份县直各学校累计送教下乡(包括示范课、评讲课、专题讲座等)500多节次。三是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对贫困村所在学校的460名教师,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的省市县各类培训 1428 人次。组织教育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对中心学校校长和资助业务干事进行专项培训。四是广泛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教师进村入户,开精准扶贫对象户识别,“一对一”家访式宣传政策;在乡镇镇区等集中地展示《英山县社会救助工作教育资助项目公示》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和申请、办理流程;印制《英山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明白卡》15000册,发放到学生手里。

(二)后段工作打算

(一)确保所有贫困生按照不落一生、不落一村要求享受政策资。目前,全县10933名贫困生中,只有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符合国家现有资助政策,尚有4700多名贫困生未纳入国

家资助范围。要争取方方面面的资助,争取政策支持,将所有贫困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贫困生资助不落一生、不落一村。

(二)整合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金,大力改善没有进入国家项目库的贫困村所在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切实保障中小学整体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三)整合各类资源助力扶贫攻坚。积极争取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爱心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在物资、资金上对贫困村所在学校及教学点予以捐赠支持。

(四)整合资源实施精准培训。由政府主导,整合人社、财政、妇联、统战、民政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对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培训一名“明白人”,为贫困村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通过“扶智”达到如期脱贫的目的。

(五)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落实乡村教师“退一补一”机制,特别要补充学前教育师资,通过特招、委培等方式,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不足问题。

上一篇: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下一篇:我家的那口老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