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2024-10-13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共9篇)

1.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一

《课外现代文(记叙文)阅读》详案

一、导入新课。

现代文阅读题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感觉无处下手,解答起来也不着边际。做现代文阅读题目固然需要良好的知识功底,但如果能遵照一定步骤,理清思路,也可化难为易,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水平。我们这一学期也做了六份课外阅读理解试卷,课前也要求大家总结自己在做课外阅读理解时所获得的一些方法和心得,请同学们站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你介绍自己的方法或心得时,可以举一些我们平时做的题目为例,这样更便于我们大家理解。

二、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方法与心得。

三、教师总结四大意识和六大步骤:

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和要点意识。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四、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性作品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济南的冬天》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 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济南的冬天》的“温情”,《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分析例文《父亲的信》和《我的四季》(课前先做)

五、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六、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七、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八、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九、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分析例题《两条珍贵的白鱼》 作业:完成《流泪的故事》思考与练习

2.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二

复习目标:

一、回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等相关的议论文文体知识。

二、通过对中考动态把握,明确议论文阅读中的考点设置及答题技巧,直击中考。

三、学以致用,提高议论文阅读与欣赏水平,增强信心。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议论文阅读从哪些方面入手解答。

一、导入新课:

共同分享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说:我们学习知识并且及时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共同复习中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议论文阅读,你们感到快乐吗?如果说,经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复习能让你在中考中稳拿议论文分值,你快乐吗?

二、议论文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解读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2.学会分析论据。理解论据和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是论点赖以存在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阅读议论文,要学会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在证明论点时所起的作用。阅读事实论据,应该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发现道理,再验证它与作者的论点的逻辑关系。阅读道理沦据,应该从道理论据出发联系和道理对应的事实,来验证这些道理如何证明论点。

3.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四种。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

4.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表现为“纵式”和“横式”两种。分析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是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段研讨归纳,理清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注意文章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从中研究作者的思路;三是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5.体悟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内蕴丰富概括性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结合文本深入体察,才能理解其涵义。还要注意体会议论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哲理与情感统一的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概括、严谨。.可以从逻辑的角度体悟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体悟其叙述的概括、简洁;从修辞的角度体悟其用词的鲜明、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 ①在标题部分要区分论题和论点 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论点 方法:

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最终得出论据证明的论点。(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摘录分论点,综合成中心论点。(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当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寻,即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方法: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C、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论点)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用了„„事实论据记叙了„„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用了道理论据议论了„„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辨别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作者自己直接提出论点。驳论:作者通过批驳论敌而提出论点。反驳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议论文阅读题的常见考点。教学过程: 列举常见考点

1、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2、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3)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A、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的作用等。B、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的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但要求是普遍性或典型性的),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

以上a、b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论 C、概括论据内容(规定字数)。答题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D、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E、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3、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证法):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地论证论点。

(2)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地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起比较两个方面比较对照,使对与错更加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容易被读者接受。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答题格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6、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7、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3.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第1页(共5页)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 句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情 感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②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龙应台①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第2页(共5页)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第3页(共5页)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注】图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答案:专题十三

一、(1)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意思符合即可)

(2)①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第4页(共5页)

②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3)①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②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4)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大意写出即可)(3)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4)“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大意写出即可)(5)示例: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4.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四

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文体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

一、内容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记叙文的要求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了解记叙文的分类。(2)把握记叙的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4)注意记叙的人称。

(5)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

(6)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7)分析人物形象。(8)把握材料的详略。

(9)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抒情及议论的作用。(4)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5.体会、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6.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换位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7.体会文章的审美意趣及价值取向等。8.阅读感悟或从文中获得的启示。9.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等做出评价。

二、命题规律:

近年来全国各地记叙文阅读的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特点是:

(1)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且篇幅短小精悍。其中有散文、有小说。

(2)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3)题型更加灵活。尤其是开放类试题,包括评说、感悟、联想与想象、仿写、比较、探究、赏析等。

三、考题回顾: 记叙文阅读02-09年的分值都是22、20、17、17、20、15、16、15分。阅读语段02年是“木笛”,03年“聘任”,04年是“轻点关门”,05年是“白苍鹭”。06年是“我看到了一条河”,07年是“江南陶公柳”,08年是“小扇轻摇的时光”,09年是“昙花终于怒放”。2002——2005的选文均为写人记事类文章,2006——2009年的选文为散文与小说间隔,旨在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答题原则: 记叙文阅读三步曲:(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五、题型预测与应对技巧荟萃:

预测2010中考记叙文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11种: 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特别提醒】

近年来,在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出现了较多的开放型检测题。这类题分值较高,颇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各地的语文试卷,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检测类型:一是对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味;二是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或对某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三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六、样题点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2009,河北)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罢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选文有改动)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1.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高兴极了

—>

—>

—>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4.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2008,河北)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邢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4分)

2.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2分)

3.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5.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八、真题冲刺: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8题。(40分)

为我唱首歌吧„„

〔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其体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横线在③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2分)。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2分,“关爱”、“坚强”各1分)

2.(4分)

(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分,答到“心情迫切”即可)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2分,“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各1分)

3.(4分)“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2分,“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4.(3分)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无比痛苦或极为感动1分,结合具体内容2分)

5.(4分)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句子2分,心情2分)

6.(3分)能围绕文本,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阅读下列短文,简要答题:

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期)

1、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2、“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4、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3分)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对即可给分)

2、(3分)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

3、(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5.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篇五

沙埔中学 林可兴

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①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

4、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 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1)、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三、练习《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个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例l、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例

2、小说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例

4、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第②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③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

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 “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

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6.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六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2.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揣摩、体会词句含义。5.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6.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一)考点解析

考点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首先,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其次,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用归纳段意、层意,概括等方法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而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考点二: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即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和事例。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其实,如果名人的话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要注意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简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概述。再次,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所列举的事例确凿典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一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京剧、俗话谚语来证明论点,它能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或故事作为喻体,把它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它往往是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感悟,乐于接受;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的论证方法,它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考点四:开放型试题

7.第二轮复习教案卤族元素 篇七

http://

卤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板书]

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Cl2+2Br-=Br2+2Cl-Br2+2Fe2+=2Fe3++2Br-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论: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I->Fe2+>Br-。

【归纳】由此得出结论: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应先被氧化。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气体(5)在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6)在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气体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Fe2+=2Cl-+2Fe3+ Br2+2I-=2Br-+I2

3Cl2+2Fe2++4Br-=6Cl-+2Fe3++2Br2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②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讨论】如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讨论后得出结论:卤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导致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板书】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引言】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存在形态、用途及制备方法。【板书】

3.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的关系

【过渡】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依据的是怎样的化学原理。

回忆、再现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回答: MnO2+4H++2Cl-Mn2++Cl2↑+2H2O

依据的原理是:利用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板书】(1)卤素单质的制备——氧化还原法

【提问】依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还可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O2? 讨论回答:KMnO4、KClO3、K2Cr2O7、次氯酸盐等。

【练习】写出分别用KMnO4、KClO3、Ca(Cl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ClO3+6HCl=KCl+3Cl2↑+3H2O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投影】请设计一个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并制备氯水的实验装置图。

【提问】

①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依据题目要求思考、讨论。思考回答:

①应包括四部分——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验证其无漂白性的装置、溶解制备氯水装置。

【追问】仅这四部分吗? 噢!还有尾气吸收部分。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选择何种气体发生装置? ②应选择固-液反应装置。

③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应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

③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的方法是: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除水。

④根据氯气的溶解度,应选择怎样的氯气溶解装置?尾气应怎样吸收? ④装置如图: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师生共同探讨后确定下列实验装置模型。【投影】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浓硫酸:除去水蒸气;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污染。

【投影】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可制备Cl2,若无浓盐酸,可用什么试剂代替?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MnO2在H+浓度很大的条件下,可将Cl-氧化成单质。现无浓盐酸,因此需制出HCl,联想到NaCl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可得HCl,因此采用MnO2、NaCl固体、浓硫酸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2NaCl(固)+H2SO4(浓)MnO2+4HCl 或综合写成:

亿库教育网

http://

Na2SO4+2HCl↑

MnCl2+Cl2↑+2H2O

亿库教育网

http:// MnO2+3H2SO4(浓)+2NaCl(固体)书写反应方程式:

3H2SO4(浓)+2NaBr(固体)

MnSO4+2NaHSO4+Cl2↑+2H2O

Br2↑+SO2↑+2H2O+2NaHSO4

【投影】用浓硫酸和固体NaBr反应可以生成溴单质。该反应能用于制备溴单质吗?若不能,应如何进行改进?

【提问】写出浓硫酸和NaBr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所得产物是否易于分离得到溴单质?该方法制备溴单质是否可行?

讨论得出:SO2和Br2蒸气同时逸出,除去Br2蒸气中的SO2很困难。该方法不可行。

【提问】如何改进?

讨论得出改进方案:①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并加入MnO2即可。【提示】使反应不生成SO2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点拨】在MnO2、NaCl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得到Cl2的反应中,浓硫酸是氧化剂吗?哪种物质是氧化剂?说明什么?

回答:浓硫酸不是氧化剂,MnO2是氧化剂。说明MnO2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提问】结合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还有其它的改进措施吗? 思考并回答:Br-的还原性强于Cl-,因此当浓硫酸和MnO2与NaBr固体共热时,浓硫酸将不被还原。

从而得到改进方案:②使浓硫酸、NaBr固体、MnO2共热。反应后将溴蒸气冷凝即可。

【提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3H2SO4(浓)+2NaBr(固体)【板书】

MnSO4+2NaHSO4+Br2↑+2H2O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板书】(2)卤化氢的制备——难挥发酸制挥发酸 【提问】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HX的制备方法。回忆各种卤化氢的制备方法。

CaF2+H2SO4(浓)=CaSO4+2HF↑[铅容器中]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提问】在制备HBr和HI时能否使用浓硫酸?为什么?应如何改进? 讨论得出:由于浓硫酸可将Br-、I-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NaBr、NaI反应制HBr、HI。应用难挥发的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NaBr(固)+H3PO4(浓)NaI(固)+H3PO4(浓)

NaH2PO4+HBr↑ NaH2PO4+HI↑

领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小结】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的表面内容上,应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高度,使知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板书】

4.卤族元素的“一般——特殊”的归纳

【引言】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诸多特殊之处,请同学们回忆、讨论并进行归纳,可查阅教材、笔记等资料。

回忆、讨论、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指导学生归纳并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投影如下: 【投影】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归纳: 1.物理性质方面

(1)常温下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保存时用水封。(2)溴和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碘易升华。(3)卤化银中只有AgF无色且溶于水。(4)CaCl2、CaBr2溶于水,但CaF2不溶于水。2.化学性质方面

(1)F2和水剧烈反应,水是还原剂;F2不能将溶液中的Cl-、Br-、I-氧化;F2通入NaOH溶液中先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中只有F2可与稀有气体反应。

(2)氯水使石蕊试剂先变红后褪色。干燥的氯气和液氯无漂白性。澳水和碘水无漂白性。(3)卤化银中只有AgF见光不分解。

(4)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碘单质与铁反应生成FeI2。(5)卤化氢的水溶液中只有氢氟酸是弱酸。3.实验方面

(1)制备HF时在铅容器中进行,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容器中。(2)制备HBr和HI时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3)除去Cl2中HCl用饱和食盐水。

【小结】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共性与特性的辩证关系。【板书】

亿库教育网

8.第二轮复习教案 氧族元素 篇八

http://

氧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板书】

二、氧族元素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再现、讨论后得到: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

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板书】(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写出化学方程式。④制H2S时不使用浓硫酸的原因?

⑤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⑥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⑦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 ⑧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思考并回答:

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2H2S+SO2=3S↓+2H2O,将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物质生成。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③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FeS+H2SO4=FeSO4+H2S↑ ④浓硫酸可将-2价S元素氧化。

⑤使SO2通过装有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溶液将褪色。Br2+SO2+2H2O=2HBr+H2SO4

⑥使SO2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或与湿润的有色布条接触,品红溶液或布条将褪色。

⑦因SO2和H2S均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入大气,可用碱液吸收。⑧充分讨论后最终得出下列装置图:(见图3-5)【投影】SO2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验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练习】将等体积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为什么?

思考、讨论并解答:不褪色,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4 【板书】

自我总结与概括。

【板书】(2)浓硫酸性质的实验设计

【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口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浓硫酸的特殊性质。思考并回答:①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吸水而增重,浓硫酸可做气体干燥剂。②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使乙醇脱水转化为乙烯。③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Cu、非金属C等反应。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演示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及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提问】

①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思考并确定: ①2H2SO4(浓)+C 2SO2↑+CO2↑+2H2O,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下实验装置: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②应先检验何种产物?选择实验装置。②应先检验水,选择如下装置:

③填写下面的表格: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据上确定如何检验SO2和CO2,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回答: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了SO2的存在。B中的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用于吸收SO2,实验过程中颜色将变浅。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证实SO2是否除净。当C中品红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则证明了CO2的存在。

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出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投影】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设计:

【板书】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提问】含硫元素的阴离子主要有哪些? 思考、回忆并归纳出:S2-、SO32-、S2O32-、SO42-。【板书】

(3)S2-、SO32-、S2O32-、SO42-检验的实验设计

【提问】各种离子应如何检验?将检验方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讨论、总结出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案,与教师共同完成表格。【投影】几种含硫离子的检验:

【提问】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离子吗?为什么?

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原因是: ①Ag+与BaCl2产生的AgCl同样不溶于稀硝酸。

②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则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BaSO3沉淀,该沉淀遇稀硝酸会被氧化成BaSO4,仍然是白色沉淀。

【过渡】由此可见Ag+、SO32-对SO42-的检验有干扰。那么,应如何正确的检验SO42-呢?

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最终得出正确的检验方法是:先加稀盐酸排除Ag+、SO32-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含SO42-。

理解与记忆。

【板书】S2-、SO32-、S2O32-离子的检验用酸,SO42-离子的检验是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投影】硫和氯是同周期的主族元素,通过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给予解释。

讨论、回忆归纳得出:

①Cl2与Fe、Cu反应生成FeCl3、CuCl2,而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②Cl2与H2见光可发生爆炸性反应,H2可在Cl2中燃烧,H2与Cl2 极易化合,HCl很稳定。S蒸气与H2加热才化合,H2S不稳定。③Cl2通入H2S溶液中会置换出S,即Cl2+H2S=S↓+2HCl。④酸性:HClO4(最强酸)>H2SO4(强酸)。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些事实并得出下面结论: 【板书】原子结构→非金属性(氧化性):Cl>S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氯水 B.NaOH溶液 C.苯

D.碘化钾溶液

2.在NaBr与Nal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把溶液蒸干后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A.NaCl、Br2、I2 B.NaCl、NaBr、I2 C.NaCl、I2

D. NaCI3.除去下列污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用酒精或CS2洗涤 B.附有硫的试管可用热NaOH溶液洗涤 C.附有AgCl固体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D.附有CuS的试管用稀盐酸洗涤

4.对盐酸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有酸性、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B.有酸性、有氧化性、有还原性 C.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烟

D.是一种无氧化性酸,所有不具有氧化性

5.下列反应或事实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

A.CuCl2+H2S=CuS↓+2HCl B.Cl2+Na2S=2NaCl+S↓

C.硫在常温下是固体,Cl2通常是气体 D.盐酸是强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6.在反应: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A.5∶1

B.1∶1

C.4∶1

D.3∶1 7.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要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通入的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2∶1

C.3∶1

D.1∶3 8.氯仿(CHCl3)可以作为麻醉剂,常因保管不善被空气氧化,生成剧毒物质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出现医疗事故,使用前要检验其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溴水 C.酚酞试液 D.AgNO3溶液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硫蒸气与金属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A.Cu2S

B.Fe2SC.FeS

D.Na2S 10.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应选用

()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Na2S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11.H2S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产生浑浊的有:①溴水,②亚硫酸,③FeSO4溶液,④FeCl3溶液,⑤CuSO4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 D.④

12.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41g,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

()

A.5.6g

B.2.8g C.28g

D.11.2g 13.一种盐a和酸b反应可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a可被氧化最终生成d,d溶于水可生成b。则a和b分别是

()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2SO4 D.Na2SO3和HCl 14.向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是

()

A.小于0.45mol B.0.45mol C.介于0.45mol和0.90mol之间 D.大于0.90mol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15.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 H2S和b mol SO2(a和b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反应完毕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

A.14.4 g/L

B.24.5g/L C.8g/L

D.5.1g/L

二、非选择题

16.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NaCl,(B)Na2S,(C)Na2SO3,(D)Na2S2O3,(E)Na2SO4,(F)Na2CO3在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填化学式)。(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第三种情况是______,第四种情况是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填)。

17.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W1g样品,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判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5)Na2SO3纯度的表达式为:Na2SO3%=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硫粉和亚硫酸钠共热可制得硫代硫酸钠,现以硫化亚铁为主要原料,按下图所示,制取硫代硫酸钠。图中A、B、C、D是硫单质或硫的化合物,其它不含硫的产物已被略去,各步反应可添加必要的试剂。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19.将5.000g NaCl、NaBr、CaCl2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4.914g,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g。求此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20.1.0 L H2S气体和a L空气混合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0℃,1.01×105Pa),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忽略不计)。

一、选择题

1.C

2.D

3.A、B

4.B

5.B 6.A

7.D

8.D

9.B

10.D 11.C

12.C

13.B、C

14.A

15.A

二、非选择题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16.(1)SO

2(2)F、B、C

F、B、D 17.(1)防止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2)保证SO42-全部沉淀。

(3)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再有沉淀生成,表示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

(4)取洗涤沉淀所得滤液,加入稀硫酸,若无沉淀产生,表面沉淀已洗涤干净。

(5)(1—142W2/233W1)×100% 18.(1)FeS+H2SO4(稀)=FeSO4+H2S↑(2)SO2

Na2SO3

19.w(NaCl)=90%

w(NaBr)=4.0%

w(CaCl2)=6.0%

20.若 a≤2.5

V=(1+2a/5)L 若 a≥7.5

V=(a-0.5)L 若 2.5≤a≤7.5

V=(a-0.5)L

亿库教育网

9.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九

1.下列有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作者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身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2.名著阅读。

(1)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2)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艾青式的忧郁”。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忧郁。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幕,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以上文段选自作品集《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

(2)这节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这节诗的首尾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节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4.阅读《艾青诗选》中的《礁石》,完成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用“礁石”代指_______________的人,热情歌颂了_______________与豁达的胸襟。

5.名著阅读。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2)《鱼化石》这一诗歌中,艾青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题思想?

6.名著阅读。

(1)《艾青诗选》是我国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以下诗篇中不是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A.《芦笛》

B.《我看》

C.《监房的夜》

D.《复活的土地》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①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人名)的诗作《_______________》。

②两个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③把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④请结合原著回答:本诗是作者哪个时期的作品?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7.名著阅读。

(1)《艾青诗选》是我国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以下诗篇中不是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A.《我的季候》

B.《透明的夜》

C.《煤的对话》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点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③把诗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④从诗句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8.名著阅读。

(1)《艾青诗选》是我国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以下诗篇中不是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A.《黎明的通知》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土地的誓言》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节选自《黎明的通知》)

①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

②把诗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意。

9.名著阅读。

(1)《艾青诗选》是我国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以下诗篇中不是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A.《科尔沁旗草原》

B.《启明星》

C.《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D.《下雪的早晨》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①选文中的意象“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本诗中诗人蕴涵的感情。

③把诗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10.名著阅读。

(1)《艾青诗选》是我国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下列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A.《光的赞歌》

B.《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C.《向太阳》

D.《乡愁》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①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把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③诗中的“树”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

④这首诗赞美了什么精神?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①他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他在上世纪30年代诗作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了《艾青诗选》后,请你为他的作品设计一个探究专题_______________。

(2)《礁石》这首诗“礁石”和“浪”各象征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 yǒng 着波滔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节选自艾青《黎明的通知》)

(1)1933年艾青第一次用“艾青”的这一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__》,该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汹 yǒng()

祈愿()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原文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1)朴素,单纯,集中,明快

(2)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3.【答案】

(1)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

(2)坟幕,坟墓

(3)反复

(4)意象: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作用:营造了一种荒寂衰败、萧索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4.【答案】

象征,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

5.【答案】

(1)土地,太阳,太阳,火把

(2)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甘愿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

6.【答案】

(1)B

(2)①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②比喻;拟人

③难道土地的垦殖者没有失去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吗?

④本诗是艾青早期的作品。他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

7.【答案】

(1)D

(2)①艾青;蒋正涵

②排比;反复

③难道你没有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吗?

④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赞美怀念,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的同情。

8.【答案】

(1)D

(2)①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②难道我不是从东方来的吗?

③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诓骗,扫除那些萦绕在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9.【答案】

(1)A

(2)①太阳

②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③难道城市没有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吗?

10.【答案】

(1)D

(2)①拟人

②难道它们没有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吗?

③“树”象征那些在全面抗战时期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虽“彼此孤离”,但“根须”却“纠缠在一起”。

④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们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民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11.【答案】

(1)①《大堰河——我的保姆》,土地,太阳,②示例:探究诗歌的意象/探究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举办诗歌朗诵会

(2)“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浪”象征各种黑暗势力。

启示:在人生旅途上,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不惧各种挑战。

12.【答案】

(1)大堰河——我的保姆

(2)涌,qí

(3)波滔,波涛

上一篇: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制度下一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