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si标准报告

2024-08-15

clsi标准报告(共7篇)(共7篇)

1.clsi标准报告 篇一

(一) 相关性放在第一位

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财务报表信息不是盲目的, 而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目标———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服务的。所以, 财务报表信息的首要质量标准是财务报表信息与财务报表目标相关联的程度, 这种相关联的程度就是相关性。相关性还可以表述为财务报表信息影响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能力。

(二) 质量标准对相关性的支持

1. 可靠性。

财务报表信息若具备相关性, 首先需要具备可靠性。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 同时又可以通过核实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真实情况的质量。也就是说, 可靠性有两个更次一级的质量标准作保障, 即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核实并不担保所用方法是恰当的, 所以当所用方法不足以反映它意在反映的对象时, 所得结果仍然是不可靠的。比如以历史成本反映在账面上的固定资产, 如果该固定资产发生了永久性贬值, 尽管其历史成本容易核实, 但已不具备反映真实性, 所以仍然不可靠。可见, 在构成可靠性的两个次级质量标准———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之间, 有时会互相冲击。为了增加反映真实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 可核实性可能有所削弱, 反之亦然。有时, 由于可核实性太差, 为提高反映真实性所作的努力, 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2.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财务报表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互比较。只有信息具有可比性, 评价才能合理地进行, 因为评价的结论, 只有通过比较才可以作出。可比性是表明一个或几个信息之间关系的质量标准, 这与可靠性和相关性不同。有时, 为了加强可比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进而削弱相关性。例如, 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在不同企业之间的统一, 显然有利于可比性, 但不利于反映真实性。为了兼顾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常的作法是企业对选择使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予以披露。如果某企业在加工会计信息时输入的数据错误或不完整, 即不符合反映真实性, 那么即使采用与其他企业一致的计量属性和会计方法, 其会计信息也是不可比的。

3. 及时性。

为了达到相关性, 信息还需具备及时性。如果信息使用者在需要信息时得不到, 而得到信息时又时过境迁, 那么该信息就缺乏相关性。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必要条件, 但信息只具备及时性, 不能成为相关的信息。有时为了信息的及时性, 在了解某一交易或事项的所有各方面之前, 就可能要作出报告, 这会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相反, 如果推迟到了解所有方面以后再报告, 信息可能很可靠, 但是相关性却大大下降。所以, 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平衡, 应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依据。

4. 审慎性。

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必然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例如, 有疑问的应收账款的可收回程度, 已在进行中的诉讼案件胜诉或败诉的可能性, 特有的有价证券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 工场和设备大概的使用年限等。审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 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 以便不虚计资产或利润, 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但审慎性不会有蓄意地、一贯地少计净资产和净利润之意。利用审慎性, 过分地提取准备, 故意压低资产或收入、提高负债或费用, 是不符合审慎性的真正意图的。

5. 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财务报表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应是完整的、充分的, 不遗漏重要的相关信息。信息的完整性也影响相关性。如果遗漏了某项重要的相关信息, 即使所提供信息符合前述可靠性标准, 信息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损害, 例如漏去一笔巨额亏损的销售业务, 从而未予反映。

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其他财务报告的构成目前尚不定型, 但可以肯定, 其反映的对象已不同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过去, 而其他财务报表则着重未来。因此,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财务报表, 由此可以推论, 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笔者认为, 在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背景之下,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宜定位于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直接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可见, 其他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相比, 从目标、对象, 到基本假设、确认和计量标准都不相同。因此,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标准与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也不应相同。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 受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表基本假设购入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目标对财务报表信息提出主观质量要求, 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决定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质量特征, 从而既为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前提, 又形成了制约。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的关键质量标准是相关性、程序可核性、可比性、内容适当性。

(一) 相关性

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与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不同, 它是指其他财务报告信息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是指信息能够增强决策者预测未来的能力, 或者证实或纠正他们予以形成的价值。

(二) 程序可核性

指信息的加工不能是随意的, 尽管其结果的准确性难以验证, 但其程序是可以核实的, 具体是指加工信息的基础、模型、方法等可以核实。具备程序可核性, 就避免了随机性, 提高了可信度。

(三) 可比性

指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相对比较。信息具有可比性的条件是:加工信息的基础具有可比性;使用的指标口径一致;加工信息使用的模型、程序、方法等具有可比性。

(四) 内容适用性

它是其他财务报告内容方面的质量标准, 是指与决策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应充分反映, 仍又不能过多提供, 因为过量的信息会使使用者增加使用成本, 并且无所适从。

摘要: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其质量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文探讨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和其他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 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其他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分析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1 (11) .

2.clsi标准报告 篇二

该报告严谨的分析结论绘制出一幅既新鲜又黯淡的图画,大多数州立课程标准的水平仍旧平庸甚至可称为糟糕(图1)。事实上,美国境内各州教育标准的平均级别基本为C级(实际的水平低于C);27个地区的标准级别被评为D或者F;有2个地区(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标准完全符合A级;有4个州(印第安纳、马萨诸塞、南卡罗来纳和维吉尼亚)评级为A-。我们的评价与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机构的结论相同。另外的7个州排在B级行列。这就意味着仅有13个州或地区——少于全国的25%——的标准能够获得B级或B级以上的评价,且这一比率要少于2005年的统计结果。可以说大部分州没能成功制定出更为合适、清楚、严谨和具体的标准。

州立课程标准的问题所在

我们早期进行的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作出的评估结论,已经清楚表明许多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为中到差,特别是在4个方面有多数州未能达标。

问题1:进化论比重被逐渐削弱

著名的生物学家Theodosius Dobzhansky指出:“世上再没有其他物种,能够在物竞天择中像人类这样进化出来。”但是争论持续笼罩在美国学校课堂教学中,反对进化论学说的压力仍然威胁着州立科学课程标准。例如2008年6月,路易斯安那州通过的著名的《科学教育法案》,表面上这是一部“学术自由法案”,给予教师和学生对科学理论的价值和真实性辩论的法律保护,实际上,这项措施推进了赞同创世论者的进程,为寻求教授智能设计论(译者注:一种新形式的创世论)提供了合理借口。

路易斯安那州不是唯一以通过立法动摇进化论教学的州,仅在2011年就有6个州接收了反对进化论的议案(谢天谢地,这些议案都没有在立法层面被通过)。另外还有两个相似的议案已经于2012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印第安纳州立法机构备案。

当然,大多数反进化论观点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科学课程标准。密苏里州在所有标准中,用星号注明进化论“有争议”,自愿学习,不考试。田纳西州把进化论设为高中阶段的选修课。其他的州,如密西西比、科罗拉多、蒙大拿和西维吉尼亚直接指导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非重点”。更多的州在科学标准中不提及人类起源——暗示生物的进化原理与人类生命无关。只有佛罗里达、新罕布什尔、爱荷华和罗德岛等4个州在现行的科学标准中公开涉及人类起源内容。

问题2:文字导向模糊

教育工作者不应该面对模糊不清以至无意义的课程标准,然而依据当前的情况分析,许多州正是把这样的内容强加给当地教师。事实上只有7个州的标准能够到达3分分值的满分,即达到“清晰和具体”的标准;29个州只获得分值的0分或者1分。

新罕布什尔州的中学教师要应付如下问题:将能量作为一种许多物质的特性加以描述。宾夕法尼亚州的问题同样地让人困惑:解释新陈代谢的化学性。如此空洞的陈述几乎无助于了解课程展开或者进行教学,也无法指导评价活动参与者。

新泽西州的学生(4年级)被问到类似问题:对物理、生命与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基础概念的交叉与相互联系加以理解,以调查的结果提出并设计问题、模型,并予以说明。

这些预期目标实际上无具体内容,教师不可能测定学生真正掌握或者能够做什么。相似的模糊不清、无意义的陈述在许多州立课程标准中普遍存在。

不过有的标准的确达到K-12科学课程的要求,如加利福尼亚州在其标准(4年级)中写道:

电与磁是联系密切的物理现象并在当今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达到以下水平:

学生知道如何用电线、电池与灯泡设计并建立简单的并联和串联电路;

学生知道如何制作简单的指南针并用其探测包括地球磁场在内的磁效应;

学生知道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并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学生知道电磁铁在制造电动机、发电机以及如电门铃和耳机等简单设备中的作用;

学生知道带电物体间相互吸引或排斥;

学生知道磁体有两极(南极与北极)以及同级相斥异极相吸;

学生知道电能可转化为热能、光能与动能。

问题3:科学探究的整合性差

过去的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科学课的教师、课程开发人员以及标准的撰写者都极其关注“基于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这意味通过探索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具体内容。探究式学习在科学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掌握重要过程的学习和方法技能。这些方法应引入重要的理论概念,这是K-12教育学生的早期前提,还应该学习历史和科学的进化论。很遗憾,在许多州探究标准模糊,几乎无用。例如,爱达荷州只要求学生“观察”或者“运用合作和互动技能”,而爱荷华州的学生被要求:进行适当的个人/生活方式/技术选择,评价、观察、讨论/辩论,从各方面认识并描述公共政策对环境的作用极其相互影响。

如此般的陈述句缺乏可教授的内容,不能指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吸收探究的真谛。在密歇根州,一条有名的标准要求一年级学生“进行仔细有目的的观察以便提出问题,调查研究,作出有意义的调查结果”。这样的预期目标中令人苦恼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与内容相结合而提出空洞的华而不实的目标。

另一个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正确演示科学的历史,出现整段的历史缺失。即使有的州立标准中包含了科学历史篇章,内容也是非常宽泛,但缺少真正的实质东西。在马里兰州,学生一直被告知科学的发展是由“不同文化中不同种类的人在不同时间内完成的”,这样一段无意义的句子无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他们应该学习的重要科学历史内容。

问题4:缺少数字计算

数学是构成科学整体的必需部分。只有少数的州能够在数学与科学之间建立清晰连接,许多州似乎最大限度地避开数学公式和等式,通常的结果就是回答造成“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尽管使用计算表达,却是很容易理解的。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界定能源较好:“它产生物质转化。”其他州基本上也这样陈述。但是当学生掌握一些代数知识时,最重要的理解是产生量变。哥伦比亚特区的标准如下。

认识到:一个合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并通过一段距离Δx,初始状态该物体静止,对该物体施加功W,W=FΔx,该物体获得速度v和动能,K=½mv2=W=FΔx。(高中物理)

只有这样的表述学生才能理解重要的定理,如能量守恒定律。因为根据两次的数字对比,表明它们的作用是相等的,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意义。

而个别州仅以单纯的数量变化的观点来解释科学现象,最典型的如伊利诺斯州:

了解能源,定义它的循环过程,它是“能够变化的物质”,或者“能够做功”。通过度量或数量来理解能源定义。了解潜在的和运动的能源之间的不同。(11年级)

这样局限性的定义不可能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提供准备。

物理学是与数学联系极为密切的科学,而真正理解化学也要依靠数学运算的能力(如力平衡、离子浓度等关键的概念)。没有任何人可以不用数量方法而能够深刻理解高中的其他科学课程。

K-12科学课程标准评价说明

我们寻求简单、明确和严谨地完成对4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的评价: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太空科学以及科学调查和科学方法学。此份报告只关注各州立标准本身的质量问题。这是我们第三次对各州的科学标准展开评价,第一次的评价于1998年进行,第二次为2005年。Fordham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2011年冬季重新核查了所选用的文件材料,保证这些资料无任何修改变动。据我们所知,所有的标准截至2011年12月仍在执行。

每个州的分值以各州标准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为基数,综合计算得出:1)内容和严谨;2)清晰和具体。最后的分值换算成字母级别(表1)。

一个行之有效的K-12科学标准文件应当在每个年级时间段所执行的内容中适时逐渐增加难度和抽象练习。

事先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不具备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室以及活动现场添加的文字说明,这样的科学课教学是无效的。学生对科学进程的理解与科学探究的进行依赖于这些基本形式。实验室应配备可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或根据学生对所执行任务能够掌握的程度定制实验需要的设备,这对理解科学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但是该标准本身不必列明与具体的实验室工作相关的每个理念,这项工作可以放在有关的课程中进行。

不可能在K-12学年教育期间就所有内容规定一个绝对的、最小限度的“必须具备的”全套项目内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和其他学科内容在外在形式上分类清晰,但是它们事实上又都是既独立又交叉的。勤于思考、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关键所在,为中小学挑选的科学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的和独特的课题。

(译文/蔚蓝)

3.clsi标准报告 篇三

1 调研队伍

此次调研涉及面广, 除体系内的试验站外, 还包括各省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养殖场。调查人员涉及省、市、县、镇和村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养殖户等。调研区和参与调研的岗位专家及站长如表1所示。

2 当前制约肉牛/牦牛产业、特别是标准化养殖发展的重大、共性问题

南方各省肉牛标准化创建示范情况差别较大, 如部和省肉牛标准化创建示范场占各畜种示范场的比例湖北省为15.70% (76/484) 、江西省为6.85% (5/7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为2.46% (3/122) 、四川省为1.88% (3/160) , 广东省和江苏省无肉牛标准化创建示范场验收场。

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 南方具有发展肉牛养殖的优越条件, 包括气候温和、粗饲料种植期长、秸秆和农副产品丰富、地方品种多样化、牛存栏量大、对牛肉需求大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南方肉牛业发展停滞且萎缩迅速, 重视肉牛产业已刻不容缓。

目前制约我国肉牛/牦牛产业、特别是标准化养殖发展的因素很多, 突出表现在:缺少全国性或全省性推动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缺少融资和保险机制等系统长效的保障措施、缺少龙头企业拉动全产业链、环保压力大等。

2.1 养殖用地政策

大部分肉牛养殖企业用地为租用, 养殖占地和建筑不能作为借贷融资的抵押。

由于受基本农田保护政策限制, 土地供应及管理严格, 养殖用地存在较大缺口。林权制度改革后, 大部分适于发展肉牛业的荒山、荒坡、荒地划为林地, 利用荒山、荒坡、荒地、疏林地以及残次林地发展肉牛养殖受林业部门林地占用计划指标限制, 且需要上缴较高的林地占用费和植被恢复费。进行土地用途转换手续复杂、难度大、费用高;有的地方还征收高额耕地使用税。同时, 由于社会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土地使用限制对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制约日益凸显。存在养殖用地要给工业用地让路、租赁土地合约续期难、中小企业申办困难等现象。广东省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土地资源更是紧缺, 不能放牧, 没有饲草地。

也有一些传统养殖区 (如江苏徐州市) 反映, 养殖用地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肉牛养殖投资大、利润低, 没人愿意养。徐州市20世纪80年代肉牛存栏在50.00万头以上, 2011年底全市肉牛存栏量降至13.32万头。

2.2 企业 (场) 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照等各类执照政策

各标准化创建示范场和规模化养殖场能主动遵守各类执照政策, 向有关部门申请设置企业 (场) 的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当地部门也给予积极支持,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执行较好。然而, 散养农户执行执照政策的力度很小。鉴于各省年出栏1~9头的散养户占绝大多数 (67%~89%) , 散养农户带来的疾病防控风险较大。

2.3 环保政策与粪尿处理政策

被调查人员普遍对环评报告收费太高, 极少数地区对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企业仍收取排污费, 影响养殖户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 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现有的粪污处理设施由于后续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成为摆设。主要问题有:净化处理设备运行成本高;沼气发电转化成本高于商业电价格;养殖场发电无法并网导致利用率不高;养殖场难以得到足够数量的配套土地用于消纳粪尿、沼渣、沼液等。

2.4 金融政策

目前, 尚无健全、有效的融资平台, 银行贷款利息高、贷款抵押条件高、融资困难成为阻碍肉牛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有:肉牛产业成本高、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不如工商业回报率高;产业链长, 存在风险;养殖用地和牛舍建筑等不能作银行抵押;政府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无抵押小额贷款对于肉牛养殖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2.5 养殖保险政策

在养殖行业, 虽然生猪和奶牛的保险已经普遍实行, 但南方地区基本未实行肉牛保险, 这是导致肉牛养殖业承担风险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地区尝试过肉牛养殖保险, 但是效果不理想。保险公司和养殖户积极性均不高, 其原因有:一是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疫病风险大, 保险公司不愿开展此项业务;二是理赔手续复杂、条件苛刻, 赔偿额度标准低, 养殖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2.6 农机 (养殖机械设备) 补贴政策

大部分被调查人员认为, 农机补贴对肉牛养殖业的贡献很少。其原因有:农机补贴范围限于《农机补贴名录》, 而《农机补贴名录》中的产品主要针对种植业, 覆盖肉牛养殖所需的机械设备种类很少, 且申请手续繁琐, 补贴力度不大, 最后拿到质量相等的设备价格高于直接从厂家购买的价格。2012年《江苏农机补贴名录》中的相关产品有:畜禽粪便处理机 (固液分离机) 、秸秆切碎装置 (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装置配套) 、秸秆抛撒装置、秸秆压块制粒设备, 按设备不同规格明确给出250~29000元的补助。

2.7 所需关键技术

目前南方产区肉牛养殖所需关键技术如下。

1) 母牛杂交改良和高效繁殖技术。目前能够生存和赢利的肉牛养殖企业基本是通过北牛南运的异地育肥企业。北牛南运导致的疾病风险大, 同时牛源日益紧张的全国性局面也严重威胁这种“异地育肥”产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本地黄牛目前存在数量急剧减少、繁殖率低、生长慢、产肉率少等问题, 如何杂交改良与发展地方品种、提高繁殖率、将地方品种改良饲养与优质肉牛生产紧密联系起来, 是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都关注与急需的技术。

2) 饲草料加工贮运与日粮配制技术。实践证明, 由于南方地区土地等资源限制, 南方肉牛养殖宜采用小规模大群体模式。虽然饲草和秸秆面积大、资源丰富, 但分散不成片, 农户各自建饲草秸秆收贮设施成本过高, 急需低成本集中收贮技术。通过配送给农户解决冬季草料不足的问题。

同时还需农业、工业副产品甚至废弃物 (如酒糟、果渣果皮) 的贮存、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

此外, 南方虽然饲草秸秆丰富, 但缺少蛋白质含量高的秸秆和牧草, 对养牛而言, 所谓“养得活、养不好”。同时, 急需日粮合理配制技术, 指导养殖者就地取材, 配制全价日粮。

3) 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急需低成本粪污处理技术, 既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 又不至于给企业带来过重的投资负担。

4) 适合炎热夏季的优质牛肉生产技术。利用地方品种牛源生产优质牛肉的单项技术和利用黄牛品种生产优质牛肉、增加地方黄牛饲养效益的综合技术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当前南方肉牛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 也是解决南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技术。

同时, 南方气候炎热、高温高湿, 有效抵抗热应激的关键技术也为生产所急需。

3 针对上述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

3.1 关于扶持政策的建议

面对肉牛产业持续滑坡的态势, 企业和政府都处于观望状态, 都在寻求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动力, 既不希望肉牛产业步大豆产业的后尘, 由国际社会控制国民的牛肉需求, 又都没有勇气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即政府希望企业能运作出一个有效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 而企业希望政府能在各方面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虽然调查中发现, 各地都出台了一些局部或单项政策扶持肉牛产业, 但从全局角度看, 未形成一个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氛围, 因而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推动不大。

对于肉牛产业这么一个投入大、回报慢、利润薄、产业链条长的民生产业, 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扶持政策, 同时协调各部门共同支持。实际上, 生猪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模式相对完善, 适合于肉牛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1) 融资扶持政策。希望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肉牛养殖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 如建立一种有效的担保机制, 或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 或由畜牧兽医局以一定比例进行担保, 或利用价格调控基金, 或贴信贷款等, 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保险扶持政策。效仿生猪和奶牛, 建立政府和养殖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的肉牛保险机制, 以增强肉牛养殖企业抵抗疾病、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3) 母牛养殖综合补贴政策。政府补贴能起到扶持、引导和激励作用, 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由于母牛养殖成本过高、利润过低, 非常需要政府实行母牛补贴政策。调查中发现, 南方产业各省都尝试过母牛补贴, 但部分农户或企业为获补贴而养牛, 利用各种欺骗手段获取补贴, 未在发展肉牛产业上下真工夫, 最终都未得到满意效果。这一结果既伤了政府的心, 又伤了真正养牛人的心。事实上, 上述补贴措施的失败不是补贴本身的错误, 是运作形式简单所造成的。有实践表明, 将补贴改为“以奖代补”、“分解实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如将补贴分解为牛舍等设施补贴、设备补贴、带犊补贴、适当规模补贴、交牛时总结算等。养殖规模应与饲料资源和粪污消纳能力相适应, 只补贴适当的规模养殖, 过度规模应承担环保责任。

4) 用地倾斜政策。各地政府应对有能力做大做强的企业合理规划养殖用地, 无论是政府划拨还是出让, 政策均应该有所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集中规模性的养殖片区, 统一管理。手续办理方面, 杜绝政府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精简审批程序, 在政策上亮起绿灯, 给养殖企业配套饲料用地, 鼓励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等。与林业部门协调, 将荒山、草坡等林用价值低的地转化为养殖用地。

5) 项目考核指标应更加灵活和弹性。虽然国家已有一些项目适合于扶持肉牛养殖业, 如菜篮子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但在项目设置的考核指标上“一刀切”, 未照顾到南方产区的特殊条件, 如秸秆养畜项目要求的大养殖规模和建大容量青贮窖等指标就不适合广西等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四季可提供青绿饲料、平地少、饲草秸秆分散, 集中贮存成本很高。

6) 环保政策扶持。达到环保要求、通过环评是养殖企业申报国家项目、获得银行贷款的必需条件, 但目前环评报告收费很高, 从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建议农业部门与环保部门协调, 降低环评收费标准。

7) 农机补贴。《农机补贴名录》应根据肉牛养殖的实际需求, 增加相应的设备名录, 如TMR机、秸秆粉碎机、揉搓机、切割机等。

8) 鼓励全产业模式的带动作用。积极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发展, 鼓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优质牛肉深加工拉动产业, 发展地方养牛业, 创建地方牛种和牛肉品牌。

9) 鼓励和支持发展良种工程。建议充分发挥现有家畜良种改良站的作用, 将南方产区肉牛能繁母牛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

10) 降低养殖场缴费标准。建议按农业用电价收费, 目前按工业用电收费太高。

3.2 关于养殖与防病技术的建议

和传统肉牛养殖业相比, 现代肉牛养殖业与所衔接的牛肉深加工业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只有将现代技术成功应用到繁育、饲养、防病治病、粪污处理、牛肉加工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才有可能节省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有效推动肉牛养殖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1) 在养殖技术上, 建议加强南方产区的饲草料和农副产品收贮和有效利用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2) 在品种改良和繁殖上, 建议研究和推广高效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的育种技术和繁殖技术, 促进地方肉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在疾病防控上, 建议加强疾病预防和诊疗服务, 严格交易检疫, 完善预警预报体制。

4) 目前大部分肉牛养殖企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肉牛养殖和牛病防控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一条尚未跨越的沟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由于机构精简、经费不足、人员待遇过低等原因, 已面临“网断人散”的危险, 无法满足基层服务的需要。因此, 建议加强推广体系建设, 扩大技术推广服务人员队伍, 提高肉牛饲养和牛病防控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 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执业兽医师诊所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弥补国家队伍的不足。我国成立了国家兽医协会, 正在试行执业兽医制, 深化兽医制度改革, 允许地方成立兽医协会, 支持执业兽医师开业, 完善牛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对兽医防疫防控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有效补充。

5) 建议加强龙头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带动作用。积极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肉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对全产业链模式下的肉牛加工龙头企业,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 本着同等优先的原则, 予以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并积极推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国家应对肉牛加工企业创建的企业品牌、产品名牌予以重点奖励。

6) 建议完善检疫监测体系, 控制牛群移动, 及时预警预报。牛群移动是导致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可能是运输应激激活了牛体内携带的病原因子, 另一方面可能是牛群在混合和转运途中新感染了病原体。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和严格控制牛群移动是有效控制牛病的重要措施。然而, 目前我国除了能对进口牛群实施严格地监测和隔离检疫外, 国内牛群的转运基本无法实施暂养、隔离和检疫。一方面是缺乏快速准确的检疫监测手段, 另一方面是目前牛群交易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牛群在交易市场实行快进快出, 检疫和监测技术条件不能满足快速通关的需要。

7) 建议加强牛病防控科技投入。目前用于牛病防控的国有产品很少, 只有口蹄疫疫苗等少数几种疫苗, 诊断试剂主要依靠进口, 监测和检疫手段缺乏, 简化技术和产品奇缺, 对多种危害严重的疾病的流行病学、致病和免疫机理研究较少。其根本原因是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牛病防控理论和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进程缓慢。虽然国家在近年来明显增加了牛病防控的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 但由于前期研究基础过于薄弱, 且牛是高价值动物, 相关实验研究的成本很高, 目前的科技投入远不能适应养牛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4 地方的优惠政策举例

目前, 在省一级无促进肉牛产业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 缺乏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专项经费, 但在具体做法上, 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畜牧养殖场补助项目、“菜篮子”工程项目、亚洲银行援助项目、秸秆养畜等, 对肉牛标准化养殖给予了或多或少的支持, 如湖北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标准化肉牛和肉羊生产模式奖励资金。

可喜的是, 调查中发现, 各省有关领导和部门都在关注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振兴肉牛产业已见曙光。如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人员深入到全省牛羊主产县市和牛羊养殖企业 (场、户) 开展调研活动, 与广大牛羊散养户、养殖企业代表、当地畜牧局或推广站领导等进行座谈交流, 详细了解全省自2000年以来牛羊生产的基本情况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与此同时, 在有发展肉牛养殖业优势条件的各县市, 连续多年坚持执行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 在局部取得良好效果。地方的优惠政策举例如下。

1) 江西省高安市推行养牛小区担保贷款政策。高安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推进我市牛产业发展的意见》 (高府发[2009]19号) , 对存栏50头以上、年出栏100头以上、种草2013000m2以上、牛舍面积500m2以上且上年度按期还贷的, 最高可贷款10万元;对存栏100头以上、年出栏200头以上、种草26500m2以上、牛舍面积1000m2以上且上年度按期还贷的, 最高可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为10个月。这一政策的实施, 有力促进了当地养牛的积极性, 促进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 使之成为江西养牛大县、重点县和生态示范县。

2) 阆委办发[2012]4号、丰都府发[2012]4号等中明确规定了, 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农户, 凡从外省购进合格能繁母牛并建档后每头补助400元, 改建母牛圈舍达到标准的, 每个栏位补助200元;对饲养50头以上规范化建圈的肉牛育肥户, 每个栏位1次补助300元;存栏达100头以上的, 每头给予200元的治污补助;对实行种草养畜的农户, 免费提供优良牧草种籽或每667m2补助50元;免费为母牛养殖户提供冻精, 在母牛产犊后每头犊牛补助70元。

3) 湖北省“165”肉牛养殖模式。农户养牛“165”模式为:1个农户, 养6头母牛, 年提供5头小牛。对于执行“165”模式的农户,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扶持政策, 如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一次性补贴等。如枝江市政府对新建“165”模式户实行每户补贴5000元扶持政策, 同时枝江市政府出台了贷款贴息政策, 按每头能繁母牛5000元贷款额度给予贴息, 鼓励规模肉牛养殖场、农户引进良种能繁母牛。

5 优秀肉牛/牦牛企业 (场) 推荐

目前南方肉牛养殖以异地育肥为主, 产业链向循环经济模式延伸, 包括:“牛-沼 (粪) -草”、“牛-沼 (粪) -草 (果、蔬) ”、“牛-沼 (粪) -农作物”、“牛-林-草”、“工业 (制酒、糖、食品) 废弃物-牛-沼 (粪) -农作物”、“牛-沼 (粪) -果 (草) -蚯蚓-鱼 (蚌) ”等循环经济模式, 虽然创造了一种赢利、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养殖模式, 但对本地肉牛养殖业的拉动作用不大, 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标识的权威牛肉和牛种品牌。拟推荐的优秀肉牛/牦牛企业 (场) 的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政策措施如下。

5.1 江西省高安市裕丰农牧有限公司

发展模式:“种草养牛、牛粪还地、循环利用”的肉牛养殖模式。

该公司是江西省最大的种草养牛企业, 是国家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企业。总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 占地约200多hm2, 牧草种植面积80hm2、果园13hm2, 肉牛存栏量达到1500头, 年出栏2200头。通过多年发展, 不断探索, 在综合分析了全国各地肉牛养殖的优点, 比较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肉牛养殖的差异, 结合江西省的气候水热资源, 开展适合当地的牧草种植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南方地区的种草养牛、牛粪肥地、降低污染、循环利用的肉牛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南方地区粗饲料缺乏的局面, 代之以优质牧草全年供应, 为江西省开展大规模肉牛养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通过种草养牛、牛粪还地、循环利用, 解决了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问题。公司利用自身建设的平台和积累的经验, 以示范带动、技术指导的方式, 带动周边乃至江西省肉牛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6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扩建千头肉牛养殖基地”一般产业化精英项目、“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GAP) ”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江西省生态畜牧小区示范点建设项目, 带动并发展省内外肉牛养殖专业户378家。

2007年成立江西高安肉牛体系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协会, 培训了大批学员, 肉牛养殖协会成员遍及江西、湖北和湖南。每年都有大批前来公司参观学习的人员, 拥有378名肉牛养殖协会成员, 协会养殖规模达到5万头, 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肉牛协会,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8年被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指定为“国家肉牛综合试验站”, 多次得到了高安市政府和江西省政府等领导的一致好评。公司董事长杨食堂被评为市政协委员、高安市劳动模范、“文明信用户”高安市农业科技标兵、第八届“2008创业之星”、2008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等荣誉称号。

5.2 连云港市亨得利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发展模式:本地黄牛 (徐州黄牛) 高档育肥, 实行“牛→粪→蚯蚓→生物有机肥→作物种植→秸秆及青贮→牛”的循环经济模式。

公司于2009年6月5日成立, 以优质黄牛改良保种和繁育养殖为主, 注册资本618万元。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 已建有牛舍20000m2, 后期将扩建15000m2牛舍。公司现有职工26人, 其中教授2人、博士后1人、高级畜牧兽医师2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0人。公司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乡境内。李埝乡地处东海县西北部, 位于苏、鲁2省3县 (东海、郯城、临沭) 交界处, 土地以岗岭沟壑为主, 长期以来农民一直以种植花生、山芋、玉米为主, 产生大量秸秆、豆粕、粉渣, 可作为黄牛的饲料, 部分秸秆便于青贮。同时, 李埝乡也拥有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 是全省养牛重点乡, 年存栏量2.1万头, 品种以西门塔尔牛、徐州黄牛 (鲁西黄牛的分支) 为主。

自2009年公司成立以来, 始终把优质肉牛品种改良和养殖作为公司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公司主要通过以下2种方式来做优质肉牛品种的选育工作: (1) 筛选优质本地黄牛父本和母本, 通过二元杂交方式提纯繁育徐州黄牛; (2) 使用日本和牛优质冻精为父本改良繁育徐州黄牛。目前公司存栏能繁徐州黄牛母牛400余头。

同时, 公司引进日本和牛先进的饲料配方和饲育技术进行本土化改良, 通过大量的实践试验, 形成了具有相当核心科技的创新饲育工艺, 成功地把徐州黄牛饲育得和日本和牛一样, 拥有丰富大理石花纹, 口感柔润、鲜嫩, 易嚼易咽的肉质。目前存栏优质本土育肥黄牛500余头。

目前亨得利公司已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 带动180余家农户进行规模化的养殖尝试。委托农户和合作社繁育、代养犊牛, 到育肥期时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 集中进行高强度后期育肥。这种产业模式既能扩大公司的养殖规模又可以带动农民增收, 深受当地农户、养殖合作社欢迎。

规模化的肉牛养殖, 会产生大量的尿粪等有机废弃物, 如果不处理好会带来很大的污染。公司引入加拿大生物技术团队, 运用蚯蚓生物科技, 对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转化为蚯蚓饵料, 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完成生态环境治理过程的同时达到蚯蚓体的高产养殖, 从而获得的产品为蚯蚓体、蚯蚓代谢物2大新型生物质材料。

以上养殖系统的建立, 不仅仅体现在优质的高档牛肉和医药用蚯蚓体2种主要产品, 还形成了公司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循环链:肉牛养殖→牛粪→蚯蚓饵料→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农作物增产→秸秆及青贮喂牛, 从而达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 为解决农村秸秆焚烧、禽畜尿粪污染处理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参考。

公司育肥和改良的肉牛脂肪含量低, 不饱和脂肪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高, 大理石花纹丰富, 口感柔润、鲜嫩, 肉质等级达到国际标准A3级的达40%以上, 经济效益是普通肉牛的5倍以上。公司养殖产业的壮大无疑是江苏畜牧业的一次品种升级, 提升产业的效益, 带动更多的百姓发家致富。未来公司的发展, 将继续坚持科技投入, 坚持黄牛的提纯改良, 坚定地走高档肉牛养殖的产业之路。

公司依托周围资源优势、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技术优势、政府重点扶持优势, 有信心把企业发展成为江苏一流的大型高档肉牛养殖与繁育基地。

5.3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综合试验站

依托单位:湖北省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模式:本地黄牛高档育肥, “牛-粪-草”模式。

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是一家以生猪、肉牛、肉羊、蛋种鸡养殖及饲料生产为主的综合养殖性企业。

2007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肉牛养殖场, 占地面积107hm2, 其中青饲料地40hm2、草山草坡67hm2;现存栏牛600头, 其中本地品种 (枣北黄牛) 母牛300头、安格斯母牛70头、高档育肥牛230头;为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湖北省无公害肉牛生产认证企业和国家级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自从承担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以来, 积极探索湖北省当地品种科学发展的途径, 寻找利润增长点, 先后开展了多项试验, 目前已经成功探索出枣北黄牛高档育肥之路, 将彻底改变养殖本地黄牛的低利润状况, 同时将有力拉动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下延至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 上延高档牛肉深加工和特色牛肉餐饮, 探索一条本地黄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 发展了3个母牛养殖基地和530户合同养殖农户。对合同农户, 按照湖北省“165”模式进行规范饲养, 每提供1头犊牛在市场价基础上另外补助1000元, 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品种改良和营养标准, 推动本地黄牛的母牛养殖, 并为企业提供稳定牛源, 根本解决“北牛南运”带来的疾病风险。同时, 探索“牛-粪-草”的循环经济模式, 利用牛粪种植适宜牧草, 一方面开发利用了荒山荒坡, 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5.4 湖北枝江兴茂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发展模式:“牛-沼-果”模式。

4.clsi标准报告 篇四

【关键词】中小学; 装备标准; 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教育的论述中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开门上课,必须得具备三个条件,有校舍,有老师,再还要有教学设备,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就可以开学上课。因此,学校建设的标准化,首先得有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因此早在2014年,我们都已经将修订装备标准列入我们的工作计划。为了能更好的将我省标准修订好,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一是我们收集了国内外的教育装备标准,同时做了大量的调研,收集了很多这方面好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我们也对许多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教育装备升级换代的频率大大加快了,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等,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我们的装备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项目的由来

我国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1984年、1985年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中学理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配备目录》,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对这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教备[1993]19号),1995年又根据新的情况下发了补充目录,同时发布的还有《小学思想品德、语文、社会、英语、健康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教备[1995]36号),2000年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进行了调整。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调查,2006年7月,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正式编制发布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仪器配备标准》。

我省装备标准:2006年教育部四个教育行业标准发布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根据多年调查了解的我省情况,制定了于2006年10月由省教育厅正式发布实施《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教技装[2006])706号)。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结合本地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标准。也是多年来我省正式发布的第一部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06年标准一直是指导全省中小学校进行配备的规范性文件。近年来,我们又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根据教育部文件印发《中小学实验室规程》、《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河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河南省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使用制度》等。

我省装备标准从发布至今刚好10年,这些年来《标准》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支撑课程改革,推动实验教学,保障办学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本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室建设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但是,随着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的不断增加,原来的装备标准已经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和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全面启动,因此重新制订和修订我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已迫在眉睫。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育装备是中小学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是办学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要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要实现4%的。这个目标在2012年已顺利实现。特别是从2010年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全面改薄项目等几个国家投资项目开始,仅“十二五”期间国家就对我省教育投入就有100亿元,加上地方财政配套投入,用在教育装备上的资金约50亿。

经过这些年来全省广大装备人的不懈努力,我省的装备工作已形成了“建、配、管、用、研”比较完善体系,基本适应我省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极大的促进了我省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发展。在目前的大好局面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内涵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制订符合我省中小学实际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学校的装备建设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

通过对我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研究,要明确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装备已不是传统意义的“装备”。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要求理科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而且要求各类功能教室的建设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的教育装备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实验室、图书馆两个方面,也不再分常规装备与现代技术两个层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已经从过去的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发展为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食堂、宿舍等涵盖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各个方面的“大装备”。

(2)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技术问题是标准涉及多个领域、门类,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比较突出,不能凭经验、想当然;教育问题是强调装备标准是有关学校、为了教育的标准,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为根本目的。

(3)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感。装备标准要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前瞻性,必定要超出一部分学校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然而装备标准现实性要求则意味着装备标准的出台要以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装备标准应是务实和行之有效的,而不能成为“可望而不可及”或“中看不中用”。[1]

三、研究思路

教育技术装备应立足于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领下,为学校教育教学营造一个属于硬件范畴的条件与环境,为素质教育提供服务。

四、研究目标

根据对我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研究,制订和修订出适合我省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方案,以更好地指导、推动我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五、研究内容

包括中小学实验室、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体音美卫、书法教室、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小学图书馆(室)、幼儿园玩教具标准、课桌椅标准、食堂、宿舍、饮水、照明等。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①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我国学校装备标准的相关政策及规范性的文件,以及目前我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方向,为我省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②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学校的装备现状,发现和感知现行标准的问题;③运用行动研究完成标准的修订,并探索出我省装备工作的新路子,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装备工作机制。

具体过程:

第一步:收集整理装备标准,调研各地市学校装备现状,对我省装备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步:组织专家对装备标准进行论证;

第三步: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征求意见;

第四步:对各地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再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五步:由省教育厅进行公布,并提交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1)將修订《标准》过程中编制依据、原则、具体做法以及推广的价值等加以整理,形成论文进行交流;

(2)提交课题结题报告;

(3)最终形成我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由教育厅发布。

参考文献:

5.clsi标准报告 篇五

(一) 基本动因———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目前, 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存在两种学说:决策有用论与受托责任观 (经管责任观) 。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强烈依赖于客现会计环境, 环境的变迁必然会导致财务报告目标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财务报告体系以受托责任观为主要会计目标, 很少顾及资源委托者以外相关利益者的信息需求。实时财务报告体系适应了我国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模化以及网络经济及其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需求, 财务报告目标转向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和受托责任观为辅, 而不再停留在反映历史信息的经营责任上, 部分实时会计报告将更多考虑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包括财务信息、各类非财务信息, 同时更多地考虑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信息需求。

(二) 现实需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矛盾的化解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报告目标必然要求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 以便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如果不及时提供, 就失去了时效性, 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 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解决了这一矛盾, 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的统一。

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要形成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设置账户→复试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诸多程序, 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能分期报告, 信息提供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问题。在信息化环境下, 企业通过电子网络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处理所发生的各种业务, 并且利用网络使财务报告的形成环节简化为:财务信息的实时采集→财务信息的实时处理→财务信息的实时传递。实时财务报告模式减少了原有财务报告流程的步骤, 各步骤的信息处理由电子信息系统来完成也大大缩短了各流程的信息处理时间, 增强了所提供财务信息的时效性。

(三) 大势所趋———财务报告信息需求的差异化

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大多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共同需求, 符合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的通用报表所提供的价值信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和活跃,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急剧差异化, 使用者决策过程中使用的决策模式也难以确定, 这样就无法提供一套能符合所有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信息的报表。因此,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应更加丰富, 不能仅仅局限于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通用报表。

二、信息化环境下可行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 事项法财务报告模式

20世纪60年代, 事项法会计报告模式的主要倡导者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会计报告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 而让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模型的需要选择适用的事项。”显而易见, 事项法财务报告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信息使用者必须具有充分的专业水平。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不可能完全达到自行收集、判断、汇总相关事项信息的要求, 这很显然不符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大多数会计信息用户信息应用的现状。

(二) 多层面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克服事项法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兼顾财务信息不同需求的多层面财务报告模式应用而生。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层面:对现有的财务报告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 变传统财务报告的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为在信息化环境下缩短披露报告周期 (月报、周报、日报) , 也可以根据报表使用者或管理的需求截取动态连续中某一时段进行定期报告。

第二个层面:有选择的信息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可对信息进行低成本重组的特征, 可针对特定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进行多元重组。

第三个层面:构建信息元素模块。生成包含以下内容的信息元素模块:一是即时发生的原始信息和由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生成的即时财务信息, 二是重要事项产生的财务信息, 三是上述会计交易和事项的补充说明, 四是适时预测和分析信息, 五是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元素模块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直接需求和特殊需求, 为解决信息使用者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三) 实时财务报告模式

在实时报告这种方式下, 把每天的每个时点都看做是会计期末, 根据企业管理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动态地选择经济业务发生的一段时间编制财务报告。这种报告方式的优点是会计数据精确、信息及时, 但其缺陷也很明显:财务报告数据的频繁变动不能增强信息的相关性和明晰性, 给使用者选择和应用财务信息造成了一些障碍, 同时受到企业信息技术和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三、未来选择: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

(一) 技术支撑———XBRL标准的引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 如何建立统一、规范和科学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实现我国乃至全球范围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对接成为促进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XBRL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可能方式。国际联合会将XBRL表述为:“XBRL是企业财务网络报告 (Internet Financial Report) 编制、发布、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其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标准方法, 是一种基于现有公认会计准则 (GAAP) 为基础构建的企业财务报告方式的技术标准。其实质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企业财务报告语言。”

(二) 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的构建

由于信息使用者处理信息水平和现有信息技术的限制, 加之上述三个可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下获取财务信息的成本效益考量, 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的事项法财务报告模式、多层面报告模式和实时财务报告模式的应用受到限制。所以, 应将实时报告与传统定期报告优势结合起来, 建立一种适应于信息化时代的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

其构建的基本思想为:在现有的财务报告模式下, 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信息提炼出来, 形成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其他非财务信息的多种信息组件, 加以实时编报。在部分实时财务报告编报下形成的数据要与现有财务报告模式下生成的相关数据相符合。这种新的报告模式不仅实现了财务报告的实时编制和发布, 也为实时财务报告中多样化交互报告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部分实时财务报告体系是基于信息化环境和XBRL标准的应用提出的, 它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所构建的财务报告模式是对现有报告模式的继承和拓展, 并非完全的抛弃原有的财务理论, 是适应于国内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所需的信息的改变, 部分实时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式还将继续改进和完善。

(三) 信息化环境下将XBRL标准引入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XBRL的应用不但使财务报告的编制传输更有效率 (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可自动从数据库中导出, 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换) , 实现了会计报告的实时编制和发布, 也为实时会计报告中的多样化交互报告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支持;还可以对报告项目根据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进行更详细的划分, 满足投资者获取需要的各项相关信息;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克服以前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财务报告采取PDF或HTMI格式不同程度限制信息使用者与数据的互动交流, 有助于提高数据共享的程度, 实现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 从而大大增强财务信息的流通性。

在这种财务报告体系下, 原有的审计程序也将被一个持续的、实时的、在线的审计程序所代替。这就让审计人员更着重去了解其客户的行业特点、企业环境和内部控制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从而提高财务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这也就增加了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进而有助于企业、政府、审计等部门高效、准确地应用财务信息。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基于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对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方法和会计计量方法均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报告模式变革的原因, 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可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及其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环境的财务报告模式——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报告模式,XBRL标准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止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J].会计研究, 2009, (4) :5-6.

[2].孔宁红.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和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 2003, (6) :259-260.

[3].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2:252-258.

6.clsi标准报告 篇六

准确把握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十三五”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具体来讲:

一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到2年以内。在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9,000项,标准供给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提高到30%以上,主要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主要工业产品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服务创新成效更加有力,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持续提高。

三是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国参与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修订数的50%,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更加密切,中外标准互认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积极推广。

四是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建设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50个以上,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形成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化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发展需要,标准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互联互通的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

认真抓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

首先,要注重“大体系、全过程”建设,完成好六大任务。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就是第一次把标准化作为一个体系提了出来,从标准的研制、实施、监督、服务、国际化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规划。一是要优化标准体系。结合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调整。完善标准制定程序,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二是要推动标准实施。完善标准实施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化统计制度。应用标准开展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建立促进技术进步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机制。三是要强化标准监督。建立标准分类监督机制,完善标准实施监督和实施后评估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加强标准化社会教育,强化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四是要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引导标准化服务新兴业态发展。五是要推进标准国际化。鼓励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中外标准互认与合作,提升我国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六是要夯实标准化基础。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需求。规范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加强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提高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紧扣“全方位、广覆盖”布局,建设好5大领域。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从过去主要面向经济领域进行规划布局,转向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五位一体”总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全域标准化”架构。一要加强经济建设标准化,以统一市场规则、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二要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着力点,提高社会管理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促进保障改善民生。三要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服务绿色发展。四要加强文化建设标准化,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着力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文化繁荣。五要加强政府管理标准化,以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着力点,构建政府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其三,要着眼“守底线、保基本”要求,实施好十大工程。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紧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提出了十大重点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跨行业、跨部门,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一要围绕保障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实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程,促进我国消费品安全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二要围绕支撑产业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程,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推进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标准化工程,提升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工程,满足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要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提升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有效降低污染水平。四要围绕提高开放水平,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服务、技术、装备走出去。五要围绕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增强标准化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能力。

7.clsi标准报告 篇七

一、整体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3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截至今年上半年, 全市1200所义务教育学校, 已有708所通过了“达标”评估验收, 占总数的56.41%。其间, 我们还先后对477所达标学校进行了随机复查回访, 进一步促进了区县、学校积极巩固成果, 不断提高水平, 全力把创建达标变成工作常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回顾3年来的工作, 全市义务教育的主要成果体现在3个层面的根本性变化。

一是区县政府的教育职责得到落实。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逐步深入, 义务教育在全市各区县已经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 并形成了规划优先安排、经费优先投入、资源优先保证的新局面。为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不少区县的“一把手”还定期听取汇报, 现场解决问题。目前, 河西区、河东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北辰区、西青区、静海县等8个区县的“达到度”已经超过60%。其中, 东丽区为98.15%, 北辰区为94%, 河西区为86.36%。值得欣慰的是, 5个远郊区县在学校数量很大、整体基础薄弱、财政经费困难的情况下, 去年以来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正在跟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步伐。

二是区县教育的管理方式开始转变。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过程中, 通过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 努力办好每所学校, 教好每个学生, 正在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行为。2008年以来, 各区县教育局都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 精心组织, 统筹规划。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仪器配备等有关部门, 不仅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 结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各司其职, 合力推动。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 加大了对普通学校的关注程度和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 主动帮助学校查找问题, 理清思路, 解决困难, 落实标准。教育督导部门也坚持“监督和指导并重”的原则, 在加强督导检查的同时做好具体指导, 促进辖区学校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这种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不仅体现了效率, 更加凸显了公平。

三是基层学校的素质教育有了发展。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使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硬件”的规范化, 不仅使校舍更加牢固、安全, 环境得到净化、美化, 而且使城乡学校全面实现了集中供暖、水冲厕所、标准场地和电子监控。特别是教学设备的再次补充和图书资料统一配送, 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历史差距, 为所有学校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创造了更加完善的基础条件, 激发了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目前, 无论是已经达标的学校, 还是正在创建的学校, 都把“软件”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 积极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办学思想更加明确, 规章制度更加系统, 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尤其是以推进高效教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形成新的共识以后, 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大课间活动和“2+1”项目的认真落实、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定期开展,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是这些根本性的变化, 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 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全市义务教育真正步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今年, 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的有关政策, 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 特别是择校问题在中心市区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义务教育学校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效果, 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认同。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突出的问题

为了确保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出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工作目标, 年初的蓟县会议以后, 我们就责成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 对各区县的有关情况开展了摸底核查, 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认为, 当前有4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制约着今年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目标的落实。

一是区县工作还不平衡。今年3月底市政府在蓟县召开现场推动会后, 各区县政府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落实张俊芳副市长讲话要求, 并客观分析现状, 采取有力措施,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重新调整了标准建设计划。根据初步统计情况来看, 下半年将有400所学校申报评估验收,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可望实现。预计年底, 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宝坻区、宁河县等5个区县的达到度可以实现100%, 河北区、红桥区、武清区、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等6个区县的达到度可以超过90%, 河东区、南开区的达到度可以接近90%, 西青区能够达到80%以上, 和平区、津南区由于种种原因达到度距9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整体推进难度加大。今年, 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攻坚”之年。之所以用“攻坚”来定位, 是因为经过两年的评估验收以后, 剩下的学校普遍条件差、基础弱、“欠账”多。不要说加倍投入、加紧建设及加快装备配置、加速教师调配的任务非常艰巨, 就是指导学校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农村地区, 这些困难更为突出。今年下半年, 蓟县有90所学校需要验收, 武清区有65所学校需要验收。这么大量的学校需要创建和达标, 难度肯定更大。

三是突出矛盾比较集中。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矛盾。比如中心市区, 本来就老旧校舍较多, 校舍面积紧张, 再加上前期城市建设拆得多、建得少, 造成现有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明显不足。不仅新建、扩建必须协调用地, 就是改造、提升也有较大困难。这个问题和平区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近年出现的矛盾。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 他们随迁的子女急需入学。再加上新项目需要大片拆迁, 新农村也在加快建设, 这些地区的生源也急需安排。本来运行平稳的学校, 生源突然增加, 造成巨大压力。这个问题先是出现在近郊四区, 随后又凸显于滨海新区, 而且预计还会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当然, 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过程中, 具体的困难和问题还有不少, 比如学校施工过程拉长、教学装备到位滞后、农村教师学科失衡、学校管理过于粗放等, 总之都是影响全局工作的因素,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提出方案、切实解决。

三、下一阶段的任务和工作的要求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是本届政府的工作任务。下一阶段的任务还将实施两年。这两年我们计划做如下安排:今年下半年, 对400所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完成达到度90%的总体目标。2012年进行扫尾, 包括4项工作:一是对另外10%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确保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二是对区县撤并的学校进行专项督导, 现场核实认定, 确保完成任务真实可靠;三是对已达标的学校进行随机督导和复查回访, 确保创建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四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现代化标准建设, 进行评估验收, 确保这个项目能够全面覆盖。应该说, 这是党和政府的愿望, 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只有这个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我们才能向全市人民群众正式宣告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高水平、均衡化。

为此, 我们还要从3个方面着力做好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应该贯穿工作的始终。各区县要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同时,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是通过缩小学校之间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一件实事。它也是通过落实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战略举措。所以, 我们一定要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坚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各区县政府要对今后两年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具体详实的办法, 按照整体部署, 争取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努力破解工作难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破解难题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同样也会伴随工作的始终。所以, 能否理性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 把困难当作机遇, 把压力变为动力, 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各区县一定要把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认真分析情况, 充分挖掘潜力, 本着既实事求是又竭尽全力的思想, 提出有效措施, 做好方案, 抓好落实。不管是历史积累的问题, 还是近期出现的矛盾, 我们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我们不能回避,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下一阶段, 各区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区域“十二五”规划, 把学校布局调整切实纳入其中, 完善学校建设整体规划, 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确保学校建设工程又好又快按时竣工、交付使用。同时, 有撤并学校任务的区县, 要按计划做好撤并工作;有班额超标现象的区县, 要按规定保证逐校达标;有学校面积不足的区县, 要按要求做好校舍资源整合;有需要校舍加固、旱厕改造、集中供暖、设备补充等项目的区县, 要按标准全部落实到位。总之, 区县政府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 努力破解难题, 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

三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去年年底,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具有天津特色的统一决策、标准实施、督导保证的教育行政机制基本成形。下一阶段,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针对上述任务, 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评估验收和对区县的督导检查。在此期间, 各区县政府也要在组建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同时, 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把督学队伍建设和责任督学制度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的作用, 指导、督促学校按照标准加强硬件管理、加紧软件建设。要把指导学校提炼办学理念、挖掘特色优势、健全精细管理、完善电子校务、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文化建设、规范一日生活、推进高效教学、开发课外活动、落实社会实践、扩大交流合作、促进社区互动等方面列入督导范围, 在加强工作监督的同时, 搞好工作指导, 帮助学校在现代化标准建设这个平台上, 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使全市义务教育真正走在全国前列。

上一篇:开学第一天初中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快乐的阿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