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

2025-01-23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精选2篇)

1.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 篇一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引思导学:

1、的物体叫做光源,它可分为 光源和 光源。

2、在 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和 等现象可用这个知识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m/s,在其他介质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光速 。

4、光年是 单位,1光年= m。

5、小孔成像是由 产生的现象,像的大小除了与物体大小有关外,还与 和 有关。

●今日作业:

作业目标一 光源及光的传播

1、在太阳、月亮、蜡烛的火焰这几种物体中,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沿 传播

3、在3张硬纸片上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0.5 厘米),把每张硬纸片用夹子固定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硬纸片之间间隔10厘米左右,用细绳子将小孔穿起来拉紧绳,使小孔对齐,如图2.1-2所示,关掉所有的灯,把手电筒放在小孔前,对准小孔照过去,在墙上看到一个小光斑;把一张硬纸片侧移约3厘米,再用手电筒照射小孔,在墙上 看到一个小斑,(以上两空选填“能”或“不能”)。这个实验表明了 。

4、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高楼内射出的各色灯光交相辉映,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它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

A、星光 B、月亮 C、灯光 D、萤火虫发的光

5、如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作业目标二 光的传播速度

6、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

7、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 表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c= m/s,如图2.1-4所示,若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由此你估算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m.。

8、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到达月球返回地球共需2.56s,则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

585A、3.84×10km B、3.84×10km C、7.68×10km D、7.68

8×10km

作业目标三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其应用

9、6月6日出现的金星凌日天象,人们可通过滤光镜观察到太阳上有一小黑点,如图2.1-5甲所示,小黑点即为金星,该天象是由光的 而形成的。太阳、地球和金星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2.1-5乙中a、b、c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金星应处在 位置。

作业目标四 认识光传播与声传播的区别

10、如图2.1-8所示,在一只玻璃罩内悬吊一只性能良好的手机,在钟罩外用另一只手机拨打罩内手机的号码时,可以清楚听到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并且同时看到指示灯在闪亮,将钟罩抽成真空后,再次重复上面的操作,发现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只能看到指示灯在闪亮。由以上实验,请你提出1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作业目标五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11、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

(1)请在上图甲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2.高一,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篇二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 :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

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5)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注意: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C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

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2.表现: 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

3.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

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4.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官员。郡县乡里

5.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6、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三、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 隋唐:三省六部制

1、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2、影响:

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中唐设枢密院)

二、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三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和征辟制(举荐和征聘)

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到唐代日益完善

意义:为不具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日益

成熟,为官僚体制提供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四监察与谏议

监察

秦朝的御史大夫 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 明清达到高峰有都察院,设监察御史

谏议 隋唐的门下省,宋代的谏院

评价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现象,但作为常设的制度可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评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

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非此不足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吸纳新生力量保持基础稳固,这两个方面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西汉

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

2、解决:A 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B 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B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

二、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度支、盐铁、户部”—--财政

四、明朝: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

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

3、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演变

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

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

五、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

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

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

3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六、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B.C2000-B.C1700宫识图

2、迈锡尼文明:(前1400年—前12文字的泥版文书。

二、黑暗时代: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年,希腊陷入“黑暗时代”

三、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1、城邦: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2、殖民扩张:A

B 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独特文明奠

定了牢固的基础。

3、A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

没有公民权。

B 政体类型: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贵族制(理解)

4、影响: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宝贵经验

第6课

1、民主初兴----贵族制:前8—前6世纪,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君主制

终身制、世袭制走向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2、走上正轨: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

3、确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扩大公民人数,陶片放逐法)

4、全面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

A.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

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

B.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

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C.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

三、1、积极:A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B多数人参与,决定更民主 民主有利于①正确决策②修正错误③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④

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2、消极:A非公民无民主权利

B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C伟大文明的催化剂,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最大局限)。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君主制:建城之初,蕞尔小国,行君主制。

2、贵族共和制

A执政官:共有两名,任期一年,权力相等,选举产生

B元老院:决策机构,贵族组成,政事共商,少数从多数

C公民大会:平民参加,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议案。

D保民官:平民斗争的结果(理解:贵族不断让步),有权否定元老院的决议

3、帝制

(1)原因: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原则被废弃,逐渐走向帝制

(2)概况:A 屋大维——前27年,采用元首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罗马进

入200年稳定时期,史称“罗马和平”。

B 戴克里先——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君主制。

二、《十二铜表法》

1、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

2、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3、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

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三、查士丁尼法典

1、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

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典。

3、影响: 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B.C.286罗马阿奎里亚法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第8课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

一、《大宪章》

1、原因:英国国王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签署:13C初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与市民利益。

3、影响: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限制王权

二、《权利法案》1689年制定

1、目的:限制王权

2、影响:A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B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C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

三、责任内阁、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 为第一任首相。

2、职责: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两党政治:(19世纪初时英 国王还可能按自己意愿选首相和内阁大臣)19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的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

2、发展: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选举中取得更多席位,确保资产阶 级政体的稳定。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 1787宪法1789正式颁布、背景:美国面临新问题(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识图:费城自由钟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需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力求在大国中确保共和政体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坚持分权制衡

3A、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

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这上的联邦司法体系,但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

B、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民主制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4、评价:A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创立的联邦共和政体至今行之有效。

B根据这部宪法美国实行联邦制体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联邦制度

1、概念: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挑战:州权主义活跃导致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

3、完善: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4、影响: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三、两党政治

1、形成:华盛顿之后,总统选举受到统治控制,国会形成两党对垒局面。

上一篇:外地公司上海设立分公司材料下一篇:作文祖国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