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精选10篇)
1.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篇一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殷实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2.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二
3月20日下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们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们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
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做出了集体讨论,在讨论:“影片中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我们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后,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三
周恩来带领调查组到伯延公社实地调研的四个昼夜,令人心酸、深思,也令人欣慰。这四个昼夜的故事核心是如何发现和掌握农村的真相,以及种.种“假象”是怎样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拷问,拷问体制、拷问决策、拷问智慧、拷问真诚、拷问良心、拷问信任。影片从“拷问”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展开叙事,一步步推动剧情发展。尽管入村之前树上无叶、乡干部和村民们慌里慌张的神色已经被明察秋毫的周恩来刻在脑中,但是,为什么农村的实情实意就不能大白于面前呢?这种既清晰又复杂、既单纯又丰富的情节设置,使影片呈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感和身临其境的历史感。
我们说,描述人的一生相对容易,切割人的片段来展现和解释人的人格特质则相当困难。而四个昼夜的故事则出神入化地雕刻了周恩来“抚慰山河”的伟大人格。“抚慰山河”这种人格是内在的、连续的、主客观融合的,是有山性有水性的、将人格与事业整齐划一的,是宏大与细微的融合,是自我与人民的契合。影片中,周恩来通过四个昼夜对民情的体察,对社情、党群关系的洞察,对自己内心的检索,终于掌握了最真实、最有民意基础的基层情况与农民的心愿,再经过组织程序及时有力地纠正了脱离农村发展实际的吃大锅饭等盲目现象。影片活化了那个时代的农村景象、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老党员郭百岁、党委书记郭凤林、不满的农民张二廷、老奶奶以及连弟等人物身上都透着历史与时代的气息。正是这种对历史生活的本质把握和再现,活化了周恩来的生活场景、历史氛围以及人物关系,使得周恩来的形象富有生活与时代的质感,凸显出他“主动而不主观,主持而不主宰”的人格特质,亦即一种“抚慰山河”的伟大品格。
陈力导演继续着重大题材《谁主沉浮》、《湘江北去》的宏大叙事之艺术追求,同时,又探索完成了本片的艺术突破。影片质朴、大胆、深刻地做了社会与历史的揭示,同时,将笔墨与镜像聚焦在周恩来的情感细节与心灵性格。其娴熟的电影叙事使影片故事清晰而背景复杂,社会与人物的关系单纯而多重交结。这是影片成功的艺术之道。孙维民的表演“外冷内热、不事张扬”,是一次伟大的心灵与人格的攀登。周恩来的情怀、胆识、洞察力、原则精神、灵活性,在紧张而清晰的戏剧矛盾中,被演绎得惟妙惟肖。演员在表演上对人物内心节奏的把握得当,同导演一道成功完成了影片叙事的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因为抓住了人物的性格与灵魂,抓住了历史与人物的结合点,所以实现了电影艺术对历史的表达,活化了历史。
4.再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四
5月12日支行组织35岁以下员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时间原因只看到了后半段。今天晚上找到这部电影再次认真观看了一边,结合自身,比上次看时有更多的想法和更深的感触。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为背景,讲述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又逢苏联老大哥“逼债”的艰苦环境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毛主席、周总理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组织调查组亲自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1961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一行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伯延镇,沿路的枯树便是面临旱灾和饥荒的无声证明。然而,从公社主任到普通社员百姓,没有人愿意告诉总理饥饿的实情,大家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不给国家添麻烦。座谈会上,社员黑压压挤了一大屋,但是都不敢说话,周总理对大家说,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在社员张二廷的带领下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说出了心里话。四天四夜里,周总理登高望炊烟、下地访民情,走访伯延社员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认真观察细致落实以情感人、以德服人,终于了解到集体食堂、大公社、供给制的严重弊端,于一晚凌晨3时向毛主席电话汇报并提出了解散集体大食堂的建议,伯延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之后不久全国取消大食堂。
影片从周总理专用摄影师的角度,用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让观影的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了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这份情谊从何而来?伯延公社前书记老郭同志、连第奶等角色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同龄人,有着相似或共同的经历,追随过刘邓大军;以书记郭凤林为代表的一代人,经历过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能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以张二廷、德胜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听过祖辈父辈口口相传,共产党的老百姓的救星,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打心眼里信任国家、信任党;郭凤林的小儿子和连第这些小孩子,亲眼看到周总理、邓大姐来到他们身边,对他们好……这一点一滴,汇到
一起才是党群不分家。看现如今,为官者自居庙堂之高,为民者无奈江湖之远,何来的深情厚谊?放之我们工作之中也是如此。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省行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是说某地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相邻,我行工作人员向一位70余岁的老太太推荐我行时说,您只要看有“中国”两个字的进去就行了。初听是个笑话,但细细品来不由得我们不心底发慌:我们的所作所为可对得起头上“中国”这两个字?我们日常工作中、接待客户时,可曾想到人家是在看着我们胸前“中国农业银行”这六个字呢。珍惜我们的工作,珍爱农行的声誉,为农行,为后来人,也是为我们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做到实处,哪怕是简单的给人以微笑、签名时适时的指点、业务完毕后的一句送别都是如此。
影片的另一个焦点在求真。真实的情况是大家吃不饱饭,人民生产生活很不好,周总理不知道么?刚一进村总理就问树上的叶子呢,午饭时总理问哪来的红烧肉和鸡蛋,这么明显的矛盾之处谁人看不出来。明知道事实是怎样的,周总理仍然想要听老百姓去说;不是摆官架子、摆桌子瞪眼的去逼问去指责,而是靠真心、靠真情、靠真诚。对工作实事求是、对群众开诚布公,通过与社员交朋友、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如此:营销产品要实事求是,跟客户要交心、交朋友,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不能唯业务、绩效、工资论,一味要求客户承担我们的任务,坑客户最终要坑自己。唯有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要,帮助客户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久而久之客户自会对我们产生信任和依赖,我们的工作也会愈加顺利。
影片中感人至深的还有周总理面对问题时诚恳的态度,作为国家总理他不止一次像普通百姓说“对不起”,“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这告诉我们,面对问题要勇于担当,然后才能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正如古人所说,“吾日三省乎吾身”,要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往别人身上扣屎盆子,那样无助于
问题的解决,更无助于自身的进步。承认错误、坚决纠正,这才是我们农行人面对问题应有的精神面貌。
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不断审视自己,坚持不懈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结合自身探寻身边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真心真情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求真务实。
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受到了当头棒喝,让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中度日如年、快要迷失方向的我不自禁的冷汗长流。虽然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血与火,不曾经历过新中国草创之时的艰难困苦,生活在幸福的当下的我也不由得满是愧疚,有着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更应发愤图强、努力向上,不求多大的名利,但求无愧于心,要对得起为我们提供这一切的人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去生活,面对客户、面对朋友、面对身边的同事和家人,要求真更要务实,做好本职,为农行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身边的人们努力、奋进。
鸦鸿桥支行 张国强
5.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篇五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六十年代初期中国正遭受自然灾害,周恩来总理到河北伯延公社整整四个昼夜,深入群众调研的故事。故事中,公社主仼郭凤林带头“欺上瞒下”,“虚报谎报”,不仅不让底下的人说实话,还把敢说实话的人关了起来。此外,部分干部多占多用,自私自利,不把群众放在首位。而周总理通过与群众一起吃大锅饭、探望年老长辈、与妇女共同劳作等等实事求是的做法让群众开了口,还让部分干部意识到了错误。
虽然是郭凤林是出于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的好意,但是谎报粮食产量,隐瞒饥荒事实,回避社会矛盾的形式主义的作风是不可取的。部分干部不把群众放在首位看似小事,如若不加以防范打击,只会助长官僚主义之风。
该电影展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折射出当时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还为现今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敲响了警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就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蒋超良在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对扶贫、污染防治、扫黑除恶、民生等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重拳出击、大力整治,并将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年行动”。春节一过,省纪委就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力亮剑问责,严肃处理了在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5名厅级干部、22名县处级干部,这彰显了中央、中纪委、省委、省纪委整治这一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
当前,有的单位以会议精简会议,以文件精简文件;有的干部把“痕迹”当政绩、把精准扶贫当精准填表,充充场子、装装样子,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有的干部甚至搞“家长制”打压下级、欺压百姓......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推进政治建设、国家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敌人,必须清除。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周总理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出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八个字不仅仅是在三年自然灾难时期,更应该是当今社会需要贯彻落实的真理。那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历史总结,用泪的洗礼讨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诠释。这种实事求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6.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篇六
班级:城规1301 学号:3130812128
姓名:杨培霖
摘要:廉洁,是现今所有为官者应学习的第一条铁律!为政为民是为官者应学习的第二条铁律。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关键字:廉洁 为政为民 人民的公仆 群众
常常听到周总理的各种好,各种伟大,但是那都只是耳闻,俗语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观看了《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之后,我才对周总理的伟大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中贪官败吏,他们如何能挥霍周总理为新中国守护下的江山?如何能摧毁周总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的作为领导人应有的风范?廉洁,是现今所有为官者应学习的第一条铁律!
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心情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一定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后来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反观现今,又有几个官员能做到如此地步?当有官员能做到如此地步时,他所管制的辖区必定是人民幸福感最强的,没有之一!因此,为政为民是为官者应学习的第二条铁律。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为官者应当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周总理为我们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7.《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学习心得 篇七
罗世宝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三月十三日下午,我有幸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影片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对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影片主要讲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我国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全国爆发了大饥荒,而此时,越来越多的群众矛盾指向了大锅饭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去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进行调研。但去了之后,周总理遇到了大难题,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和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故意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因此,周总理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蛋红烧肉。但难得的是,周总理最终明察秋毫,去伪存真,不但解决了伯延人民的疾苦,更是由伯延公社取消公共食堂而推广到全国,开创了中国农村自主经济,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新局面。
我认为周总理调研成功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周总理时刻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周总理肯定不会轻信郭凤林一面之词,而是周总理兢兢业业,把解决群众困难放在首位,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二是,周总理主动避开公社干部,转而去交最贫苦的群众,如亲自探望小女孩,生病的奶奶,和德胜的妻子,一同在田里插秧。结交二廷做朋友等等,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三是,周总理肯定在调研之前就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对于公共食堂的利与弊都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然后才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在实地调研时可以更准确的去判断、去分析、去理解而做出决策。
辛苦的四天四夜,牺牲休息和吃饭的时间,坚持工作。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使得郭凤林等人终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最终周总也与毛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因此,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了解群众才能更准确地做出决策,进而惠及群众。
这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听从党的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从思想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党争光。
8.《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八
近日,我校组织教师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看了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同时,观看后这部影片,我上网搜阅了很多的观后感及对该影片的评价,提出以下本人对该影片的评价及感想:
一、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到伯延调研,不见真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值得我们学习,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作风值得我们发扬。
二、影片中把郭凤林在“浮夸风”影响下粉饰太平,欺上瞒下,以至于关押说实话的一群人的做法诠释成是为国家领导分忧,怕给国家领导添堵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难道他们在吃大锅饭中的多吃多占就合理,难道粉饰太平,隐瞒真相,使领导的决策不能作出正确的调整就是对的,我想郭凤林他们还是怕揭发了真相掉了他们的乌纱帽吧,也许这样的评价有些过分,毕竟郭凤林也曾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立国汗马功劳,曾经是个不怕死的热血青年,但是有错误就是有错误,立过功的人犯些错就说成是怕给国家领导添堵,为国家领导分忧是不对的,他的做法使国家领导不能了解真相,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改革决策,难道这是帮助国家领导为领导分忧吗?
三、谈到这一点不由得想到前几天总书记到我县来调研考察时的情况,总书记到来的前几个星期,是省领导先视察,于是兰考县的领导都忙活起来了,打扫街道、粉刷院墙、更换统一的临街招牌等等,各单位也都跟着忙起来,甚至连我单位院墙上一小块儿黑斑都擦得干干净净,以至于老百姓一见到县乡干部打扫街道就会问:哪位国家领导要来啊!?这些还不够,县级领导怕在总书记来视察时出问题,有人趁机上访,提前就做了周密的部署,就差也像电影中那样把人关起来了,这与郭凤林的做法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欺上瞒下吗。去兰考的道路戒严了,所有车辆暂时禁止通行,有大官要经过„„,即使是出于怕恐怖分子捣乱,为大官的安全着想,也不至于所有车辆暂时禁止通行吧。这样怎使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老百姓?
四、同时看到网上一提到“三年自然灾害”就有人怀疑,也就是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南到北跨越了热带、温带与寒带,这么大的国土,气候环境会三年连续地到处都灾害?没有一个地方不灾害的?说不过去吧。如果国家是小如弹丸之地的日本也许可能,地大物博的中国发生这种全部国土面积的连续三年的灾害的几率很低。我们不得不承认造成“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有人为决策错误的一面,饿死成千万人,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但值得庆幸与赞许的是影片中周总理当即解散了“大食堂”,人民的事情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说了算。通过四天的调研,了解了实情,国家领导在危机关头作出了正确及时的决策调整。
9.《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九
看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之后,我被周总理的精神所憾动,尤其是“情系人民,唯独忘己”的精神。
他本身就身负重病,但他却一心想着人民,完成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位老父亲一样,是一家之主,家中的中流砥柱,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的永远是那么的健康。心中只想解决孩子们的问题,让孩子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这仅是他大爱中的一小小爱,而这一小爱却大于大山,宽于大海了。
当他夜里路过书塾时,看见汪老师赤脚为孩子们补课,周总理却放下身位,弯下腰来,亲手帮汪老师穿鞋,这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真正做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高官,他用行动来践行了这一号令。然而,在当今社会,有多少高官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当习近平上台的时候,打了多少个以抱着“为人民币服务”的高官?可见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慢慢流失着。可幸的是,我在习近平的做法中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身影。他们不仅有着同样慈爱的面孔,而且还有着一颗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的心。周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_现在依然说出了相似的话语:“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我相信中国会在习近平这样的领导人领导下实现复兴梦的。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总理身体力行去插地瓜秧苗和为村民煮了“一碗不甜的红糖水”这一幕。当他身边的人劝他去休息时,他却选择留守在厨房等村民回来,他说:“我身为人民的总理,连一碗红糖水都不能送到”。这句话可看出包含了周总理的多少爱与不甘。他的心中装着的都是人民,人民的事情都是他的事情,当人民受苦时,他的心会时最痛的,就如父亲看到孩子受苦的心一般。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总理,人民的榜样。
而延伸到我的身上,我身为班中的干部,我的职责也应该是为班级着想,为同学们服务,这才是谋其位尽其职。
班干,并不是班里的老大,而是帮班里干活的人,帮班里服务的人,这才是班干的意义。老子的《道德经》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当班干的应当学会利他之心,而不争。
10.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 篇十
您是战争时期的领袖,您带领着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您带给中国一片艳阳天,建国后,您并没有懈怠,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您的心中比谁都着急,您没日没夜的工作,就是想早日改变落后的局面,早日让全中国的人过上好日子。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您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才使困难得到解决,《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况,虽然80后的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辛,但这样一部影片却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生活的窘迫和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并且也认识到了党在引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道路上的所付出的心血。
1976年1月8日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逝世后无儿女,无存款,没有墓地,就连遗骸也撒入了大海,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得起“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您相比较,我们今天所做的还太少,我们计较个人的得失还太多,“为人民服务”,简单的五个字,我们还没有做好,您就像一座丰碑,站在那里,鞭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有您这样的榜样在,我们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有感】推荐阅读:
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参11-01
周恩来故事10-04
周恩来演讲11-01
周恩来的介绍07-31
周恩来的名人故事09-10
周恩来总理的资料11-13
学习周恩来精神班会11-28
周恩来故居导游词06-21
关于周恩来事迹谈感受09-17
2011周恩来班创建方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