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精选12篇)
1.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一
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确保政令畅通、依法行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的基本保证。下面结合机关实际,就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得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
1、认识狭隘。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识
职责狭隘”,有的认为机关效能建设是机关党委和纪纪检监察部门管的事,“事不关己”,没有必要专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抓,因而不认真研究落实办法,不想扎实抓。一种是“认识作用狭隘”,有的认为,抓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抓效能建设,再单独抓效能建设本身就是增加机关的工作负担,使机关反而变得效能低下;也有人认为机关效能建设缺乏应有的制度法规和可操作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很难见效,靠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解决不了问题,因而不愿主动抓。
2、责任模糊。从近两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实际情况
看,虽然每年都强调,工作规划、落实措施中都有部署安排,也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但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是照抄、照搬,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着“人人都抓效能,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责任范围不具体,笼统划分,没有细化和量化;追究不认真,甚至忽略这个核心环节,有的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配套的追究办法,难以操作。
3、措施乏力。对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宣传教育、检查督促、考评等方面,没有制定有力措施,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4、考评不够。一是就考评制度内容讲,由于量化细化
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赏罚力度不够,缺乏内在驱动力;二是从制度的实施方面讲,由于平时缺乏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规范、激励作用;三是从考评效果讲,处室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奖罚不明。
二、建议
为切实用好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行政的“法宝”---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近来的实践经验,对今后如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抓基础,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实行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工
作,必须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不断从实践中反复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防止粗枝大叶,认识肤浅不到位的偏差,又要克服“单打一”,脱离其它工作抓落实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到:一要全面、清楚地牢记机关效能建设内容,把握建设重点。二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因机关效能建设实行时间比较短,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也有待进一步完
善,所以,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真正含义的认识和理解,两项工作要常抓不懈:一项是宣传教育不间断。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群众在政府高效行政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根据阶段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二是督促检查不间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切实防止“年初开大会,年底听汇报,每年老一套”的形式主义。
二是抓巩固,从建章立制向监督落实推进。
要从本机关工作职能出发,进一步制定完善一系列制
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管理和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以公开评议来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切实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在搞好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我们要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强化外部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多管齐下,切实改变重制度轻监督的现象。
三是抓提高,从高效服务向优质服务延伸。
在开展效能建设过程中,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简化办事程序,使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要明确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化监督管理,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法,进一步从抓高效服务向优质服务延伸,以效能建设为中心,廉政勤政一起抓,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达到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通过服务方式实现从
热情服务向优质高效服务,从单项服务向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转变,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宗旨。要以效能建设为载体,做到效能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与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与执法监察、民主评议行风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四是抓考评,从绩效评议向责任追究转变。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机关绩效量化考核,建立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出效能激励机制和告诫诫勉、末位淘汰制等惩罚措施。为确保考评的质量和准确度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客观、深入地分析机关内部的“背靠背”评价情况;二是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三是认真开展效能民主评议、测评工作;四是收集责任主体的有关举报、投诉等情况。同时,要把考评结果运用好,奖惩分明,切实做到“三挂钩”:一是与干部任免使用挂钩。对那些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的,要进行表彰奖励,给予重任推荐提拔;对不落实机关效能建设要求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经过教育仍不思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予以处理。二是与评先创优挂钩。要把机关效能执行情况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实施不好,责任范围内发生严重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问题的,坚决取消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比资格。三是与经济奖惩挂钩。对效能建设落实好,成效大,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否则,要大胆运用经济处罚手段。
五是抓保障,强化和凸显“一把手”的作用
要把机关效能建设真正抓到实处,单位的“一把手”起着决定性和主导作用。机关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压在“一把手”身上,每一位领导干部树立“想抓、敢抓、会抓”的思想,明白抓什么、怎么抓、抓不好负什么责任,始终绷紧效能建设这根弦。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重视效能建设,教育、管理、监督力度就大,本单位的工作作风就搞得好;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认为“一把手”必须做到“五要”:一要树立高效行政的信心。二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就是一个导向,一面旗帜。三要抓好具体操作。实施意见、办法、制度等制定出来后,一把手要认真抓好落实,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四要敢于追究。严格按照效能告诫办法,查处有关人员的责任。五要善于总结经验,完善效能建设,把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六是抓创新,挑战信息时代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级党政机关配备电脑,实施“上网工程”。尤其是党政部门,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立体式信息共享和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文山会海”向键盘鼠标逐步“战略转移”,这是信息时代抓效能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麻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2.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二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科技强检,检察信息技术
当前,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犯罪的高智能化、有组织化, 使检察机关履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遇到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检察信息资源, 发挥检察信息化最大效能, 实现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跨越式发展, 成为摆在基层检察机关面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认识存在误区, 信息化工作难以迈开大步。
一是认为信息化工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二是满足现状, 存在抵触心理。有不少老干警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式, 不愿意花功夫学习新的工作技能, 墨守成规。三是存在“两难”思想。院领导担心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信息化工作上, 将会给办公办案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从而不愿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这一事关全局的基础工作。
2、经费保障不足, 导致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 需要购买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装备,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和维护, 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将会非常突出。从全国情况来看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技术人才缺乏, 专业培训滞后。
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基层检察院, 又由于人才缺乏, 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
4、“三位”难成“一体”, 信息化对业务、队伍建设促进作用不明显。
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三者有机契合程度不高, 存在概念模糊、与现实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等缺陷, “三位一体”的机制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距离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基层检察机关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 尤其是各级检察院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 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检察长亲自担纲的信息化领导小组, 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统一的规划和要求, 逐步建成一个上通高检、下通基层检察院、横通全国各地检察系统的网络平台, 实现全国检察院内部网络的互通互联, 最终建成与高检业务部门互联的检察机关信息综合网。
2、争取支持,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经费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层检察机关的一把手应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情况, 勤请示、常汇报, 积极反映建设经费紧缺的困难, 力争把此项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院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有力措施, 千方百计, 广开渠道, 保证建设经费足额、按时到位。
3、引进和培训人才, 确保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 大力引进技术人才, 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 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专长, 做到人尽其才, 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培训, 有计划的将技术人员流动到业务部门进行学习锻炼, 更好的将技术与工作的实际相结合, 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4、转变模式, 促进信息化建设与队伍、业务管理真正结合。
应从全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检察事业发展的高度, 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心战略”, 以信息网络化管理为枢纽, 逐步覆盖、贯穿业务管理和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使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队伍管理一体化。严格要求全院干警将各类案件信息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和流转, 使他们从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检察工作中, 推动检察工作的向前开展, 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察的核心和关键, 检察机关在开展科技强检的过程工作中应始终牢牢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 突出信息化建设这个工作重点, 狠抓计算机技术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网络建设,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强检水平中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志咏.检察信息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检察日报.2010.06
[2]陈荣庆.网站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M].合肥:安徽音像文化出版社, 2004
3.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三
【关键词】依法治国清正廉洁公正执法履行职责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对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深远。笔者认为,之所以中政委把这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贯彻部署,其根本和实质就是通过此次活动,查找出部分干警中执法思想、行为和作风与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总书记重要讲话不相适应、不相一致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和危害,采取相应对策及时解决,进而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检察职责。
一、执法思想、行为、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的执法思想就是检察工作的政治方面问题,简言之就是为谁行使检察权,怎样行使检察权问题;执法行为,就是履行检察职责的行为规范问题,具体说就是能否遵照规定、规则执法问题;执法作风,就是执法中的态度和方法问题,简单说就是能否用心执法、用心待民问题。据对某市检察院110名的执法思想、行为、作风的调查情况看,有5%的干警执法思想不够端正,有20%的干警执法行为不够规范,有30%的干警执法作风不够正派。这些问题反应并体现具体检察工作中的某一环节、某个方面。
1、执法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执法思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干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强问题,表现在对国内外敌对势、民族分裂分子、恐怖分子、法轮功利用宗教进行的破坏活动,以及黑恶势力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破坏活动的认识不足。二是为大局服务的自觉性不强、方法单一问题,表现在个别干警对地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关系摆的不够正,服务视野不够宽,甚至有时缩手缩脚。三是对有中国特色的 检察制度理解不深、执行的不够自觉问题,表现在个别干警对检察工作要在党的决对领导下独立行使检察权的组织原则没有完全理解,以及对争得当地党委和上级院双重领导的关系摆的不够正。
2、执法行为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执法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执械机法,孤立办案问题,表现在就执法而说监督,就监督而谈案件,思路狭窄,目光短浅;二是只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而忽略与社会效果相统一问题,表现在没有把执法办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考虑,而过于把某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工作业绩的标准;三是只注重实施好实体法,而忽略与程序法并重的问题,表现在插手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或纠纷,因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以此出现瑕疵案件或错案;四是只注重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重罪的证据、而忽略其无罪或罪轻证据问题,表现在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不够理解,只考虑依法追究的一方面,而忽视依法应当保护的因素。
3、执法作风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执法作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漠视群众利益问题,表现在对民生利益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二是对诉求的群众冷漠、推诿、搪塞问题,表现在对告诉求助的群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冷眼看待、一推了之;三是对被告人、嫌疑人或证人举止不文明问题,表现在态度生硬、语方粗暴。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
出现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看,个别干警的官老爷的思想在头脑中作怪,自以为是,先入为主,只愿意听赞美之词,而不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个别干警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二是个别干警检察专业素质不够高,执法能力不够强;三是个别干警工作作风漂浮、敷衍,没有做到用心执法、用心待民。
以上执法思想、执法行为和执法作风存在的问题,虽然只反映在个别干警身上,但这些检察人员的每一言行都与每个院整体工作相关联,一荣则荣,一损具损。虽然反映在个别干警身上,但它不仅有损于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在人民群众中的执法公信力,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认真加以解决。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政法工作提出的五点要求中,有三条是关于如何端正执法思想问题。对此,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必须通过认真学习和专题讨论,促使检察人员的执法思想进一步端正。
1、必须坚定正确的检察工作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的灵魂,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检察事业要发展并获得持有生命力,也必须遵循这条主线。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做到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和执法作风等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捍卫者、践行者。
2、必须切实做到把检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政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下开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对此,我们必须明确检察机关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来谋划和推进检察工作。
3、必须维护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要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依法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积极因素,尽最大可能化解消极不利的不和谐因素。特别要注重处理好反映民生的群众利益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因此,作为检察机关必须认清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性,肩负起重要职责,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这样才能在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更加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司法公平,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到司法公平的阳光,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带来的实惠。
(二)要通过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人们常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检察机关无论是执法办案,还是履行其它监督职责,都要通过严密的制度规范其执法行为,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其监督与制约。
1、要完善执法机制。应该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制定或完善规范执法行为的各项制度,譬如,《职务犯罪线索初查审批制度》、《案件质量标准》等等。所健全的制度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明了易行,促使其在检察实践中养成执法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2、强制制约与监督。一方面,要通过不定期地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纠正执法行为中存的问题,特别是违反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问题,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另一方面,要通过虚心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执法监督,解决执法行为不规范问题。
3、加大执法过错的查处力度。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人员执法不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要求,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由于执法行为不规范而出现执法过错的责任,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闻,放纵和袒护。
(三)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执法作风,不仅反映一名检察人员的执法态度问题,更与执法方式、方法相关连。因此,必须按照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的需求,不断加以改进。
1、要走出去征意见。要通过发《征求意见函》等方式,也包括回访案件当事人或证人,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检察人员执法作风的满意度,找出哪些地方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以便及时改进。
2、请进来零距离座谈。不定期地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相关人员请到院里,面对面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意见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和采纳。
3、虚心接受监督。要虚心听取并接受人大、政协、党内、媒体、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改进执法作风,以此达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作风优良的标准。
4.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四
[ 作者:廖学春来源:全南县纪委2008-6-5编辑:黄圣海 ]
请您选择页面字体大小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效能者,效率、能力之意也。所谓机关效能,是指党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是打造优越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眼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率,深入开展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等一系列活动,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还存有官僚主义作风。有些机关工作人员群众观念不强,管理意识太浓,服务意识淡薄。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有的耐性不足、态度生硬,让服务对象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喜欢找“为官”的感觉,故意刁难群众,本来可以一次性告诉前来办事的群众要准备哪些材料,可他们却来一次说一项,搞得群众办一件很简单的事也要来回跑几趟;有的脸也好看、门也好进、话也好听、就是事不太好办;有的不讲原则讲关系,对熟悉的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态度冷漠或是长时间电话聊天,把来办事的群众晾在一旁。
2、个别机关部门和单位办事效率不高,还存有“慢作为”现象。一些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推来推去,谁也不愿管;有的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不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常常使一些工作卡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人手上;有的对一些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却一拖再拖,效率低下;有的打着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的幌子不作为,存在“领导急,群众急,一些办事人员不急”的“科长现象”;有的顶风违纪,通过暗示的办法或其它途径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到钱物后才着手帮服务对象办事。
3、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不遵守工作纪律,还存有自由散漫习气。有的不遵守机关考勤制度,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和中途离岗现象;有的自觉性不高,在《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和娱乐的通知》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会偷偷地在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存在“整治一次,收敛几天;放松一月,死灰复燃”的现象。
4、个别机关部门和单位大局观念不强,偏重于强调部门利益。有的为眼前利益所左右,传达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有的执行政策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如少数机关部门和单位存在违规向群众或企业收取费用的行为,具体表现是:没有收费依据的自立名目收取;有收费依据的抬高标准收取;不敢收取的以罚代批收取;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然继续收取。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少数机关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没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导致这项工作缺乏力度,难以有效推进;制定的制度还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少数机关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性不强,不愿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等等。如何打造党政机关“办事公正高效、对人谦虚真诚、运转规范有序”的良好形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在教育上下功夫,增强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认识力。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政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加强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其中并自觉执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二是加强作风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自律的表率。三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
2、在宣传上下功夫,增强社会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舆论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机关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参与。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人人关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人人参与机关作风效能监督”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重点围绕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对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相适应的行为实施监督。同时,组织更多的机关单位主要领导通过当地电视台就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勤政廉政等方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并将承诺内容全文刊登在当地纸质媒体上,供群众查阅。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围绕政务“六公开(即: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确保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公开办事职能是指窗口单位
要根据实际情况公布服务职能及相关政策法规。公开办事人员是指设置人员去向公示牌,将领导班子成员及服务窗口办事人员的姓名、职务、办公电话及每天在岗情况予以公示。公开办事流程是指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并将规范的办文办事流程通过网络、公告栏等予以公布。公开办事时限是指公布各服务事项的办结时间。公开办事标准是指办事过程要做到“三个一”和“三个有”。“三个一”即: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三个有”即:有微笑服务,有办文样本,有服务咨询。公开办事结果是指对于承办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办理完毕后,将结果及时公开。三是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保障群众的表达权。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作风予以监督,并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选择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政风行风座谈会”上,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构建对话平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把效能监察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等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单位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单位办事窗口要在醒目处公布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投诉中心电话号码,以方便群众投述举报。
3、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增强制度对规范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有效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管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用好以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一是公开承诺制。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利用当地电视台就本部门或单位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方便群众对照承诺内容准确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工作应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二是首问责任制。规定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要礼貌待人、态度诚恳、积极热情,即使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人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宜,也有义务向服务对象讲清办事的具体程序、承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联系方式;三是一次性告知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努力解决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的问题;四是限时办结制。限定各事项的办理时限,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五是积分警示制。明确各种违规行为所对应的扣分分值,实行对机关部门和单位打分,解决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六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促使每个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及时纠正对效能建设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4、在督查考评上下功夫,增强贯彻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规定的落实力。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干出来的”,江泽民说过:“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有了完善的制度,如果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在落实上没有力度,也不能有效推动工作的进展,等于没有制度。要解决当前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一方面,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上级机关安排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
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月考核、季度考核情况“六项制度”的公开情况和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督查。主要对“窗口”单位在工作中态度不好、推委扯皮的现象以及对办事群众进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要创新督查方式,使督查工作做到专题督查与舆论督查、投诉举报督查相结合,整体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大督查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机关工作章法严谨,条理清楚,行为规范,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并且富有鞭策落后和激励先进的作用。一是明晰岗位职责。立足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严格界定各机关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岗位职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开明示,责任到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等,要分清类别,并尽量量化、具体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三是坚持奖优惩劣。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五
机关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建工作如何,关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机关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实施。长期以来,机关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机关党建工作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对照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机关党建必须要走在前头、作表率的新要求,发现当前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抓而不实、抓而不严、抓而不活的问题。
一、当前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现有党总支部6个,党支部113个,党员2047名,其中女党员404名,35岁以下党员278名,35-59岁党员1427名,60岁以上党员342名,大专以上党员1298名,高中、中专以上党员461名,初中以下党员288名。
二、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机关党建工作发展态势较好,但在调查中,我们也还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有的机关党员没有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甚至连普通群众的觉悟都没有。群众也不知道他是党员,他自己有时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党员,在工作中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县委的决定,对单位的工作安排品头论足,怪话连篇,不分场合,丧失正确的立场,影响了党员形象。(二)党的活动质量不高。
有的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停留在交纳党费、传达党的会议、学习党的文件等方面,党内活动成为一种空洞的、泛泛的说教,不仅活动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标准要求落实更不到位。在党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议上,部分党员自我批评头头是道,查摆剖析问题一针见血,而批评他人往往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甚至是颂歌一片,大家都做老好人;部分党员对批评意见往往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有的党员对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耿耿于怀、怀恨在心、甚至打击报复;有的机关党组织甚至打着过组织生活名义,外出游玩,看看风景,打打牌,吃吃喝喝,使组织生活庸俗化、娱乐化。(三)党务经费没有保障。
绝大多数单位没有安排党务经费预算,开展党的活动时,要临时打报告,一旦单位经费紧张,党的活动就没保障。有的基层党组织尽管有思路、有想法,一但涉及到经费,就一筹莫展。(四)部分年轻党务干部业务生疏。
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因为是兼职多,所以变化也较大,新上任的党务干部对党内选举、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活动载体等方面的党务不熟悉,导致支部工作缺乏创新,没有活力。(五)多数党员不愿担任党务干部。
在县直机关按规定应由部门负责人兼任支部书记,但一些部门由单位副职或由纪检组长兼任。党内干部任职只是形式而已。不但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没有党员愿意担任,就是通过支部大会选举出来的总(支)部书记也不愿意担任,有的通过做工作后才同意担任。有的担任一个时期后,往往也向党员大会推托,向上级党组织申请不再担任。(六)党员教育管理没有全覆盖。
对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差距,有的单位离退休党员居住地远离单位,加上年老体弱,长期没有过组织生活,这个群体的党员有300名左右;有的党员既没有缴纳党费,也没有过组织生活,有的甚至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这类党员有100名左右,主要集中在工信系统的解制国有企业。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单位领导同志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党务工作是虚的、是软指标,做这项工作见效慢,费力不讨好,做不做无关紧要;有的只局限于年初布置,不检查不督促。对党的活动不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缺席,既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更没有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党组织活动经费,经常以单位经费紧张为借口。不仅会直接导致部门副职忽视党建工作,支部书记不愿抓党建工作,也对普通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造成了借口。(二)部分党员理想信仰淡化。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的情况了解到,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缺乏信念,对现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深刻理解,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心存疑虑;有的党员看到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思想不纯,一心为自己捞取好处,就对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悲哀;有的宗旨意识逐渐变得淡薄;有的看到比自己资历浅的同志提拔了,自己仍然在原地跳步,官本位思想开始上升;有的组织观念不强,不愿接受组织的教育监督,作风散漫,纪律松弛;有的党性修养不高,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扭曲。(三)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有的单位制定的党内工作、学习制度虽然上了墙,也实施了一个时期,但坚持得不十分好,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措施不够具体,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对机关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情况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好的经验不能得到肯定和总结推广,存在有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进;有的基层党组织的方法、手段只是简单的重复叠加,思考不足,创新不够。有的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人员思路打不开,视野不够开阔,没有开拓创新能力;有的党支部没有把党建工作与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知道通过设置合理的载体,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的党支部没有把党建工作与提升党员素质,满足党员不断进步的需要结合起来,显得简单枯燥,老套不新颖,对党员没有吸引力。(四)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培训管理不到位。
机关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都存在兼职化、老龄化,新人化的情况,部分党务工作者在职能上有重叠、交叉现象,职责不清,机关党建的各方面力量没有捏成拳头,形不成合力,机关党建工作总的阵势不小,而实际力量薄弱;还有一部分党支部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部门党务工作责任制没有具体化,缺乏硬性检查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靠党务干部做多少算多少;由于多种原因,对县直机关党务干部的管理、培训还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培训、教育、管理机制,党务干部的培养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责任管理机制。
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建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建制度,使党建工作能够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管理责任制。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基层党组织抓落实,形成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强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带头抓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不好机关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不抓机关党建工作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二是全面推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三是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资料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党建工作提供详细的备查材料。(二)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是必须把坚持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机关党组织要理直气壮地抓党建工作,要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组织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抓观念更新、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通过社会和群众监督促进工作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度,通过挂牌上岗和公开办事程序、制度及标准,增强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外部监督强度,广泛听取基层单位、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三是以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为目标,发挥机关党员的表率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头和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做了新的要求,他在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头,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要做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做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做改革创新、保持先进本色的表率。县直机关党员大多数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担当着领导干部,所担负的重要职务和重要工作,要在为民务实清廉,弘扬优良作风上作表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表率、在党要管党和从严管理干部上作表率。
(三)严把党员出入口,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在调查中发现吸收新党员入口门坎过低和对不合格党员处理出口不畅,致使部分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关、政治审查和教育培训关,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建立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其次,要畅通出口,坚决清除不合格党员。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在党内评议中,如有50%以上党员认为不合格,且有50%以上群众代表不满意,并且评议分不足60分的,可以确定为不合格党员。深化处置不合格党员评议方法,采取定性评议和定量测评、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支部初审和党委终审相结合的办法。对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搞好区别对待,对离退休党员,可以划转组织关系,使其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对流动党员,长期不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既不交纳党费,又不过组织生活,严重缺乏党员意识的,可以劝其退党或处理出党,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四)实行党务经费预算,为党的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保证机关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建议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实行预算制。每年由机关党组织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编制活动经费预算,纳入行政经费预算盘子。县财政在划拨部门行政经费时,专门设立党建工作经费科目,部门财务设立党组织活动科目。日常开支由机关党的书记根据预算和支付原则一支笔审批,并接受单位和财政监管。这样既规范了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划拨行为和管理办法,又保证了机关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五)搭建党内激励关怀平台,激发机关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
对在机关党建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领导同志以及机关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组织上应重点培养,适时提拔使用。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干部到市、县党校进修学习或到市内外学习考察。对企事业一线优秀党员,可以轮流选派外出学习,使他们的思想素质与身体素质得到持久保持。对特困党员建立帮扶办法,帮助贫困党员摆脱困境,发挥作用,使其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此,建议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激励关怀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热情。6.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六
察工作对强化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结合丹江口市公安局实际,笔者就如何做好县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县级公安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丹江口市公安局纪检监察工作严格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严于律已,严格执纪,任劳任怨,为公安机关本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为纯洁公安队伍,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安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纪检监察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四难”。
一是体制不顺,难以树立管理权威。,丹江口市公安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的完成了内设机构改革,从整个改革的进程和目前显现的成效来看,这项改革措施不仅有效的整合了资源和警力,而且极大的激发了整个公安队伍的活力,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但从某方面看,也削弱了个别部门的职能作用。丹江口市公安局原纪检监察、督察、审计合并设置督监室,从一定程度上讲,弱化了内部监督。后经市委研究,警务督察实行分离单列,级别确定为正股级,一个部门几块牌子,行使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和审计职能。在内设机构改革中,其它各二层单位都是副科级架子,实际上形成了职级低的去监督职级高的,实践中出现难以树立部门权威的现象。
二是力量不足,难以深入监督管理。丹江口市公安局目前共有在编在职民警380人,机关内设机构和派出所共35个。而市局警务督察队仅配备警力3人。其监督对象众多,监督内容涉及到执法执纪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因此形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监督力量单薄之间的矛盾,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监督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不够,监督管理和责任查究往往因部门力量不够,只能疲于应付,功夫往往停留在表面,事前、事中监督难以深入,难以到位。
三是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职能需要。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纪检监察岗位当作“劳保岗位”,惯于把年富力强,能力和素质较高的民警充实到一线实战单位,而把老、弱、病、残等身体素质较差,需要照顾的民警调整到纪检监察岗位,难以适应本岗位的工作需要。加上个别纪检监察民警平时不注重学习,也未参加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甚至连常规的违纪违规案件也不会办理,其工作效能低下,直接影响了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
四是究责不力,难以落实严治措施。当前,比较严密的监督机制已经形成,各项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贯彻落实上往往打了折扣,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条就是究责不力。有的考虑工作业绩考核排队,包庇隐瞒,难过“政绩关”;有的考虑战友情、同学情、同事情等人际关系,碍情却面,难过“友情关”;有的纯粹为一己之私,难过“利益关”;有的充当老好人,崇尚“以和为贵”的错误思想,难过“责任关”。对出现的问题未做到严格追责,一般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和措施。如此种种原因,导致监管缺位,监督乏力,从严治警措施难以落实。
二、加强县级公安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切实抓好县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定位,从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大监督的决心。
引导公安基层领导及其民警深刻认识到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有效保护民警的需要,是保证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要通过落实严管、严教、严查、严究措施向有限的警力要战斗力,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大监督的决心。通过潜移默化的日常教育,消除一些基层所队领导或民警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上的误区,重点消除当前公安基层领导和民警队伍当中普遍存在的三种心理:一是与已无关的心理。一些民警认为纪检监察、反腐倡廉是领导的事,只要我不犯错误,就与我没关系;二是腻烦心理。认为纪检监察是“婆婆嘴”,多管闲事,只会给民警“套紧箍咒”,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办案。有的认为“对犯罪嫌疑人动点小手脚”等问题是无关大局的小事,基层办案很辛苦,纪检监察何必多管闲事、自我刁难;三是抵触心理。少数民警存在的“我行我素”的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沿袭老一套,置一些新规定于不顾;当出
了问题、纪检干部谈话帮助时,只是口头上虚以应付,明里改正,暗中抵触。
(二)创新体制,从机构设置上建立健全大监督的格局。
加强县级公安机关纪委建设,提高监督民警职级待遇,建成监督权威机构。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力量由上级机关派驻机制,尽可能解决“不愿”、“不敢”、“不能”监督的问题,彻底解决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基
层公安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不够科学的问题,彻底解决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事权、人权、财权相分离的体制原因,导致基层公安纪检监察工作未能形成具有自主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的问题,通过营造氛围,建立大监督格局。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无论是反腐倡廉教育、预防监督工作,还是查办案件难以落实到位。考核机制不够合理,自查自纠难以落实。同时,还要切实优化纪检队伍建设,要选派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去,不能使纪检监察部门成为养老的部门。
(三)学习强能,从队伍素质上努力增强大监督的能力。
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工作过程的相对独立性、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内容的发展性三个特点,它不仅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及基本方法,还要具有相应的业务素质和实践工作能力。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和能力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学习强能,从队伍素质上努力增强大监督的能力:一是及时更新补充公安业务知识。实践中,集中时间和精力,有效补充和及时更新基层纪检干部的公安业务知识,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公安业务知识面。要让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弄清基层一线工作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尽量杜绝事后纠正的做法,解决因公安业务不熟导致的监督工作相对被动和滞后的问题,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二是全面掌握纪检监察业务知识。针对当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不重视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的问题,尽力杜绝往往违纪问题发现后,我们有些纪检监察干部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纪检监察工作程序,忙于翻阅书籍,找原则,找规定的现象。三是强化职责意识的养成。通过正面引导,打消纪检监察干部怕得罪领导,怕影响自己的前途,担心打击报复,担心人际关系恶化等思想顾虑。
(四)突出重点,从日常作为上不断提升大监督的效能。
一是全面落实预防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谈心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积极组织民警开展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通报。建立有效的预防教育长效机制,让教育形象化、生动化、深入化。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队伍热点问题,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公众现象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和办案需要,都要最大限度地向民警和群众公开,切实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推进“阳光执法”。同时,抓好执法监督。加强执法监察和警务督察,对执法活动的每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通过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提高民警严格执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完善科学的预防机制。
二是全面规范监督措施。把监督结果纳入精细化考核的范畴,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转变观念,大胆监督、主动监督,坚持有所作为。
7.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七
一、麦积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中游, 总面积518.06万亩, 属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目前, 区属林业用地面积128.52万亩, 有林地面积89.63万亩 (不包括小陇山面积) , 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65.06万亩, 另有24.57万亩有林地 (苹果等经济林) 未纳入公益林范围。
公益林按工程划分, 有32.11万亩为天然林保护工程, 32.95万亩为公益林工程。公益林按级别和权属划分, 属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面积为59.15万亩, 属地方级公益林面积5.91万亩;在国家重点公益林地面积中, 国有1.77万亩, 集体及个人57.38万亩。
二、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㈠重点公益林区划与造林主体、造林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根据《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我国重点公益林范围内的国有、集体、个人营造的所有林木, 无论经营目的如何、都要区划为重点公益林, 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 禁止商业性采伐等, 国家给予适当的损失性补偿。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消灭荒山, 亿万农民响应“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 承包荒山, 贷款造林。20世纪90年代为了走出造林经费紧张的困境, 全国各地通过拍卖包括荒山、荒坡在内的“四荒”经营权, 鼓励企业和个人自筹资金造林绿化,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私有林分。这些林分划为重点公益林后, 所培育的林木被禁止采伐, 承包户仅依靠国家少量的补偿费用无法偿还银行债务, 更无法获得应有的林业经营收入。一些造林大户因此成为负债大户, 生活陷入困境, 严重影响了林业发展的后劲。如在全国有影响的陕北治沙造林户牛玉琴, 民勤的治沙英雄石述柱, 都因植树造林个人负债累累。
㈡公益林的划分不合理, 补偿范围和补偿覆盖度不够, 补偿标准高低不一 按照森林的主导功能不同, 我国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其中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我国《森林法》第八条规定,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仅对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补偿。公益林在区划界定的过程中规定江河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向外延伸2公里或到第一山脊线的林地才能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 这样就造成同一个山头的有林地, 有可能划入国家公益林补偿范围, 也有可能划入地方的公益林补偿范围, 也可能进不了公益林补偿范围。对应的补偿标准也就不一样, 国家重点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15元, 地方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10元, 未纳入的没有补偿。如果属于退耕还林工程在16年之内除粮款补助外还有每亩20元的管护补助。这样就会出现在同一个山头的林木有四个标准, 有失公平, 影响着公益林管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也给资金使用和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基层林业部门和乡镇管理部门的人员甚至觉得没有这补偿款还比有补偿款好些。为避免矛盾只好平均发放公益林补偿款到全村每户, 以免造成告状事件, 但这样又和政策精神不一致。
㈢公益林林木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森林林木除有生态价值外, 还有经济价值。自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工程实施后, 木材全面禁伐禁运, 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在实际中, 仅仅按照硬性规定, 且受到严格的采伐许可程序的限制, 极易造成公益林经济价值的损失。政策的缺陷日益凸現, 八、九十年代栽植的速生林已郁闭成林, 自然稀疏日趋严重, 降低了木材的商品价值的同时, 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频率, 像近年在我区大面积发生的侧柏叶枯病、松叶蜂都与密度过大有直接关系, 急需要进行间伐和抚育, 但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 使得公益林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㈣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同样是公益林, 从中央到县区级, 天保公益林和公益林分属天保办管理和公益办进行管理, 包括政策的制定和下拨资金的操作。管理内容相通, 但又不能互通。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又造成乡村管理上的混乱, 一个村组的林木可能既有天保公益林, 又有天保区外的公益林, 还有未进入公益林的。
㈤补偿标准低 国家规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15元, 地方级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10元, 未纳入的没有补偿。麦积区农业人口密度大, 以农业为重点, 其中北路和城区10个乡镇由于林地少, 补偿款也很少。在补偿款中, 麦积区天保公益林由于没有林改到户, 补偿款50%拨到乡镇, 由乡镇集中用于造林补植及病虫害防治;公益林由于已经林改到户, 公益林补偿款50%补偿到农户个人, 即每亩仅有7.5元公益林补偿款。在北路干旱地区, 以有代表性的中滩赵崖村为例, 该村每年的补偿最多的农户每亩能得到7.4元, 少的仅0.74元, 多数农户在2元~4元。在中路和东路林缘区乡镇, 以有代表性的党川石咀村为例最多的每亩补偿12.5元, 多数农户在10元以下。生态补偿款少, 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且量大面宽, 涉及千家万户, 银行资金管理难度大, 林业部门监管也困难, 在村一级容易造成挪用。
㈥管护难度加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业行政部门对集体林管护监督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林改后, 林农个人享受国家补偿, 并对林木进行管护。但在实际操作中, 林农即不管护, 也不和村、乡镇签订委托管护合同, 也不把补偿金投入到林木管护中, 管护处于无序状态, 给林业部门和乡镇的开展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三、完善公益林建设制度的建议
㈠探索建立对私有生态公益林国家“购买”、债务减免等新机制, 切实减轻林农经济负担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贷款造林所产生的银行负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公益林国家购买专项资金, 作为公益林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充, 用于购买非公有生态公益林并实行产权国有化。
㈡合理划分公益林, 适当经营公益林, 充分利用公益林 建议修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把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森林全部划入公益林范围进行保护。同时,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 及时抚育间伐, 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 增加林农的收入, 使林业生产走向良性循环, 健康发展。对林业企业应给予税收减免、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项目倾斜等优惠政策。
㈢针对多头管理的问题, 应引起上级部门重视, 合并机构, 统一管理 由区政府研究确定统一的生态公益林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财政、林业、乡镇、村组各自的责任。
㈣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 逐步提高单位面积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经济发达的下游地区要多承担生态补偿费, 用于补偿上游地区因保护生态而减少的经济收入, 彻底解决补偿标准低, 林业经营者收入少的问题。同时, 建立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更新利用机制, 并积极鼓励林农和林业企业发展林下经济, 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 开展种植养殖、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等, 拓宽收入渠道。
㈤建立统一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组织机构 对林改后的森林管护不必实行个人与乡镇村组及林业部门签委托管护合同的政策, 直接由林业部门和乡镇管理, 组建专职护林员队伍, 加强公益林管护力量,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护林防火,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林政执法人员及森林公安局等林业执法部门加大林区巡查办案力度, 严厉打击盗伐、乱砍滥伐和毁林开垦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切实为公益林建设保驾护航。
㈥切实强化资金管理, 预防职务犯罪, 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公益林补偿资金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应该每年对公益林补偿资金进行抽检, 特别是村一级, 确保补偿资金落实到位。
㈦应加大政策的灵活性 上级部门制定的政策应给予县区级执行部门一定的灵活性, 使政策更具可操作性。
8.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八
[提要] 社区和驻村警务室的建设对缩短警民之间距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自身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目前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警务室;社区和驻村民警;群众工作
[作者简介]盛华平(1985—),男,星子县公安局南康镇派出所社区民警;洪圣泉(1976—),男,星子县公安局南康镇派出所内勤。(江西星子332800)
继“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后,在全国公安机关又一次掀起开展“三项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热潮,基层公安机关通过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硬软件得到了质的提升,特别是社区和驻村警务室的建设,缩短了警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更好地方便服务了群众。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和驻村警务室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在“三项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和驻村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当前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社区和驻村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警务前移机制推出以来,基层所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布置安排都建立了社区和驻村警务室,确定了专门的社区和驻村民警,而事实上,部分社区和驻村民警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警务区开展工作,一些警务室经常空无一人,形同虚设。产生的原因:一是部分基层所领导及社区和驻村民警重打击、轻管理,服务意识、警务前移认识不到位。由于城区派出所治安复杂,行业、娱乐场所众多,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管理,大量的案件、纠纷,各类安全保卫工作等等牵扯大量的警力;农村派出所管辖区域范围大且偏僻,交通不方便,生活设施落后,条件比较艰苦,很容易造成驻村民警的工作热情不高;二是派出所警力配备标准不足。按照公安部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定,城区所(含县城所)警力不得少于20人,建制镇所(含农村中心所)警力不得少于10人,农村乡所警力不得少于5人。而社区民警配备是城区按实有人口每3000人左右配备一名社区民警;农村派出所最少建有2个警务室和“一室一警”的要求,农村派出所警力明显严重不足。驻村民警就占2名,一个派出所仅剩下所长、教导员和户籍内勤3人很难应对派出所日常的接处警、值班备勤和繁重安全保卫工作;三是社区及驻村民警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力不从心。从现有的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情况来看,一来群众对警务室的功能还不够了解,二来警务室的六种台帐,事实上与民警的日常管理档案存在着很多相似,无形中增加了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量。
(二)后勤保障已成为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的“瓶颈”。大多数社区和驻村警务室都挂靠在社区、单位、村委会内,没有达到“六有四统一”的基本要求。派出所在警务室建设上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有大的作为。
(三)部分社区和驻村民警群众工作水平不高。一部分社区和驻村民警存在不善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许多群众反映“当前交通工具发达了,民警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民警与群众交流沟通却困难了;民警文化学历提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下降了。”一些社区和驻村民警不愿下基层,不愿进村入户,沉不下去,走过场;不会说群众话,不能与群众很好地沟通交流;不会化解矛盾纠纷,有的民警介入调查后,因为言语不当、方法不妥,不但不能平息事态,反而激化矛盾。直接影响了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三项建设”的顺利开展。存在的原因:一是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近四年来,江西星子县新招录警力7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实践能力不强,对群众工作的作用感受不深,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刻认识,工作中片面认为公安工作是警察自己的事,不愿意发动群众,对警察工作片面理解为打击、破案是“正事”,而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是“闲事”。忽视了群众工作,也就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开展难。二是接触群众时有畏难情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现在群众工作的难度确实增大许多。因此,部分民警在工作中反映“群众难接触,不讲理,不配合等”,时间长了和群众的距离就拉大了,开展工作的难度更大了。三是开展群众工作方法简单。有些民警反映在深入辖区开展群众工作时,不知怎样去做,不能做到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不能俯下身子沟通交流,开展工作的水平较低,有时心里设想的方案很好,而执行起来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二、进一步建设好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思想认识,深入推进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思想是根基,充分认识到思想认识的重要性,深化推进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必须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使每一位公安民警都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既是改革传统警务模式、夯实公安根基的重要举措,又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造平安社会的重要途径,进而把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战略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工作积极性高涨,工作由被动应付转为主动干实事,社区和驻村民警充分看到警务室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从而积极地投身到社区和驻村警务建设中去,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展示才干,实现自我价值。
(二)充实基层警力,进一步把警力前移。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在现有警力状况下,建议精减机关警力或将机关民警轮流下派到警务室锻炼,让更多的警力前移,充实到基层一线,真正做到“一室一警”,使警务室不成摆设,社区和驻村民警能更好地专心、安心社区和驻村警务工作,全面掌握社区信息,提高群众见警率和公众安全感,更好地营造和谐警民关系。
(三)勤学苦练,进一步提升警务室民警的综合素质。公安部党委提出公安机关要加强“三项建设”,其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公安民警的切实要求。新时期,公安机关面对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别是信息化高速发展,法治理念不断强化,每位公安民警都要适应社会发展,跟紧时代的步伐。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公安业务和技能培训,组织社区和驻村民警到先进单位进行观摩学习;一方面召开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交流会等方法,切实提高警务室民警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全面提升警务室民警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三懂四会”(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法律),着力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增强警务室民警进村入户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警务室民警有信心、有能力干好警务室工作,切实成为辖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员;成为洞察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推进基层治保工作的指导员。
(四)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星子县近几年新招70余名警力,90%以上是外县人员,占在职在岗的40%,怎样让他们安心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慧才智,更好地服务于二十五万星子人民,为建设平安星子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多方面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在星子公安工作。二是从政治、经济待遇上向社区和驻村警务室工作的民警倾斜,让民警感到在警务室工作有盼头有奔头,真实地让他们实现岗位成才。三是大力加强警务室硬件设施建设。基层派出所一方面要始终依靠乡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地报告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在警务室用房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争取得到更多支持,及时解决社区和驻村警务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深入推进农村警务工作提供支撑,增添后劲。
(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倒查制度。县局最近出台的民警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不同的警种,实行全面的动态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考核注重参照《江西省社区民警考核办法》(试行)和辖区群众评议监督制度。强化对社区和驻村警务工作的检查落实;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警务室民警的工作热情;对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对辖区发生案件和群众举报投诉,要逐案进行责任倒查,对确属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履职不到位造成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社区民警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世卿.社区警务室建设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王春敬.浅议驻村警务与新农村建设[J].公安研究,2008,(7).
9.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九
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07-12-12 15:40:3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文章标题: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宣传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少数同志认为,煤矿基层干部权力不大,整天和“煤”打交道,在作风建设上没有多大问题,也
没有什么抓头。我们认为,煤矿由于生产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而煤矿基层干部又身处煤炭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前沿,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煤矿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为此,我们对徐州矿务集团公司纪委近两年查处的基层干部违纪案件进行分析,并围绕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了调研。结果表明,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就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面:
(一)思想空虚,精神萎靡。少数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不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淡薄,甚至扭曲。有的信仰错位,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宗教集会活动;有的在各种
错误思想和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面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极少数党员干部还加入了“法轮功”组织,且中毒较深;还有的对封建迷信膜拜礼顶,烧香拜佛,有的为预测事业、未来和祸福而算卦占卜,甚至盖房子也要请风水先生,等等。
(二)违反组织原则,纪律涣散。少数干部在党内广泛编织关系网,办事不讲原则,利用宗族关系、同学关系、老乡关系、裙带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亲朋关系等,为谋取个人私利服务;有的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党内拉帮结伙,搞小宗派、小团体活动,扩张个人势力范围,培育亲信,排除异己;更有的搞封建结义活动,或性格相近,或趣味相投,或业缘关系,或利益需求,在党内或与党外人结拜把兄弟、拜干姊妹、结干亲家等封建结义活动;有的违反规定,参与集访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有的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为谋私个人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企业利
益,在涉外关系中违反原则,有的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中弄虚作假,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到外面做个人生意,有的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小煤矿“指导”工作挣钱。
(三)因循守旧,形式主义。少数干部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观念落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面临的形势心中无数,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有的好大喜功,盲目蛮干,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些干部工作拈轻怕重,遇到问题绕着走,表里不一;有的不抓制度的落实,或蜻蜓点水做样子,欺上瞒下,为骗取名誉,甚至在迎接上级安全检查验收中,突击搞“样板工程”,欺骗上级,危及安全。
(四)作风武断,缺乏民主。有的生产单位领导干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现象严重,群众意见较大;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
办”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主动接待,帮助解决问题,而是躲着走,或不理不睬拒之门外;有的单位领导喜欢下属称自己为“老板”,导致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小圈子”,容不得其它班子成员不同意见。
(五)贪图安逸,吃喝玩乐。有些单位和部门干部充分“挖掘”、“发挥”本单位、本部门的优势,吃喝玩乐。有的追求奢糜腐朽的生活方式,沉湎于灯红酒绿、大吃大喝、挥霍公款;如2002年集团公司就查处了某矿一个只有百余名职工的医院,一年“吃掉”招待费10余万元的案件。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涉足色情场所,甚至参与嫖娼,仅2001年就有4名矿处级领导干部因此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六)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有些干部忘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职工谋利益,而把权力变成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近几年徐矿集团查处的案件中,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侵占等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截留工人工资、奖金,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还出现了单位领导集体违纪的案件。
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煤矿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阻碍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治理对策
针对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以上主要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第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
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10.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十
问题和对策
乡村两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优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前几年 , 我乡发生了几起基层领导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 , 曝露出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一些严重问题 , 为了掌握基层干部作风现状,为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近期我们对马市坪乡村两级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作风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乡村干部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手段狠抓基层干部作风:一是充分依托乡党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共培训乡机关和村组干部 200 多人次,通过教育培训夯实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基础。二是对19个村的12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通过“两推一选”使 35 名党员走上村干部岗位,充实了基层组织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水平。三是出台了 “末位淘汰制度”、《马市坪乡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严格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推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同时完善了机关规范化管理,依靠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四是先后开展了机关纪律
共9页 第1页
作风整顿、警示教育、乡机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等活动,通过集中整顿促使乡村干部作风转变。通过这些努力,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投身 “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基层、立足实际,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极大地加快了我乡农村发展的步伐。
在肯定乡村干部作风的同时,我们发现,少数乡村领导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困难,精神状态不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运转出现了不少困难,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由此导致部分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村干部只在应付工作,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对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寻求对策,而是眼睛向上,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向上要钱、要物、要政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出现了人心涣散的局面。
二是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思想观念不新。
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不爱钻研,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较慢,思想观念保守,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满足于“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年年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入世对
共9页 第2页
农业的冲击,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看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日趋完善,思想深处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深入思考,跟不上党的号召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群众致富。
三是面对执政为民促进农民增收的使命,服务意识不浓。
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一些乡干部和村干部一碰到开展活动就讲报酬,对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不主动承担,而是极力回避。
四是面对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要求,工作作风不实。
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天泡在“文山会海”之中,不愿意沉下身子抓落实;有些乡村干部对复杂问题和热点问题工作方式得意粗暴,不愿意耐心做工作;一部分干部不愿意深入到困难的地方和矛盾多、问题大的地方,不能真正下势解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推广群众创造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个别乡干部还存在着当“走读官”的共9页 第3页
现象,或是身在农村,心在城镇;有的干部整天浑浑噩噩,对本地区的实情心中无数,汇报时搞文字和数字游戏,欺上瞒下。
五是面对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要求,纪律观念不强。
一些村领导只看到干部多工资压力大的劣势,没有发挥干部多的优势,不能广泛团结和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乡机关单位内部管理松懈,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不高;个别村和部门无视组织纪律,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部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在机关无所事事,不工作,不学习,打麻将,玩扑克,混日子。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村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产生乡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乡村领导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的各项工作。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深
共9页 第4页
刻理解和贯彻执行。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鉴别力,对党和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执行不够严。对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清,思想观念模糊,不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不上国家宏观政策的步伐,从而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一些干部将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自己谋求利益的资本,干工作、办事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奉献讲报酬。甚至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在无法解决实际困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忽视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由于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没有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和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偏差 ,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信仰及封建残余思想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等价交换等思想意识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面对农村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实际,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给乡村带来的财政困难的情况,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的想法在头脑中占了上风,少数领导干部不愿意在农村扎根创业,而是想着过渡几年回城。
三是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不够,干部组织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高。就乡干部来讲,全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给干部的学习和锻炼没有创造好的条件和机会,使不少干部理
共9页 第5页
论上没有提高,业务上没有发展,政治上没有进步,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实用技术知识不如农村中的科技能人和私营业主,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如农村德高望重的群众和老干部、老党员,对引导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从村级干部来看,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打工等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选拔村干部面很窄,特别是农村青年党员少,一些村党组织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致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成为影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瓶颈。
四是在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干部队伍没有充分彰显出活力。一些村领导干部存在“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换”的思想,工作上急功近利,为了出政绩,不惜虚报浮夸,损害群众利益。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时观念保守,求稳怕乱,使干部队伍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乡干部在同一岗位时间偏长,退下来于心不忍 ,走出去勇气不足,提拔机会相对偏少,轮岗交流力度不大,造成精神状态不佳,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对村级干部的管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管理,村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加之监督检查不够到位,对村干部约束不力,致使村级工作运行不顺畅,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开支决策不民主、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意见较大。
共9页 第6页
三、改进乡村领导干部作风的几点对策
改进乡村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针对我乡农村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从强化干部培训和改进干部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夯实思想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要经常性地开展乡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层干部理论学习新机制,健全乡村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干部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干部培训调研制度,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干部的知识需求,加强对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使理论学习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党的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去。要采取在乡党校集中培训、党员电化教育、组织干部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和扩大干部培训覆盖面。在培训内容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引导乡村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群众观,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
共9页 第7页
识、新技能、新本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要改进基层干部的考核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干部能力和业绩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制度和定期考核、日常考核制度,增加考核过程的透明度,使干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更趋完善。按照“五个好” 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严格考核基层班子,进一步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解决乡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中应继续推行领导包抓联系点制度、“三三制”等制度,严格实施“首问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办结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等“五制”,促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转变。
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村务公开制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从制度上约束干部行为。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两委会”各自的具体职责和议事规则,强化村级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推行“村财乡监督”制度,通过严格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减少或避免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使集体资产流失、引发干群矛盾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
共9页 第8页
计制度,明确审计对象、范围、内容和审计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难题,减轻基层领导干部的负担。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乡村目前存在的困难不无关系。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领导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寻求解决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的实际困难,推行县局帮扶乡镇、下派干部包村等扶持乡村的工作制度。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村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继续兑现离任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
11.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和谐村镇;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39-2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新疆多民族聚居区构建和谐村镇的模式探索与比较研究’(08Bsh021)研究成果。
0 引言
和谐村镇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会议提出的“生存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五项要求和“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辅助性的政策和措施。经过几年的建设,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取得光辉成绩的同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味追求迁村并点、大拆大建和强制农民“上楼”等,而这也是也不容忽视的。
坐落于祖国西部边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确定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栏杆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下,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来,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栏杆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的进展卓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栏杆村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北22公里处的子母河畔、天山支脉雀勒塔格山下,毗邻苏巴什古城、林基路大坝遗址,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06年3月5日成立栏杆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挥部以来,军地双方按照“生存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对全村的房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标准地新建了抗震安居房,并实施了“六改”(改水、改电、改路、改厕、改圈、改房)、“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五清”(清垃圾、清渠道、清林带、清路障、清庭院)、“五化”(绿化、硬化、美化、净化、亮化)、“三分离”(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分离)工程。在修建抗震安居房的同时,还建成村委会、村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双语幼儿园、双拥小广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并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沙石料厂。经过努力,人民生活环境得以极大改观,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38元,成为库车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带动下,栏杆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诸多较为可观的成绩。在调研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里的村民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对国家、对党、对军区充满着热爱和拥护,他们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是,通过对部分村民的走访,我们得知人多地少、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偏低等困扰栏杆村快速发展的“瓶颈”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为促进栏杆村和谐村镇建设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栏杆村应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加强改革,不断完善。
1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村镇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为建设和谐村镇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和谐村镇建设的首要任务
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谐村镇建设只会是黄粱一梦。栏杆村地处峰峦起伏、峭壁连片、寸草不生的雀勒塔格山的臂弯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滩,全村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为推进和谐村镇建设的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在加快栏杆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上下了一番功夫。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把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临时安排在栏杆村附近一个建设当中的铜场水库上班,劳动所得成为栏杆村村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村中的老人和妇女,或到田间劳动,或只是搞一些规模极小的家庭养殖,或只是赋闲在家,收入实在是微乎其微。当然,这与栏杆村资源有限,经济长期落后有着密切关系。
针对栏杆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当地政府应该综合社会各方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民收入的增长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眷顾”,努力促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具体实际,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优质高产作物的种植
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以缓解当地人多地少这一突出矛盾带来的巨大压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比如,2008年村领导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皮芽子,使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8元,就是很好的举措。
1.2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为村民建设基本设施
针对在家搞一些小规模家庭养殖或赋闲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为村民建设基本设施,引导村民搞规模化养殖,争取把之做大、做优、做强。这样在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1.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库车县天山神秘大峡谷、库车王府、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古城等著名景点以及周边县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和繁荣栏杆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此,栏杆村应着力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竭力搞好县、村之间的交通建设,早日开通县、村之间的班车,以库车县龟兹文化旅游节和卡德尔•巴克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为契机,与时下正热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据介绍,库车县栏杆村将以卡德尔•巴克的《拥军日记》和军民共建事迹为重点,以毗邻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和铜场水库为依托,军地双方将把栏杆村建成颇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库车王府、天山神秘大峡谷毗邻,形成库车县的第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相信此举措定会给栏杆村的新农村建设再添动力。
1.4 栏杆村还可以与阿克苏地区、市、县优势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助一”活动,确保其援助落到实处
比如,新农村建设指挥部争取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栏杆村农民运输协会,与各建筑公司加强联系,为协会成员提供了就业岗位。据统计,栏杆村农民运输协会仅成立半年,就在施工单位运输中创收了13.5万元。诸如此类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栏杆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维护区域稳定。
2 加强村镇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村镇先进文化,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营造爱国守法、团结友善、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乡风文明氛围,是和谐村镇建设的长期任务
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栏杆村规划合理,村容整洁,村民淳朴善良、熱情好客,全村一派和谐景象。据时任栏杆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米提•艾克木介绍,新农村建设以来群众觉悟有了大幅提高,现在村民每周都会自发地安排两天时间来打扫庭院卫生和村公共区域里的卫生。全村家家户户每天中午都能准时收听广播,村委会也设有阅览室和较为完备的体育设施,具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但我们也发现栏杆村的文化建设仍不容乐观,村民生活与其他村镇的村民生活并无太大区别,仍只是忙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微乎其微,而且竟有部分村民比较懒散,观念陈旧,思想保守,道德水准相当差,个别年青人不尊重长辈,经常打架斗殴,喝酒闹事,懒惰成性。这与栏杆村长久的衰落、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村民收入较低有着必然的关系。
为此,我认为栏杆村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学校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村里九年义务教学点配套教师的职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村民文化素质;坚守卡德尔•巴克拥军爱民这一文化阵地,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努力把栏杆村打造为阿克苏地区,乃至全疆、全国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效繁荣村镇文化,提高村民素质;建立健全发展村镇文化的配套设施,适时开展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比如,村领导正大力开展的“好媳妇”、 “好公婆”、“好干部”、“好阿訇”、“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培养村民文明道德新风尚。另外,村民还可以在农闲时节举办一些村民联谊会,村级运动会,以及一些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村民生活,以增强村镇的凝聚力,繁荣村镇和谐文化,为和谐村镇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此外,栏杆村还应加强村镇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创造管理民主的环境,夯实和谐村镇建设的政治基础。如需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提高乡村干部的执政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在基层工作中的领导才能;努力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另外,栏杆村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设置村务公开栏等村民了解全村事务的“窗口”设施,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村委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使群众真正参与村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建设和谐村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栏杆村的和谐村镇建设任重道远,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只要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大力扶持,对问题予以及时的解决,就一定能把栏杆村建设成为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会已经召开,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工作正进行着大力的动员和部署。相信栏杆村定能借中央举全国之力发展新疆之东风,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成为阿克苏地区,乃至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周志雄.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佟庆远,李王锋,李宏.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 段应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4] 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十二
1 内部招标存在的问题
1.1 资格预审无规则
确定投标人时存在倾向性和排斥性。用资格预审来排除有竞争力的非关系单位。内部招标一般不公开发布招标信息, 只邀请关系单位投标, 没关系的单位即使有实力, 也会遭到拒绝。有的即使公开发布招标信息, 也会根据关系单位的条件为其量身定做资格预审条件, 排斥非关系单位。有时无端提高资审条件, 造成合格单位过少并以此为理由, 与关系单位议标。更有甚者, 一个有关系的投标人安排不同的业务员拿不同单位的资质材料同时参与投标。看似公平竞争, 实则结果已在掌握之中。某单位一幢医院外科大楼监理招标, 为了照顾关系单位, 业主在资审文件中要求投标的总监必须监理过同规模的医院工程, 结果只有两家合格投标人, 于是采取议标, 关系单位如愿中标。有的业主会在预审时安排几家关系单位串通投标, 搞“轮流坐庄”, 这次你中标, 下次他中标, 大家相互抬标, 都有利可图。资格预审已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关卡。
1.2 招标文件不规范
招标文件是招标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是评标的依据, 招标文件不规范, 就无法保证招标的质量和公正性。这种情况有些是由于水平不够, 有些则出于故意。主要表现是要求报价的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不明确, 施工的工期、质量要求不明确, 付款方式不合理, 验收标准不明确, 评标办法不明确。或者是招标文件中有歧视性条款, 明确指定使用某种材料、设备。这些技术性能指标上的的倾向性是难以识别的, 只有关系单位会按照业主的授意编制标书, 而其他投标人只能凭自己的理解编标书。各家标书千差万别, 价格和质量都相差很大, 关系单位最容易中标。某单位招标价值约三百万空调设备, 招标文件说明设备供应两年后才付款, 结果五家投标人中的四家都考虑了价款的利息因素, 只有一家关系单位没有考虑利息因素, 以低价中标, 签定合同时改变招标文件的要求, 合同签定即付50%的预付款。
1.3 评标委员会组成不科学, 泄密现象时有发生
按照招标法规定, 评标委员会应以经济、技术专家为主, 而有些单位以行政领导、监察、审计人员为主, 人数不足时, 随便拉几个人凑数。甚至随意更改评委的数量。评标的人不懂得如何评标, 本应是监督评标的人却参与了评标, 评标处于无监督状态。投标单位只重视搞关系, 而不把精力放在做标书上。关系单位无论标书如何都会因为得到多数票而中标。某单位电梯招标, 评委5人, 其中业主2人, 外请专家3人, 评标时外请专家与业主意见不同, 业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关系单位中标, 临时增加了两个评委, 使业主评委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了多数, 关系单位顺利中标。
1.4 评标不公正、不科学
开标前不定规则, 开标后才定规则。或者是根据关系单位的投标情况制定评标标准, 怎么有利于关系单位怎么干。如果关系单位价格低, 就以价格为主要定标依据;如果关系单位施工方案好, 就以施工方案为主要定标依据;如果关系单位规模大, 就以企业规模为主要定标依据。想方设法确保关系单位在客观上占优势。没有定量的评审方法, 只有定性的评价。有些评委专挑非关系单位的缺点, 而对关系单位的缺点只字不提。甚至拿非关系单位的缺点与关系单位的优点相比, 有些评委为排挤非关系单位, 可以无中生有地举出非关系单位信誉不好的事例。
询标不公正。询标是评委向投标人就标书中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澄清, 或要求投标人给予补充说明, 而有些招标人只向关系单位询标, 给关系单位解释的机会, 甚至允许关系单位改变标书的实质性内容, 而不给非关系单位这一机会。使投标人在不公平的条件下竞争。某单位改建工程招标, 评委先询标书最好但无关系的投标人的价格, 然后将询标的情况透露给关系单位, 关系单位在随后的询标中把价格降得更低一些并因此而中标。
过分强调价格的因素。在一个诚性缺失和法制有待完善的转型时期, 成本价难以把握, 如果片面追求低价会牺牲质量和进度。往往是关系人以较低价格应标, 寻求中标后变更价款。
评标时要求投标人给予实质性改变。或压低报价, 或改变工期, 或要求给予优惠, 或要求承担标书之外的工程量。给关系单位以利益补偿的机会。
1.5 定标不合理或不及时签定合同
一些业主在定标后, 签定合同前, 以商务洽谈为名, 行索贿之实。或提高质量要求, 或缩短工期, 或推迟延期付款, 或提出其他分外要求, 投标人为了不亏本, 不得不行贿送礼。一些业主在发放中标通知书、商务洽谈、签定合同等环节无辜拖延, 投标人不知招标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防夜长梦多, 只得上门烧香。
1.6 招标无标底或标底使用不当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难以从定量角度判断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无序, 建筑法制不完善, 实行无标底招标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扰乱正常的竞争秩序。目前存在着将标底作为评标的决定性因素的事情和标底编制不准确、泄露标底的现象。某单位装饰工程招标, 评标方法是价格占70%, 最接近标底者得满分, 标底不公开。该工程实际造价应在200万元左右, 而本次标底价编为240万, 关系单位暗中打听到了标底, 因此得了造价的满分70分。报价低且合理的单位反而得了低分。
1.7 考察流于形式
考察本是了解投标企业的实力及信誉的方式, 有时却成为某些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某单位空调机招标时, 关系单位甲受到了非关系单位乙的强劲挑战, 从品牌、报价等方面甲都劣于乙, 这时甲向业主指出乙在某工程上有过信誉不良、未按合同交货的经历, 于是业主组织人员考察, 结果属实, 就以乙社会信誉不好为理由未给中标。而实际上甲的社会信誉更加不好, 业主也接到投诉, 但是充耳不闻, 不组织人员考察。
1.8 肢解发包现象严重
一些单位不以工程项目的利益为重, 而是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 使关系单位都有业务可做, 造成分包单位过多, 增加了管理和协调的难度, 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 责任难以明确, 常常因此耽误工期。某单位价值一百万的金属门窗招标, 以工期紧, 一家施工单位难以完成为名, 将门分为两个标段, 将窗分为两个标段, 引进四家施工单位。监理和甲方忙于协调各家的配合, 更本无暇顾及质量和工期。
1.9 不按招标的基本要求办事
招标时图纸不全, 无工程量清单, 无标底, 投标时间不足, 乱收投标保证金, 发标时间、答疑时间不统一。招标信息不公开, 资审的标准和资审合格单位及未合格单位不公开, 评标的标准、开标时间、定标时间不公开, 定标结果、定标依据和中标单位及未中标单位都不公开。且从这些方面照顾关系热, 造成关系人在客观上的优势。
1.1 0 挂靠投标现象严重
一些个体户靠借用资质参与投标, 靠拉关系谋取中标, 靠偷工减料赚取利润。关系单位用此手段进行围标现象时有发生。
1.1 1 定标后合同难以签定
由于招标文件的模糊, 给一些投标人以空子。由于一些投标人恶意的低价竞争, 或招标人在签定合同时提出过分的要求, 加之招标人未收投标保证金, 常导致中标人确定后, 合同无法签订。
1.1 2 投标人的假材料多
招标人一般都要求投标的企业和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业绩才可以参加投标, 评标时往往根据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和业绩计分, 一些投标人为谋取中标, 不惜铤而走险, 私制假证书、假合同, 骗取中标。有些则是业主故意放纵。
2 上述招标问题产生的危害
1) 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扰乱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 导致的结果是非关系单位不再参与投标, 形不成有力的竞争, 最终损害的业主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
2) 由于投标人是利用不正当的关系中标的, 而不是凭实力中标, 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质量、造价和售后服务。
3) 由于内部招标制度不健全, 投标人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招标人员, 容易滋生腐败, 败坏了社会风气, 害了有关人员, 使一些腐败分子身败名裂。
3 产生招标问题的基本原因
1) 经济利益的驱动。投标人想承包工程, 赚取利润, 贿赂有关权力人员。业主以权谋私, 巧取豪夺, 索贿受贿。
2) 法制观念淡薄。参与工程招投标的有关人员, 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 或明知故犯, 心存侥幸心理。
3) 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业主有招标要求, 但监督管理跟不上, 即使有监督人员参与, 也是评委身份,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不能进行有效监督, 反而给一些腐败分子承担了责任, 腐败分子更加胆大妄为, 因为监督人员参与了招标, 程序上似乎已经合理。
4) 业主对招标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人员对工作的保密性、严肃性、公正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身做得正, 其他一些技术要求粗糙一点没关系。还有人认为照顾一下关系户很正常, 只要不犯大错误。也有人不惜以身试法, 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心存侥幸心理, 以权谋私。
4 对策分析
4.1 从制度建设入手, 强化项目招投标全程监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的缺陷的导致腐败的基本原因。防止腐败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 使腐败分子不能为。招标活动中, 从编写招标文件到确定投标人, 到确定评委、组织评标定标, 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程序, 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应建立以下制度。
1) 招标信息公开制度。内部招标虽不能象公开招标一样, 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信息, 也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发布信息, 使之相对公开, 否则就可能被利用。某单位价值百万的项目招标, 投标人只有三家, 且是一人控制, 原因是一般单位不知道有此招标项目。
2) 潜在投标人确定规则。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比如依据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业绩等条件计分。该规则必须公开。不得有歧视性条款, 故意排斥潜在投标人。对不宜量化预审的项目, 应在较大的合格投标人的范围内随机抽取。投标人的数量宜多不宜少, 以增加竞争强度, 防止串标, 增加可能的围标成本。为有效防止挂靠现象, 可要求投标人提供项目经理社会保险发票和投标授权人的社会保险发票。确定投标人应实行委员会制, 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
3) 招标文件咨询论证制度。招标文件是招标人的要求, 是投标人的依据, 是法律性文件。重要的是公平、无倾向性、无歧视性。应请技术人员、律师及相关专业配套人员共同商定。对技术性能要求、投标须知、合同主要条款、评标办法等给予明确的说明。
4) 尽量实行可量化的公开的计分评标、定标制度。对难以计分评标的项目, 宜采用增加评委的方式减低人为的偏差。计分应综合考虑价格因素, 质量因素, 工期因素, 企业的信誉、业绩, 合理确定权重。避免单纯的定性的比较。评标时不得要求和允许投标人对标书进行实质性改变。
5) 依法组成评标委员会。专家评委可以到政府专家库中临时随机抽取, 以避免泄露。
6) 实行投标保证金制度。依据标的大小, 投标时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待合同签定后退还, 可有效防止恶意投标, 不签合同的现象。
7) 公示制度。对资格预审结果, 评标结果给予公示, 接受社会的监督。
8) 实行独立监督和过程监督制。监督人员不参与评标, 不隶属与招标部门, 对招标的各个环节均实行监督, 实行监督责任追究。
9) 对招标过程实行救济和质疑制。对招标活动不符合规定和国家法规的地方, 任何人都可提出质疑, 招标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错误的必须纠正。
10) 做好考察工作。考察工作必须在开标前进行。
11) 正确使用标底, 编制标底的单位必须有实力, 讲信誉, 守法规。标底要公开, 不保密。标底起最高限价的作用, 不决定中标与否。利用标底评判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 控制投标人的围标抬标现象。
12) 加强对投标材料的真实性核查, 到发证机关核对其真实性。对各家投标人的材料予以公开, 接受包括投标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
4.2 加强法制教育, 恪守职业道德
加强教育是根本手段。制度是人制定的, 还要靠人来执行。制度也不能包罗万象, 穷尽一切。要加强招标人员的世界观教育, 提高其思想境界,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享乐观。使其不想为。提高招标人员政治素质, 使其恪守职业道德, 严格遵纪守法。加强法治教育, 使其懂法知法, 不敢犯法。
4.3 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是必要手段。通过有力监督, 使腐败分子不敢为。一是要独立监督, 监督人员要独立于招标部门之外。二是要切实监督, 不能搞形式, 监督人员不参与决策。三是内行监督。基建招标是要懂技术的, 很多决策是以技术做支撑的, 往往技术纷争的背后是利益纷争。
摘要:分析了建设单位内部招标存在资格预审无规则、招标文件不规范和评标定标不科学现象的成因和危害, 指出只有提高认识, 做好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思想教育几方面工作, 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关键词:建设单位,内部招标,不科学现象,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指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Z].2000.
【浅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推荐阅读:
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07-05
机关党组织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11-30
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3
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0-27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机关各部门加强机关效能和工作作风建设的整改措施11-21
**法庭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08-20
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