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2024-10-25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共13篇)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一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应用 就业前景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就业前景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0引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指出,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1.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二

碳金融专业 (方向) 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用金融手段治理环境、集金融、环境经济学以及能源经济学于一体的交叉性金融学科。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 多年的粗放型发展给我国的环境和气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按照《京都议定书》, 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CDM机制转变成核证减排单位, 向发达国家出售。据世界银行预测, 碳金融行业正在兴起。

碳金融专业 (方向) 旨在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环境科学、能源管理、信息技术及数理工程方面的知识, 能熟练掌握开发、运用衡量碳排放和减排的标准和方法体系, 掌握碳金融业务的国际规则、运作模式、风险管理、项目开发与审批流程, 碳金融市场分析, 碳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为培养掌握碳交易各项技能的专业人才, 助力全国碳市场。

2011年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碳金融硕士研究生专业,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碳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作为国内首个设立碳金融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 无论是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模块等方面都是空白。目前省属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差以及个人综合素质差等问题, 而碳金融行业要求的人才需要优秀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表达能力, 跨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 如何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难点。为培养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表达能力, 跨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碳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详解

碳金融人才培养发展必须依靠专业人才, 为此金融机构首先要逐步建立充实分层次的碳金融专业管理队伍, 积极储备高端专业人才, 要加大对碳金融服务员工的职业培训力度, 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低碳专业素质和行业认知水平, 使其既熟悉金融基础知识及运作规程、又熟悉企业能源审计与项目工程概预算编制, 增强管理以及服务与风险掌控能力。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拓展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为培养碳金融人才,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已举办了18期“碳交易师”培训和3期“碳金融师”培训, 培训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证书。

“碳交易师”培训重点关注碳交易理论及市场发展、碳交易体系、碳资产管理与项目开发和认证考试四个模块, 内容涵盖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现状与趋势重点排放单位的行业标准、规范和发展趋势行业配额产生及碳交易应对方案、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办法与MRV体系规则介绍、碳普惠制试点建设与自愿减排补充机制、广碳所交易规则及碳金融创新产品介绍、碳资产管理环境下的企业应对策略、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案例及企业应对新形势下碳资产项目的开发、项目审核及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碳交易师岗位能力考试。

“碳金融师”重点关注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发展状况和趋势、碳金融市场体系框架、碳金融商业价值与案例分析四个模块, 内容涵盖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碳金融理论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状况、碳金融的风险分析、碳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理论、国际碳金融公司的节能产品与服务、政策性绿色信贷和区域低碳金融实务和案例、绿色债券、碳金融与绿色金融、绿色基金、绿色金融呃商业模式、碳金融模拟系统上机操作和中国碳金融师岗位能力考试。

在未来碳金融人才储备上, 高校应做好市场调研, 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世界上首个开设碳金融专业的高校是英国的爱丁堡大学, 国内目前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碳金融方向的专业, 是国内首个开设碳金融本科专业方向的院校。建议广东省内高校积极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合作, 在高校中设置碳金融专业, 以培养碳金融专业人才。

碳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国际碳排放资源大国, 碳减排量占全球市场的1/3以上, 存在着巨大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专业主要是应用先进的碳金融理念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将来可以从事碳金融和碳交易活动, 碳资产定价, 以及到碳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金融机构;能源企业—石油化工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等;低碳技术咨询机—从事低碳技术的投融资, 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与利用相关工作。

广东省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碳排放总量位居七试点省市第一, 减排任务重, 碳交易市场潜力大,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可以预见未来的毕业生可以弥补广东地区碳金融人才的缺乏。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有必要及时准确的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单位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职位需求以及需求量做出准确的调研分析, 为解决未来的碳金融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工作。

三、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人才培养双向选择机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 学生在四年中有两次机会选择加入或离开该专业。包括在入学前会收到教学管理计划, 列明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上采取跨学科选修来促进学科交叉, 培养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2.跨学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政企校三方合作, 改革评价体系。提高实习项目的学术价值和针对性, 项目必须有益于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 使学生能与领域内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并为科研提供实地调查的机会。实践活动评价并不以参加活动的数量为主要标准, 而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学术价值及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为标准。尤其注重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看重的是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收获与贡献。改革将着重加强评价的反馈矫正功能, 等到课程结束再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不够及时有效, 应提出构建阶段性评价机制提高反馈效率。改革还将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 提高学生自我评估能力。构建素质拓展平台。加强隐形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和谐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上, 隐性课程发挥着其他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开展低碳环保及其他创新型活动, 对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通过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 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思维, 理解校园文化, 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都得到发展, 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

3.开发学生活动管理平台。参照学生成绩管理体系, 构建学生素质管理平台, 一对一记录学生平时表现, 及时发现不良行为者, 分析学生爱好与性格,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4.推进政企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就要突出“校政企协同创新”, 以整合政府资源、整合行业资源和整合校内资源为核心, 依托通识教育课程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通过与行业重点企业共建平台理事会建设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3+X”交互式教学组织形式和开放图书馆与实验室, 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专项经费资助学生社团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都将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 强调校政企协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摘要:碳金融专业 (方向) 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用金融手段治理环境、集金融、环境经济学以及能源经济学于一体的交叉性金融学科。笔者通过研究碳金融专业 (方向) 的就业需求, 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碳金融,就业需求,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学东.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经济, 2012 (3) .

3.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三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4.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四

自动化专业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

5.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五

需求动物科学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北京,占25%;

需求动物科学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农/林/牧/渔,占42%。

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动物科学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一、动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方向占比1农/林/牧/渔42%2制药/生物工程31%3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5%4新能源4%5医疗设备/器械3%6学术/科研3%7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2%8贸易/进出口2%9教育/培训/院校2%10医疗/护理/卫生1%

二、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地区分布

排名地区占比1北京25%2上海24%3广州15%4成都6%5郑州6%6南京5%7深圳4%8武汉4%9哈尔滨4%10厦门3%

1.动物科学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2.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3.环艺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分析

4.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5.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6.20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7.2017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8.2017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9.2017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6.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六

一、机电企业用工状况分析

近些年来,本人因教学工作需要先后到过安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力叉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LG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毕业生情况。其间对以上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平台、用工需求信息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现将企业劳动力状况的共性分析如下:

(一)企业用工需求状况

机电企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实行二班倒工作制,流水线工作,劳动特点为强度小、密度大。毕业生在企业实习三至六个月后,以正式项岗操作视为“转正”。由于员工流动和企业生产扩大等原因,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技能操作型工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二)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通过调查访问,我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关于人文素质:企业认为:员工的人文素质远比其他素质更为重要,他们应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具有善于与他人相处的团队协作能力;2.关于专业技能素质:企业认为:中职机电类毕业生基本能胜任机电生产岗位的工作,要求员工具备灵活的思脑和手脚,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3.关于实践经验:对新员工的原有经验要求不高,新工人在师傅的帮带下2—3个月能独立工作即可。

(三)毕业生就业的待遇

新员工在实习期月薪大约600—800元,转正后为月计件薪资,约为1200—1800元不等,员工工龄按照工作服务年限。每半年30元递增。逢技术等级提升、职业岗位晋升,其待遇随之提高。企业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伤残、生育、商业意外等保险,有的企业员工连续工龄达到一定年限还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除此之外,员工还享受福利性食堂伙食补贴(工作每日补贴5元/天);夜班津贴(晚班员工伙食补贴6元/天);加班工资各企业均有具体规定。

(四)企业岗前培训

企业新招员工上岗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基本上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的生产理念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员工在新岗位上,师傅一对一传帮带,车间技术部门逐项考核。各项考核合格者即能独立上岗,实习期满未通过考核者,企业不再录用。

(五)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比较难适应企业各规章制度;2.工作前几个月磨合期内思想波动较大,情緒很不稳定;3.眼高手低,自己做不好,又看不上本岗位的工作。

二、由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如何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生产部门需要的,靠的住的栋梁之才,我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职业兴趣

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发挥一个人的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是成力的阶梯。因此我们为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1.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教室、实训室等室内外场所,统筹布置图文并茂的职业名人名言,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成为“职业人”的观念;2.请老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讲述自己在职场打拼的成功经历;3.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兴趣,完成由普通中学生向职校学生的转变;4.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巩固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5.举办技能比赛和资格证考试培训,强化学生技能水准,激励学生争当技术能手,增强职业信心。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其专业产生兴趣时,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当他们深知技能的积累能提升人生的价值时,便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工作,使单一的生产劳动成为生活的重要经历。

(二)改进和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办学机制,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为就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加大机电实训设施的建设投资。从专业角度出发,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学资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育,可以按照专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手段,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提升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2.建设教师与工程师为一体的“双师”培训体系。具备设计和指导专业技能形成过程教学手段能力的教师,其自身应有向学生“授之与渔”的技能。建立教师到企业培训制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在假期或教学任务空隙时,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劳动。通过实践活动,吸收新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研活动,打造出“含金量”较高的“技师”或“高级技师”级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在职或退休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参加专业教研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能迅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为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校内实训场所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建立,设立插件、焊接、调试、检验等诸多实训岗位,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学校参加实训,模拟生产管理机制,要求身着工装,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这些手段能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教室和实训室的活动体验到现场工人的工作,学会如何做好一名工人,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其实的岗位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强化职业指导,为学生融入职业生涯搭建“匹配性接口”和发展平台。

4.建立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中职学校要延伸职业教育的内涵,就应面向企业抓好三件事:第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训场所建设和专业课程设置;第二,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第三,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建设校办工厂,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

(三)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是影响人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品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忱服务,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时期,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劳动、生活,一步一步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寓教于乐。

俗话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修养不成才”,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

7.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及其他系统的涉外经济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在外贸企业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业务工作或经营管理工作。

1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就业薪酬统计

通过1872份国际商务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国际商务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5380元。

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国际商务专业以上工资1000,应届毕业生工资4320,0-2年工资5200,3-5年工资6750,6-7年工资7300,8-10年工资12890。

你认为上面关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太高还是太低了?

1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排名统计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46703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国际商务专业所有专业1099个,财经类共45个专科专业,在“财经”中就业排名第11;

国际商务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深圳”,占26%;

国际商务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贸易/进出口”,占29%。

1.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较大?根据46703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需求国际商务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深圳,占26%;

需求国际商务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贸易/进出口,占29%。

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国际商务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一、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方向占比1贸易/进出口29%2互联网/电子商务22%3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8%4计算机软件7%5金融/投资/证券7%6房地产5%7机械/设备/重工5%8新能源5%9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4%10服装/纺织/皮革4%

二、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地区分布

排名地区占比1深圳26%2广州15%3北京15%4上海14%5武汉9%6东莞4%7杭州4%8郑州4%9厦门4%10青岛2%

以上关于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的各种数据分析仅供参考。选择大学专业不仅要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更要注意就读人数和个人兴趣爱好,再好的专业,因为就读人数过多,也同样会导致就业困难;另外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不但影响你的后期学习,也会影响到就业选择。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8.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八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3.8

进入21世纪这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膨胀发展进入到战略调整格局,国际上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经济危机也使得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下降。虽然不断有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出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毕业的学生。本文将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方向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提高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1 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1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优势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种体现。高职学生就业从宏观整体上看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发展较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把高校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定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通过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显著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信息发展时代的弄潮儿,计算机专业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无处不在,从三岁孩童到耄耋老人都能成为其服务对象,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遍布大街小巷,社会需求量的增加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暂,缺少实际实践经验。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学生文化素养低、知识底蕴差、综合能力有很大欠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环境优越、高薪、体现自己价值、有升值空间的工作,这种就业心理期望值越高,与现实情况越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学历低,经验少,现在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又非常快,使得很多人要从基层做起,于是学生们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更换工作,很多学生毕业2、3年后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行业。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使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低。

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但是调查研究表明,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存在时间长,课程设置还在用十几甚至几十年前的老套路,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一些管理人员满足现状,不愿进行市场调研和寻求市场信息,不愿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不愿进行教改,教师的一本书可以讲上几年,省时又省力。这些课程不能随着科技发展及时更新,使得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这种情况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形成毕业生技能功底薄弱,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的局面,最终接过就是供应的人才不能及时就业,而企业急需人才却无人能招,形成了学校供给人才和市场需求人才相矛盾的局面。

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工资待遇低下、劳动强度大以及就业稳定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应该要依据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门类,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习以及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课程制度调整、改善课程体系结构和加强校企合作。

以台湾职技校为例。南台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设计的教学卓越计划包括四个分项计划:教师技能力精进计划;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课程职场衔接计划;学生国际竞争力加值计划。他们期望通过卓越计划来推动、落实和强化教学价值这一核心,强化实务的教学能力,培育具有科技化、人文化、创新思维及国际视野的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能人才。其具体做法以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为例,详细的做法是:首先成立学生职业目标辅导室,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设立辅导专门单位,在职业大学的四年学习中推动实行大学四年一贯化职业生涯目标设立辅导机制。在大一年级,为学生办理职业目标设立辅导说明及职业生涯探索;在大二年级,为学生开设职场体验活动;在大三年级,学生可选择前往企业实习实践;在大四年级,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择业导向等工作。学校还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为学生出具学生综合能力的电子评价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IT企业实习、就业。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基础课程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专家共同授课的项目研发课程,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认证,并为其提供职场体验,创业投资等培训,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与参观,使课程规划与产业接轨。

台湾的职技校与国内的高职校要求相似,学生要有规定时间的校外公司实习实践经历,对实习期间进行过程测评,记入校外实践成绩。校外公司实习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强调理论技能与实务技能应用并重。一是能帮助学生奠定实务技术学习的基础,二是要通过职场实际的务实学习,增强学生的实务技术能力的学习,以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实习工程师为最终标准,使学生毕业后既具有职场实务经验又兼有对应职场多变的适应能力。

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借鉴南台科技大学等台湾职技校的做法,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引入以真实的网络公司工作过程或实际的网络技术课题为主线的技能提升课程,推动以竞赛课题为导引的项目实践,增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力。

(2)学校可设立职业规划辅导中心,统筹运作,从入学到毕业,给学生第一时间的帮助。

(3)规划完善产学研一贯的学习进程,三年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穿插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职业体验与指导,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辅导制度。规范学生校外网络公司实习课程,规范导师的校外指导进程,并有效进行管理与考核。

(4)可建立企业实验室,模拟网络公司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场。

现今,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还主要以学校评价为主,虽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调研,对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对培养结果的评价中缺乏用人单位的参与,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借鉴台湾职技校的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由政府出台建立完善规范的校外实习实践管理制度、校企双向的学生评价和培养制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实习机构评估及筛选制度,考察筛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保障实习环境的优良性真实性;第二,建立学生实习培训及导师校外辅导制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实习单位,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后,建立实习质量考核与评估标准制度,对有毕业生情况的企业进行追踪与反馈制度,实现校企互相评价。

参考文献:

[1]韦丽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0:117-119.

[2]刘春生,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8-31.

[3]胡中栋,温卫.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5:134-136.

作者简介:徐莉(1979.3-),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讲师,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00

9.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九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企业、化妆品集团、医学美容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医学美容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胜任美容指导、美容顾问、美容师培训、医疗美容整形、形象设计、化妆品调配及营销、美容仪器使用及维护、美容机构高级管理等工作。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主要岗位有:手术室护士、整形医生、整形美容医生、美容导师、美容师等。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分布图

排名方向占比1医疗/护理/卫生37%2美容/保健34%3制药/生物工程7%4医疗设备/器械6%5互联网/电子商务3%6贸易/进出口2%7金融/投资/证券2%8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1%9新能源1%10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1%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地区分布图

排名地区占比1广州18%2上海16%3北京16%4深圳11%5武汉7%6成都7%7西安5%8苏州5%9南京5%10杭州5%

10.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十

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应该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偏远的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或乡村。另外,有一部分中医学生选择了服务行业如足疗、按摩等作为谋生手段。

“墙内开花墙外香”。与国内相比,中医在国外(如东南亚)却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出国就业也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中医本科毕业就业不太容易,考研深造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较多,专业试题难度不大,统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等你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就业就容易多了,医院毕竟还是一个重学历的单位。

1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十一

关键词:广告设计;动漫设计;专业;前景

广告设计的内涵及专业课程设置

1.广告设计的内涵

广告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设计包括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其实笔者觉得广告设计这个叫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广告设计的产生原因及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营销,所以笔者认为更准确、更全面的叫法应该是营销设计或者行销设计,这更符合广告设计的本质和内涵。

设计者应该明白广告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的销售,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那么设计就会脱离实际变为艺术品,就会失去广告设计原本的价值和生命力。而纵观当下很多的广告设计作品,笔者觉得设计师始终没有在市场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广告设计刻意艺术化的趋势,使得广告作品在表达时过于委婉含蓄,甚至出现消费者很难看懂的现象,这样的广告设计作品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广告注重艺术,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我们要明白广告设计的“艺术”跟专业术语上的“艺术”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广告设计的艺术是一种准确实现并契合广告沟通的表现方法,是要交由市场检验并为商品销售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所以有时会出现美仑美奂的设计作品却无法打动消费者的现象。

2.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一般是由邓小平理论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英语、广告学概论、广告电脑制作、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制作、市场营销学等必修课和美学、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摄影等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这些课程基本上涵盖了广告设计所有的知识面,学会、学好并能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是成为一个专业的广告设计人才的基础。

动漫设计的内涵及专业课程设置

1.动漫设计的内涵

动漫设计是通过现代艺术之理念和现代艺术之能力来实践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理性思维和创作鉴赏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三维动画软件工具进行三维影视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而且还要能够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动画编辑、动画创作等创意任务。所以说动漫设计对培养影视动画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及专业技能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动漫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素描、透视、线描、速写、色彩构成、手绘漫画、动画概论、卡通形象设计、插画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3DsMAX、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件应用、AXA、PAINTER、绘画后期编辑、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合成等。

动漫设计专业的产生虽然是基于动漫设计的发展需求,但在现实广告设计中,动漫设计和广告设计都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广告设计专业和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似乎并无多少共同之处,但若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还是存在不少共通之处的。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动漫制作也应用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中,特别是在户外以及一些特殊场所中动漫的应用十分广泛。广告是依靠各种媒介进行发布的,而广告媒介一般可以分为平面媒介、电子媒介、户外媒介以及其他一些媒介等,动漫也基本上在各种媒介上都得到了应用。

广告设计专业和动漫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1.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广告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并且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大。根据我国广告设计的发展及与市场结合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目前的广告设计基本上是走在前端,特别是户外、报刊、网络等方面,网络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促使着广告设计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商品市场的繁荣,人们今后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会加大广告设计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广告设计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未来将是一片繁荣。因此,高校学生要认真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确立自信心,珍惜良好的学会机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时尚生活,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2.动漫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动漫设计前景是很好的,从我国市场需求看,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商机无限。经专家分析指出,动漫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休闲娱乐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高科技的运用使动漫游戏产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娱乐体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截止2008年,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个,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即使不能从事这些专业的动漫产业,其所学的动漫设计专业知识也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如出版社当编辑、翻译、封面设计、书籍插画、动画片字幕制作、翻译引进的动画等,同时,应用在校所学设计知识从事广告设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不能灰心丧气,无论是广告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只要大家学得好、学得精,都会在各自的领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念硕.广告设计及其未来的发展[J].时代经济信息,2012(05).

[2]彭泽立.设计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张之益.现代动漫技术与“大动漫”[N].中国文化报,2010年4月.

[4]张龙卿.动画速写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1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十二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形势、环境、情况分析

1、该专业薪酬待遇、招聘要求分析 数据说明

①工资情况

面议 占了95%

3000-4499 占了1%

6000-7999 占了1%

8000-9999 0%

②经验要求

0-2年 占了42%

不限经验 占了30%

3-5年 占了15%

应届毕业生 占了7%

6-7年 占了3%

③学历要求

大专 占了48%

本科 占了30%

不限学历 占了18%

中专 占了2%

高中 0%

2、该专业平均薪酬概况 (按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职位薪酬进行统计)

4576

该数据为平均值,取自13 份样本,截至 2015-05-05。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一门工具,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正因为这样,据调查显示,自各个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比例吸纳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进入高校以后的学习方向,而目前被社会所公认的事实是,90%以上的人认为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具有发展潜力。

据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一是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二是这些年教师的待遇节节拔高,出现喜人改观。,师范类学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统计显示,在师范类各专业中,需求较大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需求相对差一些的专业主要有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学等专业。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占据首位。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计算语言学、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逻辑学、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等。

就业前景主要是到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20刚毕业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对1500元月薪的一份工作应该基本满意,但经过三四年,他们会是很强的“潜力股”。据调查在城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师平均工资元~3000元,在一些企业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

另外,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之广,是其他专业不能同日而语的,除了在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也是本专业极好的出路。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也是极其必要的,在大学期间积累扎实的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气质,为踏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云南民族学院的老师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积极的心态,必备的技能,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人脉……”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培养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文化宣传、新闻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因适用面广、适应性强而受到社会欢迎,历年就业率均。居文科专业前列。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授教养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授教养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着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教师。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师职业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一是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二是这些年教师的待遇节节拔高,出现喜人改观。统计显示,在师范类各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占据首位。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2、各类编辑职务。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

3、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

4、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13.编导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 篇十三

延伸阅读:

编导专业不是完全的艺术类专业,只是个半艺术类专业。编导对文化分数的要求是在专业生中最高的,好的学校、例如中传,要求过重本。选择了编导,就要认真学好语文和其它文化课,还要多看电视和电影。扩宽知识面。

选报学校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这样可以加大录取率。综合性大学对文化分数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你列举的那些重本。提醒下,武汉大学没有编导专业。现在开始学,不是没希望考上,你要加油,多看电视、电影。拓宽知识面。

编导专业就业趋势编导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视创作构思与处理的基本手段与技法,具有驾驭节目整体运作的能力,掌握电视节目编导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培养掌握电视创作构思与处理的基本手段与技法,具有驾驭节目整体运作的能力,掌握电视节目编导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高级技术。

上一篇:学习好帮手作文下一篇:工程造价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