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共10篇)(共10篇)
1.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 篇一
为了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我乡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轨道,作为我乡推进城镇化和持续我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现结合我乡的实际状况,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乡继续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资料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四改一整、三绿一处理”等各项建设。重点办好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环境整治五件实事,解决好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确保实现“走平坦水泥路、喝县自来水、上卫生水冲厕、住整洁舒适房、用洁净能源、居绿色家园,建生态环保新村”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是抓好公路沿线村村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绿色家园建设;三是抓好两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四是抓好定点“人家”幸福工程以及公路旅游景观工程;五是抓好20XX年新农村建设定点工作;六是抓好原新农村建设点的成果巩固。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坚持突出原生态特色,打好绿色、有机品牌。一是要围绕培植以柑和绿色大米为主导产业,壮大绿色有机农业,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产业化模式经营。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生产,做到户户致富。二是要结合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实施,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新农民培育步伐。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状况,用心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努力提高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
(二)突出村庄整治建设。一是在做好“三清六改四普及”的基础上,要确保改水、改厕、改路、改房100%的到位;二是要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村点“三绿一处理”建设,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做到庭院、道路、村旁全面绿化。三是对于村庄周围的垃圾,采取分类处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模式。实行“1元保洁”机制(即受益农户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保洁费),制订卫生公约,划分卫生职责区,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工程卫生长效机制。四是结合实际重点抓好村自然村旁樟树林的美化,建好室外活动场所和休闲休息亭。
(三)突出农村新社区建设。一是抓好村点社区建设,用心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理会和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重点做好室内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确保建成组织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在新形势下做爱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用心开展建立“手机村”活动和广播“村村响”工程,重点在三枥村建立“手机村”,及时掌握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四、工作和时间安排
1月份:根据定点的状况制订方案,并在村点协助理事会制订制度和理事会章程,制订农民自筹资金筹集方案,做好村庄建设规划。
2月份:完成市县下发的年度自评工作,迎接市县检查验收。结合春节大团圆,开展卫生评比大检查。
3月份: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并组织培训,制定好村庄整治建设、产业发展和新社区规划,拍摄旧村庄图片,完成村点3万元集中资金上交县新村办,全部拆除破旧房和猪牛栏,做好迎接上年度省检查验收考评工作。
4月份:迎接县第一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水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禁赌协会和红白理事会。
5月份:改水、改厕、改路以及村庄整治,做到基本完成。
6月份: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改路任务,做好第二季度工作小结。
7月份:迎接县二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房,完成粉刷任务和农村清洁工程。
8月份: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9月份:全面完成改路和“四普及”任务,开展整治村庄环境、改栏、改环境任务,全面完成外墙粉刷和浆砌阶檐任务。完成新村建设做好三季度的督查准备工作。
10月份:迎接县三季度督查工作,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室内外活动场所。
11月份: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的扫尾任务,协助村点将直接统筹资金,帮扶单位和乡政府的扶助资金到帐,做好台帐,收支状况,建立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景观公路工程。
12月份:全面完成自然村建设,全乡进行各项建设验收检查,做好省、市、县的检查验收工作,全面和考评工作,查看20XX年后备点的建设状况。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点单位要牢固树立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加强力量。经乡党委、政府研究,调整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二是加强理事会建设。乡、村干部要全力配合理事会成员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个性是在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围绕发展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加强服务为重点,逐步推进社区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在上级直接统筹资金到位的同时,乡、村要加大资金投入,每个点乡镇不少于3万元,村委会不少于1万元,努力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有志人士、扶助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二是要鼓励农民筹资投劳。既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又要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一事一议”,动员和组织农民用心加大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每个村点农民投资投劳占总投资不少于80%;三是要落实衔接统筹资金,争取衔接安全饮水、沼气池、农业综合开发和卫生部门的改水改厕等项目资金;四是乡、村干部要与金融信贷单位取得联系,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加强礼貌信用户的创评,扩大贷款规模,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到位。
(三)加强帮扶指导:一是根据乡党政班子成员的分工以及各办公室的蹲点,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二是用心配合县帮扶单位下村指导工作,县包(挂)村单位支持资金争取10000元以上;三是乡、村干部要用心动员企业老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各新农村建设点,对资金投入,要做好安排,不留缺口不欠帐。采取统一发票报账制。二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专款专用,由县财政局拨付到乡经管站,再由行政村或村点开具收据拨款,建立村点台帐,并规范台帐、明细帐、分户帐和凭证管理制度,做到账证一致,合法有效。三是要加大资金督查力度,坚决杜绝违规经费开支,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健康运行。
(五)考核与奖罚。乡、村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好协调、督查、指导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职责,做到每月一布置、每周一指导、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表彰,对新农村建设实行年终考核,建立奖罚措施。
(六)明确要求分解任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分解见附表,强力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饮水工程,引水规模,饮水方案,管理
1. 农村饮水现状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 村寨分散, 文化经济比较落后, 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通常情况下水源卫生条件较差是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以水库为水源取水的供水工程, 汛期水体浑浊, 加之净化措施少, 影响了供水质量;以露天蓄水池为饮用水源的工程, 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 集雨场卫生条件差, 不经处理直接饮用, 既不卫生, 也不安全。目前中国农村的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去年卫生部和水利部的初步调查, 全国共有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饮用水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中的饮水要从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个方面加以改善。
2. 新农村建设饮水方案
常用的饮水方案包括大口井取水方案、管井取水方案、水库取水方案、山泉取水方案、除铁除锰方案、除氟方案、变频供水方案、压力式过滤水方案、雨水集蓄方案等。
2.1 大口井取水方案
大口井取水方案适用浅层地下水丰富的山丘地区。其工艺流程:
2.2 管井取水方案
管井取水方案适用地表水有污染, 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丰富的地区。其工艺流程:
2.3 水库取水方案
水库取水方案适用地表水有污染, 用户附近有水库的地区。其中重力式无阀滤池按统一标准图集编号S775㈠图2标准构造进行设计。滤后消毒, 加注点位于高位水池前, 消毒剂采用氯。高位水池具体构造设计按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标准图96S815标准进行构造设计。其工艺流程:
2.4 山泉取水方案
山泉取水方案适用山地, 泉水丰富的地区。其工艺流程:泉水→取水头部 (过滤) →集水池→蓄水池→管网→用户
2.5 除铁除锰方案
除铁除锰方案适用铁、锰超标的地区。其工艺流程:
其中除铁除锰可选用XX-ⅢA-60型除铁、除锰过滤器设备。输水可选用SHB-20×40-3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消毒采用亚氯酸钠法, 用全自动二氧化氯发生器直接消毒。
2.6 除氟方案
除氟方案适用氟超标的地区。其工艺流程:
深井水通过水利部推荐的国家级专利产品LJD-II型压力式高效除氟设备处理, 投加石灰或碳酸钠及消毒液后, 经压力式过滤器过滤, 出水再经活性炭吸附后向用水点供水。
2.7 变频供水方案
变频供水方案适用居住较分散, 而水源又比较集中, 符合建设自来水厂的村庄、集镇。其工艺流程:
大口井→变频供水设备→管网→用户
2.8 压力式过滤水方案
压力式过滤水方案适用于地表水有污染, 用户附近有水库的地区。其工艺流程:
其中可选用水利部推荐产品钢制卧式压力式过滤器, 带搅拌、计量泵、塑料加药装置, 钢制管道反应器等设备。
2.9 雨水集蓄方案
雨水集蓄方案适用引水点过远, 缺水或苦咸水, 雨水丰沛的地区。其工艺流程:
集雨面为屋面, 集雨槽安装在靠近屋面的屋檐下, 首次冲洗装置的作用就是将屋面和集雨槽内积存的一些尘土、树叶等杂物排放到蓄水池之外, 蓄水池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降雨和气候情况、集雨面的大小、集流面的材料、用水情况等因素。蓄水池可为混凝土池, 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口、排污管、清洗进人孔与通气孔。池内悬挂布袋, 内装漂白粉, 进行消毒。雨水经池内沉淀消毒后, 进入用户。
3. 新农村建设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新农村建设饮水工程, 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 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饮水工程建成后, 必须加强管理。俗话说“三分建, 七分管”, 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
第一、要建立管理责任制。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 谁建谁有, 谁用谁管, 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 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 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 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 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 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 签定承包合同, 明确责、权、利, 做到奖惩分明。
第二、工程管理。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 必须进行维修养护, 包括对取水、净水、配水、供水的管理, 来确保正常供水, 发挥其效益。
第三、水质监测管理
给水工程投产后, 必须经常化验水质, 以确保供水安全。
第四、管网的养护管理。
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 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 如阀门维修, 漏水检查, 水管接头松动维修, 水管防冻等。
4. 结论
新农村建设的饮水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是我国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村饮水设计方案和加强制度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在调查了解基础上, 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时, 通过组织乡镇水利站人员深入农村, 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谐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3.发展农村新理念,培育时代新农民 篇三
[关键词] 培育;发展;新理念;新农民
新时期,中共中央顺应时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者,在指导农村劳动力分配、投资理财、子女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谐发展等理念上,要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思维,来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助推新农村建设,着力落实上层建筑在新时期对农村发展的决策构想。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分配理念
据笔者调查,现阶段,三明市的农林牧副渔产值约占地区总产值的35%左右,农业经济特征明显,农业经济依赖度高,以农为本是基础,山、水、田始终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村、农民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主业和山、水、田自然资源的生产职能,理智善待“衣食父母”,不要随意烟囱四起、圈地建厂。发展首先要考虑对接与农字号密切相关的龙头产业,一是通过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员工,参与利益均沾、风险同当的“公司+农户”股份制经营模式,实现农村农民与龙头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富双赢;二是成立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统一“制定生产规划、签订生产合约、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等经营活动,规避单家独户难以应对的市场风险。同时,也要根据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潮阳产业,适度转移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劳动力收益。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趋向调查资料显示,以人口出生年代为叛断标志,1970年是劳动力从业趋向的分界线,1970年前的多数从事农业产业(务农),1970年后的多数从事非农产业(务工)。这种趋势揭示了目前农村耕地经营,仍然停留在“人人享有、家家承包,户户留人耕、丘丘效益低”的流转缓慢、效益偏低的局面。结合当下实际,建议农村劳动力资源作如下合理分配:
1.不离土不离乡
40%~50%劳动力,在家乡从事农产品生产,保障食物供给;照料“衣食父母”,保护山、水、田自然资源。
2.离土不离乡
30%~40%劳动力,在家乡从事建筑、运输、经商、旅游、餐饮、加工、开采等非农产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离土又离乡
尽可能有20%的劳动力,打拼天下、风光世界,主要依靠地方的能人志士、乡土人才,从事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商贸、办厂,协同利用当地的可再生农业资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农民投资理财理念
根据农经部门和统计部门多年的统计数据测算,现在三明市多数农村家庭人口4~5人,强劳力2人,每家一年经营纯收入2.5~3万元,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占60%~65%,积累盈余1万元左右(生产能手年纯收入4~5万元,盈余2.5~3万元)。合理安排这笔积累金就能创造更好的效益,由于日常生活支出已经占用纯收入的大半部份(包含九年义务外教育),积累金的使用一般考虑生产、学习、保障、应急等四个方面。
1.扩大再生产投资
50%~60%积累金,用于扩大自己已经掌握生产技能而且市场需求看好的产业生产规模,及时更新换代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安全可靠的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及时采纳新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充分提高耕地、劳力、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效率。
2.学习教育投资
20%~30%积累金,用于子女教育和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金应占积累金10%~20%,劳动者的继续教育金占积累金10%。这里侧重阐述劳动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农民既是一类群体,也是一种职业,担当着上至官员下至乞丐维系生命能量物质的生产重任,人类创造生命,农民延续生命,农民的贡献和社会价值是其他人群不能替代的,更不能用高低贵贱来衡量。随着时代发展,农业不再是刀耕火种低效行业,农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耕种者,农业同样富含高科技要素,农民需要文化和科技知識武装,现代农民要掌握农作物、牲畜禽鱼的生长规律,掌握春夏秋冬气候与动植物同消共长的关系,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和规律,才能经营好产业。现代农民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培训、外出考察,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技术,用新思维新理念提升状大自己的产业。
3.生活保障投资
10%积累金,用于社保、医保、灾保等生活保障保险,一同受益当下国家给农民的惠民政策,解除年老后顾之忧,或化解人生之不幸。
4.家庭备用金
10%~20%积累金作为家庭备用金,应急突发事件。备用金的年终积存部份,转存子女教育金。
三、农民子女教育理念
子女是家庭的延续,家庭的兴旺繁荣,子女教育培养很重要。每个家庭要根据子女的喜好、特长,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人尽其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子女创造就业条件和谋生能力。
1.高等教育
支持优等生进入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教育,着重理论化系统化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子女进入高等教育,父母拥有荣耀外,更重要的是保持或提升后代人口素质,也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利家利国。
2.高职教育
支持好学上进的中下成绩的子女,进入高职教育。教育形势以“应用”为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测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行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并有适度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农村好学青年理想的谋职门路。
3.技能教育
成绩不佳,年纪尚小的子女,不应轻易放弃技能教育。重点进入职校、技校,培养生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如数控操作、制作修理、烹饪加工、驾驶装载、导游解说等应用能力培训,创造就业条件和谋生能力。
四、农村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理念
人们在经营活动中,通常无偿使用公共资源致使“成本外摊”,或者无偿保护环境致使“收益外泄”,这种消耗或改善资源而不与资金相偶联的能量、物质交换活动现象,由于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直接导致人类经营活动滥用资源破坏环境。这种不和谐现象,需要国家的行政法规、经济措施进行社会调控外,在农村、农民的经营活动中,应多保护性地开发诸如矿产、土地、林木、旅游景观等不可再生资源,深度和广度地开发农产品、水源、风能、光能诸如此类的可再生资源(重点扩大动植物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既让家乡发展繁荣,又保持家园风景秀丽。因此,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附合现代人需要也不影响后代人生存,发展不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要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改善。
1.原始生态保护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甚至破坏,原始生态区越来越少,并且远离人类居住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功能调节区,这类区域所有动植物种群、溪河湿地、苔藓土石等,原则上不容丝毫破坏。
2.植被保护
是对我们居住地周边的植物覆盖密度进行合理调节,在人类进行砍伐、放牧利用时,多间伐少滥伐、草地不超载轮牧,实行砍伐与绿化、放牧与播植相同步,保持植被应有的覆盖率,以至不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3.河流保护
一是对河流开发利用时,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栏截,适度捕捞水产资源,既要不影响上下游生物物种的消亡,又不致污染下游水源;二是在办厂、开矿时,同步建造和完善排污设施,不超标排放废烟、废气、废渣,不污染水源、土壤、空气。
4.土地保护
一是划定基本良田保护区,专为人类生产食物服务,以自给自足产粮区的耕地资源测算,每个人口需要划定0.8~1.0亩耕地为保护区。二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药剂,少用化肥农药及塑料制品,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地质量。
五、农村和谐发展理念
建设新农村,本质上是在贯彻落实邓小平的“共富”工程,协调城乡发展,让“先富”的人(或地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现在各地的能人志士、乡土人才,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兴旺发达成就了一番事业,乡邻们有的敬佩有的嫉妒,也相当部份群体抱有仇富心态,对这些能人持有“钻政策空子,独占社会公共财富”的偏激认识。作为普通公民(事业成就能力一般的人),要正确理解“先富”与“共富”問题,积极调整心态,调动自己的能力潜能和家庭资源,跟上时代脉搏,主动联接乡亲能人志士,寻求帮衬发展致富。
1.“先富”有其必要性
一部份人(或地区)“先富”成为领头羊,把积累的资本扩大再生产回报社会。现阶段,人们的理财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摒弃短缺经济时期“有钱就存款”的守旧理财观念。“先富”人群原本就有灵活的头脑,他们获得原始积累后,都会利用资本扩大再生产,介入适合的行业,选择适合的项目,例如矿产开采、建财生产、旅馆餐饮、客运物流、农产品开发、服装加工等等,注入资本运营获取更高的收益,甚至立志创业,以实现个人抱负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虽然,他们的原始欲望都离不开“挣更多的钱”,如果把他们的“资本运营”活动功能,稍许放大些分析,都能证明这些活动,承载着某一环的社会调节功能。例如旅馆餐饮、客运物流、加工制造等运营活动,不仅为社会中的人力流、物质流服务,同时,这些行业所创办的企业平台,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也大量消费各类社会商品,与原有的国有、集体大型企业一样,链接各种物质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渠道,共同承担着服务社会的各项功能,推助GDP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共富”需要两组人群的共同努力
“先富”的人,要尽可能地给足弱势人群的基本权益,把他们当兄弟姐妹,不再翻版旧社会资本家与长工的关系,把弱势人群的劳动力、耕地资源及其有限的资金资源,授予股权的形式纳入企业经营,让乡亲们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股份制合作模式。弱势人群,要珍惜发展机遇,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产销合同责任,维护共同的利益,推进双赢局面。
3.“共富”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督
4.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3 篇四
目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二章 规划总则
第三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四章 经济发展规划
第五章 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第六章 制度及管理规划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二五规划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2012年新
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村建设工程示范点及规划工作实施意见》,2012年2月,我嘎查经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全体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并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高根营子嘎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 概述 1·1概况
高根营子嘎查位于乌兰浩特市北3公里处,省际大通道边在屯南500米处通过,交通便利,全村243户组成,现有人口934人,党员17人(其中女党员2人),人均耕地5.5亩,土地肥沃,有机质合量为5.38%。2011年人均收入6400元。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高根营子嘎查位于乌兰浩特市北3公里处,全嘎查总面积6885.6亩。本嘎查地貌复杂,含低山及山间等各种地貌类型,山地多,平地少,高根营子嘎查地处东北,气温平均为17.3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4.4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8.7度。无霜期为12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17.1毫米,本村土壤以红壤为主。本村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光照充足,非常适于蔬菜种植。
1·3特色产业
XX村纸帘制作技艺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采用古法生产,XX村大多数村民都从事制作造纸工具——竹帘。
制作竹帘均以本村特产的苦竹为原料,这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能食用,是餐桌上最佳苦系绿色食品,并且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捞纸用帘的编织好坏能决定手工宣纸质量的优劣,而一些特色品种首先从编帘就开始了: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以及水印纸。
竹帘是手工造纸的关键器械,其制作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抄出纸的成败和纸质的品质。其形状类似日常生活中的帘子,由于专门用于纸的抄制,又被称为纸帘。XX村的打竹帘技艺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是我市唯一能生产此工艺的村。而且基本上都要经拉丝、编制、上漆、制窗、吊帘等工序制作完成。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高根营子嘎查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高根营子嘎查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嘎查村,把高根营子嘎查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用3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30万元,村民年纯收入增加到20000元以上,把高根营子嘎查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传统农业及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产业经济是高根营子嘎查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高根营子嘎查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3、规划范围与期限 3.1、规划期限
按区有关文件的要求,高根营子嘎查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3年,即2012-2015年。
3.2、规划范围
见《高根营子嘎查新农村建设规划》示意图,合计规划范围内总面积约34亩。
4、规划内容
4.1住房建设项目
危房翻建30户,共计2000㎡。4.2基础建设项目
道路硬化11000延长米 道路绿化8000延长米 4.3公益建设项目 建文化广场1000㎡
老年文化活动中心300㎡ 4.4产业建设项目 暖棚 30栋 冷棚 400亩
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3·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主出入口设办公区(村委会大楼、文化活动中心);新村中心设村民广场、公共设施(卫生室)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新村内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呈网状,通过暗渠,由环新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出。
3·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高根营子嘎查新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
4、新建:高根营子嘎查新村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危房翻建30户,共2000㎡。
3.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分为三级: 新村大道:宽8米。旧村内小道:宽2米。
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新村大道宽8米,采用水泥路面,与进村主干道连接,其余道路共5条,其中长600米,宽5米的1条;长300米,宽3米4条。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共1条,宽均为3米,总长1000米。路面采用底层煤矸石,上面铺石屑,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与进村道路连接。
2012年预计投资几十万元完成公路扩大及硬化工程硬化11000延长米,投资几万元完成道路绿化800延长米。
3.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所有村道靠山一侧挖排水沟,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出。
3·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较远,实施投资让村民吃上洁净的水。积极引导旧村村民居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
2、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20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3.6绿化规划
1、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2、今年规划建设新村广场1000㎡,预计投资120万,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
4、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3.7公共设施规划
1、新建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整合新村部建设,设计时将科技、文化活动
中心一并设计。
2、村民绿地广场。高根营子嘎查今年规划建设新村广场,建成村中心绿地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4、村民医疗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并取得与镇卫生院合作,取得镇卫生院各方面的支持。
5、文化宣传设施。新村部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栏;在村口、村部、新村广场建设3处《村规民约》宣传牌,沿街建2个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4.1建养鸡场。在三星殿黄花梨果园创办“XX村养鸡场”,鸡糞便是黄花梨的优质肥料,从而减少黄花梨资金投入,若年出5000只鸡,每只20元计算,产值可达10万元,扣除投资6万元,纯收入可达4万元。
4.2我村原是一个造纸帘的村庄,现有油竹300亩,远远不能供应我村造纸帘的原材料,计划种植500亩油竹,每亩需投资300元,合6万元,六年便可成林,亩可产竹300支,每支1.5元,每亩可收入450元,500亩合22.5万元,扣除所有成本,年可纯收入7万元。
4.3黄花梨是我村果园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500亩黄花梨出产25万斤左右,产值达75万元。但由于气候原因,每到一月黄花梨开花时间,花受雨水袭击等,不能很好地授粉,造成产量很低。下一步要对黄花梨进套袋、嫁接换种,以提高产量。
4.4由于XX村地处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较低,比较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为此,利用本村250亩的良田,在本地群众中大力推广种植反季节蔬菜。
第五章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5.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的基础上,大力宣传,鼓励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5.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争取区镇民政部门支持,将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资金给贫困户。
5.4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第六章制度及管理规划
6.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村规民约》小册发到各家各户。
6.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6.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实行“农村小社区化”和“区中区式”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6.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同时,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统一建立村民档案并集中管理,条件允许时,增配计算机,建立村务、财务、村民电子档案。
6.5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点中点”。
6.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
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7·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高根营子嘎查的新农村建设。
7·2镇政府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对高根营子嘎查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财力扶持。
7·3成立由镇、村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高根营子嘎查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根营子嘎查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7·4由镇派驻专门工作队伍,成立环境建设工作组、群众工作组、规划设计施工组、宣传文字工作组,分工负责,协助高根营子嘎查抓好规划的实施。
5.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 篇五
(2007-2010年)
为了加快绿色生态东海建设进程,切实搞好社会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根据《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
一、村庄绿化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东海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速生丰产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58.8万亩,森林覆盖率17.1%。全县24个乡镇(场)、1个开发区,378个行政村、1038个自然村,村庄总户数25.2万户,总人口102.21万人。现有村庄总面积25.8万亩,绿化总面积10.6万亩,绿化覆盖率40.2%,其中东部湖荡村118个,平均绿化覆盖率50.2%;中部平原村133个,平均绿化覆盖率36.8%;西部岗岭村127个,平均绿化覆盖率33.6%,全县低于35%绿化率、不达标的村庄 1
共有117个。全县现有村庄公共绿地153.3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公共绿地1.49平方米。
总体而言,我县村庄绿化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高,造林树种单一,树种搭配和布局不科学,常绿及花果类树种偏少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东海的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村庄绿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准绳,深入贯彻县政府绿色东海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双赢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围庄林建设以及农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进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统一规划
村庄绿化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要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 2
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的村庄布局规划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
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道路、河道、庭院等也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在规划时,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选择重点地段作为突破口先行绿化美化,再向一般地段推进。
3、生态优先,兼顾双赢
要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合理配置树种,创造景观效益,把生态园林理念融入到村庄绿化规划中,发挥绿化的美化作用;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隙地规划发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规划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针对不同村庄的气候、地形、建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决不千村同面;对路旁、宅旁、水旁和高地、凹地、平地等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不千篇一律。规划要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貌。
5、合理分布,节约用地
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布置于整个村庄,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我县人多地少,因此,绿化建设用地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一些不适宜建筑和道路交通的较复杂的、破碎的地段要尽量利用,见缝插绿。
6、保护为先,改建结合
在村庄绿化规划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围村林、村边森林等原有绿化,在规划中要将其融入村庄绿化规划中。在绿化实施过程中,要改造与新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绿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做到绿化与建筑施工同步,避免绿化滞后的被动局面。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县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平方米,村域主要路、堤、渠绿化率9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8%以上,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95%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绿化要全部达标(绿化覆盖率35%以上),20%的村庄依照村庄周边的高地、河流等自然地形兴建各具特色的农民公园,初步形成“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的景观效果。
1、村庄建成区(1)绿化覆盖率
西部丘陵区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中东部平原区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包括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2)公共绿地
村庄中心村建成区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不小于300m供居民休闲的公共绿地,村庄中心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2、村域范围(1)沟渠路堤绿化 5
村域范围的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其中大型河堤绿化率100%,水库堤岸绿化率95%,一般沟渠绿化率90%以上。
(2)农田林网
村域范围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8%以上,其中东部地区一、二级林网90%以上,中部平原地区80%以上,西部丘陵岗地70%以上。
(3)宜林地绿化
村域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造林绿化率达到95%以上,坡度大于6度、二级以上提水,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丘陵岗地必须恢复森林植被,造林绿化率95%以上。
(四)目标:
2007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26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21.46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1.7平方米,全县新增绿化达标村25个,有1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08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39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40.88万平方
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2.1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35个,有 20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09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442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51.1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2.6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32个,有2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10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416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40.8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3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25个,有1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三、规划内容及要求
(一)类型划分。
1、村庄类型
根据村庄所在地形地势的不同,村庄类型分为西部丘陵区村庄、中部平原区村庄、东部湖荡洼地村庄三种。位于不同区域的村庄在规划绿地的比例上有不同的要求。
2、绿地与绿化类型
村庄绿化的绿地类型,一般参照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在中心村庄建成区范围内,根据绿地的主要功能分类,绿地类型有:
(1)公共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是指村庄建成区内为全村居民服务的小公园、小游园绿地、休闲绿地、广场绿地等。
(2)生产绿地:指村庄建成区内,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防护绿地: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建成区范围的围村林、河渠堤绿地等。
(4)附属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庭院绿地、工业绿地(工厂内的绿地)、道路绿地等。
(5)其他绿地:指除以上绿地类型外,在村庄建成区内对环境改善和居民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其它绿地。包括风景林地、生产果品的经济林等。
在村庄的建成区外,村域范围内,还有下列绿化类型:(1)沟渠路堤绿化: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的道路、河流、大型沟渠、海堤的绿化。
(2)农田林网: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农田的绿化。
(3)宜林地绿化:村域范围内所有宜林地荒山、荒地、荒滩以及坡度大于6度二级以上提水的生态环境特别重要的宜林地。
(二)村庄绿化规划。
1、村庄绿化设计(1)丘陵区绿化
丘陵区村要充分利用地形起伏的条件,依山就势布置造绿,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力求自然。村庄周围原有的自然景观林要严格加以保护,在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好岭地林业资源这一背景,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在布局上可采用不规则的分布,绿地类型主要选择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和自然景观绿化等。
(2)平原村绿化
平原村要与广阔的田野这一基本地形特征结合起来,在布局上可以规则式为主,可采用网状、环状、放射状、散点状、大块集中等多种绿地布局方式。绿化类型选择要多样化,不仅要设计公共绿地、庭院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化,而
且要对河渠堤绿化、农田林网等进行配置,形成以村庄建成区绿地系统为基础,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辐射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
(3)湖荡村绿化
湖荡低洼地带的村要将村庄绿化置于整个防护林体系之中,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绿化树种选择要按照防护要求,选择抗风、耐盐碱、耐水湿的品种;绿地类型选择主要侧重于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林带林网。
2、村庄绿化规划的内容
(1)公共绿地
村庄中的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为主要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功能上,以儿童游戏、青少年文化娱乐、老年游憩为主。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大于70%。村庄中建设多个公园时,应尽量均匀分布。
(2)庭院绿地
庭院绿地是附属绿地中的一类。庭院绿地的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庭院绿化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①观赏型
此类型适宜于面积特别狭小的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
②休闲型
此类型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此类型以选择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③经济型
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还可结合绿化栽植果树,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经济型既可是多种果树混种的混杂型,又可采用单种一种果树的单一型。
以上是庭院绿化的基本模式,在绿化过程中,可对上述基本模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模式。
(3)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要根据各种圃地建设要求和苗木需求进行建设,做好规划,保证整齐美观。
(4)工业绿地
工业绿地建设既要满足生态功能,又要注重景观效果,创造美丽的工作环境。
在生态功能方面应根据厂区的不同性质,对绿化有不同的要求:
①有害气体较多的工厂内外的树木种植应以疏为主,或用矮灌木、草坪等进行绿化,以利于有害气体迅速扩散和稀释。
②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工厂内,为满足安全和消防要求,宜选择有防火作用的乔灌木,避免选用含油脂和易燃树木。
③噪声较大的工厂周围宜选用树冠矮、分枝低、树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形成疏松的树群或数行狭窄的林带,以减少噪声的强度。
④对防尘要求比较高的工厂,要发挥绿化减少灰尘的优势,选择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生长健壮、吸尘能力强的树种。
(5)道路绿化 ①配置模式
根据道路的宽度以及村庄的经济条件,道路绿化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一板二带型 该类型是最基本的道路绿化模式,适合宽度较小的道路。在一条车行道的两侧栽植行道树,每侧可栽一行或两行。为节约用地,栽植两行时,建议采用“品”字形布置。
二板三带型 即在道路中间栽植中间分车绿带,在两侧分别栽植两行行道树。
三板四带型 适合于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在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设置两侧分车绿地,在道路外缘设行道树。
②树种选择
道路绿地的树种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以求更完美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应选择干型好、生长快、耐瘠薄、抗污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如杂交马褂木、落羽杉、榉树等。在宽阔的道路上可选用树干挺拔、冠大的树种,如35、351杨、895杨;在较窄的道路则应选用冠小的树种;在高压线下选用干矮、树枝展开的树种,如国槐、黄金柳等;在交*口和道路转变处,在10m以上的空隙内不宜种植乔木或高度超过0.7m的灌木。(详见附件一绿化参考树种)
(6)农田林网
农田林网应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渠两侧绿化为骨架,在此基础上,根据网格面积的要求,考虑是否新营造林带。新造林带应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主林带应在两行以上,副林带可根据用地情况确定,尽量多行。用作果园、种植园的防护林,应采用紧密结构,一般林带可采用疏透或通风结构。
农田林网的树种应选择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分枝少、适应性强为原则,树种要多样性,一个村庄内同一个主栽树木品种数量一般不超过50%。树种配置的模式主要有:
①单一乔木型 林带以单一的抗风力强的乔木构成。②多乔混交型 林带以抗风能力强的乔木为骨干树种,再配以其他树种。可有针阔混交、常绿与阔叶混交等多种形式。
③乔灌草组合型 该型即乔、灌、草之间有机结合,组成复合林带。该类型中最理想的是乔灌草复合型,上层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或针叶树种形成混交林,中层点缀观赏灌木,下层种植具观赏、改土功能的草本植物,形成多功能复层防护林群落。
(7)河、渠、堤绿化
河、渠、堤绿化应根据绿化地段的水位高低、水质情况选择陆生、湿生、水生的植物。植物的配置模式与农田林网的模式相同,为提高生态和景观效果,村庄建成区河、渠、堤提倡采用乔灌草组合式的绿化,建成区外河、渠、堤绿化多以乔木为主,易干旱缺水的西部岗岭地区河渠坡面上应选择耐干旱、乃瘠薄树种。
四、村庄绿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对村庄绿化工作的领导,县里将成立村庄绿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村庄绿化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村庄绿化工作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考核细则,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制定考核细则,把村庄绿化工程列入三农考核内容,并成立由县农办、县林业局、县文明办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督导小组,具体来抓工程协调与督导,明确乡镇和村庄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二是实行领导包工程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各乡镇政府与绿化村庄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量化工程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整合各类资源,确保资金投入。本着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增强辐射带动力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农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四是对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筹措建设资金。五是创新绿化方式,采取县直部门与绿化村庄结对帮扶搞绿化的方式,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了绿化村庄群众的绿化热情,提高了村庄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种苗质量技术标准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森林重大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等。加快推进全县百里苗木花卉长廊建设,力争每年引进8-10个花卉苗木新品种,改良2-4个本地乡土树种,为村庄绿化创造有利条件;适时开展村庄绿化讲座及造林培训班,组织林业技术干部集中培训,县和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包干到小班,实行从规划、整地、苗木、栽植到检查验收一包到底,积极做好村庄绿化技术的服务工作和绿化质量的监督工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在村庄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实行季排名、年底评比等多项督导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乡镇和
6.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 篇六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重大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为切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充分发挥我局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
作目标
充分发挥规划职能,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市里精神,选择了1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重点抓好“五通”“六改”建设,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进一步完善规划的编制,推进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完成小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市政设计做到规划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镇村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改善镇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部署安排
1、组织勘测院的测量技术人员分批到20个示范村进行实地测量,掌握第一手资料。这项工作将于10月份完成。
2、测量的数据经汇总后,组织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探讨,进行规划编制的论证,同时深入到各个示范村去走访、调查、充分尊重民意。
3、公开规划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做到规划审批的“公开、透明、高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4、规划设计院全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田镇村以及李顶武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5月份)将完成青蒿村、朝阳村、江家林村的规划编制。6月份完成朱河村、朱木桥村以及居杠村的规划编制。7月份完成塔水桥村、花桥村、鸡公岭村的规划编制。8月份完成张榜村、湖咀上村、新庙村的规划编制。9月份完成从政村、周国村、郭德元村的规划编制。10月份完成魏高邑村、万丈村、二里半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地进行,我局特成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
7.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七
一、总结前车之鉴, 农村文化建设要顺应民心
虽然笔者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不足10年, 但常常听经过多次农村文化建设“潮流”的老同事说起, 如:上世纪60年代的村村组织“大队俱乐部”, 70年代的村村推广“小靳庄经验”, 村村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90年代的村村建立“小康文化室”“青年之家”等。这些“潮流”都是政治任务式的行政作为, 每次都以轰轰烈烈开始, 冷冷清清告终。没给农民带来多少欢乐和愉快, 倒是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我们井陉县历史上是个地瘠民贫的山区县, 却蕴藏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井陉拉花”“南张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脸社火”“井陉晋剧”“赵庄岭皇纲”“龟驮碑”“牛斗虎”等。这些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能在战乱频仍、灾荒不断的恶劣环境中生存沿传下来, 是个什么道理呢?我们现在身处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的社会环境里, 为什么不能给后辈子孙创造更多的文化财富呢?笔者认为, 前者是劳动人民对某种艺术形式出自内心的喜爱, 才不遗余力的传承、发展乃至弘扬它 (现在全国闻名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井陉拉花”“南张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脸社火”“井陉晋剧”“赵庄岭皇纲”就是这样演变过来的) 。后者则是劳动人民并不喜爱而是通过行政手段硬行安排的政治任务, 一旦事过境迁, 无人问津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一个道理, 劳动人民对他喜爱的东西, 再穷再苦也不会放弃, 而对自己不喜爱的东西, 奉送白给也不愿意接受。每个社会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思维, 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的艺术偏爱, 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喜好绝不会是一个模式, 即使在一个村里生活的村民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今天, 我们搞新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顺应民心, 不能再搞统一标准的行政命令, 更不能搞以创造政绩为目的的“一刀齐”政策。应该借鉴传统文化的发展经验,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 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
二、因地制宜, 发展多种文化形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 劳动人民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基础、意识修养等不同条件, 形成了自己的嗜好、偏爱, 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就我们井陉县而言, 就有“三里不同风, 五里不同俗”的情况。在文化习俗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至今流传着“核桃园的晋剧团, 洛阳的社火班, 东南正拉花代代传”的俗语。还有很多大村有不同形式的几个文艺表演队伍, 村里不给一分钱, 每年都积极活跃在民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喜爱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也可以说是民心所向。一旦有悖于他们的意愿, 只能是事与愿违。
笔者认为, 我们的各级政府要大力提倡发展各村各寨不同形式的特色文化。其路有三:一是发掘发展本村原有的文化形式;二是学习外地有特色且本村人喜欢的文化形式;三是靠本村能人志士创造新的文化形式。这样, 群众就有了既能展现自我又与他村有别的文化兴趣, 因此而达到长期沿传艺术形式自愿巩固文化队伍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文化形式不单指表演艺术形式, 而是包括图书、书法、美术、摄影、各种讲座等在内的所有文化传播形式。当然, 每个村可同时拥有若干种形式, 只要是群众自发自愿的, 我们的政府就要给予帮助支持。最终目的是把农村的文化生活搞得丰富多彩, 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实到实处, 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流于形式。
三、因势利导, 促进新农村文化健康发展
党中央历来的文艺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党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就提出“因地制宜、小型多样、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工作方针。党中央关怀农村文化建设, 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绝不是一张考试各级领导政绩的答卷, 互相照抄, 及格了之。现在我们国家正值国泰民安构建和谐社会之际, 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大好时机, 我们的各级领导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这项造福千秋万代的工作。在工作中首先是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着力发展各地特色文化, 其次是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放手发展特色文化, 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时代不合拍的东西, 如迷信、赌博、色情等不健康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 需要我们去管理, 对那些有害无益的东西, 坚决阻止取缔, 对那些害益相兼的东西, 要去槽存精给予肯定支持。如我们井陉“赵庄岭皇纲”, 原来是专门为“火神爷庙会”组织的形式, 后将“拜神”“参驾”的部分删除, 现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引导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细致工作, 尤其是现代型娱乐方式更为复杂, 网吧、电子游戏、歌舞厅等, 既不可取缔又难以把握。但是, 只要我们下功夫引导, 尽心尽责的去管理, 就会使这些形式健康地发展起来。
扶持工作是发展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 没有政府认可和支持的群众文化是无根之草, 无源之水。每个社会团体都愿意得到政府的承认和帮助, 群众自办文化何尝不是如此。在当前, 全国农村都在建设文明生态村, 激发了农民热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大街小巷出现了自发扭秧歌、唱歌曲、唱戏曲、玩乐器等的大好局面。各级领导一定不能等闲视之, 要因势利导给予扶持, 使这些健康向上的形式发展壮大。当然, 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 扶持的力度和方法也不一样, 但绝不能无动于衷。所谓扶持, 不单指给多少钱, 给多少物, 而是按当地条件采取具体措施。如有经济条件的村落可按群众的喜好建设不同形式的活动场所 (舞台、排练厅、游艺室等) 。条件差的可给请老师辅导或购置表演用品等物。条件再差的给秧歌队在街头安个电灯总行吧?你就是给点口头肯定或表扬也是一种扶持。总之, 我们的扶持工作就是做好群众文化的后勤工作。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各村的文化阵地就不会丢失, 就会产生很强的生命力。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 篇八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区规划;问题;对策
一、农村社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规划经费短缺
鉴于农村社区规划问题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各界人士商榷,现总结报告如下:
受历史原因、国家政策、人口素质、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的收入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民较低的经济收入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就加大了社区规划工作的难度。此外,社区规划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但是政府支持经费的投放往往是有重点的,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农村在社区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能力低等诸多实质性问题。
(二)社区隶属关系不明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规划建设不能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的充分重视,这就造成社区在规划过程中,不能完全进行自主建设,进而导致权利与义务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对等现象。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是办事员,在随意向社区发号施令的同时,又会把部门内一些费力而不讨好的工作任务强加给社区,比如:收卫生费、村容管理费、普查登记、数据统计等繁琐而复杂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区工作的压力和负担。此外,一些社区规划领导人,一味追求政绩,建设“面子工程”,这就导致社区建设的目的和实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从而使社区服务于民众的职能大为减弱,继而严重阻碍了社区规划建设的顺利进程。
(三)村民自治意识淡薄
农村社区规划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广泛参与,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村民往往受自身素质以及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自治意识相当淡薄,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一些村民对社区规划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積极主动的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特别是一些服务性工作,大多村民认为既要工作又没有劳动报酬,所以这就导致社区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大为下降。其次,基层领导对农村社区的规划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农村的新社区建设对于土地和资金有着很高的需求,在基层领导者眼里,集体出资来建设农村社区显然不是件好事,因为他们认为大量集体用地投资建设只会对集体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因而基层管理者多数是不愿意做这类组织建设的工作。
无论是基层领导者还是当地村民都更乐于安于现状,对于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清晰,进而对组织建设上犹豫不决,所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点,自主投入到建设规划的积极支持中来。
(四)社区独特性不够显著
搞好社区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重点就是要呈现出农村具体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但是,在具体的农村社区规划中,大多是抄袭城市建设模式,照搬城市居民楼模式,在农村的农田里四处矗立着高楼大厦,而对于农民来说,其本身是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的,这样的规划也在很多方面与农民长期以来所习惯的生产方式不协调,影响村民的社区入住率。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照搬城市模式,对于农村来说,不仅磨灭了其原有的历史特色,还给农民的心理造成了不可消除的创伤,使其配合度降低,阻碍社区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改善社区规划应注意的两点要求
(一)明确目标
在目前的农村社区规划中多数是凭感觉走,比较随意,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农村社区的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因而,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农村社区建设制定一个具体的统一的社区规划方案,明确搞好社区建设的积极意义,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管理方式,,对社区建设的目标内容等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还要积极指导社区建设。最后在理论方案以及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出台后,要加强其执行力度,使建设实践切实落实到建设中去。
(二)健全社区领导机制
农村社区规划是否得当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发展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组织领导以及能够及时决策实施的具体机制以保障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要成立统一行之有效的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要的领导机构,与更大范围内的农村建设中相应的领导机构进行工作以及职能上的积极有效对接。并且将各部门的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工作业绩直接纳入到部门绩效考核中去,严格责任制,规范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最后,各阶层领导要密切联系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及时反馈城市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共同规划农村社区的未来。
三、结语
农村社区规划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的认同感的加强,只有社区成员社区有了认同感才会感到幸福,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只要满足了这三个要求,必定能够很好地调动农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来,才能彻底改变以往农村那种零散经营的状况,把农民从生活上集中起来,逐渐形成经济上的规模经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行。
【参考文献】
[1]贾淑颖,于一凡.建构农村社区规划标准推进新世纪中国农村建设[J].城镇建设,2011(09)
[2]孟曰,彭光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意见领袖的特点和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张志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管理社区化刍议[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9.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 篇九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建文明村庄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十年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二、实施原则
1、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按照五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各村属于“新建型”、“改造型”,还是“撤并型”。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三个不”,就是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3、依法整治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总体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注重合法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
三、目标任务
根据全村现实情况,选择中洲、笔太、光家里、西河
一、西河
二、等5个村民组作为西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村组。把规划着眼点放在“四清四改”上,即清除垃圾、清除杂草、清除污水、清除障碍及改路、改水、改厕、改线等方面,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6年,用10年的左右的时间,完成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任务。
四、基本要求
1、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房屋建设要特色明显、美观适用;建筑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建筑布局要灵活自然,错落有致。
2、道路硬化。村组路网要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内外畅通,村内主干道要水泥化,村组公道油路化,2016年中心村道路铺设率达60%。
3、村庄绿化。自然村建成区的绿化率达40%以上,要设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沟渠两边要实现绿化带,住宅之间、农户庭院要有绿化。
4、路灯亮化。自然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安装路灯,其中2013要达到50%,2016年要达到100%。
5、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村庄内设水冲式公共厕所,农户普遍改水改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柴草烧火做饭户控制在10%以内。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废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废水污染。
6、水面净化。保护好区域内现有的水面、沟渠,要求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国家标准。
7、村貌美化。整顿村容村貌,做到按规划搞建设,无乱搭乱建、乱扯乱拉、乱丢乱倒、乱贴乱画现象。2015年,实现村内无成片裸露垃圾、污泥和路障。
8、文明新化。创新和深化创建文明新风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户救助体系。
五、方法步骤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村干部和示范村组干部要站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十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西田村党总支、村委会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
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组织,具体负责新农村的规则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家家户户,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组两级要分别召开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要充分利用政情民意沟通互动机制,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做深做细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农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村两委的内在要求,化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自觉行动上。
3、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要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村组农户,全面调查了解全村的现状资料,经济发展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提出本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4、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配合县新农村规划办公室、县建设局、国土局、规划设计院专业人员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村庄规划要科学编制,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2012年11月底前,2013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5个示范村组的规划编制任务。
5、村民参与,规范运作。新农村规划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经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渠道及用地政策、拆房补助政策等等。对涉及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等重大事项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工程招投标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防止以权谋私。
6、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组织实施新农村规划。要以规划修建村组道路入手,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民在各中心村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因势利导地搞好“新村”与“新房”的同步建设,“室内”与“室外”的同步建设。凡需建房的,必须到中心村规划区内,同时必须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其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复垦或流转;凡不愿到规划区内建房的,不得办理用地、建房手续。
7、多方筹资,争取扶持。按照向上争取一点,部门扶持一点,费用免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县、镇的扶持。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向市场运作,置换建设资金。
8、加强督查,依法监管。要加强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工作的督促检查,深入实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依法监管和严肃查处农村违法、违规占地建房行为,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未批先建等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
中共西田村党总支委员会
西田村村民委员会
10.新农村建设宣传方案 篇十
今年是我县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关键年,是全市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为了进一步加大我县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县上下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省级新农村试点县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带和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大点、亮点、精品、特色工作,为我县建设特色产业支撑有力、基础建设功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社会管理科学民主、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宣传重点内容
以省级试点县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和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三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深入宣传。
(一)省级试点县建设。充分利用我县被列为省级新农村试点县建设的历史机遇,重点突出我县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在探索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二)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重点突出蔬菜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特色鲜明的渭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山丹-1-
河流域、榜沙河流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带建设,包括马力镇北顺、柴庄,滩歌镇代磨、漆庄,山丹乡车川、周庄,洛门镇大柳树、董庄等8个省级试点村建设。
(三)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整治。重点突出桦林乡牛庄、天局,鸳鸯镇鸳鸯、砚峰,山丹乡渭河、唐沟、堡子、车川、车岸、周庄、刘庄,城关镇令川、腰庄、坡儿,洛门镇北街等15个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对外展示武山良好形象。
三、宣传形式
(一)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和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做法、新模式、好经验等。
(二)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农民增收的舆论氛围,将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宣传报道的重点工作。
(三)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搞好报道,让他们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关注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典型做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好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推荐阅读:
胶州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08-07
抢抓机遇快发展 奋力建设新农村11-04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范文07-04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07-14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10-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08-06
对发展新哨羊街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10-25
关于东港市新农村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调查报告06-24
李店教委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实施方案09-18
农业农村全面发展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