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教案

2024-09-13

责任教育教案(精选18篇)

1.责任教育教案 篇一

“压力与责任”公民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林书豪、纪念中学、中山一中优秀生的素材;制作课件,搜集视频;黑板布置。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介绍学生关注的明星的奋斗历程、介绍同龄优秀学子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竞争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感想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通过班主任的点评,将高中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敢于承担、勇于竞争,争做外校好公民。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用故事导出班会主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先看一个小故事——《裁缝的竞争》然后谈自己的启示

主持人随机点2-3名同学谈最自己的启发

(二)篮球明星——林书豪的故事

1、观看视频:中央电视台关于林书豪的短片介绍《与骄傲为敌》

2、投影介绍林书豪的文字资料

3、体育委员—毛海研介绍他眼中的林书豪

“林书豪迷”—吴山介绍他心目中的.林书豪

4、投影林书豪给我们的10堂课

(1)当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你时,你仍然要相信自己

(2)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它

(3)你的家人会永远支持你,你也要永远支持他们

(4)找到你的优势

(5)不要忽略你身边的人,可能他们就是高手

(6)做自己就好

(7)谦虚很重要

(8)助攻别人,让别人好

(9)不管你信什么,千万不要忽视信念的力量

(10)努力、努力、再努力

【活动安排】选择一句自己喜欢或深有感触的话记录下来,并谈一下你对这句话有所触动的原因?

【过渡】美国一项调查证明:目标动力在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

存在我们身边的竞争有哪些?

(三)纪念中学、中山一中的优秀学子介绍

1、投影纪念中学一则新闻报道:

20xx届校友陈启峰在本科未毕业时就被国外多所大学录取,20xx年以交换生的身份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20xx年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总赛荣获世界第二名。

2、投影中山一中理科650分以上的学生名单:

【过渡】有时候,我们把别人的故事当做神话一样聆听。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可是,当有一天你尽你所能,倾你全力去拼搏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自己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值得别人鼓掌的例子。

3、谈自己的感想:

【结语】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是当今社会的普遍法则。所以,努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个人的首要任务。

(四)班长总结

1、常规继续做好

2、不能提前安静的坏习惯必须改掉

3、卫生状况良好

(五)班主任总结

1、给自己定一个靠谱的目标

2、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3、目标动力是核心竞争力

4、陈启峰、苏妙玲给我们的启发

5、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

(六)学生在《与我同行》上整理本次班会的收获

四、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以最近大热的体育明星“林书豪”为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充分认识明星背后的真实,同时又以资料的方式介绍同在高中读书的兄弟学校的学子们的典型事例,深深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公民教育缺少不了榜样教育,我们日后的德育工作正是需要从这样的典型榜样入手,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引导。

本次班会的缺憾在于学生的深度感受不够深刻,对于学生的触动和行动的指引尚不完美。

2.责任教育教案 篇二

在小学生中, 真正有效的责任教育应该使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而且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此, 我校积极创造条件, 设置实践平台, 落实责任教育的实际行动。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有一种责任叫“行动”, 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让学生通过小行动增强责任意识

以往的责任教育较多地停留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层面上, 学生缺乏实际行动, 不能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对身边的“小事”践行不够。我校从小事抓起, 通过具体的小行动告诉学生, 这就是责任。

镜头一:每天课间餐后, 教室里、走廊上总会看到飘落的垃圾袋, 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捡起来。针对这一现象, 我校提出“你丢我捡”的口号, 教师带头, 弯下身捡起脚下的垃圾, 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这小小的行动让学生明白, 美好的校园靠大家来维护。一段时间后, 丢垃圾这一不良的行为少了, 主动捡起垃圾的行为多了, 维护校园整洁卫生的责任就从这小行动开始, 不断延伸。

镜头二:每天校园门口, 总会有家长气喘吁吁地背着书包或提着小袋子, 焦急地喊着已跑进校园的孩子过来拿自己的学习用品, 家长在日复一日的辛苦照料中,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孩子缺乏自身责任的表现。于是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 拍摄了《小学生一日常规》宣传片, 以身边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榜样, 让熟悉的形象告诉学生一日的常规有哪些要求, 哪些事是该我自己做的。例如, 早上出门之前, 检查书包里学习用品是否带齐, 衣着是否整洁得体, 校卡是否正面朝前佩戴在胸前, 少先队员是否规范地佩戴红领巾。放学时, 收拾自己的物品, 排好桌椅, 安静地排好路队。行进时目视前方, 跟紧队伍不掉队。离开学校时要向老师及保安叔叔说再见, 出了校门, 服从路队长指挥,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等等。在家长的配合下, 通过每周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训练, 让学生明白, 对自己负责就是做好分内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识到忘记带学习用品、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镜头三: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科学、简便易行、形象可感、公平长效的激励机制, 我校组织了“我心中的三星标志”设计、评选活动。很多教师、学生、家长积极投稿参与设计, 许多人还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再修改。学校把入围作品发布在校园网站上让更多的家长、学生参与网上投票。这种学生和家长参与设计、评选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树立了学生良好的责任心。

诸如此类的小行动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为有一种责任叫“独立”、有一种责任叫“自理”、有一种责任叫“参与”。

二、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践行责任行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主题思想:一是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 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二是增强责任意识, 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三是体验承担某项任务, 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四是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 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根据这一主题思想, 我校从班级管理入手, 通过“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今天我当家”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 感受责任, 践行责任行为。下面是六年级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

1. 班级管理, 人人有责

(1) 要达到责任教育如影随形, 就要让责任岗位无所不在。为此, 班级开展了“人人是主人, 处处是责任”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设立岗位,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如体育委员、换星员、小组长、卫生委员等, 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人人负责任”。 (2) 以两操、卫生、纪律、文明礼仪为切入点, 强化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置身“责任”之外, 认为自己不是“尽责”之人、不到“担责”之时、不管“问责”之事的状况, 将自己与班级紧密相连, 从而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 这是责任教育的基础。 (3) 形成家校同盟, 构建有利于学生责任教育的家庭环境, 使家校携手组成一个目标统一、步伐一致、内容互补的“教育共同体”, 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2. 牢记责任, 持之以恒

在落实责任教育的活动中, 我们尽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 有付出, 有感悟, 有收获, 有转变……然而, 我们不久发现这种收获的持续性是短暂的, 热度降了, 行为也就跟着慢慢脱节了, 甚至于部分班干部觉得自己是班干, 与其他学生有区别, 对自己的约束性渐渐降低了, 这都与之前的期望值有差距。这让我们感到责任教育靠单纯的班干部竞聘与上岗是不能完全奏效的, 我们对责任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责任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地上, 责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训练要通过各种方法。为此, 我们及时调整策略: (1) 营造氛围, 创造“责任教育”环境。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家长会等各种场合宣传责任意识, 并在黑板报以及图书角渗透责任意识, 创造班级的“责任”氛围, 形成教育环境。 (2) 聚焦课堂, 围绕学科主渠道进行责任渗透。在备课时, 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 (3) 制度育人, 让班干部明确各自岗位的责任, 梳理各类规章制度。将各类规章制度贴在班级墙报上, 接受同学的监督。采用“试用期”和“裁员”制度, 在班干部竞聘成功之后, 有一个星期的试用期, 全班同学都有责任充当他们的监督人, 进行追踪视导, 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参与, 对不能很好履行班干部职责的同学进行裁员, 让候补成员上岗。这样做人人都有责任。 (4) 在反思中梳理, 形成“每月一小谈”的责任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负责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学生有了质的飞跃, 对自己负责任了:能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设立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 为升入中学做好准备;对他人负责任了:当别人向自己提出建议的时候能虚心接受并改进;遇到困难的时候, 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懂得解决方法;对集体负责任了:维护集体利益, 抢着做集体的事情, 主动为集体增添光彩。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践行责任行为, 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为有一种责任叫“诺言”、有一种责任叫“自律”、有一种责任叫“坚持”。

三、让学生在探究本土风俗中感受责任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每个地方的文化中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在责任教育中的作用, 能够较好地获得学生心灵上的默契, 形成独特的责任文化效应。但是, 我们发现学生对闽南文化了解甚少, 大部分学生不会讲闽南话, 对闽南的认识是空泛的。为此, 我校从寻找老街地名中的历史文化入手, 把责任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 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由了解厦门地名文化, 拓展到与地名文化有关的厦门名建筑、厦门名人、厦门历史, 再由厦门拓展到中华传统文化。例如, 我们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在班级、年段开展假日阳光小队活动, 节假日, 由家长组织孩子带着问题探究闽南的风俗文化, 了解校园周边地名的来历、品尝闽南风味小吃等。同时, 学校成立了布袋戏、歌仔戏、闽南童谣等社团活动, 邀请台湾专家到学校指导。通过多元的展示来宣传闽南文化, 将对厦门的热爱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把传承闽南文化、共创厦门文明城市为己任的意识烙在学生心里。

学生在“研厦门、说厦门”的活动中感受到责任文化, 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为有一种责任叫“传承”、有一种责任叫“保护”、有一种责任叫“奋发”。

四、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培养责任品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小学阶段, 学生的性格还处在变化与可塑时期, 还没定型。如果加以积极的心理辅导, 会有利于增进其积极体验, 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我校申报了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级课题《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 该课题结合24个优秀品质和心理基本理论中所倡导的“从根本上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以及我校的办学理念, 选取了以下6个积极心理品质作为重点培养目标: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于自己达成某一任务或克服某些挑战的自信程度) 、希望 (个体相信自己能够设置目标, 想出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 并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的一种信念) 、乐观 (一种倾向于做积极结果预期和积极因果归因的认知特性) 、韧性 (面对失败、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 、自制 (恰当并适度地控制自己需求和想法的表达, 但不是克制自己的动机而是等到最佳时机, 能在最少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同时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创造力 (拥有这个品质的人喜欢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 。根据这些目标, 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例如, 四年级的《墙, 推倒了就是桥》, 让学生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 不能单凭个人观点去判断他人, 否则容易出现误会;尝试以恰当的言语、适当的方式, 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家长沟通, 可以提升师生、亲子关系的和谐感。又如, 五年级的《幸福雕像馆》, 让学生在寻找幸福、发现幸福中能够以积极、感恩的心态, 发现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学会向他人积极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以及感谢之心。在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中, 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以积极预防来进行, 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鼓励每个学生个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出生命的活力。开展这些系列主题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增强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 懂得珍爱生命、快乐成长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学生通过这些系列主题活动培养了积极的责任品质, 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为有一种责任叫“沟通”、有一种责任叫“感恩”、有一种责任叫“健康”。

总之, 责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最终目标是形成责任行为,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惟有不断地进行内部激发, 在活动中进行具体的行动指导, 才能够使学生对应尽的责任和尽责的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责任感也就会不断增强。

摘要: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而在德育中, 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责任教育重在引导学生的责任行为。为此, 我校采取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过小行动增强责任意识, 通过角色体验践行责任行为, 在探究本土风俗中感受责任文化,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责任品质。

3.责任教育随笔二则 篇三

班级的“钟事件”

已经两周了,班级墙上的钟就是个摆设,因为它已经停了。我没督促,我在等那些责任意识“强”的学生主动管一管它,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无人问津。我非常恼怒,心想:班级干部都是干什么的?自从责任课题开展以来,几乎每节班会都讲这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在会上讲的头头是道,看来白讲了,说做两回事儿,怎么办呢?这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又习惯性的往钟那儿看了一眼,唉,钟又开始“工作”了,我心里一阵兴奋,总算解决了。顺口问到:“是谁把钟修好了?”半天,我班“学困生”赵峻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不以为然地说:“老师,钟没坏,只是没有电了,我买了两节电池换上就好了。”我认为我终于抓住了题材,使劲地表扬他。这时,赵骏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咱班窗帘掉了也是他主动挂上的,后面的板报坏了也是他主动贴上的……”“那你们怎么没选他当责任之星呢?”“可他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科代表,又不是……”我无话可说,内心在不断地思考,感到无比内疚。责任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怎么能只设立最佳班干部、最佳科代表、最佳监督岗、最佳值日生呢?多打消像赵骏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呀!另外也给那些所谓“好同学”局限了职能,只管好自己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事一概不管,学生的责任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要不然钟两周不走了怎么也没人理他呢?

用劳动惩罚学生

以前,在我班有个成文的班规,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上课讲话罚倒垃圾一周;旷课一次罚擦黑板一周……班级的“不法”现象有所好转,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好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在家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父母都是农民,有时回家很晚,孩子什么事也不帮忙。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劈头盖脸地将他批评一顿,说父母是多么地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呢?他不仅没服,还说:“那是他们没本事,你看我在学校表现好,几乎都不用值日,我的活全让那些表现不好的,爱讲话的,迟到早退的干了。”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坏习惯是我养成的。怎么办呢?第二周我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都应该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家庭、班级、社会才会和谐,人间才有温暖。这一次班会鞭策了那些经常犯错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教育了那些自私自利,对他人不负责任且冷漠无情的同学。

反思:1.责任教育不能过于形式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们都会变成思想上的富翁,行动上的乞丐。

2.责任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强调个人责任,要注重总体氛围。否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所有的事情分得很清,对不属于分内的工作默然视之,我们的教育就成了失败的教育。

3.责任教育必须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否则孩子们会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失去爱心、友情和亲情。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第七中学)

4.“责任”主题班会教案 篇四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认真,要有责任心,学会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含义,珍爱亲情,承担责任,学会坚强。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2、学生书写感动话语。

活动过程:

一、队会仪式

二、宣布活动开始

1、主持人:

(男)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让我们触目惊心,每天数以万记的死亡人数让我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希望这只是一部惊悚、科幻的电影,只是一个恶梦!

(女)但是这是真的,它不是娱乐的电影,也不是虚无的梦,而是一个无情的残酷事实,狠狠地砸落到我们民族的身上!所幸,地震可以压垮我们的房屋、我们的建筑,却压不断我们民族的脊梁!地震可以残杀我们同胞的生命,却无法恶杀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

(男)在地震后有关赈灾救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经常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得泪留满面。

(合)是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是他们扛起了责任,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同胞。

故事(一)《无情的陆苇》

有这样一些“无情”的人,他们完全可以去扒救自己正被埋在废墟中的亲人,但是,脚下废墟里奄奄一息、等待救援的人却让他们不忍心挪开脚步。当面对那些因为自己“见死不救”而永远离自己而去的亲人时,当耳边响着幸存的亲友“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亲人!”的责备时,他们能做的只有沉默,这沉默中有一份含着疚的痛!当看到这种报道时,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沉默地痛着,但这份痛里是一份尊敬,是一份令人心碎的感动!

“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亲人?啊!你说啊!你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见死不救!”表妹哭得声嘶力竭,拼命用拳手捶打着他。面对这份无法回答的责难,武警战士陆苇只是默默地站立着,但这沉默却控制不住他眼角溢出的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正在流泪的人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真正的男人!!!

陆苇的家就在已经边成废墟的北川县城车站附近,而他也跟随所在武警部队在地震后四个小时率先赶到北川县城,这时他有8个亲人正被埋在废墟下!但是,作为所在部队唯一的通讯员,他不想因为打乱部队的救援部署而使上千百的人失去被救机会,硬是忍着没告诉部队领导县城废墟下面还埋着他的8个亲人!

现在,他的8个亲人已经离他而去,他今生今世都无法再见到他们,他今生今世都将背负着自己对于亲人的愧疚……。“晚上,一闭上眼我就看到他们,外公、外婆、大姑爷他们……”,这位救援活动中的硬汉泣不成声地说。看到这,我也无法安眠,我一直在翻来覆去的想:如何才能让这位“无情”地让我们敬佩的人睡一个安稳觉呢?他太累了,这几天一直在废墟上用磨出血泡的双手扒救遇难者,天若有情,请让他安稳的睡一觉,请让他的明天不要那么沉重!

2、主持人

(女)责任心是金。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男)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男)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合)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故事(二)〈民之父母〉

5.《勇于承担责任》教案2 篇五

第2站 做负责任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是美德的表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尊敬和赞赏的基础,本课力图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责任源于主体的成熟,基于主体的自立。中学生正是处于逐渐成熟,主体意识萌发,并开始承担责任的时期,因此,本课力图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

一天,要上课了,大明突然发现黑板还没有擦。他站起来问:“今天谁值日?” 下面没人回答。他生气地说:“怎么,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还不敢承认?”这时一个同学小声嘀咕说“这点小事,和承担责任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

二、新课学习

我们该怎样做到一个负责任的人?

1、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做负责任的人,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负责任”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体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行动中。

对自己负责,还要预先考虑行为的后果,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三思而后行。作为未成年人,尤其要注意远离不良行为,尊重生命,珍爱自己。

2、我们要对他人负责。

对他人负责,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到他人的利益。还要守约践诺,尽自己的努力把答应的事情做好。

3、我们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社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担当起天下的兴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小结

6.责任教育教案 篇六

初三(1)班主任 邓定蓉

班会目标: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呼吁全体学生对亲人、老师、社会感恩,理解父母、老师的付出,自发地对父母养育、老师教诲、社会保护进行感恩。

2.明确责任,知道应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3.激发斗志,团结奋进,写下奋进的誓言。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认识责任,确定奋进的方向。【教育难点】 表达出感恩的情感以及明确责任,奋进的方向。【班会形式】 组织班会讨论、多媒体制作等。【班会时间】 2017年10月13日第七节课 班会过程:

一、主题引入 :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的社会身份,一定的社会身份承载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使一个学会负责任,更好地成长。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二、实施过程

1、讨论:自己怎样认识感恩,如何认识感恩的责任?

2、讨论“责任”,并明确我们的责任

3、讨论“如何奋进”

4、全体学生书写“奋进誓言”

5、宣誓:感恩一切,肩负责任,团结奋进!

三、班主任总结:

对于这次班会各位同学,我相信大家学到了、体会到了许多东西。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体谅父母、师长、朋友,能够主动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为了我们肩负的责任而努力学习,不断奋进,做一个真正懂得感恩,有担当、有责任感,更要有明确奋进目标的人。

四、课后反思:

7.责任教育,从小事做起 篇七

一、从打扫卫生想到的

下面是发生在我的班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咱班应该是谁打扫走廊啊? 出来看一下。”上午上课前我到班里检查学生的出勤和班级卫生情况,看到走廊地面上有不少的碎纸片、粉笔头等小垃圾,就问了一下。“老师,是齐×,他还没来。”一位学生回答。“好几次了,他每次都说忘了。”另一名学生接着说。我看了下时间,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班里还有三四个学生没到,我就问:“他们几个呢? ”有的说,可能在宿舍打扫卫生吧。又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学生陆陆续续来了,等到齐×进入教室后,我就问他:“齐×,你今天负责的走廊怎么还没打扫啊? 马上就要上课了。”“噢,是吗? 我今天值日吗? 我忘了。”齐×说完就拿起拖把就走。我说:“你先扫一遍再拖才行。”齐ד哦”了一声,很不情愿地又拿起笤帚,扫走廊去了。这让我想起了平时检查其他班级卫生时的情况, 像这种忘记值日的事情,经常碰到。我就想,这件事情虽然不算大,但从中折射出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经过了解分析发现,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个,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基地,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心是从对家庭的责任心开始的。

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逐渐丰富,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各种影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内容的变化,人们的理念、价值观也在悄然转变, 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侵蚀着孩子们那幼小的纯洁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也有少数是姊妹两个的,家庭比较富裕了,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跟不上物质增长的节奏。许多家长对孩子太娇惯溺爱,特别是在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工,孩子还没睡醒,晚上回来得很晚,孩子已经睡着了,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多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不得半点委屈,有时候孩子想自己独立做点事情的时候,大人反而不放心,怕孩子伤着,部分家长的过分“包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学习劳动的兴趣,认为父母对我好是应该的,更无法培养责任感。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从身边的事做起。

首先要使孩子明确自己现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技能、集体生活,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和同学交流时,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代表了你的立场,要考虑好再去说去做,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自己整理内务卫生,自己洗衣服,自己盛饭,自己刷碗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做好预习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

其次要对他人负责。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人负责简单地说就是:把给别人承诺并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做好。对学习、对家人、对老师、对同学,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最终都会表现为个人的责任。如,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关心同学,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一诺千金。在班级中与你相关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到最好,使得大家都受益。

最后要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小家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教育学生要关爱自己的集体,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如,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折花枝,不践踏草坪;按时值日,搞好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团结同学,机智勇敢,敢于和不良的人与事作斗争。时刻记住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年级的一员,是学校的一员。每天做好自己的值日,捡拾地面上的垃圾,摆放好卫生工具,整理好桌面书籍,在教师上课前擦好黑板,预习、复习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按时完成好每一课的作业并上交,整理好宿舍内务卫生,遵守课堂、自习、宿舍纪律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把班集体放在第一位,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那么你得到的将是班级人数数倍的回报,最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三、树正气,建新风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我们要树正气,使得孩子们在付出爱心、履行责任的时候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得到认可,能够感染带动身边的人,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要建新风,通过正确引导在班级内、在校园里弘扬正气,表扬那些学习刻苦、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学生,树立榜样。让正能量充满班级,充满校园,充满社会,使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摘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8.责任教育论文 篇八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二、思路

(一)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

(二)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們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

(三)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一)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但有父母保驾,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二)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红岩精神"是重庆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 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红岩"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参观寻访,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三)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

(四)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绪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对全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队会上,大家齐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我们一样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我是巴蜀人,我自豪,我是巴蜀人,我能行!"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些活动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使之巩固,而形成习惯,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效果

短短半年时间,实验按实施计划有序较理想地进行着,取得出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个个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转变好,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期末,本班以领先成绩获校"巴蜀好集体"。

实验才刚起步,取得如此成绩,的确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之路将会充满艰辛。愿责任感之树在我们大家包括孩子们心中常绿常青!

9.责任伴我成长 教案 篇九

班会的目的:

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教育学生做事应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勇于承担。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责任心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

引入:

在字典里, 对于责任, 它给予了这样的解释:责任— 1)分内该做的事情 2)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当承担的过失

提问:从这个定义里,可以领悟到哪两个层次的含义?? 引导回答: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去做;二是要做好.一 对自己的责任

观看小品。

请学生看完后,谈感想,自我总结。 要我学还是我要学?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一起分析自身的弱点,一起交流汇总学习经验。

1、遵守纪律、团结互助;

2、自己收拾学习用品,不依赖别人;

3、课前预习;

4、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积极发言;

5、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细心检查;

6、认真诚实对待考试,不作弊,不放弃。

二 爱的回报——对家庭的责任 情境设置,读一份妈妈的信。

三 创造价值——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 看图片

四 我爱我“家”——对班级的责任 看小品,谈感想。看图片,分析。

一个成功的集体,必定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自我反省:我为班做了什么事?我能为班做什么事情?班上有哪些好的地方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老师寄语

在我看来, 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业上, 要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还表现在对校园生活和班级生活方面的态度上.可能大家还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 但要告诉大家的是, 很可惜, 老师和学校已经开始用一个小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大家,或者在心里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却没法表现在行为上.所以, 在过去的上半学期时间里, 我觉得大家做得还很不够好.从作业本上, 我看到了很多潦草的笔迹,雷同的“答案”;

在搞卫生时间, 我很少看见埋头苦干的身影;

在自修课上, 我听见越来越多的嘈杂声;课间跑操时, 某棵大树下会藏有你的身影;

在班干发出号召时, 我听见最多的是埋怨与不屑;等等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 我总是想质问你们, 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一个班级体? 自从踏入一中华景的校门, 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等待我们的不仅是甘甜和硕果, 更是苦涩和失意, 如果不能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我们这漫长的三过得将会孤单和艰辛;反之, 如果我们个个都以班为家, 承担起各自的一份责任, 我敢保证: 初中的三年将会是你最难忘的时光, 你收获的不仅是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更是一辈子的朋友, 永久的珍藏。

当然, 我们看在眼里的不仅是大家的不足, 也有很多同学用他们的行动, 用他们的心在体现着责任感的意义, 在这里, 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10.教育孩子从小承担责任 篇十

任何事情都要这样去做,负起责任。我们怎么从小养成这个习惯?我观察研究很久发现:很多孩子,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桌子,于是他哭起来了,这时妈妈就会说:“小宝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如果小孩摔倒地上哭起来了,埋怨这地不好,奶奶或爷爷就打这个地。大家做法出奇地一致!

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

听说在日本,如果孩子不小心碰上桌子,妈妈就会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并告诉孩子,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儿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儿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是小孩儿心里面不会想到撞着什么。然后问孩子是哪一种呢?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于桌子,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

11.基本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 篇十一

落实政府在基本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我国现阶段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优质教育与基本教育的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曾经长期停留在优质教育层面, 主要面向精英群体, 是旨在培养社会精英的教育, 现在要求政府更多地承担基本教育的发展责任, 不可避免地会对优质教育的发展造成冲击, 因而出现了“削峰填谷”还是“造峰扬谷”的发展思路之争。“削峰”的做法固不足取, “造峰”的思路亦须转变, 即“造峰”应由以政府为主体转变为以社会为主体, 在确保国家利益和教育公平原则不受侵害的前提下, 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实现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摒弃对优质教育的发展偏好, 而将教育工作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农村教育和非重点学校、非示范性学校等基本教育层面, 在教育政策导向、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向基本教育倾斜。二是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关系。城市教育优于农村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现实, 政府负有改善、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责任。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我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转型, 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乃至在城市定居, 是未来十数年内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过去政府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着缺位现象, 政府的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政府在规划设计教育发展蓝图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对未来城市与农村教育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影响, 合理引导人口流动, 科学匹配教育资源, 避免由于偏重农村教育发展而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城市 (城镇) 教育资源不足与农村教育资源过剩的矛盾。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执行机构。评判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 不仅要看其能否有效实现自身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 而且要看其能否有效实现公共服务在公民间提供的公平和均等化。落实政府在基本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应以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作为目标, 即除了由于不同教育阶段和类型而显现的一些差异之外, 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不应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 现有的差距必须逐步予以消除。均等化不等于一致化、同质化。强调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不是否认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个性, 而是要求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只有实现了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才能够消除优质教育和基本教育之间的鸿沟, 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12.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变化,和应该扮演的、新的角色,从而体验到新时期新的角色的认知和情感。

2.通过课堂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竖立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并且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

2.重点围绕“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教材的黑体内容,并且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

如果有时间剩余的话,让同学们朗读有关社会角色变化的教材小体字内容,并且同学们阅读和讨论“北京中学生极速网吧纵火”一事件案例。

3.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问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涉及学生的谈论、小组的合作、独立的思考、个人的主观思想,锻炼了学生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社会角色的定义。

2.教学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这两点,如何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把这两个中心贯穿于课堂之中。

3.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讨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发言。

2.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无形之中引入到积极、向上的方面,结合教材,让教材的重点无形地融于与课堂活动之内。

五.教学过程

首先呈现两张图片:婴儿,小学生。让同学们比较一下,之间有什么变化?——2分钟(思考讨论)+3分钟(回答,教师反馈)(下同,简化为“2分钟+3”)

较好的回答:1.生理上变化。(身体发育);2.心理上变化。(自主、思考、注意力、记忆);3.角色变化。(游戏者→学生);4……..(等等)

然后,顺着思考的思路提出思考(从他人到自身):自己从小学到现在初一,变化的最大的是什么? 思考方向是:家里、学校、自己、社会……(小组讨论)(5分钟+7)

等同学们都发完了言,较好的回答都给予正面的反馈,总结的时候,回答归结以下几点:1.角色的变化:小学生→初中生;2.责任的变化:对自己负责,对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3.心理的变化:冲动、叛逆、思维片面和极端……;4.生理的变化;5…….顺着上面的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回归到“角色与责任”上面来,紧接着提出概念“社会角色”,并且附加四张图片,分别是:电影明星、企业家、教师、厨师,用来解释一番: 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3分钟)

在上面的准备中,开始进入重点内容的探讨和学习:

1、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问题: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 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7分钟+13)

2、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

问题: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7分钟+13)

总结时候的回答: 1.①举例说明。

②心理生理逐渐成熟,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新的期待,以便自己积极向上地成长,为家庭带来希望,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2.①对自己、学习、班级、父母、生活、社会等负责。

②老师、家长、优秀的书籍、健康的网站……

为了巩固上面学习的内容,进入活动平台。在课件之中中板书出来:同学们拿出笔与纸,独立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记录下来。(教材P36)以下问题是围绕“我有哪些角色?各承担哪些责任?”为中心进行的。内容如下:

新角色定位(6分钟+14)

1.我可以为家庭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2.我可以为学校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3.我可以为他人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4.我可以为地球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等同学们思考完,并且讨论6分钟以后,叫几位同学来把自己的结果读一遍,并且总结、反馈、归纳,用时大约14分钟。

2分钟+3 5分钟+7 3分钟

7分钟+13 7分钟+13 6分钟+14 ———— 总计:80分钟

如果两节课很快讲完以上的内容,以及能够顺利提早地进行完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活动的话,以下两个课堂的活动可以继续进行教学的延伸:

1.朗诵P34小黑体的文字(2分钟)

2.P35的案例,同学们可以认真地思考,并且进行探讨和发言。(5分钟+8)

⑴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有什么感想? ⑵从这个案例之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⑶与同学在小事上发生了纠纷,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同学思考讨论,并且叫同学回答问题这些,健康积极的都给予正面的肯定,总结的时候,归结以下几点:

(1)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是要受到的惩罚的,等等。

(2)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成为一名道德的人,遵守法律的人,等等。

(3)一颗宽容的心,善意的批评,与人为善,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等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多样的活动,如“思想驿站的想一想”、“活动平台的新角色定位”、“案例的分析”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与责任”;多种提问,又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以及课堂的发言,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独立与合作、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锻炼了自主的品质。

13.爱的教育,重在责任心 篇十三

结合自己从教26年的经历, 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中只有倾注爱心, 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只有敢于担当责任, 教育才有温度。

记得那年高三开学一周后的一天, 我班的向同学没来上学, 电话联系不上他, 也联系不上他的父母。无奈, 我与我班几名学生到了校外他承租的房间内, 见他床上留下三封信:一封是给他同学的, 说自己外出闯世界了, 麻烦他们把第二封信转交他父母;第三封是写给我的, 说自己不想读书了, 感谢老师两年来的教育和关照。我拿着信, 心中有说不尽的滋味。出走的他, 如果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我深感责任重大, 马上想方设法与他所在乡下村镇领导联系, 然后才联系到他的父母, 同时, 我也给学校作了如实汇报。

从乡下赶来的向同学父母, 心急如焚。向同学出走前, 早已做好了准备, 手机关机, QQ也不上。心痛的父母也无可奈何, 无计可施, 只能托人在县城四周及周边县城寻找。失联五天后, 向同学的家长接到了孩子从省城打来的一个电话, 说在省城治病要钱, 要父母汇5万元到一陌生银行账号上, 当他父亲在电话中询问他具体所在地时, 向同学的电话挂断了。几经周折, 失联十多天后, 向同学在父母带领下回到了学校。原来, 他因心情不好, 上网玩QQ, 被人骗去省城, 在省城被人绑架了。十多天经历, 向同学消瘦多了, 也被骗子打怕了, 一幅疲惫不堪的模样。作为班主任, 我一直尽力联系他, 每天都在焦急中度过。期间向同学的有些亲属发难于我, 要我负责, 说出的话令人心酸。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但我委屈难诉, 心中不舒服, 十多天来, 我压力很大, 一直备受煎熬。按学校纪律规定, 学校建议家长把向同学带回家去进行教育及心理疏导。学校的决定, 我是应该服从的, 但就在向同学父子从办公室出来时, 向同学轻声对我说了一句:“老师, 我想读书。”并且用恳求的眼光久久看着我。望着他那渴望的眼神, 我心中一阵酸楚。学生毕竟跟随我两年了, 只有最后一年就高考了, 但想到他的状况及他的亲属们不中听的话, 我犹豫了, 没有立即答复他。之后向同学的父母也来求情, 我该怎么办?“按学校决定办, 别给自己添麻烦”, 有些朋友及其他学生家长劝我。但向同学告别时“老师, 我想读书”的话, 以及那期盼的眼神, 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他, 肯定要付出一定心血和精力;不留他, 我是解脱、自在了, 但那样会毁了他的学业, 误了他的前程, 甚至毁坏他的家。最终责任心让我作出抉择:我不能放弃他, 必须挽救他。于是我与他家长又一起来到学校, 为了挽救学生, 给他一次机会, 我与向同学家长、学校政教处老师一起坐下来研究, 大家共同商定:先让他留下来。再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沟通, 化解他心理上创伤。又要求向同学的家长进城陪读, 料理他的一些日常生活。向同学“闯社会”经历了苦难, 吃尽了苦头, 心理负担重, 怕同学笑话, 又担心老师瞧不起。为消除这些顾虑, 我告诫全班同学, 谁都不能用异样眼光看他, 要求大家关心他, 多与他沟通, 多用真情去感化他。向同学复学后, 我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多次同他座谈。我用亲情、同学情、师生情、多角度多方位去化解他, 感化他, 用人生奋斗的理想目标激励他, 让他看到希望的曙光。释压后, 他同往日比, 成熟了, 长大了, 学习态度大为好转, 自觉遵守校纪班规,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给班级带来了正能量。在他影响下, 原来几个与他关系较好又不太爱学习, 总是上课玩手机游戏、升学无望的几个“顽童”, 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 变得爱学习、守纪律了, 从而推动了我班班风、学风的全面提升。高考时这些“顽童”还获得了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所说:“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 缺的是爱心, 缺的是责任心。”

14.责任教育,从小事做起 篇十四

关键词:责任感;小事;负责;正能量

责任,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都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名班主任,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一、从打扫卫生想到的

下面是发生在我的班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咱班应该是谁打扫走廊啊?出来看一下。”上午上课前我到班里检查学生的出勤和班级卫生情况,看到走廊地面上有不少的碎纸片、粉笔头等小垃圾,就问了一下。“老师,是齐×,他还没来。”一位学生回答。“好几次了,他每次都说忘了。”另一名学生接着说。我看了下时间,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班里还有三四个学生没到,我就问:“他们几个呢?”有的说,可能在宿舍打扫卫生吧。又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学生陆陆续续来了,等到齐×进入教室后,我就问他:“齐×,你今天负责的走廊怎么还没打扫啊?马上就要上课了。”“噢,是吗?我今天值日吗?我忘了。”齐×说完就拿起拖把就走。我说:“你先扫一遍再拖才行。”齐ד哦”了一声,很不情愿地又拿起笤帚,扫走廊去了。这让我想起了平时检查其他班级卫生时的情况,像这种忘记值日的事情,经常碰到。我就想,这件事情虽然不算大,但从中折射出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经过了解分析发现,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基地,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心是从对家庭的责任心开始的。

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逐渐丰富,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各种影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内容的变化,人们的理念、价值观也在悄然转变,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侵蚀着孩子们那幼小的纯洁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也有少数是姊妹两个的,家庭比较富裕了,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跟不上物质增长的节奏。许多家长对孩子太娇惯溺爱,特别是在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工,孩子还没睡醒,晚上回来得很晚,孩子已经睡着了,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多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不得半点委屈,有时候孩子想自己独立做点事情的时候,大人反而不放心,怕孩子伤着,部分家长的过分“包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学习劳动的兴趣,认为父母对我好是应该的,更无法培养责任感。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从身边的事做起。

首先要使孩子明确自己现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技能、集体生活,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和同学交流时,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代表了你的立场,要考虑好再去说去做,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自己整理内务卫生,自己洗衣服,自己盛饭,自己刷碗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做好预习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

其次要对他人负责。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人负责简单地说就是:把给别人承诺并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做好。对学习、对家人、对老师、对同学,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最终都会表现为个人的责任。如,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关心同学,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一诺千金。在班级中与你相关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到最好,使得大家都受益。

最后要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小家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教育学生要关爱自己的集体,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如,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折花枝,不践踏草坪;按时值日,搞好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团结同学,机智勇敢,敢于和不良的人与事作斗争。时刻记住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年级的一员,是学校的一员。每天做好自己的值日,捡拾地面上的垃圾,摆放好卫生工具,整理好桌面书籍,在教师上课前擦好黑板,预习、复习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按时完成好每一课的作业并上交,整理好宿舍内务卫生,遵守课堂、自习、宿舍纪律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把班集体放在第一位,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那么你得到的将是班级人数数倍的回报,最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三、树正气,建新风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我们要树正气,使得孩子们在付出爱心、履行责任的时候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得到认可,能够感染带动身边的人,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我们要建新风,通过正确引导,在班级内、在校园里弘扬正气,表扬那些学习刻苦、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学生,树立榜样。让正能量充满班级,充满校园,充满社会,使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15.爱心与责任班会高中活动教案 篇十五

一、热爱学生?

二、教育实践表明,爱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记得在英语老师生病时,中午几位老师相约去医院看望,孩子们也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躺在病床上的刘老师身体虚弱,寒暄之后,我拿出手机,手机里传出孩子们的关心和问候。这一份特殊的礼物,让我认识到,学生们是懂得关爱的。当身边有人需要帮助时,同学们也会懂得雪中送炭的含义。作为老师,教书的同时要最能教学生做人,特别是教学生学会爱,老师要身体力行的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爱的环境中体会、理解爱,从而学会爱,传播爱。

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作为班主任,你只有尊重学生,他们才能尊重你,乐于听从你的感召。尊重学生并非不严肃批评,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绝不姑息学生的错误。这种严厉的批评,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爱字当头,严在其中。要能做到为学生着想,尊重他们的感受和要求。对于那些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学生,也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切不可忽视。

二、责任为重?摇教书育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天职。个人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责任决定成败。每个人唯有勇敢地扛起自己的责任,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全心尽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等。教学生几年,却要对其几十年的发展负责。在责任教育培养的同时,学生有了担当意识,学生自觉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让学生明白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如通过班会、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有责任担当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自觉的责任感。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能给学生的情感造成冲击和震撼。当这些精神注入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学生能具体感受到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汉代文学家扬雄语:“师者,人之模范也。”班主任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启迪的道德示范者。为了达到启迪思想,树立典范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以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通过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成其材”。

三、不断求新?摇任重道远

在人类的探索不断深化,知识更新加快推进的当今,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责任任重道远。唯有不断求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改变以往教师管理居高临下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会正确的选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16.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 篇十六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责任与担当 班会目的:

1.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3.通过学习,学生感受责任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课前准备:教案、课件 具体步骤及安排:

一、引入

1.调查测试:学生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

2.谈谈自己的得分,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数看看自己的责任心强不强。统计学生的得分,并且归类。

3.观点小结: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很重要。

有梦想是好事,可是我们更要有责任、有担当。一个人立身于社会,责任与担当是很重要的品质。

二、知责任

1.什么是责任。(请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责任”的含义)2.故事:洗厕所的邮政大臣

许多年前的日本,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中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很快她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尽管她聪明美丽,但因为没有背景,结果被上司安排去洗厕所。一听到这个消息,她又羞又气,几乎要夺门而去。可是想到临走时家人对自己的殷殷期待,她又有些不舍了。因为这毕竟是全国一流的大型酒店啊,能够获得面试的机会都很不容易。最终,她说服了自己,来到厕所。说实话,这家酒店的厕所比她想象中要干净得多,可由于心理的暗示,她总觉得那光洁的马桶藏着很多看不见的秽物。当她用自己白哲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马“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必须

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她躲在厕所里偷偷哭泣,不知道自己是该坚持下去,还是马上离开。

这时,一位同事走进厕所,看见她不停缀泣的样子,便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她流着眼泪说:“我不明白公司为什么要安排我做这么低贱的活。”

“低贱,你怎么能这么想?”那位同事有些生气地说。

“洗厕所难道不是人们需要的一种工作吗?它和别的工作是一样的,想要把它干好,就一定要付出一番心血。要是真能做得很出色,人们也会尊重你的。”她听完同事的话,不再哭泣,但仍有一丝怀疑:“不就是洗厕所吗,有什么出色不出色之分? 同事摇摇头,卷起袖子,拿起马桶刷和抹布,为她做起了示范。只见同事一遍一遍地擦洗着马桶的每一个地方,从里到外,从外到里,那马桶很快变得光亮如新。这时,同事做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用杯子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看到此情此景,她完全惊呆了。这位同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她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她用坚定的语气与同事说:‘前辈,谢谢您的指点。我会努力成为一个最出色的洗厕所的人。”

3.猜猜故事的结局。4.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明责任

1.ppt讨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尽哪些责任? 问题有1: 你有责任感吗? 2: 你的责任感体现在哪里? 3: 我做得还不够好, 例如… 4: 我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5: 我们班责任心强的同学有哪些?

2.举例: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四、负责任

1.对自己负责 2.对集体负责

17.教育难担培养人才全部责任 篇十七

记者:钱老晚年时最大的担心, 就是中国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义遒:这不全是教育的问题, 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出杰出人才是我们对下一个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后, 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 但我们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经济, 主要是农民, 包括农民工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把经济推上去的。

记者:难道不需要一个引领者吗?

王义遒:当然要, 但主要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领导人和经济创业者, 不需要多少超常的人。普通老百姓就能创造这样一个时代。解放后有段时间, 中国发展非常快, “两弹一星”上天, 大家都归功于西南联大教育, 说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对这问题还有另一种看法。西南联大的教育确实很成功, 但最重要的是, 他们这批毕业生成才时, 正好是新中国成立, 国家百废待兴, 各行各业都需要人, 这些人就都成了领军人物。这就是当时的形势要求。所以我的观点是, 不要着急, 形势到了, 人才自然会应时而生。

记者: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义遒:我们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时代。我想, 再过20年, 局面会有很大变化, 会产生更多杰出人才。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 经济转型就要有比较多的创造性的东西, 整个国家发展都需要创新。

记者:在您看来, 咱们现在的科技创新人才有多少能够处在世界前沿?

王义遒:可能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世界顶尖的领域里,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恐怕是整个氛围和环境的问题。现在不断有海外人才引进来, 但目前的学术环境不改变, 可能很难让他们自由地发挥长处。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 实际上也是从欧洲或其他地方去的, 但他们在美国就能够生根发芽。能把世界一流人才吸引过来, 你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

记者:在这样的大形势下, 教育还能有什么作为吗?

王义遒:教育不能够扭转乾坤, 但并不是说教育没责任。我觉得现在高校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就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我管事的时候, 要去找一个人来做院长或系主任都非常困难, 他们觉得干这种事情对学术会有妨碍。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学者都很愿意当官, 因为只有当官才有特权和资源, 有自己的项目、经费、场地和人员。这种风气如果延续, 学校将来就非常危险。我还有一个忧虑。2002年从学校的学术委员岗位退下来之后, 我给他们的一句话就是:北大千万不要“武大郎开店”。就是说, 一个院长水平高, 他可能就很难引进水平更高的人。我觉得现在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我们国家现在都是单位所有制, 人才很难自由流通, 这都是问题。一个好的时代应能让每个人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尽其才”, 这是我的理想。

记者:我们要怎样做, 才能让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

王义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人身的单位依附, 会使人缺乏流动性, 成为单位功利的工具, 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情况下, 还要防止“武大郎开店”的情况。一个人成才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他要能成得了才, 另一个是还得有人赏识。现在搞科研的人比较多, 竞争过于激烈, 所以有些地方“内斗”很厉害, 谁想出来很困难。就好像一筐螃蟹, 谁都想爬上去, 但后面的钳子会把它拽下来。

记者:您曾跟我们谈到, 当年钱学森就是被当时清华物理学院的叶企孙教授发现、赏识, 并给予了特殊培养。

王义遒:叶企孙教授确实能识才, 但也不能说现在就没有识才的人。他们那时候一个班不超过14个人, 老师当然了解学生。现在的教授手下有几十上百个学生, 怎么还能保持一种精英教育的模式?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 师生间要互相了解, 教师要让学生不仅仅是学, 还要有机会做实际的研究工作。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让他们能够开阔地、不受拘束地去想。我们现在就是束缚太多。我并不觉得中国人创造力不行, 胡思乱想的人还是很多的。搞科学研究要有一点胡思乱想的精神。我接到过好多来信, 比如说想推翻相对论、发明永动机等等。有些人都五六十岁了, 还在研究这些问题。你会觉得比较可惜, 他们确实有一些想法, 但基础太差, 想的东西没有科学根据或早就是人家解决了的, 但自己不知道。

记者:那些基础扎实、科班出身的, 反而就不会这样胡思乱想了?

王义遒:现在教育确实有这个问题——越学的多, 就越不想了, 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甚至对科学都没有兴趣了。另外很重要的就是, 要对全民进行一种科学素养教育。现在整个民族的科学训练是不足的。

记者:要怎么去做?

王义遒:评价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准, 就是看这个民族有没有理性思维。我就提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 比如开一些数学、物理和生物的课程, 把逻辑训练渗透到这些课里面。还可以专开逻辑课, 但我担心不一定开得好, 如果只讲一些干巴巴的三段论, 就变成逻辑知识灌输了。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很多问题我们都把它变成了知识, 其实应该是一种能力训练。

记者:最后请您说说, 您心目中老一辈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形象?

18.切忌向家长推卸教育责任 篇十八

笔者认为,在调节和处理与调皮学生的关系时,能力和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二者需相互尊重、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恃地位特殊,粗暴无礼地对待学生家长,伤害学生家长的自尊心。在与学生家长的相互交往中,需要掌握交流的方法与尺度。如有的教师喜欢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某些学生,由此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是非常不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只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家长感情上的对立;还有的教师在家长会上喜欢向学生家长“告状”,习惯于一见到学生家长就开始向家长讲述学生在学校的种种不是。这样做可能使学生家长下意识地对教师产生反感,怀疑教师是否对孩子抱有偏见,因而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

总而言之,要使家长接受教师的积极建议,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与家长合作谈话时,态度要真诚、谈话要巧妙,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重要的教育者这一无可代替的地位,要尊重家长的尊严,要做到态度谦和、讲究礼貌。相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家长不尊重,或把家长当作告状对象,把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这种做法于教育是不利的。

上一篇:聘请法律顾问协议书格式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工程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