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2024-06-12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精选4篇)

1.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一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畏严寒、不辞辛劳,前来xx检查指导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125万xx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创建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市辖15个镇、6个办事处,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全市共有二级以上医院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810个,卫生技术人员2892人,其中中医师1010名,占34.9%。

近年来,xx市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关怀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突出特色,上下联动,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之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卫计委、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参加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领导组,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及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的落实。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调度会,确保能够顺利通过验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我们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我市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届市委政府都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订了《xx市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和《xx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三是强化各级责任。对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和《检查评估手册》,我们把中医药工作列为对各镇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具体到单位、具体到人、具体到时间。定期组织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加大财力支持。近3年来,我市对中医药投入经费分别为472.5万元、1914万元、2200万元,占全市卫生事业经费比例分别为10%、12%、15%,确保了中医药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卫生事业投入增长比例。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将支付比例向中医药倾斜,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服务。

二、坚持上下联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建立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站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为基础的农村中医三级医疗卫生网,为广大农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一是推进市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病区。在市中医院设置了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市各镇卫生院均按标准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建立了标准的中医药综合服务站,做到了“五统一”,即名称统一、科室设置统一、人员配置统一、业务用房标准统一、装饰风格统一。每个卫生院均有3-5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积极推广使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均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并开展针灸、艾灸等中医药理疗服务。三是探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中医院预防新路子。整合各镇卫生院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行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亚健康预防保健与干预服务,积极探索和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在全市推广“未病当指导,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重病当亲人,康复当助手”服务,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有序开展。四是中医药服务利用率不断优化。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及中医药服务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占比不低于15%。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落实中医药服务措施,按要求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辩识和0—3岁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据统计,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11.09万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10.29万人,占比93%;0—3岁儿童1.7万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1.4万人,占比82%。同时,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放大了惠民效果。五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为满足基层卫生中医药服务人才的需要,我市出台了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计划,在市中医院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手册》、《中医技术操作规范》等教材。开展了三种培训: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中医技能培训班,使中西医人员都能够运用中、西结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二是举办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适宜技术学习班;三是组织了中医药技能讲座及坐诊带教。

三、坚持做强龙头,建设高标准现代化中医院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的市中医院占地120亩,一期工程投资一亿多元,综合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容纳500张床位,购置了德国西门子64排CT、美国光纤核磁共振等60多台高新设备和500多套中医诊疗设备,全面提升了中医药服务水平。二是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院成立了5个独具特色的中医专科、开设“国医堂”和9个中医特色门诊。脾胃肝胆科被省中医管理局命名为“xx省中医特色专科”,康复科成为xx领先的康复治疗训练中心、xx省针灸推拿教育基地、xx省中医特色专科。消渴科、中风科成为xx市中医特色专科。与xx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等三级医院共建中医特色专科6个。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分诊和影像等系统,实现了医护与病人适时对讲。2014年4月正式启动了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301”医院、武警总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知名医院实现了双向会诊、转诊、专家预约、挂号会诊。使百姓不出xx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坚持科普宣传,营造中医药发展浓厚氛围

一是推进医疗机构中医文化建设。

加强各医疗机构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建设,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元素,大力弘扬中医药行业传统职业道德,树立“弘德、精术、衡和、至远”和“大医精诚”的价值观,中医药人员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二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文化知识宣传。以“两个面向”即“面向基层卫生单位”、“面向群众”为重点,为医务工作者和群众讲解中医药服务的意义,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引导群众自觉接受中医药诊疗服务。在市电视台开设《健康园地》栏目,定期采播中医保健养生节目,在《品牌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中设立了中医专门展位;市中医院建立了网站和微信平台,及时向广大群众发布有关中医药知识;在驸马沟生态园设立了中医文化广场,并定期举办各类健康讲座160多场,在全社会营造了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浓郁氛围。

通过积极努力,近年来,我市的中医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总门诊量291.72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量119.84万人次,占42%;门诊次均费用77.03元,而中医门诊次均费用41.1元,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xx市中医院被命名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并连年被评为xx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业务收入2.09亿元,稳居全省县级中医院前三名。全市6家镇卫生院被评为xx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中,我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为我们的工作“把脉问诊”,我们一定认真吸收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切实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2.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二

理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病治病需求,推进全乡中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创建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如下: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工作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统领全乡创建工作实施、完善、自查、督导等工作。

2、全乡卫生单位人员必须熟悉创建标准和中医药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参照标准逐项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3、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核中去。

4、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着重应用到日常卫生医疗工作中去。

5、创建工作制度逗硬,对于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给予奖励。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乡中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西充县卫生局要求,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了更好推广,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习,自觉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2、加强对基层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要求掌握中药饮片、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敷贴等技术。

3、在掌握的前提下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应用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活动,使这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适宜技术在基层群众中广泛推广。

4、卫生院将对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绩效考核。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奖

励制度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切实提升中医药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1基层中医药工作关系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创建工作做好是不可推卸的职责。为有力推进,对于工作有力、健康、快速、高效推进的进行相应奖励很有必要。

2对于在日常工作督导中排位靠前的、定期考核排位靠前的、工作有力、健康、快速、高效推进的给予奖励。

3在基本药物考核中,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提高相应分值,对于排位靠前的给予奖励。

4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优势的给予奖励。

5奖励资金主要来源于本级经费,卫生院设置相应奖励对科室及村卫生室进行奖励。

3.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三

作者--(zxm)发布日期(2006-11-12)点击次数(863)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重庆求精中学(重庆六中)创建于1891年,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是重庆市中共渝中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品牌”学校。学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文化特质、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严格的治学风格、理性的科学精神,一流的教育质量闻名遐迩。学校位于重庆市交通枢纽上清寺,毗邻重庆市委、桂园革命纪念地、“三峡”博物馆等地,学校本部占地面积52亩,建筑总面积22683平方米,环境宁谧幽雅。学校分部(原华桦试验学校)位于重庆市璧山县青杠镇,占地97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是一处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学习圣地。我校现有7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4093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其中特级教师、研究员、渝中名师7名,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1名。

一百年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张大千、王渝生、庞中华、阎明复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世界冠军、影视名星、军政和企业要人,他们年轻时在这片沃土上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严格的思想垂炼,良好的文明熏陶,从这里走出去,一步一步绘出他们光辉的人生轨迹。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原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中共中央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重庆市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欧可平,重庆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彭智勇等先后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称赞我校“师生精神面貌好,管理有序,是一所精品学校”;重庆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彭智勇称赞我校“在特色教育、在示范先导作用方面成绩突出,是重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获得的集体荣誉有:

1997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渝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8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渝中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渝中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2000年,被命名为中央教科所科研教育教改实验基地、重庆市红岩精神教育基地;

2001年,遴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基地、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渝中区红旗基层党组织,渝中区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年会暨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问题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重庆市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红岩教育基地、渝中区1997—2002先进单位、渝中区先进党组织、渝中区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200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2——2003先进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艺术示范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渝中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2004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重庆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渝中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先进单位、渝中区家长学校示范校。

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渝中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学校个人获得的荣誉有:

张克敏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2——2003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世群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先进语文教研工作者、重庆市特级教师、研究员、渝中名师,罗义志老师被评为全国“十佳”英语教师,姚庆生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赵放鸣校长、王京老师被评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梁训果、曾宪富、徐彪、庞梅等老师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研究员,赵元政同志(原校长)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庞静校长被评为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刘书华校长被评为重庆市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近三年,学校共有84人次分别获得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教师、“百名”优秀青年教师、“百佳辅导员”等光荣称号。第二部分 创建报告

近年来,在市、区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遵照小平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指示,认真开展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争创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文明创建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我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为保证这项活动能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为此,我校及时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组 长:庞静,副组长:刘书华、赵放鸣、王 兵,成 员:王世群、周小明、蒋 华、刘万雄、刘 艳、王 卫、张晓英、张晓辉、何江顺、各年级组组长。我校还建立了以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队伍,并发动“工青、妇、退”、民主党派等群团组织与学校党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文明单位建设。我校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做到了文明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业务工作一起统一研究和部署。学校党政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考核各部门工作和作为教职工评职、评选、奖惩的重要条件,并做了广泛宣传,认真动员,切实落实。

二、认真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追求、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又在办学的前进道路上丰富和发展,是传统性和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结合,是一所示范性高中之所以成为“示范”的重要标志。我校从奋力争创重庆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一开始,就着力提炼和建构我校的办学理念。经过对学校百年办学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深入理解、发掘、研究和再学习,我们初步梳理、提炼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学校办学文化理念体系。求精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百年树人,精益求精。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校办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校所处的渝中区是典型的都市型城市形态,人们对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都决定了新一轮发展不能只追求规模和数量,搞大而全、小而全,而应以“精致”教育代替以规模效应为特征的“粗放”教育。我校新时期发展的着眼点是精心打造21世纪的精品教育工程,突出一个“精”字,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经过几届领导班子的深入思考和专题调研,再经过全校干部、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区的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最后达成了一致共识,决定在“精、特、优”上大做文章,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有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培养要走精品之路,教师发展要走精英之路,教学工作要走精艺之路,管理工作要走精细之路,形成独具风采的求精品质。这和我校百年来的办学传统“精益求精”是一脉相承的。我校通过对“百年树人,精益求精”的深刻内涵的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求精中学办学文化理念体系 求精校训:求真、求实、求新、求精 求精校风:报国、修德、博学、尚美、健体 求精教风:重道、敬业、务实、创新 求精学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办学策略:以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办学宗旨:实施一流管理,建设精品校园,造就名优教师,培养优秀学生,创建品牌学校

三、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程度。

1、加强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使干部做到依法行政,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使党员真正在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努力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六大会议、十六大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在言行和工作中用“团结、守纪、敬业、高标”要求自己,“重工作、重实效”,在校内形成“努力工作光荣,遵纪守法光荣,团结协作光荣,顾全大局光荣”的良好风气。党组织也对党员、教职工提出了“思想、道德、心理、业务”四方面素质和“教育、教研、动手”三方面能力的要求,并和行政一起努力实施教育和培养。

我校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是一面旗帜”的教育宣传活动,从严治党、廉洁自律;坚持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 学习;积极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与群众交朋友”等活动;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改善工作作风;调动了“工、青、妇、退”等 群团组织,特别是民主党派等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对工作作风进行了整顿,加强了行风评议力度,作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文明素质。

“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师德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加强以“育师德、铸师魂、练师能”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做到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组织了相应的考试,让教师知法、懂法、守法。通过开展向“开县抗洪抢险优秀教师群体学习”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教师敬业精神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弘扬和培育5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重要论述和时事政治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我校完善了教师行业规范和师德评估指标,凡是有违反教师信用承诺制度的,一经查实就从严查处,决不手软;加大了师德在教师素质考评中的权重,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把师德状况跟教师奖惩、晋升、评职、聘任挂钩,在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强化了检查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队伍从思想状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每次检查情况予以通报;结合行风评议工作,聘请了师德监督员,成立了师德师风监督岗,设立了检举箱和教师职业道德投诉专线,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针对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教师违法犯罪现象,我校在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清除一切不文明行为,推出了教师10条禁用语,要求全校教师用语要规范、文明、人性化和艺术化,拒绝对学生使用“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药可救”、“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要请家长”等侮辱性、歧视性的语言,真正把我校教师培养成一支“政治合格,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狠抓素质教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优质高效

1、德育工作

(1)立足学生发展,构建科学德育工作体系。

我校德育工作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好两支德育骨干队伍(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抓好三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养成与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格四个管理(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工作管理、团队工作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建好了五个素质教育基地:校史教育基地、社团活动基地(包括求精文学社、求精艺术团等)、红岩教育基地、科技活动基地和体育活动基地。学校努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开放多元的德育格局,校内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班级五级德育组织,校外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养成教育逐步到理想教育,由班级到学校到社会成为一个逐层放大的同心圆。(2)狠抓德育常规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学校育人主阵地的德育功能,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系列教育:行为习惯系列教育、遵纪守法系列教育、爱国主义系列教育、传统美德系列教育、健康人格系列教育、求生共处系列教育、人文美育系列教育。我校以年级为主题,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心理减负作为学生减负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三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症,特邀心理专家来校做报告。我校还大力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加强“三防”教育,提高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横向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党团校教育相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3)开展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我校构建家庭、社会、学校横向沟通的公民道德建设网络,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党团校教育相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加强班主任、团队、学生会工作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请家长到校听课,看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安排校长接待日,直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通过举办“21世纪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工作,要求家长对节假日中的孩子既不能一放了之,不闻不问,让其成为电视、游戏的奴隶,也不能用大量习题去填满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建立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联系,进行家访,解决学生离校不离教。

2、教学管理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以检查促落实,以考试促落实,以听课促落实,以奖惩促落实,以评比促落实,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落实。一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年级上,进行了年级管理改革,理顺了管理层次,使年级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我们采取行政干部下年级制度,把党支部建立在年级,并委派校长、主任、学校督学分别到各个年级作为年级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二是制定了详细的质量管理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三是实施全员听课制。采取多种形式听课,教师互相听,领导听,进修校教研员听,“渝中名师工作室”听、专家委员会听,校督导室听,甚至请家长以及退体的名老教师到校听;四是加强了巡堂检查,对备、教、改、导、考五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2004年办半期考试后,我们发出了4000多份教学质量调查表,反馈非常良好;五是加强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的课堂监控和分析,并随时研究教育教学对策,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六是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笔记纪律情况,督促其尽快完成;七是及时召开年级工作会、家长会和学生动员会,了解最信息,布置最新工作;八是加强教学日志、德育日志的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立即整改。九是大力推行“三精”“一兴”“三课”。“三精”即要求教师精心育人,教学精耕深耘,从而取得精良的教学成果;“一兴”即在教师当中大兴教育学术研究之风,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学术探讨氛围;“三课”即即上好“推门课”(别人随意推门进来听课,都是好课),打造“功夫课”(上出具有深厚功底的课),展示“精品课”(上出能作教学示范的课),努力创建鲜活课堂,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系列措施加强过程管理,效果明显,教育教学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的计划性增强了,年级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大大增强了。

3、体艺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常年坚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课内体育和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我校是重庆市中学生女排传统强校,曾经培养了“排球五连冠”世界冠军朱玲、国家二队队员计丽萍两名国手等体坛名将。我校女排已连续6年被评为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2000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女排锦标赛获得第三名。2002年,学校女排荣获重庆市中学生排球赛冠军,我校女排有两名队员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队员选拔集训。我校从1992年开始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3月我校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学校田径队先后参加重庆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市第二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均荣获冠军。

艺术教育也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极为突出的特色。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落实艺术教育的位置,强化艺术教育的管理,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充分创设艺术教育的氛围,努力拓宽艺术教育的路子,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使艺术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著名书画家张大千、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著名演员邓婕都毕业于我校。2000年来,我校学生的舞蹈、合唱、器乐、书法、绘画、计算机、摄影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其中,绘画夺得3个国际金奖,12个国家级一等奖,我校舞蹈队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第二、三届中学生艺术节,其演出的节目《织之织》、《秋》、《阿卯贺耶》都夺得均获得一等奖。

4、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水平的动力源,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科研育师”战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五年来,我校开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子课题《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我校德育科研课题《城市中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培养》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优秀成果一等奖,《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2004年12月获得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通过“培养中学生主体人格的家庭优质教育”课题的研究,我校参研干部和教师撰写的《指导孩子学会健体》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我校连续六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先进实验学校”,多人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多篇研究成果分获本课题全国一、二、三等奖。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咨询》、《重庆教育》、《社科与经济信息》等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数十篇论文在国家、市、区获奖。学校荣获了重庆市2001-2004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王世群老师荣获了重庆市2002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五、狠抓“细胞”工程,促进学校文明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1、学生文明风气的形成。我校坚持用百年校史和革命遗迹人文景点教育学生;坚持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每天的德育课、清洁卫生和广播操评比,每学期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文明班级”、“文明礼仪示范班”评比等;坚持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开展了“弘扬红岩精神”、“学习十六大精神”、“中学生文明工程”、“道德法纪教育”等主题班团队会和报告演讲;组织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小红帽”、“青年志愿者”等服务队,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继续办好党、团校;坚持每期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培训。近年来,受表彰的各级各类先个人4318人,先进集体46个。

“533工程”(“五爱”、“三雅”、“三课”)是我校近年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素质的核心工程。我们大力推行“五爱”教育,即:“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三雅”教育,即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并还把“三雅”编成了歌诀让学生诵读。为通过落实王鸿举市长的重要批示,我校开展了“爱我重庆,我爱家乡”“五爱”专题教育活动,举行了主题班刊、主题墙报、主题征文评比竞赛,全校4千余名同学均参与了活动,效果良好;今年“三八妇女”节,我校开展了“五爱”、“三雅”活动主题班会,各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幕:“感恩”教育让学生们在幸福的回味中读懂了爱的平凡和伟大;“坚强和自立”让学生们在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换位思考”让学生们懂得了理解与尊重;“算帐”教育让不少学生不禁为自己以前的大手大脚消费自惭形秽;“写给母亲的信” 让学生们在真诚的心扉敞开中明白了付出的甜蜜……;同时,我校还组织每个学生写一封信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献给自己的母亲,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辛勤养育。根据各班的统计结果,家长共收到3000多封信,这些信加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少家长被孩子的信深深感动,把孩子的信拿到家长会上当众朗读,令众多家长产生强烈共鸣。学校把“五爱”、“三雅”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之真正成为师生规范言行,约束举止的“精神教鞭”。2、学校文明风气的形成。

学校党政狠抓了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工会、共青团、妇委会、退休小组、民主党派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努力形成了党政和各群团组织共创文明学校的局面,真正实现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近年来,学校群团组织就与党政一起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六大‟、„全教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巾帼建功立业”、“警民精神文明共建”、“批判法轮功”等活动;组织了拔河赛、乒乓赛、舞会、春游等文体活动;举行了教师基本功考核、“干部普法”等考试;组织观看了“党的十六大”等大型图片展;开展了各种知识、征文竞赛等活动,组织观看了多部影视片、大型图片展,到市内外十多所学校参观、取经;党委和学校举办了20多次全校专题报告会,让教职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坚持了一年一度评选先进组处、优秀党团员、先进教职工、“五好家庭”的制度,近年来,评出36个文明集体,210名文明教职工,“五好家庭”15个。采取家访、慰问、深入组处和发动党员与群众交朋友等方式,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学校还拔款元支援酉阳、重庆54中等贫困或薄弱学校,发动全校师生向患重病学生或“希望工程”捐款;教代会修改、讨论了教职工的奖金发放、公费医疗和集资建房办法;坚持每年对校长进行了民主评议。学校文明处室、年级、班级建成巩固率为100%,文明教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1%。

由于“党、政、工、青、妇、退、民主党派”共创文明单位,学校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综合治理”和“内保”工作连续8年被评为各级先进,学校是地区“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计划生育工作” 也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各级“一等奖”;校园文化得到加强,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学校文明环境的形成。

在管理上,我校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障,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法人制度;实行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监督机制,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制度,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学校设立了督导室,率先在我市实现了教育教学校级督导。

积极支持工会工作,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认真落实了教代会的职权。对教职工的提案,均办理落实,件件有结果。认真开展民主评议,监督好学校干部,促进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会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重视治安环境的治理工作,专设了保卫科,建立了“治保会、护校队、义消队、夜巡队”。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门岗二十四小时不离人,定期、不定期巡查天天有,消防安全专项清查月月有。两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学校法人连续被评为系统“先进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人”,保卫干部连续被评为地区和系统防火、内保、综治工作先进个人。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学校对建筑、设备均有安全检查制度,同时有安全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严防火灾、盗案等各类案件的发生;在师生中开展法制安全教育,防止违法、犯罪和意外伤害、伤亡发生;无交通事故发生。学校连续五年评为市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师生的言行和心灵上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营造一个绿色、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我校建设了重庆市屈指可数的校园灯饰工程,建成了重庆市最长的校史文化墙,建成了战时儿童保育纪念碑,建成了美观、明快、别致的校前广场、中心花园,用盆景、草坪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和装饰,充分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教室、走廊设计成艺术长廊,悬挂名人名言或学生书作品,道路旁有警句格言宣传牌、浮雕,做到“花木有声,墙壁说话”,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环境做到“四化”: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

六、狠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明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棵生命树,一所学校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是学校生命之树的叶子,而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我们在不断丰富学校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同时,不断增强它们与组织的亲和程度,也就是不断创造丰富的学校文化,使求精人的生命特征更明显,使这棵生命之树更旺盛。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名校,必定有其稳定的精神内核,而学校精神往往是通过其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来的。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校歌以及物化的校徽、校牌、校服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广泛、深入、持久、扎实地建设校园文化,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弘扬学校传统历史文化。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名校,我们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坚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我校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抗战文化(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我校由宋美龄等知名人物创办)、红岩文化(红岩英烈王朴、张永昌、齐亮、何懋金是我校学生、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曾在求精中学担任军体教官)。我们编辑出版了《求精史话》等校本教材,指导学生诵读、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用校史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校训是学校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我校要求学生牢记校训、校风、学风的内涵,烂熟于心。我们还利用历届校友的榜样作用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正是由于无数学子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学校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由此激励学生进一步“学榜样、塑形象、练内功”。

2、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具体表现在校纪校风、班纪班风、师生作风等方面。我校一直在传承、整理、创新中外教育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百年树人,精益求精”是求精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立足长远的人本精神,是适应社会的务实精神。求精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弘扬是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校新时期发展的着眼点是精心打造21世纪的精品教育工程,整个教育工程的设计,就是要突出一个“精”字,在“精、特、优”上狠下功夫,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有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培养要走精品之路,教师发展要走精英之路,教学工作要走精艺之路,管理工作要走精细之路,形成独具风采的求精品。换言之,求精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以治学严谨、思考缜密、办事认真、要求严格,体现精益求精著称。全校师生都为“百年树人,树百年人”,即为国家培养“人数更多、品德更优、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一生奋斗、适应需求、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奋斗。

3、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前提。有制度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合理才能使全校师生形成统一的工作观、价值观,才能体现其激励的功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细致地修订求精中学的整套职能、职责等规章制度体系,认真地进行完善、补充,形成规范化的系列管理制度,即将编印《求精中学制度汇编》一书。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实现学校的管理从“人治”到“章治”的转变,我们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职务、职责和职权,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各就各位,恪尽职守,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制度在管人、管事中的作用,做到从部门到岗位、从人事到财务都有章可循,切实保障部门协调,程序规范,政令畅通,使每一项决议、指令、举措都能落实到底。

我校规章制度分为三大系列:一是学校管理制度系列,如《求精中学校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二是教职工管理制度系列,包括《行政领导工作责任考核制》、《教职工岗位责任考核奖惩量化评分细则》等;三是学生管理制度系列,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学生德育量化评分细则》等。

4、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

(1)经常性地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自然科学报告会、热门话题报告会、辩论赛、征文赛、讨论会、演讲会、文化节、艺术节、英语角等活动,用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学生思想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举行各种主题教育。如“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反对法轮功”展览、五四歌诵赛及团员入团仪式、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的拍摄工作,组织了 “韩国P、L、T”5人乐队到校举行了歌迷见面会,部分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了“走近科学、走进清华、北大” 等等主题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定期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多种活动。坚持“活动育人”。做到了开展活动“六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参加学生、定辅导老师、定检查督导)原则。

(2)结合学校特点组织了各种学生社团。如校田径队、校舞蹈队、校排球队、铜管乐队、文学社、课余团校、课余党校、“校园之声”广播电台等,开辟专门教室作社团活动室,聘请相应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竞赛等。针对倾向性问题和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如“入世后的挑战和机遇”、“法律知识”、“校园礼仪知识”、“青少年道德修养”等,及时地向学生开展了有关知识的教育。并要求各班级每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供全校师生观摩的主题班会,进行评比。通过开设音乐课、班团活动课等开展日常性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素质。

(3)充分发挥各种学生集合的教育作用。每次集会都注意安全和有序,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如开学典礼、新生军训会操、文艺演出等,特别是注重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每次升旗仪式都做到程序规范、气氛壮严,国旗下讲话富有教育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4)积极开展各种读书读报活动。学校每年拔出专用经费,添购新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尽最大努力扩大阅览室座位数,开辟阅报宣传栏。同时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充分利用中午、下午和双休日时间向学生开放阅览室,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暑假期间组织“读好书,写读后感”活动。

(5)自办文化刊物和文化节目。2001年、2004年,我校师生自办发行的《阳光求精》校园文化刊物,获得了全国中语会颁发的中国校园文化刊物评比一等奖,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求精电视台每天中午播放自摄的校园新闻,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小小鸟广播站和宣传栏编辑组负责有线广播的节目制作、播放和宣传栏的编辑、出版工作;学校建立了年级班级人文环境建设园地,各班由班主任负责出版班级黑板报或壁报。

(6)加强爱校教育。新生入学时,专门组织开展学校的发展历史、成果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学趣和爱校情结;努力发挥历届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的示范教育作用;统一设计、制作了学校校微、校标,提高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七、狠抓社区共建工作,促进文明城区建设

在社区合作方面,我校与市委警卫连、上清寺街道、上清寺派出所、市交警二支队和广场支队一大队配合,开展“军民、警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上课,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继续组织“文明礼仪监督岗”、“小红帽”、“青年志愿者”等服务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扶助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地区、“希望工程”、灾区大量捐款、捐物。如我校和上清寺街道合作举行地精神文明一条街活动就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初,我校开展了“迎亚太市长峰会,做„五爱‟、„三雅‟新人”的专题教育活动,成立了“迎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青年志愿者队、义务宣传队和校园“护绿、爱绿”队,组织了“求精中学杯”“迎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作文大赛,我们要求全校学生了解亚太城市风俗习惯、学习亚太城市礼仪,努力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为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以热情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业绩在外国朋友面前树立重庆青年学生文明、诚信、热情的城市小主人形象展示知识重庆、礼仪重庆、诚信重庆和魅力重庆的风采!

在创建学习型城区过程中,我校着眼于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确立大教育观、大开放观、大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社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以点带面、全面开放的原则,把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重要举措,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教育资源将逐步向社会开放运作,为社区提供活动基地,为广大市民参加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定期开放了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以及运动场地,健全了管理办法。同时利用教学场地,举办社区居民参加的篮球、健美操、音乐、田径等活动;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和法制报告会,通过发放学习资料、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和法制知识。我校组织学术报告、演讲会、文化讲坛以及大型文体活动,如青少年书法大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邀请社区居民参加,让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我校还选派了教师担任教育辅导员,承担社区教育的组织、培训、辅导工作,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协助做好学习型组织创建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参与社区教育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典型和经验,配合街道组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推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

八、狠抓交流和帮扶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我校是重庆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德育示范校、体艺强校,是渝中区教师进修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和渝中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近年来,我校加大和外市区县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接待了来自贵州、新疆、湖北、四川、长寿、酉阳、巫山等一批又一批市内外学校、文化单位的代表团、参观团、访问团来校观摩、交流、学习,我校也经常把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会向社会各界敞开,欢迎他们观摩、评价。学校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学校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运作,和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结为友好单位,为社区提供活动基地。我校是我市重要的会议基地和活动中心,仅2004年重庆市就有40多个会议和各种团体的活动放在我校举行。

我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对薄弱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派出骨干教师支援贫困地区和周边薄弱学校。如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的丰都二中、巫山关渡中学、渝中区54中、50中,在师资、资金、场地、教学设备上大力扶持,向他们支援了部分设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帮助他们培训教师,接纳薄弱学校的干部教师到我校“跟班”学习,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派出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薄弱学校定期支教,并向薄弱学校开放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活动,切实以强带弱,全力帮助薄弱学校脱薄。另外,我校与附近的浮图关职中、曾家岩小学、中四路小学合作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德育科研等方面发挥了基地和辐射作用。

4.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四

陈城镇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34976人。育龄妇女10065人,育妇率28.78%,已婚育妇7115人,已婚育妇率20.35%。

我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遵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近三年来,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升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落实,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增进群众生殖健康与家庭幸福统一起来,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计划生育符合率保持在95.54 %,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今年被市评为2011-2015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乡镇,现对照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要求进行自评,各项工作指标基本符合要求,下面将我镇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

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把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一是把人口计划生育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镇党代会、人代会还把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列入到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是镇党委、政府每年定期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组织召开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表彰奖励人口计生工作先进村,与各村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组织一次人口形势、计生法规的学习论坛,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人口安全意识,为促进我镇人口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领导与工作环境。

三是强化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进一步完善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流动人口计生协调小组与计划生育宣传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出生缺陷干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

四是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每年对计划生育责任单位实施目标管理检查与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并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及工作奖金挂钩。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五是经费得到有力保障。较好地落实了人口计生事业所需的各项经费,经费投入符合考核标准。对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妇实行“孕环情、生殖健康、婚检检查,四项手术、优生检测”五项基本的免费服务制度,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及优惠政策落实率达100%。三年来共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67万元,人均事业经费达到6.4元。今年财政投入比去年提高34%,远远高于同级经常性财政增长幅度,人均达到7.46元。

二、政策导向方面

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奖励优惠措施,奖励、优 2

惠、扶持、免费与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进一步形成。

一是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从2002年9月后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500元,双农独女户家庭一次性奖励提高到1000元,五年来共发放独生子女奖励经费73.05万元。2004年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计划生育并发症对象、困难女儿户和计生干部实施经济救助,共有52名困难群众受到救助,发放公益救助金15.6 万元。照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目前全镇有54户双农独女户主动放弃了再生育指标,独生子女领证率由2003年的44.3%提高到67.14 %。

二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制度。为确保育龄群众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技术的免费服务,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人口素质工程,免费服务率达到100%。

三、依法行政方面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无行政侵权行为和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发生,营造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把每年9月份作为全镇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月,营造浓厚的依法推行计划生育的氛围,坚持依法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印发的各种宣传资料及时发送到基层计生服务员手中,为依法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二是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人口计生法 3

制学习,提高干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水平;全镇计生干部系统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两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三是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计生。全镇各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内容有:奖励扶助政策、再生育条件、出生初婚四术、未落实名单、违法生育等内容向群众公开、提供服务指南。提高了育龄群众的人口计生基本常识,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透明度,也融入了优质服务的亲和力。

四是坚持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三年来共查处“两非”案件两例。安装录像监控系统,完善和落实定期孕情检查服务,把再生育全过程的管理服务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服务质量方面

在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单位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改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阵地的规范化建设。以服务所标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要求,县、镇两级财政投入32万元,重点加强了技术服务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和人员配备。服务所进行了全面装修和设施改善,进一步完善计生服务规范与标识规范,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的温暖之家。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运行。我镇认真制定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活动。建立了妇女生殖健康免费 4

年检档案制度,近三年来共有6354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年普查率达到53.25%;免费“三查”9763人次。积极推进和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着手实施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优孕优育工程”项目,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我镇实施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项目及艾滋病预防项目。积极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男性生殖健康活动得到了全面的推开。

三是认真开展育龄群众需求调查。确定每年3月份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随访月,组织人员上门开展需求调查,获取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求信息,三年来共调查育龄妇女6354名,根据群众需求确定优质服务的项目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了优质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

四是深化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文明建设。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中央《决定》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通过媒体宣传和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载体,营造婚育文明的良好氛围。全镇设立计生宣传栏14个,20平方米以上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牌6块,规范的计生宣传标语18条,在陈城村设立拥有200册以上各类计生书籍的村级生育文化图书角;镇人口学校举办人口理论、五期教育等培训班与讲座12场次,印发计生宣传品、科普知识小折页1.25万份,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100%,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婚育文化氛围逐步浓厚。

五是开展避孕药具绿色通道村村行活动。全镇建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14个,每个发放网点都有统一明显的免费领取标识,方便了育龄群众就近领取,各村计生服务员都经过避孕药具知识的短期培训。

五、队伍作风方面

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系统队伍的行风建设,围绕创优争先的整体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宗旨明确、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努力打造“数字计生”。

一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好配强各级计生干部。现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 16名,指导站技术服务人员7名,其中1 名为医师职称;村计生专干14名,计生专职副会长13名。为稳定基层队伍,各级十分重视报酬落实工作,村计生服务员年报酬平均在0.74万元,达到村主干的报酬。

二是狠抓队伍的作风建设。在计生系统全面开展行风效能建设和满意站所创建活动、“育龄群众贴心人”等系列争优创先活动,计生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服务创优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计生干部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制订计生干部培训计划,三年来共举办优质服务、法律文书、信息化建设、避孕药具等知识培训班,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创建,注入了活力和能量。

上一篇: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市园林局2021年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