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2024-09-07

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共10篇)

1.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一

关于认真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

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各相关村:

根据茶财乡[2015]117号《茶X县财政局关于认真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合湖、乔下、三达、黄坪等四个村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推行的又一项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也是我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了扎实推进我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内容完善、标准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二、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主要解决以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以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基本公共需要为目标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重建轻管、环境脏乱、便民措施少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村级环境卫生运行维护。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内环卫设施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建立农村卫生保持长效机制。主

要包括村内垃圾的清理、收集、转运、处理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等。

2.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维护。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站点设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构成“一站式、多功能”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民政、社保、计生等行政代办服务,为银行、邮政、超市等商业服务布点提供便利,实现“小事不出村、办理在家门”。

三、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标准要求

2015年试点村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对垃圾处理、河道保洁、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维护等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

(一)村级环境卫生运行维护的标准要求

1.划分责任区域。由点到面覆盖整个村庄,根据实际工作量,统一核实每位清运、清扫、保洁人员的责任区域,同时推行网络化服务,确保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死角。

2.确保管护内容

(1)垃圾处理。环卫设施齐全,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街转运”的垃圾运收处置体系,村庄内无暴露、积存垃圾。

(2)河道保洁。河面清洁、无漂浮物;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直排入河现象;河道两旁整洁无白色垃圾、无倾倒成堆垃圾。

(3)“六乱”整治。房屋建设有序,物料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残垣断壁、破败“空心”房,杆线无安全隐患。

3.配置人员及设施。试点村按至少每300人配备一个保洁员,做到每日进行一次垃圾清扫,每2-3天进行一次垃圾清运。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建造一个垃圾池,每村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每个保洁员配备一辆小翻斗车。

4.核定工资标准。结合市场总体工资水平,综合考虑保洁人员具体工作时间、工作难度、工作量以及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核定。

(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标准要求

1.固定服务场所。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落实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场所设施,提高软硬、建设标准,做到“十个一”,即“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

2.公示服务内容。公共服务中心主要为村民提供民政、计生、国土、农业、林业、社保、信访、补贴、户籍等各类事项的代办及咨询服务,并将十六位内容、办事程序、值班制度、联系电话等公开,提高所在区域群众对实行便民服务制度的知晓率。

3.建立轮值制度。各试点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聘请人员或村主干轮流值班,建立实时、约时办公制度。公示办公电话,确保村公共服务中心每天或实时有专(兼)职代办员在岗工作,并定员定时到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

4.建立服务台账。対受理所有代办事项建立台账,将代办事项受理时间、委托人、代办内容、代办结果等情况详细记录,统一整理后存档。

5.落实服务承诺。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优质服务,达到“小事”不出“窗口”。“大事”不出“乡镇”的服务要求。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虎X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政府镇长黄合田为组长,人大主席肖玉红为副组长,财政所长谭蓉亭、农村环境整治专干刘琳琳为成员的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考核,探索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有效形式,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召开专门会议。8月14日,召开了4个试点村支部书记会议,主管领导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工作做了布置安排,镇长做了重点强调,各村支部书记也作了表态发言。

(三)加强督促检查。镇政府及财政所人员加强对试点村的指导检查力度,实时跟踪各试点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大资金投入。镇政府根据行政村规模及工作绩效,采取奖优罚劣的方式,激励试点村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工作。鼓励试点村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增强村级自我管理维护能力。

(五)严格规范管理。各试点村应严格按试点服务标准要求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补助资金主要用

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养护,与运行维护相关的低值易耗损、办公设备的更新添置,劳务报酬、管理费用等必要支出,不得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不得用于村组人员补贴和村务接待,确保专款专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要予以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虎X镇人民政府

2015年8月14日

2.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二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市、区、镇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推进城市化建设为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发展基础产业,落实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有力地推进了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一)突出带头作用。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村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坚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为工作路径,通过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领导重视。村每月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就后街村新农村建设作具体安排布署,并提出了“部门配合、镇上支持、村上投入、农户分摊”的总体要求。

二是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利用宣传栏、科技下乡、放电影、宣传队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组织了村民的技术技能培训;组建了7人治安巡防队;开展了“敞开式办公”、“一站

式服务”,为村民排忧解难,提供各种服务。

(二)突出基础产业抓增收。

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小麦种植面积和良种补贴。

(三)突出基础设施优环境。

着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四)突出基础工作强服务。

强化基础性工作,充分调动农民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逐步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农村干部管理。实行村级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制和积分管理制,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方便农民,服务农民。

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开展了文化下乡、科技下乡、送书、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开展了农民就业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政策,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二、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城市化为总揽,以实现农村小康为目标,以工业化发展农村为理念,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发

展为重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坚持以农民为主,政府指导为辅,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2、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村道路、水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组级公路全部硬化,城乡路网全面对接;对全村今冬明春水利建设进行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加强治理,继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

3、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要同步进行,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先进行全盘科学规划,尽量避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中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4、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中心问题,特别在城市的农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村征收项目多,农村土地被征收的面积大,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5、落实好农村各项基础性工作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费全免;落实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医疗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

化生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管理体制

XX村党支部、村委会

3.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三

(2012年6月25日)

三年来,在马道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包扶单

位的大力支持下,廿里铺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变,村民居住、出行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基本情况

廿里铺村位于马道镇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沿

316国道东西两侧分布,辖四个组,分别为唐沟组、廿里铺组、铺沟组和大沟组。全村共98户328人,低保户12户40人;五保户4人,产业发展以大鲵养殖、加水、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劳务输出和运输业为主。

二、主要做法

一是布局整体,大力推进立面粉饰和院场硬化工作。廿

里铺村共有 48 户人居住在316国道沿线,根据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对沿路全部住户125间房屋进行了整体粉饰,同时硬化院场 48户1.2万平方米,绿化5400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沿路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二是排除困难,强力推进老街道路硬化工作。廿里铺老街长350米,沿街住户17户68 人,长期以来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漫天,百姓

生活、出行深受影响。2010年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经镇上与县上包扶单位协调,解决了15万元资金,对老街进行了拓宽和硬化。同时对排洪水沟和防滑护坡进行了重建和修砌,为沿街百姓提供了安全整洁的生活、出行环境。三是合理规划,有效推进休闲小广场建设工作。由于廿里铺村人多地狭,村民长期以来缺乏文化休闲活动场所,经镇村两级积极协调,于老街100米处东边开辟了一块面积约150余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小广场,并投资1.8万元安装了健身设施,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4.吴名镇吴名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2008年5月16日

平川镇芦湾村现有4个合作社,361户,1459人,耕地面积3051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社区党支部,老年党支部,蔬菜协会党支部)有党员93名。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自2006年芦湾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试点以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芦湾村紧紧抓住省列新农村试点村机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为目标,按照壮大产业、提升档次、综合配套、整村推进的要求,整合资金920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奥瑞金、绿源等种子企业,全村落实玉米制种2800亩,花卉蔬菜制种60亩。种植加工番茄200亩,订单农业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6%。并完成红枣定制1600亩,栽植红枣1600亩,栽植红枣78000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51亩,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80座,其中国家投资42万元,完善改造日光温室设施120座,旧棚改造每座补助2000元,新建每座补助3000元,全村平均每两户拥有一座日光温室。为实现“万元棚”目标创造了条件。同时,引进2000株新品种葡萄苗木,对部分地段葡萄长廊进行了更新嫁接换优。全村新增养牛大户20户,累计达到120户,养牛达到1400头。为了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村东沙岗子规划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建造露地葡萄示范基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占地面积350亩,定制优质葡萄120亩。

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壮大劳务经济。芦湾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现状,坚持把转移农民、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一方面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多次邀请市县农业、畜牧、科技技术人员举办温室蔬菜栽培与管理、奶肉牛养殖、制种技术讲座,深入村社和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宣讲,解决实际问题。村上邀请了两名技术员承包指导农户温室种植。定期开放“农家书屋”和村信息服务室,利用图书、网络和远程教育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重点进行了日光温室建造栽培技术的培训和县委、县镇府扶持奶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国家投资1.2万元,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870人(次),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科技,兴农意识、品牌质量意识、农业投入意识、抢抓机遇意识。狠抓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102人参加了镇上举办的计算机、电子装配、焊工、瓦工、缝纫培训班,与广州冠宏电子厂、玉门市黄花农场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60%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了“万元人”的目标。

三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投资30万元(水泥300多吨),自筹资金450万元,两年新建高标准小康住宅106户,全村小康住宅累计达到261户,占总户的73%。完成了1、2社90户农户前门面改造。投资20万元对全村9.2公里油路进行了补修,配合交通部门建成客车停靠点两处。自筹资金10.5万元架设自来水153户580人,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国家投资24万元新打机井8眼,并进行了水电设施配套;国家投资17.8万元衬砌U形渠道16公里,其中06年衬砌6公里,07年衬砌10公里,同时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栽植河柳150亩30000株,绿化树木3000株,国家投资5万元,小康住宅绿化带3条3公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四是坚持和谐兴村,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文明之星榜”、“十星级诚信文明农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体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投资2万元完善了村卫生所医疗设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17人,参合率达98%。争取和自筹资金72万元新建了1105平方米小学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并成立了平绿佳蔬菜协会芦湾分会、芦湾老年协会;投资4万元购置了文体活动设施,成立了老年协会,开办了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清洁农村大行动”活动,国家投资8万元,在村委会办公中心修建了焚烧垃圾池1个,固定垃圾桶4个,在各社制作了铁制垃圾车12个,垃圾集中焚烧填埋场三处,以上项目共七项,2006年到2007年完成国家等投资100万元,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填埋处理,提升了村容村貌整体水平。投资47.6万元建成9548平方米的文体健身广场,为群众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宣传教育提供了场所,探索出农村文化设施、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建起了村情展览室、宣传长廊、德育教育长廊、廉政文化墙,构建了对广大村民和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

五是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党建水平。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发展党建示范村成果,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根据全村产业发展和党员结构,成立老年党支部,蔬菜协会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3个支部,撤销原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和谐共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建立独立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配套建设微机教室,搭建党员教育和活动新平台,拓宽农村干部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三是完善村务活动中心设施,推行一站式办公。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在村委会二楼,按照一站式办公的要求,添置办公设施,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各项制度,建成高标准的村务活动中心。四是完善村民自治,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办企业受产品结构和市场变化的影响,效益有所下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缺乏后续项目的支撑;全村整体发展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大项目,缺少能人、大户的强有力的带动。

二是部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自我发展能力弱,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是党建、精神文明的创建水平还需进一步创新和提高。2008年,全村工作的总体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镇党委、镇政府产业发展(一压二扩三主攻二支撑)思路,以加快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奶牛产业、特色劳务产业为主攻方向,依靠项目和科技支撑,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加大政策扶持,提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覆盖率,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充分发挥本村潜力和优势及设施条件,培育一批“万元棚”、“万元人”、“万元圈”典型,促进全村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按照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到2010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其中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800元。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产业

2008年芦湾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培育一批“万元棚、万元圈、万元人”为目标,重点实施120亩露地优质葡萄、150头奶肉养殖小区、120座日光温室改造、劳务输出500人重点工程。计划改造日光温室120座,已完成53%的任务。新发展露地鲜食葡萄120亩。总投资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万元,新建奶牛养殖小区1个,修建畜舍30栋,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近日,打算到新疆购买奶牛;抓好剩余劳动力输转,集中进行劳务技能的培训学习,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为增加收入提供保障。至目前,已输出劳动力428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1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多万元。

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生态家园

按照“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完成高标准小康住宅30户,完成1、2社110户农户前围墙改造,粉刷、粘贴瓷砖扫尾工作。

三、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新型农民

引导扶持蔬菜运销协会、畜禽养殖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业科技、产后处理、市场经济等知识培训和考察,聘请设施农业、奶牛养殖专业技术人员2名,常年指导特色产业,使全村每户农户都能掌握1-2门科技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科技素质。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争取资金新铺油路照面2.5公里,目前,已新铺油路1.2公里。完成了村农民文化健身广场的绿化、美化工作,绿化广场3000平方米,种植各类花卉苗木4600多株;下一步我们继续抓好其他活动设施的完善配套工作,努力打造生态芦湾、绿色芦湾、富裕芦湾、和谐芦湾新形象。

5.古交镇辛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辛堡村位于古交镇西北部,东有环乡公路,西临稷山,北靠泉掌,南有108国道、侯西铁路、蔬菜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166人,耕地面积1332亩。在县委、县政府和古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四议两公开”战略目标,我们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同努力,团结奋斗,有力推进了辛堡村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强化主导产业发展

一年来,我们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依托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和农田水利基本条件的改变,积极组织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以蔬菜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在村西坡规划建设温室蔬菜面积360亩,采用六统一的办法,(即统一调地、统一贷款、统一建棚、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新建琴弦式冬暖窑高标准蔬菜温室70座,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去年冬天虽遭冰冻灾害,大棚内菜苗全部冻死,经过抗灾自救又重栽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豆角等作物。今年,我们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组织有能力的专业户到山东实地考察,请专家指导。引导种植户成立了“新绛县景源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前,蔬菜大棚内菜苗长势良好,精品蔬菜已上市销售,效益可观。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一项新的主导产业。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在和村两委的密切配合下,该村投资15万元新开并硬化村

西至蔬菜示范基地大路1000米,并绿化栽树3000余株。为广大菜农管理、运销提供了便利条件。辛堡村争取上级资金5万元,使该村整修环村道路800米,整修汾灌渠道基础工程350米,该村投资2万元,在村内实现硬化、绿化的基础上安装路灯60盏,实现了亮化标准;投资1万余元,完善文体广场和文体设施,村民自发捐款5000余元购买健身器材。

三、强化村容村貌整治

在村容环境整治上,我们和村两委组织成立了专业队,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长效措施,经常保持村内卫生清洁,环境优美。9月份聘请市新农村规划职能部门对辛堡村进行了园林村远景规划,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称赞和认可,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认定。

四、强化土地利用

投资四万余元,复垦村原一、四组旧砖厂土地50余亩,现已恢复耕种,实现了当年复垦当年收益。

五、强化和谐文明创建

实现党员包联到户(国土资源局26名党员包联户名单已上报),促使全村共评选和谐文明户40户,全村村风和谐,安定团结。在今年为四川灾区捐款中,广大村民积极奉献爱心,仅用一天时间捐款6895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680元。为强化和谐文明创建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六、强化民主自治和管理

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村选举委员会严格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宣传和指导,使辛堡村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的“群众最信赖的十佳优秀村官”曹立功同志再次高票当选,新的一届村委会确定了辛堡村新的战略目标。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该村的帮扶力度,使该村设施农业发展更快,协调好辛堡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抓好蔬菜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发挥本村运输业的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践村委承诺,完成民心工程。同时着力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辛堡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辛堡村

6.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汇报 篇六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介绍

黄花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面,距市区70公里,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和11个村委,有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万人。去年7月,我镇作为XX市九个生态调节镇之一先行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上级制定的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市农业局、编委办、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单位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周密部署,广泛宣传,扎实做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去年底,省农业厅领导率队到我镇调研农村综合改革情况,对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力量保障。为切实加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和督促。同时,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将改革和当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改革成果,建立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尽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及时解决了各种矛盾,顺利完成了试点改革任务。

(二)整合部门资源,前移服务窗口。

镇政府“三农”服务机构设立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综治信访维稳办、农业办、计生办等五大办公室。在党政办新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并与综治信访维稳办合署办公;撤销了经济发展办并将其相关业务并入农业办;新组建“一网三中心”(即“三农”服务网、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1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劳动力服务中心),其中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原来的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水利所等五个站所合并组成的部门,该中心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村(居)委设立一社四站(农村服务合作社、经济服务工作站、公共服务工作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卫生服务站)。

我镇投入120多万元改造了政府门口广场,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等3个办事大厅的为民服务窗口进行全面装修改造,将对外为民服务窗口全部前移办公,并将各服务窗口的制度、职责、办事程序规范上墙公开,在政府大门口安装了大型的电子信息发布显示屏,在农业服务中心配置了“三农”服务网专用电脑,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独立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室并添置了检测设备一套。

(三)注重创新,强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如何、成效怎样,关键在于创新力度和推进力度。我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狠抓农村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便民、惠民、利民的高效服务型政府,提高公益性便民服务水平。

1、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

“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让基层党员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让“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为民解忧。我镇每周二为“两代表一委员”指定接(走)访时间,并开通电话专线值班,将民情登记、收集、处理、反馈,确保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

2、全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

民情日记实行一事一记,以叙述、分析、评议为主要形式,包括事由、意见、结果三个要素,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记录方式要规范,反映问题要具体,分析情况要透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并跟踪记录办理的结果。结合我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的“走出大楼、走到基层、走进群众”活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不定期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民情,为民解忧,每周至少交上一篇民情日记,遇重大、紧急事项要随时记录及时汇报,凡达不到数量和质量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农村综合改革大半年以来,共收集民情日记900多份,从民情日记发现民事纠纷263人次(宗),反映群众生活困难107人次,发现的问题基本上逐一得到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评价。

3、创新联合调解工作制度。

我镇在司法调解上创新了联合调解方式,调处难案积案(特别是起诉法院又不符合条件立案的纠纷)都邀请法庭法官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配合政府领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与群众进行联合调解,给群众创造一个联合调解平台,改变了过去将难案积案推向法院的做法,改为以政府的名义请法官下乡协助调解。我镇大半年来共调处好16宗难案积案,确保调解工作取得实效,减少了群众上访和打官司的案件,并对调处的案件进行了规范的归档。

4、开展以农产品农药残留为主的检测工作。

农产品检测站新装修了专门用于蔬菜水果检测室一间,配备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一套,同时配备专业的检测员3人,日均检测蔬菜水果样本3个以上,分别在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收构点、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等地点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销售。

5、推行在村(居)委开展为民代办事项业务。

开展为民代办事项业务,旨在强化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受理:在村(居)委设立代理点,由村干部在代理点接待群众,对群众前

来反映的问题和需要机关办理的事项予以登记,同时接受保管相应资料,对无法代办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并告知申请人到相关部门办理。二是办理:对群众申办事项,由村干部负责登记,受理人能办理的可直接办理,不能办理的作好解释,代为办理的转相关单位、部门办理,原则上不超过15天。三是送达:将办理好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及时送到当事人手中,或通知当事人来领取。

6、建立村(居)委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制度。

一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报告制度。凡外出务工者外出前要求他们主动

到所在村(居)委登记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流出方向,以便加强对他们的沟通和管理。二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制度。村(居)委凡是知道外出务工的人员,将进行列表造册并定期联系,每个月至少电话联络一次,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资收人及家庭情况,有困难时尽力提供援助。三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制度。村(居)委根据平时联系外出务工人员所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宣传家乡变化和发展,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回家创业,为家乡作贡献。

7、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宣传力度。

我镇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立“三农”服务网并配备专用电脑,供群众现场查看农业相关的信息,并有专人协助群众操作,同时安装了电子显示屏,主要用于土地流转供需和劳动力供需信息公开,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公开沟通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充当中介角色,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在政府门口安装了大型电子信息显示屏和制作了30多米双面可用的信息发布宣传长廊,用于宣传我镇农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及成果。专门印发了5000本农村综合改革办事指南宣传小册,发放到各单位(部门)、村居委以及群众手中,让群众了解各项办事程序,领会农村综合改革的便民意义。

二、初步成效

一是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后,政府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宣传落实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上来,政府行政职能开始向服务型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得到整合,试点村居委的农民群众也从服务方式创新中初步尝到了实惠。通过改革进一步增进了干群关系,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融洽,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更有利于推动我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所有市下放委托给我镇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事业单位社会服务事项,一律都进入了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是缺乏经验。农村综合改革是新鲜事物,我镇在借鉴云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边摸索边推进,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镇的业务指导。

二是经费压力大。农村综合改革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由于我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级收入较少(全部都是省定贫困村),难以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下一步计划争取“双到”帮扶单位和上级财政支持部分缺口资金,剩余由镇政府及村委共同想办法解决。

三是村级改革难度大。目前我镇只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了初步探讨性农村综合改革,剩下的11个村委由于经济基础普遍较差,改善办公条件和购置办公设备经费不足,加上人员素质不高,给村级改革进展带来困难。下一步加大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力争本年内全面铺开农村综合改革。

四、几点建议

(一)改革必须与群众意愿相一致。

农村改革发展必须走群众路线,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以人民群众作为改革主体,以便民惠民服务作为改革方向,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发挥群众的智慧,凝聚社会的力量,让政府的倡导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呼应,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自觉拥护者、忠实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

(二)改革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基层农村综合改革是新鲜事物,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而且牵涉面广。从我镇试点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改革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以试点发现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和全面铺开。

(三)改革必须与体制机制相配套。

创新体制机制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改革。改革就是要整合政府各部门、事业各办站所资源,有效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资源。这些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体现了改革成效,但农村改革的配套机制和后续保障措施还有待完善。因此,改革必须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并以体制的创新、机制的转换来激发活力,这才是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XX镇人民政府

7.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篇七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2、由于村内道路还没完全结束,道路绿化工程有待进行。

8.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八

为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通过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和培训、强化执法检查和监督、积极开展政策调研和综合协调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推进依法治镇工作上台阶,现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凉水井镇行政执法领导小组;二是建章立制,明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制定xxxx行政执法责任书,并与各站所签订责任书,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人,做到行政执法工作经常化,有人管、有人干,切实对此项工作足够重视;四是提高思想认识,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镇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做到各站所有学法计划,法制宣传计划,有学习培训内容等,切实加强领导。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换发和审验工作,严格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加强培训考核,提高素质,确保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合法,持证上岗。

三、实施依法行政

(一)“四制”落实

结合实际,制定“四制”即:凉水井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赔偿制,并严格遵照执行,努力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

(二)依法行政

1、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是利用每月学习日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知识。二是在机关内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行政执法任务,组织考核和自检自查,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

2、理顺体制,规范行政。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x省行政程序规定》,把依法行政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二是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制、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三是形成以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林业站、国土所等联合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体系;四是认真执行事先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备案审查制,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五是加大行政执法督查力度,领导小组对各执法部门进行督促检查,解决群众道路、山林、水源、宅基地等矛盾纠纷工作,在行政过程中,做到持证执法,公开办事程序和期限,并依法调处各类纠纷,查办违法案件,完善行政处罚程序,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水平。

3、规范文件制定。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会签和备查备案办法。努力从“源头”上把好关,防止和纠正违规文件。

4、建立行政监督机制。一是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存在问题首先限期整改。二是加大外部监督。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都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处理、转办和监办群众投诉,对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实施监督。

(三)依法行政各项保障监督措施

我镇将从各执法部门的执法现状出发,加大执法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六六”普法知识考试,在执法人员中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理念,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我镇力求做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监督形式,改进监督方法,丰富监督内容,健全监督机制。镇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了解掌握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增强监督实效性,实现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信访工作

9.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九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16日)

2009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XX市委关于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的“强核心工程”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抓班子、强队伍,抓机制、强服务,抓载体、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较好的推进了我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

1.建立健全了“四个机制”,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了选拔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和提拔年轻干部。二是落实了干部培训制,按照干部在理论素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需要,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是完善了激励保障机制,配合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干部,推荐7人参加今年全市招

1聘事业编制人员。同时完善了村干部考核办法和村干部的定职定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四是制定了关于村干部和党员廉洁村务和自律的若干规定,加强了我镇村干部和党员的监督管理,增强其“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维护我镇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今年制定的管理制度有《党支部活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发展规划有《党员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目标与实施意见》、《村容村貌建设规划》等。

2.重点、难点村整顿与建设

(1)做好宣传,强化教育。一是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分析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和省以及市委关于从严治党的有关精神,学习新党章,从而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2)配强班子,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加强调研,找准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配强班子,使新班子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能符合干部“四化”要求,精干高效,富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和活动方式

我镇按照“五个好”、“五带头”、“12345工程”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

设,使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党支部成为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许多党支部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如XX村党支部、感南村党支部、入学村党支部,他们能够做好党员的说教工作,没有一名党员提出异议,使换届选举工作能够有序、平稳地进行。在这次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有许多党员表现出了坚定的党性,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完善和创新村党支部工作机制

进一步推进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了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了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5.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我镇共有47名党员在其他省、市、县打工,流动党员所在村党支部经常和他们联系,将我镇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起先锋模范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从源头上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

计划,严格按照程序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提前下,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双优”工程,把村中致富的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特别是注重培养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兵和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工成为党员,把党员中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解决支部党员老化问题。

二是拓宽领域,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部分青年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深造,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解决党员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

三是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臵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

四是长期坚持培训,合格一个发展一个,决不忽略一个优秀的同志排除在党组织之外,也决不吸收一个无才无德的同志入党。

同时,有效推进“党员诚信创业致富工程”小额贷款工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

1.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镇党委把学习教育活动与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制定了党政班子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和群众评议干部制度,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由分

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干好本职工作。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阶段性召开会议,查找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帮助制定改进措施。

2.大力推行乡镇和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工作制度。要求镇干部每周到村里工作不少于3天,村干部每天轮流坐班。

落实党建工作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我镇按照市委有关要求,落实了党委书记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每半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安排、小结。把党建工作任务分解靠实到每一位分管领导身上,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定期检查和考核;真正做到了有安排部署、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指导,有考核奖惩。同时,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落实,镇里的重大事务坚持由分管领导提方案、拿意见,提交党委会研究讨论,定案后由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四、紧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落实农村各项中心工作

1.镇党委书记是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镇党委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和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检查指导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2.落实农村各项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治活动,建立了XX环卫站,配强了镇村保洁员队伍,配齐了环卫基础设施。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合理诉求。为5个村庄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设立了17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

10.镇人民政府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努力使我村实现“五通、五化、一池三改”目标。

二、总体目标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充分利用镇“双千”工程对我村的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我村的发展特色,“围绕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建市场”,努力提高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1、围绕市场搞加工。充分利用鲁西南第一辣椒交易市场的优势,搞辣椒深加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

2、围绕加工建市场。以我村13家棉花加工企业为主,结合周边30多家零散加工户,利用我村沿枣曹线的优势建立皮棉交易市场。

(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实现“五通”、“五化”目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村100%的户实现“五通”、“五化”,今年底确保实现户户通水。到2007年底,使80%的户完成“一池三改”。

(三)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新面貌

以村图书室、电教室为主,做好村民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工作,在农忙季节,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解农业生产知识;在农闲季节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公民普法教育。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党员”、“十星级文明户”、“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此来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卜桥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2006年6—7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调查摸底,编制规划(2006年7月—12月)。总体规划要围绕五新目标,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三)落实任务(2008年8月—12月)。根据编制规划,逐步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四)验收阶段(2008年11月—12月)。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要按照编制的规划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严格验收。

四、工作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一)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全村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二)严格标准,认真考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每户农民切身利益的千秋大计,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绝不走过场,对每个单项工程都要进行认真考核验收,保证建一项成一项,群众受益一项。

上一篇:最新防溺水安全工作预案下一篇:你是我的菜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