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2024-12-10

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1篇)

1.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郑英

系别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08级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

2010年8月3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通过对温县部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寻访以及对一些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的问卷调查,我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为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农村业余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不迅速、贯彻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丰富农村居民业余生活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我总结出了一些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

1、姓名:()

2、性别:□男□女

3、年龄:□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

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

5、职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民□无业□其他

6、文化程度:□大专或大本□硕士或硕士以上□大专□高中以下

7、所在城市()

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

1、报刊杂志()

2、玩麻将、纸牌游戏()

3、看电视、听广播()

4、看戏剧演出()

5、遨游网络()

6、看电影、唱卡拉OK()

7、跳舞()

8、收藏()

9、其他方式的娱乐()

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1、15小时以下()

2、15~30小时()

3、30~60小时()

4、60~90小时()

5、90~120小时()

6、120小时以上()

四、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情况1、5元以下()

2、5~20元()

3、20~40元()

4、40~60元()

5、60~80元()

6、100元以上()

五、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

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

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

4、观看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影视剧作品()

六、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

1、有()

2、无()

3、不清楚()

七、对当地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文化活动态度

1、满意()

2、不满意()

3、无所谓()

八、对当地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如何

1、创建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2、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

3、发掘群众自创和表演自娱自乐的兴趣和能力()

论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郑英

摘要:农民群体是我国社会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业余生活现状原因对策

正文:

一 当前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状况

(一)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总体上贫乏

根据本次对城区、城乡结合部、各乡镇、等地农民200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并通过对1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在干活之余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睡觉(35%)、看电视(34.7%)和聊天(25%),此外还有15.1%的人读书看报,15.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11.7%的人听收音机。较少农民工上网(9.1%)、看电影(5.3%)、看录像(3.9%)和上歌舞厅(2.8%)。

从上可以看出,由于农民群体在工余不存在组织和其他的约束,所以他们从事较多的文化休闲活动与他们的意愿基本保持一致。虽然业余文化生活比较缺乏,但并不能掩盖农民工群体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农民工群体渴望能够在业余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按照喜爱的程度排列依次是:看电视(33%)、睡觉(19.9%)、聊天(18.4%)、读书看报(18.2%)、打牌打麻将(13.6%)和上网(11.0%)。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农民工喜欢上网,伴随着大量的青年人加入到打工一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可能弥补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农民工上网的比例将会稳步增长。

调查表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生活匮乏单调是一种普遍现象,农民工群体即便有些许文化消费也基本上属于娱乐消遣型。

(二)不同农民亚群体的文化生活图式差异性较小

我们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有一个重要研究假设: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在文化生活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同性别、年龄段、行业和地区的农民工亚群体在文化生活方面尽管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仅仅是强弱的差异,整体而言,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

这个原因可能是在农民群体文化生活普遍贫乏的情况下,不同亚群体很难在满足程度上和文化消费需求上拉开档次,从而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别。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较低,尚无暇或无力顾及文化生活。无论是农民业余生活的偏好取向还是他们的文化需要,都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脱离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文化需要,对他们而言是不现实的。只有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以后,他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农民所在地方政府给农民提供的免费或便宜的文化设施、文化生活项目太少,农民文化生活现实的选择空间较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除了看电视、读书看报以外还难以承受其他的文化消费。农民文化生活供给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不同性别、年龄 段、行业和地区农民工文化生活图式基本趋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当前农民群体文化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2地方政府和社区的文化供给倾向于简单供给,缺乏高层次文化供给

调查统计显示,地方政府提供给农民的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只是在提供“招工就业信息”、“阅报栏”上基本达到了农民工的需要),且所提供的文化设施、项目也比较单

一、匮乏。22.7%的农民反映所在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除此以外,政府或社区依次提供了招工就业信息(19.5%)、图书室(11.7%)和技术培训(1.41%)等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而农民则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39.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分别占27.9%、26.5%)、图书室(29.7%)和阅报栏(26.3%)、电视录像厅(27.5%)等文化项目、文化设施

二 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则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民群体具有文化上的封闭性

农民群体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具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制度结构,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化为一种与这一制度结构相配备的制度意识形态,沉积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由于现阶段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出于自卑和自尊,农民的交往对象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农村居民。农民与城市居民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心理的鸿沟”。内在的因素是,农民群体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上的局限,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文化上的困难,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难以实现。本次调查显示:在158份有效问卷中,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1.8%,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5.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19.5%,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3.8%。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进入城[FS:PAGE]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这是导致其选择具有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文化层次的“圈内人”交往、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群体面临文化上的边缘化

(三)农民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第一,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意愿的最直接原因。从根本上讲,消费水平决定于经济收入,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与意愿受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

第二,繁重的体力支出和强大的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作用。

第三,农民身份归属感弱,上升通道窄,流动性强,身份的边缘化扼杀了这一群体的文化消费意愿。

三 对策与建议

调查研究成果和现有经验表明,农民问题的解决,必经依赖于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政府既是新制度的供给者,也是传统制度的改革者。农民群体文化生活问题因为涉及计划体制框架内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设计,因此,解决农民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必须是一种系统的改革方案。

(一)调整职能,创新体制,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

(三)明确主体,加大投入,办好与农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文化事业

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体,面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如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挥文化工作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组织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民集中区进行专场演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会同财政、劳动、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推动农村居民自身文化建设,鼓励农民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FS:PAGE]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净化农民文化生活环境等。

2.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抽样方法

在成都市19个区 (市) 县各随机选取一个街道/乡镇的1个居委会/村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武侯区被抽中作为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效果评估调查点未被列入本次调查范围, 每个区 (市) 县随机调查50份, 全市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950份。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 采用国家行动办2012年下发的调查问卷, 了解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对主要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 对推荐的成人身体活动水平的知晓, 对油、盐推荐摄入量的知晓, 对健康腰围、BMI值的知晓, 对健康血压正常范围、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

1.3 数据管理和分析

数据采用国家行动办提供的Epidata3.02数据库实施双录入,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资料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涉及范围为成都市19个区 (市) 县 (武侯区除外) , 调查总人数为950人, 男性472人, 占49.68%, 女性478人, 占50.32%。30~59岁的人口占调查对象总数61.47%。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最多, 占调查对象的30.21%, 初中及以下占40.73%。 (表1)

2.2 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内容知晓情况

2.2.1 主要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主要健康生活方式7项内容的知晓率在76.74%~90.63%之间, 知晓率最高的是适量运动, 其次是平衡饮食、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理平衡等。调查对象对7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均知晓为63.37%。 (表2)

2.2.2 成人身体活动水平的知晓情况

“行动”推荐的成人身体活动水平有“生活、出行加运动, 每天至少运动6 000步”和“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调查对象对每天6 000步的知晓率为77.05%, 对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知晓率为57.26%。2.2.3对油、盐推荐摄入量的知晓情况知道“健康成人每天食盐 (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 的推荐摄入量为6克”的调查对象占53.58%, 知道“健康成人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不能超过25克”的调查对象占31.05%。食盐摄入与疾病的关系的知晓情况见表3。

2.2.4 健康腰围、BMI值的知晓情况

193名调查对象知道男、女性健康腰围分别为85厘米和80厘米, 占20.32%, 其中知道男性健康腰围的占调查对象的26.42%, 知道女性健康腰围的占调查对象的30.74%。调查对象对成年人正常BMI值为18.5~23.9的知晓率为33.15%。

2.2.5 健康血压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

68.32%的调查对象知道健康血压。在高血压危险因素中, 知晓率最高的是“肥胖”, 占80.32%, 其次是高盐饮食、遗传、饮酒、缺乏运动等, 精神紧张的知晓率较低, 占46.53%。 (表4)

3 结论

城乡居民对基本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大多数的人能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包括适量运动、平衡饮食、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理平衡等内容。能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能预防疾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超重与肥胖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对于成人身体运动水平, 有77.05%居民知道每天运动6 000步, 但对慢性病控制关键指标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信息掌握还很不足。知道“成人每天油的推荐摄入量为25克”的人群不足三分之一, 而知道“成人每天盐的推荐摄入量为6克”的人群尚可, 超过一半, 这可能与高血压患病率高, 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间长、力度大、覆盖面广, 市民获取相关信息的频度及渠道较多有关, 但是, 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精神紧张的知晓人群却不到一半;健康腰围和BMI正常值知晓的人群不到三分之一。

4 建议

4.1 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站点、健康讲座、名人效应、报刊、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媒体扩大覆盖面, 提高行动的影响力, 使之家喻户晓[3]。

4.2 针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薄弱点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 针对本市居民的知识薄弱点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慢性病控制关键指标及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的掌握, 比如油、盐的推荐摄入量、健康体重及腰围等信息;在形式上要尽量采用直观、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方式, 推广使用油壶、盐勺、腰围尺等健康支持工具, 开展厨艺比赛等活动。

4.3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宣教措施

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4], 针对青少年可以增设健康生活方式相关课堂, 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意识及健康行为能力, 还能使之带动和影响父母亲人的健康行为;成年人获取信息和知识大多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 而退休老人由于时间宽松, 可以选择讲座、现场活动等形式进行宣教。

4.4 政府重视, 多部门协作, 形成健康的社会环境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的传播, 提高人群的知识与认知, 鼓励或劝说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同时, 健康教育必须辅以可行性的环境条件, 有更多的资源支持其采取健康行为, 才能落到实处[5]。健身绿道的建设, 开放广场、学校、体育中心等场所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建慢病综合示范区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因此政府的重视, 多部门协作, 支持性环境的建设对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开展, 促进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通知[Z].卫办疾控发[2007]189号, 2007.

[3]王春晓, 赵文华.全人群策略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应用探讨[C].2011-2011年中国卫生政策研究论坛.249-251

[4]张艺玲, 余红, 危文坚, 等.厦门市初中生健康知识行为及学校健康教育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 4, 460-461.

3.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以上虞市西横河社区为例

随着上虞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生活也日益丰富,为了了解上虞市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现状,我组人员于2013年4月1日就该问题以《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为题对上虞市西横河社区的部分人员展开如下调查。

一.社会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怎样?居民生活方式是否科学、文明、健康?带着诸多困惑,怀着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求是、创新、责任感”的素质,我小组于2012年5月16日来到上虞市西横河社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不仅旨在解惑,在接触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为该区居委会日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第一手真实材料。此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了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提高了素质,更坚定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及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样本选择

上虞市西横河社区居民共计有100户,我小组按照楼幢号——单元号——门牌号码为其编号,如1—1—301代表1幢楼1单元301室居民,并随机抽取了其中50户作为此次社会调查样本。取样随机,人数过半,具备公平公正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3.调查程序

此次活动是由系书记教师通知安排,发放资料,动员两个班级并布置成立小组。我小组由杨璐宁、姜玲、郑舒丹、沈诗、俞敏敏、柳霞香、徐晓琴、王亮、殷素青、李佳十人组成,由王亮主要负责,于4月1日—6日通过搜集资料、问卷调查、交流访谈、实地采访和数据统计等方式就西横河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居民主要业余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状况进行细致调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月8日—4月10日 认真学习学院下发有关资料,到该社区居委会了解基本情况。策划安排具体活动过程,制订时间表,设计并印刷问卷调查表和问卷统计调查表。

4月12日—13日 根据随机抽取职工居民样本,按其编号于11:30—13:00及17:30—19:00两个时间段发放问卷调查表,并于相同时段收回。与被调查者及其他居民进行实地交流采访。

4月15日—5月4 日逐项统计数据,以百分比数据形式显示结果。认真总结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并讨论研究反映的问题。

5月6日 调查活动顺利完成,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二.居民业余生活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与居民的需求不符。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多是老年人,而社区文化活动的项目更适合年轻人参与,会导致老年人想参加而无门,而一些体育竞技类设备无人问津。这样会导致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也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2.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善。一些原有娱乐,休闲场所的设施因功能不齐全保护部到位,损坏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的修理而同时又没有添置新的设备,从而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年轻人参加业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据调查显示,当前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群中,老年人占79%,年轻人只占21%。大多数年轻人由于工作忙,社会活动多,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而中老年人则退休在家,基本上只承当少量的家务活动,因而时间富余,会比较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过多的注重商业性。社区文化活动有时会有商业赞助,社区管理者的目的是让区民能够以最低的消费获得最高的享受,但是过多的商业宣传会引起居民的反感,取得适得其反的作用。5.社区文化生活建设过于个体化。居民文化建设往往只会独立进行,或者为了资金来源而并商家合作,往往忽视了其他。社区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社区的事,如果与其他社区结伴,可更好地繁荣社区文化。

三、繁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应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在西横河社区举办过的活动中,只有30%的人参与或知晓社区所举办的娱乐活动,教育活动,宣传活动等。由于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多为退休老人或无业老人,相对于体育竞技类活动,居民更喜欢文娱活动,对文娱活动的期望值较高,因此从各种文化的实际比例与居民的期望值来看,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尚未达到居民的需求。为丰富个人业余文化生活,82%的居民选择看电视,43%选择看报纸书刊,10%听广播,还有73%打扑克和搓麻将。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提高业余文化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硬件建设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对西横河社区的实地调查之后发现西横河社区文化娱乐场所相对较少,活动室、体育场所、娱乐场所等建设少,居民对于这些场所的建设呼声高。55.8%的居民认为改善社区活动室的条件,52.4%的居民认为需要改善现有的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条件,53.7%的居民以为应加强娱乐场所的建设。居民普遍要求,体育场馆要增加室内健身房、室外健身广场及各种健身器材等;老年活动室应该进行多样化,丰富退休在家的老人的日常业余生活,多进行书法、绘画、舞蹈等健身养身活动。

3.调动年轻人参与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中青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青年人工作忙、学习忙,对他们来说,工作单位繁忙,自己与工作单位关系更密切,没有时间也无需参加社区活动。但是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对他们的文化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满足是社区文化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调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同时,将社区年轻人带动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更会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4、公益性、娱乐性、低成本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基本原则。在家庭文化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家庭选择子女教育和提高自身能力,部分选择家庭娱乐。结合居民月均收入进行分析,西横河社区居民普遍的家庭收入还不是很富裕,因此在子女教育方面已经占去了文化消费支出的大部分。因此为了发展社区业余文化,应该更多考虑低资金投入、娱乐性、教育性的,以减轻居民自身承受的压力。对于需要较多经费和个人支出的项目,可能难以有多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有的社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举行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商业赞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活动中对赞助厂商或产品的过多宣传,让居民感到太多的商业味道,反而失去了社区活动本该有的自娱自乐和重在参与的积极性,挫伤了部分居民的热情,所以需要坚持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业余文化这一准则。

5、与周围社区联合建设娱乐场所、活动室,共同举办业余活动将成为加强文娱建设的又一途径。社区通过合作,积累资金与同类社区建立起文化帮扶关系。利用两个或多个社区资源更好地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服务,使之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将会在国家社会发展下更加繁荣发展。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文秘111班

作者:杨璐宁 姜玲 郑舒丹 沈诗 俞敏敏 柳霞香

4.大学生业余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篇四

亲爱的同学:

您好!随着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活呈现多样化。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业余生活的追求趋向、及合理的安排情况,我们特开展此次社会调查活动,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在此,对于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严格为您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指导语: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的括号选项上填写字母,或将您实际情况填写在横线上。(在不说明的情况下都是单选题)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电子商务专业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学校?()

A、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B、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C、海南师范大学

3.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二、业余生活习惯

1.您一周内平均每天拥有多少业余时间?()

A、2小时以下B、5小时以下C、5-10小时D、10小时以上

2.您在一周里的业余时间都做些什么?()(可多选)

A、上网B、逛街C、学习D、聚会E、睡觉F、运动G、其他________

3.业余时间里您会选择在哪个地方学习?()

A、宿舍 B、图书馆C、校园幽静小道 D、教室E、其他________________

4.在业余时间里,您比较喜欢读哪一类书?()

A、杂志B、科幻类C、哲学类D、推理类E、经济类

F、言情类G、其他______________

5.在您课余时间里,使用电脑的目的?()

A、上网查资料、做作业 B、玩游戏C、浏览新闻

D、听音乐、看电影E、其他______________

大学生业余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6.您参加的社团有几个?()A、0个B、1个C、2个D、3个F、3个以上

7.您的业余时间大都与谁分享?()

A、朋友B、单独与异性C、与几个同学D、独自

8.您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什么?()

A、运动B、逛街C、上网D、唱歌E、聚会F、学习G、其他_________

三、对业余生活的观点和态度

1.您在大学里是否感到空虚?()

A、经常B、偶尔C、很少D、不会

2.您是否重视您的业余时间?()

A、是B、否

3.您认为校内适合开设娱乐场所吗?()

A、适合B、不适合C、不了解D、无所谓

4.您对您的业余生活如何评价?()

A.非常丰富B.比较丰富C.一般D.不太丰富E.很枯燥

5.您认为业余生活对您有什么影响?()(可多选)

A、学习有所提高B、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C、增加了社会经验D、没影响E、缓解心理压力

6.您认为业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可多选)

A、学习B、娱乐C、赚钱D、交友E、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

7.您觉得您的业余生活应该由谁支配?()

A、受学校活动或课程安排的影响B、自己决定C、听从朋友的意见D、其他

8.对于改善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业余生活的质量,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报告 篇五

经历了残酷的高考,我们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与高中初中相比,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课余时间。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的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我们在本校的寝室以及教室等地方展开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份。在经过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总体来说,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充裕,但是对于时间的安排上,有大部分同学的安排不合理,把过多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上网玩游戏上。

1.有60%的同学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外拥有3-6个小时的业余时间,27%的同学拥有6-9个小时业余时间,仅仅只有3%的同学不足3个小时,可见,占大多数的同学的课余时很充分的,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业余时间里面,有43%的同学选择在宿舍里面学习,有40%的同学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余下的同学则是会在校园幽静的小道里学习。在业余的看的书籍,有50%的同学喜欢科幻类,有37%的同学喜欢杂志类,其余13%的同学喜欢哲学类或者言情类。

3.电脑使用过度频繁

在业余时间里面有40%的同学使用电脑为了聊天,37%的同学使用电脑为了玩右戏,而用电脑进行查阅学习资料以及学习应用软件的只有23%。这体现了同学们使用电脑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此外,有77%的同学在上网娱乐方面安排的业余时间最多,17%的同学讲时间那排在运动上最多,余下的6%的同学为其他,在学习上安排时间最多的,一个同学也没有,这不得不让我感到惊讶。

4.社团生活很少

有60%的同学没有参加任何一个社团,参加一个社团的占了30%,而参加两个社团的,仅仅占了调查总数的10%,参加超过两个社团的同学,一个也没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入社团已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但是这参加人数让然觉得我们身处的并不是大学。

5.对自己生活感到满意的同学很少

有5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一般,有2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聊,不满意,对自己生活满意的同学,仅仅只占了16%;在对于课余生活安排规律与否的调查结果里显示,有66%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规律,有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介于规律与不规律之间,余下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规律。

6.对于学习的态度

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很重视,有40%的同学对于学习一般重视,只有10%的同学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在自习时,有60%的同学选择做专业作业或者看专业的课程,有的同学17%的同学是看课外书籍,有23%的同学很少去上自习,然而,去自习时看英语的同学一个也没有。

7.时间安排

有50%的同学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为1-2小时,有30%的同学为2-3小时,有20%的同学学习时间超过3小时;有40%的同学平局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为1-2小时,17%的同学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为2-3小时,有33%的同学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超过3小时;有60%的同游每天平均运动1-2个小时,有20%的同学每天运动时间不在半个小时,而余下的20%的同学则超过了两个小时。

我的建议

1,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学校是学习的好地方,这也要求各高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和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这要求学校从软硬件实施上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2,重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德才兼备、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开拓性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之中,第一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大学生的专门能力,而素质教育则要求除了专业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应该是整个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不是第一课堂就可以实现的。

3,合理使用电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而且培养更强的自控能力,学习与娱乐兼得,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这次调查针对的仅仅是大一的新生,因为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突然多出来的业余时间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希望学校对此进行教育,我们的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不仅仅只是电脑而已。

4,把自己从单一学习的枯燥之中拉出来,丰富课余生活。

学习之余,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卡拉OK大赛等,还有校内外各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类学术社团组织的学术节、模拟股市、学术论文大赛等等。除了这些活动外,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等实践服务型活动。总之,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6.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08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07年 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范文网】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7.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七

作者: 武原镇中学 一(4)班 陶亚莉

发表日期: 2006-12-22 8:52:5

5 阅读次数: 2346

文章标题:学生园地 → 中学生业余生活安排调查报告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查看方式: 查看:

正文: 中学生业余生活安排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让中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调查对象:初中生、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采访、上网

组成人员:周慧、陶亚莉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才济济、充满竞争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中学生业余生活安排调查报告。每个人都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生怕被社会所淘汰。于是,人们抛弃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的生活十分枯燥无味,除了看书、看电视之外,几乎很少有其他的活动。正因为如此,许多同学都迷上了网络,甚至陷入了无底深渊,调查报告《中学生业余生活安排调查报告》。为此,就业余生活这个话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下面是他们的看法:

同学甲(13岁 初一):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是投影机放映着相同的事情。每天到校上课,课后不停地看书,回家后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老爸老妈布置的作业,哪有时间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同学乙(14岁初一):你看,我和你一样都是“四眼田鸡”,但我不是看书成这样的,而是因为我一放学、放假,就是整天整夜地待在家里看电视。这是我惟一的业余爱好。

同学丙(15岁 初一):现在的业余活动真是少了不少,除了同学们约我去逛逛街、踢踢球之外,我一般都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还有一些业余活动都是些小孩子的玩意,不适合我们。

家长甲:作为家长,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好一点,成绩高一些。每次看到他不看书而在做什么所谓的飞机模型,我就会大发雷霆。

家长乙:我的孩子,成天就钻在电脑前,我没读过书又看不懂。再说,孩子成绩不错,玩玩电脑也没什么。

从上面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受到了限制,就像一棵被虫子蛀死的枯树一样。业余生活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审美观、增长人的知识等多方面的好处。中学生的业余生活再这样发展下去,真不知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议,愿给所有中学生一点启示:

一、同学们自己应该培养良好的业余兴趣,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二、家长不要过于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就与他们共同过业余生活;

8.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八

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为了充分了解我辖区社区居民的培训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2016年12月1日—2017年2月15日,双河成人学校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组总负责人龙小军,组织了姜申建、唐富亮、刘芳、曾秀全、罗守奎、廖彬、田怀坤、黄礼洪等八位同志,在双河街道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问卷。主要围绕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培训项目。

一、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1月18日—11月30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

(二)调查阶段(2016年12月1日—2017年2月15日):

1、社区教育学校: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 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2017年2月16日——2月23日):

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2017年2月24日——2月28日)。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及调查范围

由双河成人学校课题组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按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市民、老年群体、中小学生家长、中小学生等人员分类,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抽样调查。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

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82岁;12至18岁45人,12至18岁136人,19至35岁190人,36至55岁236人,56至70岁183人,70岁以上60人。

2.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220人,占总样本的25.88%;初中342人,占40.24%;高中、中专、技校共233人,占27.41%;大专40人,占4.71%;大学15人,占1.76%。

以上对抽样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13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 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2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3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家政服务、编织裁剪、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烹饪技术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职业技能、棋牌运动、金融知识、就业咨询、旅游常识、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法律常识等。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要职业技能、棋牌运动等方面的培训,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三)、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

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四)、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

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 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四、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

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管理者还要将了解社区需求作为经常的工作来做。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种类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服务应该如何运营又应该如何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提供哪些服务。目前街道级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质量不高、服务方式落后等。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同时驻区单位和居民也是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诸 如主副食供应、文体设施、洗浴设施等可以由街道出面协调解决,而居民中也可以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关键是要做好协调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许多居民对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则是少之又少,许多受访者都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中心的位置、电话、服务项目、收费方式等信息。所以,社区服务中心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比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体活动时进行宣传、设立居民需求意见箱等等。在发放宣传资料时最好将宣传资料做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比如说台历,这样可以延长宣传的效果,不至于居民拿到之后就扔掉。同时也要注意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

当然,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也不能忽视社区中志愿者的资源,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互助服务。要对社区志愿活动进行制度化的组织管理,增强志愿活动的可持续性。比如说可以采取志愿活动记分制,在志愿者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时就可以优惠或者优先享受到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壮大志愿者服务的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

双河成人学校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组成员

9.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关于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联合社会保障组的各成员单位于6月5日-25日,通过走访、座谈、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小口子6个迁移村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综合详细的调查,并研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初步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迁移村人口情况。截止到2008年5月16日,前小口、后小口、渔池、曲家园、湘子门、石板河6个村居总户数1364户,总人口3676人(男1724人,女1952人),全部为城镇户口。其中:前小口子居委会556人,后小口子居委会613人,渔池村居委会775人,曲家园居委会539人,湘子门居委会185人,石板河居委会1008人。六个村总人口中,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77人,占10%;劳动年龄段内人口1982人,占54%;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段人口1317人,占36%。

(二)迁移村就业状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中,在劳动就业年龄段(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内的1982人中,男1081人,女901人。有稳定收入的就业人员241人,占就业年龄段总人数的12%,自谋职业218人,占就业年龄段总人数的11%,剩余1523人呈无业状态,主要靠农业、海水养殖、海上捕捞、外出打工获取经济收入。

(三)迁移村居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 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有14人,占总人口数的0.38%,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有445人(含218名自由职业者),占总人口的12%,参加被征地农民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740人,占总人口的4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2795人,占总人口的76%。达到退休年龄并享受保险待遇的有1000人,其中,企事业单位退休29人,农村养老保险970人。

(四)迁移村民政抚恤情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中,城镇低保人员126人,优抚对象31人,现役军人3人,残疾人106人(有36人享受城镇低保待遇)。

二、迁移村应解决的问题

(一)迁移村居社会保障问题。小口子6个迁移村居男年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以上的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大,共计有1066人,所占总人口数的29%,这部分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并办理了退休手续,每月享受待遇185元左右。由于待遇标准过低,迁移后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迁移前这六村居虽然都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迁移后这种保险性质也同样不适应迁移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迁移村居整体搬迁后就业问题。小口子六个迁移村居在劳动就业年龄段内的居民共计有1870多人,已有工作或自谋职业的约有459人,大约有1400多人呈无业状态,这部分人现在靠租用部队用地用来农业种植、海水养殖、海上捕捞等手段来取得经济收入。但这6个村整体搬迁后,现有的生存环境、取得经济收入的手段和来源都被打破,居民现有的劳动技能也不适应就业需求,要实现就业再就业,需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组织 专场劳动力供求洽谈会或指导其自主创业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或再就业。

(三)迁移村居委会集体经济受到影响。由于整体搬迁后,原村居集体经济基础消亡,短期内无再生经济能力,原先需居委会集体所承担居民福利、补助、补贴等也将无力承担,需在迁移期间及迁移后一定时期内,考虑解决其上述所需费用问题。

(四)六个迁移村居民迁移期间生活问题。六村居居民迁移期间及迁移后的一定时间内,居民将失去原有创收的手段和途径,其收入来源也将中断,为保障其生活,需按一定的标准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三、初步建议及对策

(一)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目前看,解决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关键是将迁移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范围,重点是达到或即将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居民,应积极争取政策为这些老居民按规定补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按现行规定只能补缴这两险),补缴后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进而将这部分居民纳入城镇退休职工管理,彻底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对不在补保范围人员,按国务院《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国发[2005]38号文件要求,按规定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手续并落实有关待遇。具体思路是:

1、按城镇职工最低退休待遇标准,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养老保险问题。根据劳动法及国务院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城镇职工退休,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投缴养老保险15年以 上,即可定期享受退休待遇,其缴保时间最低须满180个月;二是达到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或丧失劳动能力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其病、伤、残达到四级以上。根据上述规定,建议按以下办法解决迁移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

(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居民,按规定为其补缴15年(180个月)的养老保险,补缴到位后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享受退休待遇。其退休待遇额按今年标准测算约每人每月480余元,其后其待遇额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逐年按规定予以调整增长。

(2)对男45周岁、女35周岁以上迁移居民,按自愿原则,动员其从迁移时间起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距达到退休年龄时参保时间仍不足15年(180个月)的,其不足的投保年限要在办理参保手续并第一次缴纳保险费时予以补缴。对不愿意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建议以补保15年(180个月)应实际缴纳的全部保险费额为标准,发给居民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

(3)对男45周岁、女35周岁以下人员,按补保15年(180个月)实际应缴纳的全部保险费额为标准,给予一次性养老保险补贴。对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迁移后按规定为其办理参保手续。

(4)不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领取养老保险补贴必须通过个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发放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补贴协议后方可发放。

4(5)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14人)和已享受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待遇人员(29人),不列于本次参保补贴范围。

2、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办法,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根据《青岛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男性职工退休享受医疗待遇,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年限须满25周年,女满20周年。对退休时缴保年限不足的,应在其办理退休手续前一次性补足。根据上述规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应在其办理退休手续前分别为其补缴25年或20年的医疗保险。

(2)对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迁移居民,按男补缴医疗保险25年、女补缴医疗保险20年实际所需费用为标准,给予居民个人一次性医疗保险补贴。

(3)按现行政策规定,迁移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必须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其养老保险费与医疗保险费应同时按规定补缴或缴纳,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4)一次性医疗保险费补贴的发放,须通过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一次性医疗保险补贴领取协议后方可发放。

(5)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14人)和已享受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待遇人员(29人),不列于本次参保补贴范围。

3、按有关政策规定,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失业、工伤、生育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 及省、青岛市生育保险管理的有关规定,迁移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同时,必须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具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迁移居民,只补缴养老、医疗保险,不再补缴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2)对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迁移居民,应按规定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对不符合参保条件或不愿参加上述保险的,按每人缴纳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所需实际保险费额为标准,给予迁移居民一次性保险补贴。

(3)一次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补贴的发放,须通过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一次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补贴领取协议后方可发放。

(4)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不列于本次参加补保范围。

4、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办法解决迁移居民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将突破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规定,主要是对达到或将要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居民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问题,按现行政策是不允许的,但也不是没有操作的可能。需要由政府出面做工作。并以胶南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向青岛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请示,争取青岛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支持。

(二)立足长远,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就业问题。对迁移村劳动力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培训,使有求职愿望的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自身就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迁移村专场劳动力洽谈会,积极组织缺工企业进场招聘,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有求职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双向选择。针对年龄 较大、就业比较困难的“4045”人员,积极通过开发政策扶持性岗位为其实现就业,解决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三)从稳定大局出发,切实解决搬迁期间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因搬迁期间居民将暂时失去生活来源,建议按照城镇失业职工的标准为居民发放不超过2年的生活补贴,以保障迁移村居民搬迁期间的基本生活。

(四)民政抚恤问题。仍按原途径标准予以管理、发放。

四、所需资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中关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及国防工程所划拨土地无使用收入的实际,六个迁移村居迁移前后所需的以下几项劳动保障安置费用均需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一)养老保险费用。

按2007年青岛确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6元固定数测算,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28%,补缴15年,总参保补贴人口3633人(总人口3676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29人),共需29406万元(1606×28%×180个月×3633人)。

(二)医疗保险费用

1、男性村民补缴25年,男性1694人(男性总数1724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2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18人),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9%,共需7345万元(1606×9%×300个月× 1694人)。

2、女性村民补缴20年,女性1939人(女性总数1952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2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11人),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9%,共需6726万元(1606×9%×240个月×1939人)。

六村居民共需医疗保险费约14071万元。

(三)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用

1、失业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3%,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失业保险费2034万元(1606×3%×180个月×2345人)。

2、工伤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2%,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工伤保险费1356万元(1606×2%×180个月×2345人)。

3、生育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0.9%,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生育保险费610万元(1606×0.9%×180个月×2345人)。

以上三项其需保险费约4000万元。

(四)技能培训费用

按有关规定,需参加培训人员共1982人(其中:男16-59周岁共计1081人,女16-49周岁共计901人),其培训费标准按人均2000元计,约须培训费2000元/人×1982人=396万元。

(五)迁移期间生活补助费

按每人352元/元,享受时间为2年(失业职工标准),共需补助金额为(352×24个月×3676人)3105.5万元。

(六)民政部分

包括:优抚对象优抚金12.01万元/年,现役士兵优待金额2.718万元/年,城市低保户保障金18.456万元/年。六个迁移村每年计抚恤保障额为33.2万元,如测算期为5年,共需经费166万元。

以上六项总计所需劳动保障费用约51144.5万元。

五、其它需解决的问题

(一)以上所需资金是按2008年5月16日在六个迁移村登记人口数为基准测算。不含六村现有服兵役人员,这部分人是否纳入,需进一步确认。

(二)对六个迁移村居民中,因病、伤、残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待保险政策确定后按有关规定予以办理。

10.居民文化消费调查报告 篇十

一、概述

前言: 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调查目的:了解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明确其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形式:图书馆资料收集和互联网新闻整理。

调查时间:2013年2月

二、正文

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这里指的“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的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示为文化的东西,文化并不是一系列的课题或文本,而是一个不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从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文化消费的理论人手,可试图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因为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进行消费的个体,并不是抽象的单一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费经验和不同的理解能力,正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心中之物。”因此文化消费决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刚刚开始。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文化并不是先制作好,然后被我们“消费”;文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文化消费就是文化的创制。

文化消费的特征与意义: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但还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等,这也正是文化消费非物质一面的体现。

实例分析:

在北京城市学院新闻系读大二的徐乔丹很喜欢看文艺演出,浏览国家大剧院网站时看到《天鹅湖》要上演,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订了两张票,决定和母亲一同前往。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徐乔丹很入迷,时不时用望远镜看演员的表情,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还会随着音乐情不自禁打起拍子。

“经典、高雅、美的享受。”徐乔丹这样形容自己看完《天鹅湖》的感受。在银行工作的母亲在一旁说:“我和女儿每年都会有四五次走进剧场看演出,希望能够借此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而走进剧院看一场演出,已经成为她们庆祝新年的新形式。

——宁夏新闻社2013.1.30电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吃顿好饭、买件新衣裳已经不再是人们过年时惟一的期盼。从元旦到农历新年的这段时间,文化产品相较于平时更加丰富,而看看电影、话剧,听听歌剧、交响乐、音乐会,这些文化消费成了新年消费的新风尚。电影票、演出票也成为人们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张的票价不算便宜,而近年来像徐乔丹母女一样喜欢走进剧场看演出的人渐渐多了。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文化消费已经悄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精致小菜”。

专家预测:

“中国目前的文化消费只有一万亿元,专家认为还有三万亿元的缺口,因此扩大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我们的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但这恰恰是希望之所在。”

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所以,(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

2.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上述文化产业布局看,全国消费格局不平衡。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文化消费热点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盗版等消费。

解决对策:

1. 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2. 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3. 加强文化消费的法律建设

4. 合理进行文化消费的行政管理

后记:

每年进入12月,一直到次年的农历新年前后,电影“贺岁档”都是人们最期待的文化盛宴。2013年新年伊始,国产电影《泰囧》的票房宣布超过10亿元。

2012年一场话剧《喜剧的忧伤》再次见证了文化消费的奇迹。开卖仅仅两小时后,12场总票房共504万元的16200张票全数售罄,《喜剧的忧伤》在2012年10月份的第二轮公演成为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作品。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成立5年以来,商业演出共售票434.2万张,演出收入约15.1亿元,平均上座率达到81.2%。

11.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一

------------------调查研究发布时间:2007-7-19 上午 10:34:49admin点击:271

2共青团湖州市委员会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呈大众化趋势,大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思想状态已日趋多元化。为了了解我校目前学生的业余生活状况,摸清他们的思想现状,便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更好地配合我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和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经贸分院在本学期初就拟订了工作计划和调查提纲,通过对学校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我们获得了我校高职学生业余生活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提纲共涉及了学生的消费现状、学生恋爱现状、学生在校时间的分配和学生现有校园文化生活等四个项目。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法,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学生的业余生活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校园业余生活的需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一、调查结果

(一)消费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问卷的量化分析,我们发现消费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大学生较少,多数居于中等消费水平。在回收的 261份问卷中,月均消费低于250元的为 6 份,占2.3%;月均消费高于800元的只有 10 份,占3.83%;月均消费处于250~350元的问卷有 69 份,占26.43%,月均消费处于350~500元的问卷有88 份,占33.72%,月均消费处于500~800的问卷有 88 份,占33.72%。

四种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仍占较大比重,但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文化娱乐和旅游、应酬交际、上网、通讯等消费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大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消费总额与通讯、上网等消费支出成正比关系。消费总额越高,这几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值得一提的是,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已走进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且比例较大。还有一点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消费支出中,香烟、零食等享乐品,应酬交际,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支出比例较大,而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额没有随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增加。

(二)恋爱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的恋爱现象较为普遍,在学校里成双成对的情侣也几乎随处可见,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学生对恋爱的认可程度也非常之高,达75.53%,而且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恋人上已趋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对方的人品、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综合考虑的人占调查总数的70.21%,这也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已日趋理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恋爱目的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某种问题,特别是男生,有个别同学恋爱是为了追风,也有绝少数是为了金钱,而女生中这种思想基本没有。从对恋爱与学习的问题上看,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能较为妥善地处理时间上的分配;从对恋爱中两人所谈论的话题和对恋爱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将来不抱多大希望(占63.78%),所以在平时交谈中也很少涉及到将来两人的打算。

(三)校园文化现状方面

从调查结果显示,现有校园文化生活远远不能满足同学的需求,有8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虽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在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如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以社团活动带动校园文化,而调查结果表明,有73%的同学认为参加学校社团和学校的一些活动,对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社团和活动不够实力,涉及面不广,活动质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纯粹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

(四)在校时间分配方面

贫乏的校园文化导致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分配也十分不协调。在调查的学生当中课余时间中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占51%,这表明有一半的同学没有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而在课余同学花在学习、看书上的时间也很少,其中一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1小时的占了24%,而花在上网和其他娱乐项目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学习和看书上的时间。

二、问题与思考

(一)大学生消费结果趋向多元化,有些同学片面追求高消费、贪图享受、赶时髦,有的同学经常成双成对地出入麦当劳、肯德基,与老乡经常出入饭店、酒家,不惜花大笔的电话费、上网费、娱乐费。根据调查和日常的观察,在一些同学中还存在着盲目攀比、摆阔追风,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更多的钱买时尚的服装而缺乏自信心,觉得低人一等。还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考虑,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同学想过自己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自己创收,或是有部分同学想到过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学业与恋爱都深深地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也想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着两者的结合点,大部分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既想学业有成,又想恋爱成功,一样都不想放弃。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一谈起恋爱来,就把学业抛在脑后,尤其是感情出现波折的时候,更是心猿意马。同时在他们失恋的时候,不能冷静的面对,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产生了失望心理和报复心理,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现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能满足同学的日常需要,这也是校园的学生业余活动的场所

不能满足学校发展所造成的。在学校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一,除了能去去图书馆、阅览室,大部分还是选择去网吧,学校周围的一些娱乐场所也比较低档,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感觉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四)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从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必然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而处于被动、消极状态。另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说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追求的理想,但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谋得一份好职业。这样的追求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缺乏崇高的理想,因而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往往是有限的,特别当他们遇上困难时,往往会知难而退。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就不会强烈和持久。从短期来讲,我校学生不明确每个时段自己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竞争的紧迫感,等到毕业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反过来还责怪学校。

三、建议和措施

(一)面对校园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当前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应当把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在大学生中适时加强勤俭自强消费理论观的正确引导;第二,为培养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营造良好的环境,多开辟一些体现大学生活动特点的消费场所、场地和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第三,重视全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使家庭、学校和社会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和小环境相统一。

(二)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针对学生恋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几点教育与管理措施: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加强恋爱观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教育,不仅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恋爱观;第二,加强对学生恋爱道德、性道德的教育,教育学生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充实的心灵和文明的行为对待爱情,用道德准则妥善处理恋爱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关系,从思想上纠正学生在恋爱问题及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第三,结合校风校纪建设,严格处理学生因恋爱违纪行为,对在学生恋爱中出现的言语不文明行为,对恋爱晚归、不归等违纪现象,要即时记载和及早教育处理,以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三)加大校园文化生活设施、场所的建设力度,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业余生活设施、场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按当前学生的现状及现有的校园文化设施,加大设施、场所的建设已迫在眉捷。但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建学生所想设施,建学生所需场所,以做到建一个场所,满足一部分同学的需求,不建形式上的活动设施。

(四)做好导学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加强对我校学生的学习指导十分必要,而且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形式要多种。良好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及时给学生讲清楚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高职的培养目标,灌输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就有一种紧迫感;在当前主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如作为经贸学生如果拥有了外销员、报关员资格证书的话,在就业的时候就要比一般同学容易的多),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本学期经贸每个月每个班级组织一次

上一篇:记一次暑假夏令营作文下一篇:闲看水浒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