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2024-09-30

学校债务管理办法(精选12篇)

1.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篇一

债权债务清偿管理办法

债权、债务的管理是公司资产管理和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目前,我公司资金风险仍在高位运行,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为实现资金风险软着陆,强化资金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债权的管理办法

总体思路:依法清欠,有情操作;盘整存量资产,激活僵化财源。

(一)债权清理原则

1.盘整存量资产,激活僵化财源。

2.回收货币资金为主、物资抵顶为辅。

3.诉讼保全,依法清欠,确保债权安全。

4.综合清欠。将债权清理与优惠政策相融合,综合清欠。

5.债权管理与债权经营分离。财务公司负责债权的管理工作。创业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债权的经营工作,由其负责对现有债权实行市场化运作,盘活闲置资产,依法收回外欠资金。

(二)债权清理措施

1.重新审核签订偿还协议,并按协议约定清缴欠款。

2.债权清缴与财政扶持和抹帐等相结合、实施综合清欠。

3.鼓励企业发展,对成长性较强的生产型企业欠款,采取债权转股权或债权转投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4.入账 对于已认证未入账的债务,经财务部门审核,报公司办审定后登记入账,对于没有认证的债务暂不纳入还款计划。

(二)规范管理

1.按项目实施单位确定债务承接主体,规范债务管理。

2.每年按照债务类别制定偿还计划,列入财务预算。

3.在清回债权(货币或实物)中,安排50%专项用于偿还历史债务。

三、奖励政策

(一)债权清理奖励政策

1、风险类债权,清理回收100万元以下货币资金,按清回资金的10%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0万元以上货币资金,增量部分按15%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0万元以下物资,按清回物资评估价的5%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0万元以上物资,按增量部分评估价的10%提取费用,上述提取的费用用于债权清理工作中所发生的经费及奖励突出贡献人员。

2.呆死类债权,清理回收10万元以下货币资金,按15%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万元以上货币资金, 增量部分按20%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万元以下物资,按清回物资评估价的10%提取费用;清理回收10万元以上物资, 按增量部分评估价的15%提取费用,上述提取的费用用于债权清理工作中所发生的经费及奖励突出贡献人员。

(二)债务清理奖励政策

对已确认的债务,按债务核减额10%的提取费用,用于债务核减工作中所发生的经费及奖励突出贡献人员费用。

债权、债务清理工作中所需经费及奖励费用,从债权回收资金和清回物资变现收入中列支。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篇二

一、高校债务成因分析

面对高校债务危机, 不少校长都呼吁政府担当, 理由是负债主要因政府投入不足所引起。北大校长周其凤就曾表示, 高校负债是因为为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 要扩招扩建, 而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投入方面没跟上, 高校只能贷款。不可否认, 这些年, 我们的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虽已下了不少力气, 却仍“跟不上”, 但问题还在于, 多少投入才能跟得上呢?巨额负债除了投入不足外, 还有无其他原因呢?不搞清这一点, 就无法让人释怀:一是没有哪个高校会说自己不缺钱, 全国这么多高校, 若都充分满足, 数字想必是个无底洞;二是若因为高校花了不少不该花的钱而负债, 却将负债责任推给投入不足, 显然说不过去。

事实上, 一些高校的债务危机正因其盲目浪费而加深。就拿举办校庆来说, 不少高校常常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场面辉煌的大型庆祝晚会, 有的更是花费巨资邀请明星大腕为校庆造势助阵。而纵观国内高校建造历程:为建一个校门就花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并非少数, 有些高校更是为建俗不可耐的假山、喷泉、花坛、人工湖等花费惊人。

高校负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盲目扩张”。这些年, 在全国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 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扩招。此语境下, 不少高校没有科学地评估本身的师资力量、校舍条件以及办学规格, 就盲目跟风, 明明只能容纳一二千学生的学校, 偏要多招收一倍到数倍, 于是乎大肆购地皮, 搞基建, 增加行政和教职员工人数。而教育资金的投入往往赶不上扩招需求, 最终只能是杯水车薪, 靠贷款过日子。

更要命的是, 一些高校扩招的理念是将教育完全产业化, 将学生看成是创收的工具, 将学校看成是赚钱的单位。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思路, 必然导致这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而想方设法地做好各种门面工作。从而在高校发展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高校老是宣传本校的地理位置多么优越、占地面积多么宽阔、在校生规模多么庞大等等。如此一来, 诸高校为了拼比“豪华”, 岂能不负债?

二、高校债务危机引发的风险分析

高校收入渠道单一, 还款资金来源短缺。目前我国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 二是来源于学费、住宿费等预算外收入, 这两类资金一般仅能满足学校的人员经费、教学经费和公务经费等日常开支, 高校普遍缺乏充足的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由于还贷能力有限, 外加高校扩招后支出相应增加, 高校会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 从而造成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在背负着巨额债务的情况下, 学校为节省开支, 维持日常运转, 往往不得不严格控制教职工数量和教师收入的增长。面对较大的社会压力和债务危机, 学校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及对外交流上难有大的作为, 不利于高校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此外, 迫于还贷的压力, 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投入, 难免影响教师的正常科研活动。总之, 高校过度负债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将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高校具有公益性特点, 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 而政府是提供高等教育这个准公共品的“第一责任人”。高校与企业不同, 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可以通过其产品销售最终收回, 而高教事业的公益性决定其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创造利润来偿还债务本息, 当高校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 最终很可能转化为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高校债务问题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高校的巨额负债普遍以学费收费权作质押, 而学费收入属财政性资金,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旦高校贷款到期不能偿还, 银行难以真正实现对收费权的质押权力, 这些因素将对银行体系的资产安全产生潜在威胁。高校一旦出现债务危机, 银行会有大量贷款不能按时收回, 将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危害。

总之, 高校债务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扩招, 而在于权责不清。随着知识时代的全盛来临, 学校的扩招是应时所需, 本来如果刚开始便产权清晰、市场运营, 高校的发展只会质量和效益双好。但政府的过度包办, 让高校成为温室花朵,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无力面对外来竞争, 更不可能承担难以承受的债务之重, 欠了一屁股债不说, 还赔上了自己的诚信, 招致一片骂声。堂堂学术殿堂, 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何其可惜!

3.民办高校债务管理 篇三

就在地方政府想办法解决公办高校债务时,另一颗炸弹爆出,由于生源逐年下降和前期高速扩张投入巨大等因素,民办高校也都负债累累,甚至有部分民办院校已经彻底从这个行业消失。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期报道,湖北某民办院校宣布了它生命的终结。施源是这座有着十余年办学历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之一。对于自己所创办的这所学校破产,施源和他的同事们总结为“船太大了、速度太快了”,“学校每年的教工薪酬支出都在几亿元,最高峰的时候聘有3000多名员工,仅仅维持运转就需要巨大投入。”然而随着近两年生源的急剧减少,民办学校高速扩张后的债务风险很快凸显了出来,再加之没有良好的债务预警,巨大的债务压力很轻易就能将一所民办高校压垮。

尽管施源和其创办的学校是高等教育行业的个例,但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和所承受的债务压力正成为事实。根据教育部向社会公布的新设置民办高校资产情况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湖北3所最具知名度的民办独立学院共计负债6亿多元。其中,武汉东湖学院银行贷款2.2亿元,其他债务1834万元;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负债2.57亿元;汉口学院资产负债1.13亿元。

如何化解巨额高校债务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信力建

通常单纯的经济问题,可以用市场手段来解决。我国用十年的时间花掉了上万亿的财富来发展高等教育。十年下来,新增了5000亿的固定资产,但也累积了2000多亿的巨额债务。巨额债务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接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这也成为高校不可摆脱的心理包袱。据了解,仅仅是每年的利息已经让不少学校透不过气来。可想而知,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高等教育将为此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学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校的梦想,亦无从谈起。

当此之际,应该趁着金融系统的相对通融,债务还没有成为坏账的时候,及时查明病因,不惜下“猛药”,方有根治的希望。

民办学校自主经营,一切风险责任自负,如果资不抵债,无力偿还的话,最常见的处理就是宣布倒闭。如果不能也不想倒闭,那么产权债务重组也能带领学校走出困境。高等教育既然要走向国际,在财务管理上也可以参照世界高校的常见做法,进行产权债务重组。无论归属,先成立财务管理基金,向校务管理和理事会公开,再讨论学校经营管理方略及债务偿还办法。其实,这是高校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经之路。高校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要长大成人,不管是不是追求跻身世界名校之列,都必须真正履行自身的法律定位和社会职能。现阶段,独立学术、独立财政和独立管理就是高校证明自身实力的试金石。

提升高校经营意识

南昌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戚务念

从长远考虑,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必须发挥高校自身的主动性,主动性一旦调动,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说:“作为大学校长,应该有一种投入和产出的概念。”“要维持大学的良性运转,更好地‘经营’,需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高校一定要对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进行充分论证,谨慎选择;高校在利用通过负债取得的资金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加强对资金的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保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资金使用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避免不合理支出以及贪污浪费等现象,挤干高校教育成本中的水分。

在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渐加强对地方高校的建设项目监管的大背景下,高校自身也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尤其是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只有建立严密完善的监控系统,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有效畅通的运行机制,才能从内部杜绝一些违法违纪和管理混乱带来的损失浪费等问题。

在具体筹资手段方面,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进行校企合作是一条颇值得关注的渠道。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或独立创办科技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创办科技企业,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有些校办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

高校债务管理长久之计:开源节流重信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万朋

除了政府和市场中介机构从外部对高校债务问题进行有效地干预与控制外,美国各大世界级民办高校自身也非常注意在内部加强管理和防范。以下做法值得国内民办及公办高校借鉴。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相应的评估指标,严格控制债务风险。一所高校的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因此,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构建一个以自我评价为中心的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债务问题的重要性,在美国高校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专门有一类是关于学校信贷价值的评价指标,以便学校能够有效地自我控制债务风险。

由专业人士结合学校内外部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除了设计相应的財务评估指标以控制债务风险外,美国高校还成立由具有专门资质的人员组成的机构或聘请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为学校制订债务能力分析报告和债务战略发展计划。例如,业内权威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在2003年分析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债务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截止到6月30日,波尔得分校有待偿还的长期债务总计2.14亿美元,当前债务的总资金到2013年将下降到1.31亿美元,如果没有新的债务增加,学校的偿债能力比率2004年为4.1%,到2013年将降到2.0%。

美国高校还善于及时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调整其债券债务发行方案。以往美国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买者,往往发行可调整利率债券。但在2007~2008年,美国可调整利率债券市场中的债券利率大幅增加。伴随着支付利息的飙升,许多公立和私立大学所支付的债券利息超出他们预算的两三倍,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高校的债务负担,因此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率先调整其数亿美元的债务,将可变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并将利率固定在3%~4%,其他许多大学也都纷纷效仿。

4.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篇四

一、乡政府及单位债权债务:

第一条 乡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及其所属单位借款、申请国债转贷资金、上级财政周转金等,或者政府所属单位申请贷款等形成的债务,以及通过政府担保、承诺还款等融资形成的所有债务。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是“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第三条 实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所有政府性投资建设的项目,须上报财政部门审核建设资金来源,由财政局联合审核把关,严格控制举债上项目,脱离财力许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第四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一律不对外提供任何经济担保和财产抵押类的经济活动。

第五条 认真迎接上级对政府性债务的考核,政府在确保当年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用结余资金消化历年债务,对于财政给予按当年消化债务的奖励金,全部用于化解政府性债务,不能移作他用。

第六条 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打赤字预算,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审查和监督。

第七条 建立乡债务统计和报告制度,对乡政府性债务进行科学分类,设立债务登记簿,将债务发生的时间、数量、经手人、证明人等情况进行登记入簿,定期进行清理核对,并实行每年两次统计报告制度。

第八条 建立政府性债务偿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责任到人。

第九条 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以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偿债率(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等指标为重点,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第十条 将债务管理列入政务公开范围,接受人大、审计、群众监督。

二、村级债权债务:

第一条、行政村实行以收定支,现金结算,原则上不允许借款、签单或赊欠物资。

第二条、村干部因工作需要预领集体资金的,须经村财务负责人批准;若村财务负责人需预领资金,自身不能审批,由监委会其他成员审批。预领资金一般在公务处理完毕后三天内结清,严禁个人借故拖欠或占用。领取公款长期不清,超过六个月的,视情况可作挪用公款论处。

第三条、严格执行政企分开的原则,严禁村集体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不准挤占或挪用集体资金。村集体不准把债务向农民转嫁或摊派

第四条、加强债务的清理,逐笔查清发生日期、凭证号、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并制定初定偿还计划报镇政府审批。

第五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应收应付经济业务必须全部纳入帐内核算,出纳人员要建立应收应付分户明细登记簿,详细登记应收应付单位名称、应收应付业务发生的时间、金额、原因及经手人、证明人等内容。

偿债准备金的管理制度

1、偿债准备金的管理,按照财政体制实行筹、借、用、还相统一,谁筹谁管、谁放谁收、谁借谁还,各负其责,确保外债偿还的原则办理。

2、偿债准备金的筹集和使用应单独核算,并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3、使用偿债准备金,必须订立严格的贷款合同,明确规定贷款数额、用途、期限、利率、结算办法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4、单位使用偿债准备金必须有财政部门认可的法人担保或财产抵押公证,如用款单位不能依照合同规定归还本息,则由担保法人承担相应责任或拍卖抵押财产。

5、需用外汇偿还时,由财政部门统一办理外汇偿还准备金的核准、购汇。

5.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概况 篇五

2009-1-16

德国是一个三级政府结构的联邦制国家,其政府级次包括:联邦政府、16个州政府和12291个市政府。

一、政府间重要支出责任划分

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政府的各项政策,其中包括政府的支出政策。表1所示为德国政府间重要支出责任的划分。以教育为例,州政府承担所有学校的支出责任,中小学校的支出责任由州和市两级政府共同承担,市政府承担幼儿园等支出责任。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德国税收收入按照自有收入和共享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主要税收是在三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如图1所示,2007年,德国税收收入为5020亿欧元,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数占税收总额的2/3,是德国的主要税种。

表2所示为德国的税收收入在三级政府之间的划分。以黑森州为例,假设纳税人缴纳100欧元的个人所得税,其中15欧元属于纳税人居住地的市政府,42.5欧元属于州政府,其余42.5欧元属于联邦政府。

德国州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其收入主要来自共享税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公司所得税。

德国市级政府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有税收收入(具有独立自主征税权)。市级政府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制定自有税收收入政策,上级政府不加干预。自有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地方贸易税和财产税。图2显示了德国西部和东部人均财产税负担情况,从图可见,德国西部人均财产税负担一直高于东部,其差距维持在40欧元左右。

2.共享税收入(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的固定比例分成)。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共享税收人政策。这点对东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转移支付、收费、贷款和其他收入。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2007年德国西部和东部的市级政府收入结构。德国西部市级政府收入中,29%来自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而在东部地方政府这一比重高达56%,同时其自有收入只占到18%左右。东部市级政府对上级政府补助依赖性更强。

三、州和市政府财政平衡情况

图5显示,德国州政府财政状况在2007年之前一直处于赤字,直至2007年才开始有盈余。图6显示,1998~2000年市级政府略有盈余后,连续4年出现赤字,2006~2007年财政平衡状况有所改观,2007年有了较大盈余。

为降低各地区之间的财力不平衡,德国实行了颇有特色的横向均等化制度。经过横向转移支付后,最初仅拥有全国平均州级财力80%的州能够达到95%或者更高。增值税收入的75%按照人口数在各州间进行分配。经过第一次均等化后,每个州(包括财力较弱的州)都获得了全国平均州级财力的92%。第二次均等化称为“横向均等化”,由财力强州直接向弱州转移收入,这称为“团结原则”。第三次均等化由联邦政府实施,最后各州财力均达到全国平均州级财力的95%~99.5%,接近100%。当然德国的均等化制度也有其负面效应。如在巴伐利亚州,每1000名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仅需要3.8名税务人员管理,而其他州这一数字则为4.5~5.4名,显然横向均等化会产生不公平对待。因此,德国政府目前也进行一些改进,如财力较弱的州获得其他州的转移支付后,联邦政府拨付的转移支付会相应减少。

四、州和市政府债务概况

从德国各级政府债务比重来看,联邦政府债务占比最大,州政府次之,市政府债务占比相对较低,2006年所占比重仅约7%,如图7所示。

德国州政府运用多种信用工具举债,如州债券、“兰德债券”(面值5亿欧元的债券集合)、DEPFA银行贷款、储蓄银行及其州清算银行贷款等。州政府信用等级由国际机构评估,结果均为AAA级。市级政府则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举债(占比通常超过90%),如图8所示。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例,当面对环境问题时,可以给市政当局提供比较廉价的贷款。

公共部门银行(主要包括州立银行和储蓄银行)是德国州和市政府举债的重要应债来源,也是其重要特色。在德国,一般较大的市都有储蓄银行,市政府是其主要股东。州立银行一般充当本州储蓄银行的清算中心,所在州政府是其控股股东。此外,州立银行还负责为州或联邦政府项目进行筹资,以及为州政府管理公共基金等。德国州立银行和储蓄银行都是公共部门银行,在具有盈利性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如储蓄银行可能会支持当地的小足球队,但欧盟认为德国这样的做法降低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公共部门银行为德国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政府担保的前提下,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更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统计,2003年上半年,在全部信贷份额中,公共部门银行占35%,私有商业银行占27%,合作银行占26%。在吸收储蓄存款份额中,合作银行占51.8%,公共部门银行占32.6%,私有商业银行占15.5%。

然而,由于其与政府固有的紧密联系,公共部门银行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公有产权特征导致政府对公共部门银行存在担保,这种担保一方面对其他银行带来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诱使一些州立银行和储蓄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形成严重道德风险。

同时,欧洲经济融合过程中,德国私有商业银行向欧盟提出申诉,要求德国政府取消对公共部门银行的担保。德国政府为保护中小企业利益,一直拒绝欧盟要求,双方自1996年以来争执不休。经过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欧盟和德国终于就德国公共部门银行政府担保问题达成妥协,德国政府于2005年7月前逐步取消对公共部门银行的政府担保。失去国家担保后,公共部门银行不能再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原有业务模式受到影响,被迫进行较大改革。多数州立银行、储蓄银行打破原有经营界限,进行多元化经营,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五、州和市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一)纵向控制。

德国州和市政府债务管理体有较强的纵向控制特征。

联邦《宪法》第115条中明确规定了对政府举债要求:“政府债务收入不得超过预算草案中的投资性支出;扭转宏观经济失衡时允许例外。有关政府举债的详细规定必须由联邦立法。”

在地方均衡制度下,州能够独立确定市政府举债额度,因此,控制市政府举债规模的法律规定在各州不同。

市政府必须向联邦财政部或其相应的地区机构提交预算。这进一步提高了地方预算的透明度,也有利于上级政府对地方财政实施早期预警。极端情况下,当某市政当局出现财政困难时,财政部会拒绝批准该市的预算申请,该市将预算修改后重新提交。此外当市政府面临财政困难时,州政府须帮助市政府弥补债务缺口,避免市政府破产。

(二)横向控制。

除联邦和州自上而下的纵向控制之外,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也在地方债务管理上形成横向制衡。地方预算部门与市政会议(市长)相互独立。市长支出必须经市政会议授权并通过地方预算部门执行,未经市政会议或市长许可,地方预算部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在每个预算结束后4个月内,地方市政会议(市长)必须完成财务报告,并提交给地方议会和地方审计办公室。同级审计办公室监察所有预算数据,并对市政财政状况出具审计意见。地方议会有权看到任一任一预算项目详细情况。

作者:财政部预算司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62F-6期

6.建立市场化的债务管理制度 篇六

要通过法律制度规范确定举债、资金使用、偿债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不同举债方式下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建立从债务发起到清偿终结全过程的独立监督体系,并对各举债主体及可交易性债务建立市场化的信用评级体系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特点是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复杂,增长速度较快。今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对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和全面的审计,共审计了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审计结果表明,截至XX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规模已经高达107174.91亿元。除了债务规模之外,在举债主体、偿债责任、资金来源与期限结构等方面都体现出地方债务的复杂性。从举债主体来看,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占比共计69.69%。从这些债务的还债责任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占15.58%。从资金来源来看,银行贷款占79.01%,其他为非银行资金,占20.99%。从偿债年度看,XX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XX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24.49%和17.17%,是还债的高峰期,压力较大;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同时,地方债务余额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最近几年的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XX年更是高达61.9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阶段,各地基础设施投资如火如荼,民生建设方兴未艾,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基本上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已支出的债务资金中,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保障性住房及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54%,其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13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债务余额达4016.02亿元。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过重,还债压力较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债务率为70.45%。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XX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XX年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2.23%和1.28%。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控制规模与增长速度。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较快,需要加以控制,为地方各级政府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与速度。这就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的功能,同时赋予与之相配套的财权。具体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建设。第二,规范债务管理,明确职责,建立市场化的债务管理制度。要通过法律制度规范确定举债、资金使用、偿债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不同举债方式下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建立从债务发起到清偿终结全过程的独立监督体系,并对各举债主体及可交易性债务建立市场化的信用评级体系。第三,科学评价债务资金使用效果。要尽可能对每一笔债务资金使用的财务绩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向社会公众和债权人披露,接受质询。第四,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与偿债能力,控制好风险。

7.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篇七

我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以各种方式举债, 地方政府所负债务的种类之多, 负担之重, 在不少地区可能超出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由于地方债务的或有性、非规范性和非透明性, 目前尚无法确立统一的衡量口径。不可否认的是, 其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地方债务缺乏统一管理, 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通过银行体系向金融风险转化, 不仅可能会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还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大隐患。因此, 揭示地方债务风险及其风险成因,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对于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词由布伦特兰委员会创造:“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 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思维。地方债务能否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现任政府需求的前提下, 能否不损害下届政府乃至以后政府的利益, 决定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地方债务的影响。

二、我国地方债务现状

根据审计署公告, 截至2013年6月底,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 负有担保责任债务26, 655.77亿元, 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 393.72亿元。上述三种债务与2012年底相比, 分别增长了11.55%、6.69%和13.11%。

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 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 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 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 (建设-移交) 、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 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 730.13亿元。

(一) 从政府层级看:

省、市、县、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 780.84亿元、48, 434.61亿元、39, 573.60亿元和3, 070.12亿元。截至2013年6月底, 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5, 789.05亿元, 比2010年底增加38679.54亿元, 年均增长19.97%。其中:省、市、县年均分别增长14.41%、17.36%和26.59%。地方政府还债压力较大。 (表1)

(二) 从举借主体看:

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 分别举借40, 755.54亿元、30, 913.38亿元、17, 761.87亿元, 分别占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的37.44%、28.40%和16.32%, 总比重为82.16%。数据表明, 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

(三) 从债务资金来源看:

银行贷款、BT、发行债券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来源, 分别为55, 252.45亿元、12146.30亿元和11, 658.67亿元, 分别占到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的50.76%、11.16%和10.17%, 总比重为72.09%。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BT和发行债券, 特别是银行贷款。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地方债务问题成因分析

(一)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政府庞大的事权与有限的财权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地方债务的制度性原因。从1993年到2003年,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由22%上升到54.6%, 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由78%下降到45.4%。但是,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却未能彻底进行。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工作几乎没有展开。1994~2002年期间, 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之比为52∶48, 而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之比则为30∶70。近年来, 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特别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改革, 以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投入的增加, 地方财政支出大大超过收入, 支撑经济运行的财力匮乏。

资料来源: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二) 地方政府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 是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原因。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巨大的投资无疑超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地方经济建设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未来一个时期, 地方政府的融资还将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推算, 按照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60%的目标测算,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至少要保持在3, 500亿~5, 100亿元水平。但目前政府每年可提供资金仅1, 000亿元左右。在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 地方政府除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 只能采用政府担保或变性担保等“多元化”融资方式, 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家政策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等, 加大城市建设、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

(三) 地方行政层级过多,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地方行政层级过多,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地方债务扩张的体制性原因。从地方行政层级来看, 我国行政架构由五个层级构成, 县市一般常设机构近40个, 还有不少非常设机构。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不高、财政供养人口负担过重, 而且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源受到很大制约。从政府职能来看, 政府对经济、社会微观领域事务干预过多, 地方政府直接介入生产性、竞争性领域, 造成债务累积。

四、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融资需求, 债务规模扩张趋势凸现。因此, 强化地方债务管理, 防止地方债务危机的爆发是非常必要的。

(一) 完善政绩考评机制。

某些地区存在地方政府官员举债竞争的“逆向选择”:迫于GDP导向的政绩考核、改善基础设施的愿望以及提升地方经济发展速度, 从而在“标尺竞争”中得到晋升。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地区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地方融资平台, 增加资本性投入, 导致地方债务快速膨胀。政府目标是社会的稳定和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完善政绩考评体系, 创新政绩考评方法, 设计多元评价主体。

(二) 改革现行财政分权体系。

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是地方债务膨胀的原因之一, 应该重构财权体系, 可从两方面进行:首先, 按照“财权与事权匹配”原则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社会保障项目等支出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理分担。其次, 开征房地产税, 以便稳定地方政府税源。

(三) 构建违规举债问责机制。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由于眼前利益而盲目举债, 应构建债务问责机制。可实行行政首长举债备案登记制度, 债务期限与政府官员任职期限匹配, 地方如违规举债追究其主要领导人责任。同时, 地方财政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地方债的审计。在举债问责制下, 对乱举债及不履行偿债责任的地方政府及主要负责人严厉惩处, 留下烂摊子离任也追责。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造成债务风险集聚,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我国地方债务现状, 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成因, 并提出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地方债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周晓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13.6.

[2]谢清河.地方融资平台和市政债券与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0.52.

8.霍邱县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篇八

该县明确债务范围,县乡政府及所属部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用事业单位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都属政府性债务,全部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管理。规范资金投向,规定政府性债务只能用于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建设。核定债务规模,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逾期债务率超过30%,或债务率超过100%且下一年度偿债率超过20%的,坚决不再新增债务。

该县对政府性债务实行计划管理,在确定的债务总规模内,编制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计划,全面反映上年末债务余额、可用债务资金余额,以及当年续建项目、新建项目、举债额度、需偿还的债务本息、债务支出用途等。未列入债务收支计划的项目,一律不得举借政府性债务。除法律或上级另有规定外,举债单位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责任方式(BT、BOT等)举借政府性债务。严格控制融资成本,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的建设项目,融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规范举借程序,举债单位必须向同级财政等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根据年度债务收支计划,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同级政府审定,重大项目举债需报同级人大审批。

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化解债务。对各级政府兴办的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在锁定债务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依法处置、安排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方式化解债务。对符合法律或上级规定可以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确需采取代建制建设并由财政性资金逐年回购(BT、BOT等)的,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偿债能力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分年资金偿还计划。

(安徽省霍邱县财政局鲁俊贤、张俊杰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9.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篇九

摘要:随着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铁路的客货运业务量与日剧增,各种结算方式应运而生,铁路收入管理中的债权债务规模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加强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中的债权债务管理是严格进款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归纳整理,指出收入管理中债权债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铁路运输收入;债权债务项目;核算科目;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收入管理中债权债务的分类及核算科目

收入进款管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债权债务管理。只有管理好我们的各项债权债务,才能防范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铁路运输收入所涉及的债权债务就是指我们在组织生产、获取收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应收应付款项。债权类:核算债权类项目的会计科目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应收账款”下核算的债权类项目具体有:少收款、迟交运杂费、军运后付运费(站段不涉及,路局存在,按单位进行签认,季度汇总返回签认单与总公司清算)、待收回汇总结算款。在“其他应收款”下核算的债权项目有:少缴款、电子支付少缴款、银行误支款。债务类:在“应付帐款”科目下核算的债务主要是:多收款。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核算的债务项目主要是:多缴款、电子支付多缴款、客货预付款、银行误进款

二、铁路运输收入债权债务管理的重点项目

多少收、多少缴、电子支付多少收以及银行误支误进款和迟交运杂费的管理已经日趋成熟,本文就“待收回汇总结算款”和“客货预付款”进行一下详细阐述。待收回汇总结算款是指铁路货物运输业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货流、提高运量,允许有长期稳定业务的客户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对一定期间的运杂费在期末进行汇总结算。这就要求各级收入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汇总结算款的监控力度。检查的重点是待收回汇总结算款是否按期完整收回,没有及时收回时是否按规定列入迟缴运杂费。客货预付款是指长期稳定的客货运客户(如客票代售点、物流公司)为了结算方便,提前支付预付款给铁路企业,由铁路运输部门根据费用情况进行抵用。在收入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主要有:1、预付款客户发生变更时,预付款的分户明细账名称并没有进行变更,存入预付款和抵用退回仍然在原账户内发生。这样的情况导致债务签认单与客户抬头名称不符,埋下了潜在的纠纷风险。2、内外串通,将预付款客户之间相互抵用。3、存入预付款不足抵用时,应列未列迟交运杂费和收取迟交金,造成运输收入的流失。如在某车站退某高新区社区服务中心117代售点的预付款29303.50元,实际却退款到某研究所科贸中心的账户,经询问为对方单位名称变更。建议日常收到预付款汇款时,应根据预付款协议核对汇款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如发现不一致的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并要求对方对变更原因做出说明,对协议进行补充。在对方单位申请办理退款时,更要仔细核对预付款协议,发现不符时,应要求对方提供委托收款证明书并加盖原单位公章,以界定责任,防范风险。

三、债权债务管理的两个重要工具:债权债务登记簿和分户明细账

目前在我们普遍应用的铁路运输进款管理系统里,进款员只需录入进款交接单和银行进账单以及预付款的存入抵用凭证等基础信息,系统即可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分户明细账和债权债务登记簿,极大方便我们对债权债务进行查询管理,但在日常使用中二者的作用还没有被基层车站广泛发挥使用。分户明细账是按每一个客户设立的债权债务管理明细账,如:A客户的.预付款明细账,B客户的预付款明细账,C客户的预付款明细账。在分户明细账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可以生成客户签认记录,据此向对方函证签认。债权债务登记簿相当于一个债权债务的总账,如“预付款债权债务登记簿”的金额就是三个客户“预付款分户明细账”的序时汇总。按照收入分级管理的要求,路局对站段的债权债务挂账金额进行签认,站段对车站的债权债务挂帐金额进行签认,营业车站对广大的客货运客户的债权债务进行签认。三级债权债务签认的实施,将最大程度的保护货主客户利益,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各个营业车站都要将签认单装订在凭证后面,存档保管,以备在发生纠纷时,留作证据,防范风险。(对期末余额虽然为零,但是季度内有动态的债权债务客户也要求签认,零余额签认的最大好处是规避为了逃避签认,总是在期末时清零给我铁路单位带来潜在风险的情况发生。

四、导致债权债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1.与债权债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欠缺。部分单位的合同管理、协议管理、发票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债权债务台账管理不健全。如有的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更改,一旦发生纠纷,致使发生的债权缺乏确认依据,当经办人员变换后,债务人拒不签认;再如发票在传递过程丢失、延时的现象时有发生。2.没有全面落实债权债务的签认制度。收入管理不同于财务管理的地方是对债务也采取了谨慎态度,同样要定期签认,更为谨慎的是零签认制度。许多车站的客货预付款帐户没有实现全覆盖式签认,对没有签认回来的置之不管;长时间无动态,没签认的账户,也没有进行清退工作。3.没有落实债权债务的管理责任。债权债务工作责任不明确,缺乏全面的定期对账机制,对债权债务签认工作不够重视。个别车站对不能签认的单位和货主不理不问,也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在人员发生调整变化时,没有做好债权债务的交接工作。

五、加强铁路运输收入中债权债务管理的建议

1,.强化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债权债务的安全风险控制,继续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清退力度。对迟交运杂费要加大查处力度,对汇总结算款要严控结算时点,对客货预付款可按照预付款的余额追溯该笔预付款存入时间及金额,余额开始无动态的时间及金额,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签认和清退。

2.强化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债权债务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合同管理、协议管理、发票管理以及债权债务的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定期签认机制,对确实无法签认的债权债务应查明原因,及时记录,积极处理。加强对收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3.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建立债权债务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随时监测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防患于未然。车站对有可能收不回的债权应及时向上级收入管理部门报告,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积极追讨,将损失降低最小。4.建立债权债务的内控检查制度和债权债务的书面交接制度,落实责任主体。层层卡控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关键点,逐级对债权债务定期进行全覆盖式的检查,发现问题要落实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忠全.论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措施[J].中国商界,(8).

[2]廖群芬试论如何完善企业债权债务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3(34).

[3]俸佩盛浅议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策略[J].当代经济,2013(14).

10.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篇十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V3.0

升级说明

一.升级背景和目标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地债系统)是财政部主持开发、并在全国各级政府普遍使用的政府债务管理系统,自2011年在各地区部署使用以来,为财政部及各地方在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项目分析、风险预警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2014年,国务院和财政部相继发布了国发【2014】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财预〔2014〕351号文件《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旨在建立和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建立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相结合的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举借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根据以上政策文件要求,部里提出了对地债系统的升级改造需求,本升级版本着眼于满足财政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的业务要求,作为2014年V2.0系统的升级版本,新增了地方政府债券统计管理功能模块和债务限额分配模块,并对原系统的存量债务管理、统计报表、自定义查询、数据锁定等功能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系统整体界面简洁大方,风格统一,功能操作简单、灵活,易于上手。同时,继续基于原C/S/S架构的RMIS报表平台开发,能实现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及债务单位集中填报、上报审核、统计分析、预警提醒等的管理模式,做到数据一端录入,多端共享,既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又达到不同用户分工协作的目的。二.升级功能介绍

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V2.0的升级版本,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V3.0产品依据各地方债务管理工作逐步推进及国务院加强债务管理的需要,新增了债券发行兑付信息统计和债务限额分配功能模块,并对原系统中部分功能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注:本版本要求财政部门必须使用网络版,不能再使用单机版,单机版中没有财政部门的相关功能。

2.1地方政府债券统计

地方政府债券统计由省级财政部门填报债券发行及转贷市县情况,以及省本级债券的使用情况,地市财政部门填报债券向下级区县再转贷的情况和市本级债券的使用偿还情况,最后是区县财政部门填报收到的债券转贷资金的使用及偿还情况,包括还本、付息和支付手续费。填报的债券具体信息包括债券编码、名称等基本信息、转贷下级信息、转贷到期收回情况、本级债券支出使用情况、应付本金和利息、实际支付利息和手续费、到期实际偿还本金情况等。

系统能够实现对债券到期本金和应付利息的自动测算,并根据转贷情况分下级和本级分别测算需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情况,并对到期债券本金和利息进行偿还提醒,形成全省各级政府的债券信息管理台账,可以生成债券余额、到期、逾期等情况的分类、分地区汇总和明细表。2.2存量债务的后续管理

按照2014年底清理甄别存量债务的要求,对于清理甄别认定的存量债务情况,相关信息要严格锁定,不允许在系统中进行更改,系统不再提供解锁2014年债务的功能,并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债务填报中的新增债务、新增举借功能按钮取消,只能对存量债务进行后续的还本、转化、付息等业务处理,其中典型的业务包括正常还本付息、债券置换、债务展期、转化为PPP债务、或有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等,系统对这些业务都提供了相应的功能支持。

2.3债务限额管理

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各地的政府性债务要实行余额限额管理,财政部已经发布了2015年各省的债务限额标准,在此基础上,各省要将全省限额分解到市县,核心是限额的测算方法,其中涉及到各地区可偿债财力的测算。

系统提供可偿债财力测算结果的导入和债务限额分解功能,可以将财政部为各省统一测算的可偿债财力数据导入系统中,并根据财力计算分地区的债务限额,实时统计各地区的债务超限情况,定期上报财政部,为全国债务限额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2.4统计查询

为提高债务数据统计质量,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单位用户统计需求,对统计查询报表口径进行细化、完善,同时对部分报表查询性能进行优化。

 债务明细报表(包含余额明细表、逾期明细表、未到期明细表等) 按单位汇总表(包含余额汇总表、逾期汇总表、未到期汇总表等) 按地区汇总套表(包含债务分类汇总表、逾期汇总表、未表期汇总表、债务用途汇总表等)

 棚户区改造报表(包括明细表和汇总表) 清理甄别套表

2.5自定义查询

自定义查询可以依据用户需求,对债务数据按照不同维度自由组合分析,使用更加灵活、统计口径更加丰富多样。

三.发布内容

本次地债3.0的升级文件中一共包含如下内容:

1)网络版升级程序weblogic10版本和weblogic8版本 2)单位单机版升级程序 3)升级任务文件(网络版)4)升级说明 5)用户手册 6)操作演示视频

7)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统3.0升级培训PPT 8)3.0版本基础数据

四.升级步骤

本次发布的版本分单机版、网络版。单机版为安装程序、任务文件。网络版为安装程序、任务文件。

1、网络版升级前需备份原有数据,以防升级操作失误。

2、请务必按照以下升级步骤严格执行。

3、由于各地区现场环境不同,建议接收到该补丁后,先在测试环境上进行加载,没有问题后再推广使用。

4、该版本为大版本3.00.00,升级之后,将无法接收1.50.XX 和 2.00.XX版本数据,请务必统一进行升级。

5、本次升级只升级单位单机版,原财政单机版不予以升级,原财政单机版用户可以使用网络版。

3.1网络版升级

注意:网络版只需要系统管理员sa执行此操作即可,其他网络版用户不可使用该补丁执行加载操作。

1、接收财政部下发的数据包

点击数据传送接收下发数据

点击选择文件,选择下发数据包,点击接收文件,提示“接收成功”后,即完成下发数据包的接收。

2、备份数据库

导出升级前的债务数据库,作为备份。

3、更新程序

停止债务服务,连接网络版的应用服务器。打开相应的安装程序文件夹,双击执行安装文件“setup.cmd”,进入安装界面。

设置应用服务器类型、版本、用户域和端口 服务器类型,请选择”weblogic”。

服务器版本,根据现有的安装环境选择“weblogic.8.X”或“weblogic.10.X”。用户域,通过后方【浏览】按钮,选择当前债务系统的用户域。端口默认为 当前债务系统的端口 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进入数据库连接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使用的数据库: Oracle(通过右方下拉按钮选择)

录入当前使用的债务数据库的“主机名或IP地址”、“访问数据库端口”、“数据库名字”、“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密码”。

此时再点击【下一步】,即可进入正常安装界面。

安装完成后出现“安装完成”提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此时点击【完成】按钮,即可退出安装程序。程序更新完成。注:

(1)若使用linux环境,停止服务后,将安装程序内的webserverwebappsURclientfile文件夹,覆盖债务系统的用户域applicationsUR下方的clientfile文件夹即可完成程序的升级。

(2)若使用的是weblogic10则需要在weblogic的控制台重新发布程序。

4、加载升级任务

启动债务服务。使用系统管理员sa登录。进入“数据传送”—>“下发/接收报表模板”打开“页签”,选择【升级任务文件】目录中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V3.0(网络版).rmis”进行加载。

使用加载完成后,点击界面右上角,“注销”

注销重新使用sa登录,通过右上角“关于”查看版本信息,显示如下:

3.2单机版升级

1、卸载单机版(1)查找安装路径

鼠标右击桌面债务系统的图标,在快捷菜单选择“属性”

进入属性界面后点击【查找目标】

(2)卸载单机版程序

进入当前债务系统的安装路径。该路径为原始安装路径。

点击“开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单位版)

点击,卸载单机版

点击“确定”完成单机版的卸载。

进入(1)查找安装路径中查看的安装路径,删除【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单位版)】文件夹。

2、安装升级程序

打开相应的安装程序文件夹,双击“Install”图标

进入安装目录选择界面。点击【浏览】按钮,选择在第1步查到的原始路径。点击【下一步】,进行覆盖安装。

点击【下一步】

等待安装,直到出现下方界面,点击【完成】,即可。

3、加载升级任务

登录后进入“数据传送”—>“下发/接收报表模板”打开“页签”,选择上级下发的带有单位信息的【升级任务文件】进行加载。

使用加载完成后,点击界面右上角,“注销”

注销重新登录,通过右上角“关于”查看版本信息,显示如下:

4、接收下发数据

点击【数据传送】【接收下发数据】

11.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金融危机 政府债务 债务管理 国际经验

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管理审慎的政府债务能够加快一国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同时为金融市场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则会延缓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并且成为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2008年以来的主权债务危机印证了后者。

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管理审慎的政府债务是加快经济金融发展的催化剂

一是加快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例如,良好的政府债务管理是18世纪英国超过法国的重要原因1。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代议制政府,由于国债投资人在议会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国债管理较为透明,显性违约风险大幅降低;同时英格兰银行保证货币兑换为黄金,减少了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对国债进行隐性违约的风险,这使得英国政府与法国相比,能够以更低的利息借到更多的资金,从而加快了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二是促进一国金融发展。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市场(core financial market),对金融发展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2。国债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的产品,在一国国内不含信用风险溢价、标准化程度高、流通量大、期限完整。金融产品通过在国债收益率基础上增加风险溢价而进行定价,利率风险通过对国债及其衍生品的买卖而对冲,资金融通通过对国债的质押而实现。要保持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夯实作为基础的国债市场。

(二)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是危及经济金融稳定的风险源

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会加剧一国经济金融的脆弱性,甚至引发政治动荡。高度积累的债务风险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压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国债无风险地位的丧失,会使得广泛持有国债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相关交易萎缩,金融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

国际组织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框架,政府债务管理政策是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政策。

财政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政府收入、支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及税收、消费政策对资源分配、各生产部门、个人的微观影响,赤字或盈余是财政政策的结果。

政府债务管理的对象是政府债务的结构与变化,重点是成本与风险。由于借新还旧的需要,当年财政赤字仅是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融资任务的一部分,对于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而言,甚至不是主要部分。政府债务管理部门通过管理发行结构、调整存量结构、发展国债市场、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等方式,实现中长期以较低成本和风险满足政府融资的需求,降低国内外各类经济金融冲击对政府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

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紧密联系,财政收支缺口积累决定政府债务规模,财政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制定者在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上具有共同理念,如按时还本付息、保持债务水平可持续、采取措施管理与或有债务相关的政府资产负债表风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府债务管理改革

(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迫切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前,各国政府发行国债通常基于政治动机的筹资需求,较少考虑风险;债务管理职责局限于发行与偿还,及在政府部门间(包括央行)分割,并非在系统了解债务组合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采取了放松要素、产品市场管制等经济综合改革措施,但在国债负担率超过75%,还本付息超过税收20%,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从各个渠道形成的政府或有债务累积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认识到,低质量的政府债务管理增加了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风险,制约了综合改革。为此,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发达国家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

此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发展中国家多次发生具有全球影响的债务危机,致使其对债务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对本国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

(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3

1.改变债务管理从属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局面,加强债务管理职能的专业性。许多国家在财政部、央行内部或另单独设置了债务管理办公室或类似部门。

2.借鉴现代金融组合管理理论,债务管理职能由单纯的发行、兑付转变为实现政府债务组合成本—风险综合平衡。政府债务已经是许多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金融组合,债务组合还本付息的规模远超过每年为赤字而发行的新债。

3.加强对政府债务的集中管理。把政府债务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考虑各类政府债务之间的相关性。

4.区分债务风险与财政风险。尽管债务风险与财政风险密切相关,但从原则上,由债务规模、财政赤字等历年或当年预算产生的风险是财政风险。债务风险主要是与成本相关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市场利率、汇率等波动引起债务还本付息成本增加;再如再融资风险,即无法以合理利率借新还旧的风险。

5.实现债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调整债务组合的结构,如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

6.把或有债务纳入债务组合管理范畴。危机国家及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救助国企、银行系统以及地方政府。

7.从组织上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在执行部门中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进行设置。

nlc202309040550

8.以信息系统、计量技术等为基础进行债务管理战略的设计与控制。

9.发展国内政府债券市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发展国内政府债券市场对于降低政府债务成本与风险极其重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广泛反思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政府债券在很短的时期内由投资者眼中的优质债券变为垃圾债券,政府很快丧失了从金融市场进行长期融资的能力。虽然冰岛、爱尔兰、葡萄牙已经恢复长期国债发行能力,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以下特征引起各国政府债务管理部门的广泛反思。

(一)债务危机本质上是财政风险的暴露

不稳健的财政状况使得风险更易放大。历次债务危机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任何单一指标对债务风险的解释能力都不令人满意。例如,日本国债负担率超过200%,金融市场却很少担心其债务风险。然而,毫无疑问,持续赤字、高企的债务负担使得一国经济、金融、政治在突如其来的内外部冲击下更加脆弱,更易受到投机资本影响。希腊加入欧元区后,享受了欧元区低利率的好处,大幅借债。2000—2007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达到4.2%,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期希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由1391.84亿欧元增长至2396.58亿欧元,年均增长8.1%(见图1)。金融危机后,以造船、旅游为支柱的希腊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然而,直接引爆债务危机的是希腊总理揭露前任隐藏赤字,金融市场对此的反应是抛售希腊国债,希腊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1年半后希腊丧失通过长期国债借新还旧的能力。

图1 1997—2012年希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单位:亿欧元)

数据来源:希腊财政部

(二)或有债务转变为直接显性债务引起财政状况急剧恶化

1978年以来,各国政府主权债务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政府筹资营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引起,历次债务危机几乎都与或有债务风险爆发相联系。近两年广受关注的高债务风险国家,大部分由于2008年后政府为向金融系统注资而发行大量国债,进入赤字率高于3%且国债负担率高于60%的区域(见图2)。特别是冰岛、爱尔兰、西班牙在金融危机前均为财政盈余,受金融系统拖累,冰岛、爱尔兰先后爆发债务危机,西班牙成为投机者博弈的对象。截至2010年底,冰岛政府用于存款保险和银行重组的财政成本高达GDP的70%;爱尔兰政府向银行系统注入的资本约占GDP的28%,向银行提供的债务担保约占GDP的16%4;西班牙政府于2010年建立“银行秩序重组基金”。

图2 2007、2012年部分国家赤字率与国债负担率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三)债务危机表现为再融资风险

考虑到经济增长,很难做出大多数发达国家未来收入无法偿还债务的判断。但是,受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偿债风险可能在某一时点集中爆发。政府无法以可接受的成本滚动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风险,称之为再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是国债平均待偿期,平均待偿期越长,债务余额中每年需要滚动发行的部分就越小。2008年末,希腊约48.3%的政府债务待偿期低于5年,约占2008年GDP的46.2%。而英国国债平均待偿期约14年,2008年其再融资需求仅约1700万英镑,约占GDP的1.3%。为缓解短期内的再融资压力,欧元区国家采用换券等方式平滑政府债务到期结构。爱尔兰于2012年将2013、2014年到期的3只国债转换为2015、2017、2020年到期的3只国债,降低2013、2014年融资需求约45亿欧元,约占2013、2014年到期债券的35%。意大利、葡萄牙也进行了类似操作。

(四)欧元区国家面临货币政策约束

以本币发行债券的国家可以依靠增发货币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例如,2008—2011年,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增长约1.2万亿美元(见图3)。而欧元区国家是以单个国家不能直接控制的货币发行国债,无法实现债务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而且由于使用共同货币,危机容易在货币联盟内传染。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仍陷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况下,2011年4月至11月,欧洲央行连续两次加息累计50个基点。2012年上半年,投资者对部分欧元区国家偿债能力的担忧演变为对欧元的担忧,恐慌情绪向欧元区多个国家主权债券漫延。直至2012年9月,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购买成员国国债的OMT计划,虽至今未使用,但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重债国国债利率显著回落。

图3 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数量(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OECD Sovereign Borrowing Outlook 2013

(编辑注:横坐标的刻度“Dec-02”改为“2002-12”,其余依次改为“2003-12、2004-12……”)

(五)投资者情绪常以非理性方式表现

在投资者信心脆弱的市场环境中,任何消息面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大幅增加新债发行成本,使金融市场情绪更加恐慌。例如2011年7月、11月,短短几周内,在西班牙基本面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大起大落(见图4)。

图4 2011年以来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改善政府债务管理的建议

向稳健的中期财政回归是改善发达国家债务状况的根本途径。同时,主权债务危机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成为发达国家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报告集中体现了这些共识。

(一)“斯德哥尔摩原则”5

在总结主权债务危机教训基础上,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斯德哥尔摩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公共债务管理指引》进行了补充。该原则强调,政府债务管理的范围应当包括任何金融资产、或有债务对政府债务组合的影响;制定中长期债务管理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应当与最广义的政府债务相一致;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应当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应当与投资者持续、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投资者策略变化;政府债务组合风险应当保持在审慎水平;应当保持市场操作的灵活性,支持国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二级市场流动性。

nlc202309040550

(二)具体建议措施6

一是改善成本—风险管理框架。重点关注或有债务转为直接债务的风险,金融部门风险与主权风险的相互关系,货币、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各国政府债务管理部门普遍使用成本—风险分析框架筛选最优债务结构,但未将宏观经济脆弱性与债务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纳入框架,而且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对债务危机等极端情况的分析能力较弱。各国压力测试多由政府债务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主权基金等独立进行,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共同冲击下的全盘影响,进行多部门联合压力测试。

二是提高债务结构在宏观经济冲击下的弹性。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再融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通过建立宏观稳定基金或主权财富基金等方式,在筹资困难的情境下为政府提供流动性缓冲。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联合分析,充分考虑各种风险源之间的关系,为压力测试提供真实、自然的情境,更有效率地实现期望的资产负债表风险敞口水平。

三是保持操作灵活性。保持采用多种发行技术的空间,使用买回、换券等操作支持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价格发现能力,降低市场异常波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主权债券发行人,需要特别警惕不成功的市场操作可能对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四是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更好地了解投资者构成及其投资行为,以及监管政策对投资者的影响,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府债务管理理念,识别并降低投资者需求突然消失的风险。

注:

1. Ferguson, Niall (2001): The cash nexus: money and power in the modern world, 1700-2000.

2. BIS,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1999): How should we design deep and liquid markets? The case of government securities.

3. 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总结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实践基础上发布的《公共债务管理指引》(Guidelines for Public Debt Management),可以视作对本轮改革的总结。

4. IMF(2011): Managing Sovereign Debt and Debt Markets through a Crisis—Prac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Lessons.

5. IMF Forum(2010): Stockholm Principles: Guid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overeign risk and high levels of public debt.

6. IMF(2011): Managing Sovereign Debt and Debt Markets through a Crisis—Prac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Lessons.

作者单位:财政部国库司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处

责任编辑:罗邦敏 刘颖

12.环境绩效、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 篇十二

从企业层面, 根据声誉理论, 经营者为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升企业产品的价格, 会注重企业的环境绩效。并且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 经营者会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 为自己在资本市场留下好的名声, 基于这个基础, 经营者会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企业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是企业取得的环境绩效。提高环境绩效, 可以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 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 可以增加信息透明度, 降低信息不对称,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

Kim et al ( 2012) 研究发现, 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 会倾向于提供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 不可能对经营项目进行操纵, 更不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而环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做得不理想的企业, Hughes et al ( 2001) 研究发现, 当三个分组中环境业绩不同时, 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同, 最差的环境业绩者会披露更多的信息。而本文所做的研究是针对那些在环境方面获得认可的企业以及环境方面取得良好绩效的企业, 基于自愿性披露原则, 而非强制性披露原则, 他们更加愿意将企业的良好的形象展示出来, 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提高了企业的盈余质量, 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

吕峻、焦淑艳 ( 2011) 发现, 环境绩效与企业的财务绩 效存在正 相关关系。Dietrich和Lizal ( 2007) 也发现, 环境绩效表现更好的企业会通过降低更多的成本, 从而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 企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小,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没有那么迫切,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也相对比较弱。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环境绩效越好,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姚立杰和夏冬林 ( 2009)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企业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 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 即盈余质量越高, 总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也越低。这说明了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债务成本越高。

那么, 环境绩效和债务成本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Thomas E. S ( 2008) 研究发现, 环境绩效与企业债务成本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环境绩效差的企业债务成本相对更高, 环境绩效差的企业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报酬率。Sharfman and Fernando ( 2008) 研究了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中的267家公司, 发现公司改善环境风险管理会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而我国对于债务成本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会计信息披露与债务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与债务成本等方面, 研究环境绩效与债务成本的文献不多。2007年, 银监会与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相关文件, 推动商业银行建立“绿色信贷”机制, 并引导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因素引入信贷风险评估。根据“绿色信贷”中的规定, 商业银行必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项目进行严格的信贷控制。企业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制度, 企业自身制定各项环境保护制度, 开发环境保护产品和技术, 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由此企业可以获得各项荣誉, 债权人可以据此分析对企业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上获得的各项荣誉, 债权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 将减少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 较高水平的环境信息披露能降低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有助于债权人了解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和信贷动机, 并区分贷款项目的风险水平, 进而降低债权人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决策风险。相应地, 债权人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企业所要求的风险溢价更低并给予企业较低的借款利率, 企业的借款融资成本也将降低。因此, 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 环境绩效越好, 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

二、研究设计

( 一) 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 1) 盈余质量。盈余管理在理论上可以明确界定, 但在实际研究中进行量化和衡量具有一定难度。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大小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文本采用Jones横截面的修正模型计算出来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程度变量。在回归模型中, 得出的真实值与预测值之差εit的绝对值就是我们所需的DA。DA越大, 反映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企业的管理者利用经营性项目进行操纵的程度就越大。

( 2) 债务成本。在国外的研究中, DEBT ( 债务成本) 一般采用债务评级和债务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进行衡量。但是目前我国不存在权威的债务评级机构, 也无法得到各公司的银行贷款、债券及其他非银行机构贷款数据。因此本文采用了Zou和Adams的计算方法, 即DEBT指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利息的总和除以年初年末平均总负债的值来表示, DEBT越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成本越高, DEBT越小, 则表明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

2. 解释变量。SCORE是企业的社会环境绩效得分。企业在当年环境方面获得国际组织的奖励得5分, 国内部委奖励得4分, 省级奖励得3分, 市级奖励得2分, 其他奖励得1分, 无奖励时得0分。当企业的社会环境绩效得分越高时, 表明企业在社会环境这一方面做得越好。

3. 控制变量。除了所选定的上述解释变量外, 可能还有许多变量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债务成本, 本文选取了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LEV, SIZE, BM, BIG4, CFO, BETA, ROA, OWNER, GROW和FA。其他控制变量参考陈汉文 ( 2011) 及现有参考文献 ( Anderson et al. , 2004; Ashbaugh - Skaife et al. , 2006) 。具体定义见表1。

( 二) 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假设和变量, 本文提出三组经济计量模型, 采用模型 ( 1) 分析环境绩效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模型 ( 2) 验证我们所采取的样本中盈余管理和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

采用模型 ( 3) 分析环境绩效和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

( 三)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初始样本是2008—2011年存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去掉了金融行业的公司, ST公司以及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的样本总数是942。其中, 2008年129家, 2009年96家, 2010年374家, 2011年343家。社会环境绩效的信息来源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 其他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和年度财务报告。我们在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时, 对所有连续变量按照分布的上下1%分位值进行了修饰 ( winsorize) , 以控制异常值对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结果

( 一)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和基本情况, 对样本公司的各变量特征进行了如下描述性统计, 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盈余管理程度 ( DA) 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 58和1. 71, 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盈 余管理程 度有较大 差异; 环境绩效 ( SCORE) 的平均值为1. 76,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0和0, 表明不同公司在环境绩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债务成本 ( DEBT) 的平均值为0. 03, 最大值为0. 13, 说明不同公司之间的债务成本有显著不同; 资产负债率 ( LEV) 的平均值为0. 53, 标准差为0. 18, 表明不同公司都充分利用了企业财务杠杆, 充分利用了借款融资渠道; 公司规模 ( SIZE) 的平均值为22. 85, 标准差为1. 39, 表明上市公司之间的公司规模差异不是很大; B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5. 84和 -23. 12, 表明不同公司之间有很大差异; 是否为四大审计 ( BIG4) 为虚拟变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 ( CFO) 的差异较大, 最大值为8. 8, 最小值为 -0. 73, 标准差为0. 3, 表明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取现金流方面有很大差异; BETA的平均值为0. 98, 标准差为0. 2; ROA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为0. 06, 表明差异不大; 第一大股东所持的比例 ( OWNER) 的1/4分位数为0. 25, 说明75% 以上的公司持股比例在25% 以上, 股权较为集中; 营业收入增长率 ( GROWTH) 的标准差大, 表明不同公司的营业收入水平差异大;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 FA) 的平均值为0. 27, 标准差为0. 19, 表明不同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比重比较低, 差异不是很大。我们对相关控制变量进行了pwcorr的相关性分析, 不存在高度相关的变量, 降低了三个模型的多元回归时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 二) 回归分析

1.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 对上述三个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4列示了模型 ( 1) 的回归结果, 表明盈余管理程度和企业的环境绩效在10% 的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企业的环境绩效越好, 企业的管理层对经营性项目的操纵性就越低, 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 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就越可靠, 越真实。这个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也就是说, 环境绩效表现良好的企业, 也会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向外界的投资者提供更有助于决策的 信息。在控制 变量中, 资产负债 率 ( LEV) 的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负债率越高的企业, 企业的盈余质量越低; 企业的规模 ( SIZE) 的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 企业的盈余质量就低; 资产回报率 ( ROA) 的回归系数为负, 表明资产回报率越高, 企业的盈余质量就越高。

注: ***为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为在 5%的显著性 水平上显著; * 为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2. 表5列示了模型 ( 2) 的回归结果, 结果表明企业的债务成本在5%的水平上与企业的盈余质量呈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这个结果符合之前的研究, 即债务成本与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性, 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银行等中介机构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性越大, 违约风险加大, 降低了原有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由此增加了企业的债务成本。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2。这也说明了银行等中介机构能够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 并且会影响债务成本。在控制变量中, 营业收入增长率 ( GROW) 的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越快, 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好, 企业的债务成本越高;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 FA) 的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在总资产中, 固定资产的比例越高, 企业的债务成本就越高。

注: ***为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为在 5%的显 著性水平上显著; * 为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3. 表6列示了模型 ( 3) 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企业的债务成本和企业的环境绩效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和原假设3不相符。相反, 企业的环境绩效越好, 债务成本越高。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债务比率越高, 企业的债务成本就越高; 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越高, 企业的债务成本就越低。银行作为一个信贷企业, 更加看重借给企业的资金是否能够及时收回, 因此, 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 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 将部分资金投入到环保中去, 为企业直接创造收益的资金就会减少, 增加了企业收回信贷资金的风险。这也说明银行考虑信贷成本时更加侧重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银行等中介机构做决策时环境绩效没有起到重要性作用。

注: ***为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为在 5%的显 著性水平上显著; * 为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的94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考察了环境绩效、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控制了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后, 环境绩效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环境绩效与债务成本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研究表明, 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及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重视和使用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 .Kim Y., Park M.S and Wier B..Is Earnings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2 (87) .

[2] .Hughes S.B., Anderson A., Golden S..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are they useful in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1 (20) .

[3] .吕峻, 焦淑艳.环境披露、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 .

[4] .Earnhart D and Lízal L..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Ownership on Firm-Leve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 2001 (45) .

[5] .姚立杰, 夏冬林.我国银行能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吗?[J].审计研究, 2009 (3) .

[6] .Sharfman M., Fernando C..Enviro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 .

[7] .Anderson R.C., Mansi S.A., Reeb D.M..Board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 and the cost of deb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37) .

上一篇:员工素质拓展策划书下一篇:好听极了英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