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历史上提纲(3篇)
1.部编八年级历史上提纲 篇一
16.《昆明的雨》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 2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④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第2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这句独立成段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1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 丰满的 使人动情
/ 2
2.部编八年级历史上提纲 篇二
一、基础知识
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
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
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
急湍甚箭(shèn)
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
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
针砭时弊
晶莹剔透
出类拔萃 B.顶力相助
带罪立功
以逸代劳
变本加利 C.一枕黄梁
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挺而走险
D.立竿见影
名声鹊起
销声匿迹
通宵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
B.望峰息心
C.任意东西
D.乘奔御风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
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
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
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1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
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16、解释加点字。4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横柯上蔽
④千翼竞来
17、翻译句子。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1分)
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
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
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4分)
(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
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
三、综合运用
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 写“山”的:
写“水”的:
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4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 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 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 2007年第 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
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
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7
CDBADCB
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
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
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 18.自富阳至桐庐 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
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
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 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
DDAAABC 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
3.部编八年级历史上提纲 篇三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人员素质的提升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的建设
①成立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2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③现在: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2.海军的建设
①成立时间:1949年4月
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一一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3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④20世纪70年代:
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1971年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来源:学|科|网]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注: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 的海疆?你能举个例子说说?
①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②而新中国成立后,海军不断壮大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1.空军的建设
①建立:1949年10月,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 ②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参与抗美援朝,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如:蒋道平)
1956年,仿制出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③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注: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导弹:是一种会自动寻找目标的飞行武器。按发射点与目标点的不同,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舰对舰、舰对空等导弹按照作战使用的目的不同,又分为战略、战术导弹。按照射程分近程、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和洲际导弹(8000千米以上)。此外还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之分。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地位和任务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实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3.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目前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4.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注:我国导弹部队发展迅速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政府的重视 ③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一政治保障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注:我国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加强国防建设?
最大限度地谋求世界和平是我国加强国防的一贯宗旨,必须加强军队建设,使我国具有反对和制裁侵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卫和平。※※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国防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自然要靠国防来创造和
平环境。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6&17课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2、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确认;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政治保证),平等互利(实施条件),和平共处(目标)
影响: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③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同-----①摆脱殖民统治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发展壮大自己 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
意义:①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4、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四、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③外交人员努力
影响: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②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
2、中美建交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 4、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五、改革开放后一一全方位外交
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注: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提纲】推荐阅读: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06-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0-15
8上历史复习提纲09-27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06-17
八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06-27
七年级历史上问答题07-13
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08-11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08-09
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10-12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