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9篇)
1.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一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运用(20%)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jié()乎 lǘ()左 huī()突 gōng()筹交错 阴yì()伛lǚ()顿bó()qiáng()倾楫摧
二、默写。(12%)
1._______________,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4.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哗然而骇者,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4%)1. 固以怪之矣 _______同 _____ 2. 身被坚执锐 _______同 _____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同 _____ 4. 百废具兴 _______同 _____ 阅读理解(40%)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3%)
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4%)
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不必过分强调格律)(2%)
山肴杂陈太守宴
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5%)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
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5%)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只见那床头捉刀人,六、阅读《游龙门记》,回答问题。(12%)游龙门记(节选)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1,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2,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4相望。神禹5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6,浮虚架水为栈道7,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8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9思德10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11,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12,形状毅然13,若壮夫离立14,相持不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5。布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16,甃甓17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18,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19,倏忽20万变。西则连山宛宛21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22。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23,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24,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注释:1.郭门,城门。2.威峰,高峰。3天汉,天河,也叫银河。4.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5.神禹,即夏禹。传说大禹治水凿开黄河上的龙门山以疏导河水。6.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洞,搭上木架。7.浮虚架水为栈道,在水上凌空搭起栈道。8.制,(建筑的)规格。9.悚肃,必恭必敬地。10.根负土石,突走连接,意思是树根钻入泥土之内,向四外伸展。12.偃蹇,高傲的样子。14.离立,并立。15.危出半流,高高地突在中流。16.不可木,不可用木料建筑。17.甃(zhòu)甓(pì),砖块。18.湍(tuān),急流。19.开阖晦明,云雾开则明,云雾合则暗。20.倏(shū)忽,很短的时间,一会儿。21.宛宛,曲折蜿蜒。22.与天浮,与天浮在一起,高与天齐。23.石洲沙渚(zhǔ),水中的陆地。渚,小洲。24.舸(gě),大船。
1、为什么说“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根据龙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作简要回答。(3%)
2、“明德宫”在“临思阁”的 方向,“临思阁”在“龙门”的 方向,“龙门”位于“明德宫”的 方向。(3%)
3、根据文中有关描写,以“青松奇木”为题,试在下面画一幅画。(2%)
4、常用的写景方法有两种: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本文用了什么方法?对第3小节中的写景顺序,你是否觉得有点乱?简述理由。(4%)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一、嗟、闾、隳、觥、翳、偻、踣、樯
二、1.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狗不得宁焉。
三、1.以同已。2.被同披。3.属同嘱。4.具同俱。阅读理解
四、1、可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
恰当。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C项与题意不合,D项是架空分析。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如本段开头写游人之多,“与民同乐”的思想就在言外。全文最后一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五、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六、1、因为这里山高(层峦危峰,横出天汉),路险(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风高(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浪急(大河奔湍,石峰疑若摇振)。
2、东北、正南、西北。
3、图画不要求画得很象,但要根据文中的描写,把这些树木扎根土石,枝疏叶茂,高大挺立的特点表现出来。
4、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后半个问题无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有点乱。按观察顺序,北开始,再西,接下来应为南,却跳过先写东;写南面所见,或上或下,也有点乱。(反面意见:不乱。游龙门应以峡为重点,古南北方向应详写,东西方向应略写,写“西”后跳过“南”先写“东”,是出于安排详略的需要,更显合理。)
2.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二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3.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三
1. ____ cinnamon do we need to make fruit salad?
A. How manyB. How muchC. How farD. How often
2. Tom, pour the milk ____ the blender.
A. atB. toC. intoD. from
3. Mum is ____ two apples, two bananas and a carrot.
A. cutB. cuttingC. cuts upD. cutting up
4. When I get home, I ____ the TV first.
A. turnB. openC. turn onD. surf
5. When the bus comes, we ____ getting on the bus.
A. take turnsB. turn onC. in orderD. orderly
6. They’re thinking of a recipe ____ a great duck pizza.
A. forB. atC. withD. by
7. Please tell me ____ get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A. howB. how canC. how toD. how far
8. Cindy is trying to make fruit salad ____ apples, bananas and cabbages.
A. inB. withC. intoD. from
9. Monica adds some onions and tomatoes ____ the sandwich.
A. atB. intoC. onD. to
10. Write you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____ you hear them.
A. in orderB. in the order
C. in an orderD. follow the order
11. The twins are both in Grade One. One of them is in Class One. ____
is in Class Two.
A. OtherB. OthersC. AnotherD. The other
12. I like sandwiches with lettuce but my sister doesn’t like lettuce ____
sandwiches.
A. inB. atC. withD. on
13. ____ students in your class get to school by subway, do you know?
A. How muchB. How manyC. How oftenD. How long
14. Finally, you mix it all ____. Then it’s ready. It’s very easy, right?
A. onB. toC. againD. up
15. Yogurt is good for our health. Every day I have ____ yogurt.
A. a cupB. a cup ofC. anD. /
16. We’d like two ____ bread and some dressing for breakfast.
A. sliceB. slicesC. slices ofD. /
17. He gets the pizza ready. Then he puts the pizza ____ the oven.
A. inB. atC. onD. by
18. First listen to the story carefully. ____, you 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A. NextB. The nextC. AfterD. Back
19.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correct way ____ Beijing Duck?
A. eatB. eatingC. to eatD. for eating
20. If you can’t work it out, you may look at the pictures ____ ideas.
A. ofB. withC. byD. for
Ⅱ.据意填词
1. Oh, Tina, I need some help. Can you cut ____ the bananas and
apples, please?
2.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you should ____ you have everything
with you.
3. It is better if you add some cinnamon ____ the hamburger.
4. Come and join us. We are playing cards just ____ fun.
5. They ____ a teacher who is outgoing and kind for the students.
6. First, they ____ the bananas. Then, they cut them up.
7. They go and ask Shirly how to ____ popcorn with a pepper.
8. And then they put some peppers and mushrooms ____ the cheese.
9. Finally you need to ____ everything into a blender.
10. Then add some mayonnaise and ____ up all the ingredients.
Ⅲ.补全对话
A: Hello, Laura.
B: Hello, Charlotte.
A: __1__ you free this afternoon?
B: Ah, yes. So what?
A: Could you come __2__ my house and have supper with me?
B: Sure.
A: Great. I’m going to make a super seafood pizza __3__ supper.
B: That’s nice. Can you tell me __4__ to make a super seafood pizza? Seafood is my favorite, you know.
A: Really? __5__ you put some flour in a bowl. Next, __6__ some
water into the bowl. You mix the flour up. Then cut up peppers
and mushrooms and put them on the cheese. Oh, you __7__ to
add some shrimps __8__ the ingredients. __9__ the pizza in the
oven.
B: And then?
A: Just __10__ on the oven for about fifteen minutes. Then everything
is done.
B: Great! I can’t wait. What time should I get there?
A: Is five o’clock OK?
B: Yes, OK. See you then.
A: Bye!
Ⅳ.完形填空
John was the only son __1__ a wealthy American businessman. Usually he was taken to school by the driver in his father’s beautiful car before the __2__ took his father to his office. One evening his father told him __3__ he had to go to the airport early the next day, so he would need the car __4__ the time that John __5__ go to school. He said that John’s mother, who had another car, would still be in bed at the time he had to leave the house. “Well, how shall I get to school __6__ you need your car and Mum’s still in bed?” John asked. His father thought this was a good opportunity to teach him a lesson about __7__ hard life was for the less rich people of the world, so he answered, “You’ll go in the same way __8__ every other child in the world: go in a taxi.”
1. A. ofB. toC. forD. in
2. A. carB. driverC. droveD. drive
3. A. thatB. ifC. whenD. where
4. A. forB. atC. toD. in
5. A. mustB. has toC. have toD. had to
6. A. ifB. whereC. asD. what
7. A. whatB. soC. howD. too
8. A. likeB. asC. forD. of
Ⅴ.阅读理解
(A)
People are so busy these days that(如此……以致于) many people have no time to cook. This becomes a problem, because most families love home cooking! The food tastes(吃起来) good and warm, and a family meal brings everyone together. In some families, meals are often the only time everyone sees one another 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reason(原因) people enjoy home cooking is that it is often a way of showing love. A parent who makes some cookies(小甜饼) is not just satisfying(满足) a child’s sweet tooth. She or he is sending a message. The message says, “I care about you enough to spend(花费) an hour making cookies that you will eat up in 15 minutes if I let you.”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about the smell(味道) of home cooking. The smell of home cooking pleases people of all ages. It makes most of us feel good and loved—even if we are the ones doing the cooking!Next time when you smell a cake making, stop for a mo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关注) your mood(心情).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Fewer people cook now because ____.
A. they have no time
B. many people are too busy
C. many people don’t like home cooking
D. they don’t like family meals
2. A parent spends an hour making cookies ____.
A. just to satisfy her or his child’s sweet tooth
B. only to send a message
C. to let a child eat up in 15 minutes
D. often to show her or his love
3. The writer thinks the smell of home cooking ____.
A. makes us happy
B. makes us be interested in cooking
C. makes us pay attention to our mood
D. makes us love other people around us
4. A family meal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____.
A. bring every family member together
B. taste good and warm
C. make us begin to love home cooking
D. save us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5. What is the main(主要的) idea of this passage? ____.
A. Family meals are important
B. How to make sweet cookies for children
C. People are too busy to work
D. Homemade cookies taste better
(B)
After John spent(花费,度过) a long time shopping downtown, he got very hungry. Across the street there was a McDonald’s. He didn’t usually eat at fast food restaurants and didn’t know what to order(命令,定购). When he looked at the menu(菜单), it was hard for him to make a decision(决定). Not only were there ten similar types of hamburger dinners, but there were also fish and chicken dinners. He didn’t know what to choose. He thought of asking the cashier(出纳员) for help, but she didn’t look very friendly.
Finally he chose a small chicken meal. “With so many choices(选择;挑选), it’s not very fast—fast food!” he thought.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Why didn’t John know what to order at McDonald’s? ____.
A. He didn’t like fast food
B. He didn’t eat there very often
C. He was a 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
D. He couldn’t see the menu very well
2. What made it hard for him to decide what to eat? ____.
A. He was in a hurry
B. He wasn’t very hungry at that time
C. There were too many choices
D. The waiter took his order too soon
3. He didn’t ask the cashier for help because ____.
A. she was very busy at that time
B. she was not very friendly to him
C. he didn’t know her at all
D. he knew what to order
4. Finally John chose ____ for himself.
A. a small chicken meal
B. a super beef hamburger
C. a super chicken hamburger
D. a small beef meal
5. John didn’t think fast food was fast because ____.
A. the waiters and the cashiers were not very friendly to the customers
B. it took him a very long time to get the meal ready
C.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at fast-food restaurants
D. there were so many choices for him and it was hard to decide
Ⅵ.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每空一词
The b__1__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using it.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alking i__2__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Sometimes you’ll get your words mixed u__3__ and people will not understand you. Sometimes people will say things too quickly a__4__ you can’t understand them. But i__5__ you keep your sense of humor(幽默感), you can always have a good laugh at the mistakes you make. D__6__ be unhappy if people seem to be laughing at your mistakes. It’s better for people to laugh at your mistakes t__7__ to be angry with you, b__8__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The m__9__ important thing for learning English is: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__10__ makes mistakes.”
Ⅶ.书面表达
茶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饮料之一,请你写一写泡茶的过程。
4.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四
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硫燃烧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
称量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6、收集氧气常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7、实验室常用和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或用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或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
气,请写出这三
个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课后练习:指导手册上的相关练习
预习作业: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所需的仪器
有;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防
止;
在试管口应放,防止。
实验结束时,应
先,再。
5.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五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而作为讽刺艺术的典范,它的高明处主要在于用真实而典型的故事情节来体现讽刺的意味。试结合真实而典型的故事情节,探究其讽刺艺术的具体表现。
2.《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________小说。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______代小说家。《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极力描绘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A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著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A拿到监里,坐著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A.范进中举
范进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B.儒林外史
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C.范进中举
杨执中入狱原因
D.儒林外史
范进入狱原因
(2)下列关于上面文段出处之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由众多故事组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B.鲁迅曾评价该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C.该小说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D.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人物全部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反面形象。
4.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选段中的人物A是哪一位?他因何惹来两张状子被人告到知县那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事情经过。
A是_______________;惹来两张状子的缘由:_______________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简·爱》《红星照耀中国》等中外文学名著虽表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但都能够体现出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追求。请从以上名著中选择两个形象,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措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A.吴承恩 水浒传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点着一盏灯而迟迟不肯断气
B.吴敬梓 水浒传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
C.施耐庵 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点着一盏灯而迟迟不肯断气
D.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B.作者通过描绘书中人物,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C.小说通过对士人丑陋嘴脸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
D.小说运用讽刺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名著阅读。
(1)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A)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B)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A)又不肯举。(B)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过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①文中A和B分别是谁?从上文中,可以看出A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A考取功名之后,B曾经通过哪些手段拉拢A,套近乎?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是自传体的小说。《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是幻想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是章回体小说。《骆驼祥子》《平凡世界》是现实主义小说。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骆驼祥子》中虎妞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自己的钱财而娶自己,在寿诞之日与祥子争吵以至闹翻。
D.《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7.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徜徉书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积淀,又能够引领成长,让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①_______________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让我们体会到,在②_______________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读老舍的③《_______________》,我们有所了解: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读④_____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我们有所理解: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8.名著阅读。
(1)阅读《儒林外史》片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听着,不耐烦道:“像这泼妇,真是小家子出身!我们乡绅人家,那有这样规矩!不要犯恼了我的性子,揪着头发臭打一顿,登时叫媒人来领出发嫁!”赵氏越发哭喊起来,喊得半天云里都听见,要奔出来揪他、撕他,是几个家人媳妇劝住了。
选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水浒传》语言通俗、简练,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B.《水浒传》中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C.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表现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激励着人民奋起反抗,如《我爱这土地》《吹号者》。
D.艾青诗歌《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E.《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明代的吴敬梓深刻细腻地描绘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人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9.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大迁移”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B.《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
C.保尔从朱赫来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D.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形象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虞育德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选段说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段,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二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象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妥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乡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A.他“吓了一跳”,是因为他对李给谏说了谎,并不是因为怕妻子生气。
B.“前日说过不曾”,说没有娶妻当时是觉得丈人家地位低下,会让人笑话。
C.“又恐怕理上有碍”,他不想再娶妻,但觉得既然对李给谏说没有娶,不答应亲事,道理上又说不过去。
D.他用戏文中蔡状元停妻再娶,反而成佳话的事件,自欺欺人,平衡内心不安。
11.对《儒林外史》选段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衔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衙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A.王冕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作者把他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B.知县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通过他反映了当时官僚欺压百姓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C.秦老“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这是从侧面表现翟买办的性格。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2.阅读《儒林外史》选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了晚饭,点起灯来,念着回批,叫匡超人写了。家里有的是豆腐干刻的假印,取来用上,又取出硃笔,叫匡超人写了一个赶回文书的朱签。办毕,拿出酒来对饮,向匡超人道:“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是夜留他睡下。次早,两处都送了银子来,潘三收进去,随即拿二十两银子递与匡超人,叫他带在寓处做盘费。匡超人欢喜接了,潘三一切事都带着他分几两银子,身上渐渐光鲜。……潘三送了李四出去,回来向匡超人说道:“二相公,这个事用的着你了。”匡超人道:“我方才听见的。用着我,只好替考。但是我还是坐在外面做了文章传递,还是竟进去替他考?若要进去替他考,我竟没有这样的胆子。”
B.落后讲到潘三身上来,景兰江道:“你不晓得么?”匡超人道:“甚么事?我不晓得。”景兰江道:“潘三昨晚拿了,已是下在监里。县尊吩咐寄内号,同大盗在一处。这人此后苦了。”当下两人会了账,出酒店,一直走到刑房家。那刑房姓蒋,见两人来,请在书房坐下,拿出款单来,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C.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潘三口中的“那些呆瘟”指的是景兰江、支剑峰、浦墨卿等人。
C.“魂从顶门出去了”表现出匡超人对潘三入狱一事的惊讶,对潘三的处境忧心忡忡。
D.蒋刑房用“尊驾”“先生”等词称呼匡超人,是对他如今的身份表示尊敬。
13.名著阅读。
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fù 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伏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著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杂览()
fù()
(2)文段中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文段选自名著《儒林外史》,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中的“童生”是谁?②范进也在此次科举考试中中举,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生”?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接了衣裳、银子,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何以为报?君欲拜为盟兄,将来诸事,还要照顾。只是大胆,不知长兄可肯容纳?”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他拜了两拜,结为兄弟。留他在楼上,收拾菜蔬,替他饯行。吃着,向他说道:“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这便是曾子的‘养志’。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廪生是挣的来的。到后来做任教官,也替父母请一道封诰。我是百无一能,年纪又大了。贤弟,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相见。”说罢,又到自己书架上,细细检了几部文章,塞在他棉袄里卷着……
(1)文段选自《儒林外史》,人物A是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线句,指出马二先生这样说的根本原因及作者对他的态度。
(3)联系整部作品,说出选文中“A”与何人相遇后发生彻底变化的?请结合事例(各举一例),分析其变化的前后形象。
参考答案
1.【答案】
对比的讽刺艺术: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众乡邻的对比,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必凉,极富讽刺意味。
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王冕、杜少卿等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如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进行对比,大大地增
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以美烘托出丑。
夸张的讽刺艺术: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后
因惊喜过渡而发疯,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严监生临死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2.【答案】
讽刺,吴敬梓,敏轩,清,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答案】
BD
4.【答案】
(1)A是严贡生。
惹来两张状子的缘由:第一个是他家的小猪跑到王小二家,他以不吉利为由硬逼着人家买了他家的小猪。小猪长到一百多斤又走错到他家,严贡生就关了小猪,还恶狠狠把来要小猪的小二跟王大打折了腿。第二个是黄梦统因故想跟严贡生借银子,后来亲戚借了银子给他,黄梦统就没有再跟严贡生借银子,但是借银子的契约忘记在严家了,严贡生就以银子不能动而耽误了利息跟黄梦统要利息。
(2)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历经三打白骨精等重重困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最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在战斗中受伤、修路时感染伤寒、双腿瘫痪等重重困难继续坚持革命理性。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对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扶助弱小,抱打不平。《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采珠场救受鲨鱼攻击的采珠人,还手机海底的金银珠宝,支援陆地上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这两部作品都反映出对追求正义、反对压迫、乐善好施精神的赞美。
示例三:《简·爱》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是描绘了我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两部作品都歌颂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5.【答案】
DA
6.【答案】
(1)①A是范进;B是张乡绅(张静斋);从文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做作虚伪的人。
②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登门贺喜,与范进乱攀关系,说是彼此是亲切的世兄弟,是同门师兄弟,亲骨肉一般;送范进房子;送范进银子。
(2)C
7.【答案】
①藤野先生,②保尔·柯察金,③骆驼祥子,④吴敬梓
8.【答案】
(1)严贡生,蛮横无理,凶狠霸道
(2)B,E
9.【答案】
(1)D
(2)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张顺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1)lǎn,赋
(2)粗心伏气,粗心浮气
(3)不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
(4)①魏好古。②科举考试中的等级“童生”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童生。
14.【答案】
(1)匡超人
(2)根本原因: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以热衷“科考”,博取功名为要。作者对马二的态度:批判、讽刺。
(3)匡超人与潘三(潘保正之弟)相遇后彻底变化。
之前:心地善良,勤学上进,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例如:天天夜间读书到很晚,用心服侍父亲出恭,家里房子着火奋不顺身地救出父母。
6.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六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3、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
4、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5、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6、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是第 6个,从后数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7、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8、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一块长35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长11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9、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10、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11、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多少厘米?
12、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名?
13、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4、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多少厘米?
15、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种。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三年级下册能力练习题(重叠问题和代换问题)
1、参加文艺小组的有27人,参加科技小组的有2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8人。这个班参加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
2、三(1)班完成数学作业的有36人,语文作业的有28人,数学语文都完成的有15人。三(1)班共有多少人只完成了一项作业?
3、三(6)班有48人,每人至少订阅《小学生报》和《智力开发报》中的一种,已知订《小学生报》的有32人,订《智力开发报》的有29人,两种报纸都订阅的有多少人?
4、三(3)班有45人,其中26人参加了数学竞赛,22人参加了作文竞赛,12人两项竞赛都参加了,有多少人两项竞赛都没有参加?
5、三(2)班28人参加绘画组活动,19人参加航模组活动,其中有8人两个组都参加了,还有4人一个组也没有参加,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6、妈妈买了3本笔记本和1枝钢笔共21元,如果买1枝钢笔和2本笔记本就要付18元,1本笔记本和一枝钢笔各多少钱?
7、有筐苹果,从第一筐里拿出4千克后,第一筐还比第二筐多2千克,原来第一筐比第二筐多多少千克?
8、6千克虾的价钱等于9千克鱼的价钱,1千克鱼8元,1千克虾多少元?
9、如果18个苹果和2个西瓜一样重,8个西瓜和8篮草莓一样重,6篮草莓又和2个哈密瓜一样重,那么2个哈密瓜和多少个苹果一样重?
10、○=□+□+□
○-□=()个△
□=△+△+△
○+□+△=()个△
☆+☆=◎+◎+◎
☆+☆+◎=()个◇ ◎+◎=◇+◇+◇
☆+☆-◎=()个◇
☆-△=24 ☆=△+△+△+△ ☆=()△=()
□+○=42 □=○+○+○+○+○ □=()○=()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叠问题和代换问题练习题
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2、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还是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3、为庆祝“
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2个,从右数起是第4个,从前数起是第3个,从后数起是第5个。鲜花队共有多少人?
4、三
(四)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学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起是第6个,从后数起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
(四)班共有多少人?
5、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连接在一起,成了一块新的木板。如果这块新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块木板原来长多少厘米?
6、把两块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成了一段新更长的纸条。如果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这段纸条原来长多少厘米?
7、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了一块长35厘米新木板,中间重叠部分是11厘米,这块木板原来长多少厘米?
8、两根木棍连在一起,从头到尾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问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9、一次数学测验。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10、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11、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连接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块。问中间重叠部分是多少厘米?
12、三
(五)班有42名学生,会下象棋的有21名,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都会不下的有10名,两种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15、三
(四)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
(四)班共有多少人/
16、三
(一)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语文报》的有30人,两份都订的有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7、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连接成中间重叠部分是15厘米的长木板。这块连在一起的长木板是多少厘米?
18、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19、小杰从商场买回各种各样的花共48朵,数了数发现,红颜色的花有20朵,塑料花有24朵,玫瑰花有18朵,又发现红塑料花有5朵,红玫瑰花有6朵,塑料玫瑰花有7朵。问红色的塑料玫瑰花有多少朵? 20、三
(一)班共有学生55人,今天戴帽子的有12人,穿蓝色衣服的有26人,穿运动鞋的有23人,而戴帽子又穿蓝色衣服的有5人,既戴帽子又穿运动鞋的有2人,既穿蓝色衣服又穿运动鞋的有4人。问今天戴着帽子、穿着蓝衣服、穿着运动鞋的有多少人?
21、林林课间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班共40人,喜欢吃鱼的有30人,喜欢吃肉的有28人,喜欢吃青菜的有20人,而同时喜欢吃鱼、吃肉的有15人,同时喜欢吃鱼、吃青菜的有18人,同时喜欢吃肉、吃青菜的有13人。问这三样都爱吃的有多少人?
22、某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28人学电脑,有35人学美术,有37人学钢琴,有40人学奥数,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学?
23、某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28人学电脑,有35人学美术,有7人学钢琴,有40人学奥数,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学?
2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乙跑到多少楼?
25、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小红恰好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小明跑到第16层,小红跑到第几层?
26、两名同学比赛爬楼梯,1号爬到第六层是4,2号爬到第9层,当1号爬到第十一层时,2号应爬到第几层?
27、甲的爬楼速度是乙的2倍,当乙爬到第六层时,甲爬到第几层?
28、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29、有一个圆形花圃,周长是30米,每隔3米栽一棵月季花,每两棵月季花之间栽一棵兰花。花圃周围栽了多少棵月季花?多少棵兰花?
30、有一个正方形水池,绕着它走一圈是20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0米装一盏红灯,再在相邻的两盏红灯之间等距离地装4盏黄灯,水池周围一共装了几盏红灯?几盏黄灯?
31、一条公路长480米,在两旁植树,两端都植。每隔12米栽一棵杉树,两棵杉树之间又等距离栽了3棵柳树。问杉树和柳树各栽了多少棵?
三年级下册第八九单元练习题
1、一本相册有36页,每页可以放6张照片,3本这样的相册可以放多少张照片?
2、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月要产生35千克垃圾。照这样计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3、小强给自己列出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每天绕学校操场的跑道跑两圈。学校操场跑道每圈400米,他一个月能跑多少米?(一个月按30天算)
4、光明旅行社有3辆大客车和5辆小客车,大客车可乘45人,小客车可乘30人。光明旅行社可同时接待多少客人?
5、在一次团体操表演中,有120人参加,分成4个方阵,每个方阵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6、九九文具店进来720枝钢笔,共4箱,每箱有18盒。每盒装有多少枝钢笔?
7、妈妈到超市去买牛奶,有两种购买方案:4盒装的卖6元钱;单盒卖1.80元。哪一种购买方案比较合算?
8、有288本书,平均装在4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
9、三(2)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6人,全班共有40人,既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几人?你能用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0、下面是三(2)班参加科学兴趣小组和自然兴趣小组的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参加这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科学小组
张军 王宇
李强
吴明
龚玲
郭红 自然小组
李帅
宋江
张军
张超
刘凡
李强
11、买1枝圆珠笔的钱可以买2枝铅笔,买一枝钢笔的钱可以买10枝圆珠笔。买一枝圆珠笔的钱可以买几枝铅笔?
12、求出○、□、※所代表的数
(1)○=60-□
○=3□
○=()□=()
(2)○+□=35 □+※=38
7.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wù)苟得(gǒu)不屑(xiè)...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蹴尔而与之(c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2)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3)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5)不可以已乎(停止).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蹴尔而与之(给)(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舍生而取义者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行道之人弗受 .D.为宫室之美 .
皆以美于徐公 .
是以谓之文也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A项中的“而”分别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C项中“之”分别为:助词,的/代词,它;D项中“为”分别为:因为/向;只有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比。)5.(黔东南中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B)...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解析:B项中“加”是名词,益处。)
6.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屑也(不屑一顾).(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为非作歹).(3)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患难与共).(4)所欲有甚于生者(欺人太甚).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贤者能/勿丧耳 D.是亦/不可以已乎
(解析:贤者/能勿丧耳)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人没有丢掉罢了。(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耳顺 ②垂髫 ③而立 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① →④→③→②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被《南方论刊》登载了,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贰佰圆(元)或贰佰圆(元)整。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借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此据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②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②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2018年4月16日”。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贤者能勿丧耳(丢掉).(2)蹴尔而与之(用脚踢).(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奉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操蛇之神闻之,惊惧不已 .(解析:A.“是”的意思分别是:“这种”和“这种做法”;B.“穷”的意思分别是“贫穷”和“走到尽头”;C.“奉”的意思分别是:“侍奉”和“供给品”; D.“已”的意思都是“停止”。)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3)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天性(天良)。
13.(云南中考)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内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14.(云南中考)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作者肯定得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15.(黔东南中考)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释】 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解析:D项中的“谓”意思是:告诉,对„„说。)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以刀劈狼首 ..D.辞而行思而不学则怠 ..(解析: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对,对于。)17.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我听说君子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开明君主。
(解析:【乙】文中的齐景公尊重知识分子,却并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8.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八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
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两个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3.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 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A、透明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7.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A.加快反应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C.减慢反应D.使烧杯受热均匀 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9.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B.50mLC.100mLD.200mL
10.下列仪器,能够用来加热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A.0.5mL
B.1mL~2mL
C.3mL~4mL
D.5mL~6mL13、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14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20mL
D、无法判断
15、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 g,游码读数为0.8g,对此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A此操作违反规定,无法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B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9.8gC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8.2g
D此操作值得提倡,将错就错也能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 15.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ABCDEF
ABCDEF(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填标号,下同)(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
1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17.指出左下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1)。(2)。(3)。
1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_____套入,夹在____________。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_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并且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有所不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0.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a、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b、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c、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4分(1)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 篇九
1. choosechoose作动词,意为“选择,挑选”,后接宾语,常用搭配如下: choose sth. for sb. 为某人选择某物; choose sb. to do sth. 选择某人做某事;choose + wh从句(where,what,when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例如: We has chosen a birthday present for you. 我们已经为你选择了一个礼物。 I’d like to choose Jim to go there with me. 我选择吉姆和我一起去。 Our teacher will let us choose where we should have our picnic. 我们老师要我们选择哪儿野炊。
2. chance(1) chance表示“机会”,是可数名词,要表示“做某事的机会”,其后可接 to do sth. 或 of doing sth.。例如: It is a good chance to study English. 这是学习英语的好机会。 I have a chance of going to Beijing. 我有机会去北京。(2)表示“希望”、“可能性”,可用作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要表示“做某事的可能性”,通常后接“of doing” 形式。例如: He has a good chance of winning. 他很有希望获胜。 There is still chance that you will pass the exam. 你考试及格还是有希望的。(3)用于 by chance, 意为“偶然地”、“无意中”。例如: He met her by chance. 他是偶然遇到她的
3. manage (1) 作动词,意为“管理;经营;处理”。例如: He manages a hotel for his father. 他替他父亲经营一家旅馆。 (2) 作动词,还意为“控制;照管;驾驭”。例如: She doesn’t know how to manage her naughty children. 她不知道怎样管好自己的顽皮孩子。(3) 作动词,还指“设法做到”。例如: How did you manage to get their approval? 你怎么得到他们的同意的?
【拓展】辨析:manage to do 与try to domanage to do… 则表示“设法做某事而且成功了”。try to do… 意为“尽力做某事”,但是不一定做成。例如: He manag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 He succeeded in passing the examination. 他成功地通过了考试。 He tried to get the work done with little help. 他尽量在没有什么帮助的情况下完成工作。
4. support(1)support用作动词,意为“支撑、负担重量”。例如: Is the bridge strong enough to support heavy lorries? 这个大桥是足够结实支撑这个重的货车吗?(2)support用作动词,意为“养(家);维持(生活);负担(费用)等”。例如: It’s difficult for him to support himself on such a small salary. 对于他用这么低的薪水养家很困难。 They encouraged me, and they supported me with money.
他们不仅鼓励我,而且与我以金钱上的支持。(3)support用作动词,还表示“支持,赞成”。例如: His family supported him in his decision. 他的家庭支持他的决定。(4)in support of 表示“支持,证明 (作状语)”。例如: He spoke in support of the plan. 他发言支持这项计划。
5. enter(1)enter作动词,意为“进入”。等同于go into, come into。注意enter后面不能跟into。例如: She entered the room quietly. = She went into the room quietly. 她悄悄地进入屋中。(2)enter还可意为“参加,加入;使参加;开始从事;登陆,将……输入”。例如: TheUnited Statesdid not enter the war until April 19, 1917. 美国直到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九日才参战。 They entered their child at a private school. 他们让他们的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就读。 He showed me how to enter data into the computer. 他告诉我如何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6. hurthurt为普通用语,既可指肉体上的伤害,也可指精神上、感情上的伤害。例如: You hurt her feelings when you said she was fat. 你说她胖,伤害了她的感情了。 I hope you haven’t hurt yourself. 但愿你没有受伤。
【拓展】表示人体某部位“痛”时的几种结构:(1)have a + 身体部位名词后加-ache构成。例如: have a headache 头痛 have a toothache 牙痛 have a stomachache胃痛(2)have a sore + 身体部位名词。例如: 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痛 have a sore arm 胳膊痛(3)身体部位 + hurt/ache。例如: My eyes hurts. 我眼睛痛。 My legs ache. 我腿疼。(4)have a pain in/ on + the + 身体部位。例如: I have a pain in the arm. 我胳膊痛。(5)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 one’s + 身体部位。例如: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eyes. 你的眼睛有毛病。
7. achieve(1) achieve作及物动词,意为“完成,实现”。例如: You will never achieve anything if you spend your time that way. 你若总是这样消磨时间,就永远不会有所成就。 Everybody should be given the chance to achieve their aims. 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No one can achieve anything without effort. 谁也不可能不努力而有所作为。(2) achieve作及物动词,意为“达到,赢得”。例如: The actor achieved fame when he was only nineteen. 那位演员十九岁时就成名了。 She achieved no success. 她有没获得成功。
【拓展】achievement作名词,意为“成就,成绩”。例如: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is a great achievement. 发明电脑是一大成就。
【九年级unit7单元练习】推荐阅读:
九年级第九单元练习10-05
九年级政治单元同步练习题11-07
九年级语文单元设计10-19
九年级英语1到10单元09-09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明01-04
五年级语文综合练习单元11-12
九年级第六单元检测题11-11
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11-22
小学五年级语文九单元作文范文01-03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