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缺水的调研报告

2024-06-16

地区缺水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

1.地区缺水的调研报告 篇一

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缺水的`原因在于干旱,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 者:李青 作者单位: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山西省长治市中兴路546号,046000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3(4)分类号:F323.213关键词:植树造林 生态环境 缺水问题

2.地区缺水的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字:辽宁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生态环

辽宁省是我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目前该省的水资源总量为325×108 m3,其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为785 m3,人均拥有量占全国的第21位。辽宁西部地区是辽宁省最为缺水的区域,其水资源短缺的困状,一直困扰着辽宁省西部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地下水资源状况

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辽宁省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基本上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区和河谷平原区。其地层结构中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砂砾卵石、砂砾石、中粗砂等,而且由于地质结构渗透性较好,该地区的受地层结构的影响,其出水量在山前倾斜平原区单井出水量一般为1000~3000m3/d。

1.2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辽宁省西部地区地层的含水岩组由长城系、寒武系、奥陶系构成,其地质结构中的岩性主要有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等。经过勘查可知,辽宁省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贮存于岩石的可溶性裂隙溶隙之中,由于该地区的出水量差异较大,特别是裂隙溶隙发育区,出水量可达100~150L/s。

1.3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辽宁省西部地区含水岩组基本上主要由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二叠系构成,受当地地层结构构造影响,这些层状岩石在燕山期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了盆地、向斜及早斜充水构造,其含水岩组的岩性也主要为砂岩、砾岩、砂砾岩、页岩夹油页岩等所构成。受岩性的作用,该地区的地下水多具承压性,有利蓄水构造部位钻孔出水量可达1000m3/d,PH值8.6~10,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多为HCD3-Ca或HCO3C1-NaCa型。

1.4 块状岩类裂隙水

地下水赋存于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辽宁西部的这部分水资源基本上广泛分布于四市辖区内的广大低山丘陵区,其区域范围基本上面积约25262km2。这一区域的含水岩组岩性大多数为各期火成岩及变质岩类,而且其岩石特点基本上多呈致密块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型的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较差。特别是泉流量较小,并且随季节性的变化较大,泉流量多在0.01~0.1L/s。

2 缺水因素分析

2.1 资源性缺水

辽宁西部地层基本上多由火山岩及变质岩组成,基岩裸露,地表构造复杂,多是构造低山丘陵地形,受当时气候的影响,该地区的部分地区因风化剥蚀强烈,在构成上基本上组成低缓起伏的低丘陵。但是由于这一区域的岩石完整,成岩节理及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不甚发育,其结果就会因为地貌条件不利于水的集聚,而且会使大气降水被迅速排泄掉,不能转化为地下水。

2.2 经济性缺水

辽宁省西部地区第四系含水层渗透性好,单井涌水量大,但这些河谷多为短流河谷,形成坡度较大,地下水迳流条件好,丰水期的降水有快就随着地表和地下迳流被排泄掉。目前由辽宁省西部地区于没有经济上的支持,在水利工程投入上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措施保障,结果就会造成大气降水很快就随着地表和地下迳流被排泄掉,不能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下水缺乏。

2.3 技术性缺水

目前该地区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以河谷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而对深埋藏的基岩地下水和构造型基岩地下水,由于对其储存条件和富集规律的研究不足以及受开采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4 水质性缺水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结果就会造成地层失水,产生海水入侵,必然就会致使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后,从而减少了地下淡水的资源量和资源质量;辽宁省西部地区地下水开采的特点是以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集中开采为主,农田灌溉和人畜生活用水为辅。西部地区存在开采布局不合理现象,使得地下水水位降幅过大,局部近海地段,另外处于城镇及厂矿下游的地下水受到影响,由于受到城市和厂矿排放废水的污染,地下水水质严重超标,水污染后,使得辽宁省西部地区本得就紧张的地下不资源进一步减少,缺水情况更加严重。

3 地下水层构造类型

3.1东西向断裂蓄水构造

辽宁西部地区的东西向断裂蓄水构造常常表现为压性特征明显,断裂面倾角一般为70~80°,常为NW及NE向斷裂斜切。该断裂带为弱含水构造,沿断裂方向有断续的泉水出现,特别与NW断裂的交接部位,泉水出露较多,其含水条件西部好于东部,泉水流量多为50~100m3/d。

3.2 北东向断裂蓄水构造

该类型断裂蓄水构造的走向多在NE50°左右,性质多为压性、压扭性冲断层,常与张性、张扭性断裂配置,呈“多”字型构造带。断层部位常有泉水出露,但富水性偏小,多为10~30100m3/d,属弱含水构造带。

3.3 北北东向断裂蓄水构造

由多条压性、压扭性断层与若干条张性、张扭性断层构成发育的“多”字型构造,对地下水的运移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有明显的含水、导水和阴水等作用。断裂带规模较大,断裂出现比较密集。压扭性断裂一般延长几十千米,走向大致与山脊线方向一致,往往起着阻水作用,使来自分不岭部位的地下水得以富集、抬高水位,甚至溢出地表,出现一些串珠状的泉水点。张性、张扭性断裂延长较短,一般仅几千米至十余千米,与主要山脊线方向垂直或斜交,多切割不同含水层,起着沟通和排泄地下水的作用。

3.4 北西向断裂蓄水构造

该类型的断裂蓄水构造的走向多为北西330°,断裂性质多为张扭性,长约5~10km,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较大,可达80°,裂面光滑,有泉出露流量0.57~1.24g/L。

4结束语

上一篇:看《爱国主义电影之雷锋的故事》有感下一篇:企划部门及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