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误区(精选8篇)
1.新闻写作误区 篇一
年纪太大
年龄大是找工作的一大障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简历写作误区
。最让人气馁的情况是:你明明有能力担任某项工作,却因为超龄而被拒绝了。
履历表往往太强调年龄、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子女年龄)等问题----而这些细节对大部分工作而言,应该和当事人是否适合没太大关联。但由于这类资料通常列在履历表的开端,读者几乎是被迫要给予特别的注意,于是在还没更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前,便先被影响而产生不好的印象了。
基于上述理由,除了姓名、地址、电话以外,你应该把有关年龄的资料放在履历表的尾端----除非你认为这些资料摆在前头,基于某种理由,可能会增加你取得面谈的机会。另外,你可以写自己的生日而不要写出自己实际的年龄,如果老板认为年龄是个重要参考因素,让他们自己去推算你的年龄。
失败经验
假设老板聘任员工都是为了达成某项结果,那么,在履历表上标明你的失败经验,自然会对你极为不利。记住:失败终究是个事实。有趣的是,你在履历表上无心写上的一些字句,很可能使读者产生某些印象而认为你是个常败将军或倒霉蛋。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l)“婚姻状况:离婚”。奇怪的是人们经常在履历表上写出这样的字句,同时还犯了另一个错误---把它摆在履历表的开头位置上!不论你如何看待离婚,这个字眼都代表失败,并能立即使你贴上一张“失败者”的标记。如果你结婚了,就实说无妨;如果你离婚了,就说你还“单身”,如果你正处于分居时期,仍然说你“已婚”。
(2)工作头衔。即使你曾一帆风顺,误导的工作头衔仍将造成损失并使你看起来像是个失败者,请参考下列“事业模式:
现任工作“销售经理”
前任工作“销售总经理”
前前任工作“销售经理”
为什么你会从“营销总经理”调回原职“营销经理”呢?对此你或许有十足的理由。而事实上,同样的工作头衔在不同公司便代表不同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以前的工作头衔可能给人错误的印象,不要犹豫,把它改换成别的名称,必要时,你可以在面谈时解释这么做的理由 如果你盲目保留原工作的头衔而不作任何更动,或许你连面谈的机会都丧失了
(3)半途而废。不要在履历表上写你曾起头一件事而之后放弃掉了,没有人会喜欢这种“半途而废”的人,即使你获得面谈的机会,他们必将质疑你当初为何没把工作完成。所以,在写履历表时,切忌记录你曾中断的任何事情。
条件太好
条件太好的人尽管你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来求职单位应聘,但是你很难让老板相信你会甘于留在现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首先,他们会以为几个月后你将不满现状而另谋高就;其次,他们会觉得你的变卦不去也会令他们不安,甚至可能带给他们威胁感----老板通常不喜欢他们的部下太过于聪明伶俐。
尽管你必须强调自己的优点,但仍要当心别吹牛过了头而给人自负的印象:自信和“炫耀”常常只是一线之隔。
拥有“太多”学历也和学历太少一样麻烦,除非你是要应征学术界的工作,否则不宜把学位摆在履历表的最前面。假设你是个曾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应征某些工作时,你可能必须把学位搁在一边而不是特别强调它;否则直接把“博士”称谓和你的名字联在一起,结果可能使人对你敬而远之。
想在科技、学术界谋职的人,特别容易被老板视为超”重量级”的人物,加上求职者本人往往刻意详述曾发表的每篇论文,因而更使人不敢加以录用。当然,把那些细节列出来很重要----但是,那些资料要和履历表分开来写。
受训课程有时对应征也是有害无益,常常有人会在履历表上,列出以前工作时曾受过的各种训练课程。但是有些人列出的课程范围极广,因而使老板不得不怀疑,这人利多少时间能真正用在工作上。这种“职业受课生”应征工作时很容易被人看出端倪,你在记录这方面的资料时,最好事先筛选过,挑一些比较重要或比较相关的受训课程即可。
缺乏经验
如果你被认为缺乏必备的工作经验,问题往往出在你没把履历表写好。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不智的求职者会犯这样的错误:
他们强调的是以前的老板而不是强调自己,或你从某一“行业”转到不同的行业时,强调的是最近的工作从事“甲类产品”(冰箱、洗衣机)的分配营销工作,而不是你正要应征的工作和乙类产品”(电视、录相机等)的营销经验。甲、乙两类相关的共同点是两者皆为“家电用品”----你在履历表上应该要提的正是这个词儿,而不是两类产品个别的特色。
你要简明扼要才能使对方了解你有相关经验,不要使用一些笼统而含糊的字眼,你不应该太介意自己欠缺什么经验,重要的是你具备什么经验可以让新的老板愿意录用你。
如果你花太多的笔墨陈述早期的工作.你的履历表还可能变得杂乱、没有重点。考官们只可能对你近几年的工作感兴趣:愈往前推,愈是离题太远。那些早期的工作,你只要列出老企业的名称和你当时的工作头衔即可,对大多数人而言,在他们的事业过程中确实拥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只是经验不连贯而穿插许多不相关的经验而已。如果你的情况正是如此,对你最合适的应该是能把那些相关的工作经验特点挑出来的履历表。
缺乏相关经验无疑会降低你获得面谈的机会,而事实上情况也通常如此----不管你是否真有足够的相关经验。很多求职者在这一关失败了,原因不是他们相关经验不足,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推销自己,你又怎能责怪一个忙碌的大老板没能在60秒内作出正确的结论呢?
引起偏见的特点
不论我们是否肯承认,每个人多少都有偏见,亦即我们常以年龄、性别、长相等因素来评断别人,这种产生偏见的情形在面谈时最容易见到。然而,求职者往往没有想到:履历表上的某个部分可能引起老板更大的偏见;这个部分通常我们称为“嗜好”或“兴趣”。
这个部分的重要性如何取决于你,但是一旦决定把它包括进你的履历表中,那么你就得当心了。很多“雇主”会特别注意你工作以外从事哪些活动,因为这样有助于了解“你整个人”。不幸的是,如此一来,也有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偏见。曾听过不止一个老板说他们不愿面试在履历表上写着喜欢“下围棋”或是“旅游”的人,其中的道理可能是因为这两项兴趣都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些人可能因此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列出所有嗜好也可能非常无趣,很多求职者写下一项兴趣,原因不是真的喜欢该项活动,而是他们想不出别的兴趣可写,如果你这部分显得“虚伪”而不能自圆其说,精明的主考官一问便会猜出你的伪装。进而可能觉得你履历表其余的部分也不足相信了。
此外,你兴趣的组合所产生的整体效果也会影响读者对你的印象(可能更好或更坏)。
----例如:阅读、集邮、听音乐
如果老板要找的是在团队中工作的人,你这些兴趣组合便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因为这些都是单独进行的活动----是否意味着你孤僻、没有朋友呢?此外,这些嗜好多少显得有些不活泼,如果对方想要相当“活跃”的人,这些兴趣组合将一点也没有帮助。
至于履历表的其他部分,你应该强调自己的特色,以及一些成功、成就、技能、才艺,等等。且看下列的组合。
----学校主管、协会理事长
由这些经验可见当事人的接触面很广,他可能具备不少有用的特质,例如:具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主观能动性强、领导能力强,积极进取而非被动消极,等等。此外,上述的工作经验还可用来佐证履历表上陈述的其他技能,对于其他不足的技能和经验,这些资历也可发挥补偿的功用。
总之,你要问自己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所从事的活动是否十分有趣,因此可能增加我获得面谈的机会?还是这些活动反而会对我不利?”如果没有任何帮助,还是不提为妙。
经常跳槽
如果你经常换单位,且看不出你变动的模式背后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你可能会被认为是习惯“经常跳槽”的人。这时,考官们会认定你个性散漫、缺乏明确目标,且老是和工作格格不入。
你换过的工作愈多(不论是否换得有道理),履历表便可能显得愈“杂乱”,为了避免这个毛病,你不妨采用能发挥功用的履历表,并把工作的任期摆在明显的位置上。
就传统习惯而言,履历表似乎过于注重工作任期而把时间列在左边,由于我们是由左向右阅读,第一个看到的自然就是日期了。如此一来,我们可能注意力分散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信息。所以,可以把日期摆在右边----毕竟,你曾做过什么比你何时做的还重要得多了。
为了不让人误会你是喜欢经常跳槽的人,你可能会注明当初“离职的理由”,但是这件工作不妨等到面谈时再说----要解释动机还是面对面地谈比较能交代清楚。
大体而言,在履历表上标明有“工作目标”或“寻求的职位”要十分小心。但是,经常跳槽的原因可能是你过去没有明确的目标才导致的结果,为了弥补这项缺憾,明确而有自信地写出你现在的目标,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年纪太轻
被视为“年纪太轻”和被视为年纪太大一样都是年龄的问题,这对工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是否能胜任工作,年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缺乏技能却会使“年轻”或“年老”的人都无法胜任工作。有些工作需要的对象必须具备相当的成熟度,而低于特定年龄下的人往往找不到那么成熟的人选。此外,公司内部的某些人也可能从中作梗,基于个人安全因素的考虑,这些人会把“后起之秀”当作是他们职位未来的一大威胁。
如果你果真具有企业要求的成熟度和技能,这些特质你都具备了,那么你能在履历表上充分表现自我才对;这时,你不该提到自己的年龄,如此你只是自暴其“短”,你会转而崭露自己的信念和自信的形象。你要克服的是一般人对年龄的刻板印象,你要确实把履历表写得很吸引人,并且绝不能显得自卑或缺少自信。
薪水要求
如果把要求的薪资写在履历表上,你便冒了以下的几种危险:
(1)老板将会知道你目前(或最近)的薪水比他们愿意付的薪水还高。这时,即使你可能自愿降薪,也不会有面谈表达意愿的机会了,因为老板通常不愿雇用这种薪水愈赚愈少的人,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利用他们“填补空缺”,并且很快你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或者,他们会以为给你面谈机会只是浪费你的时间而已。
(2)老板将会知道你目前(或最近)的薪水运比他们愿意付出的薪水还低。这时,你可能有面谈的机会,但是你薪资的筹码大大削弱了----如果薪水可以讨价还价,他们会用你目前的薪水为起薪。反过来说,他们也可能根本不给你面谈的机会,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太“微不足道”而无法胜任该项工作。
(3)你可能提供非常误导的信息。你目前的薪水本身,并不能精确反应该项工作对你的价值。你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福利,目前你的薪水或许比别家老板付的薪水高,但是对方提供的“总报酬额”可能更高。相反地,你现在的薪水或许看起来低很多,但是你此时的总报酬可能比较高,尤其当对方根本没有任何福利的“加项”时更是如此。如果你觉得必须说出你的薪水是多少,那么把它写在应聘信上----千万不要扯进履历表中。
没内容可写
没内容可写的求职者,失败是可以预期的。履历表中什么有力的信息也没有----考官根本不知道要凭借什么理由给应聘者面谈的机会。一份好的履历表应该传达这样的信息:“好好看看我,我会值得让你在面谈时了解我的。”而没内容的履历表则传达极不同的信息:“我只是碰运气看你会不会见我,之后我将真的让你知道我有多差劲。”
有些应聘者提出的保证不足,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何特长(或者到底强调什么长处),所以不能向读者提供什么保证。本书前面曾说明自我分析的必要性,以及对“自我”研究有助于了解你是怎样的人,和你需要怎样的工作。完成自我分析的工作后,在找工作时你该转移重点,显示你对企业的需求也有相当的兴趣和了解。很多求职者就是没能做到这一点,而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找工作,于是他们的履历表只是依序列出企业的名称、工作头衔、职务内容----却没有标明自己的技能、成就、特质,等等。
此外,他们在一同寄出的应聘信中还会使用“我想要”、“我现在要找……”之类的词句,这是任何人都讨厌看到的措词。好老板当然会有兴趣了解你对工作目标和薪水方面的要求如何,但是先决条件是你先能明确让他知道你将有所贡献。而没有内容的履历表却没能传达这样的信息。
用人单位都需要你书面保证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早期筛选履历表的过程中将会淘汰所有那些没能提出保证的履历表,而这时所有“毫无内容”的履历表便被判出局了。
写10页自传的应聘信并不好----这么做只是加重人事部主管的工作量而已。你的读者需要的是能出证据给上司看,他们必须能够说:“我认为我们应该面试这个人,因为他……”。
2.新闻写作误区 篇二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文学类院系,教学误区
过去, 新闻传媒作为党的喉舌, 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我国是高考限制招生的专业。随着新闻媒体的市场化改革, 高校扩招, 新闻专业招生的限制令逐步放开, 各级院校纷纷办起了新闻传播专业, 其中绝大多数开设于文学类院系。《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专业的专业水准和办学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 该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 也是目前我国文学类院系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在文学类院系开办的新闻专业中, “文人思维”往往深刻地影响着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 师生容易出现将新闻与文学相混淆的现象。从目前我国的学科分类上来看, 新闻学与汉语言文学同属于并列的一级学科, 并无附属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结构、功能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 这不单是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目前中国大陆许多文学类院系由于师资大多数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 “文人思维”过于浓厚, 缺乏新闻专业的理念, 结果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一、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名词术语望文生义
文学类院系缺乏对新闻专业应有的学术尊重, 对新闻传播学的名词术语望文生义, 教学方法不当。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 体现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 则表现为含有较多的名词术语, 如“新闻专业主义”、“提问方式与形式”、“暗访”、“通讯”等。要做到对新闻学专业名词术语理解准确, 仅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对《中外新闻史》、《新闻学概论》、《新闻英语》、《传播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学习, 还需要有丰富的新闻采写实践经验, 否则就容易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中国大陆一些文学出身的教师在教新闻采写课程的时候, 觉得“通讯”篇幅长, 重文采, 文学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大肆鼓吹“新闻与文学合流”, 说这是今后新闻传媒发展的趋势, 要求学生加强新闻的篇幅和文采, 甚至还把这样的观点写在新闻与采访的课本里, 这是违背新闻传媒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作为政治经济生活重要情报的新闻信息, 在国家和普通民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新闻为本位”是当今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微博的普及, 一句话的消息具有了很强的传播力, 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以个人为终端的数码通讯工具正以更快、更精悍的形式取代纸质媒体上长篇累牍的新闻报道, 互动的分众传播将取代单向的大众传播。而那些文学出身的教师无视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 对新闻的理解只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出发, 把新闻写作当成文学写作课来教, 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无异, 投到校外的新闻媒体得不到认可。由于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现学现卖, 这些老师在教学中刻意回避对新闻专业名词术语的讲解和使用, 这就导致学生去报考记者证以及参加新闻媒体的招聘笔试时, 很难通过。
二、忽视新闻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学类院系的新闻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比如, 把《新闻写作》归为《应用写作》课程的一部分, 以为培养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只靠《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就能完成。事实上, 新闻采写能力作为新闻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 是需要多门课程立体地、系统地学习才能培养起来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部分内容提及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但那还过于肤浅, 甚至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初学者把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混淆不清的根源是在于作者没有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 以及这种目的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大概说来, 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是告知读者是什么, 二是告知读者为什么, 三是向读者宣传一个道理, 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按照这三个目的, 可以把新闻报道的体裁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客观性报道包括消息、专访、调查等体裁。消息为简讯、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 主要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教学。随着受众的信息鉴别、分析、判断能力日益提高, 新闻专业主义以客观真实的标准向受众提供高纯度的信息是新闻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述评性报道包括新闻述评、特稿、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等, 主要在《新闻评论》课程中教学。宣传性报道主要在《宣传与舆论》课程中教学。因此, 把宣传性报道归为新闻体裁有悖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
三、忽略新闻职业思维方式的培养
文学类院系中办新闻传播专业, 往往忽视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要是对逻辑思维与概括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有些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 这样能够让文科生与理科生取长补短, 能适应多种内容的新闻报道。而那些设在文学类院系下的新闻专业则不同, 学生全是文科生, 感性思维和借题发挥有余, 但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不足。加上老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 导致知识面窄、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人云亦云的情况很普遍。采写新闻需要质疑, 但如何质疑, 还要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的标准。因此, 对新闻专业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质疑能力是新闻媒体招聘记者的基本条件, 缺乏质疑能力, 就谈不上新闻敏感, 便难扑捉到新闻。每个职业都有特定的职业素质, 正如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节奏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样, 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时期, 3~4年的耳濡目染足以形成一个人终身的思维方式。但在文学类院系的新闻专业培养目标中, 很大程度的忽视了对新闻职业思维方式的培养, 这或许值得引起我们对文学类院系办新闻专业的合理性的反思。
总之, 由于高校院系设置的滞后性, 在文学类院系中开办新闻传播专业, 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状。但把新闻和文学混淆的现象, 则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课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如果继续违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规律和脱离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办学, 将出现“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后果, 影响传统老牌文学类院系的办学效果和声誉。因此, 开办新兴专业的文学类院系应当创造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专业的教学科研环境, 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 人为地割裂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毕竟全日制的大学课程学习有别于成人自考教育, 不是考过一门就丢一门。对于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而言, 应大胆任命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担任教研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保证学科的严肃性和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李良荣, 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J].新闻大学, 1998, (3) .
[2]刘承武.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J].传媒观察, 2010, (6) .
3.短文写作的四大误区 篇三
审清题目要求,包括文体、题材。短文写作题前都会明确指出所写材料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长度等,同学们必须看清说明,弄清题旨,努力做到根据指令审题,抓住要点作文。湖北省高考英语作文目前的形式多为给出一句或几句英文来阐明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提炼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讲出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如果文不对题,遗漏或未讲清要点,就会导致扣分;但是随意乱加又是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
其实在审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词:deeper, wider。比如写到sharing这个题目时,很多学生审题不准,或是理解得太浅。谈到和同宿舍的同学分享食物,或是和同学共用一支笔之类的例子, 把分享这一话题理解为对东西的共享,而没有上升到分享这种精神的本质,这种文章势必很难得到高分。很多时候,对于题目的理解应从出题人的角度去理解,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出题人期待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我们要做的并不只是就事论事,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已。
[ 例子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湖北高考作文基本均要求考生通过事例来说明感受和道理。这导致了一种现象:同学们的例子多和考试、学习相关,似乎离开学习就无话可说。当然,如果能够将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恰如其分地结合在文中也是一种成功,但有时打开思路,引用生活中自己和他人更恰当的例子更能锦上添花。
下面是两个学生关于persistence的例子的描写:
The mention of the quotation above reminds me of what happened to me a couple of years ago, which fully illustrates what strong power a determined person has to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always fell behind others in science in my class. Every time I took my paper, I would be ashamed of such silly mistakes I had made. Not tolerating being laughed at by students, I spent all my spare time doing extra homework to enrich my knowledge. It was actually hard to catch up with others when everyone ran forward, but with my mind made up to win, I eventually made it.
上文举的是学习上的例子,虽然很恰当,语言也流畅、老到,但这种例子太过常见,缺乏新鲜感。下面这个例子则提到了足球运动员梅西,这个例子放在文章里非常合适,加上这位同学形象的描述,整个文章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Regarded as legend, Messi, the spectacular footballer, keeps challenging himself. Recently he broke the record with a perfect hat-trick. However, he is the very person who was turned down at one time by a teenager football club for being too short. He didn’t give up, nor was he put off. After years’ hard work, he received worldwide recognition and continues to amaze fan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his unbelievable shows.
短文写作是高考试题中能测试学生真实水平的唯一的主观题,是决定同学们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虽然该题只是测试学生最基本的笔头表达能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作文,要求并不高,但从考试的实际情况看,书面表达题的得分率和及格率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运用较差。
从几个学生最易出错的方面一一分析。
[ 用词不当,语法错误]
在表达的过程中,善于抓住表达的关键词语,正确使用过渡的关连词是使文章自然地承上启下,脉络清晰的有效之举。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做些选词造句、连句成文、短文完型填空、缩写课文之类的练习,这些均有助于学生有条不紊的书面表达能力。
用词恰当,语言准确是书面表达的又一基本要求。同学们应正确运用词汇、短语、句型,努力避免词法、句法、拼写错误。英语基础知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言是否准确。只要英语基础打得好,辅之以卓有成效的训练,准确运用语言是可以做到的。
短文写作中一些固定词组的用法,意思相近的单词的选择,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语的一致关系等是写作中易出毛病的地方,这些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有过多失分是不应该的。
其次,过好语法关。除了注意情节的完整之外,要特别注意句子的完整,人称、时态和语态等的一致性和行文的连贯等。比如when the good news spread, 同学们就容易写成spreaded, 或是用被动形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英文书面表达亦应如此。要分析所提供的情景,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作统筹安排,不能按中文说明逐句翻译,更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
同时应努力避免单词拼写错误,关键单词写错或不会写直接影响意思的表达。在应试时,对于写不来的单词,应设法避难就易,寻找替代词(同义词、反义词)。比如同学们不会写fatigue,就用tiredness,不知道persist就用stick to或是hold on to, 不会用compliment就用praise,要学会用学过的熟悉的单词或词组来转化写作中的困难。
现在的英语高考实行标准化考试,题目大多是选择题,所以有些同学就放松了对单词拼写的要求。学英语不打好单词拼写这个基础,是极其荒谬的。这种短视行为危害极大,同学们应该引以为戒。
[ 卷面和书写不过关]
很多同学文章流畅精彩,却涂涂改改,字迹潦草,结果和高分失之交臂。其实,秀丽的字体、整洁的卷面会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即使有些错误,也可能不多扣分。反之,书写潦草,卷面邋遢,会使阅卷人心烦意乱,油然而生反感,哪怕错误不多,也可能得不到应得的分数。
针对以上问题, 我建议同学们严格按照要写材料的要求,在心里或在草稿纸上“排好版”,拟好草稿,誉清时应写好每一个单词,打好每一个标点,切不可写得词不成形,句不成行,随意改动。平时加强书写练习,对书写严格要求,用各种方式提高书写水平和卷面整洁度。
至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我这里有两个小方法:课本中的缩写改写练习,给出了一些关键词、提示词,这是比较容易的创作,是学习写作的初步,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同学们还可以拟出各种情景,提炼表达关键词、提示词,构思提纲,然后下笔成文。
现在每堂课前几分钟的即席英语小演讲也十分常见。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兼练口语和听力,乃至构思作文的速度,老师还可以据此提出改进意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法。
4.英文简历写作误区解答 篇四
1.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英文不好,也可以顺利制作英文简历吗?答案是肯定的。
2. 英文简历不就是把中文简历翻译过来就行了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中英文简历有很多不同,包括格式、文化和语言上的种种不同,所以千万不要直接把中文简历做一下翻译直接了事。
3. 有人说“英文简历描述得越详细越好”,这肯定是不正确的。英文简历的基本要求是专业简练,对求职者来说,目的明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是简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如何做到呢?
4. 英文简历的语言
忌讳长句
HR看你的简历不会超过1分钟,所以切记“YRIS”(Your resume is secanned, not read)的原则,在成千上万的简历中,HR没有时间和耐心去“拜读”你的简历。
使用行为动词
在简历中,行为动词让你听起来更有目的性,更有活力。
例如:“Managed a team of 20 employees” 就比 “Was in charge of 20 employees” 更有力度。
调整语法
虽然我们常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向招聘单位诉说,不过空间有限,简历写作的标准只允许你使用缩写句。可以省略句子的主语(I, my manager)、物主代词(my/mine, his/hers)有时甚至省略冠词(the/a)。如果要在一个句子中列出不只一个成就,你可以用“and”取代分号。
例如:“我负责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而且我的经理给予我奖励”就可以直接写成“Led key project and awarded by manager”.
用数字说话
5.托福写作备考误区知多少 篇五
一.字数并非越多越好
单纯认为“字数越多越好”的时候,这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如果你的字数越多,那么就越能更好的阐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很多考友特别喜欢将这种思路发挥到极致。要知道,托福作文在350字—450字就很好了,这个范围内基本上不会对你的分数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了。
当然还会马上有人问,如果我的作文字数超过了500字呢?说真的,如果你能有写500字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省下来一些时间,来自己检查一下这篇作文呢?因为当作文达到500字的时候,绝对已经高于托福所要求的字数了,再写多一点已经不会提升你的分数,当然也不会使你的分数降低。因此,这个时候不如好好修改一下已经写过的文章,或者把写过的文章好好润润色。(例如:加入一些强调句式或者倒装句,这样会使自己的文章看上去更有生气。)因此,我们只要能写到350字以上,我们在字数这一点上基本就完成了任务,完全没有一定让自己的作文字数超过500字,要知道“越多越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二.语法并非可有可无
现在很多考友是生活在用英语的环境之中的,比如说在美国或者英国上高中的。当然也有很多考友是在国内纯英语的国际学校求学,这些环境往往是全英文的环境。本来一个全英文的环境是十分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升的,但实际上,纯英语的环境对于英语的语法要求并不严格。换句话说,有可能一句话虽然有语病,但是由于对方能听懂,因此他也没有纠正你,那么你也默认这里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英语环境之内的考生,往往在作文的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就是因为这个关键性的语法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在准备作文部分以及口语部分这些主观题的时候,要注意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好好打磨一下自己的语法,否则后患无穷!
三.模板并非都可以用
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作文模板会使自己的作文出现低分,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人用到的模板都是要么从网络上,要么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得到的模板。要知道网络上的模板,很多人是直接拿过来就用的,哪怕是培训机构的老师给的模板,也不可能是每个班都给你新的模板,也一定是有无数的学生都用过这个模板了。因此,当考官再看到同样的模板的时候,一定会给你一个不是特别好的分数,这让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么模板就不能用了么?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模板一定要是自己原创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考官眼前一亮,为自己赢得一个高分。
四.格式并非首段缩进
这种每段开始0缩进,然后段与段之间空1行的模式,确实是现在西方非常流行的一种文章排版方式,但是要知道排版方式并不能影响到你的作文的评价或者说分数,因此有些考友在考试之后就特别担心自己作文的排版方式是传统的,首行空4格,然后每段不空行的方式会影响自己的成绩,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采取的任何排版方式都不会影响的作文成绩,因此请不要再为这一点担心。当然你如果采取了这种新颖的排版方式更好,如果没有呢,其实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托福考试作文独立写作范文:学校改善学生住宿环境的措施
You school w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life in the dormitory.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the school should build in dorms?
1.Quiet study area
2. exercise room for students to keep physical well-being
3. room for entertainment
托福写作模板及参考答案:
写作范文参考:
托福独立写作范文
With the masses increase in affluence and awareness, college students tends to be spoiled with all kinds of well-equipped dorms. Private Jacuzzi, big screen TV set and even tanning salon are not rare on some college dorms. When it comes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the school should build in the dorm, I personally would say it is in the students’ best interest to build an entertainment room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Admittedly, a quiet study room can provide a place for students to focus on their academic assignments and an exercising room affords them the opportunities to keep fit and stay in good shape, nonetheless, these facilities are redundant since an above-average university has at least one decent library and a recreation center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Thus, it is not necessary to include such facilities in the campus dorms, and there are obvious benefits to build an entertainment room with home theater sets and video game consoles.
First off, an entertainment room provides students a chance to get away from busy life and study and switch off. As is known to all, college life can be overwhelming,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under lots of academic pressure, like presentations, group projects, final exams, so on and so forth. Barely do they have chance to release their pressure, fortunately with an entertainment room, they can watch movies or play video games together. As the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Indeed, recent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time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conducted b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sychiatrists shows that a student with certain amount of time spent in doing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re observed to have higher grade than those who don’t. Consequently, entertainment room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an entertainment room provides a chance for students to catch up with their peers and bond more with one another. When playing video games or watching movies together, not only can students escape from their busy schedule, but also they can get a chance to talk to other students who also live in the same dorm building. Students who happen to live in the same dorm might have totally different majors and areas of concentration, so connecting with each other can help students to gain more exposure in other fields. Plus, students can use their moments in the entertainment room to get to know others who ar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or even from other part of the globe, by interacting with people who are from distinctive culture backgrounds students can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have unique perspective on different things. Without an entertainment, students living on the same floor might be strangers for four years, which can be a nightmare.
In conclusion, it is more advisable for the university to build an entertainment room since it provides students a chance to switch off, and also students can catch up with their peers and bond more with one another.
托福考试作文独立写作范文:小学生应多学科技吗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primary school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n teaching young students (5-11years old) technology (like computer) than teaching music and art.
托福写作范文参考:
The question of “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or skill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hould teach? ” has never failed to attract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even politician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subjects like technology, or music and art. Some argue that school should spend more time teaching technology than music and art. Personally, I am not in favor of this position based on the following reasons.
Admittedly, with the advent of internet and state-of-art gadgets like laptop, tablets, being able to use computers skillfully is being considered as a valuable quality. However,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s and other kinds of technological products might bring lots of risks and problems to kids’ future development. Recently research by National Society of Psychiatrists shows that exposure to computers at an early age leads to addiction to computers when they grow older and obviously spending too much time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can pose a threat to kids’ health, to be more specific, it leads to neck problems, nearsightedness, backache and even childhood obesity. Moreover, instead of getting addicted to playing on-line games and watching meaningless videos, kids should have spent more time focusing on their academic study, or even learning how to appreciate artwork or music. Indeed, spending more time learning art and music not only benefits the kids, but also it is conducive the community as whole.
First off, learning art and music at an early age helps to develop creativity and make the kids more imaginative. Actually, lo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sychological field shows that early exposure to art and music not only boosts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also promotes creativity, self-confidence and school pride; kids who spend more time in learning art and music end up having higher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 skills than kids who don’t.
Additionally, spending more time teaching kids music and art can can benefit the whole community. Music and art ar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They are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like happiness, sorrow, and even anger regardless of cultural background, ethnicity, age and even gentle. It is very urgent to spend more time teaching kids knowledge about art and music since they bring change, facilitate innovation and help to unite the community. They are the reminder of the past and maker of tomorrow, they also help to convey ideas 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More importantly, art and music have great cultural significance, by learning art and music kids will have a strong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mmunity, eventually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culture can be passed down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6.托福独立写作审题2大误区 篇六
例1: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dvertising is the only main cause for people’s unhealthy eating habits.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立刻会开始想,有没有other reasons for unhealthy habits,想出三条
如:1. People’s tight schedules do not allow them to eat at regular hours;
2. Sometimes people are eager to lose weight or to keep fit so that they go on “endless diets”;
3. Bearing heavy burden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ome consider eating constantly as their most effective stress reliever.
综上所述,advertising is not the only cause.
这个写法看起来非常完备,但其实犯了一个不起眼却严重的错误——题目不是要我们证明it is not the only cause,而是要我们去证明it is not the only main cause。多一个“main”,意思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只需要证明it is not the only cause,那么找出other causes即可即例1中的写法。但是,如果我们要证明it is not the only main cause,就需要证明other causes that we mentioned are also main causes,这就需要在每一段中加上一些专门的说明。或者,更简单的办法是去证明advertising is not even a cause, 直接在每段的末尾加上advertising与该段所论述的unhealthy eating habit无关的论述即可。If it is not a cause, how can it be the only main cause? 这样一来,就不用通过证明还有其他main cause来反驳了,事实上,证明某种cause是main cause还是挺有难度的,因此笔者推荐同学们用后一种方式进行论述。因此,文章还是disagree,而三段的主题句分别应该是:
1.People’s tight schedules do not allowthem to eat at regular hours, and it is obvious that they are too busy to be influenced by advertising;
2. Sometimes people are eager to lose weight or to keep fit so that they go on “endless diets”, and this is more like a result of human nature, the pursuit of beauty, but not advertising;
3. Bearing heavy burden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ome consider eating constantly as their most effective stress reliever, and it is quite clear that no advertisingencourages them to do so.
例2: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ffer more preparation for student before they start working.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同学会可能会这样写:Agree. 1. Students should take more specialized courses (专业课)in order to be knowledgeable and skillful enough for their future careers(接着开始论述being knowledgeable and skillful的重要性); 2. Participating in internships helps students to have a clearer picture of their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接着开始论述如果没有实过习,在工作的时候是多么地feel so unprepared); 3. Attending more club activ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ocial skills, which are crucial for success both in life and at work(接着开始论述good social skills对职业和生活的帮助).
如果不看括号里的内容,仅看主题句,这篇文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括号中的论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能支持“more”这个关键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钱”和“我们需要更多钱”在证明的时候重点是不一样的。如果证明“我们需要钱”,应该详细阐述钱的“不可或缺性”,比如生活、学习、教育都需要钱;但是如果证明“我们需要更多钱”,重点则应该放在“钱不够”的论述上,证明在学习、生活、教育方面的预算都很紧张。同样地,上面的题目中仅仅证明Knowledge for careers, field experience and social skills are important是不够的,事实上,这些根本不需要证明,需要证明的事情是graduates today are not well prepared in the three aspects. 因此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篇“抱怨型”的文章,详细地去论述学校工作的不足。参考思路如下:Agree. 1. Many students today complain that they cannot learn practical skills and up-to-date information, for some of their teachers are not qualified enough to teach specialized courses; 2. Since many students are not allowed enough time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ship programs before graduation, they know very little about what their future jobs like; 3. Joining clubs is possible for every college student, yet not every club provide is capable of offering enough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social skills.
7.论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误区 篇七
过分追求时效性, 忽视信息的准确性
网络舆论监督报道的时效性显而易见, 网络技术在为及时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闻资源的丰富性。但是, 网络舆论监督报道把这一标准发挥至极限, 则极易走向极端。为了吸引受众、制造轰动效应、追求高点击率, 淡忘了“速度往往是准确的天敌”, 盲目强调争分夺秒的新闻报道, 在缺乏求证和思考的情况下, 把一些刚刚发生、未经核实的新闻发布出去, 甚至把道听途说的谣言当做事实来报道, 使网络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和虚假信息泛滥的主要场所。
2008年12月2日, 荆楚网刊登《网民爆料称河南新乡市设11个副市长, 副职扎堆超铁岭》的报道, 此报道来源于当天荆楚网东湖社区网友“朝北”的爆料:称河南省新乡市副市长编制比铁岭还多了两个, 有11个副市长, 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 (1) 顿时, 新乡市被网民称为“中国最多副职城市”。第二天, 新乡市政府就此事作出回应, 在市政府网站发布《关于新乡市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情况的说明》以辟谣, 称“新乡市政府实际上只有副市长8人 (其中1名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1名国家机关挂职副市长) 、市长助理4人, 而副秘书长中5人为兼职、1人为挂职, 至于调研员、副调研员为非领导职务。因此, 帖子所发内容不准确, 仅笼统地均说为副市长及政府领导, 给广大网民造成误解”。报道为了追求时效性而造成信息的失实, 给当地政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类似的报道还发生在汶川地震期间。5月20日, 一标题为《绵竹团委书记范小华挪用救灾帐篷打人导致车被掀翻》的帖文, 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该帖描述到:“一个70岁左右的太婆看见有人在五一广场上搭建救灾专用帐篷, 来人开着车牌号为川BD3732的现代车。觉得很奇怪的太婆上前问了几句, 结果被一个很拽的女人扇了几耳光。周围的人去帮太婆, 又被四个男的打了。最终这帮人在广场上惹发众怒, 上百人上前主持正义。事件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其间现代车多次被砸, 最后被掀翻在地。”尽管很快就有网友查证出川BD3732的现代车主, 是家住江油市中坝镇花园中路的范小华, 并不是身为绵竹团市委书记的范晓华所为, 但这样一个不实报道使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范晓华, 斥责她利用职权挪用救灾帐篷, 更逞威打人, 最后迫使共青团四川省委迅速将此事上报四川省委宣传部, 请求有关部门协助澄清谣言。
冲突性把握失当, 报道出现非理性倾向
与传统媒体客观、平衡的报道法则不同, 网络舆论监督报道似乎偏离了客观、中立的报道模式, 呈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过分强调事件本身的冲突性, 网民甚至自己通过叫骂与争吵来为事件添加冲突性元素。网络新闻报道中充斥着情绪化甚至偏激的言论, 这容易引发网络群体心理机制的“失控”, 进而产生“网络暴力”现象, 并对公民的一些合法权益构成威胁和侵害。目前, 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在法律约束方面存在不足, 使得它与网络暴力之间无法清晰地界定, 尤其当网络舆论中那些只为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占有主导地位的时候, 一些缺乏主见的群体成员的情绪势必受到影响, 造成“群起而攻之”的混乱局面, 正常的监督行为也会演变为“网络暴力” (主要表现形式有“不文明的粗口”、“人身攻击”或“失去理智”等网络行为) 。
从网络上关于李明佳事件的报道,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舆论监督中语言的情绪化倾向造成的“网络暴力”。李明佳是济南大学法学院2007级学生, 因被指在百度“仙后”吧作出侮辱周总理的回复, 遭到网民的攻击, 诸如“李明佳, 原来不是好东西”、“李明佳滚出中国去”等字眼充斥于论坛和网民的博客日志中, 尽管最终证明李明佳是被冤枉的, 但网上责骂与人身攻击给李明佳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接近性失度, 报道呈现媚俗化倾向
网络新闻媚俗化是指网络媒体运用醒目、夸张、刺激之词报道一些非主流 (不能真实反映社会全貌) 的事物, 利用大众猎奇心理, 片面夸大新闻事实, 意在追求感官刺激, 造成轰动效应, 从而吸引受众眼球, 借以提高点击率。激烈的竞争使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对象, 贴近受众、尽量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出发点。但是, 过分追求点击率, 导致网络媒体变满足需求为迎合需求甚至是引诱受众的非理性需求时, 新闻语言的媚俗化倾向便开始出现。我们仅从2008年众多网络舆论监督报道的标题便可以看出, 如《男子为骗50万元保费开车碾死干兄弟》 (2) 、《昆明男子为漂亮女孩让座遭拒张嘴咬破其右手》 (3) 、《摄影店出租裸体女模供拍照300元可拍摄3次》 (4) 、《面包车挡道引发冲突车上人员冲运钞车撒尿》 (5) 等。
关注当事人身份的重要性, 忽视其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
在近年众多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中, 对公共权力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占据很大的比例。“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天价烟”事件主角周久耕、“猥亵女童”的林嘉祥, 他们有一个公共特征:都是具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网民对这些事件关注的焦点正是在于他们身份的特殊, 官员的身份是网民觉得事件具备了重要的新闻价值。但是, 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同时, 他们还有一种身份——普通公民, 他们应当拥有隐私权, 即使是他们的行为构成了犯罪。网民在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时, 经常会使用“人肉搜索”。所谓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 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6) 人肉搜索在推动舆论监督报道的开展、获取新闻真相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如果站在公民隐私保护角度, 人肉搜索导致的公民大量个人信息的外泄, 会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近年众多网络舆论监督事件和人肉搜索的使用密不可分, “天价烟”事件就是一例。
网民关注天价烟事件的核心在于周久耕的职务———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 而忽视了周久耕作为普通公民应有的个人权利。人肉搜索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最终周久耕丢官, 受到法律应用的制裁。但是, 在整个事件当中, 对于周久耕本人隐私权的忽视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2].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十年》,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杨保军:《新闻价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董天策:《网络媒体在新闻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现代传播》, 2004 (6) 。
8.公文写作中的“误区” 篇八
误区一,公文写作没什么“学问”。毋庸置疑,公文写作是一门新兴学科,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但不能据此认为公文写作没什么学问。什么是学问?学问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并非只有高深难懂的才是学问,通俗易懂的公文写作知识同样是学问。
误区二,公文写作可现用现学。公文写作浅显通俗,确实可以现用现学,但是笔者不提倡现用现学。这就要说说素养(修养、学养)问题了。素养(修养、学养)强调的是“平时养成”,如果现用现学,就不能说有素养(修养、学养)。实际上,很多知识都可以现用现学。比如,历史就可以现用现学。难道因为历史可以现用现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不学历史吗?笔者认为,一个人除了具有一定的学历,还要具有一定的素养(修养、学养),否则,这个学历就是含有水分的学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有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习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课程,锻炼公文写作能力,为毕业以后从事有关工作奠定基础,千万不能等到毕业以后现用现学;如果毕业以后现用现学,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没素养(修养、学养)的印象。
误区三,公文写作没什么讲头儿。这种误区的存在,导致高校有些教师不愿承担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课程,或在承担公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备受煎熬、苦不堪言。如果说误区一和误区二是他人对公文写作的轻视,那么这种误区就是任课教师自身对公文写作的轻视。实际上,公文写作并不是没什么讲头儿,而是大有讲头儿,关键要看任课教师会不会讲、肯不肯下功夫讲。
误区四,学了公文写作知识,就能写好公文。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公文写作需要经历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三个阶段。学习公文写作知识仅仅属于输入信息的阶段。尽管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但公文写作知识仅仅是要输入的信息之一,写公文还有其他知识要输入(如专业知识、百科知识、本单位的有关情况等)。试想,仅仅学了一点点公文写作知识,怎么能写好公文呢?
误区五,有了公文模板,就能写好公文。这也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公文写作需要文内功夫和文外功夫、表层功夫和深层功夫、快功夫和慢功夫。公文模板可解决结构问题、格式问题,属于文内功夫、表层功夫和快功夫。有了公文模板,只能模拟、模仿。要想真正写好公文,没有文外功夫、深层功夫和慢功夫是万万不可的。
误区六,只有秘书专业毕业的人员才能写好公文。事实并非如此。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毕业于非秘书专业(包括理工科专业、其他文科专业等)的人员同样能写一手好公文。结论是:公文写得如何,与所学专业并无多大关系。
误区七,写公文不需什么文采。诚然,公文确实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需要文采飞扬,但这并不等于说公文就不需要文采。无论是公文还是文学作品,语言运用都要求简洁、准确、生动。要做到生动,就需要一定的文采。古代的公文,特别是明代之前的公文,由于有文采,因此往往被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和欣赏。即使是当代公文,也不乏讲究文采的例子。比如,“今年政府要有新作为,重点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另外,还发现国家部门授权地方政府审批的事项1200多项,今年要砍掉200多项,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一个生动的比喻,给这段文字增添了文采。
误区八,完全参考借鉴上级机关的公文。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有些单位经常会这样做:找来有关的上级机关的公文,参考借鉴。理由是:上级机关的公文质量较高。从总体上看,上级机关的公文质量确实高,但也难免出现问题。如果上级机关的公文质量没问题,那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参考借鉴的上级机关的公文质量有问题,那岂不是以讹传讹误入歧途?可以说公文质量有风险,参考借鉴需谨慎。
误区九,完全参考借鉴公文写作著作或教材。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有人经常会借来或买来一些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著作或教材参考借鉴。理由是:书上说的肯定没错。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2007年3月~2008年3月,笔者曾对2001年1月~2008年3月出版发行的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著作或教材做过质量调查。结果发现:这期间出版发行的近200种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著作或教材100%存在质量问题,最少的1处,最多的74处。这样的著作或教材,你还敢参考借鉴吗?笔者认为,法定公文的写作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法”。
误区十,用2012年7月1日之前的公文作范文。在公文写作著作和教材中,或在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课程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些编者或任课教师用2012年7月1日之前的公文,甚至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公文作范文。由于这些公文年代久远,有些编者或任课教师竟不好意思露出这些公文真实的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大都以“×年×月×日”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也是对读者或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2012年7月1日之前的公文,只能是当时的“经典”或“范例”;由于公文写作规范的变化,它们已不适合做今天的范文了。
误区十一,张冠李戴。即在公文写作著作和教材中,或在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课程的课堂上,把某一类机关的公文当作另一类机关公文的范文去讲解。比如,有些编者或任课教师在写(讲)党政机关的公告时,用人大机关的公告做范文;在写(讲)党政机关的命令(令)时,用军队机关的命令(令)做范文。这种张冠李戴的做法,会严重地误人子弟。要知道,同一文种在不同类别的机关中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
误区十二,范文与理论不符。在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著作和教材中,或在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课程的课堂上,所举范文与所写(讲)理论不符,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有些编者或任课教师在写(讲)决议时说,决议正文“前言”和“决议事项”之间常常用“特作如下决议”等习惯用语承上启下,结果所举范文却没有这个承上启下的习惯用语,“前言”之后另起一段直接进入“决议事项”部分。这样的范文不仅起不到示范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
nlc202309082137
误区十三,新瓶装旧酒。有些公文写作著作或教材,在题名上标榜“最新”或“新编”,或在封面上、内容提要中标榜“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编写”,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痕迹。这种新瓶装旧酒的行为同样会严重地误人子弟。
误区十四,公文写作著作或教材出版得越早越有价值。公文写作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理论有点不太一样:其他学科的理论,提出的越早往往越有学术价值;公文写作理论特别是法定公文写作理论却反其道而行之——谁的著述越新(新到与现行的公文处理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同步)就越有现实指导意义。笔者建议,学写当下党政机关的公文,原则上不必去看2012年7月1日之前出版的公文写作著作或教材。
误区十五,公文写作规范只有一个《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事实上,我国现行的全国性公文处理法规除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外,还有《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11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5年10月2日中央军委主席令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检察院公文处理办法》(2012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发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2012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总工会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6年3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发布并施行)、《全国妇联机关公文处理制度》(2004年1月7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办公厅发布并施行)。
误区十六,《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只适用于党政机关。仅从题名上看,这二者似乎只适用于党政机关,但请不要忽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也不要忽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这里的“其他机关和单位”,既包括已有公文处理法规的人大机关、军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工会机关和妇联机关,也包括没有公文处理法规的政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除工会妇联之外的其他社会团体。如何理解这两条规定呢?第一,没有公文处理法规的政协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除工会妇联之外的其他社会团体,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执行。第二,已有公文处理法规的人大机关、军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工会机关和妇联机关,按本机关的公文处理法规执行;其他机关单位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执行。
(摘自《秘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