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精选15篇)
1.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一
会计信息真实性探析-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会计记录做到有凭有据,可以查验不能凭空伪造出现与财务会计报告不相符合的情况。但 2014 年 12 月财政部发布的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表明,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组织 992 人次检查,查出违规、违纪问题金额 233140.19 万元,处理处罚 188 户,补缴税款1795.89 万元。
(一)失真的现状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收入成本不实等问题。其中: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多计收入 15.亿元,多计成本费用15.66 亿元。二是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及下属单位存在职工薪酬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实等问题。其中: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多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24.41 亿元。三是部分外资、民营企业等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账外核算商品销售收入、房产处置收入 1932 万元。此外,发现部分会计师
事务所质量控制存在问题,专业判断不合理、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制度及准则不完善
1)会计准则及制度具有可选择性,对同一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时可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及制度,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结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有目的的去选择会计政策。
2)会计准则及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这些制度却没有与时俱进。
2.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不够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另外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普遍不高,未按照会计准则而是按照领导指示或个人私 篡改、伪造会计信息。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为了强化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联合造假吞噬国有资产。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审计执法不严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高层人员对内部制度的认识严重性不足,而在国家会计监督中,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机关等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社会监督制度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制度刚恢复建立不久,外部监督点多、面广、任务重,很难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会计手段落后
电算化能够给会计记账提供便利,便于监管,但有些会计人员不善于计算机的基本运用;有些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未及时给配置计算机或合法会计软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引发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而且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犯罪,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传递错误信息,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着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经济利益,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是靠会计信息进行的投资和信贷决策。2014 年,股神巴菲特对零售巨头 TESCO 的投资亏损 7.5 亿美金。经调查最致命的原因是管理层涉嫌造假,上半年盈利预测被夸大了 2.50 亿英镑。
(二)扰乱经济秩序,造成会计行业信誉危机
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纽带,债权人关心其本金和利息高低,投资者关注自己所投的资产保值或增值,经营者关心公司的业绩的上升带来多少额外收益。经注册会计师“包装”后虚假的会计信息,终将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扰乱市场秩序,使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无以保障。会计信息失真原由,如伪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企业经营者之所以制造会计信息失真,其目的在于:一是增加不合法的收入;二是掩盖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偷税漏税。这些行为使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导致企业亏损倒闭,造成秩序混乱,从而 发经济犯罪其本身也违反了有关法律。
三、整改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应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人员要以诚信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真正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维护者。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加强对业务知识技能培训。
(二)加大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
加大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责任人个人身上。对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收益,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进行取缔,只有这样才是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及规则
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法律对企业进行制度设计,企业才得以重经济现象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层次,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
2.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二
会计的真实性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要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 并且所提供的资料能够如实的反映客观实际, 对会计记录、计算、直到编制会计报表都应当以核实的凭证为依据, 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中, 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遵循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 能够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目前,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并不乐观, 会计失真越来越严重, 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 严重影响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1 会计凭证失真
有些单位利用不完整、不规范的原始凭证或者造假的原始凭证等方法进行营业, 看似“合法”的收入其实是非法收支。
凭证作假又分为原始凭证失真和记账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失真有三种情况:第一, 是不如实填写、伪造、篡改原始凭证;第二, 打白条、以收据代替发票、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不按发票规定要求等;第三, 是使用虚假发票。记账凭证失真有两种情况:第一, 是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账凭证, 如某单位在期末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未达标, 于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 编造了一份销售产品的记账凭证, 从而使主营业务收入达标, 日后再以销售退回或销售折扣等方式冲账。第二, 是记账凭证要素一项或者多项原始凭证不符, 如某会计挪用一笔公款数月后归还, 在其编制的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与原始凭证的日期就相差数月。
2.2 缺乏完善的财务账目管理, 造成账目混乱
在设置会计账簿和使用会计科目时, 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 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2.3 制作虚假会计报表
人为调整报表数字, 脱离账簿, 甚至编报两套报表, 一套自用, 一套对外提供, 从而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4 收入、成本、费用、资产造假
主要表现在收入上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费用上是多列或少列成本和费用, 甚至人为调整损益;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真实资产, 资产管理混乱。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 会计体系与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 会计体系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并且在实际运用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 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同的法规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差;立法前瞻性不足;与虚假会计信息有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有差距。
(2)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对于一些重要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 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 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 但是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 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以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为例, “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金额, 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方法。但是, 在实际运用当中, 人为操纵因素容易干扰公允价值的实现。
3.2 行政领导、经营者等造成的信息失真
有些行政领导为了自己的利益, 为突出业绩, 就向下级下达指令, 要其完成任务, 所以就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 从而多计收入, 少记成本, 造成虚拟成本。然后用虚假的政绩去争名夺利。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就为了取悦上级, 就会指使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 对会计资料进行修改, 以获得贷款, 逃避税收, 化公为私, 损害了公司及其他人的利益。
3.3 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所需的会计人员也供不应求了, 各行各企业都需要会计人员, 所以会计这个行业出现了非专业化的普遍现象, 许多素质低下的人员也都进入了会计这个行业, 他们对会计的基本准则及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了解, 所以常会出现一些错账, 或审核错误等, 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还有一些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较低, 容易受到他人或金钱的诱惑,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假账, 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4 会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1) 从企业内部监督看, 由于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的, 其行为会受控于企业管理当局, 反映管理当局的意图和目的, 体现管理当局的意志, 故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造假是非常容易的, 而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会计监督“名存实亡”, 这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会计人员受管理者领导, 其监督权力也由管理者授予, 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 不符合管理学原理;同时, 由于监督是一种外来约束力, 它不可能从机体内产生,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 不可能实现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2) 从企业外部看, 许多要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各个部门, 没有行使它的义务, 造成外部监督如同虚设。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 偏袒自己的下属单位, 监督缺乏力度。此外, 还有一些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 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 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 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 向有关部门出具虚假报告。同时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 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不惜一切代价, 弄虚作假, 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项正确的会计信息, 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帮助, 从而增加收益;但是一项错误的会计信息, 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造成经济损失。所以会计信息的失真, 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与投资者的决策, 还会使得会计报告的数据不具有可靠性、真实性、有用性, 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 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4.1 传递错误信息, 误导经济行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 它可以是企业直接投资者。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 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 也导致国家的投资的流失。
4.2 为各类违法乱纪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账务管理混乱, 企业通过设立小金库、虚列成本费用、少列收入等方式, 导致国有资产和税收的大量流失, 给那些不法分子提供了获取不法利益的机会。长期以往, 就可能助长了那些违法行为, 为那些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 最后危害了国家以及企业。
4.3 损害企业形象, 丧失信任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信任, 如果消费者对企业丧失了信任, 那么他们就会到该项企业的竞争对手哪里去购买产品, 这就会造成企业的商品没有了销路, 企业资金不能正常的运转,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4 减弱了投资者的信任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可能造成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4.5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会计人员如实提供会计信息, 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 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新《会计法》第四十三条、四十四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 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 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 会计失真的治理对策
5.1 加强对会计法律体系的完善, 细化会计准则与制度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并加大实施“新会计法”的力度, 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及时, 并且有可操作性, 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其次, 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树立学法、懂法、执法的良好环境, 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法规;确保企业经营者、财务会计人员等自觉遵纪守法, 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再次, 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 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局面, 对那些虚假的会计凭证、提供虚假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及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企业负责人, 要严格执法, 必要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局面。
5.2 加强社会与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下,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要想其机构对所有的事务都达到公平、公正、合法, 我们首先得对其中介机构中的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职业道德等教育, 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争取以后让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能发挥其效力, 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让其投资者能够放心的进行投资决策。
5.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不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规范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各项制度, 有效维护会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 建立基层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全面负责的良性机制;企业的各项职责要明确分工到具体某人, 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要确定,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稽核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及时发现错误并于以纠正错误, 防阯造假, 尽可能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4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低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如果一个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很低, 那么他可能会经不住金钱或者他人的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相反, 假如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较高, 那么他就会以诚信的道德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 坚持不做假账, 不违反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以此约束自己的工作,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对上顶住权力的压力, 对上挡住金钱的诱惑, 做一个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郑诗旭, 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J].财会通讯, 2005.
[2]张久茹, 王笑蕾.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宋建华.新时期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J].理论观察, 2007.
[4]夏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继续教育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5]徐哲.会计失真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6.
3.试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篇三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真实性 失真
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经济利益和权力的驱使。任何造假的背后都牵涉到利益的驱动。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如为了吸纳合作伙伴的投资,编造一份能让投资者看到该公司前途无量的“绩优表”;为了骗取贷款,给贷款银行方面编造一份让银行对公司放心、固定资产设备齐全、利润可观的“放心表”;为了偷逃税款,给税务部门的报表是企业亏损、缴纳税金之高的“叫苦表”;为了粉饰业绩,给企业主管部门的是企业的收入、盈利节节高升,成本降低、利润提高的“报喜表”,财务报表在有些人手中成为满足其需要的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企业领导受经济利益和权力的驱使,置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甚至逼迫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企业领导人的法制观念淡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但在少数单位负责人心目中,法律意识淡薄,长官意识浓厚,有法不依。尽管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担法律责任,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些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甚至全然不顾《会计法》的规定,搞假账真做、虚报赢利,偷逃税款等等。
2.客观因素
(1)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岗位责任不清的问题普遍存在。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等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源不准确企业在管理上的弱化与混乱,特别是岗位职责不清,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制约不到位等,造成的账实不符也就难以避免。因此,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从基础上便得不到保证。
(2)会计制度的缺陷。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形各式各样,而会计准则、制度、政策的制定不可能非常具体到每一个具体业务,同一会计事项有些会有多种处理方法,致使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不稳定性和可选择性,从而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造假空间。并且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于会计实践也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问题,当新情况、新问题出现时,会计实践很难找到可以依据的准则,显得“无法可依”。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委托与代理的制度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的缺陷,都给经营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客观条件。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接受过会计知识的专门培训,并且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会计人员有了工作就认为已经是铁饭碗了,就无心再去“充电”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4)外部监督乏力。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因此,更加重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要全面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综合治理,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1.明晰界定产权,构建规范化公司治理结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这两条既允许会计主体自由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实现会计规范有效配置,又可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这些都有利于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会有效率。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人”这一根本角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人员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企业钱、财、物的管理者,必须加强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教育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同时,要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几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出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难度都有所增加,更需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3.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包括企业会计人员实施的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機关等国家形式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所作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进行的社会审计监督。在二者当中,应更加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除了要强化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以外,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扩大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监督面;另一方面应强化税收监督,使税收监督与会计监督结合起来。
4.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治会”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是个普遍现象,只有加大对典型的会计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罚力度,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严肃财经纪律,使会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
参考文献:
[1]许晔何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5(5)
[2]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8)
4.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论文 篇四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被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广泛使用,会计信息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障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是经济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加强监管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
其中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
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
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 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而且业务水平偏低,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虽然《会计法》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但有些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而且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门槛并不高,这就造成了人员业务素质低,即使能完成本职工作也是经常对政策法规理解有偏差,在处理实际经济业务过程中不够准确,具体表现为:
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有差错,对经济业务的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预测和判断性,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有的会计人员满足现状和畏难情绪严重,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会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的知识,对新知识和高技能的金融管理工具接受能力差,专业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政策、法规的变化,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人员每年都进行继续教育,其内容是涉及面很广、能学的东西少,会计人员也是走形式的多、想真学习的更少,认为工作安稳就不求上进,满足现状不认真钻研业务,毫无敬业精神,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想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作中也是得过且过,只能对工作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2.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向社会做出的公平、公正的承诺,是会计人员对工作的认识、情感和信念在意识中的统一,从个人本身自觉、自愿地遵守各项会计政策、法规和制度。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利益面前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没有认识到会计职业的重要性,轻看职业内容重看地位,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利害关系,有些会计对会计职业道德知之甚少,这是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落后造成的。
我国会计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涉及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多,注重的是职业技能,很难在会计人员的潜意识中建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
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教育,受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在利益的诱惑下,完全没有诚信可言,丧失了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私利参与会计作假或贪wu舞弊,具体表现为: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3.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了改制,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而实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企业的领导者还都是政府任命。
这样,使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主观上谎报经营业绩,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4.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
自己监管自己不能发现实质性的问题,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领导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受企业领导管理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按领导者的意思产生的,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
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会计信息没有真正实现公开化,有多少人能看到会计信息。
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
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1.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处理业务的能力,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决定因素,会计工作专业性强,只有不断地组织业务培训,才能使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跟上经济形势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经营状况,为社会各界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
诚信是会计职业的根本,也是会计人员的生命线,如果没有了诚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
市场经济是用信用作为保障的,无论从哪方面都要以诚信为基础,会计工作离开了诚信就会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危害和损失。
因此,会计人员要增强诚信意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不为利所动坚持诚信操守,在市场经济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保持独立的人格,养成廉洁的作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秉公办事,公平对待工作和个人,不徇私情,不做私下交易,自觉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只有产权明晰了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才能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源头,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使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要求趋于一致,对经营者的责权利重新明确划分,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加强会计行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加强和完善的过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
单位领导者要承担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应该将会计信息失真归入企业领导者的约束机制中,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和处罚标准,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五
-------------------------
编辑整理: 会计职称考试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信息是以货币单位来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它主要以各种财务报告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会计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等各项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从微观上讲,会计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客户、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管理当局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促进相关契约的履行。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特设机构,其监督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其资产总量、分布、营运和保值增值情况,都是通过会计信息获得的。因此,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必然依赖于会计信息,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确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6.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六
录取标准:不同地区有别
针对学生被录取是否由招生委员会投票决定的问题,留学专家指出,对于本科申请来说,录取一般由几个招生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定的区域,即所有来自中国的申请一般由一个人来审核。大学申请人数众多,比如哈佛大学每年有3万以上的学生申请,如果一一投票表决肯定时间来不及,故招生办成员每人分配一个区域,审核来自这个区域的学生申请。
另外,美国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参照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美国大学认为在高中阶段每个地区每个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一样,如在甘肃、昆明等地的学生托福115分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学生托福115分来说,要厉害得多。因此在同等申请条件下,美国院校会优先录取教育资源比较差的地区的学生。不过对于研究生录取来说,则是由专业委员会的几个成员一起审核决定;博士录取则完全由教授自行决定。
义工经历:切忌造假
美国院校很看重学生服务社会的义工经历,为了迎合美国高校的喜好,许多中国大学生纷纷加入义工的行列,但其中却不乏造假作秀的成分。美国宾州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招生办在审核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时发现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人表明曾在甘肃做过义工,这在美国大学看来颇有些作秀的成分。其实义工活动完全可以在所在的社区、所在的学校附近等区域进行,只要能帮到有需要的人士就可以了,无需远赴外地。
文书写作:多写改变
申请材料里要递交一份关于个人情况介绍的文书,美国院校招办负责人希望通过文书看到申请者性格、思想的前后变化,如从傲慢到谦虚、思想更加成熟等。
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特质,文书中至少有80%的内容要写与申请者有关的事情。
留学风: 北美硕士进入申请黄金季
作为目前国内留学增幅最大的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留学仍然炙手可热。这不仅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还因为这两个国家近年都出台了不少对留学生利好的政策,签证通过率比较高,因此也点燃了大批国内学生的求学热情。
新学期刚刚开始,很多高校学生都有了出国读研的打算,那么目前也正是美国、加拿大硕士申请的黄金时机。
美国是全球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资源丰富,文凭含金量高,院校和专业选择十分广泛。而且为了鼓励和吸引优质人才,美国高校、官方和民间机构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众多丰厚的奖学金。因此,国内每年申请美国留学的人数都居留学国家首位。
去美国读硕士,一般都需要两年时间,不过像金融、法律等专业也有一年的硕士课程。此外,由于学生申请的专业、学校性质、学校所处城市消费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美国硕士留学的费用也存在差异。一般在美国私立大学读硕士,每年需要30-35万人民币左右,而公立大学的性价比更高一点,每年大概需要25万人民币。
在申请美国硕士时,专业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录取结果。很多想申请美国硕士的学生,其实对美国大学的专业并不太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选择跨专业申请,往往更容易出现偏差。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想申请美国的商科,其实商科也有很多的分支,会依照金融、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旅游、物流等不同方向来培养不同的商业人才。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上,一定要认清专业的细分方向,否则看似申请的是相同专业,其实今后的学习方向却千差万别。
申请加拿大硕士成绩好更要有特长
很多人都知道,加拿大的硕士含金量高,而且毕业生可以拿到三年的工作签证。不过,加拿大硕士的申请难度可一点不能小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加拿大院校在挑选硕士学生方面非常严格,往往只有一些成绩优异并且有特长的学生才能被成功录取。
首先,成绩是申请加拿大硕士的一块敲门砖,加拿大硕士申请者的平均成绩一般需要75分以上,一些专业的硕士项目会更加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而语言方面,加拿大硕士一般要求托福80-100分以上或雅思6.5-8分,部分院校和专业的要求会更高。此外,申请管理类硕士还要提供GMAT成绩,申请工科硕士需要提供GRE成绩。
其次,硕士申请中的文书准备至关重要。虽然学生无法改变自己的成绩,但是可以通过认真的准备文书来向校方展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因为加拿大院校很看重有特长的学生。
此外,对于专业硕士申请来说,工作经验也非常重要。一些本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有几年相关的工作经验,只要在申请材料中突出这方面优势,被录取的成功率也是很大的。
赶巧不如赶早北美留学进入黄金季
随着2013年新一轮留学高峰的到来,目前也进入北美留学申请的黄金时间。不少北美高校都开设了春季入学,比如,9月至10月初这段时间,大部分美国院校都会开放明年春季入学的名额,而明年秋季入学的名额也在9月份陆续开放,学生应该尽早递交申请。
7.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探讨 篇七
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
1.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
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 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绝对精确。会计信息的这种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 又与会计准则、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
1)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看, 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 这就决定了他们愿意反映经济真实和可能导致经济真实的程度不同。所以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2) 从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看, 会计的存在必须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决定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估计和判断, 会计处理中包含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并且带有一定主观成分, 因此, 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看, 对于相同的会计事项, 往往有很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这种可选择性虽然有一定的原则以供遵循, 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 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别, 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精确性, 要求会计信息完全与经济事实相符, 达到绝对真实的程度是不合理的, 在会计实务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1.2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动态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相对的, 而且是动态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 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 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都是历史的和过去的, 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 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呈现动态性。不同层面上对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真实性存在着一个在不同情况下取不同精确度的问题。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差别, 不同的用途对真实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 会计信息真实性存在着多重标准, 呈现动态性。
2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分析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 即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制约;二是主观因素, 即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外界人为方面的制约。
2.1 客观因素
2.1.1 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 会计核算对象中存在众多的不易确知、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 一些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设、估计等主观因素。因而, 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还有的是有些已确定或尚未确定的经济业务事项, 按照会计规则规定, 可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原则和方法, 由此而产生了差异, 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2.1.2 会计目标的制约
会计目标一方面受到会计信息的局限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会计运行期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会计目标受会计局限性和会计运行期间的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并非一成不变, 但在一定时期内, 会计目标一经形成, 就具有稳定性。稳定的会计目标又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形成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最主要就表现在对相关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上。
2.2 主观因素
2.2.1 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企业会计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企业一般会计人员由企业任命, 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须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该体制下, 由于财政与会计隶属不同主体, 在组织上缺乏必然联系, 使管理名存实亡, 财政管会计的任务无法实现;在该体制下, 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即既代表国家监督企业, 又是企业的管理人员, 在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会计人员为实现个人利益必然使会计向其主体企业倾斜, 国家监督弱化。
2.2.2 企业行为的制约
企业行为是会计行为的载体, 扮演着维护企业利益的角色。目前, 部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 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不清, 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当企业实际效益欠佳时, 一些地方政府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默认企业弄虚作假, 对于部门或外界的监督审查亦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地区或部门, 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 为了突出自己的“ 政绩”要求所属企业虚构经济业务或从事不等价交换, 从而导致企业必须上报夸大的工作业绩, 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2.2.3 社会中介机构的制约
当前我国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中介机构在承接审计业务中, 各事务所风险意识淡薄, 责任感不强, 缺乏自我约束机制;行业垄断, 地区封锁, 业务分割;以回扣招揽业务, 以低价竞争吸引顾客。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年龄、知识结构上都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审计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
3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衡量标准
3.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别主体
1) 财政部门是会计信息真实性鉴别的法定行政机关。由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 当然包括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其中就必然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鉴别。这样, 财政部门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鉴别的法定的行政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也是如此。要发挥这些部门这一作用, 就必须提高这些部门特别是主管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执法水平。
2) 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信息真实性鉴别主体。我国《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其他行政法规规定, 股份制公司、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 其实就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鉴别的过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鉴别主体。
3.2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衡量标准具有双重性
3.2.1 衡量标准之一“结果理性”
从理论上说会计是一门经济应用科学。据此,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应当或可以依据会计信息的实际效用予以判断。换言之,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及其程度大小, 主要在于其结果是否理性。因此, “理性结果”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标准。
3.2.2 衡量标准之二“程序理性”
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角度看, 会计信息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运行过程, 可称为“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循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虽然表现在该系统运行的结果上, 但取决于进入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之前, 各种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运行的合理性。 只有从会计资料的形成源头抓起, 并着力于会计资料的加工、生成过程或会计核算程序, 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 “程序理性”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又一标准。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定依据为程序理性, 即按照国家会计规则的要求进行处理得到的会计信息才具有真实性。
4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思考
1) 会计信息不仅影响企业的利益, 还影响整个经济和市场发展的环境。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 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 它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这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运作的基础。企业作为经济主体, 在市场中要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 从而产生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的要求, 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范。
2)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 也是一种管理活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也带来了会计市场的一体化, 同时增加了对透明、可比、及时、可靠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 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从业人员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 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 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 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3)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产品, 会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 而是被赋予道德意义的特殊的公共产品。经有关部门抽查,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 主要括有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三个方面。
5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5.1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5.1.1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委派制一方面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 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 使会计人员在企业中能完全独立行使职责, 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指导职能, 可以将各单位日常检查、财务年度审查和随机抽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
5.1.2 考核监督管理者, 规范管理者行为
建立管理者考核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管理者公开信息的法律责任, 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有效约束和杜绝管理者利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 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5.2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企业财产完整无缺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和有效实施, 可减少会计工作的差错,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 建立和健全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3 完善和强化社会的监督体系
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而且也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 要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的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 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进行指导, 核算上进行监督, 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失真追究制度, 对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 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此外,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专业性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 使会计人员一方面接受法规制度的规范, 另一方面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
5.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定者, 又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责任者,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直接的关系。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 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 提高会计专业技能, 普及会计电算化, 使会计人员既懂法规政策, 又精通会计业务, 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能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行, 在履行职责中坚持原则,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
6 结束语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有复杂的会计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随着会计的发展而发展, 而且变的越来越多样化, 隐蔽化和复杂化, 因此我们从政策、法规、监督机制和人的素质多个方面入手, 形成一个良好的协调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约束机制, 完善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利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有资产管理, 2008, 20 (10) :15-17.
[2]蔡传里, 胡玉可, 许家林.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J].当代财经, 2009, 20 (7) :17-19.
8.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若干思考 篇八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若干思考
一、前言
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底线,也是对会计所提供信息的最基本要求。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该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这一主观认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客观事实的一致。然而,由于我国应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尚未真正建立成熟,会计法制不健全,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给国家资产带来损失,导致“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无法真正实现,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我国的会计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经济形势也在逐步的改进,然而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目前的会计制度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偏低,大中型企业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程度仍比较偏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我们要跟上国际化的步伐,在新经济和新业务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对会计的规范要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国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只是局限于若干个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和现实的理论研究中重视的是“结果理性”,企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性的评价指标上,较少采用和分析一些紧密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大多数企业通常是在发现考核结果的指标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失效的时候,才去关注和分析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过程环节。
2.政府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府在出台各种法律、经济和行政法规中,因在某些问题上缺乏宏观整体的视野,往往导致一些经济法规存在不少漏洞,如在会计制度的制定方面,政府对社会所有经济主体不可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其出台的会计制度必然存在不足,其他利益主体便钻这些漏洞,通过弄虚作假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还具有保护伞的作用,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通过会计造假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或者通过虚报企业资产利润等手段来粉饰地方政府的GDP业绩,或者转移国有资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在素质和管理能力方面不高,一些政府官员对已经存在的不规范的会计工作和会计造假事件视而不见,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如统计、税务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不力,导致信息的闭塞落后,给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3.企业负责人肆意弄虚造假,缺乏法制观念
会计造假的主体一般为单位和个体,但最多的还是企业的负责人,一些负责人为了追求个人和企业的不正当利益,便以各种方式指使或者纵容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弄虚作假,通过伪造、编造或者更改会计资料、隐瞒、虚拟或者删除经济交易中的重要事项细节,制造虚假的会计报告等,私自设立小金库等,达到贪污、挪用或者多拿报酬的目的。同时,造成这些行为也在于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纳税观念不强,一些企业在相关负责人的“领导”下,存在多套账目,一些单位负责人依旧把纳税义务看成是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一种“剥削”,没有树立依法纳税的法制观念,缺乏责任感。单位负责人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而其往往又是单位的管理者,他们都希望企业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一般由经营者招聘,这就使得单位负责人有了做假账的可能性。另外,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对于会计理论和方法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体系不完善,这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虽有有代表国家利益的税务机关、审计和财政部门的国家监督,各部门在不同的程度和层面上也对企业实施了监督权,但是成效却不大,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往往只是看重数字而不看重实际过程,有些单位经营者为牟取私利、在会计账目上造假,从而使得其在位时间内利润逐年上升,而离任后,审计部门才发现巨大的潜亏挂账、千疮百孔。而作为社会审计角色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其审计和监督的范围比较窄,执行不规范也不够力度,导致对企业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實性对策
1.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业绩评价体系
制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向会计使用者在作企业决策时提供企业的公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供参考,同时它也是一把度量会计信息真实和有效的标尺,我国推出会计准则后,经过不断修改完善,从目前情况分析,关联方的关系和交易的透露、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等具体准则制度也颁发出台,有效地抑制了之前普遍存在的利润暗中操纵行为,企业医用跨年度的时间差异提前确认经营收入进而虚增利润的行为。同时,对于企业业绩评价的体系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中,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还是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属于指标考核机制,这就成为管理当局对数据操纵的直接动因。而且单一指标考核也容易为企业所控制,如果将企业单指标的考核变为多指标考核,同时将易于掌控的收益变为不易控制的现金流量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变弱,这就可以弱化数据操控的利益驱动,另外还可以尝试用股票期权来激励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因期权可以将管理者的报酬和未来股价挂钩,这中间有一个时滞效应,这也减少了数据操纵的风险因素,对于政府部门的考核评价业绩,最好是建立多项指标考核或者将其与现金流量相结合。
(下转第76页)
9.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九
然而校园中的不文雅更是大忌,无礼仪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自修室大声喧哗的,课堂手机铃声,震耳欲聋,见到学长不闻不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也相当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更能显示一个人的真正修养。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因此,提高认识,是加强礼仪修养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营造礼仪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生会锻炼了一段时间后,我看见学长学姐都是很恭敬的向他们问好,上课或者开会时间也注意将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这些都使得我赢得了各种荣誉还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正好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下面是我认为从几个方面来讲大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第一,社交礼仪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社交礼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第五,社交礼仪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大学生即将面临社会的洗礼,已成为半个社会人,必要的礼仪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面临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那么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其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10.信息真实承诺书 篇十
本人接受上海快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便捷免费备案,并承诺所提供的所有备案信息,包括个人有效证件复印件、备案专用照片均真实可靠,无弄虚作假。
若因本人/公司所提供的备案信息不实而导致备案审核不合格、网站关闭以及监管部门惩罚等问题,本人/公司承诺承担一切后果,与上海快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无关。本承诺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效应。
承诺人/公司法人:
承诺公司名称(盖章):
11.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会计委派制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122-01
从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冲击到了实体经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突出反映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众所周之,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层进行正常经营决策的必须条件,是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渠道。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性,这就要求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经验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客观、真实、可靠。因此,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其内外两因素。
第一,内部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存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道德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内部因素,即主观上的因素。譬如目前有的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内部经济责任承包制,对项目经理部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承包考核兑现奖励的办法,这无疑对施工企业的各个项目经理部进行有效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产生的新的问题是项目经理部的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考核政绩,指使或用别的办法来促使财务人员做虚假的账表,从而导致了其所报出的会计信息失真。
第二,外部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上级行政干预、企业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等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一定环境下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然而制度具有稳定性,而会计环境却具有多变性,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往往超出制度的规范范围,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而失真。
2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第一,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从经营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需要来说,要有一批合格的会计人员。他们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和财务制度,即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施工行业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和新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并且能够严格自律、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这是从思想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
第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首先施工企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监督责任制,要对施工项目签订“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成本、责任人等,根据责任成本完成情况,采取施工过程中奖罚和项目完工后对实际成本情况进行分析、审计后的奖罚,以此保证成本资料的及时、真实和可靠。最后是要认真做好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一是要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二是确保成本核算真实、准确。同时要做好成本核算中会计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注重成本核算资料的归集、传递和报送程序;三是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科学的将收入和费用配比进行损益核算,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损益情况。
第三,加大企业外部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理顺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等方面的关系,形成综合性监督检查的合力,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力量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12.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 篇十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 原始凭证失真
某些企业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 甚至用作假的方式“美化”原始凭证, 从而使一些非法收支变成“合法”收支。在众多原始凭证里, 最为常见的发票, 发票有分记名与不记名两种, 是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的见证, 更是记账凭证填制的主要依据, 也是信息失真的重要来源之一。如发票上虚填交易金额;虚填货物费用等。同时, 原始凭证的失真还体现要素填写不全, 无法明确区分收支的资金渠道, 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2. 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失真
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使用上, 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处理, 无法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一些企业对往来账户管理不严格, 为了降低账面成本, 经常将收入和支出经过处理入账, 隐瞒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
3. 会计报表失真
具体表现为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 甚至编报两套报表, 一套自用, 一套对外公布, 使报表使用者不能从报表中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企业的外在形象, 不惜编制两套会计报表, 来欺骗股东。而一些企业为了能够顺利拿到银行贷款, 将企业会计报表进行美化, 显示出很好的经营利润, 而实际却是一笔烂帐。这些都是会计报表失真的表现。
4. 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 在原材料成本计算中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令成本随着企业的喜好改变。另外一些国有企业为了私利, 违反规定处理资产,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收入的失真则表现为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和费用的失真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和费用, 造成账实不符。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
1. 建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经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规范会计信息、合理利用会计信息就要制定统一的质量规范, 并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但长期以来企业业绩的评价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 较少地关注非财务性评价指标;通过数据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忽视了企业如何达到这种结果。因此, 要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系统, 制订一系列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具体来说, 就是要建立以国家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企业会计报表为基本内容、以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为目的、以各类会计要素为线索、以失真率即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 (或真实率) 为中心指标的动态评价体系。
2. 建立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有《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 但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信息造假、失真的打击力度明显偏弱, 使一些造假行为逍遥法外。同时, 会计行业的规范力也不够, 预防打击会计失真的力度不足。因此,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规范会计行为, 要加快会计规范体系建设, 建立一个以法律法规为指引、以政府监管为手段, 重点进行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明确界定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 同时结合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辅助, 严格规范会计信息真实性。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发挥和运用现行《会计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各企业为了方便是实际操作, 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具体细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细则进行监督, 而对于会计信息出现的失真现象则要严格依照《会计法》规定处理, 以引起警示作用。财政部门是会计信息管理的职能部门, 要深入加强对会计信息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结合实际, 实行监督检查管理体制, 如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等, 并且要充分发挥税务、审计、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促进作用, 各种方式促进会计信息更加真实, 加强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再监督检查作用。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企业法人制度下建立的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今,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只注重形式而无实质内容, 背离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 这成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力, 真正做到三权分立 (即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 、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失真会计信息的根源。最后, 还要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 树立以效益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确立积极上进、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正确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 创造价值, 降低成本, 杜绝人为舞弊、随意篡改数字等现象的发生。
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在会计工作录入、整理、运用过程中, 会计工作人员在其中起着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的作用, 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会计人员时, 更多考察的应该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然后才考虑其业务能力。考虑到会计工作的时效性, 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 以方便这些人员适时把握会计准则的变化, 随时调整不恰当的会计核算。同时还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教育, 引导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道德标准,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广泛宣传的方法贯彻、落实《会计法》, 定期进行法制宣传讲座等, 加大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J].会计研究, 2002 (2) :52-58[1]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J].会计研究, 2002 (2) :52-58
[2]陈建民.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苏州商学院.2009[2]陈建民.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苏州商学院.2009
13.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 篇十三
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1〕254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现就全国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以下简称核实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核实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到2013年12月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应全面完成核实工作,实现在行内业务系统中标识、查询、统计核实结果,依法对存款人使用伪造、变造身份证件开立的虚假银行账户、假名银行账户、匿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依法中止为身份不明的存款人提供服务。
(二)核实原则。
1.主动稳妥。银行应采取内紧外松、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方式主动稳妥开展核实工作,积极采取一切措施核实存款人身份信息。增强服务意识,将客户服务寓于核实工作当中,正确处理核实工作与客户服务、日常工作的关系,尽一切可能减少核实工作对存款人及其业务办理的影响。注意做好宣传解释,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核实工作的认知度,及时妥善处理核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和不良社会反应。2.依法合规。核实工作以法规制度为依据,银行对虚假银行账户、假名银行账户、匿名银行账户及存款人身份不明银行账户的处理,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制度的规定进行,切实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
二、明确核实工作任务(三)核实范围。
1.2007年6月30日(含)以前开立且尚未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联网核查系统)核查,或未向公安等身份证件发证部门核实,或未经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鉴别的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信息;
2.2007年6月30日以后开立,且开户证明文件为非居民身份证的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信息。
上述身份信息统称为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身份信息。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包括目前尚未销户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账户、个人人民币定期存款账户、个人人民币通知存款账户等各类人民币银行账户。
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三年(含)以上未发生任何交易的,可以暂不纳入此次核实工作。银行应标识此类账户,并在存款人办理业务时,先对账户相关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后再办理业务。
(四)核实内容。
核实的内容是存款人开户资料中留存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下同),或重新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上记载的身份信息,主要是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照片。(五)核实主体。
核实的主体为银行,由各银行总行组织本行分支机构开展核实工作。(六)核实方式。
银行可以采用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向公安等身份证件发证部门核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鉴别等多种方式核实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核实顺序:先对本地存款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后对外地存款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先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后对其他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先采用核对留存开户资料档案、共享行内其他业务办理信息等内部方式进行核实,后采取存款人配合的方式进行核实。
对于同一存款人以同一身份证件(第一代、第二代及临时居民身份证可以视为同一身份证件)在同一行内同一网点或不同网点开立的多个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可以只对其中一个账户留存的存款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存款人本人开立的其他账户可以共享该账户的核实结果。如账户为他人代理开立的,还应对代理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七)核实步骤。
核实工作分为业务准备、技术准备、身份信息核查、疑义身份信息核实、相关账户处理、银行自查验收、人民银行检查、总结报告等八个步骤。
三、做好核实准备工作(八)业务准备。
银行应对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进行全面摸底,了解账户种类及数量、开户时间、金额大小、留存身份证件种类等情况。制定本行核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核实时间、步骤、进度、任务分工及要求等。编制核实操作手册、宣传手册,开展业务培训,确保核实人员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业务流程。建立核实工作报告制度、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交流工作经验,解答有关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核实工作宣传,取得存款人理解和配合。建立投诉及纠纷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确保核实工作平稳开展。
(九)技术准备。
银行应对本行业务系统进行改造,使行内业务系统能够记录、反映核实工作开展情况,实现标识、查询、统计核实结果和疑义原因,补充、更新存款人身份信息及代理人身份信息,共享同一存款人联系方式和核实结果,中止为身份不明的存款人提供服务等。同时,银行应根据《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申报接口格式》(见附件1),做好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报备账户信息的准备。
四、组织开展核实工作(十)对居民身份证信息的核查。
存款人开户资料中留存的开户证明文件为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复印件的,银行可以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或公安部门对存款人及代理人的身份信息(以下简称账户相关身份信息)进行核查。
经核查,如信息相符的,可以认为账户相关身份信息为真实;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和照片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的,作为疑义身份信息进一步核实。
留存的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复印件已过有效期,或姓名为手写、生僻字等难以识别的,银行应要求存款人重新提交居民身份证原件进行核查。
(十一)对其他中国公民身份证件信息的核查。
存款人开户资料中留存的开户证明文件为户口簿、中国护照、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军人(武装警察)离休干部荣誉证、军官退休证、文职干部退休证、军事学院学员证、村民委员会开具的身份证明、学生证连同就读学校出具的证明等复印件的,银行应协商公安部门对账户相关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如存款人或代理人已申领居民身份证,则要求存款人或代理人重新提交居民身份证原件进行核查;如存款人或代理人尚未申领居民身份证,则应协商公安部门和开户证明文件主管单位对开户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经核查,如信息相符的,可以认为账户相关身份信息为真实,存款人重新提交居民身份证原件进行核查的,还应将存款人开户证明文件变更为居民身份证;如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和照片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的,作为疑义身份信息进一步核实。
(十二)对港澳台及外国人身份证件信息的核查。
存款人开户资料中留存的开户证明文件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边民出入境通行证、外国人护照复印件的,银行应协商公安部门或采取其他合法措施对账户相关身份信息进行核查,也可以要求存款人提供其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外国人居留证或者外国人临时居留证、机动车驾驶证等进行辅助核实。
经核查,如信息相符的,可以认为账户相关身份信息为真实;如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和照片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的,作为疑义身份信息进一步核实。
(十三)对未留存身份证件的核查。
存款人的开户资料中未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的,银行应要求存款人重新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查。
经核查,信息相符的,可以认为账户相关身份信息为真实,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和照片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的,应作为疑义身份信息进一步核实。(十四)合理安排核查方式和时间。
银行应合理安排核查方式和时间,避免核查工作影响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应在每个营业网点设立核查窗口,也可以采取集中核查、上门核查等多种方式,提高核实效率。对存款人相对集中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学校、商场(市场)、居委会、社区、福利院等,应提供上门核查服务。
银行应合理安排联网核查时间,避免集中通过联网核查系统办理核查业务(每日9:30至11:35,14:30至16:00为联网核查业务高峰时间;每日20:00至次日8:00为联网核查系统维护时间,不接受核查请求);对于存款人在现场进行联网核查的,联网核查业务种类选择“银行账户业务”,对于存款人不在现场的,联网核查业务种类选择“其它”。
(十五)疑义身份信息核实。
对经核查发现存款人或代理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和照片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或公安、军队(武警)等部门无法判别身份信息真伪,以及存款人未重新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查等尚未确认身份信息为真实的疑义身份信息,银行应分类整理、区别对待,有针对性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核实。
1.共享行内挂失、现金支取、贷款等其他业务留存的存款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进一步对疑义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2.在存款人到柜台办理业务时核实存款人身份信息。
3.其他可以采用的合法疑义信息核实措施。例如,要求存款人提供户口簿、机动车驾驶证、护照、外国人居留证或者外国人临时居留证、户籍证明等辅助证明文件进一步核实存款人身份信息。
4.向社会发布通告,要求存款人重新提交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核实。第一次通告中应说明核实工作的目的(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维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依据、范围和重新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核实的时间期限(由银行确定),并列明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疑义公民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出生年月用“*”代替)、开户银行名称。第一次通告期满后,存款人未在第一次通告规定的时间内向开户银行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的,应发出第二次通告。第二次通告的内容应包括第一次通告的内容以及“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未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的存款人,银行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中止向因存在身份证件过期以及身份不明等情况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内容。
(十六)信息登记及更新。
银行在开展身份信息核查及疑义信息核实工作时,应及时在行内业务系统中登记核实结果、疑义身份信息种类、无法核实原因等。对于核实过程中存款人开户证明文件、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及时更新行内系统记录的信息。
银行应根据《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申报接口格式》规范本行所有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含存量账户及新开立增量账户)的数据项。在核实工作结束后,人民银行将重新组织开展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信息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报备工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在此之前,各银行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报备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信息的工作维持不变。
五、依法处理相关账户
(十七)未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的处理。
对在银行通告时间结束后仍未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的存款人,银行根据其风险管理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十六条第五款及《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发布)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中止为身份不明及身份证件过期的存款人提供服务。银行应依法采取处理措施,并妥善保存相应的账户处理记录和资料。同时,银行应按照账户管理及反洗钱等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归档保存存款人开立账户的所有账户资料、身份资料和账户交易信息。
(十八)身份信息虚假账户的处理。
公民身份信息为虚假的情况是指存款人开立账户时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经核实存款人身份信息确为虚假的,银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等有关规定,中止为虚假账户提供服务。银行应依法采取处理措施,并妥善保存相应的账户处理记录和资料。同时,银行应按照账户管理及反洗钱等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归档保存虚假账户的所有账户资料、存款人身份资料和账户交易信息。银行发现账户涉嫌洗钱行为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发布)等规定进行处理。
(十九)身份信息为假名、匿名的处理。
公民身份信息为假名、匿名的情况是存款人开立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时出示非本人身份证件,未用本人实名开立的情况,该类账户名称与账户资金实际控制人不为同一人。
1.对于2000年4月1日《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5号发布)实施前开立的假名银行账户或匿名银行账户,如该账户自2000年4月1日后从未发生过任何交易的,银行可以联系存款人重新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登记,也可以暂不对账户进行处理,待存款人办理第一笔业务时,要求存款人重新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行核实、登记。
经核实,如存款人重新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真实的,应办理存款人姓名及开户证明文件变更业务;如存款人重新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为虚假的,按照身份信息虚假的账户进行处理。2.对于2000年4月1日《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实施前开立且在2000年4月1日后发生交易的假名银行账户或匿名银行账户,以及2000年4月1日《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实施后开立的假名银行账户或匿名银行账户,银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中止为假名银行账户或匿名银行账户提供服务。银行应依法采取处理措施,并妥善保存相应的账户处理记录和资料。同时,银行应按照账户管理及反洗钱等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归档保存假名银行账户或匿名银行账户的所有账户资料、存款人身份资料和账户交易信息。银行发现账户涉嫌洗钱行为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处理。
六、巩固核实工作成果(二十)银行自查验收。
2013年12月底前,银行应完成对本行核实工作的自查验收。各银行总行应组织成立检查组,检查验收分支机构核实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地市级以下的机构和网点的数量不低于其机构和网点总数的30%。对核实工作不达标的分支机构,应要求整改并按照规定对相关分支机构及责任人进行处理。
(二十一)人民银行检查。
核实工作结束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对银行核实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银行存在弄虚作假,未按规定登记、核实存款人身份信息,未留存存款人身份证件复印件,未对虚假银行账户、假名银行账户、匿名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为身份不明客户提供服务或进行交易等情形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人民银行总行将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银行进行全国通报。人民银行检查工作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二十二)总结报告。各银行总行应自2012年起每半年向人民银行报告一次核实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实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等,附《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数量统计表》(见附件2)、《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核实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虚假、假名、匿名账户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无法核实账户情况统计表》(见附件5)等,并在核实工作结束后对核实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总行报告,其他银行总行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汇总后逐级报告人民银行总行。同时,银行分支机构应将上述核实工作开展情况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
七、加强组织管理
(二十三)充分认识核实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到,核实工作既是自身履行客户身份识别法定义务、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的具体体现,也是降低经营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勤勉尽责,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核实工作顺利完成。要以核实工作为契机,全面摸清本行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情况,彻底梳理账户开立、身份信息管理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完善业务制度,改造行内系统,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将账户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核实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社会影响大。各银行应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行长为组长的核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核实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妥善解决核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核实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2011年12月底前,各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报送《商业银行核实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6)。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以正式文件向人民银行总行报告,其他银行总行以正式文件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
(二十五)加强宣传解释。
各银行应从“落实账户实名制、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核实工作进行宣传,统一宣传口径,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耐心解答存款人疑问,提高社会公众对核实工作的认知度和配合度,避免引起存款人误解、不满、投诉及社会不良反应。按照内紧外松、内外有别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外宣传和发出社会通告,密切关注并及时正确应对社会负面舆论。采取网点电子屏幕、宣传单、网上银行、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宣传核实工作、及时通知身份信息存在疑义的存款人配合开展核实工作;在每一个银行网点设置核实专柜和指定至少一名核实专员,专门负责对身份信息存在疑义的存款人进行核实及解答有关问题,并公布咨询电话;在全行统一客服热线中专门开通核实工作咨询解答服务。各银行应于2011年12月底前将各银行网点的核实专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报送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银行因核实工作引发存款人投诉或社会不良影响,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人民银行总行将在全国予以通报。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当建立核实工作投诉专管员制度,负责监督各银行网点建立并落实核实专柜及专员制度,及时解答并协调解决存款人的有关问题,密切关注辖区内社会舆论,如出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逐级报告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在对外营业点及银行网点公布核实工作投诉专管员姓名及联系电话,并于2011年12月底前填写《人民银行核实工作投诉专管员名单》(见附件7)逐级上报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部门。
(二十六)加大系统改造力度。
各银行应根据核实工作要求,加大对本行业务系统的更新改造力度,确保存款人信息采集、核实结果记录、查询、统计、信息共享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核实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提高本行账户管理水平打好坚实基础。(二十七)加强服务管理。
各银行应在核实工作中加强服务意识,将提升账户服务水平与核实工作相结合。尽可能由银行完成核实工作,减少存款人负担,减小社会震动。对于确需存款人配合重新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的,要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宣传解释口径、业务处理流程,要为存款人参与核实工作提供方便,尽量在存款人到银行柜台办理其他业务时一并核实。如存款人在本行多个网点开立银行账户的,应由存款人根据就近、方便原则自主选择其中一个网点进行身份核实。
(二十八)加强监督管理。
各银行应加强对本行分支机构工作质量和进度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照片三要素核对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核实工作分解到个人,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严防弄虚作假、走过场。
(二十九)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
各银行应积极取得公安、军队(武警)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对联网核查结果不一致的居民身份信息、户口簿、中国护照以及军人(武警)等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三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各银行应建立核实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对核实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协调解决核实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附件:
1.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申报接口格式(略)2.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数量统计表(略)3.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核实情况统计表(略)4.虚假、假名、匿名账户情况统计表(略)5.无法核实账户情况统计表(略)
6.商业银行核实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略)7.人民银行核实工作投诉专管员名单
14.会计诚信重要性演讲 篇十四
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让诚信成为我们永远追寻的原则!
在没有了解会计工作之前,有人告诉我会计就是整天和数字打交道,循环往复的操作程序,工作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有人告诉我会计有做不完的帐本和加不完的班;虽然会计人员没有文人骚客豪放高歌的五彩诗篇,没有竞技场上的摇旗呐喊,更没有革命英雄血染的风采,而我却喜欢这份职业的淡泊,追求它“从平凡出发,无私奉献”的胸怀
与会计相识是因为我的大学专业课包括了会计课程,我的财务会计老师是一位注册会计师,她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思维模式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散发着干练的个人魅力,让我想要变成她那样的会计师。这就是我会计梦的萌芽。
说实话,我的会计学习之路是曲折的:大学时候我喜欢听会计课,但是做习题写分录总是出现错误,所以会计成绩并不好。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报名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一次报了三门,结果一科都没过。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会计,于是我就找到系里的一位老师,他告诉我考试不过不代表会计就学不好,他建议我去实践,去看看会计的实际操作。从今年2月份起,我在一家事务所实习,每天跟凭证、账本、会计软件打交道。开始的时候,我找不到科目间的勾稽关系,帐表做不平,我很着急。前辈告诉我做会计要心细、更要有耐心,他手把手教会了我很多会计实务的操作。后来,我开始喜欢那些不停变换的阿拉伯数字,喜欢那些数字编织出的喜怒哀乐。尽管我大学的会计成绩不好,考了一次注会也失败了,但我还是乐于学习会计,因为成为会计师是我的梦想。有人问梦想是什么?我认为梦想就是让人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从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对一流会计人的内涵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首先,做一流会计人,首先要做到恪守诚信。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导致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诚信是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立业之本和发展之要,不走出诚信危机,重塑正面形象,会计行业不会有未来,会计人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梦想,伟大的中国梦也难以最终实现。因此会计人必须坚定职业操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作假助假为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其次是会计从业人员与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会计工作很平凡,也很琐碎,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努力的人多了,必将迎来整个会计行业的丰收。会计就是这种朴实中的执着,平凡里的奉献。我追求这种执着、这种奉献。
再次,要学而不厌。熟话说“掉在水里并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淹死。”所以只有拼命地游,不停的学习才不会被行业和时代淘汰。做一流会计人,要有厚实的知识积淀,对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对新政策要及时学习。进入21世纪以来,云计算出现,要求我们应该对会计软件、办公软件了如指掌,利用这些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成功,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如此,没有捷径,勤勤恳恳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梦在心头,路在脚下。让我们将会计人的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编织到一起,秉持诚信的操守、敬业的精神、进取的态度,执着前行,努力成为一流的会计人,让青春闪光,让梦想成真!
★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问题的冷思考
★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策略论文
★ 浅谈会计诚信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薪酬管理再认识论文
★ 诚信的重要性的议论文
★ 道德进步的逻辑--兼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抉择和道德建设
★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升会计人员素质的探索论文
15.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篇十五
1. 会计信息的定义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情况的记录,也是企业做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还是外部相关部门例如税务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最重要的依据。
2. 虚假会计信息的形式
一是内部会计信息作假。会计信息造假可由企业内部人员为了个人利益造成的内部会计信息造假,主要有账目来源造假、账目处理造假、核算资料造假、成本费用造假、往来款项造假等形式。二是对外会计信息作假。对外会计信息作假主要是企业管理人要求会计人员做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了逃税或是获得融资等。
3. 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1)内部的会计信息作假就是把企业的利益转到个人,所以内部的会计信息作假有损企业的利害,有损股东的权益,也会使企业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企业的伤害极大。
(2)对外会计信息的作假主要是为了逃税或获得融资之类。如是为了逃税,那企业的应税款少了,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社会的基础建设都是有害的;如是为了获得银行等其他企业的融资,那对于银行或其他企业来说,把钱借给一家不讲信用的公司显然也是不妥的,这样,就损害了银行或其他企业的利益。
二、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1.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1)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或相关经验不足。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相关经验不足,他们本来就不具备做会计的资格,甚至无法完成编制报表等简单的会计基础工作,且出错概率很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反映得不够充分,这本身就是一种虚假。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制水平不高。部分会计人员具有很专业的会计知识,但缺乏基本的职业首先,甚至存在产生职务犯罪的隐患。而会计为了不让管理层发现,就会做假账。或是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做出虚假的会计信息。
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结果。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没有岗位之间的权益制衡机制,比如企业只有一个会计,但是平时没有其他岗位人员监督会计行为,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会计就很有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做出虚假的会计信息。
3. 违法成本太低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如果会计信息造假被企业发觉了,可能会被辞退甚至要负民事责任,这个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对于企业对外会计信息的作假,在社会中却是常见现象,究其原因因为作假的成本太低了。合理的避税是可以的,但是有的企业为了逃税还是制作虚假交易记录、虚假单据,甚至虚假合同,严重损害了财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为了融资就做大企业利润,编造会计信息得到融资后却不能给股东相应的回报。而这些企业即使查出来也只是接受经济惩罚或警告。
4. 相关部门监管不足
除了工商部门企业年审、税务机构监督,现在,还没有其他的第三方机构监管。而现在的企业年审只要企业数据上对得上就可以了,没有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深入研究。相关部门没有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监管不足,抓得不严,对于虚假会计信息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企业有空可钻,虚假会计信息普遍存在。
三、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建议
1.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可以聘用专业的会计人员,如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原有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可以通过教育补贴,让他们接受正规的会计知识学习,等他们得到了相应的资格,再由他们来做相应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2)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法制知识。组织会计人员多参加这类学习,多讲一些相关案例。在培训后一定要进行考评,培训时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法制知识,才能一步步地减少会计人员做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
2.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事关重要。管理层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后,建立完善制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制衡各个部门之间的权益,使每个部门监督会计部门。再建立起奖罚制度,发现虚假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奖赏,做出虚假会计信息的一定要严罚。只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才能保护企业的利益不被损害。
3. 加大会计作假成本
对于企业内部的作假成本,企业可严罚;对于企业对外会计信息作假,相关部门也一定要严惩。要加大力度,使个人或企业都负担不起,那样才会减少会计作假的行为。
4. 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能,监管部门应该落实工作。比如工商部门,可每年除了年审之外,再增加季度审查,在容易发生会计信息作假的关头多监管;再如税务部门,除了一月一次的申报与缴税之外,对企业的报表进行严格的审查,尽量杜绝企业会计作假的行为。工商部门与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一定要相互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财政资金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护财政收入,就是保护人民的基本权益。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作假行为在我国企业经营中还是时有发生,而会计信息虚假对企业本身的利润与相应的决策都有消极的影响,如不想方设法杜绝此类行为,将阻碍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虚假信息,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邓建平.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1).
【会计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推荐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11-02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07-08
会计信息系统习题06-14
杭电会计信息系统06-26
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查询10-11
信息化会计系统10-14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08-13
关联交易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会计毕业论文08-31
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08-27
会计专硕院校信息最新09-18